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篇1

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英语教学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从最初的语文数学两大主科,变成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课。但是和城市相比较,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存在教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足,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等很多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推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1.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目前的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师资力量不足,这种局面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学校对于英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家一起讨论英语教学的技巧,交流课堂教学成果。校领导还可以在校内举办英语课堂观摩课,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英语教学的方法,教师在上观摩课前能够主动的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用具,让英语课堂教学摆脱传统的模式,而且,通过观摩课,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学校要鼓励教师采用新颖的方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会对教学更有帮助,学生也会对英语课堂更感兴趣。除此之外,作为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平时多看相关学科的书籍和教学设计,吸取其他教师教学的精髓。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对他们在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能够从容应对,让学生从英语课堂中真正的学到知识,并且喜欢上英语课堂。

2.提升学生兴趣

现在许多学生对学习都有一种厌烦的心理。小学生对英文教材中的单词、句子只是靠死记硬背,他们不是真正的了解知识点,在平时做的题型也不够多,所以,在遇到英语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很厌烦的情绪,越不会就越不想学的心理。在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在课本中的对话,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来进行表演;在课堂开始之前,学生们一起唱英文歌曲;学校可以多开展英语方面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学校的布置上,要尽量让学生到处都能看到英语;还可以让学生来设计英语板报,然后各个班级的学生来进行评比。这一系列方式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想提升学生英语的成绩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对于学生不会的英语方面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及时的讲解,让学生把不会的题都学会,并且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那么,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会增加。所以说,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将知识都掌握,课后能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教师设计了“猜年龄”的游戏,首先教师出示了几张人物的照片,如Kate、marry等,并在卡片的背面写上数字,“Three”、“Four”、“Eleven”等,之后依次让每个小组猜“Is he(she) Three (Four)?”哪个小组猜对了,记上10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到知识。

3.改进教学模式

在农村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课堂的主要模式。纠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的条件有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局限。还有就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模式不够新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课堂气氛变的很压抑,学生都喜欢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校而言,校领导要做好教学用具的准备工作,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且,可以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可以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另外,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需要在每堂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做好课堂设计,与其他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尤其对于英语这一学科,由于英语课本中的课文较多,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较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独特的教学模式来授课。英文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对英语单词的背诵采取评分制,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总之,要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教师都需要付出努力,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用语时“Nice to meet you”,“This is my…”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简单的用语,编排一些对话,并创设教学情境,初次见面的学生见面打招呼,这些简单的用语都会用到,而且还可以将以往学过的用语加进去,“Hello!”“I’m…What’s your name?”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复习以前的学过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

篇2

关键词: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性教学

一、 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素质特征分析

中职学生基本有三类学生来源:第一类,市中心区,人数比例很少;第二类,周边各区的中心城镇,人数比例也不多。第三类,是偏远区县的农村,人数比例较大。

前两类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这受益于多年来在中心区所获得的教学资源。但这类学生中大部分素质并不理想,一方面表现在学习自信心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学习自觉性方面,个别学生还沾染了不良习气。事实上,这些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的成绩中下者,他们中较出色者也被名牌中职学校录取走了。第三类学生,来自边远农村,他们中大部分比较朴实和踏实,不足之处就是英语基础较很差。他们的小部分几乎构成组织纪律和学习成绩的双差生了。制定一切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都要以这个现状为前提。

