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篇1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09-0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很多优点,如恢复快、切口美观、微创,更为重要的是子宫可以得到保存,术后生育功能和月经正常,是保留生殖器的最理想的手术。本篇论文抽取了我院妇产科的215例患者,入院时间最早的是2003年一月,最晚的是2005年十二月,我院对该类手术进行了改良,具体是改良了缝合方式,改良效果明显,用改良的缝合方式治疗的患者,其恢复速度更快。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子宫肌瘤患者215例,全部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其中的八十五例归为对照组,另外一百三十例归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双层间断全层缝合术式进行缝合,研究组采用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子宫术式进行缝合。对照组平均的年龄是32.5±4.6岁,研究组的平均年龄是34.1±5.8岁。排除慢性的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哮喘、高血压等疾病。在手术前要进行常规的行宫颈细胞学的检查。如果患者月经不正常,那么还要进行诊断性刮宫,这样可以排除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都是使用气管插管全麻法进行麻醉。在麻醉正常进行后,取膀胱的截石位。使用常规消毒法对阴道、会阴皮肤、腹部等部位进行消毒,铺上无菌的巾,然后放置导尿管,如果有必要,可以放置举宫器。气腹针经过孔的上缘,然后形成气腹。置入直径十毫米的腹腔镜,腹压达到12mmHg。检查盆腔、附件和子宫的情况。如果已经决定要行LM,那么要将患者的头放低,最好达到三十度左右。根据肌瘤和子宫的尺寸,在左髂前上棘和下腹脐的连线上,寻找连线下的三分之一处,然后做第二操作孔。第三操作孔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右髂前上棘和脐的连线上,寻找上三分之一处旁边的位置。各放一个trocar,直径为五毫米。用八号穿刺针进针,进针位置是沿耻骨联合的上缘的正中。在穿透腹壁后,将针尖的方向进行调整,然后刺进子宫肌层。在确定回抽无血后,将垂体后叶素――6U注进去,然后很快就会见到子宫体收缩,而且收缩的速度十分快,浆膜面变得十分苍白。根据在手术时的探查和手术前的检查,基本上可以确定肌瘤的位置,然后找到子宫表面隆起最严重的地方,然后用单极电凝钩,进行纵向切开,长度最好达到肌瘤直径的三分之二。切口的深度一定能够达到肌瘤,然后用大抓钳或肌瘤钻钳夹肌瘤,牵拉固定住以后,再进行左右旋转,用拨棒分离子宫肌层,要沿假包膜进行,一直持续到完整剔除肌瘤,暂且放置在子宫的直肠窝,最后缝合子宫。在对研究组进行缝合时,也是使用一号的DEXON线进行缝合。在缝合浆肌层组织时,用单层间断内翻缝合的方式,对于多余肌瘤包膜组织,要将其翻进肌瘤腔内,然后采用压迫的方式关闭创面和瘤腔。在这两组中,如果肌瘤穿透了内膜,那么两组采用的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连续缝合离内膜较近的肌层,关闭瘤腔的底部。然后再分别按照每组的不同要求完成下一步的缝合。缝合修复子宫,并且成功止血后,将肌瘤取出,取出时采用粉碎器,要从左下腹的切口来进行取出。手术完毕后,切除物都要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手术中心的电监护仪要对血氧饱和度、脉搏和血压进行连续的监测。记录手术时间和净出血量,净出血量是指引流瓶的血液量,手术中的所有出血都要通过负压吸引器吸进引流瓶。在手术后的六个月,保持对患者的随访,要注意患者手术后月经量的变化,手术后子宫肌层的恢复是否正常等情况。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都十分成功。均没有发生手术后的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其中多发肌瘤共七十九例,单层肌壁间的肌瘤共136例,瘤体的直径在三厘米至十厘米之间。在手术后发现,这些肌瘤都是平滑肌瘤。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以及在手术中的情况等,具体见以下几个表格:

手术后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并发症,住院的时间平均为7.8天。手术后半年,进行B超复查,发现子宫的大小正常,没有留下子宫肌瘤的痕迹,子宫内膜的线也十分清晰。所有的患者,其经量和月经的规律都十分正常,没有出现子宫内膜异位。

3 讨论

近些年腔镜技术迅速发展,已经开始取代以前的开腹手术。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具有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而且还能使盆底解剖结构完整性继续保持,子宫的正常生育功能也没受到影响,所以近些年这一类手术发展也很快,已经被普遍应用。但是,在进行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时,无法像以前的开腹手术那样,可以通过B超结果和人工触摸来确定肿瘤的数目、大小和位置,而是只能通过手术前的B超来确定。因此,手术前所做的B超十分重要。医生在做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时,首先在手术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最好B超定量和定位,把握手术中的适应证。手术进行时,对肌瘤的剥离一定要完整,止血时一定要准确,腹腔镜的操作技巧也一定要熟练。单层内翻缝合子宫,这种术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出血,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缝合术式。

参考文献:

[1] 戴红,王庆一. 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缝合方式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4.

[2] 梅松原,刘艳庚,韩秋丽,等. 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在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手术,2011,09.

篇2

1.缺乏健全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成熟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助于企业以有限成本获取最大竞争优势。在访谈调查的17家企业中,只有4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沟通合作的方式了解其他部门的要求制定过简单的招聘计划,其他企业均没有制定过科学、详细的招聘计划,通常在人才缺乏时再紧急招人,最终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另外,招聘渠道单一,主要采用内部提拔和熟人介绍,或者是采用“泛家族化”的用人模式。有13家企业主要采用熟人介绍和内部提拔方式,少数企业曾经使用网络招聘和到石河子大学、石河子职业技术学校等进行校园招聘,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招聘的人才很快离职或者跳槽。在选拔方式上,基本上选用传统的方法。大多数企业常采用简历筛选和面试,未曾采用笔试和人才测评等结构化的面试程序,在招聘后不进行“招聘有效性分析”。

2.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制度。访谈调查企业以2013年第一年度为例,企业人员流失率低于10% 的有5家,在10-20%之间的有5家,20-30%之间的有4家,高于40%的有3家。多数民营企业在设计和执行员工培训计划方面没有根据企业自身需要确定员工培训,仅5家企业有计划,但实际执行难度较大,其中3家企业进行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但因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太高,均未自己举办培训班。由于员工队伍流失大,企业不愿意在员工培训和开发上进行投入。由于缺乏科学的员工培训和开发制度,一方面员工的技能和素质难以得到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知识和技能水平长期处于停顿状态,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和丰富,从而导致企业的技术提升和创新能力弱,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另外一方面,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受到影响,可能进一步增加员工流失率。因此民营企业员工的高离职率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制度的缺失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在培训方面的有限投入以及在员工开发方面的短视,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落后又加剧了民营企业的劣势,更进一步拉大了民营企业和国有大企业的差距。

