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基本公式

财务基本公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基本公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基本公式

篇1

一 、引言

我国深沪证券交易所自建立起来,在优化资源配置,筹集社会资金,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增长和制度的完善,权益融资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传统估计权益资本成本的模型假设条件多、原理复杂,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筹资者,在确定资本成本是时都要搜集大量的信息。财务报表是联系投资者与投资者的桥梁,而且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中最容易获得的信息。因此,研究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给投资者提供建议,也为其进行选股决策提供了一个便捷、可靠的方法。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三农方面的投入。“十二五规划” 又把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城乡差距放到了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发展拓宽了空间。相对于其它行业,农业类上市公司在规模、数量、风险、收益等许多方面有很大区别。分析影响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的特殊财务因素,为农业类上市公司投资及融资提供决策依据。

二、 文献综述

(一)权益资本成本估计模型的研究 完美资本市场中,权益资本成本等于股东的期望报酬率,它是指一个持有一种股票的投资者期望在下一个时期所能获得的收益。理论上从两个方面对权益资本成本进行估计:一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估计权益资本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预测未来的数据估计权益资本成本。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权益资本成本E(ri)=rf +βim *(E(rm)- rf),在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确定的情况下,权益资本成的大小取决于贝塔系数的大小。然而实践中,该模型严格、过多的假设影响了它的适用性。罗斯在1976年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PT),其理论基础是一项资产的价格是由不同因素驱动,将这些因素乘上该因素对资产价格影响的贝塔系数并加总后,再加上无风险收益率,就可以得出该项资产的价格。APT理论上很完美,但是由于它没有给出都是哪些因素驱动资产价格,这些因素可能数量众多,只能凭投资者经验自行判断选择。另外,根据投资“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的原理,普通股股东对企业的投资风险大于债券投资者,在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上在要求一定的风险溢价。依照这一理论,权益的成本公式为:Ks=Kdt+RPc。但是,风险溢价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在中国这样的新兴证券市场中,没有关于股权风险溢价的经验数据,也没有权威机构的计算统计,运用该方法只能粗略估计权益资本成本,而且估计结果因估计者不同会有较大差别。Williams于1938最先提出股利贴现模型,该模型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估值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任何资产的内在的价值是指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中接受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和。股利贴现模型为定量分析虚拟资本、资产和公司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由该模型扩展出Gordon增长模型 和 两阶段股利贴现模型。EdwardsandBel于1961年提出EBO模型(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并由Ohlson、ohlson和Feltham对EBO模型进行重新阐述和完善发展。Bernard运用美国VatueLine中的预测数据对EBO模型,结果表明,EBO模型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远大于股利贴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在EBO模型的基础上,Gebhardt,Lee和swaminathan加以一定的假设并通过一些数学公式推导出剩余收益折现模型。剩余收益折现模型最主要的贡献是运用三阶段求解方法解决了EBO模型中无穷数列的计算。为了纠正EBO模型在估值计算中产生的一些问题,Ohison和Juettner-Nauroth对EBO模型进行了修正,发展出Ohlson-Juettner模型。

(二)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 由于各种估计模型都是近似的计算权益资本成本,且计算原理和方法复杂,不能被多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理解和应用。近几年来,在运用各种估计模型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从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各种因素角度考虑,找出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因素并对其近似的估计。Bostosan(1997)研究了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与股权成本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ichardson 和welker(2001) 将公司信息披露分为财务信息披露与社会信息披露两类, 分别考察其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结果发现财务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 但社会信息披露反而导致融资成本上升。Sudarsanam(1992)考察了行业特征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其研究结论表明一些行业特征?如资本密集程度、资本劳动比率和进入壁垒如广告宣传等对于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及资本成本有着显著影响。Gebhard,Lee和Swaminatham(2001)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股票市场波动性、财务杠杆、信息环境、流动性、收益波动性、市场异常性和行业等因素与企业权益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行业特性、账面市值比、长期增长率预测和分析师盈余预测差异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陆正飞和叶康涛(2004)分析了市场波动性、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破产成本、信息不对称、流动性、市场异常性和问题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股票贝塔系数仍是决定股权融资成本高低的最重要变量, 其他变量, 如换手率、负债率、B/M、企业规模、担保价值和资产周转率等因素也对股权融资成本有显著影响。除此之外,我国学者还分别从会计信息的披露及其质量、内部信息控制、会计盈余质量、信息不对称、股权结构等角度研究了其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

三、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农业类上市公司研究对象,选取了深沪两市上市的所有农业类公司为研究样本。(1)剔除受到证监会特别处理和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2)考虑到需要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在选取样本时,排除2005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共选取农业类上市公司25家,搜集了2005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以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并对2010年和2011年的财务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二)变量选取 (1)因变量选取。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各种方法计算权益资本成本的模型,由于各种模型都有着各自的假设条件和应用范围,没有哪一种模型能够有效地计算权益资本成本,也没有哪一种模型的到学术界的绝对认可。本文选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计权益资本成本,理由如下:虽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非常严格的假设条件,但该模型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模型。相对于其它模型,资本资产定模型简单,易于被筹资者和投资者理解和应用。近年来,我国学者用深沪上市公司的最新数据检验该模型,表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具有适用性,且相对于其它模型有较高有效性。本文选用2005年至2020年间10-15年期的14种政府债券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计算得出无风险利率为3.43%。运用几何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深沪两市近10年、15年、20年的权益市场平均收益率,并分别求出两市3阶段平均权益市场收益率为11.38%和9.07%。本文采用五年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月收益率计算上市公司贝塔值表(1)。(2)自变量选取。本文依据《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初步选取了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28个变量作为考量因素。考虑到数据获得、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等,本文对指标的筛选共分为三步:剔除缺失值比较多的指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法选取指标。最后保留了11个影响变量,结果如表(2)所示。

(三)研究假设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本文选取的影响农业类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自变量,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市盈率、营业收入、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和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假设2:资产总额、每股净资产、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和权益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

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检验第三部分的假设以及哪些变量对于权益资本成本的解释能力最强,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类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多因子模型。

四 、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度之间的股权益资本成本也存在差异。2010年权益资本成本平均为9.27% , 而2011 年平均为8. 51% ,下降了8.2 个百分点,总样本权益资本成本为8.88%。另外,本文采用同样方法计算了2010年和2011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金融类上市公司除外),得出其平均值分别为为8.93%、8.42%。农业类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明显于股票市场平均权益资本成本。

(二)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变量及参数的控制作逐步回归,SPSS软件自动剔除与因变量关系较弱的变量,建立一个最优的回归模型,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 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在所选的11个变量当中,与因变量具有显性关系的有8个变量,保留的变量回归结果符合上文对其基本假设。其中总资产增长率(X7)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最强,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解释能力在-0.287至0.357之间,影响程度比较稳定。净资产收益率(X5)和市盈率(X1)对权益资本成本有负的影响,在逐步回归的过程中解释能力逐渐加强。其它变量每股净资产(X4)、流动资产周转率(X9)、净利润增长率(X6)在回归过程中,回归系数有较小波动,解释能力比较稳定。存货周转率(X8)和股东权益比率(X11)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权益资本成本有显著解释能力的有6个变量。

同时,为了考察本文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对上述逐步回归模型进行了分年度再检验,得到2010年和2011年截面权益资本成本多因子模型。回归结果表(5)表明股东权益比率(X11)的显著性下降,没有进入到最后的回归模型,存货周转率(X8)的显著性有较大的提高。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每股净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六个变量在各种回归中都就入了模型,且回归系数符号保持一致。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净利润增长率、股东权益比率的解释能力有所增强,这表明本文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健性。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净利润增长率、股东权益比率是解释农业类上市公权益资本成本的重要考量因素。

五 、结论

本文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财务因素。分析表明, 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净利润增长率、股东权益比率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 但其他因素如市盈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虽然最终都进入了回归模型,但其回归系数有波动,影响不是特别显著。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较市场平均数高,说明农业类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期望收益率,这与普通投资者认为农业类上市公司收益率较低,不看好农业类股的常识相悖。(2)传统的估计权益资本成本的模型大多比较复杂、不易理解,且采用的数据忽略了最容易被公司和投资者财务报表。本文通过研究影响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财务因素,为投资者和筹资者合理的估计收益率和成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明隆:《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以上证A股为例》,《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9期.

