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渔业生态养殖

渔业生态养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渔业生态养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渔业生态养殖

篇1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22-01

一.生态渔业的发展

生态渔业,就是利用水库优越的产地环境、优质的水、生产优质的水产品。要求按绿色水产品或有机水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以水库优美的、无污染的库周环境及优良的水质,主打健康的优质的水库鱼类品牌来提升水库渔业的效益。如山东省潍坊市峡山水库是该省最大内陆水库,是一座饮用水源的水库,2010年水库所生产的鱼类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后,该库鱼价近乎天价被抢一空,鱼肉质嫩滑、味道鲜美、很少有泥腥味,鱼鳞鲜亮、发青,被人们所认可,水库渔业取得较好的效益。千岛湖是获得有机认证的鱼产品,鱼的美味、鱼的效益更是闻名全国。因此水库的自然环境条件最优越,如果加以自然环境的保护,控制污染源,定能产出优质的健康的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以鱼的质量、色的品牌来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也就是走生态渔业之路。必须要对影响水库水质的污染源进行控制,严格水资源的管理,严禁“三废”污染源进入水库。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水体,要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改善,确保水库的水质符合绿色水产品或有机水产品的养殖标准。注重产地环境的保护,注重库区生态林的建设,利用良好的环境生产优质鱼类,以鱼的品牌来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要求按无公害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强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按标准化进行操作,切实把好鱼种的进购质量安全关,严禁投施任何肥料或渔药。作好养殖全过程的记载,建立好生产操作规程,严把水库养殖的水质检测关,以及鱼的质量安全检测。提高养殖过程的技术操作,确保鱼的皮毛,鱼的体质、鱼的规格达到优质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或者绿色水产品的标准,积极挖掘水库优质鱼的不同水库的水产品地理标志,完善水产品的商品注册,提高水库优质鱼的知名度。这样才能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生态渔业之路。目前走生态渔业之路成功的例子很多,如清江鱼、丹江白鱼、千岛湖鳙鱼、峡山鱼等等。

关键点:优质的水库环境,优良的水质,标准化的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水产品质量。

控制技术:

1、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有机水产品的产地环境要求,水质养殖标准的要求。

2、要制定好优质的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3、要建立好质量追溯保证体系,加强对水产品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

二.技术渔业的发展

结合市场、结合水库渔业快速发展的成熟操作技术,在走生态渔业之路情况下,提高水库渔业的效益。一是利用现在成熟的水库养殖技术,在不投饵不施肥确保环境优良的情况下,生产无公害优质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有机水产晶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水库的资源,投足投放好鱼种,产出质优量多的成鱼二是如何结合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操作技术及时向市场提供质量保证的优质鱼类。

关键点:

如何建立适合该库的养殖结构和养殖模式,如何完成起捕的问题.如何利用水产养殖来调控好水库的水质,保护好水库水质环境的问题。

控制技术:

1、养殖模式的确立,生产计划的制定,鱼种投放规格、投放比例以及投放量的确定。

2、成热的捕捞技术能达到与市场相适应的与水库水体空间相对应的捕捞计划及其实现。

3、要达到以养殖来保护水库水体环境的目的。

三.特色渔业的发展

篇2

小湾电站建设完毕,正常蓄水水位高程1240米,水库面积189.1平方公里,总库容149.14亿立方米,云南最大的百里长湖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小湾库区良好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宝贵资源。对此,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决定立足库区水资源优势,实施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2008年10月至12月,由省农业厅渔业处牵头,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与临沧、保山、大理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2009年1月,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在××县注册了子公司——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购买龙湖宾馆作为公司的办公场地,下设综合部、财务部、营销部、守护部和技术部,拥有公司员工56人,制定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2009年初公司兼并澜沧江、黑惠江的合法渔船和渔民,建立了守护中队、守护站,配置防护设施,开始对库区水域开展守护工作。受省农业厅的委托,从2009年1月31日(正月初六)开始,公司组织增殖放流工作,到目前,共向库区投放优质鱼苗800吨。

该项目以生态养殖(大面积)与网箱养殖相结合,通过不断提升水产品质量,创品牌,建网络营销市场,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带动库区周边农民脱贫致富为奋斗目标。力争年产值超亿元,使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发展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云南水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根据资源状况和项目奋斗目标,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建设28万亩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200亩生态网箱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推进大面积网箱养殖;建设鱼饲料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项目概算总投资5亿元,鱼片加工厂年生产能力20000~80000吨。

项目周期计划为10年,前期3年(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中期5年(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后期二年(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2009年5月至10月,做好项目的立项、报批,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为生态养殖和网箱养殖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10月至12月开始试验生态网箱养殖;2010年1月至3月推广网箱养殖;2010年4月至8月,做好鱼饲料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的项目论证、选址、图纸设计、工程招投标;2011年9月至12月完成建设工程;2011年10月在国内市场建设小湾生态渔业专卖店,进行网络销售。

二、总体估价

(一)项目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社会效益好

项目涉及大理、保山、临沧3州市,南涧、巍山、××、昌宁等8县市,含盖农业(养殖)、工业(鱼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商业服务三个领域,与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实施好该项目,可提高库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加工可节约资源投入,有利于组织统一管理和技术提高。项目的实施能够解决大批库区失地农民和其他富余劳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税源。

(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模式

该项目以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由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小湾渔业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设立了综合部、财务部、营销部、守护部和技术部,制定了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计划走规模化经营、科学管理、商品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的道路,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和管理方面的保障。

(三)前期工作动作迅速,工作扎实

从2008年10月至今,半年的时间,项目单位就完成了与三州市签订合作开发协议,组建了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购置了办公场地、兼并澜沧江、黑惠江合法渔船和渔民、购买巡逻艇、捕鱼船建立了守护中队、守护站,向库区投放800吨优质鱼苗等前期工作,并开始建设项目的立项和报批工作。可谓动作迅速,工作扎实。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请县政府建立项目协调开发领导组,有效开展项目建设。

(二)请县政府进一步完善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切实加强渔政执法管理,打击黑恶势力,确保库区安全稳定。

(三)将项目纳入临沧市的重点招商项目,享受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四)请支持项目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补助和库区周边农民的扶持资金。

(五)请县政府协调库区乡(镇)、村委会大力发动库区农民参与网箱养殖培训和生产。

四、意见、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是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建设项目,由于拥有28万亩库区水资源优势,引进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养殖技术,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项目市场情景良好,开发潜力巨大。实施好该项目,可以提高小湾库区水资源的利用率,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地方税源,促进企业增效。但由于项目建设内容广博,项目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加之项目处于启动阶段,渔业养殖在小湾库区是新生事物,有一个探索、了解、接受的过程,因此,县委、政府应给予高规格的重视,库区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引导、帮助、支持、宣传是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显得十分必要。同时我县应将该项目作为继茶叶、核桃、烤烟、蚕桑以后的重要产业来培育,政策上给予着重倾斜,精力上给予重点保证,资金上给予优先保障,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湾库区渔业养殖项目实施工作,从细节做起,高质量服务,把它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点项目来抓,作为围绕以提升实现“三个核心”指标和推进“三化”进程的优势项目来扶持。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县政府成立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业和招商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局、发改局、招商局、国土局、建设局、经济局、商务局、环保局、交通局的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能,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农业局负责抓好宣传发动、组织网箱养殖技术培训和渔政执法工作;发改局负责项目论证、项目立项、转报审批和鲜鱼最低保护价制定;招商局负责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国土局和建设局负责饲料加工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的选址、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报批手续;环保局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和库区水环境监测、保护;交通局负责水运管理;商务局协助小湾渔业公司做好鱼产品营销和申办进出口经营许可证;经济局负责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营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1、涉及该项目的证照办理、项目立项、报批手续,能减化的尽量减化,能变通的尽量变通,费用能减免的坚决减免,不能减免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努力打造成本凹地,服务高地。在公司驻地设立公安执勤点,同时与渔政执法队有机结合,为公司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序良好的环境。

