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界态势中,国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答案就是科教兴国战略。现在学校里学习的这一代青少年,进入社会之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将传递到他们手中。因此,他们的责任重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和自身素质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教师的肩上同样承载着不同寻常的使命。
自从1999年国家准备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走上了新的改革之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先相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是教育一代新人――高素质的人才,这种人才,不只是局限于知识方面,而是更加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样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不愿或者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素质,很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出来。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从高度集中向灵活务实转化。在此过程中,必然要引起原有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分化和重构。由于心理、认识和情感的原因,分化和重构的结果往往会发生与原有定势相异的某些逆向型倾斜,产生“主体性”迷失现象。因此,近年来,对教师素质的质疑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一部分教师中出现了追求物质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以及责任心淡化、公德心消减和个人行为失范等不良现象。一些老师对待工作态度马马虎虎,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觉得有编制就行了,一点进取心和学习的意识都没有。还有一些老师对待自己的事情很积极,对待学生的事情却不闻不问。近年来的“范跑跑”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折射出老师素质下降这一问题。因此,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内在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不健全,人格有偏移,就会给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正确的三观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亲其师,信其道。”此语道出了师生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那就是情感教育,也就是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影响。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要真正为人师表。在加强师德建设中,重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在教师中树立“平等尊重、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观念。我们要宣传校内外优秀教师事迹,以先进优秀教师的实例为榜样,坚持正面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要转变教育思想,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导者变成教学的指导者,由课程的指导者变成课程的开发者,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孩子的自主创新能力。破除“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摆脱书呆子的称号,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模式,开展合作性教学,启发性教学,自主性教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更新知识结构
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用正确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其次,教师还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的精湛。最后,教师还应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科学知识,有一定的教学法、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修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展。
四、提高个人能力
教师能力结构中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1.言语表达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的主要表现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言语能力的训练,在语言的表达上力求准确通俗,深入浅出,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不能不分重点,语无伦次。同时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帮助语言表达。最后,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2.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构成为一个集体的班级,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组织管理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使教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上。教师要做好计划和安排,确定班集体共同的目标,同时要维持良好的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舆论环境,树立良好的班风。同时要组建优秀的班集体领导核心。
3.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教师不可忽视自己性情的陶冶,要学会遇事能够镇静、安详,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能轻松而准确地判断情况,谨慎而迅速地做出反应,满腔热情地进行工作。
4.创新能力
德育包括树立崇高理想,培育高尚道德品质,陶冶美好情操等。德育的核心问题是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取向。社会发展的实质与关键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在教师队伍中坚持德育首位,提高教师的品位,产生超过自身的效益,要考虑立德、养德、扬德三个方面。
一、立德
有人认为,只有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才能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思想教育是虚的,不起实际作用。这种观点的错误就在于既没有认识到德育是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把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看不到德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所能放射的巨大能量。教师肩负着教育、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任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才智,培养他们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人民教师神圣而光荣的职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有正确的观点、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立德,就是坚定地追求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充分体现道德理想中的实践性和在道德实践中的理想性,都要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行为道德要求,把已知道德要求,转变为自己的内在信念,落实在行动上。有好的思想品德,是做一个品质统一、人格完整、名副其实的人的坚定根基。
立德也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自己的价值观点、能力水平、道德人格、精神状态、社会心理、思维方式等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二、养德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部分教师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有门路的教师纷纷转行,有的觉得没有奔头,而糊里糊涂地混日子,表现为纪律松弛,甚至无故旷工。养德的目的是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养德,要甘于平淡,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富有、健康,以俭养德,廉者常乐。
养德,贵在“慎独”。只有惧思,才能慎言、慎行;思、言、行三者统一为“慎独”。人无慎独,正气不生。慎独既是道德修养所需达到的一种崇高的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养德,要学会“内省”。“内省”,是一种自律心理、自我反省的精神。勤于思考,做出自我评价,进行自我批评和心理调节,调控自我行为,提高自我社会价值,达到自我完善实现。
三、扬德
扬德,要有坚定的方向,敏锐的头脑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要用自己真、善、美的心灵去激励人,用无私的行动去感染人,教育人,用高尚的人格去启迪人。要将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外化为自觉行动,实现内外化的统一,产生号召力、凝聚力、推动力,精神变物质,转化为战斗力。
扬德,要破除旧思想,要有新观念、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做出业绩。
扬德,要敬业爱岗。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处于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论职位高低,都要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做好。
四、树立大德育观