[2]李金垒、靳军会、张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沪市拟合程度检验》,《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年第6 期.

[3]许涤龙、张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上海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4]方成:《金融危机后上海证券市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金融经济》2011年第6期。

[5]单娟:《我国股票预期β系数与会计变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6]任珍珍、王金桃:《农业类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7]李乐乐:《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研究》,《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危机成本 实证分析

财务危机成本的界定

迄今为止,理论界对“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财务危机成本”视为同一概念,使用上不加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财务危机成本及其相关问题深入研究。因此有必要重新界定破产、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及其三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为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或“违约风险”(Default risk)。Altman(1968)认为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的企业”。Deakin(1972)将财务危机公司解释为:“仅包括已经经历破产、无力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而进行清算的公司”。Carmichael(1972)则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以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

从较广泛的外延看,将财务危机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始于Baxter(1976)。直接成本主要是指由于财务危机而发生的诉讼费、律师费、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发生的其他费用,以及由于公司破产而引发的无形资产损失。间接成本主要是由于财务危机被直接或间接披露所引起的机会损失。其具体包括:丧失信用优惠导致进货成本上升,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下降,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融资成本上升,投资不足造成的机会损失,运营效率下降,持续经营价值减少。首次对财务危机的间接成本进行计量的是Altman(1984),他在《破产成本问题的进一步实证考察》一文中创造性地运用回归技术和证券分析师的预测两种估计方法,以超常的销售和利润度量破产所带来的间接成本。本文研究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财务危机企业从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到解除财务危机之后的经营业绩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二,从市场的角度看,企业在财务危机前后权益的市场价值是增加还是减少,即投资者是否承担财务危机成本。

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一)样本选取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债务违约,即无法履行债务契约约定的到期支付义务。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关于财务危机成本研究的主流文献均以债务违约事件定义财务危机。国内的财务危机研究大多将ST公司或流动比率小于1的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本文拟以债务违约定义财务危机来研究财务危机成本问题。选择是现金到期债务比小于0作为判定债务是否违约。其理由是:现金到期债务比小于0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为负,不可能偿还到期债务。

本文以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筛选的具体标准是:首先剔除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选择2006年首次出现债务违约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其次,样本公司截止2008年12月31日未退市,且上市时间在2001年以前。符合以上条件的违约公司146家,经过筛选最终选取123家作为样本。同时,为了观察财务危机企业在陷入财务危机前后其经营业绩和权益价值的变化,本文对样本公司按同行业、同规模、同时期的原则选择处于财务正常状态的123家公司作为配对样本。关于财务危机样本与配对样本的信息见表1。

(二)数据选取

企业在陷入财务危机前后,其自身的经营业绩通常会发生变化,至于经营业绩变化的方向则存在两种可能性,即正向变化和负向变化,分别为财务危机收益效应和财务危机成本效应。因此,本文收集财务危机样本和配对样本在财务危机前5年、财务危机发生年度以及财务危机后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选取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分析、经营发展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以及每股指标等作为研究变量。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和证券之星。

财务危机成本的计量

(一) 经营业绩观的财务危机成本计量

本文基于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构建两个度量财务危机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

(1)

(2)

选取资产净利率指标依据是:资产净利率是其反映业务经营及获利能力;资产净利率忽略掉企业总资产的所有权形式,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资产净利率屏蔽掉财务杠杆对企业的个性化影响。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是由于其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其从所有者角度来考察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

由表2可以看出,从陷入财务危机T-5(T代表危机年,以下同)年直到财务危机发生年度,样本企业的平均总资产利润率(ROA)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552%降至-2.341%。在财务危机发生后T+1年,样本企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的有所恢复,由-2.341%升至3.0224%,但危机后T+2年,又由3.0224%至

0.4139%。样本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6.6485%降至-55.727%。在财务危机发生后T+1年,样本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有所恢复,由-55.727%升至23.8805%,但危机后T+2年,又由23.8805%降至

-3.014%。因此,总资产利润率(ROA)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危机年度达到最低,随后反弹。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总资产利润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均下降。配对企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ROA)尽管各年有升有降,但总体变化较小,趋于水平。配对净资产收益率(ROE)波动幅度由于受财务杠杆影响大于配对企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ROA),总体略有上升。

表3列示的是样本企业和配对样本企业在危机前后不同年度之间的变化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意义而进行非参数检验,即K-independent samples检验的结果。由表3可知样本企业危机年与T-5年至T-3年总资产利润率进行比较,相伴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样本总体分布有显著差异。危机年与T-2年至T-1年进行比较,显著性水平大于0.05,样本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危机年与T+1年进行比较,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样本总体分布有显著差异。因此,样本企业在T-2年至危机年总资产利润率较低,而在T-5年至T-3年及危机后T+1年总资产利润率均高于危机年。同时,由表4可知,配对样本企业危机年与T-5年至T-1年总资产利润率进行比较,相伴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样本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因此总资产利润率无显著变化。经过K-independent samples检验,净资产收益率(ROE)变动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与总资产利润率(ROA)变动的显著性检验基本一致。

(二) 权益价值观的财务危机成本计量

本文基于股东权益比率指标度量财务危机企业市场价值的变化。即:

(3)

由表4可以看出,从陷入财务危机前T-5年至T-2年,样本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44.76%降至34.68%;配对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也呈下降的趋势,由51.43%降至41.78%。尽管样本企业和配对企业权益均下降约10%,然而,两者相伴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则应认为样本企业和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变化无显著差异。从陷入财务危机前T-1年至T+2年,样本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34.68%降至7.87%;配对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也呈下降的趋势,由41.78%降至30.76%。两者相伴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则应认为样本企业和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有显著差异。同时,样本企业股东权益比率下降26.81%,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下降11.02%,因此,样本企业权益实际下降为15.79%。

结论

从经营业绩观和权益价值两方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成本。研究发现,从陷入财务危机T-5年直到财务危机发生年度,危机企业的平均总资产利润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552%降至-2.341%。在财务危机发生后T+1年,危机企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的有所恢复,由-2.341%升至

3.0224%。危机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6.6485%降至

-55.727%。在财务危机发生后T+1年,危机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有所恢复,由

-55.727%升至23.8805%。

从陷入财务危机前T-5年至T-2年,危机企业和配对企业权益均下降约10%,两者相伴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则应认为危机企业和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变化无显著差异。从陷入财务危机前T-1年至T+2年,危机企业股东权益比率下降26.81%,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下降11.02%,两者相伴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则应认为危机企业和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有显著差异。因此,从市场角度分析,投资者实际承担了15.79%的财务危机成本。

参考文献:

1.杨淑娥,魏明.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形成机理及其间接成本的估量.当代经济科学,2005.1

篇3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重要性

作为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市政道路工程具有投资量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而市政道路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项目,也是城市发展壮大的保障性工程。在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投资渠道逐渐多元,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在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中,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对于提高各单位与各部门的协作性,实现施工目标有着保障性作用。可以说,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与施工进度。市政道路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包括了前期的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用款计划,资金筹集过程管理等。而在中期,则包括了工程资金分配与采购定量,财务数据收集与监督,业务核算与会计管理等内容。当然,后期工程的竣工结算也是市政道路财务管理的范畴。对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来说,施工管理与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效率越高,施工效率就越高,投资方的收益也越高。现下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交通量提升,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为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在施工管理中贯彻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原则,提高预算的执行力,避免财务混乱。可以说,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决定了整个项目经济效益。

