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城市发展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成都早有城市旅游品牌意识。从最早的“天府之国”、“熊猫故乡”,到前些年的“美食之都”、“东方伊甸园”,再到最近与重庆沸沸扬扬的“中国第四城”之争,或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急于树立自身的旅游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争取国内乃至国际地位的心情表露无疑。可是,这些定位或太陈旧,或太片面,或太空泛,使旅游者们不知所云。城市定位不准确,城市品牌不明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成都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目前成都市城市旅游品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成都拥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如大熊猫基地、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等令游客耳熟能详的经典景区,“金沙”、“三国文化”、“美食文化”等引人入胜的文化资源,还有大量的古镇与民俗旅游区。但是这些景点往往各自为阵,品味定性低,缺乏一个统一的主题和鲜明的特色形象,无法形成城市品牌的规模效应。使得成都在旅游业日趋同质化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成都作为西部最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与集散地,本应具有丰富的旅游客源优势。但是由于成都品牌定位模糊,缺乏重点特色,大多数旅客仅仅把成都作为中转站而不是目的地在这种趋势下,成都周边强势的精品旅游线路的大力发展不但不会为成都带来更多的旅游客源,反而会形成“虹吸现象”,抑制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品牌消费需求日增。要想经营好城市旅游,必然要经营好城市品牌。城市未来的核心竞争,就是城市品牌的竞争。尽早定位城市品牌,营销城市品牌,才能使成都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二、对成都打造城市旅游品牌的策略研究
1.明确“休闲”品牌,充实品牌内涵
最近,《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出台,明确提出打造成都“休闲之都”的城市品牌。在“休闲”的定位之下,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餐饮美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三大旅游品牌。
(1)继续发展熊猫生态文化、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三国文化三大传统文化旅游品牌。成都应当抓住大熊猫基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契机,竭力为成都品牌形象作宣传;继续推广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以此凸显成都的底蕴与渊源,平添历史厚重感。
(2)积极推广金沙古蜀文化新兴文化旅游品牌。金沙古蜀文明的重大考古发现将弥补成都在古文明方面的空白。伴随着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案被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音乐剧《金沙》在全国乃至世界巡回演出赢得了巨大的赞誉、金沙遗址博物馆对公众开放,金沙独一无二古蜀国之旅必然会给成都带来神秘、不可替代的气质。
(3)大力弘扬成都的餐饮美食旅游品牌。加快整合美食旅游片区,如锦里、文殊坊、羊西线“一品天下”美食旅游商业街等,加大对这些美食旅游区的卫生检查力度和服务质量考核,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努力弘扬成都包罗万象的饮食文化。
(4)加快建设现代休闲度假旅游品牌。打造以天府广场为中心的中心游憩区,打造环城城市观光游憩休闲带,整合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与洛带等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区;兴建现代休闲娱乐措施,如大型主题公园、酒吧文化等,迎合都市文化需求。
2.依托休闲文化,发展会展旅游品牌。
会展旅游通常是把会议或展览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对游客的吸引力,大量吸引游客。会展旅游具有人均花费高、停留时间长、季节性弱、回头率高等特点。成都已建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更应当积极承办大型会展活动,吸引更多有消费能力的游客,形成扩散效应,提升成都的国际化水平。
3.创造旅游休闲吸引物,迎合体验式需求
城市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体验型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成都的“休闲”品牌,并不仅仅是游客所看见的、所听见的,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休闲理念、一种休闲氛围、一种休闲文化,特别是一种休闲方式。对于本地居民而言,这是一种休闲生活;对于旅游者而言,则是一种休闲生活体验游。成都应当尽快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体现成都休闲品牌精髓,迎合大众们日益浓厚的体验式旅游需求。
4.城市的综合实力才是品牌最好的背书。
旅游业载体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行业,包括“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涉及餐饮﹑娱乐﹑交通﹑金融﹑消费﹑商业﹑卫生﹑环保等行业,是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的全面展现。
1 无线城市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1.1 无线城市的起源
“无线城市”的概念自2004年7月在美国费城被提出开始,国外无线城市建设一度狂热。费城的建设目标是在约350平方公里的市区范围内,提供免费户外Wi-Fi上网服务,由EarthLink负责在路灯杆上安装无线发射器,但用户投诉称信号太弱,因此在拥有140万人口的费城,仅有6000用户注册使用Earthlink的无线服务。2008年5月,无线城市的先驱EarthLink不得不宣布放弃世界上“第一个无线城市”――费城无线城市计划,尽管该计划很快又重启,且由Network Acquisition公司接管,但已可知无线城市建设并非朝夕之功,尚存诸多难解命题。国际上对无线城市至今仍无统一定义。
1.2 无线城市兴起的驱动力
无线城市兴起的动因与背景是清晰的。首先是为满足城市信息化、电子政务、城市应急通信,和以低廉甚至免费的价位为广大市民提供无所不在的宽带信息服务。起始来看。这主要是一种专用网络性质的要求,虽然公网操作者亦可提供,但在原有公众移动通信未进入3G及其增强型阶段前,带宽与无线移动泛在连接能力不够,城域与局域及个体域方面不及Wi-Fi/WiMAX/WPAN/WBAN有优势;而新兴运营商向基础电信业务渗透,IEEE 802.11x/6x/15x等标准及其设备制造商推进产业发展,城市政府部门推进城市宽带网络建设为中心的城市信息化与惠民普及服务,这三者一拍即合,便引发了数字城市平台概念基础上的“无线城市”快速蔓延。同时,城市信息化及无线城市可有效促进城市开发区及科技产业园区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GDP及竞争力,这些也是城市当政者欢迎的。
