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为基本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路径,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结合我校特色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持之以恒,高质量、高品位、富有特色地开展活动,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和谐发展的人民满意学校。

二、工作目标

1.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诗教特色效应,全力打造“诗意校园”品牌。

2.以国家鼓励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为契机,努力塑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优秀学校”特色。

3.充分发挥“龙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传统文化优势,进一步弘扬舞龙传统文化,扩大影响力,做大做亮“龙舞”特色。

4.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师生人文素质,积极构建“书香校园”特色。

三、校园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z

四、主要工作任务

1、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特色。完善能体现学校特色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学校的校训、标牌、墙饰、雕塑、三风等体现特色,橱窗、板报等宣传特色,多样化的活动烘托特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特色。做到特色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建设。

2、校本教研深入探讨学校特色。加大校本教研色建设的研究力度,建立构建以特色建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制度,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特色建设的具体对策;积极鼓励有利于特色建设的校本教研行为,促进特色建设持续发展;建立以特色建设为指向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

3、全方位育人夯实特色建设基础。注重学生全面而主动、生动而活泼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特长夯实特色建设的基础,力争班班参与特色建设,人人参与特色活动,注重特色建设的成效。

4、弘扬传统文化积蓄特色建设底蕴。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特色效应,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底蕴,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特色活动为载体,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提升“诗意校园”、“书香校园”、“龙舞校园”的人文魅力。

5、细化工作流程提高特色建设成效。造浓特色建设的舆论氛围,细化特色建设的流程,强化特色项目的管理。努力做到“三落实”,即“练、比、展”落到实处,落实好特色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落实好特色活动的评比与竞赛制度,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学生参与特色项目的兴趣和提高特色项目的质量;落实好特色项目的展示不断提高特色建设的影响力。

五、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健全组织。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特色建设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管理和指导,专门成立学校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定期开展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各个项目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以及分阶段实施的步骤。强化指导老师的培养,选拔一批热心学校特色建设的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注重成效考核,将组织开展特色建设的成效与绩效工资考核、评优、晋升等挂钩。

2、抓好落实,夯实基础。抓实特色项目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为了保证特色建设工作的进程,把特色项目教学纳入教学管理之中,根据课程计划,每周安排一节地方课程为校本特色课程。抓特色建设制度管理。根据“特色项目”实施方案,制订《班级特色建设具体要求》。使班主任和教师围绕要求开展特色活动教学,做到有章可循,教学内容落实。抓质量提高。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大学生特长培养力度,确保特长质量,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营造氛围,环境育人。营造浓烈的特色建设氛围,提高师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特色建设的积极性。筹划特色建设成果陈列室,将特色活动开展的成绩如获奖证书、学生作品、活动图片等布置陈列出来,常年开放,让师生参观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特色活动的兴趣。

4、确定内容,编撰教材。编好、用好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实际,编撰实用的校本教材,用来指导开展特色建设的各类活动。

5、开展活动,提高质量。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特色建设进程,激发师生投身特色建设的兴趣,提高活动质量,让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特色建设中来。

6、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重视对师生中优秀作品的投稿、整理、汇编结集工作,扩大对全校师生的激励、榜样作用,同时对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师生事迹进行报道,以期得到家长的认可,扩大社会的影响。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

主要任务是确立特色项目,制定、上报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特色创建阶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篇2

理念引导教育,幸福成就未来

《中国教师》:请问指引贵校取得飞速发展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肖焱:我校师生共同的教育愿景是“教育要成就师生幸福的未来,也要成就师生幸福的当下”。基于这个愿景,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即致力于营建充满尊重、爱、合作与诚信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致力于打造高效、快乐的教育教学平台和具有特色的优质教育项目;致力于使师生成为心理阳光、情绪乐观、知识丰富、技能自如的人。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我们致力于建设立交桥式的发展道路,配置“快车道”,目的就是让不同的“车”走不同的“道”,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就走什么样的方向。

机制建设—— 政通人和,和谐校园

《中国教师》:您认为贵校在办学方面最主要的经验有哪几点?

肖焱:如果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成功主要是归功于制度奠基,文化兴校。

首先是制度奠基。我校的制度建设注重科学体系的形成。近几年来,我校多次抓住机遇,通过全校教师民主参与论证的办法,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改革。管理机制改革着眼全局,从人事绩效管理、常规绩效管理、效益绩效管理三个方面整体推进。例如,人事绩效管理逐步推行了《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教师评优晋级实施方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方案》,这三个方案的推行激活了一潭死水,让教师在岗位上开始有了激情,有了努力的目标。接着是常规绩效管理的完善。先后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有效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教学效益年度实施方案》《创建信息示范校实施方案》《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方案》,这些方案引导着所有学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开展和评估,让所有的教师心中有了质量的标尺。最后是效益绩效管理的推行。效益绩效管理由《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派遣和报销方案》《教师“三优”联评方案》(注:“三优”是指优秀教师、优秀备课组、优秀教研组)《教育教学奖励方案》三份方案构成,这三份方案保证了“让优秀的老师崭露头角,享受待遇,引领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为了强化制度的实施力度,我校结合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对教师采用了“融合绩效考核,对应岗位职责,分层分步聘任”的办法,先后解聘了6位教师,调整了教研、少先队、心理、信息、教科研组等11个岗位结构,教师聘任实现了人岗相宜、优师优聘的目标。

