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

篇1

柳斌在全面发展观中指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缺一不可,无体力者如废品、无智者如劣品、无德者如危险品。他形象地把无体力者称为废品,说明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农村幼儿园地处偏僻乡村,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且农村幼儿园(班)教师编制紧,大部分幼儿园都是包班制。白天一整天带班,晚上备繁重的课,连个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怎能适应繁重工作的磨炼呢?所以说,幼儿园教师更要加强体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便投身到广阔的农村幼儿教育中去。

二、农村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幼儿教师应有广阔的胸襟,能接受来自不同层次家长的质疑

广大的农村家长,他们整体素质较低,加上对幼儿教育不理解,一旦发脾气,说起话来很不中听。曾经有一位家长状告幼儿老师,对园长说:“下学期我的孩子不念中班,要调到大班去。”搞得老师哭笑不得。再如有一位调皮孩子在放学的时候把另一位孩子推到路边的水沟里,搞得满身是泥水。下午家长来园,二话没说就边骂边老鹰抓小鸡似地把那个调皮的孩子往外拎:“我现在就把你推到水沟里,看你怎样?”幸亏老师和过往群众竭力劝阻,才制止住。家长无视教师的存在,对幼儿的蛮横,使教师十分尴尬,增添了幼儿教育的难度。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突发性冲突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且抓住这一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耐心教育。切不可与家长发生争吵,甚至迁怒于幼儿,使幼儿与家庭关系僵化,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二)农村幼儿教师应富有母爱,呵护每一位幼儿

农村卫生条件差,有些卫生习惯不好:衣服脏,又很少洗澡,那贪玩的小手更是难见肉色,加上他们家庭教育条件差,知识面狭,显得不那么可爱。因此要求教师不要嫌弃,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去精心呵护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例如班上孩子生病呕吐了,教室里一片臭气,农村没有保育员,教师要处理好室内卫生,还要对患病幼儿进行护理。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慈母般的爱心,如何适应这项工作呢?此外,农村幼儿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素质,克服来自自身的各种情绪干扰,以饱满的情绪,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工作中的每位家长、每位幼儿。

三、农村幼儿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所限,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动手创作能力,分析教材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经常实行复式班教学制,要求教师有过硬的组织能力,才能驾驭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如大中班混合在一起的复式班,要求老师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里安排好不同幼儿的活动,这就要掌握各班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他们喜欢且便于混合班使用的教学内容,做到动静交替、难易结合。这样,教师就可以讲解示范一个年龄班内容的同时,让另一个年龄班幼儿自己活动。还要做到互不干扰,这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考验。其次,针对农村幼儿园教育条件差,玩具少的特点,教师应动手制作玩具。例如教学挂图是幼儿园中实用性最强的一种教具。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剪贴艺术,制作出适应各种教学需要的教学挂图或图片,我园大班语言教学挂图都是老师们自己动手绘画而成的。还可以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游戏活动。例如到田野、田埂、土堆、树林等场地开展体育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既方便了教学,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教材的能力。农村幼儿教育研讨、经验交流机会少,更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独立地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创造性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大班语言续编故事《分鱼》一课,说的是两只企鹅为了争吃一条鱼而被狐狸“渔翁得利”的故事,要求续编出下半段情节来。教参中有提示点:1.用鱼来引诱惩罚狐狸,如鱼中装有毒药、炸药等。2.引诱狐狸到河边有水的地方来惩罚狐狸;③借助外来的力量,如猎人、猎狗等惩罚狐狸。试着推敲,其中疏漏之处甚多:1.狐狸只骗取了一条鱼吃,何必要用毒药、炸药将他毒死、炸死或用水淹死,这种惩罚狐狸的手段未免太残忍了。误导了孩子使用暴力进行报复,有悖于现行的德育原则。2.狐狸是一级保护动物,怎么能随便就叫猎人来收拾它呢?显然,这也不符合教育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懂得下次狐狸再来时:可以拨打110电话报警,叫警察来收拾坏蛋狐狸;企鹅兄弟再不要争吵,友爱地分鱼吃,让狐狸无懈可击;用企鹅的口吻教育狐狸不要靠欺骗来获取食物,而要一起劳动,共同分享成果。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幼儿园中老师是同儿童及家长打交道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乐观开朗的态度,同儿童及家长交流的水平,良好的团队观念及服务精神,积极沟通的方法,情绪控制能力等综合素养比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巧更为关键。所以,学校应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

(一)观念

职业观念是一名从业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认知、评定及情感等心理的综合反应。雪橇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其一,爱岗、敬业的精神。敬业、爱岗就是需要学生喜爱自己的专业及工作,用严谨、恭敬的态度从事教学活动,喜爱幼教职业,喜爱孩子,具备良好的使命感及责任感;其二,无私、奉献的态度。无私是忘却自身利益,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工作时应不计个人利益,用一颗真心对待每一名儿童;其三,执着、创新的观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一份执着,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不畏惧困难。这样在未来的教学中,才可以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帮助学前儿童奠定未来成长的基石。

