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要点

基础护理要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基础护理要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基础护理要点

篇1

颅内血肿是脑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情危急、来势凶猛,需要及时抢救,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和降低伤残及病死率,这就需要手术室工作人员要反应迅速、动作敏捷,主动积极配合术者及麻醉师工作,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现现将巡回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巡回护理要点

1.1 术前物品准备

1.1.1 手术间的准备 选择较大手术间,室温调至23 ℃~26 ℃,湿度50%~60%。手术显微镜、单、双极电凝器放置相应位置,准备好头架或头圈,中心吸引器准备2个,检查是否通畅。

1.1.2 特殊物品的准备 气管切开包1套,人工硬脑膜、颅骨连接片、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骨蜡、脑棉片、显微镜保护套、动脉临时阻断夹、动脉瘤夹、各种垫等。

1.1.3 术中用药准备 复方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20%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及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1.2 病人的准备

1.2.1 保护病人 病人剃好光头后,巡回护士用推车将病人推到手术间,搬至手术台上时,采取“四人搬运法”,三人分别负责搬肩、腰、臀、膝,一人负责搬头,四人齐用力,成一直线将病人搬至手术台上,应保护好头部与颈部,防止头颈扭曲。用约束带固定好病人,防止躁动而坠床,必要时守候在床旁。手术床上的布单必须平整干燥,防止压疮。

1.2.2 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以保证手术快速补充液体、血液、麻醉药等,一般选择大隐静脉,采用18号~20号3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于静脉难找者,采用序贯法浅静脉留置术[1],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对于穿刺极困难者则尽快采用中心静脉留置术。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及时清除口、咽喉、鼻腔分泌物,协助麻醉师或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确保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1.2.4 摆放手术 平卧位时,注意头部稍高,应高于心脏平面,颈部不扭曲以免气管受压[2]。手术床上的布单必须平整干燥,防止压疮。

1.2.5 其他 将红霉素眼膏涂于睑缘上,再用剪好的3l黏贴手术巾,将眼裂完全遮盖,平整地贴于眼部皮肤即可[3]。耳朵内放置干棉球,防止消毒液流入耳内引起灼伤。

1.3 术中护理 ①随时调节灯光,保持视野清淅,使用显微镜时,提醒旁边的人勿碰撞显微镜,以免影响医生的操作。保持吸引器的通畅。②手术开始前,巡回与洗手护士仔细清点器械、针、脑棉的数目,详细记录于护理记录单,术中增加的要及时记录,关颅腔前,必须两人清点准确无误方可关闭,缝合完毕,再清点1次并由巡回护士认真记录。③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以便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了解手术方案,对术中潜在的意外做到心中有数,保证静脉输液通畅。④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包扎好伤口,引流管固定好。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送病人到病房,并将术后注意事项、液体入量、输血情况认真告诉病房值班护士。

2 小结

急性颅内血肿的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积极地抢救。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在最短时间内备齐所需物品,熟悉和掌握手术的方法、程序和步骤,做到规范化的配合,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以达到挽救生命,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S2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074-02

1 前言

小麦联合收割机是指将小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机、行走装置用中间输送装置连接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小麦联合收割机具有收割干净、快速、减少劳动程度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在小麦收割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但小麦联合机的结构也是比较复杂的,科技含量较高,很多农民朋友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了解不多,导致的机械不能正确使用和操作,无法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甚至是造成机械故障,缩短了使用寿命。鉴于此,促进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正确、合理使用,加强故障管理,也是目前在农作物机械化收割中需注意的重点。

2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

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由收获台、输送装置、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选装置、粮箱、发动机、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行走装置、操作装置、驾驶室等部件所组成。工作时,小麦作物在拨禾轮的扶持作用下被切割器切割,于推送作用下倒下割台,再由割台的螺旋推运器将小麦从两侧向割台中央集中,通过伸缩扒指将小麦送至倾斜输送器,使小麦进入脱粒装置,通过滚筒和凹板的作用脱粒,使脱出物经凹板栅格孔落到阶梯抖动板上。而茎杆则被送至键式逐稿器,经过抖动进一步分离出茎杆中夹带的谷粒,谷粒滑到抖动板,键面上长茎秆粉碎切断或被排出机外。脱出物在经过抖动、蓬松分离、吹风等一系列操作后,留下干净谷粒后送至谷箱,谷箱装满后便可经卸谷装置卸出。

3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管理

3.1 做好使用前准备工作

使用前,先要检查小麦联合收割机的零部件是否有松动、损坏,焊接件是否有裂痕,转动部件的运动是否灵活,紧固件是否真正牢固等等。并重点做好对负荷大、易磨损、振动大、转速高装置的检查工作,如:(1)对拨禾轮的高度、转速,割刀的行程与切割间隙,搅龙的转速及底面间隙等部位进行检查,保证其设置符合使用要求;(2)对发动机的水温、油温、油压、油耗、声响等正常情况进行检查;(3)对脱粒装置的主滚筒转速、凹板间隙等部位进行检查,避免使用时滚筒堵塞、麦粒严重破碎等问题的发生;(4)对分离装置、清选装置的转动灵活性进行检查。

3.2 熟练掌握作业操作要点

作为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操作人员,必须充分、熟练掌握作业时的基本操作要点,以保证操作合理、有效、安全。

(1)作业速度: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速度需综合考虑到小麦的产量、湿度、高度、地面平陡程度、发动机负荷、驾驶员操作水平等因素后而确定。针对亩产量>400kg的小麦,选择Ⅰ挡作业,前进速度为2~4km/h;针对亩产量

(2)收割幅宽:小麦联合收割机通常情况下是满幅作业的,割幅控制在割台宽度的90%左右为最佳,且注意小麦的喂入量不可超过收割机规定值。若作业时发现小麦的产量高,或是小麦湿度较大时,应该适当地减小割幅。

(3)油门控制:在正常收割状态下,为避免因动力不足造成的堵塞等作业质量下降问题,应该保持大油门。若作业时脱粒不畅,可以利用变速手柄将前进速度适当降低,也可以通过踩离合摘挡停车,等待滚筒中小麦脱粒完毕后,再挂低挡减速前行。

(4)拨禾轮弹齿调整:可通过向下、向前调整拨禾轮位置的方式,使拨禾轮弹齿尽量降低靠近地面,后根据倒伏情况合理调整拨禾轮弹齿的倾斜角度,使倾斜角控制在15~30°之间,以便于弹齿顺利地从地面抓起倒伏作物送入收割台。

(5)留茬高度:为便于种植下季农作物,收割时小麦留茬应该越低越好,但若留茬过低,也容易导致小麦联合收割机割刀吃泥而易损坏,因此,建议留茬高度控制在5~15cm左右为最佳。