二、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现状

1.意识不足,水平不高

在现在的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识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施工管理层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相关单位财务部无法及时介入与监督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在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上,反映为成本控制滞后,响应被动,管理混乱,甚至出现财务信息错误等情况。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市政道路工程都开始了投资职能与投资管理的改革,通过分离两者间的管理关系,以此来明确投资主体权益,加强管理体制改革。但缺乏监督的职能与管理分离,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与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效果。管理中权责不清,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忽视了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如施工承包人多数选择把财务管理交由自己的亲戚朋友负责,把成本控制交由自己信得过的亲属负责,却不考虑岗位的专业要求。成本核算主观性强,随意性强,应交税费拖欠已成常态。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效益,甚至会对政府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2.缺乏规范,数据造假

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中,规范性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合同不规范,大量霸王条款规避了必要的约定,而这些就是日后造成合同纠纷的源头。再加上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流动作业的特点也让同一个企业可能同时承包几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财务支出加起来就直接造成了资金链紧张。在施工过程中拖欠机械租赁费,拖欠管理费,资金管理随意性大,管理不到位,更做不到成本控制。而在财务管理方面,财务流程不规范,账实不符,决算滞后,资金管理不完善等情况更是突出。再加上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精,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财务管理的滞后性。如为了隐瞒不合理支出所以虚开非法票据,会计数据造假,工程应收款入账不及时等,这些都会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重大的损害,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流于形式。而在成本控制这一块,不按合同上的施工进度提供竣工验收报告,不上交投资情况表,不提交工程决策报告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外部审计工作无法开展,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无法有效实施。

三、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对策的探讨

1.建立健全制度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应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开展教育与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与会计核算间的配合,强化各项管理间的横向联系,对工程效益与会计报表资料实行联动性监督。对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进行全局性控制与预警,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效益。细化会计核算手段对所有市政道路工程的会计账目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从施工工序到物料分配进行财务核算与评价。对资金的使用额度,使用合理性,资金流向等进行跟进与监督。同时,对市政工程的流程进行规范,要求所有市政工程项目必须由业主通过市政才能报建,公开信息,及时更新信息。联合具公信力的第三方建立起审计与监管体系,强化对市政道路招标与投标过程的监督,对承包与发包,分包进行规范管理,如分包项目及内容必须在合同中注明等。

2.强化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的强化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中体现为对合同管理的强化。如在工程施工的阶段,考虑到市政工程涉及面广,工程质量需要严格把关,所以应强化分部门的会签与审查作用。对可能发生的工程风险进行预估与控制,并把风险防范体系融入合同管理与执行工作中去。对于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来说,专业素质的提升则意味着提升其信息化程度,提升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专业程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效率,尤其是在成本控制这一块,信息化技术可以消除市政道路施工点分散,流动作业带来的会计信息收集难度。统一上传信息平台,归口后统一处理,以此实现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这方面贯彻电子签证制度,以签证为标志进行流程管控和施工周期管理,简化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在信息化的管理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工程量也就能直观地反馈给财务管理人员,以此提升工程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

3.明确职责范围

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应对每个环节的业务决策,流程管理进行职责明确。对预算与价款支付,对台账与凭证手续,对审批与复核都要落实到位。体现道路工程的全过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制度,如在价款支付方面,对金额与工程进度,施工工艺与施工成果进行细分,以保障合同的履约质量。而台账与凭证是如实记录所有市政道路施工情况的原始信息来源,也是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基础。以笔者所在的工程项目为例,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下穿通道工程;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土地征拆,土建跨河桥梁,高压燃气管线迁改等。由于工程量大,施工管理内容多,施工周期长,管理细节繁杂,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难度大。在工程一开始,财务部门就以各施工项目工程为界限,细分了管理职责范围,并建立了财务统计,财务管理,财务复审,监察管理四级管理层次。借力于清晰的管理职责,工程项目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上实现了风险可控,保障质量的目标。

四、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城市经济与政府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做好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应对症下药,分析现状,根据合同要求与自身管理特点进行细化。强调经济效益,强调管理效率,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革仙.浅析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2(,3):227.

篇4

随着施工企业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旧的财务核算和成本控制方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需要分析目前财务核算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措施。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与成本控制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联合所有财务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工作。成本控制可以保证财务管理真实,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施工企业远离经营风险,进而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目标。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和成本控制,对实行的监督和指导工作重视起来,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细节,让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激化,越来月越需要通过工程造价的控制来提高竞争优势,只有拥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要特别注意财务核算和成本控制。

一、 施工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核算会计科目设置混乱

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会计科目设置混乱,这就导致了成本核算准确性的难度大问题,容易因为漏项或重复造成财务核算问题。在进行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时,首先要合理确定财务核算的对象,在在合理确定财务核算对象以后,还需要设置一整套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用于核算已预提费用以及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罚款开支等情况。目前财务核算会计科目的设置还不完善,存在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混乱的主要问题,而且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随意性较强,这些问题都是有着致命影响,可能会造成许多费用开支无法明确归属到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

(二)财务核算对象随意性大

许多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由于项目建设工期长,涉及到信息量和参与人员都比较多,这就会造成核算人员很难进行准确的核实,导致项目核算无法或者难以准确真实的现状。核算对象设置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还具有其他的后果,比如造成许多成本、费用无法计归到相应合适的科目。因此,企业实际的各个项目部对分给自己的责任成本,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即使明确了核算指标,使得核算工作完全流于形式,起不到成本管理应有的作用。只有解决财务核算对象中随意性大的问题,才能切实保证核算制度的效果。

(三)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一个考核的标准,漏洞较大,不利于工程项目的考核。大多施工企业材料管理漏洞大,有的单位购进多少摊销多少,这样必然虚增成本。材料管理应严格出入库手续,职责分明、落实到人。为了适应建筑市场公平竞争的需要,一方面要做好财产物资的保管工作,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财产物资,节约使用资金,降低工程成本。有些单位机械结算手续过于简单,只有机务部门参与结算。施工企业在核算间接费用时,主要是二级明细运用不恰当。

二、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首要措施就是完善其成本控制制度,这是保证达到成本控制目标的基本前提。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建立相关财务核算制度,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工程项目的控制制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成本控制,准确、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减少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结算纠纷。这样既能维护双方各自的经济利益,又能合理地确定工程价款。合理利用已有资源条件,完善成本控制制度,使工程造价的构成保证真实性。任何一项措施的执行都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立,就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而言,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主要是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机构、选择专业的财会人才队伍、制定合理完成的成本控制计划。

(二)对施工全部门进行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是建立在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基础之上的,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首先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整个项目参与到成本控制中,就要对施工企业全部门进行财务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中,各个部门要有明确的财务负责人,对各种费用的花费明确的记录,形成一个分配明确和财务责任到个人的财务管理体系,发现各个部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让财务始终在有效的控制之下。在企业施工开始之前,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明确的规定和管理,以方便以后进行核对和审查。施工预算必须在财务部门的管理之下,如果出现预算的偏差,需要及时进行财务调整,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够增加企业利润。财务要做好资金预算与实际花费的对比,同时财务人员要对各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三)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力度和监督

当前新形势是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必须切实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开展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全面的成本控制。过去的不完全成本核算已经不能适应现展的要求,必须向完全成本核算转变,通过科学的分析各项项目的成本以及考核单位成本等手段,进行定期的资本核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市场主体不是独立的存在的,必然要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财务管理经验。为了切实落实财务监督制度,还可委托外部有资质部门进行审计,这也是提高成本控制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主要是指施工企业给予成本控制更多的关注,成本控制监督则是为了保证成本控制效果的有效措施,方式操作人员的放松和疏忽造成成本控制不力的后果。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和专业素质

财务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工作,开不开财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和专业素质,能否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也是主要看财务人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自上而下树立科学化理财观念,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不断完善。首先,在企业中进行宣传教育,在整个业务流程中贯彻实施,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都参与的良好局面。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联系与沟通,将不好的影响降低到企业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从专业知识到成本控制技巧进行综合培训,通过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与综合素质,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财会人员要有财务创新理财观念,不断学习与财务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及成本控制是其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课题,财务核算是手段,成本控制是目标,企业收益的最大化则是最终目的。财务核算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建议对项目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面预算,,与会计核算同步进行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积极参与,共同控制,必须采用合适的措施做好财务成本控制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做好财务成本控制是企业得以生存的一个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冬梅.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及成本控制[J]. 会计之友(B),2005,(08):40

