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治理规范化

社区治理规范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2: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区治理规范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区治理规范化

篇1

资料与方法

入选诊断标:全部患者均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纳入。

选取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的87例哮喘病人,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4~71岁。平均23.56±18.33岁。9岁以下21例,10~19岁30例,20~49岁24例,50岁以上12例。总体上,学龄前期儿童及学龄期青少年居多(58.8%)。依据GINA分级标准,52例间歇发作(1级),19例轻度持续(2级),10例中度持续(3级),6例重度持续(4级)。

治疗:依据GINA及目前哮喘诊疗常规进行,根据哮喘状态分为两种治疗方法。①发作状态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治疗):按发作时轻、中、重度,首选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200μg/ 次,急性加重难以控制者则雾化吸入每次2.5~10mg,或联合吸入异丙托溴胺,两者合用药效明显持久,效果更佳。②持续状态治疗(控制治疗):根据哮喘持续状态分级规范化治疗(即价梯式治疗方案)。首选吸入激素(ICS),适合轻、中、重度持续者。对于中、重度持续者应与其他类药物(LABA,缓释茶碱,抗白三烯类等)合用,必要时还可同时口服糖皮质激素。上述药物剂量依据病情及个体治疗反应而定。

管理:①间歇期管理。②持续期的管理:持续期管理根据患者的轻、中、重度,与控制治疗同步进行。

病历档案的管理与使用:病历档案设专柜保管。

观察指标:52例间歇发作者观察规范化治疗管理前后的发作次数、发作症状的轻重、发作持续时间、误工误学时间比较。

结果

经过12个月以上规范化治疗与管理,52例间歇发作者,喘息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症状减轻,持续时间缩短,误工误学明显减少,医疗费用相应下降,见表1。19例轻度持续者完全缓解而处于无喘息状态;10例中度持续者中,有7例基本缓解无喘息,3例转为轻度持续,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6例重度持续者经全科医生规范化治疗管理,4例转为轻度持续,2例转为中度持续,目前控制良好,无需住院。其哮喘持续症状分级、肺功能、年住院次数、生活质量等指标亦有明显好转。管理期间,1例间歇发作者出现严重急性发作,2例重度持续者出现呼吸衰竭,均经社区医生护送紧急住院治疗。缓解稳定后及时回到社区继续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目前病情控制良好,患者生活、工作正常。

经过较长时间哮喘病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87例患者对哮喘病一般性质、促(诱)发因素(致敏原)、急性发作时应急处理、常用平喘药(缓解药)的使用与注意事项以及对控制治疗、ICS与长期管理的认同,对与医务人员建立伙伴关系的认同、峰流速仪的了解与使用等都有明显提高。

讨论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87例哮喘患者按GINA规范进行治疗管理,初步探索后认为,哮喘间歇发作及轻、中度持续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属常规医疗工作,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可以胜任。少数重度持续者或急性发作时的严重状态可依托大医院立即住院救治,危重症状缓解稳定后再回到家里,就近纳入社区医疗进行后续的规范化治疗管理,形成急救防治与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互补,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患病群众,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误工误学,提高治疗控制水平。

最新研究表明,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3],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3]。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注重对患者或其亲属与监护人进行哮喘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只有先做好这项工作,哮喘患者对哮喘病新的治疗管理理念才能易于接受,有效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才得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社区医疗可以在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运用规范管理中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结合治疗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进行控制,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1]。笔者选取某社区60例糖尿病患者,运用正规管理、定期随访以及参加社区讲座等方式进行管理,获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社区2012年4月~2013年2月12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配,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管理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5~90岁,平均(61.2±5.3)岁;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57~85岁,平均(59.6±6.3)岁。所选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愿接受随访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运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法,不定期进行随访检查和干预。

1.2.2管理组 管理组糖尿病患者运用正规管理、定期随访,以及参加社区讲座等方式进行管理和干预,主要运用以下措施:为60例糖尿病患者制定健康档案,运用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登记,以患者血糖值、并发症情况作为依据,将管理组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与强化管理组,常规管理组:患者血糖、并发症较稳定;强化管理组:患者血糖不稳定、自我管理能力低,有早期并发症[2]。如患者出现血糖高于16.7mmol/L,低于3.9mmol/L;心律、呼吸与意识发生变化等情况,则需要对其诊治。对两组进行随访观察4~12次。另外,对糖尿病患者宣讲健康教育,按个体制定三餐食谱,早餐以高纤维馒头或者饼为主食,食用鸡蛋、牛奶以及蔬菜等;午餐食用高纤维米饭,适当食用鱼、鸭、瘦肉、蔬菜、豆制品等副食;晚餐以高纤维面条、蔬菜、豆制品、粥以及瘦肉等为主。对患者症状、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体征等情况进行分析,分类采取干预措施。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FPG、HbAlc、2hPG以及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实验结果对比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情况 干预之前,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管理组患者60例,知晓糖尿病知识为58例,知晓率为96.7%;对照组患者60例,知晓糖尿病知识为42例,知晓率为70%;管理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得到了一定的转变,日常饮食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提高了糖尿病的发病率。糖尿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3]。在本组研究中,对某社区选取的60例糖尿病患者运用社区随访和评估门诊结合法进行治疗,管理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运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社区随访与评估门诊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5-02

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改善生活行为;药物治疗;确定血压控制目标值和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1)。本研究是通过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使患者接受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提高血压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常住本镇各社区的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诊断标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将其中自愿接受规范化管理的100例作为管理组,不愿接受规范化管理的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体质指数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表的设定

根据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3)的内容制定调查表,调查表内容涵盖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受教育程度、运动习惯、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吸烟、饮酒及日食盐量等。

1.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两组患者均于管理前进行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身高、体重、腰围等生理指标的测量,计算体质指数。

