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篇1

【关键词】组织学习;临床护理技术;技术服务;规范;骨干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2010年1月卫生部制定并下发了《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1](以下简称《技术服务规范》)。由于今年是贯彻执行《技术服务规范》)的第1年,因此还有不少护士对《技术服务规范》)的新思路,新要求认识不到位,对其精神实质把握不够。为此,护理部、院教育训练组,组织全院骨干原原本本学习《技术服务规范》),切实弄清新规范的新内容,新要求和主要特点变化,从而增加了我们按规范施训的责任感。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学习对象:组织学习的对象为全院训练骨干共111名,均为女性,来自61个科室的科室总带教和科室护理操作示范员。其中科室总带教 53 名,护理操作示范员 58 名。年龄 22-35 岁,平均年龄(26.91±257)岁。职称:护师 72名,护士 39 名。学历:本科 44 名,大专 59名,中专8 名。工作年限:≤3年29名,占26.13%;4-5年36 名,占32.43%;6-10年38名,占 34.23%;10年以上8名,占7.21%。

1.2方法

1.2.1组织全院训练骨干对《技术服务规范》原文通读:为增强全院护士训练骨干对《技术服务规范》精神的理解,护理部将卫生部印发的《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1]全文下发至护士训练骨干,保证学有资料,要求对原文通读。

1.2.2组织骨干对《技术服务规范》导读:由医院教育训练组,集中全院护士训练骨干对《技术服务规范》进行导读,重点讲解《技术服务规范》的新内容,主要精神和特点,并对操作中应遵循的1个核心制度:查对制度;6个原则:标准预防原则、消毒隔离原则、安全给药原则、无菌技术原则、安全静脉输液原则、安全输血原则[1]进行讲解。

1.2.3将规范精神渗透在每项技术服务中进行学习:我们在全院护士技术训练骨干中挑选操作水平好、能讲解、能示范的 10 名骨干成立“教练组”,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由教育训练组负责对本组成员的学习管理[2]。将24项常用临床技术服务项目,每人分工2-3个,按规范要求从工作目标、工作规范要点、结果评价几方面重新编写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教育训练组组织“教练组”成员汇报流程设计思想讲述该项操作与传统操作有何不同,新规范中增加了哪些技术服务行为,增加的缘由,演示新流程,集体讨论直至统一认识。经过教育训练组审核、修改,定稿后在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上下发。

2效果

2.1按《技术服务规范》编写了24项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2.2按《技术服务规范》组织对全院61个护理单元主管护师以下的945名护士进行了24项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的培训。

2.3将《技术服务规范》中应遵循的1个核心制度,6个原则在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上的护理天地网络下发,供全院护士随时查阅。

3体会

3.1理解了《技术服务规范》的精神实质:通过原原本本学习规范,使全院护士训练骨干理解了《技术服务规范》的精神实质就是规范护士行为,即规范护理技术服务和护理核心制度及前沿护理知识、技术及新理念的执行。

3.2归纳了《技术服务规范》的几个特点

3.2.1《技术服务规范》的新理念:卫生部将常用临床护理技术称之为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1],由卫生行政部门下文的方式统一这种提法是第1次。广义来讲,技术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技术。技术是服务的一部分,技术与服务不能分家,只要患者需要就都是服务[3]。这体现了现代服务的新理念。

3.2.2《技术服务规范》的项目更加完整:《技术服务规范》中增加了患者入院护理,患者出院护理项目,卫生部将上述2项作为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项目并进行规范还是首次。在患者入院护理中规范了完成入院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等级;在患者出院护理中规范了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等新内容。由此,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护理技术服务都有了统一规范,使技术服务项目更加完整。体现了护理技术服务的完整性。

3.2.3《技术服务规范》项目更加适应临床所需:《技术服务规范》中将以前归于专科护理技术的血糖监测技术,急救与监护护理技术的心电监测技术、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归为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项目,目前这些护理技术服务项目不仅限于在心血管、内分泌、专科病房及监护病房使用,在临床各科室的使用也很普及。这次技术服务项目的调整能更加适应疾病谱的变化,更能适应临床工作所需。

3.2.4《技术服务规范》增加了患者对技术服务的评价:我们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资料多侧重于操作步骤的标准化[4]。偏重于形式而忽视了患者在当时状态下的护理需求,感受,患者的反馈评价和满意度[5]。对患者的关注,与患者的交流要求较少,致使护理技能操作的教育、训练、考核的标准没有从患者的角度出发[4]。形成了“孤立”的完成护理操作的局面[6]。而《技术服务规范》中将由考核者单向对技术操作的评价转变为由患者/家属与考核者共同评价。在技术服务过程中,直接听取患者/家属在接受护理技术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如皮下注射技术的结果标准为①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②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1]。从中反映了护理技术服务评价标准的出发点转向了患者。