3.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在员工绩效考核中,受访谈调查的17家企业中大多企业未从采用打分等考评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其评价仅仅依靠企业主对员工的印象和感觉,缺乏真正的考核办法,上级的个人偏好、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或者个人冲突等因素影响到员工的绩效考核,只有少数企业采用考评制度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以确定员工的集体薪酬。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仅仅基于员工完成眼前任务的工作量和出勤率作为标准,而对工作质量和长期绩效却没有科学的评估。中层、基层管理者和员工一般都是根据上级部门领导的安排来完成自己的日常本职工作。

在缺失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下,石河子开发区民营企业同时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薪酬激励是最常用的方式,受企业主偏好的影响,以发红包(奖金)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奖励,少数企业依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这种一刀切的薪酬制度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是容易忽视员工的精神需要,以至于难以长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慢慢沉淀、累积出来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认同公司文化,促成个人价值观和公司价值观的统一,从而凝聚成一个团队。调查数据显示,17家企业中,只有7家企业张贴有关于企业愿景的口号标语,其余的10家企业均没有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和利润上。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不够重视或者缺乏文化建设意识,将导致员工与组织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的持久发展。

5.非正式的劳动关系和薄弱的法律意识。1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的企业30―40%的员工为非正式职工,即为未签订正式合同的零时工。这些非正式员工有60%以上是自愿不签订合同。分析企业存在非正式职工的原因主要有企业主不愿订立用工合同和员工自身不愿订立合同,其中企业不愿意签订用工合同主要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规避员工权益,而员工自愿放弃合同是因为自己不愿意被企业束缚,可以随时跳槽。通过与部分员工访谈发现,由于害怕失去工作或担心不能及时再就业以及缺乏法律意识,在发生劳动冲突和劳动纠纷时,员工几乎不能采取有效的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石河子开发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篇3

[中图分类号] G25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4-86-3

Abstract:In the formation and long-term construction process, Zhengzhou airport comprehensive economic experimentation area will undoubtedly form a large number of digital resources. How to implement a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more economically and effectively? This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is paper stands the viewpoi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studied the necessity of collaborative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and analyzed comparative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inally, discusse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collaborative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the experimental zone.

Keywords:information resources; digit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collaborative preservation; Zhengzhou airport comprehensive economic experimental zone

国务院于2012年11月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实验区”)。2013年3月,实验区成为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特别规划区[1]。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把信息化作为我国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实验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智慧交通、数字化港区建设为基础,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实验区建设以及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形成大量的数字资源,并实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战略。

1 数字资源协同保存

1.1 数字资源特点

目前,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软资源。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解决数字资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是各国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数字资源是经过数字信息处理(即融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而形成的以计算机二进制形式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存取、及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2]。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它具有对设备具有依赖性、不安全性、不稳定性、载体脆弱性等特点。基于以上特点,使得其长期保存工作任重而道远。能否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且经济实用的模式机制来保存数字资源,是对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所在。

1.2 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的必要性

实验区建设紧紧围绕郭庚茂书记“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要求,统筹软硬件建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验区建设全面提速,吸引力、带动力、影响力持续增强。内陆开放高地正在形成,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对全省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以智能终端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对全省产业优化升级的引领作用开始显现[3]。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是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长期保存及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和活动,涉及多个主体机构,整合多方力量与优势,以保障用户在未来能够对数字资源进行访问、利用与进一步开发,并能够为目前的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4]。实验区在形成及以后长期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并将持续产生大量对实验区建设有重要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电子、声像、照片、实物、图书、资料等数字资源,并实施长期数字资源保存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国内外数字资源协同保存实证调研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数字资源保存机构基于开放文件信息系统参考模型,开发设计了一系列的开源信息保存系统,如开源系统Fedora、Dspace等,能够依据用户自身的特点以及其长期保存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及扩展,能够为这些保存机构的数字资源长期协同保存提供技术基础[5]。如数字资源长期协同保存项目LOCKSS(Lots of copies keep stuff safe),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主持的资源长期保存项目,该项目的LOCK系统是一个基于Java技术的开放性源码的分布式系统,因此,其点对点(peer-to-peer)分布式的长期保存策略比较有特点,该项目能够为整个信息资源供应链上的生产机构、出版商、发行商、保存机构以及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提供很有成效的协作平台,也已经成为国际上相对比较成熟的长期保存应用解决方案。

2.2 国内研究现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数字资源长期协同保存研究在对国外成果的引进、介绍和分析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但从实践角度来看,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证层面的研究仍是制约我国数字资源协同保存的一根软肋。我国数字资源长期协同保存还不完善,并且至今仍未发现数字资源长期协同保存机制的全面研究。通过此部分对国外数字资源研究现状的成果分析,以及对美国著名的数字信息资源长期协同保存项目LOCKSS的实证研究,同时依据实验区建设和实践的现状,将会为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问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带来许多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3 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模式分析

目前若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对数字资源进行保存,结果只能是与既定目标相去甚远。为了确保大范围内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及有效利用,多个领域组织机构,如政府、图书馆、档案馆、IT技术生产商等,携手并肩、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联合性质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模式,我们称之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

由于目前我们身处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不同领域都需要协作来完成工作内容。对于全球性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都注重其跨行业、跨领域的协作。因此,这些协作有侧重于协同存储主体的、侧重于协同内容的、侧重于地域范围的,在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协同保存过程中,对于涉及不同的保存组织机构应该对于协同方式没有单一、固定的形式,更多的是在具体的协同过程中采用多种、交叉混合的协同保存方式。

4 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策略

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是为应对数字资源的不稳定性、确保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利用而采取的必要措施。通过学习国外数字资源保存与开发方面的经验,依据实验区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策略。

4.1 构建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模式

一个创新、高效的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模式,势必要做到规范化和有序化。

4.1.1 协同保存项目的组织者。在一个比较成熟的数字资源长期协同保存的项目模式中,组织者是联系和控制各组成要素的领导者,其下各个部门应该分工明确且各尽所能。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项目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实验区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委员会,统筹各组织要素,如项目的资金往来、资源获取、资源呈现等,“大处规划,小处着眼”,进行合理分工与项目评估。组织者作为整个项目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不仅是管理活动的“指挥棒”,也是组织行动的“风向标”。

4.1.2 协同保存项目的合作者。合作是基于共同目标,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联合,旨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而合作者,就是参与其中的成员。只要有利于开展项目工作的合作形式都是可以存在的,实验区涉及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安徽、江苏等周边省份的若干市县,在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过程中,要主动与周边地区政府部门协商合作,可以通过实验区数字资源保存项目委员会共商相关事宜,共同做好建立实验区数字资源库的各项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要协调好各合作者之间的工作任务,在合作过程中任何一方都要切忌大包大揽、忌职责不清,合理分工、协调配合是最大限度发挥“协同力量”的关键。