1.2.3 管理组规范化管理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集中进行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的教育讲座,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定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长期饮食过咸、吸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适当蛋白质和钙、适当运动和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禁烟限酒、情绪稳定、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高血压的并发症:心、脑、肾损害,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概念和意义,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选择每日最佳用药时间、注意降压药的不良反应,高血压作为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性质特点等。并按照《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要求建立随访档案:一级管理者每3月随访1次,二级管理者每2月随访1次,3级管理者每1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生活习惯和身高、体重、腰围、日食盐量、吸烟、饮酒量及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每3月组织1次座谈并进行评价,对不能及时到医院的患者,电话咨询、随访。另外,还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疏导,加强管理,指导用药、控制血压,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2.4 对照组管理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只作常规分级管理和身高、体重、腰围、日食盐量、吸烟、饮酒量及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不进行干预措施,个别患者要求除外;对血压波动较大的,调整药物的剂量,仍不进行其他方面的指导。

1.2.5 调查方法

管理组和对照组于进行规范化管理前及管理1年后分别按1.2.3项的随访档案内容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体重、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及血压控制效果等指标是否有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独立t检验进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和管理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各项生理指标在规范化管理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管理后,管理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变化(P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4-5),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而严重,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通过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达到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6)。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内外环境的影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7),因此除要求患者规范服药外,还必须督导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调适病人的心理状态,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习惯,使高血压病患者得到综合的治疗与照顾,提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脑肾的损害,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健康教育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8)。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多种形式、多项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懂得影响血压因素及怎样通过自我感觉判断病情控制情况,这将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值,提高血压控制率,减轻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医疗行为,除了恰当的医疗措施外还涉及良好的医患沟通,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使患者感知到社区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并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使患者增强了防治疾病的依从性,培养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了患者的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同时也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危险因素,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同样使他们能享受到美好的品质生活。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1-266.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2-93。

[3] 陈博文,曾学军.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89.

[4] 刘晓飞,抗高血压新药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2969.

[5] He J,Gu D,Wu X,et al,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N Engl J Med,2005,353(11):1124-1134.

篇4

二、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机构建设三年达标

按照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哈尔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要求,从XX年起连续3年,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此项工作任务已经列入市委、市政府“惠民行动”项目,强力推进。

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XX年“惠民行动项目”提出的年内完成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新建、改扩建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维修任务,完成7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设备装备任务,局长慕莹和副局长李若奇多次深入到各区(市)卫生局进行调研论证和实地考察。在坚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采取能转型的转型、能整合的整合与新建、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社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各区已经拟定了XX年及XX-XX年建设计划,并通过了初审。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我处配合计财处制定了《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方案》(哈卫基发[XX]79号)、《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治理指导意见》(哈卫计发[XX]91号)和《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设项目投资补助及工程投标有关事宜的通知》(哈卫联发[XX]29号)等配套文件,使建设项目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三、强力推进内涵建设,实行“十统一”规范化治理

为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治理工作,加强内涵建设,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十统一”治理(试行)的通知》(哈社卫发[XX]3号),要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布点规划、建设标准、标识标牌、基础装备、制度规范、信息治理、公示内容、医学文书、慢病防治模式和考核评估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十统一”治理。二是研究设计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牌匾、灯箱、科室标牌、形象板和各种展板的样式,并印发了《哈尔滨市卫生局关于统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标牌的通知》(哈卫基发[XX]116号),要求各地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标识标牌更换工作。三是印发了《关于转发道里区社区卫生工作治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的通知》(哈卫基发[XX]99号),要求各区(市)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学习借鉴,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情况需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工作治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使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启动大医院支援社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为充分发挥全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援与指导作用,迅速提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按照哈尔滨市卫生局《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哈卫发[XX]390号)、《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实施意见(试行)》(哈卫发[XX]389号)和《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哈卫医发[XX]33号)要求,我局适时启动了“大医院支援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子”活动。

篇5

一、社区治理的发展过程

治理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协调政府工作的一种方式。随着治理一词的引进,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也成为社会政治领域非常重视的话题。在经济发展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及规范体系的建立,这就要求社会在进行公共事务处理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另一方面讲,治理的理论被广泛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它可以弥补政府失效性的制度提供一种有效性的服务,人们通过在治理中发现,妥善的治理计划可以协调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因此,治理理论成为各国发展以及强化政治力量的重要研究理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地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成熟,社会生活的一些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区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的改变,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化的因素。因此,社区治理的理论已经在社区的建设及发展的过程逐渐被引用,并为政府基层的管理工作带来的新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现代化的治理理念重建社区管理的制度。在传统的社区公共管理的制度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政府的管理过于单一化,而在政府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了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缺陷。当然,在一些社区的公共管理制度中,由于一些管理制度不合理,造成了一些社区居民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参与团体活动的意识并不强烈,这些情况都会在客观上影响社区治理制度的重新构建。

要实现社区治理的规范性,就应该建立多样化的管理办法,可以通过网络的协调实现国家与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最大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公共管理制度可以维持互惠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离不开规范性的社会制度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合作、信任与互惠,通过这三方面的相互协调可以实现社区治理的本质工作,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就是有丰富的社会资本作为促进发展的基础,从而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共同合作。因此,在社区的治理问题中,应该引进先进的经验及技术,更应该着眼于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社会资本的阐述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科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往往会采用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来诠释社会经济中的现象。而社会资本的提出,更是将我国政治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会认为,社会资本的定义是由皮埃尔和布迪厄先后提出的,后来经过科尔曼以及詹姆斯的发展和总结,形成了一个社会资本的概念。但是,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性的社会资本概述,而更多的人会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中的基本形态,可以通过信任和网络规范来表示,从而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首先,社会资本的形成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才可以达到,从而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及发展观,这一环节的关键主要是要让人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信任,理解他人。其次,社会资本主要是将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及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推动社会行为的发展,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可以促进共同利益发展的社会形式,对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资本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其主体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三个层面。在微观的角度讲,社会的资本就是将社区中的居民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通过网络关系从而获取信息,因此可以称之为人体中的社会资本,这其中包括信任,互惠及信仰。而在中观的角度上分析,在社区组织与社区网络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关系网,通过技术能力的相互协调形成一种组织社会资本,而在这种模式中所包含的是规则、信任以及在组织中发起的各种联系。最后在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就是指在社区的整体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将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层面上社会的 资本具有较为明显的公共性,进而可以将其称为群体社会资本。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社会资本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要相互依存的,在社区的治理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社区的治理主要是对社区人们的政治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这其中关系到国家与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及合作。其中,公民的意识以及精神是社区治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人们的不断合作从而提高社会行动的目标,在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水平建立规范化的网络管理模式,将社会资本紧密的与社会管理融入到网络的社区管理化模式中,在网络的互动过程中,让缺少社会公德心的成员成长为公益感极强的社会成员,在提高居民公共意识的基础上提高整个社会的公众意识,为促进社会资本社区化的治理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资本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1.社会资本可以解决社区中的公共意识薄弱问题,促进合作的发展

