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城乡规划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内容,为了更好地完善一体化规划工作必须要抓紧进行道路建设,通过网络化道路建设发展全面开展农村道路建设的相关措施。
1 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中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1.1 网络化发展
乡村道路建设是整合城乡发展的要素,是发挥“以城带乡”辐射作用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其重要作用在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设施一体化、要素流动一体化、生活质量和保障一体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道路建设能够为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建设提供网络化发展的可能,并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首先,道路建设的规划对象是一种区域(地域)。这就决定了它属于一种区域规划的类型。在建设过程中自然要界定规划对象的范围,这就为城乡的统筹发展提供了前导性调研工作。因此,它就不同于单纯的产业模式建设,而是有着城乡整体化布局的网络化建设作用,能够从道路网络的角度上将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区域进行整体化的规划,与传统的道路建设规划程序有别,这种一体化的规划必然会带来更为广泛的实际发展效应。 例如:319国道黄桥大道建设过程中,就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商业发展区域进行了整合研究,从网络化城乡发展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规划先行,桥建设定位在都市农业休闲区、地方特色商贸区、高档优雅住宅区。另一方面,进行了建设分步实施,全面实现了城乡同步发展建设的目标。总之,道路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建设项目,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先行先试,主动探索,统筹抓好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建设,保证尽快地统筹城乡规划,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1]
1.2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
道路建设对产业化结构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道路交通自然会影响产业布局,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布局,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化形式,全面促进了统筹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的表现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1)道路建设提供了运输能力。运输能力是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持,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2)激活了农村农业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全面激活了农业经济的发展。(3)乡道路一体化,有利于破解二元机制的予盾,方便城乡居民的出行,缓解城市压力;有利于统一规划和道路客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有利于有效规范客运市场,为广大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城乡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和共同发展。总之,城乡一体化规划下的道路建设能够将城市和乡村建设融合起来,优化配置。建立起城乡一体的规划制度。在市、县域范围内,制定包括市区和乡村在内的长远总体规划,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发展。在规划中,要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区域功能定位,合理安排。
2 当前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公路密度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由于在早期建设过程中缺少规划,使得公路建设过于草率,出现了很多公路密度过大、地区差异等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建设的长远规划,同时不均衡的发展现状也使得公路的使用情况出现不同的问题,公路的快捷运输出现隐患。[2]
2.2 农村道路质量问题严重
我国农村道路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道路建设,由于农村道路原始情况不佳,弯曲、坡度等问题严重,加上修缮不当往往会出现破损的情况,导致农村公路之间、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之间尚未完全畅通,仍有部分乡镇、行政村还存在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
2.3 农村道路建设资金问题严重
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目前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道路规划和全面建设陷入困境,年久失修的公路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一体化道路建设。
3 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的对策
3.1 做好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要在确定规划期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交通调查、分析和预测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估价等,制订的交通结构与道路网的规划。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节约资金就盲目进行建设,这样与城乡一体化规划相悖,往往会产生过多的建设问题。要做好交通规划,首先要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道路所占面积,满足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要求。其次,要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最后,要加强自身艺术审美观点,使道路规划设计真正体现功能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3.2 拓宽资金渠道
利用好市场,各种政策扶持的优势,通过多渠道筹集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上级政府争取,向市场筹集资金,向群众筹集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大力抓好各项交通费征收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和资金;通过相关部门内部挖潜,压缩各种经费开支来支持乡村公路建设;广泛发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带头捐资,通过对大型企业的资金筹措获得资金,利用公路广告设施获得市场经济的资金回收。这些资金的渠道都能使得农村公路建设获得更多的资金,避免了资金不足引发的建设问题。
3.3 实施道路建设措施
针对道路维修情况不良的情况,农村道路建设必须要全面巩固相关的建设措施,首先要全面建设农村公路联网工程,通过公路网络的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完善。二是要针对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实现道路亮灯工程。在主干线公路上尽量安装路灯,实现全面的“农村光明”建设。三是实施全面维修工程。对车流、人流量大,路面破损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进行大中修,四是公路安全防护工程。为了保障公路安全,对一些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事故频发的路段进行改造。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中道路建设对产业化建设有经济促进作用,对城乡网络化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积极面对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拓宽资金渠道、实施道路建设措施。
在当前城乡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与管理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关系着整个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及其重要性分析
(1)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的
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建设现状、发展趋势的分析与研究,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框架和城市交通网络。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对生态地带、产业经济发展空间以及社区和公共服务区域的设施等,进行优化整合与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定城市规划范围及其发展方向,从而为城市的次区域规划活动编制、审批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实践来看,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促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项活动之载体,社会经济的规模、结构以及发展水平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对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有所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是城乡建设过程中的发展动力,而且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第二,可确保城市发展与当前的城市社会发展相适应。建设城乡建设过程中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终极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而城市社会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它可以有效适应当前城市社会变迁之趋势,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社会人群的客观需求,在平衡不同利益群体切实利益的基础上,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第三,可保证城市功能的优化,并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尤其是空间上的拓展要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相适应,建筑结构的数量增加应当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良性扩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而且城市财富积累应当与城市社会的人文要求相一致。上述城市发展要求,都要通过城市规划与管理来实现,这也是该项活动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2、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当前城乡建设过程中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规划缺乏执行力,指导思想理念有待进一步创新。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思路不晰等现象,同时也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执行方案和指导体系。城市规划与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规划中缺乏有效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完全没有品牌、形象意识,同时也没有商业意识;对布局规划中的相关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实践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合理现象;城市规划中的建筑外观缺乏特色,多采用单一的样式或格调。
其次,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而且思路等各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从实践来看,当前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类似于老牛拉破车式的发展模式,导致城市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当前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水平赶不上社会发展的进度,城市建设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而多数城市的资金投入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加之资金匮乏,因此很难真正地落实到位。
最后,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程度比较低,没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机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每一个公民若都能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则城市繁荣将指日可待。城市规划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坚持的思想方针政策,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具体人员的目光比较短浅,则可能会造成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
3、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城乡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和管理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规划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加强城乡建设过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应当全面了解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全面了解该城市的实际情况,其次包括城市发展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文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应当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实际上是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非简单的建筑结构建造,实践中若想真正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最重要的就是适应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利益追求模式,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打下非常的坚实的基础。
(2)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编制。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手段,编制城市规划方案,并在城乡之间加强科学合理的设计。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理念,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均是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基础,而这一想法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其次,应当从城市规划编制开始,多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实施之前,还要认真听取权威人士的说明,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思考,以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同时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防止纰漏与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乡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以保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践中,若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则可能导致施工材料选择的失误以及施工流程的混乱或错误,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方案中,应当严格管理机制。
结语
城乡建设中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具有工任务重、工作量大等特点,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各部门之间的有机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丹.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版,2012(11).
