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

篇1

人际沟通能力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工作氛围的建立有着直接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更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而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就面临着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下面本文就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高职院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再也不是只靠实干就可以成功的年代,要想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将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可以和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人际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的开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文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学生要有一定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等,所以,面对这些不定因素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就成为了必然,只有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专业人才。

2.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分析

2.1做好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那么就要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对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原则来开展,更加合理地构建人际沟通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态度进行改革。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一种幽默的、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都要讲普通话,这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前提。另外,课堂要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沟通的乐趣,教师要站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与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特点对这门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使得人际沟通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2通过网络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更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对于人际沟通来说,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中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化教学模式,在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这个大的资源平台,建立一个师生共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来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设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实现人际沟通的实践性。而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一些日常交际中所涉及的一些沟通技巧、礼仪规范等通过情景创设、视频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对人际沟通有一个更加全面与深刻的了解。另外,通过网络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使得人际沟通教学更加全面,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际沟通的精华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给学生以置身现实情境的感觉,让学生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根据设定的情境来开展交流。例如,可以虚拟学生今后在面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场景、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境的场景等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任务中去深入地体会人际之间的沟通,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2.4人际沟通课程的考核要多样性

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课程,因此,在对课程进行考核时,不能单纯地靠理论考试,而要注重考核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白其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运用,在于可以真正地促进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考核要从学生敢说、会说、有效地表达与沟通等实际操作来入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勇敢地说。沟通并不单纯地是说话,而是通过说话来达到目的。人际沟通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准确、舒服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接受自己。

另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更加系统地开发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通过实际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汝芳,王宏.网络环境下高职《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6(19):122-123. 

篇2

护士在从事护理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及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求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审美能力,加强护生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教育必不可缺的部分。现今,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护理院校等教育部门关于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的开展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导致护理生在参与实际工作中在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护理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在本文中,谈及了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现状与问题,并且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正文

一、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发现现今许多的护理生都意识到自身修养以及内在气质的提升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更好地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护理礼仪规范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对于新手护士而言,即使已经意识到自身的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护理礼仪规范的人并不多。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做到与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大部分的医院纠纷都是由于护理人员与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不良沟通所导致的。毫无疑问,这是他们在职业能力中的一大弱点。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护理素质、规范的礼仪以及优秀的沟通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体现。

二、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1、许多护理院校对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足够的重视度,在这些护理院校里,该课程甚至被边缘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教育体制与模式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根本原因,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一旦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与约束,缺乏硬性规定,护理院校所毕业的护理生必定是对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护理生对于专业化、高质量护理礼仪规范教育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只重视专业硬性技能,却忽略了人文教育,有些护理生认为这些人文教育学科不重要,难以真正下功夫去对待这些人文教育的课程。毫无疑问,这是明显不符合培养专业性、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根本目的。

三、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的建议

1、选择高素质、专业化地师资来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高素质的师资容易对护理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当所选择的师资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美学素质的时候,其所讲述的课程必定也是具有其个人的独具的特色之处,让学生从课程中真正的领悟到礼仪的重要性与技能,真正掌握到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技巧。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的审美修养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以老师为榜样,真心向老师学习。通过正面的引导,高素质的师资以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护理生打造了高质量的职业品牌,激发了护理生的职业情感和完善了其职业素质。

2、从加强护理生道德修养与素质出发,改变只重视礼仪表面动作的训练的现状。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护理生在学校的课程中忽略自身职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护,缺乏对护理礼仪规范、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那么其在实际性工作中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护理人员礼仪服务的要求。

3、可以通过其它课堂的辅助作用,弥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际应用技能的不足。虽然许多护理生已经顺利通过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训的考核,卷面上是掌握了护理礼仪的基本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但是每个护理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别,难以在实际性工作中也做到专业化的护理礼仪规范,理论与实际脱离。这个问题必须经过一个深化且长期的训练,方可得到解决。

4、案例实训:

(1)语言沟通方面:

案例分析:张护士看到明天要做手术的陈阿姨站在角落叹息,于是张护士主动向前安慰她:“陈阿姨,您是不是在担心明天的手术?您的主刀医生有精湛的医术,多年的临床经验,请您放心吧!”

篇3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1-01

现代康复治疗的发展要求康复治疗人员不仅要学习康复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使康复对象能够得到主动、全面、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实践调查表明,康复治疗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治疗师的沟通交往能力,是做好康复工作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康复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康复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1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适应能力差。同学们从学校转入医院,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医院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医院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与学校相比更具弹性,强调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部分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学习、生活中的依赖性不能很快调整,产生了适应不良的现象,尤其是在处理医患关系、师生关系等问题时,一些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惧怕交往的心理。

1.2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大学正是学生的社会认知系统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不少同学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部分学生过高评价自己,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遇事强调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利益和感受。还有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有些学生甚至压抑自己的性格,有意讨好别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的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接纳,阻碍了个体社会化。

1.3过度封闭自己。部分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求掩盖起来,给人一种孤傲处世的感觉,一些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从而无法与别人沟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

1.4教育教学存在一定不足。

1.4.1教师方面的因素。康复教师多为专职教师,有的是本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治疗环境及病人不熟悉,其教学重点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没有让学生去体验病人,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与病人沟通,更没有让学生把沟通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操作中,学生不会与病人交流,造成了治疗上的“哑巴操作”。

1.4.2教学环境方面的因素。康复实操教学区是康复治疗学生进入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模拟演练基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场所,但是在实操课中,很多学校都没有安排去医院见习,操作练习面对的都是模型、模具,交流时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应答,缺乏真实感,以至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同学感到可笑,从而影响了沟通能力的培养。

2培养康复治疗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学院康复治疗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和沟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1加强职前教育,培养优秀的性格品质[1]。通过开展职前宣教讲座、情景模拟等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康复治疗中沟通的重要性,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环境,善于接纳自己的优点、缺点,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赞美别人、鼓励别人和宽容别人,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多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充分体验不一样的角色感受。

2.2实施情感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医患关系是当代医务人员中最敏感的关系。注重情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友好、信任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是大学生未来社会化的重要要求,针对现在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载体的引导功能,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在不同的舞台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2]

