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

篇1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30-01

由于老年人往往伴有身体机能下降,器官逐渐衰竭的情况,所以在外科手术中,对老年患者施行麻醉,具有一定的风险。提高老年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技术,是老年患者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可以降低麻醉手术风险。为了提高手术中的麻醉成功率,我们对50例老年患者做了临床实验,以求总结更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l2例,年龄均在69到83岁之间,平均住院日为17.5d。其中,胃癌8例(占16%);结直肠癌9例(占18%);胆囊炎6例(占12%);胆总管结石6例(占12%);良性前列腺增生9例(占18%);胃穿孔3例(占6%);肠梗阻4例(中8%);急性阑尾炎2例(占4%);胰腺炎3例(占6%)。急诊手术18例,择期手术32例。

1.2方法:50例患者中有20例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主要使用咪唑安定0.1ms/kg;舒芬太尼0.1g;丙泊酚1.5g;维库溴胺0.05ms/kg等快速诱导插管,继而连接麻醉机吸入异氟醚维持。直至手术完结,一共9例老年病人手术顺利,但其中有10例患者因行腰、硬膜外双阻滞麻醉,不能进行手术,在置管和穿刺成功后用2%利多卡因小剂量分次给予8~10mL,方达到手术要求;12例高龄患者在手术之前实行局部麻醉和神经安定麻醉。以上所有患者麻醉均给予面罩吸氧,手术全程监测无创血压、脉搏、动态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2结果

本组一共5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但有6例术后并发心肺功能不全,2例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在经过及时抢救以后,都转危为安。在老年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施行麻醉效果显著,成功率达到100%。

3讨论

根据临床麻醉医学理论加以分析,无论使用哪一种麻醉方法和药物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所以在老年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使用麻醉剂用药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具体做法可参照以下标准:①手术之前,认真听取老年患者对麻醉用药的意见;②考虑手术的部位及其大小;③全面检查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和重要器官衰竭情况,确保具有进行麻醉的条件和设备;④麻醉医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巧。整个手术过程要遵循安全,简单,高效的基本原则。

鉴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病理特征,在进行麻醉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期将麻醉风险降到最小。麻醉医师必须要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避免在腹部手术过程中过量使用麻醉剂,同时还要避免选用可能对心血管造成抑制的药物。只有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才能进一步地保证腹部手术的成功。麻醉医生在手术之前应仔细查看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患者身体的脏器功能状况,并且评估出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然后再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手术时间来确定麻醉剂的用量。老年患者最好选择安全简便容易管理以及清醒较快的麻醉方式。例如如果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的方式,既能够保证手术中的供氧问题,又能够及时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对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手术过程当中,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全程动态心电监测,便于患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抢救和心肺复苏,防止意外的发生。在做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时,因为采用了腰、硬膜外双阻滞麻醉,所以具有恢复快、用药量小等优点,适用于腹部的各种手术,如前列腺摘出术、阑尾切除术等腹部手术,用这种麻醉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麻醉医师在术前检查老年手术患者的身体基本机能状况时,对患者是否患有常见老年疾病等情况也应该有充分详细的了解。如果老年患者具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史,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老年人的呼吸储备功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下降趋势的,术中或术后容易引起肺部通气功能下降,引发低氧血症甚至心衰,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本组就有几例这一类老年患者分别在术中和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经过紧急采取一系列救治措施,如吸痰、胀肺,连接呼吸机加大给氧及药物治疗后呈现出好转的趋势。此外,是施行手术之前,还应该切实观察老年患者的血压是否正常,因为在腰、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老年患者常会出现血压低或血压过高的情况,根据血压的情况,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如当血压降低时,可用麻黄素10mg静脉给药缓慢升血压,当血压增高时可用降压药如利喜定5mg缓慢静注。手术过程中,应当留意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因为体温是麻醉手术中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因为老年病人在手术麻醉中偶有发生体温下降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发生,所以应该及时做好体温的监测。

参考文献

[1]韩宝义,李秀玲. 60例老年病人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02)

[2]王档振. 老年患者腹部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4)

篇2

【中图分类号】R450.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31-01

为了强化腹部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治疗效果得到增强,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尤其在手术实施之后,患者可能会产生疼痛并发症,从而引发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分析护理路径在腹部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64例并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在21至75岁间,平均年龄45.76±3.26岁。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20至76岁间,平均年龄45.85±3.4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在实施手术前,患者必定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必须鼓励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并向患者讲述成功病例,使其对疾病治疗充满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工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率等。

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依据实施护理干预。所有护理人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共同讨论出护理干预方法,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所有组员需经商讨后,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临床护理措施主要如下:①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需对其疾病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了解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做好护理体检工作,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症状,耐心向缓解解释疾病治疗的原因,并评估其病情。②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患者在康复期间,不能食用辛辣食物,要使用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体内营养。③注重观察患者心理变化情况。患者因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对于自身疾病过于担心,治疗依从性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并向患者讲述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可定期让患者参与疾病知识讲座,使其对自身疾病有进一步认识。④鼓励患者适度进行身体锻炼,告知患者通过身体锻炼,可增强体质,对于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⑤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告诉患者要关注自己的伤口情况,若发现有不适应症状,需返院复查。

1.3 护理满意度与疾病知识掌握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是否满意,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巧等内容,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种评价标准。

疾病知识掌握:同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分,调查内容就是让患者回答10个与疾病知识相关的问题,每个问题分值为10分。掌握:超过80分;基本掌握:60至80分之间;未掌握:低于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护理满意者26例,护理较满意者5例,护理不满意者1例,总满意度为96.9%;对照组中护理满意者19例,护理较满意者7例,护理不满意者6例,总满意度为81.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很多优势,主要表现如下:①工作时间较短,具有预见性,流程实现了标准化,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便于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可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1]。②实施护理路径,可满足患者需求,完成护理目标,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对其疾病变化情况进行监测。③通过实施护理路径,可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与心理指导,让患者与患者家属对于相关的疾病知识有进一步了解,缓解他们的焦虑心理[2]。

从本次研究中可得知,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后,总满意度高达96.9%,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共有29例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或完全掌握,这再次证明了护理路径有利于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篇3

腹腔镜超声刀具有特别的优越性,应用腹腔镜超声刀施行腹部外科手术可使组织蛋白分解凝固,产生止血、切割、分离的效果,与电凝相比具有切割精确、可控制的凝血作用、组织的热损伤小,极少有烟雾和焦痂,手术野清晰,使手术时间缩短。无电流通过病人身体,避免组织电传导损伤[1]。由于腹腔镜超声刀具有上述优点,使得一些腹部复杂手术和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得以完成,使腹腔镜在腹部外科临床应用的微创意义更加明显。其微创意义主要表现在对局部创伤小,全身应激反应轻及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小。局部创伤小即手术创伤小,主要表现在[2]:①开腹手术需要大的切口来显露术野,而腹腔镜外科手术不需要大切口,所用的照明可深达手术野,且有放大效果,也无需改变和气腹压力及牵拉便可达到手术所需要的术野。固有套管保护,腹壁多个小切口不受牵拉,其损伤程度的总和比相当于它的传统手术小;②手不进人腹腔减少了脏器的损伤和对脏器功能的干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腹内粘连反应少;③腹腔镜手术需要无血的手术环境,手术操作多是凝、止血再分离或边止血边分离。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累积,一般的胆囊切除术只需要20~30 min,出血量少,平均为25 ml,而结肠切除手术只需2 h,脾切除和肾上腺切除手术约需30~100 min,平均出血量少于开腹组,缩短手术时间无疑减少了创伤[3,4]。全身反应轻,主要观察相关系统对手术的应激反应。观察神经体液系统反应多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corticoste)为测定指标。国外学者Kuntz等用鼠做腹腔镜结肠切除手术的实验研究, Berguer也用鼠做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腹腔镜手术组血浆皮质酮水平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机体应激反应明显低于开腹手术[5]。在免疫系统中,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对创伤和感染有较强的反应,是测定组织损伤程度的常用指标。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白细胞介素均有升高,但开腹者的升高水平比腹腔镜者明显[6]。另一个观察指标是术后脏器功能恢复情况,由于腹腔镜手术对局部创伤小,全身应激反应轻及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小,术后脏器功能恢复快,患者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活动及进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当天或第2天便可下地活动和进食,一般在术后3~4天出院。腹腔镜脾切除术后2天恢复肠功能,可进流食,术后住院平均为5天。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和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开腹手术[7]。

