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软件开发市场研究

软件开发市场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软件开发市场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软件开发市场研究

篇1

一、开放性源代码系统与市场支配地位的形成

开放性源代码系统是指系统能够保障软件用户接触及自由使用源代码并允许用户自行修改,复制以及再开发的操作系统,其与封闭性源代码相对,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就是开放性源代码系统的代表。根据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09年Android的市场份额为3.9%,而ios则为14.4%。虽然Android机全球用户数量持续攀升,但是用户群规模却难望苹果项背。截止2010年9月,ios的全球用户群数量还是Android的近5倍。[1]然而到了2011年情况却发生了巨变。2011年7月在美国本土,Android机以41.9%的市场占有率超越ios位居第一,[2]并且上升势头依旧迅猛,而ios的些许增长只得益于新机iphone 4s的上市。同时在欧洲市场调研机构comScore在七月新的季度报告称,Android用户在欧洲也超越ios用户,成为欧洲第二大用户群,并且其市场份额增长最快,高达16.2%。直至2012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有关报告显示,Android的市场占有率对苹果的ios已形成压倒性优势,仅Android一家的市场份额在2013年第一季度已达到75%,是两者在2009年的市场份额总和的四倍有余。[3]

按照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Android在2013年第一季度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已达到75%,超过了二分之一。因此根据Android的市场份额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关于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标准,可以推定Android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具有支配地位。Android系统的开放源代码为其提供的强大经济活力在于激活了市场上的各种应用开发商,他们致力于开发各种能够兼容于Android系统的交互界面,游戏及其他应用程序。这表示用户在选择Android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大多数应用程序的免费下载和使用,而苹果的应用下载大多数是需要付费并且在实时更新方面并没有优势。这也是为何以三星为首的多家有影响力的移动通讯设备制造商会选择与Android合作来提高自己市场地位的原因。

二、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可能诱发其滥用行为

既然按照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占同类市场75%的Android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是没有异议的,并且其市场支配地位属于绝对形态。[4]那么谷歌的营销策略是否会存在潜在的滥用支配地位的行为。谷歌公司的本质是理性的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的股份制公司。正因其理性,所以不会放弃任何能够使自己营利的经营模式。因此无论其开源亦或是提供免费服务最终目的都是要占据足够的市场地位从而获得利益最大化。所以,在该公司已经占据市场绝对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其必然会利用已经取得的市场支配地位进一步实现利益最大化,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一是谷歌公司取得市场支配地位最重要的一项营销策略就是通过自己的网络商店免费向用户提供绝大多数的应用下载。对于如今已经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谷歌公司来说,如果其仍想继续蚕食剩余的市场份额,那么这项基本的营销策略必然还会持续下去。从经济学自由竞争的角度来看,谷歌的这种免费行为是一种自由经济行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决定价格,其行为应当由市场规律自我调整;从私法角度看,企业自由定价行为并未与其他的市场主体发生法律关系;但以公法的角度来看,谷歌这种免费行为则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我国的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就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应用软件开放商们利用Android开放源代码研发各种应用,并将应用投放到网络商店,以期获利。而谷歌的网络商店免费向用户提供大多数软件下载,广告商们则以支付广告费用为代价,将自己的广告嵌入商店内的各种应用软件中以便引起软件用户对广告的关注,这就使得开发商们的主要获利途径来源于各种广告商的投入而非用户的付费。这也就是说软件用户,软件开发商以及广告商三方面的利益都要依赖谷歌的Android及其网络商店。Android是开源系统,因此软件开发商们往往会钟情于它,网络商店中的软件丰富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那么广告商们也会乐于投资。由于开发商、用户及广告商三方对Android的依赖,谷歌营销模式存在排挤其他竞争者的可能,这就妨碍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秩序。故而需要对谷歌的免费行为进行必要的规制。