[2]覃凤关.分析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加强城市规划及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3),
[3]胡博华.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版,2012(15)
[4]曾明颖鲜青松.浅议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城市生态问题[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
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清代名医徐大椿曾言:“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1]归经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目前,许多学者从有效成分体内分布、微量元素体内分布、信号传导水平观察、药效观察等多个方面对中药归经理论进行了探索研究,其中对归经中药化学成分与其归经作用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成分是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而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很复杂,每一种单味中药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类别。这些成分是中药临床治疗作用的基础,如青蒿中抗疟的青蒿素,黄连中抗菌消炎的小檗碱,麻黄中平喘的麻黄碱等;而且这些有效成分与中药归经作用有密切联系。已有学者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人体脏器的分布与其归经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有效成分的脏腑分布与其归经所属脏腑基本一致或大致相符合的占87%,而与其归经所属脏腑无直接联系的仅占13%[2]。但是,这些研究多局限于少量样本,或单味中药中单个有效成分归经作用的研究,不能从根本上阐释中药归经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归经作用与中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亦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大样本量的归肺经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对归肺经中药所含的整体化学成分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归肺经中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规律,初步探讨肺经中药归经作用的物质基础,以期为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筛选
所选中药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3]所收载,主要归肺经的药物共计129种。
1.2 资料检索
129种归肺经中药的基本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3];化学成分类别构成的文献资料来源于清华同方全文期刊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库以及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分别以129种归肺经中药的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进行化学成分及类别的资料检索。
1.3 统计方法
对129种归肺经中药基本资料、化学成分构成进行文献检索,将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129种归肺经中药的化学成分信息数据库,对129种归肺经中药的化学成分类别构成情况与其归经作用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进行频数与排序统计。
1.4 化合物分类标准
参考《中药化学》[4]、《天然药物化学》[5]、《天然产物化学》[6],结合中药有效成分的特征,分为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甾体类、苯丙素类、醌类、酚类、糖苷类、酯类、氨基酸、多肽类、蛋白质、芳香族、含硫化合物、含氧杂环、脂肪族类化合物。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资料
2.1.1 归经构成情况
129种归肺经中药其归经的首位均为肺经,其中单归肺经的19种,占14.7%;归两经的63种,占48.8%;归三经的41种,占31.8%;归四经的5种,归五经的1种。
2.1.2 药材来源情况
129种归肺经中药为植物来源的116种,占89.9%;动物类药6种,占4.7%,矿物类药7种,占5.4%。
2.2 化合物频数构成情况
共收集化合物总频数6 107次,其中植物类肺经中药化合物出现频数5 873次,动物类肺经中药化合物频数是234次,矿物类肺经中药0次(无机盐未计算入内)。各类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见表1。表1 各类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略)
从表1可以看出,肺经中药中化合物类别出现频数最高的是萜类化合物,占所有化合物频数的26.41%,其次是脂肪族、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这4种类别的化合物累计频数占到62.34%。
通过非参数Chi-Square 检验,各类化合物期望频数值为325,卡方值为9 353.997,自由度为17,P=0.00<0.01,可以认为各类化合物频数值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萜类化合物实际频数比期望频数高出1 288次,表明萜类化合物的频数明显高于期望值和其他化合物类别的实际频数。
2.3 含各类化合物类别的肺经中药情况
129种肺经中药中有124种有化合物构成的报道;含各类别化合物的肺经中药种数情况见表2。表2 各类别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种数情况(略)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肺经中药(68.22%)含有萜类化合物,其次是脂肪族、甾体、生物碱、黄酮。
通过非参数Chi-Square 检验,含各类化合物肺经中药种数的期望值为42,卡方值为289.799,自由度为17,P=0.00<0.01,表明各类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种数值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而萜类化合物的出现频数值明显高于期望值。
2.4 不同归经数中药化合物类别构成的对比(见图1)
2.5 含萜类亚类的肺经中药情况
在129种肺经中药中有88种肺经中药含有萜类化合物,含萜类亚类的肺经中药情况见表3。表3 萜类亚类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情况(略)
表3显示,三萜类化合物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是最多的,接近一半肺经中药含有三萜化合物,其次是倍半萜、单萜,二萜最少。
3 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肺经中药中萜类化合物出现频数最高,其中又以三萜(尤其是五环三萜)最为多见;而且萜类化合物的出现频率随肺经中药归经数(除肺经外出现其他经)的增多而降低,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此外,脂肪族、甾体、生物碱、黄酮类在肺经中药中出现的频数也很高。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萜类化合物对肺经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药效作用,Shin CY等[7]对桔梗三萜类化合物的祛痰活性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和D3通过雾化给药,能增加大鼠上皮细胞中黏液素的释放,而且比阳性对照药品ATP和Ambroxole的作用更强;缪氏等[8]发现,艾叶提取物α-萜品烯醇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外周血Th1/Th2平衡具有积极影响;唐氏等[9]发现单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气管扩张和抗变态反应作用;李氏等[10]发现土贝母苷甲对肺部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大于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
生物碱类化合物同样是肺经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化合物。如麻黄中麻黄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鼻黏膜肿胀及低血压等病症的治疗;山豆根中氧化苦参碱可显著减轻哮喘小鼠血管、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改善黏膜上皮坏死脱落情况,消除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起到抗炎,平喘的作用[11]。
但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与黄酮类化合物是否就是归肺经中药的物质基础,肺经中药中所含的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是否都对肺经系统的疾病具有特异性治疗作用,而且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作用机制发挥归经作用,和有效成分在肺经系统的靶向作用和富集,以及体内第二信使,细胞受体特异性作用是否密切相关,其生物学规律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和阐释。
本研究以大样本量的归肺经中药整体化学成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化学信息统计等方法对归肺经中药的化学成分类别构成规律进行研究,得到归肺经中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的一般性规律。此方法简单可行,资料翔实,结论科学,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和对宏观规律的认知特点,为研究中药归经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思路。
参考文献
[1]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陆光伟.中药归经及其成分在体内的分布[J].中成药研究,1984,(5):3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李 端.中药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 徐任生.天然产物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 Shin CY, Lee WJ, Lee EB, et al. Platycodin D and D3 increase airway mucin release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rats and hamsters[J]. Planta Med,2002,68(3):221-225.
