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乡规划重要性

城乡规划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城乡规划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内容,为了更好地完善一体化规划工作必须要抓紧进行道路建设,通过网络化道路建设发展全面开展农村道路建设的相关措施。

1 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中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1.1 网络化发展

乡村道路建设是整合城乡发展的要素,是发挥“以城带乡”辐射作用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其重要作用在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设施一体化、要素流动一体化、生活质量和保障一体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道路建设能够为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建设提供网络化发展的可能,并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首先,道路建设的规划对象是一种区域(地域)。这就决定了它属于一种区域规划的类型。在建设过程中自然要界定规划对象的范围,这就为城乡的统筹发展提供了前导性调研工作。因此,它就不同于单纯的产业模式建设,而是有着城乡整体化布局的网络化建设作用,能够从道路网络的角度上将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区域进行整体化的规划,与传统的道路建设规划程序有别,这种一体化的规划必然会带来更为广泛的实际发展效应。 例如:319国道黄桥大道建设过程中,就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商业发展区域进行了整合研究,从网络化城乡发展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规划先行,桥建设定位在都市农业休闲区、地方特色商贸区、高档优雅住宅区。另一方面,进行了建设分步实施,全面实现了城乡同步发展建设的目标。总之,道路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建设项目,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先行先试,主动探索,统筹抓好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建设,保证尽快地统筹城乡规划,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1]

1.2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

道路建设对产业化结构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道路交通自然会影响产业布局,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布局,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化形式,全面促进了统筹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的表现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1)道路建设提供了运输能力。运输能力是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持,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2)激活了农村农业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全面激活了农业经济的发展。(3)乡道路一体化,有利于破解二元机制的予盾,方便城乡居民的出行,缓解城市压力;有利于统一规划和道路客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有利于有效规范客运市场,为广大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城乡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和共同发展。总之,城乡一体化规划下的道路建设能够将城市和乡村建设融合起来,优化配置。建立起城乡一体的规划制度。在市、县域范围内,制定包括市区和乡村在内的长远总体规划,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发展。在规划中,要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区域功能定位,合理安排。

2 当前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公路密度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由于在早期建设过程中缺少规划,使得公路建设过于草率,出现了很多公路密度过大、地区差异等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建设的长远规划,同时不均衡的发展现状也使得公路的使用情况出现不同的问题,公路的快捷运输出现隐患。[2]

2.2 农村道路质量问题严重

我国农村道路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道路建设,由于农村道路原始情况不佳,弯曲、坡度等问题严重,加上修缮不当往往会出现破损的情况,导致农村公路之间、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之间尚未完全畅通,仍有部分乡镇、行政村还存在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

2.3 农村道路建设资金问题严重

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目前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道路规划和全面建设陷入困境,年久失修的公路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一体化道路建设。

3 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的对策

3.1 做好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要在确定规划期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交通调查、分析和预测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估价等,制订的交通结构与道路网的规划。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节约资金就盲目进行建设,这样与城乡一体化规划相悖,往往会产生过多的建设问题。要做好交通规划,首先要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道路所占面积,满足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要求。其次,要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最后,要加强自身艺术审美观点,使道路规划设计真正体现功能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3.2 拓宽资金渠道

利用好市场,各种政策扶持的优势,通过多渠道筹集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上级政府争取,向市场筹集资金,向群众筹集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大力抓好各项交通费征收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和资金;通过相关部门内部挖潜,压缩各种经费开支来支持乡村公路建设;广泛发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带头捐资,通过对大型企业的资金筹措获得资金,利用公路广告设施获得市场经济的资金回收。这些资金的渠道都能使得农村公路建设获得更多的资金,避免了资金不足引发的建设问题。

3.3 实施道路建设措施

针对道路维修情况不良的情况,农村道路建设必须要全面巩固相关的建设措施,首先要全面建设农村公路联网工程,通过公路网络的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完善。二是要针对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实现道路亮灯工程。在主干线公路上尽量安装路灯,实现全面的“农村光明”建设。三是实施全面维修工程。对车流、人流量大,路面破损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进行大中修,四是公路安全防护工程。为了保障公路安全,对一些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事故频发的路段进行改造。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中道路建设对产业化建设有经济促进作用,对城乡网络化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积极面对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拓宽资金渠道、实施道路建设措施。

篇2

在当前城乡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与管理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关系着整个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及其重要性分析

