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化医疗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he function,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ba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ask design requirements, training b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health nat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center and Shanghai thinks the BoXueYuan health technology and nursing college joined to create "a nat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training bas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base; on this basis, the proposal of building a "digital hospital simulation (training base), "the program, and "Analog Digital Hospital (training base), "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pecific Described.
[Key words]Information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ealth Information; Medical Physics; Digital Hospital
引言
在医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发展一直是重要推动力,为医学数字化奠定基础,医学数字化过程是指从以往对复杂生命系统的定性判断发展到精确量化,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寻找生命系统中本质的差异变化及其变化规律。
目前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重点是以“医疗数字化”为主,即着重发展医院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综合应用。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该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如何加速实验室建设与加强规范管理并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
数字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为基础,主要包括的关键技术有:信息获取技术,超数据技术,信息储存与管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科学计算技术。在实训基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模拟的数字医院,就是要将整个基地建成一个网络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与实验有关的信息、传递信息、学生协作实验、提交电子实验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改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成绩记录与分析、学生实验监控等。
2、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构思
2.1模拟数字化医院的研究背景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模拟实验获得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处理的一部分,应该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大、中医院的系统稳定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学生在医院实习,很难进行模拟实训。
2.2模拟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的管理,而思博护理学院己经引进了HIS系统,但是,还需在功能上不断地完美和扩充,并逐步过渡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如可加入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科研管理子系统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等。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见图二。护理学院可以模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小系统,各个终端有一两个端口,包括门诊、住院等,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模拟平台。
医生工作站:能按医疗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开立和管理,实施了解患者费用情况,实时调阅医学影像结果与图像,包括检验、检查报告等;护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对执行医师电子医嘱等,自动打印药单,并能录入查询业务甚至包括科室护理工作量排班等;门诊医生工作站:医师医嘱产生的相关项目的收入系统自动归集到医师的所在科室,开立遗嘱公开给患者等;住院收费:按不同的结算类型灵活结算,出院打印费用、业务报表实时打印等;门诊挂号收费:一人一卡,专家门诊排班表,刷卡自动归属费用并产生费用记录、各种日结统计等。
还有药库、手术麻醉管理、病案与统计、医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院长查询、财务管理、影像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模拟信息系统中也相应完善。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备投入并不很高,关键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思博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有护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医疗电子信息技术方向)和软件技术专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方向),可以组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设计和开发能力。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对卫生技术管理系而言,意义非常重大,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技术的素质和素养。
2.3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构建医院信息化局域网平台--一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
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是指突破常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引进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仪器设备以扩充实验室装备规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手段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技术、实验技术、管理技术档次;探索性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发展并开创与社会进行科研协作的能力和技术条件,使实训基地具备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双重职能。建立高档次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大学生,也可以促进专职教师的科研开发,做到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带动学院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2)引进医院信息化主要应用系统
建立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医院信息化环境,模拟各种己有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了解和熟悉各种应用系统,数据从源头采集,按统一格式,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实现:信息载体数字化的存储格式以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通过用户权限和应用程序以保证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等的一系列模拟实践,模拟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情况、引导学生查出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方案、实施故障修复、评估排除故障的能力。让学生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集群服务器配置、存储设备配置、交换机配置、防火墙配置、域控管理配置、网络系统杀毒配置、桌面系统管理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使用、ULAN配置、VPN配置、虚拟服务及虚拟存储配置等实训。
2.3.2实现资源系统的共享
资源共享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的中心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遍布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面向多用户和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各种医院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 )模式和组件程序设计。C/S结构是构成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良好方式,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将应用分工,客户机执行前台功能,服务器执行后台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客户机的处理功能和作用,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形成多CPU分工处理的环境,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平台则采取跨平台方式,能够在多种平台上(如Windows, Unix/ Linux)运行,支持微机系统、小型机系统等多个硬件平台,采集点硬件可以分为检查类仪器、检验类仪器、监护类仪器、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收费工作站、统计数据录入工作站等组成,采用光缆、10/100Mb网络线路、PSTN. DDN等多种通讯手段,以形成高速交换带宽,达到快捷的网络速度,建立以局域网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结构,采集点硬件将医疗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为这些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共享提供数字迹出。客户端分布在模拟医院的各个机构部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能与各种开放网络良好衔接。
2.3.3开放培训基地的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也就是培训基地的开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可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开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推动实训基地内容的进一步开放,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了培训基地开放专项基金,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培训基地开放活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工作。
3、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医院的未来向着数字医疗神经网络的方向发展,正如人体的神经网络系统一样,未来的数字化医院也包括3个部分:“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整个数字医疗神经网络的核心是“可视化医疗”的医疗信息系统,它是电子病历系统的终极形态,其内涵是数字化、多视角与可视化。目标是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医院。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安全保障原则,要突出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电子文件载体安全;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维护载体安全要依靠电子文档保护等技术,以确保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确保运行安全。经过医疗档案数字化过程后形成的具体“产品”即医疗档案“数字图形版”,应当符合档案载体原貌存储性的要求,能够体现档案外在的原始面貌。维护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要依靠信息安全技术,确保数字化医疗档案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确保医疗档案内容不泄密、不被篡改、不丢失。针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侵害等采取与系统安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相符的防范对策,包括网络设备安全保障、数据安全保障、身份识别方法等等。
2 坚持规范统一的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规范统一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档案业务技术标准,二是医疗档案信息网络标准,三是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首先,医疗档案业务性标准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其次,医疗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可以有三种类型,这就是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医疗档案部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是保证档案信息快速传输和使用的关键,要保证规范数据来源、编码方法和数据交换格式。第三,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和统一性两个方面。从集约化和规范效应以及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出发,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最终还是要求逐步趋于规范、通用和统一。
3 坚持真实完整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那么,医疗档案数字化形成的“产品”即使丰富多彩也没有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就等于失败了,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谓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坚持真实完整原则,要突出重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二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实行前端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活动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三是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2005年4月1日起,电子签名法在我国正式生效。应当采用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等技术手段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四是多种载体保存多套保存。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五是动态保管。在电子文件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经常进行传输、复制、迁移、载体转换。
4 坚持实用高效原则
当前,全国各大医院普遍采用了电子病历、开展了数字影像等各项现代信息技术的医疗业务,而且,各医疗机构已经着手开展了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但是,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业务基础薄弱、资金投入较大、人力条件有限,而医疗档案数量巨大、工作任务急、标准高。因此,面对医疗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面广量大,耗时耗财的问题,必须十分讲究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要坚持实用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有计划科学地组织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活动。
坚持实用高效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最优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医疗档案室的馆藏基础与物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而制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方案要包括从海量的医疗档案资源中选择适当的数字化对象,选择最优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最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最适宜的数字化加工设施等。二是选拔配备专业人才。好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要由优秀的专业人员来具体组织实施。医疗档案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是我国医疗档案业迎接数字化挑战的关键。在数字时代,需要那些既对传统档案管理流程熟悉又能进行数字技术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的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分清轻重缓急,认真组织落实。
医疗CIO的云战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儿童医院”)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儿科医学基地,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每天来自全国各地到此就诊的病患儿童络绎不绝,超负荷的医疗体系运转,让北京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不堪重负,作为全院IT支撑机构的信息中心临危受命,在信息中心主任孙宏国的带领下,筹划实施儿童医院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孙宏国对记者说,儿童医院每天都有大约300人挂不上号!
