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行业的客户分析

医药行业的客户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药行业的客户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药行业的客户分析

篇1

一、医药行业目前的信用风险及应收帐款现状分析

随着前几年国家对医药产品申报的放松,导致现在中国的同类医药产品增加。而这种状况就造成了医药产品市场竞争急剧增加。因此就出现了部分医药企业采取大量的赊销手段抢占客户,但这一方法也造成了企业信用风险的增大以及应收帐款的损失。目前中国的医药产品一般都是从医药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然后再由生产企业自己的销售公司销售给医院或有一定配送能力的医药流通企业。在这个环节中,医院和医药流通企业既是企业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最大的风险来源,这部分医院和医药流通企业拖欠医药行业的应收帐款造成了销售企业被占用大部分资金而导致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同时由于对这部分医院及医药流通企业的信用状况及经营情况不了解或对错综复杂的客户信息无法判断而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增大,再加上由于应收帐款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死帐、坏帐增多。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医药行业中,此种现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二、针对医药行业目前的信用风险及应收帐款的现状应采取的事前管理方法

(一)针对医药行业客户的特点建立规范的客户档案库

从初识客户到维护老客户,医药行业的业务人员及经办业务的各级管理人员都应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选择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交易。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1年,中国有医药制药企业4000多家,医药流通企业1万多家(不含药店),如何从如此众多的医药企业中选择合适的客户就是一个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重要的工作,一般来说,医药企业需从五个方面来对客户进行评估。

第一、人员情况:主要是这个医药公司是不是有实力,现在中国的小医药公司多,小医药公司一般都是私营企业众多,抗风险能力弱。而位列在中国前几名的医药流通企业是国药集团、上海医药、湖北九州通,这些医药流通企业(也叫商业公司)一般应作为优质客户进行管理。

第二、地理位置:主要是这个医药公司物流配送情况如何,能否将药品迅速、安全地运到下游客户手中。

第三、从事本行业的时间、何时与企业开始合作、合作经历。一般入行业时间越长,与本企业做业务的时间越长应列入优质客户进行管理。因为医药产品是特殊产品,波及到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所以人员的熟悉是很重要的一面。

第四、信用档案,是否有无良记录,很多小医药公司只是靠倒票来进行赚钱,这样的医药公司不能列入优质客户的档案中。

第五、关键点,既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原因,合作动机,合作前景,如现在基药的配送,需指定的配送商,还有如委托加工等关键因素,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对方必须依靠我主进行发展,因此也可以列入优质客户进行管理。

分析了上面五个因素后,就对客户进行评定等级,比如A级客户为信用最好客户,B级客户为信用较好客户,C级客户为信用一般客户。

(二)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及不同的信用管理办法

针对本文上面所说的A类客户,我们一般可以给予较大的信用额度与较长的回款期限。具体信用额度及回款期限需要综合考虑医药企业本身的销售品种、返利的相关因素。

主要可以采取销售额预测法确定信用额度,如这一医药公司一年可以销售我企业的品种达120万,而他是分季度回款,可以考虑给予的信用额度为30万。同时还有付款能力法,这个方法一般是根据对方公司的特点给予一定的回款期限规定。

针对上文所说的B类客户,我们一般要求预付一部分保证金然后才能进行发货的销售方式开展业务,同进采取压批付款的方式来进行应收帐款的管理,即送本批货的时候必须结清上次货的货款。

针对上文所说的C类客户,我们一般要求采取现款现货的方式进行交易。此种销售方式便决定了以后不会出现应收帐款管理方面的问题。此种情况下,哪怕是价格稍低点,但可以将公司的信用风险降到最低,并且现在在中国目前的医药市场下,此种销售方式比较普通。

当然上述客户的资信额度及回款期限也需根据客户情况的改变现而改变,因为中国的医药市场特别是医药销售市场变化性是很大,作为医药行业的信用风险与应收帐款管理也需据此改变而改变,否则会造成信用风险与应收帐款管理方法的滞后。

(三)如何对合同进行管理

在一笔业务开展前,为配合信用的管理以及不给后续的应收帐款管理带来损失,签约时要对销售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逐一审查核对。对合同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可能成为日后产生信用问题的凭证,合同是解决应收帐款追收的根本依据。这些内容都是所有行业销售合同必须具备的,但笔者认为针对医药行业的特点在销售合同的签定过程中必须准确定义付款条件与退货条款这两个条件以便给后面的应收帐款管理带来好处。付款条件一般是优质客户可以按照医药行业的一般情况确定付款条件,如医药流通企业规定3个月,直销医院规定4个月回款。对信用不好的客户一般是要求现款现货进行销售。

在合同中规定好退货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药品的特殊性,比如输液产品容易破损,就需对破损事宜进行明确的界定。还有药品的有效期过了后需进行退货,这也是需明确的界定。还有药品因保管方面问题造成药品需进行退货如何处理都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这些在合同中不明确会给将来的应收帐款金额造成隐患,最终带来应收帐款的损失。

三、医药行业的应收帐款的事中管理方法

事中控制方法主要是订单管理流程。在这一流程中主要是发货查询,货款跟踪。每次发货前客服必须将销售合同保持核对。特别是本文前面提到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条款,如提到的付款与退货条款。公司在销售货物后,就应启动监控程序,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监控与收帐策略,在货款形成的早期进行适度催收,但同时需注意维持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毕竟医药销售市场现在大部分产品都是买方市场。

在对货款进行跟踪的过程中如出现对公司重大不利情况,应采取停发货措施,等这些影响消除后便可以视情况恢复发货。

回款记录也需准确,如果不准确也会造成对帐时的时间浪费及引进一些纠纷,此过程中有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单据、金额方面的误差。主要是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回款期限不同、或同种产品回款期限不同、出现调退货换货导致应收帐款不准确、客户不能按单对单回款的情况出现后,信用管理部门就与销售部门好好配合将此类问题解决在应收帐款的形成过程中。

四、医药行业应收帐款的事后管理方法

根据医药行业客户的特点建立有效的事后应收帐款管理制度与流程。最主要的对帐制度、收款制度、对拖欠款的处理等方面。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医药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良好合作机制,因为应收帐款的事后管理至少需要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的有效配合才能保证事后的应收帐款管理有效。作为销售部门往往掌握着销售的第一资料,而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仅仅是通过间接了解到的信息和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来进行判断。

对帐制度,对所有的客户至少每年需进行一次应收帐款的函证,由财务部门出具数据,销售部门负责具体地去核对,销售部门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拖欠款的处理,首先与客户进行沟通,实在不行,收集相关的资料由公司法务部门采取司法程序进行处理。当然做了一个法律收款的例子需一定的成本但这种方式会给予信用不好的客户一定警示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在忙于开拓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额与利润的同时,必须要有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当然对医药行业应收帐款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事前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只有将事前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为事后的管理带来便利。

篇2

1.医药产业增速持续高于GDP

此次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终端规模持续上升,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20XX年我国医院终端购药市场规模达到12246亿元,其中化药市场规模7696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中药3848亿元,占比30%,生物药是869亿,占比 7%。政府近几年在卫生的投入逐年加大,从2010年的19980亿元一直发展到20XX年的36999.85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是稳步提高。

广阔的市场容量是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XX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容量将近4500亿元,其中医疗服务市场容量是 21400亿元,占比将近50%,药品市场容量约占40%,器械类占3%。未来在药品价格改革影响下,药占比将逐渐下降,医疗服务占比会相应提升。

医药工业增速高于GDP增速。自从2011年以来,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高35个百分点),远高于其他的工业产业。并且医药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从2007年占1.5%到20XX年占2.2%。

结果可以看出,我国GDP走势和医药行业发展走势相近,在2011年之前的阶段十年,甚至放大到二十年,增长速度都比较快。近几年来增长速度逐渐往下,在缓慢下降。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雪蔚认为,2017年增速还会进一步降低,主营业务增速预计在11%左右,利润总额增速约7.5%左右。医药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率,一直在10%上下,远高于工业总体水平,工业整体水平不到6%。预计2017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水平,2017年下半年会有所提升。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分析认为,近十年来医药行业稳定增长,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总量增长很快。

