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沟通技巧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52-02
护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以照顾患者为主要内容的支持性工作。通过与患者沟通,护士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感受、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关怀。精神科护士作为护士中的一份子,需要承担更多的职业压力。一项对精神科护士与精神疾病患者沟通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对患者的理解能力和与患者恰当的沟通对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团队心理教育是一种可以使医疗机构获益并能增加参与培训人员的满意度的方法。团队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培训人员提高知识和技能,这项教育方法在全世界内都被广泛使用,技能不足的培训人员可以从训练中获益[1]。目前,国内对精神科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工作相关研究甚少,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在重庆市精神病院精神科病房进行,研究对象为精神科病房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分别在培训前、培训完成时、培训完成后1个月三个阶段采集。第一步,将精神科病房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纳入研究,向其解释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第二步,如果原意参与研究,参照Holms和Rahe压力量表对其过去12个月内的主要职业压力进行询问,然后得分低于150分,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入团队心理教育培训。有57名护士工作于重庆市精神病院精神科病房,其中有3名拒绝参与研究,有2名Holms和Rahe压力量表评分超过150分,最终有52名护士参与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6名,实验组男性12名(46%),女性14名(54%);对照组男性11名(42%),女性15名(58%)。
1.2 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职业心理压力测定采用问卷研究方法进行,问卷依据塔夫特-安德森问卷和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量表(PNOSS)制定。问卷包括34项问题,每个问题包括0~3分4个不同的级别,0为无压力,1为轻度压力,2为中度压力,3为高度压力。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102分。问卷涵盖6个领域,9个项目为应对受威胁事件,4个项目为资源缺乏,9个项目为个人冲突,5个项目为工作规划,4个项目为工作负担,3个项目为对精神科病房职业压力的准备不足。得分少于40分被定义为低压力,得分在40~62分为中度压力,得分超过63分为高度压力。
在分组之后,实验组在3周内分6次进行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团队心理教育培训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集中提高护士在精神科病房与患者建立关系的沟通技能,教育方式包括讲座教育、问题解决方法讨论、成员间经验分享和讨论。在培训开始前、培训完成时及培训完成后1个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职业心理压力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问卷结果数据被提取并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方法,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2名(实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参与研究的对象中,44%为男性,56%为女性,大部分年龄为25~35岁(88%)。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及年龄因素方面无统计差异。结果显示在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职业压力评分分别为(63.3±12.1)分和(63.2±11.5)分,属于高度压力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培训完成时实验组平均职业压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9±10.7) vs (63.9±11.9)](P = 0.04)。在培训完成后1个月,实验组平均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4.8±9.8) vs (64.3±11.2)](P = 0.03)。方差分析显示,实验组成员在培训完成时和培训完成后1个月职业压力评分较培训开始前显著降低(P < 0.001),培训完成时和培训完成后1个月职业压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8)。而对照组在培训完成时和培训完成后1个月职业压力评分与培训开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7)。具体见表1。
3 讨论
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是对护士工作的一项专业要求之一,并且沟通技巧是一名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部分[2]。护士与患者恰当的沟通是对患者精神健康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护理所必需的手段。与患者的沟通和关系被认为是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虽然所有的护士都接受来自与患者沟通所带来的职业压力,但是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及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要求,导致精神科护士容易受到更高的职业压力影响[3]。在精神科病房工作常伴随着更高水平的职业压力。精神科护士所护理的患者经常出现特殊情况或紧急情况,如逃逸、自杀、攻击等,给护士工作环境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因为患者的攻击、妄想等导致护士人身安全受到伤害,可能致使护士离开精神科护理工作。有研究显示,低水平专业能力和缺少足够知识与患者建立恰当关系的护士更容易受到精神疾病患者带来的人身伤害[4]。不能建立恰当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护士因为相关教育不足而导致缺少足够的沟通技巧。尽管沟通技巧的训练是护理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实际情况显示理论性的沟通技巧不能被完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工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教育仍很重要[5]。
团队心理教育最常用的方式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与问题相关的必要信息,讨论怎样解决问题[6]。它是对需要改进技能的护士最恰当的教育方法。通过团队心理教育,可以帮助精神科护士对问题有更广泛的认识并提高其识别问题和采取应对策略的技能。
本研究使用问卷方法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水平进行研究。有研究报道,精神科护士需要面对高水平的压力,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压力的主要来源。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环境也带来很强的压力,精神科病房的不良环境也是导致护士与患者沟通建立适当关系的障碍。在很多情况下,缺少与他人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导致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有时候,不恰当的沟通还可能导致误解和额外的压力。研究显示,沟通技能是一项重要的适应能力,可以改善职业压力[7]。Mullan BA和Kothe EJ[8]对护理学生第一年学习沟通技能培训对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在培训结束后学生对护理学习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有明显提高。Delvaux N等[9]评估了沟通技能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对肿瘤科病房护士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心理压力没有显著的差别,然而在教育培训后3~6个月试验组的参与者压力水平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压力水平没有改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团队心理教育对精神科护士进行沟通技能培训能够在培训完成时及培训完成后1个月均显著降低其职业压力水平,由此,笔者认为改善精神科病房护士的沟通技能对护士的工作压力有明显的帮助,而团队心理教育是一种良好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 Rimondini M,Del Piccolo L,Goss C,et al.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psychiatry residents-- how do they handle patient concerns? An application of sequence analysis to interviews with simulated patients[J]. Psychother Psychosom,2006,75(3):161-169.
[2] Nikendei C,Bosse HM,Hoffmann K,et al. Outcome of parent-physician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pediatric residents[J]. Patient Educ Couns,2011,82(1):94-99.
