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

篇1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医疗护理服务相关工作所承担的风险系数也在提高。新生儿的健康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其相关护理所肩负的责任格外重大,如何有效防止新生儿护理纠纷便受到了广泛关注。鉴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显得十分关键。如下,笔者选取了10例新生儿科护理纠纷例子,对纠纷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范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儿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发生的10例新生儿护理纠纷例,男6例,女例;年龄范围在12min~22d。10例护理纠纷事由分别是:2例新生儿家属未遵守医院的探视规定,在院方说明新生儿抵抗力与免疫力差,不合理探视会造成流行感染几率增加的情况下,强求探视,因此发生纠纷;2例发现新生儿身上有发红现象,怀疑是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1例新生儿面部略有发胖,其家属认为面部有浮肿现象;1例家属要求对新生儿进行具体标识,怀疑抱错孩子;2例出现收费差错,在病区预收款处互相推诿责任时矛盾极化;2例在护士接待时认为其态度不好,导致矛盾。

2 原因分析

2.1护士方面

2.2.1 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有待加强。新生儿由于不能够表达自身的需求,除了护理人员以外无第三方监管,这便要求护士具有"慎独"修养和强烈责任心。部分护理人员明知新生儿身上有发红迹象,也迟迟不通知医师进行诊断处理;未按照规定进行巡视,导致新生儿面部抓伤等。

2.2.2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有待改善。在进行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护理人员工作方法不当,说话举止欠妥当,语言描述不够恰当等问题。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外状况,如上述新生儿家属强烈要求在非合理时间内进行探视,并不听原因解释;护理人员未详尽做好新生儿标识工作,或未向家属解释清楚表示方法,使家属存在是否有"错抱婴儿"的顾虑;未告知家属新生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导致家属认为其发胖是护理不当所导致的浮肿等,工作态度有失恰当只能激化矛盾[1]。

2.2.3 新生儿科护理观念太过陈旧。尽管医院行医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理解患者,增强服务患者意识,然而,还是有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患者在医院看病处于被动方,忽略了患者的实际感受。

2.2家属方面 很多家长对于新生儿过分溺爱,在孩子离开大人身边后便缺乏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不能很好的配合医院的探视制度,经常违规探视;另外,部分家属对于院方新生儿科的消毒情况存在怀疑,过分增加对医院护理的期望值。

3 预防措施

3.1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护士应为家属耐心、细致的解释医院规定的日常探视制度、新生儿科护理流程及医院的消毒制度,另外还要为其介绍管床医生并交代每日费用等,在要求家属签字的同时,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向家属发放意见调查表,询问其关于新生儿护理的具体要求及疑问,以此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改进依据,待新生儿家属填写好意见调查表之后,及时整理、归纳,并针对家属所提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在产生新生儿科护理问题后,悉心听取家属陈述,并弄清事情的详细过程,以中立的态度,设身处地的为家属解释疑问,避免产生误会与纠纷[2]。为有效防止"踢皮球"现象的出现,新生儿科应建立其"首问责任制",凡事都由首位接待的护理人员负责。

3.2 护理人员要提高深度修养。慎独者能够在独处环境中坚持道德信念,自觉履行职责。由于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其生命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本着爱心、责任心来接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有效落实新生儿护理流程,做好日常新生儿基础护理,如按时定期为新生儿修剪指甲,减少划伤几率;若需要对其静脉注射,要兼顾考虑到新生儿健康和形象两方面因素,选对针型和注射方式,避免反复穿针带来的痛苦,及刮掉头发对新生儿形象的影响。

3.3 护理人员要妥善处理纠纷。当护患纠纷产生时,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争取尽早解决问题。要争取新生儿家属的理解,必要时可采取有效方式疏导其不满与顾虑。要尽可能以平和的态度控制态势的发展,若纠纷比较严重,可以请相关领导出面进行解释,争取在处理问题方面达成相互谅解和共识[3]。

3.4认真做好入院、出院查对关工作。在护士与家属交接新生儿时,应当面核实好新生儿的姓名、性别、床号等信息,由护士为其佩戴腕带和胸牌,若新生儿由产科转入,也要保证信息核对。坚决杜绝先抱入,再佩戴腕带和胸牌的现象,避免出错。在新生儿出院时,由两位护理人员将床头信息与新生儿信息进行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才可出院。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71-01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新生儿科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调查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其中年龄最小的护士20岁,年龄最大的护士35岁,平均年龄为27±5.5岁。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短的1个月,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长的17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0±6.5年。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为要求护士写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要求条理清晰,目前明确。由专人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汇总、统计、分析,将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

1.3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2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对20名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详见表一

