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精分的心理治疗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5-01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血管疾病,尤好发于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高凝、血流速变慢、血管壁损伤等,使深静脉内的血液不能正常流动,凝聚成块,阻塞静脉血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系列病症。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外伤、妊娠、长期卧床等。其治疗多采用抗凝药。传统抗凝药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伴随着出血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使用上有一定限制。我院通过通心络胶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关于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2]。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并且经血管彩超确诊。排除标准:排除有治疗药物过敏者;排除有癌症等恶性疾病患者;排除患神经、精神系统疾患不能配合治疗者;排除妊娠、哺乳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
1.2 基本资料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符合临床诊断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性病例19例,女性病例13例,年龄为54.36±8.33岁,病程为2天-3周,双下肢发病患者4例,单下肢发病患者28例,其中混合型3例,中央型18例,周围型11例。对照组男性病例23例,女性病例9例,年龄为58.66±10.40岁,病程为6天-5周,双下肢发病患者2例,单下肢发病患者30例,其中混合型5例,中央型23例,周围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华法林(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生产,规格:3mg/粒,批号:国药准字H31022123)3mg口服,日一次,同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服用3月。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6g/粒,批号:国药准字Z19980015)3粒,日三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并随访一年,观察比较两组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3、6个月后PT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延长(P0.05)。两组治疗3、6个月后的Fib和Hcy水平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3 不良反应观察 用药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左手臂瘀斑,对照组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有胸部皮肤瘀斑,3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出现尿血,1例出现便血,3例出现月经量增多,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现代医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是采用溶栓或者抗凝的方法,通过增加凝血酶原时间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和复发,从而促进血栓的消融和管腔再通,但这些方法都有费用高或者不良反应较大的缺点。笔者通过通心络胶囊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复发率仅为9.38%,并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心络胶囊中含有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等,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作用。可以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达到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吴护群等认为通心络胶囊能够修复血管内皮细胞,阻止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削弱炎性介质作用,维护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下肢血液高凝状态和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地阻止血栓形成[3]。
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治疗3、6个月后的Fib和Hcy水平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11例,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2―0010―04
张子和,名从正,因其祖居地属春秋时期的戴国,故又自号“戴人”。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即金贞元四年),他出生于睢州考城,正值宋金对峙、社会动荡之期。其自幼从父学医,二十多岁始悬壶济世。五十岁左右有过短暂的军旅生涯,随军从事医疗活动。六十岁左右曾被召入太医院,不久即归。之后便在豫东一带行医、带徒,交游、访道,研究、著述,并写成仑儒门事亲》一书。社会的动荡导致人们的生活极不稳定,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难以得到满足,心理、生理疾病不断,这在客观上为张子和研究心理治疗提供了可能,并促使其深入研究情志疾病的发生及其特点与治疗方法。在其主要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心理治疗方法,运用和施治起来也是灵活多样,有的与现代心理治疗学的某些方法非常相似,至今仍有其临床实用价值,现就其治疗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1 情志相胜疗法
