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医药发展前景

医疗医药发展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疗医药发展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疗医药发展前景

篇1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它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之治”分不开,即中药的用药特点是,不光只针对疾病本身,而是从人的整体出发,通过调节全身气血来达到对疾病的治疗。中药继承了我国五千年传统医学的精髓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具有着化学药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大;对慢性病以及疑难杂症有着良好的效果;对疾病达到治本以治标的作用等等。以及从“药食同源”出发,中药作为药膳在康复保健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采用现代化技术比如HPLC、超临界萃取等对中药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运用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等制成更合适临床使用的剂型,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在古代甚至近现代的医疗保健方面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

那么,中药目前的市场地位和行业现状以及人才需求方面究竟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开看一下。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扶持中药产业。比如:1.国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中医药补偿机制,降低撤销起付比例等;2.实行新医改措施,在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提倡“中西药并重”,加大中药使用比例;3.实行“十二五”规划,计划到2015年分别在中医药医疗资源,中医药服务,中医医院出院总人数以及中医药人力资源方面达到相应目标。

国内的中药产业现状,国内中药产业产值以2011年的4381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5156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0000亿元。中医药行业比例从2011年的28.28%,上升至2012年的31.2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

2011年,全国中医医院数量达到2831家,比2010年增加了53家。分科中医科门急诊人次共达4.2亿人次,占全年医院总量的19.1%。

其次,以湖南省的情况为例。

1.我省中药材资源丰富。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省药材种类在全国占到18.7%,重点中药材的品种占到66.8%,道地药材比例为20%。

国家制定GAP种植规范,使中药材在源头上得到质量的保障,并且我省药源丰富,还有很多尚未发现的品种有待开发。这些都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完成。比如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材养殖员。

2.中医医疗体系完善。

中医医疗机构几乎覆盖了全省各个地区,全省中医医疗机构2117个,中医病床15452张,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医门诊,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药服务占卫生服务总量的30%以上。这样就为比如中药调剂员、中药临方制剂员等中药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岗位需求。

3.中医药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我省有中药生产企业150多家,中药饮片T90多家,其中九芝堂、千金药业、紫光古汉,以及浏阳生物工业园等都是我省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完成从中药饮片加工、药物成分提取,制剂生产,包装与质检一系列的流水生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比如中药材净选润切工、中药炮制工等高职专业人才。

4.中药商业优势明显。

国家正式批准认可的全国专业中药市场共有17个,其中湖南省有2个,分别是邵阳廉桥和长沙高桥。全省有医药批发企业近400家,其中双鹤医药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区“快批”公司之一。

篇2

一 引言。

尽管目前药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药学产业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 从事药学专业职业类型分析。

1. 药师。

药剂师在医药行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药剂师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社会地位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业所涉及的领域也相应的扩展。我国药剂师的就业领域:第一、 药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药店的数量也急剧增多,法律对于药店的规定需要有常驻的药剂师,所以有大量的药剂师进入药店工作。第二、医院。传统意义上的药剂师都是在医院的药房工作。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药剂师也要进入病房,一方面与医生沟通用药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患者药物方面的问题提供更专业的解答。第三、制药企业。企业工作的药剂师选择的具体工作也不一样,一部分从事新药的研究、制作及后期实验; 另一部分可以从事医药代表,主要负责某些药物的推广工作; 还有一部分可以从事管理方面的职务,组织研究、管理经营等。【1 】

2. 公务员。

公务员报考热的持续升温表明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选择日益成为广大求职者的首要目标。近年来,随着公务员待遇与福利的不断提高,原先就有职业稳定、工作环境好等优势的公务员更成为当今青年人羡慕的职业。在日前有关青年理想的调查中发现,多项数据显示,公务员已经成为青年人择业的首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从今年报考全国公务员考试的人数看,公务员考试将会一如既往地“火爆”下去。

3. 教师。

最近两年,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成为新的受热烈追捧的目标。不过,要想成为一名教师并不简单,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上岗的必需条件。在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教师职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及社会人士就业时的最佳选择。但药学专业学生做教师只能选择大学或职业院校,一般说来博士学位是基本的入职条件。