二、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对策性建议

a) 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好学生看待

中职学生不乏有失败情绪者,信心不足者甚至厌学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十分重要,这表现在对学生的成绩与行为的评价方面。在教学检查座谈会上,学生经常反映,个别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个别老师夸奖自家的孩子怎样有出息,还有个别外聘教师夸奖自己学校的学生多么优秀。这样的评价方式十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研究表明,如果把学生当作坏孩子时,他们就成了坏孩子,反之亦然。我们的每一次对回答问题的评价都要本着鼓励的原则,在细小的方面一点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中职学生中不乏有家庭破裂的,生活困难的,意志品质薄弱的或智力欠缺的因素存在。他们大多属于在生活中的感情依赖型,在学习中的场依赖型的学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经常与学生的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扩大参与面,要经常让学生彼此了解每一个人的努力与进步现状,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竞争。要构织一个互动学习的网络,而不是把他们分割孤立。小组讨论与合作就是其中一项成功的范例。

b)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细化与量化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弱,自觉性差的特点,教学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细化与量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宁少勿多,宁精勿杂。减少知识性的传授,加大技能性的培养。把知识性与技能性的任务要求细化成一个个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所有的目标汇集起来又可以构筑起一个更大的目标。把目标导向和任务引领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模块上,然后围绕着模块展开教学。

在吃透大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内容可以做适当调整,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或者减少内容,以换取质的提升。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要改变课堂中效率低下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不求其多,而求其有效。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 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语法点,学生不开口,只是不停地记笔记,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少学生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这都是低效率课堂的表现。如果把教学与测试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做起来,哪怕是一对一,哪怕是一点点,天长日久也是很了不起的。

如果能够设立一个达标目标,或者参加一项考证,把全班的目标都集中到一个方面,然后分解任务,逐一落实,教师与学生就有目标感、充实感和成就感。如果目标明确,教学任务精确细化,教学的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还占据主导,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必须探讨一种适合该校学生的独特的教学模式,比如,量化指标,建立题库,分级教学,教考分离,过程性测试等方面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

c) 分层次教学的可能性思考

分层次教学是许多学校竭力试点的课题。这有利也有弊。其利的方面就是能因材施教,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其弊端就是打乱了一个自然班级,在排课方面,教学管理方面和考试评估方面都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层次一般分为A, B, C三个等次。分层次教学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让那些有天分、有兴趣和基础好的A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发挥,这是最受益的一个群体。针对这个群体,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和强化三校生考试方面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为将来的升学考试夯实基础。

另一方面,让那些基础差,没有动力也没有兴趣的C层次的学生得到适合于他们的特殊教育,让他们最终也学到本领。这批学生平常基本是睡觉、玩手机、不认真听课的一个群体,大好时光和教学资源完全浪费了。针对这样的学生,主要开设实践课,动手操作课,比如搞一些表演,现场模拟等实验性的内容,可以为他们另立大纲和教学目标,可以另选教学内容,另设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要少而精,要实用,要体现趣味性。在教学目标上要适当降低并且要十分明确。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体现效率和效果,要丰富生动,必要的时候可以到体操房,到图书馆,到室外,到商场或者到计算机房去上,可以把它们分成小组,搞表演,搞海报,搞朗读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把测试完全放到教学的过程中去。

d) 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我多次到校外参加会议,也听了不少的公开课。我感到部分中职学校在多媒体教学方面还十分滞后。现在,一些重点院校的课件制作水平很高,教学设备也比较先进;而不少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和一本教科书上。目前,省会城市举办的公开课都需要做成课件的形式。多数学校需要在硬件与软件建设上下一点功夫。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在于直观性和生动性,尤其动画、音乐和视频的设置更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有的教科书都是直接提供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e) 实践性教学与教学效果

最近几次参加市级与全国教研会议,感到目前英语教学比较倾向于听说方面,也就是更加注重于语言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部分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是比较侧重于笔试与应试方面,这也是我们需要改革的方向。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如何活跃课堂气氛,都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上文讨论了任务的量化与细化的问题。如果把任务确定下了,可以在课堂上一对一的检查,这总比面对全班的满堂灌效果要好一点。这方面值得更升入的探讨。