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医生有意识的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该疗法是中医最重要的疗法,极具鲜明的中医特色。
1.1 怒胜思疗法 怒胜思思胜怒疗法是利用愤怒情绪克制过度思虑或利用平静思考状态的情绪来抵制过度愤怒的情绪。《儒门事亲・内伤形不寐一百二》记载:“一富家妇人,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而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看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其平。”这位患者因为思虑过度而导致失眠2年,戴人故意收取其很多治疗费用而不开药方,以此来激怒患者,使患者发泄怒气出了汗,当晚就能睡着。《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篇又云:“余又尝治一妇人,久思而不眠,余假醉而不问,妇果呵怒,是夜困睡。”此案例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2个案例皆因思虑过度而导致失眠,这对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失眠障碍有一定启迪意义。
1.2 恐胜喜疗法 是指恐惧情绪可以克制过度喜悦的情绪或喜悦太过而引起的疾病。保持愉悦的心境有益健康,但喜悦过度则会引起疾病,中医认为过喜伤心,可令人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神思恍惚、健忘等。名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所载:“又闻庄先生者,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诘其故,庄引《素问》曰:惧胜喜。”此患者因过度喜乐致病,医者借口取药离开患者并几天不来看患者,巧妙的利用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此举使患者以为自己病人膏肓而绝望恐惧,正好抵消了过度喜乐的致病情绪,病情自除,在今天治疗类似的患者,医者不可能照搬,应因时、因地制宜,让患者产生恐惧情绪要把握好分寸,采用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
1.3 喜胜忧疗法 喜胜忧疗法是指喜悦情绪可以克制忧愁或由忧愁而引发的情志疾病。《儒门事亲。内伤形》记载:“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复杯,大痛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旁,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块皆散。戴人曰:《内经》言,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又云:喜胜悲。”此患者使用药物没有效果,戴人为使患者笑而模仿在场的巫者,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场景,使患者乐而忘忧,气机舒缓通和而祛病。此法对于改善抑郁、焦虑、恐俱等情绪状态十分有益。
1.4 喜胜怒、怒胜喜疗法 喜胜怒疗法是用喜悦愉快的情绪来克制过于愤怒的情绪或者由过度愤怒导致的情志疾病。《儒门事亲,内伤形》记载:“项关令之妻。病怒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皆处药,几半载尚尔。其夫命戴人视之,戴人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大笑;次日,又令作角抵,又大笑;其旁常以两个能食之妇,夸其食美,其妇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瘥。”喜可缓肝急。通达百脉,消其郁气。又以能食之妇夸其食香味美,借此诱导患者,激发其食欲,此例与行为诱导法两法合用,以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情志疗法是中医最重要的疗法,是以某种情志来调节与纠正另一种过激情志的规律性总结L3,。在治疗上医者应以调整整体气机为原则,临床上应注意灵活运用,不可机械照搬,张子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使此法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其具体治疗极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的情感方式,反映出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对于今天医者心理治疗本土化的探索不无裨益。
2 移精变气疗法
也称“移情易性”,是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患者精神意念活动的指向,即通过排遣情思,改变心志,以缓解或消除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载:“昔闻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杨初未对病人。与众人谈日月星辰缠度,及风云雷电之变,自辰至未,而病者听之,而忘其囿。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问其所好之事,好棋者,与之棋;好乐者与之笙笛,勿辍。”此法在治疗原理上与现代行为疗法的反应预防法相同,都是通过改变患者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使其注意焦点从病所转移到它处的心理疗法。现代曾报道用本疗法治疗阳痿等障碍,以及用于某些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治疗。另外,移精变气法与森田疗法有一定相关性,但移情变气法缺乏理论升华和经验总结,没有提出诸如森田疗法那样较为完善和可操作性很强的治疗程序。
3 开导解惑法
此法又称语言疏导法,是医生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与患者交谈,使之明了与疾病有关的道理,以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动消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此法与现代认知疗法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来启发患者,纠正其错误思想与观念,帮助其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从而克服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不良表现。《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二》记载:顷西华季政之病寒厥,其妻病热厥。前后十余年。其妻服逍遥十余剂,终无寸效。一日,命余诊之,二人脉皆浮大而无力。政之曰:“吾手足之寒,时时渍以热汤,渍而不能止。吾妇手足之热,终日以冷水沃而不能已,何也?”余曰:寒热之厥也,此皆得之贪饮食,纵嗜欲。遂以《内经・厥论》证之。政之喜曰:“《内经》真圣书也,十余年之疑,今而释然,纵不服