三 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及前景展望。

1.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大、中型医院药剂科每年招聘人员数量有限,仅极少部分毕业生能走入医院。大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医药代表、医药保险、医药销售、药企等工作,其社会地位及工作报酬均不太高。近年公务员招考制度的实施及激烈竞争,使得应届毕业生很难在每年7 月底以前就被药监局、药监所等政府部门聘用,因此,药学生在第一次就业选择时很少会选择药监局等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及医药研发等单位对本科层次毕业生需求一直较少,虽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能成功入职这一行业的学生比例一直较低。综上所述,药学生面临着就业率高,但就业层次不高;心理预期值高,但工作回报低的就业现状。严峻的就业现状使得部分就业期望值偏高、缺乏就业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动指导的药学生们,在面临扩招、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等因素所致的就业难题时不知所措。【2 】

2. 发展前景广阔。

总体来看,由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快速,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有很大潜力。特别是由于医疗和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而兴起的遍布城乡的集体或个体经营的医疗单位和零售药店,更拓宽了药学学生的就业领域,用人单位主要有药厂、医院、医药销售公司、药品检验单位、研究单位和管理机构等。另外,目前老百姓对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的呼声日益突出,需要有专业背景的药师来指导他们合理选药,科学用药。而且随着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执业药师立法和OTC(非处方用药)制度的实施,也对高等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通用型(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同时口径拓宽有利于药学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他们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今后的转岗和就业。

四 药学生应如何应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根据药学学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预测,只要努力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药学生不仅不用为就业发愁,并且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

1. 扎实学习学科基础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既要在基础学科上拓得宽, 又要在专业领域里掘得深, 为思维的创新提供足够的知识空间。药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知识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药学、生物、医学等学科。学生不仅要牢固地掌握上述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更应具备分析、判断、解决实践中各类问题的能力。

2.努力提升捕捉专业信息的能力。

要求药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为进步、为创新而学习的思想, 阅读专业学术著作并从中汲取知识的能力。为此, 学生须具有较强的工具运用能力, 包括检索、查阅信息的能力, 以及工具书的运用、文献资料的查阅、数据库及因特网的使用等。外语和计算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两个非常重要的查阅信息和获取知识的工具, 药学生应该必须熟练掌握运用, 以便获取所需信息。【3 】

3. 大力提高专业技能(即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药学生应该通过各学科的实验课程, 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才能牢固掌握知识, 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外,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还不具有社会实践能力,也不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只能踏踏实实工作,培养“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意识,发展新的就业观,人才观。在了解我国药学专业就业形势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条件,发挥自身特长,不断完善自己,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在求职生涯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本文的分析,主要在于使药学专业的学生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从容选择就业道路,审时度势,更好的面向未来人生路。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84-02

中医是传统的祖国医学,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在如今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普遍提倡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口号,中医适宜技术已成了现今社区医疗的大趋势,社区医师通过掌握一定的中医适宜技术,将中医特色中的“廉、验、便、简”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难题,更好地为社区人群提供基础保健服务,保障社区群众的健康[1]。我社区服务站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自推行以来,普遍受到群众大力支持及欢迎。作为源远流长的祖国传统医学-中医学,不仅由于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方法简单及内容丰富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更是符合我社区卫生服务倡导的思维理念及医疗模式,做到因病施治,以预防保健为主。本文就中医中药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发展前景,现综述如下:

1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在社区服务站中开展应用,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有效的医疗保健,全面拓宽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范围。同时,通过社区医生对全体社区居民进行宣传及指导,也一定程度帮助社区部分居民自行应用简单的中医技术对自身及其家庭防治各种躯体疾病。我社区服务站主要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如下:

1.1 针灸

针灸是指在结合人体十二经络理论及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以不同的补泻手法,给予毫针扎刺患者身体相关的穴位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的范围包括:五官、眼、内、外、妇、儿等科的疾病,应用较为广泛,效果明显。尤其针对某些疼痛性的疾病,颇有功效。中医针灸需要掌握其施针基本手法,主要手法为捻转法和提插法,辅助手法为颤法、飞法、摇法、刮法、弹法及循法[2]。我社区服务站专门培训并应用中医针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疾病,其疗效卓著,主要根据针刺镇痛的方法通过针刺将痛觉穿入的信息性质进行改变,抑制机体获得相关痛觉刺激引起的反应及感觉,并将痛阈提高,增强机体对于疼痛的耐受能力,使集体对于痛觉的敏感性降低,有效使处于痉挛、紧张的肌纤维得到舒缓,起良好的镇痛效果。

