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对商业文化的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际商业化程度的提高,英汉对照的商业标语层出不穷。将商业标语翻译成英语,旨在吸引外商的兴趣和关注,然而语用失误的翻译往往会引起外商的误解,从而丧失宝贵的商机。商业标语翻译的语用失误常常出现在词汇、修辞和文化层面,译者必须提出相应的翻译措施,以达到商业标语翻译的语用等值。
二、 理论背景
何自然(1997: 205)指出:“语用失误不是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 而是说话不合适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商业标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指外商对商业标语的理解与汉语读者不一致。商业标语的翻译要达到实用的目的,译文与原文就必须实现语用等值,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必须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基本一致。”(Nida,2001:118)语用意义分为宽式语用意义和窄式语用意义,前者体现在文化语境中,后者体现在语言语境中。(陈宏薇,2002:52) 商业标语翻译具有明显的商业动机,译者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外商的文化和语言语境,避免不必要的语用失误,从而让外商充分理解原文的商业动机,并且采取与原文读者类似的商业行为。
三、词汇语用失误
词汇具有指示和联想意义,指示意义是词汇实际的语言学意义,而联想意义是词汇在具体的使用过程的派生意义,包括读者对该词汇的价值观和态度。(Nida, 2001: 40)普通译者认为翻译出商业标语的指示意义即可,但由于不同的联想意义,这类翻译会造成严重的语用失误。如:
例1:九月,相约大连服装节。Dating in Dalian fashion festival.
例1是大连服装节的商业宣传标语,目的在于吸引外商的关注,参加这次时装盛会。而译文选用了“Dating”一词,根据《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Procter, 1996:357)“Dating”指的是未婚异性之间的约会。大连服装节邀请的显然不是到大连寻求浪漫的情人,而是到大连获取时装商机的外商,因此例1的翻译在词汇层面上出现了语用失误。对原文的翻译不妨借用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歌词“相会在北京”的英文翻译“Meet in Beijing.”利用变译的方式将例1翻译成“Let’s meet in Dalian fashion festival in September.”或者采用转译的手法翻译为:“Welcome to Dalian fashion festival in September.”改译不仅基本实现了原文的语用意义,更增添了一层亲切感。
四、修辞语用失误
修辞在于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情趣,但英汉语毕竟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人们对同一种修辞手法的审美情趣不尽一致。汉语往往充满了华丽的辞藻,从结构上讲究工整和对仗,写作注重作者个人感情;而英语则强调简洁朴实,讲究实物描写。商业标语翻译中的修辞如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宣传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外商的反感。如:
例2: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竟相开放,争研媲美。
Golden osmanthuses are filled with the tree, furnishing with fine aromatic surroundings; Silver osmanthuses are snow white, sweet greeting the travelers; Red porcelain osmanthus are red in yellow. All season osmanthuses are silvery, which are available in all seasons as the name is called. All the osmanthuses are in full blossom, fighting to compare beauty with one another.
例2是上海桂花节的宣传标语,原文充满了溢美之辞,旨在吸引国外游客前来赏花。译文采取了逐句对译的方法,利用了大量华丽的词语,从汉语审美观点来看,译文倒也充满了诗情画意,但国外游客却觉得译文不仅冗长乏味,而且缺乏实际意义,没有实现原文的语用意义。根据英语的审美特征,原文不妨译为:“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ir fragrance.”(贾文波, 2001: 80)改译采用了省略的手法,略去了大量华而不实的词语,译文不仅简洁明了,而且直观写实,完全符合外商的审美情趣,从而避免了语用失误。
五、文化语用失误
文化差异常造成商业标语翻译的语用失误,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圈,即使是同一件事物也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原文和译文的文化差异越大,就越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翻译手段。如:
例3:以外贸企业为龙头。with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s the dragon head.