[8] 缪卫群.艾叶提取物α-萜品烯醇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外周血Th1/ Th2平衡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接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产生影响。但如果两者之间不能良好的进行沟通协作,而是各自为政,最终会导致城市建设的混乱和低水准。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才能取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定义的界定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在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因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明确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两者相对独立
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多功能的要求而进行设定的,同时要保证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依据,根据相关单位下达的建设任务、要求以及能够提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条件等,来对城市建筑进行全面设想和划分。不但要解决建筑室内的使用要求,还要满足建筑室外的美观要求,根据整个建筑的具体使用功能将建筑物涉及到的尺寸、标准要求等进行空间上的完美组合,同时要保证城市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的发展历史相融合,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对整个城市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结构划分,保证城市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城市规划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整个城市的外观形态、社会发展现状、城市相关政策、城市性质以及相关企业的合理布局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和原理。
建筑设计要依附于城市规划
对于一个正在逐步建设中的城市来说,城市规划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对城市进行的一种动态性的有机规划,其中包括对城市中各个建筑中之间的联系、建筑的形象以及建筑的使用效益等,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着眼整个城市的未来,所以对于城市来说城市规划设计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而建筑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依附于城市规划来开展工作,因为就算是好的建筑也不能够脱离凯城市而单独存在,那样建筑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问题,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发展的环境相适应,做到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依附。
两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具体城市的建设中如果人们直接以城市规划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极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并直接导致环境品质的下降,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设计,作为两者间联系的纽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市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如果没有条例的约束,其间各种作用力必然会发生偏移甚至抵消,但是这种约束又不是对具体建筑物的描述,城市设计的特点在于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物,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城市设计导则正是城市设计一种法令型成果形式,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得到重视,除须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划设计要点执行外,同时对于建设项目在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成果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简言之,要十分重视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设计方法
3.1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体现在:首先,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其次,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3.2场地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①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②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VI的方位规定等”。
3.3立足建筑设计,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基础,建筑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1-0046-02
目前国内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对城市加油(加气)站的控制指标不作强制性要求。一方面,城市加油(加气)站的建设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指导;另一方面,传统规划中城市加油(加气)站作为道路交通设施,占地面积一般较小,控规指标限定对加油站建设布局有一定限制;此外,《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将城市加油(加气)站用地纳入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中的小类用地(B41),属于经营性用地,具有一定的市场行为。
《黔江区新城(舟白、正阳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表1)面积26k2,现状共有4处加油(加气)站,新规划11处加油(加气)站。本文根据该控规实际项目规划加油(加气)站在符合消防安全、用地布局合理的基础上,在黔江区中心城区选取6处现状加油站作为采样,就加油(加气)的控规主要指标(用地面积指标除外),包括绿地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等进行初步探讨。
通过对现状加油(加气)站采样指标分析,分为加油(加气)站周边不含防护绿地和含防护绿地两种情况。不含防护绿地的四个加油(加气)站,建筑密度相对偏高,容积率也相对偏高,但其用地直接与周边用地相接,存在一定安全问题;周边含防护绿地两个加油(加气)站,建筑密度普遍相对偏低,容积率也相对偏低,能保障生产生活安全。
狭义的建筑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构筑物。房屋是指有基础、墙、顶、门、窗,能够遮风避雨,供人在内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储藏物品或进行其他活动的空间场所。
1.绿地率
重庆市现行控规编制对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控制有单独划分地块,也有直接与加油(加猓镜乜橐黄鹱魑完整地块进行控制,这就要求加油站详细设计预留出加油站工作空间地块周边的防护距离。加油站周边防护绿地控制有单独划分地块,城市加油(加气)站地块应尽量平整、宽敞,便于停车、会车、回车等,且加油站总平面布局有相关行业规范要求,故此类情况下绿地率建议不作控制;防护绿地直接与加油站地块一起作为完整地块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加油站周边防护绿地宽度按相关要求设置,一般情况下为15m。经实际采样分析,此类情况下城市加油(加气)站绿地率不应低于45%。
2.建筑密度
结合重庆市黔江区新城(舟白、正阳组团)以及黔江区中心城区目前已经建成并在使用的6个城市加油(加气)站进行分析,建有站内建筑物广义上可分为地上建筑(站房、辅助建筑、加油岛及罩棚等),地下建筑埋地油管、储气瓶(井)储气罐等。经综合分析,黔江区中心城区6个现状城市加油(加气)站计算建筑基底面积,在不纳入城市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的前提下均不超过35%,分析结论建议新城城市加油(加气)站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下;在纳入城市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的前提下建筑密度控制建议为30%。
3.容积率
按照建筑学对建筑的广义分类,城市加油(加气)站地下建筑按一层计算,地上建筑包括站房、辅-助建筑一般为一层,最多不超过三层。容积率按广义建筑定义,主要计算地面建筑(站房、辅助建筑)、罩棚等。在不纳入城市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的进行容积率计算的前提下经综合分析,黔江区中心城区现有加油站容积率多在0.3左右。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考虑为加油(加气)站建设预留一定弹性操作空间,建议容积率不超过0.5;在纳入城市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的前提下,建议建筑密度不超过0.3。
4.建筑高度
一、学科升级是对城乡规划行为的肯定
学科升级不仅仅是学科领域本身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变化问题,它还涉及后续的职业制度设计、职称制度调整、统计项目调整、职务与岗位设置等一系列问题,明确学科升级,就是肯定此类学科在国民生活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其突出的社会地位。当然,学科领域本身也应该珍惜这种荣耀,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打破原有积习,跳跃式思考,以其作出更大的社会贡献带来更丰富的社会成果。
(一)学科调整的积极意义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中,将国家“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列为重要的领域。近30 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未来的发展中,大中小城市和广大的乡村,都急需城乡规划学科的专门人才。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乡规划领域仍为对学科调整带来的变化做好应对策略
城乡规划学科的升级问题探讨了将近十年,各种行为转变探讨也较为充分。然而,学科调整毕竟是教育领域的问题,源头上的调整完毕到最基层工作行为的转变还是有相当漫长的落实过程的。
二、学科升级后城乡规划行为应该主要思考的问题
学科调整后城乡规划行为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繁多而细致,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升级——社会需求使然。我国从1952年设立城市规划专业,其作为工学门类下建筑学一级学科之中的二级学科,已经经历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建筑工程类的知识面已无法应对城乡综合发展的复杂性与多元性。规划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城乡规划学的知识结构和职业需要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建筑学为专业主体的传统内容,学科升级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第二,反思——“供需”尚有差距。庞大的需求推动了规划学科和规划行业的发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反思,社会对学科的需求有哪些。作为“供给”方,学科的知识构成与社会需求紧紧相连。第三,发展——紧抓核心内涵。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无疑是让其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服务公众是我们应该特别审视的一个问题。发展平台越大,研究领域越广,我们越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把握住学科的内涵。保证城市土地和空间的集约利用、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应该是城乡规划学的核心价值。综合协调是城乡规划学的核心方法,土地和空间利用是其载体。