我们的文化兴校之旅还正在途中。现在基本形成的教育文化包括前面已经提到的第一层级的制度文化,第二层级就是行为文化的塑造。我们正在摸索的是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从师生双方阅读入手,家、校和社会(图书馆)三方建立互动读书阵地,联手开发阅读主题,推出读书活动。对教师,倡导通过主题性阅读、专业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达到厚学养德、厚学专能、厚学馨怀的境界;对学生,组织主题性阅读、系统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使孩子们具有爱读书、会读书和善用书的品质。除了阅读文化以外,还有以“教育从尊重孩子开始”来立意的课堂教学文化、校园教育活动文化,以及我校立足于书法、足球项目营造的特色教育文化等等。

篇3

以改善办学条件、整治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安全、音体美、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努力使学校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以美丽校园引领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建设“美丽校园”,就是要使学校洋溢着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通过美丽学校的建设活动,要使我校的建筑的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协调,环境整洁雅致,校园安定有序,课堂特色鲜明、人人和谐发展;要把我校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创立一个责任引领、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平台;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优化教师队伍,努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生态有效教学;要把我校建设成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花园式学校”。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美丽校园”建设与促进义教均衡、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结合;二是“美丽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三是“美丽校园”建设与美丽家园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

2、坚持“五个突出”。突出环境要美、人要精神、物要整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突出宣传教育,突出亮点展示,突出创建合力。全员参与建设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美丽校园。

3、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校自然环境和校园建设进展情况,针对校园建设和学校管理薄弱环节,因地制宜确定建设规划和建设重点。

四、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成立“美丽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并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全体教职工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少先队广播室等已有宣传阵地,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校内外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美丽学校”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校师生对建设“美丽学校”目的、意义的认识;及时宣传报道“美丽学校”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三)征求意见,查找问题。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组织家访活动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存在的不美丽、不和谐因素,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提高建设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建立“美丽学校”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将建设活动具体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建立活动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五)及时总结,巩固深化。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建设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建设工作安排,表彰、奖励在建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宣传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事迹,探索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将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五、工作重点

(一)建设“美丽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校容校貌美。

1、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对学校公用房间按照功能、区域重新布局调整。

2、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打造校园小景亮点工程,在“绿色生态校园”基础上创建“花园式学校”。

3、办学条件提挡升级,集中财力建设改造和添置,让校舍、教育技术装备、安全、体音美和卫生设施、学生生活设施等基本办学条件,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要求。

4、培植校园文化,根据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结合时代需求,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长期积淀,底蕴厚重,提炼主题,精心打造具有高品味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精神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因。

(二)建设“幸福教师”队伍。凝聚兴校正能量,精神面貌好。

1、建设民主高效的领导班子。全面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干群关系,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各部门既要条线分明,又要群策群力、携手与共、精诚合作,为全校教职员工树立榜样。

2、建设追求幸福的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建设,注重内外兼修;强化制度管理,坚持责任引领;强化师资培训,加快专业发展;配合教师流动,促进队伍均衡;优化师资结构,留住青年教师,注重骨干培植,推进持续发展。

(三)培育“美丽学生”。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培育美丽的建设者,就要培育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注重团结、讲求文明、遵守法纪、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身心健康、兴趣广泛、内外和谐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篇4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046-02

“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整合案例研究”是我校(此处指“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下文同)承担的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KXJY2016A03008)。《岱岳学子讲坛》是我们课题组搜集到的泰安市第六中学开发的校本课程,与其他校本课程不同,这门课程的呈现形式并不是装订成像教科书一样的教材,也不是翻印装潢豪华的讲义材料,而是字数仅仅几百字的实施方案。这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并不多见,它整合的特点有哪些?课题组决定对其展开分析研究。

一、课程展现

以下是《岱岳学子讲坛》的原文呈现:

“岱岳学子讲坛”课程实施方案

1. 课程宗旨

本课程旨在展示岱岳学子的风采和魅力,使其不断增长知识才干、拓宽视野,增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一个更具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真正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最终把讲坛办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人文教育平台。

2. 课程理念:梦想陪伴青春,知识点亮人生

3. 课程适于对象:全校学生

4. 内容与形式

内容:本讲坛将立足以学生为本,紧密围绕学生最关注的学习、兴趣特长、生活实践、立志成才等各方面内容,分为四大版块,分别是:

(1)人文讲坛:传播新文化、新知识、新观点,包括读书(如经典名著、热销新作等)、文艺作品(如影片等)交流报告会等。

(2)励志讲坛:组织励志性内容(如优秀学生的学习之路讲述和人生畅想),激励学生自强、自立,正确面对人生逆境,积极拼搏,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地规划人生之路。

(3)时政讲坛:组织时政性内容,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展开,增强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度,激发理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兴趣类讲坛:针对自己的爱好特长及某一方面的研究,互相交流研究成果。

形式:以展示讲述为主,面对面聊天为辅,交流互动为有益补充。

二、关于呈现形式的研究

《岱岳学子讲坛》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它并没有具体的载体,呈现形式仅仅是一份实施方案,寥寥四五百字的样子,它的载体几乎处于“无形”状态。这种呈现形式是否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需要?课程专家郭允t在其著作《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指出,实际上,许多校本课程不需要学生用教科书……他不主张学校组织人员开展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因为这样就会导致校本课程成为静态的教材编著,脱离学校、师生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而主张整合动态的资源,设置符合学校教育理念的课程与课程群(地位和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与评价等)。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现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景华、杨璐二位教师,为了了解全省校本课程开发的状况,通过调研完成《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认为在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上教师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及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只注重教材的编写,忽略了校本课程内在意义的挖掘,从而出现校本课程的“教材化”倾向。

段光来在研究了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之后,发表《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一文,文章抽取10个学校作为案例,对校本课程的表现形式进行汇总,见下表: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认为,泰安市第六中学真正把握住了校本课程及其表现形式的内涵,他们以闻名遐迩的“东岳”(岱岳)为寄托,大举“岱岳”品牌,开发社区资源,不拘一格,以实施方案的形式开发出校本课程,是极具创造力的。

