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改造

服装设计改造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服装设计改造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服装设计改造

篇1

1 绿色服装改造设计的趣味性

对物的“改造设计”本身体现了人类的天性,从元古人们开始用劳动改造世界开始,就喜欢在物体上留下自己的标记,这种独特的心理存在于任何人群,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近年来DIY设计跨越社会阶层受到人们普遍欢迎。人们对改造物的钟爱和独特心理感受,使无限精彩的创意在改造过程中得到启发。原研哉在他的书里《设计中的设计》提到:“什么叫‘RE-DESIGN’?简单来说,就是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1]

随着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不再停留在“量”的基础上,而是更注重“质”和情感性、趣味性的精神需求。消费者的自我意识觉醒,开始要求以自己的审美需求为主。在市场中,消费者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主动参与以体验设计的乐趣,追求得到“物”和功能以外的个性化需要和亲身体验的乐趣。改造设计为绿色服装设计的研究拓宽了思路,同时也给参与者带来了体验设计过程的趣味性。如图1,是一位美国的父亲在万圣节时送给儿子的礼物,他和他的孩子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制作而成,造型是他们两个人都非常喜欢的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卡通形象。两个人在参与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一起动手制作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满足,还将废旧材料再利用,是一件趣味性非常强的设计作品。

〖TP赵琪-01.TIF;Z1;Y1,BP#〗〖TS(〗〖JZ〗图1 电影原型wali与绿色改造趣味作品〖TS)〗

2 改造设计的对象及素材选择

本文中的改造设计是指旧衣改造和“病衣”改造。其共同点是以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通过改造设计的方式使服装得到重新使用。

2.1 旧衣改造

英国剑桥大学曾经以一件250克的纯棉T恤做碳排放量的实验:从原材料初始阶段到最后的回收或焚烧,整个过程消耗的能量约等于30度电,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7公斤。而衣柜里闲置的服装不仅占空间造成资源浪费与不能循环利用,还将产生更多的碳排放量。在废旧衣物处理方面,许多人都是将废旧衣物直接丢弃或者长期存放,或者转赠他人。旧衣翻新改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可避免服装的丢弃闲置和浪费又能增加衣物利用率,减少碳排放。以设计的手段提高旧衣穿着率,加强旧衣利用。

2.1.1 旧衣改造的情感可行性

“现在,人们厌倦于尔虞我诈的人情世故和复杂、忙碌、竞争的世界,于是在手工制品中寻求复古、宁静、朴素、率真和简练”。[2]因此,充满手工味的旧衣改造服装不仅使人们在心理上得到亲切和回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使精神也得到寄托和放松。许多参与绿色服装趣味改造设计的人们,一般都会选用自己的旧衣,因为这些衣服带有每个人特殊的回忆,使人觉得更贴近内心、更具亲切感。

2.1.2 旧衣改造的素材可行性

一方面,旧衣改造物质素材来源丰富。旧T恤是许多旧衣改造入门者的必选;旧牛仔裤,也被视为绿色服装改造设计的法宝,常常被用来剪短成热裤、七分裤,或改为更破、带有褴褛风格的怀旧牛仔裤,或重新改变结构成牛仔外套、牛仔裙。但是,在挑选物质素材的时候应注意服装本身的一些细节是否丰富,如图案、纽扣、腰带襻、牛仔裤的皮标等,因为这些细节的元素在重新改造时当作二次设计的点睛之物。

另一方面,有前卫、理性的灵感素材来源。对一些专业的爱好者,单纯的对服装加装饰或者简单的破坏性设计已经过时。许多追求个性、环保的手工爱好者活跃于网络和电视专题栏目中,如《十大省钱时尚方式》《决战时装伸展台》都是很好的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优秀范例节目;国外很多网站上都有这样免费的绿色服装改造设计视频。另外,国际秀场、品牌服装、时尚杂志、达人博客都是提供前卫灵感来源的途径。

2.1.3 旧衣改造有着娴熟、简易的技巧和工艺做支撑

提倡自然的形式美,简单易掌握的加工及制作方式。一些手工服装中经常会用到的手绘、水钻、拼贴、刺绣、编结工艺、缩褶工艺等都是简单易学并有很好的成型效果。只要掌握设计师服装的特点,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改制工艺技巧将旧衣改造成高价时装的风格,如川久保玲设计的服装多拼贴、层叠;在服装上破洞、捆绑是Rodarte姐妹设计服装的特色,这些富有鲜明风格特征的基本设计元素成为绿色服装改造设计中的小亮点。

2.2 病衣改造

欧盟的REPAX官网有这样一组数据:“在2009年,欧盟宣布召回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共124项,与2008年相比增幅达到254%,是召回总数量的3.5倍。其中大陆有117项,香港有3项,4项为中国台湾。”作为我国外贸的传统产品,纺织品服装在2009年遭欧盟通报数量的巨幅增长现象已经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和服装企业的高度关注。但是面对已经遭召回的服装应该做什么样的处理,如何将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对召回服装中那些存在外观疵点、色差等质量缺陷的,而不存在对人身体有健康危险的“病衣”改造还是很有价值的。

所指的“病衣”含义是:一方面指服装产品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结构、面料、工艺等因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瑕疵。另一方面指服装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损坏,如局部破损漏洞、烫坏等。

3 实用案例探讨

基于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目的,笔者对已有的闲置服装及配饰进行筛选,筛选后选取了旧裙子、过时皮裤、牛仔短裙、格子“病衣”作为改造设计对象。

3.1 旧裙子改造为吊带背心

如图2所示,选取的这件黑地白花的裙子,由于腰部尺寸过小早已不能穿着所以将其作为改造设计对象,由于面料尺寸比较充裕可以将其改造为一件吊带背心。并将已有的废旧布头加以运用,作为背心的装饰部分和肩带、门襟和领子。

3.2 喇叭阔腿皮裤改造为时尚修身皮裤

将过时的喇叭阔腿皮裤,改制成窄腿时尚的修身皮裤。由于皮裤本身在腰部、臀部本身比较合适所以不用改动,只需从膝盖以下进行改制。在膝盖、小腿、脚踝处量取合适尺寸后进行裁减后然后缝制,一件时尚的修身皮裤便完成了,如图3。

3.3 旧牛仔裙改造为时尚牛仔包

将旧牛仔裙剪短到合适包的长度,利用剪下的剩余面料做牛仔包的底部;把旧的薄牛仔布加衬缝制后作为包带;在包口处加按扣,添加烫钻丰富牛仔包的图案设计、在牛仔裙两侧中缝处添加蕾丝花边作为装饰以增强牛仔包的立体感,最后完成设计,如图4。

3.4 格子“病衣”改造

“病衣”是笔者在外贸店里购买的服装,属于“病衣”里的第一种情况,即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瑕疵。由于服装格子面料本身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后背肩部格子面料的对拼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手工改造设计的方式将瑕疵部分做再设计处理,使服装重新得到应用,体现了环保的思想以避免资源浪费,如图5。

选取的这件格子衬衣,是由于面料本身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后背肩部格子面料出现了对拼问题。可通过手工改造设计的方式做再设计,结合运用已有的针织面料布头在瑕疵部分、肩部、袖子处替代格子面料,使服装重新得到应用,体现了环保的思想以避免资源浪费。

〖TP赵琪-05.TIF;Z1;Y1,BP#〗〖TS(〗〖JZ〗图5 背部有瑕疵的服装与改造后对比图〖TS)〗

4 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实用发展空间

4.1 建立规范化的服装回收平台

在涉及服装具体回收过程中,由于多数服装企业和消费者更关注服装利益和时尚流行等因素,从而给现实的回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如经济、回收处理技术等。基于以上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倡导组织热衷环保、设计的人士,组织建立针对不同服装消费层次的二手衣回收设计平台,以期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服装进行再设计,形成群体化的“反复利用”,并可以通过这样的回收平台,尝试进行小范围交际圈内的“换衣”活动,这也是绿色环保的一种体现。

