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存在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依赖性不断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因此,如何开展和搞好社区健康教育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当前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城区是由各个街道办事处统管社区工作,各个办事处对应城区各部门,进行具体事务管理。但唯独区卫生部门在街道办事处没有对应的下设机构,由于机构不完善,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卫生局对社区的管理不能到位,因而社区的健康教育无专人管理,造成了管理上的断层,使社区(街道办事处)这一基层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应有的组织作用。
1.2 社区健康教育的网络不健全 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多手段地综合执行,因此,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健康促进网络是社区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而目前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策、资金及社会动员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1.3 社区健康教育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地域、种族、社会习俗的不同,各地区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也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社区健康教育要抓什么?这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流行病学诊断,找出社区内急需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并通过效果评价及时调整,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一般由社区医生和护士兼顾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其健康教育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更是缺乏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和效果评价。
1.4 社区健康教育手段单一,未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优良态势 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在相当多的地区仍停留于卫生宣传的水平,无法起到提高居民健康素质,降低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的作用,因此,如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干预体系是每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以医院为中心扩大预防、分片负责,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开展系统教育,以媒体为媒介扩大宣传覆盖面,以居委会为单位、以健康教育骨干为依托开展持久的教育干预,以各个节日、卫生日为带动群众关注健康的积极性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尽快改变人群生活方式,形成健康行为,从而降低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5 社区健康教育支持经费不足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 在性质上和社区卫生服务一样,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经费是开展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因素, 没有经费支持, 一切将无从谈起。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设立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没有社区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指标,在工作机制上没有健康教育经费的保障措施。而没有经费,就意味着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社区健康教育很多硬件建设也无法落实。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明确政府职责, 突出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的健康服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一。各级政府对发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有重要的责任,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协调机构, 制定相关政策, 健康教育要纳入当地卫生发展规划、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轨道。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 教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环保、计划生育等部门要把健康教育纳入各自的规划目标, 把普及卫生知识, 引导群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变为自觉的行动, 把健康教育与各自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共同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而努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参与社区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资助和志愿服务。
2.2 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网络 建立健全“双轨(向)管理、条块结合”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网络,是加强社区政府、专业机构和各部门间合作,协调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必要的组织保证。双轨管理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一靠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协调;二靠各级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两条渠道,对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卫生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市健康教育所的技术指导下,负责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实施、评价,是承上启下连接“双轨”的中心。条块结合:一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以专兼职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骨干形成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纵向网络;二是社区内各单位协同参加,形成由教育、卫生、财政 、环保、群众团体以及各单位领导共同组成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横向网络。
2.3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 发展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为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因此,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发展社区健康教育。一是在保障人们能够公平地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下, 通过健康教育建立社区卫生知识服务体系, 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全过程, 贯穿于居民生命保护的全过程, 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区人群, 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服务, 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二是积极探索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健康教育, 在医疗服务、康复指导、家庭护理、饮食起居照顾等多形式的安老助老服务模式中, 在提高卫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提供健康咨询、技能指导,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意外的家庭护送与护理、心肺复苏、骨折的家庭急救等。三是研究我国疾病控制工作承担两次卫生革命双重任务的严峻形势, 适应疾病控制工作的战略调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面临着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新的疾病的威胁, 这些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不能过高期望医药的作用, 不良的行为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危险因素开展行为干预将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四是积极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居民健康消费心理变化, 引导社区居民健康投资。如建立预警信息系统, 提供健康教育提醒工具,制作高质量的科普知识光盘,举办健康教育展览,开办高血压、糖尿病等俱乐部,开设戒烟门诊等。
2.4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 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成为当地的社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要逐步建立起各地社区健康教育规划、工作目标、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负责全科医生的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 指导社区健康教育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社区居民主要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社区健康教育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低收入人群为重点人群, 通过健康教育, 提高居民的基本健康知识水平, 掌握基本的自我保健技能, 建立健康行为, 提高生活质量。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每年普及5―10条健康信息, 结合当地情况对社区健康教育实行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经济文化状况, 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使健康教育在社区有针对性地进行, 有的放矢, 注重实效。建立信息系统, 逐步实现社区健康教育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卫生信息薄弱和缺乏基线数据是当前社区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 要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信息系统, 目前已有不少社区运用计算机管理, 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 值得提倡。要尽快建立、推广社区健康教育应用软件, 改变目前大多数社区健康需求评估资料“死档”状况, 逐步实现社区健康教育档案的微机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
2.5 开展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干预 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 形成“社区诊断―社区规划―综合干预―评估”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有利于将健康相关行为干预落到实处,使社区健康教育逐步地向以证据为基础的健康促进发展,通过社区诊断制定健康教育规划。社区诊断的重点内容主要是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群生产、生活环境及其生活质量, 从而找到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确定社区优先要解决的主要卫生问题。社区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主要表现在: 临床与预防的综合, 以健康教育作为主要策略;一、二、三级预防的综合, 以健康教育为导向;全人群策略与重点人群策略的综合, 以健康教育为主线;卫生部门与社会各部门协作的综合, 健康教育贯穿于全过程。
2.6 增加财政投入, 建立和完善社区健康教育经费补偿机制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 在性质上和社区卫生服务一样, 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 必须予以保证。因此,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集资源, 单位出一点、居民出一点的经费管理体制, 建立社区健康教育经费补偿机制。
