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教育市场

智慧教育市场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慧教育市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智慧教育市场

篇1

教学目标:认识天竺葵、桅子花、月季等校园内常见的植物。 

教学重点: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起兴趣。

教学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常见植物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过程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1、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廖悦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2、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3、实地观察校园内和家里的常见的绿色植物,拿出自带的植物。

观察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等。

 

二、思考过程

1. 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鼓励该生多表达自己的思想。

2.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篇2

“甲、乙在火车上相识,甲怕自己到站时未醒,请求乙在A站唤醒自己下车,乙欣然同意。火车到达A站时,甲沉睡,乙也未醒。甲未能在A站及时下车,为此支出了额外费用。甲要求乙赔偿损失。对此,应如何处理?”这是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三单项选择题第22题的题目。试题给出四个备选答案,即:A.由乙承担违约责任;B.由乙承担侵权责任;C.由乙承担缔约过失责任;D.由甲自己承担损失。司法部公布的参考答案是D,即由甲自己承担损失。

从这一简单的小案例中,我们应该分析甲与乙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该不该由法律来加以调整。甲和乙之间是否是一种无偿合同的法律关系呢?还是只是一种道德层面上所调整的好意施惠关系。那么我们就要分析一下“甲请求乙在A站唤醒自己下车,乙欣然同意”这一行为是否会产生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先从它们的概念入手,从而引出好意施惠行为与我国民法上所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尤其是无偿合同之间的关系。

一、好意施惠的概念

(一)好意施惠的含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意施惠的行为经常发生,如邀请同事或朋友到家里吃饭、让熟人搭乘自己的便车或者帮邻居照看小孩等等,这类行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良好情感,同时也是社会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一种道德行为。但是正是由于好意施惠行为通常是道德所调整的范畴,所有很少受到法律规范的调整,故法学界的学者很少会对这类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所谓好意施惠关系,如邀请他人参加宴会、爬山或搭便车等,于此行为,当事人既无受其约束的意思,不能由此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黄立先生认为:“施惠行为关系则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小恩小惠行为,是事实行为的一种,它不属于法律规范的范畴,也不产生法律拘束力。”我们可以从好意施惠的词义上来分析,好意施惠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第一,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能给别人带来一定的便利或利益的行为;第二,主观上,行为人的施惠行为是出于好意而非恶意。从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将好意施惠定义为:好意施惠是指行为人出于增进情谊的目的或其他良好的动机而实施了能为他人提供便利或利益的合法行为。

(二)好意施惠的特征

从上述的好意施惠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好意施惠这类行为的特征主要有:1.好意施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人,为他人提供便利或者利益;2.好意施惠中的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善意的,且行为人不具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3.好意施惠中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施惠行为,如让熟人搭乘自己的便车,最终将熟人送到目的地。

通过上述对好意施惠的相关内容的阐述,可以看出好意施惠行为与我国民法上所规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行为是有区别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谓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我们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民事法律行为要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作为要件,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意欲实现的能够发生私法上的效果的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的行为。在民法上就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意思表示的概念可以得出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件的结论,因为没有意思表示就没有民事法律行为。而再看文章开头所举的案例,案例中乙同意了甲的请求,即在甲到站时请求乙将自己叫醒,从这一行为我们能否看出乙有受该请求拘束的意思呢,换句话说就是乙是否因为没有叫醒甲及时下车而承担甲由于过站支付的额外的车费损失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乙并无受甲请求拘束的意思表示,所以甲乙之间并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并且也不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他们之间只是一种好意施惠关系。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好意施惠与民事法律行为是不同的。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容易将好意施惠的行为与无偿合同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混淆,下面笔者就对好意施惠的行为与无偿合同进行比较。

二、好意施惠与无偿合同的关系

所谓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除人身关系以外的其他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这是合同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明确了合同行为与单方法律行为的界限。

第二,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任何法律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合同的目的性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此目的性使其与一般的商量行为区别开来。

第三,合同是当事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合意。这是民法上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是其他民事法律制度构建的基础,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在法定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行为自由,并且可以根据自的的意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包括将选择其行为内容的自由、选择行为对象的自由、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处分自己权利的自由以及选择救济方式的自由。

无偿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它与有偿合同相对。它们是根据当事人取得权益是否需要负对价为标准。所谓无偿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享有权益,无需偿付相应对价的合同,如赠与、无偿借用、无偿的消费借贷等合同等合同则为无偿合同的典型。正是因为无偿合同和好意施惠都具有无偿性而使得人们很容易混淆无偿合同与好意施惠行为,这是由于人们没有抓住好意施惠行为与法律行为的本质区别,而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内心是否具有发生一定的私法效果的意思,即效果意思。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好意施惠与无偿合同加以比较:

(一)相同点

好意施惠和无偿合同都具有无偿性和施惠性,正是由于二者在这两点上具有相同之处,才使得人们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但是二者虽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共同之处,但是二者在本质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二)不同点

1.主体要求不同

在好意施惠行为中,好意施惠人可以不具备和合同所要求的行为能力,而在无偿合同中,合同主体的施惠一方须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并需要履行理性人的注意义务。

2.性质不同

纯粹的好意施惠行为既不是法律行为,也不是事实行为,而且也不是准法律行为,而是由道德、习惯等法律规则以外的社会规则调整的社会层面的行为。而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则应该根据交易习惯来加以理解,斟酌当事人利益关系和公平原则,进而合理认定某一行为到底是好意施惠还是无偿合同等民事法律行为;而无偿合同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故二者在性质上存在着差别。

3.目的不同

好意施惠行为中,行为人实施施惠行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某一民事法律关系,而是在于行为人欲通过施惠,如帮助别人,去追求良好道德风尚和帮助别人而使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而无偿合同中,行为人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并且愿意受这一关系约束的意思,继而使得该行为受到法律规范所调整,形成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比如甲将自己的自行车赠与乙的行为,就形成了一个赠与合同。

4.是否具有受行为拘束的意思不同

篇3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据笔者调查研究众多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以及中小学合唱指挥教学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与中小学合唱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以至于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能够顺利地从事中小学的合唱指挥教学以及社会性质的合唱歌咏活动,这些脱节具体表现在:(一)合唱与指挥教材建设不能够适应中小学指挥与排练的现状,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不能胜任或不能完全胜任中小学校合唱团(队)及社会合唱活动的排练与指挥工作。(二)高校的合唱指挥老师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和全面,合唱指挥的教学和工作的内容是异常复杂的,这就要求合唱指挥老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的、全面的知识储备,如作曲理论方面、声乐发声理论、合唱音响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三)部分高校还存在生源质量差、课时量严重不足、教学模式落后的情况。(四)没有引导学生从心理和学习态度上去认真对待合唱指挥这门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以为合唱中的排练工作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五)没有对合唱指挥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以上这些存在于各高校的合唱指挥课程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解决,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展开自己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二、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教育成果也是来自于我们学科教材所播下的种子,因此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首先就是要对教材进行改良。当前,合唱教学的教程汗牛充栋、多如牛毛,质量参差不齐,它们有着普遍性却没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鉴于此,目前的教材已是不适用了,我们应该摒弃掉这些过时的、不能够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教材;同时加大对合唱指挥的探索和研究,尽快开发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能够适用于我国的中小学合唱音乐的教学以及社会性质的合唱歌咏活动的教材。