[2]宋逍飞.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2

[3]冯利娜.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几点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09,(08):192

[4]李文兵.浅谈施工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措施[J]. 商业经济,2010,(19):60-61

[5]李真丽.浅议施工企业财务成本控制[J]. 财经界(学术版),2011,(04):142

[6]郑祖国.基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82-83

篇5

卷材在新型防水材料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做好屋面卷材防水层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按照屋面卷材防水工序施工,严格按照防水规范层层落实,严格把关,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就可以杜绝施工造成的屋面漏水。

一、何为防水材料

所谓防水卷材,就是在工厂采用特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是用特制的纸胎或其他纤维胎及织物、浸透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高聚合物改性沥青制成的,或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基料加入助剂及填充材料经过多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长条形状,整卷供应并起防水作用的产品,就称为防水材料。

二、卷材防水材料的三种施工方法

卷材防水材料有三种施工方法:热施工法、冷施工法、冷自粘法。前者包括传统的热玛脂粘贴法、热熔法、热风焊接法。后者包括冷粘贴法、自粘法、机械固定法等。

三、防水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能

1.耐水性。在水的作用和被水浸润后具有其性能基本不变,在水的压力下具有不透水性。

2.温度稳定性。在高温下不流淌、不起泡、不滑动;在低温下不脆裂的性能,也可以认为是一定温度变化下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

3.机械强度、延伸性和抗断裂性。在承受建筑结构允许范围内荷载应力和变形条件下不断裂的性能。

4.柔韧性。对于防水材料特别要求具有低温柔性,保证易于施工、不脆裂。

5.大气稳定性。在阳光、热、氧气及其他化学侵蚀介质、微生物、侵蚀介质等因素的长朗综合作用下抵抗老化、抵抗侵蚀的能力。

四、屋面卷材防水施工的基本要求

1.严格基层的密封性。所有防水层的基层都存在着很多可渗水的毛细孔、洞、裂缝。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有新裂缝产生和变大。因此,选择的防水层首先要解决对基面的封闭。封闭毛细孔、洞和裂缝。要求防水层能堵塞毛细孔、洞和细裂缝,与基面黏结要牢固,杜绝水在防水层底面窜流。同时,还应适应基层新裂缝产生和动态变化。

2.满足温度适应性。防水层的工作环境温度与建筑物地区有关,防水层所处工作环境最低温度对选择防水材料低温柔性相适应起到决定作用,防水材料在低温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一定的延伸率和韧性。否则,防水层就会受到破坏。

3.满足耐久性。要求防水材料耐久性是防水层质量最主要性能,没有耐久性就没有使用价值,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失效,要修理或返修重做。所以,在满足耐用年限内防水层的材料经组合要能抵御自然因素的老化和损,满足人们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

五、屋面卷材防水施工要点

1.施工的环境要求。为了保证施工操作以及卷材铺贴的质量,宜在+5℃~+35℃气温下施工。高聚物改性沥青以及高分子防水卷材不宜在负温以下施工,热熔法铺贴卷材可以在-10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这种卷材耐低温,在负温下不易被冻坏。雨、雪、霜、雾,或大气湿度过大,以及大风天气均不宜露天作业,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屋面排水坡度的要求。平屋面的排水坡度为2%~3%,当坡度小于等于2%时,宜选用材料找坡。当坡度大于3%时,宜选用结构找坡。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 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 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3.对屋面基层空隙、裂缝的处理。基层是预制混凝土板的,当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20 mm时,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当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宽度大于40 mm时,板缝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浇筑完板缝混凝土后,应及时覆盖并浇水养护7天,确保板间的粘贴强度。基层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时,当板内存在有裂缝,应先用凿子把裂缝凿成15 mm~20 mm宽,深倒八字形的槽沟,填满裂缝后用滚筒压平即可。若基层表面及卷材内表面均没有水印,就可视为含水率达到了要求。

4.屋面找平层的要求。铺贴卷材的找平层应坚实,不得有突出的尖角和凹坑或表面起砂现象。当用2m长的直尺检查时,直尺与找平层表面的空隙不应超过5 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每米长度内不得超过一处。找平层相邻表面构成的转角处,应做成圆弧或钝角。当基层为整体混凝土时,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平层还要设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这样可避免或减少找平层开裂,以至于当结构变形或温差变形时,防水层不会形成裂缝,导致造成渗漏。

5.基层处理剂。常用的基层处理剂有冷底子油及与各种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配套的底胶,选用时应与卷材的材质相容,以免卷材受到腐蚀或不相容黏结不良脱离。

6.卷材的铺贴。(1)卷材的铺贴方向:卷材的铺设方向应根据屋面坡度和屋面是否有振动来确定。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大于15%或受震动时,沥青卷材应垂直于屋脊铺贴。(2)贴卷材的顺序: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口方向,减少搭接。铺贴多跨和有高低跨的屋面时,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3)卷材搭接方法及宽度: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接缝应错开。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水流方向搭接,在天沟与屋面的连接处应采用交叉接法搭接。在搭接处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7.防水卷材细部做法。泛水与屋面相交处基层应做成钝角或圆弧,防水层向垂直面的上卷高度不宜小于250 mm,常为300 mm;卷材的收口应严实,以防收口处渗水,卷材防水檐口分为自由落水、外挑檐,女儿墙内天沟几种形式。

8.对屋面防水卷材的保护。防水卷材铺贴完成之后,必须做好保护,以免影响防水效果。在防水层面上铺膨胀珍珠岩隔热块,再在其上面加设一层3 c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该层内布钢丝网,保护层设分格缝,缝内用密封材料填充,更好地保护防水层,屋面新加设备基座生根应作为特殊部位处理,确保原有防水卷材的修补。

五、屋面卷材防水施工的注意事项

篇6

资本运营是指资本主体将其拥有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分裂、组合等方式有效运营各种资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目前资本运营的模式主要有扩张型、收缩型和重组型,正确的资本运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同时由于资本运营对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的效果要经过一个时间段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评价资本运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

财务分析法是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常用方法,是最能全面体现财务绩效变化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年份的重要的财务指标来反应企业运营的真实状况,可以很好地评价资本运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1.研究假设

针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现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在资本运营后会有明显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H2:不同类型的资本运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上存在较大差异,扩张型资本运营对财务绩效的改善要优于收缩型和重组型资本运营。

H3:不同的财务指标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不同,其中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影响较大。

2.研究样本的选择与指标的选取

2.1 研究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2007年发生资本运营的28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样本公司2006-2010年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2.2 指标的选取

为综合评价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本文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能力五个方面分别选取指标进行分析,共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资本保值增值率、净利润增长率、现金流量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12个具体指标。

3.财务分析法分析

3.1 财务分析法介绍

财务分析法通过因子分析比对样本公司资本运营行为发生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动趋势来判断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差异的明显程度,然后将各样本公司按资本运营类型分类研究各种资本运营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分别研究各财务指标与财务绩效变动的相关性,以确定各类指标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3.2 实例分析

3.2.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主要有适用性检验、数据标准化、因子提取、因子命名和计算因子得分五个步骤.首先需要进行适应性检验,以判定变量之间存在共享信息,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这个可以将变量带入SPSS17.0中,通过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对适用性加以判定;第二步需要对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如果选取的指标属于不同的类型,在数量级上差别就会很大,需要对收集的原始数据予以标准化,使不同属性的指标数据同向化并消除量纲的影响;第三步提取因子,可以通过将所有研究变量带入SPSS17.0中,提取出因子,得到各因子的贡献率和特征值来实现;第四步因子命名,提取出公共因子后,就要分析每个公共因子所代表的具体指标及经济意义,通过分析各指标在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可以实现这个目的;第五步计算因子得分,可以通过计算出各因子在不同指标上的载荷后,用回归法计算出各个样本公司的因子得分来实现。

经过上述五个步骤,可以得出各年度绩效综合得分函数的回归模型(具体步骤的分析计算删略)。

各年度绩效综合得分函数的回归模型如下:

S2006=(38.338F1+16.508F2+16.149F3+15.339F4)/86.334

S2007=(25.264F1+23.367F2+17.667F3+11.706F4)/78.003

S2008=(29.321F1+23.835F2+17.722F3+10.923F4)/81.801

S2009=(35.059F1+21.327F2+13.032F3+10.640F4)/80.058

S2010=(24.189F1+19.622F2+19.522F3+13.034F4)/76.368

经过上面5个回归模型的计算,最终可得出样本公司连续5年的绩效综合得分,因篇幅所限结果删略。

3.2.2 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运用SPSS17.0对资本运营前后财务绩效综合得分间的差异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来进一步判断财务绩效的变动是否显著。

由样本公司并购重组绩效综合得分均值检验比率检验表(由于篇幅所限,该表省略)可以发现,资本运营在短期内改善了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绩效,但长期来看,财务绩效反而下降了不少。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资本运营在发生当年显著提高了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发生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得分却明显下降,第三年略微上升,但是在0.05的水平下并不显著。

总的来说,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行为带来的主要是暂时的财务绩效上升,长期来看,绩效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样本公司选择的资本运营模式可能并不合理,或者在行为过后没有进行后期的进一步资源整合,行为趋于短期化。

3.2.3 不同类型的资本运营行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篇7

为加强在岗员工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形成“练硬功、强技能”的浓厚氛围,需要针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技能操作人员分别实施岗位基本功训练,并以岗位为依托开展练兵比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技能,锻炼队伍,夯实人才队伍发展基础”的目的。

一、实施原则

岗位基本功训练,需要与岗位职责相结合,涵盖各个岗位所需要的技能;需要与岗位技能标准相结合,推进岗位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需要与未来对岗位技能的要求相结合,要有创新性、前瞻性;需要与企业其他人才培养活动相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企业整体岗位基本功训练活动总方案。各用工部门(单位)负责制定本部门(单位)各岗位的具体实施细则,细化训练内容,明确考查要求和考查形式。在此基础上,上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并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与动员。

第二阶段:岗位基本功训练。各用工部门(单位)根据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具体训练内容和考查要求,认真组织、积极协调,广泛开展训练达标活动,并做到与企业整体进度、日常工作、岗位职责相统一、相结合。

第三阶段:考查达标。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牵头,各用工部门(单位)配合,按照动员部署阶段各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中所明确的训练内容以及考查要求,对所有在岗人员进行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各占相应权重),并在给出是否达标结论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熟练程度,认定级别(例如企业同类所有岗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最低,三级最高)。同时根据考查结果,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训练内容

在基本功训练阶段,按照“立足岗位、全员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对业务职责和岗位技能的梳理,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有重点分层次地训练不同的业务能力。其中对从事科研开发工作的员工,应重点考查其基础科研素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从事实验技能操作工作的员工,应重点考查其各类常用实验标准的掌握程度、技术标准的起草能力以及实验设备操作技能;对从事工程技术服务工作的员工,应重点考查其对现场生产工艺与流程的掌握、现场技术服务主要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现场技术服务过程中典型问题的处理;对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应重点考查其对管理制度、流程的掌握程度。

四、整体要求

1.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岗位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意义。企业领导层应当站在推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总体水平的高度,结合企业当前及今后一定发展时期内的战略方向,审时度势地提出并开展这一活动。各用工部门(单位)要深刻理解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意图,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多种方式,搞好思想动员,统一认识,层层发动,人人动员,营造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员工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2.加强领导,明确岗位基本功训练的责任目标。各用工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对本部门(单位)岗位基本功训练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制定符合本部门(单位)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细则,明确岗位基本功训练的责任目标,从而使企业上下以“求真务实,真抓实练”的态度推进活动的开展,以防止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

3.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岗位基本功训练涉及到各个方面、每个岗位,各用工部门(单位)在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的基础上,一定要建立起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岗位基本功训练达标活动要与人才培养、专家选拔、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重要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效整体。

五、保障措施

为保证岗位基本功训练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对于职工个人,应使岗位基本功训练达标活动的考核结果对其年度个人考核具有一票否决权。如其最终活动考核不合格,则其年度考核不合格。对于各用工部门(单位),应将岗位基本功训练活动考核结果与该部门年度考核成绩挂钩。例如某用工部门(单位)不合格人数超过该部门(单位)总人数的5%,则该部门(单位)年度考核得分应扣减相应分数。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岗位基本功训练,可以夯实企业人才队伍发展基础,帮助企业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从而使企业形成管理与技术创新的主体与团队,并最终推进企业人才强企战略的落实。

篇8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1误区一:过分依赖结算,忽视平时的成本控制

1.1 原因分析

建筑企业过去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挣钱不挣钱,全靠预算员。”这句话在过去可能风行一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设单位和审计部门业务素质的逐步提高,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过去,结算中一些可给可不给的费用项目,基本上都能转化为结算利润,而现在就连一些应属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特别一些临设增补项目,建设单位和审计部门也想方设法不给或少给,因此“结算越来越难”,现已成为预算员的切实内心感受。过于依赖结算无异于守株待兔,对于降低成本极其不利。工程利润组成好比金字塔(图1)。

图1 工程利润组成金字塔

1.2 改进措施

竣工结算利润是塔尖,日常成本控制利润就是利润金字塔的基石和骨架。只有加强施工各阶段的日常成本控制,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需要重视事前控制。施工前可根据工程对象,结合以往成本控制经验和教训,制定出适合本工程成本控制计划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施行措施。措施要具备全面性、合理性、可行性、预见性,并进行目标设置、划分确定责任人,防止纸上谈兵,否则与事无益。另一方面需要强化事中控制。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切实将各项成本计划和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做到责任到每个现场管理人员,分解到每个施工工人,并且制定完善严格的现场管理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同时还要根据施工进度及时做出工程阶段成本核算,如幕墙工程可分为预埋、龙骨和面层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尽快通过签证采取弥补措施,将成本控制重心前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结算利润的提高。

2误区二:强调采购成本,忽视材料的使用管理

2.1原因分析

装饰工程中材机成本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率,因此材料设备管理的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材料成本一般包括材料的采购成本和使用管理成本。施工过程采购时经常强调和重视的是货比多家、多方考察、比价或招标采购,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购买过程中的材料成本,此项工作固然很关键,但材料机具进场后,如何搞好进场验收、保管使用管理,控制好使用管理成本更为重要,而许多施工现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工程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材料价格不高,材料进场清点数量也基本无误,但最终成本控制就是不理想,其原因就是材料使用管理不善造成的。这也证明了使用管理的重要性。采购成本的降低是有限度的,而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是无限度的。材料使用管理混乱,施工现场落地灰、下角料、跑、冒、滴、漏等现象随处可见,细微之处见管理。

2.2改进措施

做好材料使用管理的改进措施:一是物料的保管存放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去做,特别是对水泥等材料更应如此。并且要做好材料入库、标识清楚,全部上帐,杜绝帐外物资,以减少材料的重复购买,防止资金占用过多。同时还要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制作施工现场料具管理平面布置图,并严格按图进行物料放置和做好材料保护,以减少二次搬运和不必要的损耗。二是还应加强对材料领用后的使用情况跟踪检查,落实到班组工人,检查领用的材料是否全部按要求做到了工完料净,剩余物料回库,坚决避免人为浪费现象。三是作好下角料的回收利用,努力降低损耗 ,采购与管理双管齐下,才能切实降低材料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误区三:施工与预算脱离,造成结算利润降低

3.1原因分析

通过与审计人员交流了解,结算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往往会出现一些疏漏,甚至错误,而现场施工人员多数缺乏造价方面的知识,签证有时会出现多余签证或不完善的签证,造成了结算工作的被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改进措施(表1)