4.2 提高零碎面料资源的回收与利用率

4.2.1 对工业生产中损耗面料的回收

根据纺织品服装生产的统计数据:在批量化的成衣制作过程中,整匹的布料一般只有80%~85%的利用率,剩余的面料成为无法得到利用的零碎布头,这些在工业生产中的损耗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所以许多工厂将这些“下脚料”都是按垃圾来处理。而工厂将损耗带来的相应经济损失已经转嫁到制作成衣成本中。所以,可以将这些不可避免的工业成衣损耗布料进行专门的回收,以降低工业生产的经济损失和能源浪费。

4.2.2 对旧衣、病衣改造中剩余面料的回收

对旧衣、病衣改造中剩余面料的回收,为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素材来源提供了更便捷可行的途径,包含了对基本面料的分类回收和已穿过旧衣可再用面料的回收。

5 结束语

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还有很多的应用空间,要想使其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一方面是绿色环保概念宣传和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行为养成。另一方面更是设计师的责任,环保意识与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们向往参与服装的绿色趣味改造,但具体改造设计需要花费时间,不能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积极探讨绿色服装趣味性改造设计的类型和手法,以更简易、实用并能够让人内心得到愉悦的设计形式使其得到推广、应用以融入生活。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谔,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9.

[2] 朱培出.近代西洋服装艺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5.

篇2

[作者简介]邓玉萍(1968- ),女,广东新会人,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服饰与服装研究。(广西 南宁 53002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34-0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来服装消费者品位的提升,驱使国内服装行业企业对服装产品设计和服装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服装设计类学生的专业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成为学校的使命。实施“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提升学生包括专业技能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

结合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办学定位,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定位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理论技能强、创作能力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着眼于培养具有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面料设计等专业核心能力与相关知识,专业技能强、创新能力强、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服装类专门人才,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相关企业管理、服装类教学专业岗位等。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主张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项目并重,既要培养学生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步骤和规律,锻炼学生的服装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更要激发学生服装领域的创造设计潜能,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相关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的实施

1.构建三大知识体系模块。知识模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按照某个原则或需要将课程的主要内容组合为一个个独立的知识小模块。小模块内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独立性,甚至是一个自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实时地调整,增加或删减知识模块,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差异化与个性化。为了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市场适应性,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在“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引入知识模块教学,增加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系统的供需匹配性。

“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的应用性非常强,是链接社会企业的重要载体,引入知识模块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综合分析课程培养目标与不同阶段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将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知识教学模块,即服装立体造型的结构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装饰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应用设计。每个教学模块都有其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多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章节都必须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用具等。下表给出了该课程的三个主要教学模块及其章节知识体系。

2.搭建实践性教学平台。作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点,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以“产、学、研、赛、展一体化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实质上就是项目研究、理论学习、设计比赛、服装展示等各种方式融合在一起来开展实践性教学。将服装结构、材料、工艺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要以各类项目为载体,比如设计虚拟服装设计项目、参与或组织服装设计比赛、引进企业实际服装科研项目等,这样有利于促进对服装立体结构设计理论课程的理解与深化,对服装设计制造与展示等环节的掌握。

实践性教学平台主要分为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实训平台。(1)校内实训平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性平台。“服装立体造型设计”所在的服装艺术设计系对该课程的设计实践性教学极为重视,在硬件配置方面建设了各类实验室,如服装设计实验室、服装摄影实验室等,并配备了30套服装CAD软件、各类用途的缝纫设备及相应的人台等基础设施。这些硬件设施方便了教师多样化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施与开展,为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多媒体教室与各类实验室内,以及学生宿舍和家属区,学校配备了校园宽带网,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在网上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在家里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与实践,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用好这样的平台,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参加国内外各种服装大奖赛等,使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展示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训练,扩大他们的设计视野。(2)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服装艺术设计系与广东佛山奥丽侬内衣有限公司及北海满氏文体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该基地采取开放式管理的模式,配置专门实验人员与兼职实验教学指导教师,聘请服装行业中的高级专家与任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它为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企业运作流程,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该基地的建设为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稳定环境,为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此外,我系也与其他一些中小型服装企业保持了长期性的合作。这些校外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障课堂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显得非常必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一般而言,教学大体上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主要运用知识传授教学、同步示范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知识传授教学侧重于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以相关案例分析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使得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知识;同步示范教学则侧重于教师的示范作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知识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操作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住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操作步骤与方法;互动式教学则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要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灌输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强化相关知识。

实践教学则采用设计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方法。设计实践大体上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灵活进行,如有针对性地引入虚拟性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将学生融入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中,培养他们的服装设计创新思维;以企业服装设计项目为纽带,让学生有效参与到实际服装设计的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来提升学生的设计视野。社会实践重点给学生创造机会参加服装类企业的产品会、服装面辅料行业展示会等,带领学生参观各类服装企业,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与流行趋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实践效果

教学改革特色体现在“产、学、研、赛、展一体化教学”五个方面。“产”即依托服装艺术设计系的校企合作项目,为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基础,将企业的品牌产品开发设计项目引入到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机会。“学”突出理论知识传授方面的自主性学习,结合示范性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组探索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研”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吸引学生参加到其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和创造能力。“赛”即通过开展“以赛代练”活动,将服装设计比赛引入课堂,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类服装类设计比赛,在与同类专业院校的竞争与交流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展”即服装设计作品的展示。作品展示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空间展示能力、整体舞台造型能力等综合知识能力以及沟通与交流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后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能力提升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课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优化了课程内容,即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了教学内容,将其分为服装立体造型的结构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装饰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应用设计等,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涵盖了基础模块教学、专业模块教学和应用模块教学等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三个关键板块。同时,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以自编教材为基础,联合服装艺术设计系主干教师共同开发了适合“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课件。另一方面,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结合校内外实验教学基地,在强化学生有关服装立体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等获得显著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服装设计实践都切实得到了提高。在各级各类服装类设计大赛中,我院培养出的很多学生都获得了全国性的奖励。毕业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获得了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

四、结语

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改革需要持续的推动。本文阐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该门课程的三大知识体系模块、搭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平台、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手段实施课程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知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耕,李筱洋.对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服装设计教学的实践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4).

[2]黄志青,吴红.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

[3]梁军.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3).

篇3

在原有面料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改变面料的颜色、形态、结构等,这一过程叫做面料再造,也称作面料的二次设计。它是根据设计需要使原有面料在肌理、形态、结构以及质感上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之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面料再造打破了以往的服装设计思路,开拓了服装设计的另一创新领域。

二、面料再造的实现手法

面料再造是对面料的二次设计或者说是开发和改变,从特征或者结构上改变了原有面料的形态,或者是从平面到立体的一种转变,以上各种转变都能够使设计师在面料上发挥更大的设计空间,充分利用面料的实用价值。

1、手工印染设计方法

手工印染,顾名思义,不是由现代化机器来操作的工艺,它是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对面料做出各种染色、印花等艺术效果。手工印染有很多种方法,不同方法制作出的印染效果是不同的。各种不同的印染方法都有各自的名称,如扎染、蜡染、绘染、型染等,是比较常用的印染方法。

2、面料的空间造型改变

在面料空间造型的改变上,我们常常利用收褶裥、褶绉等等方法来改变面料的形态,使其产生起伏、转折的立体效果。这种改变是通过某种工艺手法使平面结构的面料构建成立体结构造型,使面料充分展现出空间秩序以及空间关系所体现出的效果。通常改变面料形态的工艺有抽褶、皱褶、缩缝、绗缝、编织等。

