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早产儿护理指导

早产儿护理指导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早产儿护理指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早产儿护理指导

篇1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055-02

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premature infant)[1]。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 500 g以下,头围在33 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全身脏器的发育不够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力较低,血液中缺少抗体[2]。早产儿呼吸中枢未成熟,咳嗽反射较弱,黏液在气管内不易咳出,因此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肋肌和膈肌都较弱,胸廓较软,扩张不好。肺泡发育不全,肺泡壁较厚,毛细血管少而肺泡腔隙较小,吸气时较难扩张,气体交换困难[3]。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病死率很高,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在临床也很常见。为寻求治疗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应用盐酸氨溴索对收治的60例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早产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的120例患儿,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全身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用0.45%NaCl溶液4~5 ml加盐酸氨溴索15 mg配置成雾化液,早产儿卧位吸入1次/12 h,每次15~20 min,同时将7.5 mg盐酸氨溴索加入5%葡萄糖液20 ml静脉滴注,2次/d。盐酸氨溴索针剂由西班牙勃林殷格翰公司生产。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祛痰、止咳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症状及疗效评估,临床治愈:治疗7 d,咳嗽、哮喘消失,气促缓解,呼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详见表1;两组住院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天数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详见表2。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早产儿出生时因呼吸中枢发育欠佳,可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但临床上继发性呼吸困难常见于颅内出血、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低钙血症、低血糖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惊厥可表现为呼吸暂停、呼吸节律不规则[5]。早产儿因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不成熟,出生后极易发生继发呼吸道感染,因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堆积,增加了呼吸道阻力,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系统的代偿能力很差,痰多时容易发生呼吸暂停[6]。

在湿化程度上比较,盐酸氨溴索的活性成分为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新型呼吸道祛痰药,可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因而能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7]。盐酸氨溴索除具有祛痰、减少气道黏液分泌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抗感染的作用。雾化吸入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用量少且持久地在局部聚集较高浓度。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早产儿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减轻或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盐酸氨溴索治疗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可作为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的主要用药之一,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虹.沐舒坦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5):86-87.

[2]张怡,陈培.静脉滴注加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4):479-480.

[3]陈柏跃.沐舒坦氧气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69-71.

[4]谭丽萍.沐舒坦、爱喘乐持续气道湿化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3):1195-1196.

[5]邓宗斌,张箐,刘桃桃.沐舒坦治疗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儿科杂志,2004,12(3):975-976.

篇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为患者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1]。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NICU中的危重儿和早产儿(尤其为VLBW),其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耐高渗等特点,既可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抢救的及时用药和静脉营养的供给。我科NICU于2008年1月至12月共为12例早产儿留置PICC,其中3例经大隐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取得了同样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早产儿,其中1例伴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例伴有新生儿肺炎,日龄分别为2天、1天、3天,胎龄分别为31周、29周、34周,体重分别为1 180 g、1 010 g、1 350 g,双上肢肘部静脉极不明显或已被破坏无法进行置管,病情均较危重。

1.2 置管长度测量

取仰卧位,下肢与躯干呈一线,从穿刺点量至脐与剑突中点再加1 cm即为置管长度。

1.3 置管方法

备BD公司生产的1.9 Fr PICC包。将患儿取仰卧位置于辐射式抢救台上,吸氧,并连接心电监护仪。对于烦躁、哭闹、血氧饱和度不稳定者予鼻饲胃管内注入10%水合氯醛适量(0.5 ml/kg),以减少其耗氧量。助手站于患儿头侧固定肢体,使患儿穿刺侧下肢处于伸展状态,对侧下肢抬起屈膝配合固定,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操作者站于床尾。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整个下肢,铺巾,按预定置入长度修剪导管,持导入针以30°角进针,见回血,送导入鞘,继而送导管至预定长度。导管末端连接注射器抽回血通畅,则退出导入鞘,压迫穿刺点后固定,拍X线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

2 结果

2.1 置管部位

3例均选择在下肢踝关节内侧大隐静脉进行置管。

2.2 置管过程

我们采用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的方法,第一例在送管时遇阻力,暂停送管并给予热敷,按摩血管,5 min后顺利将导管送入,其余2例送管顺利。

2.3 导管尖端定位

第一例置管后导管尖端位于第四腰椎,即下腔静脉入口处,其余2例导管尖端位于第三腰椎处,即下腔静脉内。

2.4 合并症

第一例于置管2天后出现下肢腿围增加1 cm,考虑到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给予硫酸镁湿热敷及海普林软膏交替治疗24 h后症状好转,3天后症状消失。3例患儿均按计划拔管,平均留置时间长达34天,未发生堵管。导管尖端送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2.5 体重增长

置管期间,3例患儿体重每天均增长20~30 g。

3 导管护理

3.1 无菌操作

有文献报道,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炎发生率为3%[2],因此,在进行操作中必须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2 加强冲管次数

采用脉冲式正压冲管。在应用氨基酸、脂肪乳或输入血浆及白蛋白前后均用2 cm生理盐水冲管,连续输入TPN者应q8h,用≥10 ml空针冲管,以防发生堵管现象。

3.3 封管

封管肝素液浓度:早产儿为10 u/ml即可。采用方式为:盐水-药物-盐水-淡肝素液,液量为0.5~1 ml/次,正压封管(边推边退)。

3.4 敷料及肝素帽的更换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无菌透明贴膜在穿刺后24 h更换,以后与肝素帽一起2次/周更换。若贴膜污染、潮湿、脱落、肝素帽内有血凝块,应及时更换贴膜或肝素帽(早产儿在保温箱中,温湿度高,易发生感染)[3]。更换时标记时间、日期、操作者,同时注意观察局部情况,测量并记录腿围(膝关节与踝关节的中点)。