例3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本地,语用意义就在于告知外商外资企业在本地经济中起到了领头的作用。但在英语文化中,“龙被看作一种不祥的动物。……在圣经中,龙是魔王撒旦的化身。”(程立,1999:115-116)由于文化的差异,例3译文足以让外商望而生畏,完全丧失了原文的语用意义。译者可以采用归化的方法,将“龙头”转译成英语中类似的文化意象,如“with foreign trade firms as the locomotive”(丁衡祁,2002:46)“locomotive”(火车头)与“龙头”都具有领头或牵引的意义,改译基本上保持了原文的语用意义。
六、结语
在译文中传达原文的语用意义是商业标语翻译的基本要求,但译文在词汇、修辞和文化层面的语用失误常常引起读者的误解,从而丧失商机。译者应尽量采取转译、省略、归化等灵活的翻译方法,避免译文中的语用失误,使译文和原文基本达到语用等值。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2
[2]程 立:英汉文化比较辞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15-116
[3]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翻译,2002(4),46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05
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1.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指在银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银行领导层倡导、全体员工的认同、社会各界认知和理解的,经过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理念、行为准则、产品服务、特色经营、管理风格的集合体系。它既有一般企业文化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它不仅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更有其独特的责任文化、风险文化和合规文化,这些共同形成了商业银行文化体系。
1.2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是提高商业银行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商业银行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进而对商业银行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它就像一种强有力的粘合剂,可以把全体员工凝聚成一股合力,使之同心同德,自觉、自愿地共谋商业银行的发展,真正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当成一种追求来完成。
二是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性。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驱动作用,使员工懂得了他所在银行存在的社会意义,看到其作为银行一员的意义和自己生活的意义,使他们产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自觉地为银行勤奋地工作。
三是提高银行风险防控能力。企业文化尤其是包含风险管理文化,有利于提升银行员工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利于推动银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率。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上令下达、下情上传,保持良好的信息传输渠道,推动各个层面办公效率、运营效率的提高,进而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效落到实处,进而推动整个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2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思想认识肤浅
一些商业银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误以为将一些标语、格言、口号、制度规章等张贴在企业内部的墙上,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而不知道企业文化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是在员工行为中的潜移默化。这种形式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发展割裂开来,显然是很不妥当的。
2.2 缺乏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来搞一点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2.3 特色不够突出
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商业银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
2.4 人文关怀不够
一些银行没有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轻视对员工教育培训,不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上还做的不够,没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5 客户至上欠缺
有些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都在提“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但缺乏“客户至上”的具体行动,相关的行为准则并没有落到实处,服务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3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商业银行领导者的言行举止、领导风格、思维模式、道德偏好和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抓好推动落实,并采取有力的协调措施,为企业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
3.2 完善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企业文化工作格局。把企业文化转化为管理,让管理体现出企业文化,形成一个长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3.3 突出个性特色
各家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等呈现出很多的同质性,如果想在竞争中胜出,就要体现出不同于他行的个性。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在共性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专有品牌,着力塑造不同的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
3.4 坚持以人为本
商业银行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千方百计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员工职业培训力度,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积极搭建员工成长的平台,为员工提供充分的成长和深造的空间。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地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到人格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应用的敬业精神,银行才能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3.5 做到客户至上
