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研讨

高中语文教学研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中语文教学研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语文教学研讨

篇1

二、抓住典型环境,诱发学生情感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学篇章,大都文辞优美,有着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给学生以愉悦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熏陶。这也是它们被选入教材的原因。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文学篇章中描绘的典型环境,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精心安排和巧妙布置。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但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都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和个人体验。为此,教师可以在某一具体篇章的教学中,抓住作者描绘的典型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沟通作者与读者。

如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教学,教师可以抓住作者对荷花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一句中的两个词“袅娜”、“羞涩”赋予荷花人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强调作者对荷花的这一刻画,来诱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享受,从而让学生沉浸于作者所描绘的这一典型环境中。从感悟作者“心里颇不宁静”到“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再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的学生就会明晰了本文的情感线索。教学中,教师如若能够以这样的情感引线来诱发学生的思维,也就能够将教学推进得更深入、更准确。这样一来,情感线索贯穿课堂的始终,以情激情,学生也就有了更深刻的心灵感悟,与课文作者的交流更觉深入、彻底,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提炼人物形象,引发学生情感联想

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文学作品,都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等。当然,现今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章也不例外。语文教材中的这些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人物原型,只是作者对其进行了艺术化、典型化表现。根据我们对众多文学作品的把握,散文中的人物最贴近社会现实,原型痕迹更加明显。为此,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艺术创作中的真实来引发学生的情感联想,让学生联系生活和课文两端,使学生更深切地体味艺术的真实,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对于生活的感染力。这样一来,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学生也就成功地把握住了文章学习的重难点,更深切地体味了文学的奥妙,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四、创设引感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要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必须创设能够引感教学的氛围。要能够吸引学生走入课文教学的情境,通过人物形象的感染、典型环境的触发,来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三个小方面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一是适时质疑,带动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的学习状态,并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如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的印象,学生会有不同的领悟。二是教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学生以抒情的教学氛围。三是通过关键词、句来品析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情感。精湛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心中形成伟人的形象;情感氛围的感染,使学生易于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体味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特定情感。

篇2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2.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篇3

汉语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已经趋向国际化。这就要求我们应当重视汉语言的教学特别是中学阶段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现代中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二、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社会,拥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最本质的意义上讲, 语文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地发展语言,因此,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在 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三点:

第一,积累。语文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 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背育一些典型结构的短语和段落,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的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主要指背育 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我们的学生,思维就有了凭借,表达就有 了材料。

第二,互动。掌握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而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互中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

第三,熏陶。汉语言讲究神韵、意象和言外之意,在指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时,不宜用纯理性的分析方法,而重在熏陶,营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理性分析,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三、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 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

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 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需处理好几组 关系:

第一,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

第二,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 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 “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 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四、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

篇4

语言是人与人间交往的必要工具,语言艺术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关键因素。学校教育教学是情感与情感、生命与生命间的往来,只有建构在有效言语交往的基础上,才可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成人学生教学是所有阶段性教学的特殊形式,与一般学生相比,成人学生更具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思维模式与心理特征较为成熟,如此情形下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上要求更高[1]。这一情况在成人高校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事实上,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文字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可为中文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运用语言技巧,准确到位表达信息,并适当引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可大大提升整个教学成效。

二、教学语言的意义与重要性

教师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提供指导与引导的语言行为模式就是教学语言,是一切教学活动中最本质的教学行为。教学语言并不是脱离教学活动而独立存在的个体形式,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点。语言是人际来往的重要工具,借助语言交流进行思想、文化传递。人类文明的建设也正是在语言发展中经由过去发展到现在,并逐步向未来。众所周知,不同地区的语言具有其自身的语言特色,同一地域上的人们也可说不同的语言方言,这就是语言的特色。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会拥有其特殊词汇,在思想表达及情感交流上会使用特定的语言词汇,因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会存在语言上的沟通障碍[2]。

