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畜牧业的含义

畜牧业的含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畜牧业的含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畜牧业的含义

篇1

改革开放以来,果洛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治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好局面。但是,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经济的推进,本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现将果洛州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总结如下。

1果洛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1.1畜牧业主产区的畜牧业地位被淡化

随着三江源、整村推进、阳光工程等惠民工程的实施,政府工作重点移到项目建设上,无形中降低了对畜牧业生产的认识,放松了对畜牧业的常规管理。

1.2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体质退化,生产性能下降

果洛州马、牛、羊比例为1.7∶57.4∶40.9,牛的数量比羊高16.5个百分点,降低了畜群的周转速度。土种选育和杂交改良工作滞后,自1984年牲畜承包到户后,种畜控制在一家一户的范围内,长期近亲繁殖,导致品种体格变小,生产性能下降,成年母牛平均体重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99.70 kg降至现在的134.14 kg。

1.3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畜牧业工作淡化后,松懈了草原、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专业人员调动工作岗位、转业现象普遍,放弃草原建设、畜疫防治,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现象严重。

1.4以草定畜理念模糊,工作不扎实

生态畜牧业是在划分草场类别后,通过理论、科学核算确定承载牲畜数量后,保护安全利用草场的基础上进行轮休放牧,最后达到以草定畜。但果洛州地区对以草定畜缺乏宣传,模糊含义。过载放牧、草场退化、欠载牲畜、浪费草场产能等现象普遍存在。

1.5产业结构单一,对畜牧业的拉动不力

畜产品加工企业少,且仅是一些简单的粗加工,处于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地位,无力推动畜牧业生产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商品化。

2对策

作为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地区,为提高畜牧业效益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必须调整畜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地位,集中力量发展生态高效畜牧业,努力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传统型向现代型、生态型畜牧业转变[1]。

2.1强化产业支撑,发展生态高效现代畜牧业

一是加强调整畜种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马、牛、羊的比例,增加周转较快的羊的数量。在相同面积的草场上饲养100头牛(折合400只羊单位)和400只羊,在出栏、死亡、畜产品销售正常的情况下,4年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牛为9.5万元、羊为15.6万元,养羊是养牛收入的1.6倍。二是提高优良品种比例,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畜种改良、土种选育等实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良种畜、改良畜、防止近亲繁殖,努力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2]。三是加强畜群结构调整,提高母畜比例。提高适龄母畜比例,以此带动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的全面提高,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将牛、羊母畜比例分别提高至55%、66%的最佳点。

2.2深化牧业改革,谋求新思路

通过先试点后推广,逐步开展牛羊育肥、舍饲、半舍饲养羊、两用暖棚(夏季种蔬菜、冬季养羊)等工作,利用好牲畜幼仔的生长优势,出售育肥牛、羊、羔羊、牛犊,进行牲畜的反季节出栏销售,进一步提高牲畜商品率,减轻草场压力,减少牲畜损亡,加快周转。逐步改变目前收入结构单一,发展潜力不大的生产经营方式,走一条既适合本地实际,又可增产增收的生态型、效益性畜牧业路子,提高畜牧业效益,增加牧民收入[3]。

2.3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增加乡镇兽医人员和民间兽医,落实劳动报酬,组织注射各类疫苗,提高疫病防治的科技含量,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真正效益。

2.4加大草地投入,提高产出效益

草地是畜牧业的基础,一是要做好草地保护工作,加大执法力度,禁止乱垦、乱挖破坏草地现象的发生,保护草场围栏及草原基础设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快退化草场的治理工作,继续争取三江源、退牧还草项目,实施草场围栏封育、黑土治理、灭治鼠虫害工程,使草场植被恢复,并可持续利用;三是加快草场流转,逐步向专业合作化方向发展;四是大力发展饲草种植,在适宜种植地区选择优良场地,发展饲草种植业,建成饲草料基地,以抵御灾害,确保发展[4]。

3参考文献

[1] 孙莉,赵言文.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73-76.

篇2

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我国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然而,目前人们虽已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效益观上达成共识,但如何将这一观念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容进去还鲜有人做到,选择我国某省进行实证研究更是无人尝试。

一、效益型畜牧业涵义初探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研究,并结合国内学者、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所谓“效益型畜牧业”是指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的,用现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的,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为方向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

“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是效益型畜牧业本质的内容。优质是指畜产品一定要保障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畜牧业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和养殖过程的监管,重点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饲料质量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测,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高效是指畜牧业要提高生产效益。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实现畜产品增值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生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积极推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安全和高产两者含义上有重叠之处。主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扩大良种供应能力,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维护食物安全。高产更加强调主产品的“量”;安全则更侧重于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要求有合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形式、有合理的生产结构,即“质”,进而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一)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在充分了解影响效益型畜牧业的因素的基础上,找到能正确反映效益型畜牧业全貌的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评价区域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提供标准。结合效益型畜牧业的定义和其丰富的内涵,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效益型畜牧业的影响因素。

效益型畜牧业的内在目标是多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评价就是要刻画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总体发展水平。支撑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对上述五个方面有巨大的支撑作用,是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建立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界定效益型畜牧业的概念,充分借鉴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既便于实际操作,又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现状和水平。

三、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选取

(一)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鉴于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的优劣的分析,考虑到畜牧业的多目标性及高阶性特点,为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指标权重体系,在结合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鉴于当前有关效益型畜牧业理论研究的不成熟性与相关指标缺少严格的定量评价标准(即指标缺少可参照的阈值或分段标准),我们采用比重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这种方法基本能满足评价目的的需要,增强历年效益型畜牧业评价值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四、效益型畜牧业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由于一些数据的难以获得性,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个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像畜禽发病率、死淘率、畜禽良种覆盖率、畜禽商品率、畜禽粪便处理率等指标难以获得,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只能放弃它们,建立一个数据相对好获得的效益型畜牧业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由质量安全认证数、单位主产品净产值、机械化程度、饲料转化率、主产品产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劳动生产率、占用的资金量、龙头企业数、单位生产成本、成本纯收益率、畜产品总产值、人均产值、草原退化面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畜牧业产值占GDP比重、奶产量占肉、蛋、奶产量和的比例、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饲料作物种植比例等19个指标构成。权重依然以上述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准。

在已经得到的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我们系统收集了实际测度评价指标数据,实际测度指标体系层次总排序的比例和约为70%,基本可以代替原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

目前,我国南方发达省份以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省份,由于人多地少,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受到了严重的资源和成本制约,畜牧业发展出现了减缓或下降的趋势。从全国总体形势看,整个畜牧产业已经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转移。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发展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那么畜牧产业就有可能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2探索一套技术体系

探索一套技术体系即将产学研结合集成一套实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体系并大力推广,顺应节能减排政策,不断推进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进程。节能减排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要利用最先进的畜牧科技和工艺技术,整合产学研的力量,进行技术集成和组装配套。一是通过合理设计提高供暖效率,提高畜禽舍的保温性能,减少供暖用煤。不少畜禽品种在寒冷季节养殖需要供暖,小型养殖场可能直接用火炉供暖,大型养殖场都是用锅炉,用煤量很大,因养殖基数很大,即便仅仅把用煤量降低5%也是很大的数目。二是通过科学设计畜禽舍结构,实行雨污分离和干湿分离,实现粪污减量化。三是进一步研发饲料酶等技术。使用饲料酶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污排放;一些微生物制剂能够改善猪的肠道环境,减少氨气排放,改善舍内空气质量。四是加强对新型饲料原料的开发和饲料配方的设计,通过新型饲料原料和新型饲料配方的使用达到减少代谢废物排放的目的。

