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前教育德育的主要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持续性差,认识的字有限。经典的绘本是以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结合,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栩栩如生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语言、创意独特的故事,恰恰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绘本阅读,引导儿童阅读图画,学习语言表达,展开丰富想象,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品质。下面我粗浅谈谈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赏图
图画是绘本的生命,而并非文字的附庸。绘本中的图画,不论是封面、扉页、环衬、正文,还是封底、边框,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文字与图画相互交织,依靠翻页来推进情节的发展。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读图,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急于翻页,努力去感受每一幅图带给我们的独特视觉感受和独特的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品味细节、感悟文本深刻内涵、发展审美能力等。
在阅读《我是霸王龙》时,绘本的最后一张图是霸王龙坐在小翼龙原来的“窝上”,手里拿着鱼,还闭着眼睛。这时,有些孩子们注意图画上方“划过”的一颗流星。我便顺水推舟地问:看到流星我们会做什么呢?
生:会许愿!
师:他会许什么愿望呢?
生:小翼龙,请你快回来吧!我想和你交朋友啊!我准备了你最喜欢的鱼,等着你回来吃呢!
师:是啊,霸王龙多想小翼龙回来,和自己一起生活啊!从那以后,这只霸王龙还会像以前那么凶暴和可怕吗?(出示封底和扉页)这是书的封底,和扉页中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霸王龙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问题,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生:他变了,他的牙齿原来是很锋利的,现在没有了。
师:不是没有了,而是他把锋利的牙齿藏起来了,不再给人凶恶的感觉了。
生1:他原来背挺得直直的,很骄傲的样子,现在背也弯了。
生2:他原来的眼睛是瞪着的,很可怕,现在眼睛是眯着的,像睡觉一样,不可怕了。
生3:他原来不吃鱼的,现在手里捧着鱼,在等他的朋友回来一起吃呢!
……
师:是啊,有了小翼龙的爱,霸王龙完全变了。爱让霸王龙不再凶暴、不再可怕。
二、品读
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中。在朗读中,读读听听,给予孩子充分时间,使故事内容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幅画,并与绘本上的图画重合、互补。在教师示范朗读后,要逐步引导学生与教师共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让孩子自主选择绘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与画面自我赏读,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积累文学的语言。
有人说绘本中的图画是珍珠,文字就是串联珍珠的线。可见,文字在绘本中是穿针引线,或描景,或叙事,或论理,或抒情,或交代时空背景等。总之,文字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我们在绘本阅读中,可以先读图再读文字,借助图画理解文字内容。还可以先读文字再读图画,借助文字理解图画。也可以图画文字反反复复地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以《长大做个好爷爷》为例,从一开始绘本的格调都很温馨,不论是图画还是文字都让人感受到熊宝宝和熊爷爷感情深厚。但出示左图时,作者笔锋一转,熊爷爷说:“对不起,小小熊,今天我不能出去啦。”但作者并没有讲明熊爷爷不能出去的原因,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熊爷爷是坐在沙发上,腿上还盖上了毯子。而之前呈现的熊爷爷都是精神地站着。因而从熊爷爷的坐姿可以推理出熊爷爷不能陪小熊外出的原因:熊爷爷老了,腿脚不方便了或者生病了等。当熊爷爷再也不会醒来后,熊宝宝哭了,说自己长大后要做一个好爷爷,就像爷爷那么好。熊爷爷好在哪里呢?我让学生再读一遍绘本,感受熊爷爷好在哪里,由学生各抒己见。还可以联系自己身边的亲人说一说,我的家人好在哪里。这时图画变得丰富,文字不再多余。外在的图文才转化为内在的思维,这两次回读,在故事的关键处重锤敲击,犹如打入两个楔子,让故事在孩子的心田里驻扎。
三、展开想象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人的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在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想象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低年级阅读绘本时,根据文字、画面、情节进行猜测,不仅能读出故事本身,还能读出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这样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绘本故事都是作家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故事的方式向读者讲述,文字和图画中大胆的想象、新奇的表达无处不在,这些让绘本本身对儿童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让儿童自己去深入故事,建构故事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就绘本内容猜一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缺陷,所以,素质教育成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进行分析.
一、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总结可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组织的作用. 在过去,学生学习不好,是因为教师教得不好,这是典型的教师中心论思想,倘若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互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并不矛盾,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主动性越强;反之,学生主体地位越高,教师主导作用发挥越大. 通过二者的密切结合,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对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完成思维训练. 在合作进行“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切拼成一个长方形”的任务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且进行相关的思考. 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进而为数学知识的全面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再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再造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如果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再造,那么也就无法透彻理解知识内容,更加无法展开灵活运用. 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这一内容时,计算1.36 ÷ 1.6的时候,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式,得出商是0.8后,余下的8究竟是什么意思,学生未能理解. 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36 ÷ 1.6 = 0.8……8,询问学生对不对?学生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教师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检验得出结果不正确,让学生知道除法得出的余数不是8,而是0.8. 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而通过思考,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生活体验,从而对已学知识进行充分理解与掌握,并且逐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时,求10.6 - 8.7这一算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买东西的经验进行理解,如小李有一张10元钱、6角零钱,买一个本子8.7元,他应该怎样付钱?售货员又应该如何找钱?最后小李还余多少钱?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相应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运用能力,以此深入掌握知识内容.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不断锻炼自身思维,以此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予恰当的引导与组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并且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德育是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文明的习惯和性格,由幼儿教师依据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要求,指导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道德要求,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来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由于幼儿家庭氛围层次结构不一,个体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以同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教育的途径、原则应根据实际安排,这样才能让德育效果渗透到幼儿的内心,影响其一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永安市贡川中心幼儿园。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研究初期,为了得到更多的理论依据,我查阅了近年来关于幼儿学前教育德育方面的书籍及刊物,并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总结。关注、研究前人对于幼儿德育方面的研究案例与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为本课题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2.2视频录像观察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与教材录像,观看一些名师在德育方面的上课录像与视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更细微地观察出幼儿的德育教学对幼儿发展的帮助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方法。通过观察法帮助自己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1.2.3榜样教学法。
在日常的研究教学中,通过讲述伟人的典范、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举止及突出同龄人中的优秀学生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对自身日常行为、品德进行分析鉴别。施教者在教学时应注意防止消极影响。同时在选择榜样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社会氛围和时代特点,在适当的时候激发学习榜样的动机,见之行动,使榜样教学能有效影响幼儿。
1.2.4测试法。
以永安市贡川幼儿园中班的3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对幼儿进行一些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小测试,及时记录幼儿在德育教学中的具体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德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2.1.1增强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情感。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必须从幼儿抓起,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把“祖国母亲”铭刻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为此,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从爱父母、爱家庭逐步扩展开,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平时通过收集儿歌、故事、游戏,或是与孩子谈话的形式,教育孩子们爱护、关心同伴,热爱幼儿园和周围环境,初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情感。