这一数字绝不是凭空捏造,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现象发生在儿童医院也决不是个例,国内的大多数三甲医院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问题。
“一般的三级医院甚至一些小的一二级医院其实都设有儿科,但是现在人都认为只有带孩子到三甲医院看病才放心。其实很多时候一些孩子只是轻微的感冒,二级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完全可以解决。这就大大占用了一些紧急病患的就诊资源,也让大医院人满为患。”孙宏国无奈的说。
面对越来越稀缺的医疗资源,如何做到最优的调配?最好的利用?孙宏国想到了云。与业内同行交流的时候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医疗资源的管理,依托数字化的手段,这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具体目前的操作就是我们在儿童医院内部,建立集中的计算。”孙宏国表示,我们正在研究一个方案,基本思路就是让医院所有的医护流程更有利于患者看病,医院有些服务配置的不合理,我们就通过加大宣传引导手段来改善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其实作为医院IT部门来讲,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和病人就诊过程的体会,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孙宏国表示,儿童医院实施云部署的外部过程目前就是与多家医院搭建统一的视频诊疗平台,通过与其他医院建立的视频平台,患者可以依托视频平台,通过视频与广播技术达到院跟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院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医院之间取长补短,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对重点的病例进行讨论达到互相提高。
这是目前儿童医院对于云应用的尝试,到底未来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会达到什么程度,覆盖面究竟有多大,孙宏国表示自己也不是很确定,但是有了最初的尝试,他对儿童医院未来的云部署踌躇满志,也将积极的进一步研究摸索。
像儿童医院这样对云应用情有独钟的还有二炮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卢敬泰一直肯定云计算对医疗IT建设的积极价值。“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飞速的走过了10多个年头,可以看到的是绝大多数医院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但是要想根本解决,还有一段路要走。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可以为医院信息化带来新的机遇,云计算作为一种很好的技术体系,可以支撑医疗IT建设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云计算解决了硬件整合的问题,这有助于医疗机构之间搭建互联互通体系。”卢敬泰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二炮总医院还没有实施云应用落地的计划,但是也在试着做些与云相关的项目。卢敬泰表示,他看好医疗云的未来落地。
当然,也有些CIO对医疗云持谨慎态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算机主任曹德贤就表示,如何使医疗云走出“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状况,就必须有保守持重的态度。他认为就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的现状来说,有两条路可以试着落地云应用:一是基础设施资源的调配利用,可以借助云的力量分担一些医院在设备购置方面资金短缺问题;二是通过云对软件的使用对现有医疗机构软件应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进行整合,如果可以推广,都是很好的事情。
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崔杰也认为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时日尚早。他表示,对于新技术的应用,随着区域化医疗的发展,云计算会逐步成为研究的方向,但离大范围的实用恐还需时日。
数字医疗未来 借云起飞
目前,我国大部分三甲医院都已经部署了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可以通过规定的数字架构浏览、查询患者的相关病历记录。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推广为医疗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基础。百姓看病不愁,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这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整体目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区域协同医疗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信息协会副会长李包罗教授就对借助云计算来构建区域云平台深信不疑。他认为,云平台可以解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其操作能力的弹性问题,固定平台在扩展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与社会各个领域。近些年来,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极大的便利了医院的管理工作。然而,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中,有必要增强医疗卫生统计在其中的作用。
一、数字化医院环境的主要作用
(一)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传统的医疗卫生统计手段,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其手段非常较为落后,统计的数据并不够连贯。此外,统计人员在对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时,对数据的准确与否、真实与否不够重视。但是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能够使统计数据的错误现象得到极大的控制,能够极大的提升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为医院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数字化医院环境,能够促使信息的流通得到提升,促使所统计的数据形成一个整体。非如此,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的具体运行情况有着更好的了解,并且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可以通过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月报、季报等数据,切实的了解医院的运营情况。这样就为医院管理者在改善管理制度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他们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了数据保障,促使决策的科学性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医疗卫生统计的主要作用
(一)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整理,将这些数据综合为月度、季度的统计分析表,依据医院管理的实际要求,提供信息服务,为医院的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
为更好的对医疗市场的动态有所了解,医院管理人员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通过这些数据,方便医院管理者能够对近些年来医院的各项指标完成状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分析,能够为医院的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供非常详实的资料
在医院管理者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准确详实的信息会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对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会着一定的影响。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准确详实的信息资料,而医疗卫生统计恰好能够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一份准确科学的数据资料。
医院的设备、以及一些耗材的购置都是医院提升其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而统计信息的是否真实,是否对当前的社会与市场进行了客观的分析,都会影响着设备的购置以及耗材的购买。
(三)有助于医院进行总结与规划
在医疗管理工作当中,对统计信息资料进行合理的运用,为医疗工作做好配套服务,为医生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
医疗卫生统计能够对医院每一个时期的情况进行反映,并且还能够对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成果进行反映。医疗卫生统计能够为医院的科研进步提供科学真实的数据,能够有助于医院管理着对医院的过去发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为医院在进行未来规划时提供依据,为医院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
三、当前医疗卫生统计中的不足
(一)统计功能不全
计算机的数据没有进行适时的更新,有许多的数据依然在运用以往的统计方式,统计的内容不够准确,也就难以为医院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在大多数医院中,其统计工作非常局限,仅限于医疗业务统计,其服务的对象也较为局限,一般是为医院的领导以及主任服务,他们很少去对医院管理工作进行跟进,去收集资料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统计专业人员较为缺乏