药,愈过半矣。”张子和让患者很好的理解了病因,用经典使患者信服,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认知,配合药物治疗得以在短期内治愈此病。
4 习以平惊疗法
此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有害的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惊者平之”,张子和说:“平着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对《内经》之言做出了新的解释,在治疗上采用从治之法,谓之“习见习闻则不惊矣”,这就是后来中医行为疗法中的习以平惊法。习以平惊疗法与现代心理学的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有着十分相似之处。系统脱敏法是Wolpe依据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提出的,用于治疗焦虑和恐惧症状。具体的实施过程是将引起焦虑或恐惧的刺激分成不同等级、层次,然后让患者学会松弛反应(经过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并将其放松的状态与恐惧状态或焦虑状态按层次由低焦虑到高焦虑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或对抗情境,直到各刺激与焦虑反应的联结消除为止。而张子和在下面治疗受惊患者的案例中应该就是属于使用系统脱敏法的典型例子。
《儒门事亲・内伤形》记载:“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窃人烧舍,惊堕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摄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戴人见而断之曰:惊者为阳,从外人也;恐者为阴,从内出也。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胆伤矣。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按高椅之上,当面前,下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戴人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伺少定,击之,惊少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击门;又暗遣人击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戴人曰:《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夫惊者,神上越也。从下击几,使之下视,所以收神也,一、二日,虽闻雷亦不惊。”在这个案例中的患者属恐惧障碍,乃因精神骤遭刺激所致,张子和让两个侍女把患者的双手按在高椅之上,并在患者面前放置了一个小茶几,让患者看着茶几,然后用木棒猛击面前的茶几,给患者施加刺激。患者受惊后,张氏对患者进行安慰和解释并再次猛击茶几,此时患者的惊恐已减缓。这样又连着敲击茶几三、五次后,又用木杖击门,并让人偷偷地去击打患者背后的窗户,当天晚上又敲击门窗一直到天亮,患者从此听到雷声也不害怕了。以上一系列击茶几、击门和窗即是按刺激等级的从弱到强、循序渐进而达到脱敏效果,患者从开始时的“大惊”到习惯了不再对木棒猛击茶几的声音感到恐惧,就是让这个刺激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患者在整个过程中逐步适应了原来可引起极大焦虑的刺激,最后达到了“虽闻雷而不惊”的效果,恐惧症也就治好了。张子和的治疗设计十分合理,在空间上由近及远,在刺激强度上由弱到强,所以才能取得这样良好的治疗效果。张子和以习胜惊的解释,阐发了新的经义,提高了临床效果,开阔了临床思维。西方现代心理治疗体系的形成亦不过百余年,而张子和早在近八百年前的金元时期就已经成功使用了现代心理治疗意义上的系统脱敏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这种治疗方法前所未有,极大的丰富了中医心理治疗的内容。
5 整合疗法
人体的疾病是心身相互影响的,这也正符合中医“形神合一”的整体恒动观念,所以在治疗时也应该采取综合的治疗方式。这一施治方式以辨证论治为依据,兼顾心理疾病产生的身、心及社会因素,以问题为中心,以身治心,以心治身,身心同治。针对不同患者,灵活运用药物、针灸、音乐、气功等治疗方法与心理治疗协同论治,以取得最佳疗效。《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篇载有这样一个案例:“余又尝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戴人对于因忧而心痛的患者,施以针灸治其心痛,但同时伴以杂舞、笛鼓等娱乐活动,使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并收乐而忘忧之效,两种方法同时运用,使得施治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
《儒门事亲・狂二十七》篇记载,“一叟年六十,值徭役烦扰而暴发狂,口鼻觉如虫行,两手爬搔,数年不已。戴人诊其两手脉,皆洪大如绳。”戴人曰:“徭役烦扰,便属火化,故发狂。故《经》言:阳明之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又况肝主谋,胆主决,徭役迫遽,则财不能支,则肝屡谋而胆屡不能决。屈无所伸,怒无所泄……”这是1例典型的心身症状,病因是当时社会压力大,患者又是社会底层之属,怒火无从发泄,而致心情抑郁,其病症表现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的癔病症状。戴人根据其疾病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症状审因论治,汗涌下多法合用,后以调理之剂,终得痊愈。
《儒门事亲・是胎非积一百三十五》篇记录了一个医案,“胡王之妻,病脐下积块,呕食面黄,肌瘦而不月。或谓之干血气,治之无效。戴人见之曰:孕也。其人不信,再三求治于戴人。与之乎药以应其意,终不肯下毒药。后月到,果胎也。”此例说胡王不相信他的妻子怀孕了,认为她是生病,再三求治于戴人。他求医却不相信医之判断,所以不是他妻子得病,而是他有心理问题。戴人顺其情而从其欲,“与之平药以应其意”,这里的平药起到的是安慰剂的作用,现代临床心理治疗有时也会遇此类患者,此时只能灵活处之,顺情从欲而处与患者一些“安慰剂”,从而起到协同心理治疗的作用。
《儒门事亲》共记载医案236个,其中明确记载情志病者达23例,心理治疗医案10例。在整个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是心理治疗医案最多、治疗水平最高的。在此所论之例,只不过为张子和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隅,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治疗思想和灵活多变的处理方法却是值得医者借鉴和学习的。
6 结语