腹腔镜在腹部空腔脏器手术的应用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相比,LC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脏器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而成为一种常规手术,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变异以及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仍是腹腔镜外科医生永恒的话题[8]。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小网膜孔和右肝脏面,在LC中的充分暴露是安全、清晰解剖胆囊动脉、胆囊管,是预防术中出血、胆总管损伤的重要保证。现在腹腔镜用于胆道的手术有胆总管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等。主要并发症有胆瘘、胆道出血、结石残留、胆管狭窄等。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三镜(纤维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另外,腹腔镜超声诊断仪的应用也为术者提供了最直观的术中影像学资料。据统计,约70%~80%的胆总管结石及胆道狭窄的治疗已能用内镜完成,不再需要复杂的外科手术[9]。目前,肝内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外科治疗仍是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之一。腹腔镜胃肠手术与其他腹腔镜手术有所不同[10],存在不少的难度与复杂性:①胃肠手术涉及范围较广泛,从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②胃肠血供复杂而丰富,且血管变异多,不易辨别分离,操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大出血,或引起某段肠管的血运障碍。③消化道手术不仅是病灶的切除,更重要的是消化道的连续性重建。④腹腔镜下胃肠癌肿切除有可能使癌细胞转移。因此,腹腔镜在胃肠手术方面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争议,但腹腔镜以它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使许多学者不倦的探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腹腔镜下胃手术的争论焦点在于对胃癌的根治,一是手术的适应证,二是术式的选择,三是能否达到根治。许多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可用于早期胃癌,而中晚期胃癌值得进一步探讨[11]。腹腔镜下小肠手术争论的焦点在于小肠梗阻的治疗。小肠梗阻80%以上是由肠粘连引起。有学者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约60%的小肠梗阻可在腹腔镜下得到治愈,恢复时间较开腹手术显著缩短[12]。因此,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手术肠梗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从统计数字来看,手术仍然具有较大的风险,提请严格把握适应证。腹腔镜下直、结肠手术一般用于癌肿根治。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较突出,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学者对腹腔镜术后肿瘤的种植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术后腹腔种植率和切口种植率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另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腹腔镜术后癌细胞是否发生转移,关键在术者的操作技巧。可见术者的临床经验和腹腔镜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决定直、结肠癌能否得到根治的关键因素。

腹腔镜在腹部实质性器官及创伤的诊治

腹腔镜脾切除术(LS)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脾脏疾病,手术适应证大致与开腹脾切除术(OS)相同[13]。包括:①需行脾切除治疗的血液病患者;②脾脏良性占位病变,如脾错构瘤、脾多发性囊肿、肉芽肿性脾炎等;③继发性脾功能亢进;④外伤性脾破裂,无法保脾且出血速度较慢者,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急诊行LS。绝对禁忌证与OS相同,相对禁忌证:①膈疝和肥胖患者;②急性腹膜炎、有左上腹手术史;③脾脓肿等脾感染性疾病;④中、后期妊娠;⑤脾脏恶性肿瘤;⑥脾动脉瘤;⑦淋巴瘤伴脾门淋巴节肿大;⑧门脉高压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脏不大,是开展LS最理想的疾病。LS要求脾脏长径≤15 cm,如果脾脏过大,会增加手术操作难度。以往人们不敢在腹腔镜下处理门脉高压症曲张的血管,如今超声刀、EndoGIA的逐渐普及和手辅助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已有很多用手助腹腔镜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14],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也有报道[15]。目前对于肝脏LLR病例的选择局限于开腹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一般认为:①传统开腹手术的禁忌证;②病变体积过大,范围超过2个以上肝段;病灶位置相对靠后、过深,影响第一和第二肝门暴露和分离;紧邻或侵犯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根部;③肝癌并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或肿瘤边界不清;④有上腹部手术史且腹内粘连严重等均属于LLR禁忌证[16]。国外研究表明,腹腔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扩大肝切除术的适应证,AbdelAtty等[17]对3例开腹手术禁忌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安全地实施了LLR,但涉及病例较少。总体说来对比开腹肝切除术,现阶段LLR适应证还相对局限。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出血和止血是肝脏外科的主题。切肝时控制出血是腹腔镜手术的关键,目前无合适的肝门阻断器械和缺乏理想的腹腔镜切肝设备,一直是手术的最大困扰[18]。腹腔镜下切肝器械除要求尽量减少切肝时出血外,同时还要能分离和处理肝脏内大的血管和胆管,降低出血和胆漏的发生率。现有的肝脏实质离断技术有高频电刀、水喷刀、氩气刀、微波刀、超声刀、血管吻合器等,应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目前对胰腺腔镜手术的报道不多,主要用于对胰腺内小肿瘤的摘除、胰体尾部的切除和胰腺空肠吻合术。胰体尾的切除涉及到脾脏保留与否,关键是要看胰尾与脾脏是否有粘连,腹腔镜下关闭切割器的应用也使胰的处理极大地简化。胰管空肠的吻合主要应用于胰头的占位病变。胰腺腹腔镜手术的成功与否,关键在熟悉胰腺本身和其前后血管走行及变异,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操作技巧也是手术成功的保证。目前,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的切除仍是内镜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19]。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急诊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缓解胰腺炎症。急性坏死胰腺炎亦有经腹腔镜行腹腔冲洗引流术的报道。电视腹腔镜在腹部创伤诊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2]:①直视下对大部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腹部外伤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腹探查。②术前明确诊断,降低阴性剖腹探查手术率。③使术者对伤情做到心里有数,指导切口和术式的选择。但是,电视腹腔镜对腹部创伤仍存在明显的局限:①外伤后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为腹腔镜探查的禁忌证。②腹腔镜对腹膜后创伤的诊治仍值得探讨。③腹腔镜对腹部脏器损伤的处理能力仍受到器械制约。因此,电视腹腔镜对腹部创伤的探查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好中转开腹指征和时机,充分发挥腹腔镜急症腹部探查的优势。

新的微创外科设备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在向医学渗透,包括微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电信技术等,将使得腹腔镜技术更趋现代化、合理化,模拟更逼真。可以预见,腹腔镜外科在广度和深度上会不断取得进展。主要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2,20,21]:①模拟手,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利用一些横断传感仪器和设备,使医生的手在操作时通过操作器械产生“手感”,使得腹腔镜技术近似于医生手的操作。②机器人,人们正在利用自动化系统,利用机器人进行各种腹腔镜技术的操作,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③网络化,通过卫星建立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网、联络网、操作网点,使得医生对患者的诊治通过电讯电传,远距离对话而完成。通过计算机操作控制机器人而能够完成远距离的手术操作。④腹腔镜外科手术远程学术交流随着电子信息传递技术的进步,在有宽带高速网络的地方,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腹腔镜远程手术学术交流,远程手术会诊和远程手术。上海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介绍该院曾与江苏无锡和苏州进行远程手术演示和会诊,效果很好。⑤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微创外科发展条件已具备,关键是改变观念。首先作为一个先进医学工作者应当认清和跟上科学发展形势,树立以患者为本的医疗原则,选用和掌握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而受损伤最轻的治疗方法。微创外科与传统外科是相辅相成的,微创外科必须以传统外科为基础,以传统外科的标准来衡量微创外科的治疗效果,以传统外科为后盾。微创外科是今后外科的发展方向,有一个集中、扩散、推广、普及的过程,需要全体外科医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Antevil JL Bhoynal S,Bmnson ME, et al.Safe and rapid laparoscopic access a new approach[J].World J Surg,2005,29(6):800-803.

[2]黄志强.微创外科与外科微创化21世纪外科的主旋律[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9-11.

[3]杨 镇,裘法祖.我国开展微创外科的现状与展望[J].腹部外科,2004,17(2):68-69.

[4]王泉云,王 健,罗方武.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变化的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8):456-458.

[5]刘宪生,钱家勤,李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2):72-74.