(二)道德

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业人员在行为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喜爱工作,喜爱儿童。如果缺少对儿童的喜爱,也就无法真正喜爱上幼教这份工作,从而更不可能在将来做好学前教育职业。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及喜爱感,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浓浓的自豪感,情愿将一生投入教育事业中,为儿童做贡献;其二,以自身为榜样的意识。常言道:身教甚于言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关注这一情况。在从业过程中,应以自身为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成长,培养品行高尚、价值观正确的未来人才;其三,集体荣誉感。学前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以,需要每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取长补短,从而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

(三)能力

职业能力是一名从业人员在行为活动中所体现的才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的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专业才能。指的是在从业过程中应用的专业知识及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才能主要体现为: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及帮助,掌握儿童的心理变化,执行教学的能力,同家长沟通的能力等;其二,一般才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从业时不仅应具备专业才能,同时还应具备个人一般的才能,例如计算机的使用才能,写作才能,表述才能,组织才能,社交才能等;其三,创新才能。创新才能指的是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及能力在工作中创建更多的方法、业绩或产品等,创新才能主要包含思维的创新才能、设计的创新才能、管理的创新才能等。创新才能同一般才能和专业才能三者需要相互辅助,相互作用,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一)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教师应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了解学前教育职业的意义及特点,掌握从事学前教育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能力及素养,增强学生们对学前教育职业的认识。可以利用设置讲座、实地参观等方法初步树立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二)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应聘过程中,同专业知识的成绩对比,招聘企业更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述才能、对事物的看法、对突况的应变、学习能力及成长潜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大型的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本领,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征文、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文学内涵及表述能力;举办专业知识比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等。

(三)邀请专家、领导举办座谈会,增强学生职业素养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前教育工作对老师的需求,掌握学前教育老师的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的自身水平,教师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及领导举办座谈会,让学生可以零距离的接触相关人士,对将来需要从业的工作细致分析,让学生清楚认识自身,找寻差距,定制学习规划,更自主的开展相关技能的学习。

三、为学生搭建更多平台,促进学生增强职业素质及才能

(一)增强师资教育力量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讲,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具体包含: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优秀的社交才能,同时在创新方面也十分突出。教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完善自身成长,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们专业及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的内容只要包含:专项实习、实验教学、毕业试岗等。

(三)利用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除了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以外,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及本领。例如:可以让城市的同学深入农村进行短期实习,从而感受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情况,激发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培养勤劳、不怕吃苦的精神。

总结: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职业素养及能力同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增强职业素养,更好的完善自身成长,同时也为相关教育单位选拔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讨论是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聋儿康复 听力语言 教师素质

近年来,在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残联组织的努力下,听障儿童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科学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基层机构为基础,并与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紧密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

为了达到“用科学的方法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以及视觉、触觉等其它感官的代偿功能,建立有声语言系统,发展聋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能理解和表达语言,并能通过语言进行记忆、思考、想象、学习知识,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根据当前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聋儿康复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聋儿康复教师应具备对聋儿进行“缺陷”补偿的能力

根据整合教育要求,聋儿康复教师应该掌握“核心课程”和“边缘课程”内容:“核心课程”包括“一般公共课程”(类似一个建听幼儿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经验的可接受课程)和“特殊需要课程”(由“听觉学习”、“语言强化”与“认知拓展”三个子课程组成);“边缘课程”则由“健康”、“科学”、“社会”和“艺术”等子课程组成。在康复教学过程中,针对聋儿由听觉障碍、言语障碍导致的语言发展滞后问题,采取一系列科学、系统、有效的康复手段进行强化的、“抢救性”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快速补偿其听觉、言语、语言及认知发展的不足。聋儿康复教师不仅要具备普教与特教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聋儿康复所需的专业整合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二、聋儿康复教师应具备对聋儿进行兼顾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聋儿康复教师要根据聋儿特殊需要和全面发展要求,在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的同时,要为聋儿提供认知、社会性、道德情感、个性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发展机会,尽可能使聋儿语言学习与全面发展有效地融汇在一起,进行整合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全面交流法,以听力、说话、唇读训练的口语为主,用手势语、手指语等作为帮助理解沟通的辅助方式,鼓励学前聋儿在未掌握一套完整的语言符号方法前大胆地采用各种符号进行交往学习。

在教学手段和设施方面,要充分考虑聋儿的年龄特点,调动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选用各种直观、新颖的玩具、教具、学具以及各种现代教育媒介提供直观的教学效果来组织教学,帮助聋儿掌握学习内容,使聋儿获得更充分的学习和发展。

三、聋儿康复教师应具备培训家长参与康复教育的能力

家长是聋儿的第一任教师,坚持不懈地对聋儿进行康复是家长的终身责任,他们的身体力行及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将对聋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聋儿康复教育,属于教师教、聋儿学、家长辅导的特殊三边教育,家长参与康复教育康复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康复教师与家长合作,对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康复他们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康复理论和技能技巧,与他们加强交流和沟通,向他们了解聋儿在家庭中的表现,经常吸引他们参与教学评估、个训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让他们成为教师的好帮助手。