2.7 加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和效果评价 根据社区健康教育的规划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包括年度评估、中期评估、远期效果评估。年度评估主要评价每年的健康教育效果, 包括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资源保障及各项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健康教育覆盖人群, 群众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情况;人群基本健康知识水平、相关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等。中期评估3―5年组织1 次, 主要评价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评估健康教育导致社区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根据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及时对社区健康教育目标与策略进行调整。远期效果评估包括健康教育对社区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改变, 以及卫生经济学的评价。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社区健康教育评价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建议组织专家与有关人员论证、研究制定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
2.8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健康教育队伍 建议成立国家级社区健康教育培训中心, 举办社区健康教育高级师资培训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加强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健康教育纳入全科医生培训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经考核合格上岗。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 将健康教育列入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必修课程。编写基层社区健康教育适用的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手册。组织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拍摄专题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教学片, 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介绍典型范例, 推广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存在问题
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体系不完善: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相对起步迟,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教育体系,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的盲目性,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从而加大了产科的安全风险。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健康教育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基层医院卫职校毕业的护士占一定的比例,加之在职继续教育的不完善,医院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较少,护士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满足现状,缺乏竟争意识,外出学习机会很少,对护理专业发展了解不够。
对产科护患关系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孕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很高,要求能保证母婴安全。护士需要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促使顺利分娩。
工作主动性不强,宣教不到位:产科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沟通技巧,加之其他因素影响,护士工作缺乏主动性,宣教不到位。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基层医院领导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工作,所以不重视产科护士的配置;产科护理工作量大,手术、急诊病人多,夜间较为突出,工作任务重、责任大。
对 策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沟通,了解专业发展,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领导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将健康教育纳入医院整体工作的计划之中,借鉴外院管理经验,建立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实行院级-护理部-科室健康教育小组三级管理[1]。
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健康教育涉及到多个学科,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2]。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需求。
针对产科护患关系的特殊性进行健康教育:要做好产科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对护患关系特殊性的认识,根据特殊需求和心理特征进行健康指导。
增强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捉高工作主动性和沟通能力:要提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动性,首先要要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通过学习和教育,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护士充分认识到产科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和住院适应能力及母婴安全的需要。
其次是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良好的扩患沟通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相关知识学习和集中培训,在实践中指导护士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不断提高其沟通能力,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水平,适应产科健康教育的需要。
保证产科充足的护理人力,搞好健康教育:领导要充分认识产科工作的特点,以及健康教育在产科质量中的作用,补充护理人力,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科室要在现有条件,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力。
小 结
基层医院产科健康教育存在着管理机制、护理人力配置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制约健康教育的根本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学习,掌握实施健康教育的各种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要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临床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医学知识的传播,使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理念,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治疗与保健一体化。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鉴于此,对南阳市张仲景医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总结临床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对措施。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南阳市张仲景医院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20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4人和护士9人,2011年2月~2011年11月住院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45~89岁;文盲2例。
调查方法:依照南阳市张仲景医院制订的健康教育评价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调查表请患者填写或由调查人员协助填写,总结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同时,随机调查20名护理人员,针对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 果
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患者对病房环境和设施的使用、病房管理制度、主管医生/护士、治疗方法、常规检查项目、用药相关知识、护理操作、合理饮食、预防疾病发生的诱因、自我护理功能锻炼的知晓率发病率94%、86%、97%/78%、92%、69%、60%、75%、72%、60%、50%。
健康教育方法:患者对语言沟通、知识手册、健康教育处方3种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分别为70%、94%、85%。
施教护士:患者对施教护士的服务态度、相关知识、表达能力、教育方法的满意度分别为96%、73%、81%、71%。
讨 论
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⑴护理方面问题:①医护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目前张仲景医院护士与床位比平均0.35∶ 1,尚未达到卫生部要求0.4∶ 1的相关要求,护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能为患者提供详细系统的健康教育。②护理人员思想认识偏差:责任护士把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教育作为护士长布置的一项工作来完成,应付检查,对护理教育角色认知偏差,不重视健康教育。③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大多数护士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仅局限为卫生宣教、出入院指导。④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缺陷:宣教护士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内容缺乏趣味性。⑤护理管理方面: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缺乏专职的健康教育监督管理人员,而且在评价标准、人员培训、管理体制、奖惩制度等方面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⑵患者及家属方面:①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住院患者健康需求和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与文化程度成正比,部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认识到。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患者认为护理工作停留在传统的打针、发药上,对护士的健康教育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有调查显示,66.8%的患者认为来自医生的健康信息可靠,对护士缺乏信任[1]。③患者病情的影响:患者的病情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病情急、重的患者及家属心神不安、顾虑重重,无暇顾及健康教育,也不允许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①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支持: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合理进行人员排班,由资历深的主管护士任责任护士,固定日班,做好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书写护理病历,倒班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负责住院患者的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2]。②资金投入和相关资料支持:完善健康教育资料,规范健康教育处方,制作通俗易懂的知识手册、宣传画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使患者易于并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活动。③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可通过自学、参加各种学习班、院内培训、专题讲座等渠道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心理学、伦理学、营养学、康复学以及公共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④提高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做到对病情、用药、各种检查目的、目前治疗方案的全面了解,使教育的内容与医生一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度。⑤运用护理程序制订健康教育路径: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制订健康教育路径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所有护士必须按照路径表的内容进行工作,使护理更具计划性、预见性,可以防止因护理人员知识、技术水平不同,沟通技巧差异使患者所接受到的健康教育知识出现偏差或不足现象[3]。⑥做好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确定健康教育监管人员,定期检查其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每周进行1次专题护理查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临床健康教育是当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责任,是临床护理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要改变知识结构,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而拓宽护理服务领域,护理管理者要有系统的管理方法及工作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由单纯的“护病”阶段发展到到全面的“护人”阶段,新的护理模式需要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护理实践中,而护理人员作为护理领域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的关键。
