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病危护理标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22~78岁,平均52.4岁;病程3个月~3.5年,平均6.5个月。
临床表现:46例中咽喉部异物感或咽痛30例;呛咳或咳嗽11例,以慢性咳嗽为主,常在夜间平卧入睡时发生,骤然从深睡中惊醒;胸闷、胸痛、喘息5例。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X线胸部正位片或胸部CT均正常。
诊断情况:本组误诊为慢性咽炎30例,慢性气管炎11例,哮喘5例,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给予抗炎、止咳、平喘等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疗效欠佳。46例胃镜检查均示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分级法[1],A级26例,B级12例,C级6例,D级2例。46例根据临床症状、胃镜检查所见及治疗结果,确诊为GERD。
治疗与转归:46例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及促动力药物治疗。具体方法:第1周雷贝拉唑10mg,每日2次,莫利5mg,每日3次,硫糖铝片1.0,研细调成糊状,每日3次,同时嘱患者床头抬高15cm。第2周雷贝拉唑改为10mg,每日1次,莫利同前,停用硫糖铝片,治疗3天后,大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减轻,治疗3周后,全部病例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1个月后复查胃镜正常。
讨 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除典型烧心、胸骨后不适、反酸等症状外,部分患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以咽部不适、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的GERD误诊为呼吸道疾病共46例。
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症状或黏膜损伤。该病在西方国家患病率10%~30%,并发症发生率30%左右,又有癌变风险,因而备受重视。亚洲国家的患病率为5%~1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5.9%[2]。
本组病例提示对临床上反复出现咽部不适、异物感、反复咳嗽、咯痰、喘息、气短、胸闷症状,尤其夜间发作明显者,经相应治疗疗效不佳,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详细询问是否伴有消化道症状,并行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以明确诊断。
GERD导致上述不典型症状,其原因在于:①胃酸、胆汁反流物致反射性咽高压及反流物刺激咽后部黏膜造成黏膜充血、水肿,以及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延长,故造成咽部不适及异物感,易误诊为慢性咽喉炎。②研究表明,食管黏膜存在酸敏感受体,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因炎症而暴露的酸敏感受体,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提高气道反应性,以及反流物被吸入呼吸道直接对黏膜的刺激损伤导致出现呼吸系统病症,如支气管炎、哮喘样发作、吸入性肺炎等,故临床常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3]。
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人日老龄化以及肥胖者增多,加之部分人生活不规律,抽烟、嗜酒及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GER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本病症状可有烧心、胸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等,涉及不同部位和不同系统,鉴别诊断涉及心、肺、五官、口腔各科,加之病程迁延,症状扰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各科临床医师重视[2]。对于基层医院由于无条件开展胃镜检查和24小时食管pH监测,我们认为可给予诊断性试用质子泵抑制剂、胃动力药和床头抬高15cm等治疗1周,如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本病诊断一般可成立。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分析;护理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快速生活节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 Disease)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冠心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率与致残率的首位病因,系统了解和认识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危险因素的干扰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讨论护理干预冠心病的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可靠的护理措施。
1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定义
当某些环境因素存在或暴露时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增加,适当的对其干预后可降低其发生的危险,这些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称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以及量效关系等特点。
2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2.1 资料与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其问卷具体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不良饮食习惯、血脂、血压、吸烟、超重、遗传因素等。
2.2 结果:根据300例冠心病患者发病因素结果调查显示其发病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结果显示呈近似线性关系,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50岁后进展较快。②性别,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女比例约为1.93:1,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③职业,脑力工作劳动患者发病高于体力工作劳动患者,其主要发病诱因可能与患者心理紧张及工作压力强弱有关,故较易患病。④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可造成该病因的主要因素,因长时间的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患者易患此病。⑤高血脂,由于脂肪摄入过多而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率的主要预测因素之一,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是冠心病主要发病因素,老年患者TC的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因素。⑥高血压,血压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冠心病患者有188例高血压,占80.17,据统计冠心病患者中60%~70%伴有高血压,且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4倍[2],其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与本病有着密切的关系。⑦吸烟,吸烟是冠心病主要的易患因素。本组冠心病患者中吸烟患者占79.4%,有研究显示,男性吸烟患者冠心病猝死的相对危险因素较不吸烟者高10倍,女性高4~5倍。吸烟年龄越早,烟量及次数越多(或)越大,烟龄越长患者,患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大。烟雾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痉挛,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诱因[3]。⑧超重,体重指数(BMI)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预测指标,是冠心病死亡原因的重要预测因素,控制体重肥胖,增加户外活动及适当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的中等度的体育锻炼,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措施之一。⑨遗传因素,冠心病家族史的遗传患病人群是普通人群的12倍左右,具体见表1。
表1 300例冠心病患者患病危险因素调查显示结果
3 护理干预
针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将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
3.1 制定干预计划: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制定,鼓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方式,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理念,对个别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并监督与记录患者执行情况。
3.2 干预方法:对干预组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自行救护措施和避免措施,在以下等方面进行指导:①饮食的调整,避免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等食物,建议以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和高纤维膳食为主。要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以及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及咖啡等饮品。多吃动物蛋白如鱼虾等海鲜类食物、新鲜水果、瘦肉、豆制品、杂粮、新鲜蔬菜及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青菜,提倡使用植物油、防治进食过量及超重,切忌暴饮暴食及进食生冷等食物以及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并保持肠道通畅。②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及刺激性饮品。③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早睡早期,加强体育锻炼及户外运动,劳逸结合。
3.3 跟踪随访:干预组患者一个月一次的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对理解和认知错误的患者进行个别干预指导。
3.4 干预效果评估:干预组中150例患者无新近发生及复发的冠心病事件发生。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4项参数中除日常生活能力外,其社会影响、抑郁、焦虑等障碍均有显著改变。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扰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
4 讨论
本文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职业、不良饮食、血压、血脂、吸烟、遗传及体重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重视。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冠心病的干预和控制对冠心病的防治极其重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代医学和护理的主要宗旨。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仅通过系统的治疗是不够的,在冠心病的系统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突发心脏事件的应激能力及预防能力,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频率及次数,从而减轻了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使冠心病患者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加大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在重视冠心病防治和系统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4]。最佳的控制方案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实施个性化的干预。目前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临床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局限于医院内部及病房。随着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护士在冠心病的预防方面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结合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分析是护理工作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综上所述,改变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防预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心脏病的猝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参考文献
[1] 鄢盛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6)324-326.