三、关于整合的研究

1. 目标的整合

(1)关键词:人文素养。释解: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国家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科教学要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但在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国家课程“统一性”太强,不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岱岳学子讲坛》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通过“展示岱岳学子的风采和魅力”,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首要目标。

(2)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释解:课程目标不局限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是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岱岳学子多,所讲授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励志的、有关于时政教育的、有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还有传播创新科学技术的。课程本身不是要求学生去掌握或精通哪一门,重要的是参与与体会,然后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形式的整合

P键词:讲坛。释解:本课程实施的形式是“讲坛”,“讲坛”最初是指集会时作为讲台的平台,后来逐渐引申为泛指演讲讨论的场所。我们认为,泰安市第六中学作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实验基地,它以“讲坛”这一形式去整合岱岳人才资源,挖掘人才潜能,把学校建成具有特色建设项目的人文教育平台,是具有创意和魄力的。我们研究该校文化时发现,该校在谈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时提到“岱岳讲坛”,谈及赏识文化和激励文化时提到“岱岳讲坛”,另外学校的基本理念和文化理念里面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仍然离不开“讲坛”这一形式。也就是说,该校对“讲坛”这一形式的整合是经过论证和实践检验了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随便说说,也不是局限于形式喊喊口号,而是贯穿于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体现了校本课程所特有的功效。

3. 内容的整合

关键词:人文、励志、时政、兴趣。释解:以上每个关键词代表一类整合的内容,内涵极其丰富。例如人文教育类既包括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古典名著、当前热销的现代新作等读书类,还包括戏曲、电影等文艺作品类,内容丰富,正是“实施方案”这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形式赋予了它强大的内涵,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4. 资源的整合

从课程实施方案上看不出任何的资源开发与整合,但正是这种“无形”的表白,字里行间蕴藏著强大的资源整合信息。如人才(人力)资源的整合,“岱岳学子”泛指的对象太多了,包括教师、学生、社区里面的技术专家和艺术家等。再如学校设施、设备等“有形”资源的整合,这些资源如何有计划地去组合、去开发为讲坛服务,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也是一门学问。

四、思考

1. 关于“无形”

“无形”是从呈现方式上看,《岱岳学子讲坛》没有一个固定的载体,如自编教材、学习材料、讲义、校刊等,正是由于这种“无形”,它才赋予校本课程更具有生存的价值、更广阔的效能和多彩多姿的表现形式。课题组在该校调研时,遇到学校聘请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人范正安做客“岱岳学子讲坛”,范正安大师携剧团一班人马边讲学边汇报演出,把皮影戏这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演变过程和传承的历史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校引起轰动。

2. 关于“有形”

篇5

1 校园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切入点――教师专业精神

教师专业精神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有学者将其分为敬业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S校在示范校建设前的教师状况调查显示,教师效能感普遍不佳,自我发展意识比较欠缺,职业倦怠较普遍。信念和态度一直处于矛盾状态:一方面,对学生素质和学习状态十分不满,一方面,出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要将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下去;一方面,勉为其难地以宽容和仁爱之心看待学生的种种不足,一方面,承受着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倦怠、低迷、缺乏幸福感。这种状态如不改善,将严重阻碍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现状的转变,固然需要教师发挥内因的作用――主观能动性,需要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克服观念转变和信念养成的障碍,才能实现教育信念的自我升华。而从学校角度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为教师创造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强对教师树立正确信念和积极态度的干预,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2 校园文化建设与示范校建设的关联

形式上,S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是《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附件,校园文化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任务之一,文化建设成果关系到项目总目标的实现。实质上,文化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示范校建设要大力调整和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效益和育人质量,校园文化建设是决不能回避的一项课题。同时,校园文化通过作用于人的信念态度,外化为行为,进而影响项目建设的管理和运行。示范校建设要达到理想成效,不但需要健全科学管理机制,更要探索和完善依靠文化进行管理的渠道。

3 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精神发展的重要手段

3.1 S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S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认为,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全面素质,是示范校建设的潜在保障。其思路是:一是,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学和教师管理,为教师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二是,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升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支专业水平更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促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重点方向是“四个结合”:一是,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相结合。要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现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做到制度管理和文化氛围相协调。二是,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师生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激励;加强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的引导和培育,把校园文化精神融入到师生日常生活和行为中;强化教育效果的积累,使之对师生思想情感的培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行业)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必须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优秀企业文化相融合,使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四是,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展示学校的校风和精神风貌。

3.2 教师文化养成与教师专业发展措施的融合

校园文化务虚,队伍建设务实,虚实并用地引导教师群体塑造集体教育信念和积极的专业态度。学校特别注意在内部建立起和谐、有利的小环境――合作与对话的环境和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师关系、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尊重信任的上下关系。特别注意保护教师的自主意识和民利,使其通过积极参与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并自觉将此情感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该校在两年建设期完成的文化建设重点之一就是提炼出学校办学理念。“务实进取”的校风、“敬业爱生”的教风、“让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景,无形之中对广大教职工自我定位、追求职业认同和自身价值感是一个积极引导。由师资培养部门组织开展的教育专家讲座、教育事件反思、教育案例征集、心理文化集体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理性认知、实践反思和意志凝练的外部条件,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文化养成融合的典型。

3.3 示范校项目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缺憾

首先,客观上教师教育信念处于潜意识较难改变。学者沙因根据文化现象的可见程度,将文化分为人工饰物、价值观和基本假设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该校的文化建设尚处于介于人工饰物与价值观之间的阶段,通过外界环境的心理暗示和宣传舆论导向对人的观念施加影响。其次,两年的示范校建设期对文化建设来说周期太短。文化建设渠道还在探索,有的工作铺开还未来得及深入,有的工作短期内难见到效果。最后,该校文化建设仅依靠行政力量开展,缺乏校本科研的支撑,导致整套管理方法难以系统化、科学化。总之,这种做法亟需完善,并值得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文雪.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养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0,9.