由表一可见,通过对20名护士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医院存在感染的风险、新生儿发生损伤的风险、发生法律纠纷的风险、医疗设备的管理不当的风险、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而这五项的提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和实行保护性的隔离,即搞好新生儿室内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好室内物表和空气的消毒和监测。对室内物品进行妥善的管理,对新生儿的衣服和奶瓶等用物,管理要求一人使用一次后即进行一次消毒,特别是对蓝光箱和新生儿暖箱及辐射台以及复苏气囊等严重进行消毒。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严格执行,对探视制度严格执行,临床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相应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注重每个环节的重要性,预防出现交叉感染;对新生儿意外损伤加强防范,即加强对输液患儿的巡视,避免出现漏针,患儿如出现漏针,应使用硫酸给予湿热敷。给予患儿带上防抓伤手套,检查眼罩是否牢固,不能堵住口鼻呼吸后,进行蓝光照射[1]。对患儿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并勤换佩戴的纸尿裤,防止发生红臀,如果患儿已经发生红臀,应给予涂抹蹂酸软膏。注意新生儿程度辐射台的探头发生滑脱,和烫伤,并经常的对血氧探头的部位进行更换,避免发生局部受压。在对新生儿进行喂奶时,要特别注意喂奶的姿势和喂奶的方法,防止发生呛奶而导致窒息发生。对患儿的手圈要注意保护,在脱落后在给予及时的补戴;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并转变服务的理念,由于新生儿室收治的患儿均无生活自理的能力,均为特殊患儿,均无家属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具有一颗极强的责任心,树立起良好的服务理念及意识,同时应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及医德医风建设,使服务的形式表现为多样化和规范化,做到专心工作、专心做事、专心巡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落实责任制度、在正常情况下患儿均无家长的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监督,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对服务的理念进行深化,加强医德建设和医风建设;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进行规范。护理病历记录属于临床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观察和护理实施的原始记录,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依据存在[2]。

3讨论

新生儿病房所收治的患儿均为从出生至足28天大的婴儿,婴儿的新生儿期是一个由母体环境向外界环境过度的重要阶段,既是胎儿期的一个延续,又是人类正常发育的一个开始。新生儿期是小儿进行生理功能调整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的一个阶段。因新生儿期婴儿的生理调节与适应能力还不成熟,且其机体的抵抗力较低,所以极易发生疾病,且病情的变化较快。所以,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已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水平,避免护理意外的发生。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高,责任大、难度高、繁琐等特点,而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后发现,预见性的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是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严格按照临床护理的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水平,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使临床护理人员能够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3]。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制度和实施相对应的防范措施,能够通过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漠:在护理过程中,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和法律知识,服务意识不强,不耐心解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也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因此出现疏忽大意或用药错误或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当等,也未落实医疗器械用前检查和治疗中观察等措施。尤其在夜班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护士任意简化操作规程,致使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及时,从而造成护理风险的存在。

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知识经验缺乏: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例要求,特别在工作繁忙之时,常造成患儿家属长时间的等待。同时再加上一部分护士对新药的作用和药物配伍禁忌缺乏足够的了解、穿刺技术不太熟练、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护理工作量较大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某些护理流程不尽合理,因此易引起纠纷或产生护理技术风险。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教育,做好风险评估: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执业范围,认清当前形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转变护理服务观念,实施全程护理质量管理,并有计划、有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风险教育意识,以减少护理中的风险。在护理中,由于患儿家属有权知道各项护理操作内容和应承担风险的事宜,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疾病发展的可预见性和风险评估[2],通过识别与评价风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于风险评估较低的新生儿,应做好重点监护。我科在明确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的基础上,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如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术的指导和护理常规等,达到了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

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明确风险管理职责: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切实履行护士的职责。要根据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并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宣教制度,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使大家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要职责分明。不断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定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讨论,找出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改进措施。注意加强巡视和记录新生儿体温、大小便次数、新生儿吸吮等情况,不断促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在收送新生儿沐浴或护理操作时,应坚持逐个拆开清洗,不可同时脱掉多个新生儿的衣服,待洗完后应及时查对新生儿识别带或手圈是否正确,在确定无误后及时包裹好。注意沐浴期间应随时调节水温,工作人员更不得随意外出,亦不可有非工作人员进入,避免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人性化服务是强调以人为中心,在护理工作中不断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制定护理服务用语和护士风险防范培训计划,使其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明确护理人员和患者各自的权利,这不仅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与持续改进,同时也对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3]。要根据新生儿科具体情况,制定可能发生的各项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并制作成册,发到每位护理人员手中,要求人人掌握,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另外要加强夜间、午间以及交接班期间的薄弱环节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巡视次数,以减少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讨 论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但由于患儿家属对医疗或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加之病情变化较快和患儿无家属陪护,且从住院到出院均有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所以如果稍不注意某个细微护理环节,就可出现差错,导致潜在护理风险的存在或造成新生儿不良后果。本组通过不断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隐患以及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和健全了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做到了持续质量改进,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提高了护士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和工作中薄弱环节的积极性,都能严格按照护理范围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进行护理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规避了相关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收到了满意效果。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一项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尤其作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完善各种规章制度[4],努力从制度规范、护理服务流程、人员培训、风险评估等各个环节入手,善于观察,总结和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从而才能有效推进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7):405.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92―01

