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外国文学专题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篇1

1、中国近代史纲要、基本原理、英语;

篇2

外国文学史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形象性和审美较强,较之于其他学科深受大学生欢迎。但是近几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门课程也开始失去颜色,风光不再。造成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困境的一大原因在于阅读的缺失,这一状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阅读经典文本的学生越来越少了,给外国文学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除此之外,大多数任课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形式:解析相关文本也仅是浮光掠影,并未立足文本展开深入的剖析,这种缺乏真知灼见的艺术分析往往导致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单薄、干瘪的理论说教,缺乏说服力。读者只有和文学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仔细研读,才能挖掘文本不同程度的审美内涵,跨越时空界限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真正理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由此可见文本细读的在文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何为文本阅读

“文本细读”之“细读”是西方文论的一个关键词,它的主要含义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这一概念具有一种强烈的“文本中心主义”思想,要求注解每一字词含义及语句之间的细微关系,透过文本的细微分析来探究作品的艺术价值,发现作品的意义,只有如此,才能扑捉言外之意,尽可能挖掘整部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文本细读其实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能力,它应该渗透到所有的文学课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包含丰厚的意蕴,要挖掘它们,需要排除文学史中的定论,深入其中才能体验其审美意义。

二.文本细读教学方法举隅

1.课程体系改革

第一个方面,是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增设“外国文学阅读与鉴赏”系列课程。以往的外国文学史教学,由于课时的削减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侧重于文学史的梳理,而对作家作品的鉴赏和评述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现状,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需要增设“外国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该门课程由小说、诗歌和戏剧导读组成。在不削弱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强调研读作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重点要把文学史的教学具体深入到作品的阅读和解析中去,强调感性体验和审美鉴赏,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

2.问题探讨式教学法

所谓问题探讨式教学法,即教师预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是实现文本细读教学法的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比如《包法利夫人》,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可设置“解读爱玛悲剧”的专题,指引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文本分析:爱情、社会、人生与幻想的严重错位。爱情幻想图示:“爱情就像一只玫瑰色翅膀的大鸟,飞翔在诗意的美丽的天空中。”暗示爱玛所期望的爱情是富有浪漫色彩,充满激情的.生活幻想图示:“在她眼里,巴黎比海洋还大,笼罩在玫瑰色的云雾中,带有几分神奇的味道。”透露出爱玛对贵族一厢情愿的美化,暗示她渴望自由不羁的上流贵妇生活。情人幻想图示:“他可能很漂亮、聪明、有地位,生性勇敢,有细腻多情,有诗人的情怀,又有天使的外貌……”可见爱玛欲望的伴侣是一位内外兼具的优秀贵族绅士。然而,现实又是如何呢?平庸的现实生活带给她的永远是单调琐碎的小市民生活,生活在她身边的是浑浑噩噩的缺乏精神内涵的包法利,夫妻之间无法沟通和精神交流。然后追根溯源,分析幻想与现实分裂、矛盾的深层原因:爱玛的幻想与她的现实身份之间的严重错位。换句话说,爱玛的欲望与现实身份不符。爱玛的欲望和幻想图示均来自于他者———修道院出身贵族阶层的老同学和浪漫骑士小说中的贵妇人。雅克•拉康指出:“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人的欲望与他者的欲望相同;人所欲望的就是他者所欲望的。”小说中的贵妇人同在此修行的贵族同学即拉康所说的“他者”,爱玛所欲望的爱情和生活正是他者所欲望的,她的欲望实则是衣食无忧安享尊荣的贵族阶层的欲望,然而她的现实身份则是小市民,没有强大的金钱做后盾,天生丽质的女孩做起命妇梦,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欲望与身份的错位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爱玛的悲剧展现出的是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反差和人类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偏执性。文本是一个封闭的结构,需要侧重细节才能全面把握和理解,故教师要诱导学生细致和反复地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细密的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意识,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进而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2017年11月14日

点击查看完整版: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专业2018年4月理论课程考试时间安排表

开 考 专 业

主考学校

星期六(4月14日)

星期天(4月15日)

代码

名  称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030106

法律

(本科段)

华侨大学

00230 合同法

00249 国际私法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78 金融法

00227 公司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7 票据法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67 劳动法

00258 保险法

00263 外国法制史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015 英语(二)

00169 房地产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3 税法

*030401

公安管理

(本科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0369 警察伦理学

00372 公安信息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35 犯罪学(一)

00355 公安秘书学

00370 刑事证据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371 公安决策学

00373 涉外警务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037 美学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813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015 英语(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50201

英语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087 英语翻译

00600 高级英语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30 现代语言学(A)

00836 英语科技文选

00837 旅游英语选读(B)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833 外语教学法(A)

篇4

1997年国家教育部进行学科调整,将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合并为二级学科后,许多学者和高校纷纷开始新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出现了好些优秀教材。但这一学科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体系的形成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其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适应文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加以利用。二是如何通过极其有限的专业授课时数,让这门囊括了全球范围、知识信息量非常大的学科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首先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学科知识分解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整体课程体系由三个学习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为“外国文学作品选”,以讲解外国文学经典为主。致力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该课程适用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新闻专业等基础课程,在大学低年级开设。第二阶段的“外国文学史”课程主要适用于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在大学高年级开设。这一阶段主要体现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启迪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第三阶段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再开设专业选修课:如“比较文学”、“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东方文学专题研究”、“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略”等,专业选修课可根据学校师资特点和优势,灵活开设。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理性思维水平,进行一定的学术训练,在专业选修课中一般将“比较文学”作为必选课。因为虽然外国文学史的教学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但比较的方法并不等于比较文学课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课程,更偏重于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系统介绍,同时对比较文学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这三个阶段的课程讲授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各个不同,各有侧重,但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具备文化创新能力,为从事现代文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精神。

依据上述课程体系,我们需要打破过去将文学史和作品解读一锅烩的教学内容体系,重构上述三级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外国文学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外国文学教材越编越厚,所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对知识点的罗列愈来愈多。绝大多数评论,对教材的这种变化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高度的赞赏,以“既……又……”这样的句式来概括之,以示教材涉及知识的全面甚至无所不包。但笔者认为,这种趋势并不值得倡导,因为所有的教材都面临对知识信息的筛选问题,落实在课程的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学内容体系无论如何不可能囊括学科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必须通过一定的价值观为学科知识进行定位,确立在教学体系中有效的知识。而且,还须进一步对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度、位、量”,进行提示说明,才能体现教学内容体系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作用。

目前在“外国文学史”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经过教学改革实践,基本上在两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一是外国文学史中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知识组合;二是要破除过去教材编写和课堂讲授中的“西方中心论”,东、西方文学应该并举,同时得到重视。根据这些共识,现有的教材编写在知识内容的更新和东、西方文学结构体例上有重大突破。特别是大量引进了中、西方文学交流等“影响研究”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仍然沿袭着两种基本教学模式:一是将东、西方文学分离,用大概2/3的时间讲授西方文学,用1/3的课时讲授东方文学,或者因课时的原因,干脆在必修课中省略东方文学,而将东方文学作为选修课。二是虽然同时讲授东西方文学,但东、西方文学实际上是互不相干的两张“皮”;或者将“世界文学史”讲成“中西比较文学”。

为避免上述两种模式的缺陷,已有学者呼吁:“应站在人类总体文学的高度,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比照,寻找在文学中蕴藉的人类文化本源,探讨世界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特征,描绘出人类总体文学的基本构架。”应当说,上述见解描绘出了学科建设的理想状态。但这些有益的见解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系中去呢?