篇6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何氏医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何氏医学院选修课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大学教育不等于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的目标不能只限于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而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高尚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更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教育,也就是人文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社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人来实现。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及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其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并采取各种手段,尤其是通过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来优化本国国民素质。

2.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志提出在市场经济下,教育要实现两个全面: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教育要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其中包含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即学校培养出来的各类学生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大学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对于我们医学院校而言,虽然开出的选修课课程门类不少,但大多是本专业或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其他非医学的课程相对较少,有的即使开出非本专业的选修课,教学质量也不高,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不利于学生长远进步。

2、学生选课 “实用主义”倾向严重。学生在选择课程的时候,热衷于选修实用型课程,而文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以及一些理工科的选修课程却很少有人问津,以至于不少课程不得不缩小课堂规模甚至停开。

3、选修课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难以控制。选修课具有课程灵活、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使教学质量监控的难度增加,对教学效果及课程质量的评价都难以做出规范的要求。

三、优化选修课程体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选修课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选修现象符合理性原则,但文学、社会学这样的人文修养类学科,对于个人素质的长远提高大有裨益。

1.建立博雅课课程体系,优化选修课程管理。针对原有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院着力探索有效的改革措施,深入优化选修课程体系,经多年积累制订了“博雅课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设置了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其中感恩教育、艺术积淀、能力培养等必选模块的学分修满后,方可根据兴趣任选其他博雅课程,以保障学生即修完规定的人文素养学分,又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在不同课程类别中自由选修若干课程,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广采博取,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2.加强课程建设, 完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整合医学院校选修课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我院大力实施对博雅课课程体系的建设。成立了博雅教研室和博雅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举行大型论证会,凡是没通过论证的课程坚决取消,同时对连续开设两学期,且学生评价优秀的课程开设“绿色通道”,免论证直接开课。

3.鼓励名师开设博雅课, 部分课程实行招标制。

学院鼓励高职称教师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新开设一些有创新性、有前瞻性的博雅课,同时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综合性大学人文社科学教授来校开设博雅课。部分特殊急需开设的博雅课程,实行公开招标制,加大投入、择优开课。

4.建立完整的监控和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学校聘请一批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退休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通过督导组评估督导, 提高博雅课的教学质量。其次开展课程评估,每学年根据博雅课的特点制定课程评价指标,组织教学督导专家、学生、教研室和教学管理人员对所开设博雅课程进行1次整体评估, 凡是评估分数低、学生反映意见大的课程坚决予以取消。

5.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全院教师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6.凸显校园文化的功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因此开展改善校容校貌、优雅的人文环境以及文化沙龙和各种高品位的艺术演出等活动,都给予学生美的熏陶,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以上多方面努力,我院的博雅课程体系已日趋完善。为了真正实现博雅课的开课意义,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学院将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选择、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探索,克服各类困难,解决各种问题,强化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突显我院博雅课程体系特色。

参考文献:

篇7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继承与创新发展思路,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群策群力,始终“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约束、激励、规范人,以人文文化培养人、教化人”为学校文化建设思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逐步构建具有棣花中心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文化底蕴丰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学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学校文化的载体。我校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

篇8

二、本科教学建设实践

(一)专业建设学校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改造传统专业,扶持做强优势专业,保护巩固基础专业,稳步发展新兴专业,经过持续努力,我校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1年底,我校有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学5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金融学、旅游管理2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获准建设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16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二)课程建设为适应社会需求与教学要求,我校在课程建设中,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一步优化整合课程结构,突出主干,删除重复,加强综合和学科交叉,引入学科发展新成果,使课程体系更为科学。2011年,开课总量2500门左右,其中双语(英汉双语、蒙汉双语)授课课程100门左右,课程资源上网达到100门左右,实践教学课程68门。2011年,资产评估、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财务会计(高职课程)等4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截至2011年底,学校有27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入选校级精品课程,200门课程入选院(系)级重点建设课程,形成了院级、校级、自治区级三个层次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格局。目前《会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也做了积极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采取“3+X”的模式,公共英语教学采用了分级教学,在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增设了个性发展模块。

(三)教材建设学校一贯重视以专业发展带动教材内容更新,以教学改革促进教材体系优化。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支持出版教材265部,其中蒙汉双语教材10余部。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外文原版教材,进一步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包含系列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仪器手册、设计应用资料、设计应用方案、工具软件、电子书在内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全校2000多门课程中选用国家、部省、校级规划教材约70%以上,选用近五年出版的新教材90%以上。对内容更新速度快的课程,自编教材讲义200多部,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还特别重视民族财经教材的编写工作,如2011年,金融学院有5部教材获得教育部蒙文统编教材计划资助。

(四)实践教学学校重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融会贯通,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由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创业创新实验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业务处理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素养和个性化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得到培养。学校还重点建设了46门实验课程,并进一步加强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管理,建立毕业论文的奖励制度和“防抄袭系统”。为进一步推进民族班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民族班学生外语水平,初步建成了少数民族多语种资源库、少数民族汉语、英语语言训练中心。

(五)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创新创业的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有关系统知识。通过入学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相关专业课授课中的有关案例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多次聘请学校毕业成功人士进行讲座,以他们工作和创业的亲身经历展示了工作和创业的艰辛和快乐,使学生受益匪浅。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事例如表3所示。