f) 过程性测试与终结性测试

篇3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广泛实行,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小学英语师资的学校也要相对地做出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以适应这一现状,这就要求培养师资的学校作出实质性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使现代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随着学前英语的普遍实施,幼小衔接的陆续提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局限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学,忽视了语言本身用以交际交流的作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控制较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太过注重于语言知识的教学,只限制于教材表面,忽视了语言的实践性,使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变成了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和语言点,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教学大部分停留于机械性的重复和模仿。课堂上的步骤也都是“Review─New lessons─Practice─Class Closing”,忽视了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反馈、课外学习和交际的指导,不利于语言的学习。以上这些问题使得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师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也要求教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能力,保持开放的心态,真正做到学无止境,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现在的社会、家庭及教育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小学英语师资的学校也要相对地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授课英语教学法的老师们及时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最新形势和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好让他们在给师范生授课的时候,清晰地说明现在的状况,并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作出适当的改变,以适应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而让授课英语教学法老师们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到小学调研。

二、小学调研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非常特别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既涉及教育学体系中的知识理论,也涉及英语学科中的很多知识与教学的技能技巧。因此,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既要熟悉教育学科中教学法的理论知识、教学原理和教学原则等,也要掌握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的技能技巧。这对于很多教育学科的老师要求就非常严格,也导致了小学英语教学法师资的缺乏。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很少有专门培养这一学科的课程,即使有这样的课程,也是作为一门不太重视的学科来教学,因此也就没有专门教授这一学科的专业教师。在很多的中职学校,甚至大专院校,担任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教师通常是教育学科的教师,或者是英语学科的教师。但让这两学科的教师来担任教学法教师都存在问题:首先,教育学科的教师来教授小学英语教学法,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理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有一个缺失就是他们普遍不是英语科班出身,很多的英语知识、教学技能技巧,甚至最基本的英语语音问题,他们都很难胜任,这就很难给师范生们做出正确的示范,显得很难有说服力。其次,如果让英语学科的教师来教授小学英语教学法,他们在英语知识、教学技能技巧等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他们的理论知识不到位,实际经验与理论结合不足,造成理论知识表面的缺失。

从这两方面问题上看,要让教育学科的教师去学习英语知识,纠正语音,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只能让英语学科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吸取经验,做到理论与经验结合。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小学进行调研。所谓小学调研,就是派老师到小学去作调查研究,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相关的数据,或者说实际的案例调查,并进行实际的分析,提出一些思考与对策,并应用于相关的教学当中。可见,只有通过小学调研,才能丰富老师们的教学法理论知识,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教学法知识的理解,从而成为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因此小学调研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小学调研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有着实践性的意义

今年4月起,我校为了提高小学英语专业师资的素质,也为了适应现在来自于社会和教育的需要,特别对老师们作出了实践性的要求――让老师们到小学听课调研。此次听课调研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实施的状况,能够更好地把握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按照学校的安排,由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带队,让我们每周分别到小学进行2天全面深入的听课调研这次小学的听课调研。我充分地体会到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对师资要求的不断改变,学生们对老师要求不断提高,意识到培养小学英语老师的责任之重大,以及所面临的种种严峻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我不仅能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从实际出发去给师范生们灌输知识,把实际的案例给师范生们进行分析,而且让我更多地从实际给师范生做示范。而从这次的调研当中,我充分地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充分反映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在小学英语教材里,有很多单元的题目和内容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简到繁、逐渐展开。例如:在学习my family一文时,老师应该从生活中出发给学生们解释一下aunt,uncle,grandfather,grandmother,由于这些词在英语中涵盖的中文意思比较多。因此,在学习这些词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们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中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I’m a doctor”一单元中,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模仿课文当中的人物,做动作,表演人物的语言,分别饰演Tony,Gogo,Mother和Doctor等,让学生用英语真实再现学校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教具要不断地更新,要与学生的兴趣有关,才能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除了教材里面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外,很多时候老师们还会利用其他的一些教具或者图片来引入教学内容。但如果这些教具和图片都是从90年代起就开始沿用到现在的话,相信现在的小学生们也不会对它们再感兴趣了。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导入的教具应该不断地更新,要与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和现实有所联系,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共鸣,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我在小学听课调研当中所听的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课,内容是“What are you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What is she doing?/What is he doing?”。由于句型多,而且句式相类似,有沉闷感,英语老师魏老师别具新意地利用了现在小学生们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和“暖羊羊”来导入新课文的句型,让整一节英语课不但没有沉闷感,而且气氛好。由此可见,利用学生们现在感兴趣的内容来作为导入,既能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又能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要懂得把握好课堂评价的时机。

