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航空航天产业分析

航空航天产业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航空航天产业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航空航天产业分析

篇1

航空航天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对国防产业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能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其板块变化也有着实际的经济意义和预测价值。但是,我国航空航天制造还存在技术限制、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因素限制,上市规模还相对较小,加之我同证券股票市场尚不成熟和稳定,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运营理论和管理模式,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一、航空航天板块的发展前景

航天航空制造业是我国的军事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其稳定健康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政府也必会对其发展做出扶持政策,对其进行监管和调控,保持其板块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太大,从航空板块的见涨,和各大相关股票价格良好发展趋势,利润总额不断增长可以看出我国政策扶持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而同时航空航天上升到国家利益层次方面,不会产生垄断寡头市场,所以不管股市如何产生巨大波动,该板块也不会因股市影响产生较大不稳定、无规律的变化。

二、政府扶持对航空航天板块的影响

从国家政策层面,通航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3年12月10日,国务院《关于消息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日的决定》,民航局取消了国内通航企业承担境外通航业务的审批。2013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总参谋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了《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指出军方将国防、领土不相关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的审批权让渡了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了对通航飞行的流程。

此外,工信部已经完成高端装备制造业五个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航空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同时,《民用飞机行业发展条例》也以法律形式明确的表面了对航空制造业的支持政策。在政策的实施下,航空航天制造业出现一片良好的局势。据行业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前10个月收入增长近20%,利润总额增长11%,航天科技大股东航天科工三院前10月利润同比增长29.2%。从板块上来看,军工板块继续明显跑赢大盘。兴业竣工板块加权涨跌幅6.7%.平均涨跌幅90/e,上证指数涨跌幅1.1%。航天科工集团和民参军板块明显跑赢其他板块,预示着投资者对其前景的看好。

三、政府扶持对航空航天板块的启示

1.健全股票市场

适合航天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股市才是促进产业最快发展的道路,航空航天制造业属于一个国家战略性的发展工业,其必会在政策的引导下按预期的道路发展。由于我国股票价格传导的渠道发挥效应前提条件缺失制约了资本市场有效传导政策的效应,因此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健全股票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具体可以分为,(1)扩大股票市场规模,调整优化市场结构。发达国家航空航天股票市值占GDP比重较高,而我国日前比例尚且较低,造成了航天航空制造业不能最优质适合我国国情发展。另外,也可逐渐取消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不能互相流通的限制,鼓励利社会公民持股,这些建议也可提高该制造业股票的高效流通性,同时,政策适当凋控将减少股价大幅波动情况的产生。(2)提高该制造业龙头公司质量,健全股票发行于续。(3)规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4)减少军业及其相关制造业的资源浪费,保持最优质的资源利用率。

2.壮大航空航天产业

从航空航天产业的分布来看,北有沈阳、哈尔滨、石家庄,南有南昌,东有上海,西有西安、成都。产业分度在全国都有完善的发展和制度。同国外的军工巨头相比,国内的上市市场规模较小。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发展:(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健康发展。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系列化发展和良好规模生产,才能使其健康发展。(2)建立配套的政策扶持,将政策进一步优化和系统化,为其发展营造有力的政策环境。

总之,我国已经率先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有了技术突破和创新产业升级。该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在未来10年里,证券市场的成熟稳定,为航空航天板块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航空航天产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只要我国政策的继续实施,不断的总结经验和在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的对航空航天扶持产生正向效应,我国的航空航天将会走在世界航空航天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

[1]秦锋.ST板块现状与出路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0(5)

[2]陈瑜.对我国证券市场ST公司预测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7(06)

[3]袁振兴,高志谦ST板块涨跌与大盘指数涨跌关系之实证研究[D]经济管理,2007(04)

[4]董合平.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市价格行为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冯德刚.中国股市波动与政策调控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2

[6]吕继宏,赵振全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政策干预与市场效应[A]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刘炳茹.宏观经济调控与股市波动的相关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

[8]汪亚卫.世界航空工业发展趋势[J]嘹望新闻周刊,2005(5)

[9]徐勇,张志鹏航空工业企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R]中国科协,2005

[10]庞皎明.中国航天“虎口夺食”商用市场[J]商务周刊,2006(03)

[11]胡金焱.中国股市“政策市”实证考察与评析[J]财贸经济,2002(9)

[12]何诚颍,中国股市“板块现象”分析[J]经济研究,2001(12)

[13]Holmstrom B,Tirolej LAPM:A liquidity-Bated Assetpricing MdoelU]TheJournal of Finance,2001.(56):1837-1867

[14] DolleyJ,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dure of Common Stock Split. Upa[J] Harvard Business Reviexv,1933,(11)

篇2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021-04

1 引言

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从建国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长久以来被誉为制造业之花,是因为其的技术含量远远高于一般机械制造技术,因此其技术状况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神五神六神七的成功,我国的航空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我国综合实力的标志性成果。2002年中国正式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际标准,把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分为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和其他飞行器制造三部分。根据我国颁布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也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更是关系国家安全 、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不仅在军用方面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商用和民用方面也是提高生活的科技水平的重要战略产业之一。因此,提高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2 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2.1 出口竞争力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学者金碚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质可以这样定义:在国际间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率,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 ,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

(1)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用公式表示:

TSC=(Ei-Ii)/(Ei+Ii)(1)

其中Ei为产品I的出口总额;Ii为产品I的进口总额。贸易竞争指数表明一个国家的I类产品是净进口国,还是净出口国,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明该国I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市场来说,该国是I类产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为负则表明该国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如果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巴拉萨(Balassa,1965,1989)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指数,认为,国家在I产业或产品贸易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用I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份额之比来显示出来,即:

RCAia=(xia/Yit)/(Xwa/Ywt)(2)

式中,Xia是国家A在产品I上的出口,Yit是国家A在T时期的总出口,Xwa是产品I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Ywt是世界市场上在T时期的总出口。这一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品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以来被广泛采用。一般而言,若RCAia1,则处于比较优势,取值越大比较优势就越大。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类产品对这些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具有优势或市场占有率高,则说明该国的这类产品确实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时,RCA指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RCAkij=(Xkij/Xkij)/(Ykij/Ykij)(3)

式中,RCAkij表示在产品I上K国对J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kij表示在产品I上J国对K国的进口额,∑Xkij表示J国对K国的进口总额,∑Ykij表示J国在K产品上的进口总额,∑∑Ykij表示J国所有产品进口总额。

一般而言,RCA>2.5表示该类产品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1.25

2.2 市场占有率

(1)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定义为:

A国I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A国I产品出口额/世界I产品出口总额。(4)

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都是对各国开放的。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就可以反映出该产品所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国际市场 占有率越低,就说明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弱。

(2)国内市场占有率:

Qi=(Si-Ei)/(Si-Ei+Ii)(5)

式中,Qi表示产品I的国内市场占有率,Si表示全国产品I的销售收入,Ei表示全国产品I的出口总额,Ii表示全国产品I的进口总额。

2.3 质量与附加值

(1)进出口价格比

同类产品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比较,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一国产品的质量(附加价值)的差别。用公式表示如下:

价格比=出口商品单位价格/进口商品单位价格(6)

同类产品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比较,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同类产品中出口品与进口品的质量或附加价值的差别。通过价格比这个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商品的质量与国外商品的质量进行比较对本国而言,一种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比越高。说明出口品的质量和附加价值高于进口品的质量和附加价值,那么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弱。

2.4 劳动生产率

市场竞争的实质主要不是数量的对比,而是效率的较量。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产业效益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尺度之一。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裕的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乃至经济增长极为重要。并且,劳动生产率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定义为:

A国i产业劳动生产率(元/人)=A国i产业增加值A国i产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该指标反映的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作为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研究的是产业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往往是产业技术进步越快,其产业劳动生产率越高,竞争力越强。为直观起见,我们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即各劳动者在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总额来反映产业的竞争力大小。其值越高产业的竞争力越强;反之则弱。

3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3.1 产品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海关理事会(CCC)制定的《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六位分类法“HS2002”的分类,采用联合国统计署历年的《国际贸易统计年鉴定》(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各类产品海关数据的详细汇总,由各国海关提供数据)。主要计算了下列所示主要航空制造业产品:

88011000滑翔机及悬挂滑翔机

88019000汽球、飞艇及其他无动力航空器

88021100空载重量不超过2吨的直升机

880212102吨<空载重量≤7吨的直升机

88021220空载重量>7吨的直升机

88022000小型飞机及其他航空器

88023000中型飞机及其他航空器

880240101025吨≤空载重量<45吨客运飞机

8802401090其他大型飞机及其他航空器

88024020特大型飞机及其他航空器

88026000航天器(包括卫星)及其运载工具

88031000飞机用推进器、水平旋翼及零件

88032000飞机用起落架及其零件

88033000飞机及直升机用其他零件

88039000其他未列名的航空器、航天器零件

88051000航空器的发射装置及其零件等

88052100空战模拟器及其零件

88052900其他地面飞行训练器及其零件

84071010输出功率≤298KW航空器内燃引擎

84071020输出功率>298KW航空器内燃引擎

84091000航空器发动机用零件

对于劳动生产率及利润指标两类数据的来源,本文采用了由中国统计局编制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4》及美国《财富(Furtune)杂志历年公布的全球企业500强的财务数据。

为了保持数据计算口径的统一,本文计算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联合国统计属的comtrade.省略/网站。

3.2 出口竞争力

(1)贸易竞争力

从表5、6、7的比较优势指数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空制造业的优势很小,其中航空器发动机用零件类的产品表现最好,说明要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3.3 国际市场占有率

本文选用2000-2004年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6位商品分类目录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进行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表8给出了2002-2006年我国航空制造业出口的6大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结果可以看出,从2002-2006年我国航空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非常低,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以上的产品只有航空器内燃引擎、航空器发动机用零件。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在浮动中都略有上升。

3.4 质量与附加值

为反映中国航空制造业产品相对于国外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品质量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计算了02至06年航空制造业的进出口价格比