(1)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的

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建设现状、发展趋势的分析与研究,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框架和城市交通网络。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对生态地带、产业经济发展空间以及社区和公共服务区域的设施等,进行优化整合与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定城市规划范围及其发展方向,从而为城市的次区域规划活动编制、审批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实践来看,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促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项活动之载体,社会经济的规模、结构以及发展水平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对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有所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是城乡建设过程中的发展动力,而且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第二,可确保城市发展与当前的城市社会发展相适应。建设城乡建设过程中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终极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而城市社会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它可以有效适应当前城市社会变迁之趋势,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社会人群的客观需求,在平衡不同利益群体切实利益的基础上,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第三,可保证城市功能的优化,并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尤其是空间上的拓展要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相适应,建筑结构的数量增加应当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良性扩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而且城市财富积累应当与城市社会的人文要求相一致。上述城市发展要求,都要通过城市规划与管理来实现,这也是该项活动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2、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当前城乡建设过程中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规划缺乏执行力,指导思想理念有待进一步创新。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思路不晰等现象,同时也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执行方案和指导体系。城市规划与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规划中缺乏有效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完全没有品牌、形象意识,同时也没有商业意识;对布局规划中的相关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实践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合理现象;城市规划中的建筑外观缺乏特色,多采用单一的样式或格调。

其次,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而且思路等各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从实践来看,当前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类似于老牛拉破车式的发展模式,导致城市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当前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水平赶不上社会发展的进度,城市建设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而多数城市的资金投入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加之资金匮乏,因此很难真正地落实到位。

最后,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程度比较低,没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机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每一个公民若都能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则城市繁荣将指日可待。城市规划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坚持的思想方针政策,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具体人员的目光比较短浅,则可能会造成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

3、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城乡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和管理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规划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加强城乡建设过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应当全面了解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全面了解该城市的实际情况,其次包括城市发展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文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应当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实际上是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非简单的建筑结构建造,实践中若想真正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最重要的就是适应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利益追求模式,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打下非常的坚实的基础。

(2)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编制。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手段,编制城市规划方案,并在城乡之间加强科学合理的设计。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理念,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均是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基础,而这一想法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其次,应当从城市规划编制开始,多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实施之前,还要认真听取权威人士的说明,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思考,以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同时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防止纰漏与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乡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以保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践中,若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则可能导致施工材料选择的失误以及施工流程的混乱或错误,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方案中,应当严格管理机制。

结语

城乡建设中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具有工任务重、工作量大等特点,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各部门之间的有机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丹.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版,2012(11).

[2]覃凤关.分析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加强城市规划及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3),

[3]胡博华.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版,2012(15)

[4]曾明颖鲜青松.浅议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城市生态问题[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

篇3

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清代名医徐大椿曾言:“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1]归经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目前,许多学者从有效成分体内分布、微量元素体内分布、信号传导水平观察、药效观察等多个方面对中药归经理论进行了探索研究,其中对归经中药化学成分与其归经作用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成分是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而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很复杂,每一种单味中药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类别。这些成分是中药临床治疗作用的基础,如青蒿中抗疟的青蒿素,黄连中抗菌消炎的小檗碱,麻黄中平喘的麻黄碱等;而且这些有效成分与中药归经作用有密切联系。已有学者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人体脏器的分布与其归经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有效成分的脏腑分布与其归经所属脏腑基本一致或大致相符合的占87%,而与其归经所属脏腑无直接联系的仅占13%[2]。但是,这些研究多局限于少量样本,或单味中药中单个有效成分归经作用的研究,不能从根本上阐释中药归经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归经作用与中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亦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大样本量的归肺经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对归肺经中药所含的整体化学成分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归肺经中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规律,初步探讨肺经中药归经作用的物质基础,以期为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筛选

所选中药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3]所收载,主要归肺经的药物共计129种。

1.2 资料检索

129种归肺经中药的基本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3];化学成分类别构成的文献资料来源于清华同方全文期刊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库以及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分别以129种归肺经中药的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进行化学成分及类别的资料检索。

1.3 统计方法

对129种归肺经中药基本资料、化学成分构成进行文献检索,将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129种归肺经中药的化学成分信息数据库,对129种归肺经中药的化学成分类别构成情况与其归经作用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进行频数与排序统计。

1.4 化合物分类标准

参考《中药化学》[4]、《天然药物化学》[5]、《天然产物化学》[6],结合中药有效成分的特征,分为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甾体类、苯丙素类、醌类、酚类、糖苷类、酯类、氨基酸、多肽类、蛋白质、芳香族、含硫化合物、含氧杂环、脂肪族类化合物。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资料

2.1.1 归经构成情况

129种归肺经中药其归经的首位均为肺经,其中单归肺经的19种,占14.7%;归两经的63种,占48.8%;归三经的41种,占31.8%;归四经的5种,归五经的1种。