2.4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沟通技能的关键。教师对医患沟通意义的理解、带教责任心、康复临床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病人关爱的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3]。如教师在示教每一项治疗操作时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通,做好解释工作。学生练习时,要督促、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医患沟通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操作过程中,而不要背老师的语言,这样反复练习,使学生能自然与患者交流,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康复治疗操作用语,避免说废话或语言不当引起医患纠纷。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合作精神,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环境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4]。培养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在临床实践中,学生使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帮助病人适应角色的转变,为促进病人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康复治疗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技能训练,创新教育途径,注重实践锻炼,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沟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临床学习中自觉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篇4

一、调查背景

自从1994年中国迈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逐渐被改变。尤其是以追求新异、时尚的青少年学生为主流的年轻人,成为网络的中坚力量。权威部门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高达99%,拥有电脑的比例高达75%。我们不排除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但选择网上娱乐消遣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沟通方式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交往需要,但也弱化了他们的现实沟通能力。其次,因陷入网贷而导致的大学生自杀的悲剧也一再上演。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河南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本问卷旨在调查互联网背景下河南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以便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和丰富教育手段等,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助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和提高,进而为其未来的职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对象

我们将河南高校按地域分块:豫中、豫东、豫西、豫北、豫南,进而对包括郑州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平顶山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商丘师院、洛阳师院、安阳理工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信阳农林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师院等高校的文、理、工、农、医、法等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共66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660份,回收问卷645份,问卷有效率98%。

(三)调查内容

设计调查题型包括单选和多选题。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沟通对象,沟通能力评估,上网时间,传统面谈变化,网络沟通及沟通效率等。

(四)调查时间

2017年9月~2017年10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全部采用纸质问卷,手工填写。回收问卷后,人工录入,采用专业的spss统计分析系统出调查结果。

(一)单选题(见表1)

从1和2题的数据可见,没有网络或手机,大学生经常有或偶尔有孤独感的比率分别是21.2%和56.7%;一直很孤独占6.4%;三项总合高达84.4%,没有孤独感的学生只占15.6%。大学生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评估:选择很强和较强比率分别是7.9%和26%;选择一般和较弱的比率分别是56.3%和9.8%.后两项总合高达61.6%,与1题的结论基本一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沟通能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因沟通能力差导致孤独感较高。同样,有了手机,大学生是否就不孤独了,同样也值得深思,我们经过和学生面谈,发现手机并不能解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

从3、4和5题的数据可见,大学生由于上网时间过长(65.5%)、使用网络沟通的时间相应也增加,大学生认同只要双方有良好的沟通心态和沟通技巧,利用网络聊天工具能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55.4%),网络沟通效果不理想(44.6%)。因沉溺网络,大学生的传统沟通能力(面谈)较以往的变化:享受面谈,有说有笑(32.4%);面谈减少、淡化和取消的比率合计(33.7%)。这也是学生与学生、老师、与父母之间,疏离感增多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6、7和8题的数据可见,大学生认识新朋友的方式是参加社团活动(36.4%),社交工具账号(31.3%),朋友介绍(22.8%),索取电话号码(9.52%),符合大学生活动范围相对狭窄,社会化程度偏低的事实。大学生在沟通中能坚持遵循社交礼仪(50.9%),随意点评、视情况而定和加入网络互撕(合计49.1%),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网络沟通不尽如人意,除了与沟通主体的沟通意识和语言表达技巧有关外,还和某些人不遵循网络社交礼仪有重大关系。与父母联系选择书信沟通(5.9%),QQ微信视频和打电话语音聊天“屏幕社交”(合计85.7%),见面(8.4%)。可见“屏幕社交”相当流行,但现实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通过面谈,得到一部分学生反映的情况:我和父母打电话或聊天时,有时控制不住情绪,说些伤人的话,最后我只好回家。和父母见个面,一个拥抱,什么过节都没了。总之,“屏幕社交”不能代替面谈。

(二)多选题(见表2)

大学生结交社会上的朋友的方式:同学介绍(78.7%)、兼职或打零工(54.0%),社交账号(46.4%),老乡会(43.3%),网络陌生人(24.1%)写信或E-MILL(8.4%),由此可见大学生结交社会上的朋友方式是多元化的。

大学生上网主要的目的:学习或查找资料(80.7%),交友聊天(77.4%),观看新闻时事(71.8%),娱乐消遣(70.9%),网购(42.4%),开店(12.3%)。由数据可见,除第一项外,其余各选项和我们平时了解到的学生上网消耗时间最多的项目惊人一致。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上网目的性并不明确,消耗大量的时间在交友聊天和娱乐消遣上,反而感觉孤独无聊。

大学生认为要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哪几种沟通技巧重要:选择比率较高的依次是倾听(83.2%),适时和适度提问(78.5%),说话简明清楚(67.9%),适时反馈(45.1%),不插话(39.0%),不先入为主(36.6%)。由此可见,大学生能够凭借直觉、自己的沟通经历和社会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僅仅认识到倾听等技巧的重要性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现实的人际沟通中,多多用心体会,细细践行,逐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进而学会享受沟通的乐趣。

大学生选择网络沟通交流的原因:可以边聊天边工作(71.8%),多人视频聊天方便(67.9%),减少面对面沟通的尴尬(78.5%),免费或低价及高质量的沟通模式(36.6%),隐藏自己真身身份与意图(39.0%)。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网络沟通交流的原因是省时、省钱和便利以及高质量和多样化的信息传输和沟通方式,而这正是网络沟通不可抵挡的魅力,据媒体报道微信每天有9亿的登陆人数。

大学生对网络交流模式相较于传统(面对面)交流模式的不足:因网络身份的隐匿无从判断真伪(73.3%),因为文字表达或语音口误等存在沟通效果不理想(57.0%),为省时浪费更多时间在聊天上(49.8%),通联智联依靠于网络稳定性能(39.8%),无聊斗图造成无效沟通(38.2%)。由此可见,大学生很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沟通的弊端,但是能理性控制的学生少之又少。

大学生和同学或朋友出现矛盾的时候,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沟通:使用QQ、微信(74.1%)、打电话(71.6%)、见面交谈(64.4%)、写信或发Email(19.9%)、不想沟通(14.1%)。由数据可见,出现矛盾时,学生选择“屏幕社交”的比率依然较高,但若双方通过“屏幕社交”解决不了问题的话,选择见面交谈的比率比单选题高了很多。这是很有趣的现象。

