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也必然产生迅猛发展,因此单纯的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已经不再是高速公路设计的唯一要素,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也随之受到重视,它不仅是公路建设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环境保护的需要。随着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的不断上升,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逐年增长,驾驶员在行驶途中享受沿途风景也将成为出行的同时追求的目标。因此,做好公路景观设计,为驾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同时避免环境破坏,已经逐渐成为每一个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使命。

做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不但可以避免高速公路景观建设的盲目性、任意性,形成人、车、路、周边环境、社会形象的协调统一性,同时对减少环境污染、噪音污染、保护农田、水利、环境敏感区等,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对实现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1公路景观设计目标及原则

以保护陆地、水体敏感区,与高速公路沿线自然地形的统一,减少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沿线周边环境的破坏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设计阶段的方案研究比选过程中,首先按照国家环境相关政策、法规,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研究,并对易造成环境问题的部位进行重点研究,需要在初步设计的总体设计中提出相应工程应对措施。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提高自然景观与工程结构物的协调统一性,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使高速公路具有功能、美观及经济的统一。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地区性、动态性、协调性、自然性等五个基本原则,以下是对这五个基本原则的具体说明。

(1)安全性原则:以安全性为所有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不能只一味追求线形、环境的美观,而忽略了公路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采用有效的方法,保证公路整体安全、车辆行驶安全及交叉位置的行人安全等。

(2)地区性原则:由于不同的地区,其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地貌形态特征、植被覆盖特征、气候气象特征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人群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传统及审美标准。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尊重当地的地区特性。

(3)动态性原则:由于公路景观有着保护、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景观的保护和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动态性原则,赋予高速公路景观以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4)整体协调性原则:按照工程及沿线地域环境特点或行政区划,将高速公路分为不同景观设计路段。在各个景观设计路段中,应选择大型构造物及沿线具有特色的景色作为设计景点。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点、线、面兼顾,使高速公路线形与公路沿线景观相协调。

(5)自然性原则:重点考虑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的环境保护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工程建设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内容

2.1内部景观设计内容和要求

(1)线形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必须结合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周围环境情况,合理选线,适当组合线形要素,做到连续、匀称、协调、舒适,使整条公路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和优美的外观,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给人创造一种协调、连续的舒适感。

(2)沿线构造物的景观设计

在进行具体构造物的景观设计时,既要考虑工程技术及经济问题,又要注意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建筑物形式相统一。

(3)路面的景观设计

路面材料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其强度、耐磨性、施工难易程度及其在景观美化方面的作用。

(4)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沿线的附属设施,主要指服务区、收费站等。

(5)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景观美化功能,其次通过有效的绿化设计,提高司机的视线诱导,从而减轻因高速行驶而造成的紧张感。

2.2外部景观设计内容和要求

(1)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一般宽度为1~3m,主要用于分隔车道、防眩、视线诱导。一般以规则式常绿灌木整形种植为主,作防眩栽植的时要注意强调连续性。

(2)边坡

边坡主要功能是固土护坡、防止雨水冲刷,将其工程防护与景观美化相结合,主要考虑填方及挖方。填方边坡可保留杂草或种植草皮及花灌木,即采取一般绿化处理。土质边坡挖方:常采用草本植物及低矮灌木绿化;石质边坡挖方:大部分采用垂直绿化或砌种植池,在种植池内植常绿树及花灌木来形成多层次空间的立体绿化。

(3)公路两侧绿地

因地制宜,构筑大地景观,维护大地景观格局及自然过程的连续性,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结合公路空间环境、地形地貌等设计。

(4)特殊路段

特殊路段主要包括长距离直线路段、缓曲线路段、竖向起伏路段、隧道口等。长距离直线路段:直线路段过长时,应每隔一定距离栽植有别于沿途植被的树木,进行标示栽植。缓曲线路段:缓曲线景观绿化线形能自然地诱导视线,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竖向起伏路段:设计较好的竖向起伏路段,线形从心理和视觉上给人以平顺连续的舒缓感觉。隧道口:以高大乔木作过渡种植,上行、下行两个洞口之间种植乔灌木,可防止汽车废气在两个洞之间回流。

(5)互通立交区

应结合周围附近的环境、景观、植被、目前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重点设计。

(6)服务管理区

服务管理区的绿地景观模式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周围大片绿地要与其后的大背景相协调。