[3] McGrath A,Reid N,Boore J. Occupational stress in nurs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1989,26(4):359-368.
[4] Edwards N,Peterson WE,Davies BL. Evaluation of a multiple component intervention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s’ best practice guideline on nurses′ communication skills[J]. Patient Educ Couns,2006,63(1-2):3-11.
[5] Heaven C,Clegg J,Maguire P. Transfer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rom workshop to workplace:the impact of clinical supervision[J]. Patient Educ Couns,2006,60(3):313-325.
[6] Bethany J,Phoenix RN. Psychoeducation for Survivors of Trauma[J]. Perspectives in Psychiatric Care,2007,43(3):123-131.
[7] Farber BA. Introduction: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burnout in a changing culture[J]. J Clin Psychol,2000,56(5):589-594.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03-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各个阶段[1]。护患关系是组成护士人际关系的主体,护患沟通是通过语言和情感交流体现出来的。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生理和心理需要,同时应掌握语言技巧,对不同社会地位、社会背景、不同层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交淡方式,通过语言的交流,使其对护士产生信赖感,从而流露出自己的感情,表达出自身切实的需求,以及对诊疗的依存度。情感的交往是相互的,但在交往中,护士起主导作用,因为在护患交往中,更多表现为服务与被服务、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护士对患者应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对患者的高度同情是促使患者病情缓解和身体康复的重要条件,这是处理护患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良性的护患沟通能够增进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了解,使患者更加信任医务人员,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医疗行为,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1 护患沟通的方法
1.1 语言的交流奥妙无穷。心理处于相对弱势的患者(家属),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因此我们应用知识和智慧去解开患者的心结。工作中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要学会全神贯注倾听患者的意见,护士语言要具有规范性。词汇要通俗易懂,用词要朴实、要准确、要明晰,尽量口语化,禁忌用医学术语或者医院常用的省略语。语法要规范。语言要符合语法的要求,不能够任意的去颠倒省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词能达意”,让病人一听就明白你要所说的内容是什么样的意思,来配合你一起去做。在注意语音、语速、语调的同时注重应用如下语言 1)礼貌的称谓性用语 2)中肯、婉转商量性用语 3)耐心的询问性用语 4) 亲切、简明的指令性用语 ,5)礼貌、明确告知性用语 6)含蓄、关爱、体贴的劝慰性语言7) 朴实、真诚、温和的歉意性语言 8)热情、诚恳道别性用语[2]。
1.2 非语言交流即身体语言也称“行为语言”, 有时无声的动作要比语言沟通效果更好,主要通过神情、动作、姿势达到沟通的目的, 要自然而不做作,对语言交流起到加强和辅助的作用。出于对专业的需要,对病人接触和触摸是种无声的安慰,它可以使不安的病人安静下来,脆弱的病人变得坚强。特别对听力和视力不佳的病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搀扶;对于咳嗽痰多的病人应轻拍背部帮其排痰;给无人照料的病人送水送饭等,将对病人的关心、呵护体现在细微的动作中,给病人以温暖,安慰与希望,可增强沟通效果。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业务熟练,技巧精湛,还要具有健康、典雅、含蓄、内蕴、静穆、柔和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热情亲切、不卑不亢、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良好的行为维持病人良好的心情,消除病人的疑虑;给病人以安全感,信赖感。如果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板着面孔,表情冷漠、傲慢、紧张,既使为病人做了许多,但仍不能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得不到病人的理解和尊重,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治疗护理效果。
2 护患沟通的技巧
护患沟通有许多技巧,首先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护理理论同患者交流沟通,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情绪变化。患者接受沟通才是成功的护患沟通.
2.1 护士应在仪容仪表上给病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仪表整洁端庄,举止得体,语言动作表情上表观出对患者的友善同情和温和如站立迎接,主动问候.使用尊称,热情接待和介绍,给病人的渴望以满足,痛苦以安慰,恐惧以保护,处处体现慈爱、关怀和体贴,把握说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使病人产生亲近感,即提高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情绪,也为今后的沟通,交流打下基础。
2.2 护士要了解不同病人的知识背景,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文化和职业,性别选择谈话内容与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解释疑难,多应用开放式淡话方式,鼓励病人陈述。 并用点头“嗯”表示接受或重复病人的陈述等方式鼓励病人。对病人的提问不可急于回答,应先了解病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或问题,以便获得某些人有意义的资料。对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不可断然拒绝,可请人稍等,告知我一会来帮你解决或对不起,我帮你查一下等语言并付之行动。
2.3 护士在为患者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时.应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因为患者有权知道护士将为他们进行的是什么护理操作,护士有责任向患者进行有关方面的指导,要鼓励患者提问题,并且做出合理承诺。良好的解释能够使患者理解,愿意配合操作。操作前解释解释本次操作的目的、患者的准备工作,讲解简要的方法及在操作中患者会产生的感觉。操作中指导具体交代患者配合的方法,使用安慰性语言及鼓励性语言鼓励患者。操作后嘱咐询问患者的感觉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交代 必要的注意事项,感谢患者的配合。
2.4 环境是保护患者康复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护士与病人交流多在病房,且24小时观察了解病人.关心他们一事一物,故在完成护理工作时,时刻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在治疗处置时时刻关注病人,了解其病情进展感受,及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在评估病情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间,环境对病人的病情、治疗、预后方面的问题要有科学依据,不可主观臆断,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修改医嘱,这样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促进双方的沟通且淡话内容应通俗易懂。