计算结果表示,这6大类产品中,没有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比大于l。说明我国制造的这些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低于国际一般水平。尤其是无动力飞行器的进出口价格比都非常低,有的甚至接近于零。

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品进出口价格比的发展趋势来看,零部件变化不大,航空发射装置及甲板停机装置及类似装置及零件06年显著下降,航空器发动机用零件逐年下降,其他的都在浮动中略有上升。说明我国的航空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普遍低于国际水平。

3.5 劳动生产率

本部分关于劳动生产率的数据表10表11为网上摘录特此声明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表10中数据偏老,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2.5倍,而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只达到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的60%,可见,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比率来看2000~2003年间,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4.3万元/人提高到7.0万元/人,提高比率为162.8%,高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7.1万元/人提高到10.5万元/人,提高比率为147.9%,而我国航空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3万元/人提高到4.2万元/人,提高比率为182.6%。可见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速度慢于高技术产业平均水平,也慢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再看我国航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的差距来看,2000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占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的32.4%,到了2003年,该比例下降到40%,上升了7.6个百分点。相对于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2000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占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的53.5%,到了2003年,该比例下降到60%,上升了6.5个百分点。可见,我国航空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在不断提升。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本文分析的21种6大类中国航空制造业产品中,没有一项产品的RCA指数大于1,说明我国航空制造业总体国际竞争力很弱,难以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可见我国航空制造业虽然已经成绩卓著,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先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方面有待提高。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努力研发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科技转化能力和速度。

(2)从各项数据的表现可以看出,认识到不足的同时,可以肯定我国航空制造业正在逐步发展,某些产品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3)在产品层次方面,我国总体上技术层次还比较低、附加值也较低,这表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科技竞争力与国际水平存在相当的差距,有待提高。这显然同样基于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4)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而且,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低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平均水平及制造业平均水平。因此这从劳动效率的角度来看,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需要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技术上的巨大进步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还需提高的地方依然任务严峻,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改革现行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政府管理体制,我国目前主要是政府主持投资的,这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集中,而适度的引住竞争,也许更加有利于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提高效率

(2)能够根据航空制造业总体发展状况,即使调整战略和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航空制造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加快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高技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是指形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

(3)在国际竞争中,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进步是一个过程,而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必要的,在进步的同时,注意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发挥比较优势,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将对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4)金融方面的的支持。这不仅包括产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本投入及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还包括国际贸易中能有力提高竞争力的金融服务等,例如: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飞机使用买方信贷或租赁经营已是惯例,为推动我国民机尽快批量进入市场,应该建立一个国内外用户都可以使用的买方信贷和租赁系统,这将对我国民机制造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5)另外,我国航空制造业应该注意把握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能够不断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篇3

学科优势助推人才起飞

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的结构、性能和运动规律,培养如何把飞行器设计制造出来并送上太空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从狭义上讲,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主体学科专业。然而,无论是飞机还是航天飞行器,都是综合科学技术的结晶,涉及材料、电子通讯设备、仪器仪表、遥控遥测、导航、遥感等诸方面。因此从广义上讲,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交通运输、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都是航空航天技术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又催生出航天运输与控制、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新兴专业。

航空航天类专业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航空航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系统训练,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毕业生在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比较扎实,在逻辑、分析、空间想象力、推理等思维上优势明显,知识面宽,适应力强,发展潜力大。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很高,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成功率也较高。

有同学认为航空航天类专业就业覆盖面窄,如果毕业后不能进入航空航天类企业,就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其实不然,航空航天高科技辐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航空航天类专业扎实的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平台,促成了其拓展性宽、应用性强、适用面广的专业特点。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对口职业有很多,如飞行器设计、制造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国防部门研究管理人员,各级政府部门负责航空航天相关工作的研究管理人员,民航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等。毕业生不仅可从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设计、制造、研发、管理等工作,还可在民航、船舶、能源、交通、信息、轻工等其他国民经济领域施展才华,像微软、IBM、贝尔、方正、海尔等知名企业都曾纷纷到航空航天院校招贤纳才。很多民用部门也都点名要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毕业生,认为他们基础扎实、学以致用。

行业繁荣点燃人才需求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航空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及通信、气象、能源、探测等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从世界范围来看,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朝阳产业,在提升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方面起着龙头的作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航空航天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工程与探月工程等航空航天领域范畴的工程便占到16个重大专项中的4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将重点开发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成套技术,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活动,直至实现登月计划等。2007年大飞机项目正式上马,给我国的航空业带来了空前繁荣,带活了一批航空类企业,也为航空航天类专业毕业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极具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会持续旺盛。据统计,2011年最被看好的12类专业之航空航天产业将引发对航空航天人才的巨大需求,包括航空航天经营管理,航空航天飞机总体设计与研发、发动机研发与制造,零部件研发与设计,航空航天新材料研发、制造及总装技术、计量检测技术、航空航天电子电器设备设计开发、信息及测控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航空适航管理、航空维修改装,以及航空航天产品光电通信技术、能源系统设计、力学及环境工程、计算机、仿真、可靠性技术等领域在内的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有关人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信息归纳出的“最出人意料的十个高就业专业”,便将航空航天类专业列入其中。

上海作为我国新支线飞机和未来大型民用飞机设计总装基地和重要的航天基地,举办了“上海航展”,展会上举行了航空航天人才大型招聘会。据航展招聘组负责人介绍,目前航空航天项目需要大量人才,仅空客A380一个项目组的技术人员需求数量就超过六千人,而我国这方面人才缺口非常大。

近年来,以航天科技,科工集团,航空一、二集团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生产和科研任务饱满,条件大为改善,待遇提高很快,一些单位的员工年薪可达十几万,稍差一些的单位其员工薪资待遇也可达到当地中上水平。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无异于为年轻学子的成长搭建了理想的平台。像航天空间设计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都炙手可热,受到重点院校毕业生的青睐。毕业生就业地域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阳、哈尔滨、深圳等省会及核心城市为主。

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在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工作,发展前景好,待遇高,成长快。随着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大飞机等重大项目的深入实施,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在锻炼中脱颖而出。

报考提示

我国目前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重点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近年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也相继设置了此类专业。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普通院校有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由于各个院校的发展历史、层次、实力不同,学科专业水平差异也较大,同学们应注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院校,根据自身实力,准确定位,合理选择。

学习航空航天类专业以及将来从事航空航天技术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钻研及动手能力,要求同学们的数理化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严谨求实,乐于钻研。同学们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

篇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122-04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省份如何充分利用本地雄厚的国防科技资源,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西安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基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拥有特殊的地位和声誉。2002年麦肯锡的战略咨询结果和专家论证表明,航空航天产业是西安市应该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有资料指出,航空产业的投入产出在10年之后就是1:80,就业拉动是1:40。一个机型将有500多个企业单位与之配套,二级配套的厂商更达到3000-5000家,形成一条金字塔式的产业链。西安发展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

一、高技术产业园区的阐述

高技术产业区域(Hi-Tech Jndustry District)主要是指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连绵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带(以下简称为高技术区域),是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科学与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包括高技术中心(Technopole)、科技工业园(Hi-Tech Industry Park)和科学城(Seience City)。

产业聚集是高技术区域的成功特征。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聚集过程中的优势获得。波特(Potter,1998)以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业聚集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聚集本身。

实际上,新时期的产业聚集更强调在柔性聚集过程中知识、技术等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新,强调本地工程师、技术工人等要素的集中以及本地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各种知识型的资源优势越来越成为各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高技术区域发展中,产业聚集更多的是依重于创新,聚集的方向是选择具有大量高技术人才和良好创新环境的区域。因此,可以说高技术产业的聚集是以高级知识、技术要素为主形成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动态竞争优势。这也是高技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技术产业区域的聚集功能是指高技术区域凭借其具有的区位优势,将各种社会资源聚集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的效应。从其内在实现价值看,聚集是高技术区域的重要区位特征,高技术区域的聚集功能是表现在人才、资金要素的资源聚集和创新的聚集,并最终体现在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益的聚集;从其外在表现分析,高技术区域的聚集功能会造成对外部和其他区域人才、资金、技术的抽吸效应,从而使其取得聚集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形成技术、经济优势的高势能区位,反过来又对外部和其他区域产生波及影响和带动作用。

二、高技术区域产业聚集的创立、成长与发展

产业聚集可以反映出一个高技术区域的竞争优势和条件,但是它并非一开始就以完整的面貌出现,必然要经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硅谷的发展可以辨识出,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产生聚集效应,但最初的产生肯定是一些非聚集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是一些区域的结构性因素,也是触发性因素(如斯坦福大学、政府投资含军事投资、企业衍生等),它们与其他的区位优势(如自然禀赋等)结合,就会产生指向性区位因素,形成最初的企业进入动力。而这些企业又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区域的功能性因素起聚集的主要作用,形成动态的聚集因素(如风险投资、企业家精神和协作文化等),促进产业聚集的自我发展。这个演化过程可以从下图表现出来。

高技术区域也可以看作是为产业聚集创立的一种区位优势。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在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存在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如果此类门槛过高的话,经济发展有时会因为小的历史事件而被锁定在某低级技术水平上。如果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是多数采用者都随着它“走”而引发的,那么优化选择的机制和环境就能提供有效的通道。为了帮助高技术小企业克服创新门槛的阻碍,并防止经济发展水平在某个低水平上锁定,高技术区域便应运而生,并以提供区位优势因素来帮助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不完全是出自自发的。高技术产业群的形成无疑需要企业有较低的进入门槛。创业企业能自由进入聚集产业,其进入会带来新技术、新思维、新的竞争方式,有利于促进竞争与创新,为产业聚集带来活力。

