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农业技术培训总结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1对农业培训机制构成要素实施优化
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农业技术具有多元化特征,其构成的要素也较为多元,只有优化其中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机制的良好运行。
1.1.1对农业培训层次进行优化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广大农民,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从事的农业生产项目不同,导致培训对象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农民实施技术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分层次进行培训,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技术讲解方法。
1.1.2培训的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农业技术培训要根据当地的地方产业特色和农产品生产实际,对不同的农业生产者实施不同的技术培训内容,宣传创业技能、最新技术、经营理念等内容,从而保证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1.1.3师资力量要具有多元化特征开展培训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农业基础功底,还应该具备完善的实践经验,能够跨专业实施技术培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
1.2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
一个健全完善的组织机制是确保农民技术培训全面开展的基础,各地区应加快构建完善的组织机制,构建三级技术培训网络。具体而言,在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明确条线分工,实施制定系统的组织计划,建立从上到下的三级联动技术培训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横向联合,在对广大农民实施技术培训的同时,调动全省各单位参与其中,发挥不同单位的巨大作用,组织各级部门全面协调、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技术宣传的有效性。
1.3打造多举并行的动力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异常快速,技术更新频繁,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也要适应实际情况,采取动力机制实施管理、优化培训技术制度。因此,政府必须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表彰激励规范,鼓励农民实施农业技术,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帮助农民明确技术培训的积极意义,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农业增收,繁荣农村经济。
1.4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价机制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农民的培训具有引导作用和总结作用,它可以通过精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明确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实际情况,并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培训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要量化培训指标,明确培训的次数和内容,确定生产实践的学时,设置组织领导、培训条件、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多种内容。细化通用的培训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管、培分离体制,分清农民生产的主要方向,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进行分离培训,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技术的高效传播。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40-01
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加强对农技推广的支持,建立完善、适用的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一、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农业发展也已进入另一新的阶段,原有的农业科技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深入改革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制。
二、深化改革的应有措施
农业科技的推广需要庞大的时间及充足的人力、物力做后盾,只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它的深化改革,为其创造良好的推广环境,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建立适宜的政策,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技推广的作用。
1.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在基层中进行推广时,由于基层财力薄弱,推广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有关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项扶持基金,资金支出需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严格执行。
2.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把教育、研究、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农技推广人员引导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是我们推广农业科技的基本手段和目标。注重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
在固有的模式下,提高农民的素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民整体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更为注重实际经验的总结,不愿相信科技理念知识。所以在农技推广时应注意理念的创新和方法的改进。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开展示范性农业技术培训,让农民能够看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实际生产效果,这样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农技推广工作。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缺陷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依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在要对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构建之前,一定要将这些问题切实解决。我国当前阶段在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具备完善的激励机制,难以发挥出明显的推广效果。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领导下计划定项,因为激励机制不具备完善性,相关的推广人员之所以进行推广的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他们对于推广效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更别说是在生产上帮助农民做出相关的决策以及展开技术推广教育,此外,相关的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在信息沟通方面是做得比较不足。第二,推广人员待遇条件不好,挫伤他们推广的积极性。现阶段,很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是比较低的,甚至难以有效落实,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相比较而言存在着较大差距,除此之外,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缺少甚至是没有试验基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不良影响,进而对农技推广产生不良影响;第三,相关工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素质,出现严重的知识老化和断层等不良现象。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人才是关键,我国现阶段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这一工作的人才相对来说较少,并且相对看来素质也偏低,严重缺乏知识更新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知识老化和断层的现象较为普遍[1],难以有效调整实现与产业同步,难以及时并且有效地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出去。
2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4]。阳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近几年来,针对全县各乡镇不同地区的生产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渠道农技推广专业化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1农技推广中心—农户