2、把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列入××重点招商项目,享受已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必要时在特殊情况下给予特殊的政策。并积极帮助申报临沧市重点招商项目。

3、把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列为××县重点保护企业,颁发《重点保护企业》匾牌,实行重点保护,为公司负责人(法人)颁发外来投资者绿卡,提供“绿卡”服务。不得随意对公司进行除法律法规以外的检查、评比,确需进行的须经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的同意。

4、积极帮助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申办进出口经营许可证。

5、安排县渔政执法机构尽快进入小湾库区开展工作。积极请示汇报,争取省渔政执法总队在小湾库区设立渔政执法中队,切实加强渔政执法管理。

篇3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91-01

近年来,畜牧业生产不断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畜牧业收入约占农民收入的40%,畜牧业也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畜牧业生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畜牧业发展也同步呈现良莠不齐、规模不一、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完善、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抵御风险能力差、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规模养殖与农村散养长期存在、畜禽养殖污染处理能力弱、生态环境影响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逐步解决当前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促进畜禽健康养殖,保障生态环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1-4]。

1 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1 对生态环境影响

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对粪污等废弃物污染处理投入普遍不足,设施设备水平低,更多中小企业与养殖户对粪污直接进行露天堆放或直接排放河流湖泊。依据测算,1头猪日排猪粪2.5 kg、尿4 kg、污水8~10 kg,1个1万头猪场日排粪污约150 t,规模养殖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较大,已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一是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渗入地下后对地下水形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变,人畜不能饮用及利用;二是粪污堆积发酵后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对空气形成污染,异味难闻,危害健康;三是粪污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疫病流行,引发疫情;四是大量滋生蚊蝇,滋扰人畜,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1.2 对畜禽产品自身的影响

由于我国大部分养殖场企业化程度不高,片面追求养殖数量及经济效益,缺乏生态健康养殖的理念以及科学的养殖技术,加上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与条件,一部分养殖场,乱用兽用生物制剂、添加剂、兽药、防腐剂、抗生素等,甚至使用违禁品,如瘦肉精、激素等,造成畜禽产品有害物质超标,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损害了自身形象,无法出口国外、赢取外汇。

1.3 社会公众印象的影响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对食品需求早已更加注重品质,而近年来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其中就包括了曝光的畜牧业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担忧,加之畜禽养殖卫生状况不尽理想,社会公众对畜禽养殖业认同度较低。

2 生态健康养殖概述

2.1 概念

笔者认为,生态健康养殖应该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应基于畜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饲养与粪污处理同步,以先进的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进行指导,生产个体健康、无残留的畜禽及其产品,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打造以生态、安全、优质、高效为主要内涵的健康养殖业,实现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综合目标。

2.2 内涵

生态健康养殖概念包涵2个方面重要内涵:一是畜禽养殖应不破坏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得生产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畜禽养殖应该提供卫生、健康、安全的畜禽及其产品。符合这2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称之为生态健康养殖。

2.3 有关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研究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安徽省近年也推广了不少实用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笔者接触过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将土著微生物与秸秆、稻壳、锯末等按比例混合成发酵垫床养殖生猪。该技术不仅利用微生物充分分解和转化猪排泄的粪尿,较大程度地解决了粪污污染问题,而且也符合了生猪爱睡、爱拱的生物学特性,利于猪的活动和休息,节省了人力和粪污处理费用。

(2)林网化生态养殖技术。该技术在笔者所在的青阳县区域推广普及率较高,主要技术特点是利用丘陵地区良好的植被,放养当地土鸡品种。土鸡性活泼,善奔走,林间放养符合土鸡特性,土鸡以林间青草、昆虫、果实为食,辅以饲料,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土鸡原有的风味和优良品质。良好的植被为土鸡养殖提供了较好的疫病保护屏障,鸡粪又给林木提供有机肥料,不会污染环境。该技术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3)畜禽—沼—渔—农作物循环利用技术。该技术通过养殖畜禽,产生粪污,进行沼气发酵,产生沼液、沼渣,一部分用于渔业饲料,另一部分用于农作物肥料,农作物收获后可出售,可作畜禽饲料。整个循环过程充分利用了粪污,产生畜禽、沼气、水产、农作物多重经济效益,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4)种草养畜技术。该技术通过栽植优质牧草,饲喂草食畜禽,减少饲料与添加剂的投喂,不仅节省了饲料成本,而且减少了某些残留,保障了畜禽品质,也利用了部分粪污作有机肥,减少粪污污染。

(5)疫病防控技术。通过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疫病防控方案,严格兽用生物制剂、兽药、添加剂使用,拒绝违禁药品,执行停药期,严格检疫与卫生监管等措施,保证出栏畜禽个体健康安全。

3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我国畜牧业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继续地发挥作用,并寄希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必然要逐步摆脱当前“小、散、乱”和非健康的状态,走一条生态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适时地调整畜牧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实行农林牧渔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三是走绿色、无公害畜禽产品道路,创立知名品牌;四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创建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走产业化体系发展道路;五是大力进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六是政府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建设,进行宏观指导,适时制定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4 生态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健康养殖满足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目标要求,使养殖业逐步摆脱投入大、产出低、风险高、污染重,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下滑的恶性循环状态。实施生态健康养殖,促使畜牧业不断走向经济效益好、环境保护好、发展前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健康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基石、是保障;反过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必将提高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5 生态健康养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走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改变自身“脏、乱、差”形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既可发展农林牧渔结合、循环利用的适度规模经济,又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企业,从而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提供安全、放心、无公害的畜产品,有助于创立知名品牌,有助于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升经济效益,促使畜牧业进入发展前景广阔、后劲充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完善自身行业管理,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健全法规制度、政策保障体系,以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五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6 参考文献

[1] 吴梅阶,余舒.规模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与控制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0(10):99-100.

篇4

利用体育课在中职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作为一种蕴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太极拳对个体身心健康以及群体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中职校体育课堂上开展太极拳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武修德,综合提高

习武者,须先修德。作为国学智慧结晶的太极拳,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包含着深刻的东方传统哲学理念和礼仪、文明规范,学好太极拳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社交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职生由于年龄、文化和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容易出现冲动、浮躁、逆反等不良行为,通过太极拳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塑造“静、柔、雅”等方面的个性,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

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目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武术项目。它要求思想专一、心理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就像书法、绘画一样要求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练习太极拳也要求先在心,后在身,以意导静,行意合一。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在不自觉中养成心平如镜、意念统一、柔顺和谐、规范自然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此外,在舒缓、流畅的古典音乐中练习太极拳,会使中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使他们在礼仪规范和思想境界上受到高雅文化的影响,并将之内化为高雅、高尚的道德情操,并逐步形成儒雅的外在气质形象。

二、由点及面,遍地开花

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应秉承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的原则。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让他们对太极拳有初步的感知;成立社团或组建太极拳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从太极拳基本功入手,如站桩、马步等,加强他们对动作、身势的练习掌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让动作熟练的学生带新加入的学生,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相互学习,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应重视学生对文化、专业课的学习,尤其是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让他们在浓郁的国学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以武促文,文武兼修”的目的。

三、以赛促练,层层推进

篇5

然而,随着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又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主动选择了自主创业,甚至一些尚未毕业的在校大学生也加入到创业大军之中,这就使得大学生创业成为一种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新兴现象。

(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大学生自主创业,至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大学生具有实现价值的远大理想。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大学生是时代宠儿,大学生是同年龄段人群中的佼佼者。因此,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远大的理想,尤其在毕业后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迫切愿望。自主创业,无疑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和舞台。

第二,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大学毕业生一般都在23-26岁的年龄段上。这是最富有拼搏进取精神的年龄,他们不惧怕失败、勇于接受各种挑战、永远乐观向上,这正是创业过程必不可少的核心素质。