身体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体现着现代综合素质教育的理想。当下,评价校内教育业绩仍然是以升学率、优秀率、学生合格率等硬性指标为尺度的,至于学生综合素质、身心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宗旨与意义,则悬而不论。基础教育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迅速,在某种的程度上,学生的身体健康比学习文化应该更为重要,它是一生生活与事业发展的基础。正常的、负责任的教育应该时刻意识到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身体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外身体素质教育在某些方面有着校内身体素质教育不可替代作用和校内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青少年素质教育,校内、校外有别。
一、校外身体素质教育是能动的教育
校外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占有主导地位,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身条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使他们在创造的环境中学习、锻炼、不断地自我完善。校外身体素质锻炼项目有较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同学进行长期的教学研究和了解,设计和整合出一套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辅导。在为孩子们设立的各种体能锻炼的项目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通过鼓励、表扬或者建议给学生进行指导,而学生学习是自发、主动、有效地进行。校内教育则侧重文化课的学习,身体素质锻炼只能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个性表现的机会很少,因为体能锻炼学生没有更多的自主性。长此以往,也就渐渐对体能锻炼失去应有的兴趣。
二、校外身体素质教育是灵活的教育
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为孩子们创造配备了各种体能锻炼的项目,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素质的强弱、个人的兴趣爱好而自由选择锻炼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再采用灵活多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放松,如在乒乓球教学中用少部分的时间进行技术性指导,用大部分的时间根据学生水平高低,让学生组合进行练习,练习中再穿插些竞技对抗赛,使学生在比赛中感觉到在某方面还存在技巧上的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在锻炼中学习掌握提高乒乓球技艺。与此同时,也充分体验体能锻炼的快乐,不会有畏难、畏惧心理。
三、校外身体素质教育是趣味的教育
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不但能锻炼孩子们的体魄,还可以开发培养孩子们的特长和爱好,我们根据绝大部分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些兴趣性较强的运动项目,组建各种体育团队,如围棋队、游泳队、中国象棋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这些运动团队可打破常规制定训练计划,训练难度,团队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训练有素的团队还可参加市级、省级乃之全国比赛,以最大空间发挥孩子们的特长,为孩子们提供广阔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随着身体素质锻炼,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印证了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就利于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教学质量也有了保障。
引言: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可提出的概念,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综合素质。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体育教学中蕴含着非常多的素质教育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非常大。
1.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素质教育是一个焦点问题。在教育界中,很多高校都在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寻找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而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方,人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在高校教育中,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从本质上看,体育教学可以使人拥有强健的体魄,可以使人心灵更加美好。从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来看,它是师生之间相互互动协作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中具有实践性和参与性。
2.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所以应尽快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对于高校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做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大学生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受到良好的熏染,这也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3.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3.1高校体育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
道德素质包含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与道德修养,是人们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水平的反映,它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和道德水平。对于大学生来说,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认知的重要阶段。而体育运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和文化形成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有效的的规划大学生行为。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道德素质和体育教学整合起来,如公平、公正、公开和务实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能力去竞争,既增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学生形成了实事求是的良好道德品质。
3.2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形成的影响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对于人的各个器官的机能在肌肉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经常表现在人们的劳动、学习和生活当中,而在体育方面表现得更多。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都遵照将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宗旨。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是很好,据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这个趋势也对我们的大学生体育教育敲了一个警钟。俗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身体素质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它对人们生活、工作、劳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上。而体育教学课堂上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最佳机会之一,需要教师有效的把握住大学体育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健康水平。不同体育项目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如篮球可以训练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身体协调素质、健美操可以训练学生的柔韧性、长跑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力素质等,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课程,让学生选择合适他们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这对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是有非常有利的。
3.3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后天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发展扩大起来的,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有先天的和后天的。而体育教学是后天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做专门性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坚定成功的信念。如在球类课上,组使学生进行比赛,参与双方学生的目的都是赢得比赛,所以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去拼搏,而在这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敏捷思维、合理的战术、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过程中,大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心理素质自然而然得到了锻炼并有所提升。
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教育已经从单一的增强体质转变为向竞技、教育、生活、娱乐等多功能融合的教育发展。而大学处在身体发育的最后阶段,通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教育,既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又能增强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因此,高校体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说高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伟平.论高校健康体育观的树立与终身体育[J].教育与职业,2010,2.