社区往往都是由个体成员组成,他们之间会有共同的利益需求,从而形成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交往,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与情感上的认同感。而治理作为一种管理的方法,通过活动的举办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感情,可以根据一些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在尊重人民意愿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与合作提高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实现社区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推动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共同解决社区的困境找到有效的管理手段。

通过解决社区中的集体治理的困境,可以协调和谐化的发展,让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相互结合,从而有效地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如果社区中的社会资本十分的丰富,就可以在很大的意义上加强人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会在持续交流过程中促进社区成员的和谐发展。同时,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网络结构的有效形成,促进邻里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普遍化的互惠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很好的形成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地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集体行动的问题。

2.社会资本可以提高社区的经济化管理

社区的治理与丰富的社会资本是分不开的,社会资本分布的是否均匀,会严重的影响着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而言,各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相互之间不信任,社区的活动参与较少。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在社会资本的治理模式中加强社区治理的有效运行,在提高社区居民的动员能力的基础上,增强社区活动的设立,让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促进和谐社区的有效发展。因此,应该通过合理的治理,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提高社区管理的新景象。

在社会资本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激发社区人民的公共意识以及发展社区的非盈利组织,通过这两者的相互协调为社区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激发公共精神的过程中,应该先提高居民的公共意识,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可以将公共意识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贯彻指导思想,通过一些制度的宣讲,活动的实施,让人们提高公共意识,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讨论工作,加强邻里之间的情感培养。对于社区中非营利的组织的建立而言,在丰富的社团组织以及网络环境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互惠的交易行为,推进社区的规范化治理。因此,在社区的生活模式中,经常举办一些制度化的活动,可以丰富居民们的业余生活,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让社区成员们在沟通中激发起合作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资源动员的能力,让社区治理的水平得到规范化的发展。

3.通过信任、互惠等精神能够促进社会治理的网络化服务

通过社区管理机构的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会承担着一些相关的功能,每一种社会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的资源。它们不仅可以利用到社区的内部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化的管理为社区的发展带来动力。因此,可以在相互信任和互惠的前提下找到发展的方向。在社区网络的管理模式中将信任、互惠与社会资本相融合,通过它们的相互依赖、相互融合构建一个社区管理的基础。社会的资本往往包含了社区居民和其在网络的基础上参与活动,社会资本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模式,而是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管理手段。而居民在参加网络的培训的过程中,增大了互惠的规范,在整个过程中,居民通过网络的相互协调沟通完成了彼此之间的相互意愿,因而为社区的公共事务的处理提供了可能,相互之间的信任基础逐渐增长。居民们在网络的构建中,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了合作中的成功,为合作提供了新发展方向。在居民的网络合作过程中,通过集体的行动拓宽了参与者的主管意向,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在社区人民的共同交往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交流形成了一种互惠的模式,可以形成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让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认同感。在利益双方存在一些分歧的时候,可以通过依赖感的形成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妥协,而在相互的接触过程中,通过彼此之间的共同信任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在频繁的互动过程中,可以产生相关的社会声望,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资本的发展,这对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的处理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在社区的居民之间建立起信任、互惠的制度模式,可以为社会参与网络的构建模式提供基础,从而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区和谐环境的建立与社会资本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通过社会资本,可以更好地协调人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在网络服务的帮助下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让社区的管理工作在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模式下顺利展开,从而提高社区人民的公共意识与凝聚力。采取有效的社区治理手段,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制度,在和谐社区建立的基础上,可以促进我国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郑杭生,黄家亮.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J].东岳论丛,2012,(01).

[2]马西恒.社区治理框架中的居民参与问题,一项反思性的考察[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篇6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共有志愿者1124人。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共有巡防员13人,这些人每天都工作在社区的各个小区,特别是国庆安保期间,他们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每天坚持巡逻,同时搞好宣传,使社区居民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二、对流动人口、房屋租赁实行规范化管理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外来暂住人口进行调查登记,目前,我辖区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77人,共有出租户65户,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100%。

2、对小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辖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材料,依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深入开展禁毒与反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意识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开展无毒社区活动,使我社区无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组织人员的教育,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耐心的工作,我社区习练者陈波、任国芬表示不再参与任何活动。

四、围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两劳帮教,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预防调解工作。

1、社区居委会以板报、讲座、宣传栏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篇7

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在区指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依照“街道牵头,部分协作,综合法律”的工作准则,力争用较短时间建成掩盖全区的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详细工作目的是:建成收受接管站(点)280个(分街道建设目的见附表),95%以上的收受接管人员归入规范治理,95%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化收受接管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划化买卖和集中处置,基本消除二次污染,80%以上的可用垃圾品获得收受接管应用,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应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施行步调

(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施行方案,成立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指导小组。

(二)依照全市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规划的结构要求,遵照便民和维护市容情况卫生,公共安全治理以及保证大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准则,做好网点结构规划,提出制止设立的详细地址和区域,报市县政府同意后进行布告,逐渐构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收受接管系统。

(三)依照“规范一批,整理一批,裁减一批”的思绪,普遍宣传《条例》的基本内容,指导广大再生资源收受接管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依规从事行业行为,取缔无照收受接管运营企业和个人。

