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健康管理的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企业健康管理
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供给者,石油企业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但石油企业落后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使得近年来石油企业问题频发,职业病患病率以及员工职业病纠纷数量逐年增加,职业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制约石油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而职业病防治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若石油企业不能够及时认识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石油企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阻碍,国家的能源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针对石油企业职业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职责等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旨在完善我国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促进石油企业快速发展。
1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不健全自《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来,石油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面对着走出国门的压力,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对石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虽然有《职业病防治法》来指导相应工作,但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预防工作的开展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2)员工对职业病的了解不够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职业病具有潜伏周期强、发展较为缓慢的特点。正是因为职业病不像其他疾病对人体产生迅速伤害,因此石油企业大多数员工缺少起码的认识,在患有职业病后,不能获得及时的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员工不清楚那些疾病是职业病,那些是身体自然老化所引起的,导致在患有职业病后不能够获得及时的赔偿。
(3)石油企业重视不够,职业病预防工作不到位石油企业对职业病预防不够重视体现在:①经费投入较少,职业病预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石油企业部分部门连基本的急救用品、危害标志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等职业病预防设备都无法及时配备,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②石油企业工作人员分布广泛,部分施工人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但企业却不能及时给这些高危作业人员配备专门的医疗小组,使员工患职业病的几率大大增加。③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在进行油气生产时,对“三废”的把控不严,致使“三废”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给企业员工带来了巨大的职业病风险。
2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指导和准绳,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石油企业才能加强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同时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时也有了参考方向。在《职业病防治法》的基础之上出台法律细则,力求将职业病防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法律体系中,用法律来规范石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企业对职业病预防重视不够,出现职业病后公司推卸责任的问题。
(2)开展职业病科普教育,提高企业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是员工,提升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才能真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因此石油企业应当定期开展职业病预防工作的宣传教育,同时借助业余时间开展职业病预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企业员工对于职业病的认识。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程度越来越高,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发展,对企业的职业病预防工作相对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进行职业病科普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3)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增强企业对于职业病防治的重视在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之前,石油企业职业病预防工作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法律的限制,监管部门应当作为监督者,加强对于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并定期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卫生考核指标,如果企业累计卫生指标不合格,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来引起石油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解决由于对卫生工作不重视而引起种种问题。企业应当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引进完整的防治设备,同时为高危工作人员配备专门的医疗小组,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到位的本质原因还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消除职业病的培育温床,才能从根本上上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下面是关于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
(4)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监管部门职责监管部门职责:①制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1]。②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规范其健康管理工作的目的。③负责对即将上马的项目进行职业健康审核,对于竣工项目进行验收审查。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自身职责加强对石油企业的卫生监管力度,在新项目的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审批标准进行卫生审查,只有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项目才能正常施工[2]。而针对那些即将竣工的建设项目,监管部门的验收工作也丝毫不能有半点马虎。
3结语
石油工业是我国能源供给系统的支柱产业,石油企业的健康运行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持人民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势在必行。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74-01