3、面料的重叠或组合处理

在面料的二次设计中,面料的重叠也是改变面料的一种艺术方法。它主要体现在不同服装材料间的搭配或者说巧妙的组合上。设计师们通常利用逆向思维将质地、色泽、手感不同的面料进行组合,使之产生很多种不同的变化。例如把毛皮与金属、皮革与薄纱、镂空与实纹、透明与重叠、闪光与亚光等各种材质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体现出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思想。

为使一块面料能够呈现出多种质感,形成对比,丰富服装面料的视觉效果,我们通常采用拼接的方法将不同的面料重新组合,来达到服装设计的目的。面料的重组可以将不同色彩、不同材质的面料按照规则或者不规则的方法拼接在一起,以达到改变面料效果的作用。在近代服装领域,多种质地面料的并存呈现出不可抵挡的上升趋势。这种将相同色彩不同质地或者是不同色彩相同质地的面料重新拼接,产生的质感或者色彩的对比,使面料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既丰富了设计师在面料设计上的思路,又开拓了服装设计另一新的领域。

三、服装设计中面料选择的重要性及面料再造的意义

在服装设计中,面料是服装设计的载体,人体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客户对服装款式的要求以及我们的设计思想,都需要不同风格的面料来实现,因此在服装设计中服装面料的选择尤为重要。面料的二次设计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我们通过设计不同基调的服装、选择不同风格的服装面料,来实现我们的设计思想,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住服装的基调和服装面料的风格。面料是整件服装的呈现,它能反映出服装的设计效果,也能影响到观者的心情和态度。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处理使我们得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面料,大大提高了服装设计较好效果的胜算,为我们服装设计的发展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今这个追逐个性化的时代需要更加新颖的设计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面料的再次设计则有助于实现设计师思想的表达。在服装设计领域,设计师最为注重的便是服装面料的选择,因为独特的服装面料是创造个性服装的重要元素。面料再造也有助于实现服装面料装饰的创新。利用面料的可塑性,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改造出独特质感和奇妙色彩的面料,增强面料视觉的冲击力,打造别具一格的服装效果。在面料的改造中,一则我们可以改造出我们想要的服装材料,其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的碎布,节约我们的设计成本,同时也节省了社会资源,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面料的再造使我国传统的艺术工艺得到传承。面料的改造还有助于实现服装款式的创新。在以往的纯粹款式设计中,越来越缺乏新的创意,纯粹的服装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代时尚的需要,而面料的再次设计则开辟了服装创新的新领域。利用面料的改革,充分发挥面料的材质,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重质感等的改变,打造出时尚、有创意、个性化服装,展现出面料改造的无限魅力。

四、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服装设计中,面料的二次改造,无论怎样改变都要建立在形式美、色彩美的基础之上。无论美的规则如何,我们都要有效控制面料改造中诸如结构对称、色彩对比、光泽调和的程度。

在服装的整体设计中,面料的改造影响着服装设计的整体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把面料改造设计与服装的整体设计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当代,服装设计本身就越来越倾向于艺术化,而面料的再次设计要求设计者充分利用艺术的夸张、抽象、空间等概念来改造面料,强化面料的质感、形态以及色彩的变化,而针对于这种以强调服装面料为主的设计来说,需要设计师在服装面料设计与服装款式设计之间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要数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了,他的作品突出面料的独特,整体服装设计具有匠心独运的艺术效果,与众不同的服装形态及外观总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设计需要中,他能够运用传统的艺术工艺改造出各种各样奇特而古怪的面料,以至于被授予“面料魔术师”之称。他的设计多为简单的几何外形,但凭借不凡的面料设计,使整体服装设计注入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可见在服装设计中面料改造有着无穷魅力。

五、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将推动着服装工艺技术不断进步。面料改造与服装设计融为一体,能够完美地呈现出设计师所要表达的设计理念。面料改造不但能满足服装设计需求,也体现出了以往传统设计理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叶智勇.实用服饰手工印染技法[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3.

篇4

【关键词】

服装设计;解构主义;应用

一、前言

解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是突破传统模式,创立新的秩序。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使传统服装设计受到了彻底的颠覆,也使人的思想和情感更好的渗透在服装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风格,并成为了当前服装设计中普遍运用的一种设计理念。因而,设计师还应充分掌握解构主义应用技巧,设计出更多当前时代消费者需求的优秀服装作品。

二、解构主义相关概述

解构主义是基于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理论的世界近现代十大设计风格之一[1]。最初,结构主义知识运用在建筑的设计上,随着这一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其在服装设计领域也掀起了一阵浪潮,并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散乱、残缺、突变的特点。基于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无论是色彩、材料还是尺度,都突破了传统服装设计常规形态,虽然散乱,但是也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一些设计师经常会在服装上故意添加残损的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并且在元素的运用上,设计师会对人们意识中完全不相关的元素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形成新的形态,实现服装设计的充分创新。

三、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

(一)服装设计风格中的应用

解构主义,强调对传统固式思维的突破,强调事物的不断创新[2]。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虽然看似散乱、毫无头绪,但实际上,并不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是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使解构主义服装能够以多变、纷乱的形态,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心灵感受,最终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具有偶然性的美感。例如川久保玲在其服装设计中,基于解构主义,设计了肿块系列服饰。这些服装不仅独具时尚性,同时也向人们传达了“不需要再为他人的目光而打扮”的思想,以一种独特的服装风格,创造出了新的服装美学。

(二)服装设计材料中的应用

材料是服装的重要载体,是服装的物质基础[3]。基于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在材料的运用上十分灵活,设计师可以将各种材料运用在设计中。例如香蕉叶片纤维、麻料、丝织物等,从纯天然材料到人工新型材料,都可以得以运用。甚至一些设计师还将原本与服装并不相关的材料运用在了设计中,例如金属、木板、电线等。而在解构主义服装材料的运用上,也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设计师。例如三宅一生,其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运用了金属薄膜,以羊毛、法兰绒等常规材料为基础,通过特亚首都安,将金属片覆于其表面,并以一种无规则的方式对完整的金属片进行破坏,从而使其形态各异,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再例如麦克奎恩,其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运用了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草作为服装材料,制作了一款草编镂空上衣,特殊的面料肌理和材料,带来了独具特色的感官感受,大胆的镂空设计,也突破了传统服装设计思想,充分诠释了解构主义理论。

(三)服装设计造型中的应用

服装造型的设计对服装的整体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服装设计中,造型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人体形态和运动规律进行设计,而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则是突破了原有的设计要求,对造型进行大胆的改造、组合,形成颠倒错位、结构不一的多样化形态。首先,在解构主义服装造型的改造设计上,设计师往往会利用拼贴等手法,使服装造型体现出一种既活泼又庄重的形态。例如三宅一生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作品中,有一款只运用一大块布料制作的服装,其造型上如同一张毯子,只有几处被剪开的部分,完全突破了传统服装设计中符合人体线条设计的要求。其次,在解构主义服装的组合设计中,设计师主要会采用颠倒错位的逆向组合方式进行设计。摒弃传统服装设计中对称等常规的形式美,而是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使服装造型给人以奇特的视觉感受,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例如维维安•韦斯特伍德设计的解构主义服装中,就有一款女性衬衫,采用了男性的尖角领,大开的前襟中塞入一块方形手帕,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四、结论

解构主义的出现和应用,给服装设计师带来了新的灵感,突破了传统服装设计时的固式思维。服装设计师应对解构主义进行深入理解,在服装设计风格、材料、造型中得以良好运用,从而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刺激,进一步实现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发展。