四、调查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对互联网背景下河南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不难看出,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力不从心、孤独迷惘、沉溺网络、沟通不畅的状况。①自我评估沟通能力较弱,孤独感较高(84.4%),上网时间过长,面谈淡化,减少和取消等现象。②网络沟通是大学生热衷的媒介,但是“屏幕社交”也存在诸多问题:网络身份隐匿存在的不确定性,沟通效果不理想,聊天本为节省时间结果适得其反。③不能理性使用网络,信息素养过低。

分析河南高校大学生在人际沟通的心理认知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一)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导致自我沉溺于“网络世界”

不可否认,网络世界丰富多彩,有诸多的诱惑,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沉溺游戏或视频,孤家寡人,其乐无穷,但这些虚拟世界的“网络达人”,往往是现实世界的“内向寡人”。自我沟通唯我独尊(或独卑),遑论与他人的沟通。最终学业上一事无成,甚至退学了事。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网络贷款陷于困境甚至选择自杀,这对于即将走入社会成为栋梁之材的大学生来说,是多么可悲啊,也是河南高等教育的惨重的损失。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学生陷入误区

信息素养是指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并懂得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要在无关信息和无聊信息上前停留,学会“信息节食”。总之,网络信息的过度获得,如果大学生缺乏自我思考,删繁就简,取精华弃糟粕的关键环节,并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或智慧。这对多数大学生而言,是个难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干预。

(三)骄纵和“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不利于有效沟通的达成

俗话讲“习惯成自然,少小若天成”,作为沟通主体的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对有效沟通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很多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优越,家庭成员的溺爱,让他们逐渐形成了骄纵和“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即便是条件有限的家庭,孩子也不例外。但(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基础,是双方平等、彼此友好,相互欣赏。大学生这类“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和处事习惯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认知的偏差和交往技能的欠缺。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正如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但电话、网络永远不能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植根于人心的友情,才是牢不可破的。本次调查结果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互联网背景下河南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认识到调整教育计划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尽快帮助学生们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建议在高校公共课程中增加对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描述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满足大学生对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需要。

建议教师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理念,对大学生上网进行合理引导和干预,课内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与交流训练活动,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总之,虚拟世界越发达,现实世界越可贵。大学生是时代的财富,是未来的接班人,他们沟通连接现实世界的能力,会滋养自身的健康成长,并反过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学生自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连接,激荡共生,良性互动,那么河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刘雪峰.美国高校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J].比较与借鉴,2014年第19期. 

[2]黄劲佑,崔渤旸.网络时代大学生沟通能力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年9月第3期. 

篇5

0 引言

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与人沟通,护士与同事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护士职责的重要内容[1],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主要有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护际沟通等,有效的人际沟通是解决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的重要途径。

1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

1.1 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对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交流。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患者的资料,确立问题,提供信息和情绪支持[2]。在护患沟通中,其中心内容就是要彼此信任,这也是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1.2 医护沟通

医护沟通是指对于患者情况如何医生和护士要进行沟通[3],医生要把诊疗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及时告知护士,护士也要把诊疗中所看到的患者情况及时汇报给医生,以此来对诊疗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患者康复,患者在医疗全程中都需要医生和护士的紧密配合。

1.3 护际沟通

护际沟通主要是指护士长、护士、护士实习生等之间的人际沟通。医院一个病区的护理工作是由多个护士共同协作完成的,各有分工,需要彼此紧密配合,只有护士间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 在护理工作中保持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首要职责是要处理好护理人际关系,而所谓护理人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交流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最主要包括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护际关系等。在护理工作中保持良好沟通和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强患者配合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及对护理人员合理的依存性;缓解可能出现的护患关系的紧张局势局面,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更有助于护理工作展开[4]。良好的医护沟通、护际沟通使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利于病人的康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护士在工作时保持良好的情绪,能够愉快的工作,促进护理工作者们的身心健康。

3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如何保持好的人际关系?

3.1 尊重

只有真正发自心底尊重他人,他人亦会投桃报李,给予护理人员尊重,相互尊重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在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的话语表情、动作、行为以及就医环境都在给患者以某种信息,体现着自己情感和态度。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因为自己患有某些疾病,都希望护理人员能在这一过程中给予自己医疗、生活、环境等方面以细心护理和照顾。尊重患者,尊重生病价值,自觉地维护患者的权益,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和保证。医护关系和护际关系都属于患者就医的有机组成,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互相尊重,护士之间互相尊重,才能使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2 积极乐观的心态

乐观,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能做到遇事时的一直从容乐观,是一种成熟的心态和处世境界!乐观的心态,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护理工作是面对生命的工作,责任重大,稍一疏忽就可能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拥有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护士情绪处于稳定向上的状态,从而利于护士建立好的人际关系、高的工作效率。

3.3 豁达、开朗的性格

豁达的性格让我们把工作中的不愉快一笑置之,不和不值得的人和事计较。阳光开朗的性格使我们能够经常给他人带来欢声笑语,带来幽默诙谐,使我们更容易和别人相处,与病人、医生、其他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病人的康复。

3.4 提高个人素质

3.4.1 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

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其工作职责,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与患者是两个地位平等的个体,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患者应像对待朋友亲人一样,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3.4.2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时刻牢记医疗安全第一,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3.4.3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有丰富的想象力,勇于技术创新。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及身心两方面的动态变化,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并满足病人生理、生活上的合理需要。

人们都愿意与高素质的人打交道,护士素质高了,工作质量就会高。护士素质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决定性要素[5]。

3.5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交流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的过程。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如外貌、表情动作来进行[8]。护士能否成功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有赖于护士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在护理实践中要注重护士沟通方式、方法、技巧的培养,通过护士良好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使护理“人文关怀”渗透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增加对护士的信任,调动发挥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疏导患者的社会及心理问题,减少护患纠纷。作为护理人员,应当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水平等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9]。

沟通能力是一种应用能力[6,7]。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患者康复,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够促使诊疗顺利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促进良好的医护沟通、护际沟通,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6 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地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护理心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信息。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做好护理工作、建立和谐护理人际关系的前提。有系统、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7 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过硬的技术。

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除了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外,对现岗位的专科护理技术应精通,能稳、快、准、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高超的护理技术不仅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过硬的技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利于与病人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也利于取得其他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合作。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新,护士更应该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以取得病人和同事的信任。

4 结语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护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的要求,当代护士应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恰当处理好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婷, 王海燕.浅谈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有效人际沟通[J].农垦医学, 2017, 39 (3) :286-288.