二是我们知道谷歌公司开放Android源代码的目的是要迅速占领市场从而最大程度获利,如今占领市场这一条件已经形成,当其认为已经没有别的竞争者能威胁其市场支配地位时关闭源代码,最大限度的保护其专利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到那时候谷歌就会迫使各类应用软件开发商们与其签订协议,对源代码的使用进行授权性付费使用,这样就会出现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五款规定的情况“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在软件开发商们对其开放源代码已经产生强大依赖性的时候,[5]此种强制关闭源代码迫使开发商签订授权付费协议才能使用的行为就形成了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以谷歌在华的营销为例,开发商在进入谷歌商店时双方存在合同协议用来规定利润分成,由于谷歌商店中绝大多数软件是免费提供给用户的,因此这时候双方分成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广告费用。软件开发商们享有开放性源代码时当然是乐于合同的履行。而谷歌公司一旦关闭源代码,其后续措施必将是迫使那些已经基于Android系统平台而正在投入研发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发商们签订授权性付费协议,软件开发商们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才能像之前一样获得源代码。

三、法律对策

针对谷歌公司正在进行的和尚未开始但潜在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法律该如何规制,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规制将是一个慎重又迫切的问题。

1、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行为的规制

国际上将这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称为“掠夺性定价”。我国的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谷歌提供免费服务很显然是一种低于成本的掠夺式定价行为。一旦其利用获得的市场支配地位以高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时,那些为了占领市场所损失的利益则很容易回炉,这也符合认定掠夺性定价的补偿检验标准。[6]我国的反垄断法虽然对低于成本销售商品的行为之认定与构成要件做出了规定,然而关于法律责任方面的第四十七条只是笼统的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缺乏具体的配套规范。对于谷歌在华的网络商店,按照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当然不能任其继续以免费的方式提供应用服务,然而却也不能对其直接采取禁止性措施,强制其取消在华免费提供应用下载的服务。原因在于如果Android手机的应用软件都变成了付费的话,市场一定会产生强烈反应,首先是部分消费者会因此放弃对于Android的使用,这样直接受影响的则是应用软件开发商们,由于他们已经成为了整条产业链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漠视这部分企业的利益和稳定。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针对此种情况在反垄断法的框架内进行可行的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处罚措施。例如:可以要求谷歌公司承诺对受反垄断法规制而将要实施的付费计划数额以一定百分比的增长率按阶段陆续面向用户进行应用软件的收费。这样就给了用户群及软件开发市场一个缓冲的时机,既可以规制其滥用行为,又可以给予依赖Android而生存的应用软件开发公司时间逐步撤离出去。这样同时也为市场用户的自由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2、对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的规制

对于谷歌公司在Android系统占据绝对市场份额情况下可能会采取的关闭源代码的行为又该如何应对。针对此种潜在的隐患,在认定了谷歌公司的绝对市场支配地位后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之后的合同违反意思自治原则和显失公平为由裁定合同无效。这样就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其他应用软件开发商以及消费用户基于对之前Android源代码开放的认识而做出对后续市场的错误判断。

【参考文献】

[1] Netmarketshare.市场调研机构所做的关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报告.来源于.2010.10.04.

[2] 市场研究机构comScore的关于2010年11月到2011.2美国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报告.来源于新浪科技.2011.04.02.

[3] 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的关于2012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手机市场占有率情况的新数据.来源于网易手机.2013.

[4] 孟雁北.反垄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郑钢.浅析国际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的关系.商场现代化,2007.

篇2

(一)服装批发市场纷纷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电子信息技术在广州服装批发市场中也得到推广,推动了传统服装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当前,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广州富丽网络服装批发市场等服装批发市场都开通了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实现线下实体档口与线上商品展示、交易互补的销售模式。也出现了一些由第三方开发的服装批发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如衣联网、等。网上批发市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批发市场的“三现”(现场、现货、现金)交易方式,使批发市场的经营方式从传统有形市场转变为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互动经营模式。