[2] 马翠,李寿芬.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整体性评估[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8):759-76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c)-0191-03
Study on the causes and nursing methods of metabolic syndromes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in Shenzhen
SUN Xiao-ling SUN Shi-hua LUO Xia
Dongyuan Community Center,Futian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s (MS) in community residents in Shenzhen,and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accordingly. Methods With adoption of the sampling method,2000 residents in Futian community over the age of 30 from March 2014 to June 2015 were involv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Healthy Group and MS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iagnostic Criteria.Then,the single factor and multi-factor we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general factors of patients and explore the pathogenes is factors of MS.Based on the risk factors,relevant nursing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Among 2000 samples involved in this study,386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MS,and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9.30%.The single-factor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male with increasing ages,low educational background,high labor intensity,high psychological pressure,bad living habits and related genetic genes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MS (P
[Key words] Metabolic syndrome;Causes of disease;Nursing method
代谢综合征(MS)为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肥胖等聚集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统计指出,MS在西方人群中发病率为25%,而在我国城市地区2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4%~16%[2]。MS为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危及人群健康,为目前备受关注公共卫生问题[3]。深圳市为经济发达城市,MS发病较高,临床中针对MS发病相关因素实施护理,对预防、治疗MS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随机选取深圳市福田社区30岁以上居民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MS发病因素,并探讨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深圳市福田社区30岁以上2000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3例,女977例;年龄30~82岁,平均(48.3±8.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深圳市福田社区常住居民,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患者。将符合MS诊断标准人群分为MS组(n=384),其余归为正常组(n=161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劳动强度、心理压力、生活习惯、遗传等,探讨影响深圳市居民MS发病危险因素,并针对发病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
1.2 方法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一般项目和血液学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γ-谷氨酸转肽酶(GGT),参照《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①肥胖或超重:BMI≥25 kg/m2;②血糖升高:FPG≥6.1 mmol/L及(或)2 h PG≥7.8 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血压升高:SBP/DBP≥140/90 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 mmol/L及(或)空腹血HDL-C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2000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386例患者明确诊断为MS,发病率为19.30%。单因素分析得出男性、年龄增加、文化程度低、劳动强度低、心理压力大、生活习惯差及有遗传人群MS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心理压力、生活习惯及遗传均为深圳市居民MS发病危险因素(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次研究得出,深圳市社区30岁以上居民MS发病率为19.30%,高于我国人群MS发病率,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年龄选择及深圳市地区差异有关。同时分析得出,影响深圳市居民MS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心理压力、生活习惯及遗传。MS为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与多因素有关,男性人群代谢较女性有显著差异,加之男性人群吸烟、酗酒比例大于女性,同时男性人群在心理压力、生活习惯等方面较女性人群危险程度更高[5-7]。影响MS发生危险因素中,除遗传和性别外均为可控制因素,临床中通过危险因素控制可有效降低MS发生率,进而保障人群生活质量和健康。护理工作在健康教育方面有重要发挥价值,通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MS发生。学者研究指出,MS重点在于预防,通过社区、临床中健康知识讲解、生活习惯干预、饮食指导等多种方式干预可降低发病率[8-10]。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影响MS发病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可获得满意的预防、治疗效果。
针对本次研究影响深圳市社区居民MS发病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人群对MS相关知识了解、掌握,为提高人群自我预防、依从性,降低MS发病率做好基础。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举办讲座、一对一讲解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MS相关健康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MS发病、发展及危险程度等健康知识掌握度,让居民从自身健康出发进行自我预防,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危险因素,从而获得良好预防效果,特别对于男性人群应加强管理和宣传,评定患者发生MS危险程度,及时消除危险因素。建立管理档案,将人群一般情况、合并疾病、用药情况、体检状况进行登记,通过动态观察和评定,便于系统管理人群。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合理膳食,养成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少食多餐的良好饮食习惯,根据不同人群合理搭配三餐饮食[11-12];根据运动喜好,指导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每日应坚持锻炼30 min以上,包括散步、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对吸烟、酗酒人群应指导其尽早戒烟、戒酒,同时列入高危人群行列,鼓励每年坚持体检;对于肥胖、超重人群,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实施减肥计划,控制体重。③减轻精神压力: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随之增加[13-14]。本次研究得出,心理压力同样为MS发病危险因素,对于精神、心理压力较大的应列入重点人群监测对象,通过组织娱乐项目、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减轻心理、精神压力。④高危人群管理:以社区为单位将符合MS发病高危人群建立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定期进行电话、上门随访等形式了解高危人群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改变情况,对高危人群实施监督、管理。上述护理措施均根据影响MS发病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将护理方法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可有效避免患者接触危险因素,从而更有效地降低MS发病率,保障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学者研究指出,MS发病主要与日常生活方式有关,通过健康教育、宣教等方式提高人群健康知识掌握度,在生活中积极避免危险因素为降低MS发病,保障人群健康提供保障[15]。另有学者研究指出,MS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与生活水平提高、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还与疾病健康知识在人群中推广和讲解有关,临床中应加强健康知识宣讲,为预防和降低MS发生提供保障[16]。
综上所述,深圳市社区居民MS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心理压力、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多因素,临床中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对避免影响MS发生危险因素,降低MS发生率,提高人群生活和健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男,林连捷,郑长青,等.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1115-1119.
[2] 陈星,郭剑明,王国民,等.代谢综合征与泌尿系结石尿液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5):596-600.
[3] Ucero AC,Sabban B,Benito-Martin A,et al.Laser therapy in metabolic syndrome-related kidney injury[J].Photochem Photobiol,2013,89(4):953-960.
[4] 徐芳华,霍亚南,吴明斌,等.南昌社区中老年女性产次等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6):460-463.
[5] 胡浙芳,丁钢强,章荣华,等.浙江省城市居民膳食营养素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J].营养学报,2014,36(1):17-21.
[6] 雷鸣,周权,夏先考,等.膳食因素与常德市城区居民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6):682-685.
[7] 王娟,马秀玲,张崴,等.既往妊娠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与炎性因子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4):229-233.
[8] 李津,石一鸣,严晋华,等.广东和江苏两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3, 52(8):659-663.
[9] 袁越,季红,胡淑春,等.老年代谢综合征病人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0):1216-1217.
[10] 陈冯梅,陆宏虹,郭志荣,等.老年代谢综合征、非代谢综合征人群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082-6084.
[11] 陈丽,刘红,叶丽梅,等.对215例代谢综合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其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 13(23):4492-4494.
[12] 张金惠,吕阳梅,缪艳霞,等.能量计算模型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10-13.
[13] Lin Z,Vicente Goncalves CM,Dai L,et al.Exploring metabolic syndrome serum profiling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random forest models[J].Anal Chim Acta,2014,827:22-27.
[14] Jeong S,Jo YM,Shim SO,et al.A novel model for metabolic syndrome risk quantification based on areal similarity degree[J].IEEE Trans Biomed Eng,2014,61(3):665-679.