[2]梁彩侠, 韩中国.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 2018, 25 (3) :15-17.

[3]张颖.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J].中外企业家, 2018, (24) :212.

[4]高改银.护士礼仪在临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14) :283.

[5]杜仙.开展?护士特殊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 2018, (02) :163.

[6]谭小燕, 陈羽保, 张勰.学生标准化病人在高职护理人际沟通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 (24) :109-111.

篇6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好沟通技巧,对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沟通又有其特殊的意义,实习护生进入临床所面对的是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护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同时护士在医院内还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后勤等各部门工作人员合作、开展工作,只有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保持健康自信的护士形象

良好的护士形象有利于沟通交流,护士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护士要依据病人的年龄、职务等正确地称呼病人,使用礼貌性语言,护士的姿态应该文雅、健康、有朝气,这些都会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赢得病人的信任。因此在进入临床之前,对实习护生进行护士形象培训及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3、临床实习过程中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3.1 提高护士的知识素质,为有效的护患沟通奠定基础

对患者的理解是护患沟通的关键,要理解病人,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应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护士不仅提高了对护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克服了以往的一些问题,使患者感到护士不仅能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而且能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护患之间达到了相互理解与信任。

3.2 培养沟通技巧,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3.2.1 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

倾听与交谈是语言沟通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倾听患者诉说时,护士耐心关注着患者,不随意评论,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困扰,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而且可以为护患沟通提供充足的信息。交谈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因素。护士与患者交谈的语言可分为治疗性语言和交际性语言。治疗性语言是护理专业术语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治疗性用语,注意谈话的针对性、保密性、谨慎性、婉转性和引导性,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职业、病情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和态度,以患者的身心需要为出发点,以语言有计划地影响病人,达到治疗的意图。

3.2.2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之间以服饰、神态、动作、眼神、姿态、表情、双方位置等无声方式进行交流,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1)塑造白衣天使的形象。护士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特别要重视首次接触的心理效应,衣着素雅整洁、举止端庄大方、热情、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柔、敏捷,可以满足患者安全及审美的需要,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2)关注能力的培养。面部表情、眼神可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关注,病人可以从护士的面部表情得到关于疾病的信息,所以,护士应以微笑、坦率、真诚面对病人,在与病人交流时眼睛不能左顾右盼,要望着病人的面部,在做治疗护理时,要专注于自己的操作,适当与病人交流,给病人信任感和安全感。

4、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是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4.1 学习带教老师的沟通技巧

言传身教,是培养护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护生一直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中成长,社会阅历浅,对许多社会常识、社会组织状况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都缺乏经验。因此需要带教老师来引导与教育。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主动传授知识,在和人沟通交流时,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学到沟通交流的技巧。

4.2 用心倾听。用心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沟通习惯。教师与护生谈话时,应用心倾听,教师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对护生的谈话进行分析并加以引导,做到真正把握护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4.3 善于表扬。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期望得到赞赏,当受到老师表扬时,护生的自信心将倍增,这样有利于护生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

5、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篇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和更新,护理人员的工作目的已从单一的恢复患者生理功能扩展到满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而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沟通能力。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于1998年1月修订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界定了护士应具备4种核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2]。由此可见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在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里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临床上护士和患者接触十分频繁,长期以来受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士就是发药、打针、测量体温的工作,忽略了与患者之间的互动,缺乏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使护患关系被动僵持[3],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开始有意识的对护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及时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氛围,要求护士转变护理观念,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充分调动护士主动性,加强责任心,为患者创造和谐、舒心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尽快恢复健康。

2护理实验教学中影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因素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有关预防、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4],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及技能的不断完善,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护生方面的因素

2.1.1目前护生独生子女占多数,缺乏社会经验,与人沟通较少,导致护生在沟通交流方面比较薄弱。

2.1.2 护生在实验室学习操作,扮演病人角色的基本都是模型,接触的物品是实验用物,缺乏逼真感,往往机械的进行操作,忘记了与患者进行交流。即使扮演病人角色的是同学,也经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不信任,不愿意开口解释或交流,怕说错被学生笑话,从而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2.1.3 通过与护生的交流,发现护生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充分认识到操作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普遍重专业轻人文,重护理技能操作轻沟通交流.

2.2 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或实验指导教师有很大一部分为专职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留校当老师,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真实的临床病房环境不够熟悉,相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略了与病人沟通。

2.3护理教育理念的因素

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是“以疾病为中心”,重操作轻人文的护理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护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缺乏护士必备的人文科学知识及修养,缺乏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在临床上属于单纯的技术型护理人员。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实验中的培养

3.1改变护理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为全面综合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相应转变。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增加护生人文素质,适应21世纪“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在护理实验中,除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加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将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隐形课程的内容体现,这就是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新时代的终身学习型教师,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新,在树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护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观。在实验带教过程中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操作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解释沟通工作,确保做到言传身教。

3.3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不够,就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护理专业学习,再者听闻部分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抱怨,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因此在护生刚进入学校时,就注重加强人文理念的引导、职业道德的熏陶、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一系列讲座,请优秀护士前辈通过亲身经历对护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结合国内外不断提升的护理专业地位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表明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形式和发展前景,激发护生的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主动学习。

3.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穿教学过程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提高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5]。

3.4.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一项操作时,先分段讲解此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连起来全程操作一遍,再请护生回示,此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可以启发其他护生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学过的理论解释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以后自己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等等,可以加深护生的印象。同样整个过程中,教师在示教时,强调了跟病人的沟通和解释工作,学生也相应对沟通工作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了学生临床思维意向,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6]。

3.4.2 案例教学法 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患关系的好坏,而护患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护患沟通。为了更形象逼真地让学生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向护生传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教师会收集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要求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分组讨论,找出案例中哪些是不良沟通引起的医疗纠纷,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仅学生之间进行了沟通,还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既生动了解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又在讨论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3.4.3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7]。在课程基本结束学生能基本掌握各项操作时,把护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几个组,让护生自行设计病例,根据病情需要预习操作流程。根据不同的病例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有护生扮演病人,有护生扮演医生,有护生扮演护士,有护生扮演病人家属等,在实验室模拟病房里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护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创新的原则,要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扮演家属和病人的护生要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扮演医护人员的护生要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能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最后请本组学生指出剧情中运用的医患沟通情况。论文参考。其余护生观看完模拟演练后,可以提出问题,指出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才更好,最后老师总结评价。情景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谓“旁观者清”,使其余护生以后能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提升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

3.5 提高沟通能力分数的比重,改进实验评分标准

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例提高5%。操作考核项目不单纯是考核一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方法准确程度,而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实验操作考核标准引导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树立关爱病人的服务理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

4. 小结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更加关注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论文参考。如何加强护患关系的沟通已成为一个新的要求,对于每一位护生来讲,必须掌握服务患者、指导患者、尊重患者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神圣的护理工作。因此通过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护生认识到了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沟通技巧,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护生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责任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专业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护理学专业特点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

参考文献:

[1]赵莉,龙霖,雷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7(27):759-761.

