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的实践

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前教育的实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学前教育的实践

篇1

要想在短暂的时间最大程度地获得钢琴弹奏的技巧,就是要科学地、循序渐进地安排钢琴进度、训练课题为此,笔者专门根据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制、生源、课程设置、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等多种因素设计了一套钢琴训练教程。教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遵循钢琴教学的一般规律,内容全面丰富体现专业特色。制定教材内容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丰富。考虑技术性、针对性、时代性和趣味性等因素,注意技术的搭配、难度的搭配、类型的搭配、风格的搭配、体裁的搭配。科学地对经典的传统教材如车尔尼系列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高等师范院校使用的钢琴基础教程等进行有效的选择与科学的整合。此教程具备几个特点:第一,进度合理,循序渐进。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进度从学生认识基本音符开始,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按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顺序进行,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第二,内容广,技术全面。在选材方面注意内容覆盖全面,从技术类型、流派、朝代、作曲家、风格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从中以俯瞰的角度对钢琴这个学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有效避免“盲人摸象”现象。第三,凸显专业特色。教程紧紧围绕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性质主线,在选取练习作品时大量地起用一批幼儿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及一批儿童题材的原创钢琴作品。如《小星星》《乒乓变奏曲》等使钢琴教程儿童化,同时,又选取大量的幼儿钢琴供学生编配伴奏,使儿歌钢琴化。学生通过一轮的学习,从中接触了大量的幼儿歌曲,自然地在学习与实践中起了桥梁的作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实用性强。基于第三点的因素,再加上选材时选取了许多典型实用的伴奏音型,许多幼儿园教材的儿歌都被编进教程经过练习,等于提前备课,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套教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了适用的教程、再加上合理的运用并加以有效地实践,在短暂的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二、钢琴即兴伴奏方法的学习

篇2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大本营,音乐技能课包括钢琴、声乐、舞蹈、视唱等,这些技能课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国高校教育大规模扩招自上世纪末,二十多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生源质量逐步下滑,就目前各级各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招生看,所招收的学生学制不一,专科类的有初中起点的三年制中专生、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有高中起点的三年制专科生、还有对口招生的三年制专科生等等;本科类的有对口招生的二年制学生、有高中起点的四年制学生……

 

二、生源音乐基础差的成因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所招学生的年龄不一,初中起点的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高中起点的学生有的十八九岁,年龄大一些的已经二十一二岁。学生骨骼发育已基本完成,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较差,学习类似钢琴、舞蹈这样的技能课较为吃力。

 

表现在很多学生来自农村,而农村普遍存在音乐基础教育和音乐教学条件较差的情况,学生从小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有的学生甚至在入校的时候连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下来,大部分学生没见过钢琴,也不知道什么是舞蹈,再加上学生骨骼发育大多已基本完成,身体的灵活度、柔韧度相对较差,学习类似钢琴、舞蹈这样的技能课较为吃力。

 

入校后看到钢琴老师出神入化地演奏、声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演唱、舞蹈老师婀娜多姿地表演,一边是赞叹不已一边是心生畏惧。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课学习情况

 

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各科教师已经尽心尽力了,可是有些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依然是不开窍,比如,声乐课学习中唱歌跑调,视唱课学习没有音高概念,舞蹈课学习节奏踩不准、动作不到位、该伸的伸不开、该收的收不住,钢琴课拍子数不对、识谱能力差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这些学生感到痛苦,老师们也是苦不堪言。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害怕技能课的学习选择了退学。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在幼师教育的性质来看,各级各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演员、演奏家,而是培养具有一定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幼儿教师。怎样帮助未来的幼儿教师克服学习音乐技能的畏惧心理,用昂扬的心态愉快的学习,是我们这些技能课教师应该用心思考的问题。

 

四、克服音乐技能学习畏惧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教师多是专业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新来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教学能力欠佳,由于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在老师看来有些知识都是一些最最基础的,学生都不知道,比如,钢琴教学中的简谱、五线谱、音符、节奏、节拍等等,这种在专业教师看来极其简单的知识在学生看来都高深莫测。再比如,学生在学习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的时候,常常是一头的雾水,因为这些知识在他们以前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急躁情绪。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平复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她们都是从小没正规学过音乐、连歌都唱不完整的学生,怎么会认识音乐中那些高高低低、长短不一的音符呢?连舞蹈都没跳过的他们怎么会懂得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呢?反过来再看看学生努力的样子,多发现一下学生身上的有点,多找找自己的不足,急躁的情绪或许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的做到耐心、细致,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教师应注重进行作品分析、有表情地示范