3加强两方面措施引导

3.1加强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实施,通过优化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环境,实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当前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面临着用地形势紧张、人工成本高、资金链不完善、市场风险大、人才队伍匮乏等环境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制定,并尽力贯彻实施,优化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环境,使之顺利发展并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具体可以从用地政策、资金补贴、信贷政策、产品推荐、奖惩结合、以奖促推(通过奖励政策来推进生态养殖)等方面入手。比如,发酵床养殖能实现清洁生产,它将传统的“养殖生产+粪污处理”模式中的“粪污处理”环节提前到“养殖生产”环节来消纳,其中增加的部分成本属于社会化成本,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该给予养殖场(户)补贴,但目前却由养殖户自己承担,加之目前垫料成本较高,制约了该模式的推广,政府可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3.2出台相关措施引导有机肥使用,通过有机肥推广使用带动粪污处理,实现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

粪污经处理做有机肥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经,此技术已经成熟,但现在种植业使用有机肥的比例太低,制约了粪污处理的开展,也难以实现资源化利用。粪污处理需要成本和占用一定土地,目前每生产一吨有机肥的成本在800元以上,售价可达1200元,生产的成本较高,只有把生产的有机肥卖出去,才能有后续资金投入到粪污处理与有机肥生产中,否则单是存放有机肥所需用地都成问题。另外,有机肥和化肥成分不同,每亩地所需有机肥的量比化肥多,现在物流成本高,使用有机肥的运输成本比化肥高得多,而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给种植业者,这必然会制约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有机肥市场需求的萎靡反过来必然会影响到粪污处理和有机肥加工。因此,建议把引导有机肥的使用作为一个发展重点来抓,打不开有机肥使用的广阔市场,粪污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只能是空谈,而要打开有机肥使用的市场,也需要一定的配套措施来引导推动。建议从生产、运输、使用三个环节予以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资金补助、有机肥产品开发、有机肥运输阶段减免税政策以及对种植业者使用有机肥的予以补贴等。

4实现两个紧密对接

4.1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生态养殖区和有机肥加工厂,实现高效生态畜牧业与高效生态种植业的紧密对接

与高效生态畜牧业对应的是高效生态种植业,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肥运输的费用较高,必须离消纳地较近,否则过高的运输成本会限制有机肥的使用,因此科学的规划布局非常关键。发展生态畜牧业,在养殖区域密集的地方,可以采用以养殖大场(户)投资为主导其他场(户)参与、多户联合入股投资、其他社会资金独自投资以及养殖户与社会资金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鼓励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养殖区规划布局时应尽量与果蔬种植或者花卉培育基地结合,以便于就地解决有机肥销路。果疏或者花卉种植属高效种植业,一亩地年收入可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从业者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较高,即使运输距离稍远,也有可能去购买使用;而种植普通的粮食作物,一亩地年收入仅千元左右,从业者自然不可能有积极性去使用有机肥(特别是运输距离较远时)。因此,科学的规划、布局生态养殖区和有机肥加工厂、实现与高效生态种植业的紧密对接,应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来抓。

篇4

1.1.1生物转化与自然增值

畜牧业生物资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发生自然增值,其价值通过人类劳动与自然增值共同作用形成。同时随着畜牧业生物资产的成长,其价值也在不断增加,直至达到繁育年龄,价值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畜牧业生物资产的老化,价值逐步降低,直至为零。

1.1.2多样性

在畜牧业生物资产中,不同种类资产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以乳用牛为例,可以将乳用牛划分为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成年牛、淘汰牛5个成长阶段,而蛋鸡则可以被划分为雏鸡、育成鸡、产蛋鸡、淘汰鸡4个成长阶段。同一畜牧业生物资产在生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生命体态,使得价值差异较大。

1.1.3地域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导致同一种类但生长在不同地区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差异。如以体格健硕的西门塔牛为代表,西门塔牛多处于海拔较高,拥有清新山地环境的瑞士,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西门塔牛的发育较好,产出的牛奶营养丰富,其价值也较高。

1.1.4季节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如奶牛的泌乳过程。正常情况下,16~25℃为奶牛泌乳的最佳温度。但是夏季高温酷暑时节奶牛厌食,精神萎顿,牛奶产量下降。而到了冬季,严寒同样会导致奶牛泌乳量下降。总之,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随季节的变化也会有较大波动。

1.1.5周期性与流动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差异较大,如肉鸡的生命周期为1~3个月,而奶牛的生命周期则长达6~8年。同时,处于不同周期的畜牧业生物资产流动性也不同。如肉鸡、肉牛等消耗性生物资产在出售时价值一次性转移,因此流动性也较强;而蛋鸡、奶牛等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随着产出品的逐步转移,非流动性较强;但是这种流动性与非流动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蛋鸡可以改变用途用作肉鸡出售。

1.1.6风险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风险。任何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都与周边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畜牧业生物资产来说,草场的沙化、疾病、瘟疫等,都会使得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下降。二是市场风险。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可能会受到社会热点以及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以禽流感事 件为例,人们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无论该家禽企业是否感染到禽流感都拒绝购买,使得家禽类生物资产的价值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下降。

1.2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综合分类

不同种类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具有不同特点,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不同,价值差异较大。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同时按照生物资产成熟与否,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但是对于畜牧业生物资产来说这样的划分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会计准则和畜牧业生物资产特性进行综合分类。首先,对畜牧业生物资产按照生物资产生长发育周期规律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一年生生物和多年生生物。如上文中提到的家蚕,生命周期仅为短短的40d。如果家蚕是以生产蚕丝为目的而持有的,按照定义应该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显然,生命周期短于1年的家蚕列示在非流动资产中并不合适;因此,应将一年生生物全部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列示。其次,按照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种类及利用方向进行划分,如鸡可以划分为肉鸡与蛋鸡,其中肉鸡全部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列示。最后,按照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生长阶段划分,如蛋鸡可以划分为雏鸡、青年鸡、产蛋鸡、淘汰鸡。将雏鸡与青年鸡作为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产蛋鸡作为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同样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而淘汰鸡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列示在流动资产中。

2畜牧业生物资产估值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按照我国新颁布的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估值技术目前有三种,分别是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不同的估值技术下估值的结果差异较大。现实中没有一种估值技术是绝对完美的。同时,不同类别的畜牧业生物资产个体差异较大,价值波动明显,这必然会影响估值技术的选择。通过对不同类别畜牧业生物资产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估值技术的特点,对不同类别的畜牧业生物资产估值技术的选择如下。

2.1成本法———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

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生产能力之前,属于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这一阶段的投入较大但是没有产出或产出很小,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未来收益难以确定,不具备采用市场法与收益法的条件。但同时满足成本法应用的4个条件(被估值资产与重置资产具有可比性、被估值资产历史资料容易获取、被估值资产形成的各种耗费是必须的、被估值资产可再生或可交割),因此对于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更加适合采用成本法。成本法是指在现行的市场条件下,重新饲养相同或相似畜牧业生物资产所需要的成本减去各种合理损耗作为被估值资产的入账金额。具体成本法的应用以蛋鸡为例。首先将雏鸡和青年鸡从蛋鸡中剥离出来;再按照品种、外表特征、饲养时间等标准进行分类;之后归集成本,以现行市场条件为基础计算取得雏鸡的成本及后续饲养费等费用,扣除正常的合理损耗。完成成本归集之后进行成本的分摊,可以按照蛋鸡的类别、数量等比例进行分摊。