我国的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大多数受到严重影响。家长、教师、学校,为了追求文化课的高分,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改变这一事实,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的一环。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体育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充分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和其余学科的地位是趋于平行的。体育训练一直被误认为是单一的身体训练,但事实上是身体、情感、意志、个性的综合性训练。随着国家倡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才开始慢慢被重视。《教育规划纲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战略主题中和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中学体育教育做出了重要论述,强调了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和重要性。加强中学生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当前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愈发的激烈,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才能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与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一批高素质人才。只有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避免出现教育缺失的情况,实现教育公平,任何一项教育缺失都是不公平的教育,不是优质的教育。同时,我国正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和谐社会不仅仅要求生活物质的丰富,也要求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极大地满足,体育教学做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加强课堂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在学校里仅凭每周两节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采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学。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好课堂气氛,因为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适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那种只注重技术动作准备而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重自己“教授”而忽视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很难收到好的锻炼效果。
体育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如游戏法和比赛法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的安排练习内容,合理搭配教学内容,避免片面的枯燥乏味的练习。体育教师应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吃不消”的学生应降低难度和要求,例如:越野长跑,就可以减少距离;跳跃项目,可以降低高度和远度。让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使他们感觉自己进步了、提高了,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信心,养成自己锻炼身体的习惯。对于“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开小灶”,为选择和输送优秀体育苗子做准备。另外,体育教师要注意加强运动保护和帮助,避免学生发生运动伤害,因为发生运动伤害后,学生便会产生畏惧情绪,如此就很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了。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才会发现自己身体素质的不足之处,才会自觉的锻炼身体,弥补自己身体素质的不足,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积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
早操和课间操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坚持做早操和课间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做早操和课间操能增加氧气的摄取量,通过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能加大关节的活动幅度,能增强肌肉力量和韧带弹性,能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其次,通过早操的肢体活动刺激能使一夜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逐渐提高兴奋性;通过做课间操能消除前两节上课的疲劳和局部肌肉的紧张,使高度紧张的思维活动能得到调整和放松。天天做早操和课间操,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锻炼身体的习惯。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它不仅能与体育教学相互促进,而且也能与运动训练和竞赛紧密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应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的人参与,以具有一定竞争性的项目为主,如拔河等,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时,不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更主要的是活动内容能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这样才能对运动习惯的养成有较深远的影响。因此,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在体育课堂上学过的内容来组织比赛,如:学生学过一些篮球技术后,可以组织篮球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觉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意志品质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确立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的开展两操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使学生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引言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对学校体育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革,但绝大多数都是针对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而缺乏对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研究,相反,课外体育活动却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原因,现就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本人的看法。
1. 现行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现状
现行大众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耐力、体力(短跑50米)、肺活量和爆发力水平降低。
2002年教育部启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后的第一次监测研究报告。对来自于全国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的38个监控站的监控数据与前4次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次监测对象为了岁至22岁汉族城乡男女学生,监测人数为176844人,监测内容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体能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13项指标。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而学生肺活量却明显下降。
2005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此次调研对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状况四个方面24项指标的体质监测,涵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个民族、1320余所学校的383216人。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会上,记者获悉,我国学生在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2. 大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广大学生缺乏经常有效的课外体育锻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学校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不够
目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自发无序的,对学生没有约束力:学校对学校体育的理念仍然仅仅停留在体育课上,对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均未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导致现行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1.2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观念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学校体育缺乏科学认识,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体育课,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积极分子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时间,与己无关,因此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主观原因。
