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畜牧业存在问题及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畜牧业;畜产品;产业化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而且传统的畜牧业已经逐渐被淘汰,正在转变为现代化的畜牧业。在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其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对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1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从古至今,我国的畜牧业产量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逐渐提高了对禽畜品种及相应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针对科学养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从而使得我国的畜牧业产量逐年增加。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我国畜牧业采用的仍然是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此种经营方式有着规模小、科学技术不先进及资金较少等缺点,这些缺点就使得我国畜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畜牧业产值达到了31%,但欧美等国家已经达到了70%,从此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1]。因此,想要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快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草原环境恶化
草原是发展畜牧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由于牧民还没有认识到草原的重要性,所以在放牧期间超载放牧,并且没有对草原进行保护,使得当前我国的草原环境严重恶化,草原碱化等现象日益严重。此现象的存在,对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草原的生产力有所下降,这对牧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阻碍作用。
2.2畜群的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有着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所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牧民都是依靠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在养殖,对政府宣传的新技术并不信任,这样的情况使得畜禽的存活率比较低,而且生长周期也比较长,牧民可以获取的经济利益有限。牧民不懂得科学养殖,所以当畜禽感染疾病时,无法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进而导致疾病散播,牧民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2]。另外,牧民养殖的畜禽中成年的比重比较大,如此不合理的畜群结构,限制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3龙头企业少,产业化程度比较低
我国目前对畜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比较少,而且由于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技术水平也不高,此种情况使得企业生产出的畜产品没有竞争力,只能销售给低端的消费群体。
3解决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畜产品
标准化生产是比较复杂的工程,但目前依然有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质量标准,在明确的标准下,畜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其市场竞争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将标准化生产落实到每一环节,从饲料的原材料加工一直到对产品进行检测,从饲料生产一直到完成产品加工等环节,都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此过程中应对重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都扼杀在摇篮中,从而提高畜产品的质量,确保生产出的畜产品是符合标准的[3]。
3.2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宏观
调控管理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因此,为了促进畜牧业更好地发展,各地政府应加强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不仅要从经济方面给予帮助,给牧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还应从政策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政府应针对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出台并实施倾斜政策,在政策的扶持下,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科学养殖、科学放牧等内容的宣传,使牧民掌握先进的放牧养殖技术,从而提高牧民的整体养殖水平,增加畜牧业的产量,进而保证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4]。另外,还应对国内外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实际的畜牧业市场情况,为牧民确定放牧规模提供有力的依据。
3.3推动畜牧业企业产业化经营
当前我国的畜牧业企业比较少,此种情况使得畜产品的质量及生产规模等都不符合标准,进而降低了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了解决此问题,政府应推动畜牧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一个好的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的畜牧业,从而实现生产、加工及销售一体化,最终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4结语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畜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还使其市场竞争力有所降低。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其发展速度,提高我国整体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任播杨.设施畜牧业现状与发展探讨:以福建省为例.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2):74-77.
[2]阳,刘进才,谭成志,等.安岳县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0):6-7.