因为在各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是在业务主管部门中,所需要的各类统计指标非常之多,医院统计工作人员的压力非常重。与此同时,在许多医院中,统计人员大多是身兼多职,他们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此外身兼多职也导致他们精力不足,从而无法开展相应的专题调研,也无法开展数据整理工作,不能够很好的将统计信息的价值给发挥出来。
四、提升医疗卫生统计的主要措施
(一)对统计数据加强监督与管理
从事医疗卫生统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把数据关,加强对系统数据的监控。与此同时,要与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加强联系,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仔细的核对,要及时发现这些数据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另外,要加强网络建设,以便数据库管理人员也能够更好的对统计数据进行监督与管理,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一旦发现问题,那么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解决。
(二)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的高低,会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确保数据更加真实、科学,医院一定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此外,还要让这些医疗统计人员了解医院的管理流程,熟悉医院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够确保医疗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准确、科学。
(三)完善数据统计制度
医疗卫生数据的统计工作,属于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需要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增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对医院的日报、月报等内容要进行及时的汇总。与此同时,要对数据加强监督与管理,可以采用定期抽查的手段,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并且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提升数据统计的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在医院的管理中,医疗卫生统计工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医院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所以,为了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医院的管理决策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就需要提升医疗卫生统计数据科学性、真实性,继而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斌,许健,邹丽萍,吴韬,徐卫国.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07:8-9
目前,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医院原有的医疗服务已开始转变服务模式,从以往的临床救治模式逐渐转变为院前救治和急救以及康复等模式发展[1]。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还能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此时,对医疗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以往的单纯诊断和治疗等到目前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康复等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和进步,同时也需要走向数字化和图像化方向。嵌入式技术有着其独特的优点,目前,其在消费电子和医疗设备以及网络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都应用嵌入式系统,其能够对仪器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控制,进而使得诊断率和准确性等得到提高。
1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其主要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其的软硬件都能够进行剪裁,其在功能和可靠性以及成本、功耗等有严格药物的计算机上使用。此外,其还是一个资金密集和不可垄断以及技术密集等集成的系统。其主要是强调面向产品和应用以及用户,其有很强的专用性。同时其还需要与实际的系统需求情况进行结合来进行适当的裁剪。
对于一些简单的医疗设备,就算没有操作系统所支持的嵌入式系统,其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3]。但是随着医疗设备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产品的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在以往简单的控制程序中加入了很多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比如进行设备管理和进程管理以及内存管理等。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在医疗设备中应用网络技术也在十分常见的事情[4]。如果还是在循环控制的嵌入式系统中添加相关的网络协议,则会使得程度的复杂度出现指数式的增加,最终会使得相关的应用软件变得更加复杂,同时系统的开发难度也会增加,难以保证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我们在系统开发中将操作系统支持引入,则可以使得开发者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此应用领域,进而保障其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2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优势
嵌入式Linux则主要是根据嵌入式的目标系统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开发,其主要是利用自由软件Linux进行开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其主要是由一个体积非常小的内核和一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裁剪的系统模块组成。使用Linux来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不管是在商业上还是技术上都是有一定的道理。
从技术层面上看,Linux存在非常多的现实和量化的优势。比如其具有很好的硬件支持性以及卓越的性能以及良好的可伸缩性,此外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以及标准的API和开放的系统。其能够与很多的第三方软硬件进行有效地沟通。从成本方面来看,其不需要交纳版税,具有免费或者廉价的软件组件,能够进行免费开发和自由进行修改的源代码,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数字化医疗设备中基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其不仅能够符合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相关选择原则,同时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为以下几点:开放内核源代码、可移植性强、广泛支持多种硬件体系结构、强大的网络支持、成熟的图形系统支持。
Linux在嵌入式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与其自身所拥有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但是Linux最初并不是因嵌入系统而专门进行设计的,所以在最初进行应用时,其不能满足所有的嵌入式系统。比如内核太大和实时性不强等。但是,由于目前硬件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内存的成本也出现急剧下降,系统的容量也得到了快速扩大,所以其的问题则主要是表现为实时性。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有实时性能的要求,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对重症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则需要系统能够对一些异常情况作出及时的反应,因此对其的实时性要求比较高。
3讨论
近年来,国内数字化医疗设备市场迅速发展,但是我们国家生产数字化医疗设备的高技术企业并不多,大多还是依靠国外公司或者中外合资工作进行生产。嵌入式系统则主要是面向用户和应用以及产品,其在技术领域不具有垄断性,我们可以利用其进行自主开发一些数字化医疗设备。但是对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平台都是一些商业产品,因此,我们在使用该系统和产品时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为了能够使得成本降低,并且能够实现产品自主全,我们选择一些免费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参考文献:
[1]程亮.浅析嵌入式系统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01:24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59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mold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main problem of this course in college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 how the digi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course. It is better to cultivat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aster new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for students based on the training center and the 3D digital lab.