从对张子和的心理治疗医案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其治疗方案设计灵巧,疗效显著并充分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药物、针灸、音乐等治疗方法与心理治疗协同论治,这也正充分显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张子和对中医心理学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心理治疗验案数量之多和质量之高,在古代医家中都很少有人能与之媲美,在治疗方法上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暗示疗法、说理疗法、音乐疗法及行为疗法等多有异曲同工之妙,切合临床实际,对今天心理治疗的发展和实践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所以医者在学习现代心理治疗方法的同时,更要学好和应用好古人留下的精华,在治疗上力求使心理治疗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符合本国人的心理,真正的体现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尚朴,李会敏,张从正生平考略[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1):37
[中图分类号] R69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31-02
Sancao Anqian Pr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ⅢA Prostatitis: A Report of 40 Cases
LEI Xuecheng1* YUAN Yifeng2 HE Juqiao2
1.Hunan TCM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7,China;2.Department of And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CM,Changsha 410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ancao anqian pr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ⅢA prostatitis. MethodsWe divided 80 cases of ⅢA prostatitis randomly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Sancao anqian prescription plus psychotherapy for one month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Qianlietai pills for the same time. 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Sancao anqian prescription; Psychotherapy; ⅢA prostatitis
慢性前列腺炎(CP)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心理治疗在CP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笔者于2007年8月~2009年4月采用三草安前汤联合心理疗法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个病例全部来自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均符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年龄20~50岁,平均(30±1.8)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26±2.4)个月,NIH- CPSI评分为(29.9±3.1)分。对照组40例,年龄21~50岁,平均(26±3.0)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25±3.1)个月,NIH-CPSI评分为(29.7±2.9)分。两组病例在年龄分布、病程长短和症状严重程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分类中的IIIA型诊断标准[2]:患者骨盆区不适或疼痛,不同程度的尿频、尿不尽感等症状,症状程度评分≥4分,EPS中WBC>10/HP,卵磷脂小体减少,前列腺腺体饱满、质地较硬或有结节、有压痛,无泌尿系感染史,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排除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肿瘤。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三草安前汤联合心理治疗,药物组成:金钱草15g,败酱草15g,益母草15g,王不留行15g,白花蛇舌草15g,红藤15g,虎杖15g和丹参15g。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煎药房煎制,真空包装,口服,每日2次,每次一袋。心理治疗包括:(1)建立指导基础:对患者给予尊重、同情、接纳的态度,耐心倾听其主诉,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认知治疗:引导患者认识并放弃曲解认知,有针对性地讲解该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治疗的意义和目的。(3)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支持,帮助其不断克服或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4)行为治疗:指导患者严格遵从医嘱按时用药并保持连续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坚持热水坐浴,保持性生活规律,定期接受前列腺按摩以促进前列腺液的引流等。(5)积极鼓励家人与患者多沟通,了解患者的疾病信息和心理需求,给予情感上的安慰与关爱。对照组单纯给予前列泰胶囊(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003)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1.4 疗效标准