高技术产业区域的发展模式对园区发展至关重要。Walt,Whitman.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一书中认为正确规划某一时期的主导产业、确定其发展模式是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林金忠(2001)认为,聚集经济本质上是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规模经济。他把规模经济分为两类:单个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众多企业在局部空间上的集中而产生的聚集经济。他提出了三种聚集经济的类型:多层次聚集(企业间横向联系而形成的聚集):企业纵向关联而形成的聚集(产业链);由于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的聚集。在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涵盖了三类的聚集活动。三种的聚集活动在园区中处于不同的层次,和园区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促成不同阶段的企业的聚集活动,这取决于园区发展模式的选择。

本研究认为高技术的产业聚集最适合选用的模式为“龙头+网络”的形式。“龙头+网络”形式也被称为混合式聚集,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聚集。聚集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

高科技产业聚集以高科技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大量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为配套,以科研院所为支撑,实行政府退出,行业协会运作的机制。高科技产业聚集生产高科技产品,经营风险大,产品的技术层次高,附加值往往也很大,要求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类产业聚集在科技资源高度密集,传统工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容易形成规模,如东莞的计算机硬件产业聚集,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聚集,长江三角洲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和北京的信息产业聚集等。

三、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基本内涵

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一大批配套、协作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其主要特点包括:(1)多核式与网状式聚集并存;(2)核心企业不仅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也为散存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3)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依靠品牌为核心竞争力,散存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4)技术创新是聚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行业内龙头企业带动因素

1.龙头企业与产业聚集的关系。在任何一个产业聚集中,小企业都占多数。从产业聚集内部各类企业的数量来看,有完全以众多小企业组成的“原子式”产业聚集和以少数大企业为中心(龙头企业)、众多小企业为而形成的“轮轴式”或“中卫式”产业聚集。在两类产业聚集中,尤以中卫式产业聚集最为普遍。在该类聚集中,大企业处于整个企业聚集的支配地位,小企业聚集处于或下层,主要为“核心企业”进行特定的专业化加工。并且核心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最终组装与生产技术难度高、附加值大、对规模效益反应敏感的配套产品,小企业多是分工生产技术要求低、批量小、专业性分工度高的各种零辅件与半成品等,参与聚集的小企业往往又有一次承包、二次承包甚至更多次承包之分,即把核心企业委托的生产业务根据专业分工要求分包给其他小企业,从而会形成多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卫式产业聚集的形成往往是少数大企业首先产生,然后众多小企业逐渐聚集在其周围。因而相对于众多小企业而言,政府首先吸引大企业聚集更有目标性,也更容易成功。吴旺延(2[)04)认为,处理好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的关系是西部地区发展中小企业聚集的基础。龙头企业是产业聚集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当地政府应当为龙头企业保驾护航,要注意发现和培植聚集龙头企业,注重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在计划体制下,西部地区建立了一批军工企业和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是按照全能型模式创建的,集企业管理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为一体,是基建、供应、生产、销售、生活服务自成体系的,大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由于体制的原因,这些大企业迫切需要“瘦身”并和其他企业“牵手”,才能恢复活力。

2.龙头企业对产业聚集发展的带动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产业聚集龙头骨干企业在加快产业聚集,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聚集。一是龙头企业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总是首先流向那些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大企业。这也就是说,大企业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更好地发挥产业聚集主角的功能。二是龙头企业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品牌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拥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三是龙头企业具有自己核心优势。对于参与产业聚集的企业主体来说,核心优势包括核心技术、专利产品、管理技能、市场网络等诸多方面。一个企业只要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就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强大的拉动和聚集作用,从而与其他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聚集。龙头企业作为区域内领头羊,一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其次,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延伸。龙头企业能适应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新形势,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人自己的供应网络,而专业配套企业的大量进入,又会带领上游原材料供应和加工企业,下游销售企业的不断涌现,从而促进产业聚集内产业链的延伸。

再次,龙头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为了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龙头企业会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引进。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与国际大企业合作,引进国外成熟的先进科技,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不遗余力。研究表明,拥有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的产业聚集,科技经费投入规模较大,龙头企业科技投入也较大。

最后,龙头企业提高产业聚集内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按市场导向,进入某一产品或产业领域,组织专业生产,为了自身产品的保证和竞争力的培养,龙头企业虽然会发展很多的配套企业,将一些生产环节分离出去,但还是会通过协作,把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体系来运作,激活各环节的生产要素,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连锁效应。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只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聚集,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带动整个产业水平提高,就会最终形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影响的产业品牌。

(三)模式中龙头企业所需条件

1、龙头企业有足够大的规模。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较好,有能力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并能持续为配套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2.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可拆分。龙头企业的产品产业链较长,并且每个生产环节可以拆分,使配套企业的独立存在成为可能。

3.龙头企业产品的外协性。龙头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可以由配套企业生产或加工,不涉及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

4.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产品生产方面要有合理分工,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不能成为竞争对手。

5.原料取得的便利性。为龙头企业配套的企业所需的初级原料要很方便取得,能够承受运输费用。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龙头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聚集存在的基础,只有龙头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为整个产业聚集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2.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应为配套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扶持,使配套企业能够跟上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步伐,保证配套企业的健康发展。

只要培育好龙头企业,引导好配套企业,协调好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就一定能促进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型产业聚集的形成和发展。

四、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模式

(一)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可行性分析。地区间的产业竞争集中体现在产业聚集的竞争,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要增强产业聚集的竞争力,进而要求搞好产业聚集的空间载体即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和建立相关支持产业配套,聚集和整合大量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组建信息交流和知识扩散的网络,发挥其外部经济效应,形成了创新的系统环境,使各个主体能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同时产业园区通过建立使地方政府、企业、服务机构之间实现互动合作的对话机制,协调聚集之间的地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从而促进聚集的不断成长并提升产业组织的竞争力。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产业园区是形成、承载和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聚集是提升

产业园区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产业价值链理论来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在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中,价值链中的关键制造者一般控制关键技术,扮演协调各个环节的角色。在这里,生产商负责协助它们的供应商和顾客的效率。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是那些大型的、通常由跨国制造商发挥中心作用来协调的生产网络(包括它们的前向和后向联系),这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汽车、飞机、计算机、半导体和重型机械产业为典型。

所以,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进而形成网络化集群是可行的。而且通过发展和完善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的空间聚集和产业链交织优势,更是增强地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模式是围绕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链、产学研相结合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其中,西安闫良航空产业园结合优势产业培育龙头核心企业、拉长军民两用科技园区的产业链条。即以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为中心,在支持龙头核心企业的科研活动及其成果的产业化,注重培育相关配套的企业,拉成产业链。西安韦曲航天科技产业科技园区是以龙头军工企业为核心形成的园区,即围绕大型军工企业形成军地两用型产业园区,以航天科技产业为主导,其产业定位是以发展航天科技产业聚集及民为支柱产业,发挥航天高科技的优势,促进航天科技企业的民用产业发展。

(二)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现状。西安的阎良、韦曲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基地,具备了发展高技术航空航天科技产业的基本条件。其中阎良拥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如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飞行试验研究院,以及毗邻的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是全国唯一的集飞机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学培训为一体、产业体系最完整的航空产业基地;韦曲以研发和制造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中国航天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基地为依托,兼具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32家航天和高科技产业,充分发挥业已形成的航天科技资源对科技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5

DOI:10.16315/j.stm.2016.03.005

中图分类号:F832;F124.3 文献标志码:A

金融支持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必要前提条件。相对其他企业,科技型企业对外部金融更具有依赖性…,其发展更容易遇到资金制约的障碍,必须寻找外源资金来支持研发创新活动。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有效的科技金融体系能够为科技型企业所进行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充足的资本,并起到成本补偿的作用。科技金融还能够帮助科技型企业规避和分担风险。在前期,通过对相关企业的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后会选择其中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或者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授信,在后期的进展监控和风险控制还能够分阶段提供有效的融资。

科技型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Myers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他认为企业在新项目进行融资时首选的是内部融资,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票融资。而且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选择的融资方式存在着不同。Bettignies等发现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选择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另外,King等指出金融市场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发放有价证券来分散风险,并且促进对创新活动的投资。然而,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不成熟,银行仍处于主导地位,故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是科技金融的投融资主体之一。

科技贷款作为我国科技型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之一,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注入了竞争的活力,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在过去仅靠国家经费补助研发投入,科研机构或科技型企业缺乏研发积极性,难以在技术创新上有很大的进展。而有偿占用科技贷款所带来的还款压力能缩短科研成果开发的周期。同时,金融机构会筛选评估科研项目,分析收益和风险,将有限的科技贷款投入到更有效益的科研项目中,提高投入产出比。Legrand等通过模型证实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企业的创新项目具有正向影响并存在肯德尔相关性。朱欢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银行贷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远大于股票市场的融资效果。王科等认为高风险和中小型创新企业的低信用等级使得科技贷款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顾焕章等基于当前我国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制,认为应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科技型企业的积极作用。

总体上,对于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比较多,但是较少把科技贷款作为主要研究变量。考虑到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依然以银行为主导,科技贷款在高技术行业的融资中处于重要位置,因此本文单独研究科技贷款对其技术创新的贡献。另外,相关的研究中大多从整个经济体系或部门的角度出发研究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而未考虑到不同的产业之间的差异。比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航空航天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的市场结构,发现前者国有企业较多,市场缺乏竞争,而后者中小型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竞争较激烈。因此,本文选取航空航天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业这2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比较2个行业科技贷款贡献的弹性系数,并通过数据包络法对两个行业的科技贷款利用效率进行比较,最后综合分析2个行业的差异,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1科技贷款绩效的行业异质性机理

科技贷款对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存在影响,但是对不同行业的科技型企业的影响程度有待探讨。Feldman等认为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着更大的影响。而Ayyagari等把来自47个发展中国家的19000多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外部融资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与企业性质相关,最终发现外部融资能够促进私有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是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存在阻碍作用。因此考虑到不同行业中企业类型和市场结构的差异,比较科技贷款在不同行业中的绩效十分必要。

