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护理教育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24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10-01
糖尿病是一组糖耐量减少、血糖升高、尿糖阳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多见于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多尿、形瘦为主症。也有无明显的三多症状者。属“消渴”病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重则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中风等症。目前,其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临床上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应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
1 中医饮食疗法的教育 祖国医学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所以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教育患者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定时、定量饮食可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提倡少食多餐,指导病人及家属据自己体重、工作性质及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掌握每日总热量的计算方法,根据饮食习惯具体量化饮食标准,合理搭配,糖尿病饮食宜更清淡、低脂、低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可多食粗粮、麦皮制品、绿叶蔬菜、鱼肉、黑木耳、蒜等。目的在于维持体重、控制高血糖和预防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降低高血压。才能更好地补益精气血津液。
2 中医运动疗法的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国家。著名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糖尿病饭前“先行一百一十步,多者千余步,然后食之”,唐代医家工熹提出:糖尿病病人应“食毕即步行,稍畅而坐”,并指出“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加速脂肪分解,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以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对运动的时间、程度和方法有独到的认识。
2.1 运动有度 运动要遵循适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开始锻炼时,应先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随着体质的增强,逐渐增加运动量,延长活动时间。特别是对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不可单独进行运动,尤其爬山、游泳、远足等。
2.2 运动多样 在运动形式上可多种多样,通常采用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气功等传统身法。建立“动中求静”协调身心的演练功法。通过运动健身可以舒筋活络、形神兼备、调和气血、充实脏腑、阴阳平衡,也可采用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方式。 另:运动时应注意预防意外的发生:运动时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有不适感暂停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有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预防意外时提供方便。
3 中医情志调护教育 糖尿病又是一种与情感应激相关的躯体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情感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力戒不良情绪应激反应,忌大喜大悲,因此家属应多加体贴关心,为其排忧解难,使其心情平静,善待一切,树立起乐观积极、健康形向上的生活态度。
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使护理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全面的人的健康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预防为主”的理念背景下显得举足轻重。未来护理的发展趋势势必将护士推向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而临床反馈,护生在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有诸多问题,如观念陈旧、生搬硬套、沟通障碍等。这些问题都直指教学改革。笔者采用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1 对象
本校09级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班级人数均为109人,皆为女生,随机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
2 方法
2.1教材及教学课时均采用校本教材:巫向前主编《临床专科护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教学时数均为108学时(理论82学时及实训26学时)。
2.2传统教学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放在护理措施上,健康教育只作简单讲解。
2.3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除护理措施外,健康教育部分主要通过给予护生相关病例后使其根据评估内容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现以“乳癌护理”为例,介绍具体教学过程。
2.3.1设置典型病例,导入新课“患者,女,57岁,1周前洗澡时发现左乳外上象限有一蚕豆大小无痛肿块,遂来我院检查。”通过病例,按护理程序导入相关教学内容,并通过给予护生该病例的治疗过程,使其根据具体评估内容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最后由教师点评。
2.3.2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2.3.2.1入院教育乳癌患者对病情的不了解、对疾病带来的自我形象紊乱、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对预后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往往使之产生负性情绪。护士可通过介绍病区环境制度,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帮助其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此处可让护生练习自我介绍及病区介绍。
2.3.2.2术前教育乳癌患者术前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担心失去将给家庭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不知如何面对,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建议夫妻双方坦诚讨论。若患者已怀孕或正哺乳,为防止疾病进展,应建议终止妊娠或哺乳。同时为配合术后恢复,应训练腹式呼吸及有效的咳嗽排痰。此处可让护生示范如何行腹式呼吸及有效止嗽。
2.3.2.3术后教育患者面对失去的事实,内心依然非常脆弱,此时家属的安慰非常重要。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患侧上肢因淋巴回流不畅会致肿胀疼痛等不适,应以软枕适当垫高,可外穿弹力袖套,下床时以吊带托扶,他人只能扶健侧。告知一次性负吸球有引流积液、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应时刻保持通畅,妥善固定,保证有效负压。此外应教会患者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如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部及腕部,3~5天活动肘部,但不做肩关节外展运动等。此处为教学重点,要求护生熟练掌握功能锻炼要领。
2.3.2.4出院指导告知患者短期内避免患侧上肢负重,5年内坚持避孕防复发,教会患者如何正确选择、佩戴及保养义乳以改善外形,教会其正确的自检。此处亦为教学重点。
3结果
采用教考分离形式进行统考,对照班平均分为65分,合格率67%,优秀率10%,实验班平均分为68分,合格率81%,优秀率19%。
4讨论
4.1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授课理念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1],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果不履行这一义务,有可能引起纠纷甚至诉诸法律[2],但调查显示,72.4%的护生认为自己的健康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实践所需[3],这就要求教师必然要摒弃原先的授课习惯,转变为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授课理念。