高校的合唱指挥老师的教学能力不足,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教师,解惑也,如果老师自身的水平都是停留在半碗水的水平上,那么如何进行日常的教学,更不用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教师可以选择到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在职进修;(二)学校可以引进专业人才来促进其他老师提高教学能力;(三)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知名的合唱指挥专家来学校进行示范教学,让学校的合唱指挥老师来观摩并提出问题。以上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关键问题还在于老师自身要有提高的愿望、要有学习热情,更要有对教学质量负责任的态度。

篇4

随着单词,句型的增加,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开始出现 “沙漠化”现象。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不再像初学时那样兴趣浓厚了。在课堂上说英语和回答问题成了部分优秀学生的专利。常常我都有一种唱独角戏的感受。但当我第一次将畅言语音系统带入课堂时,我惊奇的发现孩子们对这个新玩意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用畅言语音系统辅助我教读单词,接着在让孩子们模仿语音系统跟读,并告诉他们如果谁读的好,就可以在讲台上来用“识别笔”像老师一样教其他同学读单词。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都渴望到前面来真实的感受一下这个新玩意,所以学习起来特别认真。就连班里最调皮的孩子也积极的举手发言了。

二、语音纯正,使用方便。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最注重的是语音语调的纯正。以往我们常使用的磁带教学,由于教室空间较大,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录音,所以我们常常将录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但录音内容就会失真,经常出现破音,录音机发出“哧哧……”的响声,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但畅言语音系统完全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非常标准的语言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的听力水平和口语发音水平。此外,该系统使用方法十分简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时、随地轻松使教具实现反复播放功能。与传统的录音机相比,教师不必频繁在课堂上操作快进、快退键,因而节省了大量倒磁带的时间,学生们也能够一直集中精力听录音,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与录音机不同,该教具不存在磨损磁带、绞带等问题,为教师的使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便利。

三、制作教具方便快捷,是教师的好帮手。

在教学中,我常常要花许多时间去准备教具,制作课件等。特别是寻找一些有声音的教具。而畅言语音系统所独有的语音合成功能和语音教具制作功能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制作有声教具的途径,使得我们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在使用畅言语音系统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它带给英语教学的许多惊喜,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我也想给贵公司一些建议,让畅言语音系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实践。

1. 在试用期间,科大讯飞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本特殊的教材。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用识别笔轻轻一点书上的单词或句子,语音系统就能发音。虽然这样操作比录音机方便,但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在教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楚的听到单词的发音,但却不知道在读哪个单词。如果能有配套的单词卡片或课文插图就更理想了,这样教师可以将单词卡或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用识别笔点单词卡或图片让学生跟读。这样学生既能听到纯正的语音又能认读单词或句子,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篇5

率是不同货币单位间的价格,因此,汇率问题也是一个价格问题。

现代价格理论在回答“价格由什么决定”的间题时认为,某种商品的价格是由该商品的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供求相等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在解决了“价格由什么决定”的前提下,自马歇尔开创新古典经济学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更多地是对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或者说隐藏在市场供求背后的经济规律进行研究,而对于“价格如何决定”即价格形成机制这个具体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简单地用“瓦尔拉斯试探过程”或者说“瓦尔拉斯拍卖过程”来解释均衡价格的形成。事实上,经济实践中有关价格形成的真实过程已经表明,“价格如何决定”是一个不能抽象和简化的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理论的研究也已证明,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交易制度密切相关,市场交易制度决定了已知市场供求下价格的形成及变动方式。

从一般经济学回到汇率经济学。20世纪}o年代以前的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汇率决定理论,可以说是通过建立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影响市场供求的各因素在内的宏观模型,来解释“价格由什么决定”的间题。而由Garma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不仅是一种关于“价格由什么决定”的汇率决定理论,更因为其中引人了外汇市场交易制度这个因素,为“价格如何决定”做出了具体解释。

二、市场交易制度概述

市场交易制度可以定义为市场汇总参与交易有关各方的指令①以形成市场价格的规则总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表明,交易制度作为市场结构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影响市场的信息汇总能力和流动性供应机制,并由此影响包括价格发现、流动性、透明度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市场质量。

交易制度有多种分类标准。由于流动性是交易制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目标,因此,通常根据流动性提供方式的不同,将交易制度分为指令驱动交易制度(order-drivensystem)和报价驱动交易制度(quote-drivensystem)o

(一)指令驱动交易制度

在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下,每一位交易者通过指令向市场表达自己的交易意愿。交易者提交指令并等待在拍卖过程中执行指令,交易系统根据一定的指令匹配规则来决定成交价格,因而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又被称为拍卖制度。

根据成交连续性(或者说交易发生的时间性)的不同,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可以分为定期拍卖和连续拍卖。在定期拍卖制度下,交易者提交的指令被集中起来等待在约定的时点同时成交,其特点是定期在唯一的价格上进行一组多边交易或批量交易,因此,定期交易市场也被称作集合竞价市场。在连续拍卖制度下,只要交易者提交的指令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则它可以立即成交,其特点是连续在不同的价格上进行一系列的双边交易。

从价格形成机制上看,定期拍卖与连续拍卖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定期拍卖的优点在于使成交价格最大程度地反映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而不在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为交易者提供即时性;连续拍卖的优点在于能为交易者提供即时性,而不是使成交价格最大程度地反映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即以牺牲一定程度的价格稳定性为代价来获得交易的即时性。

第二,在定期拍卖中,价格指令只能决定该指令是否能成交,而不能单独决定成交价格,成交价格受到市场所有指令的影响;在连续拍卖中,该价格指令不仅决定了成交的可能性,也决定了成交价格。

定期拍卖与连续拍卖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前者更多地被用于对流动性要求不高、但对价格的有效性要求较高的市场,典型的如证券市场的开盘;而后者更多地被用于对流动性要求较高、但对价格的有效性要求不高的市场,典型的如证券市场开盘后的连续交易。

根据通过提交指令来表达交易意愿方式的不同,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也可分为双向拍卖制度和单向拍卖制。

(二)报价驱动交易制度

在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中,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用的交易商(也即做市商)不断地向交易者报出某种商品的买卖价格,并在该价位上接受交易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商品存货进行交易。做市商通过连续的买卖来满易者的投资需求,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做市商也可以通过买卖报价的适当差额来补偿做市成本,并实现一定的利润。因此,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也被称为做市商交易制度。

(三)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比较

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价格形成机制不同。前者是指令机制,交易者向市场提交指令,在特定的指令匹配规则下,市场根据供求状况决定成交价格;后者是报价机制,交易者在提交指令之前,可以预先从做市商获取报价。

第二,市场流动性提供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各个交易者提交指令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后者是通过做市商的连续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

第三,市场供求出清方式不同。在市场供求(或者说买卖指令)不均衡的情况下,前者只能通过价格调整使市场出清;后者除价格调整外,通过做市商的存货管理吸收市场的超额供给也可以使市场出清。

第四,市场透明度不同。基于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在两种交易制度中,交易者观察市场指令流并获取交易信息的能力不同:前者中,各个交易者处于同一个公开的市场指令流平台,交易信息的可获得性高且平等;后者中,全部市场指令流集中于做市商,其他交易者交易信息的可获得性低。因此,一般而言,前者的事前和事后交易的透明度较高。