护理标识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要保证所设计的护理表示能够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针对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医院要设计出有自身特色、有代表性、统一的护理标识,根据护理部门的统一设计,采用特定的颜色、图案、大小、材质等,力求简洁美观醒目,确保所设计的护理标识在医院护理工作进行中能够对相关的护理人员和病人家属起到警示作用,还能够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构建一个温馨的病患护理治疗环境。
2护理标识的分类
2.1床头卡标识
床头卡是病人住院身份识别的重要标志,对于病人的护理内容、病患疾病基本情况、病人基本信息的记录都有着重要意义。床头卡由护理部门设计完成后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电子模板,存放于护理部门电脑内部。患者入院之后,通过护理人员在护理内部系统的电子模板中输入正确的病人信息后再打印插入病患床头牌中。根据不同医院制定统一的床头卡标识标准,例如采用不同颜色划分不同护理等级的病患,部分病患是病危、另一部分是病重,需要提供一级护理或是二级护理,都应该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而进行颜色的调整。而不同颜色的使用应该由整个护理部门进行商讨决定。
2.2病患腕部标识
相较床头卡这一固定的身份识别标识而言,病患腕部的标识更具有灵活性。由于不同病患的病情差异,尤其是部分特殊的病人,例如有记忆力衰退情况的患者,腕部标识带中所含有的足够的信息量能够帮组这部分病人在发生意外后能够有护理人员带回到正确的病房区域。当然,不同类型的病患也需要使用不同颜色的腕部标识带进行区分。新生儿、重症手术患者以及其它普通病患,患者腕部标识主要以上述三类患者为主要划分,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划分。根据患者入院护理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准确的划分及记录,在病患的腕部用恰当的松紧度扣锁扣牢固,根据病情变化情况以及病人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变更或摘除。
2.3管道标识
管道标识依然需要用不同颜色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标识。有不同的置管护士亲自根据不同的流管的名称、所需时间做好标识。同事,需要注明置管护士姓名以及所置管时间,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根据颜色不同将不同的引流管道与引流袋标识相连接,绝不可出现错误。另外,针对特殊药物,需要更为仔细的监管,做好警示标识,标注好点滴速度,严防意外发生。
2.4警示标识
警示标语的规范使用对于防范日常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对治疗室内不同抽屉柜子做好分类,张贴合适的标识,对于存放治疗物品的柜子要注明所放置的物品名称,用统一的颜色字体大小制作标识。药品的分类更为重要,内服药物、外用药物、普通处方药物、高危药物都需要做好划分标识处理。尤其是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间的区别,最好能够分柜放置,如若不能,一定要用明显的颜色标识进行区分。再一方面,区域的标识也是护理标识中的重要一环。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标识,特定区域不能够让闲杂人等随意进出,区域警示标示的使用也就必不可少。
2.5温馨标识
医院治疗区域中的温馨标识对于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医院环境的温馨程度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为了方便病人、病人家属以及医务人员特定的病房、床位,每个房间外部都应该设立相关的标识牌,标明房间名称床号以及医务人员信息。对于医院的特殊情况,例如装修、大型工程项目等,一定要做好警示预防工作,坚决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3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床头护理标识牌的种类
1.1.1 分级护理标识包括特、一、二、三级护理标识,其、一级用红色;二、三级分别用蓝色和橙色。
1.1.2 饮食护理标识包括普食、禁食水、半流质、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标识等,除禁食水用红色外,其他标识均用绿色。
1.1.3 禁用药物过敏标识包括禁用青霉素、先锋霉素、链霉素、奴夫卡因、磺胺药物标识等,均用红色。
1.1.4 特殊护理标识包括病危病人、因病情需要记录出入量、记尿量标识等,均用红色。
1.1.5 特殊病人标识如艾滋病、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及肿瘤或怀疑肿瘤的病人家属要求向病人保密的标识,用红色。
1.2 标识的设计:护理部负责对标识牌进行设计,并统一标准、颜色、字体及位置,军务科负责统一制作以供临床使用。床头护理标识牌包括:床头标识牌和标识卡两部分。标识牌为插卡式设计,选用市场上压克力工艺材料,制作成长20cm,宽10cm,厚4mm的长方形矩体(见图1)固定于床头设备带上,共五个插孔含两竖孔和三横孔。标识卡是插入标识牌内用双色板雕刻成可以随意取下的长5.5cm,宽1.5cm,厚1mm的长方形矩体(见图2)。
1.3 标识的使用:护士长负责指导护理人员对标识的正确使用。医生下达医嘱后,护士将标识卡插入相应的床头标识牌内,并根据医嘱及时更新。标识卡的插入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是:分级护理、饮食护理、禁用药物过敏、特殊护理及特殊病人标识。
2 结果
2009年3月使用改进的床头护理标识牌,病房规范统一且护理工作井然有序,无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由2008年的3起降至1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全年无护理纠纷发生。3 讨论
3.1 自制床头标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通过护理标识的有形展示[1],有效地规范了护理行为并提高了护士的规范化、正规化操作。未使用自制标识前,将患者的护理级别、饮食要求、过敏标识或特殊要求记录在护理牌或一览卡中。一方面,在床旁交接班时,容易遗忘,此时通常需要重新查阅护理牌或医嘱,既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工作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病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如护士不了解该病人的病情时,不能及时准确给予病人相应的指导,易引起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下降。通过自制的标识牌,只需看到标识牌,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宣教,及时解决患者所需,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自制床头标识牌有利于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患纠纷规范的护理标识能给人提醒、警示作用[2];将重要的标识如床号、床头卡、一级护理、进食、过敏牌用红色表示,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3];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牌在床头显示提示患者的护理等级及特殊要求等,直观便捷,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护理要求,更好地落实分级护理。另对于有特殊传染病或怀疑有肿瘤而病人家属要求向病人保密的情况,通过此标识卡在床头上体现,床旁交接班时一目了然, 防止护士因交接班不到位或者遗忘而泄露病人的隐私,减少护患纠纷[4]。采用上法,经过全院1年多的使用,使各种护理要求在床头上体现,实现一体化,此方法操作简便,标识明显,可使病区规范统一,整齐美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鹏,于雁,赵婷.实施“5S”人性化服务 创科室护理品牌[J].护理研究,2005,19(5):833-834
关键词: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安全管理
Key words: car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311—02
0 引言
护理标识能够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安全,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护理质量有效提升,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能够警示护理人员、患者和家属,能避免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2010年12月,我科开始统一使用各种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有明确的规定,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时也要涉及此项。护理标识的使用及规范的监控管理,使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表现出了更显著的人文关怀,将一些不良事件扼杀在摇篮里,保障了护理安全,效果非常好。
1 方法