1健康教育实施现状调查
1.1资料与方法
1.1.1调查资料笔者2012年6月至7月,先后对苏州3家医院的护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进行了随机抽样法问卷调查和统计调查,其中二甲医院1家,三甲医院2家,问卷调查对象为护理人员及院方领导,人员分布包括内外科的所有科室,其中重症监护室共35名,内外科共25名,消化科共5名,烧伤科共13名,耳鼻喉科共5名,妇产科共20名,麻醉科4名,院方领导3名,护士年龄在20-28岁,护龄为1-10年。问卷调查共发出110份,回收率为100%。同时还对各医院护理人员数量比重做了统计。
1.1.2方法现场问卷调查前,通过制定有关健康教育的调查问卷表,对表中所列的各调查问题进行了解释性说明,在问卷表发放前,耐心回答被调查者的疑问,并讲解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通过不记名的方式调查。
1.2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在医院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护理人员在全院职工中所占比重低,护理观念滞后、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频率低、方式匮乏。
85%的护理人员每日忙于应付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实施健康教育;90%以上的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概念仍然模糊,护理观念比较薄弱;67%的护理人员反映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机会少,自主学习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完备。
2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
2.1护理人员紧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许多规则逐渐被引入了医院管理的范畴,护士便首当其冲成为被缩编的对象,导致各个护理岗位人员严重不足。我国平均每千人的护理人员比例为1:1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5.7,护理人员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的职责不断扩充,工作内容愈来愈宽泛,加之护理人员的收入与承受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不均等,且由于我国重医轻护观念的存在,使他们的思想波动较大,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有离职意愿[1-2]。综上所述,由于缩编、工作压力大、薪酬低、离职率高等原因,导致临床护理人员愈显不足。
2.2缺乏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随着护士职责的扩充,护士每日忙于应付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实施健康教育,严重影响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2.3护理观念滞后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于1997年才引入我国[3],大部分护理学校开设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较晚,多年来,多数护理人员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对现代护理模式尚未全面认识,依然停留在“就病论病”的层面,没能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2.4护理人员接受健康教育的途径匮乏①理论体系不完备。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较少,并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模式不成熟。从事护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临床带教的师资队伍中,除了少数临床护理骨干以为,大部分未曾接受过正规、专业的健康教育学习,只参加过短期培训或者自学,他们对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及积累经验阶段使,而且教育方法比较陈旧。理论体系的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与教育模式不成熟造成护士难以接受专业的教育培训,更不谈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对策
3.1转变护理人员思想,提高服务意识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护理观念,认真学习相关规范制度和法律法规,明确患者权利和护理人员的义务,让护理人员明白开展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整体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护理人员的职责,而且是法律要求的护理人员应该履行的义务。帮助护理人员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每一项义务,扎扎实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3.2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合理配置,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科学划分护理工作与非护理工作,合理分配后勤、行政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将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抽离出来,交给相关工作人员。医院要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按劳分配,尽量做到同工同酬。要提高夜班及节假日班的补助,体现在这些期间的回报与付出相匹配。对于生活上,医院要尽量增加相关福利,提升例如婚假、产假、年假等的时间,为员工多提供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增加对工作的满意度。让护士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性地、有幸福感的学习健康教育,让病人更好的享受专业护理人员的服务。
3.3系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集医学、心理学、护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应用学科,而由于目前临床护士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缺乏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使护士难以担当多元化的角色功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非常必要,其中要努力抓好一下四个层次的教育培训[4],强化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专业知识。
3.3.1学校教育在护校中,尽早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为临床培养有教育能力的适用人才。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最终使教育对象形成有利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在学校教育的环节中要注重对实践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注意收集施教后的信息反馈,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得到有效的学校教育。
3.3.2继续教育把护士教育能力的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护士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学分,途径包括院内培训和外送学习等,使护士基本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医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教育计划,按专业、岗位分别组织实施。如:可采取专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结合、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等方法,使人人在临床都有扎实的理论作指导。
3.3.3临床带教为不同职称、学历和年资的护士确定临床教育职责,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提高护士教育水平。对业务骨干可选派到上级医院进行脱产学习、进修或参加短期培训班,通过学习,找出差距和不足,取长补短,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3.3.4综合素质在加强以上三个方面之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对美学、护理心理学等人文学知识的学习,以拓展自身的知识层次。
3.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改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前提是临床带教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用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学习护理知识,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病患、健康、护理等基本概念和相关边缘学科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3.5培养沟通技能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应充分掌握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技巧,收集患者详实的主客观资料,包括患者的健康观、生理、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受教育程度的,从中分析出患者目前最需要、最重要的健康需求。
锻炼驾驭语言的能力,要使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能接受的方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5],谈话内容要有针对性、内容明确、通俗易懂、内容客观、语速适中、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等。
3.6保证教育成果医院及科室应积极提供健康教育所需硬件设施及人才软件设施的投入,同时制定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的检查标准,护理部相关工作人员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询问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广泛收集信息,评价责任护士的教育成果。若成果不理想,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应协助责任护士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教育呈明显的责任护士,可适当采取奖励机制,提高其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性,同时让其现身说法,带动科室其他护士一同进步,提高整个科室的健康教育质量。
重视患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反馈,以便了解实践的效果,计划是否完整,措施是否得当,若效果不理想,应积极采取科学的纠偏措施改进教育方法,利用PDCA循环进行自查,不断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人员技能的提高是健康教育发展的基础,转变护理观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人际传播技能,才能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让患者得以真正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方红.护理人员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10(5):479.