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和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之间并没有绝对和孤立的优劣问题,市场选择何种交易制度取决于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具体因素,市场本身的流动性状况(即市场对买卖指令的匹配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其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三、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市场结构演变进程表明,在多层次的市场流动性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日益体现为融合指令驱动与报价驱动并互有侧重的混合交易制度特征

外汇市场是一个由直接交易市场(directtradingmarket)与经纪交易市场②(brokeredtradingmarket)构成的混合市场,两个市场也可以分别称为交易商市场(dealermarket)和拍卖市场(auctionmarket)。在直接交易市场上,交易商进行询价交易,并且由于买卖价差、扩展服务范围和获取市场交易信息等利益刺激,以及市场本身对维持流动性的客观需求,部分交易商承担了向市场其他交易商双边报价、连续交易的做市功能;在经纪交易市场上,交易商向经纪商(broker)提交买卖指令,经纪商类似于拍卖人(auctioneer),对交易商的指令进行撮合成交。从价格形成机制上看,直接交易市场属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经纪交易市场属于指令驱动交易制度。

20世纪90年代前,经纪交易市场主要是通过声讯经纪(voicebroker)进行指令撮合。此后,随着技术进步,出现了以EBS和ReuterDealing2000/3000为代表的电子经纪(electronicbroker)。电子经纪在透明度、交易成本、指令撮合效率③(特别是对于流动性较强的标准化即期外汇产品)等方面相对于声讯经纪更具竞争优势。同时,市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交易的集中,客观上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直接交易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功能在弱化,而其交易成本较高、透明度较差等缺陷则逐渐显现。因此,电子经纪已经从声讯经纪和直接交易中取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声讯经纪和直接交易将从外汇市场中消失。外汇市场多层次的交易产品决定了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差异,因而需要多样化的流动性提供机制。因此,电子经纪更适合于美元、英镑、欧元这些高流动性的货币对、特别是即期外汇市场;而对于缺乏足够流动性的小币种外汇交易或者流动性较低的外汇衍生产品,声讯经纪和直接交易可能比电子经纪更适合;此外,在市场萧条时期,外汇市场也需要做市商提供流动性。

(二)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以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为主的市场结构现状表明,市场的流动性水平是决定外汇市场选择何种交易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工MF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的调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市场结构或者是单一的交易商市场(占被调查国家数量的57%),或者是交易商市场与拍卖市场的混合结构(占被调查国家数量的犯%),单一的拍卖市场极少(占被调查国家数量的2%)0

形成这种偏重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市场结构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较低,因此,尽管以即期美元为主的标准化交易产品本应有利于采用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但是由于市场指令流的规模不能充分匹配买卖指令,在不考虑中央银行市场干预的情况下,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比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在出清市场供求缺口可更少地使用价格调整,采用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是一个较优选择。

可见,选择指令驱动交易制度或者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市场流动性。在流动性足够高的外汇市场上,指令驱动交易制度是较优选择;而在流动性相对不足的外汇市场上,则宜选择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或者两种交易制度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

四、对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交易制度的认识

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平台的银行间外汇市场④自1994年成立至今,市场交易制度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8月以前,银行间外汇市场采用电子竞价交易系统组织交易,会员通过现场或远程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撮合成交,这是一种典型的电子经纪交易市场,市场交易制度表现为单一的指令驱动。第二阶段,2005年8月,银行间外汇市场在外汇远期交易中首次采用询价交易,n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于2006年起在即期交易中推出询价交易方式,会员可以在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基础上直接交易,同时也将有做市商向市场会员连续提供买、卖双向价格,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开始表现为指令驱动与报价驱动相混合。

篇6

1.用清晰、流畅的语言,准确表达政治术语、原理和基本观点。

一要准确。要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切忌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使课堂语言貌似精彩,但却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要清晰。要做到字正腔圆,清新明亮,讲话有韵味。而且教师讲课时要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使学生悦耳倾听。

三要流畅。要把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一定要避免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教学之大忌。

2.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传达情感,突出强调重点和难点。

一要注重语言节奏,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

二要注意语调,既要掷地有声,震撼学生心灵,又要润物无声,不留斧凿的痕迹。在表达重点内容时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但在内容转换时,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三要富有教学激情,充满精气神,感染学生情绪,引起学生心理共鸣。健康向上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相反,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

3.教师要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维。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巧设角度,激发学生敢问会问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愿或不敢提问,大部分学生根本也提不出问题来。如果听凭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他们绝不可能确立起学好政治课的信心,更谈不上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了。怎么办?

一方面,我们要调动学生,让他们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激发他们敢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另一方面,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巧设角度,引发学生探究需求,培养他们善于提问。

三、教师要巧用教材中的栏目,激发探究需求,培养学生善问

篇7

绘本《害羞的小哈利》,不仅语言很有特色,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孩子欣赏和阅读,而且画面也很优美,特别是描绘皇宫的那几幅画,非常大气和典雅。小哈利的故事让读者一下子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幼儿园里也有不少小朋友像小哈利一样有些胆怯和害羞,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我就产生了以此绘本故事为载体,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变得勇敢和自信的想法。仔细分析这个绘本故事以后,我觉得可以尝试着将其运用到语言、社会以及艺术等多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以及帮助幼儿掌握表达内心情感的多种方式。为此,我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了3个不同领域的活动。

二、活动设计

语言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故事的技巧和细致观察画面的能力。

2.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绘本故事的温馨感人和丰富的想象力。

3. 体验和大胆表达故事中人物害羞的心理状态,萌发幼儿尊重、接纳、欣赏同伴的情感。

活动准备:

害羞孩子的视频片段;《害羞的小哈利》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简案)

活动一:观看视频片段,初步了解害羞心理。

活动二:通过观察,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物(哈利)的害羞心理。

活动三:完整欣赏故事,体验害羞心理以及转变历程。

社会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害羞的心理状态,萌发幼儿尊重、接纳不同性格同伴的情感。

2、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帮助幼儿疏解害羞和胆怯的心情,并勇敢地展示自己。

活动准备:

本班幼儿在不同场合下害羞的照片

活动过程:(简案)

活动一:老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导入活动

活动二:幼儿交流自己的害羞情结

活动三:鼓励害羞的幼儿说说自己的优点,向同伴展示自己

美术活动:害羞的……

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活动目标:

1.重点欣赏《害羞的小哈利》绘本中小哈利隐藏自己的四幅图,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完成自己的作品《害羞的……》。

2.掌握黑白画的绘画技巧,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享受猜测他人作品的喜悦。

活动准备:

《害羞的小哈利》课件;人手一张四开白纸、粗细黑水笔各一支。

活动过程:(简案)

活动一:回忆、观察和分析

活动二:尝试作画,讲述内容

活动三:集体交流、点评,制成《害羞的……》画册

三、活动反思

从以上的3个活动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同一个绘本故事,但在各个领域中的教学目标却是不同的,而且后面的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前一个活动之上。

1.在语言活动中,带领幼儿走进小哈利的内心世界。

在本次语言活动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想、去表达。孩子们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也许是因为这本优秀的绘本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每幅图一出现,还没等老师抛出问题,孩子们就已经用其敏锐的观察力解读了作者的意图。

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有3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当孩子们观察小哈利在家中也穿着和沙发一样图案衣服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发出的疑问:小哈利为什么在家里也要将自己隐藏进来呢?他家里又没人。老师高兴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这么想,谁能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时有的孩子说:对呀,这更说明小哈利是个害羞的孩子呀,他连在家里都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孩子说:他可能担心家里突然来了人怎么办,所以还是将自己藏起来。