2.1.2塑造幼儿不说谎、敢承担、有错必改的品质。
教育幼儿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教育幼儿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没经过别人同意,不私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东西需要归还。这些环节应渗透到德育教学中,使幼儿在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对待困难、对待错误这些方面应用正确的处理方式。
2.1.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礼貌、守纪律。
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有益终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配合,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的习惯是需要同步进行的,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背景融入恰当的教育,对于教师的能力是一个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爱护幼儿、了解幼儿、观察幼儿,才能让幼儿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2.1.4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人总是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幼儿交往对象有同龄的,不是同龄的,与不同年龄层的幼儿交往能体现出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和潜在的好处是难以想象的。幼儿最初是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往往表现出排斥、害怕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家长与幼儿正确的指导,而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融入体育活动、团体协作的活动,让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能力,建立与他人分享的思维。在幼儿在交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积极鼓励,不要随意干涉,应该鼓励并放开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小朋友交往,让幼儿找到适合的社交方式。
3.结语
作为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的施教者,教师应科学、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德育教学,充实自身知识。在德育教学中,教育知识要广博,教学内容要多样化,教学内容涉及政治、自然、体育、社会、时事等众多方面,因此幼儿教育的德育工作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教师重点研究如何关注、发现、保护和引导天性中固有的品质,建立幼儿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将德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活动需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放大教育资源,利用多种途径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成为未来优秀的社会成员,让正确的教育信念落实在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2]曹能秀.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9):19-21.
二、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现存主要问题
(一)生源素质逐年下滑幼师专院校,属于专科层次。随着扩招后高考学生生源数量的下滑,专科录取分数逐年下降,导致了幼师专院校生源质量面临严峻的问题。这些学生自身就在自我约束能力、行为习惯、学习基础等方面就存在不足,其中还不乏一些因为家境原因、社会原因造成的性格、思想、心理健康障碍等问题学生,如何将这部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未来教师”是幼师专院校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困境。
(二)思想不重视在幼师专院校,德育工作常常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德育工作成效在校期间表现不明显,未来对社会的影响又无法用反馈,因此很多学校认为或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可有可无”的工作意识。因此,在领导主抓力度、监督检查环节、人力物力投入等方面明显不足。
(三)工作方法简单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方法,通常是课堂上与思政课结合在一起,课外主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组织,以专题讲座、相关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板报广播宣传为主要工作手段。把德育工作当成程序式、任务式的工作,只注重流程形式,成效不佳。
三、建议措施
(一)重视德育工作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学院领导要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组织学校教学、学生管理等部门共同开展工作,要形成监督检查的有效机制。
(二)加强师德建设已不正岂能正人,说明了一个道理,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保证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专科层次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主要来源于老师的言传身教。作为幼师专院校教师,不论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不断的学习道德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水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德育工作的最好“染缸”。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的“渲染”、熏陶。这种校园文化,不单单存在于图书馆、教室,应该遍布食堂、宿舍、马路、超市等校园每个角落。
(四)需要社会的支持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单单依靠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的产生受到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德育问题,有学校的义务,也有社会和家庭的义务。在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参与。
(五)需要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工作,在高校不能单单依靠思政课和学生管理工作者来组织实施。幼师专院全校教职工都要有德育工作的意识,在宿舍管理、图书馆管理、食堂管理、专业课教学等工作中要渗透德育教育。还应该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各幼儿园、小学建立德育基地,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引导和要求。
(六)创新工作思路在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勇于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面对生源质量下降的趋势,幼师专院校要将大学生德育工作纳入学生考核之中。例如将德育成绩纳入某门课程的考核之中,纳入素质拓展学分考核之中,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之中,甚至可以列为毕业实习考核的考核项目。在德育考核中,要严格,把握好毕业生质量的出口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全面部署深化课程改革。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深化课程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启动落实课程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加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推动各地适应统筹改革的需要,健全和完善课程教材工作领导机构。
2.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研究提出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新时期立德树人的目标细化,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工作。启动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充实到课程标准当中。坚持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结构,打好学生共同基础,满足个性发展需要。
4.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组织开展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立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省域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推动各地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
二、推进中小学考试评价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5.推进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根据教育部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启动有关改革试点工作,会同有关司局,促进建立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导各地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进改革实验区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究制定评价改革实施指南,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委托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7.部署推进中考改革工作。研究印发《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改变单纯以学生学科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招生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
三、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管理,
提高教材质量水平
8.做好中小学教材编写、修订和审定工作。完成义务教育现行三科教材修订和审定工作,完成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三科新教材编写、审定工作,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开始使用三科新教材。组织开展小学书法教材评审工作,保证2014年秋季学期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国家审定的小学书法教材。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准备工作。
9.严格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管理。印发《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明确教材选用机构、选用程序,选用工作监督和对违规行为处理等,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修订《中小学教材审定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教材编写、审定、修订、使用工作的规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监管。
四、扩总量调结构、建机制强保障,
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10.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地按照扩资源与建机制的原则,提高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面,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指导各地做好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召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结暨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对实施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全面部署。