民和县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青海省梅花鹿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在青海发展薰衣草产业的建议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之我见
发挥农机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同仁县农牧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整顿农机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青海省农牧厅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讲座
浅谈海晏县特色农牧业发展途径
加快发展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的建议
加强我省重点渔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
浅谈农村微生态养殖的应用与展望
青海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化隆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植物检疫的任务和措施
确保羊群安全越冬的六种措施
无公害蔬菜苜蓿芽的栽培技术
生菜冬天的栽培技术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加快发展青海畜牧业之我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动物检疫现状调查与思考
海晏县农田野燕麦影响小麦产量的调查
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与对策
河南县三江源区生态保护项目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祁连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浅析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发展海晏县农牧区畜牧业的对策
浅谈门源县皇城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影响民和县小尾寒羊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循化县冷水养殖发展思路
门源县发展特色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于在青海省推广微生态养猪模式的几点意见建议
关于加快改善基层草原站基础设施建设几点意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进省动物防疫监督探微
浅谈门源县俄博沟村推广种植青杂四号油菜的主要做法
退化草地牧草免耕松土补播与撒播镇压式播种技术在喷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青海5个地区淡水钩虾线粒体DNACOXⅠ基因的序列比较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强化土地管理维护农民工权益
浅论大通县城郊型县域经济的发展
祁连县牦牛“复壮”工程进展及展望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几点思考及措施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海南州奶产业现状及今后的对策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对称多县草地退化的探讨
对西宁市饲料生产与销售情况的思考
小麦倒伏原因分析及措施
整合资金集建培植能人经营推进规模养殖——对循化县积石镇新建村养殖示范点经营模式的调查报告
同仁县草场承包工作调研报告
对互助县八眉猪保种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前景分析
草食牲畜单一畜种能繁母畜比例发展指标验证计算法
集约化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保护建议
为了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现就针对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1、传统生产方式,生产随意性大。畜牧业在当前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上下功夫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依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及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既给动物防疫带来较大困难,同时也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2、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有许多规模养殖场尽管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及饲养管理,防疫及粪污处理与规范化的要求还是存有一定的距离。
3、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及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较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也较为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的落后,一些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与兽药的现象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很难保障;动物疫病的防治问题依然存在,对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4、产业化水平较低。其主要表现为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及规模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未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没有形成共同利益及风险共担。导致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对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并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5、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尽管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有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未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另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较困难,并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6、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非常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均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7、发展畜牧业的环境有待改善。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当前,土地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用地短缺与用地手续过于繁琐,造成畜牧企业难以扩大规模,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二、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与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乡镇基层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与经验介绍,以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水平。
(2)要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积极鼓励发展畜牧业。
2、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朝专业化与规模化经营迈进。
(1)要注重良种繁育与技术推广。奶牛配种已实现冻精生产外,生猪、绵羊等良种繁育水平还不高,需要政府牵头,并建立基层冻配站(点),推广实用技术,以提高改良繁育水平。