4.1.3 协同保存项目的第三方保存。数字资源的第三方保存,类似于证券交易活动中商业银行所提供的“第三方存管”业务。委托第三方保存是比较适合的数字保存模式,第三方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为其有效保存数字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三方保存有助于弥补数据生产者、使用者保存数字资源的能力缺陷和技术不足,更重要的是在数据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可靠的信任机制。换言之,这种模式使得数字资源存储更放心、获取更省心、也减少了用户利用资源不必要的担心。因此,在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机制中,第三方保存也不失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

4.2 构建实验区数字资源长期协同保存管理体系

在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工作中,应该学习国外发达国家数字资源协同保存的经验,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系。任何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的推行与实施,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显然在构建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管理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数字资源协同保存工作中,政府不仅要在宏观上高瞻远瞩、统筹规划,也要躬行实践、扎实落实。政策、财政方面的支持,必然是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战略有效实施、发挥作用的不二法门。

4.3 构建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保障机制

4.3.1 法律保障。由于数字资源的特性,知识产权问题是数字资源协同保存的主要障碍问题之一,针对不同风险类型、不同载体以及不同数据格式的资源能够分别描述及规定,对数字资源保存机构的角色、功能、责任与义务能够规定清晰,保存机构在版权资源恶化、损坏或丢失之前,能够采取主动的保存措施,如果出现不可避免地损失,保存机构要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4.3.2 技术保障。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技术方面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止数字资源遭受篡改和破坏的技术措施,二是要保障数字资源的长期真实性和可获得性的技术措施,可以采取复合的信息资源安全技术,如实时数据备份技术、数据恢复技术、数据保密、数字签名、主动防御技术、权限管理技术、认证机制等技术手段,共同来保障数字协同保存资源的安全性。如采用最新的云存储技术,能够充分应用到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的流程中,构建实验区数字资源库,建设实验区大数据云存储中心,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3.3 标准保障。在数字资源协同保存过程中,标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保证数字资源保存各环节互操作的基础,贯穿于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涉及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描述、不同类型资源长期保存的元数据、数字资源标识、数据格式、资源互操作、存储技术规范等。从实验区数字资源整体建设角度分析数字资源协同保存的标准体系,基于国际、国家标准体系,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能够最终制定地区性、行业性的标准并能够运用到实验区的项目建设中去。

上述三大保障机制并行,方可确保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的顺利实施。

4.4 构建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评估体系

实验区数字资源协同保存评估体系,是一个涉及多种评估指标的有机整体,从数字资源协同保存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内容方面,主要是评估数字资源的全面性与可用性;结构方面,评估数字资源在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元数据等方面是否完整无缺损;管理方面,评估数字资源协同保存是否具备可利用性、可行性、可识别性以及存储系统的可靠性等;安全方面,评估数字资源是否安全、不易遭受攻击和篡改等。

5 结语

实验区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成就,产生了大量数字资源,这正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长期有效保存。同时,我们应意识到,数字资源保存的最终目的不单纯是保存,而是开发。保存是手段,开发与利用才是最终目的。从长期战略角度来看,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本,实验区数字资源保存也已经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保存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黄雏莉.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7):68-70.

篇4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153-03

一、凉水河水体现状

凉水河是北京市城区中的一条重要河道之一,它发源于石景山,流经丰台、海淀、朝阳、大兴、通州6个区,全长68公里,流域面积630平方公里,担负着分洪和排污的重要“职责”。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污水源源不断的排入,导致该河水体出现“二降”(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下降)、“二变”(变黑、变臭)、“一重”(富营养化严重)。最近几年,北京市加大了对凉水河的治理力度,2002年“启动凉水河综合整治工程”被列为当年北京市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60件重要实事之一。目前,凉水河大部分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中,按照北京市的总体规划,2012年前完成对凉水河的治理工作。期间,该河流经亦庄经济开发区段部分一期工程已经实施完成,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亦庄经济开发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期用地15平方公里开发完毕后,项目土地开发已经扩展到凉水河附近。该河流经开发区全长9.8公里,由于上游河道正在治理过程中,本段河水依然水质较差,水体发黑且散发臭气,严重影响到开发区投资环境。为了尽快改善水体状况,在凉水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通过“二个运用”(一是运用生态河岸护砌,逐渐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以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二是运用人工湿地技术加快河水净化速度),从而实现“两个改善”(改善河水水质、改善投资环境)。

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

(一)人工湿地的定义

人工湿地系以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相类似的地面,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者协同作用以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此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混合组成填料床,废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CW-Constructed Wetland)是一种人工将污水有控制地投入到种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来实现水质净化的生物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N,P,SS,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

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作为异样微生物的有机养分,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体及CO2,H2O。人工湿地面积可视情况而言,可在市郊结合部,也可在污水处理厂出水的附近建造。一般来讲,人工湿地有两种类型:一是预处理型,即在那些目前还不具备建造污水处理厂的城乡结合部建造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排入,利用所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二是加强型,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建造人工湿地,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引入,再经过人工湿地的加强处理,提高其水质,然后排入自然水系,作为其补充水资源再利用。

(二)人工湿地的分类

人们通常按湿地植物形式将人工湿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浮生植物系统,其浮水植物主要应用于吸附N 、P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第二类,挺水植物系统,目前一般所指人工湿地系统大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根据水流形式可建成自由表面流、潜流和竖流三大子系统;第三类,沉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其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2]。

三、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的发展

湿地因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自然之肾”。

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利用湿地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其方法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由于湿地植物对生物作用的影响较大,所以利用天然湿地处理污水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有选择性地处理某种含有特定物质的污水,人们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可以控制和管理的人造湿地系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创新,人工湿地已经成为一种污水处理的“三新”(新发现、新技术、新创造)的创新成果。人工湿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对人工湿地的认识和开发不够,其仅作为污水处理厂和河道之间的缓冲带而存在。一方面调节污水处理厂排水水量,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排水水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人工湿地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而提高了对人工湿地功能定位的认识。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把污水厂出水引入人工天然湿地进行处置;二是利用人工湿地辅助河道等天然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净化水质;三是利用人工湿地直接进行污水处理;四是住宅小区、工业厂区等景观工程[3]。

四、选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必要性

目前,国内没有合适的人工湿地技术可以大规模运用于辅助河流水体自净,所以只能靠传统的治理办法,比如截污、清淤、引江水稀释、消毒、絮凝等等,其投资周期很长,投入资金巨大,而且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国外现在一般都采用生态修复法来调节。

(二)重要性

2010年2月2日是第14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湿地同森林和海洋一样作为全球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北京湿地作为首都北京的重要生态系统,承载着水源涵养、蓄洪防旱、净化水质、区域气候调节、生物多样维护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是改善和维护首都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是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与恢复好湿地对维护首都生态安全、建设“绿色北京”,提高首都生态文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人工湿地在凉水河工程中的应用