[2]shearR,Davidhizar R.Using role play to develop cultural compcompetence[J].NursEduc,2003,42(6):38-40.

[3]骆凤英.观《亮剑》谈护患沟通技巧的“五性”[J].光明中医,2009,12(24):2372-2373.

[4]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王蓓,俞群亚,于冬梅,等.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A):70-71.

[6]杜维星,李启培.启发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17):1659-1660.

篇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防范医疗纠纷。医患沟通具5有技巧性,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程和必备技能,是解决医患争议的有效途径。

1 医患沟通概念

1.1 医患沟通的涵义

1.1.1 医患沟通,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具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指引、诊疗患者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1]。

1.1.2 医患沟通属于人际沟通,但又不同于普通的人际沟通。由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特殊专业关系,医患沟通有其特定的内容、形式和目的,所应遵循的关系规则与普通人际沟通不完全相同。其沟通受职业情感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影响;医患沟通的本质是治疗性沟通,医务人员除了沟通患者病情和治疗信息,还要通过沟通,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开放的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按沟通方式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

1.2 医患沟通的特点

1.2.1 以医方为主导。医患沟通的双方并不完全平等,因为医生是一个高技术性职业,医院因其专业技术的优势而实际上占主导地位。因此,医方为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要经常与患方沟通,引导好并维持与患方的交流。

1.2.2 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方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医务人员是医患沟通的主体,患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相反,患者作为疾病的主体,是整个医疗活动的中心,所以,在医患沟通中,患者才是主体。医务人员应作为良好的倾听者,鼓励患者表达其情感、思想和观念,从而形成双向的互动的沟通过程。

1.2.3 沟通内容的专业性。医患沟通是围绕医疗活动进行的,其内容往往与医学专业知识密切相关,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人际沟通。

2 医患关系

2.1 医患关系定义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2],现代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患者为中心的人群的关系。

2.2 医患关系的属性[3]

2.2.1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即“施助者”(医方)与“求助者”(患者)的关系。这是医患关系最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属性。从医方来说,就是要讲医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从患者来说,就是要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劳动。

2.2.2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又是一种经济关系即特殊的商品交换关系。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生产者,患者就医是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医务人员生产医疗服务所消耗的劳动必须通过收费得到补偿,患者接受医疗服务则必须付费。否则,医疗服务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无法进行。这种收费与付费的关系,就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但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特殊商品。

2.2.3 从法律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即强制性的契约关系。患者一旦跨进医院大门,挂了号或办了住院手续,这种强制性的契约关系就确定下来了。在这种关系中,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各有各的权利和义务。

2.2.4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即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结成的唇齿相依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有人将这种关系形象地概括为“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患者的再生父母”。医患之间这种互为“父母”的关系,实属世间罕有。

3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医务人员一句鼓励的话、一句体贴安慰的话,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2002年12月卫生部朱庆生副部长在全国医患沟通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程,是解决医患争议的重要途径。”明确指出了医患交流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备技能,通过医患沟通来缓解医患对立情绪[4]。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患者在当地医院被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全家慕名到某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处就诊,经过艰难的托关系,排队挂号,在门诊等了近4 h,终于轮到患者时,专家诊疗共用了不到10 min,结论给了3句话。患者一家报极大希望,千里迢迢,仅机票就花了上万元,好不容易挂到号,等了几小时,结果不到10 min结束就诊。一家人大失所望,愤而回当地诊治。事后证明,专家所给出的结论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非常正确,说明专家是认真负责、高水平的,当时也问诊及体检、认真查阅辅助检查资料,但就因为医患沟通太少,患方极为不满,不愿选择该专家,严重影响了诊疗的效果,也损害了专家自己的形象。

3.1 医患沟通有利于医生正确诊断病情。英国著名学者汉普顿等人的实践表明,一般医院82.5%的患者仅凭采集病史,就可以做出诊断,需要体检帮助诊断的只有8.75%,需要进一步辅助检查帮助诊断也只有8.75%。可见医患交流沟通对患者疾病诊断的重要性[5]。

3.2 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就疾病的情况与患者沟通交流,促使患者积极参与、配合治疗,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医生也能更好地收集临床资料,有利于疾病的救治和医学的发展。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对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6]。

3.3 医患沟通有利于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7]。知情同意的过程也是一个医患交流沟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医生对患者进行告知,同时了解患者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患者也需要通过与医生的对话、接触,明白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风险、预后、费用,是否同意和接受医方的治疗措施等问题,需要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有什么风险和意外,影响自己病情转归的因素有哪些,需要多少费用,是否同意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等问题,所以,加强医患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3.4 医患沟通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近年来,医患矛盾日趋突出。其原因,除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之外,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医学具有高科技、高风险性,且其发展也有阶段局限性,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因此医生很难全面认识每个患者与疾病相关的所有状况,也不可能预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还未被认识的病症。医学的特殊性影响了医患沟通中的信息交流,医患沟通中的这些很难全面告知患方的情况,一旦出现,患者及其家属就难以理解,就可能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引发医疗纠纷。

3.5 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注重沟通,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做好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是医生良好职业素质的体现,也是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

3.6 医患沟通有利于防范医疗纠纷。目前多数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而引发的,多是由于医患交流障碍导致患方对医方不满意所引起的。据统计80%的医患冲突直接由双方沟通不畅所致,即使其余20%与医疗技术有关的医患冲突,也都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医患沟通为医患之间构筑了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可以使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有正确的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从而使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得到缓解。患者并不完全因为医方告知医学知识而表示理解,更多的是因为获得了医方的人文关怀而表示认同。