[6]白春学. 机械通气辅助救治哮喘危重状态初步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1993,13(6):24.

[7]耿 玮,曹月敏,常迎彬,等.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9,37(7):415-417.

[8]李 翔,朱 宏.复杂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2):127-128.

[9]王智峰,祝学光,刘玉兰.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6):325-327.

[10]Migoh S,HasudaK,NakashimaK, et al.The benefitof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gastrectomy comparedwith conventionalopendistal gastrectomy:a case-matched control study[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3,50(54):2251-2254.

[11]HuscherCG,MingoliA, SgarziniG, et al.Video laparoscopic totaland subtotalgastrectomywith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for gastric cancer[J].Am J Surg,2004,188(6):728-735.

[12]MelvinW, Fernandez J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gastricjejunostomy: a new approach[J].Am Surg,2005,71(3):216-218.

[13]董 擂,董 旋,李克军,等.腹腔镜在脾脏外科的应用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06,11(4):350-352.

[14]许红兵,邹一平,郑 方,等.腹腔镜脾切除术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6, 6(5): 386-388.

[15]Targarona EM, Espert JJ,Bombuy E, et al.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J].Arch Surg,2000,135:1137-1140.

[16]Cherqui D,Husson E,Hammoud R,et al.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s:a fesibility study in 30 patients[J].Ann Surg,2000,232(6):753-762.

[17]Smyrniotis VE,Kostopanagiotou GG,Gamaletsos EL,et al.Total ver-sus selective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in major liver resections[J].AmJ Surg,2002,183(2):173-178.

[18]张志伟,陈孝平.肝切除术中各种断肝技术的特点[J].肝胆外科杂志,2006,14(4):214-242.

篇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期短、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经典的微创外科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1]。大多数的胆囊手术(95%),均在微创外科手术下施行[2]。通常认为LC有严格的手术指征[3]。随着手术者经验积累和技术的提高,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困难胆囊是指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萎缩性胆囊炎、多次胆囊炎发作或急性期、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Calot三角组织粘连紧密、Calot三角大量脂肪堆积等。笔者手术组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临床实践中对上述存在相对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4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需行胆囊手术患者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18~83岁,平均55岁;发病时间12 h~4 d。既往有腹部手术史2例,急性炎性反应期48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0例,胆囊管结石嵌顿8例,Calot三角粘连紧密5例,Calot三角脂肪大量堆积7例,部分患者多种情况共存。

1.2  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三孔法”,部分显露不佳者采用“四孔法”,以CO2气腹维持1.2~1.6 kPa,取头高脚低左侧侧卧位;先确认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和胆囊壶腹的解剖关系,用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其中次全切除4例。30例依常规在肝下间隙放置引流管引流,1~4 d拔除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顺利完成62例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2例(3.1%),其中1例因Calot三角粘连紧密解剖困难,1例因胆囊壶腹与十二指肠溃疡疤痕紧密粘连疑有胆肠瘘。施行LC的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24 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进食,术后4~10 d出院。全组无胆道损伤发生,无死亡病例。2例中转开腹的患者按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均已痊愈。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械的日益发展,LC的手术适应证会越来越广。禁忌证在腔镜外科医生不断的探索中逐渐被克服。

3.1  腹部手术史是否列为禁忌证:患者有既往腹部手术史对施行LC并不是绝对的禁忌证,但术前需要重视,做好术前检查。了解患者上次手术的时间,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最好在1年以上,上次手术有无腹腔感染,如有感染则可推断腹腔粘连较重,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手术方案。

3.2  胆囊炎急性发作期是否适宜LC:实践证明,急性胆囊炎发病急,症状重,常合并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胆囊充血水肿粘连明显,有时被大网膜或十二指肠包裹,行LC难度较大。急性胆囊炎发作早期应争取完成手术,此时:①要准备1把强有力的抓钳抓持胆囊;②必要时可以在胆囊底部开窗减压;③要仔细解剖分离,不能急于求成,只要不妨碍切除胆囊,就不必松解腹腔内其他的粘连;④要坚持顺逆结合。

3.3  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的处理:不少学者认为腹腔粘连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当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时:①可自胆囊底部及胆囊外侧缘、胆囊后下三角处开始分离即逆行切除;②可左手持吸引泵吸除渗液渗血清持术野干净,右手持“花生米”剥离子钝性分离粘连;③遇粘连紧密可先剖开胆囊前壁,纵向寻找胆囊壶腹及胆囊管,只要胆囊管冒胆汁证明下端通畅,就可夹闭胆囊管或缝闭胆囊管,这就是所谓的“次全胆囊切除”,残留长一点胆囊管一般不会引起症状残留。当然,对于粘连致密不易分离、无法辨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关系的病例,应果断中转开腹,不能视为手术失败。

3.4  Calot三角脂肪大量堆积的处理: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肥胖者有增多的趋势,Calot三角区大量脂肪堆积,既影响显露,又使胆囊管、胆囊动脉的辨认与夹闭带来困难。我们发现此处脂肪组织常十分疏松,在加大进气速度维持腹压的前提下,使用较大吸力的吸引泵棒端边刮边吸常可以吸除脂肪,而其中的组织得以保留并呈现骨胳化。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操作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征还可进一步放宽,关键在于要熟悉胆道的解剖,掌握手术技巧,耐心细致地分离,合理放置腹腔引流管,充分发挥钛夹生物可吸收夹、电凝、冲吸泵、超声刀等设备的作用。这样的话一定会提高LC手术的成功率,确保患者安全。

4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外科手术;感染;健康教育

外科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及手术操作、环境、手术时间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其他外科有共同处, 但也有其特点, 如腹部手术、污秽或感染性手术多。在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中, 感染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胆囊切除术、 肠道修补、切除术,感染几率高于其他手术。

没有控制措施的监测是徒劳的,控制应充分体现在医院感染监测的全过程。手术医师感染率的监测是将监测与控制结合起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取得手术医师的配合,提高医师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与责任,以逐步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1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

教育形式的选择:①通过与护理人员交谈,口头提问的方式,护理人员能直接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②树立健康教育服务理念高度重视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提高护理质量重点来抓。③加强护士培训,护理人员不断更新护理观念,不断提高护理理论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科学培养和使用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健康教育技巧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护士应具备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训练技巧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健康计划。④普通外科新入院患者,需做详细的入院介绍,包括经治医生,责任护士,住院环境,使他们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减少悲观情绪和焦虑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⑤普通外科术后饮食调理和早期下床活动对其术后康复影响较大,若调理不好或锻炼不当,会延迟其恢复,所以对患者饮食和功能锻炼的宣教一定要到位,争取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⑥健康教育的形式应多样,由于患者文化层次及素质的不同对健康教育主观要求也不同,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从而做到因人施教,节省教育时间,取得最佳的教育效。

2 护理措施

当病人确定手术时,进行健康教育应因人而异,避免使用病人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护士应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患者术前准备的目的、重要性及意义,使患者从心理上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减少病人对手术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可以聊天的形式,介绍疾病和手术的关系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教授患者必要的技巧。保证有效的睡眠。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放松法: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 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保护方法等。

术前病人由于疾病折磨及术前心理反应,对各种治疗及护理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护士必须给以亲切的问候、轻柔的解释,设法解除他们的疑虑。对不愿接受术前功能检查者,护士应帮助其认识功能检查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术前检查不仅可以反映各脏器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衡量机体的耐受能力。详细介绍手术时的主刀医师、麻醉师等,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特别是对一些需进行特殊处理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特殊的术前健康教育。 如对术前需灌肠、 导尿或术前留置胃管的病人,护士应简单介绍其操作步骤、目的及注意事项,胃肠道的准备者向患者充分讲解胃肠道准备的重要性,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做好思想准备,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大手术,应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又如需作气管插管, 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患者,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

如一老年胰腺炎患者,考虑年龄较大,家境不好,不愿做手术,惟恐人财两空。我们一方面做健康教育,一方面请同类即将康复的病人现身说法,最后该患者接受了手术,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康复很快。术前健康教育,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通过关切的询问、解释和指导可增加患者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度,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手术,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耐受力,防止术后并发症,从而保证患者在短期内健康恢复。