3.2.5《技术服务规范》反映了学科前沿的知识、理念:《技术服务规范》集中反映了近些年护理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规范中将护理评估、舒适护理、护患沟通、知情同意、告知义务及尊重患者的权利等融入其中,并在工作规范要点中要求遵循查对制度及根据技术服务项目符合以下相应的原则,如标准预防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无菌技术原则、安全给药原则、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安全输血的原则。这些前沿知识、理念将引领护理技术服务向更先进、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3.2.6《技术服务规范》给设计技术服务流程留下了创新空间:由于《技术服务规范》只列出工作目标,工作规范要求,结果标准三个部分,是一个框架,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重新设计流程和细节,这就给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的护理工作者留下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因此也引起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我们认为,在设计流程时,一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二要结合医院实际,这样才能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7]。

实践证明,医院组织全院训练骨干集中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2]。弄清了《技术服务规范》的新内容、新要求、主要特点,使训练骨干成为了按《技术服务规范》施训的明白人,带头掌握了前沿的护理理论知识、理念,打牢了业务基础,提高了组训能力。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S]. 2010

[2]赵小平,黄玉兰,李奇能,等.合作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运用效果分析 [J].护理学报,2007,14(2):34-36

[3]任真年.开展全优服务 追求病人满意[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2):123-124

[4]李冰,朱江.护理技能操作标准与语言沟通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

篇2

1.1 提高认识 提高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河南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围绕护理服务项目进行讨论 、分析,使护士明确在护理活动中对患者落实基础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到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制定计划 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计划。通过分析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同时也为确保优质护理服务扎实、有效地开展,结合科室患者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式、方法与内容,并按计划逐步实施。

1.3 实施方式、方法 全员参与、分组负责、责任到人。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人人参与,将基础护理服务融入到分级护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岗位工作流程之中,并增设了生活护理岗位,制定了辅助护士岗位、责任护士岗位、责任组长岗位职责。护士分组、分床负责患者的整体护理,责任到人。从附助护士、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到专业指导,层层把关。责任组长负责本组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和本组护士的业务指导,并能随时排解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对疑难患者或不合作患者本组护理人员同力协作,确保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全面落实,切实达到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

1.4 实施内容

1.4.1 制定流程 结合本科收治疾病范围和专科特点制定了分级护理服务项目、临床基础护理服务规范流程、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范流程、修订和完善了护理人员各岗位工作流程、环节工作流程。加强了沟通告知,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流程、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流程、将沟通交流贯穿于护理流程,各项流程间对接无缝隙,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突破岗位界限,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业务流程的整体化,保障了患者生理、心里安全,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温馨与舒适,使基础护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1.4.2 人员培训 服务理念、服务流程的培训。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文件内容,增强以患者为中心全程无缝隙的服务理念,将流程内容打印发给护士,逐项学习,以期扎实落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认真学习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和出院后随访流程,让护士知晓满意度调查和出院后随访内容,通过调查和随访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4.3 实施过程 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各项护理工作流程纳入日常质量管理。科室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二级考核制,将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十四项核心制度等进行质与量的管理,每日、每周、每月有计划地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每日反馈、每周汇总,并纳入当月绩效奖,保证了护理质量,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2 成效

2.1 护士的责任感增强,综合素质提高。通过培训,护士掌握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主题、内容,知晓了工作的目标、方向 、方法,增强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调动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使护士自觉执行基础护理服务规范、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工作流程,保障了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以优良的服务态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娴熟的服务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患者服务。提升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2.2 分级护理服务项目的公示、温馨提示语、对患者家属的告知书、出入院安全检查流程等告知及健康知识对患者、家属的全方位指导,增强了护士对患者的告知意识和沟通技巧,和谐了护患关系,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纠纷和投诉。自开展以来,未发生护理纠纷和投诉,护理服务满意度达100%。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89-01

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启动了综合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目的[1],旨在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体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护理事业发展的延续性。某妇幼保健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自2011年1月起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结合病区科室实际情况,从层层动员、明确服务标准、制订实施规范、加强培训、环境营造、责任分组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改革,以期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05-02

The method and understanding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bout Common Clinical Nursing Technical Service Standards

Zhuge Haihong1Wang Yanxia2Liu Yun3et al.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bout the Common Clinical Nursing Technical Service Standards. Methods:We organize key members read the book and understand it before using. Show the standard spirits on common nursing technology. Results:Draw up 24 common used nursing technology processes and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All trainings follow the standard. The standard was collected and published including 1 institution and 6 principles and was shared on internal hospital website for download and study.All the 945 nurses under chief nurses in hospital were requested to follow. Conclusion:Organize key members learn the standard can improve their organizing and training ability, also elevate the whole training effect.

【Key words】Organizational learning;Clinical nursing technology;Technical service;Standard;Key members training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2010年1月卫生部制定并下发了《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1](以下简称《技术服务规范》)。由于今年是贯彻执行《技术服务规范》)的第1年,因此还有不少护士对《技术服务规范》)的新思路,新要求认识不到位,对其精神实质把握不够。为此,护理部、院教育训练组,组织全院骨干原原本本学习《技术服务规范》),切实弄清新规范的新内容,新要求和主要特点变化,从而增加了我们按规范施训的责任感。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学习对象:组织学习的对象为全院训练骨干共111名,均为女性,来自61个科室的科室总带教和科室护理操作示范员。其中科室总带教53名,护理操作示范员 58名。年龄 22-35岁,平均年龄(26.91±257)岁。职称:护师72名,护士 39 名。学历:本科 44名,大专 59名,中专8 名。工作年限:≤3年29名,占26.13%;4-5年36名,占32.43%;6-10年38名,占 34.23%;10年以上8名,占7.21%。