笔者认为在外国文学课程讲授中,应该着重于整个世界文学总体发展的文学路径的描述,就像绘制文学地图一样,在各民族文学总体特征的比较、概括中,注重不同的文学形态的类型划分和对比,注重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对文学作品表现内容和方式的制约。通过深入研究,尽量廓清世界文化发展总体线索。不仅做到东、西方文学并举,更重要的是,以比较的方法,打通东西方文学的共时性联系和差异,以宏观的视野,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学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因此,需要大胆调整世界文学史的分期,打破外国文学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的陈旧分类法,以崭新的理念和逻辑框架对外国文学知识元素进行重组和定位。在教学内容体系中,世界文学史分期不一定完全以社会形态和阶级属性线索作为标准,且宜粗不宜细。可以将东、西方文学放在同一时空中进行比较,把整个世界文学史参照历史分期划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近代文学(17――19世纪)、现代文学(20世纪文学)。对过去划分比较混乱的中古文学和近代文学大刀阔斧地进行重新整理、分类、合并。将中古东、西方文学的下限统一划在16世纪末。以便将中古时期的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放在同一时限下考察研究。将17世纪到19世纪东、西方文学统一合并为近代文学。这种划分, 目的是为了更连贯地理清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发生、发展与文化、文学发展进程之间的联系,在世界文化总体格局下,考察东、西方文学的总体规律。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系避免了对外国文学支离破碎的讲授,让学生形成宏观文化视野,并对世界文学的演进过程作规律性的把握。

除了对世界文学史分期进行调整外,对每一时期中东、西方文学现象作共时性的比较考察。例如古代文学时期,我们不一定为了证明教学体系的博大厚重,就一定要从几大文明古国所有文化现象说起。可以直接从文学起源及最早的文学要样式入手,以口头文学的主要样式:神话、诗歌、戏剧发展过程为线索,在文学样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以东、西方文学都存在的典型样式进行比较研究,比如神话,我们可以将埃及、巴比伦、印度、希伯来、古希腊神话进行总体研究,既总结出各民族神话的共性,又寻求制约着不同体系的神话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同时从希伯宋文化与巴比伦文化之间

的血缘传承和变异中,比较巴比伦神话与希伯莱神话相似的基因以及变异,而史诗和戏剧,则同时以希腊史诗、戏剧和印度史诗、戏剧及其他民族早期史诗相比较,或以“平行研究”,或以“影响研究”来了解世界史诗文学存在的不同形态。这样的比较有利于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思维定势。说明东、西方文学之间,并非是截然划分,互不相干的文学形态,而一开始就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处理史诗问题时,由于过去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体系都预设了古希腊史诗的标杆作用,一直以来,学者们费尽心机去阐释中国为什么缺乏史诗性作品。其实,站在世界文学这一整体的角度,这个问题也可以倒过来问,为什么西方缺乏中国那样的抒情性短诗?在诗歌起源、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东、西方民族特性的不同,出现了哪些典型的诗歌形态?在这样视角的提问下,就可以认定古希腊的叙事性史诗和中国的抒情性短诗分属于的不同典型的诗歌形态,而且各自成为自己民族文学的源泉。这样,中国的《诗经》和荷马史诗,就无所谓优劣,都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典范性。

这里涉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这一学科疆界的新问题,即在外国文学教学中,中国文学作为比较对象和世界文学史的对象,是否应该进入该课程?如果要进入,应放在什么样的位置讲授?笔者的看法是:从世界文学总体发展格局中,对于世界文学多元存在和发展,中国文学对此起到过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在哪些方面具有典范性?如果关涉上述问题,中国文学现象就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如果与上述问题没有联系,则不必在世界文学的知识框架中涉及中国文学。不然就很可能就将世界文学史讲成了中、西比较文学。

另外,中古时期是世界格局变化最剧烈、最动荡的时期,也是文学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态变化最难以捉摸的时期。几乎所有的文学史,都将文艺复兴运动从中古时期分离出去, 自成一体,其依据是以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来强调人文主义文学作为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划时代意义。但这样却完全割裂了宗教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之间的联系,将西方从宗教改革运动中滋生的人文主义文学的演化过程,分离成静态孤立的现象。这样便无法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讲清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的密切关系,也割裂了一些文学类型之间的有机联系,如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共同的基督教色彩。事实上,基督教文化内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信仰与理性、神性与人性之间此起彼落的矛盾张力。西方人文主义文学的兴起,不应视做完全是与宗教文学的对立,而是基督教文学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人文主义文学对“人性”的大力张扬,实际上也是在基督教信仰的笼罩下展开的。从这一角度,我们就能顺理成章地阐释《神曲》作为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的价值意义,而不会有“落后的基督教因素和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矛盾对立”之迷惑。因此不宜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为不同质的文学,硬性划分出去。

一般的文学史还将中古东方文学延续至19世纪,给人的印象是东方文学辉煌一段时期后,就进入漫漫的落后时期。由于中古西方文学与东方文学在时间划分上的不一致,就无法在一个时空的横向比较中,把握其世界文学的基本格局和总体特征。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整个东方文学从14世纪到18世纪几乎完全缺席、失语,形成教学和研究的空白。因此,将东、西方文学的下限统一到16世纪之后,有利于在世界整体格局中把握其内在联系。

应当说,在中古时期,世界三大宗教先后确立、发展和扩张,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与政治形成或者是政教合一、或者是政教分离的紧密关系。东、西方的主要地区,以三大宗教为纽带,大致形成了三大文化圈。因此,当时东、西方文学中不管是哪一种类型,都呈现出深厚的宗教色彩,这是中古世界文学的总体特色之一。

同时,随着三大宗教的发展和扩张,在三大文化圈之间,形成剧烈的冲撞,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更是战争不断,基督教文化圈的扩张带来东、西方文学剧烈的震荡,在此过程中,基督教世界虽然多次进行,以武力征服了东方,给东方人民巨大的灾难,但东方文化反过来给西方文化以极大的刺激。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其实包含着大量的东方因素。碰撞过程中的交融也就包含着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过程。不同文化圈的东、西方文学交流与影响也前所未有地处于活跃状态。相同的文化圈内,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交融也同样如此。如在佛教文化圈内,虽然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步衰落,但它播散到亚洲各民族之后,与本土文化融合,又产生变异。从这个角度认识当时的很多具体作品,我们也许可以重新发掘《堂吉诃德》、《源式物语》、《一千零一夜》、《西游记》这些作为世界经典著作的跨文化价值。因此,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具有先导性质,而且在彼此的渗透、融合中,促使西方文学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中古世界文学的总体特色之二。

17世纪之后,西方基督教文学中理性与情感因素,越出宗教藩篱,轮番主宰文坛,成为近代社会主导性趋势,也成为文学的主旋律。这一趋势在历经18世纪之后,在19世纪达到了高峰,之后的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则又有一次大回旋和反拨。在此运动过程中,宗教的躯壳褪尽脱落了,但基督教信仰中“神秘”和“爱”却一直融铸成西方文化之魂,成为文学表现的最高境界。

篇5

星期五(10月21日)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科 汉语言文学

05010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540外国文学史  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813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541语言学概论

00015英语(二)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00600高级英语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830现代语言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6日语  00603英语写作

会计

020204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015英语(二)

市场营销

020208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15英语(二)

金融

02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76国际金融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 0015英语(二)

国际贸易

020110  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055企业会计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 0015英语(二)

物流管理

020229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 0015英语(二)

公安管理

030401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372公安信息学  00235犯罪学(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29大学语文

