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英语介绍

大学英语介绍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大学英语介绍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学英语介绍

篇1

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英语的实用性在我国日益突出,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翻译专业人才有限,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大学英语又缺乏对公外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公外学生的翻译能力,必须将翻译教学贯穿到大学英语中。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图对大学英语中翻译教学进行探析,希望通过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现状

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所看到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听和读的能力较强,说、写、译的能力较弱。也就是说输入能力大大强于输出能力。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何在呢?

在大学英语日常教学中,“译”被长期忽略: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趋向于全英教学,试图创设一个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方法几乎被全盘否定,翻译教学和训练似乎与守旧等同,甚至将其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结果翻译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轻视翻译能力的培养的状况直接导致学生翻译能力普遍较低的严重后果。

二、翻译与听、说、读、写的关系

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听和读是获取知识、语言习得的主要来源,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和交流交际的主要手段,当交际涉及到二种语言的转换时,那就需要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翻译。“译”可被理解为“听说读写译”的中心环节,它是信息收集、加工、转化、输出,最终形成概念和认识的枢纽,“译”显然是五种基本功里最难的一项,也是外语学习者语言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当然,综合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听、说、读、写、译环环相扣,各有其功。

三、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翻译能力培养

翻译不仅是中西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交换,而且是两种思维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单纯地使用交际教学法进行全英教学,学生中英互换的思维就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翻译能力便难以改善。若单纯地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没有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得不到提高,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建议不妨将两种教学方法结合,灵活运用,共同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服务。

四、 翻译能力培养的方法

1. 适当使用翻译教学法,防止学生囫囵吞枣

对于简单的词汇、语法、句型等,用交际法等全英教学对学生而言颇有益处的,它有助于提供英语交际的情景,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而对于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汇、复杂的语法、句型、篇章结构,要想让学生彻底明白和掌握它们,只用英语是不够的。此时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能为语义复杂、文化内涵深厚的源语言找到相对应的母语,透彻明晰、省时省力又简洁易懂。例“How can a country where typical parents are ashamed of their daughter studying mathematics instead of going dancing, or of their son reading Weber while his friends playing baseball be expected to compete in the technology race with Japan?”(翟象俊等,126)由于该句较长,结构较复杂,可能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但如采用语法分析法,首先抓住其构成主谓部分的基本词语:How can a country…be expected to compete…?然后再对其它成分进行分析,就不难理解和翻译了。

2.适当教授一些翻译理论和技巧

教师可以从课本中精心挑选一些疑难冗长、结构复杂的句子为例,适当有效地传授一些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如翻译的标准、常用的方法、如何忠实于原文、什么是可接受译文等),对翻译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例“It is a revealing fact about our language and culture that someone dedicated to pursuit of knowledge is compared to such a freak.”(翟象俊等,125)这是“It is + n. + that clause”的机构,that从句实为主语从句,因较长而后置,it为形式主语,此结构使得句子整体平衡。长句翻译常用的方法有顺译法、分译法和换序译法。由于英汉语法结构上的差别,在翻译此句时需要更换原文词语的前后次序,将其译为:把专心致志追求知识的人比作这样一种怪人,这一事实突出地反映了我们语言和文化的现状。然后,教师可以给出类似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双语互译,从而学会举一反三。

3. 创设文化环境,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导入文化理念。如《21世纪大学英语》中许多课文都涉及文化差异的内容:“Conversational Ballgame”介绍了西方和日本谈话方式的区别:“Education:East and West”和“Why They Excel”比较了东西文化和教育观念的不同;“The Tale of a Cultural Translator”和“A Multicultural Person”等课文用鲜活的例子说明对不同文化、不同习俗了解的重要性。教师除了推荐一些阅读材料以外,还应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课件、多媒体、网络等,学习和品尝原汁原味的英语。

4.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兴趣

以学生为中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活动达到。首先,布置和检查预习预习是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第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其次,精讲多练,机会留给学生。因为实践性强是语言学习、尤其是翻译活动的特点,没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就不可能造就合格的翻译人才。再次,翻译形式多样化。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pair work, group work等,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里进行翻译。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结合。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翻译能力培养的现象,将翻译有效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篇2