(二)服装批发商发展网批业务呈快速增长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早期阶段,少数服装批发商开始探索网上批发业务,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成熟及网上服装批发市场份额的日益壮大,传统服装批发商发展网上批发业务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广州一些服装批发市场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普及网络、无线等基础设施,配套了摄影棚、快递区等配套服务,为传统批发商拓展网上批发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服装批发市场与网络零售商互动方式多样化广州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不但产生了唯品会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电商企业,而且还集聚了大量的中小网络零售商。目前,在服装销售领域,批发商与网上零售商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互动模式,其主要模式有一是与传统批发-零售相似的经营模式,网上零售商定期去服装批发市场选货、拿货(包括款式图片等),把批发商提供的款式图片上传到网店上,顾客下单后将商品在批发市场或拿回店快递给顾客,完成交易。目前多数中小网上零售商采用该种销售模式。二是网络零售商在淘宝、拍拍等零售网络平台开店,在服装批发网站看样本,选择服装款式直接连接到自己网站,顾客下单后去服装批发市场拿货再快递给顾客,或者直接联系批发商通过快递方式发货给顾客。通过该模式,网上零售商实现了零库存、低成本、低风险的经营。三是部分网络零售商发展到一定阶段,拥有一定的顾客群基础,自创服装品牌,也会定期去批发市场了解最新的款式、当季的时尚潮流等信息,结合自身市场定位目标,与生产商合作生产自主品牌,然后通过网上销售。四是有实力的批发商创立品牌服装,寻找网络商销售其品牌商品,网络零售商成为商品推广的重要销售渠道。目前,网络零售商直接绕过批发商与生产商建立供需关系的情况还占少数。上述分析发现,服装类商品属于快速消费品,具有价格不高、销售量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附加值低等特点,在网络销售渠道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况下,批发市场在服装流通环节中的货物集散功能、信息集散中心等功能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二、服装批发市场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广州传统批发市场尤其是服装批发市场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形势,对广州城市管理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方面:交易方式落后。当前,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依然以“三现”(现金、现货、现藏)的传统经营模式为主,大量货物集中在交易现场,商流与物流长期无法分离处理。传统的批发交易手段带来的是高成本、低效益、信息不全面的缺陷,制约了批发业的发展壮大。安全隐患多。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大多集中于中心城区,消防、治安、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建筑及配套设施老化严重,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等现象存在,在服装批发市场周边地区还因为货物仓储需要,出现了许多“住改仓”的现象,存在消防隐患。物流方式比较原始,在路边装卸货物等现象普遍,导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市场监管难度大。服装批发市场以小批发商为主体,交易量大,现金交易比例大,逃税漏税现象比较多,假货、串货等现象普遍存在,商品通过批发商直接快递给顾客由此造成网店信用受损等负面影响,而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市场监管的成本高、难度大、效果不佳,有待探索更为有效的市场监管手段加以规范市场行为。利用电商相对滞后。目前,广州服装批发商拓展网上批发业务,多是应市场需求而涉足不久,对电子商务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现阶段,一些批发商因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掌握不足、相关人才及技术缺乏、涉足电子商务需要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等因素影响,电子商务应用的广度、深度有待拓展。下一步如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市场数据收集、挖掘、分析与处理,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加强对流通、仓储、销售等环节的智能管理与应用,提高商贸流通效率;进而进行服装业生产、批发、销售、配送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还有待深入探索和大胆革新。

三、服装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转型的形势分析

网络经济的兴起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服装批发市场是一次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服装批发市场的职能再造与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一)面临机遇一是我国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增长率为24.7%,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提升至48.9%。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1.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互联网+”战略,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扶持电子商务发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二是网批已成为网络零售商重要货源渠道。当前,随着国内知名的网上批发交易平台的运作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网络卖家选择通过网上批发渠道进行选款、拿货等,国内涌现出了一批B2B平台,如衣联网、等,网络批发已经成为网络零售商重要货源渠道。三是广州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广州出台了《广州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支持鼓励政策,成立了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形成了多个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广州先后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城市、中国电子商务最具创新活力城市,并成功创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按照“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aEDI),“2013年电商百佳城市”广州排名第二。广州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将为服装批发市场利用电商推进改造升级提供了有利支撑。四是广州大力推进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广州市高度重视批发市场的转型发展,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批发市场要积极引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国际贸易等新的交易方式和新经营模式,促进批发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化、展贸化、电子化方向转型发展。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可抓住契机,结合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等革新发展时机,探索转型升级道路正当时。