Keywords digit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必须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制造技术往高端和智能方向发展,才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人才是前进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最大基地,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不能与社会脱节,不能闭门造车,否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如果不改革,继续墨守成规,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无法尽快投入工作,企业又将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无形中增加社会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教育课程做出相适应的改革。
文华学院机械专业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制定因人制宜的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重视实践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打造本专业的优势,突出本专业的特色。文华学院的机械专业在重视实训、实验环节同时加强理论教学,尽可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本专业目标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利用自身的实验室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开拓的创新精神,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结合本校数字化建设,依靠金工实训中心和三维数字化实验室,引入数字化和实践化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材料不同成型工艺的魅力,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实践中,在操作中强化理论知识,又使得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既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又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
1 课程的教学改革必要性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作为本校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到除机加工以外的各种冷、热加工工艺,包括:铸造、塑性成形(锻造和冲压)、焊接以及其他成型方法。本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材料成型工艺的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知道未来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面进行有效的合理改革。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随着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工业领域内的新型材料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其课程的内容日益丰富。此课程信息量大,内容多庞杂,重点不突出。如何在有限的40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目标,成为一个难题。目前,课程的教学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即使采用多媒体和模具教学,也难以摆脱目前的尴尬境地。加上机械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差,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程的主要考核采用开卷命题型考试,题型多采用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选择题等形式,试卷题型丰富,涉及知识面广,考核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基于课程内容多,采用开卷考试。因此,对于那些平时不上课或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只要考前突击看书,便可顺利通过。显然,这与我们设置本课程的教学初衷大相径庭,学生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对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作用。
2 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文华学院的机械类专业以实践化教育为专业特色,校企联合培养,每年根据就业情况和社会所需人才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如对目前企业生产实践中运用的各种成型工艺展开对应的软件设计,每种教学软件都可以案例为实验项目展开软件的技能训练。本校的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结合了三维数字化和实践化教育这一特色,运用各种三维教学软件和实验室硬件展开不同材料成型工艺的技能训练。
机械专业的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不像材料成型专业将其作为核心课程,机械类专业学时短,只能简单介绍各类材料成型工艺,工艺设计和结构工艺性,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程度让学生全面掌握材料成型工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本学院的学生与其他高校的学生差异性,更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要培养他们的理论知识学习,更要注重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做一名职业性、全能型的优秀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
3.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建立在熟悉书本知识内容基础上,不是盲目毫无根据的删减,并且要结合现在材料成型工艺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做出的正确调整。并结合文华学院的应用性定位和机械专业的就业领域,以及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尝试。首先我们看看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金属的铸造成形、金属的塑性成形、金属焊接成形和材料的其他成形的基本过程有较深入的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初步掌握根据工件的材质、性能和使用要求能够选择其成形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科技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这门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对中等复杂件能进行铸造工艺设计,锻压工艺设计和焊接工艺设计,了解高分子、粉末冶金、陶瓷等材料的成形工艺。根据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弱化不易理解和并不实用的理论内容。这些内容不是机械专业的研究重点,在讲解内容根据专业的特点适当调整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根据内容的调整要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才能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较大的正确改进。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
3.2 教学方法改革
各种材料成形工艺(铸造、焊接、锻造等)在金工实习中已经操作过,但是理论内容讲解比较滞后,学生未能真正理解体会到各种成形方法的实质。在讲解有关成形工艺有关基本概念内容时,可将课堂放在实训中心,学生身临其境会回忆自己曾经操作的成型工艺,不仅强化金工实习的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利用学校三维数字化实验室指导学生利用各种三维软件进行零件造型,动画仿真加工过程演绎。学生可自选三维软件,生成加工程序,进行加工模拟和后置处理。工艺加工过程在课堂讲的天花乱坠也没动态演绎来的形象、真实。如围绕铸造加工可安排零件的建模、铸造加工仿真训练,使学生熟悉掌握软件技能,有体会到铸造加工工艺的真实性。运动仿真完成,让学生在金工实训中心零件加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三维数字化设计和实践教学中既锻炼了软件的技能,又强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得到实际锻炼。
这种数字化和实践性教学,三维设计和理论知识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既强化理论知识,又加强实际应用,在实例中锻炼了学生的三维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既具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基础,又有很过硬的实际应用能力。
3.3 教学考核改革
以前,评判学生主要以卷面成绩为主(70%),这种考核方式很片面,对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这种考核变成了学生考前突击应付考试,甚至考试只带打印的复习资料连书本都不带的局面。因此,调整教学大纲,实行新的考核方式。通过新旧考核方式对比发现(如图2所示):卷面分数比重减轻,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核,考核内容和形式更加全面和多样化。考核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尴尬的局面,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也更加全面认识了解学生,对学生做出更加客观的评判。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
4 结束语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的实践化和数字化教学,打破原来的传统课堂教学,为课程的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实践化和数字化教学的引入使得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可使学生更加全面认识不同成型工艺,实现各种成型工艺的动画仿真与演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考核形式多样化,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是应付性对待本课程,也使得老师全面地多角度认识学生,更加客观评判学生。
参考文献
[1] 姜英,陈宗民.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研究[J].铸造设备与工艺,2009(2):55-56.
[2] 曹源文,马丽英.“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4):84-85.
[3] 王斌.金属工艺学新教法尝试[J].机械管理开发,2009.24(5):166.
[4] 林静,任文涛等.机械类专业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3):94-98.