2、Although 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introduce myself in English, but I believe that I can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 and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imple introduction, you can remember my name ,remember my face and i believe that we will become friends in no distant future。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用这种方式介绍自己,但是我相信我会有个良好的表现。希望通过这 个简单的介绍,更多的人们能认识我,记住我的样子。也同样相信我们不久有机会会成为朋 友。

3、My name is TB and I am 24 years old, born in HEBEI province. I graduated from QinGdao University. My major is Hotel Managerment. I spend most of my time on study and I’ve acquired basic knowledge of my major. It is my long cherished dream to be an manager in hotel and I am eager to get an opportunity to fully play my ability.

我叫 tb,24 岁。河北人。毕业于青岛岛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旅游管理。上学期间努力 学习专业知识,现在我同样希望能有机会实现我做酒店管理的愿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 力。

4、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 in my spare time I like playing badminton, listening to pop music and surfing the Internet. Playing badminton can exercise my body, let me have more perseverance. Listen to music can make me relax, make me more confident. Internet can enrich my knowledge, so that I have more experience.

除了上面说到的,在我的业余时间,我喜欢打羽毛球, 听流行音乐和上网冲浪。打羽毛球可以锻炼我的身体,让我有更多的毅力。听音乐可以让我 放松,让我更有信心。互联网可以丰富我的知识,扩充更多的知识。

篇3

一、引言

语料库(corpora)是一个按照一定的采样标准采集而来的,能够代表一种语言或者某语言的一种变体或文类的电子文本集。因此,以一个语料库为数据源(data source)进行的研究可以看做是对该语料库所代表语言,语言变体或文类的研究,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可以推广到整个语言,语言变体或者文类。(梁茂成,2010,3)

而语料库语言学则是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语言研究方法,它基于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主要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得出结论,因而具有实证研究的意义。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Selinker,1972)中介语既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的语言系统,亦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因此,中介语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阶段和第一语言的影响,可视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突破口。

学习者语料库是指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产出的文本数据库(Leach,1998: 3),或非母语语言学习者的口头语和书面语语料库,属于学习者中介语范畴。(Selinker,1972)基于学习者所产出的真实语料的语料库可以为研究第二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提供数据,亦可为自主性学习、教材编写等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较为重大。

二、国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建设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建成的较有影响的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有5个,分别是: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桂诗春、杨慧中,2003)、中国学生口笔语语料库(文秋芳等,2008)、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卫乃兴等,2005)、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文秋芳、王金铨,2008)和英语专业语料库(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多语语料库建设和研究项目组,2008)。五个语料库的语料采集都使用了标准考试作文,但所用考试作文的文体、语料长度和赋码方式等皆有不同。几个语料库包含了几乎各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并在建库基础之上,展开了笔语过渡语研究、语言与教学研究,其研究向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助力于英语教学研究。

在全国语料库建设的影响下,新疆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从无到有。新疆大学语言学院建设了容纳100多万字的中介语语料库系统,为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水平提供了翔实的中介语语料。新疆农业大学正在筹建维吾尔语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旨在收集维吾尔语学习者的真实语言样本该语料库建成后可以对维吾尔语学习者的大量语言样本进行量化分析,为维吾尔语中介语研究、维吾尔语本体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语言数据。目前,新疆高校的英语语料库仍是空白。

中国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英语的特点和困难。新疆是多个民族聚居的省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学习英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料库有着重要意义。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料库的设想早有新疆高校的教师提出,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熊杰及李嘉东教授提出的建库方案及步骤具体明晰,设计周密,但是民考民大学生英语底子薄弱,撰写作文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语料收集亦较难。且其语料的选取对象涉及全疆各大高校,各高校之间的配合就显得较为重要。笔者拟在熊杰及李嘉东教授提出的建库构想之上,建立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笔语中介语语料库,做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语料库的基础研究,为今后新疆各院校的英语语料库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研究方案