商业银行要真正做到客户至上,让客户满意,要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态度。不管是在储蓄窗口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柜员,或是大堂经理,在仪表、举止、言谈、神情等方面都应当尽力让客户产生好的印象,感到满意,愿意建立长久的往来关系。客户对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商业银行服务效能的反应,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金融企业文化的气息和魅力的展示。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体育文化伦理就是体育文化中的内核部分,探讨的是体育文化现象中的人伦关系的准则与道理。当前,体育文化伦理失范现象在体育的所有领域都有所表现,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体育文化伦理逐渐表现出功利主义价值观,各种不良现象层出不穷。在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竞争日趋激烈和商业化不断膨胀的今天,体育文化伦理在经受着各种考验。但是,如任其失范现象恶性发展,无疑将带来严重后果,“势必导致整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衰退、道德滑坡等。这严重腐蚀和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念,泯灭公平、公正、诚实、善良、勤劳、平等的竞技体育道德,毒化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和谐,降低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使命感。”[1]
一、成因分析
(一)功利主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很强调社会,这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逐渐表现出功利化的价值倾向。这种功利化的价值观直接造成体育文化伦理的失范,最终导致整个竞技体育呈现出异化现象,即本质异化、过程异化、结果异化。
(二)虚假主义
在我国竞技体育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竞技体育逐渐出现虚假主义现象,为了获得比赛胜利而弄虚作假成为不少个人和团体的手段,竞技体育因此逐渐失去其公平、公正、公开的本性,奥林匹克所秉持的诚信原则也随着越来越多的涉假现象而逐渐边缘化。近年来虚假主义充斥着竞技体育从赛场到的所有领域和环节。
(三)商业主义
商业主义,原初的意思是指为所持有的商业精神、目标、方法及与其相适应的某种行为的总括。现今社会,主要指商家、企业为了获得利益或成功而表现出来的实践途径和行为观念。它把任何事物作为生产利润目的的对象,生产、销售行为为私利所统治。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严重的商业主义,这是商业化价值观滋生的结果,它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是体育文化伦理异化的最突出表现。
(四)狭隘主义
狭隘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竞技体育本身的狭隘理解。长期以来,人们把竞技体育看成一种“工具”,“人们对于体育附加值的追求导致很多人对于竞技体育的认识出现狭隘化,片面化,认为竞技体育不过是运动员或者团体获得利益的手段。”[2]“金牌战略”高于一切,这种偏执的追求源于对竞技体育的狭隘理解。第二是对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的狭隘理解,这在训练中表现十分突出。在竞技体育训练中,重训练、轻教育是最为普遍的现象,而这种狭隘的理解和操作,直接造成学校体育教育出现偏差。
二、对策
(一)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伦理的灵魂,现代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人文精神的价值,促使人文精神的回归,让竞技体育对人与社会的正面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而现代奥运会的真正目的只能在人文精神的重新构建中达到。“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少年,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具备生存能力,不畏人生潮起潮落,身心快乐并能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年轻一代。在传媒资讯发达的今天,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中不少是社会公众人物,他们的人文修养与道德素质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和加强这支队伍的竞技道德、体育价值观与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建设。”[3]
(二)加强道德建设
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强对体育从业人员、体育院校学生、优秀运动员的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加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对竞技体育主体进行早期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使其在体育赛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价值观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体育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要加强对如何处理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功利与奉献关系的教育,既要注重体育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又要使体育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三)防止过度商业化
商业的侵蚀使得体育文化伦理不断异化,它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甚至危及体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纠正商业过度化,是体育文化伦理回归的必然选择。“商业化如一把双刃剑,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过度的商业化会严重干扰竞技体育的正常进行,商业利益渗入体育竞赛,甚至商业化控制比赛,会使竞技体育被扭曲和异化,造成对竞技体育竞赛的本质特征――公平竞争的破坏,违背奥林匹克运动的崇高理想。事实上,竞技体育的运动员职业化,其重要因素也是商业利益。正确引导竞技体育的商业化,使竞技体育在商业的驱动下具有生机与活力,使其为竞技体育服务而达到互利互惠。同时,反对过度的商业化,反对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对体育比赛的控制与操纵,保证竞技体育的公平与公正。”[4]现代奥运会也须正确处理与商业结合的问题,杜绝商业的过渡侵蚀,才能永续活力。
(四)重构体制健全法律监督
重构体育文化伦理,还须从体制本身改革,并健全体育法规。没有体制的保证,就会治标不治本,没有完善的法律监督,各种丑恶现象会继续大行其道。
在加强体制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快体育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体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根本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应加强体育的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体育法律法规,加大依法治体的力度。积极宣传体育法律法规,加强体育法制教育,提高竞技体育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加强体育的执法工作,针对体育界的违法现象应启动司法介入程序,通过国家法律手段整顿体育市场,对体育商业化过程中被‘物欲’思想左右的违法者,进行严厉而公正的法律惩罚。
参考文献:
生产型的社会已然成为了过去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仅如此,在思想层面也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消费文化的迅速蔓延代表着传统的消费理念如今已经不再适用。人们对消费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经济上,而是扩展到了文化领域,展现出对生活品质的理解和追求。当代商业建筑作为人们体验消费的场所,对于更好地理解消费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消费文化视角下对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0. 研究的意义