(四)完成280个再生资源规划化收受接管站(点)的建设工作。

三、责任分工

(一)各街道办事处

依照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街道牵头,部分协作,综合法律”准则,切实承当起辖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收集系统的建设和宣传工作。组织做好辖区收受接管站(点)的摸底查询和结构布点规划,提出辖区内制止设置网点的详细地址和区域;组织相关部分增强市场监管,共同工商、城管、环保等部分取缔无照收受接管运营企业和个人,施行规范化站点建设;协调做好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相关工作。

(二)区商务局

依法负责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治理工作,做好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站(点)的结构规划;做好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立案工作,坚持全区再生资源收集信息平台;协调本能机能部分增强市场监管,规范站(点)设置,整理市场次序;监督和指导昌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施行再生资源收受接管产业政策、收受接管规范和收受接管行业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分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治理的处分细则和财务扶持政策;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施行方案,明确相关部分治理权限和相关治理办法。

(三)区发改委

负责将再生资源收受接管工作归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导区商务局制定再生资源收受接管产业改革和行业发展方案;依法对再生资源收受接管投资项目进行监督治理;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的结构规划。

(四)昌规土分局

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的结构规划。

(五)昌工商分局

根据国家相关司法、法律和《条例》规则,处理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处理工商注册注销并督促其到商务局立案;增强对再生资源收受接管市场主体的监督治理,加大对无照运营的查处整治力度,公安、城管、环保等部分大力共同;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的结构规划。

(六)昌公安分局

监督指导各街派出所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收受接管运营者执行立案治理;组织打击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中的收脏、销脏、窝脏等违法犯罪过为;组织再生资源收受接管市场、收受接管(站)点的日常治安和消防检查、车辆运输治理等工作;协助昌工商分局依法取缔无证照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结构规划。

(七)区环保局

依法审批再生资源集散买卖市场和建设项目标情况影响评价文件;依法对再生资源集散买卖市场和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网点的日常运营活动中的情况维护进行监督治理;依法确定本区具有抛弃电器电子产物处置资历的企业;协助昌工商分局依法取缔无证照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结构规划。

(八)区城管局

依法对再生资源集散买卖市场和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网点的市容情况卫生施行监督治理;对占道运营的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网点进行规范治理;协助昌工商分局依法取缔无证照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结构规划。

(九)昌质监分局

依法对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进行计量监督治理;指导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制订行业技能规范。

(十)区财务局

将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行政主管部分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务预算;参加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财务扶持政策;依照国家规则做好再生资源收受接管企业的增值税返税工作。

(十一)区科技局、昌国税局、昌地税局、区水务局等部分,要依据《条例》规则和政办[2012]6号文件精神,共同做好再生资源收受接管治理职责内工作。

四、工作办法

(一)增强指导。成立由分担副区长任组长,各街道办事处、相关部分和单位负责人成员的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指导小组(详细构成人员名单附后,以下简称区指导小组),负责具体指导、监督、协调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商务局办公,详细负责组织施行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各项工作,召集区指导小组大会,实时研讨处理有关问题。区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指导和责任部分,抓好工作落实。

(二)通力协作。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求社会各界的参加。区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协作,严厉监管,构成合力,保证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篇8

开播《联线司法》栏目。与电视办《联线司法》电视专题栏目,全方面、多视角的展示司法行政工作动态。每两周推出一期,目前,已制作播出《联线司法》专题栏目6期。

完善三大平台建设。不断扩大手机普法短信覆盖范围,截止6月份,订制用户已达两万余人,编发普发短信150多万条。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官方微博与网民的交流互动,上半年微博500余条。重点推进“司法面对面”公共交互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上半年共接收外网咨询问题1200余件。

“六五”普法依法治理稳步推进。以争取六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先进为目标,全力推进法治建设。突出示范点建设,对五个街道和建设、教育、商务、经信、交通五大系统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突出法律进单位的推进,对汽车站、圣都中学、中医院等单位进行了重点安排。突出法制漫画宣传载体的运用,开展法润法制漫画巡展百日行活动。3月份,我市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这是我市连续第二次获此殊荣。

二、夯实基层基础,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建组织扩覆盖,推进人民调解社会创新管理。在全市镇村级调解组织100%覆盖,100%规范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企业和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新建专业性、行业性规范化建设示范点3处;依托农民工维权中心新建市农民工维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处;新建龙泉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处。1-6月份,我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85件,调解成功率达98.3%,调解重大疑难纠纷23件,成功率100%。

抓基层强基础,着力促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依托市人大开展的“人民群众满意司法所”为契机,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年”专项活动,按照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所务管理制度化、业务工作规范化和基础设施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司法所各项业务工作。6月份,我市圣城所、洛城所、文家所、稻田所四处司法所被省司法厅评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

抓管控促矫治,提升两类人员管理水平。以加强矫正队伍专业化、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规范刑罚执行流程、提升教育帮扶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档案材料为目标,开展社区矫正卷宗质量评查活动和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依托市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咨询中心,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测试及评估、矫治;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和社区服务活动32场次。上半年以来,新接收刑释解教人员85人,在册刑释解教人员1383人,重新违法犯罪率仅为1.08%;新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94人,在册社会服刑人员576人,重新违法犯罪率1.7‰。

三、主打优质法律服务,唱响民生主旋律。

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与民政局联合建立市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处,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14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分支,67个法律援助站点为触角,辐射全市的法律援助网络进一步完善。积极拓展法律援助领域和范围,将农村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外地进城务工农民全部纳入援助范围。1-6月份,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21件,办结案件75件,代书430份,新增发法律援助直通卡200余张,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974人次。

引导律师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一村一顾问”、法律顾问全覆盖,聘请律师定期到社区(村)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律师参加“执业为民送温暖、法律服务献爱心”、“法润、法律服务百日行”、“党员奉献周”等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律师积极承担法律援助义务,上半年律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7件,办结32件。安排律师陪同市领导公开接访,参与突发性、群体性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1-6月份,参与接待工作127人次。“市政府法律顾问团”应邀参与市政府决策论证、经济运行,尤其是重大项目上马、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等论证,确保决策程序合法,决策结果正确。