(6)行走方法:小麦联合收割机行走路线是根据种植密度与成熟度、作物自然高度、减少收割机空走为原则选择的。作业时通常是选择直线行驶方案,转弯时采用倒车法或者兜圈法直角转弯,切勿边割边转弯。若收割时遇到作物大片倒伏,则应该采用逆向收割方法。

3.3 特殊情况下作业注意事项

在坡地、大风天等特殊情况下作业时,需注意:(1)坡地注意:上坡收割作业,需将筛子后部适当调高;下坡收割作业,则应适当调低筛子后部。(2)大风天注意:大风天容易因风吹影响收割质量,因此在大风天应采用逆风行驶作业方案,同时将清粮机构迎风侧进风口适当调小,将背风侧进风口调大,以减少损失,提高小麦收割质量。

4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故障维修维护管理

4.1 常见故障维修管理

(1)刀具损坏:具体操作时刀具损坏故障比较常见,导致刀具损坏的原因通常有两类:一是因为刀片的铆钉松动,使得刀片高度不同,相互发生碰撞而损坏刀片;二是因为驱动机构安装位置不规范,刀片在运动阻力过大,从而导致刀杆折断等。针对此类故障问题,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合理调整护刃器,针对松动铆紧,确保刀片均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刀片与障碍物发生碰撞。针对驱动机构安装不规范问题,及时对其安装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将刀片受到的阻力降至最小。同时刀片在不工作时必须保持垂直平放,以避免变形损坏。

(2)脱粒不净:小麦联合收割机在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出现脱粒不净、脱粒不彻底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通常是因为收割机脱粒间隙过大造成的,可通过调整脱粒间隙来解决。此外,纹杆磨损导致收割机喂入量不均匀,或是收割机滚筒转速低也会出现脱粒不净,可通过增加割茬高度,或是降低收割机前进速度来调整。

(3)推运器打滑:推运器打滑多是因为推运器螺旋叶片与底板的间隙过大,或是叶片附近磨光后不容易抓住作物,作物堆积于推运器之前不能第一时间输送便会出现打滑。针对此类故障,可根据小麦高度、密度等对螺旋叶片与割台底板进行合理调整,修复叶片上磨损小齿,以此增强机器的疏松能力。

(4)指示灯与指示仪表故障:指示灯不亮,一般是因保险丝烧断引起的,可更换保险丝修复,但若保险丝完好,则意味着灯炮与导线接头有问题,进行z查处理修复。指示仪表无指示,多是因为仪表损坏或传感器损坏导致的,应及时更换。

4.2 日常维护保养管理

在田间长时间作业时,应定期检查发动机、切割器、脱粒装置等部件的运行情况,若发现有零部件磨损或堵塞,需在停机后及时、更换、修复或维修,以免影响作业。针对作业时异常进行处理后,启动机器,于无负荷状态下运动3min,确保无异常再继续生产作业。

在田间作业完毕后,将联合收割机内部、外部所产生的泥土、籽粒、碎秸秆等及时清理干净,并用水适当冲洗,晾干之后开进库房存放。将链条卸下放入柴油内清洗,涂抹机油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将三角胶带卸下擦拭干净,贴上标签存于库房。针对机器中易磨损部位,进行全方位检查,若有零部件存在老化、变形、磨损过度,应及时更换以备下次正常使用。对生锈部位进行除锈、涂漆、涂抹机油或黄油等保养处理。对于蓄电池,应卸下单独保存,存放选择干存法,以实现长期保存。

5 结语

小麦联合收割机在现今农业生产中作用已是越来越重要,其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很容易因操作不当造成故障,因此规范操作方法,加强故障的维护管理,是确保小麦联合收割机能够安全、有效使用的关键。

篇3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发病率的增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脑出血一旦发生,其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临床上除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外,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临床资料

2001~2010年收治脑出血患者107例,男77例,女30例,年龄39~81岁,均经CT确诊。出血量7~81ml。经治疗治愈22例,好转43例,死亡19例,自动出院23例。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脑出血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是脑出血患者护理至关重要的环节。

意识的观察:意识的改变是反映病情轻重最可靠的指标之一,昏迷是意识障碍的最严重表现,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护士可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语反映,可呼唤患者名字,词句性谈话等了解其应答对话情况,可观察患者有无自动要求,如饮水、大小便、诉不适等,观察其对疼痛的刺激反映如针刺、压眶等,观察咳嗽、吞咽、睫毛角膜反射情况,以了解意识障碍的深度。

瞳孔观察:①双侧瞳孔极度缩小,提示脑干的脑桥段损伤。②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打、固定、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脑疝发生须紧急抢救。③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患者深度昏迷状、高热、则提示脑干的中脑损伤。

烦躁不安及肢体活动的观察:烦躁不安及肢体活动与否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脑出血患者躁动不安应排除不适、膀胱膨胀等原因。如患者原是昏迷,而后出现躁动不安,病情可向好的方向发展;若患者由清醒转入躁动不安,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应警惕颅内继续出血的可能。一侧肢体由正常-不全偏瘫。同时肌张力增高、腱放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这是脑组织椎体受损的主要体征,说明出血量在增加,病情在加重。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清醒患者或由昏迷转为清醒后,因偏瘫或失语,患者常有急躁不安和恐惧害怕的心理,家属或患者常误认为患了脑出血,不是死亡就是瘫痪,因而悲观失望情绪十分严重。护士应耐心解说,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悲观等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一般护理:①急性期就近抢救,不宜搬动以免加重出血,应绝对卧床休息,可抬高头部15°~30°,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并可迅速静脉推20%甘露醇250ml,或50%葡萄糖60ml,同时给以氧疗法以提高动脉血的氧含量,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发生。②早期意识障碍后禁食1~2天,以免呕吐物饭流入气管导致窒息,3天后如神志仍不清楚,无呕吐及出血者,可鼻饲流汁以保营养。③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患者采取侧卧位或偏向一侧,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有痰液时及时吸出,如伴有喉肌松弛,舌根后坠,应及时在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用拉舌钳向外拉,或进行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痰液黏稠时,可作气管切开,预防呼吸道感染,防止呕吐物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吸痰动作要轻,防止损坏黏膜,注意吸痰用物的消毒,气管切开者的吸痰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病室每天用高效消毒剂拖地2次。④高热患者给以冰袋、冰枕等物理降温,注意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1℃左右为宜,冷敷部位定时更换,并观察皮肤有无冻伤发生,采用降温措施30分钟后,密切观察降温效果。⑤躁动者应防止坠床,要给以床档保护。⑥重患者应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注意皮肤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⑦留置导尿者,每4小时放1次,并定期用1:1500过锰酸钾或1:1200呋喃西林冲洗膀胱,预防泌尿系感染。⑧清醒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用开塞露等防止用力引起颅内压增高。