11.继续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加大对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根据新阶段新任务,引导各地建立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12.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做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和应用,引导地方充分利用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动态监管。建立幼儿园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实现幼儿园办园行为和保教质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13.深化幼儿园保育教育改革。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跟踪调研各地做法和经验。办好第三届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五、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教育体系,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14.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印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教育工作进行部署。
15.指导各地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指导各省(区、市)结合本地特殊教育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对各省(区、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第一年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16.实施特殊教育两大重点项目。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加大对承担随班就读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薄弱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特殊教育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试点建设工作。
17.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修订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研究制定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编写方案。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六、制定政策措施、扶持薄弱地区,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8.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系统设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目标、主要指标和政策措施,整体部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19.研究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普及水平。
20.大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指导和支持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生发展指导。总结推广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经验。
七、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交流应用,
摘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幼儿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且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等三个方面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以获得关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育发展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89—02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杨叶恒(1989— ),女,河北邢台人。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刘平(1961—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一、《专业标准》概述
首先是基本理念。理念之一是师德为先,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处于关键期的幼儿可塑性强,模仿力强,总将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要实现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爱育爱的教育。理论之二是幼儿为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幼儿教师应给幼儿以安全感,应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幼儿的独特性,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
其次是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一领域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同、对自身职业的态度、对工作中同伴的认可及自身所应具备的师德等内容。《专业标准》从尊重幼儿、关爱幼儿、注重生活教育价值等三个方面对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做了规定: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幼儿全面发展的权利。同时,还要注重个人修养,维持稳定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乐于学习的品质。《专业标准》从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几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理解幼儿和胜任幼儿园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全面、多样、灵活的能力。《专业标准》主要强调幼儿教师的七大能力: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1]
最后是实施建议。《专业标准》的出台为国家进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及教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客观上为幼儿教师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二、幼儿园新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角色的不适应
新教师的角色适应是指新教师在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践角色。[2]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前后经历着角色的转变,前后的行为规范迥然不同,角色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理解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然而,实际上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信念并不坚定,新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角色,这降低了新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影响新教师对角色的认知、认同及角色信念的形成。
(二)一日活动的组织能力不强
在幼儿园里,一日活动主要是指入园、进餐、盥洗、午睡及离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其独特的节奏,充满各种教育契机。《专业标准》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日活动,更要通过观察实现一日活动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新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职前学习缺乏实践,缺乏组织一日活动的方法,对整个保教过程的调控能力不强。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缺乏组织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幼儿、积极抓住时机教育幼儿,而是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自身任务的完成上。
(三)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对其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个体对某一任务的选择性以及付出努力的同时对某一任务的坚持性。[3]《专业标准》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应塑造乐观、善于调节情绪、不断进取的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人形象。但入职初期,新教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幼儿对自己的不接受、家长的不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导致新教师丧失信心,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降低了其自我效能感。
(四)师幼互动能力欠缺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4]《专业标准》对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提出了要求:主动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将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语言是连接师幼互动的纽带。幼儿园新教师因经验不足,语言方面的技能比较欠缺,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对幼儿语言的理解及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并调控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等方面。
三、《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新教师的启示
(一)确立职业理想,以增强新教师角色适应的信心
《专业标准》明确指出,身为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热爱学前教育的职业理想。幼儿园新教师只有树立了职业理想,才能提高其专业角色意识,激发内在动力,增强对角色的适应能力,推进长远专业发展。
(二)提高主动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教育活动前、教育过程中、教学任务结束后的系统反思。《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幼儿园新教师要正视入职初期的困难与不足,培养研究意识和研究激情。自我反思是幼儿园新教师丰富教学语言、提高语言技能及自我效能感的极佳方式,既可以对自身的经验进行反思,也可以开展一日活动的系统反思,培养反思思维的缜密性与有序性。
(三)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
《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个性修养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善于自我调节情绪,衣着得体,举止文明等。所以,幼儿园新教师首先应该有“四心”,用爱心、耐心、细心对待幼儿,同家长进行沟通,学会抓家长的关心点,体现教师的责任心;其次,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给自己及幼儿一个“慢教育”;最后,还要保持得体的外在形象,给家长、同事留下深刻印象,增强自信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学会倾听
《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爱”做出了明确规定,即要关爱幼儿,尊重幼儿,有爱心等。爱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就是倾听。幼儿教师面临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方式,由于其心理、生理发育尚不完善,因此,他们对自己想法的表达并不像成人那么明确,作为幼儿园新教师,应学会倾听儿童的语言,提高对幼儿语言的敏感度,要善于捕捉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满足其内在需求,给幼儿以安全感。