[2]吴欣娟,张晓静,高凤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197-199.
1研究目的
按照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租金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健康为出发点,推进体育课堂改革。
2研究方法
网络搜集资料、网络谈话、调查初中生体育课学习内容
3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从课程理念的更新入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较大力度改革。随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体育教学观念存在隐患
过分注重学生安全、健康至上的指导思想作为教育教学的目的,使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发生了一系列的质变。健康不单单仅指体育教学,往往涉及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乃至整个学校。正如学校体育理论专家李晋裕所言“我觉得现在有一种误区,一讲健康第一很自然就定位在体育上,这是不正确的。中央文件指出,学校教育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整个学校教育要树立这个指导思想,而不是说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现在往往有人把体育当成一个主角了,在定位上不够准确。”就体育与健康教育而言,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把学生的安全、健康凌驾于体育教学之上,忽视了体育育人的功能。体育课堂不仅是对学生体能的锻炼、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手段,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2体育竞技项目弱化
安全第一、健康至上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对学生运动安全的过分考虑。
导致体育教学在实施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不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游戏等内容被引入体育课堂,这类内容使体育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在以体育的运动技术、技能为主,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稍有难度的动作被砍掉,体现力与美的“双杠、单杠、木马等”危险体操动作没有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志、耐力、拼搏、克服困难的精神也没有了。实际上,运动受伤是难免的,只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保护,就可以解决学校乃至教师的后顾之忧。
3.3教师的主体地位淡化
在“以人为本”的时念下,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已经被打破,现在则以“学生为本”、要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尊重学生个性、感受……可谓真的是“一切为了学生”,充分给予学生“尊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围着学生兴趣转,只要学生开心就行。体育课成了学生的“自由”。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发展,其间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和发展的。学生虽然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却是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发展中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上也存在着幼稚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性体现的效果。片面地追随,迁就学生的兴趣、要求和能力,实际上并不代表学生的根本利益和真正的主体意志。
3.4运动技能学习的弱化
现行体育课改中,从教材到教学评价中对运动技术、技能存在淡化。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在体育课堂上寥寥无几,关注降到了“极点”。 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既是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学习其他目标的重要载体。学生主要是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情感体验的。运动技能一旦被淡化,体育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将失去载体,体育教师的主业也会被模糊。对运动技术、技能的弱化无疑等于自毁体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无疑等同于进一步降低体育教师的期望地位。
4结论与建议
4.1正确认识安全、健康至上
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原则,注重学生体能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
4.2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结合实际,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形成本土化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本土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4.3注重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体育教师就要敢于传授“技能、技术”。
4.4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多举行一些有关课改的培训进修,让广大体育教师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科研意识,把理论付之于实践,让实践检验理论。通过打造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可使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程度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在经济不断进步的社会里,健康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也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的几年中,据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改革也不明显,而学生的体质下降趋势和出现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令人担忧。
一、目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
1.学生在体育健康教育这一块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自我意识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开展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学生本身,他们的重视度如何也是健康状况好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最近几年的全国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显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等均有所下降;体能呈急剧下降趋势;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城市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农村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学生口腔保健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绝对水平仍然较低;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相对不发达地区之间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极不平衡。
2.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不够重要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其他应试教育相比,其开展的速度比较慢,开展的程度不是很理想,在部分县城镇小学有条件的学校基本开展了,但是一般都是由体育老师或者其他任课老师兼任,并没有专业的老师上课,所教授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深度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但是在农村的学校,开课率很低,很多学校连基本的课本都没有,更别提开展这门课程了,即使在课程表中安排了课程,也是上其他科目,安排在课程表中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体育课的“放羊式”已成了目前普遍的教育方式,这个远远无法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与强度。有的虽然时间上有保证,但是怕出意外,学校体育课如同“休闲课”,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其结果证实: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3.学校对于开展的课程设计太单一
学校是开展体育健康教育的有效场合,体育教育的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能理论结合实际操作,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体育课一般为每2周1个课时,课与课之间间隔时间较长,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大部分都是照本宣读,没有生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一般以“填鸭式”为主,参与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未能充分利用,使得多数学生对现代体育教育的观念缺乏正确的全面认识。
4.老师不够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师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者,同时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教授学生的知识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关心学生在情绪、社会、智能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城墙也越来越高,学生畏惧教师的现象也很普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原因,教师一味地看重于成绩,使学生得到的关心也愈来愈少,所谓的全面发展远远落后于实际情况。
二、提出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形成自我意识,学会控制自己
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是一个受教育的角色,一般是呈被动状态,所以,学生应该从被动的角色转换到主动的角色上去,主动地与老师同学沟通,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形成一个自主的参与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拥有较强的活跃性、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但注意力难以持久,所以在这个时候,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各种形式给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加强自己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2.加强领导,从学校环境着手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94-02
Health education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YANG Qiaozhen
(Obe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healtheductionproblemsandimprovementmeasures)
Methods clinical forhealth education work Of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analysis,enacted tO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Results through patient Set tO overcome the disease'scontidence,tOchangethebadhabits:tOcooperatewiththetreatmentandnursingmasterOfself-healthcareandpromotionofhealth.