为寻求更科学的护理方法,我们对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对照组,同月分娩的6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实验组。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后放在寄养室,每日由护士定时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沐浴、脐部护理、喂养、更换尿布、衣物等;每天定时送到母亲身边短时间接触和喂养并由专人指导。实验组改变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当天,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迎接产妇和新生儿,祝贺产妇的生产,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协助产妇角色转化。根据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实施新生儿相关护理,让家属参与,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由专业护士介绍并演示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每日由同一专业护士对新生儿护理进行评估。对不正确处予以指出,循序渐进,反复指导。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让自理能力基本恢复的产妇协同家属为新生儿换尿布、衣物、喂养等,根据家属及产妇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中。出院时对两组家属和产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及家属基本情况、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判定标准: (1)在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每个项目中能正确回答或示范4个子项目及以上者为掌握,2~3个子项目为基本掌握,1个及以下为未掌握。(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综合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满意度用百分率,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实验组60例中有58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96.6%,而对照组80例中仅有70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87.5%。

3讨论

3.1母婴同室护理方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促进母性角色达成,使产妇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中去:母性角色达成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住院环境使产妇进入患者角色,特别是传统的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绝大部分由护士承担,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不利于母性角色之获得。母婴同室护理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开始2天由护士和家属承担新生儿日常护理,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产后第三天产妇对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认识,同时产妇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后,可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让产妇协同家属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喂奶、洗澡、尿布的更换等,母亲通过母乳喂养眼神的交流和触摸而认同婴儿,而且这种温柔和体贴的感觉是建立母子关系不可缺乏的要素。与孩子肌肤的接触有利于感情的建立,顺利完成角色适应。

3.2母婴同室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换尿布、母乳喂养、新生儿水浴、新生儿抚触等都能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得心应手,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3.3母婴同室有利于新生儿早与母亲接触,进行母乳喂养,促进乳汁分泌。

3.4母婴同室有利于调和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评价不可能脱离患者进行评价。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高于对照组(87.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完全与产妇家属隔离,产妇及家属不能看见护士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十分缺乏,加之对新生儿的一切变化特别关注,新生儿变化快随时都会变化如不及时告诉家属,产妇和家属又看不到孩子,使产妇和家属会产生担心和怨言,对护士的满意度下降。而护士整天忙于应付这些简单的护理,超负荷工作,护理工作得不到承认,没有成就感。护士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与患者产生矛盾,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实验组改变这一状况,产后由专业护士主动接纳新生儿,评估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实施新生儿护理,介绍新生儿护理知识,让家属和产妇循序渐进学习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2~3天后,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特点,如生理性体重下降、“马牙”、新生儿黄疸等,产妇和家属已有初步了解,对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为新生儿更换衣服、尿布、新生儿喂养等可以单独完成,这样就不会对新生儿不知所措,而且对新生儿的一些变化都能看见就不会特别担心和护士发生矛盾了,护士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危重患者的护理上,使工作有计划进行,护士工作顺心,护患关系融洽,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24-631.

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08-01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是功能上的损害障碍以及缺陷跟死亡,主要是指利用所有的力量通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将出现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此来确保患者处在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中,其最终目的就是确保病人的安全。新生儿科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科室,新生儿病情比较的复杂而且变化速度比较快,没有家长陪伴,没有任何行为跟语言能力,造成了工作预见性比较的差。因此新生儿科室的护士要严格执行新生儿科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项操作的规章程序,不然很容易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危害,导致护理纠纷引发医疗事故。

1 影响新生儿科护理的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欠缺,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跟工作方面比较的欠缺,责任心不够强,缺乏沟通交流,有些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没能够体会到病人的需求,对病情的发展缺乏预见性以及主动性,心理调节能力差,不适应新生儿科的工作量及强度。缺乏“慎独”精神。新生儿没有语言功能,又处在一个无人监督的工作环境中,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没有按时给新生儿修理指甲,没有按时巡视新生儿导致患儿脸上出现抓横。

1.2 护理观念比较的落后。现代的护理要求实现人性化护理理念,主要倡导的是以人为本,要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以患者至上,然而有些护理人员存在着病人有需求于他,因此不尊重患者跟家属,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过高,认为护士的工作就只是负责落实治疗护理工作,只要患儿的病好了就可以,不管患儿的外观形象。比如说在输液的时候输手脚比较的麻烦为了方便就输头皮,导致了患儿头发刮落的太多,改变了患儿出生的形象,让家属对患儿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家属认为患儿不是自己的孩子。

1.3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的淡薄。护理文件方面的记录比较的简单,缺乏专业特点,病情严重的患儿发生病情变化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记录了用药治疗,对于病情的观察记录并没有做详细的记录,实施护理措施后对于护理效果没能进行正确的评估,法律意识比较的淡薄,随意的涂改护理文件上的记录,字迹潦草,记录描述跟医生的不吻合。

2 对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解决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并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给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于如何有效的保护病人跟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增强护理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的维护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常规,错误都是发生在细节上,只有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让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尽一切可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让病人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