2.2收益法———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

具备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属于成熟的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其预期收益、获得的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以及获利年限可以预测并以货币计量。满足收益法应用的条件,适合采用收益法进行估值。收益法是指在对成熟畜牧业生物资产预期未来收益额、收益期及折现率估计的基础上,将各年预期未来收益额折算成现值并加总的估值技术。收益法的应用基础是确定收益额、折现率、收益期,下面延续上文中蛋鸡的案例来确定收益法的应用。1)收益额的确定。蛋鸡的收益额等于1年内所有收入(鸡蛋销售收入、鸡粪处置收入、淘汰鸡的处置收入)减去成本费用(饲料费用、医药费、工作人员薪酬等)。其中蛋鸡的成本费用相对固定,并且可以参考往年的会计资料,成本费用的估值难度较小。而对于收入的确定就需要综合考虑产蛋量、蛋重、市场中鸡蛋的供求状况,未来鸡蛋业的发展趋势等因素。以产蛋量为例,当蛋鸡具备生产能力后,第1年的产量最高,第2年下降15%~20%,第3年下降15%~25%,由此对蛋鸡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2)折现率的确定。折现率由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构成,无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可以从国家的数据或市场数据中取得,而对于风险报酬率的确定是折现率确定的难点。蛋鸡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应动态地分析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风险报酬。可以借助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风险报酬率。3)收益期的确定。对于蛋鸡剩余寿命的确定,一般正规的蛋鸡饲养部门在蛋鸡出生时都会进行记录,如系谱记录、活体标记编号等。通过查看这些记录很容易找到蛋鸡的出生日期,以此推算蛋鸡的剩余寿命。如果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完整也可以通过辨别蛋鸡的体型、外貌等生理特征来判断蛋鸡的剩余寿命。

2.3市场法———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

处于淘汰期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及其他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企业持有的目的是在1年内或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此类畜牧业生物资产大多拥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市场中可以找到相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如种畜、肉畜、肉禽市场,因此适宜采用市场法。市场法是指利用与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相同或相似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参照市场交易环境及价格进行估值的技术。其隐性含义是在一个有序的市场中,通过对比调整相似生物资产的价值来确定被估值资产价值。延续上文中蛋鸡的案例,可以从中国农业信息网和畜牧兽医等网站查找蛋鸡的价格,并根据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此作为蛋鸡的入账价值。

篇5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获得的过程中,以原先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接收到的新知识进行整理、编码,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本节课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的最后一节,从内容上看可以说是前两节内容的训练和延伸。

温故而知新,就是在开始本节课内容之前,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图2)的形式复习回顾,有助于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和新知识的学习。

二、“3W”原则――灵活运用

在新课讲授环节,以“3W”原则,采用读书指导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对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分布、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找发展措施。

1.W-What――知其然。

(1) 展示大牧场放牧业的牧牛业(或牧羊业)景观图以及农产品。

(2) 采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的内容,结合上一环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大牧场放牧业的具体含义。

2.W-Where――知其然。

展示“世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的国家。安排学生从图上找出分布的国家,利于图文知识的转化,以及读图、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读图,我们可以找到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的国家有――

学生:美国、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南非。

教师:在美国、阿根廷、巴西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3.W-Why――知其所以然。

展示世界地形图、全球气候类型图,学生开展限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气候特点及分布的原因。

教师:读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图和全球气候类型图,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的气候是什么类型的?

学生A: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教师:这些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B:干旱、半干旱。

教师:为什么在这样的气候下会出现大牧场放牧业?

学生C:这些地区植被稀疏、草场广布,更适合放牧业的发展。

三、T-Transfer――举一反三

在此环节,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新疆和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找到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别国经验,提出发展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化和迁移,提高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体现“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播放CCTV“新疆牧民转场”新闻(约2分半)。

1.用新闻引出我国畜牧业大致的分布地区。(图片展示分布区位置)

2.提供一则有关新疆畜牧业的资料,学生阅读材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完成相关问题。

新疆优良的天然牧场造就了高品质的牛奶,本地牛奶品牌众多,但在内地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与内蒙古的牛奶品牌相比,还相差许多。新疆的畜产品多以出售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短,深加工欠缺,加上缺乏科技指导和品牌引导,畜牧业加工业产值远远低于内蒙古。

篇6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步入到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中计算机是必不可缺的工具,只有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才能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畜牧业方面,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工作人员就能够及时并准确了解养殖场内的相关信息,降低了畜牧业的生产成本,从根本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计算机网络使畜牧业的管理系统更加科学化以及精确化,使管理方式更为便捷,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1.1 算机网络安全含义

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信息数据、硬件以及软件进行保护,保证其不会受到病毒的感染而遭到破坏或泄露,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所采用的保护方式不仅是管理方面,还有计算机技术方面,从而达到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保密性的目的,避免计算机网络受到病毒的侵害而被破坏与泄露。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特点

1.2.1 扩散性和突发性

计算机网络被病毒感染之前并没有明显的前兆,当工作人员发现计算机网络被病毒感染之时已经为时晚矣,计算机网络在受到病毒感染之后,就会连续对多台计算机网络进行感染,使得其他计算机网络不能正常工作,扩散速度相对较快,因而企业中的一台计算机网络被破坏,其他计算机网络也会接连被破坏,导致扩散速度快的直接原因就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共享性以及互联性,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病毒感染提供了便捷通道,造成计算机网络破坏的范围增加。

1.2.2 危害性和破坏性

当计算机网络被破坏之后,就会造成该计算机网络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此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没有应对网络病毒的能力,如若在这个时候有网络病毒入侵,就会造成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被遗失、篡改,破坏计算机内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保密性,重要信息数据丢失会威胁人们的信息安全,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信息安全。

1.2.3 潜伏性和隐蔽性

计算机网络攻击具有良好的潜伏性以及隐蔽性,在人们日常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中不会被发现,当算机网络攻击满足触发条件以后,就会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破坏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数据、硬件以及软件。

2 计算机网络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2.1 建立完善的畜牧信息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在畜牧业方面也逐渐开始应用,使畜牧业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完成畜牧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并对计算机内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有效结合,避免信息重复。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获得与畜牧业有关的信息资源,并将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到现代畜牧业中。计算机网络只有收集到安全可靠的数据,才能从中得到有效的数据。因此,在对畜牧信息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应当提高对收集的数据要求,改变收集数据的单一性,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畜牧信息数据库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2.2 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专家库系统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畜牧兽医专家,畜牧兽医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宝贵的试验数据,因此畜牧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专家库系统,在计算机设备中更换适当的数据处理器,这样能够保证专家库系统正常运行。当遇到相关问题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在计算机上打开专家库系统,将问题的关键词输入到系统中,就能够从专家库系统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肉牛养殖管理专家库系统为例,工作人员在肉牛养殖中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将所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整理,从整理的数据来分析肉牛养殖的生产数据,判断对肉牛养殖生产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什么,并对影响因素逐个输入到肉牛养殖管理专家库系统中来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畜牧养殖中建立专家系统能够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3 加快畜牧业信息的传递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途径,信息在计算机上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以Web网站为基础,让用户了解到相关的信息。Web网站具有时效性,能够及时更新出数据,供用户进行了解。随着Web网站的不断增多,各个领域的网站数量都在急剧增加,但只有与畜牧业相关的网站较少,这就使得畜牧业在网上的信息传播受到的阻碍。为了使畜牧业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应当建立畜牧信息计算机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现阶段畜牧业的行情,并对畜牧信息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让用户及时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以下几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 加大投入,培养网络人才,开发网络先进技术

只有加大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有更多的人才积极去创新,开发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使畜牧信息计算机网络处于安全的状态,避免一些不法分子的侵入。

3.2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内部管理

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同时对内部的管理系统进行调整,做出相应的管理准则。对计算机设备以及主机进行密码设置,在进行密码设置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密码过于简单,并定期对密码进行及时 更换,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同时设置相应的登录系统,避免非法IP登录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3.3 做好病毒防范工作

对计算机网络定期进行全部扫描,避免计算机网络内存在隐蔽的病毒。同时还应当对计算机网络的病毒库进行及时更新,这样才能确保病毒在计算机网络中无处藏身。对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漏洞应当及时修复,并定期检测计算机网络中是否出现新的漏洞。为了避免计算机软件内含有病毒,应当使用正版,无病毒风险的软件办公,这样从根本上避免了病毒的存在,保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4 总结

在发展畜牧业中采用计算机网络为工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畜牧业的成本降低,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计算机网络被破坏所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尹蕾.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浅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08):41-43,67.