Conclusions trengthenthecareofhealtheducationandhealthknowledgetOmeetpatientneeds,byacloserelationship,thesatisfactionofthehealtheducation.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他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致力于引导人们养成有意健康的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是联络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1]。实施健康教育措施,达到解决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方面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发现健康教育在各个科室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现就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性措施
1 存在问题
1.1 患者的生理、情绪因素 患者身体上方的疼痛,心理上的烦躁,在加以陌生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和护士进行交流,甚至再此情况下认为与护理人员交流时多余的,持怀疑态度,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开展。
1.2 患者文化水平层次不齐,接受理解能力局限 医院位于地州上,主要面向的是边区一带的农民,很多病人文化水平低,文盲半文盲占一定的比例,他们的思想还保留于以往经历医院就把一切交给了医务人员,听医生的照医生的做就好,没有从自身思想上认识到健康教亨的重要性,缺乏了追求健康教育家的积极主动性。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缺乏与护理人员交流和书面文字的阅览,或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的不理解以错误的看法,从而使健康教育实施起来困难,使其有效性降低。
1.3 护士自身素质的缺陷 就目前我国状况来看好,护理人员有中专、大专、本科,但现以前两者就业居多,这就出现了一部分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低,专业知识欠缺,不能向病人做有效的健康教育,或另有一部分护理人员知识将书本交给患者,要求患者死记硬背其重点,以应付检查,只是进行表面化工作,使健康教育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我国以往的健康教育只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是心理护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欠缺,这正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素质,所以和病人交流时语言单凋、刻板,缺乏生动感,往往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能进行真正的沟通,使健康教育效果较差[2、3]
1.4 健康教育的单一独立化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医院各部门领导,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抓教育,突重点,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如果某一层面对健康教育认识高度不够,则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展开。另外医院的护患比例失调,护理治疗占用大量时间,则把认为不足为重无关紧要的健康教育单一独立化,使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果。再一方面院领导的重视度、监督力度不到位,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偏差,无法积极弥补,进一步产生负性影响。
2 改进措施
2.1 抓重点、突出中心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健康教育质量的保证。护理人员在首接病人的过程中,要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人隐藏的感情和情绪,同时还应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沟通。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位置,并通过认真的倾听和提问,确切的理解对方的感受,重点抓住患者的不良情绪,不愿接受健康教育的中心问题,打破患者的错误思想,积极主动的获取对自身疾病有意义方的健康教育知识。
2.2 多层次、个性化护理 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层次,不问性别,年龄和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针对病人目前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与疏导。特别是对于来院的文盲半文盲,由于他们接受文化程度的能力有限。护理人员应用友善的态度去理解病人,以家人的身份与患者交流,语言应通俗易懂,避开专业词汇,细心认真的传授健康知识,同时还可采取同病室患者现身说法,把有效的健康教育传播开来。或者医院可以利用―些空间进行橱窗教育,利用一些简单的图画文字方式,使他们理解和学会―些简单的疾病防御知识和护理技巧。针对易于接受新事物,理解阅读能力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除口头给予他们认真讲解健康教育外,还可推荐他们阅读相关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满足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总之通过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2.3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护理人员是进行健康教育的主导,怎样进行有效地健康教育,这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得学习科室的相关病种,不断获得相关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其业务水平,并端正态度,加强责任心,把自己的微笑,服务真正落实患者,这是进行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
2.4 转变观念,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 根据健康教育程序制定合理计划和科学工作方法,选定病人及家属为其进行教育的目标:建立教育的方法;选择教育内容;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4]使健康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科室内应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表,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计划。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量多,人员比例失调,院方可进行调整,把有限的资源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护理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按时评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形成以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并使教育贯穿于患者,家属甚至更大的范围,使患者终身受益。
总之,健康教育是护士的基本职业。南丁格尔说:“人事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与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和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5]作为一名有临床护理经验20年的护理人员,则更应该把患者的切身利益、把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为目的健康教育落实于我们的实际行动中。使患者真正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0,(1):94-112.