[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刘占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海亮,吴忠才,李雪.新教师角色适应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
关键词 “和雅”文化;建构;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11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科研项目“和雅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行动研究”(编号:2012YQJK048)的科研成果。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立校、社会竞争力之本。广东省从化市江埔街禾仓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确立走“文化立校、科研兴教”之路,以建设“和雅”教育文化为核心,用“和雅”文化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
一、“和雅”文化的提出背景
我校创办于1966年,原来是一所薄弱的城区建制学校,学校办学硬件和软件与中心城区学校相比差别较大,办学理念相对落后,办学水平相对低下。2010年,着眼于学校的中长期发展,构建、实践“和雅”教育文化建设。
1.学校的师生特点。
(1)学生方面:我校的生源主要是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新型民工子弟,广东省外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淳朴,但是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环境等因素致使他们的学前教育基础、行为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这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德育教育呼唤“和雅”教育文化。
(2)教师方面:本校大部分教师思想淳朴,工作态度比较认真,但由于长期缺乏学习,综合素养相对偏低,沟通能力和艺术修养欠缺,同事、师生、师长之间的相处欠缺和谐;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教学中仍以说教式为主。
2.学校发展的新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我校周边房地产迅速崛起,各级行政对学校发展高度关注,我校成为江埔街打造金三角的学校之一,学校发展迎来新机。
3.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需要。先进文化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构成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我校生源参差不齐,加上条件和办学基础与城区中心学校存在较大差距,构建与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学校文化,利于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办学智慧。
4.传承与创新:发掘文化源头,厘定“和雅”特色学校文化。2010年我校开启了新的征程,在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将学校教育哲学凝练为“和而通达,雅而美行”的“和雅教育”,以此引领学校优质发展。其缘由有以下三点:
(1)“和”字出现较早,已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和”字形成了以“和”为中心的庞大词群,并以文字、书籍、图画、雕塑、戏剧等各种载体呈现,成为中国人哲学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
(2)学校的名字。我校的名字是“禾仓小学”,“和”与“禾”的读音相同,“和雅教育”中的“和”取义:要建设和谐的学校。
(3)我校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师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他们大多拥有村里人特有的淳朴、友善、勤劳的优秀品质,这是“和”文化建设的基础。建设“和雅”教育文化,既是传承优良传统美德,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和雅”教育文化的依据
1.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主张“和雅育德论”。“和雅”文化远古有之,博大精深。《周易》由天道引导人们的道德修养与实践,终极目的是人们的道德修养与实践构建理想社会。“和雅”教育文化,倡导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相互理解、宽容、赏识、信任,促进人们说雅言、行雅事、养雅趣,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和”养德,以雅养心,以和雅引领,走进经典育美德。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张“主体和雅论”。人本身有求和求雅的本能,这是道德的精神需求,当道德成为一种需要和愿望,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在追求中就能体验到满足与快乐,从而使乐善爱人成为一种自觉而快乐的事情。即在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主体和雅论”。
3.着眼教育的系统性,主张“多元和雅论”。“和雅”教育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本来就有广泛而深厚的民众根基。由此,我校倡导构建多元整合的和雅氛围:让班级兴和雅风气,团体兴和雅之言,师生系和雅之情,校园创和雅之境,与家庭同奏和雅之音,与社会同谱和雅之章,多元整合、协同推进校园和雅文化教育。
三、“和雅”教育文化的建设
1.“和雅”教育文化的思路。确立“和雅”教育哲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对“和雅教育”进行整体设计,有效地引领学校发展。“和雅教育”的思路是:禾仓小学在“和而通达,雅而美行”的“和雅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围绕“仁爱文雅,诚信有礼,乐学阳光”的培养目标,以“书香蕴趣,幸福盈心”为发展愿景,致力于以优雅教师形象要求“雅容雅言雅行,仁爱博学善教”引领教师成长,培养“优雅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雅润心,敬业乐教”。
2.在“和雅研修”中培育“优雅教师”。基于“和雅教育”,我校建立了禾仓小学的教育理念体系,形成了理念识别系统,设计了学校文化标识系统,使学校文化如春雨浸润每一个禾仓人。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队伍的建设,主要采用形象引领成长,让合格走向优秀,让优秀走向优雅。以优雅形象引领教师成长,教师在“和雅研修”中茁壮成长,“和雅研修”的框架如下:
(1)优雅教师的打造,提倡“五种”精神:①忠于职守、潜心工作的敬业精神;②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的园丁精神;③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④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⑤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自律精神。
(2)特色教师打造,主要抓好“六大”工程:①校本研修工程,坚持多样化发展;②和雅课堂工程,助推专业化发展;③青蓝结对工程,促进均衡化发展;④“名师”打造工程,促进个性化发展;⑤优秀科组创建工程,推进持续化发展;⑥多元评价,有效激励。
3.和雅读书郎特色课程,培育优秀和雅读书郎。“和雅”吉祥物中,蓝色为主的叫“和和”,粉红色的“雅雅”水灵灵的眼睛是智慧的象征。“和和”手托一支棒球棍,代表着运动促进身体健康;“雅雅”手扶一支钢笔,代表能写一手好字,他们的大眼睛有神、充满好奇,一手做出“请”的姿势,显得活泼可爱、文明有礼、讨人喜欢。胸前的校徽,代表着是禾仓小学的成员、使者,他们能自觉遵守纪律、自理能力强;身体健康,有爱心讲礼貌、讲诚信;兴趣广泛,热爱阅读,书写漂亮,是禾仓小学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好伙伴。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现状 创新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各种中等技术人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求学生考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护士资格证等。学生也为了自己将来就业热衷于参加各种考试,根本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甚至认为体育学习对自己就业毫无作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师不能有效的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渐渐让体育课教学流于形式。
(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当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还是沿用的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缺乏特色,不能结合中职学校自身实际与专业特色来改进教学手段,教师依然是根据传统的球类、田径等内容来制定教学计划,这就与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中等技术人才。
(三)体育活动过于单一
体育教学活动过于单一主要表现在课外健身活动项目单一,很多中职学校都偏重于对一些优势项目的训练,而忽略了一些大众化群众性的基础锻炼项目活动;其次,很多中职学校都是让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工指导,但是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很多活动项目只能短时间的开展;第三,在中职学校中很多的体育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的,他们既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对锻炼的目的也不明确,仅仅是凭一时兴起,难以持之以恒,无法完全发挥体育活动的作用。
(四)考核标准较为片面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都没有太大改变,在一学期课程结束之时,仅仅是进行一次表面上的技术考试,而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努力度没有一个量化的评价体系。比如一些身体基础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就算一个学期都不上体育课,在期末体育考试中仍然会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比较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和护理专业学生,就算他们再努力也很难提高体育成绩,考评机制的片面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课男女学生参与比例的不协调。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努力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道德素质对于中职学生将来迈入社会后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育人”,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从“育人”的目标出发,把“育体”和“育人”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与人文理念,让中职学校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二)体育教学中区分专业特征
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学习性质较强,不同专业的学习需要掌握不同的技术,而不同的专业技术也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身体素质。比如学习焊接的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耐力;数控、汽修专业的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耐心与灵巧的双手等等。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当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将专业技能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加工,让学生在进行身体素质锻炼时兼备专业课程的巩固,以掌握符合本专业的实用技能。通过这种形式的体育教学,不仅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还让他们拥有了专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三)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