(二)面临挑战一是国内批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形成了广州、东莞、杭州、成都、武汉、北京等知名的服装批发集散中心,如北京的动物园南门、杭州的四季青、东莞的虎门、上海七浦路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郑州银基、成都九龙等一些服装批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杭州、东莞、普宁等纷纷部署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战略,争抢商贸流通业新一轮发展先机,广州作为全国服装生产基地和批发中心地位受到挑战。二是新业态促成生产商与零售商直接交易。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商品流通效率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加快生产商一体化与零售商连锁化进程,促成生产商与零售商直接交易,如凡客诚品通过网络虚拟平台建立连接生产商和消费者的流通模式,或者生产商借助淘宝商城等平台网络分销商或商建立代销关系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新销售模式的产生使传统批发商面临更加严峻挑战。三是新消费方式对商品流通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消费方式更加追求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对服装鞋帽品类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种类和变化频率加快,对加快商品流通速度、缩短流通渠道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以大批量、规模化为特征的传统批发业如不能以更加灵活弹性的销售方式满足消费者复杂多变的消费需求,其生存空间将受到挑战。四是专业批发市场实现转型升级难度大。广州在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也遇到诸多困难。目前,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主要有就地改造、搬迁、关停等方式。采用异地搬迁的方式,可能面临着批发商抵触情绪大,异地搬迁阻力大,新址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市场商业氛围一时难以形成,批发市场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下降等。就地改造可能面临发展空间受限,交通拥堵、消防、安全等隐患难以有效解决等难题,如何尊重市场发展规律,顺应宏观发展新形势,结合批发市场自身发展特色,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值得思考。

四、服装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转型的总体思路

从流通业角度看,批发市场具有集散功能、交易功能、信息功能、价格功能和结算功能五大功能相辅相成,有效地推动批发市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运转(林伟,2005)。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商贸流通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传统批发市场应遵循网络经济运作法则与特色,创新发展战略,重构批发企业在商业流通体系中功能,进行流程升级再造,实现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一)拓展电子商务功能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应借助广州B2B电子商务发展和信息化领先水平优势,依托自身已有的良好品牌优势、雄厚的资产、稳定的客户群以及强大的物流基础优势,顺应商业新业态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批发业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突破时空限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网络交易、网上结算等功能,改造业务流程,减少交易环节,提高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周期,延伸交易半径,扩大批发市场的辐射商圈。

(二)加强信息服务功能网络经济发展背景下,批发业最有可能确立成本优势的流通职能是信息职能(韩耀,2005)。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在现代流通环节中应强化信息集散中心的职能。对于一些大批发商,可以建立信息处理系统,聘请信息管理专家,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处理与分析,针对中小批发商,请专业化公司代为信息分析处理,通过职能转换和技术改造,为生产商及时提供市场销售信息,便于生产者准确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库存,又为零售商提供货源信息、时尚流行信息,指导库存补给行为,减少商户仓储行为的盲目性,巩固自身在流通环节中的地位,实现批发商户、零售商“以销定产”和“以需定货”的批发模式。

(三)提供全面支援服务日本为了促进批发业的发展,曾提出“零售支援策略”,促进了批发业的持续繁荣发展(程艳菲、刘新,2006)。在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批发商要抢占网批市场,不但要提高商品的质量,还要结合网络零售商需求,创新服务内涵,提供全面支援服务。批发商除了向零售商销售商品外,要提品介绍的图片、视频等附加产品,还可向零售商提供零售定价指导、信息服务、合作促销、广告推广指导等综合,满足网络零售商的需求。

