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成本控制的依据

成本控制的依据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成本控制的依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成本控制的依据

篇1

在目前流行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其硬件平台一般是电脑主机板或者是采用单片机来做基本的控制单元。前者功能虽然强大,但是成本昂贵,体积庞大,操作复杂,可靠性不高;后者虽然在硬件上很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受限于单片机的处理能力,性能和可扩展性较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实现方法:其硬件部分由家用无线路由器和感应及控制驱动单元组成。家用无线路由器的市场价为100元左右,而感应及控制驱动单元的成本可以控制在40元左右,因此以不到150元的成本即可组成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主机。采用家用无线路由器的好处是可以将智能控制主机接入到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控,如果在手机上开发出相应的应用程序的话,还可以实现随身随时的远程监控。由于家用无线路由器采用嵌入式的Linux操作系统,因此可以很容易实现嵌入式软件的扩充、更新。

1 系统主机组成(如图1)

在这个系统中,家用无线路由器模块实现和以太网的连接,采用Linux作为操作系统,因此可以开发多个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感应及控制驱动单元用来接收感应设备(门窗磁、燃气报警感应器等)传来的信号,或者驱动控制设备(接收无线指令而动作的灯泡、电饭锅等)动作。

采用家用的无线路由器模块还有一个额外好处是:可以外接无线网络摄像机,从而实现远程视频监控,极大的扩展了智能家居主机的应用范围。

2 家用无线路由器模块的组成(如图2)

RTL-8196C 是一款Realtek公司生产的高度集成的SoC芯片。内嵌高性能的32位RISC处理器、以太网和WLAN控制器。RTL-8192CE是一个支持802.11/b/g/n标准的WLAN单芯片控制器。两片LSP5502芯片分别输出3.3V和1.0V供电电压。

3 感应及控制驱动单元的组成及功能

单片机采用的是STC12LE32S2,它是一个低成本的51系列单片机,该单片机通过RS232串口和家用无线路由模块通信。433M无线接收模块承担接收、变频、解调无线控制信号的功能,将解调后的信号送给单片机进行解码,433M无线发射模块将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后,变成433MHz的无线信号发射出去。电源芯片AMS1117-3.3V,将5V电源降压变成3.3V后提供给单片机使用。

篇2

0.前言

钢丝网架聚苯板与结构砼浇筑一次成活外墙外保温施工做法是:基层墙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的外保温,将保温板置于外墙外模内侧,并以锚筋钩紧钢丝网片作为辅助固定措施与钢筋混凝土现浇为一体。其保温材料常采用腹丝穿透型钢丝网架聚苯板作保温隔热材料,聚苯板可采用普通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EPS),也可选用挤塑聚苯板(XPS)。聚苯板的面层为抗裂砂浆。

由于一次成活外保温施工技术比常规的外保温后施工做法具有诸多优势,该技术已被施工领域广泛应用,但通过许多工程实例证明,外保温系统易出现裂缝。如何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是一次成活外保温施工技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钢丝网架聚苯板与主体结构一次浇注成活的优点

(1)有利于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

(2)小分段施工时与主体结构施工同时进行,操作方便简单,不单独占用主要工期,不会影响结构施工工期,而且节约施工成本。

(3)保温层与主体结构通过良好的结构和安全构造措施,随外墙一次性浇注成活,保证了保温层与结构的结合牢固性,适用于各种重量的外墙饰面材料。

(4)钢丝网聚苯板材质轻,吸水率小,冬季施工时,可兼作冬季施工保温措施。

(5)对外墙外侧模板损伤小,有利于提高模板周转次数,节约施工成本。

(6)适用于外墙全现浇剪力墙结构;有节能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应用前景广泛。

2.钢丝网架聚苯板与主体结构一次浇注体系工艺要点

2.1工艺流程

2.2工艺要点

(1)钢丝网架均按楼层层高断开,互不连接间距为5cm左右,竖缝间距为5cm。

(2)钢丝网架聚苯板所有平面接缝处,平铺宽度为200mm的附加网片,用火烧丝与钢丝网架绑扎牢固,再用U型¢6钢筋穿透聚苯板,与外墙钢筋绑扎牢固,U型钢筋间距600mm。

(3)门窗洞口处在阳角周边5cm范围内,不安装保温板,浇注成混凝土阳角,以加强洞口侧边阳角刚度。

(4)混凝土分层浇注振捣,每层浇注厚度控制在500mm内,混凝土下料点应分布均匀。

(5)抹灰分底层和面层,面层抹灰待底层抹灰凝结后方可进行面层抹灰,每层抹灰厚度不大于10mm。总厚度不大于30mm,以盖住钢丝为宜,凹槽内砂浆饱满,并全面包裹住横向钢丝网,每层抹完后均洒水养护,或喷养护剂。