1.2方法

1.2.1组织全院训练骨干对《技术服务规范》原文通读:为增强全院护士训练骨干对《技术服务规范》精神的理解,护理部将卫生部印发的《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1]全文下发至护士训练骨干,保证学有资料,要求对原文通读。

1.2.2组织骨干对《技术服务规范》导读:由医院教育训练组,集中全院护士训练骨干对《技术服务规范》进行导读,重点讲解《技术服务规范》的新内容,主要精神和特点,并对操作中应遵循的1个核心制度:查对制度;6个原则:标准预防原则、消毒隔离原则、安全给药原则、无菌技术原则、安全静脉输液原则、安全输血原则[1]进行讲解。

1.2.3将规范精神渗透在每项技术服务中进行学习:我们在全院护士技术训练骨干中挑选操作水平好、能讲解、能示范的 10 名骨干成立“教练组”,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由教育训练组负责对本组成员的学习管理[2]。将24项常用临床技术服务项目,每人分工2-3个,按规范要求从工作目标、工作规范要点、结果评价几方面重新编写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教育训练组组织“教练组”成员汇报流程设计思想讲述该项操作与传统操作有何不同,新规范中增加了哪些技术服务行为,增加的缘由,演示新流程,集体讨论直至统一认识。经过教育训练组审核、修改,定稿后在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上下发。

2效果

2.1按《技术服务规范》编写了24项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2.2按《技术服务规范》组织对全院61个护理单元主管护师以下的945名护士进行了24项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的培训。

2.3将《技术服务规范》中应遵循的1个核心制度,6个原则在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上的护理天地网络下发,供全院护士随时查阅。

3体会

3.1理解了《技术服务规范》的精神实质:通过原原本本学习规范,使全院护士训练骨干理解了《技术服务规范》的精神实质就是规范护士行为,即规范护理技术服务和护理核心制度及前沿护理知识、技术及新理念的执行。

3.2归纳了《技术服务规范》的几个特点

3.2.1《技术服务规范》的新理念:卫生部将常用临床护理技术称之为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1],由卫生行政部门下文的方式统一这种提法是第1次。广义来讲,技术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技术。技术是服务的一部分,技术与服务不能分家,只要患者需要就都是服务[3]。这体现了现代服务的新理念。

3.2.2《技术服务规范》的项目更加完整:《技术服务规范》中增加了患者入院护理,患者出院护理项目,卫生部将上述2项作为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项目并进行规范还是首次。在患者入院护理中规范了完成入院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等级;在患者出院护理中规范了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等新内容。由此,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护理技术服务都有了统一规范,使技术服务项目更加完整。体现了护理技术服务的完整性。

3.2.3《技术服务规范》项目更加适应临床所需:《技术服务规范》中将以前归于专科护理技术的血糖监测技术,急救与监护护理技术的心电监测技术、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归为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项目,目前这些护理技术服务项目不仅限于在心血管、内分泌、专科病房及监护病房使用,在临床各科室的使用也很普及。这次技术服务项目的调整能更加适应疾病谱的变化,更能适应临床工作所需。

3.2.4《技术服务规范》增加了患者对技术服务的评价:我们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资料多侧重于操作步骤的标准化[4]。偏重于形式而忽视了患者在当时状态下的护理需求,感受,患者的反馈评价和满意度[5]。对患者的关注,与患者的交流要求较少,致使护理技能操作的教育、训练、考核的标准没有从患者的角度出发[4]。形成了“孤立”的完成护理操作的局面[6]。而《技术服务规范》中将由考核者单向对技术操作的评价转变为由患者/家属与考核者共同评价。在技术服务过程中,直接听取患者/家属在接受护理技术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如皮下注射技术的结果标准为①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②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1]。从中反映了护理技术服务评价标准的出发点转向了患者。

3.2.5《技术服务规范》反映了学科前沿的知识、理念:《技术服务规范》集中反映了近些年护理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规范中将护理评估、舒适护理、护患沟通、知情同意、告知义务及尊重患者的权利等融入其中,并在工作规范要点中要求遵循查对制度及根据技术服务项目符合以下相应的原则,如标准预防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无菌技术原则、安全给药原则、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安全输血的原则。这些前沿知识、理念将引领护理技术服务向更先进、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3.2.6《技术服务规范》给设计技术服务流程留下了创新空间:由于《技术服务规范》只列出工作目标,工作规范要求,结果标准三个部分,是一个框架,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重新设计流程和细节,这就给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的护理工作者留下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因此也引起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我们认为,在设计流程时,一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二要结合医院实际,这样才能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7]。

实践证明,医院组织全院训练骨干集中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2]。弄清了《技术服务规范》的新内容、新要求、主要特点,使训练骨干成为了按《技术服务规范》施训的明白人,带头掌握了前沿的护理理论知识、理念,打牢了业务基础,提高了组训能力。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S]. 2010

[2]赵小平,黄玉兰,李奇能,等.合作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运用效果分析 [J].护理学报,2007,14(2):34-36