康复护理:为使患者瘫痪肢体早日康复,在发病后48小时即可进行康复护理,对四肢肌肉进行按摩,对瘫痪肢体做被动舒缩运动,从小关节到大关节的顺序,每天被运动2次,每次0.5小时,防止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分喜悦、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等不良心理和惊吓等刺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分睡眠;坚持锻炼,避免体力或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过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戒烟戒酒;遵医嘱用药;保持血压稳定,减少血压波动对血管的损害,有病情变化时及就医。

讨 论

篇4

【摘 要】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带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医院的工作方式也逐渐由人力转变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医院的网络设施一旦遭到破坏,给医院和患者带来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本文在分析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维护策略,以期能够对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维护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我国各大医院的日常工作管理基本上都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它在方便患者就诊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我国医院管理工作的后期发展趋势也必然会趋向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医院相较于其他行业具有其独特性,它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包含着医院的重要数据资源,加强对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医院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计算机网络的布线

我国各大医院的网络布线多采用多模光纤作为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主干线,并且还需备份医院的所有网络线路,以便把医院各部门的系统网络连接在一起,进而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的运行速度。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在接入光纤时,要注意采用屏蔽双绞线,这样既可以绝缘,同时还能防止其他网络对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干扰。

1.2 中心机房的管理和维护

中心机房作为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其日常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持正常运行的关键,因而必须要加强对中心机房的管理和维护。首要的就是要保证机房电力供应的充足,而且中心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也要得到有效的控制,温度过高会影响医院网络的物理编辑,使得网络数据参数出现偏差,同时还可能会引起内部电源的烧毁,给医院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另外,还要避免机房的湿度过大,湿度过大会腐蚀一些设备,使接线部件生锈,造成设备的接触不良或者发生短路等状况,机房湿度过大还会使灰尘吸附在设备上,导致系统在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噪音。其次就是要确保中心机房的设备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特别是电磁的干扰,电磁对中心机房设备的干扰将会对医院整个网络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作用。最后就是要做好中心机房的防雷措施,避免雷雨天气下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崩溃,使得医院工作无法展开。

1.3 系统服务器是否安全可靠

服务器和数据库能否为计算机不间断的提供可靠的数据以及数据的存储是否安全是判断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关键所在。医院的24小时工作制要求系统服务器电源的不能间断,以确保服务器保持全天候的工作,避免数据库因为突然停电而遭到损害。

2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要点

2.1 加强对计算机网路的维护和监测

目前,不少医院的计算机安装系统基本上都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医院的网络管理人员应对系统的登录账号以及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的管理及控制,定期审计监控,做好数据的监测记录工作,避免异常访问现象的出现。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在使用计算机时也要注意经常修复网络漏洞,以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医院还应设置内部计算机网路登录的账号和对身份权限的验证,防止陌生人登录网路系统,窃取篡改医院数据信息。

2.2 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机制

各大医院应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机制,使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在进行计算机使用时可以按照有关安全规章和制度去执行,避免违规使用问题的出现。同时医院还应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处理的制度,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避免安全隐患的并发,导致网络系统的崩溃,影响医院工作的开展。医院工作人员自身也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能够独立的解决计算机使用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另外,各大医院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队伍,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并对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当安全隐患出现时也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最后医院应加大对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故障和应急演练,提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保障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2.3 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管理

由于医院的部门、科室非常的多,医院信息库的数据类型也就较为复杂和广泛,在数据的查询使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比如数据丢失、信息泄露或者非法使用等,给医院和患者带来损失。为此,医院应建立有关的安全数据中心,提高医院数据库的安全等级,避免数据库信息的盗用。此外,医院的信息资源较为分散,需经过整理后,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子系统中的计算机都要设置使用权限,统一标准,进而加强子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医院数据库的安全使用。

2.4 采用加密技术,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等级

加密处理在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等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应才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以提升医院数据库的安全性能,从而保证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医院计算机网络中通常采用的是对称加密技术对网络系统的数据包进行加密。对称技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当信息数据交换过多时相应的就要多个密码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这就对系统的运行速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三重加密技术是对对称加密技术的完善,在信息数据交换较多的情况下它能提供连续加密,这样不法分子就很难破解加密密码。另外,在网络安全中,病毒入侵是一个异常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医院必须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出有关的确保网络安全的措施,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并严格按照网络安全的规章和制度使用计算机,确保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2.5 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为了防止系统崩溃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对数据的备份是很有必要的。在备份前,应对数据备份的有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安全完整的实现数据库的备份。如,备份频率,备份内容,备份的存储介质,备份途径,备份的有关负责人,备份后文件的存储地址等这些都要十分明确,才能展开数据的备份工作。当服务器崩溃信息数据丢失时就可以调用备份文件,恢复有关数据。数据库和系统恢复的难度系数较高,需要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人员来操作,这就要求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更加专业化,以胜任网络安全管理的工作。

3 结语

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医院应采取切实的维护措施,加强对医院网络系统的维护和检测,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医院工作人员也要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做好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提高医院内部人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真正把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盖淑花.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J].价值工程,2012,31(26):195-196.

篇5

一、CT 回路的缺陷处理及预防

(一)CT 回路缺陷的产生及发现。CT 回路的缺陷主要有2 种:CT 回路开路和输出电流偏差大,其中,CT 回路开路,将在开路处产生高电压,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CT 回路开路的主要原因有2 种:一是设备质量问题,包括CT 本身的质量和CT 端子排的质量,现场曾多次出现这种缺陷;二是人为问题,在保护校验完毕后,由于忘记恢复CT 回路连片而引起缺陷,但是这种情况正随着继电保护措施票制度的严格执行而减少。造成CT 输出电流偏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2 种:一是CT 本身输出存在问题;二是CT 回路又发生一点接地,产生分流现象。CT 回路的缺陷一般在2 种情况下发现:一是设备巡检时,发现CT 端子排处有明显的过热或烧灼痕迹,有时还有小火花出现,可以断定是CT 回路开路;二是设备运行中,频繁或持续发出CT 断线或差流越线等告警信号,很可能是CT 回路异常。

(二)处理CT 回路缺陷的注意事项。处理CT 回路缺陷时,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作业人员可站在绝缘垫上工作,并且保证CT 回路不失去接地点;如果打开CT 连片使CT 源侧失去接地点时,应增设临时接地点,并在作业完成后及时拆除。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在短接或断开CT 回路前,必须退出与其有关的保护,在CT 回路未恢复正常时,禁止投入这些保护。