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确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NIH-CPSI)制定[2]:临床痊愈:NIH-CPSI评分较治疗前减少至90%;显效:NIH-CPSI评分较治疗前减少60%~89%;有效:NIH-CPSI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59%;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NIH-CPSI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NIH-CPSI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3 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WBC计数变化比较
两组在治疗后前列腺液WBC计数和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CP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其病因和病机还不十分清楚,临床单一疗法疗效不太满意,且容易复发。心理因素在CP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CP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至关重要[3]。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其言语、表情和举止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病人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据临床研究统计,70%以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焦虑、抑郁、恐惧和悲观等过度紧张的症状。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越长,患者的心理障碍越重,而心理负担越重,病程则越迁延。这样,心理因素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与转归中互为因果。因此,要彻底治愈本病不能仅靠用药,还应增加心理治疗[4],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因心理障碍而引起的恶性循环。
CP属中医“精浊”、“白浊”范畴。肾虚精关不固为发病之本,下焦湿热蕴结为致病之标,而气血瘀滞则是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病理反应,三者相夹为患,互为影响,以致病情复杂。治当清利湿热为主,理气化瘀为辅。“三草安前汤”是导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方,其中金钱草、败酱草和益母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共为君药;王不留行利尿通淋、活血消痈;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助君药清热利湿为臣;虎杖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既能加强清湿热之力,又能行气活血止痛,3药共为佐使。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学已证实金钱草、益母草和虎杖镇痛抗炎作用[5],丹参酮、白花蛇舌草抗菌、抗炎的作用[6],说明三草安前汤组方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陈修德,郑宝钟,今讯波,等.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治疗[J].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4,10(2):113-114.
[2] Nickel JC. Prostatitis,Lessons from the 20 th century[J]. BJUINT,2000,85(2):179-1851.
[3] 明祖辉,蒋斌,许波,等. 慢性前列腺炎的心理治疗[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2):161-162.
[4] 李丁有.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治疗[J]. 青海医药杂志,2005,35(9):29.
1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1 形神合一论中医医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建立形神合一论。在狭义来讲,形为身体,神为心理,形神合一。
1.2心主神明论用藏象学说阐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假说。将人身之神依附于藏象之心,故心为“君主之官”。 [1]
1.3 心神感知论《内经》阐明感知活动的中枢(心神)通过经络与感觉器官联系,如心神能感知针灸的“针感”。[1]
1.4五脏情志论
1.4.1五志分脏论《内经》阐述五志分属特定脏腑。不同脏腑精气的盛衰导致不同心理活动的改变,五志的太过不及均可使脏腑受损。
1.4.2七情致病论《内经》以气机紊乱阐述“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致病,有指导意义。[2] [3]七情生于脏腑,出于心神,当其强度超过生理调节范围时可致病。[4]
1.5人格体质的分型《内经》把人格、体质结合:①按阴阳属性,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5型阴阳五态人。②按五行属性,分25型阴阳二十五人。[5]
1.6 阴阳睡梦论《内经》从形神合一论出发,以脏腑功能的阴阳五行属性来释梦。 [1]
2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疗法及案例
2.1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内经》始创此法,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心理,丹溪、子和于此贡献犹大。[6] [7]子和提出“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等,丹溪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等以情胜情的治疗模式。[8] [9]
2.1.1单独运用 如怒伤肝,悲胜怒:张氏治疗因怒而厥的燕姬,使她因灸法损毁皮肤而悲,而排解郁怒。如喜伤心,恐胜喜:范进过喜而呈癫状,岳父突然打耳光,他因恐而清醒。
2.1.2综合运用以情胜情疗法要灵活运用。[10]一种情志刺激可调一种或数种情志致病;一种或数种情志可调一种情志致病。[11]某女思夫纳呆,丹溪综合“以怒胜思,以喜解思”让其父使女怒,又诈以其夫将归使女喜,女思得解。
2.2言语疏导法用语言对患者劝说开导的精神治疗方法。在能保护患者隐私的环境,使其畅言,顺其意疏导,改善其负面情绪。
2.3惊者平之法《内经》:“惊者平之”。张从正:“惟习可以治惊,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不惊”。[12]卫新妻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戴人用以木击几等方法发出声音,使之耳闻目睹,渐次为常,惊止病愈。