现在的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不留意的举动或者评价,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到他以后学好这一学科的信心。为了不让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或者举动产生任何的误会,老师们就要把握好每节课当中课堂评价的时机。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情况,如不同的性格、学习情况等,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不能有所偏私,要尽量抓住学生的闪亮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们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对于那些很少表现、很少发言的学生,更要给予其表演的机会,给予适当的鼓励,从多角度去看待这些学生,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亮点,让他们体验成功,找回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进取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What do you do?”一课当中,对于学习到的职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还懂得很多课外的单词,如:manager,lawyer,office lady等,对于这些学生能扩充更多的知识,老师固然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只能掌握课本上的单词,如fire fighter,teacher,office worker等,老师也要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而有一些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也不能给予批评,而应该尽量地给机会他们尝试,体验成功,并找回上英语课的自信,从而不再对英语产生恐惧。

总的来说,这次小学的听课调研对于我所教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有着实践性的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很多这样类似的问题常有发生而且需要老师们注意,然而对于在校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师范生们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经验,也没有预示问题发生的能力,他们可能只停留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只关注于自己的问题,还不能很全面地关注学生们的问题和情况,这就需要授课老师给予他们适当的训练。而这次小学听课调研正好给予了我重新体会新形势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机会,让我从中获益良多,从实际的课堂当中让我获得更多实际的例子,给予我的学生们真实而有用的案例来学习。使我不断地更新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信息,更新我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发散思维,解放思想,放宽思路,不拘于以前已经有了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长时间使用相同的几种方法。要让学生们大胆假想设计,不断提出新思路、新点子,学会吸引小学生们的目光。从而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上尽快适应小学英语教学,慢慢地能够独当一面,形成自己的一种上课模式和特色,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第二教育网.浅谈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英语教学.2010.

篇4

1 绪论

据报导,全中国约有三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在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超过一亿人。成千上万的中国学者、教育工作者都在夜以继日的研究英语学习中的障碍。文化差异和文化内涵的不同造成了英语学习上的各方面的障碍。对许多学生而言,英语仍然是令人头痛的学科。他们既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导致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擅长“背”知识,也很勤奋,但因过多依赖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英语成绩始终也难以实现大的飞跃。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种种障碍。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英语很困难呢?怎么才能解决中国人在英语上存在的种种学习障碍呢?

2 文献回顾

LD(learning disabilities)是西欧国家习惯的省略用语。历史上对LD曾有过多种定义。LD自1963年作为一个新名词问世以来,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所谓学习障碍是指一群不同性质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推理或计算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这类障碍为个体所固有,推测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并可伴随终生。学习障碍可同时存在自我行为控制、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一定导致学习障碍。这里所称的学习障碍也不包括其它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情绪紊乱等或外界不利条件,如文化差异,教育缺失或不良等所导致的学习问题。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虽然身体发育正常,但他们的学业成绩达不到教学的标准要求。

3 研究意义

班杜拉的社会行为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心理机能是由人、行为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因此,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也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意志力,兴趣,动机等内部因素的欠缺是导致学习滞后的心理障碍;学习习惯和方法等则是学习滞后的行为障碍;教材,教师,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等则是学习滞后的学科障碍。同时,学生的学习还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障碍问题,通过研究以期科学合理地找出针对我国中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对策并给出教学建议。