(六)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近年来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改革和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方面出台了诸如奖励考研、高薪聘用等一系列培养、引进和稳定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柔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并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和机制,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2011年,会计学、市场营销学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2011年,学校还积极开展校内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评选活动,组织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加强蒙汉双语民族财经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七)国际合作教育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蒙古等国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与合作院校的交流,积极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办学途径,学校自2008年开始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招收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及会计学等五个专业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见图1)。

(八)校园文化建设在悠久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基础上,学校紧密结合当前形势,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艺术及学术修养。1.大学生读书活动积极贯彻执行《内蒙古财经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开展素质教育工程和大学生读书活动,实行素质拓展认证制度,提升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学校制定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将读书活动列入学生必修学分,并设立专项资金。按照方案要求,从2008级学生起,向学生推荐100部经典著作,开展大学生读书活动,并将读书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且为必修学分。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精选书目,精读书目要撰写读书报告,由指定教师进行批阅,成绩全部合格者,取得2个学分。2.民族文化教育开展热爱内蒙古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举办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第四届“呼思乐”杯蒙语授课班学生基础知识竞赛,举办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第二届“草原雄鹰”搏克大赛,举办了第三届“奥奇杯”蒙古族民歌大赛,举办了“天骄之声,唱响校园”蒙古族长调走进大学系列音乐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广大学生倍加珍惜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3.学生社团活动本着“学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文艺类社团、公益类社团”的思路,调整了学生社团布局结构和规模。目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42个,各社团能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亮点活动。社团联合会先后举办了“回忆四季放飞梦想”为主题的2011年毕业生歌会、社团联合会第二届体育节、内蒙古财经学院第六届电影节、社团联谊晚会等大型活动。萱原文学社举办的“学满萱原文扬财院”文学知识竞赛活动、星探天文社举办的“天宫一号”学术讲座活动、飓风话剧团举办的“放飞青想,展现话剧魅力”主题汇报演出、爱心社的“爱心之旅”、马头琴协会的专场报告演出等活动都取得了成功。

三、本科教学改革实践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厅学分制改革会议精神以及《内蒙古财经学院教育教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深化学分制管理改革工作。通过到区内、外兄弟院校调研,广泛汲取学分制改革经验,已形成《内蒙古财经学院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草稿)》,成立学分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原有的本科生专业分流办法,在2010级本科学生中实施“2+6”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2+2”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针对本科三批学生招生范围仅限管理学学科门类现状,制定《内蒙古财经学院全日制本科三批学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暂行)》;在财政税务学院推行“双证”、“双专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重新修订双学士学位管理条例,把双学士学位教育与副修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4个自治区级实验室:计算机实验中心、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会计实验室;1个联合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财经学院3S联合实验室;3个校级实验室:语言训练中心、民族语言训练中心、职业学院教学实验中心;1个资源库:多语种经济管理资源库。此外,还有各学院实验室如测量工程实验室、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实验室、网络模拟审判实训室等等,还建设了大量实习基地、创新基地。学校特别重视“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2006年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1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心围绕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细致地分析了民族地区、地方性院校的生源特征和区域社会经济生活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特点,深入研究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教育模式。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明确了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思路,即搭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运用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经济现象分析、业务过程仿真模拟的虚拟实验环境。构建起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初步完成了与实验教学目标协调一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并通过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实验教学管理等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和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篇9

为了把这一活动在全县更加有效地推开,在县电视台对整个试点工作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详细报道,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带动作用,为全县整个评选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年在做全年工作计划的时候,我们决定在全县16个乡镇开展评选活动,目前,正在研究全县“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的步骤和措施,落实激励政策和办法,计划在年底前全部评选结束,召开命名表彰大会。

二是开展了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在城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若干意见》,改善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年9月,我们组织召开全县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动员会,印发《全县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和《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考核细则》,社区负责人代表和居民代表分别做了表态发言,县委主管领导就如何作好创建工作做了动员讲话,各社区负责人、各党委(总支)党群书记、宣传委员和社区居民代表150多人参加了动员会,全面启动了肇源县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并组织开展“四进社区”服务活动。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以法律、卫生、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四进社区”活动全面铺开,为11个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成立了法律援助服务站和卫生医疗服务站,覆盖面达到100%,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已开办3期,文化活动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划定了活动场所,辖区内的各个单位的活动场所向群众免费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明显改善。

三是开展了文化楼道创建活动。年,以邮政局、资源办、地税局、财政局四个文明单位的家属楼区为试点,开展文化楼道创建工作,在楼道里悬挂书画、美术作品以及文明用语、文明行为“十不准”等,前后阳台摆放鲜花和塑料盆景,文明办研究制发“文化楼道”创建标准,定期检查创建进展情况,今年在丰富创建内容和活化创建形式的基础上,扩大创建范围,在21个楼区开展“文化楼道”创建活动,净化、香化、美化了楼道,改变过去楼道单调苍白的视觉感受,大大提高了楼区的文化品位。四是在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社区之间开展了“四个一”活动。