2.1.3家庭体育开展较差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目前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较好,但家庭体育工作由于受到世袭观念的影响开展的较差,这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2.1.4社区体育开展的力度不够
目前的社区体育,表面上看似开展的不错,但实际上大都是自发无序的,缺乏合理的组织、知道,缺乏合理测评手段,缺乏合理管理手段和方法。从而导致学校体育同社区体育严重脱钩,这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2.1.5体育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每周两节体育课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体育课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一个体育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几十个学生的锻炼、需求和无法满足没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体育课仅仅能传授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锻炼,这是影响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2.1.6重智轻体现象严重
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学生及家长重智轻体的思想更加严重,淡化了以体育促健康的价值观念,导致绝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下降。
2.2 学生观念意识因素分析
2.2.1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需要保持并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概念。
如某些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一点不如意就觉得委屈,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丝毫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
2.2.2部分学生明白锻炼身体是很重要的,但不够重视,没有行动,这些学生往往天气稍有不好,心情稍有不顺畅就在床上睡大觉,平日里情绪波动较大,较容易采用暴力饮食等各种方式自虐。
2.2.3意志力薄弱,少数学生思想上重视了也有行动,但往往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不够坚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恒心。
2.3 学校体育锻炼方针和措施因素
2.3.1思想不重视
当代各大专院校往往过分注重成绩,例如部分高校必须通过英语六级或者综合排名前50才能拿到学位,确定年度奖学金和各类奖项也都是成绩优秀者包揽,无论这些学生身体素质有多差。学校另外重视的便是社会工作,但凡入党、奖学金评定时都把这看做基本条件之一,全然疏忽学生有没有把身体锻炼看作其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思想不重视形成了一个高校体育教学总方向上的错误引导。
2.3.2没有正确发挥体育课的作用
2.3.2.1欠缺科学卫生保健知识普及教育
高校体育课教师往往会教育学生达标通过的重要性(达标成绩只要过就好),也会让学生课堂内有点活动,如打打篮球、排球和羽毛球等,但却始终忘记对学生进行科学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事实上新一代国家青年学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对各类基本保健知识有较好的了解,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及提高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2.3.2.2忽视身体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
身体素质教育是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意识和身体素质教育能力的教、学、练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身体素质教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强调将身体锻炼看做是一个有自身规律、内容、方法体系的过程;提倡防范于未然。
2.3.2.3忽视健身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很多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面对当前大学生普遍不愿意身体锻炼的情况,体育老师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和兴趣,这是当今体育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
2.3.3学校某系辅助体育锻炼方案落实的无效
例如学校的晨跑,学生通过盖章就算实际分数计入期末成绩,然而,结果往往是每天早上学生拿着张晨跑卡没跑,盖了章就完事了。像这类学校所谓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案的落实情况是糟糕的。
2.3.4学校的运动场地不够健全,运动设施不够完善
2.3.4.1体育运动场地不够
随着学校的整合以及新校区的建设,高校活动东场地已经越来越完备,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相当一大批专科及高职院校的活动场地依然是相当紧缺的,特别的室内运动场所以及某些特殊运动项目场所等。
2.3.4.2体育运动器材太少
作为校方,应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借用器材的需求,基本的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其他的如杠铃、哑铃、单双杠等。这些器材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运动氛围,这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球类运动器材学校一般只提供足球、篮球、排球。对于小球的器材往往都是过于简陋,这样学生的喜好不同也随着器材的缺乏而提不起兴趣。
2.3.4.3非完善的器材借用制度
有些学校器材借用制度过松,导致学校拥有的器材越来越少;有些学校的制度又太严,学生想活动却手续重重,大大减少了学生锻炼的欲望;有些则是器材借用制度极为不合理,如借用时间规定和限制上、器材种类设置上、不同人的手续繁简上等等。
2.3.5学校领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不够
学校领导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却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往往学校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或体育竞技比赛的时候,学校的反应都不是很支持。甚至有的教师还刻意的制止这种行为,这样极度影响了同学们对体育活动的向往,从而抑制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得不到积极的配合便导致了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2.4学校食宿等后勤管理因素
学校维持学生能源供应的主要场所是食堂,所以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食堂伙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2.4.1饮食价格不合理
随着中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引起,本就昂贵的伙食更让人担忧,某些学校甚至引起了学生的统一罢餐,事实上这已经是各大学校共存的问题。有些学生家境不好,每天每餐都只吃便宜的同样几个菜,时间一长自然营养跟不上。
2.4.2饮食质量及卫生存在问题
食堂由于数量提供需求多,往往对伙食质量卫生忽视,经常可以在各大高校论坛上看到学生对饭菜里发现头发、石头,甚至创可贴、昆虫等方面的抱怨,某些学校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食物中毒而被电视媒体曝光。
2.4.3饮食结构不合理
学生菜肴需要荤素搭配,有菜有汤,可食堂往往注重经济利益,过度大加荤菜数量,而所谓的荤菜又往往是一盘素菜里一点点甚至根本找不着的肉末。学生吃饭也要干粮杂粮互补,可学校一年到头很少提供杂粮类食品或面点。
3. 对策
要把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并定期做评估工作,以评估促进改革,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机制。学校应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彻底改变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的错误倾向,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健全以套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的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考试制度,在重视技能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考试的比重,尤其是对当前许多学校开展选项课和俱乐部教学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要保证体育经费应有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如体育彩票、海外侨资以及省内名牌公司捐赠等,多渠道筹借学校体育经费,不断完善学校体育馆和体育器材设施。
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与监督制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要确保体育课程教学时数和足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必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为广大中小学生强身健体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家庭教育要培养子女主动的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注意学生心里、生理方面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参与具有一定负荷的运动项目,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努力提高耐力项目的教学效果。要防止教学手段的单一和枯燥无味的现象,讲究联系趣味教学,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耐力项目的锻炼,不断增强自身的耐力素质。
4. 小结
学生是祖国未来都希望,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作出贡献,展现出自身的价值。然而当前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又怎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施展自己才华?因此,坚持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提高耐力素质,从而推迟“极点”的出现和减弱“极点”的反应,尽快获得“第二次呼吸”,进而达到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素质教育的具体定义