(三)处理CT 回路缺陷的方法。1.CT 回路开路。对于由CT 端子排质量问题引起的开路,作业人员应首先在远离开路处的 CT 端子箱封好CT 源侧,然后测量CT 回路电流,在确保CT 源侧有电流、负荷侧无电流的情况下,断开CT 连片,更换开路处的CT 端子;如果端子上的连线也有过热迹象,应一同更换。完成上述工作后,再回到CT 端子箱处,恢复断开的CT连片,拆除CT 源侧的短路连线,当测量到CT 源侧与负荷侧的电流相同后,投入安全措施中退出的保护,恢复正常运行。对于由CT 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开路,必须在一次设备停运后进行处理。2.CT 输出电流偏差大。这往往是一相CT 或回路出现问题引起的,可以采用测量三相电流是否平衡的方法在 CT 回路中分段查找。首先在CT 端子箱封好该CT 回路,测量CT 源侧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说明CT 本身输出有问题,需要停电处理;如果三相平衡,说明从端子箱到保护屏及所串联的回路有问题,可按此方法继续分段查找、缩小范围,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并进行处理。

(四)CT 回路缺陷的预防。1.保证CT 质量。近年来,由CT 质量问题造成的缺陷时有发生,同时使设备被迫停运或保护退出运行。因此,应高度重视CT 的质量问题。在选择CT时,应先做好调研工作;在CT 使用前,应做好各种试验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一定禁止使用。此外,制造厂家也应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防止同样的缺陷问题一再发生。2.保证CT 端子质量。首先,要求组屏厂家使用质量过关的产品;其次,现场人员在测量CT 回路电阻时,除了检查CT 断开处盘上、盘下电阻,还应检查断开CT 本身连片接触是否良好。3.提高定期校验的质量。定期校验时,要全面检查CT 回路中的电阻和绝缘状况。对CT 回路的每一个连接部分进行检查和清扫、紧固螺丝,测量回路的电阻和绝缘情况,检查三相电阻是否平衡,并与历史数据比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由于并非所有CT 异常都有告警信号,所以有时CT 回路的异常情况很难发现。因此,应制定维护检查制度,定期巡视设备。5.严格执行继电保护措施票制度,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

二、PT 回路的缺陷处理及预防

(一)PT 回路的缺陷主要是 PT 回路断线。发生PT 回路断线后,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将使部分保护退出运行;对于发电机励磁调节器,将使其调节功能由自动转为手动;对于计量回路,将使其失去断线期间的电费计量。PT 回路的特点是多而杂,可能涉及到很多地方。如母线PT,母线上的所有线路(电源线或负载线)的保护、计量、远动、仪表等都需要引入母线PT 量。

(二)PT 回路缺陷的处理。查找PT 回路断线,应先从回路的薄弱环节考虑,如熔断器、过负荷开关及刀闸辅助接点等,具体可按下列顺序逐一排查:1.检查二次回路是否有人作业。首先检查熔断器是否熔断或过负荷开关是否掉闸,判断PT 回路是否有短路发生;再核实二次回路是否有人作业,因误动PT 回路而造成短路或接地。现场工作中,曾多次发生这样的实例:作业人员在端子箱配线,不慎误碰端子箱中的PT回路端子造成短路或接地;机组大修时,在拆除旧电缆的工作中,误拆运行中的PT 回路电缆造成短路或接地。在查明原因并消除短路或接地点后,更换熔断器或合上过负荷开关即可。2.检查PT 二次熔断器接触是否良好。当熔断器底座卡弹压力不够时会造成 PT 二次熔断器接触不良。可增加底座卡弹压力作为临时处理措施,在设备检修时再更换底座。3.检查PT 二次刀闸辅助接点接触是否良好。当一、二次刀闸机械转换不好时会造成 PT 二次刀闸辅助接点接触不良。设备运行时,可采取临时措施以保证接点接触良好;设备检修时,应做好接点转换调整和检查。4.如果以上3 项检查均正常,再检查PT 二次引出电缆处电压是否正常。如果该处电压不正常,可在做好各种安全措施后,拉开PT 刀闸,检查PT 一次熔断器;如果该电压也正常,则按照图纸检查线路是否存在断线或接触不良的现象。

(三)PT 回路缺陷的预防。1.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在保护改造过程中,可能牵扯到多处的配线和改线工作,开工前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对于不能停电的PT 回路,用绝缘胶布保护,并对该处的施工人员交待清楚。在撤除电缆时,首先拆除电缆两端的线芯,对线芯逐个对地验电确认没有电压,再经核对是同一根电缆后撤除电缆,从而避免人为误拆电缆。2.提高PT 回路检修质量。在设备检修时,应检查刀闸转换时所有相关的二次辅助接点是否接触良好,必要时进行调整;检查一次、二次熔断器是否接触良好;检查 PT 回路的接线是否紧固。

三、结束语

首先,要采取预防措施,从设备改造、保护校验、日常维护及执行反措等方面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防止缺陷发生;其次,对每一起缺陷都要做好总结分析,积累经验,防止同类缺陷再次发生;再次,必须保证快速、安全地消除运行中出现的缺陷。此外,现场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提高预防缺陷和处理缺陷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B75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低温液体泵对空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连续型生产企业,一旦空分系统出现异常,启动低温液体泵是保证介质供应的重要手段。低温液体泵在空分系统工艺中主要用于液体循环输送以及向管网系统输送介质。由于其在工作过程中保持低温,因此其材质结构、运行安装与通用泵不同。由此可见,低温液体泵从其功能特点到工艺作用都与通用泵不同,因此在空分系统中保证低温液体泵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好设备检修与维护十分重要。

1.与通用泵相比低温液体泵的主要特点

通常情况下低温液体泵装置的性能,如流量、扬程等,主要决定于泵和管路装置条件两方面的性能,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的影响因素。同时工作点A应落在泵的高效区,且在汽蚀点C的左边才能保证本泵装置性能良好、工作可靠。由于其运行介质为低温液体,因此其与通用泵相比在密封上存在一定差异。低温液体泵密封主要采用充气迷宫密封以及波纹管式端面密封又称机械密封。按迷宫结构形式,充气迷宫密封分为单齿充气迷宫密封和双齿充气迷宫密封。单齿充气迷宫密封的密封间隙难以控制,迷宫密封长度也比较短,密封效果不是很好。双齿充气迷宫密封在转动的内迷宫套和静止的外迷宫套上均有密封齿,二者相互啮合,这种迷宫密封长度长,间隙小,密封效果好。密封气为常温产品气体或干燥空气,压力要高出液体泵的叶轮背压0.01MPa。并且密封气控制系统要带有压力表。充气密封不存在材料的磨损问题,适于长期运转,但需密封气源。机械密封是用固定在转轴上的动环和固定在静止机壳上的静环,依靠弹性元件来使其紧密配合,使转轴缝隙和液体通路隔断,而达到阻止液体泄漏的作用。静环和动环组成一对摩擦副。静环材料可用石墨,动环材料可用不锈钢等。摩擦副材料磨损的补偿采用波纹管来实现,而且还能减弱机械振动。机械密封在密封性能较好地前提下开车方便,消耗功率少,但是制造复杂,价格昂贵。