2.5 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和沟通技巧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用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依赖性和安全感。
2.6 护士对患者的某些行为应给子谅解,学会换位思考,因为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社会构成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的社会地位、生理、心理都不同,作为护士应一视同仁。既使在遇到某些情感冲动的情况下也应及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向患者解释,以自己的真诚态度说服患者。通过沟通可以掌握患者的一些个人基本情况、病情、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资料,能更好地制定护理措施,使病人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
2.7 牢记他人名字在护患交流或者在社会交往中,牢记他人的名字和恰当的称呼,可以帮助你加大沟通成功的概率。一位心理学家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唯有自己的名字是最美好、最动听的。做到了这一点,无异于会让我们的病人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在护患沟通中,沟通中就加大了成功的概率。 恰当的称呼,是拉近护患关系的一个方式。护士在任何时候对病人,都要使用尊称主动的问候对方。
3 体会
沟通是成就护理事业的载体,沟通从心开始,用心灵守护我们的病人,用心灵呵护我们的事业。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整体护理的进展,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同时又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高尚品质.建立一种同患者彼此平等、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和人际环境。沟通时既要有方法。又要掌握沟通的技巧,使护患沟通起到药物治疗起不到的作用。
沟通从“心灵”开始,要与学生有良好和密切的沟通,首先要扫除学生的“畏师”心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观念,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保守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起来,积极起来,勇敢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更平易近人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吐露真言”和“表现自我”,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特点、性格特点,从而因材施教。
二、主抓“两头”的沟通方法
学生素质,性格和成绩是各种各样的,差别很大。所以,沟通时要讲究策略。主抓“两头”的沟通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对其使用不同形式的沟通方式。具体点说,就是根据观察,按学生的沟通难易在心底里把学生分为:善于沟通,普通,不善于沟通。对善于沟通的学生,可以将其当成学生中的“龙头”,让他们成为师生沟通的中介和助手(比如有些课堂游戏可以先和他们约好,让他们在做游戏时主动配合等),通过他们达到与其他学生加深沟通的效果;而对于“不善于沟通”的学生,也要特别重视,要多花点时间,了解他们内向、自卑、成绩差、不爱交流的原因,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的道理,通过“龙头学生”或他们亲密的同学,迂回地亲近他们,鼓励他们,关心他们。
抓好了学生中的“龙头”,并克服沟通中的“难点”,你离做一名善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就不远了。
三、争取课堂上的沟通时间,避免课余花太多的时间
教师课堂上讲课要精讲,每堂课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一节课的50%,留给学生当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其他的游戏、沟通、训练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样讲授的时间不会太长,学生不会听着累、烦(特别是自学能力好的学生),而且节约下很多双向互动的师生、生生沟通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做作业或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辅导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和感情。
有些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很长,课余又用太多时间与学生沟通,这既占用了学生的太多课余时间,又占用了教师自身太多的生活时间,搞得学生和自己都很疲惫,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也是不可取的。学生除了学校生活,他们还要有其他生活空间;教师也是人,也要有其他生活空间的。
四、课堂倾听的沟通艺术
倾听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功能很多的沟通艺术!然而在“师道尊严”作为一种主流文化统治课堂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倾听的教育价值。教师课堂倾听的弱化,从本质上说便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声音的“缺席”,学生的声音被不同程度地漏听、遗忘或拒斥,这很不利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更谈不上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通过话语,同时也通过表情、身姿、动作表达自己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倾诉”,适时改变授课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互动沟通。
五、利用网络、电教设施等与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沟通
—、家校沟通零距离。
家访应是英语教师和家长相互认识、加强了解、沟通思想、联络感情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方法、孩子的个性、孩子在家表现等。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争取家长配合英语教师的工作,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成功与否,取决于家访的技巧。 家访前,英语教师要明确家访要达到的目的,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1.了解学生。 掌握和收集家访学生的所有信息 ,做到有备而去。
2.了解家长。 为了提高家访的效率 ,对其家访对象的家长要进行了解,包括: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对子女的教育心态与方法等。
3.准备谈话的内容与策略 。 由目的决定谈话内容 ,并制定策略,掌握家长心理,随机应变,把握谈话主题。
4.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1)切忌对家长以言相激 ,打学生的小报告 。 家访最忌告状,并借家长之手教训孩子,这样不但达不到目的,反倒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的反感,降低自己的威信。
(2)切忌居高临下教训家长,态度要诚恳,言语要谦和。 尤其是进行问题式家访时, 一般都是孩子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容易把这些情绪发泄到家长身上,甚至教训家长,这样最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达不到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的效果。 教师应本着教育好孩子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言语谦和才能让家长首先从心底里肯定你,真正达成共识。
(3)要注意就事议事,实事求是,多沟通,多交流,不要一言堂。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不要翻孩子的陈年旧账。实事求是,不能因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夸大事实。 对孩子、对家长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三方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