3.5 预防导管阻塞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保持输液的连续性,用输液泵持续输液,速度不小于3 ml/h;每次更换针筒时常会有负压,应按压快进键数秒钟,确定液体已匀速进行[4],并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导管不能用于输血和采血;输液时应适当抬高置管侧肢体,尽量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回流不畅所致的下肢水肿及导管阻塞、感染等。

3.6 其他

禁止在置管侧进行股静脉采血,并在床旁贴醒目标识,以免损伤导管。

4 讨论

PICC穿刺首选上肢静脉,当肘部静脉条件差时,选择股静脉和大隐静脉置管,这种情况在国内文献中也有报道[5]。考虑到早产儿股静脉置管易被尿便污染而发生感染。而踝关节处的大隐静脉位置表浅,粗且清晰,穿刺、固定和护理相对容易,输入药物不受限制,合并症少,可长期保留。但其静脉瓣多,送管时易遇阻力,且放置后影响同侧股静脉采血,故在选择血管时应首选上肢静脉。而对于上肢静脉条件差的早产儿经大隐静脉置于下腔静脉的PICC途径,安全有效,为日后早产儿深静脉营养开辟了另一条生命通道,同样可达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新萍.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35.

2 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在NICU中的应用.中华护理学杂志,2002,34(4):232.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经过在本院治疗后,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的标准。出院时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早产儿出院时,责任护士按照常规对其家长进行一般的指导。观察组的早产儿家长则在一般指导的基础上又给与一系列特别的健康教育指导。具体的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如下。

121 保暖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基础代谢较低,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早产儿的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3]。每天给婴儿进行体温测量,密切关注婴儿的体温变化,根据婴儿的体温变化差异,进行及时的治疗,给与足够的水分,必要时及时进医院就诊。

122 喂养指导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抗体,是婴儿做好的食物。母乳喂养,可以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同时促进母亲的身体恢复,每天养成定时喂养婴儿的习惯。对于母乳不足的患者,可以适当实施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在人工喂养时指导家长注意餐具消毒,现喂现配,注意喂养量,不要给婴儿喂剩奶。对于混合喂养的婴儿,喂养时,先给与母乳喂养,再予以人工喂养。随着婴儿是不断生长和发育,母乳喂养满足不了婴儿的需求,则要及时进行辅食的添加。在添加辅食时,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锌等多种婴儿生长和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123 沐浴指导 婴儿春秋季节可以每天沐浴一次,夏季可以每天沐浴两次,冬季可以2~3 d沐浴一次。婴儿沐浴时,注意水温和室温,水温不宜太烫或太冷,冬季室温不宜太低,做好保暖的准备。婴儿沐浴时,不宜通风,同时防止水进入婴儿的耳朵而引起疾病。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防止皮肤的破损或擦伤。

124 预防感染 保持早产儿的房间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注意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减少早产儿进入公共场所或环境较差的地方的机会,像人聚集较多的广场、超市、有重工企业的工厂等地方。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婴儿时要洗净双手,动作轻柔,注意随时修剪指甲,以防刮伤婴儿的皮肤造成感染。若有感冒或其他的传染病时,不要探视或接触婴儿,必要时注意带口罩,防止交叉性传染。一旦感染,要及时就诊。按时给早产儿接种疫苗,随时进行生长发育的监测。

125 电话指导 为早产儿的家长提供医院的电话,免费提供早产儿的各方面护理的咨询与帮助。主要包括早产儿的喂养与营养、保暖、哭闹、脐带的处理、口腔和皮肤的清洁、疫苗接种的类型和时间等。通过电话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和家长的护理情况,可以随时指导家长科学护理,纠正错误的方式方法,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与正确的指导,必要时指导家长及时进医院就诊。

126 母婴互动指导 从母乳喂养开始,培养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微妙感觉,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指导母亲从婴儿的状态、行为暗示及喂养等细微动作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使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使孩子与母亲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早产儿进行了2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早产儿患病情况及再住院的情况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早产儿是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潜在的疾病较多,更需要进行长期的家庭护理[4]。通过对早产儿家长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知识的指导和教育,家长们获得了科学的育儿知识,明显提高了他们对婴儿的护理能力,早产儿得到了正确有效的家庭护理,提高了免疫功能,降低了发病率。同时增加了早产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母亲与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利于早产儿和母亲的恢复,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和发育。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柯文霞,董召斌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体会.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6):570571.