2.2 加强新生儿科护士的“慎独”修养。慎独主要是指人在独处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遵守道德准则。护理工作是直接给人的生命健康提供服务,护士的道德水平会直接支配影响对患儿的护理行为,对其心理及生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挑选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时要选择有爱心爱岗敬业的人员,护士还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综合修养素质。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深厚的同情心、高度的自觉性跟热情。在新生儿入院时要按时修剪指甲,避免患儿抓伤自己,进行静脉输液时尽可能的选择手足静脉,避免刮头发影响患儿的外观。

2.3 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新生儿入院的时候,接诊护士要详细的跟家属讲解探视制度以及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科的护理流程跟每日费用等,家属同意后需要签字,这样可以让新生儿家属对新生儿科的工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新生儿科的护士要随时保持衣物整洁,干净大方,态度温和,让家属能够感到信任感,发生问题时,要多站在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的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避免因为造成家属误解发生纠纷。

3 总结

现如今护理安全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护理人员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同时也是让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的进行。

参考文献

篇6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20xx年是困难与机遇共存的一年,新的院领导班子重新考虑科学的分配方案,结合儿科目前实际情况,对今年全科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绝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科室形象。

1、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继续熟悉掌握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职责,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科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树立儿科服务新形象。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基本技能及操作的练习,特别是心肺复苏操作的复习及巩固,提高危重病儿的抢救能力;

2、学习儿科新知识新进展。充分利用医院华西远程教育平台,争取各种培训及讲座学习的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让科室诊疗技术尽快更新;

3、结合本科实际,着手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4、组织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逐渐拒绝滥用抗菌药;

5、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争取新生儿病房能投入使用。

三、开拓市场,加强宣传,扩大儿科影响力。

1、加强雾化治疗宣传,扩建门诊留诊病房,方便患儿及家长就诊方式选择;

2、利用医院宣传平台,多种方式下乡及社区宣教,提高科室及医院知名度。

四、学生带教工作。

1、加强实习生管理,严格考勤;

2、强调带教老师责任,相关知识认真讲解,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3、带教老师加强学习,以适应重医教学基地角色。

总之,全科每位医护人员都应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学习,努力完成医院及医务科下达的各项任务。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第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三五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科室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发现以上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医院规定从严处理。进一步推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儿科改革,严格按照二甲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科室,做到科室持续改进。

第二、儿科今年仍存在合法执业医师严重不足的情况,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仍是20xx年的重中之重,科室拟通过多渠道引进儿科人才,如:科室进一步加强培养科内儿科医师队伍,对需考证医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与支持;向医院争取儿科专业医生,在本县或县外医院引进有证儿科专业医生等;并向医院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呼吁儿科医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第三、加强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及多发病例,典型病例及时科内学习讨论,坚持科内讲课制度,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申请外派进修人员,引进新技术新疗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大家自觉自愿的在工作之余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涉猎儿科领域新近展。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拓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CPAP辅助通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探索开展新生儿相关业务,努力与产科沟通合作,在拓展儿科业务的同时为医院产科保驾护航,也为我县新生儿提供就医方便。

进一步开展新生儿黄疸的光疗,申请增加新生儿蓝光治疗仪,提高疗效,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继续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患儿痛苦;条件许可,尝试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开展,继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篇7

新生儿科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房内仪器复杂,护理操作繁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易感因素。同时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尤其是低体重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1]。新生儿科病房由于以上所述的自身特点,防止医院感染是一个重要课题,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科病房防治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更显突出。

1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1.1皮肤感染:新生儿皮肤粘膜薄嫩,易于破损,本身处于不通风的房间,皮肤排汗不畅,容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新生儿尿布皮炎、红斑等,常发生在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医护人员和探视者常为传染源。

1.2脐部感染:脐部是新生儿与外界接触的主要创面,由于尿垫长期包裹极易导致大小便污染而发生感染。

1.3口腔感染:鹅口疮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尤其是以出生一周以后及早产儿多见,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主要来自产妇阴道及带菌的医护人员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尿布。如果口腔护理不当,容易引起白色念珠菌入侵,并大量繁殖。

1.4肺部感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能力降低,尤其早产儿吸吮力低,如喂养不当,极易发生误吸呛咳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2新生儿病房制度规范化是防治医院感染的保障

2.1工作人员是防止交叉感染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工作人员应至少半年健康检查一次,凡有呼吸道、皮肤粘膜、肝脏、胃肠道或其它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者,均不能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

2.2坚持对陪人、探视、参观人员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定时探视。限制人员出入,入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与患儿接触前要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3坚持手消毒制度,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室之前,应先在洗手间用肥皂、刷子在脚踏式自来水下洗刷双手直至肘关节以上,在接触下一个患儿前常规床边手消毒。

2.4坚持新生儿病房分区制度,新生儿住院期间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特殊感染与普通感染患儿分开。

2.5坚持新生儿科病房每日的清洁工作分区进行,新生儿科病房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清洁卫生工具要分开,进出清洁区必须更衣换鞋。