作者:张雯茜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范围很大,在全球范围内对各类艺术理念和艺术载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概念,更不具有定义自身的能力,而是一种思潮。在缺乏有效概念形态描述(这也属于后现代主义的特色)的前提下,后现代主义的目标却是很明确的。它基于历史的、现代的一切文明成果进行批判,并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社会逐渐表现出人类社会基于文明领域的两个极端:理性和混乱。从发展历程上分析,“后现代主义”的说法确立与上世纪70年代,但所包括的精神本质却来源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犬儒主义。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是一种自由、叛逆、快乐、道德的精神综合体,骨子里体现出对人性的推崇,但在形式或含义上并没有一致性的说法。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很大原因是理性主义的面对异化。哲学领域把理性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理性是指能够帮助人们脱离愚昧、物质、恐惧、落后的人文精神,其二是指人类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理性主义所表现出来的“工具性”越来越强,并逐渐掩盖了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人们在社会上必须遵循一定的“工业法则”才能生存,换而言之,就是牺牲精神自由去换取物质回报;当工业文明出现衰退迹象之后,针对科技、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逐渐兴起,并借助各种形式进行反抗和抵制。如早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完全颠覆实用主义的建筑理念,以一种混乱、奇特、混乱、讽刺的形态出现。后现代主义者试图说明,不具备现代社会所形成的一切艺术观点或技术能力,人类社会依然可以正常的运行。

二、后现代服装设计的特征分析

后现代服装是后现代主义艺术表现的一个方面,也属于国际主义设计和现代主义设计在衣着装饰方面的表现。设计者以传统的设计理念为目标,主张以装饰的手法来实现视觉上的冲击,使消费者产生心理满足;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征。

1.隐喻和装饰特征

装饰是后现代服装设计的显著特点,也是区分于其他设计的典型因素。设计师未必会对服装主体进行太多的改造,甚至在原有的服装基础上进行装饰设计(这也是反对现代主义的表现之一)。表面上看,装饰的功能满足了视觉冲击的效果,在有限的视野里显得更加丰富。但潜在的心理影响部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满足,而不局限于服装的功能。

2.想象和情感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本质是对人性的崇拜,因此在情感方面的表达也很丰富。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或许不使用,但它可以把人们重新拉回生活的本质当中,一切出发点以人的情感为基线。具体到服装设计层面,并不需要人去适应设计,或企图让设计满足人的需求,设计者更多的是在自己的想象空间中挖掘可用的因素,而消费者则利用情感去判断。

3.仪式和强调特征

后现代服装设计中所表现的仪式性,是针对过分理性或僵化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抗、批判。通过某一时期或某一事件的代表标志,提醒人们真实生活的重要性,宣泄情感的意义,对一些现代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不以为然的事物加以强调。

4.轻松和快乐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表现出强烈的玩乐心态,快乐是高于一切的,自然、诚恳的面对物质享受,而拒绝严肃的生活态度。例如很多非主流服饰的设计中,很好地表现出对严肃生活态度或严谨学术的讽刺和嘲弄。

5.爱心和忠诚特征

后现代主义中表现的忠诚、爱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的“犬儒主义”,有爱心是一种功能主义,而忠诚则表现出混乱状态中的目标性。后现代服装设计中所彰显出的挑衅、放浪特点之下,是一种分明的情感,认定某一理念之后不再改变。

6.潮流特征

后现代服装设计与时代潮流结合紧密,一种新的概念、一种新的现象,都可以被借鉴,并打破传统的认知束缚,将这种文化形式推向。如上世纪90年代哥特文化流行以后,服装设计的风格以冷峻、阴暗的特征为主,同时出现很多配合服装设计的饰品。

7.卖点设计

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之所以能够出现、发展并繁荣,并非仅仅存在于精神层面的尝试,更重要地是它存在很大的市场。世界的开放导致文化的多元性,新材料、新技术、新问题、新现象等不断被引入服装设计,存在大量的消费群体,持续推动后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

三、后现代服装设计的语言解读

后现代服装设计领域所呈现出来的混乱、纷杂状态,恰好证明了“后现代主义”在服装设计方面的真实表现。其中不乏明星的推波助澜,以及毫无意义的市场营销行为,传统美学的底线一再被挑战,社会公众也对服装设计所谓的“时尚”、“潮流”所不解,甚至有人提出,后现代服装设计只属于表演、属于走秀。这种说法虽然与现实不符,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夸张的外部造型、功能的严重缺失、低级的露点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后现代主义对理性工具的批判作用,单纯地成为一种“任性”。但无论如何,后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已经大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对现实穿着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后现代服装设计进行语言解读,有利于指导我国的服装设计针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1.混杂性

混杂性也可以称之为“含混性”“混搭性”,等等,后现代主义在服装设计上故意模糊了时间、空间的概念,将历史和现代混合起来,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不去考虑逻辑性、合理性,取材的随意性看起来如同随意的摘选。而对于后现代服装设计师而言,需要在摘取素材片段的时候,考虑不同取样的关联性。一些莫名其妙的图案或者装饰会出现在服装上,这就是公众对后现代服装穿着的最大迷惑。如西装上印上中国传统云雷纹,青花瓷瓶造型的裙装,鸟笼头饰等。大量的元素混搭,随着后现代服饰的逐渐增多,已经见怪不怪了。

2.解构性

狭义地说,解构性即解构主义,是相对于结构主义而言的。这一理论的基础论调是反对整体,提倡符号本身的真实性,注重研究分解后的象征意义。解构主义出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表现为艺术家对设计对象的分解,普通人很难理解的一种符号或集合图形,放进整体中很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部分,同时通过随机组合、随意堆砌、解构抽象等方式,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体现。解构性在后现代服装设计中分为四个方面。其一,对服装传统观念的解构。传统观念中,服装的基本作用是用来穿着,并实现保护人体的功能。而后现代服装设计中完全颠覆这一观点,完全当作一种“艺术品”进行展示,例如,以青花瓷瓶造型的裙装,在现实中是完全不可能传出去的,它只属于T台。其二,对服装完整结构的解构。传统服饰如西服、休闲装、帽衫等,通过切割、重组、拼接的方式,完成一个在功能部分都具有的服装整体,但某些部位经过特殊的改造。其三,对图形的解构。就现代社会来说,咨询的丰富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海量的可借鉴图像,设计师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拼接改造后,以印染、缀补或印花的形式展开组合,造成一种混淆的感觉。其四,对材料的解构。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质。后现代服装设计师会引入各种不可理解的材料,加入服装功能中,如铁、塑料、木料等,其目的是为了阐述设计理念或思想,并不考虑服装的舒适性。

3.破坏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破坏性”很符合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涵,而且具有相当强烈的目的性,即破坏现代主义所建立的建设方式、审美标准、艺术风格。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了解现代主义的特点,虽然现代主义在二十世纪初具有前瞻性,并形成了现代美学的基础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主义中缺乏对自由的肯定也是很明显的缺陷,它有着固定的审美模式主张。后现代主义则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审美主张,表现出即为自由的态度,简单地说,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只要个体觉得“美”,这一元素就可以存在,并被认为有价值。很明显,后现代主义打破了现代主义的“中心思想”,把已经认定的标准摧毁,以一种名不经传的个体行为去挑战权威。例如,在服装设计中创造出来匪夷所思的造型、结构、穿着方式,甚至完全不具备服装的功能,无论以哪一种审美标准去判断,都与人们理性中认识的审美标准不相符。“破坏性”在后现代服装设计中较为突出的一种是牛仔布料的磨损,如破洞、开线、毛边等处理,甚至采用不同的颜色布料“拼接”,被称之为“乞丐装”;一些衣服从穿着方式上进行改变,如内衣外穿。

