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

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

篇1

在企业工程管理中,机械工程管理属于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只有提高了机械工程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但是,从目前我国机械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机械工程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机械设备维修不全面且维修人员素质不足、机械设备缺少专业性管理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机械工程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机械工程管理,完善机械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力度增强,并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系,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一、机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把重心放在经济利益上,忽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但是,我们都知道,机械的使用都是有一定年限的,如果没有相关的机械管理制度,不好好对机械进行维护,那么就会直接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企业都缺乏相关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缺乏日常工作台账的建立,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从而导致了对机械设备后期的管理达不到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部门企业还缺乏机械设备监管力度,机械设备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出现无人修理的局面,从而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很大的麻烦,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设备维修不全面且维修人员素质不足

机械设施维修不全面且维修人员素质不足也属于机械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具体的机械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添加油、更换老旧设备等,但是如果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那么就会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很多企业一般都是只看重生产,过于重视成本问题,因此,不会花费很多的资金在机械设备维修上,从而使得机械设备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备故障。另外,企业为了节省资金,经常雇佣一些没有专业经验的维修工人,由于他们缺乏维修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因此,对机械设备维修不全面,不能很好的对设备进行维修;同时,再加上从事机械维修的工作是一件又脏又累的工作,很容易增大维修人员的流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工程管理水平的发展。

(三)机械设备缺少专业性管理,监控力度薄弱

从目前我国机械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都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机械设备缺少专业性管理,造成这样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缺乏对机械设备的运作机制的了解,给机械设备后期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并且缩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其次,缺乏完善的机械设备的责任管理机制,当机械出现问题时,必须要经过上级领导的批示才能对机械进行维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维修成本和维修进度。除此之外,很多企业中缺乏相应的机械管理监控力度,使得有问题的机械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提高机械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机械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力度增强

在机械工程管理中,完善机械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力度增强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对现有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进行深入了解,并结合市场需求,对机械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明确的台账,严格执行机械管理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实施力度增强,最终提高机械工程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系,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在企业的机械管理中,还应该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系,并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首先,企业应该收集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工作效率等多方面的信息,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机械设备相关信息;其次,还要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这不仅能够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又能增加机械设备的整体利用效率;最后,企业还要对相关维修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促进他们责任意识的提升,从整体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机械管理考评机制,确保使用效率提升

企业要想建立机械管理考评机制,确保使用效率提升,就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企业应该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机械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从而减少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对机械设备的入库、调用、检修等工作进行实时监督,从而保证机械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最后,企业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机械管理工作表现好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机械管理工作表现差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针对机械管理考评机制,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而制定,从而提高企业的机械设备使用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机械工程管理工作,建立机械管理考评机制,确保使用效率提升,并完善机械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力度增强,从而提高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燕芝.机械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轻工科技,2016.

篇2

1简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

1.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内涵

信息主要指食物有关运动状态方面的一种陈述,可以以文字形式、信号形式或者数据形式等进行传递或者进行处理的一个对象,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方面、多媒体方面以及网络方面的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其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主要是指通过电子技术实现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应用,是集传感、通信、计算机以及信号处理等技术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技术体系,其产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多,如各种制造业、各种软件业和各种网络建设等。

1.2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在应用方面具有的特点

(1)实现智能化管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智能化正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感觉以及各种行为,再通过逻辑分析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2)实现网络化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化网络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管理系统之中,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是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互动交流,进而实现了资源共享。(3)实现高效化管理,相较以往技术而言,信息化的网络技术要更加快捷,现代化网络技术在相关开发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基于信息整合和信息存储,利用计算机在信息方面的处理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高效、快捷的管理。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化管理。

2路桥工程有关机械管理方面的系统分析

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路桥工程在其机械管理方面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系统。

2.1路桥工程中以WEB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

(1)WEB技术在机械管理系统中的相关应用。通过WEB技术可以进行信息、浏览和查询,用户通过WEB还可以获取各类网络信息,WEB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同区域中具有的浏览器,另一部分是具备浏览网页功能的客户端。对于路桥工程而言,WEB技术主要通过B/h结构模式应用于其中的管理系统,相较以往的C/S结构模式,B/S模式可以统一客户端,对系统功能进行集中展现,进而使系统更加简洁、方便。如此只需一个浏览器便可以实现信息交互,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维护的成本。将B/h模式应用于路桥工程的机械管理系统中,能够在接收到任务请求不断地自动实现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并结合用户发出的请求将目标信息进行编译,然后以网页的形式通过浏览器传递给用户。对路桥工程而言,当其需要检修和系统维护的时候,管理系统便会形成动态形式的数据信息,进而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以便用户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源,和以C/s模式相比,B/h模式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运行成本要更低,此外,还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路桥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而推进路桥工程的改进工作,这样在提高路桥工程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大大促进路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路桥工程有关机械管理方面的系统研发。对于路桥工程而言,其在机械管理方面以WEB技术为基础所设计的管理系统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逻辑层。此部分的主要职责是在编辑过程中进行逻辑运算,所以不论是桥梁还是隧道,其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任何逻辑运算均可由此部分完成;其二,关联层。此部分的主要作用在于承上启下,关联层处于用户层部分和数据库部分的中间,当用户需要提取数据库中的任何信息时,关联层便可将用户指令传递给数据库,再将数据库的反馈信息传递给用户,以此实现二者之间的交互传递。其三,用户层。用户通过此部分进入系统主界面,可在此界面中对路桥工程进行综合评估,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增加或者删除等操作,实现操作的简单化、便捷化,便于对相关功能的开发,以达到客户的满意度。(3)系统评估功能的研发。在路桥工程中从事机械管理的人员需熟悉路桥工程中包含的所有构件,并可以辨识出其名称,其中每个构件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具备的特点均不相同,所以管理人员需从整体情况出发,对其做出综合评估,并对评估值做出合理预测,以便管理者及时了解目前路桥实际的服役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4)系统预测功能的研发。通过对管理系统中的预测功能进行设计开发,管理者能够通过此功能了解其所辖范围内路桥工程的具体服役情况,并合理地分析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根据路桥工程具有的类型特征分别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如某桥梁工程的管理信息,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将该桥的桥龄输入进此系统中,利用系统中的预测功能便能够根据桥梁的综合情况对其进行预测,并给出相应的预测数值。

2.2以GIS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系统

篇3

1. 1水利工程机械技术管理机制不科学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只有积极的构建完善的机械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的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管理不够严谨,对于相关的设备、人员等调动频繁,导致相关部门对于机械设备管理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为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数量,并且相关设备管理工作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因而不具备良好的机械设备管理能力,从而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出现偏差,不能有效的进行机械设备管理。另外,对于相关设备资料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于一些新采购的设备不能及时的入账,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1.2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使用不合理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虽然采取了人员和设备固定的方式,但是对于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不够重视,相关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就目前来看,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设备只进行使用,不能进行有效的保养维护,并且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推卸责任,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维修及使用。不仅能够增加设备维修成本,还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一些工程负责人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工作过程中,对于设备过度使用,严重忽视了对于设备的管理,导致设备的问题日趋明显。