拟建立一个规模较小的笔语中介语语料库,提供可靠真实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介语语料,为相关英语学习的研究助力。从初学者的起点水平向目标语水平过渡的中介语系统,在第二语言研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拟建语料库能够可以为广大学者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为第二语言教学贡献力量。

建立“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计思路是:

1.调查对象: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民考民、民考汉和双语生。

2.语料收集:语料收集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语料采集需涵盖姓名、性别、年龄、族别、年级、母语背景、熟悉的其他语言、英语学习的学时、学习英语的途径、所学的主要英语教材等信息。

3.语料内容: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平时作文,包括课内限时作文和课外非限时作文。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不等,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的长度将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但最少不能低于50词。限时作文的题目由筹建组成员拟定,非限时作文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限时作文为 30 分钟内完成,非限时作文时间不限。计划采集作文总数800 篇。

4.语料库的规模:语料规模为8 万词。

5.语料的标注:拟使用语法自动标注器 CLAWS进行标注。

6.语料库检索软件:拟使用Laurence Anthony设计的 AntCon3.2.0语料库检索软件。

四、结语

在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统计标准化类符形符比、词汇频数、频率等信息,分析少数民族同学的英语使用情况,揭示其学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观察总结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而为确定教学重点、语言项目的教学次序和教材的编纂提供参考标准。同时,该语料库的建立可以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中介语语料库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209-231.

[2]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秦旭.学习者语料库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6):25-28.

[4]王建新.计算机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文秋芳.中国学生英语口语笔语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熊杰.李嘉东.建立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的设想[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9:89-91.

篇4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在词汇的读音、拼写、释义与应用等方面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文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问重点访谈的形式,对零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一、新疆零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在我任教的新疆农业大学的14级的C级少数民族学生中,有69%认为词汇的释义与应用是词汇学习的主要难点,21%学生认为词汇的读音和词汇的学习是主要难点,其余10%的学生则认为词汇的拼写是词汇学习的主要难点。

首先,在记忆英语单词的拼写与读音方面,许多同学比较偏向于使用传统的在纸上反复抄写的方式来背单词,这样就必然将单词记忆的重点放在了单词的拼写上,而忽略的单词的读音,理解及应用。这样就算把单词拼对,不知其意且不知如何正确使用,只是机械的将几个字母组合记下来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在单词拼写方面,由于英语与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部分名字的拼写读音和释义都很相似,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就索性使用母语的读音及拼写。例如,music一词,在维吾尔语中音乐为muzika,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就将music一词错误的拼为musika 或者muzik。

再次,在记忆单词的释义与用法方面,大部分同学充分利用母语,采用英维对比或者英哈对比的方法来学习。有些情况下在维吾尔语或者哈萨克语中找不到与某个英文单词完全对等的词汇,这就使学生惯用的“配对”式学习无从下手,或者往往回造成对英文单词词义的偏解和误解导致错用以及滥用单词。例如,我曾经在学生的作文中读到过when a police 的用法,起初我以为是句子不完整,跟学生沟通后我才发现是学生片面的将when对等到汉语的“当”,于是在表达“当警察”时,直接不管词性把when当动词用闹出来的笑话。

2.负面的心里暗示。在与学生沟通中我发现学生负面的心理暗示也是阻碍学生词汇学习的一大障碍:

首先,部分学生觉得学好英语对其今后发展没有任何的好处。接受采访的所有学生均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处于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强的阶段,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会左右自己的就业,即学好英语不会挽救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学不好英语也不会因此失去比较好的就业机会。而相比之下,学好国语和维吾尔语对于今后的发展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索性把学英语所消耗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学习专业课和汉语学习上。

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是遥不可及的,学好英语是非常困难的,是几乎不肯能的。这种心理负面的暗示多来自出生于农村户口或者乡镇户口的学生,这些学生第一次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在大城市以及高校中还未找到归属感,自卑心理较重,他们认为能学好专业课,掌握专业技能,可以顺利毕业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而英语作为国际语,离他们的自我发展太远。