四、聋儿康复教师应具备具备不同教学形式中的操作能力

聋儿康复的实现形式黄绍鸣博士精辟总结为(1+X+Y),既集体康复教育(1)+个别化康复(X)+家庭康复指导(Y)。康复实践中要加强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集体康复教育中,主题教育是主要形式,是语言教育的实现形式之一。康复教师在集体康复教育中要秉承“立足康复 兼顾全面”的聋儿康复理念,配合“主题教育”课程,巧妙组合和运用各种教学材料和媒介技术,发挥视觉和听觉的组合功能,使用大量的图片、形象直观的动画、反复的问句、灵活的替换练习等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交流、认知 、音乐、操作 、运动、生活活动,巧妙地渗透听觉、言语、语言康复内容,潜移默化地对聋儿实施康复训练。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达到强化聋儿口语、提高应用能力,使聋儿发展语言、兼顾听说,为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提供直接依据。还要采用生成课程的辅助形式,在保证基本康复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根据聋儿的关注点、兴奋点适时地调整康复教学的内容和难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扩展,特别是有意识地指向个别化康复(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和认知训练)内容的生成,巩固强化、拓展提高康复效果。

个别化康复(X)中,以“听觉、言语技能训练”为主体,兼顾语言和认知能力训练。包括对聋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听觉康复(听觉功能评估和训练)、言语矫治(呼吸、嗓音、共鸣、构音、语音能力评估和矫治、语言及认知训练(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感知能力以及类比能力的评估和训练)。

由于聋儿的个别化教育是个别训练结合主题教育反馈出他们在听觉、言语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的目标、选择的方法和教学内容,利用主题教育相关的拓展素材,采用医学康复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及认知训练,更有助于确保教学和指导过程的完整和质量的保证。

家庭康复指导(Y)中采用同步式家长培训模式,通过集中培训、个别培训和信息网络培训三种形式,对家长进行态度、知识、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使家长具备正确、积极的康复态度,科学、丰富的康复知识,有效、娴熟的康复技能,从而实现家庭康复和机构康复同步、高效。

总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以言语为载体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聋儿出于先天或后天多种因素造成了听觉障碍,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听觉言语主渠道途径接受言语传递信息,导致了言语形成和发音的障碍。我们老师只要对这些学前聋儿进行科学的听力语言训练,我相信他们会更快、更好地掌握语言,更早地融入主流社会中。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乐观,经营发展速度大幅下降,甚至有部分企业缩减生产、裁减员工。人才市场明显供过于求,企业往往以合格职业人标准尤其是高技能作为最重要的招聘条件,这对中职学校发展非常有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就是中职生源总体素质不高。基于目前的人才市场招聘情况与中职生品质现状,笔者近年来以会计专业课与会计实训课堂为实践研究的主阵地,以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为教育教学目标,尝试了多种途径,对学生职业品质教育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分析

(一)职业与职业人的内涵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自己谋生与发展手段的工作。职业人,是指职业化了的人,是能够并愿意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承担这一岗位责任并因此获得相应报酬与自身发展的人。

(二)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分析

克劳斯比认为:品质就是符合要求的标准;石川馨认为:品质是一种能令消费者或使用者满足,并且乐意购买的特质。基于此,合格职业人起码应具备如下品质:

从工作过程达标角度,职业人应具备的品质为:掌握技能――具备端住饭碗的能力,具备能够按规定操作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使之达到规定的标准并因此获得报酬的能力;责任意识――以承担责任的态度工作,并有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的意识;爱岗敬业――热爱敬重自己的工作,自觉提高工作的效果与效率;认真进取――严格遵守规范按规定的方法操作,并尽力做到最好;主动学习――用以熟练掌握规范与方法以及应对规范与方法的进步、更新;吃苦耐劳――愿意在工作劳累时坚持遵守规范与规定;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细化工作,有细节影响大局的意识。

从工作结果达标的角度,职业人应具备的品质分析。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不同工作岗位的联系与合作也更紧密,要求职业人应具备如下品质: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获取对方合作与市场的前提;团队协作――是集体意识的体现,是获取帮助的前提;服务意识――对内,可以加快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与受欢迎度,对外,可以实实在在获得市场;懂得感恩――是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等品质养成的感情基础。

二、中职毕业生品质与合格职业人品质标准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一)中职毕业生职业适应状况及其与职业人品质标准的差距

南华中等专业学校课题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适应的中职学生管理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省课题)多次对相关教师、家长、学生、当地知名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上岗后主要存在三大问题:职业定位不准,频繁跳槽;职业意识不强,岗位适应能力不够;职业技能不够,校企脱节。这说明了中职学生的职业适应度较低。

对照合格职业人的品质标准,中职毕业生存在专业技能不过硬、工作态度有问题,缺少责任意识、诚信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懂感恩、不愿吃苦、不肯学习等方面的职业品质问题。

(二)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品质不佳。学生中考落榜,往往是因为多年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多数学生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不主动关心子女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甚至有部分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就放任自流。不少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成绩差,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关心,自我意识取代了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享受意识取代了进取意识与吃苦意识,进入职校不久就表现出各种品质问题甚至是违纪。

2.专业技能不过硬。主要原因有: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问题较多;不少同学内心深处看不起自己,消极自卑、厌学逃学等。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效果不佳;校企深度合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学生的校外实习与教师的业务实践都缺少最好的“练武场地”;不少家长在子女选择专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子女的意愿,在子女就读职校后也不关心其专业技能与学习成绩情况。

3.缺少专业职业岗位认知。不少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哪些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职业性格与品质等了解不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容易因为专业课枯燥难学而放弃学习。