篇4

早产儿在临床较为常见,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生长情况,我国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早产儿的发生率在5%~10%,而病死率高达12.7%~20.8%;随着医学手段的发展,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1]。本文选取98例早产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8例,均符合早产儿的标准: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7cm,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中男28例,女21例,胎龄为29周~36周,平均(35.4±1.5)周,出生体重为1430~2305g,平均(1899.7±244.6)g,住院时间为4d~58d,平均(34.3±2.6)d。观察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胎龄为30周~36周,平均(34.8±1.2)周,出生体重为1450~2335g,平均(1950.7±244.6)g,住院时间为5d~60d,平均(35.3±2.9)d。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与出院指导,具体是对患儿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整理,体温测量与各种可能性感染疾病的预防,并对出院后如何照顾好早产儿进行一些事宜交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其次,对各项需要指导的内容进行一些分析,并按照早产儿及母亲的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第三,与母亲进行交流,了解出院后的家庭情况与照顾条件,然后将相关的护理知识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教授与指导。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早产儿的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发给每位母亲一本指导手册;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亲自示范,并将注意点告知孩子母亲,重点在于沐浴、喂养方面的姿势,测量体温的方法;对于小儿的按摩推拿,要注重顺序,重点在于四肢的按摩与推拿,应该将力度控制在轻揉范围,防止给幼儿造成瘀青等皮肤伤害。至于小儿的肚脐护理,应该遵照医嘱,或听从护士的建议,防止其受到湿度的影响,并保护好肚脐使其不受风寒的侵袭;应该多注重对其观察,尤其是对于肚脐所贴的制剂,应该进行按时更换、擦拭,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若发现小儿出现呕吐现象,尤其是对于奶汁的反呕,应该观察是否是吃得过饱的正常反应,或是由于受凉产生身体异常反应,若出现此类现象,则应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或医生,对幼儿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治疗,切勿盲目地自行处理,以免耽误小儿的最佳治疗时间;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保暖措施等进行预防。与患儿家长保持联系,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到家随访等方式进行一些问询、指导;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将资料传递给家长,或家长将出院后的护理视频传给护理人员,在互相的讨论与交流中进行一些针对性指导,从而纠正不良行为。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通常以出生时间、体重、身长方面衡量早产儿,也包括身体各器官的成熟度,因此有时也将早产儿称作未成熟儿;这类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得到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出院指导才能提高存活率。通常而言,会在出生后延长住院时间,并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看,以及对母亲的相关指导来提高对早产儿的照顾水准,以期为其继续生存与良好发育奠定较好的基础[2]。临床所采用的一般指导与出院指导虽有一些效果,但是在发病率方面、再住院率方面还是比较高,因此在现代护理医学的意义上可以通过采用健康教育指导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本文分组比较了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或健康教育的差异与区别,并对指导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随访与记录,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后的早产儿在病率与再住院率方面明显降低,提高了新生儿体质,也有效解除了父母的忧虑与担心。具体来看,对于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对早产儿资料、母亲资料、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了解,并且根据相关的职业、时间、影响、环境等制定出更为详尽且符合早产儿差异特征的健康指导方案;然后先进行统一性的集体指导,再按照个体化的区别进行专项的一对一指导;这方面要求从孩子母亲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展开分析,而且需要将各种护理方法以书面材料的形式编制成手册,同时行手把手地指导与注意事项说明,然后将手册分发给早产儿母亲,若有必要可以对其采取出院前的护理标准评估[3]。并与孩子母亲及相关家属保持密切联系,运用信息技术、电话、手机应用程序等皆可以增加交流频率,并借助医院公共平台进行及时的咨询与信息反馈,加上随访记录,对各方面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并对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肺炎、脐炎、营养不良状况、脓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评估与再次住院指导[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健康教育指导下,早产儿的家长在出院后对早产儿的护理效果较好,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妹.早产儿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1(8):161-162.

[2]杨云智,林倩清,张友惠,等.早产儿家庭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779-5781.

篇5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2012年2~2013年5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92例早产儿,除合并先天畸形、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以及综合治疗无效患儿。92例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较弱、吮吸能力不强、进食少、低体温、喂养不耐受等。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胎龄30~38周,平均胎龄34.2±2.5周,体重1.00~1.98Kg,平均体重1.42±0.35Kg;观察组46例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胎龄30~39周,平均胎龄34.5±2.6周,体重1.08~1.95Kg,平均体重1.43±0.38Kg。本次调研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下进行,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46例患儿在监护室期间行常规护理[3],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观察其不良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对其家长进行早产儿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的家长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其负性心理,促进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监护期间可允许家长探望,每天4次,每次时间控制在30~60min,在探视期间,护理人员要趁机告知家长及亲属患儿目前的健康情况。同时详细向其讲解早产儿出生后易发的不良反应,日常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醒要注重患儿的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等,必要时要对产妇进行床边示范指导,如正确的抚摸方式、喂养的方法、臀部及皮肤护理、如何回应婴儿等。可将早产儿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方法通过播放宣传片和发放宣传手册等途径以提高家长对早产儿的认知度和护理技巧,另外,还需要向产妇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必要性,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4]。

1.2.2 阶段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46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方案,分为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2周、2~4周以及随后每月1次,制定不同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出院前护理干预

出院前,责任护士要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及治疗方法和效果详细告知家长,并根据早产儿各自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指导家长在家庭护理中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强调应该注意的事项。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预防感染。另外,告知家长早产儿定期体检及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5],并预约家访,鼓励其定期复诊,共同完成家庭个性化护理。

1.2.2.2 出院1~2周的护理

早产儿出院1~2周,在家庭护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会导致早产儿感染的因素,注意卫生、通风、减少强光和噪声对其刺激,在此期间,责任护士要对早产儿进行家访,至少1次,主要检查其脐部是否愈合、黄疸是否消退,同时观察期皮肤和大小便情况,指导家长要不定时按摩早产儿的腹部,提高其消化和吸收能力。另外,观察产妇泌乳情况,指导其如何促进泌乳,提醒家长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照顾患儿。

1.2.2.3 出院2~4周护理干预

出院后2~4周可通过电话随访或者家访形式了解早产儿的神志、肤色、饮食、大小便情况,同时了解产妇泌乳情况,再次指导产妇抚摸、按摩、视觉刺激、被动运动等的方法和技巧,促进早产儿各项生理机能正常发育。