① 背景
如今,“消费社会”当道,也就是说社会已经不再是以生产为主导,而是以消费为主导,这种转变不可否认地源自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由于生产相对过剩,需要消费来带动生产。消费不再仅是物质本身,而是涉及到商品的艺术、文化层面。这就好比商品的品牌是一种形象价值一样。很现实的问题,品牌商品不一定说质量较其它非品牌商品好多少,但是一个品牌就是一种象征。人们对品牌的追求也是对艺术、审美的理解,因人而异。这种对商品文化价值的消费,刺激了消费的载体--当代商业建筑的异军突起。各种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等一系列的商业建筑层出不穷,充斥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另外,体验经济的到来也为商业建筑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种人性化的经济模式,注重沟通,引领消费者参与体验。以主题为吸引重点的购物中心比比皆是,人们在愉悦的体验中爽快地购物,实现消费者与营业者之间的双赢。
②意义
当代商业建筑是人们消费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消费文化流动的重要场所。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广告、宣传更是刺激购物欲望的重要手段。总的说来,人们的消费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一种符号价值。可以这样说,消费文化带动了媒介文化。
我们知道,建筑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而建筑代表的不会只是工程本身,人们更加看中的是其中的文化内涵。人们在商业建筑中购物中,收获的不只是商品。对商品的审美,对购物过程的体验,对文化的思考更加难能可贵。
商业活动的繁盛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以本伤人、恶意打压等不正当手段并不能维持长久。只有通过沟通,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方针政策才能在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需要从消费文化入手,让建筑师设计出更合理、更能吸引顾客的商业建筑。
1. 消费文化与当代商业建筑的联系
① 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通俗地来说,就是文化渗透在消费领域中。消费文化是社会文明极其重要的部分。法国社会学家的鲍德里亚对人、物以及符号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系统。他认为消费并不是为了商品的物质性,而是赋予商品不同的符号,体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追求精神层面的的东西。还是以品牌为例,人们购买品牌倒不是冲着它的使用价值,而是透过它的文化内涵,彰显自己的品味和个性,这样一来,衡量商品价值的方式也不一样了。既然商品作为符号来消费,那么衡量它不再只是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而是要根据它蕴含的文化来说。对于品牌服饰,它的设计师,它的知名度都是值得探究的,其价值远远超过生产出来的成本价。这是一场消费观念转型的深刻变革。
② 商业建筑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伴随着事物的产生,商业建筑就是其中之一。要想研究商业建筑的发展,就必须要参考社会文化背景。只有了解到消费社会对商业建筑发展的影响,才能对在消费文化视角下研究当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大展拳脚。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自然经济使得公共交换物品的地方相当有限。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当属庙宇,人们在这里集会、交流、买卖,这算得上早期的商业建筑。相对来说,西方的商业建筑要更早一些。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子在中国萌芽,舶来商品入侵,刺激了我国的商业发展。商业建筑随之崛起。我国近代建筑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颇深。解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建筑也有了新的景象。各大城市的商业街不断涌现。虽然这一时期的商业建筑局限性很大,存在很多缺陷,但是对我国商业建筑的发展来说还是具有很积极的意义。当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人们的消费方式有了全新的面貌,呈现出体验式消费。这与体验经济的到来密切相关。商业建筑不再是单一的,也不再是小规模的。集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商业建筑以其不可抵挡的趋势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
2. 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理念
① 彰显差异逻辑
前面已经提及,消费者选择消费品并非为了使用价值,更多的是透过产品的文化来彰显自己的品位和个性。这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对商品蕴含文化的认同。当代商业建筑以文化为主题,有针对性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彰显差异。
当代商业建筑作为文化的交流平台,很好地融合了商品和文化。当代商业建筑是一个综合体,将购物、娱乐、文化交流等完美结合在一起,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要求。既有物质上的满足,又存在文化的交流,彰显自己的个性。这样吸引了大量人流,同时收获可观的收入。
② 表达情感诉求
现代商品满目琳琅,人们在购物时往往犹豫不决。这个时候,他们对环境的要求可能远远超过了对物品本身的要求。也就是说,消费者购物成为一种被动行为,他们受感情影响,随外界刺激促使购物。鉴于个人、行为、环境的关系,当代商业建筑注重情感的表达,具备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当代商业建筑承担起引领消费者表达情感诉求的责任。这不是建筑本身所能达到的效果,需要除零售以外其它辅助功能共同配合。人们往往在休闲娱乐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唤起购物欲望。
③ 审美
人类对美的审视一直存在。对于当代商业建筑,首先欣赏到是外表。在消费文化的视角下,通过媒介文化的渲染,消费者最先看到的是当代商业建筑的外观形象,这能触动消费者的情感,进而刺激购物欲望。仅靠建筑的形象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消费活动。人们谈论起建筑的时候,往往提到建筑风格、建筑师,这说明人们已经深入到文化层面。消费文化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在这样的氛围下,审美观念趋于多元化。符号化的审美几乎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文字、图片还有广告等等,向我们展示商业建筑的美好形象。各种多样化的设计,多样化的审美促进整个商业建筑的蓬勃发展。
3. 总结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建筑模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如今消费文化的视角来看,当代商业建筑完成了重要转型并有良好的发展。多元化的模式,在满足消费者购物欲望、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让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着手点。当然,当代商业建筑在其发展道路上不会毫无阻碍,但是这并不能够阻挡建筑师的设计之路。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相信当代商业建筑设计之路会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法] 让·鲍德里亚.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M]. 夏莹,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文隽逸.图像的狂欢:读图时代的城市与建筑设计[D]. 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