(2)要重视技术调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建立标准化、规模化与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并通过绿色、安全、优质、与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
3、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龙头,要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加速龙头企业发展。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与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企业群体规模。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抗御市场风险。
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1)要努力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及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与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并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与控制能力。
(2)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与管理体系,直接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项服务。通过信息网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情况,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及减少风险的目的。
(3)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与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为广大农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
(4)要加强对畜牧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划与管理,保证畜牧企业用地指标的审批与土地使用费用的最大优惠。
5、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要进行多方融资的办法,来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
(1)要将国家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政策用好与用足,努力争取银行贷款。
(2)要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借助外力,发展畜牧业。
(3)要利用民间组织或协会,协调各方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以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08-01
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户数量越来越多,这给我国的兽医诊疗业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基层地区来说,兽医诊疗业还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困难。其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不佳,工作任务多都给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我国相关人士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我国基层兽医诊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疗事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多次改革,医疗制度在不断完善,医疗条件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来说,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对其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现存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兽医诊疗的设备较为落后
在我国的一些基层地区,许多兽医诊疗从业人员没有固定的诊疗机构,也没有先进的诊疗设备。一些兽医在进行动物诊疗之时,最常用的诊疗工具就是体温计、针管、听诊器、输液管等等,而诊疗的结果大多要靠兽医的诊疗经验,没有相对专业的诊疗设备。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许多地区的动物在出现疾病之时,不能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治疗,这给我国的畜牧业从业者带来了许多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对于我国兽医诊疗业的名誉也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2..动物品种较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对于食用动物的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样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我国的畜牧业,我国的畜牧品种在近几年来有明显的增多,一些野生动物与药用动物的养殖十分火爆。畜牧业养殖品种的增多给我国基层的兽医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在诊疗条件没有得到更新的同时面临更大的工作量与更为全面的工作内容,许多兽医没有充足的诊疗知识与诊疗设备,其诊疗水平的提高十分困难。
3.新疾病频出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疾病出现在动物身上,并且新疾病出现的频率还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基层的兽医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许多动物因为诊疗水平有限而无法接受合理的治疗。
4.诊疗知识的更新较慢
我国的基层兽医,大多为长期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的人员,其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兽医知识培训,大多将兽医作为第二职业进行。另外,我国的基层兽医人员的年龄偏大,没有先进的诊疗理念,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以自己的医疗经验作为进行动物诊疗的唯一依据,这给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日常的动物活动当中,许多兽医仅靠老旧与传统的医疗知识对动物的病情进行判断与确认,而对于引起动物疾病的深层原因则不能准确分析,使得我国许多动物的疾病原因得不到准确的分析,越医越病的现象时有出现。
二、提高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
要配合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必须要快速提升,一般用来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提高基层兽医诊疗设备先进性
兽医诊疗设备是兽医进行诊疗时最好的帮手,也是必不可少的辅设备。而我国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落后性十分明显。所以,我国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真实情况,加大对其设备更新的帮助。政府部门要加大兽医诊疗设备方面的财政支出,为其配备更为先进的动物诊疗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才能有提高的基础。
2.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素质
我国基层的许多兽医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动物诊疗培训。因此,当地的动物诊疗部门要加强对兽医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兽医到固定地点进行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及时接受系统的动物诊疗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诊疗体系,加强动物诊疗行为的针对性。另外,地方性的动物诊疗部门要加强专家级人员与基层兽医人员的交流,使其在交流当中获得更好的动物诊疗经验,提高其动物诊疗行为的科学性。
3.丰富基层兽医的学习资料