3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高速公路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人文景观指凭借人类智慧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及城市村落等景观。我国通常存在建设高速公路过程中损害和破坏自然景观的现象。公路设计的主要原则是行车安全性,重视驾驶员以及乘客的视觉感受,视觉景观形象是从人类视觉感受的要求出发,利用空间实体景物,创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我们须分析和研究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的视觉特征,发现规律,将其作为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个依据。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较多采用的是高路堤形式,高路堤形式的公路严重影响周围民众的审美视觉,同时对沿线地区的地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1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公路设计时只注重路线平纵线形指标,而忽视公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高速公路建设常出现大量开挖山丘岗地、切割山坡、砍伐树林、填平沟壑、分割草原、侵占湿地等不利于保护自然地貌与生态环境的现象。

(2)高速公路的绿化现存两种阻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其一,注重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效果,直接导致3、4年内枯死的现象;其二,过分强调绿化效果的同时增加了盲目性,导致高投入、低效益,缺乏科学经济性。

3.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改善措施

(1)公路选线、定线时,须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一致,尽量减少土石方的开采量。

(2)绿化是公路全线最直观、连续性最强的元素,直接影响着道路的整体景观,对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3)开拓新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道路景观的美学效果和艺术魅力,充分开发景观资源。

(4)结合并展示沿线的地域特征,尊重当地风俗传统。

4结束语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当前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舒适、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必将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种新理念、新境界、新的追求方向,高速公路也必将建设成为让人倍感亲切、舒适、优美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周婷婷.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2009,(13).

篇2

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速公路的兴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响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别是在公路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这一点已逐步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意识到,为此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展环保设计,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的建设,除了进行功能、环保设计外,还应进行景观设计。所谓景观,是指人类(景观主体)所感受到的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情感上认同的物质形态及空间氛围的综合构成体。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目的,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成为附着在大地上的一条超长的“黑色拉练”,导致岩石,水系紊乱,森林减少;有的村落一分为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而且应该带来精神文明,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情感,带来一种审美愉悦,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3.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就是在完成“高速”功能的前提下,利用上述道路组成要素及周围的地物、地貌等自然要素和本地域的人文要素等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线形、形态、色彩、质地、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构图,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给人带来一种审美愉悦和良好的情感反响。

3.1 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

(1)借景。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在满足“平、直、缓”的同时,应避开风景名胜区和其它历史古迹,以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合理借用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其引入到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中来,或将高速公路的节点延伸到景区当中,如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太湖服务区设计时借用太湖风景,主体建筑远离公路,依湖而建,变成了宁静的观赏太湖秀丽景色的好去处。

(2)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高速公路线形选定后,根据两侧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合理地设计景观节点,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其景观序列形式为起景(入口)――廊道――节点(服务区、小型互通)――廊道――(大型互通或风景名胜区)――廊道――结局(出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各个节点形似镶嵌在景观廊道上的珍珠,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2 高速公路景观色彩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其组成要素和界面以自然因素为主,人工因素为辅,是大地景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了路面的黑色外,其它色调以绿色为主,如路面上的里程牌、指示牌、防护栏等均为绿色,与大自然色彩统一协调。但为了丰富道路景观,消除司乘人员的疲劳,可以点缀其它色彩。如服务区建筑、雕塑敷上红色后,“万绿丛中一点红”,活跃了景观气氛。横跨路面的桥涵也可以敷上与绿色协调的冷色调,如蛋清色、浅灰色等。边坡上的壁画因为色块面积大更是满目画卷、洋洋大观,给司乘人员带来视觉享受,提升道路形象。

3.3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3.3.1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两侧带状绿化是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的主体,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措施,其绿化配置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观美能否充分展现。这部分绿化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风景线,其宽度根据两侧的地物、地貌确定,一般10-15米为宜。

3.3.2 中央绿化景观设计。中央隔离带绿化除了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外,还可以改善道路景观。防眩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的树种,按防眩效果和景观要求,一般选择刺柏,其高度1.6米为宜,单行株距2.0米,刺柏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了一定的韵律感。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种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土层污染路面,达到保湿效果,同时通过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减少刺柏的单调感,丰富隔离带的景观。

篇3

 