中职学生入学时普遍基础较差,同时又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各方压力,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自卑感,害怕与外界进行交往。而体育训练可以极大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让他们从不愉快的情绪中走出来。作为一种积极的放松手段,体育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疲劳、压抑和消极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适当运用鼓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中职学生将来就业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寻求先进的教学手段,努力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才能够更好的解决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让学生的个人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即将迈入社会之前学习到更多健康实用的知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
一、建立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
技工学校要将德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
从德育机构图来看,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德育组长、学生科科长、教务科科长、团委书记、级长和办公室后勤科长组成。从领导到基层,由上而下,把德育工作抓起来,可以垂直联系,水平沟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机构的职能,从组织结构上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确立德育管理者的职责,制定德育管理目标
对德育工作者的职责进行分工,使每一个管理者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如《德育领导小组职责》、《级长职责》、《班主任职责》等。同时,要制定德育工作的长期、短期目标.使德育工作者能有方向、有目标地实施计划。
(三)研究德育工作
没有研究就没有进步,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经验。德育工作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创新,结合新时期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背景开展德育工作。通过研究德育课题、德育总结、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工作创新。
二、树立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管理的观念
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级长、学生科人员的事,每位教师也是一位德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参与德育管理。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但任课老师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的德育功能是班主任无法替代的:任课老师应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影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刻都说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教师应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让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任务的完成及德育工作的效果。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的素质是一项重点工作。
(一)级长的设立及作用
德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将德育看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他律到自律的教育过程。针对技校学生的情况,我校将德育分成年级式的逐层教育管理模式:一年级,着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二年级着重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三年级着重学生的职、道德教育:根据以上三个层次设立级长管理,德育领导小组将德育任务布置给级长.再由级长分级实施,要求级长做好学校与班主任的沟通,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二)班主任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问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成效。
(三)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作为级长与班主任,首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各方面合格的教师;其次要提高管理水平,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教育艺术,特别是级长,更要注重自己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提高目标管理能力要求级长、班主任能根据本年级,本班的特点,制定长期,中期、近期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实施教育与教学加强考核和奖励制定级长、班主任作职责,每月对级长和班主任进行考核,班主任由级长负责考核,级比由学生科考核要求班主任,级长每月写工作手册,每月写报表.逐步将级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对级长和班主任考核,实施考核与奖金挂钩.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每月评选红旗班,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每年教师节评选“优秀教师”、“十大名师”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发自内·的情感.才能将教育学生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真心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学校领导应重视德育教师的培训,组织班主任、级长学习德育管理新信息和当前德育的要求和任务一特别是对年轻班主任,更要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并通过老班主任的传、帮、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德育工作在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同时,还应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升华。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化校园环境,首先应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促使每位学生都能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其次,要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配备图书馆或阅览室、校园网:校园内设有宣传栏、读报栏。另外,还要注重校园绿化,让学生时刻置身于优美的校园中。
(二)开展课余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政治课、时事教育都是有意识的德育教育,有时效果并不佳,应将德育渗透到课余活动中,进行无意识教育:我校每年都开展艺术节.体育节、“五四”青年节等大型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之中受到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和体育特长。另外,学校还设立了文学社、真情服务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
五、结合实际开展实效性的德育工作
(一)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因此,学校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将“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要求学生日常言行举止讲文明、讲礼貌,一切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课堂纪律、出勤制度,抓仪容仪表、课间操、校园卫生,定期检查宣传墙报,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化。另外,我校还特别注重新生的学前教育,每年新生入学都送新生到军营军训一周和举办新生入学系列教育,从学校规章制度、专业介绍、四个学会专题对新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入学后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德育工作者的得力助手,选用好的班团干部,不仅使教师从繁忙的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技校学生人校时素质差一点,因此在选出班干部后应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干部有放有导,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并帮助学生干部做好工作总结。
(三)后进生的转化
技校生入学时素质较差,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极度重视,班主任应与科任老师、家长共同配合。对后进生的教育既要及时,又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他们已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我们不可能经过一次教育和谈心就能让他改正缺点,应给他机会,降低标准,逐层逐步地进行教育。
(四)加强宿舍管理
加强宿舍管理,首先,应成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我校近几年来对学校门卫和宿舍管理员进行调整,将原来年龄大、文化低的人员解聘,从社会上招聘一批文化素质好的人员,选用高中文化层次或退伍军人担任门卫,配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层次的生活指导老师。另外,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门卫和生活指导老师的岗位职责,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同时,还成立一支学生督导队,协助生活指导教师完成平时的卫生、纪律、“文明宿舍”的检查评比。
(五)就业指导
技校生一入校就应开始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介绍当前的社会需求,让他们在三年技校生活中,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并在就业前进行面试知识、职、道德和劳动法的学习,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成功就业的机会。
一、再认识高校服务育人的定义与内涵
中国古代教育家孙子编了《诗》、《书》等四部学科教材,其中“德行”为之首,意在培养“君子仁人”。从我国现行阶段高校培养人的角度看,高校服务育人在传统的观念上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管理育人,主要通过的言行规范进行常规性的教育和引导;二是高校服务育人主要对在校生提供衣食住行,进行保障。这两个方面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在特定的时段和特定的背景下为高校服务育人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突飞猛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办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们对各类需求的平台也相应拔高,原有的常规性的思路和模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日益增长的要求。特别是80后和90后出身的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社会背景和良好的家居生活条件下而成长起来。简单说用“追忆法”即教条式教育很难使他们得到启迪,甚至适得其反的效果。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又如何准确定义其高校服务育人的概念呢?笔者从三个反面来分析。
(一)观念的转变。转变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古代教育家韩愈曾说:“必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传道”应遵循师古圣贤人教导来转变观念,既有传承性,又有与时俱进性。转变观念是一个洗脑的过程,要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洗脑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中国有句古话“不破不立”,“破”就是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立”就是创新,只有敢为人先,才能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理性对待。理性是人们冷静思考的过程,之所以要理性,我们面对的新社会背景,新的生活环境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他们的观念,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言行、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一代人有较大的区别,我们可引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切勿认为他们是“九旬老太吃蚕豆一代不如一代”。古人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虽然我们是一代教育工作者,但他们必是中国的未来,是中国发展的主力军,如何通过高校的服务育人营造他们品学兼优的成长的氛围,相信他们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骄子。