第三,大学生具有引领时代的技术优势。大学生经过本科教育,掌握了领域内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这是一般创业者难以匹敌的。不仅如此,大学生作为高智商群体,会始终把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第四,大学生具有革旧辟新的创新意识。大学生群体具有极强的挑战欲,不愿意墨守成规、不愿意被传统束缚。这种创新意识,无疑和企业所需的创新精神达成了契合,也是自主创业始终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二)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当然,大学生因为自身的原因,在创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劣势。

第一,大学生对创业过程过于理想化。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群体,对一切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也会顺理成章地获得成功,而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准备不足。

第二,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大学生创业一般都各注重发挥技术优势,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倾注更多的精力。企业成功运作的基石在于管理,而大学生管理经验不足的劣势往往会使企业运转陷入困境。

第三,大学生容易忽视市场的运行规律。大学生创业时,经常会一相情愿地认为产品的技术先进就会被市场接受。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充分、对市场运行规律的忽视,会给大学生创业的销售环节带来很大麻烦。

第四,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很多大学生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缺乏对社会生活的足够了解,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这些因素会使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陷入孤立无援、被同行联手打压的危险境地。

二、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新领域――生态养殖

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大学生比较适合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进行创业。在农业领域中,生态养殖是新近兴起的一种全新养殖模式,也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非常好的领域。

(一)生态养殖

所谓生态养殖,是依托生态学原理及其相关理论,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合理利用区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互补关系实现养殖的一种全新模式。在生态养殖模式下,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不会遭到破坏,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不会遭到破坏,还能形成充盈的养殖产出和经济效益。

(二)大学生从事生态养殖创业的可行性

大学生以生态养殖作为创业领域,具有四个方面的可行性。

第一,全新的养殖模式符合大学生的创新追求。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下,高产出和高收益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畜牧养殖往往会造成植被覆盖率的降低,水产养殖则会大大破坏江河湖泊的水质质量。生态养殖中大大增强了环保意识,符合新时代经济的创新需求,也更符合大学生的创新追求。大学生可以充分打开创新思维、发挥创新能力,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将生态养殖模式用一种新的理念去经营。

第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利于生态养殖系统构建。生态养殖需要有多个领域的知识作为支撑,如气候气象知识、地质地矿知识、水利水产知识、生物链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在既要环保又要增产、既要增产此物种又要稳定其他物种方面做到均衡。一般的养殖户缺乏这么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大学生尤其是养殖专业的大学生,无疑是构建生态养殖系统、从事生态养殖经营的最佳人选。

第三,大学生创业可以获得诸多国家优惠政策支持。生态养殖涉及多个领域,在创业过程中也就涉及更多的部门、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目前,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从金融、财政、税收、市场等各个环节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这无疑会使得大学生在生态养殖创业的活动中,获得比一般经营者更多的便利,在同类经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大学生生态养殖创业可利用的国家优惠政策

如前所述,大学在创业活动中会得到许多国家政策的扶持。这里,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一下,大学生从事生态养殖创业活动,可以得到哪些国家优惠政策。

(一)大学生创办生态养殖企业可以利用的国家优惠政策

相比于一般的养殖企业,生态养殖企业要突出环保意识。因此,在企业注册和审批等问题上会涉及更多的部门、更繁琐的手续。但如果大学生作为生态养殖企业的创办者,就可以获得很多政策上的优惠。比如,大学生毕业两年之内兴办企业,在各级工商部门的注册均可以享受“绿色通道”,获得比其他类型创办者更快的注册办理特权。同时,如果大学生在各类企业孵化器里注册企业,还可以获得“特事特办”的优先权。这些政策上的优惠,无疑会使得大学生创办生态养殖企业时,得到更多的便利。

不仅如此,大学生注册生态养殖企业时,还会得到一系列费用的减免和优惠。比如,大学生注册企业,1年内都减免注册登记费用、变更登记费用、工商管理费用、牌照补办费用。如果大学生注册资金不足,还可以分期注入。

(二)大学生生态养殖企业筹资可以利用的国家优惠政策

大学生创办生态养殖企业,如何筹措资金是最大的问题,而国家恰好给予了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扶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筹措。

第一方面,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先的贷款支持。这种优惠最大限度地体现在降低了贷款门槛和抵押标准。首先,大学生创业贷款可以个人名义进行借贷,而无需以企业名义借贷。其次,贷款抵押无需企业资产抵押,用大学生本人的亲属收入作为抵押担保即可。这两点,无疑为初创期的大学生生态养殖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方面,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贷款手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精简,贷款速度也大大提高。

第三方面,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贷款利率一般都低于法定贷款的基准利率。这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后,还款数额会得到不小的优惠。

(三)大学生生态养殖企业纳税可以利用的国家优惠政策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也可以得到许多国家层面的税收优惠。

首先,创办生态养殖企业的大学生个体经营者,在企业创办1年内免征税务登记工本费。

其次,对于生态养殖行业来讲,需要相当数量的员工。如果大学生生态养殖企业第1年接纳的待业人员超过员工总数的3/5,企业所得税可以在3年内豁免。

再次,企业所得税3年豁免后,当年再接纳的待业人员超过员工总数的3/10,企业所得税可以在2年内豁免。

上述两条税收优惠政策意味着,大学生创办的生态养殖企业,如果员工配置得当,前后可以获得5年企业所得税豁免。

(四)大学生生态养殖企业运营可以利用的国家优惠政策

大学生创办的生态养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

篇6

职业态度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以及所表现的行为举止。简而言之,职业态度就是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就其本质而言,职业态度就是劳动态度,是从业人员对社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履行职业义务的基础。一个人的职业态度会影响人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表现及职业适应能力。因此,职业态度是形成职业道德的基础,缺乏良好的职业态度,就不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并表现出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大小与其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工作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而一个人的职业态度则是影响其事业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态度往往比职业能力更重要。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对用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用人提出了新的标准,除了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之外,更提出了职业情感、职业态度方面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和育人目标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要使符合社会进步和道德规范的职业要求变成中职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向,要根据中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职业态度形成规律,采取有力措施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认识职业特点,更新职业观念,激发职业热情中职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大部分人将从事企业一线的生产劳动,通过按劳取酬自立于世,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从而作用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职业态度取决于个体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自身的职业追求。要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必须针对他们即将从事的职业的特点和社会意义开展教育。大部分从普通中学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了解甚少。学校要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关于职业的宣传教育,要让学生明白来校学什么,将来干什么,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具备怎样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态度,激发其职业热情。学校既要帮助学生破除传统职业观念的束缚,又要帮助学生克服新形势下各种错误职业观念的影响。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看待职业。职业价值观是职业态度的核心。学生的职业取向易受社会评价的影响,现今社会往往以拿钱多少、工作的舒适与辛苦程度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在青年人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观念导致青年人不愿当工人,当了工人不愿学技术。因此,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须引导学生摒弃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以及重学历、轻技能、轻视劳动的错误价值取向。学校要结合德育和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向学生宣传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宣传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宣传职业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的观念,从而使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同职业,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观,立足本职岗位走技能成才的道路,在岗位上建功立业。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在升学考试中遭受挫折,上中职学校出于无奈,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职业追求。对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传技术型工人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当技术工人同样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宣传职业无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上职校、学技能、有特长、利终身的观念,通过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驱散心头的阴影,鼓励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转贴于  明确职业要求,注重职业训练,增强职业意识职业教育是就业前的教育,对中职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枯燥的说教中。由于中职学生入校时缺乏职业体验,仅靠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显得空泛,结果收效甚微。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平时抓起,从细节抓起,注重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加深其对职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职业规范的习惯,使其潜移默化地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使中职学生明确由中学生向中职生转变、由中职生向准职业人转变、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变的目标。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训,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巩固军训成果,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渗透职业意识的培养教育,做到学科性、专业性与职业性的统一,明确职业岗位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养成训练,每学期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知识讲座、问卷调查、情境展示、顶岗实习前的岗前培训、能工巧匠竞技、操作技能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职业意识。要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亲身体验,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应的行业企业参观调研,了解专业特征及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强化学生对职业要求全方位的认识。要利用典型引路,充分发挥榜样的标杆引领作用,通过高技能人才事迹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成才事迹报告会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职业标兵的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引导学生走技能成才、岗位成才的道路。要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其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

进行职业实践,提高职业素质,培育职业精神职业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内在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21世纪的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除了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应突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注意克服偏重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职业态度培养的倾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要与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定点实习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到学校,向学生宣传介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创业发展历史,适时引入企业培训,使学生感受企业精神的丰富内涵,使企业精神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观念和自觉行动。要通过实习实训的形式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企业、学会做人、学会团队协作、认识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重要方面。笔者在走访诸多企业与人力资源部门领导深入沟通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不受企业欢迎,除了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眼高手低、吃苦精神不够,不能接受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神与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要通过校内外实习,通过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的中职教育培养过程,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进行职业实践和职业适应,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使他们在工作中逐步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辛苦,在劳动中磨炼坚强的意志,养成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荡涤心中一切轻视劳动的不良观念,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这些正是中职学生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具备的东西,对中职学生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

中职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效地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必须遵循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注意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和梯度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扎扎实实地推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7).