我国基层的许多兽医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动物诊疗知识,是因为其缺乏一定量的专业学习资料,所以,我国的相关机构应当加大对基层兽医学习的支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其采购先进的动物诊疗书籍,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我国甚至世界兽医诊疗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疾病与相关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我国的基层兽医在面对没有见过的疾病时,可以有理可依,根据科学理论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众多动物养殖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提高对策分析为题,对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三点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希望我国的动物诊疗部门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更好地帮助我国的基层兽医进行诊疗水平的提高,为其提供良好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使国的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畜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拉珍.依靠科学防疫 促进畜牧业的稳步发展[J].科技.2008(01)
[2]. 张甲年;张复明.浅谈县级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
近年来,萧县紧紧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点来抓,实现了畜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畜牧业的快速增长,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现阶段萧县的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面对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重压力,如何找准畜牧业发展方向,合理定位,并找出正确的对策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深刻认识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与特征
1.1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将得到充分体现。
1.2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
农业部早在2004年就把现代畜牧业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二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可控制性强;三是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四是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竞争力强。对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建设现代畜牧业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从我县情况看,在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统一,饲养量增加的同时注重畜产品质量提高;二是注重畜牧业的特殊性,遵循畜牧业特有的规律,科学指导实际工作;三是拓展畜牧业功能,进一步挖掘经济、文化、生态功能,要以畜牧业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造福人类。
2萧县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
2.1现状
萧县地处淮北平原北部,总面积1 885km2,总人口131万,其中农业人口121万,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2%。
全县现有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市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规模养殖场(户)1 850个,各类养殖协会100多个。
2.2特点
一是区域化布局较为明显。东南山区养羊量占全县饲养总量40%;中西部乡镇猪和禽类养殖较为集中,占总量的55%;西部乡镇由于受青龙集皮毛市场的影响,毛用、皮用或皮肉兼用的兔子等毛皮动物养殖较为集中,占全县饲养总量的50%。二是畜禽良种优势明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入,良种普及率85%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45%以上。三是规模化经营已起步。千家万户的零散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以各类养殖协会为龙头集团化发展,养殖航母正在壮大,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日益加强。四是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相关产业发达。全县现有饲料生产厂家5个,年生产销售饲料7万吨,产值近亿元;全县有兽药经营户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五是环保意识正在加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公害备受关注,通过沼气项目的实施,全县2 000余个养殖场建起沼气池,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更加科学。
3存在问题
一是养殖的规模和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畜禽散养仍占相当比例,技术条件差、防疫意识薄弱。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养殖协会多为松散型,凝聚力不强、运作不规范、服务水平欠佳。三是企业龙头不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四是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差。五是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明显。六是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七是动物防疫基础薄弱,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畅销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4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深化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努力实现萧县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4.2目标
到2010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5%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1 500元以上;畜牧业良种覆盖率90%以上;动物及产品优质率80%以上;培育3~5个产业关联大、技术装备水品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5~8个;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5对策和措施
5.1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县乡政府要站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5.2落实扶持畜牧业的政策
严格按照“十一五”规划,尽快制定和落实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畜牧业。积极调整用地规划,预留养殖用地,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环保型畜牧业发展,通过扶持养殖小区建设,配套环保设施,积极推广“猪(禽)―沼―粮”的生产模式,使畜牧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主体培育,通过对龙头企业和养殖协会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无公害认证,争创名牌。