相对于垄断性市场结构,处于竞争性市场结构中的科技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一些中小型的科技企业,内部缺乏研发资金,外部融资渠道有限,获得科技贷款又十分不易。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这些企业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将科技贷款用在最能创造效益的部分。而处在垄断性市场结构中的企业,往往是一些具有实力的大企业,如国有企业,且资信较好。相对来说,这些大型的企业获得科技贷款较容易,并且融资渠道较多,面临的资金压力和竞争压力均较少。因此,在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益方面,垄断性市场结构的行业可能低于竞争性市场结构的行业。

我国航天航空器业在总体上正处于发展创新的前期或中期,政府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非市场。由于航空航天器业的特殊性,大部分研究所和生产经营单位都是国有性质并由国家出资支持,因此科技贷款在研发经费中占比较低,激励作用不明显。且垄断的市场环境也使得航空航天器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生产经营低效率,意味着科技贷款的研发绩效可能是不显著的。而电子及通讯设备业这个行业中市场竞争度较高,中小型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科技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得以立足。同时,电子通讯企业运营力随着企业对技术创新战略的研发投资程度以及技术能力水平与程度的重视而提升,在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双重压力下,企业有动力提高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的成果化。因此,科技贷款对于这两个行业的科技创新的贡献程度可能是有所差别的。

因此结合上文的机理分析和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科技贷款对电子及通讯设备业技术创新的贡献大于航空航天器业。

H2:科技贷款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研发活动中的利用效率大于航空航天业。

2研究方法与数据

2.1研究方法

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中,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模型,参考俞立平的研究,建立如下方程:

其中:α、β、γ、η表示回归系数,ν表示随机误差项,各变量下标£,t分别表示行业和年份。为了减少异方差并增加实证结果的解释性,对所有变量取对数进行处理。因变量为技术创新产出,用新产品销售收入(NS)来表示,能体现创新产出最终价值形态与市场绩效;科技贷款为核心解释变量,用金融机构贷款(FI)来表示;控制变量有研发人员全时当量(RD),政府资金(GOV)和企业自有资金(CO)。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衡量了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本的投入。而企业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及自有资金具有风险、成本较低等特点,对技术创新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在数据包络法模型中,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变量,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经费中科技贷款、政府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4个变量作为投入变量,即进行以NS为产出变量,RD、FI、GOV和CO为投入变量的效率分析。

2.2描述性统计

本文所有数据均为面板数据,来自于1998―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由于电子及通讯设备业和航空航天器业科技贷款的省际历年数据不全,因此选取了其中数据较为全面的8个省市,分别为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江西、四川、贵州和陕西。最后分别得到2个行业的17年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数据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3实证结果

3.1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

面板数据不仅包括截面数据,也包括时间序列。因此需要检验数据的平稳性以避免伪回归问题。通过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所有的变量是0阶平稳的,而航空航天业中的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均是平稳的。

3.2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电子及通讯设备业面板数据是平稳时间序列,而航空航天业面板数据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将对航空航天业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在KAO检验中,t检验值为-3.691,相伴概率为0.000,因此航空航天业面板数据各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这2个面板数据均能进行面板回归。

为了选择面板回归分析的模型,先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通过Hausman检验选择适合的回归模型。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面板模型中,Haus-man检验得到的P值为0.003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而在航空航天业面板模型中,Hausman检验得到的P值为0.258,接受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相关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到,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的模型中,FI的弹性系数为0.056,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航空航天器业中,FI的弹性系数为0.049,在10%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见科技贷款对电子及通讯设备业创新产出的贡献更大,从而验证假设H1。

与市场集中度很高的航空航天器业相比,电子及通讯设备业更具有竞争性和不确定性。这个行业很明显的特征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中小科技型企业本以创新起家,技术创新是发展的立足之本。然而这些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除了自有资金外,所能获得的政府资金极为有限,创业风险投资尚处于初创阶段,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的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规模小且信用等级低,获得科技贷款的难度较高。因此,其经营管理者们更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最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地方,即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上,从而使得科技贷款对电子通讯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贡献较为显著。

而航天产业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国防产业部门,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外部经济性,其效益主要是体现在为社会提供安全保障。所以,航天技术通常被视为国家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财政保证其所需的资金和相配套的各种投入。与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相比,科技贷款显得杯水车薪,如图2所示。

在航空航天业所进行的科技活动中政府资金的投入一直大于科技贷款的投入,在后期显得尤为明显。航天航空是一项规模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研发难度高,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极高,这些特性导致研发项目所需的成本往往极高。由于国家财政的支持,航空航天器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供其技术创新活动,故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并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另外,注意到航空航天器业中国有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特殊的用人机制与文化将降低研发的效率,较低的资本利用率使得科技贷款对创新的贡献降低。

3.3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分析

基于投入最小的SBM-BCC模型,分析在不同行业的模型中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在模型中,将历年所有数据放在同一截面中进行分析,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通过分析图3和图4,可以看到除了2006年和2007年,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企业的科技贷款利用率均高于航空航天器业企业,从而验证了假设H2。

从整体上看,1997―2013年的17年间,有1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企业的科技贷款利用率达到100%,但是呈现十分明显的波动变化,最低甚至达到10%的水平。结合科技贷款数额的历年变化,当所获科技贷款较少时,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利用效率较高,当科技贷款大量增加时,利用效率明显下降。尤其在2006年,表现的最为显著,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直降至10%。由此可见,虽然整体上来看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企业对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较高,但是仅限于所获科技贷款较少且变化平稳的情况下。科技贷款大幅且突然增加时,增加的科技贷款无法得到有效配置,资源被闲置,反而使得科技贷款的总体利用效率下降。这种情况可能与其行业特点有关:一方面,由于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占大多数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具有高风险的特征,随时可能被市场机制淘汰,因此整个行业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上存在着不稳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电子及通讯业企业在申请科技贷款所处的困境。长期较小的科技贷款份额使得这些企业形成了较为固化的利用模式,从而在科技贷款突然增加时不能及时更新资金的配置计划,未能使得资金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

而航空航天器业企业的科技贷款利用率只有3年为100%,最低至31.9%,整体的趋势也是呈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也较大。从整体而言,与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相比,航空航天器业的科技贷款利用效率偏低。并且,同样存在着科技贷款增加而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而且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从图4可以看到,利用效率与科技贷款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呈现完全相反的态势。并且从长期来看,科技贷款的低效率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可见,在充足的政府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的支持下,科技贷款存在严重的冗余情况,而且在航空航天器业中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生产计划和安排相对僵化,科技贷款的配置也较为滞后。

总的来说,根据以上科技贷款利用率的分析,再结合上文面板模型中对2个行业的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弹性分析,金融机构应该合理安排科技贷款的配置,适当增加投入到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的科技贷款的比例,使科技贷款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

4结论

第一,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科技贷款的创新绩效高于航空航天器业。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的弹性系数显著,且为正效应,而在航空航天器业中,科技贷款的弹性系数较小,这说明科技贷款对电子及通讯设备业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大。

比较2个行业的科技贷款利用效率,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科技贷款利用效率较高,均值达到83.5%,意味着科技贷款长期内在该行业中得到较为合理的配置,利用效率较高,有效地促进研发成果的增加。而航空航天器业的科技贷款利用效率在较低的水平,均值为69.6%,这说明在航空航天企业,科技贷款在其研发活动中可能被闲置或者流向效益较低的项目,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篇6

研发活动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其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这些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使用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R&D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观评价法、文献计量法、投入评价法、多层面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效率,该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1)DEA方法无需假定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分析实际观测数据,采用局部逼近的方法构造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就可以对生产单元进行相对有效件评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DEA不要求所有的被评价单元采用同一生产函数形式,故它满足“多元最优化准则”,每一个被评价单元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来达到效率最大化,而一般参数方法则追求“单一最优化”,相比之下非参数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3)对于无效单元,参数方法仅仅能说明无效程度即效率大小,而DEA方法不仅能计算出生产单元的相对效率,还可以指出无效的根源以及改进目标,给决策者提供较多的经济管理信息。

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在用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它不需要投入与产出变量的价格信息。一般来说,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较易获得,而要素价格信息往往不够完善,该方法避免了价格的失真或不可获得导致的困难;其次,它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生产效率的变动和技术的变动两个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测算出效率和技术变动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源于生产前沿面的移动效应还是效率提高的追赶效应;此外,它不必事先假设生产函数,从而减少了模型假设误差的风险。

2.数据来源

按照数据选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了1995-2007年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五个高新技术行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数据,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输入变量,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作为输出变量,运用DEAP2.1软件对其研发效率进行了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

二、R&D相对效率分析

DEA方法可以在按规模报酬可变以及规模报酬不变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投入法中的规模可变的情况下,并通过多阶段的方法进行的相对效率分析。

1.以行业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1)相对效率

从综合效率看,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达到了DEA最优(表1)。其中,除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之外的四个行业纯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行业表现为规模收益不变,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

表1 行业相对效率分析

样本次序

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医药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887

0.896

0.990

irs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893

1.000

0.893

drs

平均值

0.956

0.979

0.977

注:irs, crs,drs,分别表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表2 行业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行业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医药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1434.639

56290.174

37.68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平均

1434.639

56290.174

37.683

(2)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中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都达到了DEA有效(表2),即不存在DEA改进的余地。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在产出既定时,应增加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434.639万元,或者在投入既定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加56290.174万元,专利申请数增加38项,才能达到DEA有效。

2.以年份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从年份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相对效率有效的年份为1995、1997、1998、2000、2004,仅占全部决策单元的38.46%。根据DEA有效(CR)既是规模有效也是技术有效的原理,对这五年来说,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投入,否则无法再增加产出,或除非减少某些种类的产出,否则无法减少投入。根据DEA理论的“投影”定理,可计算出使非DEA(CR)有效单元转变为DEA有效的目标改进值(表3)。以1996年为例,在现有产出水平下,应减少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3361.809万元和R&D经费内部支出19206.876万元,或者在既定投入水平下,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523012.716万元和专利申请数77项,才可使R&D活动绩效转变为DEA有效。在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年份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冗余占当年该指标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年,达到了12.96%,其次是2002年,占3.65%,其余年份均在1%左右。对于R&D经费内部支出而言,冗余占比最大的年份同样为1996和2002年,其中1996年达到2.19%,其余年份相对较低。从产出角度看,1996和2002年出现了明显的产出不足,尤其是新产品销售收入。