1.2.2.4 随访

患儿出院之后,前2周至少家访1次,2~4周家访或者电话随访至少1次,以后每月1次,常规测量早产儿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变化,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同时了解家长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护理要点,及时解答其心中的疑虑。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笔者主要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体重、摄奶量、腹泻和感染以及再住院率,评估阶段性护理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奶摄入量、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 1 两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3 讨论

早产儿在出生1月内面临着外界环境各种危险因素,包括体温、疾病、喂养耐受性等多方面问题,出院之后的家庭护理也直接影响着早产儿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育,由此,早产儿护理已经成为新生儿护理重点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早产儿的护理主要是针对其自身的疾病、皮肤、进食以及大小便的综合护理和家长护理,其中家长护理其中极其重要的作用[7]。

篇6

早产儿器官发育未全、抵抗力低下、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及护理,这是提高早产存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婴医院的兴起,母乳喂养的实施,早产儿的发育及死亡率一定会有很大改观。因为早产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并不完善,很多功能不成熟,所以我们要保证纯母乳喂养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下面是我科进行的母乳喂养48例早产儿的方法及分析:

临床资料:1994年—1997年在我科分娩的早产儿共48例其中早产儿又又胎2人次孕周32—36周1.5—2.6Kg。通过调查,影响母乳的主要因素有,母亲乳汁不足。婴儿口小,吸吮力弱。

1 .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早产儿先天发育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吸吮力弱、自主呼吸不平稳,加之母亲早产,体内激素偏低,有部分乳房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所以我们应该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鼓励帮助早产儿母亲树立哺乳成功的信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使其了解认识到早产母亲的的乳汁优于足月母亲的乳汁更优于牛奶,帮助她主动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

1.1 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指导 因为母亲的奶水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所含的牛磺酸、乳糖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为婴儿发育提供营养保证。另奶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帮助胎儿抵御细菌感染。

1.2 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 断脐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的并母婴同室,在喂养过程中注意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正确的及姿势。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应注意观察有无吮奶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等表现。早产儿胃容量小并功能低下,每日喂8~12次。

1.3 对于吸吮能力差或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 母亲可按时挤奶并放在消毒的杯子或盘子中,然后用小匙喂给早产儿。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器官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其吞咽动作慢,吸吮能力弱,再加上早产,导致产妇往往不愿给婴儿哺乳。

2 加强护理

2.1 注意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常在36℃以下,因此室温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

2.2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缺氧,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一般给予低浓度氧不超过40%。 转贴于

2.3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所用物品定期消毒,严格限制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早产儿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4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应加严密巡视。观察的内容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吸吮情况、大小便、粘膜和皮肤以及脐是否感染。

2.5 健康教育 指导母亲护理婴儿的方法: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促进父母与婴儿间的感情。

3 特殊婴儿的护理

现今临床上早产多胎婴儿采用手术产的比率相当高,而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误认的乳汁不足。所以需要护士耐心指导,把正确的信息讲解给产妇及家属。而乳汁不足的现象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乳房大量长期泌乳是需要婴儿不停的刺激,而排空乳房也可增加泌乳量。所以临床上常出现两三个婴儿吸吮,这样就出现母体乳房大量分泌乳汁。

4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对早产儿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提前结束妊娠,但妈妈奶中的营养成分并不缺少。用母乳喂养早产儿能增强早产儿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产儿身体器官尽快发育成熟。

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差,因此,当宝宝能够直接吸吮妈妈的的时候,妈妈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待宝宝能立即吸吮你的,宝宝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来适应妈妈的。这时候,妈妈就要尽量避免用奶瓶来喂宝宝,因为身体虚弱的宝宝很容易接受奶瓶而拒绝吸吮妈妈的。

早产儿刚一出生就要进行特别的监护,即使出了院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长期护理,相形之下与正常足月胎儿相比更要劳神费力。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养育早产儿时,往往只关注宝宝身体的发育程度,而忽略了与宝宝的精神交流。其实,早产儿只要不是特别地发育不全,或脑组织有缺陷,他(她)还是有感知的。事实证明,那些能经常得到爸爸妈妈抚摸并得到慢言细语抚慰的早产儿,发育程度都比没有接受过精神抚慰的早产儿好。对早产儿精神发育方面抚慰,不仅有利于早产儿身体的发育,而且更能加深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

实践证明,只有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才能消除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篇7

200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收治多例早产儿,除几例因愈后极差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基本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体温的适中温度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①体重<2000g 85例,尽早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②体重≥2000g 38例,在箱外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③病情较重者,体温<35.5℃ 10例,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抢救,床温控制在32~35℃,并将塑料保鲜膜罩在辐射床上,以减少对流散热和水分的丢失。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及床温。床温传感器探头暴露在适当位置,避免遮盖及掉在地上,以免床温失控,造成患儿烤伤及脱水。

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故凡具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应坚持采用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应专用早产儿配方奶为好。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一般在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无呕吐给予牛奶喂服。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预防感染: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新进展

加强环境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减少疼痛的刺激等。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祛除胶布、电极等黏贴物时应使用祛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促进智力及生长发育的护理: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治愈后其智力及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低,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为早产儿提供近似子宫内环境的需求也逐步增长,现代概念的抚触术除了其医疗功能外,在早产儿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对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代替宫内温柔的相拥,促进婴儿智力及生长的健康发育。在患儿恢复期开展婴儿抚触,3次/日,每次15分钟,由上至下轻轻按摩,并将这一技术仔细传授给患儿家长,并坚持每个月随防1次。婴儿抚触在国内及国外均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可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另外,医务人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1~2次/日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婴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亲子之间亲密感的重要性,并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前向其父母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体温监测,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监测体重,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查体及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知识,神经精神发育指导,保证出院后小儿生存质量。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小时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 93.