4.2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强化护生的健康教育意识调查显示,近87.5%的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85%的护理人员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84.5%的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不了解[4]。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强调如何去预防疾病,以首因效应将健康教育知识印入护生的脑海[6],强化了护生的健康教育意识。
4.3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护生的学习热情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要求护生知其然,促使护生知其所以然。譬如对乳癌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护生若想弄明白为什么要锻炼肩关节就会促使自己学习乳癌根治术的相关内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护生学习热情。
4.4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许多护生实习后反映,对于患者提出的某些具体问题只能简单作答,自觉胸中无墨;而临床带教反馈,护生在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往往生搬硬套。其实,要真正实现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就要求护生能进行正确的健康评估,并据此分析整理,制定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对病例进行细节修饰,帮助护生养成长期的思维习惯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66-01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中国护理教育自1888年在福州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虽然历经坎坷曲折,但近2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面貌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现已发展为包括正规护理学校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较完整的立体型教育体系。
1 中国各级护理教育现状
1.1 中专护理教育:自1888年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建立起中等护理教育已有悠久历史,1949年以前全国有护士学校l83所,国家注册护士有32,800余人。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中等护理教育事业。中央直辖市的各个区及各省自治区的各个市县都相继开办了自己的中等护士学校,其教育机构主要有:独立的护士学校、中等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医院附设护士学校等三种形式;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少数高中毕业生,有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学制三年,护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各省市严格的统一考试,合格才发给毕业证书,得到政府认可。毕业后能胜任工作满一年者,可取得正式“护士”职称。
1.2 高等护理教育: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21年至l951年,北京协和医院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五年制高等护理教育机构――中国协和医院护士专修科,学生毕业时均授予“学士”学位。第二阶段,1961年至l966年北京第二医学院再度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第三阶段,1980年南京部队总医院率先试办了“高级护理班”,招收在职学员,学习3~4年为专科教育,毕业后为护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正在逐步地缩小同发达国家护理教育水平的差距,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护理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高等护理教育的体系基本形成,高等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正在建立,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逐渐成熟.[1]全国各地医学院校陆续开办全日制正规和在职大专、本科护理教育,成立了护理系,正式招生,生源为高中毕业生,通过国家统一高考录取,学制五年,毕业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学士”学位,并晋升为“护师”职称。
1.3 研究生教育: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首先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4个研究生点,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基础。另外1994年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赞助我国与泰国清迈大学合办护理硕士研究生班,现已有l6名首届硕士生走向8所高校改善护理教育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2003年硕士点20余个,2007年增至60余个,2004年第二军医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博士点,中国开始培养博士护理研究生。[2]
1.4 继续教育:目前全国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学制的护理继续教育,如夜大、电视大学、函授、专升本等。而目前继续护理教育存在着护理教育属性不明确、认识不深刻、管理不完善,继续护理教育方式指令性强,多为组织安排,缺少普遍性,缺乏主动性等问题。[3]
1.5 自学考试:1983年全国建立起世界上独具风格的高等护理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其内涵是在岗中专护士或极少数高中毕业生,在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大纲的指导下,自学课程,学校分年段安排必修课,由国家统一命题,自考委统一组织考试,严格标准评卷,及格者为单科结业,待全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考试通过后,学生可获得大专毕业或本科毕业文凭。
2 21世纪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世界护理教育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有别于医疗的新模式。面对国情如何发展我国护理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是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我国护理教育要逐渐实现四个转变:
2.1 从“学校型”教育向“社会型”教育转化:过去的护理教育都是依附于医学专业的。以“学校型”教育为特点,根据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要使护理教育面向社会化建立起即充分显示护理专业特点,又综合自然、杜会、人文科学内涵的独立的教育体系,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机构、场所、进程的选择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唯一准则,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护理人才紧缺的矛盾,需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多维护理教育活动。今后要以专科护理教育为重点,发展护理本科教育,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为主线,辅以成人护理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07-01
手术室是一个专业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需要全面强调无菌技术的特殊科室。手术室护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手术室的常规护理工作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能较快的适应和熟悉手术室环境,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熟练掌握手术室护理技能。我科多年来实行一对一带教,现将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实习生320人(本科生120人,大专生200人;带教老师25人(主管护师15人,护师10人。
1.2方法根据实纲的和实习时间的要求,由手术室带教负责人、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共同制定带教计划。将实习任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见习期:学生听、看,老师讲解、示范。第二阶段为训练期:学生练习并能独立操作,老师监督并规范化训练。第三阶段为考评期:学生测验,老师考评。可根据个人水平进行调整,确保带教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目的为实施正规化的手术室教育。