表3 年度相对效率分析及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年份

综合

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

经费支出

R&D经费

内部支出

新产品

销售收入

专利

申请数

1995

1.000

1.000

1.000

crs

1996

0.278

0.524

0.531

drs

43361.809

19206.876

523012.716

76.290

1997

1.000

1.000

1.000

crs

1998

1.000

1.000

1.000

crs

1999

0.886

0.938

0.945

irs

8019.430

121932.234

3.399

2000

1.000

1.000

1.000

crs

2001

0.569

0.678

0.839

drs

3526.611

3273.362

229501.027

52.333

2002

0.153

0.369

0.415

drs

53837.601

48457.798

749082.579

100.822

2003

0.699

1.000

0.699

drs

2004

1.000

1.000

1.000

crs

2005

0.633

0.663

0.955

irs

1327.376

184607.76

23.359

2006

0.567

0.805

0.704

drs

10776.720

10581.807

168204.741

31.543

2007

0.211

0.455

0.464

drs

42849.723

36542.523

574193.639

87.532

平均值

0.692

0.802

0.812

三、R&D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计算的结果显示,1995-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1%(表4),其中1999-2002年、2004年增长率接近或超过了30%,其中2000年增长率高达73.8%。1997、1998、2003和2007年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并导致整个时间段内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下降幅度最大的年份为1997和1998年,降幅分别高达43.9%和44.6%,其中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这可能与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下降、生产困难并引起投资减少有关。从分解的结果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全部来自技术进步的贡献,样本时间段内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2.6%,而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出现了负增长,特别是效率变化的年均增长率为-1.4%。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也是技术进步,这与这些行业投资的波动密切相关。

表4 年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分解

年份

效率变化

技术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1996

0.941

1.248

0.960

0.980

1.175

1997

0.907

0.618

0.939

0.966

0.561

1998

1.218

0.455

1.134

1.074

0.554

1999

0.950

1.614

0.945

1.005

1.533

2000

0.953

1.823

1.052

0.906

1.738

2001

1.033

1.255

0.966

1.069

1.297

2002

0.966

1.339

0.955

1.011

1.293

2003

0.892

0.712

0.904

0.987

0.635

2004

1.116

1.495

1.148

0.973

1.669

2005

1.093

0.617

1.051

1.040

0.674

2006

1.001

1.209

0.993

1.008

1.211

2007

0.822

0.984

0.940

0.874

0.809

平均值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从行业看,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两个行业R&D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中后者在样本区间内年均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表5);而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R&D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取得了明显提高,年均增长率高达11.3%,其次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6.4%。决定这种变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对多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为负。

表5 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分解

行业

效率

变化

技术

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医药制造业

1.000

0.972

1.000

1.000

0.972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970

0.931

1.009

0.961

0.90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966

1.052

0.978

0.987

1.016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0.984

1.081

0.994

0.990

1.064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009

1.103

1.000

1.009

1.113

平均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四、结论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活动相对效率看,航空航天器制造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两个行业为DEA无效,这可能与这两个行业进入的技术和法制壁垒较高并引起垄断程度相对较高有关,特别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存在着大量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从时间序列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活动的相对效率整体较低,DEA无效年份高达61.54%,特别是1996和2002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看,样本区间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且波动幅度较大,增长和波动的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而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为负,特别是效率变化出现了年均1.4%的负增长;从行业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而且决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对多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贡献为负。这些结论与相对效率分析的结果形成印证。

参考文献1 李军.中国各地区R&D投入效率评估[D].重庆大学.2007.

2 师萍.科技投入制度与绩效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篇7

(2)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由以上的图表作分析,生物技术的贸易竞争力一直不强,但是能够保持贸易盈余的状态,并且TCI指数在缓慢增长;生命科学产品的进出口在我们考察的时间区域里,始终处于逆差的状态,TCI指数最大为2002年的-0.04,最小为2005年的-0.37;光电子的贸易竞争力很强,普遍在0.8以上;信息与通信和光电子一样,普遍在0.9以上;电子、尖端材料和柔性制造的竞争力从以上的表格中不能做有效的分析,因为它们始终处于变动的状态,竞争力指数有时增大有时减小;航空航天在考察的时间范围内基本没有贸易竞争力,除了2004年TCI指数达到正的0.87外,其他年份都在-0.9左右,表现出纯粹的进口贸易;武器前三年都变化不大,2004和2005年突然增长为0.97以上,变动有点偏大;在考察的时间范围内核技术也属于相对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系列,但是两国的贸易量非常小。如上表所示,我国和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贸易指数从2002年到2006年总体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是贸易量非常的小,最高也只要达到2006年的0.8亿美元;生命科学技术的GL指数与生物技术类似,比较特别的是在2005年降到了0.624,但是总体来说,仍然在0.8以上,所以中美的生命科学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光电子则是典型的产业间贸易,GL指数最高时也只有2004年的0.20,同时中美的光电子贸易额处于适中的水平,2002年和2003年贸易额有比较大的降幅,但是总体仍处于上升的水平;信息与通讯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出口产品,也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从表中可以看出,中美间的信息与通讯属于典型的产业间贸易,GL指数最高值也只有0.14,同时该贸易额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电子类的贸易也是在上升阶段,每年以将近50%的速度在增长,同时产业内贸易也很活跃;柔性制造则处于波动的阶段,贸易额五年的时间虽然增长了一倍,但是总量仍然很小;尖端材料的GL指数很高,贸易额虽然比较小,均值只有1.4亿美元/年,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一个新兴大有可为的产品种类;航空航天和光电子比较类似;武器和核技术属于政治敏感的产品,所以无论是GL指数还是贸易量变化幅度比较大. (3)中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的分析与总结

篇8

一、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现状

2007年2月,国务院正式通过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以单通道150座级为切入点,争取用8年左右时间研制成功。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在上海挂牌成立,成为国家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主体。启动了大型客机项目论证工作,邀请国内外400多位专家参与,形成了大型客机的初步总体技术方案。大飞机项目为中国民用飞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目前在民用飞机领域,我国长期处于巨大的贸易逆差。从2002年到2009年,我国的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值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参考历年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出口值,基本可以看出我们在民机领域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平均增长率为15%。这和市场主体效率不高,总体管理水平偏低有很大关系。

二、人民币升值对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影响

1.价值链角度

在民机的转包出口中,我国企业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大概5%的水平,有些企业甚至是长期亏损,依靠军品订单弥补。但对于高价值高精度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仍然依赖进口。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升值使得本地企业高端设备的一次性投入直接减少lO%20%;同时根据成本结构,原料,生产消耗品以及设备折旧费用占20%到60%,这些重复投入则可减少5%-10%,资本投入的降低会吸引更多民营资本的进入,进而显著提高市场效率,由于国有企业原来最大的资本优势被削弱,迫使其更注重管理与产品技术的升级,国内产品的结构层次会逐渐分明,这些都使我国的大飞机项目直接受益,提高我国整机的制造水平,当然这是较为乐观的估计,前提是我国的大飞机可以在10年后可以得到市场的接纳和肯定,同时国内原料和设备企业可以在5-10内完成产业产品的升级,

而对于处于产业链上游飞机制造的一级供应商单纯的外贸采购将失去成本优势,他们可以选择:(1)尽早在中国建立组装厂,一方面可以满足空客在中国的本地化要求(空客公司在天津建立了A320的总装生产线并已投入生产,设计年组装架数接近50架),另一方面,可以借中国的大飞机项目扩大市场占有率。事实证明,很多的一级供应商已经在计划并实施这一策略。美国Goodrich公司已经在天津建设新厂,被西飞国际并购的奥地利复合材料制造商FACC在浙江的新厂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2)他们可以将外贸采购转到印度或巴西。

对于产业链末端的空客和波音公司,实施本地化策略将成为重中之重。或者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与本地航空公司的合同结算货币。空客在天津的A320总装厂使得本地化策略得以实施。但波音公司目前在中国的主要业务仍为出口业务,相比较而言,人民币升值对波音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影响更为巨大。

2.SWOT分析

S:

汇兑损益会缩小贸易逆差

降低原料设备进口成本

降低飞机维修成本

节约航空公司航油成本和起降成本,使国际航线受益。

W:

产业结构不平衡,初中级产品占多数

国有企业尤其是军工背景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差,影响我国大飞机的竞争力水平。

O:

利润空间的压缩促进落后产品淘汰和产业升级

民机外贸向内贸的转变促进大飞机项目的发展

促进外国企业的本地化策略,带动国内制造业发展

T:

高端设备和原料可能更多依赖进口

吸引热钱涌入,大规模的热钱投资可能催生更多金融泡沫

压缩本土国际化定价的金属制造业利润空间

压缩转包外贸的利润空间

三、结论

人民币升值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证明。但出于对民族企业的保护,短期内大幅升值是非常危险的。人民币长期小幅的升值,可以直接减少我国航空航天业巨大的贸易逆差。减少行业内制造企业的投资成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促进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但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税收扶持政策相配合,为出口企业,尤其是出口民营企业转型建立更公平更健康的投资环境。只有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才能在行业中引入更多竞争,促进国有企业,以及整个航空航天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篇9

    一、现有国内主要航空科技馆介绍

(一)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1、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馆,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内,博物馆展区面积8300平方米。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2、展馆情况

2012年10月21日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展区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

展品包含世界上仅存两架的P-61夜间战斗机(外号“黑寡妇”)中的一架、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离起落飞机-“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二战名机波-2轰炸机等300多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机件、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