2 潘丽晖,张苏坚.早产儿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07.

3 张家骧,魏克伦,薛兴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23-01

早产儿(Preterm Infant)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时期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质量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的关键[1]。本研究现对本院收治的110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且资料完整的早产儿共110例,所选患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妊娠28足周到不满37周之间终止者,胎龄评分与实际孕周相符合。110例早产儿中,男孩58例,占 52.73%;女孩52例,占47.27%,男女比例为1.12:1。出生体重平均为2.4千克,孕周平均为35.143周,住院天数平均为 14.00天,出院体重平均为2600.00 克。体质量平均每日增加10~30g,出院72 h内生命体征正常,无再次住院者。

1.2 临床治疗方法 患儿母亲入院后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d口服,连用3 d;针对早产儿出生后所患疾病及时给予吸氧、抗感染、维持酸碱液体平衡及对症处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种监护仪器及呼吸支持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仪等严密心肺监护,抓好体温、呼吸、营养多项管理,严密监测患儿血糖,预防颅内出血。

1.3 临床护理措施

1.3.1 保暖 早产儿体温较难维持,大多需保暖。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为防止体温下降出生后应将早产儿置于事先预热到中性温度的暖箱中,根据早产儿体质量不同调整温箱温度。

1.3.2 监测血糖 早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症者生后1 h开始喂5%葡萄糖溶液,2-3 h开始喂奶,血糖

1.3.3 呼吸道管理及供氧

早产儿出生后呼吸功能不成熟,呼吸肌发育不全,有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此时应及时给予浓度为30%~40%氧气吸入,但不要长时间、高浓度的给氧,以免引起晶体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患儿引起视力损伤。

1.3.4 预防感染

早产儿普遍免疫功能差,预防感染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处置前要消毒双手、带口罩,避免造成医源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两次;患儿房间定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照射l-2小时;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暖箱,箱内用品每周更换消毒一次。

1.3.5 健康教育

早产妇往往有焦虑和紧张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和指导。态度要积极热情,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帮助解决产妇所遇到的困难,使产妇增强信心。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正确有效的喂哺方法,鼓励她们与早产儿尽早和频繁的接触。指导产妇主动地观察孩子的异常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2 结果

110例早产儿,经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临床护理,最终治愈86例,占78.18%;好转17例,占15.45%;自动出院4例,占3.64%;死亡(因呼吸衰竭)3例,占2.73%。同时治愈或好转的患儿预后良好。

3 讨论

早产儿发生率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文献报道[3]:早产儿一般死亡率为12.7%~20.8%,患儿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均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这说明早产儿出生率与新生儿死亡率仍有着重要联系[4]。因此,提高早产儿救治和护理水平是减少患儿后遗症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早产儿临床表现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应做到严密观察。护理人员除监测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需观察患儿面色、精神状况、哭声、肢体末梢的温度、患儿进食情况、大小便次数等情况,并将发现的情况详细记录。若发现病情出现变化,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做各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同时对早产儿还要采取一些积极的发育护理措施,以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如皮肤抚摸,被动运动操,视觉听觉刺激等。总之,早产儿的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死亡率偏高,临床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及抢救措施,以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138.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1-01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由于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差,各种并发症较多,所以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时间较长,早产儿刚一到人世就经历了生死磨难,在他今后的生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应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早期干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护士现场指导,纠正不良护理方式,以其达到健康、有效的护理模式,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的形式[1]。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育儿指导方法,临床效果观察,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阐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180例,其中男102 例,女78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妈妈是否住妈妈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是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早产儿出院时简单的讲解,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和早产儿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实验组是每天由一个护士抽时间到妈妈房,对妈妈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住院时间越长,受到健康教育的时间越多。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妈妈房有12张床位,由于早产儿住院的时间较长,妈妈床位都是满的。每天由一个护士抽60分钟时间,对妈妈们进行早产儿的特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的指导,主要是教会她们如下内容。

2.1早产儿喂养的指导:主要是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保持泌乳,并且早产儿病情充许情况下可以抱奶,如何观察早产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以及各种常见疾病。配方牛奶的调配方法,如何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2早产儿的身体护理:教会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和臀部护理方法。如何保持体温,皮肤清洁,口腔的观察及护理,大小便的观察及护理。

2.3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功能锻炼

2.3.1新生儿视觉发育的锻炼: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视觉能力,34周早产儿与足月儿有相同的视力。刚出生时,宝宝能够聚焦看清楚的距离只有20~38厘孩子的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最佳距离是19厘米,可以在20厘米处放一红色圆形玩具,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使其上、下、左 、右摆动,孩子会慢慢移动头和眼睛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有注视和不同程度转动眼和头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2.3.2 新生儿听觉发育的锻炼:小儿出生前几个月,就有听的能力。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小儿右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

2.3.3新生儿皮肤觉的锻炼:教会早产儿父母掌婴儿抚触技术,刚开始用婴儿模型训练,包括操作手法,抚触前准备,抚触时间选择,抚触注意事项。抚触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易于家长掌握和运用的实用技术,可将其贯穿于日常保健工作中,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适于推广。新生儿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这三种感觉对维持个体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新生儿不仅有触觉,而且已很发达,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刺激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对触觉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研究表明,婴儿抚触操能提高婴儿生长发育。

2.3.4 新生儿游泳:讲解早产儿游泳的好处,鼓励父母带小儿常来保健部做新生儿游泳,促进全身肌肉运动协调发展,帮助消化。

2.3.5 新生儿高压氧治疗:讲解做高压氧的好处,定期来做高压氧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脑细胞活性恢复的药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的提高。