[2]姚爱群,高莉.浅议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0,3(6)480-481.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是21世纪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糖尿病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农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的相对滞后,患糖尿病的人数和潜在高危人群呈不断上升趋势,而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途径匮乏,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指导,对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2],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存在问题
1.1 心理问题
首次确诊的患者普遍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认为糖尿病是慢性病,难以彻底治愈,尤其是年轻患者不愿接受患病的现实,担心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另长期性治疗的费用巨大,农村中老年人往往收入有限,或完全依赖子女,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1.2 饮食教育
1.2.1 认为农村病人无条件讲究吃喝,尤其是按食谱和称量饮食。
1.2.2 认为所谓控制饮食就是一个字“饿”,尽量少吃主食,而且很多东西都不能吃,对食物的恐惧感行成厌食症,久之形成营养不良,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1.2.3 听信某种食物治疗糖尿病就无限制的吃,认为吃的愈多,对治疗糖尿病愈有利。
1.2.4 认为用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或者饮食过量用增加药量来对抗。
1.3 运动
1.3.1 很多患者认为平时干农活就是锻炼,不必要再进行运动锻炼。
1.3.2 运动过量而进食量不足,易发生低血糖。
1.4 用药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长期用药的经济负担导致很多病人遵医行为差,血糖不能长期控制在良好水平,而长期的高血糖又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1.5 自我监测 自我检测意识差,部分病人从不检测血糖,只凭自我感觉,或感到症状严重时才到医院检查。
2 对策
2.1 心理疏导
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人明白糖尿病虽是终身性疾病,但并不可怕,通过系统治疗,配合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完全可把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可以象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不会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若控制良好,其期望寿命与正常人一样[3]。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饮食教育
2.2.1 首先了解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饮食教育奠定基础。
2.2.2 住院期间,向病人及照顾者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意义,教会其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案,食物交换份的应用,因农村病人相对接受糖尿病教育的信息渠道少,住院期间专业规范的教育对病人以后的饮食控制无疑是终身受益的。
2.2.3 在饮食教育时,结合农村病人的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农村病人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告知病人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耕地播种有利于糖尿病控制的农作物及蔬菜,如荞麦、大豆、玉米、高粱、苦瓜、冬瓜、萝卜、青菜等。可以自己养鸡、鸭。在三餐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食物,既平衡膳食,又不至消费太高,还有利于降低血糖。需要向病人说明的是应尽量减少进食粥类食物,研究提示粥类食物其淀粉糊化程度较非粥类食物高,越是淀粉糊化程度高、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其GI值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4]。
2.3 运动
2.3.1 农村糖尿病人普遍认为经常进行田间劳动,可以不再进行体育锻炼,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劳动是一种体力活动,对增强体力锻炼身体有一定效果,但限于田间劳动大都是局限于身体局部反复活动和固定姿势的动作,对身体的影响只能局限在某些部位组织和器官,所以不能代替运动和锻炼,而且糖尿病人更注重的是三餐后的锻炼,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
2.3.2 运动的频率和时间 三餐后30分钟运动,运动时间40—60分钟,频率最好是每天每餐后都运动,至少保持一周五天,晚餐后必须锻炼。
2.4 药物
用药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有医生调整药量。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当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即可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时,征求医生意见可以停药。但停药后要经常监测血糖,临床上有很多发病后维持五年以上不用药即可控制血糖的病例。
2.5 自我监测
糖尿病人自我监测非常重要,农村糖尿病人这一点做的很不够,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症状和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必须经常监测血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糖监测的间隔时间及频次,在用药期间,至少每星期监测血糖一次,血糖平稳停药后每月监测一次,每半年应全面监测一次,监测项目包括血压、体重、腰围、臀围、尿常规、血脂、尿微量蛋白、心电图、眼科检查等,以全面了解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包玉倩,贾伟平.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糖尿病中的意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367.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作为依据,通过相关心理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使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良好建立,身心得以全面和谐发展,也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整体提高。作为组成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及调控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存问题
1.缺乏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统一的健康判断标准。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教师在认知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学生表现出的厌学情绪,一些教师看来,属于差生使然,一些教师认为属于思想问题,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其属于心理问题。针对学生的攻击行为,一些教师认为属于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还有的教师认为属于缺乏道德品质问题,也有的教师将其视为心理健康问题。
2.德育化倾向较为严重
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化归德育范畴,认为在加强德育建设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必要。事实上,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都是将“育人”作为其基本职能,但是,两者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另一方面,心理健康问题被划分为思想品德问题的范畴,在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有学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为思想品德教师和班主任,在其丰富的品德教育经验和固定思维中,心理健康问题被当作思想品德问题处理。
3.缺乏坚实的师资力量
作为专业化强的工作,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是其工作做好的基础。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小学中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其师资力量的薄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小学中,虽然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机构已经建立,但是受师资紧缺制约,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除此之外,我国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学科化倾向严重、重视个别矫正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需要的满足、教师出现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学校与家长合作的忽视等问题,致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二、应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改进策略
1.转变观念,强化认识
作为先进科学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在其教育观念日益深入和更新的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在学生观、教育观和人才观中渗透,成为开展学校教育需求的一部分,更成为学生追求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要求。因此,学校和社会都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进行大力宣传,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加强研究,积极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能否有力开展受制于其理论指导和科学研究。根据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学校的经验,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改革与科研相结合、教育实践工作者和广大专家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广大专家学者和教育机构在全力支持和相互配合中,加大对其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力度,在技术指导下达到协同攻关的目的。
3.推进建设,提高水平
一方面,根据学校实际需求与相关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中国心理辅导和教育相关专业及早规划,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高校对地方发展积极配合的同时,对院校的课程和专业进行适当调整,实现心理教育人才专业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教育行政有关部门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积极组织专业培训,并将培训纳入各地区师资培训的专门计划,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培养教育体系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此外,针对出现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还要重视对教师的减压和知识增进,使教师在积极健康的状态中开展教育;针对家长和学校缺乏合作的问题,要积极推进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模式,使各单位在通力合作中明确学生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实现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的培养。
总之,在我国方兴未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需我们探究和解决,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存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是重要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张严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6).