因年龄阶段的思维与心理特点,成人高校的中文教学在语言表达上更具难度。除了以往创新教学形式、更新教学内容等方式外,如何使用有效的语言艺术成为教学的又一重点方向。教育教学活动是情感与情感、生命与生命间的往来互动,由此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语言以情动人,为传道、授业、解惑及师生情感交流奠定良好基础。然而,成年人社会经验广,心理发展成熟,思维与思辨能力强,若教师课堂教学中不能根据这一机制改变教学语言,将会导致成年人的学习兴趣下降。情感的交流除了眼神、动作的交流,入木三分、恰到好处、鞭辟入里的语言表达同样能将成人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不断开启心智、陶冶情操,最终实现教学教育的目标。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精准到位,并充分尊重成人学生的发展机制与特点[3],课堂教学便可有条有理地进行。

三、成人高校中文教学课堂的现状

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人高校教学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问题日渐突出。教学语言是课堂信息传递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艺术直接决定着整个课堂的质量与效率。据统计分析可知,以往成人高校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不足:①教师教学没有针对性,在成人中文教学中并未认识到“成人学生”中文学习的需求,也没有掌握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②教师教学内容较为笼统,无法凸显“成人学生”学习的需求与特点。③教师教学语言不恰当。在大多数成人高校中文教学课堂中,用语不恰当,教师无法突出成人学生的思维特点。

随着各级各类学校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人高校教学也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上述提及的不足也得以逐步改正。然而,作为教学活动的信息载体,具有成人高校特色的课堂语言艺术仍旧是一大难题。

四、成人高校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信息、情感的载体,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开展教学是提升教学成效的一大途径[4]。成人高校中文教学的言语应首先明确“成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成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心理机制与思维发展特点,在课堂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用语的简单明了、诙谐生动、富于启发性,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师生交流互动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语言应简明有理。简明有理是语言教学的第一要义。简单化用语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宗旨,通过引入简单的文字表述,在此基础上对整体框架进行填补及说明,成人学生学习思维更清晰。在中文教学,尤其是在古典文学的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课堂语言的精简明了,也就是古人强调的“炼字”。从最初的《诗经》到后期的唐诗宋词,无一不在彰显文字表达的凝练明了。古代文人也讲究字字斟酌的意义,一般情况下一句简单话语可表述的意思,绝不增一字一言。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现代文学不可与之进行比较。成人学生在知识识记上有别于初高中成人学生。初高中学生中文学习中更多依靠教师的反复强调、多遍复述,甚至部分教师还一直追着成人学生跑,反复且繁冗讲解某个知识点。成人学生对中文知识点的了解积累相对丰富,而工作矛盾相对突出,追求更高的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语言应富有情感。在基础教育的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是情感意蕴最丰富的象征。建构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数学、化?W、物理等学科教学才可进一步发展。不同于日常生活用品,语言是无形的抽象存在,却是人们交往交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通过有声有色的语言表达,人们可宣泄情感、表达喜怒哀乐。正如特定文本的文字表述蕴含作者某种情感与思想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深入体会情感与意志,并使用一定语言艺术加以情感渲染,更有利于加深成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可激发成人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字表述,成人学生可进行头脑风暴,并逐步了解及内化知识,形成自我知识框架。因而,中文教学课堂不可缺失情感融入。歌德曾经说过,“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有力、多么正确,或者多么优美,而在于语言本身表达出来的思想力量。”由此可见“情感融入”的重要性与价值。一定程度上,语言的魅力并不在于其信息表达的正确性,思想情感才是其魅力所在。

3.课堂教学语言应富有启发性。尽管成人学生生活经历与社会经验丰富,但在某个特定领域能力尚不足,需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从成人学生发展特征来看,循序渐进的启发更能在顺应其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其学习主体地位,突出强调成人学生在中文学习与未来工作发展的意志与需求。成人学生已拥有其自身的思维模式与思辨空间,只有让其自主将知识结构构建在其已有知识的框架中,以“触类旁通”促学习,才可进一步深入内化并运用知识。对于成人学生而言,学习是未来发展、提升个人能力与空间的有效途径。

4.课堂教学语言应悦耳动听。高尔基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声音是语言的一大要素,教师声音的魅力直接决定着教学课堂的成败。中文表达“掷地有声”、“琅琅上口”及“铿锵有力”等就是对个人声音的形容。教师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教态、行为上,声音也是教师的重要标签,好比说教师的声音是“乐音”或“噪音”,即可清楚认识到教师声音的重要性。当然,这也不是说过分强调声音音色的好坏,而是提倡教师声音的洪亮有力、掷地有声,体现教师个人的魅力与自信,让成人学生感受到教师应有的风范而产生信服感。