1.1 护理标识的设计 在设计护理标识时,以医院的整体标识相协调为基础,精心挑选每一标识的字样大小,颜色、材质,形状,遵循的原则是统一、规范、实用、美观、醒目,表示要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要具有警示作用,而且患者及家属对这一标识要有温馨感,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更多的表现出人性化的管理,达到安全的目的。[1]
根据护理标识的制作材料和用途不同分为警示标牌、警示标签和警示标语。①警示标牌:材料可选择有机板,大小视需要而定,有的钉在墙上,固定在治疗车上,插在床头牌内,或悬挂在某物体上,可图文并茂,如“禁食、防脱管、防渗漏、控制滴数、防压疮”等标牌;②警示标签:采用一次性黏胶,根据需要制作各种不同的标签,长方形的长5cm宽2cm,可贴在各种导管上,特殊药物用红三角贴在原包装药盒的左上方;③警示标语:在电脑程序上设计警示语,如药物配伍禁忌,药物超剂量,药物过敏等,当你打开电脑鼠标点击时,如上述情况将有警示语言提醒或警示模块提醒你而无法使用,或无法进入下一道程序。
1.2 护理标识的分类
1.2.1 腕带标识 由无毒无味的塑料制成白底黑字腕带,入院时由住院处打印上相关信息,再由接诊护士系到患者手腕或脚腕,松紧适宜,医护人员在诊疗打操作前必须用EDA扫描腕带,以确认患者信息。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不得私自取下或丢弃。出院时由护士将其除去。
1.2.2 床头卡标识 病危、病重、分级护理标识采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塑料卡片,根据病情需要以插卡方式插于床头牌上相应位置。并在能量柱上方以蓝底黑字写上患者姓名及床位医生。
Feng Yun
【Key words】 tuberculosis; Death prognosis, Critically ill patients【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36-01由于全世界结核病危重患者的病死率都很普遍,也是传染病的首要杀手,所以探讨结核病危重患者的一些死亡预后的因素是我们当今很需要研究的问题[1]。强结核病治疗护理,对结核病患者作好的宣教工作帮助生活和心理护理,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渡过危险期。对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因素。我们对收治的结核病危重患者进行终结性分析,在多种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中分析判断危险因素。以次来作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用资料: 某医院结核科ICU住院患者。入选标准:查出有结核病的并造成了死亡或预后的患者病历。分别登记每个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以及构成死亡的原因等,并将患者附带引发的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治疗情况也详细说明。
1.2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从入住结核科的时间起直到转出结核科或死亡为研究时段,病例观察按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综合分析两组的资料影响预后的因素。
2结果
可影响预后的一些主观因素包括有:年龄、性别、患病的时间长短、患病的类型、有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用药的时间和类型、有没有其他合并症的感染等等。影响预后的治疗因素分析中,真菌感染、呼吸衰竭、肝脏的损伤和APACHE II这四个因素是致使结核病危重患者死亡风险增高的主要原因。在影响死亡的一些直接因素在分析中主要以呼吸循环和脏器功能衰竭较多见。患者中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也是较多的,其中并发多种疾病的患者使结核病的治愈率大大的降低[2]。
肺结核的呼吸衰竭一直是严重的并发症,肺部病灶的肺组织普遍纤维化形成空洞,导致支气管炎性水肿气道扭曲变形,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能很顺利的排除,形成积痰引起咳嗽,气喘。大面积肺毁损以及肺气肿[3]。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则死亡就提高。支气管部的结核由于炎症的侵犯、坏死溃疡肉芽增生等引起支气管变得狭窄。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狭窄结核主要在主、叶、段这些部位狭窄,虽然这些部位呼吸较轻,呼吸不会造成一定的呼吸困难,但它能引起支气管的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堵塞气管形成阻塞性肺炎,更严重可以引起结核病变部位吸收延续、肺泡闭合困难、痰结核菌得以生长是结核症状加重,结核的愈合治疗受阻乃至失败。当结核病变直接损害到了血管,会使血管腔变狭窄,加重堵塞毛细血管,毁损肺血管引起痉挛,以及影响肺的收缩,使肺的动脉血压升高,心脏超负荷运作并继发心脏功能衰竭。心脏缺氧过久后,心肌的功能也会受到损伤,然后就会诱发呼吸循环的衰竭。结核患者患病严重的,时间长了患者的呼吸功能都有严重的损害,缺氧的细胞开始出现变性和坏死,同时就损害了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使身体各个机能都处于一种衰竭临界的状态,这种时候只要一旦感染,各个脏器就容易受到损害,衰竭导致患者的死亡。
由于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的疾病,临床表现出很不适大部分都是延续到了中老年,其实是因为不少患者因呼吸道症状误以为是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或是吸烟的表现。同时,部分的老年人的临床表现还不怎么不明显,多数发病比较隐避,病程长,使患者不重视、不就诊。这样反复的复发,加上免疫功能低,那些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结核菌使患有结核的患者更增加了诊治难度。
3讨论
结核病重症患者多为合并继发性的肺结核,除了患有肺结核外,还有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免疫功能低、脏器功能不全等。患者特点接近具高龄、基础疾病多、身体不能耐受抗结核的治疗,所以导致病死率高等。患者的死亡率高预后低除去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同文献报道除高龄、机械通气、医院感染、鼻饲、免疫抑制剂和气管切开等外在因素后得出相关的4个因素变量。合并为真菌的感染、APACHEⅡ的评分、Ⅱ型呼吸衰竭和肝脏的损害,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死亡风险的显著提高,降低结核病危重患者的病死率需要早期诊断。但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物可以导致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及合并真菌感染。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时在临床症状表面是难以区分的、容易造成误诊并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从而导致了病死率的升高。
结核死亡的病例中反复来救治的病例占很多数。他们一般都是一些发现较晚的,病情变得很严重了才医院治疗。结核病人没及时有效治疗导致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或迁延不愈逐步发展,往往这个时候体内的结核菌已经存在了很多的量,肺功能严重损害,肺部感染的体质也被拖得很虚弱,免疫低下。再加上不坚持规律的用药,治疗也是断断续续使结核菌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也提高了很大的难度,这些都是导致结核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那些病程长难治的结核病危重患者, 在单纯的依靠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疗效,为了挽救这部分的患者的生命医院只能进行外科手术对其治疗。这种时候病人的身体往往是很差的,因为结核病已经消耗了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作用和功能。有很长病程的患者的肺部被结核菌病已经侵入到了多个肺泡, 并合并有心、肝、肾等其它重要器官的严重损害[4],这个时候的外科术也是有一定的困难性,很有可能会死于胸外手术中或手术后的咯血、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有并发症的也可以诱发心肌梗塞导致死亡。所以我们对肺结核危重患者的手术时应严格掌握患者的各种适应症和控制术后各种病发的可能。
结核菌的研究难度高,研究周期较长[5]。所以,以上的总结,要加强结核危重患者的规范治疗切实管理,做到早发现了就要做早的治疗。规律的用药,坚持不放弃的原则,全程配合化疗有效地治愈肺结核患者。加强综合结核病的知识培训,提高其意识防范, 早期诊断并及时的治疗正确降低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病就要去检查治疗,治要治得彻底。减少结核菌的发展机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是是减少结核病死亡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吴红梅.结核病死亡59 例临床分析[J].调查研究, 2011, 18 (6):145-146.
[2]孙静,方 堃,任丹红,等.结核病危重患者的死亡预后因素初步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1):39-42.