3 小结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的健康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术前健康教育,缩短了护患之间的情 感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稳定了病人情绪,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及主动配合。

对患者的护理,除了基本措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术后患者多休息,另外指导其床上活动;疼痛时遵医嘱给止痛剂,忌按摩和搓擦患肢,以免影响伤口的回复;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食 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造成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等静脉血栓脱落,收起肺栓塞。不宜穿紧身内衣,以免血液淤滞;下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促进静脉 血的回流和减轻下肢浮肿;若有浅静脉炎症时,避免久站久坐 或长时间行走,站立变换负重,加强腓肠肌收缩;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如有不适症状出现,立即平卧,高浓度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通知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疾病健康教育关系密切,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阶段性、个体化的特点,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采取一般性教育、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及示范性教育,要把握时机因人施教,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健康教育的内容,消除存在的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张梅.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年1期

[2] 杨友群.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方法探讨.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5期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38-01

急腹症(acute abdomen)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急性腹痛。其病程具有急、快、重、以及变化多端的特点。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子宫外孕破裂等。此外,某些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血卟啉病、低血钾征、败血病、脊柱外伤或脊髓疾病,也可出现类似急腹症的临床表现。急腹症患者一般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均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易出现恐惧等不同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如不进行护理干预,会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现将我院38例急腹症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8例急腹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

12手术后护理方法

121生命体征的观察急腹症患者手术后被送回病房后,医护人员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包括瞳孔、意识等变化,并详细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提问、呼吸等各项指标情况。

122防止感染为防止膈肌上抬而缩小肺容量,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要平躺在病床上,不能够枕枕头。患者手术均使用麻醉剂,且腹部的手术刀口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容易引起肺部的感染。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以协同家属对患者进行翻身,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和热敷,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患者被褥清洁舒适。

123输液护理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患者在急腹症手术之后要禁食,可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维持体内的营养消耗以及各种药物的给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液体进出量做好观察记录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使得患者的静脉通道处于畅通的状态。

124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与安慰对于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而言,容易产生恐惧感、心理压抑或者情绪低落的状况,医护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为患者减少后顾之忧,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通过与不同的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提高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

125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医护人员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对于一些新上岗的护士和实习生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新人护士和实习生能够牢牢地掌握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熟练而又规范,另外,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利用晨会等时间对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对于工作认真细致,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赖感。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网络学习或者自学考试,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于不同的医疗器械应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如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

2结果

38例急腹症患者全部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成功,手术后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转并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高达100%。患者的住院时间在5天至21天之间。随访调查并无其他并发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极高,非常满意。

3讨论

外科急腹症的特点有以下几种:腹痛起病较急,腹痛多先于发热或呕吐;腹痛较重,且腹痛部位明确,有固定的压痛点,患者多“拒按”;常伴腹膜刺激征:腹痛区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是外科急腹症特有体征。(但除外少数肾绞痛、肺炎、冠心病和腹壁创伤);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肠鸣音不正常,肠鸣音亢进或消失。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子宫外孕破裂等。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护理。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急腹症患者在手术前后心里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若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心理开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以及生理状态,有益于手术的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梅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11,24:203-204

[2]袁小帅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36:93-94

[3]李乐老年急腹症患者手术后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09:64-65

[4]洪黔霞,杨先智急腹症的术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07:1059-1060

篇7

[中图分类号] R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2-0103-02

Influence factors of general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and its pre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XIANG Xiaoai

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Longquan in Zhejiang Province, Longquan 323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factors of general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and its pre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June 2011,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1:1, 80 cases of general surgical patients without incision infection were taken as control cases. Firstly, carried out univariate analysis for factors possibly influencing incision infection, and then select variables with P<0.05 in univariate analysis fo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otally, there were 12 variables with P<0.05 in univariate analysi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iv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incision infection: long operation time (OR=3.78), high body mass index (OR=3.18), long time interval from skin preparation to surgery (OR=3.02), inadequate mental preparation (OR=2.76) and old age (OR=2.52). Conclusion Infection factors of general surgical incision were very complex. It was feasibl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 by enhancing disease resistance of patients, controlling surgery time, shortening time interval from skin preparation to surgery, implementing 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care education and other pre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Key words] General surgery; Incision infection; Factors;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并发症之一,临床一旦感染,可增加患者的病痛,并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更有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病死率极高。经临床分析,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切口感染的发生[1]。本文对我院普外科手术切口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提出护理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6月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80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3岁,平均(57.23±14.78)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按照1:1比例选择同科室、同住院期间无切口感染普外科80例患者作为对照病例,年龄11~84岁,平均(52.34±13.56)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

1.2 切口感染标准[3]

术后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及局部发热感,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早期出现硬结并有脓性渗出物需拆线引流,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穿刺有脓液或破溃流脓,拆线后切口流脓,反复出现小脓点并有线头溢出的定为切口感染。

1.3 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糖尿病、病房条件、手术季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备皮、心理准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2.0软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筛选出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OR来表示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联强度,OR可信区间采用95%可信区间(95%CI)。

2 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共1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切口感染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OR=3.78)、体重指数高(OR=3.18)、备皮至手术时间长(OR=3.02)、心理准备不充分(OR=2.76)、年龄大(OR=2.52)。见表1、表2。

3 讨论

本文单因素分析发现10个变量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避免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克服单因素分析的片面性,结果显示出切口感染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BMI高、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心理准备不充分、年龄大。①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的感染发生是手术时间短的3.78倍(OR=3.78),手术时间越长,组织损伤越重,机体抵抗力越低;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越长,污染机会越多,因此手术暴露时间的延长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3];②体重指数:本研究结果显示,体重指数高的患者切口感染发病率是体重指数低患者的3.18倍(OR=3.18),体形较为肥胖的患者,要使暴露良好必须来回移动拉钩,使组织织压榨加重的现象,再加上因脂肪层厚,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导致腹部切口愈合缓慢;③备皮至手术时间:距离手术前备皮时间越长,剃除毛发使皮肤上皮损伤导致微生物繁殖,显著升高术后感染率;④术前心理准备:术前心里准备不够充分,或因临时实施手术,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抵抗力下降,影响伤口的愈合[4](OR=2.76);⑤年龄大: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病引起伤口感染,如糖尿病可导致许多重要系统、器官受累,导致各种感染并发症,甚至手术切口裂开(OR=2.52)。

针对上述因素可采取下列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①控制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技巧,术中保护组织尽量减少损伤;参与手术护理人员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与手术者密切配合,使手术有序进行[5]。②进行健康教育,肥胖患者应适当地控制饮食,做一些有效的运动,控制体重,注意切口的观察,及时更换渗血渗液的敷料,可适当增加换药次数,保持敷料干燥。③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备皮过程中做到动作轻柔,避免皮肤损伤,术中进行严格的皮肤消毒[6]。④针对患者心理原因,护理人员应在术前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和沟通,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目的、步骤、手术及麻醉医生情况、手术室设备等,增加患者手术信心,减轻紧张心理;术后继续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以积极的方式配合治疗护理以增加防御机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⑤提高老年患者抵抗力,仔细进行术前评估及充分的手术准备,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疾病,应尽可能改善全身情况增强抵抗力;加强术后护理,对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定时翻身,并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1] 缪连彬.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J]. 吉林医学,2010,3l(12):16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0-12.

[3] 廖桦,方志红.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学,2010,4(33):75-76.

[4] 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8(8):1091-1092.

[5] 张小红,罗丽霞.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2):301-302.