(4)注意维护好孩子的自尊,肯定孩子的优点。 如果孩子在场,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过激言语,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每位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其亮点,应当场肯定孩子的优点,让家长、孩子充满信心。
现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很多,如电话、短信、书信等。
当问题不大或只出现苗头时,可采用以上方式,毕竟家访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但是想尽快熟悉一个新接的班或走近一个孩子,家访应是最佳方式,达到的效果通常比其他沟通方式更快、更明显。
二、家长会———家校沟通的重要载体。
家长会是家校交流的平台, 家长会一般是班主任主持,但是,英语教师也应积极参加,教师与家长的双向交流为教育好孩子提供了机会,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英语学习状况而提升家教水平。 教师也能从家长的信息中及时改变教育策略,从而让教师与家长互动来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书面联系———家校沟通的纽带。
书面联系是由学生负责传递的教师和家长相互联系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 它可以将学生在校或在家里的英语学习等情况分别记录下来。 教师与家长定期或不定期地互通情况,交换意见,以便掌握学生情况,共同教育学生。 书面联系是大面积、高效率、常规性联系学生家庭的方式之一。 书面联系,通常以“告家长书”、家庭联系卡(或本)、成绩通知单、周记、考试卷等形式进行。
1 护患沟通的形式
分语言性沟通与非语言性沟通两种,二者之间无绝对界限,以语言沟通为主,配合非语言沟通。有效的护患沟通是二者相辅相成的结果。
2 护患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2.1 非语言性沟通
2.1.1 护士的仪表姿势 护士应着装整洁,化淡装上岗。避免过度修饰或不修边幅,同时应注意坐立行走符合职业规范,操作时要轻,保持自己的美好职业形象,赢得病人的信任。
2.1.2 面部表情 与病人沟通时表情亲切自然,要不时用目光注视对方,显得投入,提倡微笑服务。
2.1.3 形体语言 有时无声的动作要比语言沟通效果更好。出于对专业的需要,对病人接触和触摸是种无声的安慰,它可以使不安的病人安静下来,脆弱的病人变得坚强。特别对听力和视力不佳的病人,可加强沟通效果。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搀扶;对于咳嗽痰多的病人应轻拍背部帮其排痰;给无人照料的病人送水送饭等,将对病人的关心、呵护体现在细微的动作中,可增强沟通效果。
2.2 语言性沟通应注意的方面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语言应通俗易懂,简单明确,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医院常用的省略句,应使用温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进行沟通。(2)应使用礼貌语言,尊重病人人格。(3)应使用安慰性语言。病人有病求医来到陌生的医院,首先期待的是同情、体贴、温暖的话语,满足情感的需要。因安慰性的语言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产生信赖、安全感。但安慰性语言并非说假话,去欺骗病人,而是在语言上讲究委婉,有针对性地解决病人提出的问题,对于有关诊断,治疗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回答时应留有余地,不要轻率地做结论。(4)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并采用特殊性的语言沟通。个体差异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社会家庭、文化背景不同,要求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应有所不同。(5)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对于患者及家属比较敏感的话题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准备地与病人沟通,语言要委婉、含蓄,尽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医疗纠纷连续不断,据统计,有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2];又据报道,患方向医务人员施暴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3],我们不得不反省和重视,加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和相互理解,赢得患者的配合,减少矛盾,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从医患沟通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和有效的倾听等三方面谈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2.1 语言的沟通方法与技巧
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可想而知,语言的治疗作用和药物治疗同等的重要。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优美的语言能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恶语伤害可使病人情绪低落致使病情恶化。
2.1.1 运用恰当的称呼
礼貌恰当的称呼会让患者感到受尊重,如称大伯、叔叔、阿姨、某某老师、某某先生等,恰当的称呼可以让患者感到很亲切,消除陌生和恐惧感,还可以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以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好铺垫。称呼时应注意:
2.1.1.1 要根据患者的职业、身份、年龄等具体情况而定。
2.1.1.2 初次见面避免直呼其名,那样显得很不礼貌。
2.1.1.3 避免用床号取代称谓。
2.1.2善用职业性口语
职业性口语有:
(1)礼貌性语言
礼貌的语言是满意沟通的前提,是医患交流的基础,要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的十字用语:“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2)保护性语言
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不良预后不直接向患者透露,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沟通中语言要清晰、准确、温和、有礼、避免冷漠。
(3)治疗性语言
用开导性语言解除患者的顾虑,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2.1.3 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通俗性
与患者沟通时不生搬医学术语,要通俗易懂。和患者交谈时坦诚,不说空话、假话,简洁清晰的语言反映了护士的职业素质。
2.2 非语言沟通方法与技巧
非语言又称态势语言或身体语言,态势语言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人早就认为,有声语言的不足,需要用神态去补充,才能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与患者沟通时,恰当运用态势语言,能充分体现医护工作者的仪表、风度、精神面貌,有助于沟通的效果,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2.2.1 微笑语言
微笑是一种特殊语言—“情绪语言”,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它又像“剂”, 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顺畅、和谐,从而大大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同时,微笑还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和障碍,促进医患间相互理解和友谊的加深。真诚的微笑就像阿里巴巴童话中的暗语“芝麻开门”,它能使我们沟通畅通无阻,患者可以从医护人员的微笑中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增强坚持治疗的信念。请记住:“我们的微笑永远是患者心里的一缕阳光。”