按照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安排》提出的“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进村屯、进社区,实施强强联建、强弱帮建,共创美好家园”活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在全县54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县直11个社区之间开展了以“奉献真情、携手同行”为主题,以“四个一”为具体内容的共建活动。通过结对子、全力帮、紧密贴、广泛联,积极开展各种共建活动,推进社区建设步伐,实现社区与社区内各文明单位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活动中,参与共建的各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帮解一实际问题、扶持一极贫家庭、资助一贫困学生、安置一下岗职工”为主要内容,千方百计为社区办实事,解忧愁。各文明单位分别深入社区开展调研,立足实际帮助社区改善办公环境、健全娱乐活动设施、硬化道路、扶持贫困户等。各文明单位还分别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共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五是开展了“一生带一家、手拉手共育文明花”活动。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重点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一生带一家、手拉手共育文明花”活动,通过学生带家长、定期开展传格言、学歌曲、送规范、改陋习、讲故事活动,把良好的公德意识、文明行为、优良习惯带进了千家万户,有力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与教育局共同研究起草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县教育局组织召开了由全县各中小学校长参加的活动动员会,明确了活动的内容、步骤和要求,使各中小学校充分认清了活动的重要性,各中小学校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有的学校还制作了“一生带一家”活动宣传图板,以此增强广大学生带家庭弘扬美德创文明的意识,各中小学校都启动了校园广播,分别以校园歌谣、讲小故事、诗歌朗诵等不同形式创编节目,使这项活动更加活泼、生动、新颖。同时,还把“一生带一家”带的内容编入到思想道德课中,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文明礼貌用语、良好生活习惯、健康文明行为等内容进行学习教育,增强了活动带的效果和功能。六是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

在全省“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们精心研究制定了《肇源县‘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活动动员会,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为了营造克服不良陋习、树立良好新风的社会氛围,发挥县电视台媒体传播快捷广泛的优势,与广播局共同研究开办了“奏响文明新乐章”专栏节目,先后对社区老党员组建义务清洁队、城管部门开展治乱治差集中行动、薄荷台乡农民环保督查队、地税局文明楼院建设、明远希望小学校园环境治理等好的做法进行了连续报道。同时,还把“十不”、“五要”的内容打成了字幕,进行滚动播发。通过检查促动、舆论感染、典型引导,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告别陋习、拥抱文明、爱我家园、塑造形象的一致共识。两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立足创新,有针对性的设计开掘了一些新的活动载体,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身特点看,具有长期性,所以,我们设计开展的活动项目运作时间短,而且是边摸索边推进,功效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今后几个月,我们要以“提高文明素质、提升文化品位”为目标,为实现我县的快发展、大发展打造新的人文环境。具体要做到“一深入”、“两结合”:“一深入”就是把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社区之间开展“四个一”活动推向深入。文明单位是塑造良好人文环境的主力军和龙头,必须把这个作用发挥好,为此,我们年初设计开展这项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共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互助关爱、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现在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喜人成果,有60%的文明单位已经行动起来了,切实为社区办了不少实事好事,下一步,我们要在“四个一”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抓,通过听取阶段性汇报、深入社区现场办公、开展舆论监督等形式,保证此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改善社区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我们要对好的典型做大张旗鼓的宣传,唤起全民互助关爱意识。“两结合”就是把“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和“一生带一家、携手共育文明花”活动相结合。

首先是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相结合。将“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中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农村“五要”作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的新标准补充到《方案》中去,促使“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在农村推广和宣传。同时,也推进农村的文明进步,人文环境将大大改善;其次是与“一生带一家,携手共育文明花”活动相结合。在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通过把城镇“十不”、诚信、文明用语、行为规范、公共礼仪、社会公德等融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召开座谈会、上团课等形式,使“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与“一生带一家,携手共育文明花”活动同步开展,带动家庭文明水准的整体抬升。下半年,我们要抓三到五个典型,用于指导全面工作的深入开展,并把好的经验、做法编入电视专题播发,在全县造声势,引导人们都来关注身边的环境,增强文明意识。通过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树立起我们肇源解放开放、文明开明、诚实诚信、优美优良、创新创业的崭新形象。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实现与时俱进就必须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发展变化;要创新就必须研究如何在充实提高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在大力加强和改进过程中进行创新。年初,策划重新启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研究制发了新时期“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方案,并于年10月中旬在和平乡工农村率先进行了试点。通过进村指导、严细督查,确保了村民代表推荐、初评、投票表决、复评、审查等各环节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保证了评选活动的严肃性,对新当选的工农村五户“十星级”文明户进行了县乡村三级联合表彰,和平乡信用社还给予其诚信贷款、免除一切手续的优惠,极大调动了当地群众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的热情。为了把这一活动在全县更加有效地推开,在县电视台对整个试点工作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详细报道,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带动作用,为全县整个评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篇10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为了创设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校力争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效推动校风校纪的建设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活动主题

全员阅读,领悟方法,同享快乐 ;润泽经典,濡养心灵 ,积淀生命。

四、活动措施:

1.加强组织。

建立以校长为主的阅读组织机构;班级要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1)、创建书香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2)、创建书香校园实施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2.营造氛围。

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或书写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班级要加强“书画班级”环境建设,要有阅读园地,各类表册制度,黑板报、图书角等符合班级的特点,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3.落实活动。

(1)建设班级图书角。

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以语文教师为主)相互配合,协作建设好自己的图书角,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很多漫画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禁各类漫画书进入校园,作文选之类的书也要有选择的入柜)。

(2)保证阅读时间。

固定读书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托管、双休日大阅读,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3)明确阅读要求。

要求学生:低年级学生读后把页码或标题记录下来,有家长签字证明;中年级摘抄精美词句、名人名言等;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篇、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4)开展阅读活动。

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期设一个“校园读书月”,本学期设9月份为“校园读书月”,其主题为“书香伴我行”。

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4.落实评价。

(1)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班主任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整理,每学期一装订。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明显”、“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学校将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评估项目。同时,不定期开展阶段性的系列交流和评比活动。

5.档案整理。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协助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五、时间安排:

“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10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初步改变校园环境,教导处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6月,为重点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和参加市镇级组织的活动。

第三阶段:2011年7月,为总结评估阶段。

主要任务是:总结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含各班总结),好的经验在全校交流推广,参加镇组织的相关展示、评比、总结和评估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各班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小组充分调动班干部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规范管理。

学校把此项活动纳入常规工作进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各班要有创建计划、相关制度、活动记载、成果汇报等,协助各科组和教导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确保落实。

各班级要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断创新、长抓不懈”为原则,各个科组,各个班级、各个学生、各位教师全员参与,以班主任广泛发动,辐射家长,力求读书活动收到实效。

附 :活动口号

1、与好书交朋友。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涵养人文精神。

5、我阅读,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

6、让读书成为最美丽的校园风景线!