正如民间通俗概括的那样,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方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与注重教学硬性效果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素质教育重视每个学生其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个性塑造、物理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心理人格健全健康等全面发展。
二、当今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状况
在新课改进程逐渐深化的今天,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对我国学生长期综合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的状况仍存在许多问题。
1.体育教学时长不足
许多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应试教育水平,尤其是初中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中考录取率对于学生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体育并不在中考中占有有效分数,因此,许多体育课被迫“让位”。有些地方体育课经常被考试主课挪用占用,体育教学时长不足。
2.师资队伍与硬件建设不足
很多学校在挑选文化课教师时精挑细选,再三考核,但是对于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却相对宽松,导致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传统观念认为,体育教学的难度远不如文化课难度,体育老师只要能够示范标准的体育动作,能管住学生,就可以了,这是非常不正确的看法。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与否,对于学生的课程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与之相对的,许多学校对于体育器材的采购也不重视,这进一步限制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3.教学模式枯燥单调
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陈旧、单调、死板、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上体育课最大的盼头就是自由活动时间的玩耍,这样根本无法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4.对于体育重要性的意识不足
体育意识不足指的不仅仅是学校对于体育教学重要性的意识不足,也包括学生自身对体育重要性意识的不足。初中阶段文化课学习压力增大,尤其是初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将学习生活的重心转向文化素质教育,轻视了体育素质教育的重
要性。
三、体育素质教育的意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良好的健康状况,优秀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去为理想目标而奋斗。体育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舒缓学习压力,增强精力与集中力,能促进文化课学习效果效率的提高。在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运动增强意志力,获得自信心,增强自主能力,促进学生拼搏精神的养成,锻炼学生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日后长期发展与人格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1.加强学校体育建设
硬件上,优化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及时补充体育教学所需器具,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考虑增加专用的体育空间,比如篮球馆等各类球馆、游泳馆、田径场等。软件上,要提高学校体育教师水平,除了提高教师招收的门槛条件,严加考核,对于现存教师团队,要积极开展培训进修,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鼓励他们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
2.优化体育课程模式
采用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与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提高教学效率。比如,针对男生和女生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3.培育正确的体育意识
对于教师来说,除了体育老师自身要重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学校也要向文化课老师强调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制定相关制度,杜绝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冲突。对于学生来说,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白体育的重要性,增强其体育意识,使其重视体育素质教育的参与。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素质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环,必须重视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如何完善初中体育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278-01
1.素质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幼儿体育教育形式多种多样,而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教育形式,其具体的教育方法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幼儿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幼儿体育教育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培养强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是很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1 结合多变的素质教育形式,培养幼儿进行身体素质锻炼的兴趣。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提高的基础,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不仅包括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身体缺陷,而且包括开朗、乐观、坚强等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对环境条件及变化的较快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幼儿来说,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旺盛发展的阶段。应将发展、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它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而幼教工作者应将身体素质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要注重在各种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
1.2 提高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兴趣。在幼儿体育教学中,要突出兴趣教育,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的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兴趣的体育学习效率是无兴趣的体育学习效率的两倍。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他们只有体育锻炼的直接兴趣,无间接兴趣可言。为此,幼儿教师应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不应以教材、教师为兴趣。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以广泛的兴趣为前提,只有有兴趣的学习时,他们才可能全神贯注于教学活动之中,没有兴趣的学习,易造成幼儿心理上不适应,体育锻炼的效果也不很好。为此,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时,要设法创设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课堂环境和心理气氛。
2.因地制宜地运用这些活教材来直观、生动地启发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
尽管现在的早期教育重心已从知识转到情感能力,再发展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人格教育,但知识作为各方面教育的载体,依然在父母的心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婴儿时期的认读卡到幼儿阶段的百科图书,无一不是父母的重点选择对象。但其实,种种科学知识就蕴藏在我们每天的家庭生活之中,完全可以信手拈来地引导孩子发现和感知。从早到晚,我们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在感知、发现和运用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只要父母有心,就可以因地制宜地运用这些活教材来直观、生动地启发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