(四)优化物流配送功能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流通渠道中的物流也发生了改变,网络平台可以实现物流与商流分离,电子商务发展将带动了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专业化、组织化发展。批发市场可以发挥品牌效应、区位优势及商业氛围,利用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为展示、交易、信息集散的平台,强化“商流”功能,实现“物流”功能转移,在城市周边区域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或现代物流园,鼓励发展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体系,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流通环节的效率整体提升。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传统批发市场还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批发企业管理水平与批发市场实体空间的职能化改造。批发企业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订单发货、结算、包装、分拣、出库信息化管理,并将在库管理系统与交易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接,满足零售商弹性变化的订货需求,及时向生产商反馈市场动态,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动态化和科学化。针对批发市场存在消防、安全、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可以引进新一代智能化技术在批发市场管理中的应用,如设立电子智能停车场,消防报警应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打造“智慧批发市场”,提高批发市场管理水平。

五、服装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转型的策略探讨

(一)引领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在现有就地改造、搬迁、关停等分类改造思路基础上,应重视电子商务对商贸流通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前瞻性谋划推进传统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传统批发企业建立或应用现有网络购物平台,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营销模式,促进电子商业协会与专业市场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批发商与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合作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共同谋划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有效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二)强化区域产业链支撑体系建设区域产业链的发展水平是支撑批发市场长期繁荣发展的基础。广州服装批发市场能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除了中心城市的自身优势外,与珠三角地区发达的纺织产业链体系保障密不可分。广州应加强区域合作和分工协作,出台相关配套产业支持、扶持政策,强化全国服装集散中心地位,优化区域产业链的空间格局,巩固珠三角作为全国服装生产、销售中心地位。

(三)鼓励多方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商务网络批发平台的搭建是批发市场实现线上经营的技术支撑。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运营包括技术支撑及网站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等工作,前期需要资金、人力及技术保障才能成功。广州应研究制定在项目前期阶段给予资金、场地等支持,鼓励批发市场经营者、网络零售商、软件开发公司等多方主体立足广州批发市场体系,开发网上批发交易平台,通过虚拟平台的功能拓展,促进传统批发市场参与到网上商贸流通供应链中,增强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市场服务半径与辐射范围,强化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四)加强电商技术人才引进及培养广州应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鼓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满足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还可以发挥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及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作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培训与人才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人才队伍。鼓励批发商学习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电子商务技术在批发业中的普及,开展与杭州、义乌、北京等城市的人才培育合作交流,提高批发市场应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能力。

篇3

浙江是国内电子商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业态最全的省份,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独特优势。2013年,浙江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走在全国前列。当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创新引领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顺应国内外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趋势,着力推进电商产业发展、普及电商应用、加强配套支撑及管理服务,形成集电商平台、企业、服务商和产业基地为核心内容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将浙江打造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逢其时。

一、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重要性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商品流通遵循“生产商—总经销—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的链状模式,流程长、物流成本高、效率低。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中国GDP的比重为18%,相当于欧美水平的2倍之多。据测算,2012年浙江省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12%,高于巴西11.5%的水平,仅与印度水平相当。而电子商务将流通模式转变为“生产商—网络零售终端—消费者”,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大为缩短,实现了个性化消费和柔性化生产的对接,有效地释放了市场消费能力,极大地拓展了商业空间和效率。以2012年数据为例,若浙江省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即可减少物流支出约350亿元,相当于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5.5%。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供求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有效降低库存成本。艾瑞公司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与实体店相比,网店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可分别节省60%和30%,营销成本可降低55%,渠道成本可降低47%。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能有效推动制造、流通、通讯、支付等产业发展,并通过提供新服务、新市场和新经济组织方式,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再造市场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浙江作为中国的市场大省,产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市场两头在外,竞争性强,且跨区域、远距离交易较为频繁。顺应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并形成巨大消费增量的趋势,为加快品牌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切实提升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必须破除传统市场路径依赖,不失时机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当前,浙江的商品市场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2013年1-7月,浙江网络零售增量首次超过线下实体零售业销售增加值,已成为商品销售的主要增长点。这一信号释放出强烈的市场指向,即传统市场营销模式正面临着电子商务的激烈竞争,亟待抓住网上网下融合发展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市场之长和电商优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市场互动发展,再造浙江的市场新优势。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为例,全市开设淘宝店6万多家,跨境电子商务网店12万多家,非但未对当地实体市场造成冲击,反而引致大量外地网商到义乌入驻,扩大了市场采购规模。