三、学科升级后城乡规划行为工作原则
第一,城乡规划要为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发展服务。实施城乡规划与城乡综合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据的。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是否有利于区域综合发展、长远发展,应当成为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城乡规划工作的根本标准。
第二,城乡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根本上讲,城乡规划的目的是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城市建设合理化的最大成果,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的规划设计范例,也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其精髓实质,而不是盲目追求它的标准和形式。
第三,城乡规划应当贯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城乡规划必须树立贯彻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于每项城市用地必须认真核算。落实各项节水措施。要大力促进城市综合节能,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城市供热体制,重点推进节能降耗。
第四,城乡规划应当贯彻建设人居环境的要求,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的合理功能布局是保护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各项特定的环境要求,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规划方法和环境门槛的提高,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五,城乡规划应当贯彻城乡统筹、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则。城乡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设施的逐步现代化,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深入研究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各种层面的利益需求和矛盾关系,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要建设和谐社会,还必须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四、学科升级后城乡规划工作行为内容转变
城乡规划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时期,对城镇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和部署,同时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监督,从而促进城乡布局的合理化。城乡规划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城乡布局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存在随意性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项具有行政能力的管理方式,是当地政府意愿的体现,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特征。由于城乡规划过程中的城镇储备能力有限,因此经常处在应急的状态。当地的政府在城乡规划进程中缺乏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光,往往是每一届政府出台一届新的管理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也难以持续有效的开展。
2.城乡规划体系不健全
城乡规划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城乡规划工作缺乏宏观的指导,因此在实际规划建设决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多城镇的体系规划缺乏层次,而且性质雷同,在同一个区域内存在较多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带来的更大的难度。另外, 由于针对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小城镇在城乡规划中处在尴尬的地位,也失去了自身的特色。由于城乡规划体系不健全,使得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办公程序,只能依照领导者的意愿进行。近几年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技规程和政策指导,但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仍然任重道远。
3.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执法难度大
执法难度大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顽疾,长期存在,却始终没有获得有效的制止。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受到政府权力的牵制,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滞而无法顺利执法;第二,个别单位和个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利用金钱打通关系,而大量的占用公共资源;第三,很多按照规划要求应当拆除的建筑物,往往周旋在罚款与拆除之间,甚至利用罚款来躲避拆除,使得执法工作面临两难的境地;第四,个别领导干部带头违法,以重点项目作为掩护,从中谋取利益。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执法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4.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匮乏
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提供保障。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建设管理技术十分滞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城乡规划建设的正常运转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的途径
1.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视
城乡规划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通过科学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够促进城镇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其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城市人口相对饱和的状态下,大力发展城镇经济,能够在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提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城镇经济的持续发展。
2.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
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完善的法规体系作保障,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行政决定的依据必须要明确规定,因为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会导致程序的混乱,因此需要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明确,时期符合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等相关程序的要求。同时,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体系中,应当对规划审批与法定规划、法定通则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确保城乡规划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另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开展,要与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并且根据城市规划中关于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的规定,经过申请、审批等相关的环节,否则视为违法。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的消除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随意性,制止和越权的现象。
3.加强对规划管理的监督
城乡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这也决定了规划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不间断性,为了保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并且做好日常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对于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督促相关人员坚守岗位,完成自身的职责。只有制度才能保证和维护监督,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在这些年的规划管理实践中,很多地方存在着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缺乏监督的现象、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对此必须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并且促进内部控制度的完善,从而实现对规划管理的有效监督,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
4. 增强人员素质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很多繁琐的管理程序和操作过程,因此作为城乡规划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定,自觉坚守工作岗位,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将不断加快,对于城乡规划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要充分重视城镇建设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并且积极地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增强人员素质,鼓励公众参与,同时实施有效的监督,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的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能力,同时促进城乡规划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彭新唐.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J].广西城镇建设,2014(02)