3G时代,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展开白热化竞争,3G增强至LTE/LTE+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泛在网络迈进是大势所趋。Wi-Fi/WiMAX的带宽优势已相对弱化,从而“无线城市”的概念与定义亦在演变中。现今,“无线城市”可理解为一种以城市政府为主导推动和构建的城域宽带无线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多半采用政府与公众或专用运营商紧密合作的方式来建设,以带宽与泛在能力有效提供市民、政府机构、企业、外来旅游者与重大事件及应急通信支撑等综合信息服务,其技术体系除Wi-Fi、Mesh、WiMAX以外,也可采用包括TD-SCDMA等在内的蜂窝型3G/3G+全移动通信网络。具备这种城域宽带无线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城市即为无线城市。显然,无线城市仍需以数字城市有线、无线综合平台为基础,与数字城市、平安城市、城市应急联动等密切相联;而且,除了城域宽带基础网络设施,智能交通、地理信息、多媒体服务平台及个人/个体域宽带泛在连接手段等方面均需跟上,才可能真正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城市综合信息。显然,这决不是一时一事的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需谨慎规划的可持续推行的系统工程,既不可能是永恒的全盘免费,也不能仅以瞄准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其运行模式需深入探索;并且,这种无线城市规划也需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应急联动通信架构相协同才行。
1.3 无线城市的发展现状
无线城市的发展同样遵循超级循环生命周期曲线发展规律,从狂热梦想至挫折后冷却反思,目前已进入较理性的思维发展阶段。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1 000多个城市开始或正在建设城域宽带无线网络(无线城市),仅美国就有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波特兰、费城、休斯敦等重要城市以及迈阿密、奥兰多等著名旅游城市;还有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加拿大的安大略、澳大利亚的帕斯、新西兰的惠灵顿、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以及新加坡等。
我国目前正在实施或计划建设无线城市的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厦门、杭州、武汉,郑州、深圳、无锡、常德、扬州等20余城市。其中,借助奥运、世博会、国际首脑峰会等重大活动,北京、上海都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商用网络,并拥有了一定规模的用户。广州无线城市的建设除了担负提升政府和城市信息化的重任外,还要为2010年11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服务。
北京由中电华通借助WiMAX+WiFi-Mesh、中国移动借助TD-SCDMA/HSDPA+WLAN-WAPI技术。上海由中国电信借助WiFi+CDMA技术、中国移动借助2G/2.75G/3G TD-SCDMA/HSDPA+WLAN-WAPI技术、中电华通WiMAX+WiFi-Mesh技术,广州由中电华通借助WiMAX+WiFi-Mesh,南京由中国电信及中电华通借助WiMAX+WiFi-Mesh技术,武汉由中国电信及艾维借助WiMAX+WiFi-Mesh技术,杭州华数电视借助WiFi+WiDTV+FitAP技术,厦门由中国移动借助TD-SCDMA/HSDPA+WLAN-WAPI技术,扬州由中国电信借助WiFi-Mesh为主体的技术等。而且中国移动借助2G/2.75G/3G TD-SCDMA/HSDPA等技术在推进数字福建、数字河南及无线(数字)厦门与数字郑州、数字洛阳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特别是无线厦门,使当地民众较好体验了泛在网络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优越性,只需一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收看“两会”视频直播并参与互动,呈现了全国首个“无线城市”手机可“直播两会”的新景观。厦门的无线城市建设得益于政企紧密合作联手支持TD成功发展。坚持了“投资市场化、技术多元化、资源节约化”三项建设原则,围绕“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三大领域,结合城市现实需求,以不断完善的无线网络建设,面向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多彩、实用而吸引人的各类信息服务。目前,厦门已开通此类实惠的信息服务达16种之多,提升了政府管理效率,方便了民生,有力促进了城市企业信息化支持与厦门移动的3G业务发展。
2 无线城市存在问题
(1)从全国范围看,运行模式众多,缺乏有力的标准化及相互协同。
(2)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后向资源的应有作用,又不失时机地发展前向演进的新设备、新系统并整合成一体,极具挑战性,需尽快探索与总结推广新进展、新经验,确保全国从国家至省(区市)、地方的纵向与横向各层面、各级应急联动通信系统的有效互动以及互联互通快速响应。
(3)应急联动通信及以数字城市为依托的无线城市,既包括有线,又包括无线;既包括卫星空间段,又包括地面段;既包括运用先进IP的基础平台及IMS/P2P,也可能 利用非IP及非IMS平台,又可能直接借助无安全保障的公众Internet大网;应急指挥调度既需借助专用有线、无线平台,亦需公众平台的有效补充。因此,这是一个极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谨慎细致的规划设计,而且需要多部门有机协同,并应特别注意安全性。
(4)应急联动通信基本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运营方式,无线城市惠民及普及服务是其重要目标,因此,无论应急联动还是无线城市,均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运维、融资、经营模式等问题。
(5)应充分重视其多业务运行的终端应用问题与产业链、产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3 无线城市发展策略思考
3.1 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积极推进适合国情的无线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发展
发展我国数字集群/应急通信与无线城市,数字城市,在应用中持续全方位地创新尤为重要。事实上,就2008年北京奥运应急通信保障确保万无一失的目标而言,即使借助EADS设备建设的正通公司较成熟的TETRA数字集群系统,其容量能力也仅9万用户左右,而当时最高峰值流最即达8.4万,显然已处于临界与危险的状态,如何确保应急通信保障?采取诸如“网中网”、“业务限制”、“用户分类”、“许可制”等多项务实应用和自主创新措施,才能安全、可靠地完成应急保障任务。