2.低温液体泵维护要点

一般在泵运行过程中进行的日常维护,应注意机组的响声和振动情况是否正常。观察各类仪表反映出来的关于泵等设备的各项工作性能数据。当离心泵装置在停车后,要注意保持清洁工作。当停车时要立即放去泵内的液体,以防止泵内液体汽化后造成泵内压力升高而损坏泵。

根据设备实际运行经验,为了保障设备稳定运行还应注意在排出管路上应有止回阀,避免停车时液体倒流。不仅泵本身要保冷,泵的吸入管线也必须有保冷措施,以防止在运行中从外界吸入热量,使液体汽化,影响泵的性能。在泵投入运行之前需去油脱脂清洗干净,然后用干燥的氮气等进行扫气,赶出泵内的水分和空气,并进行预冷。低温泵的吸入口和吸入管路应有排气装置,使泵在运行前或运行中能及时排除逐渐积存的气体,保证低温泵可靠地工作。管路接头处须严密无泄漏,否则会出现气缚现象

3.低温液体泵常见故障及处理

3.1 泵开动后,出口压力不达标

主要原因可能有:叶轮旋转方向不符;泵内有气体;吸入管路中有堵塞。主要相对应的处理办法为:电机输入线两相接线对调;继续冷却,并打开放气阀或调整密封气压力;清洁和吹净管路。

3.2 泵的扬程或流量不足

主要原因可能有:叶轮或管道淤塞;由于密封气压过大,有过量的气体进入泵内。主要相对应的处理办法为:清洁叶轮或管道淤塞;调节密封气压力减少泵内气体进入。

3.3 液体吸不上指示压力剧烈跳动

主要原因可能有:管道阀未开,或管道阻力大;管道漏。主要相对应的处理办法为:打开或清洗管道;修理管道漏点。

3.4 电机温度升高

主要原因包括:迷宫密封有擦痕。主要相对应的处理办法是到电工修理店处理,调整间隙,使迷宫密封处于良好状态。

3.5 突然停车密封不严

主要原因可能有:绝热层不良;轴承内卡死;密封气量不足。主要相对应的处理办法为:烘干,装实绝热层;清洗或更换轴承;增加密封气量。

3.6 发生振动或噪音

主要原因可能有:机身与转子不同心;泵进出口压力过低或其他原因而产生汽蚀;运动件与固定件产生摩擦;转子零件转动。主要相对应的处理办法为:调整机身与转子同心度;调整泵进出口压力,放气校正;机械检修调整。

结论

掌握低温液体泵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及维护要点对于保证低温液体泵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关键。低温液体泵虽与通用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在检维修管理上与通用机械理念一致。注重日常维护保养,掌握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及维护要点,及时发现处理缺陷隐患是保证机械设备稳定运行的基本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开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建设工程中所占投资较大、施工难度与风险较高的工程。深基坑施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基坑面积普遍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处城市的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周边紧靠相邻建筑物;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较多等。此外,在深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往往有支护、降水、土方、工程桩的施工和基坑监测、桩的试验检测等多家单位同时作业,存在大量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协调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如流砂、管涌、渗漏、支护支撑体系受损、基坑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基坑整体失稳的事故,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管网等造成危害,影响地下室及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现场监理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理费偏低,监理人员待遇不高,抑制了高水平人才的进入。除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且注重专业配置的监理公司外,大多数监理公司很少配备地质及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实际施工监理中,现场监理人员对专业技术问题了解不深或缺少实践经验,对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做出判断和处理,也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技术措施,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就难以到位。

1.2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把工程管理的重点安排在主体施工阶段,大多缺乏深基坑工程的实践经验,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深基坑支护与开挖,工程施工阶段的复杂性及涉及工程安全的风险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强调前期的施工进度,力求尽快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还有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投资太多是得不偿失,在确定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招标时,一味压低工程造价,从而给施工留下重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1.3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

由于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建筑设计院不愿承担此项设计。不少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的局面。而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致使施工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质量等方面打折扣、做手脚,不严格按方案施工,各施工单位之间不协作配合,忽视单项工程的特殊性,冒险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基坑事故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1.4其它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与开挖阶段存在的其它主要问题还有:①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②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建立、完善与控制不到位。如要求超过5m的深基坑施工方案都要报专家审批,但许多单位图进度、图省事,往往不进行申报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2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1)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件,针对工程特点编写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用于指导项目监理的工作。

(2)重视对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审查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岩性以及水位、水头等。

(3)重视对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基坑降水与止水帷幕选取的形式(方法)是否可靠、合理,基坑平面尺寸能否满足地下室施工的空间要求等。有的工程就是因为基坑预留尺寸过小,而对地下室外墙的支模、防水、回填等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检查止水帷幕墙体是否达到含水层底板以下l~2m,这也是很重要的。

(4)重视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只有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5)重视对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及基坑监测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方面有:基坑开挖是否遵循“分层、分区(分块、分段)对称均衡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基坑监测的项目、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及反馈等是否符合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要求和现场的具体特点。

2.2施工阶段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繁多,监理应当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及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对灌注混凝土、深层搅拌、高压旋喷注浆等重要的施工工序要实施旁站监理。这里根据该大厦施工采用的钻孔灌注桩锚支护形式为例叙述监理要点如下:

2.2.1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支护桩不同于基础桩,主要承受侧向压力,所以重点应控制支护桩的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注及钢筋笼的制安施工。主要步骤有:开孔前检查孔位及钻杆垂直度是否合乎设计要求,终孔后设立停止点,检查孔深、孔径、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吊放前,要检查钢筋笼的直径、长度、配筋、箍筋间距及焊接质量情况,特别要注意每次混凝土注浆导管的起拔高度,严防桩夹泥形成断桩。

2.2.2锚杆施工质量监理

开孔前检查锚杆的孔位及锚杆钻孔机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终孔后检查孔深,丈量拟插入的锚杆长度、直径及焊接制作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最后检查注浆导管的安放是否合格;对锚孔注浆实行旁站监理。检查注浆水灰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要求采取二次注浆法来保证注浆量:同时,还要对水泥进行总量控制,即进场水泥量等于施工方上报的注浆水泥用量。当锚固体的强度达到后要进行张拉试验,检查锚杆的施工质量。

2.2.3基坑坡面混凝土喷射施工质量的监理

基坑坡面土体采用土钉挂网喷射厚70~100mmC10素混凝土,以防土体崩解。在施工前重点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合理,挂网土钉的长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为了控制喷浆厚度,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在坑壁上布上钢筋标高棒。