4 加强医患沟通的具体措施

4.1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医生不能见病不见人,在重视躯体疾病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在治疗的同时,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便捷、和谐、舒适的就医环境。

4.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限制医患沟通。大城市中大型综合医院不仅要承担本市居民的医疗工作,也因医疗技术和设备先进吸引全国各地疑难杂症患者,而且长期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与每位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大医院中医生人均日门诊数在30人次以上,部分专家甚至要达到40、50人次以上,平均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就5 min左右,医生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谈何与患者深入沟通。因此医生为了保证基本诊疗规范,只能省略医患之间的充分交流。本文案例可见一斑。

住院部医生管理的患者可多达到10几个,医生每天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书写病历、手术、开医嘱、开具各种检查申请单上,很少有时间和患者充分有效地沟通。医务人员其实很想和患者沟通,但没有足够时间,实在是很无奈。

建议医院主管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营造良好的医患沟通氛围。

4.3 加强人文关怀。医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一些医务人员人文知识贫乏,对患者缺少同情心,缺少关怀、关爱,在医患沟通中不能敏锐观察和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而导致沟通不利。医务人员应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立场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应用不同的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方法,主动真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能理性地认识医疗活动,加深医患双方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减少误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

4.4 建立医患沟通的有效机制。医院建立全方位的医患沟通制度,明确沟通内容和沟通时间,并将医患沟通的实施情况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

4.5 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培训。医患沟通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医务人员通过培训掌握沟通的技巧,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预期沟通目的。

总之,医患沟通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整体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是缓冲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防范医患矛盾,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王锦帆.医患沟通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 饶敏.浅论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其改善策略.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8): 260-261.

[3] 印石.医患关系具有多种属性~论医患关系.卫生经济研究,2003,(1):20-21.

[4] 李晓刚,李萍,许建新.医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12(4): 319-320.

篇9

儿科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信息沟通。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交流中,患儿及家属的非语言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它有助于护士了解患儿及家属的真实的感觉和需要。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患病群体:患儿和家属对非语言流是十分敏感的,护士应对患儿及家属的非语言流给予关注,因为患儿和家属的面部表情、姿势等非语言往往是观察和评估患儿状况的手段之一。人的非语言行为是一种符号,能传递一定的信息,非语言沟通可跨越语言不同的障碍,所以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信息的效果言词+音调+面部表情,其中言词7%,音调38%,面部表情50%,而等式中音调和面部表情均属于非语言行为。由此可见,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语言表达才能准确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语言修养和擅长非语言沟通,从而在加强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安全感、信任感及提高护理质量方面起着更重要作用。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及应用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仪态服饰、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

仪态服饰:在人际交往中,仪态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工作中,护士应着装整洁大方,衣帽整齐,头发不过肩,穿软底平跟鞋,面部宜淡妆,手指甲要勤修剪,应精神饱满地面对患儿及家属,给患儿及家属以健康、稳重值得信赖的印象。在儿科,尤其是着一身粉色的工作服,更能拉近与患儿的距离。

动作与姿势:姿势包括手势及其他的身体姿势,它体现了一个人交流时特定的态度及当时所包含的特定意义。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始终保持优美的体态。在交流中,注意手势大方、得体,避免一些失礼的表现,如指手划脚、拉拉扯扯等,会令人觉得不得体和反感。另外,更不要频繁改变姿势,以免患儿及家属觉得护士不耐烦,从而伤及自尊心。

距离:当初次与患儿交流时,护士所处的位置应与患儿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突然接近患儿,否则会使患儿感到害怕。护士可站在床边,不可身体扭曲,不可随意坐或靠在床上,以免给患儿造成压力,给患儿及家属留下不好的印象。当与患儿熟悉后再次交流时,无论病儿年龄或体格大小,均要平等对待,与之沟通时要保持近距离,采取与患儿视线平行的位置,如蹲位,这样可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面部表情:在人际沟通中,来自面部表情的信息更容易为人们所观察和理解,它是人们理解对方情绪状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如护士面对患儿时,必须控制有关惊慌、紧张、厌恶、害怕接触的表情,以避免患儿及家属误将此表情与患儿病情恶化情况相联系。同样,护士也应注意患儿及家属的表情变化,从而获得信息。微笑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多方面的魅力,能使患儿及家属消除陌生感,增强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亲切和蔼的面部表情在非语言沟通中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婴儿,若看到护士表情严肃地面对自己也会很紧张,甚至啼哭。因此,护士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应戴口罩,以便患儿能经常看到护士的微笑,缩短双方感情上的距离。以微笑面对患儿,在微笑中为患儿创造出一种愉快、安全和可信赖的氛围。但是,当患儿病危时、疼痛时、患儿家属伤心着急时,护士还是面带微笑,则会使患儿及家属反感,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应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同时也要观察患儿及家属的面部表情变化,由此了解她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目光接触:护士与患儿及其家属的目光接触可以产生许多积极地效应。如护士镇定的目光,可以使恐慌的患儿及家属有安全感;护士热情的目光,可以使患儿及家属感到温暖;护士专注的目光,可以使患儿及家属感到被尊重。护士可以从短暂的目光接触中判断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护理。但需要强调一点,当初次接触患儿时,目光接触应非常短暂或尽量避免目光接触,否则会使患儿感到紧张、害怕、恐惧,从而影响沟通效果。

触摸:触摸是含义深刻的一种沟通方式,对于婴儿尤其如此。护士可通过抚摸、搂抱同患儿传递“爱”的信息,患儿也可从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根据临床观察,皮肤接触可治疗和预防婴儿某些疾患,特别是怀抱婴儿,这种特殊需要是不能仅用食物满足来代替的。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在护理时应经常抱抱患儿、抚摸其背、头、肢体等部位。触摸可以产生关怀、同情、安慰、鼓励和支持的作用。如当患儿和家属经受痛苦时,护士轻轻抚摸患儿的手或拍拍患儿家属的肩部以表示关心;当患儿发热时,摸摸他的额部,以表示关注。但不当的触摸会造成消极效应,因此,使用触摸技巧时应注意性别、年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场合、部位、强度、持续时间等。

护士应该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注意提高观察患儿非语言行为的能力,加强对非语言技巧的培养,增强沟通能力,从而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为患儿提供服务,促其早日康复。