[2]荀迈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J].软件,2013(12):240-240.

篇7

一、我县畜牧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1,龙头企业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已建成了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3家、县级2家。这些企业分别以种畜禽生产、畜禽产品购销加工和饲料加工销售业等。带动当地畜禽养殖业发展,全县7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725户,其中养猪户2045户、养禽户680户,促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湖北神地公司是我县的一家省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紧紧围绕“种鸡—孵化—规模化养殖—饲料加工—蛋品粗加工和精细加工—产品销售”这一产业链条的建立和延伸做文章,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良性互动,有力推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蛋鸡产业的发展。目前,公司与农户建立核心联系户130户,紧密联系户260余户,松散联系户460户。20__年,该公司共孵化供应种苗250万羽,生产供应饲料1.25万吨,培训养殖户550户,清洗加工、销售“咯家果佳”、“神地”品牌鲜蛋5500吨,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走出一条具有__特色畜牧产业化的路子。

2,规模养殖蓬勃兴起 。__县采取措施,通过政策激励、典型带动、服务促动、效益驱动等方式,在市场有利和政策有力的双重作用下,全县小区建设、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小区31个,其中养猪小区11个,蛋鸡小区18个,养鸭小区1个,养羊小区1个。钱场镇建立了白马、舒岭、茶场等13个蛋鸡小区,现有养鸡专业户1073户,存笼蛋鸡448.4万只,日产鲜蛋202吨,年创产值3.9亿元。目前钱场镇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小区集群。

全县规模化养殖户总的特点是:分散养殖户出栏(笼)比重下降;规模养殖场(户),出栏(笼)比重大幅度上升。据调查,20__年底,全县规模养殖户3901户。其中,生猪规模户1694户,出栏生猪42.81万头;肉牛养殖规模户93户,出栏614头;肉羊规模户93户,出栏肉羊10261只;肉禽规模户25户,出笼肉禽34.2万只;蛋禽规模户1996户,出笼781.64万只。从生猪养殖的结构上来看,出栏生猪50-99头的户848户,占规模户的50%,出栏生猪5.67万头,出栏占规模户出栏总量的13.2%;出栏100-499头的规模户699户,占规模户的41.3%,出栏生猪12.53万,占出栏总量的29.2%;出栏500-10000头以上规模户147户数,占规模户的8.7%,出栏生猪24.61万头,占规模户出栏总量的57.6%。从以上数据比较分析:规模养殖以生猪养殖量100头为分界线,50-99头的养猪户数占一半,出栏量只占一成三;以养殖量500头为分界线,养殖在50-499头之间户数占总数的91.3%,养了规模总量的42.4%的生猪;而养殖量达到500头以上规模户户数占总数的8.7%,出栏了57.6%的生猪。从蛋禽的规模养殖结构来看,存笼500-4999只规模户,户数1491户,占规模户的97.6%,出笼285.9万只,占出笼总数的37%;5000-50000只以上规模中,户数505户,出笼495.7万只,占63%。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情况说明了我县规模养殖中,养殖户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扩大规模,规模养殖户中的大户出栏(笼)量占了半壁江山。预计规模养禽场全年可生产禽蛋12.5万吨。全县规模养殖畜规模户出栏总量禽出栏(笼)数占总出栏数的比例已超过50.4%,规模养殖禽蛋产量占全县禽蛋总产量的比例达到80%以上 。

另外,20__年,全县共建成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105栋,是全县规模化养殖中出现的亮点。

3,中介组织已经起步。近年来,在县畜牧部门的推动下,先后成立了 29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其中有11家生猪专业合作社 、9个家禽专业合作社、6个家禽养殖协会和2个其它养殖中介组织。各类中介组织均已在民政和工商部门办理了登记和注册,建立了办公场地,完善了和规章制度,管理有序,运转正常。29个中介组织网络养殖户485户,带动农户3658户,发展生猪、家禽和蛋品运销大户24户,上年为全县运销生猪32万头、家禽85万只,禽蛋1.2万吨。

4,畜牧业地位明显提升。

20__年,全县累计出栏生猪85.01万头,出笼家禽710万只,生产禽蛋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3%、3.6%和30%;出栏肉牛1.39万头,出栏肉羊6.6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8%和1.4%。其中,规模养殖占出栏总量的50%以上。20__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6.086亿元,比去年增长60.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畜牧业养殖效益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畜牧业贡献增加320元。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成为继劳务经济后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畜牧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畜牧业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最大的实际是生产水平仍处于传统的分散小农户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阶段,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还不同步,最大的风险是动物疫病和市场波动,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的问题:

1,畜牧产业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畜牧产业化已成为热门话题,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对畜牧产业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有的人误把畜牧产业化当成“筐”,包罗万象,什么都往里面装,使发展畜牧产业化成为口号,流于形式。在大力倡导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的同时,传统养殖业、养殖观念、方式和方法还是占有一定比例,良种、良法和好的运营方式仍然运用的不是很充分,特别是少数散养户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参与意识。

2,养殖户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目前全县的养殖户中大的规模户懂技术、善管理者居多,而散户中畜牧业劳动力老年化比例上升,文盲半文盲占20%,小学

文化约占45%,懂技术、善管理者比例不到30%。因而,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一部分养殖者还缺乏认识和把握能力,对调整结构,推进畜牧产业化缺乏参与意识。具体表现有三:1、盲目性。不考虑市场需要什么,只知道自己会做什么,按自身意愿从事养殖业。2、盲从性。不少农户自主经营的能力差,养什么主要看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养什么怎么养自己照搬。对经营活动陌生,没有市场经济意识。3、现实性。多数农户在调整结构、推广畜牧新技术方面缺乏分析决策能力,必须亲眼看到别人养殖获得效益后才相信,致使产业化发展缓慢。

3,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县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中,仅有一家生猪屠宰企业和2家蛋品初加工企业,牛羊等产品加工企业、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偏少,而且生产能力不足。加工企业仅限于加工生产初级产品,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除神地公司蛋品形成品牌以外,其他产业没有形成品牌产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带动农户能力较弱,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大。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在国内仍有发生,病原污染面较大,外来疫病威胁日益严重,养殖风险加大。

5,规模养殖环境污染需要改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 。由于畜禽所排泄的粪便较多,而且一部分是直接排到圈舍外面,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成本过高,养殖业主难以承受,大多数业主选择牺牲环境赚取利润,这种跟地方和环境保护者的冲突必然反过来影响畜牧产业化的进程。6,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当前,我县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面临新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会不断提高。去年的猪肉市场风波,说明畜牧业具有鲜明的“四性”,即:食品的安全性、产业发展周期性、应对风险脆弱性、产品供给敏感性的特点。随着畜产品市场化、信息化的推进,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采取多种措施抵御市场风险的要求越来越紧迫。