明后年,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医药行业压力会比今年大,于明德认为,一是医药行业周边行业压力大,二医保费用控费要求强烈。这将导致今年、明年、后年医药行业增长幅度比较低。大家应对可能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充分准备解决、克服困难,要千方百计通过转型、升级改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竞争能力。没有积极的出路,永远不可能走入低谷。于明德说。

2.中成药发展向好

榜单显示,从经济规模看,行业景气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利润水平来讲,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榜单分析,中药饮片、卫生材料、生物制品、中成药未来成长性好,制药机械、中药饮片盈利能力强。

华雪蔚分析认为,2017年及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子行业将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剂,中药饮片和卫生材料分别在大健康产业驱动与在生物创新技术驱动之下将具可预期的成长性;制药机械则可能成为潜在的行业盈利黑马。

中成药跟化学制剂类似,主营业务收入指数和利润总额指数跟行业整体水平保持一致,并且呈上涨态势,利润率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从榜单上看,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和原料药位居利润总额前四位,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别。虽然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逼近化学制剂,我国对中药发展政策强力扶持,中成药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未来中成药发展会更好。中成药有望超过化学制剂。华雪蔚说。

3.寻找转型升级突破口

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转型升级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医药产业过剩,走向欧美市场必须通过国际最高水平的药品许可,这需要中国药企提升药品质量,加强研发,走在国际化前列的药企,未来不可限量。生物技术将改变现在医药产业总体结构。很多重大医疗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新的生物药品配合,基因药物、新型疫苗、单抗体药物等领域要密切关注,投资生物技术。

世界卫生资源的70%投资在吸烟、喝酒、营养、运动、肥胖、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因子,这些创造了医药产业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契机中,对于家政生活服务、医生卫生康复护理这些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篇3

为了不断改进我国医药集团营销模式帮助我国医药行业不断的进步和改进,就需要对目前我国医药集团的营销模式的状况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把握,只有在了解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医药集团营销模式更好的进步和改革。虽然现在我国医药集团营销模式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容乐观的问题,但是在政府和企业集团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以最快速度实现问题的改善和解决,只有首先了解了基础性问题才能帮助我国医药集团更好的人情现状,结合当下实际的营销模式实现医药行业的不断进步改革和创新。在对基础性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后能够帮助运营家提出更完美的医药集团营销模式,进而实现我国医药行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这样才能对我国的医药行业的营销策略实现帮助。现在我国的医药集团营销模式整体出现一个向上的趋势,各方面都在不同程度的进步而没有倒退,这是值得人们所高兴和骄傲的。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医药集团营销模式也做出相应的改革,并且从改革开放以来从不间断的不同程度的进行创新和进步,这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不断的扩大,而且营销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最初的二十世纪末我国医药集团销售份额占据整个营销市场的份额只有五分之一而已,然而到现在我国的医药行业已经上升到了销售份额的四分之一,并且我国整个的医药集团行业都成为了现在世界范围内不容忽视的一份力量。我国在全球都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医药集团市场营销的竞争力日益增大,我国各个医药集团公司都在努力的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它促进了我国整体的医药行业的进步,在国际上我国医药集团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的上升在上升中,其中关于OTC类医药已经在国际中出现超过六千的数量,虽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是中国医药集团仍旧不能够掉以轻心,因为现在我国医药集团的影响正在经受着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的打击,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在不断的被冲击着,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增强医药集团营销也面对这更加严峻的局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医药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加。外国的一些医药集团和企业正在慢慢的占据中国市场并且不断的压制我国医药集团行业的发展,不断占据我国的医药营销市场,这些导致了我国医药集团所占据的市场医药份额在逐年下降,因此为了帮助我国医药集团更好的改革和创新赢得市场,就要积极努力的从基层入手进行改革。

现在我国的医药集团营销模式正在慢慢的走向正规,医药营销模式越来越有模有样,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除此之外政府和医药集团企业要积极合作完成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的华丽转变和改革,进一步的规范我国医药行业的营销市场和营销模式。在最近这几年我国最先实现了行业的上千数量的改进,随着我国在医药集团营销行业的规范程度不断增加,并且出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管理规范措施,我国的大量规范制度的确立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我国医药集团主要的营销模式和改革

市场中药品的营销模式主要分为主要的两部分,包括模式和自主运营营销模式,这从行为人的主体来进行划分的,同样的从营运方式的不同上也可以划分成多种营销模式,其中包括学术营销品牌类形象新闻类营销数据类营销和流通式营销等多种方式。只有将这些营销模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结合和互补互助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医药集团营销模式的创新和改革。首先在医药的推广和介绍上可以运用学术模式实现我国的人们更多的了解一种新兴药品,帮助其快速赢得市场和顾客,提升这种药品的实际竞争力,这种学术类营销模式主要适用一些新研发的不被很多人所熟知的药品。学术模式营销是一种最新模式的创新,体现了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效能的提升。在临床上一些企业集团新研发的医药要通过有效的沟通食用才能逐步的确定药品的药效和作用,但是这在医药的刚研发阶段是缺乏很多的先是依据的,这时候就需要临床医生对自己的药品通过人性科学学术性的理论型解说向人们解说,使得人们最快的了解这种药品并且信任它。这在新药品的影响上是不可或缺的。在医院中建立专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不仅使得药品在OTC营销中可以通过品牌营销的模式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客户的关注和购买,在医院中进行推广还可以更好的利用品牌的手段帮助药品的销售。在社会上最常用的医药OTC,它面向的是更大众化的客户,因此在此类的药品的销售上要能够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实际情况相对应的药品营销模式,通过借用品牌的力量达到药品集团更大的经济效益。

篇4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医药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竞争,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医药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营销水平,要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还要增加营销手段,这样才能开拓更大的营销市场,才能提高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药学服务在医药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也是提高医药企业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在发展的过程总,医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好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提高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1、医药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医药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很多企业医药营销却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医药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

1.1市场定位不够准确

为了提高医药营销的水平,企业首先需要做好产品定位工作,但是有的管理人员由于水平不高,对市场的定位不够准确,使得生产出的产品关注度比较低,消费者对产品的属性并不重视,产品缺乏特性,销售情况也比较差。做好市场定位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只有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在药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定位时,需要把握市场主体的需求,还要保证产品的特色,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如果存在市场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会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所以,在医药营销中,一定要结合市场实际,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在市场定位时,要从产品的利益出发,要保证患者的需求,还要维护患者的利益;要合理确定药品价格,还要保证药品的质量;要了解患者用药的习惯;要分析产品的特性,了解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区别。

1.2医药营销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在医药营销时,销售人员需要了解一定药品知识,但是很多药店的销售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对药品的疗效并不了解,对药品的功能并不清楚,这无法给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指导。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如果用药错误,会威胁患者的健康,药品一般都具有标识性特征,其标明了主治功能,也规定了用量,但是很多医药销售人员没有掌握这些专业的知识,降低了服务的水平。

1.3缺乏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有助于医药企业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市场供求变化关系,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也节约和优化了社会资源,为管理者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医药市场调查的步骤一般分为6步,1.调查目的2.调查具体问题3.确定调查方案4信息收集与实地调查5.资料整理与分析,6调查报告撰写。

1.4药品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缺乏对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相关的药品信息正确和及时地传递给客户。这些信息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报告、假劣药品识别,最新用药动态等。在我国医药企业营销过程中,产品销售的背后隐蔽着更为广泛和复杂的因素。

2、药学服务在医药营销中的作用

医药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医药营销不仅仅围绕着传统的4P组合[四个基本变量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要素进行,而更因趋向于从产品服务的特性出发,在4P组合的基础上,加强用药学专业知识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客户。近百年来,市场营销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从总体上看,基本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生产观念、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服务)观念。营销的实质是一种交换关系,此交换的最终不单是产品,更重要的在于服务。在医药营销中,药学服务及其人才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在医药营销中,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应是合格的、优质的,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从合法的渠道购进、销售药品。并建立一套贯穿于药品采购、销售、储存、调配全过程的切合实际的、公正的、合法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2药学服务人员应对所提供的药品可能具有的不良反应有比较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更应熟知。在此基础上,药学服务人员应对客户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的损害,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适应证、使用方法、配伍禁忌等也要全而的了解,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客户,帮助患者正确、合理的使用药品。