篇8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05-02

1 前言

切口感染通常是指术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切口局部组织炎性反应。虽然随着无茵操作、手术技术及预防感染等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多数腹部术后都可顺利康复, 但切口感染仍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后果是延迟切口愈合、引发切口裂开,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器官衰竭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避免或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是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 的方法,对 2011年6月 ~ 2012年12月我院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24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腹部切口处感染的因素并探讨科学的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 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实施普外科腹部手术248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19-88岁,平均(48.2士9.9)岁,其中,男61例,女187例;病况胃、胆道、肠道、阑尾手术及腹部外伤就疝修补术。

2.2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及局部发热感,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早期出现硬结并有脓性渗出物需拆线引流,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穿刺有脓液或破溃流脓,拆线后切口流脓,反复出现小脓点并有线头溢出定为切口感染。

2.3 研究方法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在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和相应的营养支持,于术前1h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手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用庆大霉素与甲硝唑的低浓度混合液冲洗腹腔切口给予充分的营养与补液并做到及时换药。分析2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比较合并切口感染及无感染患者在不同类型的手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接台手术、手术时间、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差异。

3 结果

3.1 患者腹部切口感染情况

本组患者共有12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84%。其中肠道手术的感染率最高,为5.71%;胆道手术的感染率最低,为 3.33%, 见表1。

3.2 各种因素对腹部切口感染的影响 (表 2)

4 讨论

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条件是有细菌的来源、有传播的载体, 以及细菌经切口进入人体的途径,而切口部位是否感染,于进入切口的细菌数量、细菌的致病力和病人的抵抗力有关。以下是关于普外科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4.1 病人全身健康状况

病人的年龄、体重、是否有手术外的其它感染等均是术后切口危险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生理功能下降与组织再生能力降低, 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下降, 导致机体反应差,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导致许多重要系统、器官可受累,引起各种感染并发症,甚至手术切口裂开,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 而术前细菌的侵入、毒性, 影响机体的耐受力, 增加了术后感染的机率。另外,高体重指数 的患者脂肪组织的血容量与血流量均较其他患者低,血供少的组织易发生感染;从而增加了手术困难,延长了手术时间。

4.2 手术类别

从本组资料中显示,肠道手术、复杂手术及手术时间较长,切口感染机会较高,尤其是肠道手术的病人,研究结果显示,切口感染大多为条件致病茵,病人术前局部部位已被细菌污染,及肠道准备不彻底,有可能污染,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率。肠道内有大量的厌氧茵,其主要致病茵为脆弱类杆茵,及为数不少的大肠杆茵、肠杆茵、链球茵等需氧茵。并且手术室设置、手术间的空气净化、手的消毒方法及效果等,都可直接影响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较好的控制和减少肠道中的致病茵,有助于防止术后感染。

4.3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的延长会使切口受感染机会高。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吸附在手术切口处,随汗腺排出的细菌也会随之增加,若切口暴露在空气中超过一定的时间限度时就会出现出血和血肿等现象,以上因素均可使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加。所以医务人员应在术前充分的准备物品,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手术技巧,从而缩短手术时间。

4.4 医务人员自身素质

感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而外源性感染的病原菌由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带入。无茵操作观念不强,有时不能认真洗手, 护士备皮技术不佳, 没有充分做好宣教工作, 对切口感染均有影响。进行接台手术,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进出,手术室的洁净度降低;接台手术之间环境消毒不力;手术者疲劳易疏于无菌操作原则等均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4.5 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其切口处均具有感染的可能,且切口感染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所以预防切口感染就显得尤为 重要。抗菌药物对切口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各项具体情况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术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患者体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从而可以及时杀灭可能污染的细菌,使患者摆脱切口感染等状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近年来, 由于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已经确立的外科手术准则和无菌技术,而且过于信赖抗生素,以致在医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耐药细菌。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除主要与手术切口部位、年龄、病人全身健康状况、手术时间与类别、医务人员素质及应用抗生素等方面有着重要关系外,还与手术工程师的技术熟练程度,在手术过程中无菌正确运用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张永成,钱小毛.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篇9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护理人员务必要及时转变服务观念,"以患者为中心"来开展护理质量提高工作。外科手术室是医院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外科疾病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解除身心病痛的场所[1]。本文就外科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差错问题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手术室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所出现的26例护理差错问题。

1.2护理差错问题发生的原因 由表1可以看出,护理差错问题发生的最大原因是临床观察不仔细,护士不遵守操作规范、工作责任心不强,护士业务水平差,各占15.3%;其次,是家属期望值过高,巡视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服务意识淡薄,护士配备不足,各占11.6%;再次,是患者或其家属无理取闹(7.7%),具有统计学意义(P

1.3解决外科手术室发生护理纠纷的措施

1.3.1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责任心。外科手术室护理工作属于一项繁杂的工作,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护士应具有严谨的慎独精神和工作态度,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首先,在手术之前要全面评估、检查,务必要将患者的术前合并症予以纠正,以此来提高患者对他有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其次,要让患者保持合适的手术,这样既能够防止压迫到患者的肢体、神经,又能够让医生更好地、更方便地进行手术操作;再次,为了便于手术过程中及麻醉过程中输血、补液或给药,务必要建立起通畅的静脉通道。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对外科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呼吸、脉搏等)进行严密监测并记录,还要特别留意患者的腹部体征、精神症状、神志变化,对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清淀粉酶的变化都要及时检测[2]。

1.3.2加强护患沟通,增强服务意识。护士要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以患者为中心",要与患者有效沟通,为他们提供人性化服务,在沟通过程中要多用同情心、关心、耐心,重视患者的要求。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答,同时,要基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出发,多换位思考,多用主动服务代替被动服务,降低护患冲突的发生率。

1.3.3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 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到外科手术室就诊的患者及家属,多与他们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同时,面对无理取闹、文化素质低的患者家属,护士务必要忍辱负重,秉承忍让、宽容的态度,始终头脑冷静,绝对不可与他们进行正面冲突。

1.3.4加强证据保护意识 ①增强法制观念。医院外科手术室要定期对护士进行法制观念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注册管理办法》、《物权法》、《强制法》、《行政处罚法》、《侵权责任法》、《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转变他们的护理观念;②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书写。从法律角度来说,护理文件的书写代替了护士每一次操作留下的证据,因此,整个书写过程应字迹清晰,禁止错记、漏记、涂改、前后不符等,使用统一的医学用语,并且与其他医疗记录保持一致。完整、真实、准确的护理记录是输液安全、顺利完成的保障,也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最直接的证据[3]。

1.3.5手术室布置人性化 人性化护理既在护士素质方面有所体现,更会体现在整个科室的环境与布局中。众所周知,患者的病情变化瞬息、病情较为危重。针对这种情况,外科手术室要设计地更加人性化,同时,还应该准备各种宣传单,讲解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以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布置手术室时,要多注意细节,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1.3.6术后配合 有些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后会出现延迟苏醒的情况,护士务必要注意让患者头侧向一边,以便能够将其鼻腔内分泌物及时排出,为了确保患者能够通畅地更呼吸,如有必要还可吸痰;术后还应该注意对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观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患者血压正常。

1.3.7治疗后安全护送 在治疗结束之后,医护人员要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留下的污渍、血迹、消毒液都擦净,盖好被子,为患者穿好衣裤,就可以整洁、安全地将患者送回病室。同时,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做到"操作熟练、语言诚恳、态度温和",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取得她们的信任,给她们一种亲切感。

2 结果

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以后,2014年全年我院外科手术室没有发生1起护理差错问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外科手术室所面对的疾病都是风险大、要求高、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一直以来就是很容易出现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高风险区,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差错事故。针对这种情况,外科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逐步强化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法律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护理态度不佳、沟通不到位而出现的护理纠纷。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证据保护意识。而外科手术室护士长则应该要加大护士的培训,努力提高外科手术室护士的急救水平和综合素质。总之,外科手术室存在着很多的纠纷隐患,务必要秉承"人性化服务"理念来最大程度地降低外科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10

外科感染是指要用于手术治疗或继发于手术外伤的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引起,但以病原菌为主。每位外科医生都会遇到外科感染,这是手术技术自身所决定的,外科手术必然破坏人体宿主抵抗力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屏障,使得细菌得以进入体内。尽管抗菌药物不断的更新,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为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的感染情况,对在我院普外科施行手术的患者1590例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全部病历资料为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普通外科施行手术的患者,共1590例。其中,男990例,女600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9岁。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和统计学处理分析。

1.2 方法 从医院感染管理科获得全院医院感染病例资料,全面阅读病历。医院感染标准以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依据。菌株分离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 结果

2.1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1590例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15例,感染率为7.2%。其中Ⅰ类切口感染2例,Ⅱ类切口感染47例,Ⅲ类切口感染64例。