1.3机械设备的采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工程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只有加强设备和人才的双重发展,才能有效的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所采购的设备不能满足实际的工程需求,严重影响了相关建筑单位的发展。在实际的工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虽然引进了先进的施工设备,但是不能对设备的使用进行科学规划,导致一些新的设备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1.4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的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相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培训,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相关的机械设备不够熟悉,容易出现操作问题,造成的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设备维修检查过程中,工作态度不认真,没有责任心,例如:在设备检查过程中相互聊天、玩手机等,严重影响了的工程质量。

2.提高水利工程机械技术管理措施

2. 1构建完善的工程管理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程的负责人应该积极的成立工程管理部门,并且,积极的将相关工作内容以及责任进行明确,同时, 还应该积极的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另外,设备管理部门还应该积极构建良好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加强设备的管理交接工作,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2.2完善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机制

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并且,积极构建完善的设备维修保养机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坚持设备使用完成以后积极的积极的进行保养维修的工作顺序,能够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实际的水利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的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

2.3保证设备合理利用

水利工程设备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积极完善机械设备的使用机制,积极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对设备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才能有效的提高设备使用的科学性。通常来说,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相关的施工设备较多,各个设备的性能各不相同,所以相关的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的积极的加强对各种设备进行了解。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才能依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合理调配,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还能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

2.4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对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对相关设备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应积极进行使用要领的传达,保证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不仅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加强对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设备的保养工作质量,还能有效的保证了施工安全。首先,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开展以“设备的重要性”为主题的讲座,保证相关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样不仅能够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还能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另外,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的构建完善奖惩机制,对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进行表扬,使其再接再厉,对于那些表现不好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进行惩罚,督促其积极的做好相关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3.实际案例分析

在某水利工程建设中,所采用的主要设备主要有马歇尔测试仪器以及附件,其规格为符合BS598的要求,自带显示装置、荷载以及流值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峰值能够自动绘制,最大承载力为30kN,底板上升速度为50.mm/min。砂浆搅拌机,其规格为有保护、定时、自动进料、加水装置容积不小于10升;横断面测定仪,其规格为激光法、标准距离3.5s一点,精准度5mm+1ppm,能够自动测量和处理相关数据。

本文以该工程砂浆搅拌机为例进行分析,如图1。砂浆搅拌机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不具备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且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严格按照规范使用机械设备,导致砂浆搅拌机上料容易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通常来说砂浆搅拌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砂浆搅拌机在上升到一定位置时应该及时的按照施工程序进行入料搅拌,然后上限位开关动作,使得卷扬机停止。但是在工程的中容易出现开关失灵,导致卷扬机不能停止,从而出现冲顶事故,甚至会导致设备的损坏以及人员伤亡。

篇4

前言

建筑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建筑技术管理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分析

1、应用后浇带法的施工技巧。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2、墙体砌筑。砖砌体的组砌形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砌法、丁砌法等。砖砌体是由砖块和砂浆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而搭砌成的整体,砌筑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砌体中的砖块必须错缝砌筑。砖砌体由一块一块砖,利用砂浆作为填缝和粘结材料,组砌成砖墙。为了使它们能共同作用,砌筑时必须错缝搭接。(2)必须控制水平灰缝的厚度。按规范规定 ,灰缝一般为10mm,最大不超过12mm,最小不少于8mm。(3)墙体之间的联结应牢固。理论上认为:两道相互接合的墙体,应该同时砌筑,要保证墙体连接牢固,则接槎应严格符合规范规定。砖墙接槎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相当重要,接槎不符合要求时,在砌体受到外力作用和震动(如地震)后,会在墙体之间产生裂缝。

3、构造柱与圈梁的施工。(1)对构造柱,应先把钢筋绑好后,清理柱子根部的落地灰等杂物,并用水冲刷干净,然后支撑构造柱两侧的模板。模板要支牢夹紧,用支撑法或螺栓拉结法使之牢固。(2)对圈梁,可先绑钢筋后支模板,也可先支模板后绑钢筋。侧模立在担上,待钢筋完成后把模板上口卡住,保证模板的断面尺寸。同时也要防止胀模和漏浆。(3)检查钢筋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主要内容是检查构造柱钢筋直径,箍筋直径和间距,检查圈梁断面尺寸、主筋直径和箍筋间距,以及钢筋长度不够处的搭接长度是否足够,垫块是否垫好,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等。(4)浇灌混凝土。混凝土要控制坍落度防止漏浆;另外由于构件较小,振捣时要适当。(5)现场养护。混凝土的养护要根据水泥品种和气候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养护时间。(6)拆模。构造柱和圈梁,由于都在砌体中,因此浇灌后2~3d就可以拆除侧模板。

二、建筑技术管理中的一些管理问题分析

1、工程竣工技术档案及竣工图的编制。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应达到所列项目齐全,试验数量符合要求,数据准确,内容填写齐全,书写清楚,装订程序合理、整齐。竣工图是对工程进行交工验收、维护、改建、扩建的依据,所以编制时应做到及时、准确、系统、科学、完整。(1)及时是指应在施工前具备的材料合格证,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技术方案等,应在施工过程中的规定时间内形成的施工记录,试件留置,隐蔽验收及记录,质量验评等应及时完成,资料不能事后补。(2)准确是要如实反映工程客观情况,技术数据要准确,执行规范标准及设计变更要准确,不弄虚作假。(3)系统是指编制工作要有连续性,编制人员不宜更换,资料的内容、时间应相互连贯。(4)科学是要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编制资料事先要有计划,内容既要简练又能反映工程质量全貌,不能随意乱编乱凑材料。(5)完整是要做到各类资料齐全,字迹清晰,装订程序合理 ,各方负责人签字俱全;尤其是竣工图一定要把施工图中所涉及的变更真实完整地标注在蓝图上。

2、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1)图纸会审制度。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就图纸上的问题各方面形成“图纸会审纪要”,是工程施工和决算的依据。(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3)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是根据工程特点及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工序搭接、安全措施等,分类别项地向有关人员交待清楚,使在施工中能够掌握和执行施工图。(4)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5)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6)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3、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也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一部分,它属于科学技术档案的范畴,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是企业全部档案的组成部分。但是基建技术档案要经历审查、施工、竣工等长达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大力宣传内业资料的重要性,加强检查、督促与指导,提高内业技术资料管理水平。检查中坚持检查督促与指导相结合,并采取奖优惩劣的措施,只有经技术部门核查认为内业资料齐全或基本齐全后,生产部门才给予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从而达到保证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使工程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实现标准化。