2.3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现有农村人口占70%左右,在城乡消费总额中,农村人口对药品消费已占53%左右,药品市场消费总额到2010年可达到400多亿元人民币,即城乡用药消费比例缩小为6:1。目前,我国有七至八成假劣药案发生在农村,农村成为假药劣药的重灾区,由于农村药品消费市场处于高增长阶段,这给医药企业,特别是医药流通商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农村医药市场的性质基本上属于OTC市场。OTC市场的特点是:①以"消费者为中心"直接而对消费者;②多为治疗一般性疾病的常用药;③药品多通过医生、店员的推荐形成购买意向;④广告宣传。因此药学服务型业务人才对农村药品市场的营销服务是大势所趋,也是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了。谁先掌握了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未来的医药市场。在医药行业里有"第一、第二、第三终端"市场的称呼,现在通常把农村医药市场归称为"第三终端"市场。能否打赢这场战,关键就看医药企业在营销中是否运用个性化的服务(药学服务),要与客户建立密切的双赢合作。

2.4随着"三医"(医疗、医药、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学人员的职责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充分重视药学服务在医药营销中的作用,通过药学服务来优化医药企业的营销组合,获得客户的接受和好评,创造整体客户价值(产品价值、人员价值、企业形象价值、服务价值)。我想未来医药营销中药学服务是决定医药商品交换的前提和基础,医药商品流通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应首先遵从客户的服务满意度,而这正是服务价值的本质体现。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药学服务在医药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才能促进医药行业更好的发展,才能提高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当前医药营销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医药销售人员的素质不高,无法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指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药学服务人员的培训,要使其了解基础的医药知识,还要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一定要提要药品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参考文献

[1]董国俊.药品市场营销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3-128.

篇5

第二阶段1990年代 标志性做法:大争论,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第三阶段2000年

标志性做法:产权改革的号角,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

第四阶段2005年

标志性做法:医改突然变奏 卫生部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第五阶段 2006年

标志性做法:医改再见曙光 医改基调已定 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

我们可以看到,从只给政策不给钱,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再到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这个过程是个断续的过程,说明了制定政策部门的犹豫和对我国医改方向无从把握。最后,觉得放开不行,不放也不行,便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这样很多貌似统购统销的东西又重新出场,如招标,统一配送,国家出钱了,那么医药营销的路子肯定得加入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口,我们姑且称之为半转向。

历年医药行业的沉淀和新医改的推动,另外外资大规模进入,医药行业进入了整合并购死亡挣扎的盘整期,这倒是也符合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医药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医药企业100强中过100亿的只有一家,医药商业公司过100亿的是三家,这说明医药行业过于分散,竞争力强的没有几家。就是这种分散的局面,在面对新医改下,制药企业必须快速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盘整波涛中得以生存壮大和发展。

一.进行战略转型

制药企业必须要进行战略转型,要从简单的产品销售提升到企业管理层面的竞争力上。今后,销售环境,竞争环境,竞争对手,政策环境,销售市场等都会发生变化,以往的讨论已经行不通了,及时进行战略转型,适应新的医药环境,是制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新考虑一下企业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职能战略,人才战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调整,是目前制药企业首当其冲的工作。

二.提升管理水平

横向比较各个行业的发展,医药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处于很低的水平,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由于外国竞争者的大举进入,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销售策略,团队建设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为快速消费品行业不仅是狼来了,而是来了狼群,而医药行业的狼来的还不多,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市场竞争中还能混碗饭吃,所以制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

三.建设专业的有竞争力的销售团队?

制药企业喊这个口号多年了,没见到那家国有制药企业的销售团队在专业化上有突破性建树。制定销售政策不了解或不根据政策信息;行业信息;竞争信息,也不考虑公司的战略,这不叫专业。销售队伍还在市场上利用三板斧的老招也不叫专业。

专业化是指在人员招聘、管理等方面,坚持选择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定期进行各方面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合理的授权,合理的配置。不为客户服务的人员尽量精简。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和营销管理队伍,形成权责匹配、管控有力、灵活高效的专业化运营体制。,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的专业化营销队伍、管理系统、运营体制建立起来,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会为医药营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市场部

篇6

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因为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出口政策,医药企业的自身实力正在不断的壮大和强化,但是医药外贸企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危机。国内很多医药外贸公司都失去了原来的竞争优势,并且在迷失自我的路途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一、问题分析

1.生产厂家的数量逐年增加,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因为医药行业具有本质的特殊性,因此在销售的时候需要将客户带到生产车间进行直观的参观,而且生产车间也有可能依靠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外贸优势取得与客户的直接联系,也就是说生产车间有可能直接避开医药公司这个环节,直接和客户合作。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医药公司失去了大量的客户和药品的来源。除此之外,很多生产企业获得自主经营产权之后,外贸工作人员的数量直线上升,对于市场情况比医药公司更加了解,发现现有的生产空间并不满足现实的需要,就会扩大经营范围。

2.国外客户采购策略的变化。现在国内很多大型的跨国公司考虑采购成本的需要,都在中国设置了大大小小很多的采购办事处,专门和GMP生产企业洽谈合作,以此获得更多的采购优势,这一点也加剧了医药外贸公司的出口竞争压力,因为和生产企业失去了联系,也就失去了非常多的客户。2009年的时候,我国医药外贸公司开始利用独资方式和外资方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当前情况下我国合资医药外贸公司占据整个医药行业的35%,销售额度占据整个医药行业的25%,医药外贸公司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市场上的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大型医药公司也从原来的采购转型为独立建厂。但是因为国外采购策略的转变,在华建立专门的生产工厂,使得医药外贸公司失去了完全的竞争优势。

3.医药外贸公司没有合理的人才优势。外语人才一直是医药外贸企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在医药外贸公司工作的业务员,基本上都是学习外语专业或者是商贸专业的,很少有学习医药专业的。虽然说我国的南京药科大学培养了很多制造药材的人才,但是他们都不具备外贸的能力,所以他们都选择进入了医药行业。随着长期的发展,医药行业储存了很多制药的人才,在后期的发展中只要招聘部分的外贸人才即可,但是相比较专业外贸公司招聘外贸人才,医药行业还是慢了半拍。

二、创新模式探讨

1.整合资源,创建研销一体化公司。传统的医药外贸公司参与的环节只是出口部分,并没有深入到生产环节当中。虽然说外贸公司和生产公司有着多年的交流经验和合作经历,但是很多零星的药品信息并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整合。其实国内很多医药外贸公司依然具备了生产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说在药品研发方面,外贸公司为生产公司提供了很多市场需要和客户需要的新型药品制造,使其生产公司有很多专利性商品。所以说医药外贸公司可以先整合自身的药品资源,和客户一起研究分析国外市场发展的情况,设计出全新的药品,然后获得专利权,这一点是生产公司没有办法逾越的一道鸿沟。然后就是医药外贸公司依靠自身研发的新原料,招聘高级人才创建相应的实验中心,不断推出新产品,最后在授权给生产公司,获得优势地位。在这种变化当中,研销一体化公司已经小有成就,但是这种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说小型的医药外贸公司还是不要尝试为好。

2.和生产工厂精诚合作,共同发展。对于没有办法创建研销一体化的医药外贸公司来说,还可以选择和合作多年的生产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和洽谈,谋求共同发展,也是一种双赢的举措。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韩国医药外贸公司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创建综合商社,和生产公司等相关供应商进行股权的有效连接,相互合作和融合,确定以研发新产品为导向标,以专利产品为核心,以生产公司为准进行科研工作和外贸服务工作,建立一体化的合营公司。