(三)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的内在要求

开放型经济要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需向“投资贸易便利化”要红利。发展电子商务将给广大中小微企业带来全新的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电子商务突破了原有“商圈”限制,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从而将原来属于省外(海外)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留给了生产企业自身,在大幅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绕过传统外贸中间商,将国内商品以自身品牌直接面向国外消费者,既可获取原由国外贸易中间商享有的利润,并可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据估算,商品售价较传统外贸渠道售价可提高3-5倍,这对于提升浙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二、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现实基础

2011年,浙江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最早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并在2013年提出“电商换市”工程,以之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之一。当前,浙江已成为全球最发达的电子商务区域之一。全省已建设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活力的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和电商产业基地,“大电子商务”产业链渐趋成型。

(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全省有65%的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成为产品销售的主要增长点。全省企业在淘宝网开设网店120万多家,在天猫商城开店的企业达1.3万家,年网络零售额额超1亿元的企业超过1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前列。2013年,浙江实现网络零售额3821.25亿元,同比增长88.5%;实现网络零售顺差达1559.27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从2012年的15%提高到24.5%。中国化纤网、中国化工网等一批领军国内电子商务行业信息服务的网站得以涌现,5173、9158等一批“亩产税收”超千万元的电商企业得以培育。通过加大网络市场建设力度,中国小商品城、中国轻纺城、中国五金城等传统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

(二)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领先全国

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为核心,支付安全和信用认证、物流配送、软件开发等领域相配套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已渐趋规模化发展。阿里巴巴作为全球最大的B2B平台、C2C平台(淘宝网)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已将业务辐射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329.1亿元,利润149.6亿元,实现增加值211.5亿元(占全省GDP的0.6%)。全国十佳电子商务服务商中浙江占有7席。全国约有85%的网络零售、70%的跨境电商交易和60%的企业间电商交易依托浙江的电商平台实现。18家浙江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占全国的9.2%。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权,使得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的强强联手得以实现。

(三)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超过11万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用了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业务。截至2013年6月,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1292.23万户,其中4M以上宽带用户接入数达71.1%,城市基本实现了宽带全覆盖,农村宽带普及率达59.18%。无线宽带和公共热点区域局域网应用也逐渐普及。“两化”融合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两化”融合指数达70.73,居全国第一梯队。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签约,推进了网络零售和快递业的互动发展。杭州、金华先后获批“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杭州、宁波入选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杭州文三路电子信息街、金华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在国内首批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9家浙江企业入选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省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电商产业园区(楼宇)85个,入驻企业(网商)5800多家,在建园区76个。新闻出版、文化娱乐、旅游服务、医药卫生等领域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有效推进,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当然也毋庸讳言,浙江电子商务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产业水平有待提高,多数B2B交易未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合一,特别是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应用与服务仍处于网上信息和沟通、线下交易的层面;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物流、支付、安全认证等配套支撑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仍需不断提升,大额资金网上支付尚未突破,个人信息保护等网络安全问题仍需加强;电子商务统计体系仍待完善,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商业模式创新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电子商务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仍显不足,与广东、上海、深圳等先进省市存有较大差距;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制环境仍然缺失,网商对自身法律地位和现行税收征管方式担忧较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面临诸多瓶颈,亟待率先在省级层面实现突破等等。

三、浙江率先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重点工作

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目标应设定为:浙江电子商务的平台、企业、技术及产业化水平在全国领先;浙江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配套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业绩指标和管理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浙江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趋势,应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并举、环境优化与制度创新优先、传统企业改造与新型网络经济发展结合、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融合、网络交易与现代物流配套的原则,突出建设全球网货采购中心、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高地的功能定位,从产业水平、普及应用、配套支撑、管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一)着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努力形成电子商务产业体系