4、选好技术管理人才,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第一,加强技术人才管理,首先要任用具有资格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健全完善技术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利。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思想政治水平的继续教育,增强和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需要。第二,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建筑项目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实施,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第三,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三、结语

建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决定着企业经济的盈亏和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必须将建筑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最终实现优化项目管理过程的目标。

篇5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近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也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尽管如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解决。我们要加强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知识的认识。力争做到建设与管理两不误,建设与管理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另一方面,要重视起领导力量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于水利管理工作者的培训,使管理工作更科学、更规范,以达到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目的。

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分析研究

1、一些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不高,工程的总体质量达不到国际的或者是国内的行业标准。满足不了防洪抗涝等的水利实际需要。一些径流量比较大的江河堤防工程,大多存在有堤坝顶的高度不够、堤体的断面单弱、堤基有严重渗涌等问题。目前,我国现有各类型大小水库大坝数量接近十万计。其中病险水库的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水库有的带病运行,有的空库运行,有的降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到经济与社会安全,一旦出事,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2、水利工程建设的速度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状不相协调。当前水利工程总体上处于落后态势,同其他诸如电力、交通、能源的建设相比,相对滞后。有些大的河流至今仍然没有控制性的水库管理工程。若有洪水侵袭,政府与人民无力应对。防洪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缺水已经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地步,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更是极大的制约,可是相应的水利工程跟不上。目前,我们国家建有一定数量的地面水库,可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利用并不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地下水进行有节制性的利用。另外,在大都市中,污水治理也是水利工程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怎样解决城市污水,同时又对环境产生最小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3、因为有重视工程建设、轻视工程管理的现象存在,使得水利工程管理方法不够先进,技术水平上不去。对于工程建设和工程功能的发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方说,为数不少的水利工程修建时间较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却得不到修理解决,一些病险工程也得不到及时的加固处理。管理技术手段方面,目前的监控水平、监控覆盖范围同我们国家对于水利安全的要求都极不相称。要求高,实际能达到的标准低。关于安全监控与评价,至今没有一个完善的全国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信息时效系统。在软件管理上,不管是出于对水利工程的平时安全,还是出于对排险加固的工作安排,没有相对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分析。

二、水利工程管理的几个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1、工程技术层面的几个关键性技术

①深层覆盖堤坝的地基渗流控制关键性技术。对防渗体系与防渗效果检测等技术加以完善,分析研究超薄、超深的防渗透墙的工作原理,并据此研发出更具经济优势与质量优势的新型防渗人工合成水利工程材料,研发出能对大变形做出适应的高抗渗性水利工程用混凝土。②堤防崩岸的原理、预报和处理举措。这里边包括崩岸后的地质资料、河流地质作用、崩岸稳定性评价、崩岸监测与预报研究、崩岸防治等。其中的崩岸预警应急技术应当做为主要研究方向。③分析研究水利工程的病险与老化问题。内容包括病险老化原理、隐患监测设备研究、病险评估、渗流控制与加固技术、堤坝减压处理等。④水利工程的实时监测技术。这里面包括钢弦式小量程孔隙水压计,它具备强抗干扰、耐久、精度高等优点,使用范围很广。分布式智能型自动监测系统、水利工程中泄水构造物全程动态观测以及数据评价分析。水利工程水情与工情同步自动监测管理系统。超高坝特殊技术。⑤对于面板胶结堆石和碾压混凝土坝的关键性技术分析碾压混凝土坝中涉及到的内容有,改进结构设计、施工方法、材料配比、施工质量还有温控方法的掌握。做好面板胶结堆石掺入料配比率、胶结堆石料持久性实验、高坝坝体的变异性研究、抗震监测与设计、工程加固。⑥加强对于可应用到水利工程中的新材料与新结构的研究。新材料涉及到的领域有:掺合料、外加剂、各类新型的防护材料、水下水上的修补材料、灌浆超细水泥以及自排水模板等等。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变水利工程造价高而效果不尽可观的现状。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范围应用新型材料之前,一定要对新材料加以试验性研究。

2、人员组织管理层面的几个关键性技术

①建立完善合理的水价形成制度,加强水价管理。对农业用水与非农业用水应当分开管理、分类制定价格,按照合理收益、补偿成本、公平承担、节约用水的原则核定水价。改进收费的方法,减少收费的环节。②把水利工程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经营种类具有多样性。水利工程的管理企业要清晰思路,明确重点,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保证工程主体效益得到发挥的前提下,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基础,发展多形式的经营活动,壮大水利工程管理企业的经济实力。另外,要强化财务管理,对不同种类的经营活动实行分开核算,独立审计。这些经营项目要同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分离,实行企业的管理体制。做得好的,还可以按经济要求,实行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合作制乃至股份制。用多种形式争取经济利益,达到水利工程管理经营最大程度的自主性。③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应该是两套系统,不能混而为一,这对于管理的有效性是极重要的。要组建独立的专业性强的养护队伍,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优秀的养护企业,为确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做准备。另外,在这一点上,国家与各级政府也应当极早制定出相应的维修与养护企业工作资质规范性文件,使维修养护工作有法可依,环境更干净更具可操作性。④努力探求有效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从人员岗位的区别出发,建立起业绩、岗位津贴制度,鼓励各类型人员积极工作、对于管理者,要依其职能大小与目标完成状况,建立以业绩为主要考量标准的津贴制度。真正做到待遇随着岗位走,随着成绩走。让更多的优秀人才与关键岗位在管理制度上得到实惠。

三、结束语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掀起,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也越来越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属于水利整体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水利工程的保护、操作、维修及运用等内容。水利工程完成建设之后,还要有有效的管理,方能使预期的水利利用期望值得以实现,保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从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有不足甚至是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关键性技术的改进上给予适当的完善。本文就此谈了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篇6

1 .VR技术的组成、发展趋势及其在工程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1.1.VR技术概述与发展趋势

虚拟现实(Visual Reality,VR)作为一种在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学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被公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发展学科以及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 纵观多年来的发展历程,VR技术的未来研究仍将遵循“低成本、高性能”原则,从软件、硬件上展开,并将在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和显示技术、新型交互设备的研制、智能化语音虚拟现实建模及大型网络分布式虚拟现实(Distributed Virtual Reality,DVR)得到不断的开发与应用。

1.2.VR技术在工程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实机械管理系统建模中,因影响因子多,导致系统不稳定,难以实现准确建模。随着工程机械性能及种类日趋丰富,建模对象已经成为一个动态过程,虚拟工程机械管理中的决策因素不但均直接从实际的环境中获得,而且融入了现代管理技术并经过众多管理方面的专家精心筛选和决策,提高了系统建模的准确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程机械管理的灵活性、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在实现机械人才资源共享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VR技术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机械人员互借互调,就可实现机械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机械人才资源共享。