(一)凉水河污染源分析

凉水河流域亦庄经济开发段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三种途径:一是上游及支流污染水体流入;二是本段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后的排入;三是生活垃圾。

(二)凉水河水体污染物成分分析

2000年,亦庄经济开发区对凉水河流域进行了水质监测其结果(见表1),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论为现况水质常年为劣V类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均严重超标(见表2)。

(三)凉水河人工湿地设计与运用

凉水河(开发区段)人工湿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河水水质、改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为此,在人工湿地的设计理念上应满足三个层次的需求,分别是基层需求,中间层需求和外层需求。基层需求为辅助凉水河水体净化,在湿地建成二至三个欲行周期后使该段凉水河水体还清;中间层需求为湿地建成后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外层需求是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

1.基层需求设计与运用。首先在宏观上将整套凉水河湿地系统划分为三个区,再根据各个区的定位功能将建立各区的模型(见下页图)。

调蓄区:用于提升本站将凉水河下游河水提升至上游,经过格栅过滤后进入配水池。

功能区:由两块潜流湿地串联组成,主要去除悬浮物、有机物、磷以及分解有机氮之目的。悬浮物的去除依赖基质缝隙过滤;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经过湿地的沉淀、过滤,可以很快被截留下来,并被微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除去。无机磷在植物的吸收和同化作用下,被合成为ATP、DNA和RNA等有机成分。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成氨态氮(无机氮),而无机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少的物质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

水质稳定区:由池塘湿地和表面流湿地串联组成。本区域的主要作用是对功能区出水进行沉淀和分解有机氮处理,以调节整个湿地系统的出水水质,保证水质的稳定性。通过在池塘中安装曝气机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池塘上层水体为好氧区,中层水体为兼氧区,下层水体为艳阳区。氨态氮通过好氧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化成硝酸,而硝酸在通过厌氧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将硝酸转化为氮气。池塘出水经过表流湿地进行水质调节最终回灌入本段凉水河中。

2.中层需求设计与运用。本次设计的人工湿地是凉水河(开发区段)河道整治工程的一部分。从工程建设的角度讲,湿地与凉水河生态河岸护砌是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二个过度”:一是两者通过种植的植物(芦苇)形成自然过度;二是整个工程通过绿化带与周围景观形成自然过度。

3.外层需求设计与运用。人工湿地内设廊道、休憩平台和座椅。未来几年河水还清后,湿地可作为公园向公众开放,届时建成一个自然风光和良好环境的人工湿地,将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

(四)凉水河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

1.水文功能。在蓄水、调节径流、减缓水流风浪侵蚀、保护堤岸、防风、补给或排出地下水以及沉淀物节流等方面将发挥其人工湿地的生态作用。

2.生态功能。在维持食物链、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持小气候、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缓冲场区等建立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和食物链维持能力等方面将发挥其人工湿地的生态作用。

3.消除和转化污染物。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由于流速减慢,有利于有毒物质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浮莲等能有效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4.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向人类提供食、用等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向人类提供水电、泥炭等多种能源。

六、结束语

运用人工湿地技术辅助凉水河(开发区段)水体自净,对凉水河河道整治将极大的改善水体质量和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从而提高开发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本次人工湿地设计是凉水河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部分之一,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将直接影响工程目标的实现。人工湿地是设计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功能要靠人们的管理和维护,特别是湿地建成后的头几个运行周期内,保证湿地的正常运行才能使其发挥设计与运用功效。要求管理人员应定期收割芦苇,定期观测水质,对湿地发生情况作记录并及时与设计沟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保证凉水河水体还清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人工湿地的类型与工艺流程[EB/OL].绿色环保网,省略.

[2]Hans Brix.Use of constructed wetland i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historical development,present stat us,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Wat .Sci .Tech .,1994,30 (8) : 209 - 223.

[3]徐畅,唐小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现状[J].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8,(4).

The Use of Artificial Wetl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Liangshuihe (BDA) Water Purification

JIANG Lin-lin,WU Pei-qi

(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200,China;

篇5

【论文摘要】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盛行的大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思考自身担当的角色。本文就在这种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做了简单阐述。

1.前言

在当今知识喷发的时代,教育是关系着国家命脉的决定性因素。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大学必开的基础课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学生能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成了他们毕业后找工作的一个重要砝码。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网络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当下,各大中小学都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大学英语课堂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网络在整个中国也日益普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巨大变革的形式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教师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往往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如何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各高校和高校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这将很大程度上觉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本文想要分析的主要是在互联网膨胀和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对自身的角色有个正确的定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自我提升。首先我们要来剖析一些当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状态和学习动机。

2.当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状态和学习动机

大学英语教师如果想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则必须了解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动机。根据高等教育心理学,大学生思维的一般特点基本表现为:(1)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理论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2)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4)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度性显著提高。(5)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在迅速提高。(伍新春,1998) 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维能力的内涵了解不透,对如何结合专业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法不够熟悉。”(文芳秋,1999)以教高中的方法来教学生显然不合适。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因为大学英语教学面向的学生是各种不同专业的,有文科的,理科的,工科的,以及艺术类的等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和目的也不尽相同。因此,了解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状态时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如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教诲,为了取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获得朋友的支持等;第二类属于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如为了满足荣誉感、维持自尊心、发展认知兴趣、满足求知欲等而努力学习;第三类属于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为了获得满意的物质生活而学习;第四类属于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如希望自己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希望自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感到自己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义务感。(伍新春,1998) 但据研究调查表明求职、高薪和报答父母的学习动机占了绝大多数。确实,一说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希望能够谋求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或者是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因此,能够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且加以合理的理由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更加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3.大学教师角色转变及自身能力的提高

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曾指出:“大学的声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教师的质量。”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代社会学认为“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郑杭声,1994)有研究者指出,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继承、传递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人类个体的健康完善发展,以及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第二,在学校里与学生、教学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构成学校系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周宗诚,2001)

根据应用语言学家Crandall的论述,教师发展是一个终身持续成长的过程,它包括集体或个人自主的学习。(2000)教师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前发展阶段(考入师范院校前的阶段)、基础发展阶段(接受专业教育的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从事教育工作后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的教育(in-service education)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在在当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盛行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能够做到顺应形势,不让自己落后,对自我的进一步提升当然是势在必行的。

3.1 做一个优秀的网络学习者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体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在信息和知识掌握上,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不论在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工作能力上都远远超过学生。教师不仅有非常渊博的专业知识,还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育知识。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就是一本或的教科书。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角色亘古不变。然而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很多知识比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要多得多。而且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特别是一些老的教师,对从网上更快获取知识的能力远远不如学生。因此,面对网络技术队传统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还有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信念。学习不仅是为了自身的提高,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提高。因此,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网络学习者。