2.6坚持清洁卫生消毒制度,新生儿科病房每日通风,冬季2次,夏季4次,每次15~20min,不具备生物净化条件病房可采用紫外线、化学消毒剂喷雾、乳酸烟熏、臭氧、空气净化机等方法消灭空气中的致病菌,每天用清水洗净的拖把拖洗地面4次,若有体液或血液污染地面需及时用消毒液拖洗。门、窗、窗台、墙壁、桌椅、台面用清水抹布擦洗,每日1次。新生儿床、暖箱、开放暖床、新生儿推车、治疗车、输液架等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2.7新生儿病室内各种仪器由专人负责清洁消毒,婴儿用的粉扑、油膏、沐浴液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奶瓶奶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应单独使用,双消毒,定期进行细菌培养,特别注重细节检查,如蓝光箱排风口、灯管无灰尘,暖箱各窗户、湿化器、空气过滤材料、各衔接处严格清洗消毒,无污迹。光照疗法用眼罩、纱布、手套,每日消毒灭菌,纱布用后弃去。患儿出院后对使用的温箱、用具进行终末消毒。

3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防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关键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当护士的素质不符合护理工作的要求,就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2]。作为护理人员,尤其要关注如下工作:

3.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注重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如喂奶后必须为患儿拍背,并保持患儿头偏向一侧,多给患儿以。

3.2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粘膜完整,感染性疾病应床旁隔离,自觉履行严格消毒措施。

3.3强化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的训练,如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心肺复苏、鼻饲管置管、留置针静脉穿刺、头皮静脉穿刺、光照疗法等。

3.4新生儿科病房的护士要做到眼勤、腿勤、手勤,对有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加强巡视,每30~60min观察1次,每班床边交班时查看留置针情况,发现局部有渗出、留置针脱落等情况应及时拔除,气管插管患儿应及时观察插管位置,通气是否有效,每日进行口腔护理1次,防止口腔感染。

4小结

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能否得到保证与能否有效防止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息息相关,做好新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就能更高效、更科学、更安全地防止新生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

篇8

关键词:儿科患者、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如何安全的护理儿科患者,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关注和努力的方向,防范护理事故是儿科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科根据患儿小,表答能力差,缺乏自理能力,针对患儿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常见的安全的问题

 1.1 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 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 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 皮肤感染;

1.3.2 脐部感染;

1.3.3 口腔感染;

1.3.4 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 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 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2 护理对策:

2.1 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 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

 

2.3 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 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2.5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长时间住院的新生儿及有并发症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皮肤护理,脐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针加强护理,暖箱每日擦拭一次每周消毒一次。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患儿免疫力。

篇9

新生儿学是研究新生儿保健、医疗和教学的一门学科,是儿科学中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新生儿科是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收治的患儿多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营养不良的新生儿。所以新生儿科护理除了满足于临床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有新生儿科的特殊护理要求。现将新生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 树立护生正确的实习态度,制度完善的带教计划

由于新生儿室是24小时无陪全护理病房,所以更加需要护士的责任心,爱心及细心。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周内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意识,带教老师必须制定出一个周密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讲课的内容和时间、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等,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护士长应挑选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高年资护士或护师来担任带教老师。为保证带教效果,施行1位老师带教1名学生。临床带教的质量与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实现教学目标、决定实习效果的关键。新生儿科实习一般只有1个月时间,第1周由带教老师介绍科室环境及医护人员,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布局,科室工作性质及专科特点,各种药品、器械、抢救器材的存放位置,新生儿室无菌区、非无菌区的划分,以及各种医疗物品的消毒方法及治疗室、隔离室、沐浴室、配奶室、污物间的空气消毒法等。第2~3周带教老师讲解并示范各种操作,如:配奶、喂奶方法,口腔、脐部、臀部、皮肤的护理,配药及药物小剂量换算等;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如:温箱,微量泵,兰光仪,呼吸机,雾化机,吸痰器,监护仪等的使用。及时了解护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带教计划。第4周在全面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实习,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带教老师认真修改并指出问题,让实习护士尽快掌握护理病历书写的要领。最后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的考试。

2加强整体观念的培养,注意言传身教[1]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操作技能,当今的护理学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让实习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整体护理行为,促进其观念的改变和形成。

3严格要求护生,加强思想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严格要求护生,使她们在思想、言行、举止、仪表等方面都要能按护士礼仪风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由于新生儿室是24小时无陪病房,大多学生认为新生儿不懂表达,对新生儿的保护意识非常淡薄,所以对新生儿操作动作粗暴,对新生儿的啼哭和反抗完全不理会,甚至没带教老师指教情况下擅自操作,对新生儿的生命毫不尊重。所以更要培养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在操作中要严格认真地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加强无菌观念,掌握消毒隔离方法等。在带教过程应同时加强学员的思想道德再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注意形体仪表美,树立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具体而生动的事例,教导学生在工作中应勤勤恳恳,严谨认真,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及时、细心、熟练、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4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

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医院是实习的基地。学生对在校时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感到比较抽象并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带教老师应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或讲座,将临床经验和护理体会传授给学生,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增长实践经验,增补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护理查房或交接班时经常提问,并多为实习护士创造动手机会,并在旁监督指导,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应多加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师生交流,注重信息反馈