 

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钢琴课是学生最畏惧的课,课堂上教师通过进行作品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认识作品,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产生的时代、产生的背景、动作要领、乐曲的段落、乐句的划分、音乐的走向……比如在学习钢琴曲《乒乓球》的时候,让学生先进行读谱分析,了解这首作品是一部曲式结构,有四个乐句构成,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一大致相同,属于同头变尾的创作手法。

 

在学习钢琴曲《消防车》的时候,也先让学生进行读谱分析,了解这首作品是一部曲式结构,有四个乐句构成,通过分析发现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一样,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第四乐句大致相同,属于同头变尾的创作手法,第三乐句是一个变化乐句,整个作品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再比如,在学习儿歌弹唱《看星》的时候,让学生先进行读谱分析,了解这首作品是一段体结构,有四个乐句构成,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在弹奏的时候难度马上就从四行谱子变成了两行谱子,学生立刻就会觉得不难了。在进行四手联弹训练的时候,钢琴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明;“这种演奏形式是两人一起弹奏同一架钢琴,发挥了钢琴独有的优势,这是其它乐器做不到的。四手联弹不仅可以让钢琴变得更具有表现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讲解学生会发现作品不仅变得不是那么难了,而且变得很有趣味性,再加上教师有表情地示范,便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便会变畏惧为乐意学习了。

 

(三)努力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从前面分析的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现状和生源音乐基础差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从小没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知识极其匮乏。教师如果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课堂为契机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努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歌曲《恭喜恭喜》时,不妨把作品的创作背景给学生做个介绍,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这首歌曲大家耳熟能详,尤其在过年前后商场、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这首歌曲,烘托节日快乐的气氛。在大家心目中它应该是一首贺岁曲,殊不知它是由我国享有“歌仙”美誉的著名作曲家陈歌辛于1945年胜利后创作的一首传达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的歌曲。在早期的歌谱上,第二段是“中国抗战胜利,消灭法西斯蒂,全人类说恭喜。”第四段是“经过多少困难,历尽多少磨难,用了多少血泪,写成一个胜利,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想必能够很快体会到抗战胜利人们的喜悦之情,而且也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新的探索性的学习了。

 

(四)引导学生勤学、多练、善思,强化音乐技能课的基本功训练

 

技能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想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技能课的畏惧心理,就要让学生勤学、多练、善思。《论语》中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讲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如果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再给我们讲明一个道理:在音乐技能课学习过程中只有做到勤学、多练、善思,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不能急躁,进行有效教学。比如一个音乐天赋很差的学生,已经很努力了却一直不出成绩,作为教师切不可急躁,恶语相击,一定要温婉的告诉学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告诉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不断鼓励她,同时要给她指明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前进的方向。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只要我们方法正确、引导得当,在学生克服了畏惧心理之后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展示、多交流

 

音乐技能课学习的目的就是能用自己学所学知识引领幼儿园的孩子感受音乐,终究是要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唱歌、弹琴、跳舞的技能的,用美妙的琴声、歌声、曼妙的舞姿感染幼儿。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找住机会让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例如在课堂上,每次都可以选取几个学生来展示自己,当然不能只让那些技能好的来展现,还应该选一些虽然技能不是很好但是一直很努力的学生来进行展示,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哪怕有的学生展示的不好也没关系,只要敢于展示也是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就会适应这种人前表演的状态,对帮助他们克服音乐技能学习的畏惧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篇3

见习生回学校后普遍反映,在见习期间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主班教师抄写教案或工作日志;工作之二是帮助教师进行环境设计中的剪纸制作、折叠、粘贴等,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并一无所获;工作之三是帮助幼儿园进行洗刷桌子和椅子等简单的清洁工作。见习生带着在幼儿园工作就是不停地抄教案、做保洁的印象回到学校,见习不仅没能帮助学生,反而害了学生。

1.2见习制度严重缺失

见习生在见习时会带着学校设计的见习报告走进幼儿园,但是由于见习报告设计脱离企业实际、制度无人监管、见习结果与学生学业和就业完全脱节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教师和见习生都没能重视和珍惜见习机会。个别带班教师甚至利用学生见习期间满足私欲,让学生从事完全与见习无关的工作,造成人才和时间的浪费。

1.3见习时间短

本校见习为一周时间,幼儿园因企业管理和行业特点,无法在见习之初就让年轻没有经验的见习生直接深入一线工作,而学生刚刚熟悉了工作环境就到了返校的日期。学生普遍反映刚要摸到一点儿门路,见习期却结束了,很遗憾。