3.借力发挥,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医药外贸公司最直接的发展优势就是药品出口,但是现阶段出口出现瓶颈问题,我们可以反其道行之,考虑进口问题。实际上,国内的医药市场消费能力已经初建市场,所以说这个时候转身面向国内市场也是一种良性的选择。医药外贸公司可以申请GSP证书,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原有的客户资源进口独具优势的药品。除此之外,在出口市场方面,可以继续扩大经营的范围,从传统的单一药品制剂和原料销售转型为医药器械、医药服装等方面的销售。对于部分资金力量非常雄厚的医药外贸公司来说,还可以利用人才的优势发展进出口的服务等,这一点是为了维持外贸公司的销售稳定。

4.扬长避短,细化市场。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医药外贸公司来说,细化市场是选择好蛋糕的主要手段。首先就是要做好公司自身的SWOT分析,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再次进行细化。可以和国内知名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创建独具特色的医药外贸人才实习基地,利用高校教育制度的方便,为公司融入更多高层次的外贸人才。

三、总结

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分析了不同规模下的医药外贸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人才储备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出现的瓶颈问题也不相同,所以说创新发展模式的道路也是因地制宜。医药外贸公司创新发展模式的时候,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为出发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亚莉.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发展突破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0):181-182

[2]方剑春.医药外贸公司未来之路怎么走[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163-164

篇7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国市场医药已完全放开,竞争愈来愈激烈,医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加入WTO,国际上最大的25家医药企业已经有20家直接或间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以及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中国医药市场,这些国际医药大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销售理念、技术研发、管理方法长驱直人、抢占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我国医药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医药企业近3500家,竞争非常激烈。医药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面临着两种重要资源的竞争:一是自身技术装备、资金实力的竞争;二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的竞争。

薪酬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竞争的影响乃至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作为企业核心人物—企业高管人员,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留住他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在这“春雨欲来风满楼”的季节,中国医药业已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寒意。

落后的销售理念、薄弱的资本实力、外资公司的业务抢夺和精英人才的纷纷“外流”,使中国医药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界高管人员又不断出现震荡,使笔者对中国企业现有的高管人员激励机制产生反思。如何利用薪酬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高管人员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目前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2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与分析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2005年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收人36万元,平均薪酬最高的是医药业。平均年收人超过50万元的行业有5个,依次为:医药68.6万;电力64.7万;汽车61.9万;冶金57.8万和地产57万。这五大行业也是近两年景气度颇高的行业。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行业的前景都比较好,由于薪酬水平与所在行业景气状况的相互关联性,中央企业的老总薪酬也随之提高。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行业的央企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比员工都高出10倍左右。医药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最高,其员工的平均薪酬更是遥遥领先,达16.5万。相应地,其高管与员工的收人差距亦排在倒数第二位,为4.2倍一。

《中国企业家))还对对100家上市公司(随机抽取行业龙头企业和2004年新上市的公司)2004年高管平均薪酬水平进行了分析,医药行业以其良好的稳定性排名第四。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现在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由于其较高的销售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高管人员薪酬水平总体较高。但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收人差距较小。这种较小差距的收人很难达到企业的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判断高管人员收人的公平性主要根据收人的“外部市场竞争力”和“内部差距。在医药行业,央企高管人员薪酬平均水平和跨国公司(中国区)以及民营企业相比,还是比较少的,这是缺乏外部公平;另外,医药行业的央企内部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收人差距仅为4.2倍,这与国外企业的最高层和普通员工的固定薪酬收人差距是20-30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内部公平很难保证,高管人员的个人绩效和对企业的贡献难以充分体现。

此外,对所披露的薪酬数据,没有区分“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这在一点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长期激励的忽视,一方面说明我们高管人员薪酬在宏观上缺乏政策的支持,比如股票期权的限制和证券市场的治理等,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薪酬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高管人员的绩效评价、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薪酬制度的合理制定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总结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充分认清现状,还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着眼于长远的目标,制定合理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3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分析

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讨论以下因素。

3.1医药行业特点首先,医药行业是属于营利性组织,高管人员的薪酬一般是按照会计计量的绩效来确定;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每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是外资企业最高,民营企业次之,最后是国有企业。其次,由于医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行业的景气度较高,因此,给予高管人员长期激励(股票和股票期权)以留住企业的关键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

3.2医药行业高管人员供求状况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一种商品如果供不应求,它的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由于高管人员是特殊的职业阶层,这种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先天的自然察赋加上大量的后天教育、培训和实践的投资,因而决定了市场供给的有限性。但市场对高管人员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虽然医药行业的人才结构是以销售为主要阵营的行业,但管理人才的缺乏也给医药行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了阻碍,也促进了高管人员身价的提高。如果一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达到了市场均衡,那么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价格也会趋于稳定,企业在制定职业经理人薪酬时会考虑同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以实现薪酬的外部公平,增加薪酬的市场的竞争力。

3,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法玛(Fama)提出的证券市场效率理论认为,一个富有效率的证券市场,证券的价格会对任何能影响它的信息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股票价格既充分地表现了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股票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所以任何人想通过这些有关信息买卖股票以获得超额收益是不可能的;3。高管人员薪酬体系中的长期激励效果都与股票市场效率存在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股票价格不能反映了全部与公司有关的信息,高管人员在获得股票期权奖励后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在健康的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波动,在客观上可以起到对公司进行评价的作用,也能反映高管人员的经营业绩。这样,企业在进行高管人员薪酬设计时,可以依据高管人员的努力所反映的实际业绩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3.4高管人员绩效评价高管人员的评价标准有会计标准和市场标准,市场基准原则具有较强的激励与监督作用,使经理人所追求的利益能够与所有权人的利益更趋于一致(FinkelstEin&Hambrick,1989)。但是,研究显示高管人员较偏好采用会计标准原则,而所有权人较偏好采用市场标准原则(Gomez-Mejia&I3alkin,1992)`5。会计基准原则下,高管人员能够进行内部会计报表上的操作,提升其绩效表现;市场标准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所有权人而言,市场基准原则相对而言更有助于他们监督控制经理人的行为表现。另外,非财务性指标虽难以衡量,却更能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也在高管人员绩效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经理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创新、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在多因素绩效评价模型中也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可以弥补财务性指标的缺陷。绩效评价的过程的科学性,专业的考核人员和规范的考核制度也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制定。

4构建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根据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及其分析,考虑到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构建中国化的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

4.1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例,合理引入长期激励机制由于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发生大的危机,企业的业绩会处于一个平稳阶段,因此,股票期权的存在价值也就没有了,可以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重以满足高管人员的需要。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医药企业来说,长期激励机制是留住关键人才的重要手段。股票期权能使高管人员成为企业剩余的分享者,把企业经营成果在所有者与高管人员之间进行最优的分配,并由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从而诱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理人做出符合所有者目标的行为选择,使经理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与所有者效用最大化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二者间的激励相容。

4.2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才市场的建设一个有效的医药行业人才市场对高管有很强的激励约束效应。市场竞争和制度约束不但使得经理人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还促使高管人员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医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道德素养等,通过市场的监督和制约,高管人员的目标函数也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趋于一致,并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声誉,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减少短期行为。这样,企业也具有了追求利润的经济理性。

医药行业人才的匾乏并不是短期现象。长期以来医药商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在制药行业大量涌人外企之后,医药分销业仍然没有开放。7年前中国刚刚开始对内开放医药商业,正式的对外开放是从2003年开始。封闭的环境使得医药商业长期停留在指定批发和门店销售阶段,自然不能吸引人才。要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员(包括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等高级管理层)人才市场的建设,必须完善相应的机制,比如人才测评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信息流动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等。人才测评机制可以保证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的正确评价;人才流动机制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流动机制可以增加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市场约束机制可以减少人的非规范行为,从而减少成本。其中,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内在统一的,缺一不可。约束机制强调的是内在的约束,而不是外在的约束。比如,具有激励性约束效用的股票和股票期权就是一种内在的约束,而那些制度或者契约都是外在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起到约束作用。

4.3加强信息披露程度公平性,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对于上市公司就是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充分性,并且其披露的内容对所有信息使用者来说是公平的。它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充分、真实、及时地披露;二是此信息必须公平地披露给所有信息使用者。假设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公平地在信息使用者之间进行披露,则每个投资参与者从该信息中获取的超额预期回报为零,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于投资者是公平的;反之某会计信息事先被少数人掌握,则他们就会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来操纵证券价格,谋取暴利而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