在带教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可产生积极的效应,而消极的情感会大大降低实习的效果。老师对学生应充满热情,对患儿犹如自己的宝宝,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学生会因老师情感的感染而产生愉快、积极的心理,接受知识快,从而提高实习效果;老师要热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使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感受到重视,对实习医院有信赖感;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是采用启发、鼓励、诱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清除紧张心理,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经常听听她们对教学的反映,从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6 巩固基础知识,突出专科教学特色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所谓新生儿窒息,就是指新生儿在娩出后,呼吸受阻,进而导致气体交换功能出现障碍,诱发pH值降低及二氧化碳潴留,一般是子宫内缺氧的延续。只要是能够引起胎儿与母体血液与气体交换的因素,都能够诱发功能窘迫、宫内缺氧或胎儿出生后1min内无呼吸仅有心跳的问题,最终导致与呼吸衰竭有关的一系列并发症。为了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本次研究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84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1712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有8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4.9%。其中,有74例为轻度窒息、10例为重度窒息。男性患儿为46例,女性患儿为38例。

1.2 方法

1.2.1 窒息复苏及护理方式: 对于新生儿的窒息,应以预防为主,在分娩之前,医护人员就应该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以便使对窒息的抢救更加及时、有效。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有儿科医师、产科医师和护士,且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具备相应的复苏技术。我院对于这84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主要采取以下复苏及护理措施。

(1)新生儿的保暖: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全,而窒息则会使其热量产生能力下降,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就容易使新生儿的体温失衡,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器官功能损害及代谢功能紊乱。为此,我院的医护人员先将窒息新生儿放置在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在将温度控制在30~32℃之后进行窒息复苏。另外,新生儿出生以后,医护人员应注意立即使用干毛巾将附着在婴儿身上的黏液、羊水擦拭干净,同时确保操作台的干燥度。

(2)呼吸道的清理及呼吸重建: 由于新生儿经常会将羊水吸入,因此确保呼吸道的通常对于窒息复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在娩出后,需要对其咽部、口鼻进行两次清理。第一次是在头部娩出后,将婴儿口鼻中的羊水和黏液挤净。第二次是在肩部娩出后,使用纱布对婴儿口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另外,在新生儿首次呼吸之前,还要注意使用吸痰管将仍滞留在其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清理干净。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操作后,患儿仍然没有自主呼吸,就必须要立即采取措施,促使其自主呼吸的恢复。首先,应该对患儿的背部进行快速摩擦,对其自主呼吸能力进行刺激。若无效果,则立即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式,即先将患儿的口鼻用无菌纱布覆盖,一只手将颈部托起,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对患儿腹部进行轻压,避免气体进入胃部。随后,对患儿的口鼻均匀呼气,直至患儿的腹部略微隆起为止,置于腹部的手此时进行轻压,以帮助患儿将气体呼出。

(3)药物治疗: 如果在进行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摩0.5min后,新生儿的心率仍没有出现显著的回升,就应使用1:1000肾上腺素按照0.1~0.3mL/kg的比例进行静脉注射。大多数的重度窒息患儿都会伴有混合性酸中毒,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对酸中毒进行纠正,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脑组织因缺氧所受到的损害,方法为静脉注射8~10mL 5%碳酸氢钠+0.1g维生素C+10mL50%葡萄糖溶液+10mL25%葡萄糖溶液,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的不同,可重复给药。

1.2.2 窒息复苏后的临床护理: 对于窒息患儿的成功复苏,只是整个护理工作的开始,成功复苏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将患儿转入监护病房提供更加严密的临床护理。复苏后的新生儿大多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因此需要对其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了控制。监控的主要内容有颅内压、血压、呼吸、心率、体温、脉搏等体征变化内容,同时也要对其排尿、肤色变化等给予关注。

若温度较低,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就会加强,容易导致高二氧化碳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低氧等问题。所以务必要确保患儿的干燥、温暖,尽可能降低热量的流失,使其体温稳定在36.5~37.5℃之间。

一般来说,窒息复苏新生儿的哺乳应有所延迟,其原因在于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的呼吸能力还比较弱,此时哺乳容易引起呕吐反应。大多数患儿可以在2~3d的禁食之后,根据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原则进行试喂。肾功能或心功能受损的患儿,则应将每日静脉输液量控制在<60mL/kg的水平,同时对其尿量进行观察和记录。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84例新生儿经过如上文所述的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有56例转至儿科进行下一步的治疗,26例进入母婴同室病房进行后续观察,2例患儿放弃治疗。复苏成功率达到了97.6%,并且没有一例患儿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一般是子宫内缺氧的延续,胎儿、孕母、分娩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问题,而这些因素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胎心监护、B超、体检等检测手段予以发现,所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会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细致、及时、科学、准确的护理工作是新生儿窒息能否成功复苏的决定性因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将极大的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仅有效保障了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能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大幅降低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使患儿未来的康复治疗得到更多的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篇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6-02