3.2 教师角色从“教师”转变为“导师”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载体和传递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是非的裁判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是学发展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从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在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动的学习和接受。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师,教师不应把学校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主动性。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生学习的“教师”转变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师”。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好学生的角色。首先,网络上信息量庞大,资料繁多,信息来源也往往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充当好帮学生挑选优秀资料和信息的引导者。防止学生一上网就像在茫茫无边的海洋中冲浪一样迷茫。其次,学生在对一定问题进行探索是,会主动向教师寻求一定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更大的主动权。这将不再是教师逼学生学习,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寻求帮助和找到答案的过程。

3.3 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比如email,qq,msn,blog等等随时取得联系。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动态。教师和学生不仅单纯是课堂上知识的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了解到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动态,掌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困难,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得个别学生对症下药。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的距离对学生的学习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3.4 教师之间的协助发展

同事之间的相互协助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起着很大的帮助。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指正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发现的问题。并且通过听其他教师的课,可以学习不同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多媒体技术发达,教师可以利用在课堂上摄像的方式,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同事之间相互讨论来做到取长补短。

网络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每个角落。在信息化的网络时代,知识获取呈现个人化、普及化和平等化的趋势。拥有知识信息已不再是教师的特权,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为唯一己任。面对网络带来的冲击,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随时进行自我调整,既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Crandall Joann.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0):30.

[2]文芳秋.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2).

篇6

各区、县劳动局、财政局、税务局,市财政各分局,各企业主管局、总公司:

北京市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印发《关于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发放办法》的通知(即京财预〔1988〕504号文)等下发后,一些单位反映,我市发给企业职工的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补贴是否作为计提统筹退休基金的工资总额基数问题,需要有关问题作出统一的规定,以便于企业执行。为不影响企业统筹退休基金的提取,保证全市企业职工退休基金统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凡参加我市企业职工退休基金统筹的国营企业,区、县、局、总公司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在计提统筹退休基金时,要将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计入工资总额作为提取统筹退休基金的基数。但原定财务列支渠道不变。

2.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发放后,未将此项补贴作为计提统筹退休基金基数的,应从1988年5月起进行补缴。

3.以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精神不相符的,一律以本通知规定为准。

篇7

一、凡持有市人事局核发的《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上述人员,均可在本市行政区内购买内、外销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批准上市的已购公房、存量房(四合院除外)。

篇8

本刊讯 8月15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中期总结暨评审会议。该课题是2011年12月市档案局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立项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经课题组半年来的努力,课题按计划得到有效推进,取得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了以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陈乐人、局(馆)长吕和顺等同志为组长,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高林、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馆)局(馆)长董化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发展计划部部长高顺尉等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评审。

陈乐人对课题组的中期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成效,报告全面明了、工作深入细致、人员得到锻炼,对课题组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题的研究活动要对我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二是下半年要将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落实到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三是课题组要进一步采取开放式研究方法,多借鉴、多学习,要以虚心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吕和顺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课题组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要求,下半年的研究任务较上半年更为艰巨,同志们要有紧迫感,我们的课题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复杂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课题组要明白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大家任重而道远。

会上,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详细报告了课题的基本概况、阶段目标、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各研究组工作情况及主要成就、经费执行情况、实施亮点及下半年工作重点等内容。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审,指出:该课题致力于破解基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处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课题组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立足北京实际,探索并首创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有望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战略定位;课题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课题调研工作深入、需求分析详尽、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原型系统的研发工作起到了验证课题成果的应有作用。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组过去半年的研究思路科学、明确,课题管理措施完善、有力,课题成果丰硕、出色,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全面、详实,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长、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陶水龙同志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课题组内部研讨会中指出北京市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全局性工作,课题组必须要配合好局(馆)领导完成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任务,并就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篇9

一、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人类生产、生活及治理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强和显著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持续普及部署,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加速应用渗透,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已启动全面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到连续、从单一分离到综合协同的三大转变,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的海量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被不断地分析、挖掘、加工和运用,价值持续得到提升、叠加和倍增,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新动能。

图1 新摩尔定律主导下2015-2035年全球数据总量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IDC,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

全球经济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复苏阶段,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将继续作为主要增长点,在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下一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会陆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图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三、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正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逐步演进为平台化的生态体系竞争,一批用户基数庞大、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启动,通过提供开源系统、营造开放环境、促进跨界融合、变革组织架构、重塑商业模式、孵化创新团队等多种方式,持续构建完善资源集聚、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同时,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频泛在的在线社交,以及渐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资源提供了成本趋近于零的共享平台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数量的指数级集聚,弱化了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而强调“使用权”,逐步创造出新的供给和需求,促使共享经济快速兴起。

图3 共享经济行业渗透趋势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四、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

创新仍是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源动力,受技术开源化和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的双重作用,知识传播壁垒开始显著消除,创新研发成本持续大幅降低,创造发明速度明显加快,群体性、链条化、跨领域创新成果屡见不鲜,颠覆性、革命性创新与迭代式、渐进式创新相并行。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束缚,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联网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平台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支撑构造以数据增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图4 具有典型意义的开放式协同化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五、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持续提升数据获取的量级和频率,不断丰富数据传输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扩大数据存储空间,强化数据加工能力,创新数据使用能力,都是数字经济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万物互联和人机物共融将会成为网络架构的基本形态,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都面临着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电网、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开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转型升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调度能力,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5 基础设施加速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六、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产业纷纷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广泛深入。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的二元结构正在转变为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重心逐步从土地、人力、机器的数量质量转移至数字化发展水平,从物理空间延展到信息空间,并将很快呈现出以信息空间的竞争和博弈为主导与引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间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围绕新一轮国际分工态势展开的博弈中抢先占据价值链制高点。

图6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资料来源:《数字经济 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七、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

新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和服务大量涌现,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啻于是对消费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价值、使用数字化产品和享受数字化服务。消费者所具有的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影响数字消费增长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会愈益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挖潜和培养,并将持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上升到构建国家新兴战略竞争力的高度,作为推动数字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强化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

图7 数字经济时代对公民素养提出新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八、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数字经济孕育、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及目标。大幅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慈善等公共事业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数字经济在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外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多种类型、多个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被搭建,面向公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互联网远程诊疗将成为高频次、低门槛、易得可选的常规医疗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诊疗精准度,缓解全球性的医疗资源紧张难题。区块链技术将在慈善资金募集和捐赠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强化互信关系,减少交易成本,溯源资金去向,保障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有效。

图8 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九、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和管理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功能升级和网络构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大量完整、连续、系统,具备一致性、关联性、价值性的城市数据将被持续获得,为构建与现实物理城市精准映射、智能交互、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础。全球一批形成技术、人才集聚发展,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具备主动比特化条件的现代化城市将率先尝试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并逐渐上升为两者的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为匹配真正海量数据的采取、传输、存储和计算,专门用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系统级平台将得到持续的开发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

图9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篇10

第二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多快?