[3]任真年.开展全优服务 追求病人满意[J]. 医院管理杂志,2003,10(2):123-124

[4]李冰,朱江.护理技能操作标准与语言沟通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

篇5

二、开展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针对科室患者的特殊性,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科室经过精心的准备、组织,先后开展“包粽子”大赛,象棋、麻将、扑克竞赛,洗脸、刷牙、洗衣、整理床单位等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及训练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加强质量控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科室认真落实护理部—科室两级网络的护理质量管理,在科室内抽选部分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参加科一级的护理质量管理,每周、每月坚持自查、抽查,对自查及抽查的结果及时反馈,特别是在简化护理文书之后,科室加大了对简化后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的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 除此之外,还加强了对科室中、夜班、双休日、节假日的查房,以便于及时发现科室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及缺点,并及时给予纠正。

四、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服务质量。

在全国上下纷纷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大环境下,科室积极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件内容。 通过学习,科室要求每位责任护士了解掌握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锻炼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病情稳定的康复期患者要求护理人员耐心的给予指导、协助,对于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病(危)、卧床等患者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定期为其理发、修剪指甲,每天定时为其洗、擦、喂水、喂饭,协助其大小便等。通过对《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学习,规范了基础护理的范围,强化了基础护理的落实,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五、加强科室考核,促进管理。

为了很好的落实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针对科室人员分布的特点科室制定了《五病区护理人员考核细则》,《考核细则》包含了劳动纪律、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服务态度等内容,《考核细则》中不光有明确的处罚金额,也涉及到了对规避了护理安全、风险及表现出色受到医院、护理部等各级表彰人员的奖励措施。总之,奖惩兼并制度的实施定不但促进了管理,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

六、工作中的不足。

虽然xx年的工作很顺利,没有发生任何医疗纠纷及投诉事件,但是,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如下:

1、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操作时不带口罩,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处理不及时。

篇6

1 前言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是降低卫生经费的有效保证,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21世纪社区服务的重点。我国现如今社区护理服务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及管理体系,社区护理主要以预防为主。

在农村主要的预防系统是县(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三级网;在城市,预防工作主要依靠市(医院)、区(医院)、街道(卫生所)三级网开展。家庭病床是深受病人和家庭欢迎的服务项目。除此之外,有的医院开设通过电讯、电视、网络等热线咨询和诊治,举办知识讲座等。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也不断扩大。社区护理服务对象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疾病病人、传染病病人、精神疾病病人、残疾人、临终者以及出院未完全恢复者。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对老年人的服务、用药指导等。近年来社区护理虽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2 社区护理服务的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内容、形式、地点等方面的需求将呈现多样化,社区护理服务的内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除了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基础项目以外,对重点人群所需的服务项目应重点提供。社区护理的目标是保护社区人群避免危险因素,减少不应该发生的死亡、残障、疾病和不适,强调预防、保护、维持和促进健康。

社区护士提供的服务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其他日常性工作等七方面,社区护理服务项目提供必须考虑居民结构、疾病状况和服务需求,其服务特点应为:便利性、可及性和灵活性,服务项目主要应该满足社区居民最基本的需求,操作要简单、方便、安全性好,要量少而精的项目,如社区需求最大的站点内输液、注射、一般体检、雾化吸入等和其他一些最基本的基础护理服务。除护理医疗以外,预防保健方面,很多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已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常见慢性病的随访需要监测的也大多是生命体征等基本情况的服务,社区护士完全有能力进行,且项目所耗成本也不高;社区护理服务主要在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有大量可拓展的服务项目。

3 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3.1 在非医疗场所独立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社区护士多处于独立工作状态, 往往需要在条件简陋的居民家中完成各种护理操作, 其护理条件及设备均不如医疗机构, 尤其缺乏是急救设备、药品及人员的, 难以满足上门急救的需要。

3.2 社区护理人员护理记录不完整、欠规范

缺乏上门服务的有关协议书, 上门护理记录签名不规范, 存在漏签、代签现象;护理记录不及时与上门时间不吻合;所记录的内容空洞不具体与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吻合;缺乏病情变化的动态记录或记录不全, 提出的护理问题未及时反馈, 效果评价不及时。

3.3 欠完善的社区护理操作规范

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相比有其自己的规律和特点, 社区护理操作规范目前处于边探索边完善过程中, 社区护士在实际操作中尚欠缺具体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尤其是新拓展的社区护理项目, 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和评价标准,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士往往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3.4 社区护士专业知识相对缺乏

目前从事上门服务的社区护士普遍未接受全科医学的系统培训, 虽然接受了相应的社区护士培训, 掌握了一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和技能, 但在实际运作中仍不能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求, 存在着知识陈旧、知识面窄、预见能力与应急能力欠缺等问题。

4 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的措施

4.1 规范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制定社区护理服务目录

由于经济发展影响,各区域的发展不均衡,必须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明确社区护理必须开展的基本服务内容,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议可先从地区一级统一规范,编制社区护理服务基本服务目录,为社区护士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2 规范护理记录及相关上门记录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疗行为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出台, 护理记录作为重要证据之一, 要求护士必须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格式规范, 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做到上门必须记录、所做必须记录、病情变化必须记录, 尤其是上门服务必须每次均有签名, 原则上要求本人签名, 如果是他人代签名必须注明与患者的关系, 并将资料与病历一起保存。