最后,部分学生认为在学习英语的路上屡战屡败,反复受挫,最终放弃。这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很认真的在学,每一节课都紧跟着老师的节奏,课下也按时复习,但是效果不如人意,今天背的单词明天忘,前天会读的单词,过两天就完全不认识了,久而久之一点点的跟不上累积到期末就觉得自己在听天书。

二、相应的解决办法

1.首先,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母语干扰,不仅仅包括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还包括其语言认识习惯和学习模式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因此,在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时,要注意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细致的指导,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良好习惯。

再次,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是造成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英维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与分析,减少母语负迁移作用造成的影响。

2.欲消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中的心理障碍,高校教师应提高认识、着眼未来、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认识英语在当今社会交流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将成为求职、与外国交流、甚至成为一个新时代青年必会的的主要语言。因此学好英语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将有很重要的意义。

再次,多与少数民族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尤其少数民族学生情感丰富,性格多数外向活泼,只要老师亲民并主动与他们交流,肯定会对他们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英语课。同时相信他们,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对他们的成绩,一点点进步,对他们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成功表现都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他们会进一步学习,追求较好的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潜意识和成功的渴望,老师应创设不同的契机,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使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找些适当的机会,让他们亲自进行社会实践,真正领会一下学好英语的乐趣。

篇5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状

语言学家Harmer指出:“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学到的语言是在真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语言,那么在教材编写中接受技能的培养也应该像在生活中那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严重。首先,现有教材大部分以英美文化为背景,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很少有涉及中国文化的教材,学生无法从教材中感受中国文化,学习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法。

其次,我国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都没有提出对母语文化介绍的具体要求。这就导致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包含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学校的英语测试根本不会专门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甚至连国家级英语级别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只是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汇、阅读及对英美文化方面的理解,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考查。

最后,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本土文化认同感,没有意识到在大学英语授课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教师授课基本上以传授西方文化知识为主,鲜有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对应的英文表达。这种教学现状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熟练运用英语传播交流中国文化,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2]。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Sapir 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没有语言的文化和没有文化的语言都是不完整的。但文化教学经常被错误理解为英美文化的输入,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几乎都在传授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几乎是零输入,更很少传授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法。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目的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是非常必要的。

2.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十分着迷,学习汉语也成了一股潮流。在这种大背景下,了解关于中国文化的词汇和英语表达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的必备能力。王宗炎教授曾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3]要想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流,学习者对目的语和母语都要有很好的掌握。如果不知道如何用目的语表达本土文化,或者不了解目的语文化,就会造成交流障碍。刘正光和何素秀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4]

然而,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很多人片面地理解跨文化交际,认为学生只要理解、吸收了英语知识和文化就具有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以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最终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失败。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策略

1.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入使很多学生有点崇洋,对外国文化,如电影、美食、时尚推崇有加,中国文化不断受到挤压。很多学生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学生知道万圣节是“Halloween”,却不知道端午节是“Dragon Boat Festival”。因此,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教师也要强化中国文化输出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性和民族自豪感,改变大学英语教育片面强调英语文化知识输入的现状。

2.提高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素质

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不会主动去吸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其在上课中很少融入中国文化,也不太清楚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孙敏说:“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5]对于从事语言文化传授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深厚的中文功底是必需的。这样才能在双语转换中游刃有余,实现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增加自己的汉语言文化修养,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表达和翻译中国文化词汇的方法。

3.适当调整教材,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练习中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的国外文章,很少有反映中国文化的文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选择性地选取适合文化对比或扩充中国文化的文章,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此外,还应适当增加有关中国文化或文化对比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补充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和句子表达,进行翻译练习时,选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听力素材中应包含介绍中国文化的音频、视频。课下介绍中国名家及华裔作家的英文小说,并将其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如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学生作业时适当增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阅读、听力和翻译等练习,通过多种练习手段督促学生了解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4.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输入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侧重于寻找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异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又要通过小组讨论、文化对比、各种游戏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可以教学生一些与端午节相关词汇,如粽子、糯米、龙舟等相对应的英文表达。只有学生的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输入保持平衡,才能使中西方文化实现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必在讲解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兼顾中国文化,才能使学生更有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肖龙福,肖 笛,李 岚.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国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