20年前,如果你来到机场,你会走到柜台前,向一位工作人员出示纸质机票。这位工作人员会在一台计算机上为你登记,通知你要乘坐的航班,并检查你的行李。所有这些流程都由人来完成。如今,你走进机场,并找到一台检票机。你放入常客卡或信用卡,只需三四秒钟就能取回登机牌、收据和行李标签。从你的卡被放进机器那一刻起。你就开始了完全在机器之间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会话。一旦你的姓名被确认,计算机就会与航空公司核对你的航班状态、你过去的乘机记录,与相关部门核查你的姓名,计算机会核对你选择的座位、你的常客身份、以及你要去的候机厅。这种看不见的隐秘会话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进行,一些服务器与另一些服务器会话,与卫星会话,这些卫星又与一些计算机(可能位于你要去的伦敦)会话。与护照管理部门、外国移民部门、下一站的转机航班进行各种核查工作。为了确保飞机的载重分布合理,这些计算机还要根据机身前部或后部是否载荷较重,开始调整乘客数量和座位。你触发的这些规模很大且相当复杂的会话完全发生在一些相互进行远程通讯的设施之间,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其他互联网和电信设备,它们不断来回更新和交换信息。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几秒钟之内,这正是你拿到登机牌所花费的时间。即使在这些事结束之后。如果你可以将这些会话视为闪烁的光,那么它们仍然会在全国各地闪烁一会儿,也许会告诉航班控制人员――开始说,该航班正准备起飞,请做好准备。

20年前,如果你航运货物,通过鹿特丹港进入欧洲中心地区,手拿写字夹板的运输管理人员会进行到港登记,检查载货清单,填写相关文书,并打电话给前方目的地,让其他人知道到货情况。现在,则是让这些货物通过一个RFID2门户,在此对货物进行扫描、采集数字信号和自动调度。RFID门户与原始发货人、其他仓库、其他供应商,以及沿途各目的地进行数字会话,对所有的情况不断进行跟踪和保持控制,为了优化沿途的运输,如有必要,还可以重新调整路线。过去由人工来完成的工作,现在则作为相距遥远的一些服务器之间的一系列会话被执行。

在这两个例子中,以及在所有发达经济体中,实体经济中的一些流程正在变成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它们正在与数字经济中的其他流程“会话”,在多个服务器和多个半智能化节点之间持续不断的会话中更新一些事情,查询一些事情,核对一些事情,调整一些事情,并最终重新连接返回实体经济中的业务流程和工作人员。

因此,我们可以说,所有这些数字化业务流程的会话、执行以及引起的进一步行动,正在实体经济的“卧榻之侧”静悄悄地形成另一个经济――第二经济。

第二经济规模巨大,悄无声息,相互连接、看不见摸不着,独立自主,可以遥控执行、联通全球、始终在线,并能不断进行调配。它还可以并发操作、自我调适,这意味着,每件事它都可以并行处理,而且它可以不断对自己快速进行重新配置,而且它的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和自我修复能力也越来越强。

看不见摸不着的第二经济规模到底有多大?按照一种粗略的计算方法,在大约20年后,数字经济的规模将与实体经济不相上下。就好像还有另一个美国经济停靠在旧金山的港湾之外,而且始终在不断增长。

第二经济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约从18世纪60年代瓦特的蒸汽机面世开始,直到大约1850年及以后――世界经济以机械动力的形式,发展了强有力的“肌肉”系统。现在,它正在发展一种“神经”系统。这可能听起来有些浮夸,但实际上这种比喻是很贴切的。大约在1990年左右,计算机之间真正开始相互会话,各种网络连接也开始出现。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就像一个个神经元,各种通讯路径和联接方式就像神经元的轴突和突触,使它们能够与对方会话,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第二经济并不生产任何有形的产品。它不会制造你在酒店睡的床,也不会在早上给你送一杯橙汁。但它却在数不清的经济活动中不停运行。它帮助建筑师设计各种建筑,它跟踪销售和库存情况,将货物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执行交易和办理银行业务,控制生产设备,进行设计计算,为客户结账,驾驶飞机,帮助诊断病情,以及指导腹腔镜手术。这种业务活动增长缓慢,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最终形成。在任何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一些行业在面对新技术时,并不会立刻大量采用它,而当它们采用这些技术时,则会创造新的方法,从新技术的各种可能性中获益。

这是一种深刻的、本质的变革,它带来的是对经济的智能化、自动化响应。它的发展空间没有上限,永无止境。

毫无疑问,第二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并在本世纪及以后的时间里,为世界提供繁荣。第二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从“生产”繁荣转变为“分配”繁荣。无论做什么,第二经济都将产生财富;如何分配这些财富已经成为主要问题。几个世纪以来,在西方,财富历来都是通过就业岗位来分配的。而就业机会一直唾手可得。随着这种数字化转型,这些工作岗位的最后大本营正在不断萎缩――在未来,能获得白领业务流程工作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

许多人力工作岗位正在流失到第二经济之中

当然,与大多数变革一样,第二经济也存在一种负面影响――许多人力工作岗位正在流失到第二经济之中。比如说,在某一年,生产率提高了2.4%,这就意味着,或者是同样数量的员工能够将产出提高2.4%,或者是我们可以将员工数量减少2.4%,而获得相同的产出。这两种情况都在发生。在经济中,我们正在获得更高的人均产出,而全国总的产出则需要由更少的人力来完成。如今,在航空公司的登记柜台后面,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少。许多工作仍然由人工完成――仍然需要有人拿起你的行李,并放上传送带――但许多工作已经流失到具有感知、数字通信和智能响应能力的数字世界之中。

两年前,供职于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的学者布莱恩・亚瑟(Brian Arthur)做出了一项惊人预测。未来二三十年,西方数字网络履行的功能最终将相当于美国“实体”经济的规模。亚瑟写道,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考察一下电子供应链、机器人、通信系统以及毫不起眼的条形码所做的所有工作,你会发现,根据生产率和产出计算,数字经济将“在规模上超越实体经济”。

这听上去很了不起,但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数字网络规模的扩大,在未来的世界,那些有血有肉的员工要做什么?在牛津大学和纽约大学执教的学者西蒙・黑德加入到这一辩论中来,他写了一本书,名为《没头脑:为什么机器越来越聪明,却让人类越来越笨》。黑德极度悲观。因为这些数字网络――或者他用企业行话所说的“电脑业务体系”――的肮脏秘密在于,人类不知道如何还击。这些网络继续取代着原本由中产阶级从事的工作,让他们失业,或者让他们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单调乏味的差事,而少数有技能的管理者(或企业所有者)精英却变得更为富有。因此,收入不平等程度继续加深。数字体系越来越多地指挥我们所有人该做什么,凌驾于人类常识之上。