7、读书--为你的心灵、智慧和品味插上腾飞的翅膀。

篇11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对全市“三城同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全院师生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三城同创”相关知识的活动,使全校师生认识到

“三城同创”与自己工作、学习、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从而自觉、自发地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三城同创”,顺利完成三城同创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我市“三城同创”工作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组织领导

院长组织召开院务会,传达市教育局关于全市“三城同创”工作的会议精神,布置工作任务,使全体院务会成员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三城同创工作。为确保我院顺利完成三城同创工作目标任务,立即成立市保育院三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王晓东

成员:刘小华 宋红梅 吴江 张咏芬 王卫:请记住我站域名平

宣传联络员:王彬 郭艳敏 谢育明 邓焕文

三.实施目标

1、组织召开党员会、教职工大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宣传“三城同创”相关知识,并将所学积极地向家长、幼儿宣讲,让大家都来关心“三城同创”。

2. 以“三城同创”为契机,结合我市(来源:文秘站 )地域与人文特点,以院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打造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把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校园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为20__年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园复评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演讲、可视网表演等形式组织幼儿开展 “三城同创”相关知识的学习宣传。积极倡导和组织幼儿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三城同创”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提高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环保文明的意识。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三创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幼儿热爱幼儿园,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保意识,优化幼儿的综合素质,为美化××出力,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具体安排

㈠宣传发动和准备阶段(20__年5月18日-——5月25日)。

主要是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加快创建工作的协调运转。

㈡具体组织和实施阶段(20__年5月26日-——6月20日)。

篇12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2、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教研文化;

 

3、以班级文化、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

 

4、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教育质量优质化。

 

三、基本内容

 

(一)精神文化:

 

围绕“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办学育人理念,坚持“让每一位教师身心愉悦地工作,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的教育理念,强化“崇德、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教育,形成“新 实 活 乐”的良好校风。要求教师树立“爱岗、精业、严谨、求实”的教风,形成“诚实团结 勤奋 向上”学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把桐溪学校办成小而精致、富有特色的学校。

 

1、负责人: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2、时间:贯穿于每学期的具体活动时间[莲山课~件]

 

3、实施措施:

 

(1)以正确的班级舆论感染学生。营造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班级气氛,让班集体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正气上升,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赞扬和呵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2)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

 

(3)出色的日常表现。学生在礼仪、卫生、纪律等日常管理各方面表现成绩优异。

 

(4)丰富的班级活动。开展建设班级品牌、富有创新性的班队活动。班级品牌,也就是班级特色,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位集体成员都参与其中,反映其共同的愿望,呈现自己的风格。同时在树品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底蕴,实现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

 

(二)制度文化

 

1、负责人:书记

 

2、时间:2010年2月

 

3、实施措施:在学校现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予以修订和完善。要体现体制、规章、规范、模式及其操作,通过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使制度为师生所认可和践行。学校在拟定各项规章制度后,经过教师讨论修订后汇编成册予以执行。近期主要工作:结合《桐溪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和《桐溪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修订好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考评制度、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教师学习制度,丰富学校各种岗位职责。

 

(三)课程文化

 

1、负责人:教导主任

 

2、时间:长期

 

3、实施措施: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音、体、美、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及活动的开展,注重在学科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探索、形成体现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内涵不断丰富,发挥良好的作用,重视环境文化开发,体现学校文化特征,突出环境育人功能。

 

(四)师生文化

 

1、教师文化:

 

(1)负责人:工会主席

 

(2)时间:2010年2月及长期

 

(3)实施措施:教师服装要整洁、大方、庄重、态度要和蔼可亲,经历充沛,举止适度;当学生向教师行礼问好时,教师要微笑致意,并同时说“你好”;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搭建教师全面成长的活动平台;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定期开展活动。

 

2、学生文化:

 

(1)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

 

(2)时间:2010年2月及长期

 

(3)实施措施:根据《桐溪小学一日常规》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成立小记者、文学社等学生社团;成立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刊等学生活动阵地;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正常化;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学生文化气息。

 

3、师生德育阵地。

 

(1)负责人: 少先队辅导员

 

(2)时间:长期

 

(3)实施措施:规范升国旗、升校旗程序,搭建师生形象展示平台,通过升国旗、升校旗展示师生形象,把我们优秀的教师展示给同学,把名学生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升国旗、升校旗作为师生德育阵地的作用,激发爱国情怀,陶冶师生情操,强化师生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五)物质文化:

 

1、外部环境:

 

(1)负责人:总务主任

 

(2)时间:20xx年2月

 

(3)实施措施:

 

一是处室标志清晰美观。多媒体室、电脑室、仪器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学校规模虽小,处室齐全,采用三棱柱铜标志,雅致、美观。

 

二是校园内教育牌、提示牌、提醒牌,醒目美观,处处体现着教育与文化内涵。校园大门金灿灿的铜字校牌,进入大门看到两块明显的教育牌,《小学生守则十条》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入小门台是校宣传栏,进入楼梯看到提醒牌教育牌。如:上下楼梯请勿拥挤,语言文明 礼貌待人,为灿烂明天而学 留一个无悔年华等。走廊文化让墙壁说话,教学楼一楼走廊张挂古诗词,二楼走廊张挂学生优秀字画作品,每年更换一次。三楼走廊张挂名人名言。在食堂张挂珍惜粮食 节约用水,讲究卫生等标语,在教师宿舍楼集中张挂安全教育专题牌,在花坛边树立“红花喜人 手下留情”温馨提醒牌。