4.游戏性

游戏性也可以视为游戏模式,在近代以后,工业文明的发展为服装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元素,而这些元素都可以和游戏中的情节一样,进行拆除、复制和重组,使原本的整体变成一种支离破碎的形态。同时,“游戏性”也用来描述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心理,即设计和玩游戏的心理是一样的,而不管游戏的情趣是高雅还是恶俗,很多让人在现实中无法接受的元素也被引入服装设计中。就国内而言,最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图案为骷髅,甚至一些看似很柔美的服装表面也存在这一元素,让人匪夷所思。

篇6

一、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的现状

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为服装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该课采用工作室一体化课题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边做边学中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是以师生日常生活状态的接触为特征,学生主要是通过亲自参与教师的设计实践的全过程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与实践过程,学到专业知识的整体贯穿与应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于“学”的一方,有利于缩短从书本知识到设计实践的阶段性差异,使静态的授受教学向动态的参与教学转化。对于“教”的一方,有助于将教师的利益、责任及荣誉感结为一体,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同时可以形成导师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与科研群体,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为导师负责制下的课题性教学与实践研究。在整个工作室教学期间,学生根据教学规定的课题类别可从多角度选择子课题进行设计研究,责任导师对学生设计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各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最终以成衣作品体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设计应用能力。

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世界经济低谷、产业发展思变、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人力发展瓶颈等一系列变因。行业企业如何于“内忧外患”之中实现转型升级,突破现状,制造加工型向创新创意、自主品牌型发展成必然趋势。基于目前行业竞争态势及中国服装品牌发展趋势、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用人需求,服装设计大赛便成为发现、挖掘、培养优秀设计新锐,为行业需求、企业发展,实现人才与企业对接的纽带。现在的服装设计大赛更注重对参赛作品“设计思路、市场把控和品牌管理”等三方面基本内容的诠释考核,以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品牌的操作能力以及其他实操方面的潜在能力,消费表现力为设计宗旨。发现、挖掘有发展潜质的服装设计人才,推进人才应用是大赛的初衷,最终达成“人才输送、人才培育”的赛事目的。从而实现“设计作品与市场合作、优秀人才与企业接轨”的社会实践意义。

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设计能力及制作水平,开拓视野,锻炼综合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择业铺设道路。以往教师都是把辅导个别学生参赛作为业余活动来进行,受益的只是勇于去尝试的个别学生。把大赛融入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更切实的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努力抓住机遇,勇于去尝试,从参赛中受益。

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设计能力及制作水平,开拓视野,锻炼综合能力,获得与企业对接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择业铺设道路。对于没有入围大赛的学生,教师可为其联系本市企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企业实习,逐步完善作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锻炼综合能力。

所以,我们要进行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的改革,把参赛投稿融入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更切实的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努力抓住机遇,勇于去尝试,从参赛中受益。

二、 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改革的方案

(一)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1)通过对服装设计大赛进行分析,构建与大赛相一致的专业课程体系。

(2)将参赛融入教学内容,构建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3)实现学生参赛入围、获奖,并获得与企业对接的实践机会。

(二)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1)以服装设计大赛为契机,针对大赛,针对学生实际,探索适应服装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

(2)科学实施与学科体系和技能体系相一致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三)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改革的创新点

“理实一体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把握服装设计大赛为契机,打破传统的服装专业课程框架体系,建构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更强的课程体系,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更贴近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用参赛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参与,敢于挑战,努力进取。

(四)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大赛主题融入到授课课题,整个过程都体现在教学与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更切实的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努力抓住机遇,勇于去尝试,从参赛中受益。将参赛与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参赛引领专业教学,对课程进行改革、改造,有效促进本专业的发展,为教学探索出新的有效模式。

(五)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

针对服装设计大赛分析研究――针对承办大赛的企业及品牌进行分析研究――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为学生创造企业参观考察实践机会――将本课题融入实际教学中――针对参赛过程及收获进行总结汇报――针对课题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

三、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今天,创新的呼声已势不可挡地席卷全球。创新成为设计产品的核心价值。创造力与创意设计的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人才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性人才成为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服装设计师是我们各大高校服装设计教师的责任,而服装设计大赛正是大家充分展示自己创意设计的大舞台。通过参赛,我们各大院校的老师们可以检验自己对学生创新设计思维的训练和引导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已见成效。纵观各服装设计高校服装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都是很好地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如克弱转换法、移植思维法、联系思维法、设问思维法、反问思维法、综合思维法、求简思维法、以变求新思维法、类比思维法、求同与求异思维法、列举思维法、形象思维法、发散与收敛思维法等。设计中最主要的能力是创意,法国大文豪罗曼 罗兰说;“创意是历史永远有效地契机。”因此推动开拓性的创意思维则是服装设计大赛的文化内涵之一。我们要在服装设计赛事这一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针对服装的语言,设计的元素,结合历史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特征及个性化语言的创意服装。

对于院校来说,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大赛,与同类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这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各服装设计专业院校可以通过师生参赛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许多服装设计专业院校为了激励师生积极参赛,制定出了一系列奖励制度。如师生在比赛中入围并获奖后,学院将会授予教师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可评为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对于参赛的师生们来说,大赛是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更是个人才华得到社会认可的机会。参加设计大赛是师生们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机遇,有很多师生因为在大赛中获得了优良的成绩,得到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的认可;从而为其以后的服装设计的旅程打开了一扇门。这样的例子在服装设计大赛中已比比皆是,部分优秀获奖师生通过比赛,受聘于服装企业,将直接参与公司的服装设计工作。部分优秀教师也被一些大型服装企业聘为企业的兼职设计师。一些知名的服装企业也直接从大赛中发掘人才,为企业的设计力量添砖加瓦。

四、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把参赛投稿纳入教学内容,可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因此,将参赛与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参赛引领专业教学,对课程进行改革、改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有效促进本专业的发展,为教学探索出新的有效模式。

篇7

1绿色服装设计方法概述

绿色服装同其他绿色产品的含义非常相似,是一种以环保理念为基础型思维的服装产品,绿色服装的设计主要从材料的创新方面对服装进行质量的改造,使服装具备更高水平的环保价值,因此,在设计人员对原有服装进行生态化改造的过程中,不能将服装原有的价值进行破坏,也不能对服装的美观性造成影响,而是要在保护服装原有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服装的生态化处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始终是进行服装设计的中心思路,并且保证服装的生态化处理能够真正与外部环境完全适应。另外,服装设计的生态化处理还需要将当代价值观进行融入,服装设计人员不能简单地将服装的实用价值作为服装设计的唯一原则,而是要更多的注重服装对穿着者个性的彰显,因此,绿色服装的设计是一种对原有服装设计理念的突破,是将新时期的环保概念有机融入传统服装设计方案的实践。

2绿色服装设计的重要意义

2.1绿色服装能够很大程度上对资源进行节约利用

绿色服装的设计理念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的生态环保理念,在服装的生产材质上对服装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服装的环保性能。无论是绿色服装的生产工作,还是绿色服装的售卖环节,对资源的节约都是设计人员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对当前广泛使用的服装生产原料进行改造升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服装的环保性能,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2绿色服装设计能够提升服装生产原材料的利用率