2.4顺情从欲法欲愈其疾,当先治心。室女倾心于某男,初其父不许,由此郁闷而患瘰疬。其父遂许。婚后三月,其症大减,再稍加调治即愈。[13]
2.5移精变气法《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讲述运用精神疗法转移精神,梳理气机。杨贲亨诊患内障的贵人,用诡言令其凝神于足以降火,愈目疾。
2.6导引运气法让患者安神静志,摒弃不良情绪的干扰,梳理紊乱的气机,恢复平衡的心理疗法。卢不远治疗沈某的恐死症指导其禅宗参究法(导引运气法),百日病愈。
2.7传统音乐疗法《内经》以五音对应五脏的模式,用相应的五音组合,调理忧愁、思虑、悲哀等异常情志及心身疾病。
2.8祝由疗法“祝说病由”以“移精变气”,而“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 “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而“病由是可愈”。[14]祝由疗法蕴藏合理的科学内核,借助患者的信仰,掌握和改变患者的心理,达到治病的目的。[15]
2.9针药疗法《内经》强调心神,重视针药疗法,如选用针灸肝经原穴太冲或服用逍遥丸治疗肝气郁结的患者等被广泛地运用。
3 问题与展望
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存在发展连贯性,蕴含丰富的心理治疗思想,然其内容支离破碎,系统性不强。我等应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形成本土化的心理治疗体系。
参考文献
[1] 闵范忠,何清平.新编中医医学心理学[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3.97-104,105-110,117-124
[2] 周莲菊.《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探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7):3-4
[3] 郭 倩,杨 洁,陈 刚,黄海健.朱丹溪的中医医学心理学思想探析[J].中 医 药 学 刊,2005,3. 23(3):462-463
[4] 闵范忠.论情志致病的条件及机能[J].广西中医药,1987,10(1):20
[5] 郜 峦.《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内涵简析[J].中医药学刊, 2003,9. 21(9):1496-1498
[6] 曾智.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0. 31(5):12-15
[7] 王金道,刘勇,郭念峰.临床疾病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0,61,69.
[8] 胡永年.略论以情胜情疗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7):10
[9] 李益生.以情胜情疗法探赜[J].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2):533-534
[10] 燕山高,朱文锋,闵范忠,等主编.中医医学心理学荟萃.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303-312
[11] 李兆健.古代情志相胜医案中的心理治疗方法初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6.18(2):13-16
[12] 陈 莉,刘静宇.张子和心理疗法初探[J].中医研究, 2003, 10. 16(5):16-17
1•2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方法完全一致,如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调整睡眠,保持大便通畅等。A组(中医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①中医意疗:意疗主要采用语言开导疗法、情志疗法、开导疗法、顺情疗法等。20~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②针灸治疗:针刺患者足三里、太冲、曲池、合谷;手法:平补平泄,留针半小时,每十五分钟捻转一次,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③气功(放松功)、推拿、音乐疗法等。具体操作如下:a•气功法:姿势取平坐式或站式,以三线放松为主,每次练习先做叩齿、咽津等诱导功,然后按三线放松法,最后以五指梳头、鸣天鼓、搓手洗面结束练习。每次3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b•推拿疗法:主要按摩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三条经脉的穴位。每次2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c•音乐疗法:根据以情胜情、补母泻子的规律选择音乐处方。如以肝阳上亢为主者,宜选用微调音乐以泻之。肝肾阴虚明显者,当选用羽调水性音乐治之,如轻快、柔美、舒展的音乐。每次3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病人同时使用上述方法的一种或几种。4周为一个疗程。④口服卡托普利(湖北华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5mg,每日3次。B组(现代医学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①现代心理治疗:给予松弛治疗、支持疗法、心理咨询。每次50分钟,2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②口服卡托普利(湖北华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5mg,每日3次。C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口服卡托普利每次25mg,每日3次。
1•3观察指标血压:由固定医生测量坐位时右上臂血压,重复3次,测量值差异应小于4mmHg,以测量的平均值为准。每次治疗前后测量并记录血压值。
1•4降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血压疗效判定标准:以一个治疗疗程前后血压值的对比。(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5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矫正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降压疗效的比较A组总有效率为92•8%;B组总有效率为85•7%;C组为78•6%。(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其临床总疗效中医心理治疗要优于现代心理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