三、思路与对策

(一) 思路

畜牧产业化是畜牧业一体化的简称。它是畜牧市场化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包含畜牧生产中“产供销一条龙”的各个环节市场化。近年来,我县一直坚持不懈地抓创建全省畜牧大县的工作,积极引导畜牧业家庭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传统畜牧业走向市场,全县畜牧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县畜牧工作总体思路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增加总量,确保安全,创新机制,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化”。生产方式上,坚持以畜牧企业为龙头、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上,坚持面向省内外两个市场,走外向型畜牧经济之路;产业结构上,坚持南北发展战略,以生猪、家禽生产为主体,加快发展草食牲畜;坚持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加快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积极构筑具有__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二,对策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畜牧业的重点,作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产业化领导小组,确定领导专管,业务部门专抓,负责产业化工作的协调、组织、检查、经费的落实和使用,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配置资源。各产业化领导小组对畜牧业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一是在规划上要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城镇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建设规划的需要,把养殖区域划为三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合理规划区域养殖用地。对适养区开展环境评价,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数量,建设养殖小区。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发展养殖小区和推进一村一品的建设,这样既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又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推进畜牧产业化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处理技术和种草养畜,充分发挥草食畜禽污染少的优势,来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压力。三是种养结合,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径,实现农牧双赢。在农业生产区和基地进行种植的同时配备适度规模的养殖业,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来源,有利于种植业减少化肥投入,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同时农作物作为青绿饲料可以补充养殖业,降低养殖成本。四是多种形式消纳养殖场的排泄物。把养殖业融入农、林业中,形成猪 —沼 —果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畜禽养殖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已经由生产性、技术性问题演变成为社会性、政治性问题甚至是全球性问题。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牢固树立抓动物防疫工作就是抓畜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的观念,把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视平稳时期的监测和预防;既要做好季节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建立长效防控机制。长效机制的建设首先要解决队伍的问题,__县率先进行兽医体制改革,“ 防治分离,以检促防”的改革思路得到赞同,“以钱养事”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人员的待遇大幅度提高,解决了机制中“人”的问题。另外,优良小区优质畜舍的建设也是重要环节。要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新模式。养殖小区建设要大力推广 “六统一分 ”(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圈舍建设、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污水处理,分户饲养)。积极建设生态环保型养殖场,使畜舍设计合理的养殖小区成为全县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彰显优质畜舍(如养猪150模式)防制动物疫病,抵御养殖风险的作用 。

3,要把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要与工业强县战略有机结合,以畜禽产品加工增值增效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为着力点,重点扶持神地科贸、绿丹禽业、龙王畜牧、县人工授精中心站、弘源饲料等企业做大

做强,在基地建设、原料供给、资金扶持、市场服务、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形成供种、饲料加工、畜禽生产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按照县委“项目至上,招商为先 ”要求,立足我县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引进畜禽养殖、饲料生产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国家级或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我县种源、饲料、兽药生产和畜牧食品加工业,形成完整的畜牧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快速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专业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要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畜牧业专合组织和专业协会建设。

篇8

退牧还草工程主要进行围栏的投资建设,对饲草料基地建设、畜种改善、草场改良、草原生态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工程的建设内容相对单一,局部地域围栏滥建,对草原畜牧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草原生态移民工程过多地关注奶牛的购进及其饲养设施的建设等,没有充分考虑市场条件、牧民技能以及转移牧民的多元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一旦养殖奶牛等不成功,移民的生计便陷入困境,有的只好返回原居住地。另外,各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之间往往互相割裂,缺乏统一性和相互协作性。一些工程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甚至同一地区的工程也是各为其主,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规划,使得工程效益大打折扣。

(二)生态补偿力度不足,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草原牧区生态治理工程及政策没有很好地理顺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牧民的增收。目前,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大部分项目区是较贫困地区,在这样的地区进行草场植被保护,围封使用过度的草场,实行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禁牧等,牧户的牲畜饲养量必然要减少,而牧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草原畜牧业,在牧民的观念中,牲畜就代表着财富,可以说牧民牲畜财富少了,牧民的稳定增收也出现了下降。特别是在生态补偿不足的情况下,牧民的生计得不到保障,甚至牧户收入下降、生产生活难以为续;同时也影响牧民实施禁牧、休牧等的积极性,牧民为了维持原有的生产水平和原有的牲畜头数,与建设保护生态形成矛盾,使草原生态建设保护的目标不能实现。如在退牧还草工程中,国家给予牧民的补贴只是围栏费和饲料粮等,对于相关配套建设的棚圈、饲草料基地、人畜饮水设施等内容一般不进行补贴,补偿的额度也比较低。再加上有的地区为了避免因补偿不平衡而导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平均主义”甚至是“大锅饭”的办法,对于在草原生态建设保护中损失大、贡献大的牧户的补偿就更加不足了。如果牧民获得补偿后还达不到原来的收入水平,保证不了牧民不受经济损失,他们仍然会千方百计地维持原来的放牧养畜规模,其结果是所有的牧户都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所有的牧户都退不了牧、还不了草。补偿时间较短、资金到位不及时,工程期结束后没有了补贴,继续执行禁牧、休牧会更加困难;到时大量人畜回到草场,继续破坏草场植被,草原仍然会退化。在草原生态移民工程中[2](P.8),对需要转移的牧民而言,生计费用不断增加。未搬迁前,他们日常所需的肉、奶食品、油、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可以自给自足。搬迁后,这些生活必需品都要购买,生活支出必然增加。虽说移民享受城镇低保待遇等,但还是要靠打工等维持生存。而来自牧区的牧民除了经营畜牧业外,几乎没有其他技能,导致就业范围狭小,就业率低,仅限于体力劳动及服务行业,收入不高,也极不稳定。在移民补偿方面,缺乏核算依据,政府随意性较大,补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监管渠道不畅或缺失,牧民实际享受到的补偿较少。移民后牧民生计成本大幅度增加,收入增长却缓慢,出现不少牧民移出来又返回去的现象。2011年开始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因地区不同,牧民人均承包的草场面积差异较大,相应地补奖金额也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牧民收入的地区差异。根据有关专家对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研究[3],禁牧区养羊户每亩草场每年按10.53元、草畜平衡区养羊户每亩草场每年按4.99元进行补偿,这只是对牧民的实际损失作了补偿,没有任何奖励的意义包含其中。而目前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补偿标准是禁牧区每亩草场每年6元、草畜平衡区每亩草场每年1.5元,这显然有点低,还不能使有一牧区牧民的损失得到完全补偿。

(三)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使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增大

在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过程中,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成本特别是饲草料购买费等大大增加,还需要加大配套措施的投入,如建设围栏、棚圈、水利设施、饲草料基地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较大。禁牧休牧等是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重要实施办法,而禁牧休牧、围封舍饲等措施实施后,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2005年,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生产中间消耗比2004年增加了21.8%,其中饲料、饲草消耗增加了25.5%,燃料、用电量、畜牧用药的消耗增加了20%。经测算,一个羊单位在禁牧舍饲条件下饲养成本是放牧条件下的3.5倍左右,目前饲养一个羊单位牲畜的平均成本比2002年增加了近2倍。牧民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平均来看,衣、食、住、行四类支出分别是农区的2.5倍、1.4倍、1.4倍和6倍。牧民必要的生活消费支出高于农民,2011年,内蒙古牧民人均消费支出要比农民高出3000元左右。由于生产生活成本大幅度增加,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使得相当一部分牧民不得不举债度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民人均负债达6000元左右,债务负担较重。近几年的自然灾害使很多牧民入不敷出,再加上政府补贴数量的有限,很多牧民在生产投入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政府及社会的资金支持。而目前,由于牧户经济规模较小,贷款需求规模不大、贷款成本收益率较低,很多银行不愿涉足牧区牧户;农村信用社由于制度、资产实力等原因,满足不了牧民的借贷需求,大多数牧民的借贷为私人借贷,甚至是民间高利贷。

