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早产儿护理问题

早产儿护理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早产儿护理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早产儿护理问题

篇1

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0月,早产分娩86例,其中34~36周68例,28~35周18例,男性49例,女性37例,存活83例,死亡3例,存活率97%,死亡率3%。

常见问题及护理

体温低: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易散热,加之棕色脂肪少,产热少致体温过低,调节能力差,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大,融点高,寒冷时易于凝固,易引起硬肿症。所以保温是关键,应特别注意保持体温,一般室内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分钟。其护理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2000g者应放在保暖箱外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因头部面积大,散热量大,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采用简易保暖方法,可选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详细记录。

缺氧和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调节能力差,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泡逐渐萎陷,导致通气不良,易出现缺氧,发绀、呼吸困难。同时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脑损伤,易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产儿出生后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缺氧或窒息者,立即吸氧或人工呼吸、给氧浓度30%~40%为宜,最好含有CO26%~10%,以刺激呼吸中枢而改善呼吸,应注意氧浓度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易过长,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持续正压呼吸用氧,早期可用呼吸机,持续吸氧时,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用氧,以防氧中毒、视网膜剥落失明等。同时实施正确的翻身拍背、有效吸痰,促进废液排出。

消化功能弱:早产儿吞咽反射差,贲门扩约肌发育不良,幽门扩约肌发育较好,胃容量小,易呕吐、溢乳引起呛咳窒息。因此置患儿头高脚低位,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右侧卧位,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早产儿多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且对脂肪吸收较差,故以母乳喂养为宜。有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祠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其营养液,喂养后宜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现象发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起测体重1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肝脏功能差:早产儿肝脏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摄取能力较差,其生理性黄疸维持时间长,而且较重;凝血机制不健全易出血,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患营养缺乏症;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因而在饥饿时血糖易于过低而发生休克。对早产儿补充凝血因子可肌肉注射V~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必要时输新鲜血液或血浆,同时早开奶防止低血糖。

抵抗力弱: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容易繁殖,并进入血液发生感染。因此预防早产儿感染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病房床单及日常用品的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篇2

由于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胆红素代谢不足、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等原因,早产儿往往患上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临床上普遍会依据早产儿的具体状况,在早期就进行预防性的蓝光治疗以降低早产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性[1-2]。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积极展开系统而专业的护理干预,保护早产儿的生命。为此,我院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后,产妇新诞生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为28~37 w;体重900~2880 g;干预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同样为28~37 w,体重自870~2880 g。

1.2方法 在实验中使用某公司生产的YP-90A型带单面蓝光的婴儿培养箱。对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常规光疗护理,对对照组直接进行光疗治疗,而对干预组的早产儿则在蓝光治疗前展开体温测量,测量时间应在喂养后30 min为宜。体温表可选用某知名公司的水银体温表,在测试之前应将所有的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C之下,并于同一时间将其放置人40°C以下的温水里,等待3min后检查,如果误差在0.2°C纸上或者玻璃管出现裂痕,则应换用其他温度计。在此基础上测量新生儿的腋温,在5 min之后取出并读取数据。如果体温在36.5°C~37.5°C,应当降低暖箱温度1°C。等到光疗结束后再讲温度恢复如常。而如果过放疗之前所测体温超过37.5°C,护理人员则应当待新生儿体温正常后在进行光疗[3]。治疗过程中,出现早产儿哭闹或烦躁状况时,护理人员要沉着应对,尽量给予安抚,使早产儿尽快安静下来。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在蓝光治疗期间体温的适时变化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得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

2结果

对照组的40例早产儿的发热吕远远高于干预组内的40例早产儿的发热率。具体数据如下:对照组40例早产儿:无发热者10例,发热者30例,发热率75%;干预组40例早产儿:无发热者36例,发热者12例,发热率为30%。30%

3讨论

早产儿的肝酶系统和血脑屏障发育普遍不成熟,很容易引发高胆红素血症,而这种病症对早产儿的危害比足月的新生儿更大,因此,预防早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是当务之急[4]。现今,临床上普遍根据临床所测的胆红素来展开预防性的蓝光治疗,但是发热确是其中的一大难题,影响着早产儿的康复。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目前所使用的蓝光灯管中有红外线,进行光疗时,荧光灯的热能总量较强,达到了200~400 w,如此高的热能会导致早产儿周围的温度快速升高,所以,在给早产儿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该在暖箱的中部适当的安放上温湿度表,以实时监测暖箱的实际温度。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汗腺发育差等会导致其(早产儿)体表温度随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起伏[5]。此外,蓝光治疗背景下,原有的环境被改变,新生的胎儿因此而缺乏安全噶,会出现一定的烦躁症状和哭闹现象,进而致使骨骼紧张,加剧发热。而一旦出现这样的发热症状,就会诱发早产儿的体能消耗,心率和呼吸进程加快,更有甚者,会导致病情急转直下,不利于早产儿的康复。为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将早产儿的体温维持在36.7°C~37.3°C,以降低早产儿的机体耗氧、降低发热率[6]。