绿色服装的生产所选取的原材料都属于环保性能较强的原材料,因此,生产绿色服装所淘汰的废料,可以在通过处理的情况下再次利用,并不影响服装的质量,服装生产所多次使用的原材料,在不能回收利用的情况下,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实现降解处理,自然降解工作主要由自然界中的土地资源进行,微生物物质能够很好地对环保性能良好的服装原材料进行处理,因此,绿色服装的生产原材料完全可以在具备充分环保性能的前提下多次使用。绿色服装的生产废料不仅能够用于服装或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还能够制作成为生活必须的商品或艺术品,既能够提升服装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2.3绿色服装设计工作能够提升服装穿着者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如果服装的原材料和生产流程不具备一定程度的环保要求,服装的穿着者将会受到健康方面的威胁,而绿色服装的设计工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服装当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构成的伤害。目前,我国虽然拥有服装方面的化学物质鉴定条例,但是,一些原本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服装原料,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在实施绿色服装的制作过程中,健康观念和环保观念同等重要,因此,绿色服装的设计人员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进入服装生产领域,切实避免绿色服装的穿着者出现身体不适。

3绿色服装设计的具体方法

3.1绿色服装色泽方面的设计方法

色彩是人们认识服装的最直观的感受,因此,绿色服装的设计者需要将环保理念通过色彩的方式更多地融入绿色服装的设计方案当中。色彩不仅仅能够增加服装的美感,更能够从深层次上将服装设计者的思想理念进行传达,绿色服装的设计者,既要通过对色彩的设置提升服装外观意义上的环保理念,又要使用联想的方式从艺术层面上增强服装的环保意义,使绿色服装在具备充分观赏性的同时,从更高的层面传递设计者的环保理念,并带动更大范围内的环保思想的宣传,使绿色服装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衣着作用,而是具备环保象征意义的产品。在进行绿色服装色彩的设置方面,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绿色服装使用者的个性需要,以便具备更高环保意义的绿色服装能够获得使用者的喜爱。在对环保理念进行传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景观在服装设计方案当中的作用。最受欢迎是色彩普遍为绿色,绿色能够很大程度上彰显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把草木茂盛的状态通过色彩的方式更好地融入自然当中,在进行色彩的搭配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自然界色彩的多元性和杂乱特征,不能单纯地凭借想象将自然界中理想状态下的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单一色彩,而是要更加多样地将自然界中的色彩运用到服装设计理念当中,以便服装的设计理念能够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3.2绿色服装制作原料的设计方法

在选择绿色服装原料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将服装材料的选取作为提升绿色服装环保性的关键,首先,要结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和指导,对不能够对环境构成污染、不能够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原料作为绿色服装的生产原料,并将此作为绿色服装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如果服装含有纤维成分,要保证纤维的生产环节完全正规,并没有受到其他化学物质的影响,以此确保纤维对人体无害。另外,绿色服装的设计者不能将关注的重点局限于服装本身的生产原料,还需要关注服装原料生产或采集过程是否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在纤维的制作过程中,如果纤维本身对环境构成污染,则需要将这种污染纳入绿色服装设计的问题范围,以便绿色服装的环保责任能够涵盖更广的范畴。当可能对环境构成污染的纤维类产品回收时,需要保证这些环保类产品能够通过正规的处理流程进行销毁,避免错误的销毁方式影响自然环境。绿色服装的设计者还需要对生产资料的开采环节进行研究,避免环保型资源过多开发影响自然能源的平衡,以便绿色服装的环保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实现。绿色服装的设计者需要将自然界中的自然肌理纳入设计范围,以便服装的使用者能够通过浅加工原料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环保价值,要在确保纯天然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情况下,选择天然物质作为绿色服装的装饰物,以便绿色服装能够通过对纯天然原料的使用,唤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回归自然的观念,使绿色服装的使用者能够在现代化城市的生活中感受到纯天然生活的美好感受。在选择绿色服装的原料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保健型面料作为服装的生产原料,在提高服装使用者舒适度的同时,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以便为日后绿色服装的生产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在进行保健型原料的使用之前,设计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在市场上将保健型面料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宣传,以便新生产的绿色服装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3.3绿色服装造型方面的设计方法

服装对穿着者的形象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实施绿色服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务必将美观性同环保性实施有机结合,并保证其互不冲突,以便绿色服装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认可。要运用三维思维,对服装同人体的关系进行模拟,以便服装的外观形态和细节处理能够拥有更加直观的模板。在对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借鉴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国际化视角,对服装在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并根据我国当前的生态发展需要进行绿色服装的理念设计,要在保证穿着舒适的前提下,根据人体的统一构造,对服装的结构进行控制,要避免使服装在外观上过于独特,造成人们因无法理解绿色服装的意义而使服装失去应有的环保价值。在美感设计方面,设计人员需要将人体美的展现作为提升绿色服装美感的关键性设计举措,避免绿色服装的环保价值由于美感的创新受到影响。绿色服装的整体设计原则应秉承简约实用的原则,避免过于夸张的设计理念阻碍绿色服装的发展。

3.4绿色服装销售方面的设计方法

绿色服装的销售环节也是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对绿色服装的生产环节进行环保处理之后,需要对绿色服装的销售环节进行环保改造,首先,要积极转变绿色服装的营销模式,不能简单地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绿色服装的运输工具,要尽可能使用新型环保性能良好的交通工具,并对大型机动车和小型机动车进行搭配使用,避免运输环节的环境污染。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电子发票取代纸质发票,做到无纸化办公,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减少绿色服装销售环节因纸质发票或其他类型针织产品带来的能源消耗。要在绿色服装的包装方面进行环保处理,拒绝使用对环境存在危害的物质作为包装物质,并尽可能使用简洁的材质作为包装的主要使用原料,以便绿色服装的销售环节能够提升环保等级。

4结论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绿色服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的环保水平,因此,在进行绿色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充分研究绿色服装的设计理念,并从色彩、外观等多个层面提升绿色服装的设计等级,对提升绿色服装在我国的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8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85-01

1 现代设计美学的产生背景

设计美学的产生从其根源上来说是与人类对美感的追求有关。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 , 差不多所有人类生产的东西 , 都是在这种渴望的巨大影响之下 , 设计和创造出来的。” 美国美学家乔治 ・桑塔耶纳在《美感》一书中认为 :“美感在生活中, 比美学理论在哲学上 , 占有更重要的 地位。”设计美感既不同于动物的, 也不同于艺术美感 , 它具有情感愉悦性、实用功利性和接受的普遍性这三个特点。

2 服饰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美学

服装设计中蕴含的设计美学主要是研究服装展示出来的美为主。从美学观念看,服饰不仅是物质用品,也是艺术品,是实用与美化之物。服饰之美表现在人们穿着,打扮的美。服饰美的创造需求与服装设计密不可分,体现于服饰设计的实践中。

服装审美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活动,常言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服饰美的审美观点也有很大的差异,艺术创新和创造不仅是审美的要求,更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消费与文化生活当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于服饰的审美有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追求,其审美观念、审美意趣、审美标准也势必随变化而变化。为此,服饰设计必然要跟上时展变化的步伐,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人们对于时尚服饰的审美需求。王国维的一句经典名言说:“时事在变,意象在变”。世间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意象也自然会随之而变,表现于时装上,就是服饰的时兴,亦或说是流行。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3 现代设计美学对服饰设计的影响

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表现形式是服装所传递给人的一种美的感受,服装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中是有普遍运用的规律的,如服装设计的原理和服装设计的元素等等。现代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设计美学做支撑的服饰设计,必将毫无美感可言。服装设计的原理即美学的比例、平衡、韵律、加强和协调统一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表现形式是服装所传递给人的一种美的感受,服装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中是有普遍运用的规律的,如服装设计的原理和服装设计的元素等等。

3.1 以人为主体的服饰设计

“古希腊有一句名言,最美的猴子与人比起来也是丑的”。经过数万年的自然进化过程,人体本身就蕴含着艺术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人为主体的服饰设计,更能凸显人体本身固有的形体美,同时服装的遮羞作用,更能遮掩身体形态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从而达到人体形体美,修饰美,社会美的和谐统一。