[2] 王欣光.浅析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难点及改革思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1引言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延伸、拓展,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加强人才的职业性、职业化能力培养,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是规划学科的重要基础,学校是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强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对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规范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概况
金陵科技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自建校以来就开设了与该学科相关的建筑学、城镇建设与规划、城市景观等专业。随着学校发展、社会需求,该校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注重“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在学科团队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科平台积极参加各类型层次的学科竞赛,获得多项省级和国家级奖项,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
目前,该校城乡规划学成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及校级重点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开展以城乡发展战略研究、城镇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课题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积极承担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任务,提高城乡规划学科的社会服务水平。该校城乡规划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县域城乡统筹与乡镇可持续发展、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新型农村社区与乡镇规划设计、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3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重要性
3.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调研,设计行业急需专业基础知识完善、实践与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结合地方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建设。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科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依托现有的仪器设备,更好地开展科研服务,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良好的保障。
3.2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城乡规划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术为手段,以需求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与管理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创建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导向培养模式。加强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创造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程能力。
3.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实践环节是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1]。该校城乡规划实验室已经具备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依托专业绘图教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规划设计模型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节能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训场地。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具有自身的特色,能够在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4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
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主要依托该校土木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规划设计模型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主要针对课内实验、设计课程、毕业设计、学科竞赛提供实验场所。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应依托省级和校级学科优势,与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能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训基地。
4.1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建立实验管理体系
各级财政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实行规划管理是建设投资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支持[2]。受中央财政与省市财政支持,实验设备及实践教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应提高实验设备的有效利用,满足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结合城乡规划专业特色,选择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保证课程设计、科研服务需求,将教学与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补充的重点,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培养。依托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场地,加强实验室设备仪器的开放使用,通过现场实训、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如实行网上预约系统、实名注册登记、设备远程监控、实验远程指导等,提高实验管理人员长效管理。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实验项目,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仪器、材料、实验室准备,协助实验指导,随堂听课,填写实验日志。通过建立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为实验教学的开展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4.2依托科研创新项目,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专业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及科技服务的重要场所,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保障[3]。城乡规划作为省级和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为学科建设作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目前专业教师承担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结合实际规划设计类项目,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实际运用。积极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融入学生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设计课程需要,进行各专业技能操作,比如制作规划模型过程中,对各类仪器有一定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类仪器设备,熟练操作专业软件,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强化工程意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4.3提高实验设备使用率,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城乡规划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验室各项设备、仪器基本满足学生课内实验与课外科技竞赛需求,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提高实验设备的有效利用。该校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教师开展科研服务提供良好的保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不仅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为实验室的有效运转作支撑。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可以完成在校学生的培养,同时长远建设目标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发挥培训中心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4]。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资源,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如CAD高级制图员,通过率较高。学生专业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强化训练专业所需软件,如CAD、Photoshop、Sketchup等软件,结合实际科研项目,将所学专业技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职业性、职业化培养是发展趋势,该专业学生将来可考注册规划师、注册建筑师等,这些注册职业考试,将提升并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满足社会。
4.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城乡规划专业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性知识,不仅仅考虑单纯的教学需要,还应对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有足够的认识,对相关学科也应有所了解,如建筑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城乡规划专业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城乡规划专业实验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聘请设计院或者同行业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同时对校内青年教师进行培养,让更多的实验教师参与规划设计类实践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等,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设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依托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如斯维尔BIM建模大赛、中国环境学年奖、中联杯、蓝星杯等,激发学生创新设计,体现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职业性、职业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5结语