在此次实验中,护理人员严格依据光疗前的体温测量来调节暖箱温度;对哭闹烦躁的早产儿也及时地在满足其生理需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给予其背部、头部、手部皮肤的抚摸,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保证其安静接受治疗。

在这样悉心的护理干预下,干预组的早产儿光疗时体温维持在36°C~37°C的有25例,37.2°C~37.3°C 的有8例,超过37.5°C的有4例。发热的发生率为3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75%。数据说明,对干预组的早产儿进行蓝光治疗前的体温测量和治疗过程中的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低早产儿哭闹的症状,减轻早产儿的发热率,因此,这类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珊梅,陆雅琴,童素姣.新生儿重度黄疸蓝光治疗中的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0,(03).

[2]骆清霞,吴惠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02).

[3]许今花,姜英今,张玉兰.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7,(08).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3-01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指的是胎龄28周-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活产儿[1],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非常低,容易发生感染、智力低下等并发症,具有高死亡率[2]。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将循证思想纳入护理学科的方法和实践而开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在严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工作,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护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给予循证护理后观察护理疗效,并与常规护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是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体重1150g-2050g,平均体重1550g,胎龄29-35周,平均胎龄为(31±2)周;治疗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体重1095-2100g,平均体重为1640g,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为(33±2)周。所有早产儿均无心肾脑部的疾病,没有先天畸形,均有自主呼吸微弱、吸吮能力差、进食量低,部分早产儿合并有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低体温等情况。两组早产儿在胎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早产儿进行循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循证护理方法①建立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带领全体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长安排组员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如何解决护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有据可依和有证可循,如果有疑问必须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资深护理专家和新生儿科医生;②详细了解早产儿发育特点;③制定护理常规:所有成员负责患儿护理工作,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共同组织讨论,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保证护理诊断和措施要有据可依、有证可循。通过从期刊数据库等相关文献查找并列出护理工作要点。

122循证护理实践①注意保暖:早产儿由于相对较大的体表面积导致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中枢发育不全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其棕色脂肪含量少,所以较多见低体温患儿。保暖措施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暖箱的温度和湿度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保持相对恒定,患儿入院后立即进暖箱保暖,按照1次/4h测量体温,所有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②喂养:早产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较多,早期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其免疫力,但由于患儿吸吮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等疾病,要注意合理喂养。对于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进行微量泵喂养,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③呼吸道管理:早产儿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呼吸不规则,给予采取头后仰颈肩部抬高的仰卧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及时清理呼吸道,结合托背或者刺激皮肤的方法可缓解呼吸暂停,无效者进行复苏。④避免感染和出血:早产儿免疫力差,需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措施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治疗和护理[3],必须对患儿的口腔、皮肤、臀部加强护理。早产儿由于缺乏VitK依赖凝血因子而发生出血症,所以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来预防。⑤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复杂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所以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

2结果

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要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也逐渐增高。由于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且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或体温异常等问题,而肺透明膜病或窒息、感染等是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早产儿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能和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4],细心呵护,为早产儿提供合理、有效的宫外环境。

循证护理是护理学的新型领域,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有据可依,合理地分析个体差异,提出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解决问题,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循证实践。早产儿的护理对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非常关键,所以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在循证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通过寻找可靠的科学证据来解决疑惑或者困难,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促使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工作中。本次研究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组,减少了感染、呼吸暂停或窒息、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发生,提高了患儿睡眠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维持体温恒定。说明早产儿采取循证护理的正确性,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和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检测结果一系列步骤解决问题[5]。早产儿实施循证护理是综合考虑其自身情况、家属意见、护理人员的临床知识和科研成果等因素,所以循证护理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较高的护理和医疗要求。

综上所述,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护患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淑兰,王芳浅谈早产儿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43-344

[2]余桂英,邓云珍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和体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3):35-37

篇4

早产儿指胎龄少于37周的活产新生儿,大多体重不足2500g,身长46cm以下,又称未成熟儿,死亡率高。提高早产儿的护理质量,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所以护理是一个关键的作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发育支持性护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促进其疾病康复、生长发育,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我院对早产患儿的护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110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发育支持性护理)男31例,女24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0~1485g,平均1205g。对照组(系统性护理)男28例,女27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5~1490g,平均1215g。两组早产患儿在男女比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极低体重早产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对有黄疸的早产患儿,进行蓝光灯照;每天对早产患儿的吸吮吞咽进行护理、对患儿的消化系统进行观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检测,有没有并发其他病例等进行检测,对患儿的睡眠时间进行记录。观察每天的进奶量,在常规护理2周后对照组进奶量35±686±4019±19170(ml),体重157±401215±1031280±1211490(g)。