前言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流行性广,在公共场合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疾病治疗所需费用高,如何在公共场合预防乙型肝炎,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话题。健康管理指的是通过预测及评估指定对象的潜在健康隐患,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措施,防止传染性疾病感染。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如何解决健康安全隐患,预防疾病发生,是该管理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可通过预防与管理相结合,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生率,抑制感染性疾病发展,减少患者的医疗成本,为人们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乙型肝炎的健康管理方法,并针对我国现阶段乙型肝炎健康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以此提高健康管理在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1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粘膜、破损皮肤、母婴以及血液等途径传播,其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母婴传播。乙肝患者在分娩过程中,体液与血液等与新生儿接触时,HBV病毒则会传染给婴儿。若进行穿刺医疗操作时,所用的医疗器械未经消毒,HBV病毒则会通过皮肤黏膜传播[1]。在日常生活中,如进行穿耳洞、纹身以及修足等活动时,病毒可通过皮肤或血液接触传染。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钳等亦会增加乙肝疾病感染可能性。因此,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发生传染性疾病。采供血机构方面,应对献血人员进行乙肝病毒筛查,降低血液传播几率。乙型肝炎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饮食,避免病情加重。
2乙型肝炎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我国人口数量较多,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管理,降低乙型肝炎传播率。首先,我国在HBV病毒携带者以及乙型肝炎患者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或采用的管理模式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化健康管理的需求。例如,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一对一管理。但由于管理对象较多,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若发现患者存在传染疾病,应详细记录在门诊登记本上,并进行网络直报,以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和审核,掌握乙型肝炎的相关信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把这些资料和数据作为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资料和宣传资料,来提高社会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但由于健康教育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或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并未进行深入教育,导致效果不理想,人们对乙型肝炎认识不足,预防措施不到位,难以降低乙型肝炎传染率。
3完善乙型肝炎健康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加强档案管理:
医院应对已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档案管理,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信息。在档案上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并记录病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治疗效果等,包括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费用、病情发展等相关信息。
3.2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
对于部分较为严重的乙型肝炎患者,可采用一对一的管理模式,由1名医生负责1例患者的健康管理,使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对于未患有其他合并疾病、且病情较为相似的患者,可采用多对一的管理模式,由1名医生负责多名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类似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成本。
3.3健康教育方法:
应通过分层管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例如,对于乙型肝炎患者亲友等高危感染对象,可采用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疾病预防方法,积极注射疫苗预防疾病[3]。对于普通的管理对象,如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等,可通过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组织人员进行社区宣传,讲解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如疾病诱发因素、传染途径、以及预防方法等,使人们正确掌握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掌握疾病防治知识。
3.4做好随访工作:
为不断加强健康管理,应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档案、及其治疗过程、预后等进行监测,做好随访工作。监测完成后,应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划分管理等级,使乙型肝炎健康管理更加完善,提高健康管理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健康管理在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方面的作用。控制健康因素,杜绝健康隐患,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并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疾病传染可能性,从而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测试的网络管理软件的研制是建立在现代化的系统的认识上的,并且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测试目标的数据的记录,能够看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测试结果的规律,并且能够针对测试结果进行体育方面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体育教学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服务。
一、我国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条例的实施
(一)实施的背景
自从我国建国以来,国家就很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健康,并且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来强化体质,制定了很多的相关体育锻炼的文件,也进行了同步实施,还设定了毕业升学考试中的体育的考试方式的标准和要求。规定了各个学校要进行早操、课间操等课余的体育活动。最近几年来又颁布了有关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文件,并在各个学校进行实施。
(二)实施的意义
我国的相关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标准的规定的实行与网络管理的实现,能够减少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在这些体质健康测试方面的工作量,能够帮助家长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