实验室建设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场所。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发展计划,明确实验室规划目标,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实验室建设围绕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深化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努力建设成为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基地。
参考文献:
[1] 杨大伟,安蕾.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4):41~4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74-03
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城乡治理模式转变对城乡地区发展空间的布局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区域综合分析与宏观规划布局把握方面的能力要求向新时期规划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为城乡规划专业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 地理类课程微信号的构思溯源
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在多数高校的开设类型大体为两种:一是“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多由建筑学专业发展裂变而来,修学年限为四年或五年,属工学学位;一是“地理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过去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传承于地理学专业的教学传统,修学年限为四年,属理学学位。前者因其沿袭了建筑学专业培养传统,因而更加注重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的规划设计,强于设计;后者因其衍生于地理学,因而更加注重规划对象的综合分析及地表事物的空间感知培养,更加倾向高层次专门化人才的定制式培养和区域宏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分析为主的政策咨询,强于分析[1,2]。鉴于规划专业高等教育肇始于土木及建筑高校的历史渊源,导致工科学历背景在当前规划从业人员中相较于理科学历背景占据绝对优势,因其地理基础知识背景欠缺所导致的对规划区所依托的本底要素缺乏理性认识,深刻影响着规划从业中的业务质量,并且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需求。
尽管已有部分高校在工科城乡规划专业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地理类课程的教学安排,然而,受制于教师专业背景、学生的思维习惯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地理类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时俱进的信息摄取是学习地理类课程的关键,也是找准最新问题导向并形成良好规划素养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课内知识讲解和课外知识拓展的兼顾并重,尤其是课外内容拓新因其时效性强、信息海量,依赖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知识拓新收效甚微。因此,探索如何将其快速、及时、精准地传递给学生,进行课堂知识课外延展成为地理类课程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根据腾讯公司的2015年业绩报告,微信目前已有超过6亿注册用户。从年龄分组看,18~25岁的微信用户占45.4%;从职业构成看,学生占19.7%;从使用频率看,61%的用户每天登陆微信超过10次。由此可见,微信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通信平台之一。并且,微信号服务模式已在商业、政务、公共服务、学术期刊等领域已有较为广泛应用,同时,在英语、医学等学科也开始不断尝试将微信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微信平台,每周推送典型案例、典型图片、练习题以及咨询讨论等课外延伸学习内容来进行应用型实践教学[3-6]。而地理类课程教学中,此类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平台应用却鲜有涉猎。微信号的出现,恰好为地理类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可能的途径,因此,在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化覆盖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通过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的构建与使用,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2 核心概念解析
1)城乡规划专业中的地理类课程
地理类课程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和《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5门课程。上述课程对于理科性质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是专业核心课程,而对于工科性质的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多数学校仅选择其中几门定位为专业方向课予以开设,对其重程度远远不够。鉴于工科学历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存在理论思维与宏观视角滞后于专业技能的普遍共性,而地理类课程分别讲授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农工商业选址、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区域要素分析与规划方法以及城市规划中的科学方法与前沿技术等内容,提供了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由微观到宏观,由理论到实践,由普通推及个案的完整脉络体系,尤其贯穿其中的GIS技术更是当前城市规划领域辅助决策的关键前沿技术,因此认为工科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升地理类课程的渗透程度。
2)微信号
微信号是指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免费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单聊及群聊的手机通信软件,通常简称微信。本文所述微信号包括公众号、微信群和个人号3类。地理类课程存在图形知识信息丰富多元、地理差异性与过程动态性等特点,而微信号所具备的传播速度快、操作便捷、信息传输精准且内容丰富,以及大众普及度高等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和师生精力限制带来的知识内容有限、教学内容延展性差,以及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行差等缺点,为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了可能。
基于上述考虑,立足于当前微信号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高度普及和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考虑引入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作为创新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教学手段的新尝试。
我局领导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城乡规划法》的贯彻实施。
二、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情况
1、积极学习、宣传《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局精心制订了学习和宣传计划,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逐条熟悉具体内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城乡规划法》内涵并在工作中严格落实。
2、积极做好房产执法监察工作。近年来,针对房地产行业存在的违规开发、变相经营房地产等违法违规行为,我局多次开展拉网式的排查。一是对每一个开发企业进行检查,通过开发企业自查及下小区走访调查等方式,查出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处理;二是采取分片分路段进行暗访、取证的方式,对我县县城私人建房进行全面调查。2008年以来我局共查处8起房地产行业违法违规案件,其中开发企业5起,私人3起。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次自查,我们感到,在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够广泛和深入,群众对规划的认识还不够。
1.引言
城乡规划建设是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发展型战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只有将其合理的规划、建设,才能保证城乡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吸收先进的科学经验,并不断的进行改革,对于土地管理模式等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使土地发挥应有的价值,提升其整体的利用情况,改善人民生活的环境。使我国经济建设整体迈向新的台阶。
2.城乡规划管理的发展
政府为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来保证区域内各项建设活动、土地使用可以进行控制、组织、协调、引导、监测等行政管理。制定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需要以我国基本法律为依据,根据城乡趋势实际发展情况与发展规律进行制定。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建立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乡规划管理制度主要是以规划编制方法、规划编制层次两个方面进行的。科学的管理理论不再局限性的从编制方法以及编制层次来制定,主要从行政法规、城乡规划法规、地方法规来制定。
3.城乡规划建设中开展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土地问题,是一个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问题,不仅与每一个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土地利用的合理、有效性关系密切,同时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成为影响城市、乡镇发展的关键主体之一,许多城市规划建设项目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持,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建设中对土地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城乡规划建设提供更好的资源和空间,优化城乡规划设的方案,有助于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使城乡规建设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
4.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
在城乡建设进程中土地规划管理同城乡规划二者虽然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其实质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两者科学、合理地结合应用,才能科学、合理、有效地管理土地。土地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需要以城乡建设为基础,是城市化建设的主要保障;然而城乡规划的前提便是土地规划管理,合理、科学的土地规划管理能够确保土地资源充分利用。