4.3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潜在服务项目

我国社区服务定位于基层服务,将影响居民健康的基本卫生问题在社区解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的提供不仅满足一般人群的基本需求,还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社区护理服务应关注居民服务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拓展适合居民健康需求的服务内容,对病人或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体现“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第一级接触基本医疗保健的优势。

4.4 科学配备社区护理人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61-01

为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真正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我院依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经过实施,效果较好。现将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坚定信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 实施方法

2.1 成立组织管理结构: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成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监督评价小组,由院领导任组长,医院各机关部门领导任组员。明确活动领导小组、监督评价小组及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加大宣传、让全院职工、患者及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及监督。

2.2 确立活动内容及主题

2.2.1 活动内容:利用1年的时间,在全院36个护理单元开展、完成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在全院范围内分二批逐步开展无陪护和有陪无护的整体护理工作,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采用电子护理文书,既缩短护士书写时间又贴近患者。

2.2.2 活动主题: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2.3 制定实施步骤,组织实施:自2010年4月始,至2010年12月结束。全院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16个,要求病房做到有陪无护,患者满意度≥95%。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2.3.1 护理部召开试点病区护士长及骨干护士会议,传达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卫生部颁发的护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及要求,提高护士认识程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动员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2.3.2 试点病房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学习归来人员对试点病区护士进行全员培训,并召开病区全体护士会议,讨论和制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际做法。

2.3.3 护理部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上级下发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2.3.4 各病区制定适合本病区的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及内涵要求、优质护理服务承诺书、护理服务告知书、各班次工作流程与质量标准等,并制作各种展板和宣传画册进行公示。

2.3.5 护理部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在医院内部公开,引入医院人人参与评价的机制。

2.3.6 开展各级各类护士分级培训,并结合工作能力及考核结果分层使用,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的护士人力调配。逐渐开展无陪护整体化护理,扭转由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重症科室开展有陪无护整体护理工作,减轻患者负担,保证病人安全。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

2.3.7 采用电子护理文书,既缩短护士书写时间又贴近患者。

2.3.8 机关、职能科室大力支持和配合,如医工科、物资科积极引进病区所需物品、设备,方便了护士工作,节约了护士时间;供应中心、辅医中心下收下送、陪检陪护、检验科下科收取标本等,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患者床旁,为护士真正服务于病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9 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本着“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人员质量考核标准及制度,体现了“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3 实施效果

3.1 护理工作整体有序,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全面周到,落实到位,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

3.2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家属既放心又满意,护患关系较以前更加和谐,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上升。

3.3 由于要不断对患者做健康宣教和针对性护理,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更高,护士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有利于专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3.4 护士有更多时间在患者床旁,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做到四及时,得到医生们的好评,从而使医护关系更加协调。

3.5 病房秩序进一步好转,病区环境得到改善,试点病房比以前更加安静、整洁,休养环境得到改善。

4 存在问题

4.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阻碍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护士人力资源仍显不足,床位比例失调,护理骨干流失率高,复合型人才短缺。护士工作超负荷运转,护理人员只忙于应付日常治疗性护理工作。

4.2 护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担任许多非护士工作(如取送标本、领药、领取卫材、取送洗涤被服等)。

4.3 目前各项护理服务按等级护理标准收费,价格偏低。

4.4 由于护理人员更新较快,护理队伍相对年轻,对实施基础护理的认识不到位。

4.5 医院就诊的患者经济能力各有差别,患者对这项工作的认可程度也各不相同,在实行人性化服务管理的同时,为规范化管理又带来了难度。

5 建议

5.1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还刚刚起步,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宣传导向要正确引导。

篇8

I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hospital phased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are "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Zhang Xiao ming(Guangdong Public Security Frontier Corps Hospital Nursing Department)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 middle and small military hospital in stages to carry out"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Methods: combin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deployed in stages,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ic nursing service proceed with, optimize the work flow, improve the system of carding and quality supervision, increase the support of logistics system.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sec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in stages begin " excellence" service, all levels of nursing staff with high, the measures of implementing better, reduce hospital of accompanying rate, improves the qualified rate of basic nursing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but also improve the nurses work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 Military Hospital;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我院作为一家中小型军队医院,在贯彻落实卫生部、广东省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在论证自身的不足的基础上,明确关键环节,同时结合科室需求和特色,积极探讨应对方案,分阶段部署和落实“创优”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开展与实施,总结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综合军队医院,护士总数285人,临床护理单元12个,床护比在1:0.38—1:0.43之间。结合我院护理现状,于2011年3月制定“创优“工作方案,首批确定3个示范病房,明确了流程优化,制度梳理,质量督导和改进、后勤支持等关键环节并分阶段部署和落实。每月护理部召开会议进行工作交流,经2个月的试行,5月底在全院推行实施床边责任制大包干的整体护理服务,收效满意。