00860公安行政诉讼  00373涉外警务概论

00015英语(二)

法律

03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57票据法

00227公司法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63外国法制史

05680婚姻家庭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169房地产法

00015英语(二)

行政管理

03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320领导科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22中国行政史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015英语(二)

机电一体化

08030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4工程经济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0420物理(工)

00015英语(二)

计算机网络

08070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1数据结构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49网络工程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00015英语(二)

计算机及其应用

0807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1数据结构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37 C++程序设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33软件工程

00015英语(二)

应用电子技术

080735  05693音响及视频技术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015英语(二)

建筑工程

08080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2446建筑设备

03347流体力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8建筑结构试验  0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0420物理(工)

00015英语(二)

护理学

1007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006护理管理学

03203外科护理学(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011儿科护理学(二)

04436康复护理学

00015英语(二)

旅游管理

020210  00199中外民俗  00200客源国概况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024普通逻辑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0540外国文学史

0641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0037美学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015英语(二)

英语教育

050206  00087英语翻译  00831英语语法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6425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英语写作

地理教育

070702  02104现代自然地理学  02103计量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02105中学地理教育学

02102遥感概论  02101区域科学原理  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中学地理专题选讲

思想政治教

040202育  00483科学思维方法论  05629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00033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0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5630中学政治课专题选讲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015英语(二)

历史教育

060102  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05631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06427西方文化史

05632中学历史专题选讲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00015英语(二)

生物教育

070402  02081进化生物学  02088生物教育学  02085 细胞生物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076 遗传学(一)  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

02077 中学生物教学法  00015英语(二)

法律教育

030113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227公司法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信息技术教育080713  04345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与研究方  电视编导与制作04340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4338音响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科学教育080745    微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06518)  多媒体教学系统(00441)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数学教育

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抽象代数(02009)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二)(03204)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物理教育

070202  06437物理学创新思维  02036量子力学  06438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化学教育学

070302

02055中级有机化学  03709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  05543中学化学专题选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音乐教育

050408

美术教育

050410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0745中国画论

体育教育

040302  00501体育史  00495体育保健

教育管理

04010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6159教育社会学  00451教育经济学

00457学前教育管理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教育学

040108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159教育社会学  00469教育学原理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学前教育

0401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01学前比较教育

00409美育基础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87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00399学前游戏论

00015英语(二)

小学教育

04011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3330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0330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  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6091薪酬管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015英语(二)

民商法

030116  06455社会保障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558侵权行为法  05559海商法

05557物权法  05561世界贸易组织法

应用化学

08120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066有机化学(二)  02483工业分析  02521食品分析与检验

基础教育

04012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683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06420中文工具书  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

软件工程

08072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7165软件工程概论  07026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07028软件测试技术

道路与桥梁工程

08080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080高速公路  06082筑路机械及施工  06081隧道工程

06079城市道路  06078交通工程

06076结构设计原理

英语翻译

050134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349英汉语言文化比较

汽车服务工程

08223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4461汽车营销与贸易  06906汽车运行材料  06895汽车节能技术

制药科学与工程

081204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7780化学制药工艺学

药学

10080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义务教育

04012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0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015英语(二)

监所管理

篇6

货币银行学00066保险学原理00079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国际贸易020110国际运输与保险00100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企业会计学00055

世界市场行情00102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经济学020115经济思想史00143计量经济学0014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020120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经济管理020125经济统计调查与分析00050现代企业管理理论08815财务管理0080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公司管理020143现代企业竞争战略05306

公司应用文写作07528电子商务07797税收学03409经济活动分析05125

宏微观经济学0516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国际经济与管理020148企业反倾销技巧与策略05320

产业经济学0532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05319

技术经济学06270WTO与国际惯例05317

国际商务经济学概论05323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07523 投资理财020177金融学概论04762投资学原理07250金融市场学00077理财学08019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财务管理学0006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企业管理咨询0015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工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方向)020202A企业生产管理05172现代企业管理(二)02626投资经济学05083WTO基础知识05159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组织与管理05170 会计020204会计制度设计0016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高级财务会计00159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市场营销020208国际商务谈判0018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企业会计学00055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旅游管理020210旅游文化学06124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06126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197

美、加旅游文化01251旅游市场营销04929

环境保护05580日本旅游文化01250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薪酬管理06091工作分析06092公共关系学00182经济学00800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020226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物流管理020229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汽车物流0132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3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332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03327

劳动关系学03325劳动和社会保障法0332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03326 电算会计020236信息系统开发02376 计算机网络技术02141

高级财务会计00159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项目管理020256项目时间管理05063

项目质量管理05062管理数量方法05058项目范围管理05060

项目成本管理05061项目管理案例分析05067

项目审计学03436 铁道财务会计020264铁路审计学05593

铁路货运组织07108铁路运输经济学07106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05207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07299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07109高级成本管理会计05291 工程管理020279财务管理学00067

工程造价与管理07138CAD设计01876工程合同管理04621城市建设与管理法规00328 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82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财务管理020303应用文写作02126

财务管理学00067会计电算化08310高级财务会计00159证券投资学00103 现代企业管理020309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08819

管理心理学00163现代企业管理理论08815

会计程序设计0882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93

项目成本管理05061中小企业战略管理05171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08818 法律030106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公司法0022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票据法00257外国法制史00263

婚姻家庭法0568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房地产法00169 经济法学030107税法原理07946

商法总论05554环境法学07948金融法概论07947企业与公司法学07945 行政法030114国家公务员法06913行政处罚法06908行政执法理论与实务06914部门行政法06915 社会工作与管理030203社会统计学00278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00284社会行政00283

福利经济学00286

社会调查方法00288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

发展社会学00287社区规划00291

社会救助00298 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030316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07841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04001 学前教育040102学前心理学00384

学前游戏论0039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0088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0883儿童文学名著导读00887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0088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00403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00884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心理治疗(一)05624职业辅导05627团体咨询05628心理的生物学基础05621 小学教育040112中外教育简史00464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03301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03330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06231

文学概论(二)00542 电脑美术教育040306中小学教育学与教法01255Pagemaker 01372信息技术教育059353DMAX 01371 秘书学050104领导科学00320行政法学00261中国文化概论00321

公共关系学00182

广告学(一)00181秘书参谋职能概论00526 汉语言文学050105外国文学史00540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813西方文论选读00815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39语言学概论00541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422 朝鲜语言文学050110语言学概论(朝)01286

中世纪朝鲜语概要01295朝鲜民俗学(朝)01296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朝)

01288比较文学概论(朝)01290

朝鲜族文学通史01287新闻学概论(朝)01293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文学评论研究01271

中小学教育学与教法01255影视文学06008

中国新时期文学01267信息技术教育05935

语文教育及课程研究05938语言学概论00541

中学教学语法研究01269 英语翻译050134高级英语00600科技英语翻译05384商务英语翻译05355高级英语笔译05351 对外汉语050140汉英语对比01213中国现当代文学01207外国文学(一)01208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论01211

语言学概论00541 英语050201英语阅读(二)00596

高级英语00600旅游英语选读00837

综合英语(二)00795语言与文化00838英语写作00603

综合英语(一)00794 日语050202基础日语(二)00606日语翻译00601

日本国概况00608高级日语(一)00609日本文学选读00612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俄语050203俄语阅读(二)00847高级俄语(二)00618俄罗斯文学00512经贸俄语03151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朝鲜语050205高级韩国语01111