2具体实施
2.1见习期初入手术室,实习生对手术室的环境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心。但由于缺乏实践,没有建立无菌原则,很易造成手术污染,这常常对手术室的日常工作造成不便。在这一阶段,带教老师要从心理和技术上全面引导。避免学生越错越怕,造成机械性的重复工作,不能理解实习中学到的临床操作技能。在此期间,要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手术室基本知识、专科特点、规范化操作技术、各级人员工作性质与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岗前培训力度。在操作上,帮助学生了解手术间内各种用物的名称、作用和保养方法,手术间内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讲解与示范结合,示范时一切按正规手术操作程序进行。着重要求实习生动手练习穿针、打结、传递器械、正确消毒、穿无菌手术服、戴无菌手套以及常规手术的消毒与铺单。要求实习生尽快熟悉并适应手术室的环境,分组加强练习,加深印象。
2.2训练期见习期后,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手术室环境以及常见手术护理操作程序,此期,老师应指导和督促学生加强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2.2.1带教为洗手护士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的讲解和示范术野的消毒范围以及无菌区域的保护,各种手术器械的摆放与传递。在术中,随时讲解手术不同步骤时的操作技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
2.2.2带教老师为巡回护士时,应讲解巡回工作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对术中各种物品的供应、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监测病情,监督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的能力。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括与洗手护士核对术前与关闭体腔前后的器械纱布等数目,与麻醉医生核对术中输液输血以及用药。术后要认真清点物品。
2.2.3独立完成阶段,带教老师要认真操作,以身作则,勤于监督,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除了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面对急诊的风险较大,直接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机会较多,锐器刺伤率高,因此,正确的培养实习学生的防护操作愈加重要。
2.3考评期由护士长与各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定期考评和随机抽查。其中随机抽查占20%,定期考评占80%(笔试40%,操作40%。在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实习学生320人,总平均成绩为92分,成绩均达到优良。实习学生亦对带教老师反馈良好,满意度高。
3注意事项及经验体会
3.1选择称职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是实习学生了解科室的第一线,是科室教学能力的代表,一名技术过关,态度端正的带教老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科均选择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业务扎实,技术熟练、职业道德和带教能力双优的护师带教。这为实习学生以后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3.2反复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练习无菌技术直接关系到手术的结果,与病人的预后息息相关,因此,首先训练和最严格要求的就是无菌操作。在学生反复练习无菌包的打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以及术中无菌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3.3适当训练应急能力手术室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准确判断,争分夺秒,是一名手术室护士的基本能力。因此更应该在实习中适当的训练应急能力,有助于实习生尽快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但应注意加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严防差错事故,将可能引起事故的高危因素降到最低,注重台下基本功的训练。
3.4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学不应该是机械性的,应注意因材施教,对有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耐心辅导,反复加强联系。学生与带教老师、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尤其是病人之间的沟通因此至关重要。良好的沟通不仅能了解手术情况,还可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医院的工作,更好的参与实习操作。
总之,手术室护理教育,不只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心,扎实了基本功,更提高了教学能力,促进每位护师进一步自我提升,更督促和知道了实习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和熟练手术室基本操作与技能,全面扎实的巩固了护理理论知识,学到了怎样关爱和保护患者,帮助患者解除紧张和恐惧心理,提高手术适应能力。正确规范的手术室护理教育,对于每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1.2 特点 ①场所特点:教育的场所是以医院作为健康教育基地,对来医院就医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②教育主体特点:教育的主体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中,对患者所患疾病和患者的具体健康需求所开展的健康教育;③对象特点:教育的对象是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④内容特点: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患者和与患者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进行健康教育;⑤方式方法上的特点:教育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聊天式口头教育,也可以采取图文宣传、视听资料和示范训练等多种方式方法;⑥教育目的特点:直接目的是教育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使医生的诊治方案取得最佳效果,最终目的是不仅使患者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使患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具有良好的状态。
2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入院教育:入院教育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调整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采用心理疏导和正面鼓励的方法,调动患者的正性心理,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其在心理上认同治疗,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3 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士首先应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其次指导患者或家属了解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第三,输液过程应严格控制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要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等。
2.4 饮食指导:合理膳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殊性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饮食等。
2.5 特殊指导:凡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都应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如对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术前、术后指导,包括向患者深入浅出的介绍相关的手术注意事项,手术可能经历的事情及如何应对等。
2.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向患者进行出院后有关休息、营养、饮食、用药等知识的出院指导,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恢复健康,防治疾病的再次发生。此外,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还包括体育锻炼指导、生活习惯指导、行为方式指导等内容。
3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