2.VR技术与COM组件技术结合的系统解决方案

构建通用工程机械虚拟管理系统有效解决方法是开发该系统的通用组件和插件。目前,组件技术领域比较成熟并获得广泛应用的技术规范主要有微软的COM/DCOM、对象管理组(OMG)制定的CORBA和SUN的Java Beans等。该系统在进行开发时,采用了基于COM/DCOM的组件/架构开发技术。

组件/COM插件

组件的特点

组件可以方便地集成于系统中, 即插即用不用修改代码或者重新编译;组件的接口和实现是分离的,组件通过接口实现与其他组件或系统的交互,组件具体实现被封装在内部,通过接口有效保证了复用性。

插件的特点

为实现系统的可扩充性和灵活性,避免算法的重复编程,可采取用插件的形式。插件具有扩展父应用程序功能的能力,将诊断使用的每个算子写成插件,不用对管理程序作任何变动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可伸缩性。插件是通过特定接口与父应用程序交互,任何模块件可加载或通讯的工具都可以做插件,其中COM组件形式的最为广泛。在管理系统中,插件调用的方式是:由插件公布1个标准接口,在主程序中声明使用该接口,然后由管理主程序通过调用插件接口来执行具体功能。

插件开发步骤

用COM建立1个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包含有主程序和插件的框架,由于建立在COM之上,它们之间能够无缝地结合在一起。(1)定义插件的接口,在程序声明中使用该接口;考虑应用程序如何获得插件列表,对于同一类接口的COM插件,使用一个数据表存储该接口所有插件的GUID、名字等信息,以便管理程序能识别和调用该接口类型插件。(2)设计应用程序的插件管理界面,主要是操作插件列表,用来管理每个插件接口,配置插件的加载、卸载等,并将相关信息存储入数据表。(3)设计诊断主体程序的插件处理机制,在访问插件时能够载入所需的插件(如根据COM组件对象的GUID)。

3.基于VR与COM组件技术的管理系统

3.1.VR系统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1个发展成熟的VR系统与合适的管理模式相结合会提供工程机械管理的形象化、实战化、精确化和管理结果优化等功能,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创建的工程机械虚拟管理系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讲,VR系统在工程机械管理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包括:(1)虚拟原型:给用户提供1个与物理原型无异的计算机模型。(2)虚拟关系:定义人员与人员、人员与机械、机械与机械之间的关系。(3)虚拟管理:管理人员利用VR系统可进行实时管理和改进。(4)虚拟设计环境与虚拟合作:管理和操作成员之间通过共享的虚拟环境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信息反馈。

3.2. 系统寻优模型及原理

工程机械虚拟管理系统是现实管理系统在虚拟环境下的映射,它具有现实管理系统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功能及运行机制。现实管理系统从一般的概念上来说可分为信息流、物质流及能量流。这3种流在控制信息系统的控制与调度下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变。这个转变过程P及管理过程可用下列4元组模型来描述:P={s, c, o, Z}其中, s是初始状态, c是约束条件, o是操作, Z是目标状态。它表明完成虚拟机械管理的过程是寻求一条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路径,寻优的过程(操作)就是评价、计算、判断、决策等方法的一系列应用。

3.3.系统COM组件模型

根据系统总体设计及需求,设计1个统一的管理系统框架及一系列相关的组件与插件,整个系统由许多通用的组件与插件集成于框架中,每个组件与插件负责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通过各个组件的相互关系来定义每个组件的接口。组件的数量和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而不需要改变整个框架。在保持各个组件之间接口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对组件加以修改、升级或更换。整个系统在各组件的协调工作下运行。本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模块、综合管理模块、显示模块与系统维护模块4部分。

4.结束语

工程机械虚拟管理系统采用数字模型进行设计,人员以网络方式相互协调工作,具有数字方式和全局分布性等诸多优点,虚拟管理系统能始终把速度与效益作为开发的基本准则,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管理过程的完美统一。本文还试图将组件技术应用到工程机械虚拟现实系统的开发中,提出了系统的组件化模型,力求从技术上创建一种能够包含不同需求的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相信这种开发必将引起工程机械管理思维的变革,极大提高工程机械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01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08

现阶段,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建设行业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之下,机械设备的发展和完善,更加促进了工程项目的完善,从而衍生出工程机械的监控管理技术。借助现有的先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机械的监控管理水平。目前,将GPS和3G通信技术应用其中,实现对工程机械监控管理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相关技术简介

1.1 GPS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已布设完成。

1.2 GPS和3G技术融合的工程机械监控管理系统。

1.2.1 原理。工程机械监控管理系统的原理就是,系统机载终端的相关GPS接收器接收的相关数据,就可以有效地计算出有关机械状况的经度、纬度、速度方向,这些相关数据的体现都可以全部展现在机载终端的通信模块传输介质上,并由相关的介质直接输送到监控中心系统之中有效地存入监控中心的数据库内,监控中心可以有效地通过相关的电子地图进行匹配。监控中心通过与GIS电子地图匹配,即可实现机械的位置显示、跟踪。利用系统中的GPS模块,可以实时地获取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GPS模块与系统的串行口连接,按设置时间间隔向控制器发送信息;机载摄像头根据需要实时传送机械作业现场和驾驶室音频和视频画面至监控中心和调度室。监控中心和相关调度室的调度、控制都通过各自的模块进行信息终端的下达,在机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相关的紧急状况时,可以通过机械上存在的终端设备进行手动、自动,语音报警的状态进行相互切换,准确地将相关的数据进入到监控单元中,并有效地进行3G网络服务器的连接和发送。图1为相关工作原理的操作示意图:

1.2.2 结构。GPS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通过这三个要素可以完善相关的技术要求指标状况。现阶段GPS工程机械管理系统通常由监控中心、3G无线网络中心以及相关的机械定位终端中心三部分组成,它们三者将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定位技术以及相关的3G通信互联网技术有效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1.2.3 功能特点。在现有的工程机械管理系统中,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相关地区的跟踪管理。这些跟踪管理的现状与3G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移动目标的监控、跟踪、预警,双向交流系统的完善和技术提升,针对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的行业不断地发展和建设,这些技术的有效产生也使机械车辆的监控扩展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2 基于GPS与3G融合的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的应用

基于GPS与3G融合的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的应用的问题,现针对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及时的在线监控

这种管理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进行及时在线监控、在线跟踪,并且能及时掌握相关的任务目标的现状、方向、行驶速度、工作状态以及操作人员状况等,这样就能及时监控方便管理方随时实施在线监控。

2.2 报警处理

针对报警处理的应用,是现在比较广泛的一种运用形式。机械进入或者超出报警、异常移动报警、紧急状况报警、疲劳驾驶报警以及相关的行车状态报警等,该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行车的安全风险,为机械设备安全作业及运输起了安全保障作用。