再如借助公网3G TD-SCDMA/HSDPA系统的厦门无线城市建设,以“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为基本定位,以公众网泛在宽带无缝接入能力为基本依托,开展城市工地噪音远程监控、移动城管监控、无线港口、应急指挥视频通信、市民健康系统、掌上110服务,以及43家政府部门一级网站有效接入其门户网站,涵盖了市政府、公安、旅游、人事、医疗、海洋渔业等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这是城市信息化/无线城市的重要自主创新和成功尝试。
同时,国家频率/轨道资源与市场规则政策管理部门亦应进一步管理创新与协同,务实有效地发展涉及国家频率/轨道资源管理,市场规则和政策管理,协调公网、专网、共网关系,以确保我国数字集群与应急联动通信和无线城市与数字城市快速、健康、有序、成功发展。
此外,应特别强调TD-SCDMA、SCDMA/McWiLL、GoTA、DSN、WAPI/TEPA、AVS、CMMB、IGRS等自主创新技术的融合与聚合自主创新应用。如前所述,中国移动借助TD-SCDMA/HSDPA+WLAN-WAPI技术已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多个城市建设无线城市。中国电信在获得3G牌照的第100天,即2009@-4月16日,已宣布其3G CDMA 1X/EV-DQ Rev.A系统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的122个重要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全部省会城市及沿海主要城市)同步推出面向189、133、153用户的3G业务率先商用。在此基础上,中国电信也应担纲起发展数字集群的重任,充分利用自身2.5G/3G CDMA公网基础实力,尽快拟定好数字集群自身及支持好应急联动通信/无线城市/平安城市/数字城市等城市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路标,以自主创新与融合理念为导向,积极推进以CDMA基础平台为基础的新一代语音,视频指挥调度一体化的数字集群新发展,并促进FDD/TDD专网/共网/公网互补、协同与融合创新演进发展,使国家安全、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特别是与其企业战略利益相得益彰。
就资金投入方面,政府与企业双方应本着共赢合作原则合理分担,属应急联动及无线政务等与政府部门职能密切相关的投入,政府部门应有明确预算以适当方式支持其可持续发展;企业合作参与承担惠民、平安等社会责任,亦应从全局战略和长远利益着眼,进行积极有效的支持。
3.2 加强标准化及互操作研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务实运行模式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区位优势明显。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状况良好,拥有安踏、七匹狼、特步等原产地知名品牌。与港澳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侨乡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
(二)劣势(Weakness)
*境内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5,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不利于大型工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化不高,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城市高等教育不够发达,融经济技术于一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紧缺,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政府推销能力较低,城市关注度低,厦门的城市关注度排名在第10位,而*排在第38位[4]。
(三)机遇(Opportunity)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写入“十一五”规划中,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作为地处环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核心城市之一的*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日前通过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中,整个海峡西岸的交通要道将进行全面优化,*将成为海西重要交通枢纽。2006年*第一个台商投资基地建立以2008年11月4日两岸全面实现三通,这些都将有利于两岸形成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应把握好这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Threat)
近几年来,同属于沿海城市的厦门、福州等与*的城市定位存在相似之处,并且凭借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在招商引资、旅游、人才等方面对*产生了一定的威胁;省外温州、东莞等地都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期在城市日趋加剧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削弱了*的对外吸引力。纵观全局,*目前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逐者的境况。加上*国际化进程缓慢,较少大型跨国企业在*设立区域营运中心,产业国际化发展促进作用小,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高,也阻碍了*品牌的打造和推广。
二、*城市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大*品牌城市战略规划
从城市营销的角度看,*城市品牌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大*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品牌资源虽然十分丰富,各个县域有自己的区域品牌,也拥有七匹狼、安踏?、特步等知名企业品牌,先后也赢得了“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等一系列殊荣,但缺乏整合,对城市品牌建设缺乏统一领导和系统规划,品牌营销活动较零散。一方面使得城市总体品牌不够突出,品牌形象较模糊,出现县域品牌、原产地知名品牌高于城市品牌的局面,没有与知名企业达成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合的战略共识,各个县域品牌也未充分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城市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并不高,大多数*的城市顾客仅仅把*定位为一个生产制造型城市。城市营销实践仍然是停留在“城市推销”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把“通过满足城市顾客需求,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实际上在软硬件的建设以及城市服务方面与同水平的城市有一定的差距[5]。