[2]屈焕能.浅谈中职生劳动观念的培养[J].职业,2009,(5).

篇7

近年来,不少中职学校开始重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或⒉糠种耙邓匮理论及典型案例编写成册,但这些书尚缺乏系统性,或未能形成有借鉴意义的体系;或它们虽给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但缺乏对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系统研究。

一、职业素养培养平台建设的背景

职业素养是支撑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然而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如何将潜藏于底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培养激发起来,并将其与职业知识、技能有机结合,让冰山的上下部分完美融合,为企业培养一个真正的“全人”职业工作者,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搭建校企共建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平台,正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标。

1.搭建职业素养培养平台是解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短板的必需――“需求方”和“供应方”的认识偏差大

根据调查,企业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稍高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招聘与选择人才时,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职业素养。毕业生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也认为职业素养更重要,工作年限不同的毕业生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工作年限在3~5年的毕业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最高。

高职在校生普遍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低于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视。在不同专业中,焊接、数控专业的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最低,明显低于其他各专业。在对家长的调查中,有37.7%的家长表示职业素养非常重要,大部分家长并没有形成对职业素养的正确认识,学校必须让家长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而获得学生家长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支持与肯定。

2.搭建职业素养培养平台是企业用工的迫切需求――“需求方”和“供应方”满意度评价差别大

一是对员工或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和满意度。相关数据显示,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并不满意。然而,毕业生、高职在校生与学生家长却“自我感觉良好”。为此,让学生与家长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观,意识到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的期望存在着一定差距,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与毕业生、高职在校生及家长对于需提升的职业素养看法不同。企业认为,学生需提升的职业素养主要是责任心、自我管理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而毕业生、高职在校生与家长认为,学生需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校企共建中职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平台

1.搭建职业素养培养的校企“一体化”平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笔者学校在合作企业中选择了海信通讯、汇杰科技等具有教育培训能力的企业,与企业共同制定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方案,确定了招生的专业和规模。企业直接参与学徒学生录取工作,录取后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第二,校企双方明确了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

第三,成立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

第四,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2.搭建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资源平台――创新课程模式

建立以“项目引领、学训一体”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理实一体的“设解展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做到了教、学、做合一和德、技、能并修,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设置课程,建成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根据企业需求适当进行增减,教学项目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制定,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了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编写校本教材41本,开发课程标准50个,坚持面向职业,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项目引领、学训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搭建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平台――构建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

学校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储蓄”评价方案,实行多主体、重过程、企业化的德育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成长,为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评价内容多元化。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为重点,突出实习纪律、工作态度、团结协作、文明礼仪等德育考核内容,涵盖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要求。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由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内学生、生产管理人员、指导师傅等组成。

评价形式多元化。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师傅评价相结合的德育评价方式。实行学生“德育千分量化积分制”,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干部记录学生的表现,每月、每学期进行积分汇总,每学期进行操行评定,并建立奖惩机制。

4.搭建职业素培养培养的师资平台――形成“暖、领、训、晒、思”五环相扣的多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两年来,学校共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骨干教师16人、“双师型”教师28人,聘请兼职教师12人,有17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学历进修;学校成立了15个校内名师工作室,建成了7个校外名师工作室;打造了一批具有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职业指导师资格、信息化工程师的“五维”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多师型素质教学团队。

5.搭建职业素养培养的文化平台――构建并实施“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一是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共建了“学校育人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一体”“学校德育内容与企业文化一体”“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一体”“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一体”的“五个一体”校企文化融合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二是建了“知一情一意一行”的校企文化融合职业素养培养流程。校企共编写、出版了具有中职特色的《职业素养校企双元训练》《6S管理手册》等8本职业素养教材,以及成果汇编5本:开办了企业文化“大讲堂”和职业素养“培训站”;成立了校园虚拟的“壹周服务公司”和校内创业的“淘宝”公司;各班级均实施了企业化管理;学校各办公室、实训室、教室、寝室均实行了“6S”管理;搭建了激发学生创业梦想的“创客教育”平台,学校创建了“创客中心”,打造了10个创客工作室,成立了学生创客社团,将每周三设立为学校“创业创新日”,把“三创教育”推广为全校学生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是建设了校企文化融合的德育阵地,建设了校园文化长廊和企业文化展厅,将优秀企业文化物化于校园。

三、校企共建中职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平台的成效

1.增强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术技能人才

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生参加国家、省部级职业技能大赛共获奖264项。近两年,学生“双证”获取率达98.3%,学生初次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以上。

与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和黄岛区电商协会合作,在学校设立了“淘宝创业学徒制班”,成立了“学生创业工作室”,80余名在校学生开始自主创业,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2015年,学校被评为“青岛市首批创客教育试点学校”。学校建立了创客中心,建设了电子商务、微网站、陶艺坊、机器人等10个创客工作室。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每个工作室都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或项目开发。其中,电子商务开设网店61个,为社会提供网店美工设计及策划运营30余次;微网站工作室为20余家企业提供了微网站制作和维护服务。各工作室开发创客作品和项目共80余个。

2.彰显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作用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以及凤凰网等30多家媒体先后对学校进行了50多次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以《教育部将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为题报道了笔者学校推行学徒制的先进经验;教育部将笔者学校“半工半读拓出职教新天地”编入职教改革创新案例,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现场印发推介。笔者学校典型案例《践行车匠现代学徒制,培育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在2016年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评比中获二等奖。

3.实施“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成果显著,学生素质持续提升

“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储蓄”的实施,使学生的法纪意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文明礼仪更加得体,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普遍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从学徒生实习方面来看,毕业生就业从学校努力向用人单位推荐过渡到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学校。从就业反馈来看,学生就业稳定,擅自离岗或被辞退人数逐年下降。2015~2016年度,用人单位对笔者学校毕业生满意率达90%以上。企业对笔者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连续近几年来均排名青岛市第一(见表1、表2、表3)。

4.校企文化“零距离”对接,学生职业素养不断提升

学校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校园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优秀企业文化引进校园、物化在校园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篇8

[中图分类号]S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5)06-0049-0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例”(12&ZD2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湖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形成机理及管控政策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71303099)、江西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3YJ50)、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完善我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制度研究”(14SKJD20)、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化肥污染管理政策优化:基于农户行为选择和管制成本最小化的分析”(GJJ13291)、江西现代农业及其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江西生猪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其治理研究”(2015-06)

潘丹,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讲师,博士;(江西南昌 330013)