2校企合作之中职院校在见习期的建设建议

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校首先要对见习制度进行整改。培养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在一定的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对职业的认识、理解、情感和态度,是职业人从事自己职业的一种自主自觉的认识。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本身就处于青春期,尚未成熟,对角色的理解和就业的前景尚未认知。为了让学生尽快通过职业定向阶段,进入准幼教工作者的学习状态,建议每学期让学生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或优秀的私立幼儿园见习两周时间,请企业安排优秀骨干教师以讲座或演讲的形式,用他们自身的优秀业绩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向往。见习时要按照见习计划确定每日见习内容,将每个学生分配到班级,由班级的主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家园合作、幼小衔接等相关职业要求,培养职业意识。

减少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大连市公办幼儿园目前使用的是《探究式B版教材》,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并将五大领域系统融合,目的是让幼儿在3~6岁发展关键时期,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智力发育、情感发育,都得到合理发展。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理论课课时,但学生往往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能唱会跳,基本上不用学教育学原理等纯理论课程。为了加强中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从企业要求出发,将工作内容及时引进到学校课堂里。幼儿园课程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参照B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利用资料包并进行活动准备。在实训周中,学校要求幼儿园必须安排有专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看课、听课、讲课、评课的时间。教师讲课是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发挥和融合过程,这是形成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见习时找到自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漏洞,回到学校课堂才会重视理论知识。

为企业提供财务保障及人才储备每一学期,学校会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配到幼儿园见习两周,势必会给幼儿园的工作和日常管理来带压力和负担。尤其对一线的班主任无疑加重额外负担,因此,幼儿园教师对见习生进行管理时难免出现精力不足或不负责任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为企业支付经费和课时费,确保见习的有效开展。同时,见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人才储备,在毕业实习分配时优先选择校企合作期间大力支持并培养见习生的幼儿园,激励幼儿园为学校见习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企业合作,加强交流在学生见习期间,学校应组织因为见习周而停课的教师集体到幼儿园参观学习,有条件者可以在见习的企业驻点调研。这不仅是发挥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也让中职院校的教师深入企业,成为理论性实践者。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教师免费授课,给他们带去最前沿的政策和理论;同时听取幼儿园教师对见习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学校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未来幼儿园教师。学校只有和企业经常往来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3校企合作之企业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想要通过见习积累经验、感悟未来职场的工作内容和氛围,与幼儿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加强实习指导教育实习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方式。幼儿园的主要岗位就是教师和保育员,见习的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相同。幼儿园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为学生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详细系统地为见习学生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与教师岗位职责”“幼儿园环境概述”“3~6岁幼儿发展指南在园实践效果”“幼儿园与家长、小朋友的沟通技巧”等辅导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避免学生在见习期间盲目、被动地适应环境。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核工作考核是学生的动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考核是否严格规范决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考核标准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保证学生见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考核时要本着实事求是、严格的原则。尤其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求见习学生必须完整地进行一次活动设计与实践,由指导教师为见习教师打分、评价的标准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活动过程是否思路清晰、时间安排合理,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有感染力,等等。

为见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幼儿园指导教师是学生见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见习生未来工作的楷模。不仅代表企业的形象,更是行业的标杆。因此,在学生见习周期间,一线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端庄大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传递正能量,让实习生心中充满爱,充满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德高为范、技高为师,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见习的学生,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介绍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护见习学生对本行业的热情。

篇4

二、加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活动的对策思考

(一)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整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学校既要突出学前音乐教育的优势特征,还要合理配置、应用已经存在且正在开发的教学资源,沿用和延续传统音乐专业的设置方式和内容,以迎合学前教育教育素质及基本要求。课程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和主要对象,依靠学科之间的配合和应用,挖掘、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机制,包括说、弹、唱、跳等多让学生实践和感受,或是围绕幼儿的生活特征及表现,把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逐一解决。在实践能力开发上侧重于教学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的推广,因为当学生进入教职岗位之后,教学行为才是学生真正能够发挥或展现出来的能力。因此,现阶段课程体系应当向职业化、操作化转移靠拢,而不是一味固守专业化和素质化。