地质资料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把地质档案资料以扫描、微缩、录制、翻拍等各种方式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从而提供利用,实现地质资料档案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型档案保管形态。可以说地质资料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因此,地质资料数字化是目前地质资料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1 地质资料发展趋势
1.1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客观需要,只有实现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才能使地质资料档案的利用开放化,才能实现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1.2地质资料数字化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资料的管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的。今天的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地质资料档案室储藏了大量的地质资料档案,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结晶,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为使这些珍贵的地质资料档案信息资源能够更好的服务油田,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那么地质资料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实现了地质资料数字化,这些有用的信息才能够更好的为油田的下一步发展做出玩大的贡献;
1.3地质资料数字化节约了利用者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时间意识观念越来越强,单位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都要求迅速、及时、准确。出于对利用者一方的考虑,地质资料数字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办公时间,提高办公效率,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给各方面的需求者提供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同时,办公自动化的出现,使得资料的生成方式有着很大的改变,这种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利用同样是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因而地质资料数字化是今后地质资料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
2 地质资料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2.1硬件投入:地质资料数字化所需要的设备是多样化的,总体来讲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地质资料信息采集设备,这部分设备主要是扫描仪(普通扫描仪及地质蓝图扫描仪);二是信息存储设备,主要是磁盘列阵列及光盘库,设备选购方面主要以数字化对象的各类和数量、数字化质量为依据;三是信息利用设备,主要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等;
2.2软件开发:现在各油田的地质资料管理软件不是没有信息管理功能,就是缺乏信息能用功能。而且所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各自开发及购置的软件不能够互用,。由于不能互高,就不能顺利的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的收集与信息管理、利用等工作。特别是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不相统一,规范性及开发性、共享性能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2.3地质资料数字化标准不统一: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前提是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质资料档案业务数字化基础差,利用质量不高,特别是档案的目录、介质、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地质资料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方面考虑,因而造成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发展;
2.4 印刷方面的原因:地质资料图纸部分的印制质量的好坏对地质资料图纸数字化所带来的影响不一:
(1)铅胶印:这种方法印制的图纸质量好,扫描后的电子文件质量好;
(2)网印:由这种方法印制的图质量差别较大,好的接近铅胶印,差的局部不清或是数字模糊,扫描后的电子文件编辑修改工作量较大;
(3)蓝图:质量差异更大,质量好的清晰度高,反差大,可满足使用和扫描的要求;差者清晰度低反差小,有的局部模糊一片,不要说扫描,使用都成问题;
2.5图纸本身的原因:
(1)图纸质量:印制图时所用的纸张质量差异很大,反映在图纸的拉力强度、抗折度上明显不同。扫描过程中发现,有些很新的图纸易撕裂或在折痕处断裂,其拉力强度、抗折度极差。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图纸,也有部分是七八十年代的图纸纸张质量差,容易使图纸变脆变黄,这些图纸在扫描时易被损坏;
(2)图件破损:造成地质图破损的原因除了纸张质量太差外,还有长期使用和保管环境等因素,特别是图件的破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地质图未按规定折叠。即折叠地质图时应将有地质信息的一面在里面,无信息的一面折叠在外面,这样有利于图件的长期保存。但目前的一些图件折叠恰恰相反,致使图件折叠的地方面磨损厉害,彩色图件折叠处褪色,或是字迹及线条模糊不清。折叠过的图件其折痕虽作了技术处理,但在扫描后的电子文件中仍有明显的印记,扫描出的彩图有失原样,蓝晒图折叠的地方发黄,扫描出的图就有几道发黄的痕迹,黑白图折叠处磨损后线条消失,扫描出的图折痕处有一条黑印,加大了编辑修改的工作量。有的图折叠后出现一个很窄的边,打开时此处易撕裂,扫描时易在滚筒上卷图,严重时能损坏扫描仪,使其扫描失败;
(3)图件过大:部分图件宽度超过A0幅面,其长度超过6-7米,有的拼接处连标记都没有。在扫描中这类图件易损坏,又使扫描增加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在计算机上处理的难度,虽说A0扫描仪在理论上其扫描长度是无限的,但是受扫描仪本身性能的限制,过长和超过A0同面尺寸宽度的图,时易走偏,造成精度差,出现弧度,得到的结果并不准确。
3 解决方法
3.1加大硬件投入:购置地质资料数字化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地质资料数字化首先是硬件方面的现代化。为此,在信息收集环节,购置必备的文字采集、图片采集设备;在信息储藏环节,购置必备的磁带、磁盘、光盘及配套的磁盘列阵和光盘库,并按照有关的保管标准进行建设;在信息利用环节,购置或更换必备的计算机、打印出、复印机等硬件设施,从而确保地质资料数字化的进程;
3.2加强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首先是地质资料文件级目录录入工作。要把所存的地质资料现有档案输入文件级目录,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别一方面检验录入的准确性,从而确保地质资料数据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别一方面是采用扫描仪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的数字化;三是将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同时管理,实现双轨制归档,这样既推进了地质资料数字化的进程,又节约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3.3加快软件推广力度:在有了统一的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软件后,应加大软件学习及推广力度,把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要鼓励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能力更新和技术更新,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管理软件的操作工作,形成加快发展的持久力,从而有效的保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进行。
今天,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平台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这对人类的知识传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发生了变化。
为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导入了数字化网络教学。而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是教学中采用数字化网络教学的基础工作和基本要素。
一、建设艺术设计教学资料库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艺术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渗透。全新的教学服务设备使教学的方式、内容和教学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方式。这些为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的专业性很强,讲究实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于各种不同的资料来帮助教学。尤其是这几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已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往往是由教员个人结合备课自行开发的,不易共享、不规范,质量得不到保证,内容不全、无法涵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内容。二是这些教学软件、课件一般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自成体系。不同的教师无法根据自己的课程、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中。所以,就必须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料库。
教学资料库的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建设好教学资料库就找到了在信息化时代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改革相一致的途径。因此我们要把教学资料库的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资料库也是教学管理的需要。教学资料库有利于课程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的管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和信息的反馈;也为加强教学检查和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了条件。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的组成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是本专业教学资料的集合,它包括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任意组合、调用。教学资料库中保存的是本学科的一个个教学资料“标准件”或知识、信息“元素”;而且资料库中的素材内容全面、丰富,基本涵盖本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意,调用或“引用”这些知识、信息“元素”。