韩国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01115

韩国语写作01117韩国语语法01109

韩国语阅读01113对韩贸易实务01114

朝鲜语基础(一)00627翻译(汉韩互译)(二)

01118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朝鲜语基础(二)00628 商务英语050225国际商务英语谈判09131

商务英语精读(一)01310

商务英语精读(二)01311国际商务文化09130

商务英语阅读(一)01312

商务英语阅读(二)01313国际市场营销(英语)09129

商务英语翻译05355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国际商务会计01317 广告学050302新闻事业管理00662广播电视广告00639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外广告史00641经济法概论00244

平面广告设计00640 新闻学050305文学概论(一)0052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新闻摄影00659公共关系学00182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 公共关系050309人际关系学03291

领导科学00320 国际公共关系03295

篇7

1、引言

《简・爱》这部小说以爱情为主题,有主人公的励志,有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对于人生真善美的思考。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真、善于思考的女性,虽然她悲惨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的性格更应该为我们所赞赏。

2、简爱的性格特点

2.1 不甘屈辱,勇于叛逆

寄居在舅妈家里时,面对舅妈的残忍冷漠、表姐的鄙视孤立、表哥的肆意虐待,简爱一直是忍耐,忍耐,再忍耐。而当她仅有的、宝贵的自尊受到无法接受的时,她选择了勇敢的抗衡。当恶毒的表哥欺负她时,她不是低声下气,而是勇于反抗,并敢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她甚至还敢“以下犯上”,指责她那凶狠的舅妈。

在阴森寒冷的寄宿制学校,面对那冷漠的校长和老师,她敢于对好朋友海伦说:“假如他用那条鞭子打我,我要从他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这充分展现了简爱不甘屈辱和勇于叛逆的坚强性格。

2.2 崇尚精神平等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深入大众人心的观念是门第观念,阶级等级观念,越级的婚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简爱对此不屑一顾。爱上主人罗切斯特后,她不顾自己和主人身份的悬殊,勇敢地向他示爱,因为她心底里信奉的是两个字:平等。虽然在物质上不可能平等,但她一直相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样的。所以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牵绊不了简爱求爱的念头,她认为自己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任何制度、任何人都阻碍不了她,爱情可以给她无穷的力量,但是同时她也绝不容许她爱的人侮辱她。当罗切斯特设局假意要娶贵族小姐时,她气愤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爱崇尚精神平等的呼声。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3.简爱的爱情观

3.1敢于求爱,感情炽烈

简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幸福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真挚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家庭教师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会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与她坦诚相见。就像简爱自己说的那样:“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这里过得很充实,我没有遭到践踏,我被公平地对待,你也公平地对待我……” 而罗切斯特的回应是:“你和我就像艾什顿所说的那样,是一对双胞胎,与世无争地绑在一起,分享精神与思想……”

简爱对罗切斯特的情感非常的真诚和专一。当圣约翰向她求婚、邀请她一起去印度传教时,她拒绝了,因为她已心有所属。但是在无意中得知罗切斯特还有一位合法妻子时,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即使他的妻子当时已是精神病患者。因为在简爱心中,爱情是属于两个人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承诺,她绝对不会让自己作第三者。然而,虽然身体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她的内心却一直没有忘记罗切斯特,且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甚至愿意为他放弃一切。内心的真实情感驱使他又回到了桑菲尔德,但是情形已和当初判若两样。庄园已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有了残疾,但是她对罗切斯特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从下面这段罗切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之后向简爱求爱的一段独白中我们能看得更真切:

“简,你肯嫁给我吗?”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候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完全当真,先生。”

3.2信奉真爱

简爱追求的爱情是纯粹的爱情,不掺杂任何庸俗的色彩。她爱罗切斯特,是因为罗切斯特的性格,因为罗切斯特的风度,因为罗切斯特的学识,因为罗切斯特的素质,即因为罗切斯特这个人。她爱的是人本身,而不是罗切斯特所拥有的物质方面的东西。即使罗切斯特没有庄园,没有财富,是位乞丐,简爱仍然同样地爱她,因为她的爱很纯粹,很纯洁。她信奉真爱,她的爱情既伟大又平凡。

4.结语

简爱不甘屈辱、勇于叛逆,崇尚精神平等、敢于求爱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的爱情观绝对不同于当时社会所奉行的门第观念,她的叛逆代表了人们对整个人类社会自由平等的向往。她追求的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真爱。如果说找一句话恰如其分地来说明简爱的爱情观的话,那便是:君当如磐石,吾当如蒲丝,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参考文献:

[1]方洲,《世界文学名著速读手册》。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简同,《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2。

[3]梁坤,《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刘念兹,王化学,曾繁亭,《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5。

[5]梅子涵,《经典女孩:世界名著中的少女故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田兆耀,《西方文学鉴赏》。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3。

篇8

1.1专业课程实际分布不均衡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是三年,而在这三年中,大学一年级主要开设的是公共课程,几乎没有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刚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感受这个专业的魅力,甚至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很多专业课程需要两个或三个学期才能上完,比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等。还有一些课程从时间上是连贯的,循序渐进的,需要上完一门课程才能开始另外一门课程,比如上完古代文学才能上现当代文学,理论课程必须放在语言、文学类课程之后等等。由于大学一年级没有开设专业课程,大学二年级才开设,所以很多专业课程都集中在大学三年级,这对于即将进行实习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压力。

1.2课程设置单一化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共三大块: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而课程设置的主要部分(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专业课。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和语言类课程,比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这种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90后大学生的知识需求,也不适应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在实践课这方面我们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目前我们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课安排方面,只是局限于中小学语文教育和秘书实务两个方向,也已经不适应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

2.改革建议

2.1文理渗透,形成通识教育思想

我们现有的教学培养方案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以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论、文学理论等作为主干课程,课程结构中基础理论所占的比例较大,实践课程相对偏少,“宽口径”特色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不够。此外专业方向课程少,如只根据师资力量开设了文学语言类基础课程,其他如唐诗研究、宋词研究、古代小说研究、修辞学和鲁迅研究、新诗研究和海派文学等课程,则没有开设;因此,专业特色就显得不够鲜明。课程建设方面应以“课程开放”为标准,开设新课,改造老课,既保留传统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又形成突出能力运用为目标,按“通识课”思路、“适应性”原则、“多接口”模式,建设便于自学、实用性强、适应面广、学以致用的新课,并改造原有的传统老课,最终实现“课程开放”。课程类别应包含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公选课程以及实践环节课程等。还应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

2.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汉语言应用能力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理论课程教学。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虽然也在不断增大,但总体来说是趋于饱和,所以该专业的一般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如何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培养方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应注重理论课程和应用课程的结合,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类应用课程以及办公自动化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能力的课程,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文学采风与创作实习也是实践教学的很好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陕西这个文化大省的优势,以古今作家的故里或者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作为实习基地。首先由专业教师讲课,进行专业认识教育,要求学生在第一线深入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本专业基本理论或技能等。再通过深入民间采访、请专家介绍、座谈会讨论等形式,最终要求学生或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加工,或对著名作家作品进行评论,或者写出调查报告,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学创作或文学鉴赏以及批评的能力。

2.3实行学分制,多开选修课

目前主要是以课内必修课学习为主,选修课非常有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有宽厚的知识面,应该多开选修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其研究能力。课程设置应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课程,又具有可供学生就业选择的方向课程,同时更具有开阔学生视野和拓展知识面的公选课程,形成课程设置“宽”和“厚”的鲜明特色。可开设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中国话剧研究;美学、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与批评专题研究、比较文学、民俗学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侧重某一方向修读专业选修课学分;建议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生选修2-3门历史学课程、2-3门政治学、哲学课程、1-2门社会学课程,以完善知识结构。