2.2 手术切口病原菌监测 对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感染部位采样,其中有68份阳性标本。G―杆菌52株占76.4%,G+16株占23.6%。在 G―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19株(占27.9% )为首,其次为变形菌属15株(占22.1%);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17.6%),其它球菌4株。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见表1。

3 讨论

篇11

2改革实践

结合我院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教学实际,更新教学理念,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优化整合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课程,由解剖学老师和外科学医生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实验、共同编写整合教程。旨在促进基础与临床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联系,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2.1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

我院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前者安排在第1学期,学时数为112学时,后者安排在系统解剖学结束之后的第3学期,学时数为64学时,外科手术学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为42学时。我们在保证教学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将系统解剖学的学时数调整为90学时,仍然安排在第1学期讲授,将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两门课程优化重组为局解手术学一门课程,学时数增加到128学时,并统一安排在第5学期授课。此举重在紧贴临床应用,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2.2组建局解手术学“双师型”师资队伍

局解手术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授课老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局解手术学课程的教学真正指向临床应用。为使每一位老师达到“局解-临床-手术”三位一体的目标,我们组建了局解手术学教研室,由临床医生和解剖学老师共同承担局解手术学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验指导工作,并定期开展临床医生和解剖学老师之间的串联互动,由临床医生为解剖学老师讲解临床手术操作要领,请外科和妇产科手术专家对解剖学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人体常见手术入路的强化训练讲座,同时由解剖学老师为临床医生讲解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实地操作技巧,通过同堂专业交流切磋,既弥补了解剖学教师临床知识有限和滞后的不足、又解决了临床医生局解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均大幅提升。

2.3编写局解手术学整合教程

我们根据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临床实际,组织科室老师和附属医院部分外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局解手术学整合教程》。该教程以部颁教材第八版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教程内容涵盖五大知识模块,即:外科操作基础、动物手术、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临床其它操作技术、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外科操作基础模块主要内容为常用手术器械及使用方法,手术基本操作法(如组织切开分离法、止血法、缝合法和结扎法等)的规范化实施及其原理等;动物手术模块内容包括动物清创缝合术、离体猪肠端-端吻合术、狗后肢静脉切开置管术、狗胃大部切除术、兔蚓突切除术等,通过动物模拟临床外科手术操作,强化手术学基础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技能;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模块内容包括气管切开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肠吻合术、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脾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膀胱造口术等,在尸体上模拟上述手术的基本步骤进行解剖操作,为实习阶段的外科临床手术打下基础;临床其它操作技术模块内容主要是利用动物来模拟操作换药引流技术、组织活检技术、骨折复位固定技术、穿刺或封闭技术等;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模块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脊柱、四肢的解剖操作,考虑授课学时以及临床应用实际需要,每个局部都有重点内容以及临床应用要点提示。

2.4改革局解手术学课程教学方法

我们对课程五大模块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包括各模块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各模块理论和实验的学时划分等,每一模块均由解剖学老师和外科学老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其中外科操作基础、动物手术、临床其它操作技术模块的理论知识讲授由外科学老师担任,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模块的理论讲解由解剖学老师负责,各模块的实验教学则由解剖学和外科学老师共同承担。其中,解剖学老师侧重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的实验指导,而外科学老师侧重临床常见手术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实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定的实习操作任务,每次实验结束前给每个小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以及需要查阅的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前各小组先回答本次实验内容预习准备情况,并由主讲老师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打分,实验中遇有疑难问题要求组内同学相互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请教带教老师。实验结束后书面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并完成实验记录。

篇12

【关键词】外科 医学领域 重要性

引言

外科,从字义表面理解为外伤等一序列身体表面疾病治疗的科室为外科,但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解释是指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外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医院外科的专科设置原则与内科类同,通常与内科相对应。外科方面的疾病主要分为: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五大类。

外科主要分科为:普通外科(简称普外)、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显微外科等。

一、外科发展概述

外科隶属现代医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医学项目,外科主要实现实现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恢复健康。这方面的深入治疗和发展研究。外科和医学领域的其它科目一样,也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而且外科更重视开刀的适应症、术前的评估与照顾、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照顾、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

从先前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的头颅中,医学人员发现木乃伊头颅留有手术的痕迹。在我国2000多年以前,外科在战争、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并不断完善。19世纪末,现代医学开始问世,起先经常由受过培训的理发师执行手术——即所谓的“医疗理发师”(barber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许多英联邦国家外科医师被称呼为“先生”(Mister)而不是“医生”(Doctor)。在20世纪初,随着消毒、麻醉、止血、输血等技术的产生和进步,现代外科学得以逐渐深化及完善。现代外科奠基于是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和止血、输血等问题。

外科手术用的止血钳的不断改进,输血和补液也日益受到重视,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外科手术的范围,并增加了手术的的安全性。50年代初期,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发展道路。60年代开始,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创伤、整形和移植外科的前进。70年代以来,各种纤维光束内窥镜的出现,加之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从B型超声、CT、MRI、DSA到SPECT、PET)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特别是介入放射学的开展,应用显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不但将诊断,同时也将治疗深入到病变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生物工程技术方面也将对医学领域中的外科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外科在不断发展中对医学领域的推动作用

无疑,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医学不断进步发展中,外科不可能一层不变,其医学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现代医学在发展中不断实现纵深方向的发展,同时在时间和空间领域中不断得到完善。外科的不断完善与条,分科也变得多了起来,因此,外科要进一步分为若干专科;有的按人体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体的系统,如骨科、泌尿外科、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龄的特点,如小儿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术的方式,如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移植外科;还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质,如肿瘤外科、急症外科等。

外科在不断发展中实现医学领域的不断完善,在通常病例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发展,实现了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发展角色。推动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向前发展。

三、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疾病治疗诊断方面的重要性

外科中常见的医疗诊断及处理医疗上的问题包含了创伤、各种胸腹部急症、先天/后天性畸形、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在临床应用上和麻醉学、特级护理学、病理学、放射学、肿瘤学等其它医学专科工作关系极其密切。随着药物、早期诊断技术与其他医疗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学)的发达,许多疾病的治疗都转变为非外科治疗为主,然而外科手术仍然是这些治疗无效或产生并发症不可或缺的后线支持,而外科微创手术(内窥镜手术)的领域也在蓬勃发展。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出,外科在疾病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角色,发展空间之广,发展程度之深是一时半会无法完成探讨和完成深入研究的。外科各专科的全面繁荣发展,为人类健康创造一个个奇迹,在医学史上不断实现新领域的突破。故而,在医学临床诊断和手术运用中外科不仅具备前瞻性的发展特点,同时也具备其他外科以外无法完成的医疗难度而外科可以进一步解决的后勤医学发展性空间。故而,外科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外科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医学发展中尤其是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医学研究和发展中,对外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创新,应对现阶段和未来有可能发生机已经发生的疑难病症,外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外科的发展历程来探讨,外科在其发展中无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乃至世界,都有外科发展的足迹。在医学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来看,外科在医学领域中都有涉足,由此不难看出,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何伦;“让活人回到医学中来”[N];健康报;2010年

[2]柯利民;徐阳孙;试论医德[J];中医药学报;1981年03期

[3]龚道淑;胥树平;何之荣;护患纠纷对护士造成的心理压力及疏导[J];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01期

[4]蒋建中;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实践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5]徐玉涛;整体护理观念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篇13

1.1无创或微创原则:任何外科手术都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和破坏。避免对组织造成不必要或过多的损伤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1.2无菌原则:是整形美容手术必须遵守的原则[2]。是防止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格,消毒不严格,有可能导致术后感染、交叉感染,形成或加重瘢痕,导致手术效果差或失败,甚至毁容。

1.3无痛原则:微创整形外科手术要尽量减轻求美者痛苦,完善麻醉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1.4止血彻底:如果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就有可能发生局部血肿、活动性出血或渗血等,易导致继发感染、瘢痕形成,影响治疗效果。

1.5适度张力缝合:创口的缝合必须松紧适度,确保无死腔,创缘平整。如过松易引起组织对合不齐;过紧,造成张力大,妨碍组织的正常血液循环,还可能造成组织坏死、伤口裂开,或继发新的畸形。此外,还应注意缩小缝合边距并及时拆线。