3.2 时装的流行趋势与现代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对于服装设计实践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它可以提高设计师的思维能力,揭示的是掌握规律的规律。每个社会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流行趋势,这种流行趋势不仅涉及到时装设计,其他艺术设计领域也都存在。现代的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影响着人们对时装的审美需求,曾经华丽繁琐的时装已不在受当今忙碌的人们的青睐,简约时尚的设计理念已逐渐登上时尚舞台。流行时尚反映着大众的审美趋向,大众的审美趋向又影响着现代美学的发展,人们通过自己的意愿充盈着现代美学的进步,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时代与社会催化的产物。“设计之美能否做到合目的性的功能美和合视觉感性的形式美的统一,这个追求一直贯穿于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以现代设计美学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美的心理诉求,时装的流行发展不可脱离现代美学的发展,现代美学同样作用于时装趋势的流行,正如近些年,带有中国元素的服饰设计渐多的出现于各大时装周,带有中国民族元素的服饰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注入新的流行趋势,具有了新的生命力,给现代服饰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立足点和闪光点。

3.3 嘉布莉埃・ 香奈儿与现代设计美学

19世纪初期的欧洲大陆面临着向多元化、国际化脱变,长期以来的禁锢思想观念受到众多新鲜思潮的冲击。香奈儿便是这股新思潮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嘉布莉埃・ 香奈尔被称为“法国时装之母”,一次,香奈儿在观看马球比赛时,丝丝寒风让她感到有些凉意,于是随手拿起身旁的一件宽大男式套衫套在身上,并在腰间胡乱扎了一条带子。这个不经意的举动恰好被一名时尚杂志的记者发现,于是在1916年的一期《时尚》杂志独家刊登了嘉布莉埃・香奈儿的这一“叛逆”设计,从此香奈儿也开启了其长盛不衰的男装女穿风潮。从某种意义上讲,香奈儿的美学是对时代的颠覆,她将女性从做作繁琐当中解放出来,在时装界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嘉布莉埃・香奈儿在服装设计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认识,他认为服装在剪裁上应该让穿着者感觉过大,这样在她静止不动时,衣服才能自动调回正确位置。 香奈儿对设计和时尚的感悟与创新同样值得我们在研究现代美学与设计中学习和思考。

篇9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色彩方面的应用

在所有的视觉要素中,色彩是最直接的视觉传统方式之一,它能够赋予人们不同的视觉影像和心理感知能力,服装设计也不例外。现代服装设计就十分注重服装色彩的表现力,并将极具现代感的解构主义巧妙地融合到了服装设计过程中,从而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服装色彩形象。保尔·西涅克说过“色的分解是为了赋予色彩最大限度的光亮,并通过相互排列的色点在眼睛里产生一种色彩的光、大自然的光以及色的灿烂。”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色彩的解构主要包括“结构色彩”与“重构色彩”两个过程。结构色彩是一个集采集、过滤与选择为一体的初始阶段,是对色彩的分解;重构色彩则是将初始阶段的色彩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新的色彩形式。下面我们就将针对这两个过程对服装色彩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其一,归纳解构。从具体的服装设计及其操作角度来讲,归纳解构可以理解为对色彩的分解,即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原有色彩的色调、色相、色块面积等进行统一的分解,然后重点采集其中最具典型性或是个性的色彩,将分解出来的色彩正式应用到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去,包括抽取与支解两种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个分解、发现、过滤和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服装设计师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也最具有解构价值的色彩素材。如服装设计大师胡塞因·查拉扬在2002年春夏装会上对分解色彩的运用就十分成功,他借鉴了我国少数民族服装,并对色彩进行支解,重点提取其中的黑色,削弱原有的高明度与高纯度的色彩,成功演绎了对我国少数民族服装中五彩缤纷色彩的解构设计。其二,创意重构。色彩的创意重构是建立在归纳解构基础之上的,是按照不同的构成原则将原来不同物象中的不同色彩注入到新的组织中去,以重组产生一种新的色彩形象,这是更高层次方面的色彩分解,需要设计师对色彩有敏感的感知度和操作力。色彩的创意重构有利于打破服装色彩的单一化和沉闷化,实现传统服装设计和现代前卫化的服装设计之间的平衡。以色彩大师MarcJacobs的05春夏服装为例,其在不同明度与纯度的蓝块中加入了橙色以及黄色两种颜色,从而打破了原有色彩的和谐,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三、解构主义在服装材料方面的应用

篇10

1. 贴合款式。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布局安排首先需要考虑到款式,并根据消费者的性别、年龄、需求等做出相应调整,力求做到装饰元素与人体结构的协调统一。例如自然随意、追求舒适健康的休闲装,在设计这类服装时,图案的面积可大可小,不拘泥于形式限定,图案既可以安排在衣领、胸部等醒目的位置上,也可以在袖口、衫脚等不显眼的位置上做文章,设计中需要把握风格活泼、款式宽松、色调明快的宗旨,贴近生活的同时做到迎合时尚。在特定场合穿着的礼服以裙装为基本款式,强调体现女性婀娜多姿的曲线美,一般多在边缘或局部进行装饰,避免出现繁复的图案造型,尽量使人体结构、服装款式、图案造型三方面协调呼应,避免过多的装饰削弱服装本身所流露的优美韵味。“青花瓷”系列被公认是最能够体现中国韵味的2008 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礼服,宋元时期瓷器上的花卉图案以刺绣的方式展现在白色丝绸面料上。礼服领口、前襟及开衩位置恰到好处的装饰,是图案与服装结构款式相契合的极好范例,立体剪裁的中式旗袍式长裙蓝白相映,典雅脱俗,充分体现了含蓄美,将人体曲线美发挥到极致,款式与图案紧密贴合,民族与时尚结合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仿佛是从古代走来的瓷器艺术品。

2.恰当位置。图案在服装中的位置安排举足轻重,不仅需要考虑图案与服装造型的关系,同时还要兼顾与人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服装中由于装饰位置的差异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图案在服装位置上的摆放不仅要考虑体态特征,还要兼顾运动特点,只有安排在适当的位置,才能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服装中可以装饰的部位很多,领、袖、肩、胸、背、腰、下摆、边缘等,装饰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位置安排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为了达到突出图案的目的,需要安排在人体形态中比较醒目的位置,如领口、前胸、腰部、后背,加强装饰效果,根据人体曲线变化巧妙设计,要求图案做到舒适、合理、精致、耐看;其次将装饰图案隐藏在并不醒目的位置,随身体运动若隐若现,体现出含蓄婉约的装饰美感;最后是起到一定修饰身材缺陷的作用,颈、胸、腰部等不理想的部位,可以同装饰图案造型、颜色等方面的搭配进行弥补。

二、服装设计中的图案造型变化

传统装饰图案组织结构偏向程式化,造型则以具象为主,与现代服饰简约、时尚的风格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必须结合方法对传统图案进行适当整理改造,使其形式语言更为纯粹,符合时代审美需求。

1. 化繁为简。传统装饰图案相对于现代生活方式而言过于繁冗复杂,在应用时需要加以一定处理,通过现代设计理念简化造型,保留图案神韵特色,同时延续其精神风貌。化繁为简并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要求设计师更精简、准确的完成对图案的塑造,体现出时代气息和时尚元素,改造后的图案造型更加突出、明确,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2008 年奥运礼仪小姐礼服中宝蓝系列便采用概括整理后的牡丹花纹作为主体装饰,凸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同时寄托吉祥美好的愿望。牡丹图案,以其华丽饱满的造型为人们所喜爱,牡丹花朵形态夸张、造型优美、古朴典雅,自古以来便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典雅的宝蓝色作为礼服主色,领口和腰间饰有采用传统盘金绣制作,明艳的互补色调和巧妙精致的图案设计尽现东方女性的高贵气质。