教学资料库系统是通过网络技术把学生用机、教师授课用机、教研室用机、多媒体用机、教学管理用机等连到一起。教学资料库安装在服务器中,主要包括下面内容:
1.教学基本资料库:该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素材资料,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以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文本等形式储存。所储存的是本专业中的知识信息素材,是有关专业知识的集合。分门别类,对知识信息加以整理、加工,再存储在资料库中。资料库具有可扩充性,教师将自己收集、加工的素材方便地添加到资料库中。教学基本资料库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a 将现有教学的素材重新分离、整理、还原,或按指定格式重新整理、存储;b 将现有纸张载体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扫描、拍照或录入等);c 从软件公司和出版社发行的各种素材光盘中查找、收集、整理出与专业有关的各种资料;d 从互联网下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信息资源。
2.课程资料库:该库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供授课所需的资料。以《电脑效果图》课程为例,其资料库包括:观摩作品、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品、模型库、材质库、设计制作过程与技巧等。课程资料库的扩充与维护由担任本课程的教师负责。
3.学生资料库:该库主要保存学生作业,任课教师负责整理和保存。
为保证教学资料库正常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对教学资料库进行整理,删除累赘部分、补充欠缺材料,并调整好资料库的内在结构。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应用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是在边建设边使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资料库的应用方面,教师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1.教师课前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组合教学基本资料库中的素材,完成具有个性化的电子教案,并具备网上教学功能。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的同时,收集、整理出与专业有关的各种资料补充到资料库中。
2.利用资料库中的素材,相关教师共同参与开发各门课程的课件。课件可以作为教学的“基准教材”,既可以供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时调用,也可以供教师编撰该门课程的电子教案时参考。将与该门课程相关的资料(如:观摩作品、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品、制作过程与技巧等)进行整理入库,从而形成课程资料库。
3.开展多向互动的授课。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4.整理和保存好学生作业,对作业进行评定。
学生应用教学资料库的主要工作:
1.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浏览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观摩作品、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品等。
2.老师、同学多向互动,协同学习,共同探索。
3.学生资料库使学生的学习与作业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如:数码图形图像设计课程的作业可在二维形态构成和图形设计课程中使用;而二维形态构成和图形设计课程的作业又可作为卡通设计、标识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以上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建设的一些实践。时代在不断发展,应用在不断拓展,技术在不断进步,因此,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建设只是开始,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朱华光 .谈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作用[J]. 太原科技2002 年第 6 期,P 56—57
[2]纪平.现代教育技术的系统模式、建模方法及关键技术的新发展[J]. 西安:电化教育研究. 2001(5)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671-01
1 虚拟化技术
1.1 虚拟化技术的概念
虚拟化是指资源的抽象化,从本质上讲是指从逻辑角度而不是物理角度来对IT设备资源进行配置,是从纯粹的逻辑角度来看待不同的物理资源的方法。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硬件的分离,即用户无需考虑硬件问题,而只需在虚拟层环境上运行自己的系统和软件。
1.2 虚拟化技术的发展
1965年的IBM7044被认为是虚拟机的开端,而虚拟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则是在本世纪初期,2001年IBM首次在小型机上实现了逻辑分区,2004年实现了微分区的技术,最小分区粒度能达到1/10个CPU,并且最多支持254个虚拟I/O设备[1]。2005年10月,IBM公司虚拟I/O服务器,这之后虚拟化技术因迎合了社会实际需求更是实现了快速发展,到今天很多大型的企业和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应用了虚拟化技术。
2 服务器虚拟化的主要优势
2.1 可以继续支持早期的业务应用
对于windows NT、windows server2000等早期的操作系统,微软等软件提供商已经停止了技术支持,不再支持新的硬件平台,而短期全部升级运行在这些系统平台上的业务应用也不现实[2]。为此可以将这些系统迁移到新硬件平台上运行的虚拟系统上,实现业务的延续。
2.2 可以有效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据统计现在的服务器系统平均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这对价格昂贵的服务器硬件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利用虚拟化技术同时运行多个业务系统则可以充分发挥服务器硬件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2.3 可以提供良好的应用系统执行环境
虚拟系统下的若干子系统互相独立,假设其中一个子系统出现故障,其它子系统仍可安全正常运转。
3 医疗行业服务器资源整合及虚拟化可行方案
基于国内医院疗养院IT现状,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对IT基础架构进行整合,即存储整合与服务器整合。
3.1 存储整合
服务器用SAS硬盘价格贵且多台之间共享性差,为解决此类问题,建议采用SAN存储架构,即所有存储被整合成一个存储池,服务层中的物理和虚拟服务器可同时访问不同阵列上的磁盘空间,以达到高度共享[3]。
3.2 服务器整合
据统计各大医院疗养院都有十几台至几十台X86服务器,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的服务器都担任一种角色,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建议使用VMware等软件对X86服务器有计划有选择的进行虚拟化整合。
4 结束语
随着医院疗养院规模及功能的不断扩大,各单位的IT系统也日益膨胀,为方便管理、节省资源,服务器及存储等系统的资源整合势在必行,而虚拟化技术为此提供了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回顾性选择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19例,并筛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予以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阴性患者53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18例,Ⅲ期20例,年龄37~67岁。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化疗)24例,年龄39~67岁,平均54岁。治疗组(化疗加中药组)29例,年龄37~65岁,平均52岁。所有患者经Karnofsky评分在70分以上,且不伴有严重的心、肝、肺及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无严重或未控制的感染,无化疗禁忌证,患者均为首次发病,近期未曾接受任何化疗及放疗,也未使用过免疫制品。
免疫组化方法:将肿瘤组织用4%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所有石蜡包埋组织均4μm连续切片,脱蜡,水化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免疫组化染色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封片观察。
治疗方法:119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筛选雌孕激素受体阴性患者53例,分设两组,即疏肝益肾汤加化疗综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化疗组(对照组),术后待伤口全部拆线后开始化疗。治疗组29例:进行TAC联合化疗,起始剂量分别为ADM 35mg/m2、TXL 120mg/m2和CBDCA AUC4,各药物的剂量逐渐增加,计划至少接受4个周期的治疗。在化疗同时给予中药疏肝益肾方随症加减,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白术、山药、三棱、莪术、海藻、女贞子、枸杞子、炮穿山甲、花粉、全蝎、甘草等,日1剂,水煎服,早晚两次分服,至化疗结束;对照组24例,单用化疗药治疗。两组化疗期间均可对症、支持治疗,均无采取其他抗肿瘤治疗,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行X2检验。
结果
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症状较少,程度较轻,而对照组大多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1467,P<005。见表1。
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白细胞减少不明显,而对照组伴明显的白细胞减少。见表2。