2. 4 定期回访:讲解回访的时间和意义,设咨询电话对于父母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3 结果

3.1 两组早产儿100天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早产儿出院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的好处:早产儿母婴分离后,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后焦虑,明显提高产妇精神状态,有利恢复身体健康[2]。初为早产儿父母的年轻爸妈们,由于宝宝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一定惊慌失措,除了每天很想望见自己的宝宝,以及了解他的病情外,其实他们很渴望知道育儿知识,出院以后如何护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及时为他们培训新知识,早期健康教育,既能缓解消除产后焦虑的情绪,又能为今后护理早产儿,打下牢固的基础。

4.2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能增加母婴感情。在妈妈房,由于距离新生儿病房很近,每3小时送母乳一次,母亲挤奶的积极性很高。为日后早产儿妈妈母乳喂养增强信心,为母乳喂养有了坚实的保障。健康教育使母亲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观念和积极的态度,母乳喂养观念和态度预示着实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

4.3 培训早产儿的各种神经系统功能:耳聪目明,说明一个小儿很灵敏。但是早产儿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各种器官功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并且由于太娇嫩,分娩时大脑神经容易受到损伤。所以需要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尽早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除了听觉和视觉的训练以外,婴儿抚触是一项很重要护理方法。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触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可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改善患儿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对改善脑神经及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部功能完善有重要作用[4]。

良好的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起正面作用,尤其儿童时期,从胎儿期六个月到生后二岁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这种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抚触不是一积机械的动作,而是母子间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在抚触孩子的同时,您的手掌皮肤也受到了孩子细嫩皮肤的刺激。抚触不仅使孩子生长发育加快,更重要的是孩子肌肤饥渴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加快,为美好人生创造了坚实的第一步,也让妈妈得到了无限的宽慰。在婴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肌肤接触这一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强化培训的好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医学及护理教育。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早产儿出院后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家长起了关键作用,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我们要重视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5]。

5 结论

挖掘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的时期,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医院内,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各项指标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才出院。但是早产儿在神经发育方面,身体各个器官发育方面都还不成熟。矫正月龄=出生后月龄-(40-出生时孕周)/4,矫正月龄使用到孩子满24个月(2岁)时。所以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就特别重要。怎样对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正规医院新生儿科,由于病房床位紧张,以及治疗和消毒隔离制度的需要,所以都做全封闭的新生儿病房。创建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6],有一个距离新生儿病房不远的妈妈房,为早产儿早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场所和合适的时期。多年来,我们运用了这样一个场所,对早产儿的爸妈进行了早产儿护理知识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科学热情朴实的形象,提升了医院和科室的美誉度,应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容容 ,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等.早产儿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 ].海南医学,2010年第21卷第9期.

[2]赵洪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早产儿产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雷明,王燕,周婉平,等.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1):1036-1037.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35-01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抗病能力低,死亡率高。因此,加强早产儿后天的喂养及护理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但临床工作中由于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够,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医护人员针对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332例,全部实施母乳喂养,成活率100%,现将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的经验介绍如下:

1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1.1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产妇在妊娠期间未能接受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学习,不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开奶时间晚。产后初期和产褥期,受当地风俗影响给产妇只喝一些小米粥,以致奶量较少,并且忌口较多,使产妇进食量少,造成奶量过少或无奶,失去信心而放弃母乳喂养。

1.2 缺乏哺乳经验:尽管理论上懂得母乳喂养的好处,也有哺乳的愿望,但因没有哺乳的经验,实施哺乳的技巧和方法不当。有的产妇由于产后或手术后疼痛和关系,而不能掌握恰当的哺乳方法和技巧,例如:哺乳姿势不正确,含接错误,不会护理、挤奶等可能引起婴儿哭闹、疼痛皲裂等。

1.3 凹陷:由于产妇扁平或凹陷,新生儿含接困难,不能很好吸吮。

1.4 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产妇受所生孩子性别的不如意而造成精神紧张,感情脆弱,心理上稍微受到伤害,就会出现焦虑和精神障碍,也会引起乳汁分泌减少,母乳喂养的行为随时可能改变,会给孩子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

2护理对策

2.1宣传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好处: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和吸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乳糖和牛磺酸能为早产儿大脑发育提供营养保证。早产母亲的奶,特别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能增强早产儿抗病能力,保护婴儿少得病,减少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危险。因此,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品,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2.2 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不同,先天发育不完善,自主呼吸不平稳,吸吮力弱,吞咽动作慢,再加上母亲早产,体内激素未达到正常水平,扁平,凹陷及较大等影响,致使其认为婴儿口小,不能含接等原因,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对能否喂养好婴儿缺乏信心,怀疑自己乳汁的的数量、营养是否满足婴儿的需要。

3加强母乳喂养指导

3.1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指征:①自受孕之日起满32周或大于32周。②婴儿能协调的吸吮和吞咽、全身一般情况稳定或吸吮过程中偶尔伴发呼吸暂停和心率减慢。③以观察到有清醒状态,具备这些指征就可以试喂。

3.2 对于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在婴儿断脐后30分钟内直接与母亲接触(注意保暖)并吸吮母亲的,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在喂奶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母亲喂哺及婴儿含接姿势正确。母亲喂奶的:胸贴胸,腹贴腹,下巴贴。,母亲用手托起和婴儿的下颌,避免婴儿颈部伸直。婴儿含接:张开嘴,嘴巴凸起,含住及大部分乳晕,两颊鼓起,有节律的吸吮和吞咽。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发育不完善,咳嗽和吞咽反射差,在哺乳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吸吮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过度疲劳等表现。因早产儿胃容量小,所以要勤喂,每日至少要喂8-12次,每次哺乳后要竖抱,并轻拍背部,使其打嗝。