近两年来,阳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科技入户”工程,即在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分别挑选出20户有种植经验的农户为科技示范户。认真抓好示范户的科技指导,并填好有关表册。然后由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技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把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和新技术、新成果直接送到科技示范户手中,使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在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下,辐射到周边农户,达到传播与推广的目的。农技推广中心还定期组织“赶科技大集,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农业知识》等科技图书1万余册,科技明白纸10万余份,让农户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农业动态,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生气和活力。
2农技推广中心—专业机防队—农户
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村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兼业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人和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防病治虫难的问题更加凸显,他们迫切希望农作物病虫害由专业化防治替代一家一户防治。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分别抽调数名精干力量组成弥雾机专业机防队,对每名机防队员都进行了弥雾机操作要领及相关农业知识的培训,并制定了机防发展指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进行跟踪考核,表彰和奖励完成任务好的乡镇机防队单位和个人。
3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农户
乡镇农技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部门,承担着主要的农技推广任务。县农技推广中心以“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场会、观摩、参观等,如每年都聘请省市农业专家、教授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指导水平,让他们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然后再向广大农户进行宣传推广。乡镇农技人员要对农户进行各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指导,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方案,并为其配送药械,参与对广大农户的专业化服务。配合农技推广中心认真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及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为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农技推广中心—信息服务—农户
信息服务是农技推广中心开展农业化服务的一个平台。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建设,宣传新品种、新技术,及时报道阳谷县农业新情况是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之一,主要通过电视新闻、专题讲座、电话热线、病虫情报及农业科技推广简报等形式将农业技术和实时信息及时,让广大农户及时得到专业防治信息,指导全县农业病虫害防治。一是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及时通过电视新闻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及时粮食和设施蔬菜病虫害情报,为指导大面积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以具有高级技术职称,长期在农业生产、科技推广、科学研究第一线工作的专家为骨干开通了农业专家热线,解决农户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四是制作农业科技推广简报,及时管理技术意见。努力做到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取得了较好的指导效果,受到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好评。
5农技推广中心—示范基地、示范区
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县多个乡镇建设了高产攻关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在高庙王、阿城等乡镇分别建设了十亩示范
方、百亩示范方和万亩示范方等,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粮食的稳产、增产;在闫楼建立了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区,主要展示小麦品种有良星99、济南17、泰农18、潍麦8号等,主要展示的玉米品种有浚单18、浚单20、济单7等。对示范基地和示范区无偿提供相应的农用物资,农技推广人员参与基地病虫害防治的全过程,并在示范基地实施相应的技术指导,进行配套齐全式的全程跟踪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对于农技推广工作在全县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结语
实践证明,阳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开展多渠道农技推广专业化服务,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用的农业新技术迅速普及应于农业生产实践,使其能动地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达到了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阳谷县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7参考文献
[1] 任付书.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8(9):26.
(一)计划目标
该项目计划落实面积85公顷,其中菜园子镇65公顷,达家沟镇20公顷。平均公顷产量20.99万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公顷产量18.25万公斤增产12%。全市2009年计划推广面积85公顷,总产量为1784.15万公斤,新增总产量232.9万公斤,新增总产值753.1万元。
(二)工作情况
1.落实情况
项目实际落实90公顷,其中菜园子镇落实80公顷,包括新立、张家沟、菜园子、四家子、姚家5个村40个社473户615栋大棚;达家沟镇落实10公顷,包括杏山、达家沟、五家子3个村9个社64户77栋大棚。
2.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区平均公顷产量210589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公顷产量18.25万公斤平均增产15.7%。全市2009年实际推广面积90公顷,总产量为1895.30万公斤,总产值6140.77万元,新增总产量255.3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843.87万元。超额完成了计划目标。
3.技术培训指导情况
该项目实施一年来,共完成技术培训指导800余场次,培训人数累计2300余人次,诊治病虫害8种250余次,防治效果极佳,且没有造成任何污染和药害。
二、主要技术措施完成情况
选用抗病良种。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从而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病增产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采取无滴膜扣棚,棚内地膜覆盖的方式。减少棚内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
推广物理方法防虫杀虫。根据白粉虱、蚜虫的趋黄性,在棚内设置黄板等诱杀害虫。夏季休闲期间,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晴天闷晒增温,可达60℃~70℃,高温闷棚5天~7天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通过滴灌、膜下暗灌和进行二氧化碳施肥,从而达到调节棚内温度、改善光照条件、调节空气,促进蔬菜健康成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推广嫁接栽培。黄瓜、西葫芦嫁接能有效地防治枯萎病,且抗病性和丰产性高,茄子嫁接可有效防治茄子黄萎病等一些土传病害的发生。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控制用药次数、用药浓度和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特别注重在安全采收时期采收食用。
选择效果好、对人、畜、自然天敌都无害或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生化制剂、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BT乳剂500倍~1500倍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等害虫。浏阳霉素15%乳剂1000倍~2000倍防治红蜘蛛。多抗霉素100单位~200单位防治瓜类、番茄白粉病、灰霉病引起的蔬菜腐烂、猝倒病等。农抗120,100毫克~200毫克/公斤防治瓜类的白粉病、番茄白粉病。韶关霉素防治蚜虫,菜丰宁防治白菜软腐病。新植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抑太保乳油2000倍~2500倍防治夜蛾类低龄幼虫,2龄~3龄菜青虫和美洲斑潜蝇幼虫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保障措施情况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