1.2 拔罐

我社区服务站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中,拔罐是其中一个中药组成部分,火罐是其主要工具,以抽气及燃火等为方法,利用将罐内空气排出,形成负压,使火罐能吸附在需要进行拔罐的部位体表,局部皮肤发生瘀血及充血的原理,来防治各种疾病。拔罐的常用方法为闪火法,民间方法还有抽气法与投火法[3]。按照拔罐的方式分为针罐、刺络拔罐、闪罐、走罐及留罐。我院一般常用的方式为走罐和留罐。拔管的部位一般为四肢和后背。根据病人的体征与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对应选取经络后再以火罐对症治疗,起良好的保健祛病功效。医生基本掌握其技术,并大力向居民宣传推广,其功效普遍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可。

1.3 推拿

推拿疗法是我社区大力推广的一种的物理疗法,医生以各种手法对患者体表的穴位或某些部位进行刺激,起防治疾病的功效,应用推拿疗法防治疾病具有“易、便、简”的优势。推拿的原理是通过各种手法对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作用。中医学角度认为推拿具有行气活血与疏通经络、滑利关节与理盘整复、扶正祛邪与调整脏腑等作用。同时,由于推拿疗法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在内、外、妇、儿各科均能采用,对于成人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拔伸法、摇法、拍法、抖法、擦法、摩法、拿法、点法、按法、揉法、滚法及一指禅推法。实际操作时,一般单独使用一种手法或联合使用几种手法,遵循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原则,要做到“柔和、均匀、持久、有力”[4]。

2 中医中药在社区慢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1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优势

中医学是一门以研究人体病理、生理及防治疾病,并具备其独特及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学科。中医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其结构不可分割,其功能相互联系,其病理相互影响。中医认为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生理和心理的有机结合,尤其强调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或引起病理变化。注重情志致病,同时也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治疗上,中医强调应遵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及“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原则。其治病重点在于求本,临床治疗以整体调整为核心,不仅仅是治病,更治未病”、注重治“人”和重在预防。此观念与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思维与模式正好相符。

2.2 中医历史悠久,中医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中医理念历史悠久,对中国人民影响较大。由于中国自古就采取中医治病疗伤,养成以中药强身健体的习惯。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医中药以深入中国老百姓的心中,并给予极高的信任,如“西医千人一面,中医强调个体差异”,“西医重局部,中医重整体”及“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等观念早已深入民心[5]。在社区,此观念更是强烈,尤其是老年居民,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非常高。同时,由于中医中药具有的自然、天然等先天优势,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3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体系相符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据书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5]。因此,“治未病”的思想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方面,前者强调的是预防疾病,后者提出的是根据疾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进行有预见性、合理地及早期地进行治疗,防止疾病向恶性发展。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其方法不仅是传统中医学中的经典理论,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新理念,现代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结合我国医药卫生的战略方针以“预防为主”,把“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6]。而社区卫生则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健康宣教和预防为重点的新型医疗体系,并且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健康的重视逐步提高,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前景越来越广阔。

3 中医中药在社区开展中占据先天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是建立在社区的基础上,面向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其服务人群的重点一般以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及慢性病的患者,其服务内容主要是强调医疗保健、健康教育、预防、康复及计划生育指导,而中医治疗简易便利、疗效确切,深受人民群众的信赖,并且中医诊疗手段众多,内服外用可相结合,近年来,还能通过静脉点滴和肌肉注射中医药治疗,见效快,副作用少,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7]。另外,我社区还开展有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中药治疗方法,不仅节省了昂贵的医疗设备及精密仪器,还操作简便,投入人员较少,在丰富社区医生诊疗方法的同时,亦符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条件,因此中医中药在社区开展中占据先天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贞,彭大力,牛晓兰,浅谈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及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5):32-33.