表1 采用的改进措施

一是加大施工人员特别是项目预算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特别是一些有关定额签证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签证的合理性、准确性,减少签证的盲目性和失误。二是建立现场签证审批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对一些涉及造价的现场签证资料在签证前必须经公司专业预算人员审批后方可签定,这样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切断因签证资料造成的结算失误来源,从而为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建立结算前决算会审制度,报决算前先召集相关人员对预算进行内部会审,这样就可及时发现预算中的不足,特别是预算人员计算中出现的差错,从而减少决算中的失误,做到心中有底。四是强化落实公司分段跟踪审计制度,结算人员在施工中及时深入施工一线了解施工情况,指导完善施工现场签证,及时掌握工程成本情况,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与预算不致脱离,提高结算利润。

4误区四:成本控制渠道单一,忽视相关成本的控制

4.1原因分析

对于成本控制,多数人员往往把目标集中在直接控制,如降低人工工资和材料单价,减少管理费的开支等,而对一些影响直接成本的相关成本控制远远不足,其实相关成本与直接成本关系相当密切,控制好相关成本也非常重要。

4.2改进措施

一是工期成本:施工中合理编制各项计划,制订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推广节拍流水,均衡连续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特别要抓住一些重点工序,搞好穿插配合,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工期促效益,工期提前,周材和机械等费用就会减少,相应管理费用等开支也相应减少,从而降低直接成本。二是质量成本:施工中坚持样板开道,完善技术交底,确保工序一次成优,避免返工浪费,减少浪费本身就是一种节约。同时施工中搞好施工计量,合理使用料具,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三是技术成本:每次提到竣工结算资料,大家可能对施工图纸、工程合同、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都很熟悉,但多数施工人员甚至预算人员往往对施工组织设计重视不够,就连一些施工技术人员也往往把编制施工方案当成一项任务或技术资料对待,根本没把它与施工成本联系在一起,其实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与成本控制关系相当密切。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确保工期成本和质量成本,而且可以杜绝物料的积压、闲置、浪费。总之,加强施工的技术创新和方案优化,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四是安全成本:安全与成本密切相关,施工现场若出现安全事故,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合理控制安全投入;规范安全用品、临时设施管理,减少重复投入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节约工程直接成本。

5误区五:合同意识淡薄,相关签证贫乏

5.1原因分析

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在建筑市场站稳脚跟,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强化各项管理尤其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单位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仔细认真研究各类采购、租赁、加工等合同,杜绝该签证未签证现象,重视施工索赔等。合同的签定与研究跟成本控制关系相当密切,因为一般来说,根据施工图纸编制预算要受到定额的限制,少有灵活转圜的余地,而合同中有相当一部分余地,具有较大的增收潜力,可以弥补因市场竞争带来的利润降低。如有些合同规定,预算定额缺项项目,可由甲乙双方参照相近定额确定。这种情况,预算员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增加预算收入。

5.2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不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同签定前一定要组织相关人员会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签定后分发给相关人员,使每个人均能及时了解合同的内容。二是施工人员一定要认真研究施工合同内容,仔细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对应有原始资料的收集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凡是政策允许的,该收的点滴不漏,强化成本的预控。三是要增强合同意识,充分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工程质量、施工工期,一定要注意平时原始资料的收集,做到预防为主。施工中不仅要搞好施工索赔,更要注意避免出现反索赔。总之,要把合同放到国家法律的角度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篇9

按照经济学对市场结构的划分,建筑领域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行业利润率较低,建造合同成本占工程造价的8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施工企业间竞争已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致使招投标的价格越来越低,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压价让利,甚至为中标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作为投标报价,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增强财务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前,施工企业大部分的项目成本管理都实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建造合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改进建造合同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日益受到施工企业的普遍重视。

一、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部门目标不一致

一般的施工企业,项目部只管接工,并完成上交资金指标,这样就造成项目组视完成上交资金数为硬指标,成本节约为软指标,对降低成本缺乏动力,难以将项目合同成本管理工作摆在主要位置。财务部进行成本核算,能发现成本的变化和利润的高低,但对项目部鞭长莫及。这样,项目部一接到工程,就忙于做购材料、买设备、选队伍等开工前的准备活动,疏于项目成本的前期策划,不能及时制定项目目标成本,并把合同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合同成本管理唱不了主角,其结果是风风火火投标,高高兴兴中标,辛辛苦苦施工,实实在在赔钱。

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的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经常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从表面上看来,这样做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实际上谁也没有承担成本管理责任。

(二)轻视资金时间价值

建造工程项目一般工程量大、建造周期长、造价高,工程建造款一般由委托方按照合同商定的付款比例和时间分期支付给建造方。由于委托方一般在工程项目达到一定建造阶段验收合格后,支付相应阶段的进度建造款,建造期间的部分建造款待工程验收合格后一次付清,因此建造方往往需要贷款垫付部分工程建造资金。

一般情况下,项目的成本指的是直接成本,包括如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的损耗等,而从财务管理角度而言,企业向银行借款垫付的工程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是作为期间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而且最近国家多次调高利率,使企业的利息负担加重。这样算起来,可能某项目盈利了,但施工企业是亏损的。另外,一个施工企业往往有几个项目在同时运行,不同的项目委托方支付工程款的时间是不同的,企业财务部门没有将资金统一管理综合利用,一部分项目的资金有暂时的结余,而另一部分项目需要的资金在向银行借款,这样也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多产生了利息费用。

所以,不同的付款方式、不同的时间付款会产生不同的资金时间价值,导致不同的财务费用和工程建造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

(三)建造合同的责任成本不明确,不利于奖惩机制的运行

在有些工地,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材料堆放散乱,没有及时清点,变质锈蚀严重,有效利用率低;在材料的领用上,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以耗代领;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不能按操作规程办理,设备使用及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人员不能执证上岗,甚至造成人为损坏的现象。这些都不是个人的问题。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以企业为家,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只能归于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

这种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不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有些施工企业没有使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干完活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不能做到财务成本信息的及时处理与收集,无法对成本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有些企业虽然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但是没有有效利用,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财会、采购、营销、人事、物资管理等子系统分割,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的财务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二、解决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全员参与,共同制定和执行合同目标

项目部门的相关人员对企业的费用支出很熟悉,知道哪些费用该花,哪些费用不该花,哪些成本能够控制,哪些成本不能控制,他们能找到成本控制的最佳途径和办法。财务部门的人员能根据会计资料中成本核算的数据,发现成本控制的结果有没有脱离目标成本,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因此,项目部门、财会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之间,要互通成本控制信息,交流成本控制经验,企业上下级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网络,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企业每个职工的劳动成本,每项费用支出,最终都要反映到成本之中,应克服那种只管干活拿钱,不管投入产出的传统观念,人人都应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义务。

(二)进行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虽然项目部具有相应项目资金的分配权,但企业具有资金的协调平衡权,可以减少所属单位在银行的开户数,将资金高度集中使用。虽然说对某个项目要专款专用,但施工企业可以利用项目的进度对正在上马的几个项目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平衡公司可使用的资金,这样既不会造成某个项目的资金闲置,也不会因某个项目的资金没有到位,而向银行或其他企业取得高息借款。这不仅加强了公司资金管理力度,而且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沉淀,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施工需强调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项目使用资金,需上报资金使用计划,公司按其使用的资金额度协调平衡,这样财务部可以提前筹集和分配资金,以降低向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

因此,施工企业需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在制定工程预算或进行合同谈判时尽可能地争取有利的付款方式,使建造工程项目取得好的效益。

(三)制定目标成本,分解责任成本,严格考核,有效奖惩

对于项目的成本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第一步,做好成本预算。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当地劳务、材料价格;收集施工的成本和利润水平资料,编制施工预算。第二步,编制成本计划。采用因素分析法把预算成本分解到各成本项目,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明确责任,奖惩挂钩,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而人人不管。根据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和拟定的增产节约措施,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第三步,加强成本核算。分清成本核算对象,按工程项目进行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的成本归集。第四步,开展成本分析。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用于考核和奖惩,一方面在以后的工程中进行改正或推广。第五步,严格考核,实施奖惩。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和给部门职工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考核,奖惩是对考核结果的利用,是巩固成本控制的有效方式。立即兑现的奖惩可以很好地引导相关人员去争取出色地工作,实现预期目标。

