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经济运行

农业经济运行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经济运行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经济运行

篇1

1、农业经济趋于平稳。1月-6月,农林牧渔预计实现增加值达到11550万元,同比增长6%。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000万元,畜牧业增加值8550万元。

(1)农作物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棚室果蔬生产、观光农业等总体趋势较好,棚室果蔬产量达到14350吨,产值约6500万元。

(2)畜牧业由于育肥猪销售价格走低以及生鲜乳价格下调、饲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发展放缓,1-6月份全区奶牛存栏4845头,较去年同期增长0.9%;出栏肉牛、生猪、羊、家禽各3510头、26558头、8650只、8.15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分别是18.3%、10.1%、3.5%、6.5%。总计产奶9800吨、肉类4430吨、蛋类610吨,与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分别是0.82%、5.9%、5.35%;1月-6月,产鱼约453吨,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较小,影响微弱。

2、规上农产品企业考核指标。大庆市华洋数码彩印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1-6月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805.8万元,同比去年增速75%,预计全市排名第三。

3、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抓好田间管理,做好种植业保险,保障大田稳产丰收。二是抓好棚室秋茬移载,为果蔬反季节销售做好准备。三是抓好奶牛、肉牛标准化生产,扩大规模养殖,增加牛的存栏和产品产量。四是调整牛群结构比例,培育优良品种,增加产能。五是抓好鸵鸟、狐貉等色养殖,扩大养殖规模。

篇2

1.粮食生产态势良好。夏粮生产基本稳定,秋粮有望丰收。晚稻长势较好,丰收有望。

2.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水果保持增势,茶叶产销平稳,蔬菜稳步发展,食用菌质效提高,中药材面积继续扩大。

3.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新实施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工程建设继续推进。

二、闽台农业合作持续先行

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1-8月批办台资农业项目56个,合同利用台资8900美元,实际到资5400万美元,福建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393个,合同利用台资31.8亿美元,实际到资18.2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一。1-7月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5.27亿美元,同比增33.3%,其中出口4.53亿美元,同比增34.8%;进口0.74亿美元,同比增25.1%。

三、农产品出口继续增长

1-7月,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6.2亿美元,同比增12.4%。其中出口40.6亿美元,同比增10.0%;进口25.5亿美元,同比增16.3%。

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新成效

一是农业“五新”深入推广。坚持单项示范与组装配套、集成创新推广相结合,深入推广农业“五新”。截至9月10日,建立了水稻、茶叶、蔬菜、食用菌、水蜜桃、中药材、生猪、蛋鸡等10个省级农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基地,已建立农业“五新”示范片276个。二是精心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成立了福建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协调小组,统筹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等19项重点活动。三是实施新品种示范工程。四是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提高

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较高,开展了今年第一、二次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合格率96.9%,生鲜乳合格率100%,生猪尿样全部为阴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度较快,在8个区市(厦门除外)选择了15个试点县,在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生猪、鸡等产业的17个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持续农资打假高压态势。“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保持好势头。

六、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持续有效

一是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控制。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做好举报疑似疫情的核查和处置工作,加强省际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和外疫防堵。二是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

七、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落实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支农政策与资金。二是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畜牧业生产补贴政策。三是推进水稻(制种)和蔬菜种植保险工作。四是加快农垦危房改造。

篇3

在全县上下全面贯彻全市年中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奋力实现各项工作上档进位的热潮中,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全市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我县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县四家班子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地处河池西北部,总面积3192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16.8万人。县情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城、三县、三乡、四基地”。“一城”:就是红水河上第一城。广西母亲河——红水河流经的第一个县城就是我们,红水河穿城而过,整个县城位于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3a景区中,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三县”:一是国家林业大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02%,排在广西第一位,今年4月份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有6个国营林场和一个自治区级保护区,林朵林场荣获“全国十佳林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二是水电大县。我县水电资源占红水河流域总蕴藏量的45%,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的所在地。三是库区移民大县。龙滩水电站一期工程库区搬迁安置移民近3万人,约占全县人口五分之一。“三乡”:就是中国油桐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山鸡之乡。全县有油桐面积45万亩,金花茶13.3万亩,山鸡年饲养量达164.3万羽。“四基地”,就是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库区生态淡水养殖基地、珍稀植物种植基地、电力能源产业基地。另外,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十大景区景点,其中有2个3a级景区,是休闲养生的好地方,目前正在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力争明年创建成功。近几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兄弟县市区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3年获得“广西经济发展进步县”称号,有1年获得“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称号。

篇4

一、20__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农业生产增长较快,主导产业势头良好。20__年我市农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1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种植业产值61.55亿元,增长9.1%;林业产值12.99亿元,下降1.4%;牧业产值13.06亿元,下降2.4%;渔业产值1.83亿元,增长5.6%。同时我市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0.24千公顷,粮食总产量56.37万吨,下降9.5%;主导产业蔬菜、茶叶、发展势头强劲,食用菌产值12.08亿元,增长9.3%;茶叶产值7.48亿元,增长19.9%。食用菌产值17.4亿元,增长15.1%。生猪存栏55.5万头,增长7.5%,出栏67.53万头,增长5.4%。家禽存栏520.37万羽,下降3.3%,出栏1395.48万羽,下降9.6%。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20__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水电路气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市水利建设项目投资8.87亿元,解决36.91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完成1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开工7座,同时完成127座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377.8公里河道整治;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万亩;堤防加固开工41.54公里,完成33.8公里。电气化建设项目累计建成2个新农村电气化县,23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98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康庄工程项目总投资9.08亿元,建设道路总里程2316.6公里,其中:路基__5.1公里,路面1171.5公里。农村沼气项目总投资1785万元,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100户。

3、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保障体系逐步强化。20__年我市多举措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中心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市非县域城关镇的10个中心镇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加快市中心镇建设的若干思考》课题,为推进中心镇培育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市中心镇培育考核暂行办法》,提出“下发一个文件、建设两个平台、抓好三项规划”考核内容,围绕目标,年度对列入的20个中心镇进行考核。20__年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深入推进政策性“两农保险”,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农户54.46万户,保费收入817.51万元,参保率达97.01%;理赔金额969.55万元,简单赔付率为118.60%。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758户,保费收入634.75万元,参保率为77.36%;理赔金额910.25万元,简单赔付率为143.40%。

4、农村投资继续加大,国债项目进展顺利。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从加快推进中央新增投资农口项目、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农口项目的建设入手,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共争取到中央四批新增投资农口资金8499万元,计划总投资52375万元,主要有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沼气、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防护林等共102个项目。通过努力项目实施进展顺利,截止12月底止,已完工7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56万元。