 

三是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突出。校园干净、整洁,师生卫生习惯好,绿化有整体规划与设计,树绿、花红、厕所不臭,在这两个学期教育局对学校开学初工作检查中我校校园环境得到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2、班级阵地:

 

(1)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

 

(2)时间:20xx年2月

 

(3)实施措施:提倡班级自主管理,特色自主打造,教室环境的布置实现“美化”:两侧墙壁张贴字画、人物、守则规范等;每个教室其中的一面墙设置雏鹰争章台,师生书画展示台,经典壁,开设学生规范自我窗口。教室其中的一个角安排成自然、科技、书法等文化角;后面专栏由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自己排版、策划,做到图文并茂,经常更换;前面黑板上方张贴班训、国旗等,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气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育人;黑板两侧张贴课程表、值日小组、一日常规等;扫除工具定点存放。

 

3、功能室文化:

 

(1)具体负责:教导主任

 

(2)时间:2010年2月

 

(3)实施措施:结合各功能室特点,布置好主题鲜明的大字、相关励志名言;规划好制度、名人图片;各负责人要各负其责,精心管理,充分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周xx

 

副组长:书记 张x

 

成员:校委会成员 班主任、音体美教师

 

2、制定方案、分步推进

 

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各年级组、各班级拟定出文化建设方案报学校批准后,抓好落实。

 

3、以多元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学校的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艺术的兴趣,而且对他们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十分有益。所以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

 

(1)古诗词考级活动。共分8级:1级为背诵1-20首古诗;2级为背诵1-40首;3级为背诵1-60首;4级为背诵1-70首古诗和《三字经》选篇;5级为会背、会默写70首古诗(包括作者、朝代)和《三字经》选篇;6级为会背、会默写70首古诗(包括作者、朝代)和《三字经》选篇、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7级为背诵规定的15首宋词;8级为背诵规定的15篇古文。考核分基本考核和跨级考核。基本考核为每一年级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考核时间为每学年第一学期的第11周,补测为13周,合格率达50%以上。跨级考核定于第二学期的11周,13周基本考核达通过绿为100%。1-4级,7-8级为面试形式,5-6级为笔试形式考核达到80分为过关。学校为每位学生订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学生兴趣高涨。通过这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古诗文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还使他们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古诗文鉴赏水平,陶冶高尚情操。

 

(2)开展读书活动。由于校安工程原因,我校图书室、会议室、工会活动室三合一,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图书室于每周三中午如期开放,学生借书热情高,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开阔学习视野,充分发挥图书教育功能,同时也让书香工程真正的“香”起来。

 

(3)开展好校园系列文化活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少先队的入队仪式,开学典礼、期末表彰等均以庄重的气氛,深深影响学生,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我们还抓住凝聚着悠久历史的每一个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如三月份植树节活动,我校推出“五个一”活动,即出一期黑板报,种一棵树,写一句护绿标语,制一块护绿牌,做一项护绿活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们想出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标语,制作出造型不一的标语牌,让校园春意盎然。四月份清明节扫墓活动,带领3-6年级学生祭扫了桐溪革命烈士墓,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举办了庆六一文娱汇演活动,同学们认真准备,精心排练,把自己的才艺充分的展示出来,把活动推向。……

 

(4)开展与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结对活动。集云学校是瑞安市一流学校,具有强大的科研水平和文化氛围,上学期集云学校领导、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就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做了指导,使我们受益匪浅。本学期我们派骨干教师到他们学校参加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切实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校校园生活充满着文化气氛,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不断提高。

 

4、强化督导、凝练文化

 

篇13

我校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通过教材研究、高效课堂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教材梳理研究。学校组织教师研读教材,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编辑完成了语文、数学知识梳理校本培训教材。教材梳理研究,为教师开通了读懂教材的渠道,实现了理解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统一,为教与学的和谐引航。

高效课堂研究。我校为了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了高效课堂的研究。为了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语文、数学针对学科特点确定了五环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模式为:设计预习前测导学解疑交流检测反馈课外延伸;数学教学模式为:前测访谈导学质疑合作交流解疑分层训练课后访谈。高效课堂研究实现了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统一,为教与学的和谐护航。

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为了拓宽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途径,学校结合区域的资源优势自主创建13个课程基地,并编制了《大峪一小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活动手册》,包含基地简介、课程实施方案、学生评价三部分。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每学年选择两个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把教材中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实施方案,使活动有主题、成系列、见成果。

创造性实施地方课程 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学校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努力打造书法特色课程,安排专职教师成立了小书画家协会,并邀请社会各界书画爱好者为协会的顾问,学校也因此成为门头沟区书协的团体会员校。协会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书法作品展览、写春联等活动,给学生、教师、家长中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门头沟区地方课程中有环保生态教育、素质教育拓展、劳动艺术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主要依托灵溪生态环保教育基地、琉璃渠劳动艺术教育基地、雁翅素质教育拓展训练基地、斋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四个地方课程教育基地完成。学校还确定了 “亲近自然,绿色环保;感受、传承琉璃文化;锻炼意志,体验合作;尊重历史,培养责任”四个活动主题,进行拓展学习。

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使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效衔接,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特色化实施校本课程 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开设了“人文素养、健体益智、艺术素养、巧手实践、学科拓展”5大类33门校本课程,实现 “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健康聪慧、多才多艺温文尔雅、实践体验丰富生活、品诗读书滋养心灵”5个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