(二)资本人才流失严重
*作为沿海开放较早的地区,*市市场经济发育早,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晋江、石狮等地,经过20余年的高速增长,已成功地实现经济的起飞。但近几年,*出现了不少民营企业外迁的现象。*资本和品牌双翼齐备的企业(如安踏、七匹狼)纷纷将总部迁往厦门、上海等大型城市,恒安集团、达利集团、石狮金苑服饰等企业纷纷将自己劳动加工环节迁往江西、湖南等内地,使*区域产业经济初步呈现外迁的潜在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民间资金的一次调查显示,目前*可用投资民间资金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6]。但是*民间投资扩张的动力不足,其雄厚的民间资本的能量仍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大多数企业选择投奔具有区位优势的京浙沪等地投资兴业。目前*不少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据专家测算,企业的人才流动率约为15%左右。其中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尤为严重,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7]。
(三)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品牌营销意识较薄弱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市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提高*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源泉,是*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然而,*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营造力度不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社会认知度低,孵化器品牌经营意识较薄弱。
(四)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不足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无论从它的山海资源、文化资源来讲都比较具有竞争力。旅游资源丰富,有巨大潜在客源市场。不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大多数旅游者不了解*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旅游市场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旅游者的满意度较差,来泉旅游者普遍反应,*旅游交通系统混乱,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城市营销目标市场的营销重点分析
(一)投资者
属于动态流动市场。所有的城市都在追逐投资者,*也不例外。这种投资群体可以分为:一是现有产业部门的资产所有者,需要区分其中的优势产业,促其稳定发展并为其扩张提供支持,尤其在税收、投资政策、用地供给和人才需求方面。二是新的产业部门的开发商,可分为创新产业和迁移企业。创新企业一般为中小企业,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平台和扶持政策。迁移企业主要指实力厚、业务广的大型公司,对*来讲,需要*政府提供高效的政务、有利的税收、迅捷的信息咨询、更对象化的配套服务,并能随着企业经营目标的转移及时调整[10]。
(二)居民(人才)
属于弱流动性市场。城市发展需要动态地保证城市居民的数量平衡,并吸引具有较高能力的素质型居民。对居民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进行调研,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此营销的重点是:要构筑适宜的居住环境,并根据不同阶段、阶层的消费群体特征,完善相应的内容建设。
(三)旅游者
属于强流动性的市场。进一步可以分为休闲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扩大对城市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商务旅游对城市的作用更具特殊性,它属于利润较丰的高端市场(“80-20”现象:80%利润来自20%的高端市场)。在会议和参加展览的闲暇去观光旅游,还会产生吸引投资者的效果。根据调研的数据显示来泉的旅游群体收入水平普遍集中在中低水平500-2000元之间占了87%,在中高收入这一群体上的游客很少,拓展不足。这一部分人可作为*城市营销的重点,努力做到:一是有较为发达的商务、会展条件,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商机;二是能为商务活动相关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有完善的住宿、娱乐、会所等服务设施。
四、*城市营销的基本策略
城市品牌传播的受众一种是城市市民;另一种是城市的投资者、游客、政府官员。对市民的传播目标主要是通过充分传播,明晰城市定位,增强市民的认同感,提升市民的自豪感,促使市民与政府共同为建设城市品牌体验而做出贡献。对外传播的则主要是促使人才、投资者、旅游者、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对城市形成从知名到完整的认知,造就期望的联想,促进品牌偏好,形成品牌拉力,提升原有的品牌体验,进而达到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营销的目标[10]。
(一)正确形象定位
目前*面临第二次创业阶段,根据*市规划提出的基本定位,政府可以进行大*战略规划,整合县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资源,明确战略定位,统一口径,对外传播品牌定位和形象。*曾经是“海丝起点”,“东方第一大港”,海丝文化传播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现象,亦是一种包容、鼓励创业、创新的海洋文化精神;*又是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侨乡优势凸显,因此可以将*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为海丝古港•海峡*-闽南创业新城。
(二)重视企业营销
城市的核心价值是城市品牌,*要重视塑造城市统一的总品牌、各分类的子品牌。开展城市品牌营销,建立城市品牌战略与企业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整合城市优势的“产品资源”,建立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如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完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全民行为识别系统,提高城市营销意识,提高软硬件方面的服务水平,做好“服务产品”营销。
(三)积极利用广告