篇10

1.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不深入,对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语文考试仍然以笔试的方式为唯一形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真实的评价。受此影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迷失了方向,对要考的内容就认真地教,不考的就不认真教甚至不教,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弱化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口语交际训练无从谈起,学生没有“说”的机会。

2.学生方面的因素。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还停留在教师听学生说或者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面,教师只重视话题内容与口语交际的形式,不重视初中生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发展性评价指标少。另外有一些学生因性格、能力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口语训练障碍被忽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愿意同别人进行交际,注重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需要语文教师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师应该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情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创设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口语交际训练入情入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言语教学必须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言语也只有在具体情境的中才能真正形成,不存在没有情境的言语。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时,应该特别注意选择适当的口语交际话题,努力创设能进行实质、有效的交流,符合初中生真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情境。

2.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初中生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且能激发他们思想共鸣的话题,设置口语交际场景,如学生干部招聘会、记者招待会、生日聚会及辩论赛等,为初中生提供各种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鼓励他们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表达的兴趣,想说,敢说,会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有序组织训练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意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讨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2.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训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读书、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通过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开展课堂演讲、编写表演课本剧等口语交际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空间。

四、教师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篇11

一、前言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化,来华的外籍人员不断增加,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国际交往日趋活跃,特别是国外护理人员的短缺,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护士生走出国门。因此,培养护士良好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效果,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要性

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指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从医学角度而言,语言是医生与患者、护士与患者之间人际沟通的工具,是求医问药的最基本的要素。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医学院校的外语教学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常把语言知识的积累作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学生记住了很多语法知识和词汇,却不知如何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运用;不少学生虽然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却难以张口同外国人进行自由交谈。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护理人员与外国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有支配地位的国际语言及信息交流工具,对促进护士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代护理人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怎样与国外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学到的词汇、语音和一切语法规则,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人之间的交际。因此,培养护士良好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是适应护士国际间的交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是护士生就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途经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际,双向交流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英语得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尝试的。

(1)说与听的基础训练

语言交际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数是听说交流,因为只有听得懂说得出,才能互相沟通与交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

听是语言交际的基础,是实践关键的一环,是学生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任何一种语言都要遵循先听,再试着说,然后进行交流这样一个规律。在课堂上,我们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多放录音带和听力材料,通过听录音模仿自然的语音语调,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学生在注意情景、句型、词汇内容的同时,通过听力理解,潜意识地吸收大量语言信息,为交际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借助表情、手势等的帮助,使他们不但听得见,而且听得懂。

说是进行交际的关键,说话时发音的正确清晰,是口语的第一关。然而,在目前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要准确掌握一门外语的发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经过一个严格训练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的准确性,学生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口语练习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语言、教具及视频等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有口语交际的欲望。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说错,注意学生发音时的口形和部位,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之处。通过听录音带跟着说,使学生从被动的听到主动的开口说,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也树立起了学生的自信心。

(2)对话训练

对话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能听懂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就护士职业而言,在与病人的对话中,除日常生活对话外,病人在医院的活动对话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个英语对话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多向交流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听说方面的练习,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师可创设一个英籍病人来医院看病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的角色,模拟在医院看病,拿药的情景;进行护士与病人问答对话。

2.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单靠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学好外语的,与课外的时间相比,课堂教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选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学习活动。

(1)参加有英语教师组织英语角学习

举办英语角学习英语是进一步学习英语的重要举措,英语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听英语、说英语的场所,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交谈,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可以提问,或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辩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张开自己的嘴巴,畅所欲言,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英语角的学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英语方面的不足之处,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加以弥补,使得学习英语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2)做英语游戏

英语游戏常具有比赛性质,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这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英语游戏可利用星期六、星期日或其他课外时间进行,每次游戏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愿参加,自己选代表,老师充当顾问。例如在训练学生听力时,教师将参加游戏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持红笔写的英文药名,另一组学生持兰笔写的英文药名,教师快速念药名,要求持有该药名文字的学生迅速站起来,最先站起来的人得两分,后站起来的得一分,没站出来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组获胜。在训练学生说话时,教师将用英文写的药名卡片突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读出药名,并用中文说出药名。通过英语游戏,增进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训练了发口语音,熟练和巩固了词汇和语法。

(3)直接与说英语的外籍人对话

要想说出地道英语就必须直接跟老外学,国人学英语,哪怕已经学了十多年,但面对外国人还是不知怎么说好,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缺乏纯英语学习环境。所以,要鼓励学生寻找机会与说英语的外籍人士交流,这样,学生可以熟悉活生生的、地道的、真实的生活用语,并在与之不断交往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42-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在护理工作中语言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经说过,医学有两样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一是语言。语言沟通贯穿着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所谓护理语言沟通就是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用语言和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行为。护理语言沟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护理人员说话要注意情境性和得体性,要掌握说话的技巧,学会倾听的策略,要提高语言修养。

在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与语言沟通有关的课程是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门课。这门课主要是以理论为主,缺乏语言沟通的实践训练,而大学英语课程也是语言课程,且这门课程以实践为主。所不同的是大学英语课程是教授外语的,而我们所说的护士语言沟通主要是指我们的母语沟通。但是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强调语言沟通,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本文就谈谈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

一、护士语言的重要性

人类的交际主要靠语言,人们说话反映着说话者的思想、感情和修养水平。语言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在医护工作中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还是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从生理上看语言能影响人的心理和机体。因此,我们常意识到良好的心情比药物更能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在临床上除了用药物去除病人的痛苦外,还应该用恰当的言语减轻病人所遭受的心灵和情感上的痛苦,使病人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掌握有效的语言沟通手段。

语言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为了了解双方掌握的信息用语言以及其他辅助手段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其目的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搞好所要做的工作。语言的交流不同于物的交流。比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双方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而信息的交流则不同,你有一条信息,我有一条信息,我们交换后双方就各有两条信息。护士的人际沟通包括医护沟通和护患沟通,其作用都是了解各自需要的信息,共同搞好医护工作,为病人康复做贡献。护患沟通主要依靠语言,但是非语言沟通也有很大作用。语言沟通是护士通过和病人谈话,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心理感受以及病人对医疗护理等的要求。在护患谈话中护士温和的声音和得体的话语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更有益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工作者应当特别重视语言的学习和修养,要努力掌握说话艺术,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对于患者而言,护士可以给患者带来信任和希望,也可能会因为话语不当而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绝望。因此,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十分注意,要不断地提高语言修养。