2.2.2 仪表语言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整齐洁白的工作服,热情的服务,亲切的称呼,和蔼真诚的问候,稳重娴熟的举止,高尚的情操,这些美的仪表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这样有利于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之间的感情。
2.2.3 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是在口语表达过程中,说话人用手做出的同有声语言互相配合呼应的种种动作。生动的有声语言如果配上恰当、醒目的手势,会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沟通中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工作中,如患者发烧时,我们一边询问病情,一边触摸患者的前额,体现了我们的关心、体贴、亲切的情感,对儿童还可轻轻触摸面颊,帮患者盖被、掖被角、剪指甲、倒开水、擦去患者脸上的眼泪、血迹等等,这些手势会使患者倍感温暖,会让他们感到我们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有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
2.2.4 眼神语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眼睛反映出来。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就对眼神有过相当精辟的论述。他说:“存乎人者,莫衷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庾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庾哉。”这是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人的内心情感,总是在复杂多变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在医患沟通中,注意巧妙地运用眼神的表达,来增进医患感情的交流。我们要更多地观察患者的眼神,以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融洽和疾病的治疗。
有声语和态势语是口语交际的两种基本表达手段。有声语为主,态势语为辅,两者珠联璧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才能很好进行沟通。而且使沟通的内容更生动、更鲜明、更有意义和价值。
2.3 有效的倾听方法与技巧
医护人员要善于倾听,这是获取患者信息的主要来源。
2.3.1 主动倾听
充分进行目光接触,利用手势、语调、姿势等方式去影响患者。
2.3.2 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
倾听时,不要来回看表,翻动书,看别的地方,或者伏案只管写自己的东西,以免被患者认为对自己的病漠不关心。
2.3.3 不要随便打断患者的叙述
倾听时,尽量让患者表达完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了解到更多信息。
2.3.4 解释和提问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患者所讲的内容,用“我听你这样说……”,这样患者会感到你在认真听他说话。
2.3.5 有时还要体会患者的“弦外音”,以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2.3.6 整合所讲内容
将患者所讲的内容串联起来,就有了初步的判断,为以后的沟通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总之,沟通是医患关系的“剂”,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身为医护人员做好医患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对营造宽松的就医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 S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011-01
打顶又叫摘心、掐尖,其作为农作物一项简单、有效的增产栽培措施,现已在棉花、芝麻、大豆、蚕豆、油菜、白菜、甘薯[1-6]等作物栽培中广泛应用。甜荞属无限花序作物,单株可形成300~4 000朵花,结实率很低,一般仅为4%~20%。打顶的目的是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中养分供需矛盾,使形成顶芽和顶花序的养分转向下部花,有利于控制株高、增加各级分枝数、减少单株花数、增加单株粒数、提高单株结实率、提高单株产量,从而提高单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0—2011年山西省农科院品资所榆次东阳基地进行,试验地均为地力均匀的代表性田块。试验甜荞品种为晋荞麦3号,为山西目前主推甜荞品种。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打顶时间对甜荞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时间为2010年,设3个处理,分别为:现蕾期打主茎顶(A1);盛花期打主茎顶(A2);以不打顶作对照(CK1)。以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4 m2(2 m×2 m),4行区(折合密度48万株/hm2)。
1.2.2 不同打顶方法对甜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试验时间为2011年,设3个处理,分别为:盛花期打主茎顶(B1);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B2);以不打顶作对照(CK2)。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2 m×5 m),4行区。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盛花期每个处理随机选10株调查其单株花数,成熟期按小区单收、单打、晒干、称重,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各级分枝、单株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进行考种。小区产量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差分析法;计算公式为:单株结实率(%)=单株粒数/单株花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打顶方法对甜荞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盛花期打主茎顶、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2个处理与比不打顶对照相比,株高均降低,一级分枝、二级分枝、株粒重、千粒重都增加。盛花期打主茎顶、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2个处理的结实率分别为18.86%、19.02%,均比对照不打顶(9.82%)高,平均分别比对照提高92.06%和93.69%;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比盛花期打主茎顶提高0.85%。
2.2 不同打顶时间与方法对甜荞产量的影响
2.2.1 不同打顶时间对甜荞产量的影响。由表2、表3可知:盛花期打主茎顶处理产量比对照不打顶增产7.94%,且差异极显著;现蕾期打主茎顶产量比对照不打顶减产8.60%,且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甜荞最佳打顶时间为盛花期。
2.2.2 不同打顶方法对甜荞产量的影响。由表4可知,盛花期打主茎顶、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2个处理小区平均产量分别是1.090 kg和1.150 kg,均比对照不打顶(0.975 kg)增产,平均分别增产11.79%和17.95%;盛花期打主茎处理和
侧枝顶比盛花期打主茎顶处理增产5.50%。由此可见,甜荞盛花期打主茎和侧枝顶效果更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盛花期(田间有60%的植株开花时)打顶能显著提高单产和结实率;以主茎和侧枝均打顶产量最高。因此,甜荞打顶时,应摘除主茎、侧枝很小的生长点,约1 cm;选择晴天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在肥力充足、疯长的田块适宜实施,对廋田不宜打顶。
4 参考文献
[1] 王延琴,潘学标,崔秀稳,等.不同打顶时间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1999(6):10-11.
[2] 王晓玲,张秀荣,丁卫荣.航天芝麻中芝11号的打顶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75-4876.
[3] 孟桂元,贺再新,孙焕良,等.作物打顶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144-148.