孔凡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一江西现代农业及其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南昌 33007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与此同时,日趋严峻的畜禽养殖污染形势已为学界所广泛热议。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之一,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达到1268.26万吨,占全国所有污染物排放化学需氧量的41.9%;氮和磷污染的排放量分别为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全国所有污染物氮和磷排放总量的21.7%和37.9%。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食品消费结构的转型,未来我国的畜禽污染排放量将会进一步增加。Fischer等的研究预测。2020年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将会比2007年增加37%。那么,在畜禽养殖产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在保障人们畜禽产品需求供应的同时减少畜禽污染排放?这就有必要探讨:畜禽产业发展与其污染排放之间是否已存在脱钩关系?影响脱钩与否的因素有哪些?实施哪些政策和战略能够促进脱钩的实现?开展不同类型区域畜禽污染排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对实现我国畜禽产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前,关于我国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李飞和董锁成对我国西部地区畜禽养殖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畜禽养殖氮、磷污染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田素妍等对经济发展水平与畜禽养殖碳排放进行了分地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畜禽养殖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则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脱钩(Decoupling)理论近年来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引入到农业政策与环境研究领域,是一种有效的评估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的方法。该方法为测度和评价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4年11月,国家正式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称为《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国家战略,将把江西省建设成为我国大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开发的典型示范区。《实施方案》把“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减排与治理力度”作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任务的重要方面,并提出要“通过科学配置农业资源,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合理安排农村畜禽养殖布局,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的破坏”等措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农业大区,以不足全省37%的国土面积生产了全省47%的粮食、85%的棉花、56%的油料、39%的肉类、55%的禽蛋和53%的水产品,并为全省50%乡村人口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空间。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重,畜禽污染对鄱阳湖流域水质的影响达到60%以上。作为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区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典型示范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与产业协调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用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本文借助脱钩评价模型,量化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影响畜禽养殖污染脱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牧业畜禽清洁生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测算

参照陈敏鹏的研究,采用清单分析方法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进行测算。核算的污染物主要有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三类。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应的畜禽污染排泄系数的国家标准,本文参照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司调查和试验得出的畜禽污染物排泄系数,整理如表1所示。

进一步,采用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将畜禽污染物排放量换算为等标污染排放量,其中COD、TN、TP污染物排放评价标准分别为20mg/L、1mg/L和0.2mg/L。

(二)畜禽养殖污染排放与产业发展脱钩评价模型

目前,脱钩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基于期初值和期末值的OECD脱钩指数模型和基于增长弹性变化的Tao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Taoio脱钩指数模型具有OECD脱钩指数模型难以比拟的优势。OECD脱钩指数模型计算结果的稳定性依赖于基期的选择,不利于脱钩状态的判定,而Tapio脱钩指数模型可对总脱钩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因素对脱钩指标变化的作用,这种分析方法不受统计量纲变化的影响,提高了脱钩测度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基于Tapio的畜禽污染排放与产业发展的脱钩模型如下:

分别将上述各个效应除以畜禽养殖污染总变动量(AAP)即得到各个效应对畜禽养殖污染变动的贡献率。

(四)数据来源

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13个设区市的区畜禽产业比重较小,且相关数据难以获取,所以本研究选取非市区类县域作为研究单元,同时,由于景德镇市统计年鉴中仅有全市的相关统计数据,而没有其所辖珠山区、昌江区、乐平市和浮梁县4个县(市、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仅对全市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估算。因此,最终本文使用的数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4个县(市),即: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九江县、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余江县、贵溪市、新干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东乡县、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和景德镇市,研究时段为2000-2012年。畜禽养殖数量以及畜牧业产值数据来自于历年的南昌、景德镇、鹰潭、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和吉安各市统计年鉴。

三、结果分析

(一)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变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0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年末存栏562万头,2012年增长到880万头,增长了56.58%。根据单元调查法,计算得到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等标排放量,其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图1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等标排放量由2000年的24.32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37.87万吨,增加了13.5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76%。2008年以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等标排放量一直处于稳步攀升之中,2008年之后则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有关。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并制定了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目标,从而使得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下降。

畜禽养殖污染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中,化肥TN和TP排放比例分别为14.49%和7.01%,畜禽养殖TN、TP和COD排放比例分别为72.64%、81.09%和85.43%,农村生活垃圾TN、TP和COD排放比例分别为12.87%、11.90%和14.57%,畜禽养殖污染所占比例超过化肥和农村生活污染的总和,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如表3所示)。

(二)畜禽养殖污染排放与产业发展脱钩分析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12年畜禽产值作为畜禽产业发展指标,以畜禽养殖等标污染排放量作为畜禽污染排放指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状况,具体的脱钩状态见表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状况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8年是第一个阶段,为波动期。该阶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二者关系经历了“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弱脱钩”这一过程。除在2002年、2003年、2006年呈现扩张负脱钩状态,即畜牧业产值缓慢增长但是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却大幅增加外,其他年份均为弱脱钩状态,即畜牧业产值增长同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缓慢增长。如2001年期间,畜禽养殖污染的增长率为6.40%,小于畜牧业产值增长率的10.04%。其中以2007年期间的脱钩状态最为显著,畜禽养殖污染的产值弹性系数仅为0.15,这一时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牧业产值增速相对较高但畜禽养殖污染的增加速率却大幅下降,增长率仅为2.72%,远小于18.72%的畜牧业产值增长率。2009-2012年是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强脱钩状态。这一期间畜牧业产值保持上升势头,但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出现了下降趋势,如2009年期间,畜禽养殖污染下降了7.72%,而畜牧业产值却增长了15.50%。从总体上来看,2001-2012年之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呈现弱脱钩状态,畜牧业产值增长同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缓慢增长,脱钩弹性值为0.19,脱钩状态较为理想。

进一步,采用脱钩模型对2000-2012年间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弹性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市)层面上进行了测算,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2000-2012年间,安义县、九江县、瑞昌市、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和万年县的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处于弱脱钩状态,这些地区畜禽产业发展的增长速度快于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增长速度,脱钩状态较为理想:新建县、余干县、鄱阳县、景德镇、新干县和贵溪市脱钩弹性系数位于0.8-1.2的取值区间,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处于增长联结状态,畜禽产业发展的增长速度慢于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增长速度,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畜禽养殖污染;南昌县、进贤县、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东乡县和余江县脱钩弹性系数大于1.2,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处于扩张性负脱钩状态,这些地区畜牧业产值缓慢增长的同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却大幅增加,畜禽污染排放减少压力巨大。

(三)基LMDI的畜禽养殖污染脱钩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文所述分解方法,对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的变动进行因素分解,结果如表6所示。

畜禽环保技术效应和劳动力效应为负值,意味着畜禽环保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推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的下降。除了2001年和2011年,其余年份畜禽环保技术因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贡献都超过了10万吨,最多的为2005年的52.721万吨。然而,畜禽环保技术效应的绝对值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2012年下降到10.132万吨,只有2005年的19.2%。畜禽环保技术效应下降的可能原因在于:通过引进畜禽环保技术,短期内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处理率会有所上升,畜禽污染排放量减小,然而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稳定,其对畜禽污染物的减少效应会减弱。因此,在短期内畜禽环保技术的引进可以降低畜禽污染物排放量,但是长期来看其对畜禽污染物的减少能力将会不断削弱,需要不断对畜禽环保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劳动力因素也是促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效应最高的为2008的34.835万吨。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科学养殖模式的推动,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合理利用相关技术和信息降低畜禽污染排放量。

产业结构效应和经济发展效应为正值,意味着产业结构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的增加起了正向推动作用。2001-2012年间,产业结构效应取值区间为0.641万吨-3.044万吨,最多的为2008年的3.044万吨。经济发展效应最多的为2008年的75.813万吨。产业结构效应和经济发展效应为正向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家禽和蛋类食品的需求也会上升,这就要求畜牧业不得不扩大养殖规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而使得畜禽污染排放量增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伴随经济的继续平稳发展和人们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并得到实现,产业结构效应和经济发展效应将仍然是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业的面板数据。借助脱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LMDI模型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脱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等标排放量由2000年的24.32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37.87万吨,增加了13.5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76%。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中,畜禽养殖TN、TP和COD排放比例分别为72.64%、81.09%和85.43%,所占比例超过化肥和农村生活污染的总和,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001-2008年期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主要为弱脱钩和扩张负脱钩两种状态:2009-2012年期间的脱钩状态表现为强脱钩状态:2001-2012年之间整体脱钩弹性值为0.19,呈弱脱钩状态。分区域来看,安义县、九江县、瑞昌市、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和万年县的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处于弱脱钩状态;新建县、余干县、鄱阳县、景德镇、新干县和贵溪市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处于增长联结状态;南昌县、进贤县、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东乡县和余江县畜禽养殖污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处于扩张性负脱钩状态。