高速公路定义: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120公里/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要求路线顺畅,纵坡平缓,路面有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为保证行车安全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目前汽车已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因此需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合汽车的轻型化和载重化是两大发展趋势,前者要求速度保障后者要求承载力,而高速公路恰能使二者有机结合。科技论文。我们在日渐享受高速公路带来的快捷交通,但行驶在我们的高速路上总觉得全国各地的高速路都是一个样,缺乏创意,缺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利用,人工痕迹很重。科技论文。然而无论我们是在电视中,还是实地去往欧美发达国家的人,都能看到、感受到他们的高等级道路带给人那种由衷的赞美。那么他们为什么做那么好,究竟好在哪里呢。

1.首先分析一下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1道路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道路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大量的植被被清除,动物失去生存栖息地,对动物主要造成了包括正面和负面的物种影响:活动领域的改变、移动模式改变、繁殖成功率改变、躲避行为改变及生理状态改变。道路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地区性物种灭绝速度,增加了外来物种的侵袭,许多研究发现有道路经过的区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的动植物密度明显低于没有道路的区域。科技论文。

1.2道路对环境产生的改变

道路主要对环境会产生以下影响:土壤密度、温度、土壤含水量、光、灰尘、地表径流、水文及沉降作用等等诸多方面。道路在建设中发生的砍伐和道路施工干扰和破坏了土壤的有机层,并对土壤进行快速的侵袭,对土壤的密度和孔隙度会造成持续数十年的破坏,造成了土壤中植物所需养分的流失。植被的砍伐会引起岩层的滑动或大规模的泥石流,这样的新闻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1.3道路带来的衍生影响

道路工程的开发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升值,拉动了经济发展,但是正是由于道路的分割作用,隔离了区域的生态多样性,直接威胁到生物的栖息地,地景的碎裂与缩小、不接临的栖息板块不足以提供原栖息种群繁衍所需的资源。

2.高速绿化工程设计需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

查阅资料和研究欧美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发现在前期的道路研究中,景观设计师已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景观设计师考虑的问题与道路工程设计师不同,道路的线型设计不仅考虑道路的数学设计,更重要的考虑道路线型对视觉的影响,景观的变化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不仅仅是像我们国家的现在的景观设计只是在道路完成阶段对道路的一个“美化设计”,只是所谓的“美化”设计,到完成后只能叫简单的绿化设计,通常做的模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人工痕迹很浓。

2.1研究道路线型视觉影响和道路能够对生态的最大保护作用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速度快,司机的注视点远,视野狭小,对沿途景观的感知度较模糊,因此高速公路的沿途景观必须采用“大尺度、大对比”,在满足司机和乘客在行驶中视觉需要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视觉比例的协调。高速公路本身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也应有恰当的内部比例。紧缩、狭窄的路旁地带、孤立的小型种植都是与高速公路不相称的,反之亦然,所以为了使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匀称、协调,其内部、外部都应保持适当的视觉比例。道路的选线设计要考虑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道路的快速和隔离作用导致动植物种群的密度降低,大大缩小了生物生存的栖息地,应尽量避免穿越大面积的森林、湿地。

2.2研究独特的本土自然地貌并加以利用

欧美的公路景观给我们的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他们那种放眼可以看的很远的视觉效果,广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很少在道路的两侧做密实的遮挡式设计,我国的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情况较为复杂,有很多不美的环境状况,但是同样也存在一望无际的麦田,城市的轮廓线,这就需要我们在公路的选线设计中认真研究。

环境的调查研究是要通过对高速公路沿线所经区域的环境调查,掌握沿线所经区域的植被情况、自然现象以及高速公路需要进行绿化重新设计的路段和需要进行改善环境景观设计的路段;掌握高速公路绿化路段周围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以及沿线所经区域的人文景观等一系列情况,确定高速公路沿线及周围的保护对象,进而为减少高速公路对他们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绿化措施。

2.3研究植物的乡土化和养护管理的便宜性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不同城市绿化设计,不应出现较多的认为痕迹,自然生长的野花地被,郁郁葱葱的林带,良好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高速公路沿线环境较为恶劣,对于植物养管要求不宜高,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因素综合考虑。

3.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具体到高速公路的各部分绿化设计主要分为中央隔离带、边坡、道路两侧、互通区、服务区绿化,虽然在绿化设计方法中,有很多可以实现的手段,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尽量恢复自然地被,还原原始地貌,放弃人工化痕迹太浓是最高目标。

3.1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绿化主要起到分流、防眩、诱导视线和提升景观等多种功能,创造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为主要目的种植设计。中央分隔带的设计一般以常绿灌木的规则式整形设计为主,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5米至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可以配合花灌木密植的自由式设计,地表一般用草皮覆盖。