*应该制定整体的宣传推广计划,加强城市形象宣传。结合*自身的特色制作系列城市形象广告,在央视的“魅力中国”等节目中宣传“魅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中国•*”的宣传力度。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大赛,创作反映*城市形象的文学、影视、艺术作品,深化城市文化内涵,积极塑造创业创新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创业之城、品牌之都的形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措施,与知名企业达成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合的战略共识,鼓励本地知名企业在广告中表明“中国•*”字样,把*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进行并行宣传;与企业合作,在纸巾、扑克牌等上面印制有关*城市品牌、企业品牌介绍及旅游景点介绍;发挥高校大学生的辐射作用,如可以在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邮寄包中附上关于*城市的简介,重点包括城市名片、城市特色,城市旅游景点等。
(四)加大网络营销
首先,建立城市形象网络名片。整合网站资源,注册有权威性的网络名片,建立*城市网络名片。将*政府、企业等各种网站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各网站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统一口径,统一服务于海丝古港•海峡*-闽南创业新城的城市品牌;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建立链接,加强对外传播*城市品牌。其次,注重城市网络营销。围绕城市营销主题主办相关论坛,可以开通虚拟社区群,创建城市营销主题论坛,以促进城市居民交流;设置大众论坛,城市博客,企业博客等,以使城市居民发表对城市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电子邮件营销,提供免费邮箱服务,宣传城市建设成就等,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利用网络传播迅速、便捷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城市网络营销,传播城*市品牌。另外,面向*城市营销对象的营销策略。要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确定目标受众,建设反映目标市场需求的城市产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五)加强组织保障
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政府作为城市营销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营销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打造*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市政府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大*城市格局,通过对城市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整合各县区分散的品牌,准确定位,统一口径,加强战略协同,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大*品牌形象[14]。
其次,成立专门从事城市营销的非营利组织或部门,该组织或部门属于事业编制,可以不受政府换届的影响。由于城市行政系统的划分和区隔,以及政府官员任期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政府行政体系中营销职能的制度性缺乏,这些都是城市营销组织确定上的难题[15]。所以,*市应建立了统一领导、多元协调的城市营销组织网络和领导机制,对*城市营销进行项目管理。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高效率地处理需要跨部门解决方的复杂问题,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营销效果。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将城市营销作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政府的经费规划中做出安排,为营销提供一个稳定的财务支持。引进商界等社会力量,吸收更多的企业运作方式,通过自身的宣传服务成果来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和资金的募集[8]。要对掌握的经费进行精打细算,按照整合营销的理念实施城市的最大化营销[12],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化的效益。
五、面向*城市营销对象的具体建议
(一)针对居民(人才)的营销策略
首先,调动市民参与城市营销。城市营销可以增进市民的自豪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从而增强市民的爱乡主义观念,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鼓舞市民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11]。市民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地居民在本地接触外来人员或当地居民外出接触其他地方的人员中,当地居民是信息的重要传播者[12]。*的城市营销策划、规划和实施应吸收市民参与,以体现市民的意志,使市民在主观上把城市营销当成自己的事情,如让市民充分了解*城市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在城区主干道投放巨幅的城市公益广告等。
其次,改善居住生活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广纳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要突出*发展对技术、管理等各种人才的巨大需求,努力营造一种广罗人才、人尽其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氛围。在我们一份《关于*就业环境与城市发展的问卷调查》中为吸引人才留泉工作的分析,*要加强完善人才制度和政策,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增加对*城市的满意度。在营销渠道上要注重网络营销,据我们问卷统计发现39%的求职者通过网络招聘的途径了解*的人才需求信息,占最大比例,说明网络就业信息宣传这方面是人才供求的一个重要渠道。要重视*城市品牌的网络传播,使求职者充分了解*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针对投资者的营销策略