还有一个环节是孩子们能移情体验小哈利接到请柬时内心世界发生的冲突,有的孩子觉得如果自己是小哈利会去参加派对,有的孩子觉得不会去参加派对,大家争先恐后地陈述自己的理由。但很快就有幼儿想出了既能去参加又能不引人注意的好办法,和故事中的情节不谋而合,非常精彩。第三个有趣的环节是,老师发出疑问:小哈利到皇宫参加派对如愿了吗?他是不是把自己藏得很好呢?在小朋友纷纷为小哈利的好主意高兴时,老师切换到下一个画面。原来哈利来到皇宫后才知道,派对是在皇宫外的花园里举行的,他不但不能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反而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但大家对他服装的肯定和赞扬让他的胆怯和害羞从内心渐趋消失,他越来越自信,后来还帮很多人做了新衣服,结识了很多朋友。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真正走进了小哈利的内心世界。也许在他们的心中,还在思考着一个个的问题:我在什么时候也像小哈利一样害羞的呢?我是个大胆的孩子吗?我怎么和害羞的孩子做朋友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社会活动。

2.在社会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肯定自己接纳他人。

在本次活动中,我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们感到很亲切,一下子拉近了与害羞幼儿之间的距离,无形中给他们以力量和支持。幼儿在回忆哈利特别能设计缝制服装的过程中,懂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害羞的幼儿在得到同伴的尊重和接纳后,自卑心理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心的增强。如豆豆小朋友勇敢地为大家唱了一首歌,老师就问大家:豆豆唱得真好听,如果声音亮一点儿就更好了,你们想不想听她再唱一遍?小朋友齐声说:好!在小伙伴热情的鼓励下,豆豆真的又唱了一遍《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唱得声情并茂,博得了小朋友热烈的掌声。

害羞是指人遇人、遇事怕难为情;或是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担心人耻笑而心中不安。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幼儿完全克服害羞心理,变得大胆自信起来,但在这两节活动中,孩子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对那些仍然害羞的孩子,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呵护他,及时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耐心等待他的进步,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这些孩子向我们展示他们最美、最动人的笑容。

3.在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和宣泄自己的害羞情结。

篇8

一、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1.5%的幅度内浮动。

二、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挂牌的美元对人民币现汇买卖价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2%,现钞买卖价不得超过现汇买卖中间价上下1%.

三、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挂牌的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现汇买卖中间价,由外汇指定银行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为基础参照外汇市场行情自行套算和调整。除本通知第五条规定的情况外,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现汇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现汇买卖中间价的0.8%([现汇卖出价-现汇买入价]/现汇买卖中间价×100%≤0.8%),现钞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现汇买卖中间价的4%([现钞卖出价-现钞买入价]/现汇买卖中间价×100% ≤4%)。特殊情况需扩大买卖价差幅度的,外汇指定银行应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批准。

四、外汇指定银行可授权分支行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自行确定挂牌汇价。对于单笔大额交易,外汇指定银行可在上述规定的浮动范围内与客户议定,大额金额的标准由银行自定。外汇指定银行对信用卡、旅行支票等支付凭证购汇可在以上规定的幅度内给客户更优惠的汇率。

五、外汇指定银行可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边贸地区加挂人民币兑毗邻国家货币的汇价,其买卖价差自行确定。

篇9

但是,教育有各种层次,各种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有所不同,有些较为直接,有些则只是间接地与经济发生关系。因此教育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也要有所区别。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全国人民文化素养,为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体发展,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它不直接培养劳动力。而是为培养劳动力打好德智体资方面的墓础。当然,由于我国教育程度比较低,至今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青少年在受完基础教育以后,甚至初等基础教育以后就要参加到劳动大军中去,因此基础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培养了劳动力,所以要考虑到它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使毕业生能够较快地进人劳动队伍。但是基础教育毕竟有它自己的主要任务。要培养劳动力就应当在完成墓秘教育之后进行职业培训。帕锡臼是初等教育,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它的毕业生还不到就业年龄,因此在基础教育裔段不宜强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职业技米教育就不向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各种产业培养人才。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本来是两干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是谋生豹教育,技术教育则是培养技术人员,或者以传授一定技术知识和技能为月的伪教育。祖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上的大多数职业都与技术有关,因此就统称职业技术教育了。学生受完职业技术教育以后就要进人社会,参加社会的生产劳动和其它职业。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就和市场经济有着较直接的联系。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的方式方法。当然职业技术教育中也有一部分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关系,如师范、卫生保健、艺术、体育等专业,它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是根据市场需要来改革。

高等教育就比较复杂,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的门类很多犷有理、工、农、医、文各类。各类中又分基础理论教育和应用理论教育。简单地说,有一部分专业是直接为生产部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如工、农、商、金融等专业,它们与市场经济靠得最近,有直接的关系,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有一部分专业如医科、哲学人文科学就与市场经济离得较远。当然从提供劳动服务来讲,它们与劳务市场也有较直接的联系,但是这种劳动服务毕竟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其服务的成果不直接进入商品市场。高等教育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给市场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能够直接影响到生产率的提高,它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具有多学科、高科技的优势,高等教育应该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做出贡献。这部分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需要建立和培养科技市场来刺激高等教育的科技研究。成人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很密切。但是成人教育也分两部分,一部分属于补偿教育,主要是给未能完成正规教育的成人补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部分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另一部分是职业性的继续教育,是给成人以职业培训,这就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根据成人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培训,使成人尽快地达到职业所需求的熟练技能。这部分与市场经济有直接的联系,而且成人教育办学灵活,可以适时地根据市场需要来调节。以上是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来看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诸多不同。不可笼统地讲教育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来进行改革。

二、现在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筹措教育经费的问题。当前教育经费短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工资奖金倒挂,教师流失严重。有人把署仑归之于计划经济的结果,提倡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教育,使教育商品化,向企业用人单位收取培养费,向学生收取学费,以筹措教育经费。关于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

首先要弄明白,教育经费短缺、体脑倒挂是不是就是计划经济的结果,我认为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作必然的联系。回顾50年代,我国教育经费和经济建设是同步发展的,“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5.5肠,当时工业固定资产增长1.26倍,而工程技术人员增长2倍。1958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开始减少,“二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2.6%,三年调整时期(1962一196动为3.2%,“三五”期间为1.,写。就是说,“,,期间达到最低点,可见轻视教育是“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1978年的工资改革是“”“左”的思想的遗毒,降低了知识分子的工资,使体脑倒挂至今扭转不过来。这与计划经济没必然的联系。谈它有一定关系,则是说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企业效益太低,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国家没有那么多钱用来办教育,只有市场经济的道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才能提高教育经费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有人企图通过教育参与市场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是不现实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要参与市场这句话如何理解?市场是多形式的,有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科技市场,劳务市场等等,与教育有联系的主要是科技市场和劳务市场。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培养人才,学生毕业以后要进入劳务市场,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有争议的课题),即使学生毕业后要作为劳动力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架参与市场交换,这种交换也不是在学校和企事业之间进行的。任何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办教育,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是通过地方税收来办教育,都不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直接的市场交换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教育经费来自地方(州)的税收。纳税人是全体公民,不论是不是企业主,也不论是不是有孩子在学校上学,都必须根据各自的收入交税。地方政府把税收的一部分用来办教育。由企业者用人单位来交培养费的办法只能局部进行,不能完全推行。如果全面推行,就会造成教育的萎缩,因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它总是重视眼前的利游,而人才在企业发挥作用总是滞后的,越是高级人才滞后性越强,大多数企业不可能具有远大的眼光来储存暂时不能发挥效益的人才,因此任何国家的人才培养都是由国家来规划,来干预,不是由市场直接调节的,当然国家规划和干预要预测市场的需要。市场是有调节作用的,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映出来,就业情况好的学校和专业,申请入学的人数就多,学校根据这种反馈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计划,而不是把毕业生(人才)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与企业直接交换。