[2] 熊仁明,余金燕,浅析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8,l0(5):17-18.

[3] 李永梅,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10):2005-2007.

[4] 梁健,邓鑫,杨瑞春等,中医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应用的综合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6):523-526.

篇4

一、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历程

中国药物至少在公元10世纪已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明末清初,中西医药交流颇为频繁,其中以传教士向中国介绍西医药知识为多。但从雍正开始禁教后,传教士感到在华行医传教难以进行,他们便转而研究中医中药,并将这些知识介绍到欧洲。曾经入仕元朝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也记述了中国药材外运的史实。万历三年(1575)西班牙传教士拉达(Martinde Rade,1533-1578)受菲律宾殖民政府派遣,到福建沿海活动,购回大量有关中医药书籍。卜弥格(P.Michael Boym,1612-1659),波兰人,任过波兰王的首席御医,他在华期间留意中国药物学,用拉丁文写出《中国植物志》(Flora sinensis),实际是《本草纲目》的节选本,是目前所知向西方介绍中国本草学的最早文献,清顺治十三年(1656)在维也纳出版。1683年荷兰医生赖尼(William ten Rhyne)在伦敦出版了一本《论关节炎》,书内有一节为应用针刺治疗关节炎的内容,这是介绍中国针刺术到欧洲的最早期文献之一。

17世纪末,英国医生弗洛伊尔(John Floyer)将卜弥格关于中医脉学的译述转译成英文,连同自己的著述合为《医生诊脉表》一书,公元1707年在伦敦出版。18世纪以后欧洲人对针灸术认识渐多,出版介绍针灸的书约50种,德、法、英、瑞典、捷克等国均有介绍,爱尔兰出版了一本关于论述灸术的生理作用的专书。法国从1808年到1821年短短20年中,就出版专门论述灸术的书籍约8种。上世纪30年代,法国汉学家马伯乐(Maspero)就在《亚洲杂志》上著文向欧洲介绍中国气功中的胎气法、服气法、闭气法、六字诀等功夫。1850年马氏又根据中国古籍《黄庭经》,介绍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医药在德国、英国、法国均有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及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德国的中医药学术组织已达48个,居欧洲国家第二位,高于英国(31个)。中医药在德国的地位逐渐提高,中德合办的医疗机构不断增多,医疗保险组织多已支付部分治疗费用,政界与公众的呼声日渐增高,德国、医学界也出现了有益的分化,德国“联邦医生同业协会”与我国中医界交往合作的形势看好,有些人积极学习中医,并认为应掌握与运用中医的医学原理和哲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70%以上的人预计中医学在德国立法方面会受到更多重视。

目前,法国的中医药事业仍以针灸为主,针灸术已成为医疗竞争中的必备技能。1993年,法国已有针灸医生近万名,每年消耗中草药达35 000吨左右。1996年,在巴黎开设第一家中医医院,这所医院是在中法两国卫生部的倡议下,由欧洲共同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开设的。2007 年2 月14 日,法国教育和科研部长吉勒・德罗宾在巴黎第五大学宣布,法国政府将正式授权有关高校颁发中医针灸国家级学位证书,以全面提升法国的中医针灸教学及治疗质量。

而英国政府对中医药一直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在整个西欧,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比较快,水平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1995年底,当欧盟各国开始实施欧盟禁用草药工业制品的法令时,英国政府却接受了英国草药医和广大民众的要求,决定在英国暂缓执行欧盟上述禁令。其结果是不仅促进了英国中医药业的发展,同时使英国成为欧盟事实上的中医药中心。

二、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前景

20世纪以来,由于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不断为人们所认知,欧洲民众乐于接受天然的各种疗法,例如,在法国中医被称为“软医学”或“柔和医学(Mild Medicine)”,意思是毒副反应较小,对人体有益的一种医学。由于中医中药在欧洲日益深入民众,对中医中药的保健知识需求也相应增长,多种多样的外文版中医、中药、针灸、气功书刊出现在欧洲人民的书架上。这不得不说是中医药走出国门以后取得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中医药要想在国际上取得更长远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面对中医药传播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中医药的立法:这也是中医药在国际上保持长久生命力重要因素。国外政府应该有管理中医药的专门机构,并给予相应的立法。中医药如果没有立法保障、政府的支持,要大力发展是不可能的。