[中图分类号] R51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的皮疹、溃疡为典型表现。主要为儿童多见,重症病例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病原体以EV71多见。重症者可并发脑炎,脑脊髓膜炎,心肌损害,肺水肿,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1]。我院收治32例重症手足口病呼吸机患儿,2010年5月至12月末病历资料进行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3岁半,31例其中有例肠道病毒EV71,1例为通用病毒阳性。患儿主要症状精神萎靡、发热、呕吐、惊跳、四肢无力、手足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口腔内有疱疹,呼吸较促,节律不整,双肺听诊可闻及细小水泡音,胸片为可有肺纹理增强、增粗、或透光度减低等改变。
1.2 治疗方法
1.2.1 急救 患儿重症收入院,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接到患儿入院通知,护士迅速的准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立即对患儿实施多功能心电监测、吸氧,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采集血气、离子等标本,当出现肺水肿早期表现心率、呼吸增快,血压增高,氧合指数进行性行下降时,应早期使用机械通气[2]。根据血气结果以及有肺水肿、肺出血、以及脑干脑炎合并呼吸衰竭者,立即协助麻醉科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1.2.2 药物治疗 应用降颅压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药物,酌情使用强心,利尿剂。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抑制胃酸分泌:可静脉注射西米替丁,洛赛克等保护胃粘膜。退热治疗,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可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惊厥时及人机对抗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细菌感染。
2 密切观察病情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是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重要特征之一[3]。观察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面色及出入量的变化。观察患儿皮肤灌注状态,观察胸阔起伏活动是否正常,以判断患儿是否有良好的通气,观察患儿有无腹胀,避免腹胀影响呼吸,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调节呼吸机参数。
3 护理
3.1 气管插管的固定 观察气管插管平门齿的刻度,口腔粘膜有无破损,患儿牙齿有无松动及脱落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每日更换插管固定部位,以免局部长时间固定压迫坏死,保证呼吸机管道无扭曲,及时清理管道和积水瓶内的积水,妥善固定患儿上肢,避免插管的意外脱出。选择粗细大小合适的牙垫,妥善固定以防脱落及咬伤。气管插管时压力过高可阻断器官粘膜的血流,容易引起缺血、坏死、压力过低容易漏气。(为了防止气囊长期压迫使气管粘膜溃疡或坏死,每4h定时将气囊放气一次,5-10min/次)。
3.2 吸痰护理 吸痰前应现给予吸痰气道湿化液稀释气道粘稠液,协助患者翻身扣背使痰液松动,易于吸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管必须无负压插入,动作要轻柔,进出要快,在痰多处略停留,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应超过气管导管外0.5-1cm处,边旋转边吸引。每次吸痰前后应该再次给予纯氧吸入,可保证供氧又可防止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发生。肺水肿、肺出血的患儿吸痰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肺水肿稳定后再拍背吸痰。
3.3 口腔护理 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去除口臭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认真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破溃感染。操作时注意气管插管以防脱落。对口腔有疱疹的患儿应涂康复新液,口腔护理每日4次。
3.4 皮肤护理 根据病情和皮肤受压情况应至少每2h协助他们翻身1次,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部位,使局部悬空减轻压力。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被褥平整防止潮湿。并给予全身按摩并在枕后,颈下,肩胛,腋下,腹股沟,臀部,双踝,后足跟涂爽身粉,将患者倾斜30°并用枕头支撑,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压力,在搬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患者,注意各管路防止脱落。
3.5 眼部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眼部四周皮肤用柔软,清洁的毛巾轻轻擦拭眼泪,每天用温水清洁双眼四周1-2次,预防并发角膜溃疡。双眼可涂红霉素眼膏并敷盖生理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条。
3.6 鼻胃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打折,脱落。每次鼻饲时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前后用38℃-40℃温开水冲管,鼻饲后应将胃管末端反折如并用纱布包好防止灌注食物逆流,随时观察引流量及颜色,性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7 导尿管的护理 防止逆行感染,引流袋放置在低于尿路引流部位。保持尿道外口周围清洁,去除分泌物和血痂。定时放出尿袋中的尿液,每日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导尿管,定期检查尿常规。硅胶尿管根据病情酌情延长更换时间。尽量不拆卸接口处,冲洗及换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8 脱机指征及拔管护理 达到呼吸机治疗的目的,脑部感染已好转及得到控制,全身各个系统无严重并发症,自主呼吸平稳循环功能稳定,各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无缺氧指征则可以脱机,脱机前后应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Spao2、血糖、前囟张力、颈部抵抗程度和肢体活动情况[4]。撤出气管插管时,先将气囊气体放气,在充分拍背吸痰后,更换无菌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在患儿吸气末迅速连带气管导管同吸痰管一并拔除.拔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呼吸、心率等生命指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病人雾化吸入激素及盐酸氨溴索,间隔15分钟一次,连续2-3次,以减轻喉头水肿,待喉头水肿减轻,根据病情酌情减用或停用。
3.9 心理护理 多给予患儿及家长人文关怀,对易惊易惹的患儿要耐心,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要求,解除患者及家长的焦虑急躁情绪,耐心解答家长所提出的问题,对家长多做解释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疾病的进展情况,给于精神上的安慰。
4 健康教育 要正确洗手,要清洗孩子用品,对孩子的餐具要进行煮沸消毒,要注意室内通风,要保持室内外清洁,注意家庭环境卫生,被褥、衣物保持清洁干燥,经常阳光下暴晒,要注意观察,在传染病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家长要注意孩子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5 结果 经医护人员治疗,细心护理加强预防控制,褥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愈率达100%,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
6 结论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可发生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甚至危及患儿生命,病情进展快,可迅速死亡。给治疗和护理上增加了难度,因此精心治疗细心护理十分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认真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呼吸机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风云,单南冰,张祝娟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氧疗和气道的管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8):497.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5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重者可以出现频繁抽搐、昏迷、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危重症患者6例,其中2例均有频繁抽搐、昏迷、呼吸困难,均应用呼吸机,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观察用药效果,做好消毒工作。6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全部治愈。
1.2临床特点:6例均有发热其中体温37.5―38.5℃,14例≥体温38.5℃,均出现频繁抽搐、昏迷、呼吸困难。
2护理观察
2.1期症状:手足口病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在2~7 d,症状较轻的可以不治而愈。但是症状严重的则表现为突然发病,患儿会出现低热。皮疹在1~2 d后会出齐,由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变为卵圆形,里面会有浆液,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破溃,而且继发感染不多见,并会在2~4 d后吸收干燥,脱痂后即痊愈,不留疤痕[1]。
2.2对皮疹观察和鉴别:对手足口病的鉴别要注意与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等的仔细鉴别,分辨。观察:出现水痘,水痘一般呈向心分布,主要会出现在头、面、胸、背部位,继而向四肢扩散,而出现疱疹,一般出现在咽部,水疱似针眼大小,为豆状水疱,不会出现其他部位的皮损。而手足口病主要会出现在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部位显现皮疹,皮疹为红紫色,少数患儿红疹蔓延至四肢、臀部以及躯干部[2]。
2.3对口腔黏膜观察:患儿的主要发病表现为口腔唇内、两颊黏膜、舌边软腭等出现红疹和疱疹,破疹后会转变为口腔溃疡,增加疼痛感,进食会受影响,流涎、疼痛,患儿会出现拒食、哭闹的症状。
3护理体会
3.1严格消毒隔离:该病主要通过患儿以及病毒携带者进行传播,一旦确诊,对患儿以及疑似患者应该采取隔离措施,对其单独安排病房。对于与其密切接触的人员需经过7~10 d的隔离期。并做好呼吸道以及接触隔离的措施,病情较轻的可在室内活动,但是需要严格陪护和探视。要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畅、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并定期开窗通风透气,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对室内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d,地面用优氯净溶消毒2次/d,床头柜以及椅子用优氯净擦1次/d。患儿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对其使用过的病床以及桌椅等进行彻底消除清洗,对其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清洁、灭菌。
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记录其变化,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在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同时,患儿精神状态的变化也不容忽视。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监听其肺部呼吸音以及心音;患儿是否存在呼吸急促、咳嗽、喘憋等症状,对肺部听诊,是否有无湿音,患儿咯痰时,观察其痰液的色质等。并在输液时,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保持在10 ml/(kg?h)。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心率大于140次/min,甚至呕吐、精神萎靡,或嗜睡症状时,应仔细检查,防止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出现[3]。