5.3加大畜牧业投入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部资金投入萧县畜牧业及加工业。加大县乡财政投入,重点做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疫病、药残检测设施建设,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5.4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目前,萧县畜牧业散养比重大,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空间大,要加快养殖小区和无公害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理想选择。在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的同时,配套动物防疫力量和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5.5组织标准化生产
加快对畜牧业标准的宣传,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经常化的检查督促,促使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自觉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确保畜产品安全。
5.6实施畜产品安全监管
各类畜牧业生产者都要建立和完善养殖档案记录,严格标示使用和管理,积极推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杜绝危禁品的投入和使用,强化质量检测。积极引导生产者崇尚无害化和绿色生产。
5.7加强动物防疫
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治和完善应急机制两手抓,健全各县防疫制度,强化检疫监督,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安全。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前,老百姓买肉、蛋得凭票。今天,肉蛋奶不但敞开供应,而且开始讲究安全放心。
据统计,2005 年中国畜牧业总产值为1.3 万亿元,至2008 年,已达到2 万亿元。全国共养殖有16亿头猪、4亿头牛和7亿只羊,鸡、鸭、鱼等其他畜禽类的数量就更多。2008 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 278 万t、2 701 万t和3 781 万t,比1980 年增长了4.7 倍、9.5 倍和26.7 倍,平均年递增6.4%、8.8%和12.6%。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8.9 kg、2.4 kg和1.0 kg,到2007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52.0 kg、19.0 kg和27.5 kg,分别是1978年的5.8倍、7.9倍和27.5倍,中国人均肉蛋奶的消费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1],畜牧业经济已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畜牧大国,但在当前的畜牧养殖产业体系中,存在着国家、集体、股份制、个人等多个生产业态。农业和牧业相结合的农牧业结构仍然还是目前畜牧养殖业的主体,工厂化畜牧企业依然只是凤毛麟角。据统计,91%的猪肉产品、99%的牛肉出自农牧方式,工厂化养殖方式仅为1% ;羊肉的散养方式占98% ;禽肉的农牧式占82% ,禽蛋的农牧方式占94%,其中专业户占36% ,散养户占58% ;牛奶农牧式占80% ;绵羊毛放牧式占70% ,农牧式占30% ,工厂化则为0。以农牧结合为主的畜牧业在中国的畜牧产业中仍占主导地位,而在农牧结合的畜牧业中又以非专业养殖户的传统式散养或小规模圈养为主[2]。如此一个大规模的行业产业,再加上上述生产模式,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行业的发展很容易受市场价格的制约。据2009年上半年统计,四川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 596.3 元,同比增加了307 元,增长13.4%,但是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只有571 元,同比减少了60.56 元,减少了9.59%。农民人均出售猪肉26.57 kg,同比增长了5.25%,人均收入380.29 元,同比减少了21.73%。据对亳州、合肥等地部分养殖场(户)调查,每出栏1头肥猪平均亏损50元左右[1],可见,畜牧业是增产减收。对于上述诸多的问题,诚然有些问题属于政策、法规层面,需要各级政府配合有关部门解决。但是有很多的问题是与畜牧业经济信息及市场信息密切相关的,没有建立起有效、科学、快速的反应机制,使得产业容易出现价格上涨一哄而上,价格下跌生产收缩,这就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波动,这种冲击和波动不利于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有效的市场信息引导。由此看来,市场信息体系的滞后和不完善,直接影响到行业产业的发展与稳定。
3中国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组织
中国畜牧业市场信息和其它行业在大的格局上没有区别,也存在着市场、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做好了,畜牧业经济也将被带动起来。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中国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供给日益丰富多彩,优质产品率不断上升,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毫无疑问与中国畜牧市场信息的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畜牧业市场信息主要来自以下服务组织[4]。
3.1政府性质部门
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他们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政策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
3.2准政府性质机构
各级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中心、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他们是政府部门直属单位,承担政府的部分信息服务任务。
3.3教学科研系统
各级各类畜牧教学、科研单位。他们产生和传播大量畜牧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3.4 社团组织
畜牧行业协会和学会。他们发挥着协调、咨询、服务、桥梁纽带作用。
3.5其他信息服务组织
有关媒体、商业性机构、大型企业内部的信息服务机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他们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搭起了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弥补了政府信息服务功能的缺欠。
4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信息服务组织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很难满足农牧民对畜牧市场信息的需求。
(1)中国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现在人们已经在围绕市场情况考虑和安排生产、加工、经营、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但畜牧交易市场体制不完善,畜产品贸易市场建设滞后,仍属传统自由交易,交易行为不规范;市场信息缺失,畜牧业生产信息、销售流通信息不畅,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把握不准,由此使畜牧生产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某些畜产品存在阶段性、结构性过剩[5],造成了畜产品价格的起伏不定,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畜产品由不同部门归口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各部门和各单位分别依靠各自独立、相对薄弱、体系建设存在交叉重复,信息资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共享;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有较大差距;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手段落后;信息的采集面相对较窄,采集、分析和缺乏统一的标准;信息分析形式和窗口的实用性、统一性和固定性较差。
(3)现有的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才不足,培训工作滞后等[5]。
这些因素影响了市场信息服务质量与效率,使得畜产品市场信息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在结构、质量、有效性、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巨大缺口,难以满足加入世贸组织后畜牧业和畜牧经济发展的需要。