3.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前我们过于注重孩子外在的知识学习,忽视内在的情感体验,因而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容乐观的现象:有的父母对孩子用心良苦,但孩子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情感冷漠、自私。而自卑、忧郁、焦虑以及逃学、出走等负面情绪反应行为更是不断地发生,甚至出现许多无法挽回的悲剧。这种种现象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知、情、意是一个人发展的统一体,积极的情感体验无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认知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在孩子有情感投入和积极体验的时候,他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这时候,知识才能真正化为孩子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孩子健康地全面发展。 家庭生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广阔的体验空间。在探索生活奥秘的过程中,因为各门知识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样的学习是参与式的、富有趣味的,因而使孩子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同情、关爱和相互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自尊、自信、责任和自我价值。种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几乎遍布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对孩子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4.充分认识到健康安全的重要性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系统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幼儿健康教育谋求儿童健康,保护和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推进儿童认知的发展,提高儿童的道德水准,促进儿童的审美发展。 幼儿园健康教育通过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身体生长教育,安全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喜欢参加健康安全的体育运动,在集体生活中保持愉快、积极、稳定的情绪。在游戏中乐于与同伴合作,动作协调灵活。老师只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健康安全教育。
教师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运动能力能力的培养,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标准就需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来教育学生并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包含着素质教育,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一、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教育的发展,许多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这些新的教学模式都是由多名老师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的教学模式,而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广泛应用就是其中之一,它要求教师在对学生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并根据每个小组的兴趣对每一个学生小组进行一定的体育教学,在教学之后让每个小组进行一定的运动比赛,这种教育方式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应用,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而快速的提升。
高校时期是人的青年时期和成熟时期之间的转变,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在此时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把握好这个阶段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的方式来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会收获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能使自身的文化素养大大增强,这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天天锻炼的好习惯,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传统的体育教训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传统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在体育课上自由活动就可以使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
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对人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帮助,体育运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在高校时期就要接受体育课中素质教学的学习,使人们的很多能力都在此时得到一定的提高。由于素质教育有着容易实施的特点,就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多的起一个引导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提升。
二、素质教育的应用方式
(一)在田径教学当中的应用
由于田径的教学需要的场地支持并不大,每个学校的操场都有让学生进行趣味田径练习的条件,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田径教学进行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蛙跳和跑步的练习,在满足运动量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
(二)篮球教学中素质教学的应用
要想使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篮球课中,学生就必须要加注到和老师的互动中去,学生的能力只有在和老师的互动中才能得到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越多,掌握的知识也就越多,才能使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教育过程当中,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进行传球,接球和投篮之类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更能使学生感受到篮球的魅力和带给他们的欢乐,提高了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完成了教师的素质教育,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足球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应用
教师在对足球的教学过程当中,怎样才能使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呢,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都十分热爱足球这一项运动,所以教师要紧紧地围绕这一点来进行教学,教师在其中对素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受伤或者发生冲突等情况的发生,更容易的激发起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对提升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是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的一种有效应用。
(四)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认识
高校时期作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生活的结束阶段,高校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更是所有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只有以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让自身的面对着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素质教育得到应用,让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在高校教师对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融入素质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全面的发展,还能大大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得到各方面多方位的提升。因此,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当中将素质教育和自身的教学过程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早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中枢神经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当然,身体素质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能力的强弱。学校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场所,而体育运动则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方式。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呢?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身体素质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条件,近两年国家也加大了对学生体质锻炼的物质投入,把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上议程。从《全民健康条例》到“学生阳光体育计划”等,这些举措都对提升学生健身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是采用不同方法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大举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美国学者布切尔也指出:体育课程应基于参加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上,促进终身体育。学校对人的培养应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好处,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要想让学生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首先在思想上教师应正确引导其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思想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真正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1]。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教育课上教师只是枯燥地讲解,学生听得烦躁,不愿学、不愿动。