(三)策略性。对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策略性也就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就是让年青一代大学生能接受国情教育,不能给他们造成一种逆反心理和叛逆的心理。策略也是教育的一种艺术。策略好,言简意赅启示深奥、效果就会显现;策略不好,言过其实,苦口婆心反其道而行之,适得其反的效果。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对高校服务育人的定义要重新的审视,从审视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体系化。高校服务育人应该是一个体系化的教育工程,从教育服务的角度看,应该把学生的学业教育和生活受教育相结合起来,建立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综合体。
(二)学科性。既然是系统的教育工程,自然要建立起相应的学科建设,例如“圣贤教育”、“教育心理学”、“服务育人学”,这种学科建设,为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人才打基础。
(三)应用学。系统性和学科性不能单纯理解为纯理论性。他本身应来自于实践,通过理论的升华后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因此,在应用学上应该有更深远的意义。可通过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建立来完成,更重要的基点应放在应用实践上。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高校服务育人的定义已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从现代定义讲,新的高校服务育人定义有三个特征:一是特定的人群的特定教育服务,二是特定的年龄段社会提供特定教育的分工,三是潜意识的教育服务。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对高校服务育人的定义和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那么传统的服务育人和现代的服务育人的差异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差异性的最大特点:“把服务育人体系化、学科化、应用化。”新的服务育人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束缚,把独立分离模式聚合为一体,形成了高校服务育人的体系,因此,从高校服务育人的新的定义上看,我们可加以升华。
二、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的新型构想
高校服务育人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它是一种传导性的服务。学生们从中学到大学,从家庭到学校独立生活,也就是“精养”到“圈养”过程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上形成了他们新的思维节点。二、它是一种依存性的服务。对当代大学生而言,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在初级、中级、高级教育中,几乎依存在优越家庭生活环境中,这些优越家庭结构都是2+1或6+1的家庭结构模式中,他们无法一瞬间的去接受独立的生存环境,故此,高校服务育人就应为学生的独立生活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使他们很快融入这个集体。三、是个性化差异疏导。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当他们进入大学时,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个性化”和“中心化”特点,所以高校服务育人必须要对个性化差异进行有益的疏导。
高校服务育人的新体系的建立,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客观的评估我国高等教育面对的现实,从发展和与时俱进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高校服务育人上存在的屏障,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现实面临的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工作,因为涉及到培养什么人,培养应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要把握好这点,高校服务育人突显在重要的位置。从高校新服务育人的体系构成角度讲,笔者认为应包括四个大的方面。
(一)教学育人。教学育人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与为中国未来发展打下雄厚的知识基础。这是高校服务育人的主体要素。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其意为教育培养学生好学、多学知识是教学育人的根,使学生能励志天下。
(二)德育育人。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立德立志,有德有品,德育育人,是学生品行培养的关键。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德育教育上流于形式,未从教育和学分体系上作硬性考核。
(三)管理育人。管理育人是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通过管理服务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律,通过学校的管理服务,培养学生的自勉和生存在社会的宽容率。韩愈曰:“不计毁誉,勤于治学”,作为教育工作者,既然承担着管理教育的重任,那么就应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跟学生一样的去学习和研究面临时代管理育人新的问题。
(四)生活育人。生活育人是高校提供给后勤保障服务,他主要包括学生的衣食住行服务,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同时,培养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使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步入社会后能更好的生存。
上述四个方面构筑了完整的高校服务育人体系,这四个方面即有融合于大体系的一面,同时也有相对的独立系统,形成了一种完备的高校育人服务体系。
三、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的评价与监管
全面抓好高校服务育人的工作,确保高校服务育人的体系化建设得到完善,也应从四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一)高招德育评价标准化。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实施的应试教育制,以分数为评价高招的录取标准,虽然实施少量的“自主招生”“共建生”等类录取的方式,但招录主体仍以分数为考量标准。这种高考制目前就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是一个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特别是在高招的录取评价体系中,如何建立德育的体系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从高招中建立同等的评价标准进行录取的量化,这样既可促使初级教育阶段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更有利于高等教育德育教育的连续性。
(二)机构设置固定化。学校应成立高校服务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由学校的教学、思教、管理、服务等部门负责组织,在领导小组下工作,设办公室、教学室、心理教育室、理论教育室、实践指导室。每个办公室设1-2人,高效服务育人机构总体为三大职能,一是协调职能,主要协调行政、学科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保证体系的畅通;二是多学科的研究,建立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三是具备应用学的功能,创建实践的基地。
(三)学科建设创新化。服务育人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让学生学好知识,掌握好知识,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学科适应时代的发展的主流。因此,从理论上讲应在学科的建设实行专业学科和边缘学科相结合的方式。从应用学的角度讲应该从实用科学的角度进行延伸。拓展应用学科的范围,通过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综合的归纳总结,反过来又为我们的实践服务。
(四)协调机制科学化。高校服务育人是一个体系化的系统工程,仅靠单一的机构无法完成,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使高校服务育人的工作有序的推进。科学的协调机制必须有完备的组织架构和清晰的工作职能,在协调过程中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来推进工作,切勿“都管,结果是都不管;都抓结果是都不抓”。这就需要我们从理顺关系、强化职能上齐抓共管理,全面抓好高校服务育人的工作。
2、进一步深化“两纲”教育。以学校“两纲”特色项目建设工作为抓手,加强德育过程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在落实“两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各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校本特色,力求“一校一品”。使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3、开展“迎世博”主题教育活动。以“文明的城市,美好的生活为愿景”、“小手牵大手,文明手拉手”为主题,通过“文明找、文明谈、文明行、文明评”系列活动,使本区中小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在活动中演绎文明,真真切切地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让我们与*共成长”。
4、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落实市、区有关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文件,不断完善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相衔接的区班主任培训体系。积极探索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总结成功经验,搭建展示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全区班主任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承办*市第二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启动区第四届班主任工作技能大赛工作。
二、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5、颁布并推进实施《*区精品教育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为依据,统筹协调,全面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大行动计划。根据精品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努力实现从思想观念到工作实践,从学校管理到学科建设,从教学方法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6、认真梳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实用性研究,找准重点、突破难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重点关注学校实施二期课改的情况、校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学校对课程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监控等工作。认真准备迎接市教委对我区的教学工作视(督)导。
7、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以完善综合数据库为抓手,形成教学水平发展性评价机制。搞好教学评比、学业评价和质量监控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地了解学校教学质量,加强监控力度,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加以贯彻落实。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落实教学环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质量巡回视导,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8、优化教育“协作链”机制。深入开展“协作链”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全面合作以及“协作链”运行的长效机制,在“协作链”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上有所突破。推动小学校际联动与团队合作,深化“协作块”工作机制,推进校校结对,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制度,促进小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9、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幼教新一轮园际互助共进,发挥示范园、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幼儿园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的新突破。组织“好课大家评”青年教师网上评课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能、以评促交流。完善0-3周岁早教指导体系和运行体系的研究,力争0-3周岁早教指导的全覆盖。