(二)引用新形式教学模式和技术

艺术类教学内容偏重于自由化的教学模式和技术,但目前由于模式和技术还没有得到完整创新,所以在教学模式和技术上,依然需要寻找成熟、可靠的教学项目。如:依靠多媒体课件,建立网上授课平台,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到这个平台上“益讲”,主要是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术。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讲课的视频资料和信息,找出学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针对性的辅导和建议。又如:做电子课件,把符合幼儿音乐学习特点的教材都引入其中,在不摒弃原有教材的同时,发挥挖掘新教材与原有教材的结合点,利用教学融合技术,设置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合作式等不同模式的教学平台和活动,促进学生综合音乐艺术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三)健全、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所谓教学保障的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即可获得较为专业的教育培训和实习的机会,加上前期的学习、后期的实践,可以成为从事于学前音乐教学的专业人才,构建较为完整的工作机制。为了更好的推行、引入教学保障机制,学校可以先派教师和考察单位到学校和相关地区考察和学习,取长补短、吸取经验。如:到幼儿园旁听或做实习教师,观察幼儿在音乐学习时的态度思想和习惯意识,结合自己所学的时候,组织设计教案;也可向工作在学前音乐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讨教、学习,了解积累他们在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常遇到的问题,做工作调整。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保障机制加以维护和推广,因为以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课程为例,可以、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在途经选择和对策研究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篇5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30-02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音乐双语教学中也进行了一番摸索,在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也感到音乐双语理论知识的匮乏和音乐双语教学系统性的不足,本文阐述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关注的问题,以期在音乐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同行们的商榷与指导。

一、加强“音乐双语”教学,建设幼儿音乐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和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掌握双语的能力将成为衡量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从理论上看,麦凯和西格恩曾指出:如果学习的目的是充分掌握第二语言,如果社会文化和社会政治环境与此目的不相矛盾勿庸赘述,学习过程开始得越早,结果将会越好。我国学者方俊明曾提出了一些支持早期开展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杜秀花则在理论上论述了开展幼儿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实践上看,作为双语教学成功典范的加拿大圣・兰伯特实验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因此,只要各方面条件允许,双语教学应尽早逐步开展,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教学中展开“双语”教学值得探讨和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包括声乐、琴法、音乐欣赏、视唱练耳、音乐理论等几个部分,而歌唱几乎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模块,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唱是音乐的重要成分,是语言的一种升华,无论是艺术歌曲中的《雪绒花》还是《Edelweiss》,流行歌曲中的《吻别》还是《Take me to your heart》,不同语言用同一种旋律表达出的情感,会产生不同的美感效应,而歌唱与英语的发音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些较难掌握的英语发音,通过歌唱技巧就会很容易掌握,英语的发声本身就是讲究共鸣,讲究声音的焦点,英语中元音的发音,正如歌唱技巧中口腔打开高位置演唱一样,在歌唱状态下有足够的底气,发声才到位,外文的发声特质与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有相同之处,因此,很多美声唱法的歌曲以外文歌词为主,在歌唱教学中用双语教学则会更好的让学生在专业和语言两方面的相互提升,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一些英语专业词汇和术语,则为他们今后阅读国外的音乐论著,开阔音乐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合理运用双语进行教学

音乐双语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以美育人、以更为深层次的语言体系使培养对象更趋于完善,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住音乐双语教学是音乐教学,力求掌握新的音乐教学理念,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国音乐教育家Bennett Reimer认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用的语言和技巧,必须忠实于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的本质,教师不要以为由于表现形式的意义是不可言传的,所以文字对从审美角度教学就没有用,相反,语言仍然是审美目的的基本手段。音乐课中运用双语,是起到了传播美、体验美、感受美的一种语言工具的作用,而英语这项语言工具,又具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比如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时,感慨Love is giving , Love is living , Love is caring , Love is sharing......用英语的语言韵味,感受音乐的内涵。在把握运用英语的尺度上,认识到英语只是教学的媒介语,或者是一个工具,是用英语教,而不是教英语,音乐双语课不能损伤学科教学,也就是说音乐双语课不能演变成“英语课”或者说是“注解课”,但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英语去交流,去感受。

三、利用并改造现有的音乐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艺术活动

在有关双语教学的研讨中,有关双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一般都会提到双语教材的匮乏,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的音乐双语教师发出的“音乐资料不足”的信息,在出版的中学双语教学版的学科中,有生物、化学、数学、自然等学科,对于音乐学科,在市面上只见到两个版本的《音乐英语》,都是艺术院校专业英语系列教程,与中小学及普通师范音乐双语教材的需要相差甚远。我们并没有把音乐双语教材的短缺看成进行音乐双语教学的障碍,在把握普通师范音乐教材的研讨中,这种观点曾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即音乐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地区、学校、学生的特点,从教材中选择部分学习内容,就像一顿自助餐,根据需要自主搭配内容。我们在教材的运用中,原则上利用现有的师范学校统编的音乐教材,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改造和创新,比如,在必唱歌曲中,把《雪绒花》、《剪羊毛》、《红河谷》、《当我们还年轻》、《可爱的家》等歌曲用英文演唱;在民歌欣赏部分中,用原文的外国民歌与中国民歌对比欣赏等等。