5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应采取的措施
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质量与畜牧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灵通,就能解决农牧民的生产问题和“买难卖难”问题,可以致富。反之,农牧民就不知道养什么、怎样养、养多少、卖给谁。因此,要建立多元的畜牧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
5.1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改进完善信息采集系统
依托农业部和省级农业部门,强化建立和开发畜牧业市场综合数据库系统,如建立畜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信息、畜牧业生产区域性信息、畜牧业经营性信息、畜牧业产品结构信息、畜禽产品进出口信息、畜禽生产水平信息等数据库。强化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设,搞好批发市场价格采集、分析和。探索传感网、物联网技术在养殖场的应用,开发高质量畜牧市场信息技术软件研究,推广应用电子标签技术(rfid)。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建设公共数据平台,解
转贴于
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涉农信息共享。
5.2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主要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在主产区和主销区建立市场信息监测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畜产品市场监控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开展主要畜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与决策,规避市场风险。
5.3加快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化进程,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关系
目前,农户的畜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农民经纪人。他们以市场为坐标,以本地产品为资源,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从事经营某一项畜产品的购销,不同程度的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有的逃避检疫,存在一定的疫病传播风险,市场价格他们说了算。因此,农民们最信不过,而又最离不开,乡镇干部很怕他们,而又得靠他们。随着规模化养殖逐渐扩展,经纪人销售规模与数量有限,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养殖企业之间相互不能交流所掌握的市场供求信息,结果又影响了畜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7]。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生产者利益代言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吸纳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形成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利益关系[8]。
5.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涉农信息化法律法规
畜牧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传播,政府部门是主体。维护信息主体的权威与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如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法国有关法规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中国应尽快制定涉农信息化法规,制定信息采集、分析和的统一标准,建立权威性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确立为常规、不为例外的工作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
5. 5促进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怎样解读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恰当地进行畜牧生产等各项经济活动,还取决于农牧民自身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学校式的传统教育和各种培训,提高农牧民的认知能力;还可以通过各种畜牧项目示范区和典型示范户,帮助农牧民更新观念,增强对知识和信息的接受与分析能力。
6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5.020
Recent Condi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Sheep Industry of Qinghai
WANG Qun—wei
(Sanjiaocheng Sheep Farm of Qinghai, Gangcha,Qinghai 8123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heep industry production data recent years of Qinghai, problems were put out, such as slowly increasing, badly grassland degeneration,lower ratio of fine breed and organization.Meanwhile,some goo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Qinghai; sheep industry;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养羊业是青海省畜牧业中的优势产业,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养羊业是青海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青海省牛、羊等草食牲畜的存栏为2 003.3万头(只),其中绵山羊存栏达1 492.3万只,占青海草食畜存栏的74.5%,肉类总产量31.5万t,羊肉产量10.5万t,占肉类总产量的33.3%,略高于牛肉和猪肉产量,养羊业成为青海肉类产品供给的主要产业。在自然条件恶劣、草地退化形势严峻的条件下,紧紧抓住青海省畜牧业良种工程、草原生态畜牧业建设等重要历史机遇,青海养羊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笔者就近年来青海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发展建议,仅供参考。
1 青海省养羊业发展现状
1.1 存出栏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青海省年末存栏各类绵羊1 298.9万只,其中细毛羊31.6万只,半细毛羊228.1万只,较2003年年均增长—1.5%,8.9%和4.0%。2010年能繁母羊存栏709.8万只,占存栏羊的54.6%,较2003年,能繁母羊存栏和所占比例分别年均增长—1.1%和0.4%。2010年出栏各类羊590.1万只,出栏率为45.4%,分别较2003年增长了3.0%和4.4%。从图1可以看出青海绵羊存栏2007年较2003年下降比例最大,下降了12.4%,存栏2010年较2003年下降了10.2%,呈略微回升趋势。能繁母羊比例呈略微增加趋势,出栏率增加较快。
1.2 青海省羊毛和羊肉生产情况
2010年青海省绵羊羊毛产量为17 165.7 t,其中细毛羊羊毛为499.9 t,半细毛为5 468.4 t,粗毛11 197.4 t,分别占羊毛总产量的2.9%,31.9%和65.2%,产量分别较2003年年均增长了0.6%,1.5%,5.0%和—1.2%。
1.3 单产分析
可以看出,2010年细毛羊和半细毛羊头均产毛分别为1.58 kg和2.40 kg,比2003年的2.5 kg和2.23 kg分别增加了—36.8%和7.62%,年均增幅为—5.9%和0.9%。2010年出栏羊胴体质量17.8 kg,较2003年的18.2 kg下降0.4 kg,下降了2.2%,年均下降0.3%。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羊业增长缓慢,生产效率低
随着国家和青海省对草原生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及青海省开展全省牧区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以来,2003─2010年青海省存栏羊的数量明显减少,但羊群繁殖母羊比例和商品率低,羊群在草原放牧饲养周期过长,养羊业效率低。18—19世纪,世界养羊业中羔羊肉生产开始兴起;20世纪60年代,养羊业开始向多极化发展;80年代初,肉羊生产体系及配套技术日趋完善[1]。 而青海养羊业中专用肉羊比例低,羔羊经济更是发展滞后,这些均是青海养羊业发展缓慢的主因。
