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

篇1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1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1.全面、扎实地复习基础知识

近年来,对基础知识要求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考查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或是再现基础知识,而是考查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但这并没有降低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反而有所提升,尤其是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应用在不断地加强。不直接考查并不意味着不考查,更不意味着学生不必要掌握,而是变相考查、深化考查。

因此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不应该是让学生记住地理术语、地理原理,关键是理解和应用。①认真、细致地复习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近年来常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情境和素材来进行考查,要求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对地理概念教学一要准确、全面、系统,二要进行适当拓展。

②把握原理规律,重在联系应用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理性知识,是前人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理论概括。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征的形成原理,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理,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等。近年来对地理原理的考查主要呈现在分析应用上。

在复习地理原理时,一般先分析原理、总结规律,再结合实例、拓展运用,接着推理演绎、寻求步骤,最后强调难点,突破瓶颈。

2.把握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近年来,虽然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但有些内容出现的频率和分值比较高,其实这些知识正是学科里的主干知识。为了提高备考效率,必须弄清教材的主干知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体现在:地理学科的知识观(地理学科特有的知识)、地理学科的价值观(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的能力观(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图象图表技能)等。

二、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地理素养

1.构建思维模型,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区域地理学习模式、气候问题分析模式、日照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等。

地理学特征的思维品质是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把握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运动的特征,与地图关系密切。综合思维能力表现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过程。

2.重视图表分析,培养图表技能

地理图表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201_年高考试卷全卷共有各类图表23幅,提高学生的图表技能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审图能力也是重要的地理能力。审图的一般过程为:①看图名定主题;②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④分析、归纳、综合出答案要点。

3.注意创新意识,理解探究过程

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从201_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学习终身有用的能力和意识。

对地理事物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全过程,引导考生了解探究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4.指导解题方法,突破论述瓶颈

首先是提高审题能力,包括审读文字的能力和审图的能力。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要做到“因题制宜”,确定思路,做到三审:一审主题、二审材料、三审赋分。

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主语”——确定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这也是常丢分的原因。

对综合题中的简答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在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①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标明①②③④;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②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答案文字要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可以适当多答。

③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如自然的与人文的,有利的与不利的,等等,要全面考虑。

在平时要训练学生做到答题语言规范、一针见血、言简意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天气和气候”、“地形和地势”、“水利和水力”、“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土地和土壤”等,一定要能区分,否则就会词不达意。

三、平时教学关注身边、联系实际。

(1)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新课程理念,以及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在教学中要关注地方特色、开发乡土教学资源。

(2)关注地理科学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是教学中仍需大力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区域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单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是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向,因此区域也是地理学科试题的重点内容。热点性、新闻性的问题,不必专门设立一个专题,在复习到每一个具体专题时,都要有意识地联系和联想当今世界和中国发生了哪些与本课内容有关联的新闻事件,思考一下其中含有什么样的地理背景和地理意义。

四、二轮复xxx度安排与专题设置

(1)201_年2月至3月5日,复习完选修《海洋地理》、《环境保护》(各2个教学案),不再进行二轮复习。

(2)201_年3月月7日——4月30日,完成必修1、2、3的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要体现跨章节和跨版本的整合,不能照本宣科再来一遍。我们的构想是设置13个专题25个教学案:

①地球运动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等基础知识1个,日照图解读与训练1个)

②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圈层结构及地壳物质循环、海底扩张学说1个;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板块运动1个)

③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专题(3个教学案,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1个,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1个,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及气候类型判断1个)

④气候类型分布与自然带分异规律专题(1个教学案)

⑤水循环与洋流专题(1个教学案)

⑥自然资源及其跨区域调配专题(结合必修3及海洋地理、环境保护,2个教学案)⑦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专题(结合中国地理、海洋地理、环境保护,1个教学案)

⑧区位分析专题(6个教学案,工业区位类型与工业区位条件分析1个,世界和中国重要工业基地1个,农业区位因素(包括东北农业基地建设)1个,农业地域类型(包括亚洲水稻种植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乳畜业)1个,交通点线布局与建设热点1个,城市区位因素及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1个)

⑨人口与城市化专题(2个教学案,人口增长特点与人口问题和人口容量1个,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个)