现代医疗水平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逐渐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迎来挑战,护患间沟通尤为重要[1]。儿科中患儿年纪较小,其语言表达能力与自理能力尚未成熟,无法准确描述心理及生理需求,治疗难度增加[2]。护理人员必须采取合理的沟通技巧,以此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以包括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在内的护理沟通技巧。其中,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6.6±2.3)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2±2.1)岁。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行以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对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行以护理沟通技巧,具体包括语言沟通技巧及非语言沟通技巧两种。
1.2.1护理语言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为患儿实施护理服务时必须使用礼貌性语言,在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产生疑惑时及时为其解答疑问;护理人员必须对患儿予以安慰或鼓励性语言,最大限度关系体贴患儿,以鼓励性语言缓解患儿焦躁等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实现治疗目的;护理人员可以对患儿及其家属使用指导性语言,在表达这种语言时,护理人员语调尽力保持沉稳,语气尽力保持肯定,以此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康复信心。
1.2.2护理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技巧包括副语言沟通、面部表情、肢体接触、空间距离及仪表仪容等。副语言沟通即为辅助语言,护理人员在与患儿沟通时,必须合理调节语气,以免激发患儿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亲切、真诚、自然的面部表情,消除患儿内心陌生感与紧张感,以便于尽快取得患儿及其家属信任;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如抚摸患儿头部等肢体接触缓解患儿情绪,注意患儿病情,避免触摸患处;与患儿交谈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儿身高降低自身高度,取蹲位等与患儿保持平视,缩短与患儿的空间距离,以此避免患儿产生疏远感;护理人员必须保持衣着整洁、态度和蔼、妆容得体,可使患儿产生美感,便于增加沟通交流。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评估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一般,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采用版本为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患儿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其中,选取百分比(n,%)表示两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服药依从性对比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服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研究组完全依从85.71%(30/35),依从8.57%(3/35),不依从5.71%(2/35),总依从率94.29%(33/35),对照组完全依从62.86%(22/35),依从14.29%(5/35),不依从22.86%(8/35),总依从率77.14%(27/35)。研究组患儿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4.200,P=0.040<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组满意80.00%(28/35),一般11.43%(4/35),不满意8.57%(3/35),总满意率91.43%(32/35),对照组满意54.29%(19/35),一般17.14%(6/35),不满意28.57%(10/35),总满意率71.43%(25/35)。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照组(χ2=4.629,P=0.031<0.05)。
3讨论
作为现代家庭主体,孩子的健康深受全家关心[3-4]。因此在对患儿实施治疗时患儿家属通常对护理人员及其工作质量要求甚高。患儿往往年纪较小,无法将自身诉求表达准确,极大影响护理工作[5-6]。由此可见,与患儿取得有效交流是儿科病房中提高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方法[7]。改进沟通技巧与途径可以使护患和谐互动交流,患儿由于年龄局限,内心脆弱,对治疗概念无法正确理解,极易产生哭闹等不良行为,对治疗顺利进行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必须与患儿取得有效沟通,以此更好了解患儿需求,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及治疗措施,更好促进患儿康复[8]。本文为进一步验证护理沟通技巧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有效性,选取70例患儿行以不同护理方案实施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患儿(71.43%),显示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快速康复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组患儿服药依从性(94.29%)高于对照组患儿(77.14%),表明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可以成功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更好使患儿接受治疗,从而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除此以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可以与患儿建立正面良好的护理-患儿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调节患儿负面情绪,鼓励并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表达关心与重视,有效缓解患儿负面情绪,积极关注患儿病情进展[9]。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进一步验证儿科在临床护理中结合护理沟通技巧有效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具有可行性。综上所述,对本院患儿行以护理工作时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应用效果显著,护理人员有效与患儿取得沟通交流。对研究组患儿行以护理沟通技巧有效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升患儿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而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玮 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科中心
参考文献:
[1]郭利方.肢体语言沟通对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5):77-79,84.
[2]许逢非.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医疗装备,2012,25(2):88-90.
[3]张继伟.儿科护理工作群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1):6689-6690.
[4]王倩.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78-1579.
[5]郑静,黄承益.实施护患沟通前后儿科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9-40.
[6]林艳,马敬香,陈文琼,等.儿科专科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8):16-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 rol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Methods Since 2007,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of the ward nurses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was perform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medical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during the nurse-patient disputes, the cases were pided into non-training group and training group and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he training group,1 case was mismanagement, two cases were communication disorder, accounting for 2%, in the non-training group,2 cases did not have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 remaining 18 cases wer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ccounting for 18%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nurses;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nurse-patient disputes
护患纠纷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是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形式和特殊类型[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住院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很多护患纠纷的产生都是由于护患缺乏沟通所致,随着医疗活动制度化、法制化,患者维权意识已逐渐增强,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构建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护患沟通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2]。为此沟通技巧应是我们护士临床工作之一,2007年笔者所在医院对在临床工作的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培训前(2006年)和培训后(2009年)各年表达能力正常的住院患者各100例,分非培训组和培训组,其中培训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8.15±1.2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50例,高中及以上30例;职业:农民20例,工人48例,干部32例。非培训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8.53±1.9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48例,高中及以上31例;职业:农民22例,工人48例,干部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经χ2检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非培训组 护士接受业务理论及操作考试培训,且符合考核的标准,同时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进行常规信息沟通。
1.2.2 培训组 护士不变,但护士需要接受沟通技巧培训,且符合考核标准,同时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1.2.3 确定培训内容和目标 拟定培训计划,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对护士进行集中授课。详见表1。表1 护士沟通技巧培训授课内容和目标
1.2.4 制定培训形式 采用以季度为周期的集中授课,分散练习的培训形式,考核达标者到病区工作,不达标者转入下一周继续培训。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关检验给出的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用双侧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护理方式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见表2。表2 两种护理方式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注:经χ2检验(P
2.2 护患纠纷相关因素 培训组1例为病区管理不当,沟通障碍2例,占2%;非培训组2例为责任心不强外,其余18例因护患沟通障碍所致占18% ,见表3。 表3 两组护患纠纷相关因素比较注: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护患沟通障碍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表2显示非培训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占18%,培训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占2%,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
3.1 沟通技巧培训 有助于护士端正工作态度,如果护士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会出现语言生硬,患者提出的问题不给予合理解释。患者相对医护人员而言,医学知识相对匮乏,主要是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下接受治疗,处于一定的被动和服从地位,并由此形成在护理活动和护患关系中信息分布掌握不均衡的状态[4]。患者入院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接触的就是护士,迫切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及住院期间与自己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期望医护人员多与自己沟通交流。通过我们的沟通技巧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从而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促进护患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5],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 沟通技巧培训能强化护士相关知识的应用 住院患者情绪焦虑有许多疑问,想知道医生护士的姓名及业务水平等等,这需要有丰富相关知识的护士进行答疑与心理疏导,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如临床专业知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法律法规和心理护理等知识,同时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通过沟通技巧培训可使护士掌握了丰富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服务,及时准确了解患者各层次需要,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满足,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等,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心理疏导。
3.3 沟通技巧培训有助于护士掌握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6]。因此掌握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1)语言交流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治病的一种手段,护士是否掌握语言沟通技巧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着促进作用,护士的语言与患者的心理变化息息相关。(2)运用适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扬眉舒颜都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接受和传递。(3)使用倾听技巧。 我们的培训通过理论授课传授常用的沟通形式和沟通技巧,实施模拟实景演练。通过培训,护士掌握了各种沟通技巧并且理论结合实际,巧妙地、熟练地综合应用多形式的沟通技巧,从而提高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效果。 4 小结 以护患沟通为基本要求的护患关系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它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和安全意识的需要[7]。开展沟通技巧培训后,我们培养了合格的病区护士,为患者提供安全温馨的治疗环境及优质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防范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亚勤,夏文涛.护患纠纷的防范.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3):181-182.