3.钢丝网架聚苯板外保温体系面层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

3.1钢丝网架外保温体系面层开裂的原因分析

3.1.1构造设计存在不足

热阻很大的保温板将主体结构与外侧水泥材质面层分隔开,受环境温度影响,面层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形,与主体结构形成较大的变形差,引起开裂。

3.1.2配筋位置不合理引起裂缝

若采用单面钢丝网,其在砂浆中相当于单面配筋,且靠近保温层。面层受外界环境及地震影响而产生的应力都是双向或多向的,单面配筋对外饰面应力的分散作用很有限,达不到抗裂的理想效果。

3.1.3荷载过大产生挤压开裂

在外保温施工中,若结构施工平整度较差,会导致找平层砂浆很厚,每平方米可达80kg甚至100kg,在这样的荷载长期作用下聚苯板会产生徐变,使整个硬质面层产生重力挤压造成开裂。

3.1.4局部节点设计不合理

(1)保温设计中往往忽视结构挑出部位及构件的处理,这些部位是易产生热桥的部位,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产生的温差应力引起该部位与主体部位相接处产生裂缝。

(2)女儿墙未采用双面保温。

(3)保温层与其他材料的材质变换处因材质不同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变形也不同,易产生裂缝。

另外,材料选择不当、施工因素的影响也会很大程度上引起面层开裂,如饰面材料选择不当、基层处理不干净、垂直度偏差大而导致抹灰层增厚、操作工艺不当等。

3.2钢丝网架外保温体系面层裂缝控制措施

3.2.1钢丝网架外保温体系面层裂缝控制基本原则

(1)设计预先设防,在设计上遵照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的原则,优化构造设计。

(2)普通水泥砂浆不应作为保温体系表面的找平及保护层材料的原则。

(3)面层开裂的关键是保温层外防护层抗裂。

(4)尽量选择涂料外饰面外保温体系。

(5)加强保温截止材质变换处的密封处理。

3.2.2钢丝网架外保温体系面层裂缝控制

(1)施工方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细化构造设计,适当提出设计建议:

①在体系选择上采用改进型钢丝网架保温板外保温构造设计,在浇注完成的钢丝网架聚苯板表面采用20~30mm胶粉聚苯颗料找平,可大大减少荷载,同时可阻断热桥,并采用双网构造提高抗裂能力。

②细部设计上保温材料应包覆门窗框洞口外侧、突出结构构件的表面等热桥部位。

③在材质变换处设缝,用柔性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④在所有保温转折处,应力集中的部位增设加强钢丝网。

⑤宜选用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粘贴面砖饰面体系。

⑥使用抗裂砂浆,在面层保护砂浆中掺加抗裂纤维。

(2)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①结构施工时应保证锚筋的设置质量,确保保温板安装质量,浇筑砼时避免破坏保温板。

②结构施工时必须保证结构垂直度要求,亦即保证了保温板的垂直度,以减少外抹灰厚度,降低表层荷载,节约材料。

③抹表层时钢丝网及保温板上的水泥浆时,浮灰等必须清理干净。

④做好檐口、勒脚的包边和装饰缝、门窗角、阴阳角等处局部加强网施工,掌握先细部后整体的原则。

⑤抹面每层厚度不应超过相关规定,且应分次成活;抹灰层过厚时,应增加抗裂钢丝网。

⑥饰面为涂料时,其腻子应选用柔性腻子,涂料宜选用凹凸花纹的浮雕涂料,因其具有应力方向的多向性,从而避免了漆膜的拉裂现象。

⑦饰面为面砖时,基层必须清理干净,面砖浸透但粘贴时表面必须晾干。宜用背面带燕尾槽的面砖。面砖的接缝间距不应小于5mm。应采用压折比小于3的粘结砂浆和勾缝料。大面积施工时应按规定留设水平、竖向伸缩缝,并用硅硐密封胶嵌缝。

⑧应加强砂浆抹面层的养护工作;同时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品保护措施。

4.结束语

复合外墙保温节能技术是当前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之一,而本文从钢丝网架聚苯板与结构砼浇筑一次成活外墙外保温施工方法的技术原理上,探讨了外墙表面裂缝控制的措施,希望对能对同类外墙保温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篇3