3.3对吸吮能力太差或因治疗而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应指导母亲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挤出的初乳或乳汁应盛在已消毒的杯中,然后用滴管或小匙喂给早产儿。同时让母亲看到自己有奶,完全能满足婴儿需要,帮助其克服乳汁不足的心理。一旦早产儿有可能直接吸吮母乳时应尽早试喂。

3.4 指导母亲正确护理 方法:首先注意保暖,应根据早产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 - 4次,其次密切观察小儿面色、呼吸、体温、吸吮力、进奶量和大小便等情况,经常检查粘膜和皮肤是否完整、皮肤有无硬肿、脐部有无渗出及感染。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同时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对婴儿说话和唱歌等,促进父母与婴儿的感情互动,帮助家长建立信心,使其相信只要喂养和护理得当,早产儿的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足月婴儿差,使婴儿得以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主要是异常的心理因素,只有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耐心细致的指导,就能消除不良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篇1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b)-01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the growth.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58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with 2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discharge guidance and regular subsequent visi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and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of parent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master rate of development, living nursing, feeding knowledge, common problems handing and vaccina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3.10%, 93.10%, 100.00%, 89.66%, 100.00% vs 62.07%,65.52%,72.41%, 65.52%, 72.41%),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Follow-up management; Discharge; Early intervention; Effect

早产儿指的是孕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签法,从该院收治的早产儿中,方便抽取58例到此讨论中,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两组,29例对照组和29例研究组。58例早产儿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早产儿的判定标准[3-4]。对照组出生时间为1~39 d,平均(15.86±7.14)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87±0.33)kg。研究组出生时间为1~37 d,平均(15.92±6.97)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79±0.34)kg。排除标准:①需氧气支持或先天畸形者;②代谢性或先天性疾病者;③严重感染、核黄疸、产伤;④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者;⑤原发性呼吸暂停者;⑥严重并发症者。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院内护理方法以及对家长健康教育方法一致。对照组:出院时予以出院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进行复诊评估。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出院后采取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主要包括:①家庭生活环境的相关要求,最好居住在阳光充足和朝阳的房间,确保空气清新;②日常护理相关知识,大小便、臀部、脐部、眼部、口腔、保暖、皮肤等护理知识,并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测量、呼吸观察等;③喂养知识,最好母乳喂养,并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对新生儿含接姿势、挤奶方式进行讲解,指导其不足之处,还有如何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同时添加强化剂等等营养物质,来增加新生儿的营养;④普及家庭预防感染的方式,向家长普及常见的异常症状表现及其相关处理方式;⑤确定免疫接种、复诊和体检时间,每次提前通知病人。

1.3 指标判定

了解勺榧页そ】抵识掌握情况(使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喂养知识、生活护理、感染预防、常见问题的处理、预防接种等),总分100分,知晓为80分以上。观察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状况(社交、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大运动)和体格发育状况(身长、头围、体质量)[5]。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后得出的相关数据整理至SPSS 13.0统计学软件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数据用[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状况

研究组的家长在生长发育知识(93.10%)、生活护理(93.10%)、喂养知识(100.00%)、常见问题处理(89.66%)、预防接种(100.00%)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62.07%、65.52%、72.41%、65.52%、72.41%)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和体格干预状况

研究组早产儿出院半年后的身长和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各项智能发育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可采用网络调查和访问的形式,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并按时早产儿的身体各项指标和体质特征[6]。这样,能够增强早产儿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以便于家长第一时间知情和掌握早产儿的动向和身体发育趋势,既有利于早产儿的身体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对于那些危重早产儿能够恢复的信心。加强了院方和早产儿家属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换,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早产儿恢复环境,促进了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及体能锻炼[7]。在早产儿的后期护理中,母亲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产儿的恢复状况,这种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将会直接导致早产儿恢复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母亲焦虑――早产儿恢复失败――母亲焦虑。如何化解这种焦虑,及时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让母亲第一时间共享孩子的情况,从而缓解了母亲的不安和紧张,也有利于对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和治疗。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明显提高了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叶玉清学者[8]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出院后随访管理以及早期干预的患儿在3个月和6个月MDI值变化情况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患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9个月和12个月时患儿MDI值均比对照组要高,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智力发育。此次纳入58例早产儿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家长在生长发育、生活护理、喂养知识、常见问题处理、预防接种等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可提高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清清,李振香,任香娣,等.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227-1228.

[2] 周志勤.早产儿家长对出院延伸护理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29-4830.

[3] 吴丽娟,廖少玲,敖当,等.以微信为媒介的信息支持对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22):3561-3563.

[4] 冯琪.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及随访[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3):171-174.

[5] 莫静金,范凤仪,高沛云,等.电话随访对早产儿出院后健康促进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2964-2966.

[6] 程亚颖,冯琪,王颖,等.三级医院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6):401-407.