1.6美学原则:应避免造成对人体形式美的破坏。

2术前整体形象设计和手术设计

2.1微创美容外科手术的术前整体形象设计

2.1.1微创美容外科手术的术前整体形象设计:就微创整形美容外科而言,所谓术前整体形象设计就是整形美容医师在考察分析一位求美者的自身条件后,根据求美者的体型、面型、五官、肤色、发质、年龄、身高、气质、性格、职业特点等综合因素通盘构思后,决定进行何种整形美容手术,做哪几个部位和选择相应的术式。根据西方学者提出的形象沟通“55387”定律:决定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中55%体现在外表、穿着、打扮,38%的肢体语言及语气,谈话内容只占到7%。一个人的外表与气质,决定成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形象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微创整形美容手术形象设计是通过对求美者原有的不完善形象进行改造或重新构建,以达到有利于求美者的目的。这种改造或重建工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2.1.2微创整形美容手术术前整体形象设计的内容从广义来说,个人形象设计应包括人的外貌、体型、人体曲线、身材高矮、发型、化妆、服饰、姿态等综合因素。局部的形象设计,如五官美容的设计,则包括五官是否对称、和谐、协调,是否具有东方人的神韵,眉型与面型搭配是否合适,鼻尖、嘴唇及颏下点是否红润柔美,上下唇的比例是否协调等。如果这些方面存在一两个缺陷,可以通过化妆、服饰加以改造,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改变。总之,解决形象中的不美问题可通过美容整形手术或化妆、服饰等方法加以解决。

2.1.3微创整形美容手术术前整体形象设计方法[3]

2.1.3.1测量对比法:利用自己的审美目光对求美者进行初步的审核。有经验的医师,一眼就可看出某人的睑袋应该去除多少毫米皮肤,就能使人看起来更年轻。也可借助尺子等测量工具将求美者与比例相似的正常人和公认的美人进行对比,找出求美者与正常人和美人之间的差别,在微创整形美容手术中加以纠正。

2.1.3.2电脑形象设计:将测量好的数据输入电脑,利用电脑形象设计软件设计出求美者的外观与精确度比目测与尺子测量要好。但电脑形象设计出的效果与实际手术效果有差距,主要是由于医师的操作、求美者个体差异如组织结构差异、出血量不同等因素造成。因此,术前务必向求美者讲清楚。如果把求美者的要求、医师的设计经验与电脑设计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则术后的效果会更符合美学及个人形象特点。

2.2微创整形美容手术的术前设计:微创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术前设计相当重要,它是根据每个求美者的要求、自身特点及医师的审美意识而定,尤其做多部位的美容手术时,设计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现代整形美容术前设计越来越多的融入了形象设计的理念,在既往撰写的文献中手术设计涉及到形象设计的内容很少,近年程金龙的微创美容手术外科学有较详细的描述。这里主要介绍微创整形美容手术的术前设计。

2.2.1由于微创整形美容手术尤其是面部美容手术范围小,设计则要求精确,设计线要等长、等宽、角度要等大,否则会造成术后两侧不对称。因此,应用直尺、画线笔、圆规等进行设计,不能单凭术者的视觉画线。画线一经确定,即用2%碘酊固定,以免在消毒时被擦掉。当然,设计线也并非两侧绝对一致,特殊情形下可以例外,如术前两侧就不对称,设计时应适当调整。总之,设计线既要求严格掌握,在特定条件下又需灵活变动。

2.2.2微创整形美容外科追求的目标是切口无瘢痕或小瘢痕。鉴于此,整形外科医师不断的探索微创的各种方法,如采用注射方式替代开刀、用小切口替代大切口,把其他领域的先进仪器设备引入整形外科领域等。

2.3微创整形美容手术开刀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巧:手术者操作要稳、准、轻、快。刀、剪、缝针必须锋利精巧。创面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不宜过长,随时用湿盐水纱布将创面覆盖起来。手术必须严格选择切口位置和走向。手术应遵循小切口、组织损伤少、术后瘢痕小的原则进行。手术时机应选择受术者健康情况较好时,而不是抵抗力较差的时期进行手术,另外,受术者的心理状况也是整形外科医师应重点关注的。医师的状态及术前准备也要加以考虑。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充分具备的情况下,才适宜手术。

下面笔者就从切口选择、切开技巧、剥离技巧、止血技巧、引流技巧、创面闭合技术、包扎固定技巧、拆线技巧等8个环节逐一介绍微创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巧。

2.3.1切口选择

2.3.1.1沿Langer线做切口:Langer线是皮肤下循着真皮纤维方向所形成的天然张力线,是皮下的自然纹路。Langer于1861年根据新鲜尸体周身皮肤张力研究绘制出的人体皮肤纹理的走向[4]。Langer线的发现为外科手术时减小瘢痕提供了依据,避免了因切口与皮纹方向垂直造成较多的弹力纤维被切断,使切口的分裂增大,缝合后张力增大而导致的切口愈合后产生较宽的瘢痕。切口的方向与皮纹相平行,切口愈合后瘢痕也小。

2.3.1.2沿皱纹线做切口:皱纹线也叫表情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深,以面颈部最为显著。沿皱纹线做切口,术后瘢痕不明显。如沿额纹、鼻唇沟做的切口。

2.3.1.3沿轮廓线做切口:沿轮廓线作切口较隐蔽,是微创整形美容外科常用的切口线。常用的轮廓线有:耳根、鼻侧、红唇与口唇皮肤的结合线、发际线、眉周缘、下方的皱折线等。

2.3.1.4推挤试验: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可采用推挤试验法观察皮肤的纹理,即用拇指和示指于不同方向推挤皮肤,可见皮肤上出现平行的纹理或出现不规则的菱形皮纹,选择切口方向时应于平行纹理一致。

2.3.1.5避免瘢痕挛缩:四肢关节附近活动部位选择切口时,切口应以关节面平行,不得以垂直方向纵越关节平面。否则,愈合后会产生直线形挛缩性瘢痕,影响关节活动。必须跨越关节时,应经关节的侧正中线,或采用弧形及“Z”、“L”、“N”、“S”等形状的切口,即使在非活动部位也尽量采用锯齿状切口,减少瘢痕挛缩的发生几率。

2.3.1.6避免感觉受损:在手部做切口应考虑到术后的感觉恢复问题。手指上切口不宜选在桡侧,小指上应避免在尺侧作切口。

2.3.1.7避免创痕外露:在面颊部或鼻部手术时,可经口腔或鼻腔内切口,术后无创痕外露。

2.3.2切开技巧

2.3.2.1切开皮肤必须按设计切口线切开,应预先画好部位切口线及长短,对于不应延长的切口多切开1mm也是违反微创原则。切开时应使刀刃稍稍斜向内侧,以使创缘平整。在头部及眉毛处,刀刃应与毛发自然走行方向平行,尽可能少损伤毛囊,减少毛发脱落。整形医师要对局部皮肤的厚薄有充分的认识,切开皮肤时最好一次切开至真皮下,避免形成锯齿状切口。在切开短小瘢痕时要选用尖刀片,避免切掉正常皮肤组织。

2.3.2.2在切开松弛的皮肤组织时切忌切斜、切歪。医师可用左手将松弛皮肤绷紧,必要时让助手将皮肤绷紧,保证切开的皮肤能准确到位。如老年人的上下睑皮肤,用刀片切开时不易做到创缘整齐,也可改用眼科剪剪开。

2.3.3剥离技巧

2.3.3.1剥离是微创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基本技术。皮下剥离可使皮肤挪动、张力降低,有利于创缘对合良好,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剥离也可在肌肉下、筋膜下和骨膜下进行,以放置假体、注射填充自体组织或人工材料。微创整形美容外科要求分离的层次清楚、动作轻柔、减少钝性分离,分离层次因部位而异。常用的分离方法除外科常用的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外,更多的采用钝性、锐性相结合的分离法,此法具有钝锐两法之优点。分离时牵紧皮肤切口创缘以锐利的刀片与分离面相垂直,推剥组织,疏松组织随刀片的行进而被推开。在辨清粘连或坚韧组织且不损伤重要组织或结构的情况下,减小刀片角度以切断,而后作相应处理。