3.2公路边坡与两侧带的绿化:沿路边坡是对路面起支持保护作用的有一定坡度的区域,边坡绿化防护的目的和结果,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安全,这就要求在设计选用边坡防护材料时,必须考虑固土性能好、繁殖易、成活率高、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耐粗放管理等要求的植物。土质边坡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如狗牙根、结缕草、野牛草等)与当地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如紫穗槐、连翘、砂地柏等)相结合。边沟外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目的,兼顾美化环境,最重要的设计要点不是要造的多美,而是让美的东西呈现在人的眼前。

3.3服务区的绿化: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形式开敞,以现代形式结合局部自然式栽植。可采用线条流畅、舒缓的剪形绿篱突出时代气息,局部的自然式植物配置便于服务区的人们近观品味。

3.4互通区绿化:以优化植物配植为主,强调生态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季相效果;立体绿化层次分明,突出层次效果;以丛植为主,注重涵养水源;在创造良好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力求做到生态性与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到2010年底将建成5-5.5万公里,我们不希望在全国各地的高速上行驶像在同一条道路上,高速公路建设前期更多的让景观设计师参与,调查研究高速穿过的区域地貌特点,参与选线,让每条高速呈现其独特的风貌。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王浩,谷康,孙新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园林,1998(2):14-16.

篇4

关键词:

高速公路沿线、线性、动态、地域性

Along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to chongqing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long as an example

HuangYun Jing chongqing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401147 in chongqing

Abstract:

Along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and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historical culture mutually, show the local culture connotation. In landscape and culture, ecology, visu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should not affect the traffic safe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improving highwa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ich visual landscape along the role of.

Key words:

Along the highway, linear, dynamic, regional

1引言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指由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及人的活动等因素所构成的一个总的空间概念,它表示环境作为人的视觉所感知的一种景观特征。同时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是一个动态三维空间景观,具有韵律感和美感。高速公路把不同的景点结成了连续的景观序列,使人产生一种累积的强化效果,同时道路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也就是说,高速公路景观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公路与周围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系。

2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空间特性

2.1线性景观空间

高速公路是空间中一种抽象的线性构图,它有机地连接了沿线各种不同的景观单元。当车辆行驶于其上时,随着路面倾斜、弯曲、上坡、下坡等多种动势的变化,人们可以感受到沿线丰富的景观资源,而这些原本各异的景观资源也会因为公路的修筑而被连贯成一个整合的线性空间,即包含其路域范围内多种景观元素的线性景观空间。

2.2动态景观空间

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由于人本身具有一定的速度,使得沿线景观的每一个画面的展示可能只是瞬间,但却是连续的;同时,随着速度的变化,驾驶者的视域、视距也会发生改变,导致了他在公路上看到的、注意到和感受到的事物及其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高速公路沿线景观不同我们通常看到的静止的三维景观空间,它是公路使用者在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的视野中出现的四维景观空间。

3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类型

3.1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以村落为景观主体,将绿化与村落结合所形成的乡村风景。乡村景观包括成片的乡村聚落景观、散落的民居建筑及与其周围农田构成的景观和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民居建筑群落景观。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时,通过自然的地形地貌、植物及土壤等元素来弱化公路的存在。在离高速公路近的村落前通过点缀少量的乔木,而离高速公路远的村落则结合片林设置,使村落与片林相互交替、穿插,与高速公路之间的视觉关系不要过于显露。以便使村落在树林中产生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勾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

3.2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指高速公路穿过城市时,把公路系统成功地融入城市结构并创造一个统一和谐的视觉环境。高速公路在重要的位置可以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在过渡边沿应与周围社区的环境协调。公路绿地景观的规划根据绿化区域的面积大小、所经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原有绿化风格等因素综合考虑,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边界区域的处理,比如可利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使其得到“软化”效果并自然地过渡。

3.3山地景观

在山区及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沿线,由于所经过的地貌变化很大,故在与山地相接处,要考虑将自然的景观展示给乘客。高速公路绕行于山地之间,在与自然景观相接处要仔细设计,处理要十分精细。边坡景观是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的过渡,在设计时要注意与其协调,减少边坡的工程痕迹,一般主体山形为大面积的绿化,到山坡、山脚处则整理出一条很清晰的乔木林缘线。林缘线以上是茂密的森林,林缘线以下是大片的草地。草地往山脚下延伸,与地坪相接并顺着起伏的土丘向农田过渡。以便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景观。运用大树适当地点缀大片的土丘草地使山形的起伏得以充分地展示,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视野。