10、加强民办学校管理。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严格规范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形成与公办学校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做好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许可证换发工作。
11、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参加*市第三届“星光计划”学生技能比武大赛工作。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集聚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成商贸旅游学校东部的迁址工作和商贸类开放式实训中心的实体化运作。
12、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社区学院“四个中心”作用,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为抓手,做好新一轮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工作。区老年大学搭建平台,引领、示范、辐射、指导全区老年学校开展工作。
13、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做好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工作,落实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借读费相关政策,使其真正享受与本区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
14、积极参与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区创建工作。深化特殊教育康复指导研究,组织特殊教育新教材的实施,促进特殊教育的内涵建设,体现人文关怀,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确保特殊儿童接受良好教育,为就业做好准备。
15、开展新一轮健康校园建设,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区学生体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课题为引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组织学生体育大联赛。以小学三年级为示范点,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项目。落实教室光环境改造实施计划,加强学生视力不良和肥胖等情况的预防与控制。
16、推进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举办青少年科技节、学生艺术教育展演等活动,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活动、学校创特色”,提高青少年学生艺术、科技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结合“二期课改”,推进艺术、科技教育进课堂,进一步加强艺术、科技教育拓展型课程建设,使每位学生都能参加自己喜爱的艺术、科技项目的活动。
17、推进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规划。优化、提升网络的环境品质,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充裕的应用发展空间。深化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研、校园文化等领域的管理应用,做好课堂教学实录和优质课程的积累。加大IP宽带教学交互系统的推广力度,实现与对口支援地区的教研互动。组织区第十届师生教学课件和电脑作品评选,以及区第三届校园文化电视短片评选。
18、搭建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组织“‘*杯’长三角地区教育发展研究论文评选”、“京津沪渝教育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交流前沿教育信息、分享教育发展最新成果、推广实践经验,解决素质教育推进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教育让人生更美好”的主题,组织参加*市教育博览会。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19、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实务培训,提高校长全面、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课程领导力。关注年轻校长、副校长的培训,创设机会让青年干部多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做好校长职级评审工作。
20、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加强教学基本功培训,创设教师成长的良好条件与环境,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
21、发挥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学骨干作用。以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建立新一轮名师工作室运作模式,重心下移、立足学校、立足课堂、立足课改研究,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积极推荐优秀校长、教师参加*市“双名”工程,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深造力度。
22、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活动,教师参与“迎世博,学双语”培训和文明礼仪培训的覆盖率达100%。建立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伍,使教师志愿者成为弘扬世博宗旨,展示教师风采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引导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
23、完善用人制度和管理机制。实施《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流动)试行办法》,完善人员流动机制,优化现有人才资源配置,为建设精品教育提供队伍保证。执行《区教育系统专技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逐步完善本区教师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4、推进本区“十一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项目。采用“整体思考、分步实施、梯度转移”的策略,化零为整,扩大小学和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总量,逐步使*教育的规划布局向目标趋近。*区第一中心小学迁址新建以及徽宁路三小、松雪街幼儿园扩建项目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市八初级中学改扩建以及回民幼儿园、董家渡幼儿园迁址修建项目年内竣工;*市实验小学、上外*附小、商贸旅游学校浦东校区改扩建项目和大同中学学生公寓、区早教中心新建项目启动实施。
25、加强校舍和教育设备等教育资源的管理。严格落实教育系统设施修缮标准,按需实施校舍修缮计划。按照必须和节约的原则,合理更新和添置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学设施的效用。加强国有资产制度化管理,确保教育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和规范。
26、建设“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贯彻执行《*市校园安全制度汇编》,结合各校实际,修订学校安全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开展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加强防火安全等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卫生防疫和食品(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确保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27、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做好“退商还教”工作,以迎世博为契机,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五、强化教育规范管理,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8、全面推进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机制。在学校发展自主定位、自主规划、自主实施的基础上探索以学校自主评价为主、自我完善调整、再自主正确定位发展的封闭型的学校自主评价机制,增强学校自主办学意识。试点探索以校长报告制、校长问责制、教代会参与评价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内评价监督制度的建设。
29、巩固教育行风建设成果。建立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健全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加强政务公开和行政监察工作,完善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30、推行“阳光招生”,依法治考、依法治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制定本区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以及初三体育考试方案,稳步组织实施。加强对各类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招生工作平稳完成。
31、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合理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加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继续实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完善任内审计制度。
32、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档案全文检索应用。依法开展20*学年度文书、教学、教科研档案考核。
33、实施语言文字工作“十一五”规划。开展区语言文字示范校评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一、要振奋精神,发挥三大优势,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14年,我县教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各项改革积极推进,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攀升,成就的取得,源于我县教育的三大优势。