2.3 信息查询的输出

该系统运用中,针对行车过程中机械历史记录的回放以及车辆行驶里程数量和相关车辆机械工作的开始、停止时间,机械的运行状态等都有相关详细的分类归总查询状态。数据的不同状态都可以针对信息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显示,方便了有效信息的查询。

2.4 实时的音频信息传输

由于系统采用3G的互联网业务,使得在机械操作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及时地观察到相关的操作近况,并且有效地掌控现场机械作业情况。

2.5 设备能源指标的控制

该信息系统的运用为设备管理者对设备能源消耗统计工作提供了便捷、快速、准确的数据。在设备能源消耗中,能及时掌握设备能源消耗指标,同时基本上可以杜绝设备管理现场偷油、漏油情况出现,为设备管理者掌握与控制设备燃动费成本起着重要作用。

2.6 防拆功能

针对该设备的防拆功能的显示,就是针对有恶意拆除该GPS系统的行为是,机器系统自动开启相关的保护机制,使得机械发动机无法进行正常的操作和使用。

2.7 远程设置的控制

针对系统的远程设置和控制来说,系统可以通过相关的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终端进行系统的设置操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使用的可靠性能,也可以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

2.8 二手机械车辆评估

随着系统内的GPS监控系统趋于普遍的状态,所有的数据信息传播都渐渐得到更多的人认可,在未来的生活中,相关于二手机械车辆的评估也是比较关键和重要。这种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将每台产品的设计、出厂状况、出售状况以及运行作业的操作、维护状况都进行数据的汇总,这样全面的信息展示在今后二手车评估的过程中都是可靠的数据依据。

3 基于GPS与3G融合的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 基于GPS与3G融合的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近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相关于该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3.1.1 安全隐患大。针对GPS使用过程中安全性的问题确实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改进。GPS的核心技术要求都是由美国进行控制和研究的,这种远程数据的传播、三维精准的定位都是由美国相关技术项目研究部门进行掌控的,美国可以对中国的情况有较为详细的掌控。这种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状况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状态。

3.1.2 前期资金高。由于在中国,相关于GPS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这种项目的开发建设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规模,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相关的项目研发就会出现很多经济上资金的投入问题,所以导致相关的售价居高不下,但是产品的稳定性也差强人意,使得监控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过大、使用面积减小,影响了相关系统在市场上的推广程度。

3.1.3 宣传推广少。由于开发这种项目公司对监控设备的新产品推广的力度不大,导致成功的几率也大大的减小,工程机械监控的功能更是鲜为人知,设计单位和相关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对监控设备的认识不够全面和详细,推广的积极程度也不是很好,这种现象的产生严重约束了机械工程监控在市场上的推广建设。

3.2 基于GPS与3G融合的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未来的构想

针对这种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未来的构想中,首先应该完善相关技术的精细程度,只有将技术有质的保证,才能有效地推进相关管理技术的提升状况,并且在技术完善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相关技术的创新和设计,研发我国自主的设计项目和设计方案,不产生信息资源安全性能低的问题;其次是应该设计相关循序渐进的资金投入方式,只有循环的资金流动,才能保证产品的售卖有资金的保证,才能有效地提升购买的数量;最后是根据相关推广、宣传的问题进行提升,宣传是产品的基础性了解,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该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的优势,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购买量。在宣传的过程中,应该提升自身企业员工对产品的了解,只有将产品尽最大化地进行了解,才能有效地提升宣传的力度,才能更明白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的优势,从这些优势中得到相关宣传的方向和问题。

4 结语

针对基于GPS与3G融合的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问题的分析就以上的文章来说还远远不够,想要将该问题进行彻底的分析,应该从专业技术人员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可行性技术的研究计划,在项目的技术方面做出相对完善的措施,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和项目功能的展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受人们推崇,针对这种信息的流通方式来说,应该建立相对完善的安全结构进行信息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相关信息不被盗取或者信息不流失的状态产生。

参考文献

[1] 罗宏俭,黄闯.基于GPS与3G融合的工程机械监控管理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5).

[2] 沈叶飞,陈一馨,董华祥,等.压路机施工过程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12).

[3] 翟小斌,鄂大伟.基于3G技术的特种车辆动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12).

[4] 司癸卯,段智辉,孟小净.基于GPS和3G技术的快速液压夯实机远程监控系统[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12).

篇8

论文摘要: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是水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了真实的零件结构、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和典型零件的数控加 工过程,对改进教学效果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本文提出了今后在课程建设 中完善的方向。对其它同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 参考 价值。

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力机械及工程方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根据该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流体机械及工程等部门从事开发、研究、设计、运行、 现代 管理 、 科学 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事实上,近三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了较高水平,水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到专业对口部门的占到了 70% 以上,而这些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水力机械的设计与制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如果能在在校期间掌握好流体机械特别是水力机械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这将促进他们将理论知识 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增强他们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wWw.133229.cOm

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也相当广泛。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该门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完流体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基础、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结构及强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在学习该门理论课程的同时到水力机械制造厂参观实习,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加工设备、加工零件、加工环境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条件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况且大中型的水轮机零部件尺寸较大、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工艺涉及的问题较多,即使是到专业的水力机械生产厂的加工现场也很难对其结构和加工过程有全面深人的了解。因此,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插图对所学的对象,如零件、加工设备、检验设备等进行了解,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 ,况且部分插图书中没有附上,结果制造工艺课程学完了,部分学生到了工厂还是会把车床误认为铣床,一些专业典型零件也看似很陌生,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手段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不能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为此,我们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水力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中,将抽象的零件和加工过程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零件结构,理清零部件的装配关系,进一步理解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的关系,并将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工装夹具、机床、刀具等素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到教学课件中,从而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 发展 起来的新兴技术 ,在各个领域逐步得以开发应用。根据沉浸程度的不同,可将虚拟现实分为桌面式、大屏幕式、沉浸式和舱室仿真器四种类型…。其中桌面虚拟现实是一种初级的虚拟现实,它的沉浸度差,但最为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普及和实现。本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仿真系统就是采用 vrml (virtuai realitymodeling 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开发的桌面式虚拟现实仿真系统,以配有高性能的图形加速卡的 pc机为开发平台,其性能能够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在最近十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其特有的仿真特性,如沉浸感、时实交互性、想象力和三维图形等,它正在成为解决工程问题 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实现 计算 机辅助教学 的重要 手段。

在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中,为了真实地再现水力机械典型零部件的结构,我们采用了功能强大的 cad/cam一体化软件 unigraphics 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以 word的格式输出,再利用 vrml对各零件的显示颜色、材质、光照等进行渲染 ,这样就可以利用安装了 cortona插件的 ie浏览器进行零件的浏览了,从而脱离了复杂的 ug软件环境。在浏览器里可以通过插件上的控件对三维模型进行旋转、平移、放大等操作,帮助学生全方位 的了解课程中所讨论的对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图 1、2分别为水轮机座环和水轮机顶盖的三维模型,在讲解到此类典型环形类零件的加工时,就可以通过旋转放大等操作全方位地浏览三维模型,比较它们结构上的异同,深入理解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认清关键加工部位,为拟订高效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案奠定基础。