5、“三农”投入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财政“三农”支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全市财政收入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下,依然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20__年全市财政预算内“三农”资金投入47.73亿元,增长21.55%。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93.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44.17%。全年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9989笔、金额8.66亿元,占年度目标5亿元的173.2%。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投入涉农金额共计2443余万元。

6、政策措施成效显现,农民收入不断提高。随着我市农业生产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6+1”工程的全面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多渠道增收效果明显。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03元,增长12.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4.2 %,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1.9%,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4.0 %和12.0%,呈现全面增收局面。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年看,我市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农业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好地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趋好的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难度加大。20__年我市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是受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差等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稳固,特别是农村

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现状在短期内难于明显改变,因此,统筹城乡任务任重而道远。二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的难度不小。农村经济要持续增长制约因素很多,发展受耕地资源、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制约,如种植业受气象节律变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养殖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存在风险性,劳务经济受输入地影响存在不稳定性,其增长性有限;其次是我市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未出现质的转变,增收渠道仍很单一。因此,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不容乐观。

三、20__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展望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经济复苏向好的基本面确立之后,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下阶段我市将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更科学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围绕“两增两转”——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农民就业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1、注重民生,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中央新增投资、政府主导性投资等农口项目为抓手,突出抓好对农民增收、生活改善有重大作用的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百万亩喷微灌设施、林区作业道等项目,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堤、水土保持、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二是抓好项目前期,科学安排项目,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主导性投资、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和省公建项目投资计划。扎实推进好溪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积极推进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三是加强检查监督,对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确保达到“三个百分之百”(项目100%开工、地方配套资金100%落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100%整改到位),今年对列入省投资计划的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四是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市、县各级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中央投资农口项目地方投资的需要。做到建一项,成一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2、注重培育,增强农民增收整体实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在全市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的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协会),形成有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其在产、供、销及信息技术方面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市场建设,发展乡村超市,为农产品快速流转提供平台。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再就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篇5

2012年,农药行业产量稳中有升、产值稳步增长、效益大幅增长,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满足了极端天气、病虫害偏重等条件下的农业生产需求。 一、产量稳中有升,年中小幅波动 2012年,我国生产农药(原药、折纯,下同)354.9万吨,同比增长19%。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81.3万吨,同比下降12%;杀菌剂14.4万吨,同比下降7.1%;除草剂164.8万吨,同比增长41.5%;其余剂型94.4万吨,同比增长54.2%。

从年度走势看,上半年,受市场需求拉动,农药生产保持在较高水平,除1月份外各月产量均在30万吨以上;三季度,市场转入销售淡季,产量环比下降,由6月份的32万吨逐步下滑至9月份的26万吨;四季度,受东南亚及南美市场需求拉动、国内农药冬储等因素影响,生产逐步恢复到较高水平。二、产值稳步增长,效益大幅增长 2012年,农药行业实现产值2440亿元,同比增长24.4%,高于石化产业平均增速11.5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农药2113亿元,同比增长22.1%;生物源农药327亿元,同比增长42.1%。全年实现销售产值2363亿元,产销率96.9%。

2012年,我国玉米粘虫、水稻病虫等病虫害较往年偏重,农药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扬,如草甘膦价格年均涨幅达40%。全年行业实现利润175.3亿元,同比增长40%,较上年提高近19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农药147.6亿,同比增长36.7%;生物源农药27.7亿,同比增长60.1%。行业资产利润率10.7%,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增强。三、投资小幅增长,发展势头放缓 为进一步优化农药产品结构,2011年颁布实施的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部分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列为限制类。同时有关部门联合进一步禁限用高毒农药的管理措施,明确了自2011年10月底撤销(撤回)苯线磷、地虫硫磷等10种农药的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停止生产。虽然全年行业投资仍呈一定增长态势,但发展势头放缓,调控措施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逐步显现。

由于上年施工及新开工项目较少,2012年农药行业完成投资349亿元,同比增长6.7%,较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低于石化产业近21个百分点;施工及新开工项目分别同比下降12.1%和11.8%,较上年回落7.2和7.5个百分点。四、外贸增速回落,结构有待改善 2012年,我国进出口农药96.6万吨,贸易额3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8.7%,双双较上年回落13.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6.89万吨,进口额5.9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3%、21.2%;出口89.7万吨,出口额2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8.2%。除草剂作为出口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出口量59.9万吨,同比增长19.4%,占产量的36.3%;出口额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8.8%。 虽然2012年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新高,贸易顺差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但农药出口平均单价仅为3188美元/吨,只相当于进口平均单价的1/3左右,这表明我国出口的农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篇6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大同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重点扶持培育“1+3”项目为抓手,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农业农村经济克服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运行特点

2015年上半年,大同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91×108元,增加值15.52×108元,分别增长4.22%和4.0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8元,增幅9.3%,高出山西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前8个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0.9×108元,同比增长98.9%,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1.1粮食生产稳中趋好

春耕备耕抢前抓早,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降,播期和作物生长前期降雨适时,粮食生产开局良好。一是粮食面积稳中有增。农作物总播面积32.81×104hm2,同比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28.43×104hm2,同比增长1.8%;二是增产措施落实到位。旱作农业和玉米丰产方地膜覆盖项目投入5140×104元,同比增长32%,实施部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1亩=0.067hm2,下同)示范片”17个,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工程0.9×104hm2,创建农技试验示范基地45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7项,农民科技培训达10×104人次;三是着力应对灾害性天气。播期采取了多策保墒、增雨保温等措施,积极应对风冻低温和局部干旱;在6月和8月全力抗旱夺丰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墒指导,落实抗旱措施,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随着9月多次较大降雨过程,旱情得到根本解除。预计初霜冻可能发生在9月下旬,较常年略偏晚,对粮食生产较为有利。

1.2畜牧业生产逆势上扬

面对年初全国生猪、鸡蛋、羊肉、牛奶价格全面下滑,市场低迷的困境,按照2014年在大同市召开的第二次山西省畜牧业大会部署,围绕畜牧业“三个翻番”,大力培育10个畜牧标杆园区,加快提质增效步伐,畜牧业实现稳定增长。在2014年底累计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795个基础上,2015年新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97个,在建小区103个,建设重点从过去相对单一的规模扩量为主向科技兴牧、规模经营、产业链条延伸三线并重提升。奶牛、肉牛和生猪规模场实现人工授精技术全覆盖,规模牛场全株青贮和TMR机使用率均达100%,全面启动了羊人工授精、全株青贮、TMR机技术集成和推广。牛、猪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36.2×104头、172×104头和700.9×104只,同比分别增长5.1%、2.8%和8.3%,奶牛存栏8.5×104头,同比增长4.8%;羊饲养量达399×104只,同比增长16.1%。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0.5×104t、11.6×104t和11×104t,分别增长8.6%、1.3%和8.1%。