4重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重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在认识上和设计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缺乏理论研究及相关规范的指导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对公路沿线景观,尤其是高速公路来说,这一新领域、新问题的研究、探讨还处在较为滞后的阶段,所以对于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认识、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建设目标等方面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几乎没有可资借鉴的案例和方法进行指导。

4.2缺乏动态性、序列性景观设计意识

景观序列是由空间序列与景观设计理论相结合而派生的,是风景景物、空间环境与序列的合成,按照自然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趣按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使景物空间层层深入地展开。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是人们从道路上看到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构造物和人工构造物,道路线形将这些构造物有机的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景观序列。景观序列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3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的无序性和城市化倾向

由于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经常盲目的套用城市道路沿线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和原则。这使得许多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呈现出明显得城市化特征,并将本不适合环境要求的市政园林绿化、广场雕塑和室内装饰等美化手法应用于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营造中,未能充分体现出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5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原则

整个沿线景观设计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景观与文化、生态、视觉资源整合的同时应以不影响交通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在改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和丰富沿线视觉景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5.1整体性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部分较多,每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构造物,应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在景观设计时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要有统一感和连续性,避免互相独立,缺乏整体协调性。

5.2美观性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需充分考虑景观的美学功能。宏观上,这种特性由周边环境的地形、植被、土地使用状况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它们从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等外部信息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5.3地域性原则

高速公路路线较长,跨地区、跨地域特点十分明显,因此,设计时应尊重自然,就地、就近取材,要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沿线景观,对高速公路沿线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应尽量保留修缮。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受自然环境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及社会环境等,因此,不同的地域有其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色的文化,具有个性特征和识别性在进行高速公路公路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和审美的体验的、具有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

从空间上说,公路作为连续的线形空间,距离上短则十几公里,长则上百千公里,沿线跨越了不同的区域,是展示和宣扬各种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高速公路考虑其自身连通作用的同时,景观设计应结合区域文化、时空差异,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含义,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等。

5.4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在进行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线型变化、色彩及尺度、以及视觉导向、视觉连续性等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以便消除司乘人员在行车时所产生的心理压抑感、威胁感及视觉上的遮挡。

5.5生态性原则

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原则来进行高速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使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地貌的处理,创造自然和谐的新景观。科学而艺术的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公路生态景观。

6重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总体指引

特征层面:分线分段自然风貌、建筑风貌高度融合的重要线型乡村景观展示空间。

绕城高速――绿廊粉黛饰绕城

成渝高速――香樟青庭耀成渝

渝遂高速――银杏碧瓦炫渝遂

渝邻高速――秋枫褐檐绘渝邻

渝合高速――松映黄赭展渝合

渝鄂高速――枫中灰褐掩渝鄂

渝湘高速――黄桷褐枋呈渝湘

渝利高速――杉栾柱骑出渝利

渝黔高速――榕掩版栗显渝黔

渝泸高速――枫松栗枋衬渝泸

规划层面: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改善;两侧沿山、沿江及周边风景区、古镇古村落等的景观环境协调;以重点示范村整治带动沿线风貌的改善与环境品质提升。

7具体内容与设计手法

由于重庆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大农村的特性。重庆高速公路沿线以乡村景观为主,大地景观与乡土建筑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

7.1绕城高速

绕城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七区,分别为:北碚、沙坪坝、九龙坡、巴南、南岸、江北、渝北以及紧邻主城的江津区。

建筑景观要素:以传统民居为主,融入现代元素,屋顶平坡相参。绕城高速距离城市较近,考虑其区域的特殊性,为能使民居更好的与现代城市建筑相融合,屋顶采用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的方式,深灰色塑钢窗,增加青石墙面的比例,以突出其时代感。深灰色瓦,褐色檐口,木色装饰穿枋柱,青砖勒脚窗台以下。

植被配置:林秀芳香、绿带花廊,五片不同主题不同植被特征:

宜居重庆(西北):香樟、天竺桂、桢楠;

开放重庆(北、东北):黄桷树、小叶榕、山茶;

森林重庆(东部):秋枫、竹类;