2 实施前准备

2.1 在开展“创优”服务前,护理部组织全院的护理管理者召开会议,对开展“创优”服务科室存在的困惑和难点进行探讨,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科室开展“创优“存在的突出难点依次为①人力资源匮乏,科室新护士占较大的比例,无法优化层级结构;②护理等级与实际病情不符合的现象时有存在,没法真正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③护理人员无法从非护理工作解脱出来,如信息、结算、摆药、送检等工作占用了护理人员大量的时间。④“一日清单”的费用明细经常与实际有出入,易造成纠纷。⑤现有的绩效核算方式无法体现全面、客观、公平。⑥后勤系统保障力度不够,科室的物品维修、卫生、饮食、保安工作均需相应改善。

2.2 护理部在上述论证的基础上,整合并罗列了推行创优服务要明确的几个关键环节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意识,端正态度,深刻领会“创优”工作的实质。②健全制度,明确岗位职责。③强化基础护理技能培训。④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督导和改进。⑤争取后勤保障系统的支持。

3 分阶段部署和落实

3.1 第一阶段:制定创优方案,成立分管小组

通过前期论证,护理部牵头拟定工作方案,院领导的亲自动员部署,结合实际,成立了工作院领导小组,服务质量改进小组,人力资源管理小组,保障支持小组及宣传报道小组等5个专项负责小组。由院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护理部及护士长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将护理部明确的关键环节作为重点优化目标。

3.2 第二阶段完善试点病区,首先完成“五项”优化措施

3.2.1 确定试点病房,合理配置人力,调整排班模式

篇9

具体措施:

1.护理人员必须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参加每周的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发现一次不执行按医院的规章制度处罚。

2.结合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的理念,提供主动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倡护理人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3.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具体措施:

1.要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范文参考网全面的范文写作参考网站《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

2.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医院、病房有完整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护理人员经注册上岗,规范执业。

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3)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4)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3.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4.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纳入院务公开,作为向患者公开的内容,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三.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学习。

具体措施:

1.开展《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论文参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每月至少一次,让护理人员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条文。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断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3.加强质量监控措施管理,加大关键质量控制力度,科室建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和各环节质量管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和减少隐患的发生。

4.反复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利用晨会和平时业务学习进行法律知识与防范医疗纠纷案例的讲课,用具体案例告知护士,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让护理人员结合岗位工作,寻找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尤其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更新管理理念,鼓励护理人员上报安全隐患,并设立隐患自查报告奖励制度,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应制度惩罚。

四.加强护理“三基”“三严”免费论文的学习考核,

具体措施:

1.每有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技术操作考核。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培训。

3.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及理论知识。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每二月请上级专家来我院指导讲课,护理人员轮流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

五.加强护士条例的学习,严格执行医嘱执行制度,坚决杜绝用药与医嘱不符的现象发生。

具体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护士用药与医嘱不符,立即取消当班护士护理执业资格。

六.加强无菌操作规程的培训、无菌物品的管理、做好各种无菌物品的发放使用流程管理及高压锅灭菌监测督促检查工作;做好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督促做好卫生员的病房终未处理工作。

具体措施:合力分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七.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具体措施:

1.一周一次核心制度的学习。

2.一周一次至少护理人员集体交接班。

3.加大行政查房的检查督促力度。

八.加强护患沟通。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丰卫[2009]168号文件《加强医患沟通工作的实施意见》。

2.切实转变思想,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3.结合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做好护患沟通。

4.把入院宣教、健康教育、疾病指导、出院指导、出院病人调查等工作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做好护患沟通工作。

九.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与保管工作。

具体措施:

1.制订抢救器械的修养与维修制度。

2.积极引进新型的抢救器械。

3.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处备用状态的检查工作

4.加强值班交接班的责任心。

十.严格掌握特殊药物的滴速,严格履行特殊用药的告知。

具体措施:

1.加强提示,凡医生特殊要求的药物滴速,一定要在输液瓶签上用红笔注明滴速。

2.加强责任心,严格履告知制度。

3.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十一.加强对药物质量的检查。

具体措施:

篇10

关键词:临床护士;优质护理;认知优质护理

在我国的开展已经到了总结阶段,所以临床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已成为众多学者和临床研究人员关注的课题。本文研究临床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知及影响因素,主要是为了医院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患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两所三甲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妇科、胃肠外科、呼吸内科、骨科、消化内科5个科室,在这5个科室中随机抽取1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宫建美等编制的量表[1]进行调查,由笔者亲自发放,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量表160份,收回有效量表150份,有效率93.75%。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筛选出有统计意义的影响因素。

2结果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男30人,女120人;年龄:<26岁54人,26~35岁90人,>35岁6人;学历:本科32人,大专101人,中专17人;聘用方式:在编112人,合同制38人;工作年限:<3年24人,3~6年98人,>6年28人;职称:护士42人,护师94人,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14人。

3讨论

3.1提高护士对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认知

临床护士对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认知是最差的,但患者享有知情权,护士应熟悉医院的各项护理收费标准,患者有疑问时能清楚地为其解答。改进策略:

(1)科室:公示本科室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要求责任护士能清楚地为患者解答;

(2)医院:公示各项服务的收费标准,门诊导诊护士应该掌握全部项目的收费标准,细致耐心地为患者解答疑惑;