(二)  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

1、简介

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是由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国家航空基地)建设规划而建的公益性项目,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科技馆。建设航空科技馆重在普及航空科技知识,展示陕西航空科技成就;重在满足人民群众高层次文化需求,提高公民科技素质,发展航空文化旅游产业;重在打造航空人才培训基地,发挥人才服务功能;重在推进航空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在推动航空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展馆情况

航空科技馆分为世界航空发展史和中国航空发展史两个专题馆。在室外展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各类实体飞机。在馆内大厅,歼5、运5等三架珍贵的实物飞机在展馆的中心区形成三角矩阵。

除了具备参观体验功能,航空科技馆内还设置有航空类专业实训实习基地,主要完成飞机发动机拆装实训、飞机维修实习及航空服务类专业实习实践教学。

通过与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合作,为航空企业员工进行航空技术培训和相关技能鉴定。这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完善我省航空产业链,推进各类航空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同时,航空馆还将为学生及社会航空爱好者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定期举办航空创新科技大赛。

(三)  湖南省航空馆

1、简介

湖南省航空馆位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中部地区第一个航空科普主题的博物馆。航空馆将利用收藏的上百架各种型号的飞机、导弹等航空武器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展示近代以来中国航空科技的发展历程。

2、展厅情况

整个展馆由主馆、文物飞机陈列馆和航空装备展示坪三个部分组成。

主馆占地面积是七千五百二十六平方米,一共包含着三层,第一层为“鹰击长空”军用航空展区,展品包含中国军用航空、世界军用航空等相关知识;第二层为“云端之上”民用航空展区,展品包含民用航空、通用航空、湖南航空等相关知识;第三层为“使命与梦想”航空产教融合展区,展品包含学院校史、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百年航空趣事展区等相关内容。

文物飞机陈列馆包含展品有二架功勋战机,杜-2轰炸机和乌米格-15教练飞机。

航空装备展示坪展品主要有十七种三十六架飞机,包含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强击机、教练机、无人机、客机、高炮、雷达和导弹。

(四)  海口航空科技馆

1、简介

海口航空科技馆位于美兰机场海口航空旅游城三层西侧,是一个以航空科技、航空文化、航空游乐为核心,集航空科普、实景体验、寓教于乐为一体的科技体验馆。

2、展厅情况

主要分为航空文化展示区和航天文化展示区两大部分,馆内共设飞天缘起、碧空硝烟、冲上云霄、自由飞翔、宇宙探索等十一个展厅,从飞机起源与发展到航空航天事迹,依次在每一个展厅展现。馆内还设置了专业的互动飞行模拟器、体感互动游戏、大型客机逃生装置、360°穹幕影院等娱乐设施,使航空科普教育更具趣味性与娱乐性。

其中,飞行模拟器引进塞斯纳172飞机和波音737飞机模拟驾驶区,体验者在此处区域可以模拟体验真实的驾驶操作。此外,大型客机逃生装置中还配备了 1:1的波音747飞机机头及部分舱体真实空间、真实座椅及舱内设施,旨在让体验者能在真实可控的空间内模拟飞机紧急逃生,潜移默化中学习逃生知识,以亲身体验增强记忆效果。

(五)  上海航空科普馆

 1、简介

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7900号,是全国、上海市和闵行区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大型客机项目宣传基地,专门从事航空航天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2、展厅情况

外场展区大约10000平方米,拥有歼-8、DC-8等十余架不同类型的实物飞行器。

四个室内展厅共2000平方米,并有一个3D环幕影视厅和数台飞行模拟器等互动展品。

    二、区内发展科技馆的必要性

(一)国民教育基础配套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大计。学校教育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区内已经规划建设一系列学校,除此以外,对于广大民众来说,科技馆已成为他们学习科普知识的重要阵地。

(二)完善临空经济区域配套

空港新城旨在发展临空经济,打造国际化航空城市,因此完善区内配套设施,丰富区域内经济业态对于区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航空科技馆不仅可以作为航空产业配套的延伸,同时也可丰富区域内的基础配套,对于城市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获取的作用。

(三)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打造具有名片效应的文化旅游景点,可带动周边经济的腾飞,带来更多的人流量,产生流量效应,为区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三、国内发展科技馆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科技馆建设事业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目前加强社会公益性科技建设已受到各界普遍关注,主要存在如下典型问题。

(一)   资金紧张

我国现在多数科技馆都存在运营资金短缺的问题。科技馆不是一个营利性机构,但它的日常维护和对展品的更新等等无一不和金钱有关系。门票价格过高会让普通百姓 望而却步,科技馆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价格低又无法满足政策经营。资金问题会导致管内展品的更新速度率第,直接造成参观人数下降,对科技馆的政策运营更是雪上加霜。

(二)   参观对象单一

理论上讲,科技馆的对象应该是全体民众,参观者无论年龄及学历差距,都能够在馆内接受适合自己的科技知识。但是,目前国内参观对象主要以青少年为主,并且多数都是由学校集体组织的参观活动,主动参观的人数较少。

(三)   受多元化娱乐方式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人们更多去选择影院、酒吧、商场购物等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很多民众目前还不了解科技馆的发展,甚至有很多人不了解科技馆的存在和意义,科技馆的概念并未深入人心。

四、科技馆未来特点和发展趋势

为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趋势,应对未来挑战,科技馆需打造新的商业增长点。

(一)   创建旅游新城市名片

设法把科技馆打造成一个旅游新城市名片已是各地科技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发现。当前文化旅游收到愈来愈多的欢迎,如何打造有特色文化底蕴的景点成为未来的思考方向。科技馆在宣传科技展品的同时,也应该发掘具有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周边产品,打造自己的文化圈层,同时也能增加辅营收入,一举两得。

(二)   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1、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科技馆的运营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普意识的增强,政府资助、社会捐款及自身创收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的方式将是科技馆必然的发展趋势。

2、运营模式

篇10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包括系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技术服务,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它大致覆盖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大类.或与通常所说的机械行业、电子行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产业范围大致相当。

为了更好地为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提供金融服务.我们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负债情况等财务角度,根据企业披露的年报.收集整理了装备制造产业在上海、深圳、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2006-2008年的资产规模、净利润、净资产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数据。对这个产业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便对其实施投融资、提供增值服务时,提供分析参考依据。

一、整体情况

装备制造产业在上海和深圳股市的分类是:电子元器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金属制品、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普通机械制造8个行业,除了单列了航空航天器制造行业外,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大致相当。目前,装备制造业国内上市公司一共338家;平均市盈率281倍;平均资产规模30.9亿元,剔除负资产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为31.42亿元;年均净利润8053万元,剔除负资产企业,年均8332万元;年均净资产利润率11.7%,剔除负资产企业,年均净资产利润率为8.54%;平均资产负债率54.38%,剔除负资产企业,年均资产负债率49.13%。

(一)分行业情况

1、从3年分行业平均资产图(图1)看,排序情况如下:汽车制造(87.47亿)、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41.53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33.41亿)、专用设备制造(31.83亿)、航空航天器制造(31.47亿)、金属制品(18.49亿)、普通机械制造(15.99亿)、电子元器件(15.91亿)。

2、从分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图(图2)看,排序情况如下:专用设备制造(80个)、电子元器件(61个)、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49个)、普通机械制造(46个)、交通运输设备制造(43个)、汽车制造(26个)、金属制品(26个)、航空航天器制造(7个)。

3、从分行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图(图3)看,排序情况如下: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13.12%)、专用设备制造(12.62%)、普通机械制造(10.75%)、电子元器件(9.8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8.14%)、汽车制造(7.74%)、航空航天器制造(7.74%)、金属制品(-17.5%)。金属制品由于行业壁垒低,竞争激烈,净资产利润率差。

在平均净资产利润率最高的50家上市公司中,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11家(39.67%),电子元器件8家(32.5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6家(30.35%)、金属制品1家(27.61%)、普通机械制造8家(28.49%)、汽车制造1家(24.95%)、专用设备制造15家(32.85%),航空航天器制造无企业进入。

在平均净资产利润率最低的50家上市公司中.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10家,电子元器件11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11家、金属制品5家、普通机械制造2家、汽车制造3家、专用设备制造8家,航空航天器制造也暂无净资产利润率为负值的企业。

4、从分行业资产负债率图(图4)看,排序情况如下:汽车制造(58.06%)、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52.01%)、金属制品(51.88%)、专用设备制造(51.6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50.09%)、普通机械制造(47.27%)、航空航天器制造(47.02%)、电子元器件(39.82%)。相对而言,汽车制造业较得到债务市场认可,电子元器件业债务融资比较困

(二)市场板块情况

1、从3年平均资产情况图(图5)看,排序情况如下:上海(4%67亿)、深圳(35.32亿)、中小板(9.07亿)、创业板(1.84亿);

2、从3年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图(图6)看,排序情况如下:创业板(36.62%)、中小板(14.01%)、上海(5.99%)、深圳(2.21%);

3、从3年平均资产负债率情况图(图7)看,排序情况如下:上海(53.13%)、深圳(50.01%)、创业板(48.53%)、中小板(42.88%);

整体上看,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个体差别很大,有6家负资产公司。剔除负资产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小的宝德股份(6289.21万元),最大的上海汽车(978.65亿元),两者相差1556倍;资产负债率最低ST建通(7.11%),最高的东方电气,资产负债率高达88.57%;净资产利润率最高的闽闽东116%,最低的SST华塑-314%。

(三)年度变化情况

从资产规模看.平均资产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06年的24.01亿元到08年的37.24亿元,一方面说明上市企业通过自身积累扩大了规模,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型企业IPO增加,扩大了上市企业的规模。

从净资产利润率看,剔除正负超过100%的极端数据,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从06年的12.82%减少到了08年的7.12%,企业盈利水平在逐步下降。

从资产负债率看.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从06年的5665%减少到了08年的5227%,剔除负资产企业,资产负债率从06年的51.45%下降到了47.25%(见图8)。说明在上市企业中,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在逐步加大,债务市场的融资处于了次要地位,尤其体现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