1.注重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规划,实施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撑大城市骨架,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对吸引外地资本在泉投资创业的先导作用。尽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为投资商服务的机制.提升产业层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建设力度,尤其是软件方面的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名牌企业奖励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5]。发挥会展业集约效应,发展壮大行业协会的力量,充分发挥其在招商引资的作用。办好投资洽谈会、投资环境说明会、项目推介等活动,扩大*的影响力。同时要重视网络招商,网络传播迅速、便捷的优势。在吸引外来资本和资源要素方面,要突出*在海峡西岸经济圈的地位,悠久的历史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商机潜力和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势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特别要注重对外营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对投资者来说,要着重营销产业政策和投资环境。一要积极对外营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风险投资和社会民间资本引进,帮助企业寻求合作伙伴,以达到“多方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标[13]。二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高新科技孵化器管理经营经验和运作的模式。如深圳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融资担保体系;如天津开发区,革新管理思维,积极营销投资环境,这些管理和营销经验都值得*城市营销者借鉴。
(三)针对旅游者的营销策略
1.明确*旅游品牌形象定位,提升旅游配套功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要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指引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将*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魅力*-闽南文化之都。塑造城市旅游品牌,总品牌(魅力*-闽南文化之都)和五个旅游子品牌(宗教文化圣地、海丝文化、滨海旅游、特色民俗文化、探亲访友闽台缘)。为此,*应当大力提升旅游功能,完善旅游交通系统,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构建旅游服务评价系统,提高旅游区的服务水平。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旅游纪念品,可以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积极发挥多元文化宝库优势,进一步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进行主题创意策划,注重旅游体验营销和网络营销。现在旅游活动体验化趋势明显,*要在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意,注重旅游的体验营销。如可以充分挖掘海丝文化的内涵,如举办海丝航行国际大赛,建设海丝主题公园,举行海丝文化节期间,组成海丝体验团,按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行程重游故地,让旅客真正体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之旅。同时,注重旅游网络营销,通过拍摄优质的视频来体现旅游景点美感,把这些精美的视频到网站上,通过论坛发帖、博客营销、邮件营销、搜索引擎广告、交换链接等网络渠道,向旅客营销*旅游资源,宣传*城市的旅游资源。
六、结语
在全球经济日益开放的趋势下,城市之间的竞争使得传统上的被动城市经营日渐变得主动,*市应尽可能的利用城市自身特有的资源、产业、形象等区域条件上的优势来吸引企业、居民或游客,通过城市营销的开展与实践,在营销的互动中深入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选择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凸现城市特色、获得城市竞争优势,确定更适合城市发展的产业与政策,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并注入新的活力,达到全面提高*市竞争力的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国家营销[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Philipkotler,DonaldH.Haider.H.voogd,Marketingplaces,theFreePress,NewYork.1993.
[3]苏耿聪.推行城市营销打造“品牌*”[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67-69.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5品牌:城市最美的风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刘世江,蔡自兴.*城市营销战略定位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7(5):65-69.
[6]吴云旋.*企业外迁调查[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10):26-28.
[7]林善炜.福建侨乡民间资本发展问题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5(1):37-42.
[8]王园园.济南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26.
[9]王园园.济南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42-44.
[10]蒋筱翡.我国城市营销的对策探析[J].消费导刊,2007(8):18-19.
[11]杨军.旅游营销:对内营销一个被忽视的角落[J].中国旅游报,2006.
[12]刘向晖.网络营销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4-337.
[13]瞿群臻.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128.
[14]宣捷,毛静.*城市品牌营销战略构想[J].*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14.
Abstract: the city is certain region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i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ity departments and elements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old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it to a regional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nanyang in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one of the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nyang city, and discuss the nanyang city development of some of the strategy.