(3)护士:提高护士职业认同度,把身边的小事做好,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4)护理管理部门:注重培训护士,按时考核,按时测评患者满意度,以监测护理服务质量,奖优惩差。

3.2生活护理是基础,要切实履行责任

优质护理的主题是“务实基础护理,提高患者满意”[2]。调查中临床护士对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的认知得分虽高,但是在对开放性问题“谈谈优质护理的不足和改进之处”的回答中,大部分临床护士认为生活护理没有必要。实际工作中,生活护理是基础,做好生活护理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体改进策略如下:

(1)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深刻认识到生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2)实行责任制护理,护士长制订生活护理项目,加强责任护士对主管患者的生活护理;

(3)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应该对生活护理的落实进行把关,实施季度操作考核与奖优罚差制度;

(4)对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要加强生活护理知识培训和指导。

3.3培养现代护理理念

现代护理理念包含人、环境、健康和护理。临床护士对于现代护理理念的认知得分较低。具体改进策略:

(1)转变护理模式,实施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与患者沟通;

(2)护士要加强专业学习,充实自己,取得患者信任;

(3)培养护士现代护理理念。

3.4优化护理组织结构

影响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学历、聘用方式、工作年限和职称,女性、年龄大、学历高、在编、工作年限长、职称高的护士量表得分也高。

(1)女性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更好。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社会偏见和专业特点等影响,男护士心理压力大[3],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男护士需求较高。

(2)与年龄小的护士相比,年龄大的护士更加沉稳,所以认知水平相对较高。

(3)本科学历护士专业知识比专科学历护士扎实,接受的护理教育更先进,而专科学历护士缺乏对事物探索的兴趣,很少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医院应加强专科学历护士的教育培训。

(4)与在编护士相比,合同制护士提供基础护理服务的主动性较差,这可能与合同制护士工作不稳定,焦虑程度显著高于一般水平有关。所以提高合同制护士的工资,保障其工作稳定性,也能有效保证优质护理的实施。

(5)工作年限<3年的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较差,这主要是因为其参加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有限,护理理论及技术不熟练,职业价值观尚未形成,对护理工作认同度低[4]。

(6)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这与其工作年限长、职业价值观已经形成、技能和理论熟练有关。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部门应根据临床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聘用方式、工作年限、职称等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岗位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奖惩机制,保障护理人员权益,提高收入水平,缓解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宫建美,戚春玲,王红霞.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2):401-402.

[2]姜珊,宫建美.住院病人对新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情况的满意度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1B):121-123.

篇11

一、ABC分类法概念

ABC分类法又称为帕累托分析法,或主次因素分析法,其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重点和一般,识别出少数的但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却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该方法是企业提高效益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被分析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常称为ABC分类法。

二、医疗项目分类

在一家综合医院里,医疗服务项目动辄几千种。在核算的初级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核算对象,首先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医疗服务项目一般可以分为护理类、检验类、手术类、检查类、治疗类等等。以本院随机选取的100个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预试验为例,第一步是按医疗服务项目的类别来划分,确定控制的重点方向。

表1是医疗项目按性质分类情况,表中数据很直观地呈现出了待核算项目的分布情况。在确定了A、B、C类后,就可以明确重点所在,所以这一步分类过程在医疗项目核算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本院的100个医疗项目中,占比最大的检验类项目应该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以此类推,如果把医疗项目成本测算的范围扩大到全院所有的项目,那么,ABC分类法的应用会带来更加明显的作用。(表1)

三、医疗项目执行科室分类

对于医疗服务项目来说,在核算中都有对应的开单科室(开出医嘱,发起医疗项目的执行要求)、执行科室(负责具体项目的实际操作和实施)。医疗项目的成本都是在执行科室中发生的,因此进行项目成本核算时有必要对执行科室进行分类,以便将同类项目统一进行归类和相应的处理。

各执行科室的医疗项目数量与占比在表2中一目了然,有助于迅速锁定重点科室。在本院的项目成本预试验中,临床检验部执行的项目数量占比24%,排行第一,归为A类;中心手术室执行的项目数量占比21%,也归属A类。确定了A类重点科室后,接下来才是考虑成本明细项,具体参考《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成本测算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指导原则及规定来操作,在此不做详细描述。(表2)

四、基于科室全成本核算M行科室内项目分类

科室作为医院的核算单元,科室全成本核算是首要的,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以及病种成本核算的基础。因此,科室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都不可忽视,只有细化和深化科室全成本核算,夯实了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才能在进行医疗项目成本分析时合法、合理地确定相关的成本。

除了医技类科室的医疗服务项目性质较相近,有些科室同时开展不同性质的治疗项目和护理项目,比如外科门诊。医院就要根据其实际业务特点和管理情况,对科室内的医疗项目进一步分成A、B、C三类,以确定重点项目,优化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流程。

五、分析成效及建议

ABC分类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办法,在质量管理与库存管理等领域应用较多。由于该法强调识别重要因素,且科学地运用同类可比的原则,因此ABC分类法应用于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促进了项目的分类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

首先,按照医疗项目的性质分类明确了哪一类项目是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A类医疗项目数量多,其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是排在首位的,解决了A类项目的成本核算,就等同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逐步推进B类和C类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化整为零,逐个击破。

其次,在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时,通过对执行科室的分类,各执行科室的医疗项目数量与占比一目了然,便于确定A类重点科室。医疗项目是否属于科室之间的共用项目,对于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的测算范围的确定关系重大,所以ABC分类法还促进了医疗项目的结构管理,提高了管理的全面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将ABC分类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医疗项目管理,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作业成本法或者当量法,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因此,建立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和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度,恰当地运用ABC分类法,加强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为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为政府层面的决策制定,如价格补偿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提供了适当的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仁华.以项目成本核算为契机完善医院经济经营管理[J].中国医院,2010.14.7.