有人主张教育服务是一种劳务,也是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的一种商品,也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根据这个理论,学生成者家长就是买方,要购买这种劳务就要交费,因此交学费就是天经地米韵事。首朱释薄说听‘’我是同滋义务教育以后上学要交一定的学费的,但是这种知杯是教师务务的济澎家长和学校不是简单的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家长送孩子上学校,’为了提高政子的劳动能力(使用价值),将来可以改变社会地位,获得经济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是家长的投资。但是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家长作为社会成员来讲,他既有一定的社会义务,又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在社会主义国家来讲,家长参加社会劳动,他的工资所得是劳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已经交给社会,由代表社会的国家进行第二次分配。其中就有年轻一代的教育费用。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家长是已经交过学费的,不过不是直接交给学校,而是交给社会,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是不一样的。我国目前实行的还是低工资制度。所谓低工资制度,即工资水平是低的,但社会福利是高的,社会主义时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低工资制度会相应的改变,但是在目前工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要用学费作为教育劳务的价值来偿还是不可能做到的。

当然,前面说过,我是主张收取“定的学费的,但要分什么教育,义务教育就不应该收费。世界各国实行义务教育从来就是免费的。因为所谓义务教育,也即是强迫教育,家长有义务也有权利送孩子上学,国家有义务办学,给孩子上学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如果要收学费,那末就有一部分家长因为经济困难而没有能力送孩子上学。因此许多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时候不仅不收学费,而且免费为孩子提供午餐,提供教科书,为离校远的孩子提供校车接送。这一切都是为了便利孩子入学。当然在我国教育经费极端困难条件下,学校为了开展某种活动,适当收一些杂用费也是可以的,但义务教育在原则上应该是免费的,这是不容含混的。

义务教育以后的教育则是另一回事,属于非免费教育,可以收学费,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块。学费的多少可以按两种标准:一种是按质论价,辱量高的学校收费高,质量低的学校收费就低。另一种按毕业生的出路好坏论价,出路好的收费高,出路差的收费就低,例如旅游专业,非常走俏,毕业生分配到旅游局、大饭店,收入也高,这类专业应该收高额学费。这种收费的区别就是靠市场来调节了。

高等教育就比较复杂。国家要保证重点发展的专业,如基础理论,人文社会科学、师范等专业。其它专业也可象职业技术教育那样收费,但考虑到我国工资制度尚未改革,家长负担能力有限,目前收费还不能太高,还不能补偿所有的培养费用。

总之,学校收费问题,有市场调节的因素,也有别的因素,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因此即使在市场经济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学校都列为非营利组织,国家对私立学校也要有所补贴。只有极少数补习学校,特别是外国人办的语言补习学校之类才标明是营利的组织。这种学校一般是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到那里不是为了学习多少东西,而是去混张文凭。这类学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宜提倡。至于教师从事第二职业,课余到补习学校兼课,,或去当家庭教师,获取报酬。这种劳务实际上已超出我们通常讲的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本文议论之列。

教育劳务还表现在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上。我认为这部分劳务是可以进久市场的。因为信息也是资源,也是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科技成果就更不用悦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改型换代的必要条件。学校理应从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中得到报酬。但是恰恰是这一块,科技市场在我国很不发达,可以说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自己提供的科技债良和科技成果在我国很不值钱。我国许多企业到国外引进技术资料,要化很多外汇,但国内高校提供同样的技术资料,却只值外国资料的百分之几。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因此要在国内培育科技市场。这种市场的建立不仅会大大捉进我国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如提高,而且会促进高等学校的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增加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收入,逐渐改变体脑倒挂的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为社会办学、多渠道集资办学提供条件。但也要看到另一方面,即市场经济是强调利润的,企业进入市场以后,就不会象过去那样慷慨地向学校交培养费。目前许多部属院校,由于部门领导职能的改变,实行政企分开,经费来源就断绝了,困难很大,就是这种反映。因此从总体上来讲,教育部门可以多渠道筹集经费,但办教育根本还是要靠国家统筹安排,通过立法,通过税收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不能靠学校参与市场经济来解决。

三、关于学校办企业也是一个热门话题。我的观点是,在当前教育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创办各种企业,增加收人,‘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政善教师生活,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与办教育是两回事。就象国外许多企业家办学校一样,企业家办企业,用赚来一部分钱办学校。企业家任学校的董事长,并聘任一位专家当校长。企业是企业,学校是学校。所不同的是,国外企业和学校是分开的,我们则是企业和学校合一的,是一个法人地位。

学校办的企业当然要进人市场,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但学校的企业进入市场并不等于学校进入市场,学校办企业并不等于是学校企业化,许多同志把学校办企业说成是学校企业化,这是不正确的。

前面说到在当前教育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办企业,无可非议,反过来说,如果在教育经费正常的情况下,学校办企业就不一定值得提倡。因为办企业和办教育毕竟是两回事,能当校长的不一定能当企业家;能当企业家的不一定能当得了校长。如果校长又要当企业家,则对学校并不有利。教师也是这样,学校只能分一部分教师去办企业,不能让教师兼做企业家。也就是说,本来,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校长和教师的全部精力,不能分散精力。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中小学不应该办企业,现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地方办企业来养学校,而不是反过来。

至于职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办企业则是另一回事,也可以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为了补助经费之不足办企业,如上面说的那样;另一种是结合学校性质和专业办企业,为了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第二种性质的企业是应该提倡的。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本来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种职能。这三种职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中世纪时代的高等学校只具备教学一种职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高等学校开始从事科学研究,而且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社会又赋于高等学校服务的职能,特别是美国在上个世纪肆立赠地学院以后,这种职能越来越强烈,影响到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用什么来为社会跟务,就是用仑豹知识,用它的科技成果,当然也不排除办企如但更重要的是与企业合作,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帮助企业培训人才,改进技术,雄高劳动生产率,瞬时从金业中获得应有的报偿。这种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和教学科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最终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最终是有利于教育,而不是削弱教育。

四、上面分析了当前教育界议论的几个问题,是想潭清一下,不是教育改革的所有问题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有的有联系,有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教育。教育的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屏,这是毫无疑义的、否则,教育就会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生活,教育就会缺落动力和活力,就会走进死胡同。但同时要正确理解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才能真正为市场经济服袅,「为繁荣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也就是说,教育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教育要尊重经磷规律,教育也要尊重自己的规律,教育如果忽视了经济规律,则教育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教育如果忽视了自身的规律,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也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教育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变的需要,跟不上变革的形势。教育如何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呢?我想到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教育要为市场经济培养人才。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竞争,在当前科技发达的条件下,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要为市场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可以分几种层次和类型,一类是掌握高新科技的人才;一类是管理企业的人才;一类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动大军,他们也是人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具备市场竞争的意识,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当然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自然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培养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就要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把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放在第一位,改变死记硬背,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做法,使学生生动活拨主动地发展。在教育改革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专文来论述。