一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预定的计划,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指导与监督工程施工的进度。成本控制是以避免浪费、增产节约为原则,追求经济有时效性,还能控制工程项目的开支在规定的标准与原定的计划内; 成本控制还能保证项目的盈利,因此加大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力度,对企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对于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否贯彻落实工作,工作是否进行得顺利,思想认识都对其有重大的影响。思想认识不足的体现主要有:注重工程的经营开发、而轻视轻项目的风险;重视增加收入、而忽略了节省开支;成本控制的工作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某个部门的事情;成本控制的工作只停留在语言上,没有实践;成本控制管理过于严厉,影响了员工的利益等思想,这些认识都能使成本控制在管理上的执行力减弱,导致成本控制在管理执行上的效率不高与效果不佳。

(二)轻视事前预测环节工作,计划制定不到位,成本控制目标欠缺细化

企业不进行事前成本预测及成本计划,使得成本控制没有目标,管理存在随意性。不按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实际的成本控制中无法细化到分项工程及主要成本控制点上,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

(三)控制措施的执行力不强

在工程进行前,缺少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规划与预算,工程中标之后,也未依据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做好调查研究的工作,对成本进行规划与测算。在工程进行中,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执行力与监督力均不高,不按照生产计划与定额控制成本进出的数量,并且在选取材料供应商时也不按照程序招标,采购的材料也缺少足够的市场调查。

(四)奖罚力度不强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能得到落实,主要是因为没有把工程项目的责、权、利结合,而且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关于成本控制的管理部门,不能明确工作职责。奖罚不按照规定执行,奖励的力度薄弱,处罚的力度也不强,没有很好的激励与约束的作用,致使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

三、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对成本控制的思想认识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里,提高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是必须的,因此企业的各个部门与全体员工应达成共识。并且应有效解决成本控制在管理工作上的开发及项目风险关系,让员工意识到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管理同企业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企业共同参与对成本控制的管理。

篇4

从会计学的角度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资金,它是对发生费用实施过程控制,而会计成本控制则是对已发生费用的核算,具有一定的事后性。这种控制对于企业的内部质量控制毫无效果。因此,结合财务管理与会计成本控制就能够有效地实现过程控制与售后控制的统一。会计成本项目大致由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其他类型的成本构成,它作为对企业各种支出费用的事后核算,就使得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连接成为可能。

(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融合效果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所面对的对象:资金与实物,两者都属于“资本”范畴,具有共同的属性,这就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外在财务管理中,通过对资金的监管,再结合原始凭证的审批制度,可以使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不断增强,从而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为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目标定位

目前来讲化纤行业生产具有一定的下滑,一方面,原料价格的上涨,已经凸显化纤行业的成本比较优势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作为纺织原料行业而言,下游纺织行业需求的下降,使得化纤行业的产品库存增加,成本上升,而上游的石油成品油价格的动荡和高企,又促使化纤行业的原料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加上产业链的低迷使得价格压力无法顺利传递,化纤行业的这种“高成本,低需求”下所感到的生存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我们要把我的财务管理立脚在极其显著的矛盾点。首先理论上看,定位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目标需要根据其融合机制的路径(财务管理—员工成本制意识—成本控制效果)为指向进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目标定位:

(一)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定位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两者面对的对象直接决定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交易性与流动性是资金货币形态的主要特点,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对其成本控制起着约束作用。产品制造企业资金的监管活动中,资金循环经历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销售三大环节,依据资本的循环公式G-W-G,这三个环节必将使用大量的资金,导致大量的成本数目产生。因此,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与配置质量是有效控制会计成本的有利手段。在这三大环节中,只有在资金的约束下,才能使成本控制主体即企业员工形成自主的成本控制意识。基于此,可知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在对资金监管与有效配置的条件下,建立起全过程成本监督机制,并通过资金约束,激励员工增强成本控制的意识,优化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手段定位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是依据财务管理制度,并通过跟踪审计以及二级账户管理,加强企业资金的动向与流量管理。就会计成本控制而言,最大的难题在于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而团队生产运用模式就使得对个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效果难以界定,这就需要将个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权力下放到项目小组或者班组之中,这样通过财务管理中的薪酬调配,提高团队成员成本控制意识。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效果定位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成本控制的约束条件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成本控制。因此,约束条件有效性以及最终目标的可实现性就成为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效果定位。对于财务管理而言,信息平台以及管理组织制度的建设是其关键;对于成本控制而言,能否达成资金使用效益决定成本控制能否实现,这也是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够有效融合的基础。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机制设计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协调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协调能力对于成本控制意识的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成本控制根本在于员工的共同努力,若没有资金的约束与激励的条件下,成本控制的提升难以实现。因此,建立起跨部门的信息平台,做到各部门的知识共享,从而实现财务管理部门人员与生产部门人员之间实现知识信息的有效交流,财务人员要集中了解成本控制下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配置特点,提升他们的岗位协调能力。