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种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病变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大多数患者也对此类疾病了解甚少,导致其情绪不稳定、性格改变、心理承受能力差。陆烈红对146例住院患者的调查发现:100%患者喜欢护士给予健康教育,有95%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不够详细24.7%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时机不当 17.8%的患者认为未能因人施教[1]。本文针对我科疾病的特点,总结健康教育存中存在问题,改进宣教方法与技巧。
1 存在的问题
1.1护士方面因素 调查中有37.3%的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可有可无;11.1%"的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没有必要。这说明"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及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未被广大护士完全认识[2]。进行教育时,只根据病种选择,内容缺乏个体针对性。
1.2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患者收效不理想。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大多采取的是口头讲解,常常是护士讲的多,患者家属反馈的少,单向传播的多,双向交流的少。教育内容简单,时机把握不当,急于求成。如关节疼痛剧烈的患者入院,护士就行人院宣教,忽略了患者真正的需求,易使患者对教育者及教学内容感到厌倦或抵触,难以达到预期疗效。
1.3教育对象选择不当 只注重患者本人,而忽略了家属的作用。例如RA致肢体严重变形的患者,失去自我照顾能力,很多生活上的事需要家属的协助才能完成。如果在出院指导时只告诉患者,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使患者产生对家属的抱怨,甚至孤独隔离感。
1.4人员配备不到位、缺乏教育时间 患者多工作量大,护士少,达不到医护1:2,护床1:0.4的要求,护士整天忙于常规治疗,健康知识教育不能落到实处。教育者由于时间紧迫语速过快、吐词不清、表情呆板、语言生硬,致无效沟通。流于形式,缺乏真实性、可行性。多数护士认为把健康教育看成是护理以外的额外工作。相当多的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差,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给开展教育活动带来了困难。
1.5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致护士知识面窄,认识偏差。如:缺乏相配套的健康教育学、传播学、人际沟通学、心理学、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学校没有规定要开护理健康教育课程;医院没有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加以发展。
1.6医院方面因素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面临着"保吃饭、求生存"的严峻形式,往往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搞健康教育,认为无利可图,吃力不讨好,这种投入与效益相背离的效果抑制医院开展健康教育。
1.7患者方面因素 一些患者及家属无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常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常常对护士的健康教育不予理睬。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患者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伺候人没有知识性讲解缺少权威性,最终还是要听医生的。
1.8其他,如医护观点不统一,而使患者无所适从。教育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评价的重点不突出。目标制定过高易失去信心,过低达不到刺激患者学习兴趣的目的等。
2 有效健康宣教的方式
2.1语言即口头讲解是最常用、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多听患者家属反馈,双向交流,重点应是患者行为和态度的改变,而不单纯的说教。
2.2书面文字结合动作示范,如小册子、卡片、板报、展览、视频、护士示范等方式。教育内容融入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去。也可以点带面的教育,将知识传播给患者,让患者现身说法,增加其说服性。
2.3计划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相结合,对有共性的健康问题,对患者进行有秩序教育。如工休会、广播、电视。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不同心理状态做针对性随机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患者学习的实际情况。
3 特殊情况下的宣教方法
一般情况下患者愤怒都是有原因的。此时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被患者的言辞或行为激怒,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缓解他们的理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当患者病情严重或处于危重状态时,与患者沟通时间要尽量缩短。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可以重复一句话,以同样的语调反复与患者交谈,以观察患者反应。当患者患了绝症或遇到较大心理打击时,会产生失落、沮丧、悲哀等反应。可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允许患者独处。应用鼓励、发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患者。最终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4 讨论
健康教育在促进人们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健康教育评估工作,不断提升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促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3]。注意健康教育中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细致的心理护理,详细的疾病预防教育[4]。更新观念,接受新知识,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烈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0,15(11):690-691.
我们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开始优化教育教学的策略与模式,为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努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思想,还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还不能实现人性化、多元化和科学化。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关乎学生前途与命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的学校却有所淡化。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有时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教师重视不足,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滞后,没有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学校在课程设计和学时安排上,没有做到科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滞后性。这就导致有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愿意聆听,也学习不到有效的知识。可以说,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时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性。在有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缺乏专业人员的授课。虽然有的学校有心理咨询师,但是由于教师配备较少,再加上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咨询师咨询,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都是班主任或者其他科任教师兼职任教。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多数都是照本宣科,采取灌输式或者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面对抽象枯燥理论化的心理教育知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能有效结合学情,对于学生较为关心的异性问题、早恋问题和交往问题是避而不谈。心理教育的内容显得失真、空洞,学生自然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2)教育方式单一,灵活性不足。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总体来说教学设计不够灵动,校本研究滞后。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比如教学方法,多数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课堂的互动较少,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较少,学生多数的时候都是被动接受。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不能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一举例都是典型的个案。对于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高中生密切关注的情感、性等问题避而不谈,只对一些模糊的可讲可不讲的问题进行简单剖析。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远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3)心理辅导随意性强,缺乏约束性。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急需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但是,如何帮助高中生排解实际的学习压力和青春期带来的萌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进行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东一下,西一下,教学具有极强的随意性。笔者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制订详细的心理教育计划,在相应的学科建设、学科教学和部门建设上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针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坏来说,也没有一定的评定标准,这也就导致做与不做,做多与做少没有实质差异。为此,个别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走心,不认真,就连基本的态度都没有。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提升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究