所以在教学时体育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的、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参加体育运动的意义,使学生意识到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仅难以保证当前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继续升学和将来的工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体育项目,大多数学生都会对竞赛或游戏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恰当地采用竞赛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活动,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能够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死板地以教材为主体,以个人为中心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更加凸显的是教师的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在教学上,基本采用以教师讲为主,练习、复习为辅的教学方法,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因此,现代教学应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时要时刻把学生放在主置,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使其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以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核心,全面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
五、改革体育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满足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的需求,我们在体育教材内容上应实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如在体育课理论部分,可增设运动健身的方法,身体指标的评定,体育保健知识,运动项目的观赏等;在体育课实践部分,可在保留原教学大纲教材中的健身性、娱乐性内容的同时,减少难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练习内容,而选择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够终身从事及提高生存能力的运动项目。这样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够积极地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参加兴趣提高了,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2]。
六、体育学习与文化学习并重
当下大部分的学生的身体状素质都极其低下。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非常少。因此,在校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套相对科学的训练方法,制定合理的锻炼项目与锻炼强度。只有提高了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总之,我们应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要努力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在今后体育锻炼教学中,我们要加大改革力度,使体育个性化、多样化,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文化知识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为高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体育人才,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1 素质教学与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
⑴高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实现方式。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分别为:生活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就是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因此可以得出高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素质,而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的同时,通过课程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在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布置的作业任务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由此得出高校体育教师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
⑵素质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高校体育教育本身对于学生发展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砥砺学生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引入将在强化这些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发展更加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位一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加入素质教育,能够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整体功能,使学生在生活技能、思想道德、身体、科学文化以及心理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走出学校就可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的途径
⑴观念的改变。高校体育教学长期以来都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专业体育技能为教学目标,为了实现全面的素质教学,就需要首先对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使体育教师形成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为了改变教学观念需要多方努力。
首先需要各界政府和教育部门为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和环境,毕竟国家的力量是强大的,体育教师也更容易接受。高校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传统教学,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学观念,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他们甚至不会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在高校体育及其他学科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各高校应该成立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的部门。针对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设立专门推行素质教育的部门,为高校体育的素质化教学进程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方案,按部就班的进行改革,直到完成转变。各高校只有真正的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认真实施素质教育,那么不久的将来,无论是体育还是其他学科,都能顺利的进行素质教育。
⑵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是高校体育素质化教学的重要体现。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体育教学首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生理素质和全面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积极推行素质教学。
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学生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娱乐性、游戏性项目,把传统身体健康教育和现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体制的同时,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心理素质等。
教学方法的采用要适合现代学生的特点,现代学生思维活跃,对有兴趣的内容特别积极,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因此,在体育的素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作为教学中心自己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教师知识在教育中起到引导者的角色和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少讲,多练,为每个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由其去单独完成,学生可以带着任务去学习,效果较好。活跃体育教学氛围和环境,为实施素质教学提供条件,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与学生一同进行体育运动,参与学生组织的运动比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好基础。
一、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生都尚未成年,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正在成长和塑造的过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体育教学,是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具体的践行体现。中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身体素质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提高和加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二、当前中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学过于功利化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特别是体育教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应试教育长期以来的影响,在中小学中加强体育教学的困难也依然存在,中小学生面临着升学以及分班等文化课的压力,再加之良好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学生的文化课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身体素质的教育,这就造成了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将体育考试作为升学的一部分,也带来了在初三阶段对学生集中训练,而在其他学习阶段文化课占用体育课,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排斥。