2.2 草地退化严重,草地养羊业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青海省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面积1 630万hm2,占全省草原面积的44.89%。草原的大面积退化,导致草原生物量的大量减少,草原载畜能力不断下降,对于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青海省养羊业而言,草原大面积退化将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品种良种化比例低,单产徘徊不前
青海省养羊业的主导品种是藏系绵羊,良种羊比例低,品种选育程度不高,导致养羊业品种古老,生产性能低。从单产水平看,细毛羊产毛量明显下降,出栏羊胴体质量徘徊不前,甚至回落,半细毛羊的产毛量略有增长。
2.4 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有限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63-01
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户数量越来越多,这给我国的兽医诊疗业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基层地区来说,兽医诊疗业还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困难。其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不佳,工作任务多都给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我国相关人士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本文对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对策进行研究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的。
一、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的医疗事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多次改革,医疗制度在不断完善,医疗条件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来说,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对其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现存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兽医诊疗的设备较为落后
在我国的一些基层地区,许多兽医诊疗从业人员没有固定的诊疗机构,也没有先进的诊疗设备。一些兽医在进行动物诊疗之时,最常用的诊疗工具就是体温计、针管、听诊器、输液管等等,而诊疗的结果大多要靠兽医的诊疗经验,没有相对专业的诊疗设备。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许多地区的动物在出现疾病之时,不能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治疗,这给我国的畜牧业从业者带来了许多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对于我国兽医诊疗业的名誉也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2.动物品种较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对于食用动物的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样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我国的畜牧业,我国的畜牧品种在近几年来有明显的增多,一些野生动物与药用动物的养殖十分火爆。畜牧业养殖品种的增多给我国基层的兽医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在诊疗条件没有得到更新的同时面临更大的工作量与更为全面的工作内容,许多兽医没有充足的诊疗知识与诊疗设备,其诊疗水平的提高十分困难。
3.新疾病频出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疾病出现在动物身上,并且新疾病出现的频率还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基层的兽医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许多动物因为诊疗水平有限而无法接受合理的治疗。
4.诊疗知识的更新较慢
我国的基层兽医,大多为长期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的人员,其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兽医知识培训,大多将兽医作为第二职业进行。另外,我国的基层兽医人员的年龄偏大,没有先进的诊疗理念,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以自己的医疗经验作为进行动物诊疗的唯一依据,这给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日常的动物活动当中,许多兽医仅靠老旧与传统的医疗知识对动物的病情进行判断与确认,而对于引起动物疾病的深层原因则不能准确分析,使得我国许多动物的疾病原因得不到准确的分析,越医越病的现象时有出现。
二、提高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
要配合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必须要快速提升,下面,我们就来对基层兽医诊疗水平提高的对策进行分析:
1.提高基层兽医诊疗设备先进性
兽医诊疗设备是兽医进行诊疗时最好的帮手,也是必不可少的辅设备。而我国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落后性十分明显。所以,我国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的真实情况,加大对其设备更新的帮助。政府部门要加大兽医诊疗设备方面的财政支出,为其配备更为先进的动物诊疗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才能有提高的基础。
2.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素质
我国基层的许多兽医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动物诊疗培训。因此,当地的动物诊疗部门要加强对兽医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兽医到固定地点进行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及时接受系统的动物诊疗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诊疗体系,加强动物诊疗行为的针对性。另外,地方性的动物诊疗部门要加强专家级人员与基层兽医人员的交流,使其在交流当中获得更好的动物诊疗经验,提高其动物诊疗行为的科学性。
3.丰富基层兽医的学习资料
我国基层的许多兽医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动物诊疗知识,是因为其缺乏一定量的专业学习资料,所以,我国的相关机构应当加大对基层兽医学习的支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其采购先进的动物诊疗书籍,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我国甚至世界兽医诊疗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疾病与相关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我国的基层兽医在面对没有见过的疾病时,可以有理可依,根据科学理论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众多动物养殖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提高对策分析为题,对我国基层兽医诊疗业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三点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希望我国的动物诊疗部门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更好地帮助我国的基层兽医进行诊疗水平的提高,为其提供良好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使国的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畜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春.浅谈基层兽医在临床诊疗中存在的误区[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0(07)