上述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的品质与学习能力、技能水平紧密相关,会影响未来的职业适应度。职业认知是否全面深入,会影响学生能否树立职业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提高技能与提升自身品质。掌握专业技能是中职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品质之一,专业技能是否过硬还会影响职业认识的深度、职业目标的高度,因而影响学生其他品质的形成。其中,学生原本品质不佳,职校期间没能得到根本性改变,是导致毕业时职业适应度低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学生职业品质教育是中职教育的核心,它需要联系专业职业岗位认知,通过提高专业技能深入持久地开展,达到育人效果。

篇5

关键词 地市州 跆拳道 运动员 选材 培养

一、影响四川省地市州跆拳道项目运动员选材的因素分析

(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形态因素分析

根据多年的教学和训练经验,笔者认为跆拳道运动员选材对象应该具备以下的身体形态:身材修长、体重轻、骨骼细长、骨关节围度较小、腿长躯干稍短、肩稍窄、上肢较细、臀部窄小且向上收、骨盆小、跟腱清晰且较长、足弓明显。当然运动员除了具备了这些优良的身体形态之外,还必须与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匹配起来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二)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因素分析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的先进技术、战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1.跆拳道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速度耐力

跆拳道比赛中对手的进攻都是带有很强隐蔽性、突发性、速度快,攻防转换快并频繁使用各种进攻防守技术。运动员若没有良好的速度素质,则很难快速完成多次进攻与防守反击技术。与此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才能保持较长时间高强度的激烈对抗。

2.跆拳道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灵敏性和速度力量

跆拳道运动员对于同样一个动作刺激讯号,优秀的运动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反应,反之则要较长时间。由于跆拳道比赛的特点是以脚踢为主,而瞬间的动作速度依赖于全身的爆发力和灵敏性,且力量强则打击的能力强,所以将灵敏性与力量结合起来,再加上自身拥有良好的判断反应能力,进行攻与守配合,就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3.跆拳道运动员应具备优秀的柔韧素质

跆拳道运动员在其他身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可以作出难度较高的动作,并能在完成动作时保持良好身体形态,而且也有利于速度的发挥。

4.跆拳道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跆拳道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应具备反应敏捷、思维清晰、应变能力强、善于思考、果断机敏、拼劲足、勇敢顽强、好胜敢拼等特征。因为高水平的跆拳道比赛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和关键时刻能够经受住压力的能力。

二、四川省地市州跆拳道运动员培养对策分析

笔者认为以上指标是对于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和基本身体素质的几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指标。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很多外界因素会导致运动员中途放弃或者退出训练。因此教练员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因素:

(一)教练员应该为运动员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

教练员应该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短期、长期训练目标。因为每个运动员只有有了合理的短期训练目标、长期训练目标,才能在每个阶段的训练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才有动力完成艰苦、枯燥的训练,最终达到或者超越自己的目标。

(二)教练员应不断的开阔视野,不断的充电学习

教练员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了解国内、国际最新的技术走向,并密切配合好省级运动队清楚知道所需运动员的技术要求和男女各个级别的需求情况,以便更好的为省队输送好运动员,培养好苗子运动员。在这里我们基层教练员是否对我们的跆拳道基本技术有非常清晰、透彻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选出了好的苗子,能否将好苗子培养成我们省队需要的人才就需要我们基层教练员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教学、训练手段,以便让我们的青少年运动员接受到科学、系统的训练。当然我们基层教练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拳跆中心多举办培训学习班,为我们广大的基层教练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

(三)教练员应该和运动员进行更多的交流

教练员在训练以外的时间应与队员成朋友,这样教练员才能与运动员进行更多深入的交流,才能知道运动员心里的想法及变化,才能及时的发现运动员心里存在的问题,以便积极引导和帮助运动员解决问题,提高训练效果。

(四)教练员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

因为教练员面对的运动员都是未成年人,一方面他们自己并不具备决策能力,更多的需要家长的介入;另一方面,教练员只有经常和家长沟通,家长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训练中的表现和各种情况,才能更好的配合教练员教育好运动员。

(五)重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监督

教练员在平时应该让运动员认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只有让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提升了,才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为运动员的学习成绩好了,文化程度高了才更利于他在以后的训练中理解、掌握、分析动作技术,并在将来就业时不至于失去自我;另一个方面这样更利于基础运动队的可持续性发展,因为运动队对运动员文化成绩的重视可以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更多信任和肯定。

(六)重视青少年运动员思想品德的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我们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练员应该适宜的对青少年进行做人、做事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

三、结论

(一)笔者认为对基层跆拳道运动员选材,除了注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外,更注重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力量和良好个性心理。

(二)在选好材后,教练员只有给运动员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多与运动员进行交流、经常与家长沟通、不断的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重视运动员文化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运动员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篇6