⑩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2个教学案,水土流失(包括滑坡泥石流)与土地荒漠化(包括沙尘暴)治理1个,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包括五大湖、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长江流域等)1个)

⑾产业转移专题(1个教学案)

⑿空间定位专题(结合世界区域地图、中国区域地图,1个教学案)

⒀等值线专题(自然、人文,1个教学案)

(3)201_年5月3日——28日,综合模拟训练

(4)201_年5月30日——高考前,考前应试心理辅导,学生自主回顾、质疑问难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2

一.工作思路

遵照学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计划,我们高三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取得2019年高考的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

1.上好每堂课,规范课堂教学。根据2019年考试说明,逐一落实考点。努力完成学校下荙的高考任务。上重点线的人数超过目标上本科线的人数超过要求上专科线的人数超过98%。开展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关注尖子生力争在2019年的高考中再现地理学科的辉煌。

2.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在创建工作中所下荙的各项工作。根据教学处和教务处各项工作计划高三地理科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档案资料工作(包括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教案、听课本、积分册;教研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科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第二课堂活动报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8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50%以上;能纯熟制作开发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3.按新高考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做到考点过关,能力过关。

三、工作要求

在第一轮复习中,坚持从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必修概念系统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全面了解教材,掌握重点。

(2)突出主干,落实基础,做好用好概念系统化。

(3)留意总结,特殊是地理事现象、规律分析与归纳。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掌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聪明。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按学校安排本科组每周于周三下午第八节在五楼教师办公室进行。

(2)上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留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总结课堂得失,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年轻老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共同提高。

(5)遵照学校安排,坚持做好教学常规。

3、全面备考,习题精选、精练、精评

坚定执行学校提出的习题系列化教学要求,对试题要精心组合。从不同的习题难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训练时间。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留意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回元强调答题的规范化,地理语言的专业化。提高学生的解题析题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为荙到今年的高考目标我们高三地理科a组决心: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既要质量、又元数量。清楚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每节课,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以夯实基础为主,在高考中提高基础分;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力争提高第二卷的分数。为荙到这一目的,我们全体高三教师要齐心协力,

共同抓重点,释疑点,收集今年的高考信息。

2.切实搞好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培优工作主要由周、罗老师负责,对象主要以第一层次班的学生为主,清楚措施是:关注尖子学生答题的正确规范,上课加大容量;每两周训练一套高质量的模仿试题;与尖子生进行个别谈话

辅导。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补差工作主措施是,按照考纲的要求落实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衡量高考的成败标准,但是,考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考生的思想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紧张,势必影响到考生的知识水平的畸形发挥。临考之际,良好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的心态,不要使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患得患失,要培养他们大度的心理。

4.加强文科地理的教学,本期文科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轮专题复习任务、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深圳一模、二模和高考作预备。

5.配合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科组及老师果断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篇2

为了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教育部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各类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创新,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针对不同的专业科目,深入研究其教学内容,创建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特色教学模式,对全面落实卓越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课程特点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类专业学生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工质量的分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和装配工艺过程设计等几部分。该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组织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工艺学”对机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改革成败,对“卓越计划”试点工作有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等学校受到教学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①缺乏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仍以单向灌输为主,问题讨论太少,导致创新思维培养滞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②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和考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考试时以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问题;③缺乏实践环节,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不足。

落后的教学体系和方式严重束缚了人才质量的提高,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才能满足实施“卓越计划”的需要。

2 改革措施

(1)改革课程教学内容,适应行业特色。目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材大概有50多种,但是内容基本相同,甚至连教材的实例都雷同,导致各高校所讲授的内容高度一致,致使培养的学生高度同质化。

不同的高等学校其毕业生就业领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高校不应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而应该根据毕业生就业单位产品的零件工艺特点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从而缓解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状况。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拥有众多的船舶企业,为使我国由造船大国跃升为造船强国,迫切需要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科技发展最新技术以及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而我校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工科院校,多年来为各级船舶企业及科研院所输送了大批毕业生,为使我校毕业生熟悉船舶企业产品的工艺特点,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之间的距离,我们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教学内容选取上突出了船舶特色。