一是有一支刻苦钻研、安贫乐教的师资队伍。长期以来,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我们每一位教师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爱岗敬业的执着追求,这是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自主创业精神,是爱校如家、甘于清贫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扬长避短、做精做细的求真务实精神,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下,广大教师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传道授业解惑、育智育德育人,用真情和真心,真诚地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是有一个务实创新、勤奋努力的管理团队。教体局作为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务求实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建设管理、教研指导和教育改革上,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打响教育品牌、创建教育强县为己任,做到尽心尽力尽责;加强学习,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让书香滋润心灵,全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浓厚氛围;落实责任,把责任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使认真、严谨、负责成为教体局干部职工的鲜明标记,真正形成“事事认真、人人尽责”的良好干事环境。教体局在县直各单位也是标杆,各学校校长牢记使命、认真履职,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灵魂”作用,做到潜心办学、静心治校、真心为民,带出了好的校风、好的教风、好的学风,为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有一种合力扶教、全民助教的浓厚氛围。我县教育事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教学理念全省推广,课堂改革效果明显,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校园特色日益彰显,连续七年被市政府评为教育发展先进县;有群众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我县广大人民群众都热情关心、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有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并认真研究教育事业,出台政策、强化保障、鼎力支持,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主要领导帮助研究解决问题,在资金投入、项目摆布、矛盾化解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肯定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劣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较为陈旧,应试教育倾向依然突出(县内经验虽在全省推广,但有些学校依然固守田园、思想陈旧);二是教育投入仍然不足,资源配置依然不尽合理(县财政财力有限,教育投入与其他县区差距很大);三是内在活力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依然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厌教弃教的多、爱教乐教的少,想回城的多,愿下乡的少);四是城乡和校际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公平教育的矛盾依然没有根本解决(县城基础资源短缺,班容量大,教师想进县城转岗位的多,到农村、去一线的少);五是教师整体素质仍然需要提高,结构短缺现象依然存在(应付心理、惰性思想、懈怠作风)。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教育事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必将迎来新的严峻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准确判断,眼界要高,目光要远,不能把目标局限在县,要放眼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目前,教育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状况,并且标兵越来越强,离我们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多,离我们越来越近。因此,我们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责任感,攻坚克难的使命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不断推动教育工作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使之更加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子不孝父之过,徒不教师之过,误人子弟就是罪人,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教育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学生的命运)。
二、要深化认识,突出四个重点,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2015年是全面实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县委、县政府“十二五”规划各项部署的落实之年,做好全年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以提高质量为要务,推动教育优质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质量的稳步提升,全县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自觉追求,将提高质量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要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幼教师资水平,普及科学保教方法;要不断增强高效课堂研究的力度和广度,继续保持和扩大中考、高考在全市的领先优势(一个目标是优教、教好;两条主线是教学教研教改、育德育才育能);要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在课堂上,体现在生活中;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推进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组织职校生顶岗实习,强化职校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要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加强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和心理教育,为学生终身的健康幸福奠定基础(教育部对高校体育一票否决,学生锻炼少、体质差,要深入推进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健康体魄)。
二是以促进均衡为追求,推动教育协调发展。总理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社会的期待极为迫切,我们的任务异常繁重。要抓好全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以迎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为契机,进一步调优教育事业布局;要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探索城区学校与镇郊学校联合办学,严格实行就近入学,稳定招生秩序;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优质学习资源的推广应用(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一视同仁、一并管理,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防止恶性竞争、恶性循环)。
三是以科研兴教为抓手,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实施科研兴教战略是坚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县教体局要不断拓展科研兴教管理视野、完善科研兴教工作机制、提升科研兴教技术含量,构建具有特色的高效课堂体系,打造领先全市乃至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让研究的思想影响到每一位教师,让研究的精神渗透进每一节课堂,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教育科研品牌;要表彰奖励教学科研成果,更加有效地发挥教研的导航和引领作用;要组织教研交流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校长、教师、学生在交流研讨中感受差距、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培养典型,创新教学模式,分配研究课题,拓展延伸巩固提高,成功经验、典型做法、先进模式)。
四是以加强管理为保障,推动教育和谐发展。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都是展示教育形象的窗口。教体局和各学校要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意识,时刻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要在开学前认真开展一次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清查学生乘车、校舍建筑、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用水用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跟踪整改,确保师生安全,要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开展“开学安全第一周”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抓好学校安全,严防群体性、伤害性事件发生);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创建和谐的校园内外环境,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管理等制度,预防传染病在学校流行;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引导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学者、人格修养的楷模,坚决抵制有偿家教、体罚学生、收受礼物等失范行为;要完善教育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讲究工作艺术,维护好职工利益,疏导好职工情绪,化解好各类矛盾,为全县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三、要创新思路,强化五项保障,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等不起,慢不得,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全县上下务必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教育新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快发展。
一是强班子,重管理,打造一流管理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育管理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实现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提质增效的目标,必须要配齐配强教育管理班子。全县加快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已出台,关键在执行,执行就是人的问题,是干部问题,是班子建设问题。从教体局到各中小学校,都要着力构建“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法纪型、廉洁型”领导班子(班子形成核心,工作形成合力),打造一流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人员编制、职数配置,抓好文件落实、制度执行)。
二是建机制,破瓶颈,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运转通畅、权责分明、优质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要从乡镇教师资源配置、教学业务管理入手,建立教育督导评估考核机制,把教育工作纳入各乡镇和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强化乡镇和部门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让全社会都来重视教育、关心教育,从而带动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系统内继续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将工资与个人工作业绩、工作水平相结合,切实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的问题,真正使弱者变强、强者致胜,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优胜劣汰、适人适岗”的目标(真正体现优者多给、能者多得,拉开工资档次、拉大收入差距,体现“知识改变命运、人才就是财富”的教育观和价值观)。
三是重培训,引人才,培育优秀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和人才引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数量足够,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教育发展提供根本保障;要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利用教育资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针对紧缺薄弱学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养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切实提高我县教师专业水平;要践行教师誓词,整顿师德师风,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要利用教师职称改革、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岗位设置等工作的推行,逐步理顺职称改革、岗位聘用、年度考核、绩效管理、工资分配等各个环节,把职称评聘分离,实行在岗聘用、转岗让出(特别是由一线教师转为管理岗位的,不再进行职称评聘),重点向一线教师、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真正使之有效对接,形成教师人事管理五位一体格局(由职称管理、聘任工资向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