中国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81-2

音乐教育是社会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它是以音乐为媒介的教育,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音乐活动,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所以,音乐教育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这样一份调查材料令人费解:内容是对某师范学校137名普师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当问及他们在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状况时,结果令人惊讶,137名新生中只有一个人能识谱。结果表明,在某些学校音乐课被列为可上不可上的一门副科,音乐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新课标束之高阁,基本不顾;学生成绩随意给分,基本无要求。从这个调查发现很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做好下面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国家要进一步重视和落实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是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音乐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对于初涉人生的年轻人,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民族自尊心。从幼儿开始,《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唱祖国》等歌曲,便会在幼小的心灵中刻下“北京”“天安门”“好”,“祖国”“党”“伟大”等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豪放优美的《三峡情》、宽广激情的《长江之歌》、抒情柔美的《太湖美》、轻快明朗的《太阳岛上》等,无形中给人以这样的印象:祖国多么辽阔,山川何等秀丽,这就是我的祖国,使民族自尊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音乐还可以帮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体验人生,领悟人生的哲理,识别真假、美丑、善恶,培养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如音乐中对美好人事物的歌颂,无形中成为人们的楷模,对丑恶人事的讽刺,也无形中成为社会的渣滓而予以抛弃。

国家进步的根本在于提高国民素质,那就应该从娃娃抓起,所以国家应该给予中小学音乐教育以重视,对音乐教育提供经济上的支持,重视中小学音乐课的实施,给予音乐设施的配备,师资的培养,音乐方面的研究,音乐教学大纲的建设,加强音乐学科的评估,以及重视农村、县城、城市的音乐教学质量平衡。

二、学校加强音乐教育管理

只有国家重视,学校才会对音乐的教育加强管理。然而,学校应如何加强对音乐课的管理呢?笔者认为:

(一)建立科学独立的音乐教育管理机构

音乐教育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音乐教育方针、政策;调查研究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制定学校音乐教育行政法规;组织开展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科研工作;指导、管理、定期督促、检查音乐教育工作。这样,才使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加通畅、有序,更加有利于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音乐课程的设置,是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目的的首要问题。音乐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学科教育的特殊要求,又要考虑到各学科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的协调功能。

(三)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应该提高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时培训,组织教师交流经验,提高教师职业认识,改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增加知识含量,开展练习,提高教学能力,创设和谐的环境。

(四)完善音乐设备

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音乐设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设备大致有音乐教室、音乐教具、乐器和电化教学器材。

(五)加强音乐教学评估和音乐教育成果展示

对音乐教育质量评估和教育成果展示是督促、推进音乐教育管理工作和提高音乐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对音乐教师各方面的要求也应逐步提高。每位音乐教师都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参加学校和进修活动,参加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水平。那音乐教师都应具备和提高哪些方面呢?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1.道德。如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进步。

2.能力。如运用教材能力,备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思维能力,课堂组织能力。

3.文化素质。如广博的文化基础,灵活教学方式,生动的教学语言,敏锐的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

2.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能方面的素质。

3.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1.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

2.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3.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

(四)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1.热爱音乐教育事业。

2.对学生和教育事业有深厚感情。

3.较强的意志力。

4.良好的性格。

四、生要积极主动学好音乐课程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学习的动机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在社会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从而反应在学习动机上的认知和求知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每个人在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上的不同,反应在学习上动机的强度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2.成熟与年龄的特点: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

(二)外部原因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影响。

因此,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热爱音乐才会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其次是环境的影响,经常参加各种音乐活动,教师、家长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能自主学习在音乐教学中起重要作用。

五、家庭要从小给孩子音乐启蒙教育

家庭的影响和重视也及其重要,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启蒙性、个别性、和长期性。家庭是进行早期音乐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家庭音乐教育可以熏陶音乐幼苗,培养音乐人才,家庭音乐教育虽然不宜以培养音乐家为目的,但是它确实是音乐家的摇篮。古往今来,许多音乐大师无不是在幼儿时期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等,都是在亲人的教育和影响下,经过努力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家长应明确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代的身心的健全发展和思想品格的完善。所以,家长可以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心理学,辅助教学,可以给孩子欣赏悦耳的音乐,培养音乐感,安排孩子学习器乐或送至音乐教育单位进行学习,培养音乐素养,进行合理的早期音乐教育,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即培养情感也可以给予辅导,帮助孩子提高兴趣。

篇7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战略目标指出,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有鉴于此,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少儿阅览室的构建应分为二大区域:即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静态区域以阅读(包括网络阅读)为主要表现形式;动态区域则以组织各类型的社会活动为表现。阅读藏书的构建可由思想道德教育、文艺和社科三大类型的图书和期刊组成。购书、刊时,应及时接受社会教育信息之反馈,切实、及时地满足小读者们的需求。网络阅读应在管理者的指导下进行,所阅读的网络信息可囊括诸如德育、文教、科普、游戏等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多种内容,尽可能地避免小读者们去搜索那些无益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信息。社会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里,特别值得推荐的是南京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推出的争当“小小图书管理员”的活动,小读者们在参与管理图书的社会实践中,不仅可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或期间及时发现其需求的欠缺,进而提出改进的办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也可使小读者们体悟到图书管理者工作的艰辛,以便今后更好地配合管理员的工作,将少儿阅览室办得更好。

二、把握社会教育动向,提高少儿阅读兴趣及创造能力

国际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要缩小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教育之间的差距,除及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外,还应结合国内国情、民情实施创新教育。少儿阅览室作为教育的另一基地,应积极地配合学校和家长,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努力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1.学习兴趣与阅读兴趣的培养