2 赵中倾.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6).
3 魏丽丽.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1:497.
4 腾秀蓉.从护患纠纷看护理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护士进修杂志,2006,2(3):223-22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8.302
在传统的护患关系中,护理活动是主体,要求住院患者必须配合护士开展临床护理活动。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所有的护理活动均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活动中护患关系不再仅仅是以治疗,护理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的短暂的人际关系,还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护患纠纷时,护患关系还可能是对抗性的[1]。
沟通技巧的应用
入院时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选择适当的称呼,注意礼貌,语气亲切。介绍医护人员及住院制度时应真诚,热情大方,尽快打消患者的陌生感,建立平等信约的护患关系。
住院期间的沟通:①住院期间的常规沟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因素,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及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并适时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措施,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情况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减少护患的纠纷发生。②护理操作前后的沟通: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后,应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所患疾病,所用药物进行宣教。③特殊检查治疗时的沟通: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必须围绕患者最关心,最愿意沟通的内容来进行有效交流[2],及时掌握病情动态。④住院期间的沟通技巧: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主动做出反应及时回馈信息。与患者交流时,应使用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刺激语言,避免压抑患者或家属的情绪,适时沉默。沉默会给对方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使患者能完全宣泄自己的感情并调节沟通气氛;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自身的情绪,学会自我控制;采取多样有效的沟通方法,如:预防性沟通,书面沟通,实物对照性沟通及变换沟通者,当责任护士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更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生,护士长与其沟通。
出院时的沟通:出院时应适时寻找引起患者注意的话题切入。结合患者的病情,应用恰当的语言,给予患者信心与希望.掌握合适的沟通时间,最好在治疗快结束时进行,做好电话追踪访视的宣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时刻给患者以关爱,使护患关系沟通受到影响或限制。
患者因素:由于患者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道德修养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
护士因素:①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知识面及操作水平是影响护患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专业操作技巧,沟通技巧不熟练,加之知识面狭窄,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难以得到患者的信赖,从而妨碍护患之间的良性沟通。②护士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表达能力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情绪不稳,心理健康不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护士是很难与患者取得有效的沟通的。
讨论
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因此,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①充分体现了新型护患关系中的特点:医院的所有护理活动均“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是护理活动的主体,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升和护患纠纷的减少。②提高护士素质,塑造良好形象: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但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知识及相关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可促进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以满足患者多方位的健康需要。③护士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构建了融洽的护患关系,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护士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护士的专业价值得到良好的体现。
当前的《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课程考核,是延续了对事实性的知识考试和点状的服务沟通技能进行考试的模式,课程评估也是延续了传统的以知识复制效果为标准的模式。这样的考核、评估无法驱动和激励学生在真实工作中的探索,也同样伤害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努力热情。
一、研究意义
在引入社会角色理论的基础上对《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势必要求引入新的课程考核模式和课程评估标准。探索合适的理论支撑,构建以综合服务能力为基础的课程考核体系,从而形成新的课程评价标准,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学生从简单知识点记忆到事实上的服务能力体验,同时增加职业教育课程,由机械的知识讲解走向场景模拟中的实践体验。
二、考核体系创新
高职教育延续了大学教育中对于知识点的重视,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都习惯性的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抽象和整理。这种思维更偏重于理论研究方向,作为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高职教育培养操作型人才就有失偏颇。服务行业的沟通技巧是核心课程,沟通技巧的知识点建构对于实际应用并没有意义。沟通之前不能预设方法和结果,任何服务行业的服务手册都只讲具体服务标准,如何实现这个标准就是个人的沟通技巧和方法问题。沟通技巧的任何理论都要在实践中体验和形成的,考核这种理论的知识点完全没有必要。任何对与具体沟通技巧的知识点建构都是伪命题,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为了表现某个所谓的沟通技巧,预设结果进行一场所谓的模拟,对于实际服务场景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沟通能力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整体化理解;二是行动化理解;三是等级化理解。沟通能力的整体化理解体现在对于沟通效果的整体化考核上,任何沟通技巧的使用都是可以的,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沟通效果的考核标准是唯一的——按照服务手册的服务标准完成服务同时获得旅客的满意;沟通能力的行动化理解体现在沟通技巧的可实施性上,能够付出行动并推进具体服务的实施;沟通能力的等级化理解体现在沟通效果的差异上。沟通能力的考核体系首先,要放弃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考核;其次,要摒弃为实现预设沟通技巧运用而设计的虚假模拟考核;最后,更要抛弃以实现服务为标准的考核思路。沟通技巧考核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模拟服务场景观察记录学生沟通过程,开放式的服务场景没有预设标准,唯一要实现的就是模拟角色的完成。考核内容涉及三个层次:一是整体完成度,即模拟角色服务内容完成情况;二是模拟过程中的服务水平,按照服务手册进行评估;三是被服务对象的反应和配合度,按照角色接受服务的程度进行评估。课程考核的具体方式为服务场景模拟,分组进行多次模拟,根据不同角色的完成情况采用积分制作为考核方式。记分制和打分制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对于模拟角色不设置具体任务,仅以完成服务场景中服务过程为目的,模拟过程没有标准。二是对于模拟的服务场景进行临场干扰,由教师决定场景模拟过程中的外部模拟因素,如航班晚点时刻的变化等。积分制采用扣分方式完成,模拟角色违反角色定义即扣分,不违反角色定义的行为自由发挥,在定义范围内的特殊行为可以获得加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鼓励学生完成服务场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服务沟通技巧。
三、评估标准设计