两组完成化疗率比较:两组完成化疗率(部分完成+全部完成)比较,P<005;治疗组完成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29958,P<005。见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随访资料和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以下分别死亡1例、4例,存活27例、18例,失访1例、2例;1~3年分别死亡3例、5例,存活22例、15例,失访4例、4例。治疗组Ⅰ、Ⅱ、Ⅲ期3年生存期分别为857%、818%、636%,对照组Ⅰ、Ⅱ、Ⅲ期3年生存期分别为750%、714%、444%,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讨论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又称为子宫体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镜下可分为腺癌、腺角化癌、鳞腺癌、透明细胞癌[2]。雌孕激素(ER、PR)受体的测定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受体阳性者激素治疗的有效率高,受体阴性者激素治疗的有效率低。目前国内外报道ER和PR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看法不一。国内文献报道[3],ER和PR的阳性率与预后的关系呈正相关,提示ER,PR相对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预后良好的指标。雌激素通过与ER结合,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孕激素可对抗雌激素,抑制子宫内膜超常增生及癌变。ER,PR高表达,则组织学分化低,肿瘤分化好,预后好。
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复发机率已得到临床资料证实,但其不能明显改善生存时间[4]。有研究认为子宫内膜癌在联合化疗时不良反应增加,而且对生存期的延长并不明显[5]。子宫内膜癌在中医古代医籍中与“崩漏”、“五色带”、“症积”的描述相似,主要因痰浊湿热瘀毒,蕴结胞宫,阻塞经脉,损伤冲任,日久成积,暗耗气血,败损脏腑造成[6]。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是扶正与祛邪并用,早期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兼以扶正固本调理脾肝肾三脏,固护冲任;晚期宜扶正为主,兼祛邪抑瘤,改变患者的虚弱状态。疏肝益肾方黄芪为君,臣以全蝎、三棱、莪术、海藻,佐用白术、天花粉、山药、枸杞子、女贞子,使药为甘草,本方攻补兼施,以补为主,以攻为辅,该方既对肿瘤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亦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因此,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根治标本119例予以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并对其中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53例肝郁肾虚性患者用疏肝益肾汤加减联合化疗进行了治疗研究,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6例,统计结果,中药加化疗组放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症状明显轻于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减少不明显,完成放疗率966%。单用化疗组由于白细胞减少明显或消化道不良症状反应严重,部分患者中止放疗,能完成放疗者只占75%。通过对两组随访资料分析和生存率对比,发现治疗组Ⅰ、Ⅱ、Ⅲ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818%、636%,对照组Ⅰ、Ⅱ、Ⅲ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14%、444%,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本研究表明,疏肝益肾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病例,能明显改善化疗过程中胃肠道不良症状、骨髓抑制等不良作用,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以后的深入探讨提供了的重要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沈铿,郎景和,主编.妇科肿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66.
2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19-477.
3马爱平,肖芝兰.139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2):380-38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11-01
在普外科有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对于合并有主要器官的功能障碍的中老年人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一般情况差,患者家属不同意开腹探查手术治疗。为此,我科在此情况下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此病,采取了腹腔穿刺置管灌洗引流术的微创术式,并配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道溃疡穿孔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999年元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消化道溃疡穿孔病人800例,其中采用腹腔穿刺灌洗引流并配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113例,年龄46-80岁之间,男83例,女30例,糖尿病患者56例,脑梗死患者26例,脑出血患者18例,心肌梗死8例,尿毒症患者5例。
1.2方法对于上述113例合并有主要器官功能障碍病人,采取腹腔穿刺置硅胶管腹腔引流,每天两次经置管处冲洗生理盐水及左氧氟沙星药物,每次灌洗总量1200ml,并让患者翻身3-5次后放出灌注液,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每天两次,并常规给予禁食,胃肠持续减压,抗菌消炎,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2结果
113例中,治愈95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6例中转开腹手术,行穿孔修补术,16例为老年女性,术中辨别为胃穿孔。
3讨论
胃消化道溃疡穿孔发病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黏膜防御机制的破坏,消化道溃疡在活动期逐渐侵蚀胃或十二指肠壁,由黏膜至肌层再至浆膜,最后穿孔,故多数的溃疡穿孔是在溃疡病活动发作时期,但也有少数病例是在溃疡非活动期发生穿孔,极少数也可见到过去并无溃疡病史的患者突然发生溃疡急性穿孔,身体过于疲劳,饱食过度,情绪过分紧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X线钡餐检查等常为穿孔的病因,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胃酸分泌过多起重要作用,在胃溃疡病人平均胃酸分泌比正常人低,胃排空延缓,十二指肠反流是导致胃黏膜屏障破坏形成溃疡的重要病因,在胃溃疡病人中可发现胃窦部肌纤维变性,自主神经节细胞变性或减少,这些改变使胃窦收缩失效,胃内容物滞留,刺激胃窦胃泌素分泌增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肠液中所含胆汁酸与胰液破坏胃黏膜屏障,使H+逆行扩散,胃小弯是胃窦黏膜与泌酸胃体黏膜的移行部位,该处的黏膜下血管网为终末动脉功能供血吻合少,又是胃壁纵行纤维与斜行肌纤维的接合处,在肌肉收缩剪切力大,易引起胃小弯黏膜与黏膜下的血供不足,黏膜防御机制较弱,因此成为溃疡的好发部位,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久而久之,消化道溃疡如有加重的因素存在(如过度劳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饱餐等因素)可出现消化道溃疡穿孔,穿孔后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首先引起化学性刺激,化学性腹膜炎,一般经6-8h后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细菌主要是胃肠道内的常驻菌群,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厌氧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大量胃肠内容物及细菌停留在腹腔引起感染性休克。
3.1诊断绝大多数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一般穿孔前有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皮质激素药物等诱发因素存在,穿孔多发生在夜间空腹或饱食后,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并迅速扩展为全腹疼痛,并伴腹膜刺激症等上消化道穿孔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并诊断性腹腔穿刺可穿出含胆汁或食物残渣的液体,即可作出诊断。体检时应注意病人表情痛苦,仰卧微屈膝,不愿挪动,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全腹压痛或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样”强直,尤以右上腹明显,叩诊肝浊音界消失或缩小,听诊肠鸣音消失或减弱,但应特别提出的是:有一少部分病人没有溃疡病史,X线检查也未见膈下游离气体,一些老年病人机体反应差再加上比较肥胖时,板状腹不明显,对于腹部X线检查阴性而又高度怀疑上消化道穿孔者,应采取经胃管注入空气100-300ML再次X线复查可获得阳性体征。
3.2治疗目前国内对于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病人通常采取开腹穿孔修补术,胃部分切除术、穿孔修补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常规手术,但在临床上遇到部分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病人,体质很差,年龄又大并合并有主要器官功能障碍及病人不同意做开腹手术。我们多年来采取腹腔穿刺并置管,并用生理盐水加左氧氟沙星共1200ML,进行腹腔灌洗后加腹腔引流术,并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加奥美拉唑40mg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腹腔灌洗及引流平均为7-10天,奥美拉唑应用5-8天,在临床上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如胃肠减压,补充液体,加强外科营养,抗菌消炎,禁食、对症处理等,其中95例病人痊愈出院,16例中转开腹手术(均为老年女性),2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2-5天体温平均为37.3-38.2℃,肠鸣音恢复时间为术后4-6天,进食时间为术后7-10天。根据我们的临床治疗观察,对于大部分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病人还是应行我国常规手术(如胃部分切除,上消化道穿孔修补+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但对一些体质差,患者及家属极其反对开腹手术的病人,可采取上述治疗措施,此治疗措施损伤小,可在病房进行,对病人生理功能干扰极小,再给予质子泵抑制药物治疗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3.3思考16例中转开腹手术均为老年女性,我们认为胃溃疡穿孔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多在饱食后,而胃穿孔时穿孔相对较大,漏出液较多,病人全身遭受化学刺激物及细菌侵袭较重。机体受到打击较大,穿孔大时本身又不易愈合,再加上胃溃疡Ⅰ型,Ⅳ型均为低胃酸,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效果不好,再加上年老体弱机体功能差,生理修复慢,对这类病人应扩展开腹手术的适应范围为妥。