1.3农业产业化经营提档升级

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围绕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促进提档升级。大同市政府拿出1500×104元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多次召开银企对接会,面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继2014年纠偏古膳要道食品在上海Q板挂牌后,大同绿苑饮品有限公司和上皇庄岗酒厂2015年也成功登陆,实现与资本市场对接。大同新发地冷链物流市场项目主要工程基本完工,配套设施加速推进,经营商户招租全面展开。新荣伊磊牧业、广灵雁飞食用菌,大同县恒升奶牛、周士庄“双百万”蛋鸡基地各养殖场等成长型龙头企业也在持续建设,加快达产达效。前8个月,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1.7×108元,同比增长11.8%。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依托新发地营销网络优势,重点推广“一亩田、贡天下”等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多种电商发展模式,打造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深入推进,新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44个,优选“一县一业”项目25个,共获省级补助2852×104元,总数累计分别达751个和71个,促进了农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1.4“1+3”重点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百园立农工程自2013年启动实施以来,市级累计安排1.35×108元进行扶持,三年来共完成投资69×108元,已建成以土地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技术集约、空间叠加为特征的规模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六大类园区102个,2015年在建园区30个。同时,市里从各类新建、改扩建园区中优选出种养加各10个标杆园区予以重点扶持,涌现出一大批标准高、规模大、发展快、势头强、效益好的新园区。全年计划投资23.95×108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18.8×108元,占计划的78.5%。

1.5设施农业转型发展

继续保持热度不减、力度不减、投入不减的强劲势头,市政府拿出3500×104元进行扶持,连续6年以每年0.2×104hm2的规模推进。截至8月底,新发展设施农业0.1×104hm2,累计达到1.57×104hm2。全市蔬菜播种3.52×104hm2,总产量72.1×104t,实现产值14.4×108元。在设施农业生产上,更加注重由扩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突出了棚内栽培品种的优化,由大路菜为主逐步向冬枣、蓝莓、樱桃、油桃、瓜果、菌类生产大幅调整。

1.6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保质保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分别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和多次工作推进会,7月初完成全部航拍作业,1∶2000正射影像图按期交付各县(区)使用。截至8月底,共落实确权经费6858.7×104元,培训人员1.85×104人次,清查村939个、农户18×104户、耕地17.33×104hm2,分别占任务的99%、91%和88%,解决矛盾纠纷174起,通过公开招投标县(区)聘用测绘公司35家,各项工作进展有序。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培训人员6693人次,有1962个村在深入清查的基础上,正在全面整改;阳高等3个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县区积极启动相关工作。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农民合作社446个,总数达5439个,带动农户14.8×104户,占农户总数的22%,累计培育国家级示范社39家、省级示范社142家、市级示范社254家;新增家庭农场75个,总数发展到546个。四是科学编制“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规划。

1.7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

年初制定了《201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采取按月调度通报、实地督查、现场推动、财政奖补等措施,扎实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建设。全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计划投资34.8×108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11.74×108元,占计划的33.7%。按照山西省的统一部署,7月初召开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了阳高县大泉山、镇边堡,天镇县新平等示范村,对50个示范村支部书记和乡镇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涌现出南郊区杨家窑,灵丘县车河,阳高县大泉山、镇边堡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工矿一体、生态休闲、历史文化名村,保留了乡村记忆,彰显了农村特色。

2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

尽管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形势较好,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但在除了8月旱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之外,接下来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生鲜乳市场低迷仍未根本好转。当前,生猪养殖已进入高盈利区间(全国猪粮比价9月初已升至7.78∶1),头均收益在500元左右,预计年内猪肉价格仍可能高位运行;羊肉市场回暖,一般养殖场每只收益在100~200元之间;蛋鸡养殖也已盈利,每只收益为15~20元,但是卖奶难的困扰还在持续,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愈加频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都可能对畜牧业发展造成冲击。二是现代农业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困难,投入不足较为普遍。三是农民增收压力增大。受经济下行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渠道收窄,劳务收入下降;同时,尽管全市农民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梯队,但与兄弟市在绝对数上有着明显差距。为此,下一步要重点落实6方面举措:

2.1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继续抢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扶持牛羊肉生产、粮经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建设和全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扶持增量资金;同时,盘活用好市级扶持现代农业建设存量资金,突出全程跟踪和精细化管理,增强扶持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持续放大政策效应。

2.2深入推进“1+3”重点工程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和按月调度,开展实地督查及考核,优化政府服务,深入开展农业系统五位一体帮扶,扶持园区、基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实施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等项目建设,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2.3着力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坚持量为基础、质为关键、效为核心,着力抓好畜牧养殖“五项技术”(人工授精、全株青储、TMR机应用、科学免疫、分群饲养)、“两个模式”(广灵彤阳合作社为代表的规模场科学精细养殖模式和以新荣忠立合作社为代表的分娩隔离技术和大型农用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推广示范,带动畜牧业提质增效。

2.4谋划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大文章

按照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北方奶都、全球马铃薯基地、北方肉业生产中心、长城金三角区域反季节蔬菜交易中心,京津地区的后花园、菜篮子和生态屏障”的规划,全面建设地理标志性特色农业、雁门关生态畜牧养殖、绿色、有机设施农业,小杂粮生产、京津特色米袋子和绿色菜篮子供应五大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做好“中国小杂粮之乡”申报,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电商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5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强化“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推进产权交易平台体系建设,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三农”金融服务。

3政策建议

3.1制定专项用地保障政策,破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瓶颈

如受征占地选址、补偿安置、用地指标等影响,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项目大部分还在开展前期准备,这也是全省的共性问题。建议:为了很好地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项目,省里统一研究出台相应的用地保障政策,预留一定建设用地指标专门用于相关项目实施,并划拨使用。

篇7

2013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现偏重发生态势,这对杀虫剂、杀菌剂的需求必然增加,也是我省农药企业产销趋好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省农药行业遇到的主要问题:

1. 国家主管部门近年来对农药行业的政策逐步趋紧,对农药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今年对我省草甘膦行业影响较大的是国家环保部决定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加大了草甘膦生产企业的压力。我省的两家主要草甘膦生产企业都因环保问题处置不当,而成为环保风暴的对象,对草甘膦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中小农药企业也因浙江省环保厅2013年初下达的环保52条检查措施而感到压力沉重。

2012年4月24日农业部、工信部、国家质监总局又了第1745号公告,决定对百草枯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后,对我省百草枯生产企业也有极大的影响。

2. 2013年人民币的汇率持续走高,对我省农药出口影响较大,明显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出口企业的风险。

3. 生产成本压力大幅上升。因为国家加大了环保治理和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促使农药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环保和安全设施的投入,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原料成本持续上升,运输成本也明显增加,这些因素都使农药生产成本的刚性支出不断加大,增大了农药企业的经济压力。

篇8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湖南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土地总面积211829km2,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h,全年平均气温16~18°C,四季变化较为明显。湖南雨水丰沛,各地降水日数在140~180d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700mm之间,属多雨地区,但时空分布不均匀。

1.2能值分析理论能值分析是以能值为共同的度量标准,把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能量通过能值转化率换算成相同性质的太阳能,定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值。能值分析既能够分析系统内部的各组分能值流,也能分析系统内外的能值交流。通过能值分析得出的综合能值指标体系既能反映生态效益,也能反映经济效益,可以说它是生态学与经济学的桥梁,为生态经济学提供了广阔前景。

1.3能值分析步骤以湖南2008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查阅了湖南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湖南农业统计年鉴、湖南省气象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收集了相关数据。能量折算系数及其计算方法主要参照骆世明[3]编写的《农业生态学》。能值转换率和计算方法主要参照《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农业技术经济手册》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编制了2008年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表(表1、表2),建立了湖南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

2.1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结构分析2008年,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能值投入为6.92E+22se(j表1)。其中,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为2.97E+22sej,占总能值投入的43%;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为2.99E+22sej,占总能值投入的43%;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投入为7.42E+21sej,占总能值投入的11%;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投入为2.12E+21sej,占总能值投入的3%。从能值投入结构来看,购买能值投入较大,而资源环境的能值投入较小。从表3可以看出,湖南农业能值总投入平稳增加,由1994年的6.28E+22sej增加到2008年的6.92E+22sej,主要是因为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增加较大,而有机能值投入减少明显。由此可见,湖南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贡献率最大,而自然资源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农业生产处于靠机械动力和石化能源的高投入寻求高产出的石油农业阶段。

2.2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结构分析2008年,湖南农业能值总产出为3.07E+23sej,其中,种植业产出能值为8.27E+22sej;林业产出能值为1.85E+21sej;畜牧业产出能值为2.02E+23sej;渔业产出能值为1.96E+22sej。畜牧业、种植业、渔业和林业所占比例分别为66%、27%、6%、1%。整体而言,湖南农业能值总产出较大,增速较快,由1994年的1.75E+23sej增加到2008年的3.07E+23sej,增加了75.43%,表明湖南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2.3净能值产出率净能值产出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活动能值利用的效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总产出(/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可更新有机能)。它反映农业生态系统的回报效率,显示经济活动的竞争能力。由表3可知,与其他省份相同年份相比,净能值产出率2008年湖南(5.14)高于安徽(2.91)[5],2006年湖南(5.31)高于辽宁(2.89)[6],2003年湖南(4.78)高于甘肃(1.26)[7]。1994~200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系统人均能值净收益在3.3~5.3这个区间,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湖南农业能值总产出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农产品产量大,但是很多农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流入市场,没有得到增值。

2.4环境负载率环境负载率是对经济系统的警示,反映了现有经济条件下,可更新资源负载压力的大小。环境负载率=(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可更新有机能值)/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与其他省份相同年份相比,资源负载率2003年湖南(8.14)高于江苏(1.2289)[10]、甘肃(6.08)[7]和山东(6.42)[9],2006年湖南(8.46)高于山西(7.83)[8]。湖南环境负载率由1994年的6.46增加到2008年的8.32,其中2003~2008年有所波动,但仍呈上升趋势,表明较大的经济能值的投入,导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总体来讲,湖南农业的环境负载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说明湖南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比较大,过多的如农药、化肥、农膜等工业辅助能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应该把环境负载率控制在一定区间,合理搭配各种能值的投入,使农业生产既不影响环境,又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5能值自给率系统能值自给率反映其自给自足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能值自给率越高,自身资源相对会更丰富。能值自给率=(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总投入能值。由表3可知,与其他省份相同年份相比,能值自给率2003年湖南(0.16)远低于甘肃(0.3286)[7],2008年湖南(0.16)也低于山西(0.27)[8]。湖南能值自给率由1994年的0.2减少到2008年的0.16。由此可见,湖南农业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并不高,并呈现下降趋势,无偿资源对农业发展所做的贡献远低于甘肃和山西,这说明湖南农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开放程度比较强。

2.6能值投资率能值投资率既可以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竞争力,也可以衡量环境资源对于经济活动的负荷。能值投资率=(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可更新有机能值)(/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表略)可知,2004年湖南农业能值投资率(5.07)高于甘肃(2.05)[7]。湖南能值投资率由1994年的4.99增加到2008年的6.25,表明经济能值投入多,而环境资源能值投入相对较少,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说明系统的购买能值投入比较多,而环境资源能值投入比较少,因此湖南农业应该加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篇9

一、上半年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牧民人均收入及支出同步增长

经测算,—月份全旗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元,较上年同期增加元,同比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元,增长,销售粮食收入元,增长,销售畜牧业产品收入元,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消费支出迅速增长,人均现金支出元,同比增长,生产资料购买、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项支出增长明显,增幅均在以上。

(二)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旗累计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亩,优质牧草万亩。

综合分析全旗春播情况,原创: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为养而种格局更为明显。全旗饲料玉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达到万亩和万亩,同比增长和;新增水地优质牧草万亩。农区舍饲养殖基础更为牢固。二是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受近几年葵花病虫害及市场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全旗葵花播种面积有所下降,麻子、籽瓜、胡麻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稳中略增,甜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万亩,较去年增加万亩,增长。三是订单作物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旗落实农作物订单播种面积万亩,其中蔬菜万亩,甜菜万亩,玉米制种万亩,籽瓜、葵花等其它经济作物万亩。累计辐射农户万户。四是粮食作物稳中有增。全旗累计播种小麦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玉米总播面积达到万亩,同比增长。全旗年度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亿斤,同比增长。五是农牧业结构调整已逐步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为。农牧民的年度种养安排更加关注市场需求,更加突出“为养而种”,对接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逐步提高。