黑德称,我们可以在金融领域看到这种情况,他指出。数字化使得一些公司创造出次贷业务。数字化正在影响医药领域,电脑系统会告诉医疗服务提供者开什么药。它还“占领”了很多制造企业。

然而,他宣称,沃尔玛和亚马逊等公司才向人们提供了关于未来(以及数字地狱)的真正预体验。由于亚马逊提供了极其高效的购物体验。因此“亚马逊”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它给消费者带来的快乐,但在该公司仓库工作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电子监控的世界里,这是一份低薪且重体力的工作。当然,对于很多独立零售商、供应商和作家而言,亚马逊的崛起也让人感到痛苦不堪。

无形的数字化真正的问题在于:这场革命是看不见的。因此,尽管“人们对工厂高墙背后发生着什么日益清楚的了解,引发了对19世纪冷酷资本主义日益激烈的反应,但是组件化软件技术是相对无形的”。它们就像是黑洞:你感觉得到,但看不到。

如果你想乐观一点,那么你可以期待,这种愤怒只是一个中间阶段。当数百万人在之前的几个世纪里失去农业工作时,没有人预测到这些劳动者可以在工厂找到工作。但我们也可能会设想一个更为黯淡的未来:正如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另一本发人深省的著作《21世纪的资本》中所写的那样,目前还不清楚,什么能够阻止这种数字化趋势及其引发的日益加深的不平等。

篇11

货币是假的,信息是真的

如果高度概括眼前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可以说:货币是假的,信息是真的。或者说,货币是多的,信息是少的。

货币是假的,第一层含义是指,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货币市场(含金融市场)没有真实反映实体市场,没有优化配置实体资源,背离了真实世界。第二层含义是,货币市场占用的交易费用,相对于它节省的交易费用,多到不合理的程度。

如果把实体市场视为委托人,货币市场视为人,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人背离委托人,手段背离目的,自我膨胀,发生异化。这是典型的工业病,是传统工业化局限的大暴露。

按照正常情况,实体市场“委托”货币市场,通过货币形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应该是:市场所耗费的交易费用,不应超过委托市场自己配置资源时所耗费的交易费用,也就是说,有金融市场,应该比没有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消耗的交易费用少。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货币市场,在帮助实体市场配置资源时,发展出越来越复杂的手段(如衍生金融工具),这些手段开始父生子,子生孙,无限繁衍,到后来背离了目标的初衷,最后“忘记”了自身作为工具的身份,把手段的利益当作了目的的利益,实体市场这个委托人,反而成了华尔街发财致富的手段。不是华尔街为真实世界服务,而成了真实世界为华尔街服务。华尔街的钱,本质上是一种交易费用,当这种交易费用远远超过华尔街提供的服务所给真实世界节省的交易费用时,危机爆发了。

所谓的假,就是指异化。就是对于目的来说,手段变假了,变得不真实了,也就是说,不再以真实符合目的作为手段的本份了。

信息是真的,第一层含义是指,从两房贷款开始,来自真实世界的供求信息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衍生工具的复杂化为转移。第二层含义是指这种真实世界的信息,又是不透明的,因此真实的信息又是少的。

真实信息少,只是现象。本质是没有形成真实信息的产业化,特别是没有形成信息配置资源的统一市场。信息被掌握在了少数利益集团手中。真实信息一旦产业化,将对利益集团不利。格林斯潘相信金融利益集团会以市场自发调节达到均衡为行为目标,但实际是华尔街只不过是一个利益集团。

货币市场的竞争者正在出现

中间人无限膨胀,是王业社会不可克眼的局限。仅在中间人内部调控,不能解决中间人体制自身造成的问题。如果考虑到中间人已形成利益集团,要维护既得利益,情况就更是如此。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反映了工业化不能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资源配置的要求。以华尔街金融利益集团和美国国家利益集团为代表的中间人势力恶性膨胀,代表了全球性的工业病。

根本性的问题是货币市场本身存在合理性受到了挑战。当前,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就是用信息直接配置资源的方式,与货币配置资源的方式相竞争。

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正在发展成为独立于货币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信息市场。在电子商务形成的信息市场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匹配供求,撮合交易,实现了不通过一般等价物的、直接基于使用价值和具体价值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

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许多全球化公司和跨国公司配置资源的时候,首先依靠的,不是上市公司在股市上获得的经常是扭曲过时的价格信号,而是直接利用供应链和社会网络,进行复杂系统条件下一对一的实蓟跷锖头务的信息匹配。只有需要进行宏观判断和长期判断时,才会优先考虑货币市场的信号。一个集团企业的老板,如果在下午3点前,就可以把公司当天所有的资源变化情况、市场变化情况搞清楚,他为什么还要绕弯到华尔街去求证该怎么进行响应市场的决策呢?

我们说,货币是假的,信息是真的。如果信息是假的怎么办?可以援引第一条,“信息是真的”来解决。这是什么意思呢?在用信息配置资源时,任何一条具体的信息,都有可能是假的。但信息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与货币市场相比,谁更加真实――更符合真实世界――呢?

当我们说信息是真的时,意思并不是指每一条信息必定是真实的,而是指信息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比货币市场更加接近真实世界;是指信息的机制。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信息市场比货币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货币市场要经过一般等价物的迂回,不仅流通速度慢,而且会造成系统性的信号失真;而信息市场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条件下,可以进行高速复杂的信息匹配。另一方面是说,信息市场比货币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更低。因此信息市场在总体上来说,可以比货币市场更有效地配置实体资源。

货币市场与信息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一般等价的迂回调节,后者是个性化的直接调节,这也反映了两种虚拟经济的本质不同。

篇12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中,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全球迅速迈向信息社会。城市作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就是人们在信息时代认识和把握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的崭新探索。数字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的崭新探索,使人们越来越多的探求数字城市和城市持续性发展的相互关系。

1 数字城市与城市持续性发展

1. 1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在城市区域的具体化和扩展,现已成为各国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关于数字城市的研究,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尚处在探索阶段。数字城市源于数字地球的战略构想。自从1998 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以来。在国内“, 数字北京”、 “数字武汉”、“数字辽宁”等发展计划也纷纷出台。到2002 年,我国668 个城市中已有120 个建立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有40个大中城市启动了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根据我国学术界的综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数字城市的内涵应该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工程、城市3S 应用和城市整体信息化的有机综合,最终形成智能、敏捷的城市数字神经系统

运用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如数据挖掘、知识提取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城市中广泛的、多源的空间信息的有效集成和管理。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子系统,其实质是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和虚拟化。数字城市提供给公众和企业的将不仅是虚拟的用户界面,以实现所谓的“数字生存”,更重要的是它将辅助政府制定城市管理的综合决策,如城市规划,市政运作,社区管理和紧急事故响应等,实现城市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的框架基础含三项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宽带网络、计算机服务系统和网络交换系统;二是数据,特别是空间数据。因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信息有80 %与空间数据有关。海量数据是数字城市运行的基本元素,离开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就成为虚有其表的空架子;三是人,管理数字城市和使用数字城市的人。建设高度发达的城市数字神经系统和数字文明,将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推动社会进步。