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以下细节。在施工消耗过程中,对材料实施控制时,可以采用限额领料制度。生产、供应和财务部门要认真、科学地重新完善和制定限额领用办法,科学地确定限额领料的依据,在“限”和“额”两个字上做文章。对工程现场未用完的材料要有人负责及时清理,回收入库。限额领料的依据应以施工蓝图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为基础,由生产、供应、经营、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限额标准。凡是超出定额用料,必须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低于定额用料,则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工作,平时编制好机械设备运转、维修、保养计划,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减少大修理费用的支出。对机械配件、工具用具、低值易耗品等,建立领用卡片及以旧换新制度。

(四)引进ERP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

财务管理可以资金的形式触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是其他部门达不到的。实现计算机系统信息化管理不能只单纯实现成本管理信息化,同时还要确保公司的人力资源、材料采购、客户关系、工程建设、库存管理等模块也要实现计算机系统信息化管理。这样才能做到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实现各功能模块的对接,使各模块能够相互牵制。这样一来,使财务成本管理做到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控制,事后成本分析,确保工作效率提高,增加企业利润。如果不建立各部门有机联系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人员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产品成本的归集和财务会计核算,就不能真正承担起财务成本管理职责。

“拨开乌云见晴日”,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施工市场,只要企业能克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上主要问题,能够全员、全过程具备成本控制意识,环环相扣、相互配合,考虑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时间价值,有效使用资金,使用先进的ERP系统,各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使用其他部门的信息,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企业必然能在高手如林中蓬勃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李永蕊.财务管理理论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东北财务大学学报,2007,(12).

[2] 夏裕祥.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做法.上海会计,2002,(9).

篇10

一、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一)交叉模式

工业企业在对自身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人是执行目标的主体,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理顺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职责,才能达到企业的目标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人与事交叉管理的这种模式,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模式。由于交叉模式容易造成职责不清,受人员主观能动性影响较大,因此会造成企业目标管理的过程较混乱,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二)分散模式

现在,很多的工业企业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都使用分散的管理方法,目标责任单位要对财务人员和财务相关的业务进行管理,所以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都只按照责任企业的方法处理,没有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例如,责任单位的资金实行自主管理,从投资、生产、筹资等阶段的资金管理,只需考虑责任单位的利益,与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企业相比,资金成本高,财务风险大,减少企业整体效益。

(三)统一模式

统一模式即工业企业直接对财务会计人员及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模式相对于分散模式和交叉模式的优点更多,实现了计划、资金、制度与管理等方面的协调与发展,可提高目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有利于企业财务人员增强专业技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也更有作用。在统一管理模式下,企业应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责任单位的积极性,将目标成本与绩效评价有效结合,以使企业整体利益得到最大化。

二、提高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新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企业要想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及社会效益,就必须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若想完成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就要有科学的管理创新意识,针对企业的投入与输出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由价格引导,关注顾客,以产品和流程设计为中心,并依赖企业的跨职能团队。目标成本管理从产品开发的最初阶段开始,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始终,并将整个价值链纳入其中。为了保证目标成本实现,企业必须制定约束性强的目标管理方法,通过企业内部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关键业绩指标来监督评价目标成本的实现。在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激励下,激励企业对其项目进行管理。总而言之,创新的管理想法,可以使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发挥更大作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健全控制过程

第一、事情控制阶段,即在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本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事情预测、规划、审核和监督。例如,对物料和人力等方面需要的花费进行控制。第二、事中控制阶段,在发生成本费用过程中做好收集、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随时把各种成本偏差信息反馈给责任者,有利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不合理的耗费,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第三、事后控制阶段,在产品成本形成后,综合分析考核,查明成本差异及形成的各种原因,确认责任归属、评定责任单位业绩,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下一生产环节成本的控制。除了活动阶段的过程控制,在现代企业的价值链中,时间是一种关键性因素,应发挥时间成本的优势。当然,企业对时间成本的控制要建立在满足顾客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缩短产品循环周期。企业只有加强了过程控制,才能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的有效控制。

(三)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

工业企业要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不仅要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还要完善企业管理工作的依托平台。因此,首先要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技能培训,拓展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其次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实现企业资源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实时掌握目标成本动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对财务目标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为管理者及时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由于信息化平台的利用,各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对成本进行合理的利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促进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及战略。

三、结束语

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若要实现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财务目标成本管理更要得到企业的重视。工业企业应创新管理理念,强化过程控制,降低经营成本,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通过科学、先进的手段和细致认真的工作,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陈皓 单位: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园.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林金腾.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228+314.

篇11

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对招投标的价格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的行情,对投标项目进行精密的计算,以提高企业中标的命中率。施工企业能否在招投标管理工作中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财务成本管理能否全面有效地控制。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只有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并有效地去解决,才能出精品,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在建筑市场上竞争力。

2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任何一个想要有效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必须做好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而企业财务管理又是重中之重,施工企业也不会例外。成本主要是指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消耗,其中通常能够包括材料的消耗、劳动力的支付以及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等。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成本的工费、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费用及间接费五大要素进行分类、归集、分析、控制、考核等严格、科学地进行管理,其目的是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科学的管控,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针对施工企业进行财务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以施工企业的项目整个施工阶段签订的责任成本为目标,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施工企业按责任成本对自身在项目整个施工生产消耗中产生的和成本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规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并帮助项目采用一系列的预防和调控措施,把财务成本管理落实到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达到全面控制的作用。

3 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使用的制度不够完善

施工企业必须拥有完善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保障和指导,企业才能向良性发展。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不仅缺乏相应的制度,而且缺乏相应的财务成本管理的理念,导致管理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到了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使得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成为一纸空文,不能有效地起到监督和管理职能。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是进行算账、报账、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等工作,由于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备,导致企业日常工作之间极易出现一些漏洞,尤其是发生一些财务方面的问题时,如果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给施工企业进行后续的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施工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出现资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3.2 各个部门之间的目标不够一致

施工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经营之时,一般情况下项目部主要是负责组织施工,将资金使用情况分别按周、月和年进行向上级单位进行预报,并在实际操作时按预报进行管控,忽视了如何降低成本关键环节。财务部门通常只是会对成本进行核算,针对其中可能实现的利润进行计算,而忽略了用责任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部分施工企业的项目部虽然在施工前都会与公司签订责任成本,但在后续的材料选购、劳务施工队伍的选择以及设备租赁之时,没有将成本进行二次分解,即不能将管理部门和施工作业队按各自应负担的责任按照成本费用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分工,更不用说分解责任预算,项目的编制的预算成本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在思想上重视,也更谈不上通过采取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责权利来达到节约成本,增加项目效益的目的,使得财务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分析和管理,也就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3 成本预测效果相对落后

施工企业在投标之前按常规会根据项目的标地,结合当前市场信息进行详尽的测算工作,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或是否能以最低的报价中标,这是当前国际施工企业承包工程项目的常用做法。但是从我国施工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并不完全是这样,大部分对于成本测算工作不够重视,直接跳过了这个环节,致使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对于项目可能预计会发生多少成本费用、实现多少利润不能做到心知肚明,这往往会影响企业是否中标或虽已中标但是否能有盈利的最终结果。

3.4 财务成本管理的方式不够严谨导致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作为财务成本管理责任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即包括专业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实践操作的业务经验等,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财务成本管理的效果和水平。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是常见的事情,这就使得施工企业要想通过财务成本管理达到提高企业经济的目的,成为了纸上谈兵。财务成本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不高,以及散漫的工作态度,使得他们对项目成本只能做到归集、核算,但不能为项目管理者及时提供分析,从而造成项目成本控制不到位甚至失控,财务成本管理变成一纸空文。