(二)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就要改革教育的管理体制。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它高度集中,高度统一。这种体制使得学校办学机制僵化,缺乏生机和活力,学校办不出特色。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这种体制暴露了明显的弱点和不适应,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地方办学决策权和自。在上面讲到与市场经济联系较密切的部分更要放权。放权有几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有利于专业的调整和课程计划、培养方式的调整,二是有利于学校和市场直接挂钩,参与科技市场的竞争,有利于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所采用,三是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条件和学校的优势办出特色。

当然,放权也会有不利的一面。例如‘有些国家需要确保的专业,如塞础学科、国防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可能就会萎缩,义如各地可能贪图小茄全,专业重复设查,办学效益较差,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利用政策来调节,也就是说放权并不等于国家不管,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不管,重点是在宏观控制上。

我认为,高等学校的办学权限和办学模式要做重大的改革。现在全国有1080多所高等学校,可以分几种类型,一类是国家重点学校,包括国家教委直属36所和中央各部委属60余所,约100所,这部分学校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第二类是地方重点学校,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2一3所重点学校,省市自治区都化了本钱来武装这批学校,条件也较好,师资力最也较强;第三类是一批普通学校,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第四类是一批专科学校,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地方职业性大学,条件很差。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不可能压缩,也不可能限制发展。过去总是由于经费问题和质量问题放不开手,今后在这两个问题上也要分分档次,分别处理。我主张,今后国家只管好一二百所高水平的大学,其它放并让地方上去办。特别一二年制的专科和短期大学要放开,地方或者团体,私人都可以办,经费自筹。规模不论大小,只要毕业生在市场上需要就可以办。质量问题可以由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组织社会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来检查评价它的质最,另一方面是冲破学历主义,改革用人制度,不要用学历来作为用人、定工资级别的标准,而是按能力用人,·按能力付酬。也就是说,一把质量问题也放到随行就市中去解决。我觉得在我国用人制度中冲破学历主义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但这个向题太大,需要专门论文来讨论。这里不能深谈。

(三)学校内部体制要改革,特别是高等学校。

首先,要改变学校办社会的状况。现在看来把学校的社会服务设施归还给社会目前还不是时候。但市场经济的发展,迟早要走到这一步。当前的问题是把它适当分开,分别加以管理。在后勤管理方面,除一部分非营利部门外,完全可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

其次,要改革报酬分配制度,把夯配与工作业绩联系起来,把岗位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这三种制度缺一不可,岗位责任制是目标,检查考试制度和奖惩度是达到目标的保证。没有考核就不可能奖惩,没有奖惩,考核也就失去了意义。但目标是坚持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益,提高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

第三,进行教学、科研体制的改革。这是学校改革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教学科研水平提不高,一切改革都失去了目标。要解决教学科研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矛盾,就要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这个问题也需要专文来论述。

第四,加强群众的民主监督。学校自扩大以后,不能是校长说了算,应该有一个民主渠道,发扬民主,调动教职员的积极性,同时对学校领导实行民主监督。

(四)为了实行深刻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教育观念上加以变革。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所谓大教育观,就是全时空,全民的教育观。在时间上来说,教育已经不是一定年龄阶段的活动,而是要贯串于人的一生,终身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在空间上来说,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学习的场所,国家、社会团体甚至于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为人们提供学习资料。要鼓励青年自学成才,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学习。不仅提倡人人受教育,而且提倡大家来办教育,以国家(包括地方政府)办教育为主,社会团体可以办,个人可以办,只要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金日狗有关规定,就允许他办学。

篇10

(一)和解分期执行。

有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被执行人,在执行时虽无经济收入,无金钱给付,无财产可供执行,也没有债权,更无无形资产,但是尚未丧失劳动能力。而权利人一方往往遭受损害比较严重,精神打击非常大,生活十分困难,连孩子的学费也交不起。对这样的案件,如果执行时,只按程序走,因为被执行人已暂不具备执行条件,而中止执行或是终结执行。这不仅不能有效地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反而易使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安定。我们应促进双方当事人相互理解,耐心做好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根据被执行人一年的实际收入,和解分期履行。这样的执行,既能体现裁判文书中规定的内容,又能使双方当事人都容易接受,从而达到执行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理论上并不违背法律、法规和执行工作的原则,在实践中是比较可行的。

如我院刑事审判庭移送执行的权利人莫茂顺、吴桂珍、谢亚发、谢邦国、杨月姑等五人与债务人王聘山、莫炳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债务人王聘山(被告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驾驶琼C-30306号东风牌自卸车与谢雄鑫无证驾驶的二轮摩托车发生相撞,造成二死一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081.32元,债务人王聘山负责赔偿给五权利人损害赔偿款54656.93元,车主莫炳充对上述赔偿款承担垫付责任。该案在执行过程中,变卖了琼C-30306号车辆,执行48133.12元,余额6523.79元,债务人已无能力偿付。债务人王聘山正在服刑,未婚,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家庭生活困难,无财产可供执行。债务人莫炳充(车主)无业,汽车已变卖,已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家庭经济收入是靠妻子的工资,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家庭生活也十分困难,根本无法强制执行。然而,五债权人家都闹水灾,其家庭生活更为困难,损害赔偿得不到实现,思想情绪波动大。如果终结该案执行,则容易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努力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本着实事求是、互谅互让的精神,达成了分期执行的协议。事实表明这个案件最妥善的执行办法,只能是分期执行。

(二)悬赏举报和强制执行措施相结合。

有些个体户,购买汽车搞营运,车户挂靠在某个单位里,其单位便成了所谓的车辆所有人。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员与其所在单位或车辆所有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个体户司机熟知此规定,有能力履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义务,但不愿意履行,全家出走,有意逃避法律责任,让车辆所有人为其承担责任。此时,法院执行车辆所有人的连带责任合法合理,若是车辆所有人进行了赔偿,就必然会产生车辆所有人向司机追偿的诉讼,其结果是法院执行一起案件,却产生了另一起新的诉讼案件,进而再产生一宗执行案件。如此循环,既增加了诉讼成本,又降低了整体办案效率,达不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司机。我们采取悬赏举报制,在司机所在地或可能住所地悬赏举报公告。这样,我们从举报的线索中找到了司机,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运用这样的方法,我院执结了2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如申请人林明奇申请强制执行被执行人陈日岸(司机)、海南省水电建设工程总公司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被执行人陈日岸购买一辆自卸装载车搞工程运输,把车户挂靠在海南省水电建设工程总公司名下,海南省水电建设工程总公司便成了该车的车辆所有人。陈日岸在倒车时,违章操作,将申请人林明奇停靠在路边的小轿车撞坏,造成经济损失21300元。被执行人陈日岸有履行能力而不愿意履行,逃到琼中县藏起来,有意规避法律责任。法院找不到他,自然由连带责任人海南省水电建设工程总公司负责赔偿。我们在被执行人陈日岸的家乡,或他有可能去的地方悬赏举报公告。很快我们就接到了举报,并找到了陈日岸。在我们的开导之下,陈日岸当即付清了赔偿款。

(三)说服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

有的被执行人对法院的判决有异议,即使案件已进入执行程序,还要提出申诉。虽然申诉不影响执行,但是,被执行人还是不愿意自觉履行其损害赔偿义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耐心细致地做好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喻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被执行人在道德良心上自责,放弃申诉的念头,自觉地履行损害赔偿义务。