2.2.4降水井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

降水井要重点控制井深、井径及井管滤料、粘土球的质量,过滤钢丝网、过滤布要绑扎紧后才能下井。成井后要进行试抽水,出水量及含砂量要满足设计要求。

2.2.5对降水运行的控制

降水的目的是降低承压水位和水压力,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承台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为防止降水过大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对降水流量及时间要严格掌握。该大厦基坑东、南、西侧紧邻建筑物15m左右,特别是南侧的三层购物商场为天然基础,距基坑边仅10m,一旦降水过大必然会引起该楼的沉降。为了保障基坑的安全施工,又不影响建筑物过大沉降(设计容许值3cm),建议控制水量适当,允许在弱水压条件下施工,维持水位在承台底以下不涌砂灌水即可,同时加大位移的监测密度,减短监测周期,用沉降位移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抽水井启动的数量。

2.2.6基坑开挖监理

开挖前要认真审核土方开挖方案中的开挖方式、开挖顺序、运输线路、分层厚度、分段长度以及材料堆放位置、基坑排水措施是否正确合理。在软土地区的土方开挖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匀,高差不宜超过1m。对于边坡脚的基础承台开挖应采取跳挖的方式,土方开挖的进度要与支护施工同步,支护好一层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基坑周边严禁堆放重物。开挖前基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必须布置好并完成初始读数。土方开挖一定要遵循信息法施工的原则,要善于利用监测成果随时调整支护手段和土方开挖的进程。机械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为了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破坏,坑底要留30cm以上的土采用人工开挖,对于超灌或桩顶超过设计标高的桩间土宜用小铲机开挖,避免机铲碰桩头。土方开挖必须要有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抢险预备材料,并24h有人值班巡视,一旦有险情发生能够立即处理排除。

2.2.7重视基坑监测的监管工作

一般在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因此,督促基坑监测单位进行连续监测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以便就基坑(变形)位移、沉降过大、地下水位异常等征兆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基坑重大事故的发生。

2.3施工监理协调工作

在深基坑开挖阶段,监理的协调工作涉及到支护(支撑)、挖土、监测、降水、凿桩头(工程桩)、桩检测、地下室土建等多家施工(检测)单位的多项施工作业。合理安排和调整各家施工(检测)单位的进场时间、施工进度与节奏,做好施工作业的组织协调,对保证基坑工程及施工的安全与质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止水帷幕、支护桩、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体系应安排尽早施工。为保证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不被运土重载车辆压坏,凡通过支撑处的临时道路可用型钢与钢板搭设临时栈桥架空通过。

(2)遇到支撑梁下方有废桩(属旧建筑物)的情况时,一定要事先将废桩顶自梁底向下凿200~30Omm,以防止在支护梁浇注混凝土时,废桩与支护梁结在一起,到挖土时可能导致处理困难,影响安全施工。

(3)在挖土施工中,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除去支撑梁下悬空的粘挂物(石块、混凝土等),及时清理支护桩之间的桩间土,以确保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

(4)挖土施工的收尾阶段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挖掘机近坑边作业以及最后用吊车将挖掘机吊出坑外时,极易发生倾覆事故,施工单位事先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

(5)在进行塔吊安装、钢材进场等作业时,由于基坑边要承受较大堆载,监理要及时通知施工(监测)单位进行基坑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2.4有关施工监理的对策

(1)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使其认识到深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阶段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基坑工程合理投资与盲目冒险之间的巨大利害关系。

(2)在重要的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时,为弥补监理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建议采用专家论证的方式,集思广益,确保风险降低到最小。

篇8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160例患者,对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在术前术后护理的联合作用下,患者恢复较快,无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正确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保障手术的效果。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93-01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在30至40岁的女性中较为常见。由于其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多患者没有接受早期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手术疗法是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观察治疗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在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40.1±10.7)岁。其中浆膜下肌瘤35例,肌壁间肌瘤46例,粘膜下肌瘤27例,阔韧带肌瘤12例,瘤体直径在2-13cm之间,平均直径(10.3±1.8)cm,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包含以下内容:(1)手术前检查。患者入院后接受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检查和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同时接受心肺功能检测和大便常规检测,分析患者生化指标和身体状况,及早预防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出血等问题。(2)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前容易出现紧张的心理,在术前要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减少抵触心理。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讲解腹腔镜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安全性,增强手术治疗的信心。术前要加强患者的交流,保障子宫肌瘤求出手术顺利开展。(3)病房护理。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注意病房的通风。(4)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好患处的清洁工作。做好腹部皮肤清洁,保证患者脐部的无菌和清洁,预防感染。术前一天进流食,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做好麻醉工作[1-2]。(5)其他准备。手术开始前要留置尿管位置,避免损伤膀胱,术前进行药物过敏测试。术前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避免出现医患纠纷。

1.2.2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对患者下肢进行正确的固定,确保医疗设备与患者的间距。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给医师,及时处理。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按照全麻的标准进行护理,将患者的头部固定一侧,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吸氧时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隔半小时巡检一次病房。(2)腹部伤口护理。观察患者在进行穿刺手术后腹部是否出现出血的情况,及时处理穿刺的伤口,将强换药护理,以免伤口出现感染。(3)饮食护理。未排气前不得进食,在患者清醒6小时后,不能食用糖分高、易产气的食物,排气后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质食物。手术结束3天后恢复正常饮食。(4)管道护理。术后为患者安置好各种管道,避免出现挤压的状况,保证管道的畅通。观测并记录患者尿液和腹腔引流液的性状,采取正确的卧姿,保证引流液的顺利流出。连接好引流袋,避免因流液流出引发的感染[3]。(5)伤口恢复护理。患者在术后一般会出现伤口疼痛的症状,护理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必要时采取止痛药物。一般来说,患者的伤口较小,恢复较快,疼痛症状较轻,无需使用药物止痛。(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嘱咐,注意伤口的恢复和营养的摄入,多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卫生。出院后一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要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

2结果

所有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耗时为(120.1±60.7)min,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98.75±30.14)ml,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1.7)天,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和中转开腹病例,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患者病情均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症状。

3讨论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的症状有盆腔压迫,生殖器功能性障碍以及子宫的不正常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腹腔镜疗法不仅是一种检查手段,而且与手术过程同步开展,可以仔细观察肿瘤的位置与大小,方便手术的实施。同时,由于这种手术创口小、恢复快、费用较低,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关键所在,科学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有很大的帮助[4]。子宫肌瘤患者一般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担心生育的问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心理干预有利于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患者在术前术后的饮食护理和伤口护理也很重要,这两方面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营养的补给,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伤口感染,减少并发症。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160例患者给予术前和术后护理,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平均耗时为(120.1±60.7)min,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98.75±30.14)ml,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1.7)天,手术过程比较顺利。在随后3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所有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采取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加速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玉玲.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的干预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13,(12)05:304-305.