船舶企业的产品很多,其中船舶辅机是涉及机械加工最多的产品。船舶辅机包括船用泵、空气压缩机、液压舵机、起货机、锚机、绞缆机、船舶制冷装置、空气调节装置、船舶锅炉和海水淡化装置等一些设备,为提炼这些设备的常用零件加工工艺,对这些设备进行分解,对这些零件进行分类,如轴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焊接件等。然后就每类零件,选择2-3个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将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船舶产品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又能使我校将来在船舶企业工作的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跨越时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延式”教学模式。实施“卓越计划”后,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时将大幅度增加,这将导致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一定程度的减少。在实施“卓越计划”后,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学时也将由现在的32学时减少为24学时。这必然导致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减少,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资源平台、教学平台和管理平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可以在有限授课时间内使所传授的内容更多。但其信息传递是单方向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在课堂上全部消化吸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中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外借助于网络平台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使“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与学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另外,网络教学交互性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新鲜感和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3)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教学的新机制。CDIO工程教育理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创立,它倡导工程教育应当从科学向工程回归。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它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关注实践,强调人才培养的核心信念:个人、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工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两者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不谋而合,CDIO教育模式,对于我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CDIO工程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运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实现了学生的“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构建了一个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学生等多个模块共赢的一个良性合作机制。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借鉴CDIO工程教育成功的经验,运用校企联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行业企业掌握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前沿、人才需求情况,应该发挥他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导作用。

行业企业拥有高校不具备的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真实的工程环境,以及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这些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将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校教师渊博的知识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应用于教学中,进行联合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脱节现象。

“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像“机械制造工艺学”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校企联合教学提高了难得的契机,强化了行业企业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的作用。邀请企业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参与制定“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内容由高校教师负责承担,课程设计从企业选题,并由企业工程师负责提供指导或咨询。按照“术业专攻,双剑合并,分工协作,有机配合”的原则进行课程教学,使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创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教学的新机制,加强学生基于企业实际生产现场的实践环节,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

(4)构建“机械制造工艺学”双语教学平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提出,“卓越计划”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参与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考虑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大、层次和类型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大规模大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双语教学平台,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对“卓越计划”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教材与教法是任何一门课程“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三大决定因素。“机制造工艺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校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必须坚持“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策略并重。现在国家及地方每年都派遣一定数量的高校教师出国访问学习,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进行纯科学研究。其实,从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出发,外出学习人员可利用交流机会,选择一两门国外大学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观摩学习,从而提高自己采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另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每年在国外学有所成,回国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增加,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欢迎那些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的人员加入到学校教师队伍中来。

在中国高校中,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广泛采用的课程体系是前苏联模式,大而全、多而细的知识结构形成了机械类课程的主要特色。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职业教育起步早并日趋完善,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层次性更加清晰。对于大学本科课程,重基础、重实践、重综合能力的特点比较突出。使用欧美原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更加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双语教学”可分成单语教学与混语教学两种方法。单语授课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应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授课,不掺入母语。混语授课指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可同时混用两种语言。混语教学法又可分成过渡式与渗透式。过渡式是指课堂师生交流主要使用英语,遇到学生“卡壳”(不理解),可用中文解释。渗透式是指课堂师生交流以母语为主,教学中逐渐渗入英语。究竟采用哪个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灵活变化,不应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

(5)改变考核模式,强化实践模块,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式对待课程学习。考试成绩的高低直接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考试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恰当的考核方式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都是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为扭转这种局面,将过去的一次书面考试方式,变成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多元模块综合考核模式。学生的期末总评综合平时考核、实验考核、课程设计、期末考试四大模块,并且加大平时考核模块所占的比重。在讲解完每一章教学内容时,针对工厂实际课题,留给学生一次大作业,作为学生的平时考核。例如在讲解完“机械零件工艺规程制定”这一章时,我们给每个学生一个零件的图纸,然后让学生编制工艺过程,再根据工艺过程进行零件的加工,零件加工后分析零件的加工质量,找出问题所在,提出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在考核中增加实际部分的考核,使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大大增强。

这种过程性评价有效地督促学生将功夫下在平时,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前松后紧”、“期末突击”的现象。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卓越计划”的契机,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最终目标,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文中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以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为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福,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自然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4):136-139

[2]陈贤姜,锐周晨,改进《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4):88-89

[3]王维,朱瑛,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 24(4):48-49

[4]彭易菲,CDIO教育理念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43-144

[5]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I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