我国的创业板、中小板和深圳上海主板市场.基本可以理解为企

业生命周期的上升、高峰、平稳阶段。证券市场提供的财务信息.可以作为股权投资初步筛选项目的数据参考,并作为判断未来提供增值服务后企业价值的提升空间。在完成投资后,可以作为未来退出时方案选择的参考资料。规模大的企业主要参考主板市场信息.规模小并且在细分行业内处于龙头的企业可以参照中小板市场财务数据,规模小并且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参照创业板市场的财务数据。

二、100亿元以F的企业情况

从三年上市公司资产总量情况看(见图9、图10、图11),虽然企业资产规模有所提高.但装备制造企业还是主要集中在100亿以下。

2006年,上市的装备制造企业资产规模均在800亿以上的仅1家,没有超千亿的企业出现。从分布图上可以看到,企业规模密集集中在100亿元以下。到2008年底时,已经有两家企业资产规模突破800亿元,其中一家已经接近了1100亿元。从分布图上可以看到.企业规模与2006年分布图比较,呈现发散状,虽然还是主要集中在100亿元以下,但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已经明显增加。

截止2008年底。三年平均资产在100亿元以下的装备制造企业322家,占所有上市装备制造企业数量的95%.资产总额已经占到了所有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55%,平均净利润6751万元。这个规模的企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主要力量。不仅发展空间大.是实现国家调结构保增长目的的关键,而且企业个体财务特征明显.需要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这些企业的发展,能提供大量新增的就业机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由于上述原因.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规模的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一)资产规模逐年扩大。从近3年资产变化情况图(图12)我们可以看到,100亿以下规模的装备制造上市企业,平均资产呈现逐年增加态势,从2006年的14.71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20.77亿元,年均增长率18.85%。

从分行业近3年平均资产变化图(图13)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在各个子行业中,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两个子行业资产规模突一出,其他行业差别不大。普通机械制造行业至今没有一家企业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航空航天器制造行业近3年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其中西飞国际2008年资产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但从3年平均资产规模看,仍没有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出现。

(二)净资产利润率逐年下降。从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变化图(图14)看到,与平均资产总额逐年递增趋势相反,净资产利润率呈现逐年递减态势.从2006年的11.99%递减到了2008年的0.94%。2008年的净资产利润率已经低于当年居民消费价格5.9%的涨幅,说明这个规模的企业,当年净资产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实际上还出现了损失。

分行业看。从分行业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变化图(图15)看,除了航空航天器制造的净资产利润率基本保持平稳外,其他行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均在下降。

(三)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从近3年平均资产负债率变化图(图16)可以看到,100亿元以下的上市装备制造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递减态势,趋势与整体装备制造上市企业大致相似,进一步说明了在上市企业中,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在逐步加大,债务市场的融资处于了次要地位。

三、结论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07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13.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3万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28.4%。占当年GDP的13.3%,从业人员约2500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总数31%。装备制造业已经列入我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为更好地为装备制造业提供金融服务,我们整理分析了所有国内上市装备制造业近3年财务数据,从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篇11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自问世以来,由于其轻质、高强、耐疲劳、耐

腐蚀等诸多优势,在航空、航天、造船、汽车和风电等工业领域得到高度重视,而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如图1所示。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机结构中可减重20%~30%,因此复合材料在军民用飞机上的用量逐年增加,大型飞机尤为突出(A380用

60.5吨、占25%,787用25吨、占50%)。且其装机应用水平已成为现代航空装备先进性的标志。

图1 国外飞机的复合材料用量年谱

先进复合材料最近10年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风电上井喷式的应用,已经证明了先进复合材料在未来航空航天、汽车、船舶、风电等领域的重要地位。先进复合材料制造装备显的尤为重要,自动化制造、检测装备可增加复合材料用量、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关键,是武器装备用复合材料构件快速研制与大批量稳定生产、实现敏捷制造的必由之路。

一、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及主要设备

先进复合材料装备是重要的基础制造装备之一,其水平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家制造装备的整体水平。目前,复合材料装备制造技术已发展成为集材料、冶金、结构、力学、电子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先进技术。

复合材料制造装备工艺及检测方法主要有:手动铺层、预浸料和预制体成型、纤维缠绕成型、自动铺带(ATL)、自动丝束铺放、热压罐固化成型、三维缝合成型、复合材料液体成型、隔膜成型、复合材料制件加工及装配、复合材料自动化无损检测等。

与复合材料制造装备工艺及检测方法相对应的制造装备主要有:预浸料制造装备、预浸料自动裁剪设备、预制体成型装备(如图2所示)、纤维缠绕成型设备、自动铺带、自动铺丝机(如图3所示)、热压罐成型装备、三维缝合成型装备(如图4所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装备、隔膜成型装备、机器人制孔系统、自动钻铆设备、超高压水切割设备、超声C扫描检测系统等。

图2 国外预制体成型装备

图3 Viper6000大型ATP机,代表了当今自动丝束铺放最高水平

图4 美国研制三维缝合成型装备

二、复合材料制造检测装备的应用

复合材料制造检测装备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及风电等领域的应用之处如下:

(一)预浸料制造装备、预浸料自动裁剪设备、纤维缠绕成型设备、自动铺带机、自动铺丝机。适用于各种复杂零部件的成型制造,例如航空航天器中采用复合材料的垂尾、腹鳍、空中受油飞机的S型受油管;直升机机身结构件(尤其是大开口构件)、纵列式重型直升机协调轴;轻型飞机机身;S型进气道、发动机机匣;大开口卫星承力筒、构架式卫星构架节点接头、大型运载火箭壳体、带裙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民用氧气瓶、压力容器等复杂型面零件。汽车结构件、功能件、覆盖件的成型制造。船用螺旋桨、船体部件的成型制造。风电领域大叶片的成型制造。

(二)热压罐成型装备。热压罐可用于金属/非金属胶接构件和树脂基高强度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等复合材料制品。如飞机舱门、整流罩、机载雷达罩,支架、机翼、尾翼等,汽车结构件、功能件、覆盖件;船用螺旋桨、风电领域大叶片等。

(三)三维缝合成型装备。适用于各种复杂零部件的预成型制造,例如航空航天器中采用复合材料的垂尾、腹鳍、空中受油飞机的S型受油管;直升机机身结构件(尤其是大开口构件)、纵列式重型直升机协调轴;轻型飞机机身;S型进气道、发动机机匣;大开口卫星承力筒、构架式卫星构架节点接头、大型运载火箭壳体、带裙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民用氧气瓶、压力容器等复杂型面零件。汽车结构件、功能件、覆盖件的预成型制造。船用螺旋桨、船体部件的预成型制造。风电领域大叶片的预成型制造。

(四)机器人制孔系统、自动钻铆设备。可用机的机翼、机身、舱口、尾翼及机身的加工及连接。

(五)超高压水切割设备。可用机制造中的复合材料壁板切割的切割。

(六)超声C扫描检测系统。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风电领域中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的构件(尤其是大型复杂曲面)进行检测。

三、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在国外,复合材料制造、检测装备已经达到实用阶段,如美国辛辛那提机床公司Viper6000大型ATP机,代表了当今自动丝束铺放最高水平。德国凯尔曼特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复材缝合设备的制造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也是目前世界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复材缝合加工设备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的企业。世界各大航空企业都是凯尔曼的客户,从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美国的波音飞机公司到中国的哈尔滨飞机制造集团,北京的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都是他们的客户,都应用凯尔曼的设备生产最先进的复材轻型节能飞机。意大利特鲁兹公司的热压罐已经被用于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和空客A380,A320,A316和A400M军用运输机的复合材料部件制造,迄今特鲁兹已为用户提供600多套热压罐,并已进军中国。

目前,国内复合材料低成本产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高端的航空航天产品的低成本制造,目前仅停留在实验阶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复合材料产业的总体现状和水平。虽然复合材料加工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数量巨大,但都普遍存在诸如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多为来样加工,缺乏自主设计能力,无严格的质量检验体系,生产过程对空气污染严重,生产环境恶劣,工人缺乏必要的防护服等着一系列的问题。国内主机场、航空发动机厂商使用复合材料制造、检测装备全部靠国外进口,成本相当昂贵。

四、前景分析

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领域中,航空材料专家曹春晓院士指出:50%复合材料是新型飞机复合材料用量的起点,飞机用材料正由铝合金时代进入复合材料时代。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2008年9月10日的咨询报告指出:“复合材料应用是当代大型民机的一项关键技术,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是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效率,提高民用飞机的经济性、舒适性,体现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我国大型客机C919基本型的复合材料设计用量2014年为15%、2016年达到23%,接近A380复合材料用量25%的水平。

在汽车领域中,随着汽车复合材料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复合材料单车用量将逐渐增加。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所需塑料、复合材料总量约为72.2万吨,2015年将达到150-180万吨。随着成形技术与装备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日益扩大。

在船舶领域中,到目前为止,大中型船艇的船体和上层建筑等多采用玻璃钢制造,而高性能船舶,如军舰等也开始逐渐采用先进复合材料进行生产和制造。船舶上使用复合材料的比例逐渐升高,制造的复合材料船舶也越来越大,并且力学性能要求比较高的螺旋桨也开始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复合材料在船舶与海洋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在不断的加速。

在风电领域中,随着风机容量增加,叶片长度不断增大,同时对叶片的制造技术及叶片的材料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比如,随着叶片长度的增加,高性能碳纤维的用量会越来越多。风电行业上的应用,风机正在向着大型化发展,相应地对叶片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材料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特性满足了风机叶片对强度和刚度的要求。风机的用材也正由玻璃钢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或混合复合材料转变,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复合材料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五、结束语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风电上井喷式的应用,已经证明了先进复合材料在未来航空航天、汽车、船舶、风电等领域的重要地位。先进复合材料制造装备可保证材料的用量、制造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先进复合材料制造装备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篇12