(三)舍饲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牲畜总量稳步增长。截至月日,全旗存栏牲畜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万头(只),同比增长;其中肉羊万只,绒山羊万只,奶牛万头,肉牛万头,生猪万口。

二是养殖基地建设再掀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举全旗之力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落实市旗两级包扶单位个,其中市直单位个,旗直单位个,计划投资万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处,总数达到处。截至月日,全旗已建成养殖小区处,在建处,累计到位资金万元,其中市直单位包扶资金万元,旗直单位包扶资金万元。按照“模式化示范,规模化推进”的要求,打造舍饲养殖精品乡镇,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榆林子乡“整乡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拟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处,截至目前,全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处,在建处。

三是改良工作成效显著。全旗新建改良站点个,总数达到个。累计完成羊人工授精万只,牛冷配万头;调入优质绒山羊种公畜只,肉羊种公羊只,所有种公羊均已发放到户;淘汰不合格绵、山羊种公畜只;推广良种鸡万只、良种猪万只。

四是防疫工作扎实推进。新选拔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动物防疫站,全旗动物防检人员总数达到名,动物防检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加强牲畜免疫、检疫工作,春防期间共完成型口蹄疫免疫万头(只次),免疫率达到;完成内外寄生虫驱治万头(只次),羊三联免疫万头(只次)。完成牲畜亚洲型口蹄疫免疫万头(只次)。到目前,全旗无牲畜重大疫情报告。

(四)农牧民人口转移工作进展顺利

全旗农牧民摸底清查工作已结束。据统计,全旗现有农牧民户,在册总人口万人,其中劳动力(—周岁)万人。农村牧区现有长住人口万人,劳动力万人,其中直接从事一产的万人,从事二产的人,从事三产的万人。截至月底,全旗累计输出劳动力人(次)。

(五)农牧业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月底,全旗个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万元,吸纳从业人员人,带动农牧户万户。各重点龙头企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四季青肉联加工精卷羊肉吨,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增长;东达绒纺生产羊绒纺纱万吨,增长,加工羊绒衫万件,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增长;华森饲料加工配方颗粒饲料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分别增长和。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入库项目个,其中万元以上的项目个。

(六)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生态建设方面: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万亩,飞播造林万亩,分别占年度计划任务的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完成造林亩。绕城公路绿化工作全部完成,累计植树万株,高速公路沿线造林万株。合同沟、河洛图坝系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建成治沟骨干坝座,中型淤地坝座,小型淤地坝座,累计完成投资万元。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万元,开挖土石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保灌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万亩;解决了万人、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险工险段治理及堤防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黄河堤防防渗工程公里,乌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处,穿堤涵洞改扩建工程处,修建吉格斯太段戗台公里。投资万元实施了全旗水资源评价与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项目外业勘测工作已全部完成,评审报告正在编制中;乌兰蒲圪卜、昭君坟、打瓦壕三处取水工程预可研编制工作已全面铺开,计划月初通过专家评审。

土地开发方面:去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完成,改造农田万亩,新打机电井眼,配套机电井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公里,修筑机耕路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万亩。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址工作已完成,涉及个乡(镇),计划实施面积万亩。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旗今春农牧业经济工作形势喜人,开局良好。但农牧业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今春有效降水少,大风日数多,各地农田表层土壤失墒较快,特别是梁外地区前个月平均降雨量不足毫米,土地干旱厚度已达—厘米。据初步统计,全旗耕地受灾面积达到万亩,预计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二是受春耕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农牧民生产增收空间略有缩小。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基本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性支农补贴持平,甚至高于补贴总额,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养殖小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区建设进度。现有养殖小区饲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水平不高,规模效益无法发挥。

四是农牧民人口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农牧区人口转移和劳动力输出仍处于自发状态,人口转移的渠道还不够畅通。

五是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滞后。现有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不强,民间服务组织发展缓慢,专业服务不足,原创:综合服务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核心,全面提升农牧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农区畜牧业上规模、上档次、出精品、出效益。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养殖小区建设。严格按照“十有、六化”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各养殖小区的建设进度,确保月底前完成个小区建设任务。充分依托小区平台,加强青贮、畜种改良、防疫等项工作,切实提高舍饲养殖生产管理水平。

二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治理”的防灾减灾方针,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切实抓好黄河险工险段治理及孔兑堤防加固工程,确保“黄河不决堤,水库不垮坝,孔兑不死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防雹增雨、抗旱等工作,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篇10

中图分类号:S-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1-2960-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1.062

项目评价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被大量运用,为农业、工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项目做出可行性、经济性、有效性、效率性、扩散性、公平性及可持续性的评判,项目评价与各领域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有关农业项目评价的文献数量较少,研究内容多侧重于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对某种评价方法进行论证与应用,农业项目评价的绩效被忽略,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评价过程的效率性与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探究。农业项目评价结果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与指标的选择依据及科学、高效的运行路径等问题都值得深思。某些农业项目评价活动虽采用了复杂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予以计算和赋值,却没有遵循项目评价内在的客观规律与要求,产生了诸如在时间维度上的割裂、内容模块上的残缺、在指标和方法的选择上缺乏坚实的理论依据等问题[1]。当前的农业项目评价更像是一种黑箱式评价,实现评价结果的中间程序、影响因素不明,运行过程缺乏管理和监控[2]。如此运转的项目评价,其评价结果的信度有理由被质疑,效度有待商榷。

项目评价历经发展已从最初的成本效益评估工具进化为项目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关于农业项目评价的研究也须超脱于评价方法的实践性、局部性、个别性的活动范围,关注项目评价的一般运行过程,找出农业项目评价绩效的实现路径。本研究试图在哲学层面上立足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从评价的本质出发研究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揭示其基本要素和运动规律,打破项目评价运行过程中的“黑箱操作”。据此抽象出一个贯穿全局的、具有普适性的农业项目评价运行模型,为今后的农业项目评价实践提供方法论上的参考。

1 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

评价的本质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3]。农业项目评价是人类主体从自身需要出发,遵守、结合农业项目的客观属性,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主体与项目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农业项目评价绩效是指主体对价值关系评判过程的效率性以及结果的有效性,它包含了对静态最终结果与动态运行过程的双重度量。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农业项目评价是一个主体对主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的过程系统,它具有系统整体性、结构性、相关性、目的性的特征[4]。而农业项目评价绩效则是项目评价系统中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构成要素运动、相互连结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评价过程,输出了不同的评价结果。