畜禽环保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促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下降。然而,畜禽环保技术对畜禽污染物的减少能力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产业结构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促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增加。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篇9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250-02

作为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管理制度规约着人才培养的方向、过程、效能及行为,是其成败的关键。管理制度生态对专业生态平衡与进化产生着重要影响,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与进化离不开管理制度的构建。

一、管理制度生态的实质

高校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到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通过管理制度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保证教育过程的稳定和发展,使学校内环境与社会外环境之间达到协调化和最优化,综合作用于人才培养过程。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一组规则与规范的体系,带有一定外在的与内在的强制性[1]。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定义了有关各方的行为规范,以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模式。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行为规范模式、关系和外部行为规则与程序实质上是制度因素指定的人在生态位宽度和培养过程中相关主体、生态化的人际关系和健康行为的状态模式[2]。因此,管理制度生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建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管理制度的生态结构

由于教学管理涉及到各种因素,因此,管理制度是以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为对象的,并规定行为的规则或规范每一个具体行为和活动的内容,使教学过程和活动有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根据管理的对象,可以将其分为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课程和教材等教学要素建设管理、教师教学行为管理、学生学习行为管理、教学场所和设备使用管理、教学结果管理、教学监控与信息反馈管理、教学活动奖励与惩罚管理、教学研究与创新管理、教学组织与队伍管理等多个方面,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实施、监控和反馈既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结构要素,又构成前后相续、彼此相依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度系统,在制度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着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功能。”[3]

教学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协调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是线性结构,而是立体网络结构。管理系统存在于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要实现其功能,需考虑学校环境和国家管理制度等系统的外部影响。其中,学校环境对教学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的影响最直接,而国家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依据。商务英语专业管理制度必须以学校和国家制度为基础来进行制定和执行。

三、管理制度的生态作用

管理制度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而每一项具体的管理制度又是相对独立的生态因子。管理制度的作用遵循着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商务英语专业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发挥好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4]。

(一)生态幅和限制因子作用

每一项制度所规定的行为规则和规范都存在着一个耐受范围,当达到耐受的最低或最高限度时,制度就会产生约束力。这个耐受范围就是人才培养对于每一种制度的生态幅,只有处于生态幅中最适区域的行为才能够产生好的效果[5]。当制度已经限制了人才培养活动的进行,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时,这一制度也就成为了限制因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任何制度都可能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成为限制因子,找出限制因子并进行改进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新动力。

(二)生态综合作用

由具体制度组成的制度系统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多维生态空间,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生态位。它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管理教学活动,规范行为模式,规定权利与责任。因此,管理系统是发挥综合作用的,并决定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直接与间接作用

管理系统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及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作用于其他子系统。比如,高校普遍存在的督导制度是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的,是对教师进行监督和获得信息反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样的制度还有很多,例如,学校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保障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等。这些制度不仅会影响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重要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四)环境制约作用

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受到校内制度的横向影响,而且还受到校外制度的纵向制约。外部系统可分为两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这类具有高等教育法律效应的规定是学校规章制度制定的基础。二是其他社会管理体制的影响。尽管社会管理体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明显具备政府的权力效能,具有隐性的力量,是管理制度必须遵循的外部系统。

(五)阶段性作用

任何制度都是要适应环境变化的,人为地延长或催化一个教学管理系统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现实中,所有和环境条件不相容的管理体系,虽然有时是先进的设计理念,预期的效果是理想的,然而会因为不符合环境条件而难以实现。因此可以说,没有理想的系统,只有合适的系统。

(六)主导因子作用

管理制度规定了人才培养活动的行为规则和规范,当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接近或超越管理制度所形成的生态幅边界时,会产生制度抑制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同时起作用的制度有多个,但不同制度的生态作用是非等价的,有的起决定性作用,教学活动往往受到这一制度的强力制约。这个制度就是管理制度生态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一是规定的制度和规范不变,通过严格的制度和教学活动的限制,与系统的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系统和环境的变化,修改并完善该因子,使其指导新的教学活动。总之,人才培养情况是制度转变的风向标。

(七)内稳态和生态演化作用

制度的制定、实施、监控和反馈是教学管理制度的结构要素,这四个要素构成了管理制度完整有序运行的生态链,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是制度稳定运行和产生规范效力的内在结构基础。当环境变化超出了系统的自调节范围,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已无法实现时,制度创新就不可避免。显然,任何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平衡机制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生态演化。制度变迁是制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管理制度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稳定与发展的统一,规范与创新的统一。

结语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定型化了的行为准则,实质上规定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生态幅和生态位,确定了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作用。管理制度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生态因子,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明显的层次性。从制度的内在结构看,制定、实施、监控和反馈是制度内含的四个结构要素,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者功能失调都将影响制度功能的实现。要保证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稳定和发展,管理制度生态功能就要实现最优化,就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制度建构原则,坚持“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校其他管理制度”的制度建构路径,建立以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6],建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给予师生自主发展和自由创新的制度空间。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 陈玉砚.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别敦荣.我所理解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C].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交流论文,2003.

篇10

一.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困境

一)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困境。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尽管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很明确,要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教学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也许是受到培养目标的影响,或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排斥,大部分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上,结果发现,许多学生水平越学越低,甚至达不到刚入学时水平,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由于听不懂,说不出,因此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样的英语教学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把在大学里学到的英语知识用来服务自己职业发展?值得怀疑。

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真正目标。我们培养的高职高专学生一定要都能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吗?一定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都具备吗?其实,除了贸易类和服务类的专业,其他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培养目标不必如此,也不可能达到。要进行贸易和服务方面的英语人才各高校都有那方面的专业人才,是不需要所有的高职高专学生都要具有这个能力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的岗位是属于生产第一线上的各类高级技术人才,对他们来说,英语学习主要是用来读懂各种生产设备说明,进行网络和报刊相关专业英文资料收集,了解自己相关领域的国际技术和前沿知识信息,然后拿来为我所用,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这是21世纪每个高级技术人才必须拥有的素质和能力,并且通过努力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这个能力的。这样看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英语识读能力的培养才是是整个英语教学的核心和最终的目标。那怎样进行高职院校学生识读能力的培养呢?显然,过去那种传统的机械练习是很难实现其目标的,其实就目前的那种为听说而听说的授课方式也见效甚微。因此,一种融视觉,听觉,文字等为一体的多模态教学方法值得关注和探讨。

二.多模态教学理论概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学者(Halliday;Halli—day&Hasan;O’Toole;Kress&van?Leeuwen;Van?Leeuwenl等都尝试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多模态语篇,探索和构建描述各种符号模态(如语言、图像、声音、色彩、印刷版式等)的“语法”,以解释各种符号模态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和谐并存以及人们如何在特定的情景语境和社会实践中有效利用多种符号模态构建意义、传达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尤其是Kress&vail?Leeuwen在《多模式教学——科学课课堂的修辞》(2001)一书中探讨了在科学课堂中如何构建多模态意义,认为图像等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部分学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了一些介绍还有部分学者运用这一理论对广告、诗歌、PPT语篇等进行分析,也有学者意识到了这一理论将对教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将其应用于教学方面的论文极少。如李站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引起人们关注图像意义与语言的关系,对英语教学有者积极的指导意义。胡壮麟(2006,2007)则讨论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异同,介绍了具有媒体和模态双重特性的计算符号学,讨论了多模态语篇在课堂中的应用。

三.多模态教学理论对高职高专学生专业英语识读能力培养的运用

专业英语基本识读能力首先主要指专业英语教材的识读能力,中级的识读能力主要指在网络环境下怎样在英文网站收集、阅读本专业的国际前沿信息的能力,较高的专业英语识读能力指在特定的英语职业环境下对各种英文信息的识读获取能力和沟通能力。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识读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级水平上。那怎么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识读能力呢?从文章的前部分分析可知,要靠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似地教学方法恐怕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网站,不是象教材这样死板和机械,而是图文并茂,并有相关的视频和音频等资料。多模态教学理论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因此它是实现专业英语识读能力目标的较理想的教学方式。