所谓的护理安全管理就是指利用管理、教育、技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以此来规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较为高效、健康、安全的护理环境[1]。新生儿作为一个较为脆弱的群体,当其在出生后发生危重疾病时,就必须为其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医疗护理环境,以便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以及生存质量[2]。本研究将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就必须懂法、知法,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开展日常护理工作。为了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在对此类新生儿危重病房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就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进行学习。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进行积极防范,将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确保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日常护理行为合法、合情以及合理。

2 人员的合理配置,强化团队合作

医院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按照动态调整、优化组合、结构合理等原则来对其进行护理人员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以及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比例应占绝大部分,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的质量以及数量,确保她们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护士长可以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根据工作量的不同、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以及季节的不同来对排班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动态安排。在医疗高峰时段,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以此来避免护理人员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出现。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由于此类工作具有缺乏新意、重复性强、琐碎、繁忙等特点,同时它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常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基于此,在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强化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她们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以此来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漏洞以及缺陷,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 强化护理人员的学习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技术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透析仪、各类监护仪器、人工呼吸机、新生儿辐射台以及新生儿暖箱的相继出现为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因此,新生儿危重监护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须对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应用,以此来改善危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例如,在对暖箱中的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如果未对呼吸机螺旋管或有机外罩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就会导致患儿出现医源性感染的情况[4]。此外,在对各类仪器进行使用时,如果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或未完全掌握一起的相关性能,那么就有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新生儿危重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遵守相关的护理操作规章制度,而且还必须强化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各类贵重、精密换壳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方法、性能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从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对护理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不断学习,使其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拓展,以此来达到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质量。

4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护理人员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对患儿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整体方面来看待其所患的疾病。在对此类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最好使其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舒适的,对患儿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帮助母婴尽早建立亲子关系。

5 建立护理安全小组

医院在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方式来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安全进行全权负责,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进行管理。每月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对上月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并将其登记在册,同时还必须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每月必须对辖区内的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潜在的问题就必须立即进行整改,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预防性管理,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伍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J].重庆医学,2012,41(33):3550-3552.

篇12

人民群众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促进医疗改革不断深化, 同时随着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项目的开展, 多数孕妇选择在医院进行分挽, 增加了产科护理工作量, 医院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妇产科服务对象特殊, 不安全因素复杂。本研究结合实际工作总结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相应的对策, 旨在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具体如下。

1 不安全因素

1. 1 环境因素 主要是病床问题。在院分娩人数不断增加, 对床位要求越来越多。大多数医院采取扩大病区方式来缓解床位压力, 但这也使得病区不集中, 增加了管理困难。院内感染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不安全因素[1]。院内病原体种类多, 构成复杂, 容易引发交叉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弱, 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及在出生时体征过低的新生儿, 对常见病菌的抵抗力非常低, 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其次还包括设备问题等, 妇产科仪器设备密集, 且人员集中, 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较多, 都可能成为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 2 人员因素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涉及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新生儿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因素中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综合素质欠缺, 操作不规范, 仪器使用不当, 工作不到位, 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 等。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 没有意志支配行为能力, 护理对象这一特殊特征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家属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对护理知识了解欠缺, 护理不科学等。这几方面的因素相互交叉, 都使得新生儿护理工作变得复杂。任何一方工作做的不好, 都会成为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如果医护人员之间工作分工不明确, 协作能力差, 对新生儿检查及护理工作不到位, 新生儿即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住院过程中家属对于新生儿护理和管理意识淡薄, 单纯依靠医护人员进行护理, 不重视辅助工作也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不足, 进行某些护理操作, 如新生儿疫苗接种时未告知产妇及家属, 易引起医疗纠纷。

1. 3 管理因素 妇产科护理人员不足, 无法满足新生儿安全及生活护理和严格实施等级护理的需要。长期高强度工作容易引发精神紧张, 如果心理调节不良, 可能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差错, 给医患关系埋下隐患。

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察也非常重要。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 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并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测。责任是否明确到个人, 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是否到位, 监控及修正是否及时都影响护理质量[2]。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责权不清、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护理安全标准认识不统一、交接班和护理记录不规范, 管理人员对上述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处理方式不得当、修正不及时都会成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 4 技术因素 科技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仪器逐渐应用于临床, 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大, 多数医院也引进了最新的电子管理系统。要求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且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按规程在电脑上做护理记录。这就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程度和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 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或经验不足都对影响新生儿护理产生影响。

2 防范对策

首先, 医院应加强病房巡视采以尽量保证病区安全。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和新生儿物品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合理使用抗生素, 同时规范医疗行为, 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禁止探视人员随意进入, 以防止院内感染[3]。

其次, 医护人员应做好本职工作, 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责任心, 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 定期开展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训, 加强业务能力, 了解新生儿相关疾病基本知识和临床表现, 掌握操作技能及常规急救技术, 熟悉新仪器新设备和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 明白护理记录、护理交接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重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信息学知识的培训, 完善医护人员知识结构, 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同时要做好产妇及家属的教育工作, 多与其进行沟通, 加强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保护意识, 共同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4]。