2. 分解重组。我国传统装饰图案的组织结构形式强调对称与圆满,喜欢求全、求满、求稳,造型没有前后遮挡,为了给欣赏者带来安定、舒适的视觉感受,力求每个形象都完整地展现出来。现代服装设计则完全可以打破这种固定的程式化表现模式,设计师们将图案进行分解、打散、错位,展现出另类的视觉冲击力,根据设计的意图将抽绎出来的元素重新进行组合,这是一种接近于抽象装饰效果的变形手法,可将分解后的图案交错、重叠排列,使其之间产生相互透叠的视幻效果;也可以在不影响服装整体效果的前提下,故意缺失图案的一些部分形象,保留主体或边缘部分,形成具有独特审美意境的残缺美。

篇11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83-01

一、迹象论在服装设计领域同样受用

《绘画迹象论》是钟孺乾对于中国绘画这个领域所提出的理论,但是其理论已远远的超过了绘画这个范围,正如钟孺乾在这本书中所说的:有形可见之者曰“迹”,有形可见之物也叫做“象”,世间万物都是有迹象可循的,所以迹象论对于整个艺术领域都是十分受用的。以下我将以DIOR品牌为例来探讨迹象论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以及运用。

二、Dior品牌的迹象表达

(一)Dior的迹、象、X

1.Dior中的迹

Dior自创立品牌以来以鬼斧神工般面料改造及精细的做工而著称,它向来选用上乘的面料并进行各种面料改造。例如Dior 07春夏高级定制“折纸”系列,利用布料制成的千纸鹤造型,利用层叠、褶皱、串珠等工艺,这些都是DIOR服装中“迹”的表达。

2.Dior 中的象

谈到DIOR的“象”,便不得不说到“新风貌”(NEW LOOK),设计师克里斯丁·迪奥在成立自己品牌一年后推出自己的第一个系列“NEW LOOK”:裙长不再曳地,纤细的腰肢凸出了女性胸部和臀部曲线。这便是DIOR对于服装的“象”的创新。

纵观DIOR发展史的,DIOR从未停留过对于服装“象”的探索:

1952年,迪奥开始放松腰部曲线,提高裙子的下摆;

1954年,设计的收减肩部幅宽,正大裙子下摆的“H”型,以及同年的“Y”型、“O型”系列。

1958年,克里斯丁迪奥21岁的助手——伊芙圣罗兰推出了他的“T型”线条。

迪奥对于“象”的研究不断挖掘女性的线条美,强调女性凹凸有致、柔美的曲线。至今这些宝贵的探索奠定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基本形态:H型-真身不束腰,A型-上小下大型,V型-上大下小型,X型-束腰,两头大中间小。这四种象高度概括了服装的造型变化,其他外形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发展的。

3.Dior中的“X”

使迹象完美结合的就是这个“X”。首先要说到DIOR设计师以及他们对于服装的创新理念。克里斯丁·迪奥的“new look”系列服装正值二战刚刚结束之际,他的设计改变了战后女性保守死板的态度,复古而现代的韵味赢得了当时女性的认可,设计师得“X”让当时背景下的人们产生了共鸣。

作为服装设计灵魂的设计师这个“X”,不得不提约翰.加利亚诺,他将DIOR的高级成衣推到了顶峰。约翰.加利亚在任的14年里,从早期融合了英式古板和世纪末浪漫的歌剧特点的设计,到溢满怀旧情愫的斜裁剪裁技术,从野性十足的重金属及皮件中充斥的朋克霸气,到断裂褴褛式黑色装束中肆意宣泄的后现代激情,加利亚诺不仅完美继承了Dior对于女装的高贵、精致的艺术追求,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是给品牌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二)Dior的迹象符号

除了“CHRISTIAN DIOR”和“DIOR”字样的LOGO, Dior的钻石格纹也是其重要标志,在DIOR的服装、皮包、化妆品、眼镜上都有出现,是DIOR品牌的迹象符号。

三、迹象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迹象论是服装鉴赏的理论依据

迹象论作为艺术鉴赏的理论依据不仅限于字画方面,对于服装也有非常大的帮助。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呢?我们通过迹象论,便能对设计这个感性的东西做出一些理性的判断。服装的象在人静态和动态穿着时是否突出了人体美,服装的迹是否精致有美感,设计师得“X”是怎样的,有没有通过服装得以很好的传达,都可以作为一个好的作品的评价途径。

篇12

旭化成・中国时装设计师创意大奖再添新成员

6月5日,2016/2017“旭化成・中国时装设计师创意大奖”评选活动在京举行。参与本年度评选的5位设计师黄梓维、邓晓滔、彭晶、林进亮和刘思聪分别根据其创作主题及主题趋势下的色彩、饰品、面料和款式设计等内容做了现场讲解和答辩,由中日双方代表组成的评委会对参评设计师提交的《流行趋势提案》进行了综合评定,现场打分。

最终,来自我国香港的设计师黄梓维凭借主题为《LOFT in the CITY》的作品,阐述了宾霸面料的特性与自己设计灵感的结合,并充分运用到其作品中设计的成衣赢得评委会一致认可,成为2016春夏系列获奖设计师;另一位获奖设计师刘思聪的设计作品主题依旧是以他最为擅长的MIRROR系列为灵感来源,通过面料的开发及改造,与宾霸面料有机结合,从而设计出功能性十足且具备未来科技感的高定时装,受到评委会一致认可,成为2016/2017秋冬系列获奖设计师。(吕杨)

篇13

服装设计材料的创新主要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主要是视觉体验不同,这种创新的服装材料衬托在人们的肌理上会有不同的感官效果,相同款式,不同的材料也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主要是材料本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赋予材料更多的功能性,例如防蚊、防水等等,这样的服装设计材料创新不仅更加人性化、更加个性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自己的财富,符合现代社会个性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大众的不同心理需求,服装设计材料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服装设计最基础的构成元素――材料的创新,可以充分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使更多的有特色的服装可以呈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二、服装设计材料的具体创新应用

1.深度研究传统材料,进行二次创新

服装是有较强的视觉性的,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创新现存的材料来释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自己期望的设计目标。这就对设计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结合服装设计与现代艺术中的艺术概念,原有面貌通过服装材料来改变,可以使服装的外观形态更具特色,这实际上也是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现阶段,对传统材料的二次创新主要有两个方法:首先,直接在材料的生产过程中进行改造。服装设计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符合潮流趋势,同时也要符合季节特点,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就缺乏优势,例如颜色、纹理等方面,而设计师这个时候可以充分将设计理念应用在对传统材料的二次创新上,突破原有的风格、质感。其次,对原有材料的二次创新,可以通过印染、镂空等手法给服装材料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这样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使服装材料提升了时尚感,对服装发展的趋势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开发反传统材料,增强服装艺术价值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传统服装设计材料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因此材料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全新的、独特的材料就成为了设计师最求的突破点,积极开发反传统材料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不同的艺术理念和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服装的艺术价值有所提升。要想进一步了解和完善服装设计的创新过程,就需要及时的掌握和时装的特性、内涵,实际上时装不仅仅是为了保暖,更主要的是体现人的个性和内心感受,并同时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服装的功能性,例如保暖,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尽管当下我国的时装艺术并不是很繁荣,但是如果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我国现代绿色理念和传统文化,既达到创新材料及其运用方法的目的,同时也使服装设计材料的外延性有所增强,积极的推进了服装设计领域的稳定发展。因此,反传统材料的积极开发,加入恰如其分的时装艺术理念,赋予时装更多的艺术价值,这样往往会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创造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艺术作品。

3.积极引进科技,提升服装实用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