一) 多模态教学理论在专业英语课文导入环节的运用,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识读学习的兴趣

在专业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中首先用教师自制的PPT课件展示相应单元的背景知识,并在课件中插入与该单元相应的图片和影音文件,让学生借助图片和影音,对本单元一些专业英语内容和运用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意识到对本单元专业英语的识读学习的意义所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动漫专业英语识读能力培养的课程中,就迪斯尼公司的发展历史识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迪斯尼公司的一些喜闻乐见的影片进行剪辑,然后让学生边看影片边展示英语介绍,进而提问:Who founded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And when was the company founded? 通过展现WALT DISNEY的相片,然后按时间顺序展示不同阶段的关键作品和句子结构。

二) 多模态教学理论在专业词汇记忆的运用

专业英语词汇量的局限性是阻碍专业英识读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大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识读能力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识读能力的基础。按照多模态教学理论,把干瘪深奥的单词拆成联想记忆中的符号和意义,加上发音和解释,做成课件。使单词变成生动多彩的形式,有音有色有义有趣。当然,这个工作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和备课。所以建议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挑选出每课的专业词汇量不要太多,建议尽量找到核心词,这样十个左右足矣 。其他单词作为泛读处理。

三) 多模态教学理论在课文理解和解释中的运用。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66-02

从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正从未成熟走向成熟,思想、情绪起伏不定,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较低,同时,由于生活阅历较浅,缺乏生活经验,面临着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要求和压力,参加顶岗实习后,工作压力成为一个新的心理压力源。因此,出现类似环境、人际、人格、心理适应问题的困扰是常见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养成正确职业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团体心理辅导是校园学生心理问题调适的重要形式,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顶岗实习学生正确职业态度的养成也具有独特的作用。

1正确职业态度的养成是顶岗实习学生面临的新的重要任务

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在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意味着一个人将会对自己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将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干和潜能,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优良的创造性。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它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它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顶岗实习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和兴趣,增强职业认知,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极为重要。

顶岗实习是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衔接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开始真正地进入到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里,去认识相应职业的特点,会在这个过程中更新自己原有的职业观念,确定职业方向,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是职业教育对象的必修课,顶岗实习则是这门必修课的直接课堂。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在真实岗位上完成破除传统职业观念束缚的任务,要完成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任务。

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念和现实选择均面临新的冲击。实际行动与理想之间的距离造成的心理困惑,重学历、轻技能、轻视劳动的不良风气下自我定位的矛盾,均成为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态度养成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是顶岗实习学生养成正确职业态度的有效途径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诱导,以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顶岗实习的学生,从整体上看,面临着一些相似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适应新环境的压力、新旧观念的碰撞造成的心理困惑、挫折承受力低而导致的情绪易波动等,这些问题均属于学生正常心理发展中有可能出现并可以理解的发展性问题,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能更充分地利用实习条件下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群体的相互帮助和促进,也有利于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辅导效益。

团体心理辅导按功能可以分为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和和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主要针对普通学生群体的职业态度养成心理辅导来说,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是主要形式,这种形式针对的是顶岗实习学生普遍可能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注重成员的身心发展,协助成员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注重成员生活知识和能力的充实以及正向行为的建立。通过团体活动,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职业的矛盾和困惑可以通过交流的形式,在其他人面前充分表达,可以缓解压力,或通过团体成员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达到解决矛盾和困惑的目的。通过团体对成员不同观点提供的平台,辩明真伪,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团体的接纳、爱护及认可,使成员对团体有归属感,尽量表达自己,从而提高自尊,形成对职业的自信。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修正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是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学生职业态度的核心作用。一般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除了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职业态度的问题。如,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吃苦精神不够,不能接受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与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在顶岗实习中,学生会发现这些不良态度和习惯与实际需要的矛盾,但是不一定愿意纠正,甚至认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等处处碰壁后再来回过神来,已经过了最佳职业适应期。在一个好的团体心理辅导组织中,势必有成员在交流中提出相关的感受和不愉快,在团队的帮助下, "问题"学生通过主动审视自我、受启发教育等方式,实现观念的转变,进而乐于在工作中尝试投入,亲身感受现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而自愿积极投入实际工作,并从中养成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

3团体心理辅导在培养职业态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3.1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综合的职业认知重建作用

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态度的积极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理性认知有关。片面的、错误的认知和非理性的职业认知往往是学生对相关职业产生焦虑、恐俱、痛苦等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如对行业发展前景不明,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对行业前景看得过淡,则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对职业的意义认知消极,则容易对实际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换认识的机会,提供了客观了解他人并和自己进行对比参照的机会,也就提供了一个可以广泛学习的机会。

3.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促进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压力的正常释放

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实际工作岗位的一员,在面临与普通员工一样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容易出现一些特有的压力。如工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和改进,完成任务困难,或完成的质量未能达到相应标准,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实现问题的处理能力不足;在顶岗实习的同时面临着就业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顶岗实习学生较为常见的压力源。在远离学校和家庭的地方,良好的心理辅导团体则可成为学生工作压力的释放场,当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而郁闷的时候,可以在轻松而宽容的团体环境下将消极情绪发泄出来,从而得到关心与安慰。

3.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团体心理辅导组织内,成员之间会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彼此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是一个和谐的人际场,在此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从中体会到大家庭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温暖。在这样的团体内,成员之间对组织有着良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员,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和荣誉,齐心协力应对困难和挑战。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和谐集体,成为实习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这一"工作-生活"关联机制有利于顶岗实习学生更加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3.4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顶岗实习学生发展健康的职业及心理行为

在团体辅导中,团体可以给顶岗实习学生安全包容表达平台,可以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模仿适应行为,学习人际关系理念和技巧。从中体验到平等、尊重、成就和温暖的学生,势必对团体建设的基础--工作或说职业更易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导出积极健康的职业行为,这些品质和行为效果迁移到社会生活,进而影响到学生往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正是培养正确职业态度的最终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那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1142-1143。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7。

[4]卢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效性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篇12

 

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即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一般属性和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直接参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特殊属性,而这种特殊属性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他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国职业教育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发展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疑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和评价标准,它以一种直面急剧变化着的时代与世界格局的开放式姿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的关怀的胸襟,对传统职业教育进行着无情的颠覆。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教育在历经跨越式的大发展之后,也面临着内涵建设、升级发展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由大众型向区域普及型转型发展的问题。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观念、制度、技术层次进行深刻变革与转型发展,已成为摆在政府、学校、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高职生态型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植根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源,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与再造生产力的助力器,经济社会与高职教育二元互动、共生共荣。在区域经济背景下,高职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起生态型职业教育的良性格局,并且构建起以生态型职业教育为支轴,以职业能力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三维互动为惯性盘的人才培养动态框架,即生态型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生态型职业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实用能力培养,制高点是基于科技和人文相结合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更长远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而关键点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就是要建立有利于教育主客体双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制,做到目中有“术”,心中有“人”,架构生态型职业教育良性格局。 

2.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是具有动态特征的新型课程体系的建立,核心是构建具有“人格素养+职业核心能力+岗位能力+动态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1)三维互动式职业能力体系:运用“能力陀螺”来描述刚性与动态结合的职业能力体系,陀螺的支轴就是学生的岗位能力,而陀螺的惯性盘由两个闭环系统组成,分别对应着职业核心能力、动态能力。推动陀螺运转的动力扭矩则对应着学生的人格素养。三维互动式职业能力体系的实质是依据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基于工作过程将各种能力任务化、项目化,根据任务化了的动态能力结构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并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实现知行合一。(2)三维互动式课程体系:以三维互动式职业能力体系来确定课程结构,动态地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三维互动式课程体系是一个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的由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基本素养课程模块、岗位拓展课程模块和动态课程模块组成的三维互动式动态组合,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对应着陀螺的支轴,基本素养课程模块、岗位拓展课程模块和动态课程模块则指向动力盘的三个闭环系统。(3)三维互动式教学体系: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基础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搭建专业技能课程模块(陀螺支轴)、岗位拓展模块及动态能力模块(陀螺惯性盘)和基本素养课程模块(陀螺动力扭矩)三级教学平台,奠定学生作为“职业人”“岗位人”和“社会人”的基础。该体系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理论和实训为一体,全面推进教学体系改革,以能力目标为中心,以任务(案例、项目)驱动方式引入能力点,打造动态的职教教学平台。 