证券市场的低效率主要来自于我国制度的缺陷,当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之时,制度建设的步伐却没有赶上来。作为制度建设的主体,政府有必要加大市场制度建设,增大市场容量,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力图缩减起步较晚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之间的差距。市场自身发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政府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作为制度安排的主导力量,为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必然要推进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矫正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推动证券市场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篇8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b)-0132-04

The problem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Ping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a specific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ies, its circulation performance relates to every household, and realizing the efficiency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logistics oper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and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hus make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structure develop to the positive direction.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al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由于医药行业的流通绩效与千家万户都密切相关,所以,医药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较为特殊的位置,实现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高绩效和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医药流通的集约化以及相应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成为被广泛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规划纲要》中勾画了未来我国医药物流社会化发展的新蓝图,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医药物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 医药物流

关于医药物流的概念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百度百科对医药物流给出了如下定义:医药物流是指在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物流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营销渠道中的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通过对医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过程、存储过程、分拣过程和配送过程等一系列作业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医药订单的处理能力,减少医药货物在分拣时产生的错误,缩短医药库存时间与配送时间,进而减少医药物流的费用成本,提高医药物流的服务水平,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我国医药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2009年公布的新医改政策中提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用药需求;进一步规范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和药品的连锁经营,积极推进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的有机整合”。可见,医药物流是新医改政策的一个重点提升改造领域,推动医药物流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和未来我国药品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医药成本过高的有效途径[1]。

2 医药物流的运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许多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医药物流项目基本上大都还停留在医药企业内部的进、销、存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医药供应商和下游医药批发零售企业以及医院的整合,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重复运输和库存积压严重的一系列现象,致使医药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情况。

国内的一些已有研究探讨了医药流通行业的特点、医药物流的本质和医药供应链的结构特征,探索了医药物流行业的新型交易模式,但我国医药物流当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在医药物流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仍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规划,目前医药物流中存在如下四大问题:

2.1 医药流通的费用过高,而效率低下

在我国,医药物流领域的交易渠道复杂,物流节点过多,致使流通费用过大,药价过高。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往往要经过5~7级经销商,过多的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医药物流商的利润,致使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润率只有7%左右,而纯利润率仅为1%,其中平均物流的成本则占到了销售额10%以上。而在美国,医药流通费用率仅为3%,销售利润率为2.4%[2]。居高不下的流通费用侵蚀了医药企业的利润,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桎梏。

2.2 国家政策对医药物流的制约作用不明显

尽管我国曾对医药行业实施了长期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但药品管制的方法和监管模式仍处在探索和不完善的阶段,管制政策也随着国家相应体质的完善而不断调整,政府管制的作用和影响虽然一直显著,但效果一直不理想[3]。医药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腐败现象较严重,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负担重,医药生产者的生产风险大。因此,医药流通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最近几年推行的“医药分家”制度,旨在改变“药价过高,以药补医”的问题,但目前看来,效果不很明显。

2.3 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2013-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其中80%以上是中小规模企业,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排名前四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而美国排名前三的医药物流企业占到美国整个医药市场95%以上的份额。由于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目多且规模小,导致医药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市场的集中度不高,而企业的经营成本却偏高。当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4]。

2.4 盲目建设医药物流中心

近年来由于医药物流的重要性逐渐被生产和药品批发企业所关注,因而,关于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实践性探索正迅猛发展。但部分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过程不切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盲目追求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建设,没有投入产出的观念,而且在基础管理和经营流程没有做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寄希望能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来实现[5];尽管并不是每个省市都要兴建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中心,也不是每个医药企业都需要配备物流部门,但在我国不同省市地区中依然存在忽视当前我国医药发展的现状而盲目建设医药物流项目的情况,最终导致建成的医药物流项目不理想[6]。

3 对策

3.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医药行业集中度

2010年,商务部在首次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全国会议上明确指出:将开展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以及我国药品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大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医药的连锁经营等一些较为先进的经营模式,通过药品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在最近启动并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的制度中也十分明确的指出:对于基本的药物今后将采用以省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的方式并实现药品的统一配送,并进一步规定医药生产的企业作为招投标的主体,作为基层的医疗机构应实现全部配备基药并使用基药,最终实现药品的零差率销售。显而易见,该政策启动实施后,那些网络覆盖面较全、药品的配送服务质量较好的大型的医药企业和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将在医药流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7]。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可以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在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中,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购并和联合实现的,而这基本上也是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结果。而对于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医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通过政府的调控政策来引导和实现[8]。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引导医药行业的大企业进行兼并扩张,因此,医药企业之间合并是提高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通过兼并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这对于降低医药流通费用、提高医药的流通效率作用重大。但当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与国外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较起来,仍相差甚远。

对于大企业来说,可采取兼并策略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然而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场市场扩容、行业兼并的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改革却是关乎自身的存亡,中小企业应积极谋求自身生存的发展策略,除了选择被大的医药企业兼并之外,还可以选择中小企业联合组成大的医药集团的方式来求得发展,否则就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3.2 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健康发展

医药行业是个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特殊行业,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受市场制约外,还很大程度受到制度的影响,政府的政策法规、社会结构等都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医药企业的物流运作还必须时刻关注制度性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合理的政策、制度和法规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产生比较强烈的积极作用,而不合理的过多干预,将会导致医药市场失灵,致使制药企业给药品定高价。

为了促进医药物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09年的新医改政策,2010年以后每年召开的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等等,但是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一些急需得到改革的医药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有效彻底地解决。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正确使用价值规律,合理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来改革现有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利益格局,创建良好的市场运行条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相信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医药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力量更加趋于均衡分布,利益分配也会更加趋于合理,各主体间的协作性将会被进一步增强,最终会使医药物流的运作成本被极大地降低,医药物流的运作效率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9]。

3.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较为密集的颁布了一些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的制度和政策,显现出我国政府对发展现代化医药物流的极大重视。如2012年,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发展,健全行业管理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完善药品流通网络,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升行业服务能力。2009年国家公布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基本药物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从政策中可以看出,现代化医药物流已成为政府及企业各界关注的重点,是否具备相应的现代化医药物流能力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10]。因此,新形势下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实现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管理来抢占医药物流市场先机。

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为物流企业创造出丰厚的利润。我国医药流通必须打破传统的医药分销体制,向公平化、透明化方向变革,在这种状况下,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来配合这种新型的医药交易模式。目前,现代化医药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要求医药物流企业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方式,将医药流通过程中的运输、仓储、装卸、分装、配送和信息等环节有机地进行整合,从而降低医药流通成本,提高供应链上的增值服务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花费最少的资金和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既定的任务[11]。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是信息化,信息化使许多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简单起来,数据得以快速便捷、准确无误的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医药企业在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药品和药品订单处理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物流企业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也成为规范和科学的流程[12]。作为医药行业经营实体的制药企业和医药经销公司应利用信息化的现代交易平台以及物流管理技术实现新的突破,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面对WTO的挑战[13]。

3.4 建设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是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来解决这个难题。第三方医药物流是指由医药生产方和医药销售方以外的物流企业去完成医药物流的服务。借助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可以减少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过多不必要的环节,并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物流运作和进行集中采购来实现规模化经济,从而降低医药物流的费用。

作为第三方的医药物流企业,必须具备提供医药物流计划的能力,能够对医药物流的全程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明确药品的一些特殊存储和运送要求,能够按照GSP的要求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贮存、养护和配送,并可以提供一整套与医药行业的特殊要求相符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对于国内一些已经具备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在现有物流能力基础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要具备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能力,就需要重组第三方医药物流批发企业的资产,建立区域性的企业联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物流技术,与医药物流劳务的供需双方结成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紧紧把握医药物流市场的节奏,以及时地调整自身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向其他医药公司提供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2]。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刚刚起步,目前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为数不多。九州通医药集团是国内较早致力于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医药公司之一,九州通以武汉为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拥有80余万平米物流中心仓储资源,4000多名物流精英,850余台运营车辆,集团7万余家医药上下游客户,良好的物流资源和业务资源为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4]。