4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

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够全面,已经成为影响财务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在建立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从自身发展的情况出发,对企业各方面财务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同时施工企业还可以对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有效的吸取和借鉴。施工企业需要对市场经济变化的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掌握,为后续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4.2 制定良好的财务成本管理目标成本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管理的过程,想要有效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需要项目财务部门严格按照项目责任成本进行管控,在项目开工前要参与做好前期策划,对项目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进行全面了解,做好前期的施工组织,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编制项目责任成本预算。然后根据责任成本对项目进行二次分解,将责任成本落实到各项目管理中心,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把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对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及事件进行跟踪、排查,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防范经营风险,以树立责任成本管控的严肃性;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因素及时遏制,对发生的不合理、不合规的成本,及时提出,及时解决,以防范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当企业将出现超责任成本的预警情况时,应及时与项目管理者汇报,并分析出现预警的原因,更好地发挥财务成本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表现优秀或责任心不强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这样能够增强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并提升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3 提升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个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优劣,将会对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终完成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对其组织定期的培训工作。施工企业树立起培养优秀人才的良好经营意识,对财务成本管理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活动,让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培训工作当中,增加自身对?务成本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以提升自身对该项工作的适应性,从而能够为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优秀管理人员。另外,施工企业还可以举办一些财务成本管理职业道德的竞赛,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从而提升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4.4 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积极贯彻到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篇12

一、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主要是以资金作为依托,且通过多种价值的形式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这就是财务管理的优势,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要对项目做好成本的控制,并且指导与监督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较少的支出费用,需进行资源调控,以确保企业可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一)财务管理为中心成本控制。为前提企业如果拥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团队,既可以为企业提高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又可以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利益,良好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也可以合理的对资金进行配置与重组,避免出现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良问题的产生。(二)重视财务管理着眼成本控制。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要不断地发展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企业必须要在不同的市场机制之下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并且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更要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之下,开展多元化的投资业务,而财务管理则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引导企业寻得适合的发展道路,权衡各项经济活动,使企业获得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因素便是成本控制。(三)深入施工企业确保施工安全。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来说,两个重要的职能便是既要处理好企业与大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的生命力,又要处理好企业内容资源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的竞争力,而这两大职能要想做好合理的资源配置,财务管理工作不容小觑。

二、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内容与作用

(一)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内容。财务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目标之下,对企业资产购置、资产通融、现金流量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的整合型管理工作。而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最根本目标之一就是要确保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要确保资金流的顺畅,避免现金流断裂的现象发生,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成本控制便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其成本控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原料费、人工费和耗材费用等,间接成本则主要指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总和。(二)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作用。1.有利于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来说,通过道路桥梁施工的行为是其企业产生利益的主要途径,而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工作,可以使利益最大化,既要做好企业日常的工作成本记录,又要很好的控制道路桥梁施工的各项开支,应在保证道路桥梁质量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的对施工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企业创造极大的利益。2.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相当激烈的,这时,能有效地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就会直接使施工项目顺利的进行,且顺利的取得施工权,在道路桥梁企业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基本上每一个施工企业的基础施工成本都是相差不多的,当通过最低价获取中标率之后,就需要开展对道路桥梁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以便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现状

(一)缺乏较为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许多的道路桥梁施工企业之中,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仍采用传统的方式,且对于财务管理等工作的目标尚不明确,因而,就会导致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存在财务管理制度陈旧的问题,除此之外,职能部门目标也不明确,比如资金管理部分、发票管理部门、应收应付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等诸多职能部门,尽管不同的企业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但传统的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基本上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财务问题。但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财务管理制度比较陈旧匮乏,就会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所影响,因此,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完善,将财务管理的制度进行具体的细分、细化与设计,使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可以顺利的开展。(二)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意识淡薄。在道路桥梁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许多施工企业认为企业最应看中的就是施工,工程任务完成情况、提升进度、改善质量等才是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应当重视的,而财务管理问题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就出现了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观念较为淡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够的现状,根本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之中的各个方面,企业中各项管理的好坏都会最终通过财务管理方面有所体现,成本的管理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成本管理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能否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成本被降低,利润自然得到提高,但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却仅仅重视工期与进度,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必须要不断地提高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与重视程度,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分析。(三)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是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的,然而在一些道路桥梁施工企业之中,财务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并不完善,财务管理的工作不被重视,对于财务监督的工作制度也并不健全,监督能力发挥不到位,最终导致监督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出现,正是由于这些漏洞,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成本控制等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制约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需要监督工作人员践行工作理念以及工作制度,要将财务与成本的管理监督工作联系起来真正的进行运作,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监督机制进行良好的设计,企业的管理层也要对其重视,既要将监督工作机制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也要对监督工作的各项安排积极完善,要有专门的监督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将财务的监督工作更加的细化,这样才会使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等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建立规范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制度。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要想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制度,以此来约束和指导工作的完成,在进行规范制度建立的时候,要确保其科学性与规范性,以国家政策法规作为依据,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保持高度的一致与统一。(二)加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环境建设。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确保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要构建良好的环境,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实施,既要树立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又要企业中的各个部门相互联合与配合,为财务管理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的效果,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来说,必须要重视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不断地提升,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要具有一定的资质与水平,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端正的态度,以此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提供保障。

五、结语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若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只要企业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不断地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不断地投入精力,建立良好的、健全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才能为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作者:高玉芝 单位:绥中县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篇13

企业人工成本是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人工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人工成本,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做好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一:简述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换一种说法就是劳动成本。企业的人工成本,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者需要提供劳务的活动中,投入的劳动力使用过程中需要的全部的经济费用。企业在进行人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持人工成本和企业利益的平衡,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财务管理角度,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保证企业人工成本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水平。

我国企业的相关法律,规定人工成本的范围应该包括社会保险费用、员工教育经费、员工工资总额、员工住房费、社会保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员工福利费用和其它的人工成本支出费用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员工工资总额。通常情况下,人工成本有专门的分析指标,作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数据。主要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包括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和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主要的作用是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进行反映;人工成本结构指标,可以实现全面的人工成本水平分析和控制;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可以对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和人工成本费用率等进行分析和控制。

二:企业的人工成本与控制

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主要的依据就是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控制。根据需要人均支付的人工成本费用作为对比分析的是绝对指标,通常情况下,比较前期的和现在的绝对指标是纵向对比,相同企业在相同时间下进行的绝对指标的对比,被称为横向对比;对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在不同的相关指标中占的比重进行的对比分析是相对指标,跟绝对指标一样分为纵横对比。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这两种指标的对比和分析,提供有效的管理理论和参考依据,以实现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

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企业人工成本与控制,应该在企业经济效益和投入的范围中,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增长进行考察,保证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课控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的人工成本投入,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对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人均增加值和销售值的增长;另一方面,人工成本的增长,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总的成本管理和人工成本管理目标一致,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人工成本的增加会造成总成本的增加,人工成本的减少,企业的总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可以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考察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和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在总的成本中占的比重和人工成本的费用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指标的差异程度。根据对比分析出的综合偏差率,确定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状态,结合企业成本管理中实际的人工成本管理情况,对企业现行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水平,实现财务管理角度下,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的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企业人工成本与控制措施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下,实现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明确人工成本的核算范围,主要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对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规定详细的核算标准,有利于提高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和准确性。企业的人工成本项目,包括员工的培训费用、薪酬、社保、招聘费用、税金和其它的费用等。财务管理角度下的人工成本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员工的薪酬管理,主要包括员工的固定工资、激励奖金、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和年终奖金。员工的薪酬是自己劳动所得,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从另一种角度说,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肯定和奖励。

做好财务管理中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精简,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才能有效的实施企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实施。例如,企业中存在人员冗杂,工作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的问题,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和工作能力下降。这对这种问题,企业应该在人工成本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对员工进行管理,削减劳动力素质和工作效率较低的员工,或者定期的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人工成本控制和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才能实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现代化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例如,企业可以建立高效的工资分配制度,实现对人工成本的控制。高效的工资分配制度,可以按照员工的职称和级别,建立完善的工资分配制度。员工的工资,应该符合企业对学历、工龄、职务和职称等的要求,根据员工工作能力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工资标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实施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对工资总量的控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总结

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对人工成本的认识,结合企业实际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现状,按照相关的管理法规,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储剑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9,28(04):27-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