[2]罗乐.应用项目成本核算法改善医院成本管理[J].中国医院,2004.8.7.

[3]池文瑛,周珠芳,胡静.结构分析在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7.

[4]葛人炜.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0.

[5]黄坚.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0.

篇12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和广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达到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的,根据《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项目》中的要求,结合院前急救的特点,以人性化、整体化、专业化为理念,我科在院前急救中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本市规模最大的二级甲等医院,是120急救网络医院,全科有护理人员共15人,均为毕业4年以上的护士,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护士7人,年平均出诊量为3300趟次。2010年3月—12月期间,为患者院前急救出诊3292趟次,平均每趟次约46公里,接回病人3290人。

        2  方法

        2.1转变服务理念  变过去被动化的工作模式为主动合作模式,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多次组织全科护理人员会议,学习卫生厅下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等文件,结合院前急救的特点进行分析与讨论,制定院前护理服务的内容,明确在院前急救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护士自觉改变“病人要我服务”为“我要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2.2优化服务流程  针对院前急救患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时效性、严重性等特点,完善各环节工作流程,并建立健全科室的规章制度,出车护士岗位职责,建立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使出诊护士的工作有章可循,既保证了院前急救质量,又杜绝了差错隐患的发生。

       2.3规范礼仪服务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服务礼仪规范和评分标准》,着重对出诊护士的着装、言谈、举止、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定期进行礼仪培训与考核,使大家自觉规范礼仪行为,改善出诊护士的精神面貌,激发爱岗敬业及服务热情。

篇1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ospital to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and its influence. Methods Hospital formally launched since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demonstration project" i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Results By conducting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better service for patients,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quality, promotes the feeling of the nurse.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nursing skills, enhance the nurse service consciousness, improve nursing service brand.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Effect; Analysis

1 实施方法

1.1找准切入点,落实基础 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达到共识。由院长、护理部主任分别召开会议,传达精神,和小组讨论,把各级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上形成统一的理解作为切入点,让基础护理在工作中得到落实,满足患者的需要,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进而提升专科内涵保障患者的安全[1],使护士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患者。

1.2从患者需求入手 公布护理与服务的内容,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以患者的需要为切入点,并由护士长对患者与家属进行讲解,让他们明白这次活动的目的和宗旨,真正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支持。

2 实施内容

2.1实行责任制护理 调整工作模式,提供连续无缝隙的护理。实施小组包干制排班和连续排班相结合,白班分为两个组,责任组长通过护理部考核后竞争上岗,每位护士分管6名左右患者,负责床位患者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夜班以以往的单人值班调整为双人值班,分为两个责任组,大家分工合作,明确岗位职责,在有患者数增加或者有危重患者时,实行弹性排班制,体现以人为本。

2.2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 由管理患者的疾病转变为服务于患者,例如治疗车,一车多用,能摆放所有的治疗和护理用物,大型输液、护理记录单,让护士始终守护在患者的身边,主动更换输液,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

2.3加强细节管理,强化基础护理服务。基础造就质量,细节决定成败。忽略细节和基础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就为:"无本之木",护理关系领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服务零投诉,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满足患者的个体要求,从而保证服务全程、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基础护理设计到患者的安全和并发症的及时发现,是观察病情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而不仅是帮患者解决生活护理的问题,因此只有提高了基础护理才能提高专科护理[2]。

2.4以点带面 在试点病区和门诊大厅均公示了基础护理服务和分级护理服务的标准,设立了优质护理服务意见箱,接收广大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在示范病区走廊、病房内张贴各种温馨提示语。公示具有专科特色的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患者出入院,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舒适护理、术前术后护理、患者安全管理,将对护理要求的规范公之于众,使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责任在患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得以落实。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迫使护理人员自觉地追求护理质量,变压力为动力,优化护理行为。

2.5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转变护理人员观念,提高认识是保C基础护理工作落实的前提。长期以来,专业技术含量高和经常抓的基础护理工作多数由护士主动完成,理性思考现代护士角色定位。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只要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事情[3],我们都应义不容辞地努力为患者做好。

3 效果评价

将传统的由护理管理者评价转变为患者评价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评价制度,将患者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护理服务改进项目及质量要求。将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实了实处,增进护患感情,实现了护患关系零距离,规范了护理行为,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4]。

4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落实责任制,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我院自实施活动以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技能水平,增强护士服务意识,转变思想,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成效显著,满意度评价明显提高,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马肖南,赵英,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探讨[J].护理管理,2011,6(31):36-3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