再次, 规范入院、住院及出院流程。入院时必须和家属一起对新生儿进行细致检查, 当面给新生儿佩戴腕带, 注明基本信息并签字;住院期间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等级护理制度进行护理, 检查并核对腕带, 告知产妇及家属关于新生儿的基本注意事项;出院时再次严格核对、查看新生儿基本资料情况, 向家属进行育儿知识指导[5]。完善管理和监察制度。尽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数量, 注意对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监察, 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护理分级制度进行巡视, 责任到人, 权责明细[6]。规范交接班流程, 在床头进行交接, 认真核对新生儿基本资料和特别注意事项, 详细填写交接班记录和护理记录。定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快速处理问题[7]。

3 小结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复杂, 定期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有助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并针对不同时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8]。另外, 医护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的共同努力是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的关键因素。要重视护理流程、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要重视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的分析[9]。注意观察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方法和表现, 收集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护理行为及操作规程的规范, 从而不断改进新生儿护理工作[10]。

参考文献

[1] 孙春花,张鑫.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21): 103-104,

[2] 戚琳,武建岭.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6):268-269

[3] 赵化林.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当代医学, 2010, 16(19):143-144.

[4] 王德智.胎儿窘迫与宫内复苏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急救.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16(1):23.

[5] 赵时敏,徐景秦, 籍孝诚, 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分析.中华儿科杂志, 2010,1( 22):233.

[6] 黄华艳,张艳.基层医院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 右江民族医院院学报, 2012, 34(2):185-187.

[7] 邓翠芳,李葵兴.预见性护理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效果.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 7(12):57-58.

篇13

【中图分类号】R69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94-02

1 前言

新生儿在医学上是指出生并不足29天的婴儿。在这个时期不仅是胎儿延续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类的发育的基础时期。在新生儿期,婴儿的各项功能处于不断调整,逐渐适应新环境的阶段,因此这个时候的婴儿的生理功能与适应环境的能力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很容易染上病,甚至夭折。因此护士应该不断提高护理的质量,避免护理中隐患产生。

2 新生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1护理之中的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良莠不齐,经验不足,更有甚者,有的护理人员本身的责任意识以及责任感不强,工作中只求效率而不管质量。对于护理中的新生儿这一特殊的人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着扎实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有着加强的责任意识,有着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家长放心。

2.2由于新生儿的身份特殊性(新生儿病房没有陪护人员,患儿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因此在护理之中出现疏忽的情况比较常见。在新生儿中,容易出现红臀,交叉感染等;在新生儿沐浴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烫伤等情况。

2.3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的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在护理以及在患儿出院的时候不认真核婴儿的床头卡等证明身份的物品,造成新生儿身份弄错的事故。在新生儿入院的时候,对于新生儿的体检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新生儿的隐藏病情,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2.4护理工作中的工作日志记录不认真,不规范。因为这些日志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反映,也是在时候出现医疗纠纷中的重要凭证,因此护理记录日志非常重要。但是有些护士没有认真记录,这样就不能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以及完整性,有时候还会出现涂改的痕迹。

2.5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较其他类型的护理工作更加的琐碎,繁杂,再加上新生儿本身身体素质不高,病情的变化周期非常短,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密切的观察患儿的病情。新生儿易哭闹加上不配合更加会使医护人员心情很烦躁,如果还有不能良好的休息以及很好的心理调节,护理人员很容易精神紧张,并且工作的积极性会降低很多。

3 防范措施

3.1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各项素质的培训,定期开展专业护理知识的学习以及护理工作实践的培训,还要在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让医护人员从思想的深处理解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作为新生患儿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耐心,同情心,更要具备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学会调整自身的心态,不断强化自身的护理水平,并且加强自身与新生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尽量达到让新生患儿家长信任,增加家长的安全感的目的。

3.2严格执行科室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各种不同的疾病的常规护理,加强各自的责任意识,并且开展定期考核。这样做可以让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以及法律义务和责任。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做好基础的护理工作,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及时上报上级解决

3.3严格执行交接班以及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制度。对于护理人员交接班,要求提前十分钟到,并且在床头交接班,认真的核实新生患儿的真实身份。对于新生患儿出院或者外出的时候,要求有两位护理人员同时检查,将患儿的身份核实清楚无误后再与家属共同核实然后家属方可带患儿离开。

3.4定期开展对于护理记录知识的培训,并且还要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这样能够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护理记录书写的要求与规范,以免造成以后的麻烦

3.5医院要安排足够的医护人员,帮助医护人员降低工作强度。还要对其工作提出支持与鼓励,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增强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4 小结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新生儿护理的工作中,贯穿着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并且加强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并且在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的发现自我问题,改正问题,最终达到优质的新生儿护理水平。同时也要加强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强化自身在医疗服务中的法律义务以及责任。尽全力得到新生儿家长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实现新生儿高高兴兴出院,家属信任医院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桂凤.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2012-06

[2]储辉.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