篇9

        1熟悉环境,规范言行

        每批护生轮转到科,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的环境及本病区的工作特点,如科室的布局、病床位及摆放、病室的有关制度及流程、物品、药品的放置与存放处等,遵守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工作纪律、着装仪表规范、每班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本科室的病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专科的技能操作及护理常规等,熟悉科内的老师的要求,要求说话温和、关心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具备责任心、真心、真诚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2强化科室培训

        护理工作操作性较强,入科后带教老师在讲解中先进行演示,将各项操作的手法、要领、难点、及易出差错点等讲解清楚,护生此前已有一定基础,故在讲解中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多向护生提出问题,让其解答,使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机会起来[1],并在设置问题时立足于实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每一项操作,使护生更加加深理解并留有深刻印象。并在50项操作中抽出适合本科操作的10项操作进行强化培训和加强训练,使其尽快熟悉本科的操作常规和工作流程,尽快适应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

        3强化护生的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每一个护生在校时最先接触的基础课程。而满足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是整体护理特别是现在的“优护”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让护生克服各种杂念,主动帮助病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带教老师处处以身做则,起表率,将自己的思想导向、职业道德情操等表现出来,对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如整理床单位的整洁、协助病人擦身、翻身、叩背等。老师的行为让护生目睹并让其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主动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并从病人及家属的感谢和认可中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爱病人,满足病人的生理和生活的需求。其中带教老师要耐心指导,使护生认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

        4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篇10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1]患者患病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会突发死亡,为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2]。因此,心内科需要一套全面的临床护理服务,以给予患者综合的护理,不论在整体还是细节,都需要护士引起重视,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并防范各种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切实保证患者的安全[3]。为了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服务,我院心内科管理者回顾了2009年~2011年的护理服务,从中寻找护理要点,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09年1月~2011年9月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护士长组织责任护士,总结其中主要的护理工作,分析心血管内科的主要护理内容和护理要点,发现其中的薄弱处。并将其制成书面文件,发放到每位护士手中。

2 心血管内科护理要点

2.1护理评估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要详细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发病特点、发病的主要时间,临床症状。患者既往有无住院史,有无用药等。其中,患者的身高、体重、心律、尿量、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为护士要进行的常规体检内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心电图、电解质、血气分析、血脂、血糖、胸片、肺功能等为常规的检查项目[4]。护士要协助患者进行这些辅助检查,并做好记录,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

2.2病情观察 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主要包括用药观察、进食观察、二便观察和生命体征观察。在用药方面,护士要注意认真阅读药物的说明书,尤其对临床新使用的一些药物,要将药物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加强对患者用药期间的巡视,多交流,询问其主管感受,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注意避免患者在饮食中暴饮暴食、进食过于油腻和高盐的食物[5]。同时,观察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避免由于便秘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使医生能够通过尿量作为部分药物的使用依据。每日为患者准确测量生命体征。

2.3基础护理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对危重且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勤翻身,按摩长期受压的部位。如患者有出汗等,要及时将被汗液浸湿的床单位给予更换,并为患者擦净汗液,协助其更换衣物,避免感冒。

每日对患者的病室进行清洁,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4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干预是护士不能忽略的一项内容。由于心血管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危重,且病程较长,患者多伴有较大的心理负担。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支持。重视患者的各种主诉和反应。多与患者交流和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情绪,并用热情的、真切的关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会患者如何进行放松训练。寻找各种社会支持系统,共同鼓励患者与疾病做斗争,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护士要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患者的各种痛苦和担忧,体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困难,并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解决,让患者感到满意。

2.5健康教育 护士要用患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通俗语言,为患者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出院指导、手术前后指导、检查知识、疾病知识、饮食和生活知识等。尤其要注意给予患者延伸性的护理服务。对心血管患者来讲,患者往往需要在出院后继续进行治疗。因此,护士要尤其重视对患者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工作,叮嘱患者注意身体的健康,告知患者各种饮食、运动的注意事项,复查的时间等,使其能够在出院后,注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 小结

心血管内科是临床发生突发急危重症较多的科室,其需要护士给予患者全面综合的整体护理服务。管理者要不断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如组织护士去外院学习培训,开展讲座等方法。同时,还要培养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从细节入手,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将新老护士、技术高低不同的护士穿插开。在夜班、节假日、双休日等,保证护士的资源配比。实施岗位与奖金挂钩,定期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等进行考核。重点落实基础护理、病情评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并调查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心血管内科中主要的护理内容为:病情观察、治疗性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其中以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相对薄弱。护士长要向护士重点提出薄弱地方,提高护士对此的重视,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

总之,护士长对心内科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后,要积极采取多种方法,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队伍质量,使护士能够具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丽红,邸,姚丽秀,等.创建心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16-417.

[2]贾友兰,白芳荣.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31):102,104.

篇11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42-02

1 熟悉环境,规范言行

每批护生轮转到科,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的环境及本病区的工作特点,如科室的布局、病床位及摆放、病室的有关制度及流程、物品、药品的放置与存放处等,遵守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工作纪律、着装仪表规范、每班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本科室的病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专科的技能操作及护理常规等,熟悉科内的老师的要求,要求说话温和、关心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具备责任心、真心、真诚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2 强化科室培训

护理工作操作性较强,入科后带教老师在讲解中先进行演示,将各项操作的手法、要领、难点、及易出差错点等讲解清楚,护生此前已有一定基础,故在讲解中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多向护生提出问题,让其解答,使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机会起来[1],并在设置问题时立足于实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每一项操作,使护生更加加深理解并留有深刻印象。并在50项操作中抽出适合本科操作的10项操作进行强化培训和加强训练,使其尽快熟悉本科的操作常规和工作流程,尽快适应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

3 强化护生的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每一个护生在校时最先接触的基础课程。而满足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是整体护理特别是现在的“优护”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让护生克服各种杂念,主动帮助病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带教老师处处以身做则,起表率,将自己的思想导向、职业道德情操等表现出来,对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如整理床单位的整洁、协助病人擦身、翻身、叩背等。老师的行为让护生目睹并让其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主动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并从病人及家属的感谢和认可中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爱病人,满足病人的生理和生活的需求。其中带教老师要耐心指导,使护生认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

4 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带教老师与护生的关系要融洽,带教老师要诚心、耐心、关心护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式的关系,让她们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鼓励护生大胆主动与病人沟通,从平时家常生活中开始与患者互动沟通,护生一般缺乏工作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能力,难免不够自信而产生紧张和胆怯。带教老师要介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演示,有意识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2],如老年患者、青年患者、文化水平不一的患者的沟通技巧等,鼓励护生多讲解,如入院宣教、该病的健康教育、各项的操作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并贯穿在平时的每一项工作中,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带教老师再点评指导。要求出科前能独立完成本科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

5 培养护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或精神中细微的变化恰恰是某些疾病发展的先兆,在临床实习期间,教会护生对各种疾病的观察能力,如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要点,护理要点,病情变化的观察,试验室及其他检查的异常报告中深入了解,并根据这些症状、体征、依据等分析判断,在整个病例护理的过程中,引导护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带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基础知识,学会把每一病种的疾病概念、病因、并发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用药注意事项等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也即涵盖了护理学、药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带教老师还可根据不同的病例对护生进行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促使护生主动巡视病人,与病人沟通,主动看书,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带教老师常布置观察的内容,如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饮食状况、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提出案例对照书本所存的区别联系起来思考,指导护生如何观察和分析个案。护生必须收集患者的所有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这也是实践、分析、自学能力的综合培养[3].