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服务能力。与公检法联合出台了《整顿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意见》,组织开展基层法律服务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印发《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诚信体系建设意见》,提升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诚信执业和规范执业意识。成立法规科,对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效率进行全方位督导,对全市法律服务行业作风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确保整个司法行政业务的正确方向。通过执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市场的整顿,肃清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提升法律服务从业人员诚信从业意识,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兴源法律服务所被省司法厅授予“省级文明法律服务所”荣誉称号

完善规章制度提升公证质量。制定完善质量检验制度和集体会审制度、请示汇报制度、公证事项查证制度和公证业务办理流程制度,以规范提效率,以制度促公正。上半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748件,其中国内公证6263件,涉外公证469件,涉港澳台16件,有效地发挥了公证机关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为我市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篇9

(一)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树立市中环保良好形象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明确分工,细化责任,成立了局“*”主要污染物减排领导小组、局“*”主要污染物减排编制小组、局重点排污企业和各项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监管领导小组、小清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整治扬尘污染及治理“八乱”工作领导小组,每位分管领导任一个小组的组长,形成了局党组总调度、每个小组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实行严格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年底完不成任务的,分管领导不得评为优秀,分管科室不得评为先进科室,有效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局在工作中不局限于8小时上班时间,遇有重大任务全局24小时值班,在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中,我局成立了2个巡查组和1个督察组,每组有一名分管领导带队,24小时进行巡查、督察、抽查,局主要领导带队进行督察,确保了市中区秸秆禁烧工作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禁烧效果明显,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二是强素质、带队伍,着力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高素质队伍。我局*年先后3次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要求全局干部职工熟读掌握《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的“八法一条例”,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局党组采取一月一抽查、半年一考试等手段,对全局干部职工掌握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督察,确保学习效果,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中,保证了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三是完善制度,规范执法,打造高标准的环保执法队伍。我局在原有的“三声”、“四心”、“五个一”服务和“六项禁令”等规范化制度的基础上,又先后对《环境保护服务承诺》等26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将环境标准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贯穿到环境监察、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排污收费、环境评价、项目审批等各项工作中。由于我局在环境标准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局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标准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按照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我局按照ISO9000认证的标准和要求,完成了《质量手册》和37个程序文件、58个作业指导书及271条记录表格的编写,于*年12月29日顺利通过国家ISO9000的认证考核验收,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将使全局的各项工作更加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提高我局的科学管理水平,全方面提升我局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为适应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夯实基础

*年,我局自身能力建设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市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对我局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区财政先后拨款180万元用来提高我局自身能力建设。一是监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年我局新购置64台(套)共计122万元的监测仪器设备,目前我局已有121台(套)监测化验设备,能够对44种污染物项目进行监测,为我区的环境监察、环境管理、污染减排、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等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二是执法能力建设有很大提升。*年我局新购置8辆执法车辆,7套应急设备,5部对讲机,3部照相机,2部录像机,4个录音笔,为环境执法提供了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取证设备。目前我局共有执法车辆18辆,为顺利完成24小时环保110值班、群众来信来访的及时处理、执法监督检查、秸秆禁烧、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国务院环保重大专项行动监督检查的应急任务等工作提供了保证;三是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保证。*年我局新购置6台台式电脑,4台笔记本电脑,12台打印机,目前我局共有27台微机,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有力保证。以上物品及设备的购置,极大的提升了我局的自身能力建设,为做好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积极主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减排任务指标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五个落实”,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即班子落实、队伍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制度落实。区长与各办镇、责任部门和重点排污企业签定了《市中区责任单位“*”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及《市中区责任单位“*”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指标纳入《济南市市中区环境保护“*”规划》,落实专业队伍,将减排任务指标细化分工,确保各项减排指标落到实处;二是加强调度,定期总结。对污染减排工作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分析,半年召开一次总结分析会,通过强化监督,对因工作不利影响污染减排任务指标顺利完成的,将追究相关责任单位领导的责任,以确保我区减排任务指标按时、按要求完成;三是强化监督,定期巡查、督察和抽查。对工业园区和重点污染源每周一检查,半月一抽查,对存在问题的污染单位,督促其限期进行治理,并派专人监督指导,确保工业园区和重点污染单位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四是加大限期治理力度。对辖区较大的宾馆、酒店、医疗单位和大专院校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未上污水处理设施的,立即督促其进行限期治理,例如在检查中发现西北假日大酒店、钟鼎楼大酒店、济南大学西校区和中铁十四局兴隆山庄四家单位污水超标准排放,受区政府委托,我局立即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并在治理过程中定期督察和指导,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三、宣传先行,教育为本,努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为认真落实党的*精神,努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我局针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和不同分工,深入开展了“六个宣传教育”,确保真正达到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一是充分发挥区委党校环保教育阵地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环保知识培训;二是结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活动,给他们上环保知识课,增强了他们对环保工作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和支持意识;三是坚持环境教育与环境监查执法工作相结合,采取送法上门,举办环保知识培训班等形式,不断加强对排污单位环保法律法规培训;四是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目标,与教育局联合创建了环境教育基地,将环境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五是环境教育进社区,将社区环境教育列入搞好环境保护、落实*精神和开展“绿色社区”、“安静居住小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环保、支持环保,推动环保工作深入开展;六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环保下乡”活动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推进环境教育工作向农村延伸。围绕提高辖区居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一主题,我们在全区深入开展了“十项绿色创建”活动。即创建绿色社区、安静居住小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酒店、绿色医院、绿色工地、绿色机关和绿色乡村。截至目前,我局共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7个、市级绿色社区25个;省级安静居住小区2个、市级安静居住小区24个;国家级绿色学校2个、省级绿色学校3个、市级绿色学校25个。

四、*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做好标准化建设。在确保通过ISO9000认证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全局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工作标准更加明确,工作程序更加规范,不断提升环保队伍整体素质和形象,确保全局干部职工的执法和工作更加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局的科学管理水平。