3.5 研究医药行业物流网络的形成原因、发展轨迹及运作形态

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或完全规制行业,由于医药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影响较大,还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政策、制度和法规的影响,同时,医药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其运作还要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组织和物流运作具有较大程度的竞争性,企业决策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致使医药行业中的企业供应链相对比较复杂。当前缺少对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内在绩效因素的研究,尤其缺乏从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调查研究医药供应链的组织模式现状。

可以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利益驱动因素和实际运作方式进行了解和研究,以期发现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根源;与此同时,通过对比研究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探寻促进我国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良性发展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展望我国医药物流行业变革发展的趋势[15]。

3.6 构建医药行业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制度嵌入模式

在我国医药行业领域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设计合理有效的医药供应链组织及运作模式,致使药品在供应链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中通常要经历诸多环节,极其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活动集成和合理的医药物流管理体系。对于这种情况,应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和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分析现有的制度嵌入对医药物流的产业结构和医药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所产生的相应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里,各项宏观管理政策是如何改变医药行业商业利润的转移和利益方利益的调整。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分析嵌入性制度和供应链网络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演进过程,探索制度嵌入关键节点和具体要素,从而构建与制度要素契合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组织网络结构和运作流程。并基于上述分析判断,通过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嵌入,采用规范化的物流组织模式,对整个医药产业供需链进行整合,促进良好制度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的有序发展,提升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提供医药行业物流产业化研究的新思路。

4 小结

从医药物流研究和发展实践来看,随着我国医药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医药行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因此,系统地分析、设计医药行业的流通体系和医药供应链的管理体系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亟需在理论方面对医药物流管理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还亟需在实证方面去探究我国医药流通规范化发展的新思路,研究医药流通的绩效测度和考量模型,制订整个医药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以促进医药物流的理论发展,并在应用方面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胡正东,李夏苗,李利华.基于LC-NPV法的医药物流实现模式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3,(6):66-68.

[2]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3] 吕红.转型时期我国医药商业供应链的合作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

[4] 陈红丹,李锦飞.试论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6,(6):50-51.

[5] 李璨,游娟,吴志利,等.医院中药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探讨[J].医院院长论坛,2011,(9):42-45.

[6] 赵忠璇.试论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9,(11):68.

[7] 冉宝松.医药流通变革潮起[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3):50-52.

[8] 宋远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9] 叶堂林.我国现行医药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战略构建[J].江苏商论,2008,(5):30-31.

[10]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11] 吴志利,程潇,陈瑞.优化医药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9(4):66-67.

[12] 藤志香,王彦.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探讨[J].中国药房,2009,20(10):725-727.

[13] 卢奇,王荣.医药物流商与渠道商的整合发展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20):72-73.

篇9

一、公司简介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北制药”,是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代码000597。企业资产总额35亿元。

二、营运资产分析模型计算公司的信用限额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计算企业对客户的信用额度。模型分析过程分为营运资产和资产负债比率计算。

营运资产=(营运资本+净资产)/2,与销售营业额无关,只同被分析企业的净流动资产和账面价值有关,兼顾了客户当前的偿债能力和客户的净资产实力。

资产负债表比率计算:

(1)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3)短期债务净资产比率

(4)债务净资产比率

评估值=(1)+(2)-(3)-(4)

评估值越大,表示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好风险越小。

计算得东北制药的信用限额从06年至09年(截止09年三季)分别为81,980,600.73元,22,201,163.18元,94,781,163.18元和190,678,640.99元。

三、信用限额修正

(一)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09年随着中央刺激经济的系列政策措施陆续生效,全年总体表现为先抑后扬的态势。2010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回暖,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保持在8.5%左右,各产业均逐步复苏,对医药制造业而言无疑蕴藏着众多增长的机遇。

(二) 行业分析

《2009-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新医改的效应可能会在接下来的3-5年内显现。多项医药政策的效应将首先从2010年开始显现,2010年也将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一个新的开端。

医药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我国医药需求。而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是医药行业的分水岭,在这之后医药行业开始一轮新的洗牌。目录的出台会对医药行业内“大企业”有利,而二三线企业可能会面临灭亡的命运。另外,中央投资8500亿必将使医药市场扩容,行业的集中度将再次提高。2010年的医药制造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企业兴衰的转折点。

(三) 公司经营分析

1.纵向对比

根据东北制药历年披露的报表信息对其进行自身纵向对比,由Z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计算得到综合风险分。Z模型用以衡量一个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并对公司在2年内破产的可能性进行诊断与预测。

东北制药06年至09年三季的Z值,最高为2.06,最低为1.48,4年来一直处于模型人为破产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财务风险比较高。

模型中X1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反映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一个公司营运资本若持续减少,往往预示着公司资金周转不灵或出现短期偿债危机。东北制药历年X1值波动极大,甚至出现负值,可见公司财务变现能力及规模不足,如遇到临时需要大量现金的情况很可能出现现金流断流的财务危机。

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累积获利能力。东北制药从06年至09年三季该项指标数值持续快速增长,公司累计获利能力较强。

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衡量上市公司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东北制药该项指标也增长良好。尽管截至09年三季尚未超过08年的12%,但在剩下的一季度中保持增长则有可能超越08年,达到连续三年增长。

X4为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总额/负债总额,测定的是财务结构。除07年外,东北制药该指标均超过50%。公司过多的依靠权益融资,会使得公司的WACC过高。东北制药可能面临着财务结构不合理的风险。

X5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即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的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经营水平上。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成果好。反之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成果差。最终将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东北制药的总资产周转率平均保持在1。

通过分析,对东北制药09至06年信用限额修正为95,339,320.50;9,478,116.32;2,220,116.32和8,198,060.07。

2.横向对比

文章选择了同行业的华北制药,三九医药和三精制药与东北制药进行横向对比。从相关指标的对比可以发现,就表面业绩而言东北制药并不逊于同行业其他企业,但财务风险及信用等级而言则并不乐观。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尽管中国经济大环境平稳复苏,但就医药制造业来说2010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由于医药业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影响,对于东北制药这一从数据分析上看来财务状况不十分不乐观的企业,出现危机的可能会大一些。因此在确定对其的信用限额是应保持谨慎性原则。

通过对东北制药报表数据得出09年的信用限额为95,339,320.5元。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东北制药尽管经营业绩较好,但财务风险较大,因此承受外界风险的能力较弱。对其进行信用销售的企业有可能因为其业绩而忽视其财务风险。建议在计算得到的额度上一定幅度下调。

另外由2008年年报可知该年东北制药5大主要供应商对其的信用额度最高为486.17万元,总计1,778.72万元,我们可以该数据作为参考将限额继续进行下调,对其实行保守的信用销售政策,以降低对其赊销的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东北制药、华北制药、三九医药、三精制药2006-2009三季度报表

[2]. 赵晓菊,刘永明 《信用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

篇1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无形资产的发展和创新是社会创新进步的重要举措,完善和丰富无形资产的会计理论,对于建设创新性社会、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无形资产和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医药行业在沪市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1年作为研究时间序列,研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和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探索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程度,从而对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管理、培育和增值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国外学者对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比较早,在实证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Amir and Lev(1996)的研究表明,一些传统的财务指标对他们所研究的移动通讯企业不具有价值解释能力,而如客户资源等未入账无形资产、公司成长性之类的非财务指标与经营业绩更具有价值相关性。Gupta and J.Neersaj(2008)提出了广告营销和客户服务费用等无形资产支出是重要的价值驱动因素,同样也确认了无形资产和经营业绩具有价值相关性。国内相关研究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对无形资产的计量、确认和披露等问题上,无形资产和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薛云奎、王志台(2001)指出,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对股价有着显著的正向贡献。王轶英、王书林(2010)选取2003―2008年间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数据和截面数据模型检验无形资产与业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固定资产及流动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贡献程度显然更高。生物医药类公司作为科技类上市公司的一种类型,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兴趣。刘振宇、魏凤(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医药生物类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起着显著的正向相关的关系,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因此对企业盈利能力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

我国学者在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中,大都确认了无形资产和经营业绩的价值相关性,这一点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这种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两者的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比较,认为前者相较于后者而言,对经营业绩所作的贡献更大。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