红色足迹(南部):雪松、紫叶李、三角枫;

智慧重庆(西部):黄葛兰、桂花、含笑。

7.2渝邻高速

渝邻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渝北区。

建筑景观要素:对已改造建筑进行修整,对未改造的按照本规划进行改造。渝北地区绝大部分建筑已经整改,但少数效果不是很理想,为营造坡屋顶,许多新搭建的第三层均未安装门窗,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外立面的完整性;原檐口采用大红色,非常突兀。此次建筑修整主要针对门窗安装,檐口色调的调整(调整为深褐色)。

植被配置:深山含笑、秋枫、桂花、黄桷兰。

7.3渝合高速

渝合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北碚区以及周边区县中的合川区。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川东民居,以浅黄色墙面、赭色穿枋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瓦,白色檐口,褐色装饰性穿枋柱,勒脚齐窗下口,以土黄色墙面为主,穿插白墙面,局部底层墙面采用灰色,白水泥勾缝,形成青砖贴面效果,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雪松、秋枫、桂花、黄桷兰。

7.4渝遂高速

渝遂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沙坪坝区以及周边区县中的璧山县、铜梁县、潼南县。

建筑景观要素:以深蓝色坡屋面、灰色穿枋式传统民居。屋顶采用坡屋顶,深蓝灰色瓦,白色檐口,灰色装饰性穿枋柱,灰色勒脚窗台以下,白水泥勾缝,赭色门窗,门窗周边刷灰色装饰性线条。

植被配置:银杏、红枫、天竺桂、秋枫、桂花、黄桷兰。

7.5成渝高速

成渝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璧山县、永川区、荣昌县。

建筑景观要素:灰色调川东民居,青砖贴面。成渝高速作为最早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建筑建设的相对较好较完整,考虑到原建筑情况,此次改造中将融入少量现代元素,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呼应关系。仍然采用传统建筑的元素――全坡屋顶,但门窗色调改为体现时代气息的深灰色,在围墙等部位运用挖条形孔洞等现代处理手法,提高青砖墙面的比例,局部可作一层高。改造要点:坡屋顶、深灰色瓦、褐色檐口、赭色穿枋柱、青砖勒角、深灰色塑钢窗。

植被配置:香樟、乐昌含笑、秋枫、桂花、黄桷兰。

7.6渝黔高速

渝黔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綦江县。

建筑景观要素:灰色屋面、板栗穿枋,融入版画元素。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机制瓦,白色檐口,浅灰色或褐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灰色涂料勾白缝,板栗色门窗。一层可采用灰色面砖贴面,结合地域特色文化部分建筑采取版画上墙措施。

7.7渝湘高速

渝湘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南川区、武隆县、彭水县、黔江县。

建筑景观要素:渝东南传统民居,褐色穿枋、灰色坡面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或灰色瓦,褐色檐口,褐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褐色涂料,褐色门窗。

植被配置:黄桷兰、香樟、秋枫、桂花。

7.8渝利高速

渝利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忠县、石柱县。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褐色调为主,木材贴面。屋顶采用坡屋顶,屋顶下可做木质装饰构架。深灰色或灰色瓦,褐色檐口,褐色装饰线条或木条贴面,勒脚窗台以下,刷褐色涂料或木板贴面,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栾树、水杉、秋枫、桂花、黄桷兰。

7.9渝鄂高速

渝鄂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灰色调为主,局部青砖贴面,部分可采用风火山墙。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或灰色瓦,山墙可采取风火山墙,褐色或灰色檐口,灰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部分砖砌建筑可一层高,刷灰色涂料或灰色涂料勾白缝,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秋枫、广玉兰、桂花、黄桷兰。

7.10渝泸高速

渝泸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江津区。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板栗穿枋。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瓦,板栗色檐口,板栗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灰色涂料勾白缝,板栗色门窗。

植被配置:三角枫、雪松、秋枫、桂花、黄桷兰。

8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其通过研究高速公路所经区域具有的独特特征,包括乡土材料、乡土建筑技术、民风民俗,在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以继承和发展的态度融入景观设计当中,达到尊重地域环境,展现本土特色和地方风貌,体现地域特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志洲.公路景观与传统文化研究[J].中国公路,2004,(18)

[2]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金澜,黄锡刚.高速公路绿地景观设计初探[J].浙江建筑,2006,(2)