2. 中医药的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决定该行业盛衰的重要因素。如果能由双方政府合作,在大学里开办高质量的中医院校、专业,或者与中国的中医药院校开展办学合作,也许会对提高欧洲的整体中医药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组织专家,结合欧洲的具体情况,编写适合西方国家的材,让所有的中医院校都用同样的教材,如此才能保证中医教育的质量,考试也有据可依。

篇5

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医学类院校就业指导部门首要关注的焦点,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正成为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瓶颈[1],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举措,但临床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意向和就业率一直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2],为此本文期望通过分析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为指导医学生基层就业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1年-2013年1536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84例,女性752例,平均年龄(20.9±1.7)岁,其中本科毕业生609例,专科毕业生927例,毕业综合考评成绩优420例,良1116例,所有毕业生均顺利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及考核,并自愿参加本次问卷调查和电话随访。

2.调查内容 采用我校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1536例样本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表分为自填部分和问答部分,调查内容包括:性别、专业分类、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情况、期望工资待遇、专业课成绩、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参加就业指导情况、自我职业发展前景预期、家人对毕业生就业期望值[3];将以上可能的基层就业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选择基层就业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

3.定义变量和赋值 将问卷调查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将临床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定义为自变量X,按照自变量序号编为X1-n,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先对自变量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选择其中统计值P

4.调查方法 由我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专人和各班级就业指导老师制定问卷调查表,并指定专人对问卷进行讲解,问卷自填部分由毕业生自行填写,填写过程中对于有疑问的部分可进行讲解,但讲解人员不能暗示、指导毕业生如何填写,问卷中问答部分采用一问一答方式进行,对毕业生回答内容由专业人员如实填写;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36份,问卷有效率和问卷回收率均为100%。

5.统计学分析 数据库资料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将基层就业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统计值P

二、结果

1.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 从表1中可见,我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为298例,占比为24.2%(298/1230),其中乡镇医院就业245例,城市社区医院就业53例。

表1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n,%)

2.基层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2.1单因素分析结果 将所有影响基层就业的单因素自变量进行赋值,其包括诊疗器械和环境污染情况、诊疗室面积和设计合理、医技人员手污染情况、防感染意识及医疗垃圾处理规范情况等,具体赋值定义见表2,将是否感染作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 自变量的定义及赋值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影响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Logistic方程为:Logit(P)=-2.83+0.02X1+0.82X2+0.32X3+0.45X4+0.47X5+2.13

X6+0.84X7+1.09X8+1.44X9+0.51X10+1.16X11。Logistic回归方程总判断率为83.7%;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工资待遇(β=1.214,OR=2.084),职业发展前景(β=1.667,OR=3.054),家庭所在地(β=1.405,OR=1.799),不合家人期望(β=1.218, OR=2.146),就业指导效果(β=1.077, OR=1.843)等进入了最后的回归方程(P

表3基层就业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不足的矛盾长期并存,这一矛盾凸显了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生培养及就业指导中存在的结构性不足,指导临床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仅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难,而且可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不足[5],为此,本文分析了临床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期望通过寻找相应的影响因素,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干预措施。本文分析结果显示,工资待遇、职业发展前景、家庭所在地、不合家人期望及就业指导效果成为基层就业的更具独立作用的影响因素,由此说明,合理、科学的就业指导能改变以往毕业生不愿基层就业的局面,如独立影响因素中不符合家人期望值、职业发展前景等均是主观因素,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予以纠偏,尤其是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利好政策[6],这些有利政策加上毕业生自身和家人观念的改变,完全可以改变毕业生基层就业率低的局面,而这期间学校就业指导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结构改善。

参考文献:

[1]黄艳芸.当代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3):1135-1138.

[2]张天韧,孟令涛,刘宾娜.影响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4):160-161.

[3]谢军,马重阳.面向基层就业导向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以中医药大学生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47-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