篇9

一、“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西方现代主义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一定程度后结出的艺术硕果。作为“对西方艺术乃至对整个西方文化某些传统的有意和彻底的决裂”[1]167 ,西方现代主义作品频频出现描写东方物品和人物、表现东方诗学和宗教、借鉴东方艺术形式和技巧的现象,说明导致现代主义与传统“决裂”的思想不仅源于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弗雷泽等西方思想家对自身文明的反思和质疑,也源于传入欧美诸国的东方物品和典籍所带来的直观启示和思想冲击。王尔德笔下的“庄子”、庞德诗歌中的“观世音”、普鲁斯特小说中的“中国瓷器”、T.S.艾略特诗作中的印度佛教“箴言”和“中国花瓶”、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中的“五绝七律”形式、乔伊斯小说中的“汉字书写”模式、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中的“观物取象”实践、本雅明思想中的“犹太教卡巴拉传统”、苏珊・桑塔格美学观念中的“静默”、雷克思罗斯诗歌中的“禅意”、玛丽安・摩尔诗歌中的“中国绘画”之道……所有这一切都昭示了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东方文化的自觉意识、主动汲取和积极融合。

西方现代主义作品对东方文化的表现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瓷器、丝绸、帷幔、水墨画、茶叶、扇子、家具等富有东方情调的物品或简笔勾勒的东方人物随处出现在作品之中,有意无意地描写想象中的东方意象和东方形象,营造出浪漫虚幻的意境或意犹未尽的神秘氛围;其二,基于创作者对中国哲学、文化、社会制度、艺术形式的了解,作品的整体构思自觉透射出东方思想,通过形式技巧、叙述视角、人物风格、主题意境等多个创作层面,或隐或显地表现出基于东西方艺术交融之上的全新创意。这两种表现方式的差异主要源于对东方文化的观察视角的不同。前者立足于对东方物质文化的直观感知,其作品侧重以意象方式隐喻对东方文化的想象,比如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后者根植于对东方精神文化的内在领悟,其作品从多个方面表现中西文化的创造性相融,比如庞德的诗歌。当然,两种表现形式的界线并非十分清晰,很多时候它们是模糊的、共存的。

西方现代主义对东方文化的表现得益于“东学西渐”的进程。以“中学西渐”为例,几千年中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西渐催生并促进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自秦汉开始,中国的陶鼎、陶鬲、青铜剑、丝绸、服饰、瓷器、茶叶等物质文化产品通过商品贸易和文化交往活动传入世界其他国家。在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全球贸易活动的推动下,中国的瓷器、绘画等文化产品开始大量进入欧洲市场。中国物品不再是欧洲皇宫贵族手中的珍稀宝物,更多的欧洲市民有机会欣赏、珍藏、模仿中国艺术。那时正是欧洲现代美学形成的前期阶段,在中国文化成为欧洲人生活的一部分的氛围中,中国瓷器、绘画直观呈现的生命理念、思维方式和艺术手法激发了欧洲人的想象力,荷兰乃至整个欧美的艺术开始吸收中国意象和思维,而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了欧美艺术界的广泛认同,于是便有了西方现代主义作品中东方意象不断出现的现象。

另一方面,自元代开始,随着海陆交通逐渐便利,元朝上都开始聚集来自阿拉伯、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各地的使节、商人、旅游者和传教士,有学识的欧洲人撰写了在华游记,从政治、社会、人文、地理、贸易、风俗等诸多方面向本国民众介绍中国文化思想。16世纪之后,大量欧洲耶稣会会士往来于中西之间,在向中国传播基督教思想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他们不仅撰写介绍和研究中国文化的书籍,而且翻译重要的中国典籍。就像利玛窦、金尼阁、柏应理、冯秉正等传教士所翻译的四书五经、《通鉴纲目》等以各种方式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西方哲学家一样,理雅各、翟理斯、阿瑟・韦利、欧内斯特・费诺洛萨、劳伦斯・宾扬等传教士和汉学家所著的有关中国的书籍和所翻译的中国经典深深影响了奥斯卡・王尔德、埃兹拉・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詹姆斯・乔伊斯、玛丽安・摩尔等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他们从中国文化中获得了深刻感悟,要么借中国思想之剑表达自己对西方弊病或缺失的批判(比如王尔德),要么借中国艺术之形全面创新西方艺术(比如庞德、威廉斯)。总之,在经历漫长的中西文化交往后,西方现代主义作品中出现了一种融中西文化为一体的创作倾向。

二、“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的研究进展

然而,在整个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研究中,“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之间的关系较少引起欧美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对现代主义的内在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质、术语、背景、思潮、作家、作品以及欧美国别研究等议题上[2],外在研究则集中在现代主义与哲学、现代主义与文化经济、现代主义与文化政治、现代主义与性别、现代主义与视觉艺术、现代主义与电影等跨学科审视上[3]。西方批评界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核心共识基本锁定在艾布拉姆斯在《文学术语汇编》中对该术语所作的界定,即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和形式上的剧变源于尼采、马克思、弗洛伊德等西方思想家对支撑西方社会结构、宗教、道德、自我的传统理念的确定性的质疑[1]167-168。也就是说,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者们的全球性开放视野和胸怀并没有获得20世纪西方批评家的关注,西方现代主义研究大都限定在西方主流研究方法和理论视野之中。

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批评界开始有学者自觉研究东方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关系,不仅翔实论证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曾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的事实,而且在反思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开启了东西方研究的新视角。美国新奥尔良大学钱兆明的专著《东方主义与现代主义》(1995)是研究初期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他在序言中将自己的研究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作了比较,揭示了“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研究的基本特性:

对萨义德而言,东方特指穆斯林的东方。对我而言,东方指称远东,特别是指中国。如果说直到19世纪初期,东方“只确切指称印度和圣经之地”(萨义德),那么到20世纪初期,东方则指称中国和日本。的确,对重要现代主义者叶芝、庞德、艾略特、威廉斯、斯蒂文斯和摩尔而言,他们的文学模板的丰富源泉来自远东而不是近东。因此,研究远东对现代主义的影响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对萨义德而言,“东方主义是一种文化和政治事实……”。因此他的研究涵盖了多维度的复杂体系。对我而言,它只是一种文学研究。我所理解的文学东方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术语,而是指具体的中国诗人――屈原、陶潜、李白、王维和白居易……现代主义作家庞德、威廉斯通过费诺洛萨、翟理斯和阿瑟・韦利与中国伟大诗人进行了对话。对萨义德而言,“东方几乎是欧洲人的杜撰”,是西方用以界定自身的重要他者文化……然而考虑到庞德和威廉斯对中国的热诚,我认为这一思维模式是有局限的。首先,庞德与威廉斯并不相信西方文化至上。其次,东方之所以吸引两位诗人是因为东方带给他们的是亲和力而非差异性……在本研究中,中国和日本不是被视为西方的陪衬,而是现代主义者实现自身的确切例证。[4]1-2

这段话阐明了“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研究的三个主要特性:第一,研究范畴上,重点揭示中国、日本等远东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第二,研究焦点上,重在文学研究而不是作政治文化论辩,聚焦于远东文化中具体的诗人、作品、技巧对西方现代派个体作家的影响及影响途径。第三,研究立场上,重在揭示“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之间借助西方传教士、汉学家的书籍而展开的文学对话,以及该对话在创作中的表现。