2.1.2 药材来源情况

129种归肺经中药为植物来源的116种,占89.9%;动物类药6种,占4.7%,矿物类药7种,占5.4%。

2.2 化合物频数构成情况

共收集化合物总频数6 107次,其中植物类肺经中药化合物出现频数5 873次,动物类肺经中药化合物频数是234次,矿物类肺经中药0次(无机盐未计算入内)。各类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见表1。表1 各类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略)

从表1可以看出,肺经中药中化合物类别出现频数最高的是萜类化合物,占所有化合物频数的26.41%,其次是脂肪族、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这4种类别的化合物累计频数占到62.34%。

通过非参数Chi-Square 检验,各类化合物期望频数值为325,卡方值为9 353.997,自由度为17,P=0.00<0.01,可以认为各类化合物频数值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萜类化合物实际频数比期望频数高出1 288次,表明萜类化合物的频数明显高于期望值和其他化合物类别的实际频数。

2.3 含各类化合物类别的肺经中药情况

129种肺经中药中有124种有化合物构成的报道;含各类别化合物的肺经中药种数情况见表2。表2 各类别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种数情况(略)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肺经中药(68.22%)含有萜类化合物,其次是脂肪族、甾体、生物碱、黄酮。

通过非参数Chi-Square 检验,含各类化合物肺经中药种数的期望值为42,卡方值为289.799,自由度为17,P=0.00<0.01,表明各类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种数值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而萜类化合物的出现频数值明显高于期望值。

2.4 不同归经数中药化合物类别构成的对比(见图1)

2.5 含萜类亚类的肺经中药情况

在129种肺经中药中有88种肺经中药含有萜类化合物,含萜类亚类的肺经中药情况见表3。表3 萜类亚类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情况(略)

表3显示,三萜类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是最多的,接近一半肺经中药含有三萜化合物,其次是倍半萜、单萜,二萜最少。

3 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肺经中药中萜类化合物出现频数最高,其中又以三萜(尤其是五环三萜)最为多见;而且萜类化合物的出现频率随肺经中药归经数(除肺经外出现其他经)的增多而降低,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此外,脂肪族、甾体、生物碱、黄酮类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也很高。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萜类化合物对肺经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药效作用,Shin CY等[7]对桔梗三萜类化合物的祛痰活性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和D3通过雾化给药,能增加大鼠上皮细胞中黏液素的释放,而且比阳性对照药品ATP和Ambroxole的作用更强;缪氏等[8]发现,艾叶提取物α-萜品烯醇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外周血Th1/Th2平衡具有积极影响;唐氏等[9]发现单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气管扩张和抗变态反应作用;李氏等[10]发现土贝母苷甲对肺部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大于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

生物碱类化合物同样是肺经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化合物。如麻黄中麻黄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鼻黏膜肿胀及低血压等病症的治疗;山豆根中氧化苦参碱可显著减轻哮喘小鼠血管、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改善黏膜上皮坏死脱落情况,消除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起到抗炎,平喘的作用[11]。

但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与黄酮类化合物是否就是归肺经中药的物质基础,肺经中药中所含的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是否都对肺经系统的疾病具有特异性治疗作用,而且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作用机制发挥归经作用,和有效成分在肺经系统的靶向作用和富集,以及体内第二信使,细胞受体特异性作用是否密切相关,其生物学规律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和阐释。

本研究以大样本量的归肺经中药整体化学成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化学信息统计等方法对归肺经中药的化学成分类别构成规律进行研究,得到归肺经中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的一般性规律。此方法简单可行,资料翔实,结论科学,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和对宏观规律的认知特点,为研究中药归经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思路。

参考文献

[1]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陆光伟.中药归经及其成分在体内的分布[J].中成药研究,1984,(5):3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李 端.中药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 徐任生.天然产物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 Shin CY, Lee WJ, Lee EB, et al. Platycodin D and D3 increase airway mucin release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rats and hamsters[J]. Planta Med,2002,68(3):221-225.