(二)完善财务管理手段,引进财务管理的先进技术从组织层面而言,完善财务管理手段,需要建立起部门合作的财务管理协调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各部门的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并在专项的财务管理中,所建的财务管理团队还需要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从而为专项财务管理提供有效地成本控制的技术信息与指导,且对企业资金的监管活动做出有效的参考。在财务管理的技术方面,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从技术手段上保障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强化成本预算机制与成本费用控制企业的成本预算,要在全面的预算过程中,综合平衡生产预算与利润目标,对各种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进行完善,并进行适时地调整,确保成本预算编制合理,使成本预算机制具有约束性,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挥效用。另外,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需要建立起成本费用控制的责任、组织与反馈体系。企业领导、以及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共同探讨,在各个成本费用发生的环节建立起成本费用控制的责任制,对成本费用实施定期检查与分析,并及时将成本费用控制情况、成本费用标准以及发生的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便于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有效完成成本费用控制。最后,企业领导要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全员参与到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中来,激励员工增强成本费用控制意识。成本费用的控制需要企业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使成本费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在实际工作中约束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成本费用控制的目的。

篇5

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融合效果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所面对的对象:资金与实物,两者都属于“资本”范畴,具有共同的属性,这就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外在财务管理中,通过对资金的监管,再结合原始凭证的审批制度,可以使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不断增强,从而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为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目标定位

目前来讲化纤行业生产具有一定的下滑,一方面,原料价格的上涨,已经凸显化纤行业的成本比较优势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作为纺织原料行业而言,下游纺织行业需求的下降,使得化纤行业的产品库存增加,成本上升,而上游的石油成品油价格的动荡和高企,又促使化纤行业的原料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加上产业链的低迷使得价格压力无法顺利传递,化纤行业的这种“高成本,低需求”下所感到的生存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我们要把我的财务管理立脚在极其显著的矛盾点。首先理论上看,定位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目标需要根据其融合机制的路径(财务管理一员工成本制意识一成本控制效果)为指向进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目标定位:

(一)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定位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两者面对的对象直接决定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交易性与流动性是资金货币形态的主要特点,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对其成本控制起着约束作用。产品制造企业资金的监管活动中,资金循环经历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销售三大环节,依据资本的循环公式G一W一G,这三个环节必将使用大量的资金,导致大量的成本数目产生。因此,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与配置质量是有效控制会计成本的有利手段。在这三大环节中,只有在资金的约束下,才能使成本控制主体即企业员工形成自主的成本控制意识。基于此,可知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在对资金监管与有效配置的条件下,建立起全过程成本监督机制,并通过资金约束,激励员工增强成本控制的意识,优化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手段定位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是依据财务管理制度,并通过跟踪审计以及二级账户管理,加强企业资金的动向与流量管理。就会计成本控制而言最大的难题在于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而团队生产运用模式就使得对个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效果难以界定,这就需要将个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权力下放到项目小组或者班组之中,这样通过财务管理中的薪酬调配提高团队成员成本控制意识。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效果定位

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成本控制的约束条件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成本控制。因此,约束条件有效性以及最终目标的可实现性就成为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效果定位。对于财务管理而言,信息平台以及管理组织制度的建设是其关键;对于成本控制而言,能否达成资金使用效益决定成本控制能否实现,这也是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够有效融合的基础。

四、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机制设计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协调能力

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协调能力对于成本控制意识的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成本控制根本在于员工的共同努力,若没有资金的约束与激励的条件下,成本控制的提升难以实现。因此,建立起跨部门的信息平台,做到各部门的知识共享,从而实现财务管理部门人员与生产部门人员之间实现知识信息的有效交流,财务人员要集中了解成本控制下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配置特点,提升他们的岗位协调能力。

(二)完善财务管理手段,引进财务管理的先进技术

从组织层面而言,完善财务管理手段,需要建立起部门合作的财务管理协调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各部门的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并在专项的财务管理中,所建的财务管理团队还需要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从而为专项财务管理提供有效地成本控制的技术信息与指导,且对企业资金的监管活动做出有效的参考。在财务管理的技术方面,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从技术手段上保障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强化成本预算机制与成本费用控制

企业的成本预算,要在全面的预算过程中,综合平衡生产预算与利润目标,对各种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进行完善,并进行适时地调整,确保成本预算编制合理,使成本预算机制具有约束性,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挥效用。另外,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需要建立起成本费用控制的责任、组织与反馈体系。企业领导、以及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共同探讨,在各个成本费用发生的环节建立起成本费用控制的责任制,对成本费用实施定期检查与分析,并及时将成本费用控制情况、成本费用标准以及发生的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便于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有效完成成本费用控制。最后,企业领导要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全员参与到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中来,激励员工增强成本费用控制意识。成本费用的控制需要企业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使成本费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在实际工作中约束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成本费用控制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