如果说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旨在以东方人的目光反观西方文化,对西方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进行宏观的文化政治批判,那么,“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研究通过揭示真实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在西方现代主义作品中的微观表现,旨在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创新作出新的阐释。前者从社会、历史、政治、种族等多维视角出发,揭示西方对东方的话语建构性,以及这种建构性背后的文化霸权机制和所导致的问题、困境;后者以东西文化实际交往的史料为证,阐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亲和力,重在论证并揭示东西方对话的积极作用。从某种角度上说,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推进,昭示着东西方研究从问题走向对话的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西方批评界的“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研究充分体现了聚焦远东、探讨创作影响和文学对话的三大特性。除了钱兆明的《东方主义与现代主义》翔实论证屈原、王维、道家思想对庞德的影响和李白、白居易以及传统的汉诗技巧对威廉斯的影响外[4],其他有影响力的专著在此前后陆续出版。威廉・贝维斯的《冬天的心境:华莱士・斯蒂文斯、禅定与文学》(1988),探讨了佛教对现代主义作家斯蒂文斯的影响[5]。钱兆明的《现代主义与中国美术》(2003)以英美博物馆的展品和文献证明庞德、华莱士・斯蒂文斯、玛丽安・摩尔等西方现代派作家接触东方文化始于中国古字画、青铜器、瓷器等,他们在文学创新中借鉴了中国美学思想与创作技巧[6]。帕特里夏・劳伦斯的《丽莉・布里斯科的中国眼睛: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现代主义与中国》(2003)探讨了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与中国“新月派”之间的影响关系和文学对话[7]。钱兆明的《庞德的中国朋友》(2008)以翔实文献证明庞德一生所结识的大量中国教育家、哲学家、汉学家、诗人朋友曾参与他涉及中国文化的诗歌创作[8]。在萨比娜・斯尔克等人主编的《美国诗人与诗学中的东方和东方主义》(2009)中,15位西方学者研究了19至20世纪美国诗歌和诗学中的中国、印度、犹太等东方文化元素和思想[9]。另外还包括罗伯特・克恩的《东方主义、现代主义和美国诗歌》(1996)[10]、玛丽・佩特森・屈德尔的《庞德的儒家翻译》(1997)[11]、辛西娅・斯坦梅的《玛丽安・摩尔与中国》(1999)[12]和钱兆明的《庞德与中国》(2003)[13]等。用具体的史料进行翔实的论证是这些专著的基本特点,东方文化曾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事实得到了扎实的论定。

同一时期,随着论著的出版,专题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在美国耶鲁大学(1996)和英国剑桥大学(2004)召开,引发国际学术界对本专题的广泛关注。耶鲁研讨会宣读的论文论题包括:日本翻译者费诺洛萨对中国诗歌的翻译、美国诗人斯蒂文斯与中国艺术、英国诗人叶芝与日本戏剧、英国现代主义作家斯特恩与中国、英国诗人庞德与中国等。参会的学者约三十余位,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德国贝鲁斯大学等。剑桥研讨会宣读的论文论题包括:伯格森与老子、研究、美国诗人庞德与Paul Fang、梅兰芳在美国、徐志摩和萧乾与朱利安・贝尔、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等。参会的教授和学者约五十余位,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中国香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在这两次研讨会上,远东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及东西方文学的对话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批评界,比较文学领域最先开展中西文学对比和“中国形象”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以主题形式比较为主要特征的中外文学对比研究。以伍尔夫研究为例,伍尔夫与萧红、伍尔夫与张爱玲、伍尔夫与丁玲等平行比较曾得到探讨,但研究的力度和影响力较弱[14]88-89。伴随着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盛行,多元文化、文化对话、文化形象等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比如“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国际学术研讨会(1995)在北京大学召开,随后出版的会议论文集《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乐黛云、张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发表了三十余位中外学者的文章,探讨“文化相对主义与多元文化”、“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文学形象与文学翻译”、“后现代与文化身份”等议题。,欧洲的“形象学”理论被翻译引进[15]。这一切推动了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它依循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以及法国理论家莫哈和巴柔的形象学理论,重点探讨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的想象性和建构性比如周宁的《永远的乌托邦――西方的中国形象》(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着重探讨几千年来西方的“中国形象”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虚构性,指出“中国形象”只是映照西方价值观的一面镜子。另有八卷本“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丛书,葛桂录、钱林森、卫茂平、汪介之等分别出版了英、法、德、俄国作家与中国文化等方面的专著。,尝试从文学作品直接描绘或间接涉及中国的片段中推导出西方对中国的“总体认识”[15]17,154。所发表的论文或笼统阐发美、英、法等国别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或细致剖析谭恩美、汤婷婷等海外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或探讨赛珍珠的作品,也探讨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平托等人的游记中的中国形象,对西方作家的探讨则更多关注他们对中国的“想象”,对毛姆、索尔・贝娄、杰克・伦敦、笛福等都有涉及。这些研究为“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自觉的“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研究可追溯到1999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18届庞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庞德与东方”。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瑞士、英国、意大利、丹麦等国的63位国际学者和17位中国学者研讨了“庞德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中国古诗词对庞德的影响”、“庞德与孔子”、“庞德与日本”等议题[16]127。

2009年,“首届中国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开启了本专题在中国境内的第一次大规模研讨。来自中国、美国等28所高校的近80位专家学者研讨了“美国现代派诗人与中国”、“庞德与中国诗歌”、“卡夫卡与中国”、“伍尔夫与中国”、 “艾略特与佛教”、“贝克特与中国音乐”等议题,涉及文学、文化、哲学、宗教、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17]47。

2010年,“第三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作为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研讨会的延续,本次学术会议在国际范围内进一步推进了本专题研究。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中国等12个东西方国家90余所高校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议题包括: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与东方、文化交融中的东方与西方、东西方作品对比研究、西方作品中的中国和印度、西方现代主义与日本、西方现代主义的东方式阅读、美国诗歌中的佛教和儒教等,涉及文学、音乐、美术、哲学、建筑、宗教、诗学等多个领域参见彭发胜《“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第237-239页。[Peng Fasheng,″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odernism and the Orient′,″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No.3(2010),pp.237-239.]2010年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学者的英文版论文将发表于钱兆明主编的Modernism and the Orient, 新奥尔良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2009年国内研讨会和2010年国际研讨会上的中文版论文将发表于高奋主编的《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在上述几次会议上,中外学者宣读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部分于Modernism/Modernity、《外国文学》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当前研究在方法、意识、重心和境界上得到拓展,值得总结和分析。

三、“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当前研究特征及未来趋势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西学术界越来越关注东方文化在现代思想体系中的作用欧美学者已经广泛意识到以往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倾向,日益重视在研究中涵盖东方文化和东方文学,比如“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与文学史”等项目的设立与投入便是极好的例证。参见宋达《当代北欧学界重构世界文学图景中的现代东方文学》,载《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4期,第223-227页。[Song Da,″Contemporary Nordic Academic Reconstruction of Oriental Literature in the Realm of World Literature,″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No.4(2011),pp.223-227.],具有二十年学术积淀的“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研究日益获得中西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研究在方法和思想上表现出值得关注的特征,预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其一,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更注重从东学西渐的历史背景入手,对西方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东方元素进行全面而充分的文化研究,文学解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