提升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对现有大型电商企业的支持和服务,推动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做强做大。进一步增强阿里巴巴、淘宝网等知名电商平台的服务功能,促进其由单纯的商品交易平台向全流程可追溯的交易平台发展。提升发展一批专业性行业信息平台,并促进其向集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交易平台方向发展。

重点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切实发挥浙江产业特色及现有第三方电商平台优势,推动更多的浙江产品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提高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推动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设立电子商务公司,培育具有品牌化和个性化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电子商务从网络零售向分销批发及生产资料交易领域拓展,并向整个服务领域延伸。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采购、分销、零售和旧产品回收一体化的电商体系,培育供应链电子商务企业。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努力构建网店设计、仓储管理、网络推广、代运营、产品摄影、客服培训等电商配套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电子商务服务资源,引导各地电商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广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集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融资、上市扶持、融资担保、保险合作等内容的多层次电商金融服务。

有序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和建设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网商园和电子商务楼宇,引进优质电商企业在浙江设立总部,有效集聚仓储配送、人才培训、软件设计等资源。针对电商产业基地的场地规模、服务功能、入驻企业及相关经济指标,建立电商产业基地的评价体系和等级评定标准,并落实相应支持政策。

(二)加快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建立全方位的浙货网络销售体系

推进零售业和电子商务互动发展。推动实体店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围绕实体商品和服务产品,全面利用电子商务扩大浙产工业品、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等其他服务类商品销售。加大力度提升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推进生产资料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从日用消费品向全品类的商品延伸:一是结合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特点,逐步建立农特产品网上促销和团购机制;二是结合产业集群和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工业品网上批发和分销机制;三是从品牌营销着手,建立品牌商品的网络零售机制。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推动电子商务从单纯的商品交易向交易、数据和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商务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商务,全面普及各经济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

有序发展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挥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在商品资源、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市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实现市场现有商品和物流资源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支持有条件的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全面利用电子商务提升发展传统市场。针对生产同类商品中小企业集聚的特点,加快推进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应用,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农村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网络消费环境,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网络消费比重。针对农村消费需求、农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应用滞后的实际,争取在主要行政村和城郊社区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点和县级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依托电商服务点为农村小店提供电子商务分销业务,解决农村流通环节过多、商品质量无法控制等问题,构建现代农村流通体系。

积极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从经营主体、电商平台、仓储物流、快递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着手,构筑适合中小网商、企业零售和大额贸易等不同经营主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体系。结合境外营销网络建设,鼓励浙江有实力的电商平台企业“走出去”,在充分考虑出口国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在海外探索建设集实体展示、销售、配送和服务于一体的地区中心等贸易主体,率先开展电商全球市场布局。创新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报关、报检、收结汇和退税等机制。鼓励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规范发展海外电商代购业务,建立和完善海外商品通过电子商务进入国内市场的报关、报检和纳税工作机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水平

推进技术和模式创新。引导电商技术服务企业在电子商务云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融合通讯、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电商支撑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商技术行业和国家标准。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推动传统PC机交易终端向移动智能终端发展,探索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电商服务方式。进一步挖掘电子商务数据,依托浙江的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加强相关数据的利用和分析。发挥网络交易便捷和实体商务体验度较好等多方面优势,鼓励“实体商业上网、电商企业落地”,探索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模式,并积极探索易货交易、网络预售等电商新模式。探索建设商品交易追溯体系,在生产环节控制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进入电商平台交易的商品推广商品编码和企业代码应用,从源头防止问题商品进入市场。推进多元化网络支付渠道建设,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网络安全管理。

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推广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及装备应用,整合现有工业、商业、仓储运输等物流信息资源。培育具有市场美誉度、服务优良、运作高效的重点快递企业,吸引各大民营快递企业在浙江设立区域总部。围绕解决网购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推进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互动发展,鼓励社区、院校、商务楼宇设置智能化投递设施,支持物管部门提供代收业务。

(四)逐步完善行业管理,创新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