[8] 缪卫群.艾叶提取物α-萜品烯醇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外周血Th1/ Th2平衡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篇4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接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产生影响。但如果两者之间不能良好的进行沟通协作,而是各自为政,最终会导致城市建设的混乱和低水准。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才能取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定义的界定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在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因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明确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两者相对独立

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多功能的要求而进行设定的,同时要保证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依据,根据相关单位下达的建设任务、要求以及能够提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条件等,来对城市建筑进行全面设想和划分。不但要解决建筑室内的使用要求,还要满足建筑室外的美观要求,根据整个建筑的具体使用功能将建筑物涉及到的尺寸、标准要求等进行空间上的完美组合,同时要保证城市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的发展历史相融合,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对整个城市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结构划分,保证城市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城市规划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整个城市的外观形态、社会发展现状、城市相关政策、城市性质以及相关企业的合理布局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和原理。

建筑设计要依附于城市规划

对于一个正在逐步建设中的城市来说,城市规划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对城市进行的一种动态性的有机规划,其中包括对城市中各个建筑中之间的联系、建筑的形象以及建筑的使用效益等,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着眼整个城市的未来,所以对于城市来说城市规划设计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而建筑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依附于城市规划来开展工作,因为就算是好的建筑也不能够脱离凯城市而单独存在,那样建筑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问题,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发展的环境相适应,做到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依附。

两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具体城市的建设中如果人们直接以城市规划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极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并直接导致环境品质的下降,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设计,作为两者间联系的纽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市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如果没有条例的约束,其间各种作用力必然会发生偏移甚至抵消,但是这种约束又不是对具体建筑物的描述,城市设计的特点在于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物,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城市设计导则正是城市设计一种法令型成果形式,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得到重视,除须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划设计要点执行外,同时对于建设项目在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成果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简言之,要十分重视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设计方法

3.1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体现在:首先,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其次,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3.2场地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①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②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VI的方位规定等”。

3.3立足建筑设计,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基础,建筑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

参考文献

篇5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1-0046-02

目前国内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对城市加油(加气)站的控制指标不作强制性要求。一方面,城市加油(加气)站的建设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指导;另一方面,传统规划中城市加油(加气)站作为道路交通设施,占地面积一般较小,控规指标限定对加油站建设布局有一定限制;此外,《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将城市加油(加气)站用地纳入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中的小类用地(B41),属于经营性用地,具有一定的市场行为。

《黔江区新城(舟白、正阳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表1)面积26k2,现状共有4处加油(加气)站,新规划11处加油(加气)站。本文根据该控规实际项目规划加油(加气)站在符合消防安全、用地布局合理的基础上,在黔江区中心城区选取6处现状加油站作为采样,就加油(加气)的控规主要指标(用地面积指标除外),包括绿地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等进行初步探讨。

通过对现状加油(加气)站采样指标分析,分为加油(加气)站周边不含防护绿地和含防护绿地两种情况。不含防护绿地的四个加油(加气)站,建筑密度相对偏高,容积率也相对偏高,但其用地直接与周边用地相接,存在一定安全问题;周边含防护绿地两个加油(加气)站,建筑密度普遍相对偏低,容积率也相对偏低,能保障生产生活安全。

狭义的建筑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构筑物。房屋是指有基础、墙、顶、门、窗,能够遮风避雨,供人在内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储藏物品或进行其他活动的空间场所。

1.绿地率

重庆市现行控规编制对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控制有单独划分地块,也有直接与加油(加猓镜乜橐黄鹱魑完整地块进行控制,这就要求加油站详细设计预留出加油站工作空间地块周边的防护距离。加油站周边防护绿地控制有单独划分地块,城市加油(加气)站地块应尽量平整、宽敞,便于停车、会车、回车等,且加油站总平面布局有相关行业规范要求,故此类情况下绿地率建议不作控制;防护绿地直接与加油站地块一起作为完整地块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加油站周边防护绿地宽度按相关要求设置,一般情况下为15m。经实际采样分析,此类情况下城市加油(加气)站绿地率不应低于45%。

2.建筑密度

结合重庆市黔江区新城(舟白、正阳组团)以及黔江区中心城区目前已经建成并在使用的6个城市加油(加气)站进行分析,建有站内建筑物广义上可分为地上建筑(站房、辅助建筑、加油岛及罩棚等),地下建筑埋地油管、储气瓶(井)储气罐等。经综合分析,黔江区中心城区6个现状城市加油(加气)站计算建筑基底面积,在不纳入城市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的前提下均不超过35%,分析结论建议新城城市加油(加气)站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下;在纳入城市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的前提下建筑密度控制建议为30%。

3.容积率

按照建筑学对建筑的广义分类,城市加油(加气)站地下建筑按一层计算,地上建筑包括站房、辅-助建筑一般为一层,最多不超过三层。容积率按广义建筑定义,主要计算地面建筑(站房、辅助建筑)、罩棚等。在不纳入城市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的进行容积率计算的前提下经综合分析,黔江区中心城区现有加油站容积率多在0.3左右。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考虑为加油(加气)站建设预留一定弹性操作空间,建议容积率不超过0.5;在纳入城市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的前提下,建议建筑密度不超过0.3。

4.建筑高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