1.研究假设。无形资产作为新时代企业重要的价值源泉,它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无形资产具有非竞争性,应用更具有广泛性;无形资产边际成本非常低,一旦研制出首个产品之后的批量生产成本很小,生产规模不受成本的限制;无形资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不断下降的成本更有利于创造规模效益。得益于以上三个特点,使得无形资产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创造能力,成为企业在新时代的价值源泉。为此,本文设定的第一个假设为,假设1: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和其经营业绩呈显著正相关。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本身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盈利能力的扩大和价值的提升。以医药行业为例,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基因技术以及医药技术的深入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些疾病的认识,改进或提高了某些医疗方法和效果。因此,当前提升企业价值的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而并非有形的固定资产等。本文针对无形资产能为企业经营业绩作出显著贡献这个普遍的预期,提出了第二个研究假设,假设2:单位无形资产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贡献要大于单位固定资产所作的贡献。

2.研究模型。本文参考Aboody & Lev研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和经营业绩价值相关性和Aboody,Barth & Kasznik(1999)研究固定资产重估价值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贡献时采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两个实证模型来检验假设1和假设2。本文鉴于选取了三个年度来进行实证分析,用模型(1)来检验无形资产对当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贡献;用模型(2)来检验当年无形资产对随后两年经营业绩的作用。

三、研究设计

篇11

医药行业营销论坛由北京思享广告总经理李卫民主持,他在开场时指出,近几年来,医药行业政策频出,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的出台以及其他政策的推出,对整个医药行业及各个医药企业都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医药企业的股价也因此产生较大的波动。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医药企业如何利用新兴的媒体进行品牌营销以及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将是未来的营销趋势。

乐视网营销副总裁谭靖颖首先进行了主题为“乐享新视界”的演讲,分享了乐视网在2013年的营销战略。她表示,乐视网是业内拥有众多也是最多版权的长视频网站,乐视网2013年独家剧目资源占到整个视频行业半壁江山,覆盖了90%大陆影视剧,90%院线电影,拥有9万部集电视剧库。除了在版权上的优势外,乐视网还会做一些差异化的视频营销,也就是乐视网原创内容。乐视网在原创内容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乐视网自制的栏目,另一部分是自制的网络剧。乐视网在自制内容的战略定位是“精品化+差异化”的策略营销,在自制定位上采用“吸纳式颠覆+网络互动特色”来打造。此外,乐视网兄弟公司乐视影业,每年制作和发行近30部大片,为乐视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支持,并将乐视网的品牌推广至影院大屏,2013年,乐视网推出了基于云端基础上全产业链布局下的整合营销战略。在这一整体战略的基础上,乐视网制定了BEAT娱乐整合行销策略,通过IMC娱乐整合营销模式-sunflower太阳花结构,围绕“大剧+系列剧”核心,以品牌诉求关联所有产品,管理所有客户的需求。同时,利用自己的强大社会化营销团队,调动明星微博、调动影视剧微博跟品牌客户做联系,为广告主提供包括线上推广、户外硬广、线下活动、PR公关、社会化传播及用户互动六大版块的全套整合营销方案,使得用户对广告主品牌力量的认知达到巅峰。

接着,河南卫视广告部主任陈万银与大家分享了作为传统媒体,河南卫视如何帮助企业进行品牌营销。他表示,如何做节目,如何通过节目帮助广告主实现品牌传播最大化一直是河南卫视思考的问题。最终河南卫视选择将区域强势作为突破点,做大中原地区最强的卫视,帮客户实现中原突破。“得中原,得天下。”扼守中原的河南卫视,实行的是实效传播的策略。实行实效传播策略是因为河南卫视拥有最高的观众忠诚度。多年以来不管观众和媒介环境如何多元化、碎片化,河南卫视一直坚持做好节目内容提供商。我们将河南卫视定位为文化卫视,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节目。

河南卫视拥有全国最好的戏剧节目《梨园春》,最好武术文化节目《武林风》,最好收藏节目《华豫之门》,全国唯一的中青文化节目《知根知底》……河南卫视立足文化,不去凑热闹地拼娱乐,而是根据自身的环境,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放大这种优势,这是河南卫视的发展思路。

新媒体营销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各类企业渐渐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开始转向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医药行业作为传统行业,与IT数码、家电等其他行业相比,受行业属性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在新媒体的采用上比较缓慢,但也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圆桌互动环节,葵花药业媒介总监董英俊、快克药业总经理何天立、宛西制药品牌总监杨玉奇、羚锐制药产品经理吴延兵共同就新媒体环境下医药行业如何开展营销进行了深入探讨。

羚锐制药产品经理吴延兵表示,羚锐制药由于其产品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因此在媒体选择上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但羚锐制药在新媒体方面一直都在积极地尝试。从去年开始羚锐制药旗下主打的产品通络祛痛膏通络,在品牌传播上主打“亲情、关爱”,改变了过去单方面产品宣传,此外在3.8、五一、中秋等节日利用微博做一些线上线下的互动,调动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消费者达成心灵上的共鸣。在微信上,羚锐制药已经注册了官方微信。通过新媒体与受众进行有效互动,从长远来看,企业在受众心中的认知度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篇12

2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福建省不断更新发展理念,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在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福建省药械集中采购网”,对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加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营利性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药品集中采购结果。政府主要是起到了一个监管的作用,目前存在的状态是申报系统并非交易系统,并无实质性的支付平台。据福建省统计局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仅惠好连锁药店、福建海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个别医药企业开展网络经销,属医药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福建海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解决方案4.0系统”,以互联网为基础,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易服务,但该项目因药品特殊性于2010年交易严重萎缩,目前只有少量医院耗材在线交易。

3电子商务在医药行业的价值体现

医药行业引入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降低药品价格,从而缓解“看病贵”问题。医药行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高效便捷的贸易沟通,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中间流通环节,这就大大地减少了药品流通成本,使得药品降价成为可能。另外,药品行业还可以积极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化药品质量监管机制,逐步实现药品编码一体化,统一规格,严格药品生产,保证药品生产和交易的透明化。据最新资料显示,2013年福建省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医药制造企业有119家,2012年医药制造企业实现增加值80.02亿元,利税总额(净利润+应交税金总额)35.89亿元。截止2014年4月底我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7638个,其中药品医疗器材批发及零售企业合计253个(占3.3%)实现商品销售额达到137.3亿元。由此可见,医药行业开发电子商务的经济效益之巨大,降低就医成本可挤压出的水分空间之可观。以福建海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例,创办之初充分发挥了服务及交易功能。在2007年让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实现了药库“零库存”管理,减少仓库资金积压250万,腾出300平方米的药品仓库,节省仓库空调及仓库设施成本,降低人力成本9万元,降低药品报废4万多元。

4发展医药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4.1加快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建设,逐步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建设,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医院参与其中,让药品采购更公开、透明、实惠。医院搭建成熟的网络平台,既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及患者用药后的反馈平台,又可以为医生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医疗水平提供很大的帮助。对医药企业药品研发、医生用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同时,针对目前医药行业信息应用和现代化物流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并逐步完善网络信息建设,以加快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4.2建立和规范医药第三方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改变由政府直接组织药品招投标为政府制定规定、建立机制、由第三方交易平台交易的模式。实现药品的统一编号、自动报价、交易等功能,提高药品流通效率,降低药品成本,规范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中的行为。鼓励更多的医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供让百姓在网上直接购买药品的渠道,降低就医成本,惠及消费者。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可以研究如何让医保卡在网上实现自助购药,方便患者用药。

4.3加强人才的培养,扩大就业渠道有限的医药企业、有限的医院资源难以解决每年大量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每年都有大批医药专业毕业生转行就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网络就医、医药电子商务行业给更多的毕业生扩大了就业渠道。现代化的医药发展,不仅需要高新技术的医药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

4.4加强相应的法律,规范知识产权由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借鉴国外的经验及结合我国的国情,必须制订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树立人们对医药虚拟市场的信心。因此,亟需加强医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规范药品网上交易数据的知识产权、客户隐私权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