(四)草原牧区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草畜矛盾仍然尖锐

草原牧区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地表水和地下水极其有限,缺水是草原牧区面临的严峻问题。过去,我国长期实施“以粮为纲”的政策,不少地方乱垦滥开草地种粮,占用为畜牧业开发的水源灌溉农田;现在节水灌溉草饲料基地很少,草原牧区水利设施建设严重短缺,人和牲畜的饮水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尤其是禁牧舍饲后,牧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饲草料不足;为了解决过冬的饲草,牧民要么高价购买饲草料,要么还没有到打草季节就抢着打牧草,不仅增加了养畜成本,还导致过度使用草场的局面,加剧了牧民的贫困和草原生态的恶化。因此,只有大力开展牧区水利基本建设,在牧区主要是半牧区适当建设节水灌溉型饲草料基地,推广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农牧有机结合的饲养模式,建立完备的饲草料加工、运输、储备体系等,才能逐步缓减牧区的草畜矛盾。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草原牧区的补贴、补偿和奖励制度

完善草原牧区禁牧休牧制度。研究制定一套生态、技术、经济标准,对于什么样的草场需要长期禁牧或阶段性禁牧、什么样的草场需要休牧进行界定,对于草原的保护恢复情况、生态效用的大小进行评估,对于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办法、草原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评价等。对于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应该实行禁牧封育,不要盲目扩大禁牧草原的面积,切实保障牧民生活在草原、承包草场、放牧经营的权益。现在禁牧补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还要建立休牧补贴制度,根据牧户休牧的时间与规模,分年度给予充足的饲草料或现金补偿;对于禁牧、休牧的模范户给予奖励等。健全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完备的草原生态补偿体系,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多渠道筹集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提高现有的补偿标准,延长补偿期限,充分考虑牧户承包草原面积的不同、牲畜数量的差异以及人口差异等问题,完善补偿方式,确保补偿资金及时到位,从根本上解决牧民的后顾之忧,为切实推进草原生态经济良性发展、有效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奠定基础。在实施好禁牧、草畜平衡及休牧等奖补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并实行草原牧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4]、草原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所谓草原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服务价值等,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办法及补偿标准,对草原承包经营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从而理顺草原生态功能维护者与草原生态效益享受者以及政府等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根据牧民为有效保护、永续利用草原资源,为恢复、维持、放大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所作出的贡献,进行长期的生态补偿。矿山企业在享受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时,当地居民却承担着资源开发后的种种不良生态后果,这种外部不经济效应的治理成本应当内化成企业的生产成本,让其为经济行为的不经济性“买单”,要坚持“破坏者恢复、使用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健全完善补偿渠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保障体系等,矿山企业给予牧民的补偿可以采用丰富的补偿方式,补偿费用与矿产开发的效益挂钩,同时可以结合折地入股、投资投劳入股等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草原牧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草原生态补偿标准。以内蒙古草原牧区为例,在实地调研、估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家的研究,我们粗略地得出几种类型草原生态补偿的大致数值范围供参考。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政策的生态补偿(由政府向牧民提供的补偿):禁牧区补偿,每亩草场每年8~16元;草畜平衡区补偿,每亩草场每年3~6元。草原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由企业向政府、社区、牧民等提供的补偿):每吨矿产每年50~80元。草原生态效益补偿(由域外草原生态效益享受者、政府等向草原所有者、承包经营维护者提供的补偿):每亩草原每年1~6元。草原生态补偿时间。由于草原类型、草场退化程度、草原保护措施等各不相同,其补偿时间也不尽相同。如草甸草原退化程度较轻,只要利用适度,在雨水充沛的条件下,8~10年就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而荒漠草原或干草原,由于其退化程度相对严重,即使是利用适当、雨水充沛,其植被高度、密度以及草群结构的恢复优化仍需要更长时间。因此,根据各类草原的生态特点及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规律,草原生态补偿时间以10年为一个调整期,即以10年为最低期限,直到草原生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5]。

(二)要有效防止不合理的围栏建设

在“草场公有承包,牲畜户有户养”的改革过程中,为了明晰产权特别是牧户对草场的使用权,强调牧户围栏其承包的草场。现在为了保护草场、恢复草原植被,也把围栏封育、自然修复作为主要办法,这是正确的。对于气候干旱、土质沙性的北方草原地区,如果也把造林种草作为生态建设保护的主要内容,其生态建设必然引起更大程度的生态破坏,其教训是深刻的。然而,“围封”既要考虑保护草场、明晰产权,又要顾及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围封”应因草场的类型、退化的程度及草场的利用方式而异,封育可采用围栏封育与人工管护封育相结合的办法。不是围栏越多就越好,也不是所有牧户把其承包的全部草场都围起来就是围栏追求的目标。在草原生态保护中,要有效防止围栏的乱建、滥建。禁牧区既要适当围栏封育,又要雇用草场管理员,使围栏封育与人工封育有机结合;轮牧区应主要按照划分轮牧场的方式,进行网围栏建设;休牧区可在饲料地周围建设网围栏等。

(三)要科学认识草原畜牧业的本质特征,切实避免舍饲圈养的盲目推广

[6]舍饲圈养作为草原牧区牲畜的主要饲养办法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草原牧区的草原资源条件与畜种资源条件,决定了草原畜牧业的本质特征是放牧畜牧业。舍饲圈养既不符合草原畜牧业的特质,会使其畜产品丧失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舍饲需要大量的饲草投入,牧户自身的打草场不具备这样的供给条件,只能依靠购买,这样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与牧民负担,使草原畜牧业成本低、效益高及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受到冲击;舍饲还需要一定的棚圈条件与饲养技能特别是适宜圈养的牲畜品种,牧区现有的绵羊、山羊、牛及骆驼等适宜圈养舍饲的不多,若普遍实施舍饲圈养,就需要大规模更换畜种、品种,草原畜牧业特色牲畜及其特色产品、绿色产品的优势难以保持。可见,草原畜牧业主要是放牧畜牧业,舍饲圈养不可在草原牧区盲目推广。

(四)要对草原资源实行合理的轻度利用

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充分利用、有效保护、大力扩展三方面的含义,即在使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使用,在使用和保护中实现资源的扩大再生产。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基本目标是实行永续利用和获取持续最大的产量[7](P.46)。永续利用就是根据草原资源的再生特性,通过使用和保护相结合以及资源的不断增殖,使之源源不断地满足经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而最大持续产量就是在永续利用草原资源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持续的草原生物有机体的生产量和以畜产品为主的经济产品的提供量,而又不损害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减弱其生态效能。美国、澳大利亚等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超载的危害,于是大量压缩了实际载畜量,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西部地区草原载畜量仅是同世纪初期的40%左右,澳大利亚南部的干旱草原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草原载畜量比80年代高近4倍。澳大利亚的经验是实际载畜量不能超过干旱年份产草量的理论载畜量,美国的草场利用率一般控制在45~50%。所以,我们要适当降低草场的利用率,因地制宜地对草原实行轻度利用。

篇9

[中图分类号] S81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68-01

胚胎移植中含有受体与供体,它指定了特定畜种个体实现对其生产性能的优化,以达到增加良种繁殖后代,提高质量及数量的目的,为地方畜牧产业提升经济效益。目前利用黄牛移植高产奶牛胚胎,就可以产出高产奶牛后代,效果十分显著。