农业项目评价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为价值主体、价值客体、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价值主体是项目的相关利益方,包括项目受益方和项目执行机构[5];价值客体是价值的承载者,即农业项目。评价主体是项目评价活动的发起者、实施者;评价客体即评价活动的实施对象,即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6]。如图1所示,在评价主体对价值关系的评判中(以虚线箭头表示),价值主体以其主观需要、价值客体通过客观属性作用于评判过程(以实线箭头表示)左右评价结果。

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是农业项目评价的出发点。由于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评价主体或多或少代表着价值主体的利益,这种特殊关系使得农业项目评价活动永远摆脱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7],农业项目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因此一直备受关注和质疑。然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并不等于纯粹的客观性,也不会来源于肆意的主观性,忽视主体的主观满意度或是客体的客观属性都会给农业项目评价绩效带来影响。

价值客体的客观属性约束农业项目评价的活动范围。价值客体――农业项目的客观属性在时间维度上体现为周期性、动态性,在内容维度上呈现为复杂性、整体性。首先,农业项目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前期计划、中期执行和后期使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农业项目评价活动重视项目过程的完整性、逻辑性、动态性及其中每一个环节活动的有序性[8]。再者,农业项目具有涉面广、要素多、周期长的特点,相应的,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系统也不仅仅是线性、单向的前进过程系统,而应是一个可以覆盖各方面、各环节的多维系统,用以梳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整合各方的作用力。

农业项目评价的绩效取决于主、客体双方各自的运作情况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情况。项目评价运行过程的有效与否、结果的科学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很好地平衡了主客体的作用效果,保证主客体要素有序、有效地碰撞。

2 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路径设计

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揭示了主、客体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价值评判过程、结果的作用效果,也说明了农业项目评价良好绩效的实现有赖于项目评价沿着一条科学的路径运行。农业项目评价系统的关键要素有待正视,要素间的关系有待协调,所有要素的作用力有待整合,系统的结构有待修缮,系统的运行流程、方式、方向有待明确,系统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如此才能获得有效的评价结果与高效的评价过程。在研究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尊重项目评价活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项目评价运行模型,并进行了路径优化,旨在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好地发挥项目评价的作用,更好地为农业项目评价实践服务。

2.1 农业项目评价运行模型构建

首先构建实现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模型,将农业项目评价绩效的影响因素全部纳入其中,并厘清彼此之间的关系。逻辑框架法(Logic Framework Approach)是通过一个简单的4×4矩阵来概念化项目的目标层次、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实际验证,如表1所示。逻辑框架含纵横两套逻辑关系,其核心是各层次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适合用来模拟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过程。

借鉴逻辑框架法搭建路径模型,如图2所示。在水平逻辑上,逻辑框架法原是以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外部条件来衡量各层次目标的实现情况,本研究则引入价值客体――项目的客观属性作为水平对照。在垂直逻辑上,将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按层次划分为战略目标、直接目的、产出需要和投入需要。战略目标是指价值主体期望农业项目产生的宏观影响,包括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等;直接目的是指预期项目能够带来的微观作用;产出需要是指主体要求的项目建设结果;投入需要是指项目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物[9]。与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层次列相对应,选择农业项目的时间属性作为客观属性的代表,将其依照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前期计划、中期执行和后期使用三个阶段,并将客体的中期执行阶段进一步分解为实际投入、实际产出两个环节,后期使用阶段细化为微观作用与宏观影响两个环节。

从图2来看,虚线箭头表示评价主体对价值关系的评判过程,实线箭头表示项目评价的运行方向。整个项目评价流程的逻辑起点是价值主体的目标,由目标倒推确定项目的目的、应达到的产出以及应有的投入;接着连结价值客体的生命周期――农业项目的计划、实际投入、实际产出、发挥效益这一系列实施环节;再以一个项目的输出结果、持续影响为参考,进一步影响下一个农业项目的价值主体进行目标确立。

2.2 农业项目评价的路径优化

2.2.1 主客平衡,整合运作 路径模型框定了主、客体双方的平等位置和对应关系,农业项目评价在运行中同时接受主、客体的影响与制约,并合理地整合、平衡双方作用力。首先,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列表达人的期望与利益,为农业项目评价设立导航,保障价值主体的主观愿望得到执行,防止项目评价活动误入歧途,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如偏执地追求项目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单纯地以项目的投入-产出率作为评价标准等。其次,价值客体的客观属性列反映项目自身的客观规律,设置了达成主观目标所需的客观前提,它不受人的主观意愿的影响,每个阶段的情况都展示了主体目标的实践成果,用于验证、判断主观目标、预期产出、预期投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主、客体双方各自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两者结合,生成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路径。首先分析价值主体需要,分辨并协调多主体、多层次的主观需求;然后把握价值客体的属性,分析主观需要如目标的设定、资源的投入等是否合理;接着以客观规律调整主观需要,得出合目的、合规律的评价标准;最终,以此标准来评判项目的规划、实施进程与使用功效,检测客体是否如实贯彻了主观需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此运行,项目评价既不会放纵价值主体的需要,也不过分强调理性、定量的评价模式。

2.2.2 目标导向与过程导向相结合 本研究的路径模型把主客体融合在一个模型中相互作用,将各运作要素整合成了一条“目标-过程-结果-目标”的循环逻辑链。这条循环逻辑链同时打开了项目实践过程与结果、项目评价过程与结果之间的黑箱,阐释了农业项目评价绩效的形成机理。过程-结果链保障农业项目评价在运行中将项目的中间过程放在重点考察位置,强调评判各目标层次、目标和达成手段、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不再是孤立地评审项目结果。目标-过程链则体现了以结果为中心的项目评价运行思维。目标指明了价值主体所期望的结果,农业项目评价从结果的角度来分析所需要的投入和执行手段,指导项目实施过程,控制中间环节。简而言之,就是以目标为引导,通过指挥每个要素的运作、协调要素间的关系、规范项目的实施过程而最终自然、平稳地得到理想的项目结果。