3.3做好急救护理工作:组织了一批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抢救小组,备齐急救器械和物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糖、动脉血氧饱和度得变化,当患儿出现口唇紫绀、呼吸急促、或呼吸变慢,心率不齐,心率增快、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气管插管准备,随时配合医师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等抢救措施,准确记录出入量,限制液体入量,达到出入量平衡。
3.4做好高级生命支持工作:对于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保持气囊压力适宜,气道湿化,温度适宜,呼吸道通畅,适时按需吸痰,严格无菌操作,肺出血期禁止气道吸痰。严格观察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效果,患儿有无人机对抗,每日查血气分析观察患儿氧合的情况,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按需调节呼吸机模式及各项参数,观察有无气胸及患儿插入性感染的发生,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生命体征及各项参数的变化,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4]。
3.5输液管理及用药的护理:危重病手足口病的患儿每天必须使用大量抗感染、抗病毒、补充电解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高渗性的药物,增加了静脉穿刺及血管保护的难度,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输液管理,选择弹性好,较粗直的血管进行注射,选用交替性注射法,使血管在注射药物之后有间隙时间得以修复,增加血管的使用寿命。对于危重症患儿临床上大多会使用甲基强的松龙,但甲基强的松龙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胃溃疡合继发感染的发生,所以在临床上会使用护胃药,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药物在前,危重症患儿根据指南使用丙种球蛋白,使用此种药物前后必须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与其他药物混输,在输液前30min内速度宜缓慢并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发心肌损害的患儿根据患儿病情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控制出入量[5]。
3.6做好基础护理,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口腔内有疱疹溃疡的患儿根据医嘱直接给予涂西瓜霜,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减轻疼痛,促进创口愈合;保持臀部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尿便,有导管尿管的患儿做好尿道口护理,有疱疹的部位根据医嘱予以涂药,如阿昔洛韦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有胃管者给予进行少量多餐的营养丰富的流;体温升高的患儿,为防止引起脱水,适当补充水分。
4小结
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发生的比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迅速性,危重性让医务人员始料不及,所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做好急救措施,急救后的生命支持及用药护理,基础护理及预防交叉感染是护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要关爱患儿,做好患儿心理工作,消除其恐惧感,保持患儿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引起患儿苦闹而阻碍病情的治疗,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蒋蓉芝.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70-7.
[2]游俊 邓昌惠 李有香.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0):294
1.1物理性的危险因素: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美国CDC报道,有1758名医务人员做过HIV抗体检查,有26名HIV抗体阳性(1.5%),其中3名曾不慎被HIV污染针头刺伤过皮肤。英国有1名护士不慎将带HIV患者血针头刺伤过自己的手指后HIV抗体阳性。
1.2生物性的危险因素: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1.3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较琐碎,频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2 常见发生环节
2.1操作前:护理人员没有勤洗手,皮肤上带有许多细菌、病毒,若遇意外损伤易感染。传染病房内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细菌和病毒,使医护人员易通过呼吸道黏膜感染传染性疾病。
2.2操作中:在临床护理中,各种标本的采集、注射及输液治疗是护士每天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易造成职业暴露。
2.3操作后:在整理用物、废物丢弃过程中,不正确的弃物处置,分类、标识、处置不规范。
3 发生职业暴露原因
3.1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规程时不规范:对执行规章制度松懈、怠慢,对潜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
3.2护理技术水平偏低,业务知识较缺乏:对传染病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良操作习惯、不采纳及遵循预防针刺伤的有关规定和建议。
3.3生理、心理、社会原因:护理人员工作繁忙,频繁倒班,造成生物钟紊乱。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为了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有时接触传染病患者时,不穿隔离衣、不戴口罩、不戴手套,增加了职业暴露的机会。
4 防范措施
4.1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每位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理论学习,使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了如指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工作有条不紊,以最优化的方式参与工作,并实现工作目标,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4.2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护士长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学习并考核每位护士“职业暴露”工作流程,指导每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对个别护士经常发生针刺伤的,要找出原因,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纠正其不良习惯性操作行为。建立各种废用医疗物品分类标识放置,专人清点回收,设立锐器收集箱。
针对医院住院患者由于心理情况,生理状况,及病房环境,社会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或部分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意外,而导致某些不必要的事件的发生,医院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制止事件发生的几率,采取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文字与图案等标识[1]。将该标识运用到护理安全管理中去,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方法
1.1护理标识的设计 关于护理标识的设计,首先要与医院的整体标识向协调,由护理部统一安排设计。每个标识的字样,字体大小,颜色、材质、形状,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设计,要规范、醒目、具备实用性、且还具有一些美观性,以此为设计原则。既要有警示作用,又能给患者及患者家属一种温馨的感觉,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患者能从心底接受,并自觉遵守标识内容,以达到一种人性话的管理和安全的目的[2]。
1.2标识的分类
1.2.1腕带标识 运用无味无毒的塑料制作成粉色、桔红色、蓝色3种颜色的腕部标识带[3]。其中粉色代表新生儿、儿科患者,桔红色代表危重手术患者,蓝色代表其他类型病症患者。患者在入院第一天将由护士填写患者的个人信息,将腕带系到患者腕部,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治和护理前,需仔细核对患者腕带信息,患者出院后及时解除腕带。
1.2.2管道标识 护理人员使用黑色的防水笔在管道上标注置管时间,引流管名称,置管护理人名字,引流袋与引流管的标识颜色一致;在注射特殊药物时,输液架上须设有警示标识,标注输液的滴数,不宜随意调动输液速度。
1.2.3床头卡标识 患者住院后,接诊护理人员会在医院电脑内的统一模板中,输入患者的个人信息,经打印后直接插入到患者的床头牌中;病危、病重、分级护理各采用不同的颜色塑料卡片,一级护理选择红字,二级护理选择蓝字'三级护理选择黑字,将各代表不同颜色的标识插入到患者的床头牌中。
1.2.4温馨提示标识 在开水炉前标明"小心烫伤"标识,在治疗室内放置"操作前您查对了吗?"在治疗车上设置"注意XXX药物过敏"提示标识;每间病房外都需要有醒目清晰的插卡式标识,标注好病患床号,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方便患者及家属。
1.2.5治疗室警示标识 在治疗室内设置无菌区标识和消毒标识,能够分清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的标识等;医疗室门上要设置"非工作人员请勿入内",室内的每个抽屉和柜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识标好,不同颜色区别高危药物的放置位置,以便于药物的应用与管理。
1.2.6预防意外标识 使用白色硬纸板制作标识牌,形状为长方形,每个标识牌的内容不一,字体不一,颜色不一,如"放压疮、防导管脱落、翻身、小心坠床、青霉素过敏"等标识,根据患者的病情区别,以插卡式的方式放置在床头牌的"注意事项"栏两侧。
1.2.7护理控制质量 为保证护理标识的使用的合理规范,医院将其纳入到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评定考核中,组织护理监督小组督促检查,促进护理工作顺利的展开,提升护理质量。
2结果
2.1护理标识应用前后的安全隐患与不良事件的例数对比 见表1。
根据表1显示[4],NICU病房护士要具备慎独、自律的精神。在使用护理标识后,有利于护士在巡房时能够对患者的病症,身体恢复情况,一目了然,便于观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处理。护理标识的应用,能够有效制止潜在性的不安全的因素发生,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士的执行力度,发现不良事件并及时遏制。
2.2护理标识应用前后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对比 见表2。
应用护理知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5]。根据表2可以看出,在应用了护理标识后,患者对护士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呈明显增长趋势,患者的满意度由应用前的83.5%,应用后增长到94.5%,护士的满意度由应用前的84.0%增长到应用后的95.0%。护士行为更加规范,工作流程也更加合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患沟通交流,对于护患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标识的使用,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更加满意。
3结论
在患者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同时,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要求也更高。NICU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工作失序,时有风险事件发生。过去针对这类的风险事件的处理办法,主要是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护士最好交接班等方式预防制止[6]。而现在通过有效使用护理标识,不仅对患者能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也能警示医生,既保障了双方的利益,也保护了护理人员,达到一种双方共赢的局面。清晰醒目的标识,能够减退部分护理人员的倦态心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自律,减少各种意外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使护士能够有效承担护理安全中的责任,更好的发挥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谈红霞.NICU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及效果[J].价值工程,2012,27(21):311-312.