(二)先进的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现代资源利用不够
国家近年来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强,中小学的教学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体育教学器材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但是由于体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占的位置,导致不少的先进的体育器材并没有得到使用,有些是没有及时派发投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些是体育老师为了减轻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体育器材,造成体育教学器材资源的浪费。
(三)教学方式过于僵化,缺乏创新性
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体育教学更多的侧重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不能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然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在不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程进行随意的安排,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不起来,最终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水平,就需要从思想意识上对中小学体育教学重视起来,认识到中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学校的领导层应该认识到中小学体育教育对中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在学校的各项决策中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纳入考量。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自己的教学,通过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来不断增强体育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占的位置。
(二)提高先进的体育教材使用率,充分利用现代资源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体育器材,使其能够与中小学体育教材配套,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在枯燥的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体育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奥运会或者是其他具有难度的体育视频,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三)根据实际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中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而不能一套教案用到底。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多采用游戏以及激励的方式让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对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所培养。针对中学生,根据他们的身体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多增加一些比赛和竞技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较大,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应该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所调整和侧重,从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需要学校和老师的配合和合作,中小学的学校和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在意识上重视体育教学,在教学上充分利用资源以及创新教学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传统的应试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考试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上,而学校也更加愿意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时间放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这样的想法使得一部分学科的价值大打折扣,体育就是其中之一。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受到的教育会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其实应该强调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应该及时采取科学的办法解决好这些问题,给学生的成长真正提供可靠的助力。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说明现代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是有问题的。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让学生拥有让人满意的身体素质。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不少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问题,肥胖的问题、体能的问题甚至还有心血管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问题的。现代体育教学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
2.学生和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
当前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遇到了比较大的阻力。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对体育教学的轻视是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和家长还有学校、教师等都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更愿意学生去学习文化知识,甚至有不少学校取消了体育课。这使得学生不重视体育课,也不重视体育锻炼。这种思想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的影响。
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一些建议
1.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真正的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让学校、教师还有家长和学生等都真正的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在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学生也才会真正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才会有机会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举个例子来讲,为了让学校和学生以及教师真正的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要求学校定期举办全校规模的、规格比较高的运动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举办校际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来加强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提升教学质量。应积极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应该监督好教师。举个例子来讲,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监察队伍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打分,对于得分比较低的教师,学校要给予提醒,而对于教学方法不适当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教师进行学习和进修。
2.将学生当成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
在现代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学生当做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不能够只看学生的考试能力的提升,而是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中的体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人的地位,而学生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的地位。这样教师工作才能够正常的开展起来,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举个例子来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语气、方式跟学生交流,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应该以交流和探讨为主。为了更加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说,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一些比较有意识的视频。这些都能够极大的促进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跟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不应该觉得自己比学生高一个等级,而是应该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发展会产生一些比较消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思想,探索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体育教学课程,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