Keywords: nanyang;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1 城市发展现状
1.1 南阳城市化进程慢,城镇体系不健全。
2010年南阳市城镇化水平仅为34.9%,城镇化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大量的农业人口仍需要转化为城市人口,城镇职能也缺乏合理分工,空间分布不合理,整体城镇建设水平较低,集聚效应和扩散能力差,无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进行转移。
1.2 中小企业发展不完善,城市经济结构亟需调整。
南阳市目前有大中型企业百余家,天冠酒精集团、金冠电气集团、南阳纺织集团、河南油田、乐凯胶片厂等企业已进入全国主要企业行列,但是大中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不能掩饰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由于在政策、地位、经济的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困境,南阳市急需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企业类型,为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3 城市大而不强,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南阳市目前农业生产率尚低下,工业基础较薄弱,服务业发展落后,城市整体实力不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尚处于较低阶段,城市急需通过一系列发展措施提高城市在整个区域乃至国家内的竞争力,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 城市发展策略
2.1 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是目前中国发展的趋势之一,顺应这一潮流推进城市化发展,以城市的快速发展来减轻、减缓农村地区的发展压力,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策略。
因此,应鼓励和促进农民向城市的迁移,在一定的条件下做到“离土离乡”,并以此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压力的重要举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应放在城市,以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地区整体的发展。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
要加快农民向城市的迁移,首先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发挥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作用,而且还需要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是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其次,应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促进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满足以知识和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产业结构变化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再者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农村人口迁移提供较好的劳动及生活环境,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
2.2 推进城市产业制度创新,积极发展中小企业。
在推进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在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对于南阳而言,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就是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此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依赖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能力以外,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外部环境的状态,这里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发展所依赖的产业区域的类型。在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这在当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2.3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建设增长方式。
南阳市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城市,首先需要广开门路,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尤其要注重吸引旧区向新区转移的工业项目,同时也要注重在新区发展一些无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一方面对传统行业进行知识化改造,促进能源工业的后续加工,另一方面培植化工、机电、电力、纺织、冶金、食品、建材等新的支柱产业,增强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建设增长方式。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工业园区为核心创建产业集聚,明确园区的功能地位,在发展骨干企业的基础上,促进与这些骨干企业有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的集中,完善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分工基础之上的网络联系,提高工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产业园区的分布,明确各产业区的主导功能和主要发展方向,根据产业特性集中投资建设专门化的基础设施。
城市应通过区域产业支持设施的建设来促进企业不断创业,提高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推动规格化生产,保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
围绕城市的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劳动力的教育和再教育,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劳动力的专业化、职业化。新的产业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否向新产业提供它所需要的劳动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2.4 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城市的发展在于增强城市综合实力与提升城市竞争力。 加大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和结构升级,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与城市化相适应的新型经济,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第一产业要按照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重点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开发和建设。
第二产业要加快工业改组改造的步伐,按照市场导向、竞争定位的要求,提高轻工业比重,并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用最先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产业重点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完善和发挥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
在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南阳市应加强吸引区外物质、人力、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扩充,并形成和扩大竞争能力向周边和外界扩张和辐射,在资源要素高效、规范、快速、有序的流动中实现价值,在循环往复中不断扩大规模和持续增长,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南阳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构建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的格局,依托完善的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区域商贸流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的功能,同时要完善服务功能,为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条件。