护理工作是离不开语言的,护士工作的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护士要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护士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的恰当的语言对于患者来说就像一副良药,帮助患者治病。而护士不当的语言则可能成为加重病情的因素。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

护士个体的语言是反映护士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护理队伍是由每一位护士共同组成的,护理队伍的整体形象需要每一位护士来维护。因为语言是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知识水平和精神风貌的,所以,患者常常就是通过护士的言谈举止来评价一名护士的,进而产生出对该护士的信赖程度。护士的语言往往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必须从护士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加强语言修养。

语言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种艺术。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不断提高语言修养,不断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才能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二、护士语言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患者的称呼语

交流沟通要有称呼,恰当的称呼语会让患者感到舒服,也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也会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护士对患者的称呼要灵活,不能教条化。一般来说要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确定。同时还必须考虑当地的文化习俗,比如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就宜称呼年纪稍大的患者为“某某叔”比称呼其为先生要好得多。

(二)沟通方式要因人而异

护士需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对待不同的患者。在照料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时,护士应当耐心地使患者感觉到温情。在照料思想负担重的患者时,护士应当为了消除患者的担忧和顾虑而对其多关心、多询问。在照料新入院的患者时,应当用饱满的热情来迅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其较好地配合治疗。

(三)要善于运用体态语配合语言交流

语言是护患之间的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良言一语三冬暖”,人与人之间交流时若善于运用语言的魅力,就会取得极佳的效果;“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与人之间交流时若不讲究措辞和方式,不善于艺术化地运用语言,则有可能出现恶果,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注重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体态语言是一种利用肢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交流方法。这种交流方法是对语言交流的必要补充,甚至可以弥补语言交流的不足,可以表达靠语言交流而无法表达的一些内容,有助于加深护患之间的了解和情感。

(四)护士语言要符合职业特点

在护患交流中,护士要时刻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在回答患者问题时要热情有礼、要有同情心,不可用冷漠的语言刺激患者;对于患者的不良预后应当使用保护性语言;对于患者的隐私应该保密,未经患者允许不能将患者的隐私向他人透漏。

三、课堂教学如何培养护生沟通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的能力,只要语言教师重视护生语言修养,帮助护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在实践上加以训练,只要护生努力学习,努力修炼,那么护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就会提高。人类社会已迈进21世纪,人们的健康观念已发生了转变,卫生需求不断增长,护理的范畴日益拓宽,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也希望为他们服务的护士个个具有娴熟的技术、高雅的举止、温和的语言。那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护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呢?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和学生沟通

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会使教师深入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活动。语言表达能力是沟通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始终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授课过程中要用精炼的语言清楚地表达意思。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采取民主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 教师还应该耐心倾听学生表达,为学生学会倾听做出榜样,因为有效沟通首先要学会倾听,然后学会表达。要求学生做到这两点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二)要有适当的理论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也会讲到像体态语之类的语言知识和理论,这些对于护生来说尤其有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将有关交际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在实践中加以练习。像体态语,教师可以讲一讲体态语的来龙去脉以及体态语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还可以列举事例来说明,比如: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可以将体态语和口语配合起来使用。护理发高烧的患者时,护士可以边询问病情,边用手触摸患者的额头;在制止病房内的大声喧哗时,可以用食指紧贴唇部做“嘘”的口形;在巡视病房时,护士若没有时间到每个床位跟前走动,就该以眼神巡视每位患者,使每位患者都感受到关注。

(三)要进行实践训练

大学英语就是一门实践课。在教学中有许多实践活动,比如对话表演、演讲、展示等。教师可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地从让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开始向讲出符合逻辑的、精彩的、引人入胜的话语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多支持,多赞美。赞美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起不断追求进步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做出的成绩和取得的进步,赏识他们的能力,用他们的点滴进步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四)创设情景,进行模拟训练

篇13

1、统一考核不分优劣工作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连生活都存在问题的话,想要一个员工完完全全的投入工作里面,那是非常难的,“想要它有力工作,先要让它吃得饱”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如果领导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漠不关心,表现好的没有鼓励,表现差的没有惩罚,这会令教职员工觉得无论怎么努力和不努力都是一样的,这是导致教职工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例如:某高校的教职员工小谢,每天到学校就坐着闲着,没事就晃一下,其他同事比他辛苦,工作也比他积极认真,一到月末的时候,工资却和其他同事一样,从工资上体现不出优劣的成效,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一些同事产生辛辛苦苦拿那么多,清清闲闲也是拿那么多的想法,最后使一些同事失去积极性,懒散起来,使整个学校气氛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最终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

2、以各自语言为中心的沟通障碍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领导还是教职工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举个例子说一下,一些本地的领导,普通话讲得不好,粤语也讲得不好,只会讲本土方言和带有本土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其他领导、教职工也听得云里雾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工作的漏洞更大或遗漏了一些听不懂的工作安排,最后领导责怪下来,下属也觉得非常无辜,所以语言沟通是高校传递信息的最直接方法,其他的沟通也是同为重要的,忽略了任何一点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如某高校的小何,他是本地人,在学校里工作非常认真积极,为人也很好,就是和其他同事聊天的时候都是用方言,平常聊天就算了,但在工作中也是一样,不怎么会讲普通话,很多同事听不懂,搞得学校里面的同事都不知道和他谈什么好,时间长了,没人和他沟通交流,他自己觉得也无聊,在学校里面干得也不开心,最终他递交了辞职信,原因非常的简单,就是语言交流出现问题,导致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好,遭到了同事们的排斥,工作没有任何的动力与激情。这个例子充分的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失去了语言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朋友与工作。

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与有效的沟通方式

1、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的考核模式为使高校考核的价值取向趋于积极,引导教职工成为积极有为的开拓者而不是谨小慎微的谦谦君子,高校的考核必须侧重于绩效方面的考核,这有利于提高考核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在对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考评中,应作三个层次的要求对其进行廉洁奉公、遵章守纪、尊重同事等素质的考察,这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处于基础地位,分数可以占一定比例。但是应当侧重考察其管理素质,即主要从其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和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来考察,高校领导的核心是协调能力,这是对干部的主要要求,居主干地位,分数应占最大比例。能否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而对高校的发展、高校的文化和整个社会形象做出较大贡献,则是对管理者的最高要求,占顶峰地位,分数比例虽不大,但体现了高校领导的价值导向,这是极为重要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