如申请人海南省汽车运输总公司申请执行被执行人海南高速公路旅游工贸运输公司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双方的大巴客车迎面相撞,造成双方驾驶员及7名乘客死亡、27人受伤的特重大交通事故。两车辆报废,共造成经济损失1772031.47元。一审判决后,原告不服提出上诉,二审裁判生效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被执行人对事故的责任承担不服,迟迟不愿意履行,表示要申诉。我们对被执行人进行多次说服教育,促使其放弃了申诉的念头,付清了全部17万多元的赔偿款。

总之,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执行,还有许多好的执行方法。不管怎样变通执行,都必须遵循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的个案,灵活运用法律,找到执行的最佳方案,迅速、完全地实现权利人的权利。

二、问题思考

(一)解决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异议问题。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负交通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损害赔偿责任;负主要责任的,承担60%至80%;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负次要责任的承担20%至40%.有的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所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却放弃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重新认定的权利,导致其在民事诉讼中虽对责任认定提出异议,但却不能提供足以推翻原事故责任认定的证据。这样,不利于法官准确分清责任,公正作出裁判。我们认为,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异议,其异议救济应纳入行政诉讼救济程序中,通过行政诉讼的判决来解决此问题。即法院因情况不明受理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先裁定中止民事案件的审理,待行政判决后,才继续审理。

(二)案件移送执行如何操作及移送执行的期限如何确定。

按照法律规定判决生效后,案件应移送执行。但是,该由谁来移送?什么时间内移送?没有明确规定。如果案件移送执行不及时,就会错过最佳的执行时机。

民事诉讼法第216条第1款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9条第2款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显然,民诉法第216条规定,案件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规定(试行)》第19条则规定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由于规定不一致,使该移送执行的案件,在判决生效后,迟迟没有移送执行。我们认为,为了便于案件的统一管理,由审判庭移送立案庭立案后,再由立案庭送交执行庭执行。

篇11

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为搞好这次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切实提高对搞好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县广大教育干部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现了“一年一大步、一步一个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具体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初中进城工程基本完成。20__年初,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实施了初中进城工程。经过近3年的努力,到目前,投资5500多万元的外国语学校建设工程已全面完成,改建规范了__一中南校,05、06两年共为两所学校选招配齐了454名优秀教师。今年我们又通过公开选招录用了41名本科毕业生和60名小学教师。新学年,全县初中学生全部进城就读,城区初中学生达到1.2万人。

二是乡镇规范化小学建设全面完成。按照建设省级规范化小学的标准,全县13个乡镇(街区)都建设了一所高标准的规范化小学,在校人数达到了1万多人,实现了全县农村最好的院落是学校、最好的房子是教室。乡镇规范化小学成为传播现代文明的窗口。全县基础教育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三是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几年来,通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县教育系统以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规范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教育内部活力明显增强。通过20__年的工资调整,实现了县直和乡镇教师工资“同一标准、统一发放”,农村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同时,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学校安全措施进一步落实,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自20__年以来,我县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__一中连续三年列全市重点中学第二名;初中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从低谷徘徊到名列前茅的历史性突破;小学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今年我县高考、中考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高考本科上线稳居全市第二名,增幅居全市第一。

同志们,随着初中进城工程和乡镇规范化中心小学建设的全面完成,全县基础教育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发展机遇。在变化和机遇面前,全县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中一些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有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县直学校和临近县城的乡镇教师偏多,边远乡镇教师相对较少;由于生源减少,小学教师局部过剩;学校内部非教学人员过多,这部分人员占用着教师的编制,但不从事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无序流动和闲散现象,长期“在编不在岗”,有的教师只拿钱不干事,或拿着工资又去从事其它职业。这些人员虽少,但造成的消极影响很大。

三是教师队伍内部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内部活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大锅饭”、“铁饭碗”、“保险箱”的惰性意识根深蒂固,使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人员能进不能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会制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不断改革才能解决。所以,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对搞好这次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改革,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

这次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实行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有活力、有朝气、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一)关于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

这次改革的工作重点就是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县直学校校长、乡镇教管会总校长及其他通过竞聘上岗、聘期未满的教育干部,不在这次改革范围。

在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工作中,各单位都要按照“科学考核、竞聘上岗、末位落聘”的程序办法,确定竞聘上岗人员和落聘人员。各单位都要成立由教职工代表参加的竞聘工作小组,按照量化到人的要求,对全体教职工上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成绩予以排名,以此确定竞聘上岗人员和落聘人员。落聘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产生,偏远乡镇按不低于3%、其它乡镇按不低于5%的比例产生落聘人员,县直学校按不低于5%的比例产生落聘人员。各单位产生落聘人员可以高于这个比例,但不能低于这个比例

。这是这次改革的硬指标。去年各单位落聘人员凭在进修学校取得的《培训合格证》回原单位参加竞聘上岗,原则上这部分人员回到原单位后直接上岗,不得再定为落聘人员。

关于落聘人员,在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两点:

一是落聘人员必须从本单位的现在岗人员中产生,任何单位不准用流失人员、病退人员、借调人员、辞退人员等占用落聘人员指标。哪个单位如果违反规定,引发教职工上访或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是对落聘人员,今年将采取“跟班学习与集中提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时间为一年。“跟班学习”由所在单位负责,重点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培训学习;“集中提高培训”由县教体局统一组织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每月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重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培训。落聘人员在培训学习期间发70%的工资,一年培训学习期满后,由所在单位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培训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考核,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落聘人员凭《培训合格证》于下学年开学前回原单位参加教职工竞聘上岗,上岗后工资恢复100%;经考核不合格的仍然按落聘人员对待,参加下一期培训学习,工资按50%发放。

(二)区别不同人员,把握政策界限。

全县教师队伍现状非常复杂,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在这次改革中必须准确把握政策,确保能者上、庸者下,让真干事、干得好的保住岗位,让不干事、瞎混事的丢岗位。

一是关于流失人员。

《实施方案》中规定,凡截止到20__年8月31日,旷工或无正当理由擅自离开原工作单位连续超过15天,或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教职工,视为流失人员,一律按自动辞职处理。各单位一定要按照“不瞒不漏、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排查,列出名单,张榜公示。这项工作要在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开始前全面完成。改革工作结束后,县人事局、财政局、监察局、教体局将组成专门的审查组,通过查对身份证、工资卡的方式,对各单位的流失人员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凡是被确定为流失的教师,其档案移交县人才交流中心,县财政部门停发工资,人事编制部门销除编制,同时核减其原工作单位的在岗人员数。如果哪个单位违反规定,隐瞒不报,弄虚作假,引发教职工上访或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是关于病退和借调人员。

对确实患有严重疾病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病退手续。对无病,想借病退这条途径来回避工作,回避竞聘上岗的,要讲清道理,晓以利害,动员返回教学工作第一线。对申请病退人员,一律由乡镇教管会或学校负责,到指定的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由县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后通知单位。经鉴定凡不符合病退条件的,必须回原单位参加竞聘上岗。

党政机关从教育系统借调使用的人员,原则上都要退回原学校,参加竞聘上岗。凡是借调单位已辞退但本人不回原单位的,一律按流失人员对待。

另外,对处于孕产期、哺乳期的女教职工和现役军人家属,对因家庭发生重大事故,导致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对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老教职工,应按照政策规定,给予适当照顾,不得确定为落聘人员。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切实加强领导。