水力机组装配与一般的机械产品相比有其特殊性,即在制造厂仅能完成重要部件的预装配,而整台机组的装配是在水电站完成的。对于大型电站,安装周期较长,水轮机的许多零部件被安装在机坑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很难有机会全面地看清楚其内部结构及各零部件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此,我们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开发了水轮发电机组检修仿真系统 ,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各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及零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联接关系等 (如图 3所示),了解水力机组安装过程中零件的安装先后顺序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制定合理高效的装配方案,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 java编程实现简单的人机交互功能。图 4为水轮机水导轴承动态仿真装配过程截取图,在进入装配场景后,点击启停按钮,动态装配过程即呈现在窗 口中,视图左边显示的是水导轴承安装步骤,这样学生不用到水电站或制造厂装配现场就能较直观地学习水轮发电机组各部件的装配工艺规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 发展 ,水力机械的制造也沿着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水力机械许多曲面类零件均采用数控方法加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专业的加工仿真软件 vericut 逼真地再现了实际加工工件、加工机床和加工环境 ,对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对加工制造过程有全面的认识。vedcut 采用了先进的三维显示及虚拟现实技术,对数控加工过程的模拟达到了极其逼真的程度。特别是在叶片类曲面加工过程中,如何确定合理的加工参数 (刀具形状与尺寸 、刀具相对加工表面的姿态、走刀路线、主轴速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等)以适应加工过程中叶片曲面形状的变化对提高加工精度变得非常重要,这些都可以通过加工仿真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图5所示)。但是目前这部分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只能在课堂上做部分演示,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让学生自行建立零件 、机床的三维模型,模拟水力机械典型零件的加工 ,从而帮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

虚拟现实技术现已延伸到许多领域,它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相关软硬件的发展,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该技术为实际问题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水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中,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真实的零件结构、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和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学生通过这些虚拟现实环境就能够从形象化的角度理解零件从设计、毛坯形式、安装定位、加工、装配、质量检查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从而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 文献 :

篇9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施工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跟好的法杖生存,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影响又有被许多不确定因素,且涉及面又相当广泛,劳动投入也相对较大,这就决定了对其的管理措施要科学有效,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核心。

1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目的

在遵循现场施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按照工程既定的项目目标从而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实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达到缩短施工工期、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指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复杂技术工作从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的总结。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确保工程的施工能遵循客观规律进行, 为了消除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隐患,保证整个工程现场各项施工工序的安全有效进行,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提高员工的现场施工技术素质,能预见性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进行科学化的攻关排艰,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和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的必要性。

3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运用先进技术保证现场施工全过程符合施工规律,保证施工全过程的正常有序;其次是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保证施工全程建立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再次是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控制施工全过程的成本造价,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然后是发挥现场施工技术应有的作用,提高工程施工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质量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使整个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4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进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就必须克服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摒弃只重视现场施工进度的做法,而是要同时注重运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措施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降低成本造价,杜绝现场施工中不合理开支造成的严重浪费现象。

(2)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各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都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原则,做到既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符合现场施工的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从而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有序,实现施工现场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以及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巨大潜力。

(3)规范、标准的原则。这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所要遵循的最为基本的原则,以此保证各项施工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克服施工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强化施工现场的服从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建立规范、标准的施工现场秩序。

5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5. 1 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1)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图纸的学习会审制度。通过比对施工技术图纸是否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而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图纸的内容和要求,充分把握图纸的特点,进而能更好地解决技术图纸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的矛盾,保证现场施工的有效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2)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方案的施工企业参与制定制度。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从而实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效结合,使施工技术方案既符合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条件,又能保证施工单位有足够的施工技术准备时间,使施工单位明确技术方案的设计意图,有利于正确反馈工程施工的相关信息,从而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质量,避免技术设计方案的返工或者修正现象的出现。

(3)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的检验制度。现场施工材料、设备等的质量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材料的检验制度,合理配备材料试验设备和检验人员,进行必的技术检测,能够保证对材料质量的有效把关。

(4)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技术档案资料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管理工作,组织科学研究和生产的重要依据,能够系统地反映建筑单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的技术标准和科技成果。此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汇集建筑工程的相关资料。通过相关工程技术负责人审定、整理和积累的这些技术经济档案资料,能如实反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真实情况,为以后建筑工程的维护、改造和扩建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后期的安全使用。因此,在实际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应将这项制度的实施作为建筑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而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

5.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其他措施

(1)要结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落实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责任,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的才智,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对于国家颁布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和标准要及时地组织学习,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来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从而依法进行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避免违法违规施工行为的出现。

6 结语

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施工企业只有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管理措施,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施工技术的现代化进程,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工程施工的劳动生产率,证现场施工秩序的安全稳定,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品质质量,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篇10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intenance building engineering machinery industry system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level, not only influenc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their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till can restrict engineering machinery industrial health fas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intenance problems found during in-depth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equipment, develop its the biggest potential.

Keywords: architecture; Machinery; The breakdown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各种建设项目的开发,工程机械应用越来越广泛,工程机械设备的完好和正常工作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可靠性再高的工程机械在使用中也不可能不出故障,现今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工程机械出现故障后 ,能迅速高质量地得到维修,恢复工程机械的性能且维修价格低。所以提高工程机械维修企业的技术构成,降低维修成本,促进工程机械维修工业的发展 ,显得愈加迫切。技术构成可简单概括为人力 、设备和信息三大要素。其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的素质决定个业的素质。因为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水平、维修技巧和水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程度都依赖于人的素质。本文重在分析工程机械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1工程机械维修中常见问题

1.1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 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工程机械结构 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 大概 差不多 的思想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 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 又出现新的问题。

1.2盲目更换零部件,乱用螺栓,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理单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 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1.3不注意配件型号以及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的现象为数不少,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较普遍在维修工程机械时, 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仍然较普遍, 有些配件应急代用是可行的, 但长时间使用却有害无益, 影响机械的安全和技术性能 。

2 工程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建议

2.1编制机械工作计划、提高机械人员业务素质水平

根据工期、进度、设备工作量, 结合设备厂家提供的维修问隔、维修标准及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编制机械维修分为短、中、长期工作计划。一般短期计划为 10 天或一个月。短期计划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完善, 以保证中、长期工作计划的落实。