篇5

诗词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鉴赏诗歌有许多途径,意象往往是考生选择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意象教学即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作者所展现的情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高中语文诗词选修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诗词意象,无疑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意象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依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较为有效的方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创设情境,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高中语文诗词选修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更在于让学生感悟诗词中所体现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准确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必要的手段,了解诗词的内涵。而在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将学生置身于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情境与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相贴近,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一是通过多媒体仪器,为学生营造氛围。如在《虞美人》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南唐李煜的电影剪辑《虞美人》,让学生在几分钟的影音播放中,感悟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体会李煜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反复吟诵,更让人感受到李煜作为阶下囚,怀念往昔生活,感受现下悲苦的绵绵不绝的愁思。再如《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则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春江花月夜》的FLASH,让学生在营造的意境中,体会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画卷,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同时通过观看FLASH,感受意境中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在意境中感悟,其教学效果要远远胜于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

创设情境也可以是以音乐营造氛围,通过音乐传达的情感,为学生诗词学习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状态,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词意象。如在《春夜别友人》的教学中,可通过音乐播放男生吟唱的《春夜别友人》,感受音乐传达的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感受作者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的离愁。

二、角色体验,达到情感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会用到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同样的,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置身于诗词描述的环境中,以诗词中人物的身份,感受诗词的意境,进而把握诗词所传送的情感。

如在《送友人》的学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扩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李白、李白的友人,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作者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北城之外,绕城的河水像一条白练汩汩东流。就在这秀丽的青山秀水之间,友人将要上路远行了。李白与友人策马并辔而行,送了一程又一程,已经到了城外,依然难舍难分。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在这时,两匹马仿佛也善解人意,不愿分离,昂首向天,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直到友人走远了,马的悲鸣声,似乎仍在空中回荡,长留在诗人心中,也伴送着友人的万里行程。而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 通过这样的场景及学生置身角色之中,感同身受的扮演,加深学生对离别诗的理解,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拓展途径,丰富学生对意象的认识

要提高诗词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应该想办法丰富学生对诗词中意象的认识,只有具备丰富的意象知识,在分析诗词时才可以达到游刃有余。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来满足学生对意象的认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授课的形式,将诗词中的意象加以规整,分析不同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如在诗词中,“柳”普遍代表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梅”则代表着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等意象;“西风”普遍认为是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的象征。那么学生在了解了江水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等的意象后,就很容易理解《虞美人》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在掌握了月亮常被诗人借用烘托情思的意象之后,对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作者的望月怀思也很容易把握。

再者,教师也可以通过谐音教学,丰富学生的诗词意象。如在有关“柳”在诗词中的含义分析时,教师则可引用“柳”与“留”谐音,故柳的出现,常常代表了挽留之意,也就引申为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了解了这一意象,在分析《折杨柳》和《雨霖铃》的中心思想及意象分析时,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依依惜别及离别的伤感。在分析“莲”的意象时,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很多时候“莲”也就代表了“怜爱”,借以表达了爱情。如南朝乐府的《西洲曲》,即通过莲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此外,也可通过事物的特征把握其意象含义。如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在诗词中松树也就成为高洁品质的象征;作为傲霜之花,也被作为人格品质的一个代表,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通过景物的特征来把握诗词的意象,也是在诗词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方法。

四、反复阅读,活跃思维,激发想象

在诗词的学习中,古人信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现今时代诗词的学习。在高中语文诗词选修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诗词,在阅读的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联想,将诗词中描述的场景连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在周围环境及事件的联系之中,学生也逐渐掌握了诗词所表达的意象,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学生反复阅读,将作者描述的景致拓印在脑海,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孤独的游子在静静思念着故乡,美丽的景色无人共赏,也使得他愈加孤独,愈加思归。这样的反复吟诵,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这首诗的含义,也利于学生把握作者所抒感的路线,加深了对本诗的理解。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有很多种。用意象教学法来进行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品味诗词的习惯,由表及里,感受诗歌意境,体悟作者感情。同时,学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赏析所有的古典诗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