由于现在社会、学校对教育的重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因此无形中给孩子们增添了不小的学习压力,在学校和家长的巨大压力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会下降,阅读通常也成为了负担,繁重的科目学习已使孩子们几乎无暇去阅读课外读物,从而导致少儿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严重不足,而事实是见多识广更能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能力,书刊及网络信息对于个人不但有休闲娱乐的价值,还有开发自我潜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因此,少儿阅览室的管理者可加强与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强化少儿阅览室的功用,具体举措:建立网络联系平台,与学校和家长对话,及时了解小读者们的学习需求,并提供相关服务;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多彩的阅读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孩子们学习、阅读的兴趣;书刊等信息的罗列不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而且也要重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弘扬;施实奖励办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先导,是启迪中小学生智慧、提高学习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成才的前提,只有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少儿阅览室才能形成优质服务的良性循环。

2.提高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科学精神是贯穿于一切科学活动、一切科学探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依据和准则。而创造能力则是一种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开拓新局面的能力,也是一种以探索为动力,以创新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精神,二者密不可分。

第一,少儿阅览室应采用开架、开放式管理,尽可能地提高小读者们的自主阅读及学习能力,倡导孩子们质疑并鼓励孩子们在书中自己寻求答案。具备怀疑精神,不仅可以辨伪去妄,更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现,这是培养孩子们创造能力重要的一歩。且孩子们在自寻答案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获取了充分的自信,从而激发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造能力。

第二,少儿阅览室应采用多媒体技术,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们播放图文并茂的动漫、电影名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碟片等,为孩子们提供活跃、形象的阅读服务,以促进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及创新意识的发展,进而提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第三,少儿阅览室应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强化孩子们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孩子们在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的同时不断体验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使课外阅读及见闻的知识成为课内所学知识的有益巩固和补充,以促进课堂教学、家庭教育,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其创造能力。

人们的创造力,才是社会发展的真正驱动力。因而,少儿阅览室应重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不断推动其创造力的提升,切实将服务工作做到位。

三、关注社会教育动向,重视少儿阅览室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篇8

作为引导家长为学生选择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角色,我认为课程咨询师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素质:

1、要有宽广的胸怀,认同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好的,都会做到最好。而且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需要个性化的辅导与教育,凸显孩子个性,是为了孩子将来步入社会,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要有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善于观察细节,通过言语,动作,外貌,谈吐等一系列的表象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能够引导孩子与家长的关系中,呈现出一种父母恩,子女债。对叛逆的孩子,要给与适当的批评,展现出我们会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对那种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的家长,我们要替孩子着急,强烈的帮助孩子展现出求学的欲望。

3、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急家长之所急,忧家长之所忧。

4、要勇于挑战,虚心学习;要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要树立起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

二、课程咨询师沟通技巧

课程咨询师是在课外辅导中第一个面对学生和家长的老师,所以课程咨询师和家长的沟通至关重要,我认为课程咨询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掌握一下几个方面:

1、与家长沟通的技巧问家长的问题,必须是闭合性的问题,让家长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是或者否,一般以赞同为主。

2、与家长沟通时的姿态

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保持的姿态是要略高于家长,不能过于强势,但绝对不能被动的回答家长的问题,被家长的思路牵着走,因为家长根本没有思路。必须要清晰的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与逻辑思维,引导家长吐露心声,挖掘出家长与学生的需求点,并且要深度的挖掘,从而展开专业性,俘获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3、对尖锐问题的应对

不能完全规避家长提出的问题,但也不能正面回答尖锐的问题。要引导家长靠近我们的思路,插入专业性内容,从侧面渗透答案给家长。

4、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要始终用一颗帮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家长和孩子,教育问题随时随地的都会存在,每个人都渴望教育,渴望成长。所以就要不断学习,掌握本地所有学校的特点,生源,考分以及教学特点,进度快慢等。

5、做好归纳总结。

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都是不同的,但是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共同点,每次获得家长和学生信任之后,都要归纳自己成功的经验,勇于分享;总结自己的不足,虚心纳谏。

6、做好售后服务。

一次成功的报单,不是获得了多少收入,而是获得了多少转介绍。口碑的传播,做好售后服务,一个老咨询师会做的很轻松。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受教育的时间是12年,孩子身边,家长周围又有很多很多同样的孩子。

7、给后期留有足够的空间。

前期不能为了签单而过分的夸大,过多的承诺,最多只能夸大到60%。与此同时又要不断给后期压力,激励老师和整个团队不断进步。

篇9

中职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呢?怎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呢?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1.现阶段中职生的现状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自制力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一些学生带着家长和社会的偏见走进校门,心灵受到压抑和扭曲,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他们有的表现神色茫然、思维迟钝,有的表现纪律涣散、自暴自弃。针对中职生现状,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要穿插人文精神教育,设身处地地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科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提供充分的师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引导中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消除他们对学习的畏惧心理,去掉不该有的思想负担,从而作出正确评价。

2.中职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2.1专业知识

以所教学科为中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本课程的各项专业理论知识。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备好课,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学习。

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知识。国家大力推行中职教育,非常重视中职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每年都组织教师到各高校进修学习,中职学校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积极进修,扎扎实实学到知识。