目前我国现有的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尚不能同步发展,大都仍沿用着旧的一套管理模式。 其致命的弱点, 就是常见的技术管理因人而异的不稳定状态和在管理上的短期行为, 即我们通常称的 “随意性 ”。其表现 为“重修轻养 ”、 “重用轻管”、 信息不畅, 不利于主管部门管理,大多企业对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也大致如此。若维修业的发展不适合工程机械工业的发展 ,就会影响工程机械的使用。所以要提高机械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懂构造、原理和性能和会使用、检查、排故障和保养, 减少停机损失, 提高机械的经济效益。为促使机械人员自觉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从制度上对一专多能、敬业精神强的职工给予高薪和较高政治待遇; 对于技术较差但有上进心的多加鼓励, 创造学习机会; 对业务差又没上进心的严厉处罚。机械人员要积累经验, 不断总结, 对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出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降低成本的办法和措施, 从而使编制的施工计划及生产安排更可行。

2.2注重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从制定设备规划方案起直到设备投入生产为止这一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规划决策 设备的采购(或租赁) 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设备使用的初期管理四个环节 (1)规划决策阶段,企业所需设备无论是采购还是租赁,都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设备的配套需要等方面的要求提出方案,根据充分市场调查研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论证,作出设备是购置还是租赁的决策,并编制费用预算确定实施程序和预期效果 (2)工程机械的采购,是机械前期管理的重要工作 首先参与机械采购的人员应该具有广博的业务知识 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其次在采购机械设备前,要对公路工程对机械的实际需求以及工程机械市场发展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 论证,编写机械采购的可行性报告呈报上级主管部门,待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分析 论证批复后方可进入采购的准备和实施阶段 (3)工程机械的租赁,在我国实行公路施工设备的社会化租赁经营是克服目前施工机械利用率低,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差等以上问题的较好办法 (4)设备的安装调试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工作,因此要有严密的组织,严格地按程序实施,设备部门和维修技术人员要充分发表意见,机械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要符合原设计和选型要求,这对于充分发挥设备的投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决不能对这部分工作敷衍了事。

2.3 合理对机械进行等级保养。

等级保养是否合理, 将直接影响到机械的性能和寿命。工程机械因使用地区条件环境差等因素, 考虑等级保养标准的可执行性, 应有浮动范围, 一般情况: 一级为100小时, 二级 300~ 400 小时, 三级 900 小时以上。施工场地的天气、污染及路况都会影响机械的性能, 且降低寿命, 甚至造成大事故。冬、春季要做好对机械的预热保温防冻和发动机的低温调整工作, 夏季做好对机械的冷却清洗工作。高原山区调整点火时间, 增装涡轮增压器, 减少冷却液消耗, 缩短冷却系统, 均能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现在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的现象为数不少,柴油机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活塞环“三隙”、气门间隙、柱塞余隙、制动蹄片间隙、 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 、轴承轴向和径向间隙、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等, 各类机型都有严格的要求, 在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 对不符合间隙要求的零部件要进行调整或更换 实际维修工作中, 不测量配合间隙而盲目装配零部件的现象为数不少, 导致轴承早期磨损或烧蚀柴油机烧机油起动困难或爆燃 、活塞环折断、机件撞、 漏油、 漏气等故障, 有时甚至会因零部件配合间隙不当, 导致机械严重损坏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对此的检查和维修。

2.5优化设备的现场管理

设备从投产到报废的全过程属于现场管理的范畴 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来看,这个过程是最长的 它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 在这方面,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2.5.1国家和行业在维修制度的改革方面要坚持多样化、复合、弹性化的原则,让企业自主选取适合自己的维修制度。

2.5.2为了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局面产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不同的部件 系 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2.5.3采购阶段选择维修性较好的设备,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制定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确保维修质量。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的普遍特点是工程量大、任务重、投资高、工期紧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工程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性的因素,针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这些特点, 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 加强保养, 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 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 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而且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 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另外, 要注意加强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沟通联系, 与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 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以防因关键设备维修而耽误工期。最后, 还需要将技术保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机械行业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更加经济的促进该行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本文通过对影响目前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针对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以下就是对于工程机械的管理、维护以及提高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二、工程机械的管理

1、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

虽然我们作为工程单位不可能直接的参与工程机械的设计与制造,然而优秀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作为重要参数能够反映工程机械性能,因此我们在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采购时,要选择实力强并且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并且我们还可以将工程机械在施工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直接的反映给机械设备厂商,间接参与工程机械的设计更新与制造革新。

2、工程机械的操作人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方面,使工程机械的种类和功能更加齐全,并且结构构造更加复杂,因此对于工程机械的施工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作为操作人员不仅需要对工程机械结构组成、性能、原理以及操作技巧有所了解,而且还要能对工程机械的故障进行快速的诊断和维修。良好的技术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防治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工程机械的意外损坏,缩短工程机械的维修时间与周期,使工程单位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工程机械管理部门

工程机械管理部门在施工单位是设备科,我们需要建立完善设备管理网络,明确相关责任,还要严格的遵守机械使用的抽捡与监察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机械使用中的问题,做好工程机械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实现工程机械资产的效益。

三、对于工程机械的维护和保养

1. 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正常施工。

一个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是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不过,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由于他们错误地认识,导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所以,必然会出现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同时,设备管理工作也很难实施。

2.进行盲目导购,舍不得智力投资。

虽然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设备管理部门,但由于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并且,有些企业只是注意到眼前的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但是对于管理人才培训的智力投资方面,却吝啬的舍不得花钱。正是因为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管理跟不上,也是很难提高效益,实施设备管理的需要。

3.设备维修“滞后”, 忽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

由于大部分企业还不能有效地实行保养措施,对于设备的管理,也往往是出现了问题再维修。企业管理对于设备的故障及老化现象也不能够早期发觉、预防、修理,最终导致了不必要的影响及浪费。并且,有个别维修人员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随意地报废,更有严重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严重影响了工程机械的正常工作,导致工程收益大大降低,最后也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4.机械维护方法不重视

大量的机械,在工程工作中,经过长期工作运转,已经磨损。但是,企业有时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不了解设备的生命周期。导致利益的损失。其实,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且是设备真正发挥和体现其使用价值的保障阶段。

四、提高设备使用性能的措施

1加强操作人员的管理

工程机械的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性以及责任感对于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操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认真的依照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因此就需要加强对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进行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施工操作和工作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工程机械的养护

对于工程机械的养护质量是机械设备能正常使用的前提与基础,工程机械在长期使用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由于零部件磨损、间隙增大以及配合改变等原因,会造成机械设备的静平衡与动平衡被破坏,减低其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最终导致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一些机械的零部件的永久性损伤。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工程机械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与工程机械维护和保养的管理力度,严格的遵守各项相关规章制度,还要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养护计划,及时的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并定期的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养护情况进行检测,认真做好工程机械设的养护记录。加强养护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机械的保养工作,避免漏保现象。没有做好保养工作是造成工程机械故障的主要原因。工程机械的管理者必须按照机械保养使用制订比较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还要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机械保养的落实情况。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积极性,认真做好机械保养工作,确保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