高中生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成才。目前很多的数据也已经证明,有的高中生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为此,面对着新形势,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工作的急迫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确保高中生获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097-03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而赋予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它通过帮助患者学习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培养患者健康的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者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状态。儿童是接受健康教育的特殊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要符合儿童的特点。通过对患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等,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笔者针对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相应的、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一2010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的家属320例进行调查分析。患儿所患疾病情况,小儿肺炎86例,腹泻64例,上消化道出血25例,急性胃肠炎60例,高热惊厥35例,其他50例。家属情况:年龄24-76岁;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60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60例;干部220例,工人70例,农民30例。随机将320例家属分为实验组(n=160)及对照组(n=160),其中,对照组以2000年6月规范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1.2调查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评估表对儿科住院患儿医疗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状况、医护质量、住院环境等方面。患儿出院时,我们发放评估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对调查问卷进行基本解释后由被访者进行填写,填完后收回调查表,比较给予护理对策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等的情况。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sup)2(/sup)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对医疗质量的信任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健康教育后患儿家属对痰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健康教育后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2。若其文化程度偏低、医学知识匮乏、认识能力缺乏。则他们接受新信息的主动性差,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③信任程度: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常常产生怀疑态度,他们更倾向于信任医生的解释,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开展。
3.1.2护理人员①护理观念滞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其认为健康教育仅仅是卫生宣教,因此往往只停留在一般性知识的宣传上。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因此很难实施和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②形式、内容及方法单一: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那种单一的、乏味的健康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广大患儿及家属的需要。而具有人性化、科学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则受到欢迎。③护理人员自身素质问题: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局限,工作不够细致,不能根据患儿及家属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④健康教育时机及环境选择不当:患儿刚人院时,患儿及家属心神不宁,还处在环境的适应阶段,此时他们难以安静接受健康教育,因此健康教育质量差;若在患儿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患儿及家属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相关的信息。这样的健康教育质量同样也不会好。
3.1.3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在向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若缺乏完整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沟通技巧。忽略患儿及家属的想法与需求,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很难达到最佳效果。
3.2护理对策
3.2.1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①儿科病区的走廊设板报:内容以医学小知识及预防保健小常识为主。每周进行更新一次,以加强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力度。②编制小册子:根据
3讨论
3.1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1教育对象①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儿科住院患儿在思想、语言及行为意识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其意愿常常需要其家属来表达。因此儿科教育不仅要面对患儿,还要面对家属。同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问题也不尽相同。学龄前儿童认识程度有限,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家属;学龄期儿童教育的对象包括患儿及其家属。因此责任护士做健康教育时,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②文化程度:文化程度的不同,导致接受教育的对象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接受力等都会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健康教育的质量。有研究表明,对于年龄偏大者,如患儿的爷爷奶奶,有经验的儿科医生的临床经验,依儿科病种编制简洁明了、针对性强、患儿及其家属容易掌握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分发,或把小册子放在阅览架上。方便患儿及家属随时取阅。③对患儿及家属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因年龄段的不同,心理需求、健康教育方式也不同。不能与护理人员进行语言交流的患儿,要给予其亲切的触摸、点头、微笑等非语言的交流方法。将护理人员的意愿通过这种无声的语言进行传达;对于可以进行语言交流的患儿。要用通俗的语言、亲切的态度、轻柔的动作给予他们护理,使患儿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本调查资料表明,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后,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率为9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并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患儿开展系统、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⑤建立患儿活动室:了解患儿的特点。抓住其心理需求,在儿科病区建立患儿的活动室。将一些宣教内容制作成趣味性强的宣传片定期播放,这样不仅满足了患儿的心理娱乐需求,还可以缓解患儿紧张、恐惧的心理,以更好的配合医护治疗。
3.2.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转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做好患儿的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会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还可以增加他们的依从性,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给予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听取患儿及其家属的意见,不能强制性地传授知识。健康教育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身心健康者,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人民日报》曾刊登《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文章,结果表明:有16.79%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趋势。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十分必要。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中,身心教育与体育锻炼有些脱节。体育教师只管上课和技术讲解,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产生于以下几方面:
1.1 对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认识不足。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一些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重视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怕脏怕累怕出汗。宁愿整天呆在教室里,也不肯到操场上去活动活动,宁愿整天上网,也不肯走出去散散步。其次,认识能力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和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女生,宁愿挨饿,少食不食,但不知道运动去减肥。宁愿去吃减肥药,也不愿接受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天长日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并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学习。再者,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1.2 缺乏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而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但是有一些人往往缺乏这样的品质,遇到比赛就心怯,就害怕、就心慌、怕日晒、怕淋雨、怕危险、怕受伤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新心健康的发展。
1.3 缺乏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如果一个大学生在运动或比赛时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管别人怎样的解释,他总是固执己见,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4 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知道比赛中的相互配合和团结,知道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等。
1.5 缺乏体育意识和科学的行为。体育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意识,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诸如:早起、散步、跑步、练太极拳、跳健美操、参加各项体育比赛等。有些大学生,善睡懒觉,不食早饭,不去呼吸新鲜空气,晚上熬夜。根本没去考虑过去锻炼身体,没有一丝一毫的体育意识。有些即便去锻炼了,缺乏认识,应付了事,轻描淡写,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或缺乏科学指导,不动则已,一动剧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2 加强对学生体育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的措施
2.1 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各级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2.2 加强体育教育,增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运动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3 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
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我们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但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了。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从被动注意引导间主动注意上来。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游戏、竞赛、直观教具等。
2.4 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通常说的“体质”是指“在遗传性与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则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活动效能状态”。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健康是人们体质状况的外部表现。因此,在研究确定学校体育本质功能时,必须始终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