1 胚胎移植技术的实施意义

胚胎移植技术基于家畜等动物胚胎完成,它属于继人工授精后的第二代典型家畜繁殖技术。该技术在具体实施方面具有以下5点现实意义。

首先,它能够充分发挥优秀母畜的繁殖潜力,能迅速加快良种的有效改良及育种过程,也能针对某一畜牧特定品种来提高它的繁殖扩群速度。

第二,它能增加孕畜的双胎率,甚至使某些不孕母畜也能重获生育能力。

第三,它能够替代种畜引进技术,对提高畜牧品种交流具有技术意义。

第四,它能被应用于濒危动物品种,实现对濒危物种的后代繁育拯救目的。

第五,它是胚胎工程与相关科学研究重要技术手段,也将是未来畜牧良种培育的重要技术课题。

2 阿瓦提县畜牧生产产业发展现状及畜牧生产特点

阿瓦提县位于我国新疆西北边陲,它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南部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邻,东部与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和田河三河交汇,拥有极为特殊的地理环境,被称为“长绒棉之乡”。该县拥有多家国营牧场,可利用草场达到14.67万hm2,牧业总人口0.30万,畜牧业年均总收入达到19759万元,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9%,可见畜牧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经济核心支柱产业。

从阿瓦提县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技术现状来看,它主要重视养殖小区和规划化场户建设发展,其中各类家畜养殖小区已经达到15个,养殖业投入生产规模较大,已经拥有了3个正规的养殖协会,目前正朝着无公害畜牧产品产地认证方向发展,希望为带动当地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再者,该县基本已经形成了以成熟、合理农区畜牧产业结构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且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为了扩大地区畜牧养殖业规模,增加良种后代繁殖高产效率,阿瓦提县也引入了动物胚胎移植技术,希望将该技术完美融入到当地畜牧生产应用当中,改善地区畜牧产业生产效益。

3 阿瓦提县畜牧产业生产中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原则及技术应用要求

3.1 技术应用原则

动物胚胎移植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生物技术,它主要遵循以下3点技术应用原则:第一,它在胚胎移植方面具有同一性。具体来说,它的同一性主要要分3方面含义来解读:首先它在分类学上强调供体与受体的相互一致,要保持畜种相同。但是并不排除畜种之间存在血缘关系、生理或解剖特点相似可能性。一般在动物的周期、胚胎组织结构以及妊娠期,它的同一性会存在较大差异。

如表1,阿瓦提县根据家畜的胚胎移植后情况进行观察,因为胚胎只能发育较短时间,所以可以将牛的胚胎移植到诸如兔子的输卵管中,让胚胎能够存活更长时间且能够稳定发育,但确保其最终不会发育成为个体。

第二,要确保供体与受体二者在生理状态方面同步化。因为如果家畜动物生理状态处于不同阶段,它们的生殖系统状态就会存在巨大差异,这不利于胚胎移植技术处理过程中供体与受体在同期。如果达不到上述条件,胚胎移植技术就无法实施。换言之,受体与供体要同时受孕且生理状态没有较大差异,胚胎移植技术实施才能顺利展开。

第三,胚胎移植其技术移植部位要保持受体移入位置与供体移出位置相一致。比如从牛供体的输卵管内取出胚胎一定要移植到其它家畜受体的输卵管中,子宫角同理[1]。

3.2 技术应用要求

阿瓦提县在动物胚胎移植技术研究方面主要针对它的移植时限、胚胎质量要求进行了深入探究,以下给出详细分析。

3.2.1对胚胎移植时限的研究

从胚胎移植的技术理论层面讲,一定要在胚胎附植之前进行移植,因为现实中的胚胎移植对时限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考虑到受体一般都为未孕动物,所以移植胚胎时间不能超过它的周期黄体寿命,最晚移植时间不能超过受体周期黄体退化前,这是充分考虑到生殖道内环境会因为受体周期黄体的退化而导致方向发生改变,不再适应胚胎着床发育,此时所移植的胚胎也就不能继续存活。所以一般来说都在家畜供体配种后的3~9d期限内实施胚胎收集,其受体也要在相同时间内接受胚胎移植。

3.2.2对胚胎质量的技术要求

一般来说,用于动物胚胎移植的胚胎本体必须要经过严格技术鉴定,确认其胚胎本体完整、发育正常且质量评定等级要达到B、A级甚至以上。在胚胎移植过程中,也不能受到任何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不良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危及到胚胎生命。以未发育的受精卵为例,它在受精后的6天内其卵细胞会因为没有分裂而造成卵的发育不良,这样的胚胎是不能被采用的[2]。

总结:本文简要分析了动物胚胎移植的现实意义,并借以新疆阿瓦提县畜牧兽医局为背景探讨了他们所引进的胚胎移植技术,主要围绕其技术原则和技术要求展开分析。可以见得这种“借腹怀胎”技术在家畜着床、发育、生产后代方面拥有极强的技术应用价值,值得该地区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以发挥更高的家畜生产效益。

篇10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2.026

“三农”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国总体经济的发展,而衡量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总产值,将多元统计方法引入农业总产值分析的研究不但可行而且是科学的。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业总产值进行判定,力求对农业布局的合理性和农业发展潜力提出评价与建议。

1 资料来源与处理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选取全国各省和直辖市及自治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数据。四个指标变量是:X1=农业、X2=林业、X3=畜牧业、X4=渔业。借助SPSS算法进行主成分分析:

2 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用的降维技术,主成分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其中,即。总方差中属于第主成分的比例为称为主成分的贡献率。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称之为的第主成分得分,平均主成分得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成分特征值

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了四种农业产值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上表列出了四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结果显示,由于前2个特征值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83.6%,大于80%,较好地反映了原始数据集的特征,故选取前2个特征向量进行分析。

3.2 主成分系数

提取方法:主成分。

(1)第一主成分:由第一主成分的表达式可知,所考察样本协方差的特征值均为正值,各变量的系数在0.6~0.9之间,呈较均匀分布,反映出四种农业总产值在各省农业生产中为一般发展水平。 (2)第二主成分:第二主成分表达式中,所考察样本协方差的特征值既有正值亦有负值,X1、X3的系数为负,X2、X4的系数为正,正负系数的和较接近,结合各变量的含义,第二主成分表示农业、畜牧业总产值与林业、渔业总产值的对比。(3)各省主成分得分情况。

篇11

高寒川牧场位于陕甘宁的交界处,系陇山高山草甸为主的风景区,比较原生态。关山古道由此穿过。翠绿色的草原、墨绿色的山林、连绵起伏的山麓交织成一幅聚绝美的画卷,而且一眼望不到边。

牧场是一个多义词,常见于词语解析,分为两种基本的含义:一种是指适于放牧的草场;另一种是指经营畜牧业的生产单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2

一、“两线三片”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今年年初,根据地、市两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农场实际,我果断拍板提出了“两线三片”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目的是提高职工收入和壮大农场集体经济,打破单一的种植业模式。

“两线”分别是指塔额公路s221线和南环路线;这两条路都横穿农场,恰好分割为“三片”,即s221线北农四、六、七队为特色林果业片,160亩果树和2600亩酸梅已初具规模;s221线与南环路之间的农二、八、一、九、三队为设施农业片,重点是招商引资的100座蔬菜温室大棚和酱汁番茄、啤酒大麦、粮种繁育。南环路以南的三个牧业队,奶牛场为现代畜牧业片,重点以饲草料基地建设和牧民定居为主,加大奶业基地建设和恢复草场植被,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为了使广大农牧职工吃个定心丸,我在前三季度用了一把劲,亲自到生产第一线调地、调水、调种子,严把质量关,做到责任落实,管理到位,使全场职工明确认识到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经过全场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9月份,农场通过了自治区专家评审,获得了自治区级示范农场的荣誉。

二、靠超前谋划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我们是老子牌国营农场,除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外,还承担着企业办社会的责任,加之近两年荣获塔城市“双文明”考核第一名的成绩,我深感身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为此,我亲自对市场进行分析和13个村队进行逐个对比,然后与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决定,农场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除了优质服务、树立良好形象外,领导集体必须有超前思路、超前谋划。