2.3.3.2剥离范围应根据具体需要而定,即使是小范围的皮肤缺损,张力很小时,仍需剥离皮肤创缘3mm左右,以利于创缘对合,减少术后瘢痕。一般情况下,剥离范围应根据微创整形美容手术的需要而定,如额颞部小切口除皱的范围是额部至眉毛上缘颞部在外眦下缘约1cm,头顶到枕部。

2.3.3.3由于切口小,微创美容手术剥离时不能损伤较大的血管,以免引起较多、较大的出血。即便是钝剥离动作也不能粗暴,损伤组织,而应沿正确的组织层次轻轻剥离,直至达到设计的范围为止。面部手术一般在脂肪浅层分离,可减少出血和防止对面神经分支的损伤。头皮组织手术分离时,在帽状腱膜下进行,可减少出血,且容易操作。四肢及躯干手术一般在深筋膜浅层分离,可减少出血,避免误伤神经。

2.3.3.4剥离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①皮纹与皱折线:切口应与皱折线一致,或顺着表情线;②切口方向:一般也应选择与神经、大血管平行的方向,但在颜面部要考虑皱纹线。

2.3.4止血技巧:微创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中彻底止血是手术的重要步骤。组织的切开、分离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细致而完善的止血是手术成败的一个关键。一般采用电凝止血、压迫止血、结扎止血及其止血带止血等方法。微创整形美容外科要求止血应准确可靠,采用无创技术止血,尽量减少结扎止血。

2.3.4.1由于微创手术其切口小,术中手术视野小,在可见的视野范围内出血可采用电凝、钳夹、线结扎等方法止血。在不可见的范围内,为减少出血,可在局部麻醉时,在内加入一定量的肾上腺素以减少毛细血管渗血。一般来说,除高血压受术者外,应在100ml中加0.5ml肾上腺素即可用于止血。此外,当发现剥离后引起渗血时,用手按压2~3min或用生理盐水纱布填塞止血。必要时,可用氧化纤维素片敷于创面(由于可吸收不必取出),当不再出血时,尽快的完成手术,然后进行有效地加压包扎。

2.3.4.2为防止术后出血,可以注射立止血、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K等药物。立止血是目前止血效果最可靠的药物。此外,术后的第一天可在术区局部进行冷敷止血,且有止痛效果。一般手术后可用冰袋冷敷手术区局部2~4h,第2天仍可在冷敷2~4h,第3天不再做冷敷。也可用袋装牛奶放入冰箱冷藏后替代使用。注意冷敷的水不能渗漏到伤口,以免感染。在眼、鼻、面部微创手术后冷敷止血效果更佳。

2.3.4.3电凝止血对小的渗血止血效果很好。电凝有单极与双极两种,后者效果更好。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结扎止血法的过程中,在止血钳钳夹出血点时要迅速准确,夹住的组织不宜过多,力量不宜过大。线的选择应该依血管的大小或组织的多少而定,不可太粗,力争把组织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2.3.5引流技巧:在微创整形美容外科一些较大部位或较深部位的手术中,当出血较多时,常在术后放置引流,这样可避免血肿和瘀血。引流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留下引流口的瘢痕和影响伤口愈合质量,有时还可导致感染或引流物留在伤口不愈合。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放置引流条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只要彻底止血,包扎完好,术后应用止血消肿药物,则不论是小的整形美容手术或是大的深部整形美容术(如隆乳术),都可以不放置引流物。若发现有血肿或感染化脓需切开排脓的情况下,或预测术后渗血的可能性大,才需放置引流。如面部小切口除皱术后。

常用的引流物有乳胶橡皮片、橡皮管、碘仿纱条、凡士林纱条、负压引流球等。负压引流球一般市场上有售,也可用带针头橡皮管及250~500ml空瓶制作(也可用使用过的葡萄糖瓶代替)。制作方法是用7号针头连接一橡皮管并插入瓶中,橡皮管另一头侧方剪几个小孔插入手术需要引流部位。为防止橡皮管滑脱可用线在皮肤处固定1~2针,然后用大号注射器将瓶中空气抽尽形成负压,此时瘀血便可流入瓶内。平时应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负压是否存在,必要时要换引流管和继续抽吸形成负压。近年来,笔者应用20~50ml注射器抽吸,并用输液器管连接作负压吸引,效果好,固定方便,还可随时放出引流物。乳胶橡皮片多用于创面有轻度渗血的时候,橡皮管及负压引流多用于创口剥离面大、且有较多渗血的时候,如小切口除皱术、腹部去脂术、颈部美容手术等。以往认为术后24~48h内拔出引流即可。碘仿纱条多用于口腔及鼻腔美容手术且兼有抗感染的作用,凡士林纱条一般用于表浅伤口引流。引流条不要因加压包扎而失去通畅作用,因此引流口不宜过小,以免堵塞引流口。总之,要经常检查引流是否通畅,并及时更换引流物。

2.3.6缝合技巧:微创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缝合操作时间一般较长,缝合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对于整形外科医师来说,掌握正确的缝合操作技巧至关重要[6]。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缝合方法。

2.3.6.1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缝合时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且缝合严密,防止发生泄漏。

2.3.6.2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如眼部宜选用细小的三角针,较小而又较深部位的组织缝合及瘢痕的缝合宜选用短而胖的三角针,以便容易进出针和穿透组织。面部美容手术的皮下缝合一般用5/0可吸收缝线进行。张力不大的面部手术皮肤缝合用6/0或7/0尼龙线缝合较好。但尼龙线易滑脱,应打三四个结。

2.3.6.3对于如去除睑袋采用的结膜囊内小切口,因切口小而隐蔽,术后可不必缝合。某些引流小切口,如吸脂术后为引流设置的低位小切口,也不必缝合。缝合时选取组织反应小而细的针线进行缝合。在一些张力不大的创口,如切眉、小的瘢痕切除,可使用免缝胶布。对一些张力稍大的伤口,或有感染,或可能被泪水、口水浸湿的伤口及活动部位如关节处都不宜使用免缝胶布。使用伤口粘合剂时,将切口的渗血渗液擦净,挤少许粘合剂于创面,用手指对合按压或用镊夹对合按压1~2min。术后用纱布覆盖创面。

2.3.6.4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2.3.7包扎固定技巧:手术后的包扎在整形外科尤为重要。因为手术的成功或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扎与固定的好坏。防止伤口暴露而感染、加压止血及塑形是微创美容外科手术的包扎固定的目的。包扎不宜过松或过紧,范围应大于剥离范围,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包扎敷料应有一定的厚度,加强制动作用和止血作用。加压包扎时,压力要均匀适当,以免影响供血。在四肢包扎时,胶布应缠绕呈螺旋状,禁忌环形粘连而影响血液循环。小儿眼部包扎时应把健侧眼也进行遮盖,以免造成患眼包扎时间过长,健眼视力代偿过多,患眼形成弱势,成人则不需要。只要患者无明显的不适一般无需更换,可在拆线时进行第一次换药。包扎后要观察纱布有无浸湿、渗血、局部有无疼痛、伤口有无异味。如上述均无问题,则可继续包扎无需换药。换药过早、过勤不利于止血包扎,也不利于塑形。常见的小切口切开重睑术、固体硅胶隆鼻术后不必包扎,可方便观察效果。美容手术包扎要讲究美观,其敷料剪裁要大小合适,不妨碍视线,不影响通气,不妨碍进食与饮水。其粘贴的胶布要选用抗过敏的透气胶布,以防皮肤过敏。

2.3.8拆线技巧:微创整形美容手术由于切口小,创面张力小,有些情况不需要用线缝合。用免缝胶布即可,没有缝线的针迹与印痕。大多数情况下,仍需用线进行皮肤表面的缝合。小切口重睑术、口角、口内等部位的缝线主张5~6天再拆线。由于微创手术缝线很细小,在拔出时容易断裂,因此,动作必须轻柔准确。有专家建议在临床上用11号尖刀片进行拆线可减少线的断裂。

[参考文献]

[1]杨海平,杨 苏.实用美容皮肤外科技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52-58.

[2]王 炜.整形外科学(上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14.

[3]程金龙,丁芷林.微创美容外科手术技巧[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8-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