1、故障树分析(FTA)是由上往下的演绎式失效分析法,利用布林逻辑组合低阶事件,分析系统中不希望出现的状态。故障树分析主要用在安全工程以及可靠度工程的领域,用来了解系统失效的原因,并且找到最好的方式降低风险,或是确认某一安全事故或是特定系统失效的发生率。故障树分析也用在航空航天、核动力、化工制程、制药、石化业及其他高风险产业,也会用在其他领域的风险识别,例如社会服务系统的失效。故障树分析也用在软件工程,在侦错时使用,和消除错误原因的技术很有关系。

2、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更广泛的词语“系统失效状态”用在描述从底层不希望出现的状态到最顶层失效事件之间的故障树。这些状态会依其结果的严重性来分类。结果最严重的状态需要最广泛的故障树分析来处理。这类的“系统失效状态”及其分类以往会由机能性的危害分析来处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3

中图分类号:F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1-0022-0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2009年三资企业投资额达到1499.94亿元人民币。在2000年至200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投资额平均占比达到43.5%,三资企业总产值占比达67.5%。外资投资已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且对于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FDI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Globerman(1979)、Blomstrom&Persson(1983)、Kokko(1994,1996)、Aitken和Harrison(1999)等对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在内的多个国家FDI的技术外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存在,且主要是通过竞争、示范以及人员的流动等渠道发生作用。国内关于FDI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例如:江小涓等(2000)通过对北京市科技委认定的48户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取向、技术领先水平、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国外配套企业进入我国的愿望、出口方式、研发状况、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促进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政策”课题组在2001年了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总结报告,报告指出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但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因素。我国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步伐,就要从观念、体制、政策、政府工作效率、开放领域和引资方式等许多方面人手,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潘悦(2001)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中跨国投资的趋势和影响,指出在全球化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具备独立开发条件,而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则是一条现实可行的便捷路径。蒋殿春等(2005)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高技术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途径,认为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会通过示范效应和科技人员的流动等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在国内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受FDI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国内企业的科技活动会对外商投资企业产生“挤牙膏”效应,激发其更强的创新动力;国内企业在与外资的技术创新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李晓钟等(2008)利用1996年到2006年的数据和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和各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在不同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中,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是有差异的,但我国总体上是属于资本投资驱动型增长。钟鸣长、刘新梅(2009)基于广东和福建7市139家与外资企业保持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企业为样本获取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u检验)以及相关分析(Spearm an co rre la tion)方法,比较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技术外溢效应的不同。研究表明,各种渠道的技术外溢效应都存在,但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些方面比传统产业技术外溢程度要高;对于产业内横向外溢效应,外资企业的进入都引入了激烈的竞争效应,但巾于行业性质不同,使得本地企业模仿和学习外资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手段也不尽相同;对于产业问纵向外溢效应,由于所处行业不同,后向联系与前向联系效应作用方式不尽相同,后向联系效应中本地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外资企业(顾客)要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FDI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外溢程度,并剖析不同的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外溢不同的原因,这可为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利用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路。

二、模型构建和回归结果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外溢主要是通过投资企业中人员技术在国内相关行业的流动、跨国企业保持原有国际竞争力的压力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动力以及跨国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相关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效应等渠道来实现。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技术外溢效应时,由于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难以定量分析,所以本文选用人员流动效应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

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Y=ALαKβ式中Y代表产值,L和K代表劳动力和资本投入,A为技术因子,借鉴夏京文(2009)模型设定经验,其中A与高新技术产业中研发投入R及流人的FDI的溢出效应有关,即A=BRμFDIΦ。因此,调整后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Y=BIαKβRμFDIΦ (1)

其中α、β、μ分别表示劳动力、资本、研发投入的产出弹性,Φ代表FDI的溢出效应系数。若Φ为正且变量显著,则说明FDI溢出效应变化1个单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Φ个单位。若Φ为负数且统计意义显著,则说明FDI溢出效应变化1个单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减少Φ个单位。对(1)式取对数得:

LnY=αtLnL+βLnK+μLnR+ΦLnFDI+C (2)

(2)式中:Y为高新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劳动力投入L,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表示;资本投入K,用年末同定资产原价表示,研发投入R,用R&D经费内部支出表示;FDI的溢出效应用高新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与全行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之比表示;c为常数调整项。

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相关各期得到1995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由回归结果(I)可以看出,R2和调整后的R2均超过了0.999,方程通得过0.01显著水平的F值检验,这说明模型整体拟合较好。由于资本投入K通不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此对式(2)进行了修正得到回归结果(Ⅱ)。在不引入资本投入K的情况下方程拟

合较好,各变量系数均在0.01水平下显著。通过对高新技术整个行业定量分析,可以得出‘p值为0.6443。这说明FDl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明显,三资企业从业人数年平均数占全行业从业人数年平均数的比重增加1个单位时,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提高0.6443个单位。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国FDI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叶1技术外溢效应,下面利用上述的FDI溢出效应量化模型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的FDI技术外溢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式(2),由于在上文的技术外溢效应中资本投入K通不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行业分析中不再引入变量K,分行业回归模型为:

LnYi=αiLnLi+μiLnRi+ΦiLnFDIi+ci (3)

根据上述的模型及变量选取了高新技术产业外资投资比重排名一、三、五位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三个行业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分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回归分析的结果可见,三个行业的回归方程均拟合较好,其中FDI的技术外溢系数最大的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外溢系数达到了0.8455,远远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外溢水平0.6443;排在第二位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溢系数为0.6606,略超过整体水平;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溢因子在0.1的水平下显著,外溢水平最低,仅为0.2405。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的技术外溢水平的高低不同,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效率。

三、原因分析

(一)外资企业的技术投入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性,行业的技术投入对于整体行业的竞争力有直接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很大程度上依赖对技术的投入,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体现出外商直接投资中科技投入的力度。

从表3中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中各行业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差异很大。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较低,1999年至2009年平均比重仅为1.3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平均比重为39.94%,该行业三资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低于我国内资企业。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较高,平均比重为66.01%,其中2006年比重最大达到79.04%。可见,三资企业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的主体。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所占比重较大,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该行业技术水平,使FDI技术外溢效应显著。而航空航天制造业中三资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比重较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FDI对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虽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投入较多的行业,但由于其行业规模较大,虽然投资总额很大,所占比重却低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而且该行业内资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占行业主体,因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FDI技术外溢效应较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相差较大。

(二)对外开放程度不同

东道国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引进外资的质量。东道国对行业开放程度较大地放低了外资进入的门槛,应为外资的投入给予很好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如实行优惠税率政策、降低基础设施使用费用等等,积极鼓励外资企业的发展。因为外资企业的技术转化速度较快,企业的生产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使得整个行业发展取得很大进步。相反,如果东道国对行业加大进入限制,则会提高外资企业的进入成本投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外资企业在高进入壁垒的情况下,会减少投资甚至放弃投资,致使外资企业中先进技术不能在东道国国内的转化,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自然降低。

本文用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占整个行业当年价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的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占整个行业的当年价总产值的比重有很大的差异。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关系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稳定,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战略地位性,外资的进入有很高的门槛限制,而且该行业发展要求资本投入量大、投资风险性高并且技术复杂。鉴于此,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1999年至2009年间平均仅为9.5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占整个行业的当年价总产值的比重要远远高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平均为73.16%,其中2005年达到78.45%。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对外开放程度较大的行业,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占整个行业当年价总产值的平均比重为88.71%,2007年该行业三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49%。

我国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对外开放程度较大,对于外资进入的鼓励性政策较多。因此,该行业中FDI的技术外溢系数较大,说明该行业利用外资的效率较高。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较小,外资进入壁垒较高,因此,该行业中FDI的技术外溢对于行业的产值增长贡献很小。

(三)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的前提下,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仍是一个影响FDI对行业技术外溢效应大小的重要因素。我国内资企业受制于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局限,对于外资企业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尚不能完全充分地消化吸收,并享用技术外溢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成果。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越是先进,对于内资企业来讲技术差距越人,那么吸收和转化技术成果就越是困难,外资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外溢效应越小。拥有技术垄断优势的外资企业的进入尽管为我国内资企业带来了学习的契机,但是往往由于外资企业的技术过于先进,而不利于内资企业的学习、吸收和改进。结果导敛技术差距越大,行业中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越小。

本文用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之比表示技术差异,其中内资企业数据由全行业数据减去三资企业数据得出。由表5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中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并且随着我国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一趋势在近几年更加明显。但是总体来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相对较大,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相对较小。正是由于这两个行业中我国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小,国内企业对于外资企业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更容易吸收转化,并形成自身产

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因此,该行业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更为明显。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大,内资企业很难转化外资企业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外资企业对于行业的技术外溢系数较小。

(四)技术成熟度差异

FDI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东道国的产业产生影响,其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最终要成为我国内资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往往需要分两步走,即引进和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仅仅完成了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第一步,外资的先进技术能否成为东道国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注重消化吸收,这也体现了不同行业的技术成熟度差异。技术成熟度是影响企业对技术的学习、吸收能力,即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从模仿到创新的能力。本文用技术引进经费与用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来表示各行业的整体的技术成熟度地差异。在引进经费总额达到一定程度时,技术引进经费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越低,就说明该行业的技术消化和吸收能力越好,技术成熟度较高,FDI对于该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高。

从表6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内资企业的技术成熟度差异有很大差异,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成熟度较高。该行业注重对于外资引进之后的消化与吸收,1996年至2009年年均引进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为9.43,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较好,尤其是国内企业在引进外资之后较为注重相关技术的消化吸收,形成自身的竞争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成熟度较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较低,年均为12.37,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较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较低;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成熟度较低,其中1996至2009年中,技术引进费用与技术消化吸收费用之比高达38.72,这说明该行业的技术引进费用占比偏高,在引进技术之后对于技术的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核心竞争力过程投入相对较低。可见,FDI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在国内的转化吸收并相比其他两个行业较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较低。

四、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