1.2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城市能源的利用效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质量,其核心是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其中,社会发展是目的,经济发展是基础,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框架下加以讨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资源角度看,是一个城市不断追求其内在的自然潜力得以实现的过程,从而达到资源的保护、再生和开发的平衡;从环境角度看,强调利用环境生态规律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从社会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环境资源共享,社会发展以富有生机、稳定和公平为标志,从而减少贫困和犯罪等。《21 世纪议程》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是:改善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和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中国21 世纪议程》也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目标,即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快速和持续增长,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使城市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2 数字城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

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城市,是现实城市的虚拟对照体,是对实体城市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的功能。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是现实世界,尤其是人类居住的实体城市。如何解决城市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数字城市的建立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两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通过实体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2. 1 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动力

数字城市建设是遥感、计算机、空间技术、通信等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当今最先进的生产力,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动力。数字城市正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等新的经济模式在城市的具体体现,数字城市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虚拟化。数字城市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和预测模型较准确地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由于城市地域的广阔性和城市发展的不可重复性,许多不可能实际进行的发展实验,可以在数字城市的虚拟实验室中,通过仿真技术和虚拟模型来完成。例如城市经济发展仿真模型、城市社会发展仿真模型、城市生态环境虚拟模型、城市设计虚拟模型等等。在数字城市的各种信息系统中,本身就包含了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城市的决策模型可以在众多的决策方案中,选择实现城市决策的最优化。

2. 2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坚实基础

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最基础的支持。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就会陷于停滞状态,从而使数字城市建设失去实体基础和动力来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将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资源保障。首先,城市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强大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持。目前,我国推行数字城市战略的不少中心城市,相继开展的“人才高地”建设,就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其次,数字城市战略需要大量的投资,这只有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方可顺利实施,一个没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是不可能支撑数字城市的建设的。再次,高度文明、稳定、进步的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优化、美化的城市,是数字城市建立和健康运行的环境基础。

3 数字城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变性

3. 1 城市发展的部分旧有动力失效,可引发可持续发展危机

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其管理模式,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中,这些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工业社会“规模即实力”的论断在信息时代变得不那么准确,一些曾在城市发展中起过支撑作用的大型企业,由于不能实现信息化转型而丧失竞争力,一些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也会因为落后于信息化的时代步伐而陷于边缘化状态。这种“信息差距”现象导致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危机,表现为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明显冲击。这种冲击对目前仍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尤为严重。由于城市经济从规模经济向速度经济转化,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化,城市人口的显形失业和隐形失业都会相对上升,部分产业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从而导致社会的“信息贫困”现象。动摇社会的稳定,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信息差距”和“信息贫困”造成的“信息化鸿沟”,将进一步扩大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富人和穷人的现有差距,造成更大程度的发展失衡,从而广泛影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3. 2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停滞将导致数字城市建设丧失根基

数字城市作为人类城市的崭新形态,它本身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现象。因此,它不可能脱离城市实体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一个毫无生机的城市是不可能建成所谓数字城市的,一个生态灾难严重的城市即使实现了数字化,对于人类来说也毫无意义。如果数字城市的盲目建设导致对城市社会的严重冲击,造成所谓断裂性发展,从而中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过程,这将是数字城市的最大悲剧。所以,是推动还是阻滞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就成为衡量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根本标准。离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建设就失去了实际依托,丧失了根基,成为真正的“数字泡沫”,毫无现实意义。

4 结束语

数字城市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强大的影响力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它将积极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也会带来一些冲击和负面影响。克服这些冲击,将开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完善数字城市的研究工作和建设工作。在我国,数字城市刚刚起步,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会有很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数字城市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我只是对数字城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肤浅分析,更深入系统的研究需要大家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篇13

宏观评点

技术改造拟拉动巨额社会投资

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判断,今年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可直接带动全社会投资4600亿元。

【评点】与“4万亿”刺激计划相比,政府对技术改造和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稍显不足。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证明,每一轮大的周期过后,经济增长都要靠新技术和新产业拉动。本次金融危机百年一遇,为长周期调整,单纯依靠反周期政策不可能让世界经济走出下行通道。惟有技术创新,推动新产业诞生,才能为新一轮繁荣创造基础条件。

统计局:CPI造假将被究责

国家统计局官员表示,根据《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将对授意、参与CPI等统计数据造假的领导干部,依法追究责任。

【评点】过去是对GDP造假,现在是对CPI造假,目的一样,都希望用数字给脸上贴金。虽然到了数字化时代,但数字不是游戏,更不是儿戏。统计局如此郑重其事,说明问题很严重。CPI要造假,收入也要造假。这就要不断用谎言来圆谎。

伯南克指美经济年内回升

5月5日,伯南克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认为,美国经济将在年内触底回升。

【评点】美国经济确有好转迹象。一季度GDP增长率虽然为-6.1%,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降幅有所收窄,而且消费与净出口均出现反弹。而建筑业最新数据显示,楼市或现见底信号。从就业情况看,制造业失业率不断攀升,但服务和新技术产业新增就业有所增加,表明刺激政策和结构调整开始见效。未来经济走向要看“去库存化”过程何时结束,这最终决定就业和消费能否恢复。

(以上由本刊研究部评点)

数据气象

美国消费

地区――美国

时间――2009年一季度

趋势――雨夹雪

虽然一季度美国GDP环比再度下降6.1%,但是,消费项目开始出现一些积极现象。相比2008年四季度,美国消费几乎所有的子项目都对GDP做出了正贡献。

从分项数据上看,耐用品、非耐用品以及服务业对GDP的拉动分别为0.61个百分点、0.26个百分点和0.63个百分点。服务业的表现则几乎与上个季度持平。

《财经》经济学家答疑

基础设施投资也会导致“产能过剩”吗?

问:“4万亿”刺激计划锁定了不少基础设施大项目。官员常说,基础设施多上一点没问题。果真如此吗?

――江苏读者郑玉祥

答:由于出口需求大幅度下滑,实体经济投资的过快增长不可避免地将导致产能过剩。鉴于此,中国政府将大量投资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可以增加对实体经济的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复苏。这主要通过三个途径:第一,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对相关上游行业的需求,部分缓解上游企业的产能过剩;第二,与其他投资一样,基础设施投资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和消费;第三,基础设施改善之后,消费便捷也可以刺激消费。

然而,基础设施投资在化解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压力的同时,也可能创造另一种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的实质是投资无效。对消费者而言,产能过剩是好事,更多的供给使得消费者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多的消费选择。对生产者或投资者而言,产能过剩则是灾难,意味着较低的投资回报和较长的投资回收期,如果由此引爆流动性危机,难以避免破产的命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