比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纳达尔的论文《现代主义书页:乔伊斯与汉字书写的图形设计》在“东学西渐”这一悠久而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揭示了现代主义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页面与汉字印刷视觉形式相似的缘由。论文详尽论证了乔伊斯了解中国的多种途径:乔伊斯所接受的耶稣会教育体系与中国古典教育体系相似,他曾阅读传教士的中国游记,他所处的西方流行文化充满中国的建筑、陶瓷、书画、丝绸等,他所居的城市对东方文化充满迷恋和兴趣。论文追溯了几代欧洲人对汉字表意性的兴趣和研究及其对乔伊斯的影响。立足于这一开阔的文化交融平台,论文最终论证并阐明汉字独特的印制方式和视觉效果帮助乔伊斯确立了他的文本观和图像式页面[18]。美国西北大学克里斯汀・弗洛拉教授的论文《普鲁斯特的中国》,以普鲁斯特笔下的人物临终前凝视着17世纪荷兰画家维梅尔的著名画作这一场景为解读对象,层层剖析,揭示了普鲁斯特心目中的中国的重要价值。论文指出,这一场景折射出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曾将大量中国瓷器和画作运往荷兰的历史,以及中国艺术曾对维梅尔等画家乃至对欧洲现代美学产生影响的事实。透过这一场景,论文不仅揭示东西方文化艺术的联结是在世界贸易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证明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在追寻新的历史感时曾对17世纪以来欧美文艺作品中的中国元素给予了特别关注。论文通过这一场景昭示了东西方文化杂糅、同化、创造性改写与本土化的交往和接纳过程C.Froula,″Prousts China,″ Modernism/Modernity,No.2(2012),该文即将发表。。

上述两篇论文的研究对象都很细微,前者解读《尤利西斯》中页面设计的内涵,后者探讨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某个场景的意蕴。然而它们所做的文化研究较为透彻,因而结论深刻。前者追溯了16世纪欧洲耶稣会会士进入中国之后,中国文化西渐融入欧洲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历史进程,从教育、书籍、文化、生活、文字、印刷术等多个层面揭示乔伊斯小说页面的东西文化交融特性及其深层历史内涵;后者首先追溯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全球化贸易带给欧洲的东方文化冲击,接着又从20世纪的西方对17世纪西方艺术中的中国元素的认同和接纳出发,回溯东方文化被西方本土化的文化交融过程和思想催生过程。基于东学西渐的文化史平台,两篇论文透视文学形式与场景,不仅还原了东西文化思想交往和融合的全过程,而且揭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过程和内在本质。

当前,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正在积极呼唤“文化转向”[19],欧美现代主义研究则日益重视对东方文化的解读在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作品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著作开始涵盖对作家作品的东方文化解读。比如在Ira B.Nadel的Ezra Pound in Context(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中出现从东方、孔子视角切入的研究。 ,在这一发展态势下,对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东方文化解读将会获得进一步的推进。

其二,在研究意识上,学者们注重揭示现代主义诗学思想背后的东西文化交融特性,阐明东西思想碰撞正是催生新诗学的途径。

比如香港城市大学的张隆溪在《选择性亲和力?――王尔德读庄子》一文中,透过奥斯卡・王尔德对翟理斯所翻译的《庄子》的解读,剖析王尔德批评论文中诸多关于庄子的评述的真实用意,不仅阐明了王尔德的文化批判思想乃英国乌托邦思想与中国庄子思想的结合的事实,而且指出王尔德意在用庄子的思想批判自己那个时代的英国中产阶级价值观和现代政治体制[20]。中国人民大学郭军的论文《本雅明的“两面神”精神之价值与意义》揭示了本雅明思想范式的“两面神”特性,即犹太教卡巴拉传统与的结合,阐明本雅明思想的东西文化交融特性。浙江大学高奋的论文《中西诗学观照下的伍尔夫“现实观”》探讨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现实观”融主体精神与客观实在物为一体的本质,阐明其内质与中国传统诗学的“感物说”和“观物取象”相通[21]。云南师范大学郝桂莲的论文《禅话“静默”》从禅宗视角解读了苏珊・桑塔格的“静默”思想的内涵,剖析了桑塔格静默思想的禅宗意味 郭军和郝桂莲的论文均将发表于高奋主编的《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这些论文将研究聚焦于揭示西方现代诗学的东西兼容背景,采用整体观照研究方法,自觉认识到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从感到悟的兼容和洞见,而不是用理性去判断、取舍或规约,因而能够揭示出思想产生过程中的中西对话互动特性。“在物质主义、规约主义、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都受到严重的批评”[22]36 的当代研究取向中,这一基于感知的综合研究意识将日益成为更多学者的自觉意识。

其三,在研究重心上,学者们重点关注现代主义作品在形式、技巧、主题上东西兼容的重构特性。

比如,钱兆明在《威廉斯的诗体探索与他的中国情结》中探讨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新诗体探索过程中对李白、白居易的五绝和七律的借鉴,用大量文献论证了中国古体诗与威廉斯“立体短诗”之间的渊源关系[23]。中国人民大学孙宏的论文《论庞德对中国诗歌的误读与重构》指出,庞德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不拘泥于词句与语法,而是力求传达中国诗歌的神韵,其译作是对中国古典作品的重构[24]。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的论文《艾略特与印度:〈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的佛教、印度教思想》指出,在艾略特的《荒原》中,基督教、佛教、希腊神话、东方生殖崇拜、渔王神话等多种思想融合在一起,构成其诗歌隐喻;在艾略特的后期诗作中,则更多地用佛教和印度教阐释基督教的教义[25]。

上述论文的共性在于揭示现代派创作中东西兼容的重构特性。不论是对威廉斯“立体短诗”的形式探源,还是为庞德的创造性翻译正名,抑或对艾略特诗歌中多元思想融合特性的揭示,这些论文不仅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东西方对话特性,而且揭示了创造性重构对文学作品形神兼备的意义和价值。略有欠缺的是,目前对现代主义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庞德、艾略特等重要作家作品上,更多作家作品的创意需要去关注和揭示,这也正是本专题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其四,在研究境界上,学者们对东方意象和思想的解读表现出现代主义作品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心境。

比如,牛津大学罗纳德・布什的论文《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同化:美国诗人庞德〈比萨诗章〉中的“观音”想象》着重探讨了庞德《比萨诗章》中“观世音”意象的内涵。论文追踪庞德的观世音意象的最初来源(即汉学家宾扬和费诺洛萨的著作),剖析庞德未发表的战时意大利手稿将观世音与圣母玛利亚合一的意蕴,解读庞德《比萨诗章》的手稿笔记中观世音的“柳枝”的“治愈力”内涵,最终阐明庞德的观世音象征着“上天的慈悲情怀和自然的治愈能力”[2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燕的论文《渴慕、猎奇与同情:〈尤利西斯〉中的中国形象》用形象学研究理论分析乔伊斯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指出主人公布卢姆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与奇异想象、同情和渴慕,体现他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倡导和平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全球视野和普世情怀[27]。

篇10

“文学史”既是了解一国文学概况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也是高校文科文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不同国家对文学史的编写方式,可以反映了该国主流的文学史观,并呈现出对文学的基本认知和评判标准。本文将以“法国文学史”的书写为例,探寻中国与法国主流“述史”模式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法国文学史”书写中,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主要针对国内中文系学生所编撰的“法国文学史”,这种书写模式通常在主流的文学史观指导下完成,既有专门的《法国文学史》,比如郑克鲁的《法国文学史教程》和吴岳添的《法国文学简史》等,也有将法国文学的内容分解到外国文学的各个时期与思潮之中,朱维之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等就是非常经典的文学史教程。另一种则主要是针对国内法语专业的学生所撰写的“法国文学史”,此类型文学史的编撰者大都曾直接在法国接受过教育,或者研读和学习过法文版的法国文学教程,因此,这样的文学史大多沿用或者借鉴法国本土的编撰模式,较为典型的是徐真华所编撰的《法国文学导读》。如果说前者可以称之为中国本土派的文学史编撰模式,那么,后者则可以被命名为西洋派模式。为了尽可能凸显中国的文学史述史模式,文本将着重考察中国本土派的文学史,以期客观说明中法国两国在“法国文学史”上的书写差异。