3 结语
通过推动城市化发展,加大城市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推进城市产业制度创新,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建设增长方式等举措应能缓解南阳市存在的一些现状问题,相信将这些措施制定为可实施的政策会让南阳市未来的发展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赵义华,陈德福,曹荣林,李吉霞.南阳市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策略研究[J].河南科学,2008(7)
2 .李迅. 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J]. 城市. 2008(11)
3.何一民,范瑛,付春.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5(01)
4. 潘允康.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中的理论问题[J]. 河北学刊. 2006(06)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the city water supply source, jieyang city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 water supply network and water supply operation system, compares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water supply enterprise jieyang cit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he urban water supp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planning, jieyang
中图分类号:U664.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榕江南北两河穿城而过。以北河为界,城区分为榕城、东山两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万。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血液” [1]。揭阳作为一个新型工业城市年轻而富有活力,但由于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已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全面分析揭阳市城市水资源和供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揭阳未来供水事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揭阳市供水现状分析
揭阳现有两家自来水公司,,揭阳市自来水公司(以下简称一公司)和揭阳市第二自来水公司(以下简称二公司),供水总规模约为25万m3/d。由于原有投资主体不同,两公司实行划片供水原则,各自独立运营。一公司负责榕城区及其周边地区供水,日供水规模约为16—18万m3;二公司负责向东山区及其周边地区供水,日供水规模约为6—8万m3。
1、供水水源及水体污染情况
1.1供水水源、需水量分析
一公司以榕江南河和引榕干渠(从榕江干流三洲拦河闸引水) 为供水水源,吊桥河水为补充水源。引榕干渠在保证农业灌溉后尚能满足日供水能力8万吨,如将干渠整修日供水量可有适当提高,但与一公司供水规模仍有一定差距;二公司设计时以榕江北河为供水水源,但由于榕江北河污染严重,故目前以新西河水库樱花干渠为供水水源。新西河水库集雨面积为94. 10 km2,总库容5958万m3时,正常库容3739万m3时,保证率P=90%时,水库年产水量6139万m3,年灌溉用水量需3180万m3,水库渗漏128万m3,蒸发量273万m3,年可供水量只有2558万m3,供水能力只有6万m3/d,与二公司10万m3/d的规模有近一半的缺口。
根据《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揭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预测:到2015年,揭阳年需水总量为62055万m3,本地年可供水量13844万m3,年缺水48211万m3(其中市区7937万m3)[2],部分原因是区域内江河污染严重所导致的水质性缺水。
1.2 水体污染及江河、水库水质状况
随着揭阳工业企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量逐年增加。2010年污废水排放总量达1.33亿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量2.90万吨,其中经处置的才0.06万吨(注:数据来源揭阳市统计年鉴2010)。由此所导致的水体污染种类主要有[3]:酸性污染。酸性物质主要来自化纤工业废水、小钢铁厂酸洗废水以及数量众多的家庭印染作坊废水;重金属污染。揭阳市的主要工业是小五金、塑料制品,且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环保设施欠缺,该类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往往含有各种重金属如汞、镉、铅、铬等。另外,农田排水、地表径流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产生的面源污染也很严重。这些使得目前揭阳水环境污染状况比较严重,饮用水源日渐缺乏,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质性缺水危机日益突出。
揭阳全市河流水质不容乐观,三大江河除龙江水质较好外,榕江和练江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2010年广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龙江河中、上游枯、丰水期的水质都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GB3838-2002)Ⅰ~Ⅱ类标准。榕江水域除上游河婆段水质基本处于Ⅱ类外,其它都在Ⅲ类以下;榕江南河大桥的水质只达到Ⅴ类标准,主要超标项目有BOD、总磷、溶解性铁;枫江大桥处的水质已超Ⅴ类标准,主要超标项目有BOD、亚氮、溶解性铁等。 练江河面长满水浮莲,江水又黑又臭,属严重污染的河流,练江水闸处为Ⅳ~Ⅴ类水,下村大桥处为Ⅴ类水,主要超标项目有COD、BOD、Hg等。
水库库区内居民人口和工矿企业相对较少,大部分水质状况良好。如水吼水库水质为Ⅰ类,翁内、新西河、世德堂、龙颈、三坑、白沙溪等水库则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2、供水企业及其运作
2.1一公司成立年代较早,水处理工艺相对较为落后,大部分操作是手动进行、凭经验控制,出厂水质欠佳。一公司供水范围内供水管网老化现象严重,加之水泵扬程设计有限,现供水压力一般为2.6~3.0bar之间,高峰用水时更低。大部分稍高层建筑都无法正常供水,一些工业企业因供水不足而被迫限产或部分停产。
2.2 二公司设计能力为10万m3/d,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建成投产。该公司全套引进法国得利满水务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V”型滤池为法国专利技术[4],出水水质十分良好,浊度小于0.01NTU;供水管网相对较新,供水压力一般维持在3.2~3.6bar之间,且压力稳定。该公司的自来水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与计算机管理,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自来水厂。
2.3揭阳城区现行供水管网由两公司各自供水范围独立组成,基本均为树状网。由于两公司投资主体不同,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造成本来可以是双水源的城市供水管网、但实际却形成了两个单水源的供水管网,供水安全性明显降低。由于供水管网大部分建成时间长,年久失修,漏、冒、跑水现象比较普遍;管径偏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对水量和水压的需求。
2.4揭阳市的供水企业基本上是由国家投资组建的,投资主体单一,投资规模有限,严重制约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两个公司隶属部门不同,协调配合困难,管理效率较低。两公司都存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人员冗余、供水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揭阳市的供水价格与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由政府主导制定价格,现行价格体系未能真正体现水资源的价值,对供水事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十分微弱。
揭阳市供水发展策略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