2.2.3 动态评价,循环往复 农业项目是一段连续变化的进程,这注定了农业项目评价不应是截断式的、一蹴而就的,而应该是实时跟进、覆盖全局、动态反馈、反复调整的。本研究的农业项目评价模型清晰地展示了进程中的各个活动环节,项目评价活动沿着农业项目进程流,详细而完整地评价前期计划、中间执行和后期效果。项目评价以价值主体的战略目标、直接目的、预期产出和预期投入为标准,监控项目的实际投入、实际产出等各实施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保障计划的顺利执行,使农业项目的各个环节、阶段与主体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将实际情况与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评价主体,重新调整价值主体的预定目标与计划,以更好地适应客观情况。而对项目交付使用后的效果、影响所作的评价,既是对一个项目绩效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个项目的参考和引导。其他农业项目评价活动应借鉴后评价的成果,综合考虑项目运行后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再回头斟酌价值主体的利益诉求,规划发展方向,制定更加合理的目标,保障项目目标、项目实施和项目影响之间的良性循环。

3 小结

本研究站在哲学层面上以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机制,发现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分别以其主观需要和客观规律作用在项目评价运行的过程中影响项目评价绩效。因此,设计农业项目评价运行模型,协调主、客体关系,并优化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路径,整合主、客体双方的作用力,指明了农业项目评价运作的逻辑流程。为提高农业项目评价结果的信度与过程的效度,应做到平衡主客体作用力,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及时反馈与动态评价。

在实际操作中,农业项目评价的运行过程常常被看成一个黑箱,要素的运转未得到评价主体很好地重视与控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方法论的指导。本研究在方法论意义上提出的路径模型,涵盖了整个农业项目评价活动过程,揭示了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和关系,使项目评价在运行时能整合各要素的作用力,达到综合、动态评价的目的,为农业项目评价绩效的实现提供了一种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保龙.基于突变理论的战略型项目评价选择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7):122-127.

[2] 孙翊锋.理论驱动型评价:项目评价的新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5(3):182-185.

[3] 李善波.项目评价系统的结构:模型与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8):51-55.

[4] 纪国涛,金敏力.科技创新绩效: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8.

[5] 彭 慧,苟天来,毕宇珠.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8):2016-2020.

[6] 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篇11

随着我国的信息化技术获得了一定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来完成任务,网络覆盖率获得了明显的提高,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天地。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农业的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方向。我国在把农业和互联网+的技术相互结合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推动,从而促使我国的经济获得更多发展。

1.“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以及基本概念的形成

自从我国科技不断的发展,从个人电脑大幅度普及,以及无纸化办公的进行,一直到如今的网络时代,这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极大程度的改了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已经到达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根据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的历史数据不难发现,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电脑和互联网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的状态,在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出,信息技术将会获得更大幅度的增长,未来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是非常难以预测的。国内互联网+的理念最早是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技能,也是一种外在的资源以及技术环境。这位互联网界的传奇人物比较系统的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互之间关系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互联网+的战略,主要指的就是通过使用互联网,把各行各业能够相互之间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东西,这是我国对于互联网+概念最原始的表达。从经济角度或者是技术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每一次出现技术革命,都会相应的出现一种技术到经济的模式。这个过程大多会经历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新兴产业因此而出现,而很多新开发出来的基础设施会被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第二个阶段指的就是,各行各业可以通过充分的利用这种新兴的产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并且有极大的收获。这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持续20年,甚至30年之久,根据经济学家的相关表述,不难发现,互联网+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技术革命,并且目前也逐渐的步入经济的模式,在未来的几年之间,随着大数据时代等相关技术变革蜂拥而至,互联网+的模式,将会形成更新的技术和经济的模式,创造一个新兴的经济行业的模式,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不难发现,互联网+所引导的技术变革,使不同行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经济角度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不难发现,互联网+的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所发展出来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当中的各个行业进行广泛的扩散和应用的过程。互联网+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场信息技术,或是产业革命等,也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传统产业,进行颠覆性的变革,而是和各行各业相互之间进行普遍的结合,无论是思想又或者是经济模式等,都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冲击,这是比较典型的行业升级现象[1]。

2.利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推动农业发展

生产方式不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农业生产大多都是依靠比较传统的农业经验所进行的,相对而言,非常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而农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但使其产出相对较低,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行为,或是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通过使用智能化的技术,或是信息化的技术,可以让农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并且使农业的生产,能够更趋于专业化以及集中化的水准,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广泛的共识。而通过对农业智能化进行考察,以及对农业的信息化进行了解,不难发现,目前最值得我国学习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以色列的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农业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准确的把握农业发展的各个不同的环节,从而让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益,获得全面提升。通过使用更加具有智能化特点的技术,并且结合信息技术,可以让农业的发展更加精准,同时。也可以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精准的干预,从而达到技术支撑的要求。目前,是一个互联网+技术大幅度提高的时代,使用更加先进的传感器,来监测农产品生长的环境,以及生长的状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促使农业获得更加健康,高效的发展,并且提供更加完备的资料[2]。

在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精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农业的精准可以体现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不同的环节,比如土壤的湿度以及肥力,还有光照的程度和温度的高低,包括杂草和病虫害的状况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分类处理这些不同的数据资料之后,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可以精准分析以上几方面的数据信息,给农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方面的支持,从而让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以及供应,相互之间能够获得精准的对接。在进行农业精准干预的过程当中,要能够促使软件及硬件双方之间可以协调配合,失去任何一个都是不可以的,而在设备方面,要能够尽量使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智能设备,同时要构建起一个以环境监测,还有控制等各方面为基础的信息化的监控体系,并且以此为基础,精准的定位农业发展的问题,并且及时了解其中的问题,制定一个更加切实可行的策略,对其进行实时跟踪。在进行软件建设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备的农业发展的数据库系统,让这些数据能够充分的在进行优化和整合的过程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建立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特别关注卫星遥感方面的资料。同时,也要重视对病虫害资料的整理,以及对区域气象资料方面的分析。对农作物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各个不同的阶段,要建立起分类的标志,同时要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使农业监测数据分析能力,可以获得全面提高。

通过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的技术,可以让农业获得更加精确的发展。对农业的生产,也可以进行实时跟踪和检测,这也正是可以让食品获得安全的,最为重要的保障之一。目前,我国已经产生了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原因也有很多种,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办法对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精确的记录。目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通过使用智能化的相关设备,以及信息化的技术,可以更加便捷的让每一个农产品,都可以拥有和自己成长相关的档案。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可以让农业的生产,获得更加广阔,更加全面的发展空间。在进行农作物生产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对农业发展整体信息进行跟踪性观察,并且将农业生产的情况记录下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储存农产品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定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呈现在消费者以及监督部门的面前,给农业产品的质量监督以及追踪提供更加完备的条件。