二是继续做好污染减排工作。按照国家确定的污染减排任务指标新的考核办法,大力开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积极落实济南市下达给我区的污染减排指标任务;对辖区重点排污单位各类污染防治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进行限期治理;全面总结关停大东水泥厂的经验做法,对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取缔,确保污染减排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篇10

一、认真谋划,积极部署,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普法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加强“三个建设”即: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寻求“三个突破”即:在普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上寻求突破;在普法工作的管理方法上寻求突破;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上寻求突破,形成“大普法”的工作格局。

具体做法:1、加强和完善普法骨干队伍建设,区建立健全普(请登陆政法秘书网)法讲师团,乡镇办事处建立普法小分队,村街建普法小组,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向纵深发展。部门单位普法员要达到干部职工总数的10%,村街普法人员达到5—10名。2、农村普法工,作强化农村夜校的普法主阵地作用,同时组织律师、讲师团定期巡回讲演宣传普及法律。法律宣传内容有针对性,坚持同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相结合,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同村务政务管理相结合,同送法进户相结合,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相结合,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二)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在全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个依法治理工作机构、制定一个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和完善一套依法治理规章制度;建立一支法制宣传队伍;开辟一块法制园地;每季开展一次法制宣传咨询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民间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建立一个安置帮教工作站,落实对每一个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各总结一个依法治理典型,以点带面,将依法治理工作在全区铺开。

二、加强网络建设,健全制度,探讨新时期做好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新途径

(一)健全基层民调网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形成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楼院长四级民调网络。每个城市社区调委会人员不少于3人,每个农村调委会人少于5人,每年对基层民调人员培训2次,提高基层民调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调处纠纷的能力。

(二)加强司法所建设。1、加强硬件建设,使所辖8个司法所全部成为规范化司法所;2、人员充实落实待遇,理顺乡镇司法所管理体制;3、加强司法助理员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三)创造性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继续坚持“四个一”工作,并进一步探索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健全人民调解制度,,严格规范调解程序,保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落实民调责任制,充分发挥)村(居)、乡镇办事处、区三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切实做到把民间纠纷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努力形成安置帮教工作良性运行机制。1、建立健全衔接制度,包括重点对象接回制、回归人员登记核实制、信息反馈制,做好衔接措施的落实。2、多方联动,帮助、引导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出路问题。3、加强对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对脱管、失控刑释解教人员的追查、协查、通报制度。4、加大帮教力度,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

三、树立大服务思想,不断开拓法律服务领域

(一)公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证源、提高业务收入。继续严把质量关,杜绝错证、伪证。

(二)司法鉴定。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医鉴定程序,加强对法医鉴定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杜绝错鉴、误鉴。

(三)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培训。每年对法律工作者学习培训不少于1次。完善法律服务所的各项制度,包括受案程序、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对落实情况每年检查2次。

(四)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提高办案质量。

四、提高队伍素质,推进行风建设

篇11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健全,一年来,我们积极入住宅区,用标语、广播等形式提醒居民加强防范,社区居民群众防范意识明显提高,防范力量建设显著增强,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4、社区为了更好地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降低发案率,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想方设法对辖区内居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没有围墙的小区要修建围墙,没有安装防盗门的单元楼要做好住户的思想工作,争取在单元楼的楼梯口统一安装防盗门。义务巡逻队员在小区门口值守,阻止闲杂人员进入小区,小区治安状况大大好转,车辆失窃现象减少,中午休息时间也没有收废旧的噪音出现,居民反映很好。

二、以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为突破确保小区发案率的下降: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每一户出租房屋业主均与社区签订治安责任书,社区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治安查验至少1次以上,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

2、对小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为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社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份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督促辖区周边单位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

三、深入开展禁毒与反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意识: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以不让进我家等活动为切入点,在社区内以禁毒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小区居民的禁毒意识。目前我社区无新滋生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组织的警惕。一方面我们经常下到群众当中去,通过与群众的交流,从中了解是否有新滋生法-轮-功习练者,做到发现一个,帮教一个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向我们揭发、提供组织的非法活动,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在辖区内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发现组织发动的非法活动。

四、围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两劳帮教、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预防调解工作:

2、排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各类矛盾激化的原则,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今年,调委会共接受调解纠纷2起排查率1%,调成率95%。

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工作运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街道综治办的领导下,结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项稳定工作,改正存在不足之处,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繁荣、祥和的生活环境。

一、组织健全,完善工作责任制

一年以来,社区两委班子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本社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综治工作常抓不懈。年初,及时成立了社区综合治理委员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帮教安置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治调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综治有关事务,社区两委成员、各居民小组组长纳入了领导小组成员。形成了社区书记亲自抓,治调主任具体抓,成员全力抓的良好局面。与各居民小组组长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13份、《安全生产责任书》13份,并多次召开综治例会,对各阶段综治工作及时传达贯彻,使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迅速传达到基层,贯彻到基层,及时解决综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保证综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精心调解,解决矛盾纠纷

在调解工作中,能化解在基层的矛盾尽量化解在基层,坚持矛盾纠纷由大到小、由小到了的原则来做此项工作。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基础,社区书记始终把自己摆在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主要位置,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加大社区综合治理力度,划分责任,分片管理,对综治、平安工作进行定期跟踪检查。 矛盾调解一年经过2次大排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小排查,矛盾排查率达到1%。共挑出矛盾纠纷1起,其中财产纠纷1起,邻里纠纷5起,家庭纠纷4起,调解成功率达1%。通过此项工作社区治安稳定了,矛盾纠纷没有引发刑事案件。

三、齐抓共管,创建和谐平安社区

福临铺社区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积极推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辖区治安形势良好。 进一步加大了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动员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创建和谐平安社区志愿者的活动中。社区动员辖区内居民群众、党员、组长妇女组长进行宣传教育,在主要街道、居民住宅区、各组公示栏张贴标语,使我们的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的活动宣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健全,今年全年,我社区共出动义务巡逻队2余次,成立了义务巡逻队、信息队,队伍成员都无私奉献,不讲价钱,任劳任怨。并且进行天网工程建设,在集镇主要路段安装摄像头二十余个,保证了社区安全稳定,社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四、对流动人口、房屋租赁实行规范化管理