[2]马黎容.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3,10(11):25-26.
[3]李贞.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28(23):268-269.
标识:是指所有标识图案或文字的总称。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们一种警示信息,使之对此有所反应,有所触动,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行之有效的标识系统,是杜绝护理失误的有效方法,减少护理失误和隐患必需的举措,更是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2009年起用护理标识,并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及改进,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红,绿,白,黄,蓝几种自粘纸及红色,绿色胶带各一卷。
1.1 护理警示标识设计 由于临床各病区的病种不同,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各不相同,因此,为使警示标识达到有针对性及专科性,我们可以根据各个科室专业对病种进行各种风险评估做相应标识,标识设计原则是规范、统一、醒目、美观、在使用中体现方便、快捷、实用,不影响病房整体性和患者的舒适感。所有标识用文字说明,能对医疗护理人员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同时患者及家属乐于接受,自觉遵守,体现人性化管理,达到安全的目的。护理部将床头卡标识以颜色区分,大小40cm乘24cm有机板,床头墙上床尾各放置粘一块有机板,每个可插四个标识,将标识设计为长11为宽6cm的长方形四周分别以红底白字,蓝底白字,黄底白字,各标识上标有不同内容提示如“黄底白字,PICC”保证标识与患者的一致性,连续性,动态性。
1.2 护理警示标识分类
1.2.1 人员标识:护理人员穿着统一的白色护士服佩戴燕尾帽,医生穿白色工作服,病员有蓝条竖条病员服。告病重,病危,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病人均分别在床头卡上有醒目标识分别,如“危”“重”字样,一,二,三级护理分别以红,黄,绿三色表示。
1.2.2 药物标识:对特殊药品如氯化钾、吗啡、地西泮均用红色粘贴纸,加锁专人管理。
1.2.3 提示标识:(1)各科室管道均不同,可换风险程度分三类,如一类有……二类……三类……当患者身上同时保留多种管道,有入的:如输液管、鼻饲管、输液泵,有出的:如导尿管、胸、腹腔闭式引流管等,管道较多时极易混淆,为便于分辩,可贴不同颜色的标签,红色胶卷的代表出,绿色胶卷代表入,中间可用记号笔注明更换时间,日期,责任人。(2)输液牌分2种;常规输液选用天蓝色牌,需要控制滴速的选用深蓝牌,可贴一条安全告知:为了您的治疗安全,请勿随意调节滴速。还可根椐特殊药放挂至特殊警示牌,慢滴,避光等;(3)在输血时,根椐患者血型不同颜色底色的“A”“B”“O”“AB’型输血牌,非常醒目。(4)在特殊科室管道多时可挂各种管道标示分别提示,如肾内科,血液透析道管,腹腹透析导管,左上肢禁穿,PICC,CVC等。
1.2.4 防止意外标识:防坠床,防跌倒,防烫伤(冻伤),防压疮,有自杀倾向者等到用红色标识,加以文字说明。
1.2.5 环境标识:开水间有提示“小心烫伤”,刚拖完地及卫生间有“小滑”等标识。
1.3 管道标识使用要求 标识适用于护理单元危重病人多管道的管理,护理部统一设计、制作管道标识,各护理单元按需领用,选用符合患者病情的警示标识贴或插在床头牌醒目片,各护理人员须统一、规范使用,护理人员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不安全因素及警示方面的宣教,使其了解警示牌的作用,理解并遵从警示要求,以达到真正警示的作用,护士长要监督指导正确使用管道安全标识,确保护理安全。
2 结果 临床上应用护理标识以来,明显减少了因标识不明确而引起的工作忙乱无序的现象,患者坠床及跌倒发生率降低95%,达到了降低差错、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目的。
3 警示标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体会
3.1 广泛应用护理标识,增强护士风险及法律意识 随着竞争及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护士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各班护士当看到有“防坠床”“自杀倾向”等标识时就会提高警惕,加强巡视,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当发生纠纷时,标识可提供有效证据,防患于未然。根据不同病情进行个体化护理。由于警示标识的使用,对重点患者(如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特殊治疗的患者)的重点环节如患者管道管理、安全用药管理、护理并发症的管理有重点的提示,使护理人员做出相应的预测疾病的意外事件发生提供了警示信息,而对实习进修、轮转新护士、责任心较差的护士更是一个无声的提醒作用,指导其选择工作重点,学习病情观察,加强慎独精神,从而加强了护士长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的风险控制。通过使用护理标识,能规范护理行为,为提高了正规化操作技术水平,并不断集思广益,使标识的管理全面完善。
3.2 标识的应用促进护理服务细节 我科应用管道较多,如:血液透析导管,腹膜透析导管,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导尿管,胃管,胃肠减压管,膀胱造瘘管等各种导管,通过标识明确了解置管时间、长度、外留长度、更换敷贴时间,及管道类型,提示护士要加强维护,有利重点观察,确保重要管道的通畅。
3.3 标识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我院文明服务明星佩带的是一个大红心型笑脸牌,她能时刻提醒护士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对待患者微笑服务,和蔼可亲。警示标识均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选择、放置及宣教,使患者了解警示标识的重要性,使家属更理解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细节,增加对医院的信任感,满意,达到家属患者医务人员相互监督、互相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敏,蒋萍,卢绮萍,等.护理标识在普外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59-6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56-02
急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随时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重症患者病势危急,护士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需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重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重症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解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的经医生下达病危或病重通知的160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了观察,男100例,女60例,年龄48~85岁,平均(63.2±12.8)岁。文化程度,大学25例,高中40例,初中49例,小学及小学以下46例。病重80例,病危80例。
1.2 方法
1.2.1 分组与护理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男47例,女33例;对照组 男45例,女3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
1.2.2 测评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A型性格问卷[3]为测评工具,由专人对患者入院后1~2 d 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进行测评,按统一标准记录。
1.2.3 效果评定标准 (1)治愈:血压,心电图,心率稳定在正常范围,无头昏,胸闷;(2)好转:血压,心电图,心率稳定在正常范围,活动后有时胸闷或头昏;(3)无效:血压下降,但1 d 内波动明显,自觉心慌,胸闷,头昏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SDS、SAS及A型性格均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及A型性格均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两组SDS,SAS均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5)。A型性格,两组均分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3 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3.1 疾病因素 循环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
3.2 个体因素 个体对疾病信息的敏感性、患者对疾病所造成痛苦的耐受性及社会因素也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3.3 环境因素 患者对ICU环境陌生,加上ICU气氛严肃。各种医疗仪器发出的警报声,医务人员的频繁走动,其他患者的声,以及与家人隔离和缺乏心理交流,均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患者目睹其他患者的挣扎甚至死亡,更加重了恐惧心理。
3.4 治疗因素 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等影响肌力或脑功能,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产生恐惧感。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置入约束带的应用,强迫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感觉阻断,从而诱发不良心理反应。
4急重病人的心理特点