2.2专业技能

本专业的各项专业操作技能。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推行的是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法教学,理论和实训教学结合得非常紧密,需要大量既懂理论又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中职教师。有的老师说,我只能带理论课,不懂实践,有的老师会操作,但理论功底太薄,这都不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年轻教师更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不能纸上谈兵,各中职学校要积极组织和安排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让教师在专业上有发展有时间钻研。

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课堂教学和管理不是简单的学生纪律问题,它要求中职老师改变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积极的课程设计和课堂组织,采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训教学中,课堂组织和管理显得更重要,它涉及一个安全问题,如不加强组织和管理,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就有可能引发安全责任事故,甚至威胁学生的生命。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能力。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差,说教式、灌输式的讲课只会让学生无兴趣,中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中职教师应因材施教,进行赏识教育。

3.健康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随着竞争机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引入,教师时常处于紧张、焦虑、压抑、疲劳之中,这些严重影响教师的健康。健康是工作的保证,现代教育任务艰巨,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

3.1中职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表现为:具有良好的仪表和风度,精力充沛,能够承担高强度的工作。这就要求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保重身体,多多锻炼身体。

3.2中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体表现为保持平和的心态,具有良好的自控力,特别是在面对个别学生的无理顶撞时,要控制情绪,做出正确的处理。能放松心情,及时调整心态。教师在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后,要通过各种放松方法进行积极的自我放松,尽量使身心保持平衡的状态,具有乐观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4.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新时期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每个教师都应明确身负的责任,具备高职业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光辉形象,使教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43-01

从教学实践来看,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加之各方面获取的信息量日渐丰富,知识日渐更新,随之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调查发现,他们不喜欢照本宣科、教学呆板、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老师。而是希望教师能知晓天下事,能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以解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研究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政治课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政治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具备相互支持团结互助的品质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教学,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渠道的协作才能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同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家长相互联系,团结协作。要使学生间建立起和谐有爱、互相共勉的关系,同时结合校外的社会资源,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控程度。

政治课教师教育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示范性极强。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政治课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威信和地位。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政治课教师应该首先做到。

二、教师应树立正确思想政治素质和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的政治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灵魂,所以政治课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政治作用。使自己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自觉地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把握未来。

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所以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高尚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高尚的道德品德作风要求教师要培养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平等待人、为人师表、清正廉洁和艰苦奋斗。思想品德老师只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带着一颗爱学生的心,才能成为学生心灵中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温暖的阳光。

三、政治课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素质

要成为受学生尊敬、欢迎的政治课教师,需要有过硬的本领、渊博的学识去征服学生。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要有更高的目标追求,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精通学科知识,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做到教一知十或教一知百,从而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要想教好思想政治课,就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活动,研究和总结经验,不断拓宽知识面。作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多读文史类书籍,还要多关注科技新发展和当前国际形势。教师的知识越广泛,学生学习所付出的时间和劳动就越少,才能真正地把学生吸引到政治课上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一个互动的过程。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信息时代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另外,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政治课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老教师要迅速更新旧观念,新教师要尽快进入角色,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知识体系等方面来充分提高、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代的需求。

四、政治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篇11

“我和先生将培养女儿的做法归纳成‘马式教育’,一种以服务型、引导型、辅助型为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张思珍表示,她用中美两国教育之长来培养孩子并把她们送入哈佛,这种教育方式是温和的,脚踏实地,有别于“狼爸”、“虎妈”般严厉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并引导孩子不断向前走。

在张女士看来,家长需要做的“家庭作业”是观察孩子,在朝夕相处中了解并发掘他们的长处与兴趣。

“两个女儿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我会仔细地观察孩子对待同学的不同方式,从而发现大女儿比较外向,小女儿则较为内敛。”张女士说,为此,她就鼓励大女儿多参与公众演说,从而发掘她的领导能力、演说能力。而小女儿虽内敛,但喜欢动手,愿意自学,作为家长就支持她自学设计制作网页,以此培养她的动手能力。

“软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在发现孩子的兴趣与长处之后,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明确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规划。”张女士说,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有些孩子挺有礼貌,有礼貌的孩子肯定容易跟人家交流,马上得到很多人认可,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张女士眼中,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克服困难等“软能力”至关重要,这是孩子成功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

“在培养孩子软能力的过程中,让孩子更多地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张女士说,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外活动项目如义工、社会调查等,孩子们在参加课外活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信心,培养了人际交往、克服困难等各种能力。

社会实践贵在持之以恒,不能蜻蜓点水。张女士说,如果是高中的孩子,不妨让他们参加一些有报酬的工作,因为有报酬的工作,用人单位会更关注孩子的能力和做事的责任心,让他在这些方面得到更充分地锻炼,这同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篇12

校长是学校第一责任人,是学校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更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领头人。近期,经过系统的学习《中德合作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教材,进一步明晰了广大从事职业教育的校长担负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明晰了作为职业学校校长应具备相应的知识构架、正确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明晰了只有不断强化职业学校校长素质和能力建设,才能在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事业中顺势而为、大有作为。

一、职业学校校长应具备勤奋学习、更新知识的基本素质

当今,我们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对于处于教学前沿的教师,尤其是校长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的观念,加快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增加和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不断掌握和传授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知识储备。否则,就犹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要强化学习型团队建设,着力培养一支爱学习、勤专研、善运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提高办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带领全体教师不断学习生产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生产工艺,积极学习吸收一些高校科研部门的新成果,了解知识新动向,充实教学内容,弥补教学中缺陷和不足。否则,教学就不能及时跟进科技进步的步伐,就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就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只有这样,职业学校的学生才能“招得进”、“学得好”、“送得出”、“用得上”,才能办好社会欢迎、群众满意的职业学校。