篇13

[关键词]医药物流模式自营物流外包物流模式选择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人们对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2010年我国的医药市场将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将接近1200亿美元。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物流模式,或对现有医药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医药企业不可回避的抉择。

一、医药物流及行业现状

医药物流是指通过原料采购、加工、储存、运输、分配流通及物流信息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有效地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促使药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从而提升药品的空间和时间价值。

国家为确保药品安全,对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分别有GMP和GSP的规定,对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质量跟踪。医药公司必须对药品的采购、运输、存储、拣选、配货、发运等一系列物流运作严格按照GMP和GSP的规定操作,并在全程实行批号的严格管理及监控。然而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医药行业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

作为完整的医药供应链,产供销是一个整体,但是从医药现在的网建工作和对物流的投入建设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的药品销售阶段,而对供应链上游的药品生产和原材料采购等并没有实现物流管理,因此有必要对整个行业物流进行集成,使上下游通过物流成为完整的整体。同行业之间基本上没有物流合作,即使合作,也只是为了缓解短时期内的物流资源不足,而不是抱着持续改进,降本增效的目的。

2.医药物流有待建立行业标准

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医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物流的许多标准有别于一般的物流行业,因此必须有医药行业自己的行业标准。从目前来看,整个医药行业的物流体系刚刚起步,根本谈不上行业标准化,而且由于物流未进行标准化所带来的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流通环节多、速度慢、费用增加,减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已经日益成为制约医药物流发展的一个因素。急需解决的是:不健全的物流规范实施制度;没有统一规范的货物运输基本设备、商品信息标准化滞后、部门之间缺乏统一、集中的管理体制等。因此鉴于医药行业标准化研究和管理工作,加大宣传标准化对医药物流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制定统一的相关运作机制。

3.医药物流政策法制环境有待改进

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滞后,跟不上医药物流发展的步伐。GSP、GMP及其“实施细则”有关条款的设置应该与企业规模、活动类型、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相吻合,与企业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

4.医药物流发展的信息系统不完善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平均日需求量巨大的行业来说,其医药物流的高效、准确、健康地运作离不开信息系统。而医药行业缺乏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实时的过程控制系统,造成了各区域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

5.缺乏运作经验丰富的大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目前尽管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看好医药物流市场,如中邮物流,邦达物流等少数可以提供综合的医药物流服务,但大部分医药物流服务都是由医药企业所属物流公司承担的,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偏低,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二、我国医药物流模式的探析

总体来说,医药物流可以分为自营模式、外包物流模式、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和自营与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1.自营模式

自营是指医药企业自己建立起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自主完成物流相关流程。自营模式的优点是保证医药企业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对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直接控制并通过合理规划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流通费用,并且树立企业良好的经营形象;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能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自主掌握住产品的分销渠道,有利于同行业间的竞争;减少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泄露等方面的风险。但它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即重整企业物流势必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做较大变动,它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同时,高昂的建设费用需要占用大量的固定资金,为企业的正常运转会带来一定障碍;容易造成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环节割裂,长期来看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国药物流以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四大物流中心为基础,各地物流仓库连锁化,形成主要以医药产品为主导资源,服务范围覆盖全国的综合物流运营网络系统,提供一体化的物流网络保障。构建中的国药物流全国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物流网点联结起来,依托网络使物流企业与药品制造商、供应商、下游客户及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地控制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提升和整合物流的服务能力。

2.外包物流模式

外包物流模式是指医药企业将物流体系设计、维护、调货、库存管理、装卸和配送等全部物流业务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加强监管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允许具有现代物流条件的批发企业接受已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委托的药品的储存、配送业务,同时也允许有实力并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的企业为已持有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开展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优点是不占用大量固定资金,可以更自由的协调生产运作,加强了企业的柔性管理,使企业可以集中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幅度降低本企业的流通费用;它的缺点在于企业不能直接控制掌握物流职能,不能保证到货的及时和顾客服务的优良品质;第三方物流商对医药产品的仓储、养护、运输等了解甚少,不了解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政策规定,在运作中服务难以满足企业要求。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国家明文规定,无论是药品的仓储还是运输,企业都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低温、冷藏条件操作,即实现GMP和GSP管理。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承担选择低效率物流公司的风险。

康恩贝销售公司主要经销集团成员企业生产的药品,品种、数量少,单个客户需求量也相对较少。经过十几年的稳步拓展,公司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不仅覆盖全国各大城市,也涉及不少中小城市。相应的销售物流配送路程也遍及大江南北,最近的有杭州市区,最远的有新疆、黑龙江、广西、云南等。药品配送难度不断加大。如果还按照以往的运输方式,无法满足业务不断向各中小城市辐射的发展需要。而如果设立区域配送中心,则会导致医药企业的管理成本、经营风险上升。物流管理的弊端日益凸显。在2001年就开始选择从物流理念、服务理念都比较超前的杭州邦达快运公司作为其独家物流公司,从每周的信息交流到每月的沟通例会,从首批重点客户“门到门”配送到全部客户“门到门”配送的完成,从路途时间承诺、网上到货查询到手机短信通知,销售公司提出的一个个合理的需求,邦达都尽其所得满足,这一安全、快捷的物流模式迅速在集团系统得到了认同。如今,集团的物流配送业务基本上都交给邦达,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是指将物流环节中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外包出去,其余的物流环节依然自己来做。这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采取的物流模式。例如,他们有的利用自己的车队来做运输而把销售物流外包出去,有的只是单纯的将废弃物回收这个物流环节外包。哪个环节需要外包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软硬件能力和社会的物流服务能力。相应地,它也集合了自营和外包的种种优点和缺点。

在现阶段,企业可以选择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首先分包出去,使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避免企业在物流环节浪费太多的资金和精力。很多大型医药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时,或是为了保留核心业务,或是为了安抚员工,或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也不太放心让陌生的物流企业经营自己的全部物流业务,考虑到企业的安全一般将次要业务和农村等偏远地区的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以考察该企业的运作能力,通过不断地磨合增加双方信任度,对医药企业而言,进可攻,退可守。

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金象大药房在上海、天津、成都、内蒙古、江苏、河北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20个城市拥有直营店、加盟店200多家,1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全面的微机管理,科学规范的运作程序,为各连锁店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稳定的商品服务。金象大药房配送中心的主要配送流程是医药生产厂商把货发到大型批发企业如国药集团的物流中心,国药集团接到金象大药房的订单后把货发到金象大药房的配送中心。金象大药房在物流外包方面,改革后原有的运输车队解散,将运输部分外包出去,由中铁物流公司负责药品运输服务。他们和中铁物流签好协议,在协议中规范好双方的权利义务,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将货物准确送达到各连锁店,可以支付相应的运费。

4.自营与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自营与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是指除了满足本公司的物流业务外,同时利用自生的优势对外承接物流业务的模式。它的优点是不仅能有效减低物流成本,促成整个医药供应链的形成和协作,确保药品的质量,而且将物流转化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医药行业中较早认识到物流的重要并对物流进行革新。公司所有医药物流业务整合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医药物流中心,以自建物流实施为主,客户订单通过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ERP系统下载到上海医药物流中心的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物物流、信息流的控制不仅延伸到公司的决策、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核算等各个领域中,而且与外部的客户如医院进行信息流的交流,使公司的管理步入透明化、科学化的轨道。上海医药物流中心所属各大库区共拥有近46000平方米的库房,108辆运输车辆,2007年货运价值超过100多亿,承担上海地区各大医院及零售业的配送,建立覆盖华东地区的医药商业和制造业配送网络,通过联运承运构筑辐射全国的运输网络。2006年获得第三方物流经营资质,现除满足自营业务外,还对外承接业务。其客户有德国拜耳集团、唯美血液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和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等。

三、物流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许多医药企业非常重视生产渠道、商流渠道的畅通,却对物流渠道较少问津。这也大大制约了医药企业的发展规模。医药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的时候,关键是要适合自己、适用优势、适应时势。

首先,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自营物流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支持,如果物流在企业中不是处于战略核心地位,就没有必要自给物流,搁置大量的资金在物流方面,应该将自己的主要资源和精力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