4.1 惊慌恐惧 这类病人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变化而来医院就诊,病人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来诊时常表现惊慌失措,向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态度也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医疗救助,以抢救他(她)的生命。如凶猛的大出血最易使病人产生恐惧和死亡威胁感,面部烧伤、四肢断离、双目失明等对病人最容易构成威胁,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前区剧痛常给病人以一种濒临死亡的体验,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使病人思想极度紧张,甚至不敢睁眼和翻动身体。[1]
4.2 焦虑不安 为了抢救病人生命,有些急重病人需要立即给予手术治疗。由于起病急,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使病人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此时,他(她)们最关心的是医院条件、医生的素质和手术的安全性。他们渴望得到有经验、医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
4.3 孤独压抑 为了便于监护和抢救急重症病员常常将患者安置在一个特殊的病室环境中。如心肌梗塞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远离亲人和朋友,探视也受时间限制,医护人员也无暇与之攀谈,使病人有一种深深的隔绝感和孤独感。时间过久了,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抑心理,表现为烦躁、辗转不安、激动易怒、神志恍惚。
4.4 依赖 危重患者身体虚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渴望生存,甚至期望迅速康复,对他人尤其是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依赖性增强,期待得到更多的照顾。有些患者适应了ICU医护人员对他的治疗与护理,对ICU产生依赖,病情稳定后也不愿意离开ICU。
4.5 绝望感 危重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受损,生存目标受挫,感觉到自己疾病的危重,产生无助和绝望。
4.6 矛盾 长期慢性疾病,病情常反复发作而住院时,往往既惧怕死亡,又怕连累家属。从而产生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矛盾心理。
5危重症患者的心里护理
不同的年龄、病情的轻重、不同的经济情况、不同的社会关系等均可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护士不仅要了解病人的生理、病理情况,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现状及社会家庭状况,才能真正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做好护理干预。
5.1 稳定病人情绪,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前提。急危重症患者以服毒、外伤、各种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心理随能力不足,各自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言,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传统方法是劝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但这种方法往往收效不大,危重症患者在情绪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单纯的语言安慰就如杯水车薪,难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所以心理护理首先要表现在医疗、护理人员以治愈疾病的态度上,高度的重视,足够的信心,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执行医嘱的轻、快、稳、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在尽力终止病人不断加剧的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在尽力终止病人不断加剧的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生活丧失信心的患者,则要找出其轻生的思想根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本上消除其轻生的念头,树立起生活的勇气。[1]
5.2 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 现代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注重以人为本,以促进病人身心健康为目的。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注重心理治疗、生物反馈和行为治疗及环境治疗,特别是心理和环境方面,护士应该充分发挥主观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医疗效果。[2]
5.3 帮助病人树立康复信心 尤其是后遗症多的病人,常感觉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尊重他们,并认定其存在的价值,可将同病区治疗效果好的病人作为典范,采取干预病人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技术,如:权威性劝导和解释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感人肺腑的温暖和热情可以转变病人的情绪状态,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可以使病人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肯定性的保证可以使病人感到安全,巧妙积极的暗示可以使病人按照医护人员意志行事。总之,要因人而异,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5.4 倾听音乐法 在保证不影响其他病人休息的情况下,播放一些病人喜欢听的音乐,以解脱病人现实的压力,同时转移其注意力,创造新的环境,改善病人的焦虑情绪,促进早日康复。
5.5 做好病人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重要环节。急、危、重症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其家属亲友由于对突发疾病的恐惧和缺乏了解,对亲人病情的担忧,往往会表现得惊惶失措,哭闹喊叫,甚至易怒、冲动,不但影响了正常抢救秩序和抢救过程,而且会给患者情绪带来很坏的影响,使之过分担忧自已的病情,加重心理负担,反而加重病情。而对于对生活丧失信心,病程长,预后差将会落有残疾的患者,亲友、家属的理解、体贴、关怀和适时、适度的劝说对病人心境的改善也正如雪中送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在允许的情况下,应向他们做好必要的病情介绍,讲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稳定情绪,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影响、感染患者的情绪,使救治顺利进行。
5.6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通过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作风、娴熟技术,对病人的同情心,良好的心理沟通以及病人的遵医行为建立起来的。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激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改善对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3]。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同情、理解和关心病人,对有后遗症的病人要避免加重这类病人的自卑感,当病人觉得自己对家庭、社会没有价值,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念头时,护士应多注意,使病人觉得自己被关心、重视。运用亲切的语言,适当的关怀,创造良好的气氛,然后采用有针对性、有效的方法努力达到沟通,如对失语的病人,可用笔与病人交流,偏瘫病人可帮助其锻炼肢体功能,不能自理的病人可在生活上给予帮助,通过与病人的互动,增加病人的自尊,改善护患关系。
5.7 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到一个医疗水平高的医院,找一个医术高的医生救治,对护士的要求也是同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质,言谈举止的得体,大方、仪表的整洁、端庄,首先会在心理上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再加上扎实的基本功,执行医嘱的准确无误,技术操作的熟练利落,就会让患者看到自已康复的希望,在安全感中,很快进入被救治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5.8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病人脱离危险后,面临着较长时间的恢复阶断,此期由于病人角色的转换,与社会生活脱离时间较长,病人迫切希望早日康复,脱离医院环境,尤其在某些生理功能丧失或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时,往往表现为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等,难于配合护理工作,此期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服务态度好,并着重加强生活护理,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应做好各种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尤其对不能起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其肢体的功能位置和卧位的舒适,以便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病人解决生活的不能,或安排替代的办法,改善不良的心境,同时还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整齐,减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上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谦和的笑脸,必定会维持住病人良好的心境,缩短治疗过程,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