二、职业学校校长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身心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校长作为“首席工程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作为职业学校校长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热爱职业教育事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关爱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塑造学生,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以优良的作风感染学生;要注意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作用,去影响教师和学生,使全体师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自觉养成遵守职业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有一个平衡心态。随着现代因素和新潮观念冲突与震荡,职业教育工作者常有角色紧张,出现焦虑困惑甚至无奈心理障碍。为此,应转变观念,有一个平和心态,喜不狂,忧不愁,烦不躁,悲不伤,保持平衡心态,以自信、昂扬、从容、执着的心态和精神风貌,坚定不移地从事这一神圣的职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加合格的职业劳动者。

三、职业学校校长应具备全面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素质

教学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校长需要在观念上厘清认识,摆正教学的位置,校长首先是教学领导者,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者。因此,校长要树立正确的领导观,扮演好教学领导和行政领导的双重角色。校长作为“教师的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本职,既是有效的教学领导者,又是教学的实施者,要关注教的过程,也要重视学的过程,使教学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应具备全面的教学能力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当今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各行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职业学校校长必须是职业教育的行家里手,必须熟知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整体结构,重点、难点,确定教法,规范教案;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大幅提高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的效率;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要不断增添大量新技术的信息,提升自己和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职业学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技、授业、解惑、启迪”,校长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定期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包括对自身教学领导的评价等,引导全体教师从容驾驭课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把学生所遇到的知识难点解决在课堂上,缺保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进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劳动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职业学校校长应具备民主管理、科学统帅的重要素质

篇13

一、管理者领导效能的定义和表现

管理者领导能力主要表现在领导效能上,因而研究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应基于其效能进行研究。所谓管理者领导效能,即是指管理者通过自身领导能力的发挥,协调并促成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等教育相关组织和个人通过一定途径和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育职能的能力。就我国学校组织的特殊性、教育发展现状以及领导效能三要素而言,可以确定管理者领导效能应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管理者应具备组织和引导学校发展、提升学校教学水平、达成教育目标、确保学校健康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这些水平和能力要同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其二,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实施领导行为,发挥管理和模范带头作用,具备领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三,具有较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达成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统一,其中工作质量是指工作好坏程度,工作效率则是指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总量,这就要求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要符合并能最大限度满足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对教师、对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1]

二、农村中小学管理者的领导职能

就农村中小学教育及学校发展而言,其中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村中小学教育同其他教育相比,其办学资源相对不足,办学环境相对落后,政府支持力度等也同城市地区相比有所不足,生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更加需要管理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领导力,积极组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环境,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能力。具体而言,管理者在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应承担如下角色职能:其一,教育资源的组织管理者。农村中小学校管理者相比于城镇中小学校管理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即是教育资源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扮演合格的教育组织经营者,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布局学校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学校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和空间等资源,积极调动和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果断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类事务。其二,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学工作是农村中小学校的主要职能,也是农村中小学管理者的核心职责。这就需要管理层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也需要具备足够的教学领导能力,组织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绩,达成教学目标;其三,冲突调解者。农村中小学同城镇中小学相比虽然规模偏小,师资力量和学生人数不多,但同样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尤其一些农村家长和相关人员教育意识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种冲突就会更易发生。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承担起冲突调解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冲突隐患,并本着公平、公正、合法、合理的原则解决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依法治校,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创建和谐校园环境;其四,改革驱动者。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学校校长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先进意识,把握时展脉搏,敢于创新,敢于进取,敢于革新传统,敢于引进现代化思想意识和创新手段,具备高瞻远瞩的远见和战略发展决策能力,准确把握农村学校的变革方向,并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推进变革进程,获取变革优势。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管理者管理效能的策略

1.强化现代化意识,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信息化是全球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校必然要适应时代潮流,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措施迎接和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尤其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而言,更应走出去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同社会需求和时展相契合。这就要求以校长为首的中小学校管理者首先要积极树立现代化、信息化意识,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积极学习和提升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和能力,同时代需求接轨。具体可开展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方式,加强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营造信息化校园。积极利用国际互联网扩充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2]

2.更新学习观念,建设创新性学校。农村中小学校管理者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把握时代需求,重新理解“学习”的意义,契合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和人才培养需求。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管理能力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学校管理者必须要以学生姿态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思想素质,以此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能,带领农村中小学不断发展创新,取得辉煌。

3.强化服务意识,满足农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农村中小学管理者应该放低姿态,以服务者的形象实施学校管理,将学生、学生家长视为“顾客”,其管理和日常活动都应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当今农村社会群众对于教育是有广泛需求的,尤其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光宗耀祖”“鱼跃龙门”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民众对于教育的真切需求及期望。农村中小学管理者应积极转换观念,将教育视为一种社会服务体系,将内部教职工视为核心资源,将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视为消费者和客户,管理者由此要树立热心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及家长服务、为政府及社会服务的管理理念,最终满足“消费者”对于教育的需求,让顾客满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