基于服务场景模拟教学方式的改革对课程评估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别于对知识点考核的得分制和职业技能实际操作水平的打分制,服务场景模拟教学选择了积分制。这种积分制虽然忽略对知识点的考核,但是却可以让学生在模拟中自然而然地发挥沟通技巧的知识点。对于职业技能实际操作水平的考核是相关专业课程的事情,沟通技巧课程重点关注沟通技巧在随机场景下的自然运用水平。相应的课程评估标准选用了三个指标:一是模拟场景完成度;二是模拟角色完成度;三是模拟服务满意度。模拟场景完成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模拟场景的百分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笑场、中断和无法继续等情况。教师从开始引导模拟到学生自由发挥并最终完成带有未知问题的场景模拟,实现对沟通技巧运用能力的评估。模拟角色完成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所模拟角色的达标率。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会出现超出角色定义的情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体会“社会角色”理论和实践,通过对模拟角色的理解来推进对沟通技巧的学习和运用。模拟服务满意度是指模拟结束后,所有参与角色对于服务和被服务过程的满意程度。这个满意度直接反应了模拟过程中沟通技巧运用的水平,勉强完成的模拟过程不会有较高的满意度。通过对这三个指标数据的分析,有效地评估课程完成情况和课程教学水平。这些数据都将被记录在模拟结束后的分析记录中,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有效避免了看考试分数和投票打分等带来的弊端。为避免教师和学生达成消极配合,应在教学结束时进行一次高仿真的场景模拟,由课程评估单位派遣一个模拟乘客,制造意外事件来检验实际模拟效果。另外,平时教学过程中也应对模拟过程进行全程录像,既便于场景分析和教学总结,又有利于展开课程评估。
四、创新总结
手术不仅仅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也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刺激,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之下,对于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比之以往更高的要求,沟通技巧也开始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应用了针对性的沟通技巧,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优化了手术质量,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63岁,平均(38.9±2.1)岁;在疾病类型方面,45例为子宫肌瘤,31例为卵巢囊肿;在文化程度方面,3例为小学及以下,12例初中,16例高中,35例本科,10例硕士及以上。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手术类型、文化程度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38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只注重护理任务,不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未应用沟通技巧;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对于观察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将沟通技巧应用在全程手术过程中,这包括几个内容:
①术前沟通: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术前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鼓励与疏导,主动为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必要性与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尽可能的满足患者提出的各项需求,保护好患者的隐私,维护好其自尊心,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让家属予以患者必备的心理支持。
②术中沟通:在手术进行的当天,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手术类型进行沟通,此时是患者心理最为脆弱的时刻,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安抚好患者的恐惧与焦虑心理,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使用平和的态度,主动应用身体语言来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在手术时,护理人员需要提前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安慰性语言来帮助患者放松情绪,让患者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到患者的隐私。
③术后沟通:在手术结束后的2~3d,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了解患者手术反应,耐心的进行检查与询问,观察患者的伤口变化情况,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进行必备的支持与鼓励,让患者明确手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保障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促进术后恢复[2]。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有效沟通率、患者满意度与需求及时表达率远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科学的沟通与交流技巧是护理人员一项必备的技能,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到基本的护理工作,还需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这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还能够有效巩固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氛围中常常会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无助的负性心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开展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的为其答疑解惑,满足患者的各类需求,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让他们可以积极主动的接受手术[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了沟通技巧后,患者有效沟通率、患者满意度与需求及时表达率远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沟通技巧是护理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将沟通技巧应用在妇科手术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种护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4]。
参考文献:
[1]朱鸣,饯谈.沟通技巧在于术室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穷,2010,8(27):94.
初中生刚从小学步入初中课堂,告别小学儿童时代。此时的他们,开始张扬自己的个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在思想上开始成长,所以,初中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顺利地完成学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沟通技巧,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那么,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教师又应该如何运用沟通技巧呢?
一、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想法。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充分感受他们的思想,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
感受到温暖,从内心深处将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更愿意配合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适时地运用沟通技巧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学会适时地运用沟通技巧。沟通技巧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也有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例如,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考试失败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在学生生病的时候,抚摸一下学生的额头;学生的衣冠不整齐时,帮学生整理一下衣袖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对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三、利用网络与学生加强沟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家户户都已经安装了宽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可以与学生用电子邮件、聊天的形式进行沟通。有些话学生当着教师的面可能说不出来,但是用网上聊天的形式,学生就可以更加真实地向老师反映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
总之,由于初中生各方面的变化特点,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教师只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沟通;适时地运用沟通技巧;利用网络与学生加强沟通等手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他们就会积极地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