4 英语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催生下,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现实,学习中包含太多的应试成分,这种非正常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深层次进步。在英语学习上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够顽强、学习不够主动等,这些都可以称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不端正,或者太现实,都会直接导致英语学习风向标的偏离。学习动机在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动机决定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和态度。大部分在英语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待改进。学习方法的缺失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陷入困境。这些障碍属于英语学习行为障碍中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的范畴。这些障碍在学生英语学习中占了很大的部分。此外,在英语学习中存在障碍的学生,对英语教材和学习环境普遍不是很满意。对英语教师也是“敬而远之”。这就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密切,这种师生间的距离感也是英语学习障碍之一。

5 本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生英语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如心理障碍和学习行为障碍,也包括外部因素,如英语学科障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在这些障碍中,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外部的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所有这些障碍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克服和逾越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秉承一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原则: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理论学习,对学生的学习障碍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中积累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学习障碍的方法及策略。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适时恰当地告诉他们“英语不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

(3)努力创设语言环境,努力创设学习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调整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技巧。

篇5

1.医疗机构/私了0了大部分的医疗纠纷。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患者及家属在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时,常常习惯于直接找医疗机构/讨要0解决途径,往往认为/事情是医院出的,我就找医院赔钱0。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据统计约有85%的医疗纠纷是在医疗机构的努力下,采取与患方协商解决,最终以/私了0而解决。

2.医疗纠纷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发生医疗纠纷以后,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3]。在/不闹赔不了钱、小闹赔小钱、大闹赔大钱0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使一部分人不选择走处理医疗纠纷的正规途径,而是一定要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有反复纠缠医生或医院管理者,辱骂、殴打甚至危害医务人员,在医院主要位置设置灵堂,拒绝火化尸体,冲击或打砸医院等非理,以迫使医疗机构屈服,继而影响了正常的医疗工作。

3.社会上出现了/职业医闹0。社会上一些不法份子、别有用心的人、以医疗纠纷为生计的/职业医闹0,他们煽动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上法院诉讼,只要求与医院协商解决,使医疗纠纷的处理难上加难。一些患者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后,即使医疗机构无明显过失,也提出要求赔偿,使医疗机构颇为无奈。4.医疗事故行政调解途径名存实亡。根据5条例6的规定,医疗纠纷的调解主要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来主持,医患双方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但是调解的必须是已经定性为医疗事故的,而且卫生行政部门仅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组织调解一次。由于对卫生行政部门的中立性地位的怀疑,患方常会认为行政部门可能在调解中偏袒医疗机构,作出的调解结果很难公正,成为影响患方进一步走正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5条例6其操作性不强和整个医疗纠纷法律法规体系的内部冲突所造成的。5条例6的有关/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0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医疗过失按照5民法通则6赔偿0的法律法规冲突,使医疗纠纷的司法判决处于尴尬的境地,以至于出现医疗事故案件的赔偿却低于非医疗事故的怪事,更使医患协商缺乏法律适用基础。

6.媒体报道有失公正。舆论导向喜欢强调患方弱势群体的地位,将医患双方定位为对立的两方,夸大医疗损害后果,有时甚至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听取患方一面之词就将事件公布于众,使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时陷于被动的局面。

二、在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1.加强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医学生未步入临床工作之前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校期间学生应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加强,改进教学措施,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及总结问题的能力,例如: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自己去归纳人体的一些之最、人体的一些/三角0等等。

2.渗透5条例6中的内容于教学当中。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是医务人员,那么在医务人员还未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我们医学教育者应提前将5条例6传授给他们,在讲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当中,例如:妇产科教学中,在分娩机制讲解时,强调保护好会阴,防止出现会阴Ó度裂伤(四级医疗事故)。外科教学中,在手术步骤的讲解中,手术完毕后要清查器械、纱布无误后方可关腹,否则若将器械或纱布遗留在体腔内即造成医疗事故,等等。让他们形成一个不论哪种行业都有其法律规范,一切工作均要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的保障下,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