二、生态型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价值 

1.提出生态型职业教育理念,推动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升级发展,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技术技能教育在开发人的潜能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显著的,而人文教育在改造人的本能上的作用也是成效卓然的。这主要是指人文教育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所具有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人文社科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充分体现个性化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对于现代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启迪也是有目共睹的。总之,技术技能与人文“两种文化”应通过对话互补而相得益彰,潜能开发与本能改造应齐头并进而尽教育的本职,以生态型职业教育的构建推动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升级发展。 

2.立足于“竞争力”理论,对动态职业环境下高职人才职业能力结构体系予以分析,是经济理论在高职教育上的应用。立足于“竞争力”理论特别是“动态能力”理论和区域产业发展双重维度,深入开展对动态职业环境下高职人才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分析,在理论上具有开创意义,在高职办学实践中具有现实指导价值,是“竞争力”企业战略理论在高职教育上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3.着眼三维动态视角,建立了教学改革的立体框架。着眼于“竞争力”理论、区域产业变化与人才培养体系间的动态关系的建立,研究区域产业发展态势与人才市场能力需求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校企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核心能力体系的研究,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明确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地位,给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要素及运作方法。 

4.探索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办学深度融合的组织机制和运行动力机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着力于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办学深度融合的组织机制和运行动力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寻找共同的利益驱动点,利用区域产业集聚的辐射力,将学校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与区域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有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并探索一条具有行业(群)优势与专业(群)优势相互呼应的良性合作途径,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5.由点及面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及培养方案整体改革。通过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各方面的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及培养方案整体改革,使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实质性加强,“工学结合”的培养要求落到实处。在实践三维互动式改革的同时推进专业、课程、师资方面的全面建设,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机制保障 

“生态型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单项改革,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改革,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机制保障系统。 

1.“四足”鼎立,推进改革。第一,确立改革的核心点,开展项目课程改革。探索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格素养+职业核心能力+岗位能力+动态能力”的生态型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对接课程链与行业链,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二,确立改革的关键点,加强内涵建设。坚持教学是教育质量生命线的方向,切实统筹好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实训基地、师资建设等各个方面与生态型三维互动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在联系。第三,确立改革的立足点,加强与区域经济的合作。(1)借助企业战略“竞争力”理论,立足区域产业变化的特点,提出对高职人才职业能力的结构体系分析;(2)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修订和设计,确保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到协调统一,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与校外实践具有连续性,获得完整连贯的教育经历;(3)完成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基于工作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适应工学交替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具有高职特色的全面素质教育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高职生态型三维互动式人才能力培养与就业力研究,形成具体建设方案等,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第四,确立改革的着陆点。极大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实现优质就业,有效推动专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 

篇13

中图分类号 F3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28-01

昭平县地处桂东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和物种资源优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该县渔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水产养殖业进入全区内陆重点县行列。与此同时,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休闲渔业悄然兴起,增添了渔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开辟了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1 昭平县休闲渔业发展概况

昭平县大小河流200多条,绝大部分为桂江水系。桂江是昭平县最大的河流,境内河段103 km,有一级支流85条,二、三级支流112条。全县河流总长1 624 km,多年平均径流量173亿m3,地表水径流量29.94亿m3,可利用水量14.98亿m3,水域面积达1.13万hm2,适宜养殖面积1 000 hm2,可设置网箱40万m2。近年来,昭平县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在保持水产养殖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政府重视、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等措施,促进集养殖、饮食、娱乐、垂钓、观光、养生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网箱养殖面积达9.8万m2,池塘养殖814 hm2,渔业总产值2.607亿元,有各类休闲渔庄80多家,综合经营收入5 660多万元,成为该县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 昭平县休闲渔业的基本形式

2.1 饮食服务型

依托圩镇、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以农家乐、生态渔馆和山庄园林为载体,发展休闲渔业,如昭平镇马圣村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创建了种草流水生态养殖、前店后塘田园风光式休闲渔业经营模式,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池塘边种植黑麦草、象草和蔬菜,解决草食性鱼类主要饵料问题,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建造标准鱼塘,保持水深1.5 m左右,适当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引河水入鱼塘,利用马圣河自然落差,不间断排灌流水,自然调节水质,使养殖水体保持良好,形成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条件,提升鱼的质量。四是实行生态养殖,不使用化学药品,尽量少用合成饲料,确保鱼产品生态、安全、天然美味。创新水产养殖模式后,依托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渔业生产的场地,拓展经营范围,整合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兴办集养殖、餐饮、观光、娱乐、养生等于一体的农家乐,形成生态养殖、市场流通、餐饮休闲的产业链,增加渔业效益,拉动乡村旅游,促进水产养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2.2 生产经营型

依托江河或库区网箱养殖基地,利用渔业自然环境和生产场地,整合山水景观与渔业文化,兴办集养殖、餐饮、垂钓、观光、娱乐、养生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渔业,这种形式的休闲渔业主要集中在桂江沿岸乡镇。投资者结合网箱养鱼,增加垂钓、捕鱼和水上游玩等娱乐项目,依托百里桂江造船或在沿岸开办鱼餐馆,利用自然环境、网箱养殖和船舫式鱼馆发展休闲渔业的模式,让人们走进水产养殖场,在产地直接品尝生态鱼的鲜美佳味[1]。

2.3 休闲养生型

依托山塘水库,结合周边的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既有养殖、餐饮、住宿、垂钓、娱乐,又有观景、健身、度假、休闲、养生和乡村生活体验。这种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的休闲渔业形式,让游客观赏鱼水欢歌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灵动和生气,体会垂钓戏水的乐趣,品尝生态鱼的鲜美佳味,增进身心健康。

3 昭平县发展休闲渔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休闲渔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总体规划和有效管理。休闲渔业多数以民营企业和个体老板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合理。二是规模偏小、产品单一、服务功能不齐全。三是基础设施较落后,配套功能不完善。交通不便,缺乏旅宿和娱乐等服务设施,影响休闲渔业的持续发展。四是缺乏相关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无建设用地指标,难以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原有的一些休闲渔业企业也因缺乏政策支持而无法做大做强[2]。

4 加快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

发展休闲渔业是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调整优化发展思路,形成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中心,以桂江水系为纽带的休闲渔业经济圈,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充分认识休闲渔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正确处理渔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引导,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把渔业生产、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公共服务等综合规划,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地域特点鲜明的休闲渔业项目。一是把渔业生产与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养生、科普教育等结合起来,形成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把休闲渔业与生态农业、健康产业结合起来,发展综合性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项目,构建绿色生态、特色高效、三业融合的现代渔业体系。三是把休闲渔业与城镇建设、景点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建设休闲渔业项目[3]。

4.2 提升层次,打造品牌

要规划建设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区域性的休闲渔业基地,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先进高效的养殖模式,着力打造桂江生态鱼品牌,用品牌开拓市场,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生态养殖、产品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休闲养生一体化的产业链,打造多元化的绿色生态休闲渔业,拉动乡村旅游发展。

4.3 整合资源,引导发展

休闲渔业既涉及到产业联动,又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增强发展后劲。组织职能部门制定休闲渔业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对休闲渔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规划道路建设和景点开发,进一步完善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考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建立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引进外资和群众自筹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推动休闲渔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合力[4]。

5 参考文献

[1] 柴寿升,张佳佳.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