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外来暂住人口进行调查登记,目前,我辖区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115人,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1%。同时对社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管理好社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并依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深入开展禁毒与反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意识

福临铺社区社区结合禁毒工作安排开展无毒社区活动,使我社区无新增吸毒人员,对吸毒人员进行帮教,无制贩毒行为,得到了上级工作的肯定。社区还对重要日子对重点人我们进行监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辖区内的重点人在监管的范围之内,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工作,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营造了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社区内有刑满释放人员2人,社区对其进行登记和掌控,开展经常性的帮教工作,还成立了帮教小组。

六、安全为主,防患未然

一年来,在全社区范围内开展了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定期不定期的对超市、饭店、公共聚集场所进行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正月十五、五一、十一等特殊期间前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侧重于查找安全隐患,并加大其整改力度,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年社区进行安全检查1次。

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街道综治办的领导下,结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项稳定工作,改正存在不足之处,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繁荣、祥和的生活环境。

今后,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工作,着力解决社会治安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一要全面加强基础工作。要全力配合镇综治办完善综治工作台账的健全、规范工作,各种资料齐全。二要全面加强帮教工作。按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要重点以青少年群众教育管理与服务为突破口,加大对未成年子女、闲散未成年人、边缘学生群体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服务,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新成效。三要认真落实关于排查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推进农村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对本社区和企业内部及周边地区进一步加大重点整治力度,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篇12

一、抓好道路建设。加快镇内主干道建设,逐步硬化村道公路,加快入户文明路的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建好道路标志标牌,加强道路养护管理,实现城乡道路畅、洁、美。

二、抓好市场建设。加快完善好两个农贸市场配套设施,逐步将市场功能分区;加快建材、修配、农资、废品收购点等专业市场的建设,规范市场秩序,达到秩序化、规范化。

三、规划停车场建设。加快建设货运停车场,着力缓解停车难。

四、抓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完成镇垃圾填埋场建设,确定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二、深入开展“五乱”治理

一、解决“垃圾乱扔”问题。加大城镇区日常清洁保洁力度,逗硬落实清扫保洁责任,垃圾日产日清。引导小区住户成立业主委员会,逐步规范物业管理,优化物业服务,全面推进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和日常清扫、保洁工作。社区居委会加大“门前五包”落实力度,进一步强化责任区域清洁卫生评比、考核、量化打分、定时公示。环卫所加强清扫保洁、清运、督察队伍建设;继续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增添环卫设施设备。加强集镇、街道和村社环境卫生管理力度,确保城乡环境干净整洁。

二、解决“摊位乱摆”问题。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强力整治街巷乱摆乱卖、乱搭乱建、占道经营、骑门摊经营等问题。加快市场基础设施规范化改造,科学规划农贸市场等摊点秩序,严格管理主干道环境秩序。科学规划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网点,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秩序。

三、解决“车辆乱停”问题。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标识标牌,规范交通标识标线,新建临时停车场,实行车辆“三限”管理。加大城乡交通执法力度,清理规范公路占道堆码,彻底整治修车、洗车店铺,切实改善交通秩序。

四、解决“广告乱贴”问题。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样式、统一规格原则,对临街面和大型户外广告制作商规范设置户外广告,集中规范主干道店招店牌。督促责任单位和经营业主加大小广告清理力度,集中清除城区“牛皮癣”,拆除破损广告、过期标语,全面改善城区广告形象。

五、解决“工地乱象”问题。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实行围栏封闭作业,严禁占用道路和公共留地堆放物料,严格弃土弃石废渣管理,严禁建筑工程车在街道带泥行驶,洒落建筑垃圾。规划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垃圾污水规范化处理。逗硬查处违法违规建设,依法拆除违法违规建筑,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秩序。

三、加快推进城乡风貌改造

围绕打造“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城镇”目标,坚持“四注重、四提升”原则。

一、结合实际完善城乡风貌塑造规划,推进城郊结合部风貌整治,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加大主干道村(居)风貌整治力度。

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实施以川北民居为特色的风貌改造,努力建设“五好一新”的新农村。

三、建立城乡风貌改造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实施风貌改造的积极性,使城乡风貌改造步入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四、建立风貌建设维护机制,巩固风貌建设成果。

四、扎实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坚持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点示范、逐步推广”的思路,以增添设施、清扫店面、塑造风貌、健全机制为突破口。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工程,结合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工程,加强村庄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全面推广“统一收集、集中分类、生态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探索村民环境卫生自治办法,开展示范农户创建活动。加大示范创建考核奖惩力度,对各村社农户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规检查和考核,将督查考核工作延伸到村社和农户,通过抓典型、树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努力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五、努力提升城乡居民素质

一、深入开展“七进”活动。在机关单位开展卫生检查大评比和机关职工违章大曝光活动,在农村开展环境整洁示范户评比检查活动,在企业和工厂开展节能降耗减排和美化环境活动,在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和家校共建文明环境活动,在社区开展居民自治和门前“五包”检查评比活动。每月确定工作重点,每月开展一项活动的要求全面提升居民素质。

二、持续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宣传活动。继续举行“不文明、不卫生”陋习评议活动,在全镇开展“三乱”、“五乱”行为有奖举报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卫生新风尚,使文明生活方式逐步深入人心。

三、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组织和动员镇级机关干部走上街头带头参加文明劝导,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以干部示范带动推进全民素质提升,充分发挥社区文明劝导队伍作用,开展经常的文明劝导活动。

四、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平台。对好人好事和先进的做法给予表扬和宣传,对不文明言行和环境治理开展不力的单位和村社给予通报和批评。