1.2.2观察组在极低体重早产患儿护理的时候,使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患儿的体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发育支持性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进奶量50±4020±7120±23360(ml),体重178±401235±1101395±1301650(g)。

1.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护理前后早产患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在常规护理2周后对照组进奶量35±686±4019±19170(ml),体重157±401215±1031280±1211490(g)。观察组的进奶量50±4020±7120±23360(ml),体重178±401235±1101395±1301650(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中死亡率为0例,进奶量高,体重增长快;对照组中死亡率1例,进奶量低,体重增长慢。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新生儿,大多体重不足2500g,身长46cm以下,又称未成熟儿,死亡率高。提高早产儿的护理质量,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如果早产患儿在其出生时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会致使患儿发生多种因素的疾病,甚至死亡。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有别于以前的常规护理方法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发育支持性护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促进其疾病康复、生长发育,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对于现代医疗科学来说,提高生命保障,减少疾病痛苦,促使病患尽早恢复是第一的关键,对早产患儿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病患,因其刚出生还不能表达自己,甚至连有和疾病都不能描述,是一种比叫棘手的问题,然而提高对早产患儿的护理是一个重要而有关键的问题这对能不能使一个新的生命在以后的成长中得到良好的体制和成长是一个关键。而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新而又有效的护理方法(具有效数据统计结果),这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重要作用。所以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值得现医疗科学单位推广使用。这对人的生命和医疗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综上所述,发育支持性护理能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对现代医疗护理具有很大的医疗科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苏平,王春桃.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21).

[2]朱清碧,龚阳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支持及临床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0):21―22.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86-02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7cm的活产婴儿。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出院3年内持续生病和再住院的危险性增加。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护理出院早产儿,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生活质量的保障。出院时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直接影响到早产儿的健康。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我们对出院的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实施对象

大别山地区,在儿科住院规则治疗,达到出院标准的早产儿家长

2 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1 纠正新生儿护理的不良习俗:大别山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存在着一些不良习俗,如小儿出生后要喂黄连水,寓意日子先苦后甜,殊不知早产儿情况不同,吞咽反射不协调容易引起吸入;还有刮马牙,认为马牙是病理性;不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均认为是胎黄,是正常的,不予治疗;还有认为佝偻病导致孩子的X型腿或O型腿是小时候没有捆绑所致,所以孩子从出生后就用布把孩子的下身捆成“蜡烛包”,这样大小便不能及时清理,导致皮肤受损,致感染。还有认为坐月子是不能见风和光的,所以房间不通风,光线弱,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且孩子有什么情况不容易及时发现。山区冬季气温低,家家都烧碳火取暖,所产生的气体对人呼吸道黏膜伤害最大,导致小儿患支气管炎或肺炎概率增高。另外还有“洗九朝”,亲朋好友都要看小孩等等习俗。

2.2 健康教育内容:早产儿的特点,生活环境的管理,早产儿穿着、喂养,早产儿沐浴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示范指导保暖,鼓励母乳喂养,加强消毒隔离指导,加强皮肤护理等。

2.3 健康教育方法:早产儿出院前主要由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针对早产儿所患疾病,采用示范性教育和个别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教会。

2.4 具体操作:示范各种简单医疗工具的使用,如体温计、棉签碘伏、吸鼻器等等,基础护理知识,并要求家长针对各自的孩子亲身体验,达到正确为止。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最适宜的室温是24-26度,相对湿度55%―65%。监测体温的变化,每日测体温,维持腋下温度在36-37左右,寒冷季节更换被褥,内衣及尿布时先预暖后再给早产儿使用,接触早产儿的手必须清洁温暖。由于早产儿体重轻,部分疫苗尚未及时接种,尽量减少请朋好友进入早产儿房间,更不要带早产儿探亲访友,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喂奶和换尿片前应该认真洗手;奶瓶和用具使用后都要消毒,床单要保持洁净,经常清洗;注意卧室通风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但避免将早产儿放在风口;每天为早产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体重极低的早产儿只能用温水擦洗皮肤,同时注意脐部的护理。早产儿出院后要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 会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做评估,这样可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效果比较好。及时接种疫苗,注意维生素及钙的补充,预防佝偻病。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不足时应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喂奶时注意防呛奶等等;指导家长记录早产儿日记,内容为体温、奶量、大小便、体重等;设咨询电话,对家长在抚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免费指导。

3 效果评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