课余的体育活动跟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测试都是学校的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并且能够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了把增强体质的运动方式的实施、运动结构的评价以及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测试等实现网络的管理化,让大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针对自己的测试数据,从而得到体质测试的评价结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运动,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通过体质健康测试软件的开发,让学生能够在运动和锻炼的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情况,形成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网络管理体系。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网络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应用
(一)软件设计的核心程序与技术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网络管理软件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健康运动的方法更好地在高等院校进行应用,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加强健康运动的合理化、安全化以及实效化。所以,这款软件一定要有评价学生体质的功能,让后针对运动的人的体质的高低来进行运动内容的制定,最后就是需要对健康锻炼的评价,并且做出科学的指导。软件不但需要给学生的运动锻炼提供便捷,更要确保它在实际的运用的时候的可行性。因此,在进行软件的设计的程序中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实用的原则,准确的原则、便捷的原则、安全的原则、简单的原则等,确保设计的软件能够符合大学生运动的实际需求,并且具有实际的应用性。
软件的核心程序主要是查询与数据的记录、设置。其中查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男生的查询,另一类是女生的查询。针对测试的数据的输入的各种参数就能够进行测试,得到运动的处方,既方便又快捷。大学生把体质健康的测试参数录入到计算机之后,就会马上得到其体质健康的评价,并且可以根据评价得到运动的处方,不但方便,还很快捷,还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整体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的统计分析,以确保能够可以随时地了解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情况,有根据性地分析出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的体质健康。
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软件的核心就是怎样能够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合理管理。其最大的特征之一是在进行后面的数据的整理的功能是非常好的,形象了对体质测试数据的智能化的查询方式,系统可以自行地按照录入的测试数据给出实际可行的运动锻炼的处方。并且系统内有运动锻炼的处方资源库,输入的运动方面的处方都是经过高校的专家的研究的,而且是通过了实验的验证的科学的运动处方。运动锻炼的处方的主要内容就是控制学生的体重、增强学生的体质,保持健康,让学生能够进行全方面的发展等。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评价的要求都是根据国家所提出的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
(二)软件的使用和网络管理
按照用户的不同,软件的操作也设置了分开的管理的方式,这样的拥有具体的技术性的操作程序的说明,比较便于操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1、管理用户的操作。管理用户是拥有最大的权限的用户,他们能够进行软件所供应的任何的操作程序,而且能够针对体质健康标准的改变进行数据的修改。
2、用户的操作。一般的用户就只可以进行体质测试的操作与修改自身的信息,在进行测试的操作之后能够查询成绩的评价与运动的处方。
三、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网络管理实现的价值
目前,从我国的各大高校的学生的体质的健康测试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知道最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比较薄弱的,并且还有很多学生普遍偏瘦,体重超标,营养不良等情况。所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测试的管理是需要被重视的。大学生可以按照网络管理的系统的提示来进行体质的健康测试,并且能够通过测试得到体质的评价和运动的处方,从整体上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
总 结:
由于现在的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弱,而且有肥胖、营养不良、偏瘦甚至是一些身体疾病等情况,所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测试就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现在这个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的管理如果还是采用以往的人为的管理就会让管理工作变得繁重,应用了网络进行管理之后,可以减轻体质测试的工作负担,还能够使体质健康测试更加地智能化,方便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的测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的素质,让他们以更加强壮的身体来进行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汪浩.王秉彝.李实.《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的研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
[2]娄明.跳水运动员训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6)
那么,如何在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各科配合,人人参与,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在中学某位学生如果对某学科彻底放弃的话(教师造成的),其他各科无论多么好,也是很难升学的,因此,这个学生就会对前途失望而置学习于不顾。人的素质中,知识素质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求各科教师紧紧抓住课堂这一重要场所。要知道:一个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以其心理发展为前提,心理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美感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并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各科教师都有责任有必要学习心理、教育心理论知识,并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各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习惯,陶治美好的性格与情操,进行意志的训练,克服消极心理的产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要有全面的学生观。学生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都有自尊心与自信心。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不能因学生一时的失败就否定学生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要看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不能因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足而歧视他,要在恨铁不成钢时,想一想铁有铁的用处,只要他是一块真正的有用的铁,又何愁没有用处呢?作为教师应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显露,发现其闪光点,就加以正面引导,精心培育。这种学生虽成不了钢,但他可以有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铁、木材和石油。达尔文、华罗庚、刘翔他们在小学、中学各科不一定都优秀,可他们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所以,只有全面的认识学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并跟着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要知道学校不仅仅是培养科学家的场所,还是企业家、技术工、歌唱家、体育明星的摇篮。