我省生态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看,底子薄、基础差,总量小,发展速度缓慢。在天然草地利用上,以丘陵岗地及农林间隙地等类型草山草坡的利用率较高,低山、中高山区草山草坡利用率次之,近处、低处的草山草坡的载畜量已经趋饱和,而大部分边远山区大面积天然草山草坡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坡度较平缓、土层较深厚的丘陵岗地草LJ草坡大约占可利用的草地草坡40%,开发部分约占90%,而占可利用草lJ草坡约38%以上的中高山草地开发利用较少。大量的草山草坡亟需改良,贵州山区牧草多是野生杂草,草质差,产量低,利用率仅为30%左右。同时,贵州草地多集中分布于山高路远和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农牧业生产水平低,经济条件较差。在这些地区,农户养畜多是自给自足,商品率低,国家虽投入了一些改良项目,但总的来说,投入有限,人工草地和天然改良草地面积还较小。良种推广体系不健全,生产方式还存在粗放经营,管理落后的问题,草食畜禽种质低劣的问题较为突出,优质畜禽所占比例较小。缺乏大的龙头企业牵引带动,目前形成的小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联系上还较松散,没有形成产、供、销的良性运行机制。
2解决方法
为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适时提出了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基层兽医从原来的单调防疫、医病工作转移到动物防疫及畜产品流通领域安全监管的工作上来,从而彻底改变兽医以往的工作机制。为此畜牧兽医如何适应新的职能的转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畜牧业生产是我乡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我乡农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三大战目标"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将畜牧产业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使全乡畜牧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为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2010年初,全乡各类牲畜存栏3.89万头(只)。母畜比例不足60%,根据这一现状我乡继续狠抓畜种结构调整,稳步提高畜群生产能力,适度提高母畜比例,以适龄母畜比例的提高来带动出栏率、商品率的提高。改变目前母畜比例不足60%的现状。到今年底母畜比例达到并保持在70%以上。使牲畜出栏率达到45%,商品率达到40%以上。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养殖小区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牛羊育肥、生猪养殖繁育、黄牛改良、禽类养殖等。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截至目前牛羊育肥户达到200户,育肥牛羊2.01万 头(只);逐步使养殖业成为农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以规模养殖户的增加促进我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知识,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仍很缓慢。良种繁育工作不能适应当前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绝大多数散养户和部分规模养殖户都是从本乡购进牛、羊、猪品种。且不能保证品种质量。诸如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进行科学的疫情防治等一系列问题,经常困扰养殖户。急需技术指导和信息传递。
2、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养殖户在自家的宅基内建畜舍进行畜牧生产,不仅污染周围环境,而且无法扩大养殖规模,专业户生产规模仍很偏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明显,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的提高。同时,养殖户另辟土地修建畜舍扩大畜牧业生产,土地审批和建设审批难度大,阻力多,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土地和建设问题需要及时协调解决。
3、我乡畜牧兽医站力量薄弱,严重影响全乡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村级防疫员业务素质低等原因,畜禽技术指导及防疫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三、加快我乡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大力发展畜牧业,是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措施。为此,乡党委、政府下大力气鼓励和支持发展养殖专业大户。推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进一步促进全乡养殖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针对当前我乡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认真分析畜牧业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养殖科技为手段,注重特色,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发展。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认真组织宣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动物防疫工作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们对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要积极做好政府参谋,建议政府部门要对养殖场(户)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认识和理论技术水平、并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要以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方法方式引导他们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搞好正确引导,应对市场变化。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市场监测,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市场动态,科学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畜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亏损,增加收入。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向养殖户传递信息,指导生产发展。二是调整畜群结构,淘汰劣质品种,更换优良品种,不等价、不压栏,对育肥牛羊做到适时出栏。三是保护和发展母畜,防止养殖户宰杀良种母畜,加强品种改良,提高良种比重和生产力。四是协调财政、金融、信贷等部门,积极为规模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3、加强养殖创新,改进生产方式。要认真总结本地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地制宜,指导农民改进传统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在发展方向上,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优势,应坚持稳定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草食畜牧业的比重和增长率。在发展模式上,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优势,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同时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交汇在一起,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使粮食产量提升、增值。增加现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当前应引导农民进一步改善饲养条件,改良畜群品种,适时扩大规模,发展绿色、无公害和生态养殖。要大力提倡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改进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兴建养殖小区,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