1、超前的西水东调2.1公里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历经艰难困苦于11月3日通过地区“天山杯”验收并得到好评,渠道的建成使农场5个队的四万亩土地受益。

2、超前的南环路桥涵、电杆、机耕道勘测工作,我不厌其烦地协调,做到先规划后施工,农场的四个队在受益的同时没有影响到一天的农业生产。

3、超前的小城镇建设,呈显出树成行、路相连、水入户、气进家,市场繁荣,干部忙碌的新景象。年初,给职工承诺的客运站、卫生院、浴池、健身器、公园等全部实现并投入使用。

4、超前的膜下沟灌种植技术,引领塔城市节水灌溉潮流的,每台补助300元的机器使全场人均增收(仅打瓜一项)240元。

5、超前的招商引资项目,150亩的打瓜制种和2000亩的冬小麦良种繁育及400万的蔬菜大棚项目落地,不仅给农场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农场投资环境优良的最好写照。

6、超前的养老统筹工作,从提前6个月做农牧职工的思想工作,到想办法、出主意,截止6月30日,全场参保率达到98%,这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成绩呀!

三、党风廉政工作及其它工作

作为场党委书记,坚持一岗双责。我做到干净干事干成事,廉洁自律,勤政务实。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同样要求班子成员及身边的工作人员,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带头人。琴弦松弛,难奏华丽乐章;党纪严明,方筑钢铁城墙。

作为党委书记,在抓班子、带队伍、理思路、促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做好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青、妇等工作,要求软件从严,硬件从实。“平安农场,免检农场,和谐农场”是我追求的目标。

四、取得的成绩

农场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委、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职均收入5650元,总产值突破7000万元。两个招商项目已落户农场。农场合理费也100%收完,农场形象再度升格,广大职工素质明显提高,我个人也获得地区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被选为市七届人大代表。

五、存在不足和今后工作方向

现代企业之间、乡场之间的竞争要靠实力,而这里所说的“实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场长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实力;二是农场总体要有实力。作为书记、场长的我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实力,也是边干边学,有时还会显得力不从心。从企业的总体实力的角度来看,我们属于农业企业,在众多惠农政策享受不上的同时,要想发展壮大起来,必须走和招商引资的道路,以充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篇13

1 临夏州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优势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全州234.49万亩耕地仅有27%为适合发展立体种植、设施农业及高效经济作物的川塬农业区。西南部地区适合蚕豆、马铃薯、油菜、小麦等喜阴耐湿作物生长。东部地区虽占39%的耕地面积,由于干旱少雨、投入不足,使农业生产 环境 逐步恶化。但另一方面由于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动植物资源丰富,优势农产品包括蚕豆、马铃薯、油菜及 药 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大河家鸡蛋皮核桃、和政啤特果、唐汪大桃杏及葵花籽原料及系列产品、北塬花椒以及河州紫斑牡丹系列花卉等一大批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农副产品,且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污染较小,尤为适宜发展水产品养殖。再者,临夏作为甘肃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地,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家饲养牛羊的生活习惯,畜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群众基础。

1.2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农业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畜牧业、林果业、饲草业、花卉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种植业而言,畜牧业、林果业、饲草业、花卉业在临夏州农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为农民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

1.3农业 社会 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没有经费保障,农业系统的工作人员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级技术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全州124个乡镇,只有100个乡镇农技服务站,400多名农技工作人员,村级没有农技服务人员,推广能力弱,而且乡镇农技服务人员也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要任务,农技服务工作薄弱,对服务本身的含义理解不够,对新技术推广反应不及时,对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不能及时到位,等农户上门求助现象严重。

1.4专业科技人员数量少,素质有待提高

科研力量薄弱,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当前临夏州农业科研工作却面临着科研经费短缺,高素质科研人员较少且有外流现象,研究设施落后老化,新技术引进及吸收消化能力差,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的滞后局面,这对提高我州农产品科技含量形成了阻碍。

1.5农民 文化 素质较低,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差

据州 教育 系统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国 农村 “普九”人数占总 人口 的80%,全省为62%,而我州仅为46%,青壮年文盲高达14%,且新的文盲还在继续产生。我州农民中接受专门农业专业培训的人数仅占人口总数的15%,更为不利的是农村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正逐渐被农产品加工、服务行业和城市中的第三产业吸收,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或妇女,对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差。

2 对策

2.1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优势农产品布局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要立足现有的耕地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提高地膜粮食种植面积及加大经实验证明确实,有增产效果的新技术和新品种来提高和巩固现有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通过积极参照国家农产品生产标准来建立健全我州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

在种植结构调整布局方面,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加快发展旱作生态农业,以梯田建设为主,大力推行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集雨补灌和灌区节水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旱作生态农业技术。以马铃薯、玉米、花椒种植为主,兼顾养殖发展。北塬地区以优质无公害蔬菜及水果产业化为发展方向。西南部阴湿地区在玉米、蚕豆、油菜等耐阴作物种植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饲草业,为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饲草。同时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产业及清真食品加工产业,以广临长廊为代表的川塬地区侧重于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利用 交通 便利、高效日光温室密集度高的优势发展反季节高档花卉、蔬菜及水果等回报丰厚、市场前景较好的农产品,适时采取促销策略,促进我州农产品进入国内主流市场,使其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2大力发展畜牧业

发展饲草、改良技术等手段,促进畜牧产品产业化程度,应侧重于提高草料质量和引进肉质优良、产量突出的优质牛羊肉品种,并优先发展以胚胎移植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改进提高本地区畜牧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实力较强的肉制品、乳制品龙头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清真食品的有利条件,在国家民委对少数 民族 特需产品进行项目资金支持、减免 税收 的大好机遇的带动下,发展和壮大我州清真食品产业,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对中东地区进行充分市场 调查 的基础上,采取订单方式为客户生产所需清真食品,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带动整个地区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促进产业化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有力的带动我州农业经济的发展。

针对目前龙头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的现状,一要采取科学认定,创新模式,择优扶持。围绕清真牛羊肉加工和鲜奶干酪素系列产品开发,对有基础、有品牌、有竞争力,能带动农户和产业发展企业为龙头,择优扶持。二要实施品牌战略,农产品市场竞争说到底实际就代表农产品质量、价格、卫生、安全、服务、信誉等多种市场竞争元素,可以说拥有了品牌也等于拥有了市场。而品牌的培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从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科技与资金投入、市场 营销 宣传等方面通盘考虑,充分对现有优势品牌进 行政 策倾斜,重点对乳产业的“河州牌”、“斯禾雪域”等干酪素系列产品、肉牛产业“农庄牛仔”等冷鲜分割牛肉品牌 、肉羊产业的“东乡手抓”软包装保鲜食品等初具规模的品牌进行保护。三是强化对外合作。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联系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增强龙头企业。

2.3以发展农产品加 工业 和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林果业已经成为 林业 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好国家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挖掘内部潜力,突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效益。

在实践中突出建设重点,扩大基地规模。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荒山、荒坡、荒沟、地埂和四旁,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富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果,重点抓好花椒、啤特果、沙棘三大主导产业,在基地建设规模、质量效益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同时要大力扶持发展红枣、唐汪大桃杏、薄皮核桃、李广杏等特色林果产业,使其成为当地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兴办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工是实现林果业增值和提高林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和扩建改造,提高现有林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产量质量,使其成为带动林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对外招商引资,内联个体经营大户,盘活民间资本等途径,兴办林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深加工\精加工\增加林果产品的加工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产、加、销一体化的企业发展格局。 。

2.4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