再次,要进行以心换心的心理置换。心理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施教者和受教者心理平等的基础上,而建立这种平等关系的责任在教育身上。古人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如果是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和什么样的态度。经过这番思索以后就能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言行。不要动辄就训斥,甚至挖苦、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要注重情感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在心理置换中,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深入调查,了解学生,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HSE管理体系简介
在过去,人们对于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往往比较盲目,具有很强的破坏性。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于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也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石化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对于环境、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系进行规范。HSE管理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HSE(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是综合了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个要素,在石化行业通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它是以领导和承诺为管理核心,在石化企业经营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安全,员工身体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HSE管理体系中职业健康管理的问题
目前,与国际上的著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化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推行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节主要针对HSE管理体系中的职业健康管理方面做出分析。
HSE管理体系包含了环境、健康、安全各方面的因素,在石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是企业内部可以做出完善和改进的一点重要因素。通过对目前石化企业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
职业健康管理是HSE体系推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多数石化企业都已建立HSE管理体系,但针对职业健康管理的专业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健康管理培训,缺乏专业的健康知识。这些人员往往不是专职的健康管理工作者,而是从其他岗位上调动的临时工作者。
2.缺乏对职业健康管理流程的细分
职业健康管理应当从石化企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等方面进行,关键是做好职业病的事前防治措施,对石化企业生产环境的监测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员工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在规章制度上,大多数石化企业往往照搬国家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或上级文件,缺乏自身的探索研究,对石化工业生产各环节的健康管理细分度不足。
3.责任主体缺乏规范管理意识
职业健康管理的最高责任人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的职责是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但石化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单靠某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石化企业开采生产工作涉及较多的危险化学物品和操作器械,因此供应商和承包商的管理责任也非常重大。承包商主要缺乏对于环境保护和职工生命安全的规范管理,没有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石化生产中的危险化学物品。而供应商在提供生产设备和用品时,缺乏对有毒有害设备物品的警示标识,往往容易造成危险品泄露等事故,给员工的健康带来危害。
4.缺乏对危险事故紧急预案编排和常用救援设施维护
石化企业没有对本企业生产环节的危险情况做具体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多数事故紧急预案往往都是从整体上来编排的,对于某个环节的预案缺乏规划,导致在危险事故发生后紧急预案的效果不明显。常用的救援设施包括固定和便携式报警器、空气呼吸设备、防毒面具等。这些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才能保障在危险时的保护效用。如:石化企业在汽油生产过程中的加氢装置,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和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操作温度较高,压力较大,极易发生泄漏和爆炸。因此对于汽油加氢这一生产环节,应该制定相应的紧急事故处理预案,做好安全通道的清理,保证救援器材的使用。
5.缺乏对职业环境健康监督和监测
我国大多数石化企业在实施HSE管理体系时,往往不注重对生产场地的职业健康监测分析,没有及时请具备监测资质的疾控中心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来进行采样。对于职业健康日常的管理也缺乏评级审定,主要集中在企业内审,而缺乏专业机构的外审。
三、改善石化企业HSE管理中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
1991年,壳牌公司率先颁布HSE方针体系。国外大型石化公司的职业健康管理经验丰富,值得国内企业积极学习并发展成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措施。
1.强调HSE管理体系的核心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领导和承诺。因此要求管理从企业的上层到下层,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在石化企业的会议中应当强调这种核心理念,领导管理层身体力行,制定和完善HSE管理体系,同时做好全面监控。
2.评估并标示危险项目
HSE管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生产工作场所进行评估,监测其是否有影响员工健康的风险,并上报管理层。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环节,在与职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时,应当充分告知危险因素,做好相关危害防护措施。如:在对于一线工人较多接触苯、硫化氢、氨、一氧化碳、甲醛、粉尘、电离辐射等危害物质的情况,要为工人提供专业的培训,配备防毒、防尘、隔离等防护设备。
3.加强紧急救援演练
石化企业生产环节应当配备齐全的救援设备,与医院等急救单位联合,做好日常救援演练工作。根据企业规模和生产情况,邀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培训指导,主要包括伤员搬运、止血包扎、烧伤和中毒处理等。
四、总结
我国石化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HSE管理体系推进中职业健康管理的问题,积极学习并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措施,重视员工健康和生产安全。使职业健康管理不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从而促进石化企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