4.1引导资金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调整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使得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建设逐渐转向有利于实现城市高密度与高效率规划和建设,促进自然资源条件与环境承载力能够统一协调。反应公众利益,以社区尺度的居住环境之等作为考核政绩的关键因素,将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改造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的不良习惯,尽可能的保留当地文化,自然遗产。
4.2土地储备工作与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导向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增加了土地建设用地规模。但是,由于土地规划中存在的弊端,导致土地规划还不能对土地储备工作进行科学化指导,因而需要对土地规划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对空间布局做出合理规划,并以此为向导。要充分发挥土地储备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和城市规划方面。对于土地规划工作而言,土地储备规划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并无过多可以参考的资料。因而在开展土地储备规划工作时,要充分结合广西的实际土地资源与城乡布局情况,对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工作做出严格控制,并要完善储备土地规划的工作体系,促进空间布局的科学性。
4.3以土地管理为核心,推动城乡规划的科学发展
增减挂钩政策是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用地规划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能够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促使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增减挂钩充分应用到拥堵中,从而提供了农村土地利用率,使得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了,进一步优化了城乡布局,在确保耕地常应用的情况下缓解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增减挂钩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同有的农民意见相违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现象就必须制定土地规划管理政策,明确增减挂钩政策的效力,使得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开展。立足于当前实际情况,需要适当调整产业发展定位和土地用途定位,保护耕地不被破坏,导农村劳动力科学转移,增强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
4.4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城镇建设用地有序扩张
当前土地规划包括旧城改造和新区扩张两种方式。有效控制新区扩张,提高土地利用率。例如小城镇、开发区建设便能够采用扩张的方式进行城乡规划,对于土地资源有限的大中城市必须严格控制,科学协调旧城改造同新区扩张,调查分析该地区城乡发展情况,控制建设用地量,重点研究规划方案中的土地用途和经济结构,在执行规划前准确区分用地的类型与展的重点,评价集中居中和集中产业等方面执行情况。传统用地管理方法无法对城市规划产生导向性作用,而是偏重数量上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新区建设用地不足状况,也使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出现滞后。针对以上实际反馈出来的主要问题,将新增建设用地管理作为近期改革的重点内容。以控制用地总量为基础,结合我省各市县建设土地规划要求,不断对土地用地布局和结构进行统筹管理,鼓励农村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
4.5拓展土地规划的深度
在规划与实施之间搭建桥梁如果土地规划方案不合理、不完善将会阻碍城乡规划的实施,使得土地资源储备和城乡建设不规范,情况严重将会造成基础设施缺乏,城市功能不足,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为了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总体质量和实施效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使得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调控和引导的作用,深化土地调控在宏观层次的作用。被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之间的联系为核心,把功能当做根据促使城乡规划的有序开展。详细的内容、确定的用途、完善的政治构成了合理的土地规划,从而确保了城乡规划顺利开展。除了合理的土地规划外,还需要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增强土地规划的使用效果,降低了成本投入,节约了资源。政府同社会需要科学评估土地规划方案,采用更为县民警的理念把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建设不断加快,在这一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社会各界重点思考的问题。土地规划管理同城乡规划管理两者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具有密切的联系,又相互区别,但是怎样协调者之间的关系,促使土地资源充分被利用,同时确保耕地等资源便成为了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所以,针对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指导。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09
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城乡规划作为总体纲要,能够在空间上对城乡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协调和统筹。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有序进行是编制和实施规划的主要目的,从而确保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城乡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在进行下一阶段规划方案进行编制时,对评价城乡规划实施的结果是基本要求,但是难以保证所评价实施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对此加强重视,并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城乡规划环评体系。
1 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
(1)对各级城乡统筹发展和方针政策进行落实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主要作用,从而使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通过城乡统筹的角度得以体现。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整合、反馈和调整现有的各级各类规划;二是对城乡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以及人口用地等要素进行统筹协调,使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三是编制区域性专项发展和城市总体发展等规划内容。
(2)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中心城市规划作为编制重点,市域城镇体系划作为侧重点,两部分同步实施。目前,我国的规划体制被称为“三规”,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城市总体规划,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很多学者不断探索和研究于“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法。但受国情限制,一般在政府事权范围内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进行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很少有人重视全境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城乡一体化规划先进,明确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意义重大。
2 城乡规划环评现状
(1)滞后的介入时机。现如今,大多时候是在确定规划方案以后才开展城乡规划环评,没有严格落实早期介入原则。因为较晚的介入时间,导致在规划过程中评价技术人员很少参与,具有较为短暂的接触规划时间,没有深刻理解规划内容,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同时,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形成使评价技术人员很难参与其中,评价技术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调整建议未能够在规划方案基础上提出,一旦规划形成,基本不可能在调整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规划环评的有效性。
(2)单一的编制主体。现如今,我国规划环评的机构基本上由环境保护部推荐,在缺乏成熟规划环评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规划环评的实施通过上述方式得到较大的推动。不过,因为城乡规划人才在大部分环评机构极其缺乏,没有充分城乡规划体系和内容要点。另外,环评技术机构不太适合对较大不确定性和较高保密性要求的规划进行评价,其会大幅增加沟通环节所花费的成本,而且会使工作脱节问题频频出现。而环评技术机构在评价相对简单的专项规划时其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规划中很难融入规划环评结果,很难保障时效性和效果。
(3)成果应用得不到保障。部门和领导意志在很多规划中得到体现,但走形式的情况比较严重,很难保障规划的实施落实。另外,淡薄的环境保护观念存在于规划编制审批部门,很多部门因为过于重视部门利益而忽视了规划环评工作成果的重要性,只是把规划环评作为一道手续,从而导致环评工作中不良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方法和削减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3 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的方法
为了使规划部门在城乡规划环评工作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需要在城乡规划生态化中充分发挥规划环评的作用,从而使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加快。
(1)推行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工作程序。城乡规划编制过程充分融合规划环评过程所形成的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工作程序,实质上是推进早期介入环评工作,并在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将规划环评工作全面贯穿。在进行规划编制时,要确保规划人员与评价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严格把关规划的每个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和每一个进程,另外要将其他技术方法作为参考,使整个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得到保障,使生态原则得到促进。在进行规划环评成果表达时,环评文件不应该独立于规划之外,需要在规划编制中对环境要素综合考虑,确保在规划内容中有效融入环境保护的内容。
(2)将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组织机制建立起来。所谓的一体化城乡规划环评组织机制,主要是在委托规划编制工作时要求城乡规划的组织单位将规划环评工作结合里面,同时成立规划环评和规划编制两个小组。在具体操作上,对于具备条件的规划编制单位可以鼓励采用自我评价模式,从而确保一体化实施规划编制与规划环评。