1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基础医疗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引进了各种高精尖医疗设备。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是医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过程的质量。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精度要求极高,直接关系到诊疗的质量,为医护人员的诊断提供决定性指导信息,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是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实践工作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成熟的管理与维护体系。首先,严把医疗设备采购关;其次,不断进行培训,一方面强化医护人员的维护意识,另一方面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医护人员的现代科技知识;最后,建立相应的科学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引进了大量的高精尖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对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医疗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2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应用效益
2.1 提高医院的诊疗质量
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应用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首先可以显著提高医院的诊疗质量,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安全性是医疗过程的首要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做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检修,可以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从而保证医疗诊疗过程的安全性。
2.2 降低医院的运营总成本
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应用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其次可以降低医院的运营总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应用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院的运营总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2.3 提高医疗过程的效率
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应用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最后可以显著提高医疗过程的效率,从而提升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可以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医院诊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二,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可以确保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性能和作用,在降低医院运营总成本的同时提高医疗过程的效率。
3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与维护制度
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与维护制度是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利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首先,大多医院没有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部门,维护工作主要由后勤部门和设备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完成;其次,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维护制度,医院管理部门没有结合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特点,建立健全的管理与维护制度,管理与维护制度没有深入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各个方面,管理和维护的死角仍然存在,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3.2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没有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制度是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维护主要以故障后检修为主,没有注重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不利于及时发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很难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3.3 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技术含量不够
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技术含量不够是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各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网络,不利用动态获取各种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实时状态信息。
4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法
4.1 制定合理的管理与维护制度
在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只有制定合理的管理与维护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保证医疗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制定合理的管理与维护制度是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定期保养制度,医院在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定期保养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维护;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日常保养制度,医院在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应该选派专人进行日常巡视,降低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同时可以防止设备在故障时使用导致医疗事故;最后,应该建立常用零件储备制度,在数字化医疗影像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更换,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
4.2 建立专门的管理与维护部门
目前,我国医院在用人制度方面存在轻工重医的问题,医护人员的待遇明显高于其他工作人员,这种问题导致医院技术人才流失,医院技术水平明显不能满足医疗设备日常维护的需求。因此,建立专门的管理与维护部门是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重要环节。医院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与维护部门,不断提高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效率,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正常运行。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过程中,显著提升了医疗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使医疗过程逐渐进入数字化模式。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医疗现状和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并结合日常实践的经验,不断进行改进,采取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从而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尽管数字化医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医院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快速、准确、有效地利用分散于不同存储地的大量医学信息,向社会(包括患者和其他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IT 技术带来三方面作用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卫生系统相关单位就开始了医院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目前,许多部队医院都已经成功应用了医院信息系统(HIS),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被称为“军字一号工程”的大规模网络版医院应用系统,从1995年就开始研发并统一推广应用。到2002年底总后卫生部与天健科技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了“天健军卫医院信息系统”,并在部队医院和地方医院中推广使用。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军卫医院信息系统已在全军几百家三级以上医院中应用,遵循着 “建、管、用”的原则,实现了医疗业务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已经有65家医院通过了总后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标准。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宁义认为,IT技术对医院的帮助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首先是效率的提高。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医院工作流程,通过信息交互和信息处理、采集和利用,使医院各环节运行效率加快。根据抽样调查,医生每天处理医疗文书的时间以及平均病人门诊就诊时间,都从3小时缩短为2小时,全军医院平均住院日减少5天。其次是医疗质量的提升。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各环节的规范性,减少医疗差错,保证医疗质量。第三是服务方式的增多。用更为便捷的手段和流程,为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以及病人解决了原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增加各种新的服务方式。
数字化医院是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