一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县里成立了由马善军县长任组长,赵明国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的改革工作。同时,县教体局成立指导协调办公室,我为组长。各乡镇教管会、县直各学校都要成立由教职工代表参加的竞聘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改革任务。今天会议结束以后,教体局党委将组成督查组,包乡镇、包县直学校,实行责任制,对改革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督。

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改革全过程。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教职工既得利益的调整。因此,各单位要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教体局文件精神,在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本单位《实施细则》,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方法,把思想统一到改革精神上来,使广大教职工正确对待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上做细致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学校,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确保稳定。确保改革无振荡,核心问题是做好落聘人员的工作,让落聘人员思想认可,情绪稳定。落聘人员经过程序确定后,各单位都要采取得力措施,及时跟上做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努力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决不允许因为工作不力出现上访等影响稳定的事件发生。哪个单位出了问题,要追究哪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篇12

中图分类号:F3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041-0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保障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据专家估计,1990―2003年的13年间失地农民的数量至少达6 500万人,而且每年以250~300万的人数递增。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特殊群体。由于失地所产生的生活、就业和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出现制度性缺失,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

随着合肥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合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征用了较多的农民土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突现出来。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有利于合肥市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合肥市社会稳定。

二、合肥市和常州市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政策比较

目前,合肥市已相继出台《合肥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暂行办法》、《合肥市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和《失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实施细则》。

常州市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常州市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和《常州市征地房屋拆迁安置及地上附着物补偿管理办法》。

合肥市和常州市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政策比较:

在土地补偿费标准上,合肥市是按土地的不同分类标准来确定;常州市则采用的是按土地年产值的相应倍数确定。在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确定上,合肥市规定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3万元/人,其中1.8万元作为养老保险专项基金,剩下的1.2万元作为自谋职业补助费。根据我们的计算,常州市16周岁以上的约2.1万元/人,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三、合肥市和常州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比较

合肥市和常州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比较:

在失地农民是否与城镇职工同等待遇的问题上,这两个城市都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保体系,使其享受与城镇职工相同的医疗、失业、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待遇。

在养老保险水平上,常州市和合肥市的政策相同,基本生活保障费(政府补助)标准100元/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退休时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20;两个城市的缴费额却相差很多?熏合肥市为1.80万元,常州市为3.62万元。

在养老保险参保条件上,两市都是将失地农民划分为各个不同年龄段,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标准,但在年龄的分段标准上又有不同。合肥市将被征地人员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常州市则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参保年龄和领取年龄上,两市的标准也不一样。

四、合肥市和常州市政策差异的原因分析

我们查找了合肥市和常州市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全市总人口、城镇人口、农业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如表3所示:

首先,由表3可以看出,两个城市中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合肥市7.42%、常州市22.64%。可见,合肥市社会保障支出与常州市相比相差甚远。经过比较和分析,再结合现阶段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我们认为,对合肥市来说,现阶段政府财政再增加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基本生活保障的投入,完全是有能力的。

其次,两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合肥市40.58%、常州市47.36%,而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0%~80%,即使是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达到了48%[1]。这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合肥市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还将加快,征地政策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被征地后的生活和思想的稳定。

再次,在人均生产总值方面,常州市几乎是合肥市的两倍。可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的人均收入,仍然是合肥市政府的头等大事。

五、政策建议

1.政府应转变观念,公平地对待失地农民

根据我们对以上两个城市失地农民土地补偿标准、失地农民月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以及针对失地农民试行的各种办法和政策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给付水平依然很低,原因源于政府对失地农民传统的认知观念。其一,认为农民养老保障水平应与不发达的农村经济相适应;其二,认为政府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给付水平如果确定较高,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改变传统的认知观念,否则很可能为未来社会造就大批新的贫困阶层,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严格贯彻用土地换社保模式,切实保障失地农民长远利益

这种征地模式的基本内容是,政府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为国有土地后,依法给予失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补偿,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专项用于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这种征地模式,可以较好地弥补货币补偿和实物补偿的缺陷,“土地换社保”制度在各地的实施,较为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长期利益,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政府,都普遍看好这种模式。此外,还有以“土地换股份”的南海模式,以及以乡镇企业向外转让土地使用权,其收益是以县、乡、村三级分成的“芜湖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是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的积极探索。在实践中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当然,这三种模式也都有自身的缺陷。如何发挥这三种模式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

3.合理增加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如果以成本价(征地价加各级政府收取的各类税费)为100,农民只得5%~10%,农村集体经济得25%~30%,60%~70%为政府以及各级部门所得[2]。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个城市的补偿安置费用偏低,对于把土地看作生活来源的农民来说,远远不能保证他们的温饱,在他们失去土地以后就承担着失地和利益流失双重损失。我们在对合肥市郊的失地农民做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农民对补偿标准非常不满意,要求提高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改进补偿测算方法。应该将被征用的土地价值与市场的价值进行比较。第二,加大分配给农民的比例幅度。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比例重新调整,加大发放给农民的比例;或者让农民了解并参与到留作集体经济组织所用的补偿费的用途中去。第三,建立土地入市交易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进行合理的直接补偿。第四,农民有权要求土地补偿听证。让农地产权的拥有者在法律上有资格作为土地交易的一方,有权参加讨价还价。

4.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提高养老保险水平

首先,应当建立既能保障失地农民当前的基本生活,又能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补偿机制。当前,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保护农民利益重大,且刻不容缓[3]。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确定,客观上取决于两个主体的财力,一是政府财力,二是失地农民个人(包括村集体)的财力。因此,要想提高失地农民保障标准,一方面要在政府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提高绝对发放标准;另一方面,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可实行“低门槛、低保障、广覆盖”三原则,在基本保险的基础上采用“个人账户”的方式,多缴多得,确保失地农民均可参保。

其次,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险费用筹集机制。合肥市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应当成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就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同时,按失地农民的实际社会安置成本,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划出一部分,支持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

再次,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制度之间如何衔接和过渡,并融合为一个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是新制度设计中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应尽快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城镇养老、医疗、低保应扩大覆盖面,首先覆盖失地农民,特别是对于过去补偿过低的失地农民。

5.加强对失地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失地农民再就业工作,是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对失地农民实行培训与就业优惠政策,将失地农民与下岗职工合并管理,建立再就业培训机构,培训再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政府应针对被征地的农转非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并列出专门的培训经费和使用方法;积极鼓励用地企业就地招工;对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的,要参照鼓励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在税收、工商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可考虑建立专项扶持基金。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通过对合肥市和常州市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比较分析,对合肥市失地农民的政策方面的制定给予一定的参考。当前,合肥市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应与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接轨,使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助费和基本生活保障费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保障的主要来源。只有切实保护好失地农民的利益,我们的城市化建设才会更快更健康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晓.创新是小康的通行证[N].华商报,2002-11-20.

篇13

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评价机制五条基本理念。这些新理念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设计,实施中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的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激发孩子动手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人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敲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管弦乐曲《小鸭和大灰狼》是一课“音色”要素的学习,节选了交响曲《彼得与狼》中的带有情节的音乐片段。于是在欣赏时,我采用风趣幽默的故事描述情景;为了让孩子在视觉与听觉结合,在欣赏的同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小鸭和大灰狼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乐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鼓励创新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