篇12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06-02

健康教育路径是为了满足患者健康知识的渴求,通过护理评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然后对某一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健康指导的方法【1】。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这些各系统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早产儿,他们后天的喂养有别于正常产的宝宝,早产儿的后天追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追赶成长与专业护理和科学喂养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出院回家后。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早产儿家属在患儿出院前几天都非常迫切的希望护理人员能够给与及时的、规范的、有计划的早产儿专业护理知识和科学喂养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通过1年的临床实验研究验证了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质性研究法,选取出院前从NICU转入母婴同室治疗的早产儿的家属,于2012年1-10月共90例。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体重增长好;②吸吮吞咽有力③无并发症

采用交谈法和评估法进行。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及其家属,有专业护士在早产儿转入母婴同室的第1、2、3天进行健康教育,以路径的方式,其效果通过早产儿监管指标量表的得分值进行评价,计算凡第1、2、3天总分的平均值大于95分均为合格。与早产儿出院后1周和1个月以电话方式进行追踪回访,回访内容根据事先制定好的项目进行,回访内容主要有:体重,身长,喂养方式,肢体活动,反应能力等。

健康教育路径,早产儿监管指标及回访内容的制定是通过1年的与家属交流及回访问题的记录,对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文字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吸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整理,逐级进行主题提取并命名。

2 结果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路径目标明确,将早产儿护理及喂养方法循序渐进、分期段地传授给家属并定期评价,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它使护理过程程序化,明确规定了护士每天所做的事情,避免了各种干扰因素,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规范、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使家属掌握了护理早产儿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护理早产儿。由表1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早产儿家属的专业护理水平及科学喂养方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3.2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专业护士细心的观察,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的放矢的给与解释和指导,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能积极正确的处理,而对于家属提出的不懂得问题能促使自觉看书或查阅资料或向有关专家咨询,使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和水平逐渐提高,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能力有限而导致的护理缺陷,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由表2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路径教育有利于家属树立护理患儿的信心,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以诚恳的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无微不至的关怀,娴熟的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增加了相互之间的理解,提高了家属的遵医行为和配合。由于早产儿健康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数家长存在焦急和担心情绪(是否有后遗症和并发症出现)渴望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指导,我们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和出院后电话回访的方法,主动有计划的与患儿家属沟通,帮助家属树立了护理早产儿的信心。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健康教育路径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早产儿能像正常儿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4 随着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较大提高,但远期的并发症是一个很大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某些家属对早产儿后期的健康成长不够重视(提早签字出院);因没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路径的培训,患儿再次入院率偏高(感染,误吸等),增加了经济负担。从表2

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不但减少了有并发症导致的再入院率,而且减少了平均住院天数,从而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篇13

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治疗新生儿危重疾病的集中病室,是为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病情的连续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而建立的。NICU集中了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实行封闭式无陪护管理。多数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其父母会造成一种危机情境。在早产儿的治疗过程中,其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无法确定早产儿的情况,常表现为焦虑万分,无能为力。为此,作者对本科NICU早产儿父母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现作简短的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娩早分产儿合并焦虑的产妇52例(孕满28~37周,早产儿体重1000~2500g),产妇年龄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产后合并症,早产儿送往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

1.2方法将分娩早产儿产妇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期为10天,在产后当日,护理后10天各进行评价一次。采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评分,>14分可判断有焦虑,>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并以减分率为效。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因早产儿转送NICU治疗造成母婴分离,产妇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较高焦虑状态,对早产儿病情的担心,孩子不在身边的失落而使产妇焦躁、哭泣、食欲不振而影响产后身体恢复,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要加倍关爱产妇,用亲切的态度,细微的护理帮助产妇消除负性情绪,平安渡过产褥期。

2.2知识宣教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2.3信息支持每天把早产儿在NICU的情况通报给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安排母亲探视早产儿,在本组中,为母亲提供早产儿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

2.4护理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2.5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空间,避免正常产妇与婴儿同室造成的刺激。在做好护理同时,可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产后锻炼,填补空闲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3 结果

用焦虑自评量表对52例早产儿父母焦虑状况进行测评,护理干预前、后SAS得分分别为(54.90±3.96)分和(49.64±3.68)分,两者比较,P

4讨论

在分娩当日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10天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减分率≥50%为显效,≥ 25%为有效,

家长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着患儿整个治疗过程,因此必须重视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本文结果显示给予护理干预后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值较护理干预前降低了5分左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程度。

4.1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保证子女安全的需求

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科患儿亲属列出的重要需要中保证患儿的安全位于第1位。因此本科室通过责任护士向早产儿父母介绍NICU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及先进医疗设备、NICU每天工作流程、成功治愈个案以及如实地告知早产儿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等,使其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子女是在接受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使其获得安全感,从而增强其对子女的治疗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减轻其紧张和焦虑程度。

4.2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探视子女的需求

由于新生儿病房的封闭式管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早产儿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不能看到其子女的治疗过程及生理和病情的变化,往往表现为非常焦虑和思念。为此,本科NICU安排了专门的探视窗口,父母在探视窗口可以随时观看其子女的情况及治疗护理措施,这种探视方式既缓解了早产儿父母的分离性焦虑和思念之情,也杜绝了因父母直接进入NICU探视其子女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

4.3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了解子女信息的需求

同时让家属了解有关病情、诊疗计划、治疗效果与预后的信息可以使其产生安定感,从而有利于其适应较高的焦虑水平。NICU早产儿父母信息需求的重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充分认识到。为此,本科医护人员使用通俗的语言向家长及时、耐心而又坦率地解释病情和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让早产儿父母了解诊疗计划、治疗的经过和效果,使他们增强信心,对医生和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减轻因家庭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而引起的消极情绪。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和不良预感,它使人感到不安与不适。早产儿娩出后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而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对早产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早产儿的病情和预后,加之对婴儿早产思想和物质上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产后心理状态脆弱,处于较高程度的烦躁、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在产后及时给予疏导,解释,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早产和早产儿护理与喂养知识宣教,给予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干预组总有效率96%,可明显降低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