让我们重新回到“文学史”这个词汇,可以看到,“文学/内容”与“历史/时间”共同构成了“文学史”两大要素,如果说历史是文学史的筋络,文学则可以被认为是它的织体,二者作为充分必要条件成就了文学史。同样,两国述史模式的差异正是体现在对“历史/时间”与“文学/内容”的编排与叙述上。

一.“历史/时间”书写差异

正如上文所述,历史是文学史的脉络,两国的文学史编写都展示出对“历史/时间”的重视,只是如何通过文学呈现历史的概念,或者如何以时间统摄作家作品,两国的文学史书写模式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中国本土派的文学史中,我们选取了郑克鲁所编写的《法国文学史教程》,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文专业与法文专业学习法国文学的必备教材。在法国的文学史中,选用了妮可・马松(Nicole Masson)教授所编写的《法国文学》(Littérature Fran・aise)为例,该书是法国较为经典和典型的文学史教程,五年内两度印刷,受到众多学习者的认可。

中国式的文学史书写多以文学思潮来体现历史,在郑版的《法国文学史教程》中,文学思潮成为了重新整合历史的重要元素,并将作家作品归入不同的流派,加以介绍和论述。我们以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为例,教材中以文学思潮的发生为标准,将其分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和“巴纳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文学”。这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世纪内的法国文学发展状况,使他们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有一个整体印象。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流派的出现时间呈现出先行后续关系,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几种文学思潮并存的状况。随后,在各文学思潮之下,便能够看到与之相对应的作家及其作品,例如在浪漫主义文学中,郑氏选择了斯塔尔夫人、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雨果等知名作家,并将他们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从而展开文学史的深入书写。中国式述史方式便于读者在整体上把握作家的属性,因此对于当下法国文学史的学习者来说,提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首先会想到的便是雨果,同样,雨果这个名字几乎等同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与中国式以思潮为史不同,法国式文学史书写仍旧较为传统地采用了以时间为史的方法,只是以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为界限对“史”进行补充和细化,并在细化的时段下,强调作为独立个体的作家与作品。马松版本的《法国文学》便是如此,同样是19世纪文学,该文学史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帝国与革命的颠簸、浪漫主义的一代、第二帝国、世纪之末。当然,强调历史时间并不是说就不重视文学思潮,教材中就专门有“浪漫主义的一代”。不同的是,中国模式的文学史会将“浪漫主义”作为某一时代的创作标志,凌驾于作家作品之上,法文版教材则是将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与具体的作家作品放置在同一平面,加以叙述。因此,在法国式的文学史中,读者看到的更多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作家作品,而雨果代表的只是雨果本身,并非只是浪漫主义文学。

二.“文学/内容”书写差异

正是两国文学史在“历史/时间”书写上的差异,使两者在“文学/内容”的书写上也呈现了较大的差异。由于中国式的“法国文学史”是将作家作品统归到文学流派之下,所以会强化该作家作品与其所属流派的共性,采用大量的笔墨来阐释并论证该作家的创作特征。法国式文学史在对作家作品的书写上则完全不同。我们将以“斯丹达尔”(又译为司汤达)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在郑氏的教材中,斯丹达尔被归入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马松版的《法国文学》则是将放在“浪漫主义的一代”之下进行介绍。在斯丹达尔的专题研究中,中法版本均对作家的生平做了介绍,只是相较而言法文版着墨更多。在对作品的选择上,两部文学史均选择了《红与黑》和《帕尔马修道院》,但在对作品的论述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我们熟悉的《红与黑》为例,中法文版教材在对小说原型进行介绍后,差异便逐步得以呈现。在郑氏的教材简略介绍情节后,便对小说进行定性,将其归纳为三个层面,即爱情小说、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小说和风俗小说[1],紧接着便对于连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强调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内倾性方向”,继而进行论述,有的是于连自我的心理活动,有时候是作者的分析和见解。可以说,郑版的教材在现实主义流派原则下对《红与黑》进行了较为丰富和全面的分析。

与中文版书写不同的是,法文版教材几乎没有给出任何评论,而是将重心放在作品本身。在马松的《法国文学》中首先告诉我们整部作品包含75章,并将作品以地域和不同的奋斗阶段分为四个部分对情节进行简述。概括而言,就是于连在维里耶市长家中的故事、在贝藏松神学院的奋斗、在巴黎侯爵家与马蒂尔德的故事,最后回到贝藏松直至被判处死刑。教材特别指出,“在小说结尾的某几页,《红与黑》的主角于连・索海尔受到形而上学危机的困扰,他追问宗教,随后的几行中,思索世界的发展。”[2]紧随其后的便是《红与黑》中相应的原文摘录。尽管都提到了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即于连的内心活动,法文版教材做出任何判断与分析,只是将文本该有的样子呈献给了读者。事实上,这样文学史书写方式并非特例,我国已引进的《法国文学大手笔》(Littérature Fran・aise)也是如此,书中专门提到斯丹达尔的《帕尔马修道院》,同样未做阐释,只是摘录了小说中第三章的某一部分,将其命名为“法布里斯在滑铁卢”。

三.两种文学史书写模式平议

不论是面对历史,还是面对作家作品,中法两国都采用了截然不同的书写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不便轻易否定,可稍作平议。

在“历史/时间”的书写上,中国模式倾向于以思潮为史,将作家作品放入思潮中进行介绍和分析,呈现出在有序时间下的“板块式”书写;而法国则倾向于以时间为史,将作家作品作为独立个体加以呈现,倾向于“星丛式”的书写模式。正因如此,中国教材以文学思潮为中心,而这是一种带有预判的书写,所以涉及具体文本时,必须做出判断和分析。因此,我们在阅读时,首先看到的是对作家、作品的定性,其次是人物分析,最后是创作特征的总结,读者们所面对的并非文学本身,而是批评家笔下的文学,所以可以将这样文学史称为“文学批评家的文学史”。法国的文学史更多强调文学本身,力图向读者呈现已确定的客观事实,例如作家生平、作品由来、创作时间和摘录的文本,如果说其中包含着某些主观因素的话,那就是述史者对作品情节的归纳和对摘录文本的选取上,那么,相较而言,法国式的文学史可以被称为“文学史家的文学史”。

由此,我们了解到中国式文学史更多是教会读者如何评判和分析文学作品,而法国式文学史则是让读者直面文本,引起阅读兴趣,述史者会尽量在书写中摒弃个人观点,而是将理解和分析的权利留给读者。当然,由于两种文学史的受众不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其述史模式,面对法国读者,“星丛式”文学史书写以史实和文本呈现了该作家作品的独特之处;面对中国读者,“板块式”文学书写方式更有利于初学习者们在整体上把握和认识法国文学。

注 释

篇11

专业

名称

10月21日(星期六)

10月22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篇12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一大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

从大三开始分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意向,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添加实践内容。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公务员、教师方向的,其秘书学、行政管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设置三分之一的实训课程,主讲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带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见习、实习让学生查找理论学生中的不足,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加以弥补。

依托实验室优势,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每一个实验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办公技术和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篇13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

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