(3)开展多层次城乡规划与规划评一体化实施试点。乡村规划、城镇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均属于我国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总体规划,另一方面是详细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体系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环评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规划环评与城乡规划的一体化实施。通过试点,对城乡规划环评体系不断完善,另外通过规划部门的相关政策使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的一体化实施得到进一步推进,确保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全面有序开展城市规划环评。
4 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72-01
前言:在我国现在这个经济与政治都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城乡规划管理中的现存问题亟待解决。
1. 对城乡规划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
1.1 城乡规划管理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
理论对于实践有指导作用,相关的理论指导对于城乡规划是十分重要的,缺乏理论的指导城乡规划无法实施,但是人们在对城乡规划进行管理的时候,经常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这就达不想要的结果,城乡的规划就会不合要求。经济体制对于城乡规划也会产生影响,许多地区在编制城乡规划的时候,对于城市空间的布局不是很了解,所以就会产生不合理的现象,因为了解的不够彻底,所以也不可能存在长远的规划,因此,会因为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使得城乡规划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也不能有好的成绩。
1.2 城乡体制的完善仍存在差异
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城乡体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着差异,城市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社会的稳定性会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城市建设与我们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有很大的关系。处理好城市体制建设问题,对于城乡共同发展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对于城乡体制存在的差异,城乡规划工作人员也有责任。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尽管城乡规划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差距,但是在福利制度商业存在着差异,而且福利制度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所以福利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对于“看病贵,看病难”、养老问题、福利问题都做了修整,都在逐步的完善,一些发达的城市已经对于医疗、养老、福利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些困难的家庭也有所帮助,而且对于老人、病人、残疾人也都有一些帮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人们可以生活的更快乐、健康。然而城市化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地方仍然不完善。例如在比较偏远的乡村,城乡规划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然存在着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这说明乡村的福利制度任然存在着不合理,城乡规划还不太完善。
1.3 对城乡规划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不够强
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是对规划工作效果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违反城乡规划的现象,这就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监督检查。虽然对于违规现象进行了处理,但是还是处理的不太彻底。例如,对于一些违章的建筑的拆除力很大,但是违章建筑还是屡见不鲜,很难将它们彻底根除。对于这些违法使用土地的现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用现有的法律依法对它们的违规使用土地现象进行查处。但是管理部门却有更明确的规定对于违法建设怎么查处、怎么处理、这么治理,这些重要的问题管理部门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看出管理部门对这些不是很重视,管理和监督的力度还是不够。还是要体系下那个相关的部门对于城乡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起来,并加快力度解决城乡规划问题,加快城乡发展,促进经济进步。
2.根据对现存问题的分析给出的对策
2.1 合理分配与利用城乡资源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服务业等等的现代行业成为了市场经济的重心,然而众所周知,在乡镇商业和服务业并不是占主要的地位,这样乡镇的经济发展就不占有利的地位。如果只是靠市场经济惊醒资源调配,那么对于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十分的不利的,会使城乡的资源调配出现不合理,拉大城乡的差距,同时也会阻碍乡镇的经济发展,这样我国的经济就会受到影响,从整体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应该由政府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管理方案可以减小城乡资源调配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使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使利益能够达到合理的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可以使利益能够有效的分配。就像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一样,城下规划也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分配会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而乡镇的发展速度过慢,造成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城乡规划管理的发展应该注重利益的分配等各种因素,尤其是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2.2 注重城乡一体化,并肩齐发展
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注重城市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乡镇的建设。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席卷我国,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城市快速发展,乡镇发展缓慢,这就需要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城市和乡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正是陈翔一体化形成的过程但是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要避免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力的垄断,应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要符合城乡经济效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有很大的推动力。要想使城乡一体化能够协调发展,必须注重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乡镇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3 增加全民参与性来监督政府实施管理职能
城乡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少不了公民的从参与,在当前快速快展的社会中,越来越强调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同时公民也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其中,公众的参与性不仅更加积极而且参与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不论什么样的活动,都会有利益的参与,城乡规划管理也不例外,也有利益的参与,那么在城乡规划的制定或实施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这方面,更应该予以重视,要考虑到不同的人的不同的需求,意识到这方面就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分歧的发生,同时在城乡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让公众有更多的参与的机会,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协调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尽量减少矛盾的发生。注重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让工作完成的更好。因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工作,所以就需要有很高的综合性,而且范围比较广因此在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就比较麻烦,要做到多方面重视,,多方面的协调工作。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好,做好各自的工作,忍耐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完成好处理好各自的工作,明确相关的职责。同时考虑各个部门的利益,使他们满足各自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它们才能有足够额热情来认真的对待工作,在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的阶段,各个部门积极响应,能够使规划获得良好的基础,处分发挥规划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让工顺利进行和完成。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实行的是比较晚的,因此很少能够看到成体系的城乡规划管理。城市化发展迅速,会使经济快速的发展,但是也会使政府面临管理的压力。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设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工作就会无法正常的运行,同时也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因此,正确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必须大力提高管理的职能,设立相应的管理与监督的职能,同时加强公众的参与性,保证工作的真实性、合理性。
3.结语
合理的城乡规划也会有效的提高提高城乡经济建设的水平,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番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实行管理的职能,在政府职能不断加强也的情况下,相信政府会很好的处理好这些问题,城乡规划管理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和完善,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