(2)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并对检查结果做详细的记录,以便能及时的分析、判断工程机械的故障,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的杜绝故障隐患。

(3)工程机械的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机械的使用情况,做出合理、详细的机械设备维修计划,还要加强对维修作业进行监督,以防止不必要的维修费用的浪费问题,降低项目成本。

(4)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机械维修与保养规章制度以及完善工程机械数据统计系统;加强对采购和加工配件等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机械设备配件的数量与质量。

3加强对施工环境的管理和维护

例如沥青混合料搅拌机械、联合式破碎机等许多规模比较大的大型机械设备对于施工工作场地的要求很严格。所以在施工工作场地的选择上必须充分的考虑风向、河流以及周围建筑物可能对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还要保持使用场地的平整、密实,以防止由于工程机械的重量过大、使用过程中振动过于剧烈等原因,导致机械发生倾斜以及基础塌陷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坏和工期延误。

五、总结

在施工中影响工程机械设备正常使用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需要我们掌握影响交通工程施工机械的各种因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做好工程机械的使用工作,提高工程机械的利用率,降低项目成本,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得到更好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薇.机械设备管理大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2-67

篇12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性质;特点;原则;制度

科学技术进步和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管理,使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为此作者就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原则、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一、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

二、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篇13

一、引言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机械的广泛应用,工程机械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生产率和适应公路建设的需要,施工机械逐渐向专用大型化、多能小型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发展。大量功能专业、技术先进的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大大促进了公路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施工方式的不断进步,同时,也给施工机械的管理和协调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一个公路施工项目,具备与每一项作业任务完全相适应的机械装备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因此,公路施工企业使用的工程机械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施工需要自行装备部分机械,或是向专营公路施工机械租赁公司租赁施工机械,或把需要用机械完成的工程分包给专业机械施工公司去完成。当不同归属的机械并存于公路施工过程中时,在工程机械配置和协调工作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1. 同一作业环节中不同技术程度的工程机械设备并存于同一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作业进度和工程质量难以控制。

2. 不同作业环节间的机械不配套,因关键作业环节的机械设备工作效率低下而影响施工进度和生产效率。

3. 对租赁机械的操作人员管理和协调不到位,与其他机械操作人员工作缺乏协调,影响工作效率。

4. 工程机械管理和协调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5. 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对工程机械管理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6. 工程机械管理和协调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如何合理配置和协调公路施工机械,既有利于施工生产,又要使机械设备得到充分利用,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产生公路施工机械工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许多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机械之间调配不和谐而导致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施工机械配置不合理

在一项施工任务中,最终的施工目的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的前后衔接作业而达到的,相邻作业环节之间的机械存在着配合的关系。如果作业环节间的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不合理,就会造成工程技术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延误施工工期。每一种机械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特定的使用条件,只有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定,正确使用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并取得经济效益。如在“村村通”工程建设过程中,某施工企业在罩面施工中采用大型配套施工机械施工,由于罩面施工机械的施工荷载远远超过了路基和基层的承载能力,导致路基和基层产生过大变形,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因此,施工机械配置不合理是影响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2. 施工机械协调管理水平低

在公路施工机械协调管理方面,由于许多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机械的协调工作认识不够充分,在协调管理方面投入的力量薄弱,日积月累,使施工机械协调管理水平越来越低,存在着诸如组织机构不健全,协调制度不完善,协调措施不得力,协调效果不明显,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由于施工机械协调管理水平低,在各施工作业环节中对施工机械的要求研究不细致,缺乏相应的工程机械组织和安排,从而导致施工机械协同工作效率低下,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不能达到工程建设的要求。

3. 施工机械协调不得力

目前许多企业存在着自有机械与租赁机械之间协作不合理,租赁的施工机械一般专门配有操作人员,机械的租赁费用里包含了操作人员的费用,计算方式一般按时间计算。由于人员的归属和管理权限不统一,租赁机械操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容易产生租赁机械与其他机械工作不协调的问题。同时,企业生产与分包的专业公司之间因缺乏相应的沟通与协调也容易导致工作不协调的局面,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技术经济效益差。如在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将标段内的桥梁施工任务分包给专业桥梁公司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因缺乏沟通和协调,与公路施工机械使用相互扰动严重,导致桥梁施工滞后,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由此可以看出,合理配置施工机械,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各种机械之间的协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四、提高施工机械之间协调的方法

提高施工机械之间的协调管理主要从机械的配置、管理和协调等三方面入手,加强协作沟通,从而提高技术经济效率。

1. 科学决策,优化组合,保证机械配置合理

施工企业在选择机械配置时,要根据施工作业的内容和施工作业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遵循与工程实际相适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等原则合理配置工程机械,处理好自身装配机械与租赁、专业分包之间的关系。

在考虑是否自行装备机械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能否为机械提供常年、大量的工程量,以保证机械有较充分的利用率。在现有施工工艺条件下,适于自行装备机械的工程和作业主要有土石方工程机械,路面工程机械,基础工程机械,混凝土搅拌、振捣及运输机械,钢筋加工机械等。当不具备常年、大量工程量的条件,而生产又需要时,可采用租赁机械的办法来解决。这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地区施工机械租赁费用与租赁机械的利用率。当某项工程或作业技术专业性强并需要租赁成套组合机械时,可考虑分包给专业公司去完成工程任务。

在选用和配置工程机械时,一定要注意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与施工工艺、施工作业环境和综合机械化组列之间的匹配关系,以满足施工的需要,并注意符合我国相关的设备装备政策和法规,以免造成机械技术性能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不能进场而影响施工生产。

2. 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建立科学的施工机械协调体系

公路施工机械设备协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完善协调管理体制,健全相关制度,重视各级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的人才。只有这样,公路施工机械的协调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在整章建制方面,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尤其要重视对租赁设备及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确保机械的合理调配与使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它要求协调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协调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协调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同时,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良好的风气和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找对策,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为公路施工机械的合理调配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提高认识,加强协调,保证施工机械合理使用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协调、组织协调和管理协调三方面入手,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统一协调各种施工机械,保证公路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对租赁机械的安排和人员的组织、与分包公司的协调沟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按期完成工程项目,提高技术经济效益的关键。施工单位的主管人员要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协调问题,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公路机械的协调工作的重要性,细致研究各施工环节和作业的要求,合理安排各种机械的进场时间和作业时间。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加强协调管理的主要措施可从技术协调、组织协调和管理协调三方面入手。技术协调主要是做好施工组织,充分考虑工程作业的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队、班组以及机械操作人员充分理解施工组织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减少交叉协调问题,从而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

在组织方面,应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应定期组织举行工程机械协调会议,解决工程机械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工程项目,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另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避免重犯相同的错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成一个成功的公路建设项目,要进行科学决策,合理配置工程机械,建立相应的管理和协调制度,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协调、组织协调和管理协调等方面加强协调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以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