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篇13

(一)强基固本“出实招”。一是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基层业务用房、装备得到加强,办公设备不断完备,经费保障、基层司法所长副科级待遇基本得到落实,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全市137个基层司法所完成业务用房建设,其中独建88个,占64.2%。二是矛盾化解工作取得新发展。构筑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机制和工作交流机制不断丰富,“以奖代补、以案定补”机制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__年以来,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51021件,调解成功率97.6%。三是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四是扎实推进“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建设,有效拓宽了普法领域,提高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提升了“依法治市”水平。

(二)关口前移“见实效”。一是法律援助渠道不断拓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完成了县区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局、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置和规范化建设任务。20__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597件,提供法律咨询20300人次。二是以“管理规范、业务规范、服务规范”为目标,加强律师公证工作的基础管理和自我管理。三是继续加大了安置帮教工作指导力度。截止20__年底,全市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1849人,实施帮教11330人,占95.62%,安置9480人,占80%。四是强化法律服务队伍自身建设,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秩序,规范执业行为,法律服务公信力不断提高。

(三)发挥职能“见真章”。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市143个乡镇(办事处)综治维稳中心大部分设在基层司法所,基层司法所配合有关职能部门理清法律关系,制定合法有效的调处方案,矛盾纠纷分类、化解、调处中枢作用突出。

(四)自身建设“求创新”。一是继续深化普法依法治理,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创新工作方式,盘活普法载体,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及时启动“六五”普法“四五”依法治理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县区、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一法治三和谐”创建活动,把开展“法治县区”、“规范化司法所”、“规范化人民调解组织”三项创建活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二是继续深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实现收归上划基础上,积极推广外地经验,大胆探索和创新特殊人群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

(五)打造队伍“树新风”。按照“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扎实、纪律上严明、业务上精通”队伍建设标准:一是抓灵魂,促进面貌向“奋发型”转变。二是抓作为,促进作风向“实干型”转变。三是抓创新,促进管理向“规范型”转变。四是抓团结,促进氛围向“和谐型”转变。近年来,法律援助管理局等14个集体先后被司法部、省委表彰为“先进集体”、18名干部被评为“先进个人”。

二、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县区司法局承担着对乡镇司法所管理、检查、指导和帮助职能,但在调研中发现,县区司法局职能发挥存在较大差距。基层头重脚轻、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和一人所现象尤为突出。法制宣传、矛盾化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县区司法局领导班子思想不解放,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重点不突出,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不畅,创新能力不足,工作打不开局面。

(二)人员总量严重不足。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共有中央政法专项编制539人(含市劳教强戒所)、地方行政编制167人、地方事业编制174人,共88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009%,实有823人。144个基层司法所实有工作人员268名,其中一人所57个,占39.58%,二人所44个,占30.56%,三人以上的37个,占25.69%。威信县10个乡镇仅有扎西镇司法所有3名工作人员,其余9个司法所均为一人所。

(三)保障不到位。11县区司法行政机关的公用经费、办案业务费、装备费均未达到省财政厅、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州(市)级和县级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标准〉的 通知》(云财行〔20__〕464号)规定的每人每年25000元标准,高的21300元、低的18600元,且包括了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普法依法治理等工作经费,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经费的紧张,给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四)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专业化水平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全市144个司法所268名工作人员中,非法律专业研究生1人、占0.37%,法律专业大学35人、占13.06%,其它专业20人、占7.46%,法律专业专科68人、占25.37%,其它专业68人、占25.37%,中专及以下76人、占28.36%。50周岁以上65人、占24.25%。镇雄县司法局仅50周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就达12人、占18.46%。

(五)社区矫正工作面临不少困难。一是社区矫正工作社会认知度不高。当前,部分干部群众不了解社区矫正工作,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法院宣判、监狱释放就没事了,不愿参加社区矫正。二是社区矫正队伍力量薄弱。我市司法所一般只有1-4名司法所工作人员,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学识单一。三是社区矫正决定机关与司法行政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规范的执行交付制度,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四是经费保障严重不足,影响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策思考

司法行政机关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对司法工作进行行政管理的专门机关,在我国司法体系和法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围绕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保障民生,充分发挥“前端性、窗口性、服务性”的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在法制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攻坚期、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作为政府工作一部分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夯实基层基础、加快观念转变、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思路决定出路、作风决定作为,理念创新乃工作创新之源。正确把握和认识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在新形势下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与时俱进、推进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贴紧自身发展的需要,寻求司法行政工作新的发展点;贴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寻求司法行政工作的着眼点;贴近群众法律需求,寻求司法行政工作的落脚点。要从传统矛盾纠纷化解转变为矛盾纠纷发生的预防,突出“预防性”,真正体现“前端性”、“服务性”,向社会管理创新转变,主动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

二是由配合型向主导型转变。《人民调解法》、《律师法》、《公证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法律支撑,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而为、主动而为,正确认识县区司法局是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主阵地;是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实践的主渠道;是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的主战场,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理念,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和要求,严格依法办事,大胆实践、主动实践。

三是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首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舍我其谁”的观念。第一力戒消极懒散,树立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司法行政精神,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第二力戒满足现状,树立迎难而上、时不我待、座不住、等不得的紧迫感和勇于担当重任的气魄、开拓进取的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第三力戒漂浮作风,树立一抓到底的求实精神。力戒急于求成、精神萎靡不振,坚持深入到工作落实的终端跟踪问效,以求实扎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工作的落实。

四是由试点型向常态型转变。社区矫正工作是国家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崭新的工作职能,是社会管理创新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大大加强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司法行政机关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认真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相应的机构,搭建工作平台,构建相关制度,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办案经费,切实履行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职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教育有方法,管理有制度,从而实现矫正工作的常态化。

五是由基础型向规范型转变。要从过去重基层基础建设向重管理、重规范转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司法行政工作管理体制,以制度的规范化来促进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经常性督查,实行层级问责制,切实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提高工作质量。

六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要加强司法行政宣传工作,切实根除封闭思想,变只干不说为既干又说,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晓率。一方面要做好内部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典型经验和做法的推广力度,推动精品司法建设。另一方面,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宣传,不断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率和群众知晓率。再一方面,要加强调研工作,针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透,搞明白,找到问题的根结,提出解决的办法,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