[4]吕大伟.浅析广东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J].公路交通技术,2005(4)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乡村风貌总体规划2010

篇5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038-02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了地区间人力、物资、信息的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下,高速公路建设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而忽略了环保效应与景观效应。通过对高速公路自然景观及其构造物的新颖设计,把单一的公路工程建设变为复合的交通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而且优美舒适的公路景观系统会使司乘人员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心理方面,均感到旅途的快速、畅通、安全和舒适,从而达到功能、经济和美观的统一。

1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重要性

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它与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美学、自然地理学和路桥工程及历史、文学、艺术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既要满足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又能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舒适以及提高公路景观。

绿化景观设计应根据项目区的地域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生长条件,采用具有符合项目区自然环境及人文内涵的绿化景观设计,以及相应的养护管理技术,以期获得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始终遵循适地、适树、适量的理念,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采用当地植物种类,达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一致。

2 绿化景观设计目标:尊重自然、还原自然。

2.1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结合项目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在设计理念上采用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相结合的生态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的减少对项目建设区域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利用。

2)尊重科学,符合规律

绿化景观设计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尊重科学,特别是要符合生态学的规律。

3)因地制宜,适地适物

根据不同的现状和资源条件,设计相应的生境类型,认真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4)合理布局,满足功能

从高速公路各个区域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5)种类多样,季相变化

大多数园林植物其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在种植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四季景色,应用较多的植物种类,使园林环境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观。

6)密度适宜,远近结合

植物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景观效果和绿地功能的发挥,在绿化设计中综合考虑乔、灌、地被植物的种植比例及种植密度。

2.2设计原则

通过对每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特点的归纳与分析,以及对项目区域路网规划、交通量发展、交通组织分析、工程总体规划及现状的充分认识,为保障实现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绿化景观设计应采用如下设计原则:

1)项目建设融于周边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高速公路对所经区域自然环境的破坏;

2)“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经济实用、景观协调、易于管护”的原则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3)在设计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借景、障景的手法,在景观设计时,周边环境景观效果好的就露出来,不种树或少种树,景观效果不好的就采用苗木密植的形式进行适当遮挡;充分做到路中有景,景中有路,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的审美愉悦感;

4)绿化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公路的线形布局、地域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特点,全盘考虑、统一规划,紧紧围绕“生态路、景观路”等指导思想,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讲求实效;

5)景观设计应根据项目区的气候、土质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当地树木及植被,尽量减少绿化造价。

2.3突出主题

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前,应调查清楚项目区的自然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景观设计最好的就是对周边环境的尊重,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从而做到高速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充分融合。在绿化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山、水、田、人四方面的熔融结合,在互通立交 、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收费站等绿化景观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

2.4设计思路

2.4.1公路中央分隔带及路基两侧绿化设计

在北方地区,中央分隔带一般采用以桧柏为主,合理的选择花灌木间植形式,在变化中求统一。桧柏能够起到防眩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花灌木提高绿化景观,美化路容。

路基两侧绿化设计,植物选择考虑项目区生长的乡土植物,边坡种植紫穗槐、荆条、杠柳等耐旱、耐瘠薄、已于养护、固沙能力强的植物,护坡道种植色叶植物及开花植物如紫叶李、红叶碧桃、海棠等花灌木,边沟外侧种植一排杨树,隔离栅内侧种植一排野蔷薇。

2.4.2互通区绿化设计

根据高速公路与被交路关系,绿化设计分为重点互通绿化和一般互通绿化设计,针对被交路的功能和等级确定绿化景观设计手法。被交路为城市道路的一般运用城市园林式景观设计手法;被交路为干线公路和乡村道路时一般运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园林设计手法,以防护为主,绿化构图。

2.4.3收费站服务区绿化设计

收费站、养护工区、服务区、管理处等绿化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空间划分和植物配置,以建筑物为主体,在传统园林艺术基础上,结合现代园林表现手法,并以山石、水面与植物造景相结合,人文园林与农业文明相融合,达到观赏、休闲、提环境质量的目的。

收费站、养护工区、管理处在绿化设计中结合站区所在区域,设计能够体现当地特色。

绿化整体布置采用乔灌草结合、常绿落叶结合、色叶开花结合的配置原则,森林式栽植。

3 结论

本文结合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对高速公路如何进行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以寻求合理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手法。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还应结合公路线性特征、公路特点、功能要求及项目区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实际情况灵活的选用绿化模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