6 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法律意识

引导护生干一行爱一行,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平时尽可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带教教师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护生一起分析各种护理缺点、纠纷、差错等发生的原因,使护生深刻体会到“三查七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且“三查七对”贯穿临床护理的每一项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临床带教中进行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教育已经必不可少[5]。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权利,如知情权、隐私权等,使学生及早树立法律观念,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三查七对,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以及正确及时书写护理文书等,在护理实践中有意识地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等。

7 加强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查房的形式可多样化,可在病人床边或模拟,先参加观摩科内老师的护理查房形式,再由护生自己主查房1-2次,但要求背诵式,如介绍病例的一般资料、评估资料、护理问题、现存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基本要求背出来,带教老师就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再提出问题,如该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观察重点、并发症等,科由同科室的护生体出问题及勇跃发言。让护生从护理查房中获得对病人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锻炼她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并把在校学的理论知识重温巩固起来。

8 重视护生出科前的各项考核

护生出科前必须考核2-3项的护理操作,如密闭式静脉输液、皮内注射或生命体征的监测等并要求考核过关,一份书面报告的个案查房的及心得体会。出科考核是督促护生巩固临床实习的方法之一,让护生有一定的压力,并主动学习。

9 小结

笔者从事15年的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以带教学生为中心,不断探讨带教的方法,使之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晓阳,袁方,温总莲.采用六步问答法加强实习护生的能力培养.南方护理学报,2000,7(6):51

[2] 赵丽君,于秀凤.护生健康教育意识与沟通能力的培养,黑龙江医学,2007年31卷第06期

[3] 李淑玲.浅谈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外健康文摘,2007年第10期

篇1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年轻化。因此,为减少脑出血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对脑出血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出血患者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住院42天,无1例压疮发生。其中生活能自理30例,生活半自理23例,无变化3例,死亡2例。

护理要点

基础护理: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床头抬高15°~30°并用冰袋冷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开窗通风2次/日,每次30分钟,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受凉。烦躁患者要加强保护,以防摔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次,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每天口腔护理2~3次,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盖住口鼻,防止发生口腔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血压升高导致出血。保持病室安静,各项治疗操作应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出血及诱发再出血。患者长期卧床,营养差、体质消瘦易形成压疮。所以应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并为患者翻身、扣背2小时/次,防止出现压疮。

呼吸道护理:脑出血患者与尤其要注重呼吸道护理,大多数患者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舌后坠堵塞咽部,分泌物不易于咳出。意识清楚的患者鼓励其深呼吸,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并鼓励其尽量将痰咳出体外以减少吸痰对呼吸道的损伤。意识不清者应头偏向一侧,气管内有分泌物时应及时吸痰防止窒息。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应给予扣背护士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弯曲120°,利用腕关节的力量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叩击患者背部,每次3~5下,每次5~15分钟。也可用震动排痰仪按上述顺序为患者进行排痰时间为20分钟。由于进水少加上脱水剂的应用致体液减少致使痰液黏稠,应及时给予雾化吸入,使呼吸道黏膜湿化,稀释痰液,以利于痰液排出,在操作后立即吸痰以防窒息。

饮食护理:良好的营养是治疗的基础尤其是脑出血患者伴有呛咳及失语,不能正确表达意愿。维持患者营养要定食谱、定入量、定时间供给,必要时鼻饲。应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4~6次/日,150~200ml/次,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加量。禁食对胃肠道有刺激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病情危重,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

功能锻炼:早期对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锻炼能有效防止患者肌萎缩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72小时后进行康复治疗,保持肢体功能位,指导和协助肢体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变形。采用按摩、推拿、针灸等方法。中期应注重主动运动,如:鼓励患者举上肢、伸下肢、坐位、站立平衡训练。后期主要练习精细动作比如写字。对于语言功能障碍者早期可以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让患者跟着说以强化语言刺激,后期可以让患者读书、读报,逐渐恢复语言功能。

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失语、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生活不能自理,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很容易产生悲观心理,表现为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应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安慰和鼓励患者和患者谈心,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并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以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及护理。

护理心得

篇13

脑外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它收治的患者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大多数患者是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差,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行动能力,大小便不能自主,不配合护理工作等[1]。我院为提高脑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护患矛盾,选取了8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讨护患沟通的实施要点。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0~73岁,平均年龄(45±5.5)岁;学历:小学7例,初中15例,高中及大专12例,大学及以上6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为19~75岁,平均年龄(46±4.5)岁;学历:小学5例,初中16例,高中及大专12例,大学及以上7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患沟通实施要点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实施护患沟通要点:①加强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在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穿着等方面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如果护理人员经常通过眼神、动作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那么患者的情绪也会因此而出现波动,表现为生气、愤怒等[2]。对此,护理人员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②加强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提高语言沟通的技巧,引导患者将影响他们情绪的事情说出来,从而达到释放不良情绪的目的。同时,护理人员鼓励患者积极治疗,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3];③加强心理暗示: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一些患者因心理状态、性格等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打开心扉,不愿与护理人员交流沟通。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加以观察与了解,之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实施心理暗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给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病例的方式,向患者传递“我能够治愈”的信息,从而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治疗信心[4]。

1.3评价指标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使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根据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2.2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为32.5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根据调查结果,观察组有3例发生护患纠纷,护患纠纷发生率为7.50%,对照组有8例发生护患纠纷,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3 讨论

受病情的影响,脑外科患者的情绪非常容易波动,进而影响护理与治疗的进行,严重的则会引发护患矛盾纠纷[5]。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没有采纳护患沟通实施要点的对照组高,而护患纠纷发生率及不良情绪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说明脑外科护理工作中采纳护患沟通实施要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本次研究,笔者认为护患沟通的实施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沟通技巧:无论是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还是心理暗示,在技巧上都具有一定的要求,而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实践经验不断学习与总结沟通技巧,尽量让患者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6];②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护患矛盾纠纷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所引起的,比如在患者面前言行失当等,因而,护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只有这样,护患之间的沟通才有坚实的基础;③护理人员要提高处理纠纷的能力。当护患因沟通问题而产生矛盾时,护理人员要及时阻止事件扩大。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就受到考验。对此,处在事件过程中的护理人员要控制自己,不将生活情绪带入工作中,同时还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体贴、理解患者。

综上所述,在脑外科护理中采纳护患沟通的实施要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鸿鹦.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情况[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7:464-465.

[2]王雪梅,万海霞.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03:119-120.

[3]张华,刘婷婷.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06:99-1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