3.根据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

在进行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其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就会让农业难以获得长远的发展。这种局限性大多体现于两个不同的方面,首先,农产品的生长必须要接受阳光雨露。同时也要有符合其生长标准的土壤和肥料等,通过这些综合因素的全面影响,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够使农产品长成熟,这和市场经济的周期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很多农产品并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变化极快的情况,甚至很容易导致农产品和市场的變化难以相符,而产生销售起来比较困难的状况。农产品大多都非常容易变质,一旦超出了其保质期,农产品就很有可能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因此而难以销售。农产品其自身的特点,让农业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地位。农业长期都处于一个比较难以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行业氛围相对较为消沉,而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使互联网和农业模式相互之间结合起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依靠电子商务的平台,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农产品销售的模式,使农产品能够符合现代流通的形态,从而促使农产品更加符合目前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并且促使农产品能够获得高效的流通。

3.1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业订单业务

要根据电子商务模式,打造农业订单方面的业务,从而帮助农产品拥有更加可靠的营销模式根据目前试点的情况不难发现,如果想要提升农户和企业,以及超市还有个人等各方面之间的联系,签订农产品订单是非常便捷的方法,不同个体可以有效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在进行订单签订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始终坚持市场供求双方的实际需求,并且根据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能够让生产和销售相互之间无缝链接,防止生产过于盲目[3]。

3.2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产品网上销售

篇12

针对农药行业改革和转型之势,本届经济运行分析会将立足行业发展大背景,从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预测,并2017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50强企业和品牌产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同时表彰2016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模块一:行I运行情况分析

1.新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2.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发展契机

3.大数据分析农药进出口及对外贸易情况

4.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市场分析

5.大数据分析农药品种供需及价格走势

6.“一带一路”沿线农化市场分析及契机

7.数据分析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态势

8.市场下行,农化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9.近年来植保服务模式下的市场分析

10.农化企业金融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会议内容,敬请期待!

模块二:榜单

2017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2017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强企业榜单;

国内品牌产品销售排行榜单;

最具市场潜力产品榜单。

模块三:优秀表彰

2016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

2016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农药》杂志

冠名单位:虚位以待

联合主办: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江苏金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蜻蜓农服)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特别协办:虚位以待

协办单位:四川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江苏省农药协会

安徽省农药工业协会

重庆渝辉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三、参会人员

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讯员、统计工作者、产品经理、金融投资人员、行业研究人员及相关代表等。

四、会议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2017年5月9日,13:00-20:00

会议时间:2017年5月10-11日

会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19号)

五、会议事项

(一)参会报名办法:凡即日起至4月21日报名并交纳会议费(含会务费、资料费、会期餐饮费等),会员单位2000元/人,非会员单位2300元/人;4月21日以后及现场报名,会员单位2800元/人,非会员单位3000元/人。同一单位5人及以上报名参会1人免费。

交通费、住宿费用自理。

(二)参会费汇款单位:

户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六铺炕支行

帐户:0200022309014426780

(三)参会代表请填写回执表(登陆“中国农药工业网”(ccpia.com.cn)下载),并请于4月21日之前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六、会议报名联系方式

会议报名:王灿:010-84885067,13488811349,

979572835@qq.com

报表提交:杨晓玲:010-84885233,13911618976,

123566429@qq.com

咨询合作:段又生:010-84885035,13691545916,

1479027393@qq.com

邮箱:ccpia1315@163.com

传真:010-8488525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1315室

篇13

一、小额信贷企业依托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经济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我国“三农”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向第三产业,但对于一个农业大国而言,“三农”经济的有效发展为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因此,高职院校能够为小额信贷企业提供“三农”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三农”问题的解决依托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传统的粗放型“三农”经济向现代集约型“三农”的过度中,非常迫切的需要高职院校提供的人才,一方面,人才的供应可以提高小额信贷企业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为“三农”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发挥人才优势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三农”人才的发展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处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二)为小额信贷企业输送人才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农村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地位,高职院校输送的人才大多也转向农村,它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果体现在服务“三农”上,能够为小额信贷企业输送符合条件的“三农”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功能、社会职能以及输送人才的要求,可以大力促进“三农”增收,加速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二、小额信贷企业对“三农”经济人才需求分析和服务经济运行分析

 

(一)“三农”经济人才服务小额信贷企业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服务“三农”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脱节。

 

2.高职院校投入的办学条件简陋、缺乏专业师资,水平有限。

 

3.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调研水平有限,导致与“三农”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二)小额信贷企业服务“三农”经济人才需求分析

 

1.小额信贷企业需要创新型人才,能够为企业培养创新金融产品,在企业发展开拓过程中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新的融资、信贷项目,企业发展源于产品创新,因此,创新型人才是“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人才类型。

 

2.小额信贷企业需要开拓型人才,需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够自主开拓市场,根据市场的开发计划,负责具体渠道开发。

 

3.小额信贷企业需要计划型人才,能够针对相关区域进行专项回访,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建立客户档案,为客户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最佳的信贷计划,帮助客户解决信贷过程所产生的问题。

 

(三)小额信贷企业服务“三农”经济人才服务经济运行分析

 

1.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鼓励服务“三农”人才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农业生产一线进行小额信贷企业的创新。

 

2.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实施“三农”服务专家服务,推动高职院校、科研院校一级农业产业化企业组成“三农”创新联盟,在重点产业上培养一批稳定的“三农”经济人才以及创新科技团队,形成真正的创新推动一体式的人才模式。

 

三、高职院校与小额信贷企业合作运行模式构建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各高职院校的主要研究问题,新型“三农”问题也是考验高职院校模式发展的难题,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适应新的形式而变化。职业教育就要面临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人才。因此,面对小额信贷企业的人才诉求,应该始终坚持校企合作的情况下,培养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人才模式。

 

(二)创新课程建设

 

在建设课程的过程中,应重视课程与岗位对接、“三农”发展与企业、院校对接。职业教育服务“三农”主要是为了提升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高素质劳动者,为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针对小额信贷企业的复合型“三农”人才。其次,要重视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立自己的小额信贷企业,为服务“三农”做好扎实的准备,学校可以为此提欧适宜的技术支持和实验室支持,为做好学生创业做准备。

 

(三)创新教学模式建设

 

教学模式的建设是指导教师在排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媒介和渠道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有效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加强动画、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三农”以及小额信贷企业有充分的认识,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自己进行技能培训。第二,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参观小额信贷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模式以及企业的构建等。

 

(四)创新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是在教学的环节过程中实施的实训,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的解决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实践教学非常重要,是体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成果的体现。

 

(五)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