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要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在音乐双语教学中,不止要开放学生的听觉通道,要开放他们的多个感知通道,包括言辞表达,展示多种艺术活动。比如欣赏了某一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按兴趣或特长分成小组,自己动手动脑编创各种艺术形式,可以是填词演唱、诗朗诵、小品短剧等等,同伴之间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创新和演绎,构成丰富多彩的对话世界,体验合作的快乐,当然,不同的艺术形式都要体现出“音乐双语”这一特色形式。

参考文献:

[1] Bennet Reimer.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M].Prentice Hall Press.1989.

篇6

在创新办园方面,为了使山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又不降低办园质量;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又不给地方财政过大压力,我们进行了四种尝试。

1.名园+公助民办园

由财政局出租金租用场地,形成名园下属的分园,并与名园法人一致,管理制度、工资薪酬和考核评价统一,以达到教育联动、整体发展的目的。例如,在2008年期间,丽水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一幼”)创办了阳光分园(以下简称“阳光”),丽水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二幼”)创办了水木清华分园(以下简称“水木清华”),并增加学位750名,财政局只出房屋、租金,未承受较大的财政压力。

2.名园+民园

丽水市新建的城郊住宅区的民办幼儿园招生一直困难。于是,在2011年,一幼利用优质师资和名园效应,使之成为名园下属的托管园――山水托管园(以下简称“山水”),并保证各自法人独立,行政管理、工资薪酬和考核评价统一等。另外,校本研训的共享、教学团队的重组和教材教法的更新,使民办幼儿园焕然一新,招生情况大为改观。

3.名园+新园

利用名园的孵化作用,采取“名园+新园”的发展模式。例如,一幼和二幼强强联手,创办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验”)。新建的实验园性质为公办,是丽水市投入最多、规模最大和硬件条件最好的一所幼儿园(共有21个班,近700名学生)。总之,采取“名园+新园”的发展模式,能迅速建成一所高品质的幼儿园。

4.集团化办园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发现:集团化办园能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山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例如,丽水市教育局把三所公办园(一幼、二幼和实验)、两所民办公助园(阳光、水木清华)和一所民办托管园(山水)等六个园区整合成一个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解决了2 350名学生入园就读的问题。

二、集团化办园的意义和优势

1.意义

集团化办园的意义有两点:一是人事、财物和资源等的优化配置与集约组合;二是创建规范、高效以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组织机构,形成严谨和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2.优势

集团化办园的优势有三个。其一,“借壳”壮大。“名园+民办公助园+民园+新园”模式以及全面引进名园的师资、文化、管理和科研等优势,不仅使名园 “借壳”壮大,更使“新园”减少投入的时间与成本。其二,充分利用师资。集团化办园根据实际需求统筹安排,既使人事分配与流动更为顺畅,又吸收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加入团队,还造就多名骨干教师。其三,资源整合与共享。集团化办园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培训,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节约管理成本。总之,集团化办园推动体制的创新变革,促进园区的互动、交流与良性竞争。

三、集团化办园的探索和思考

1.创新集团管理模式,促进管理科学化

随着集团建设和规模的扩大,集团的组织结构必须进行相应调整,管理模式也应因势而变、顺势而动。

(1)组织重构,条块分工

一方面,集团化办园采取集团总园长领导下的分园园长负责制,即分园园长全面负责管理各园区工作;另一方面,集团化办园有三个具体执行部门,分别是教育教学、科研师训和后勤服务。这种“组织重构,条块分工”的管理形式,既保证集团掌握各园区的动向,又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使集团的工作规范而有序。

(2)多元沟通,顺畅管理

一方面,在管理理念上强调授权赋能,管理重心下移,积极建立多元而顺畅的管理沟通渠道,以保持管理的精练与弹性;另一方面,定期召开集团园务会议,并依托网络技术,设立外网、内网等多层面的网络沟通平台,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健全集团管理标准,实现工作精细化

集团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管理者的关注范围更加广阔,因此,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

(1)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制度成为集团化办园的关键。只有健全制度,才能使集团管理更加专业化。另外,我们正在积极融汇各园区的原有制度,以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从而制定最适合集团管理的制度。

(2)行为规范的自觉内化

集团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取决于教职工的自律行为。只有教职工认同规则背后的价值观念,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制度才真正有效。我们做好思想教育和励志培训,将原有优良的人文品质、工作作风保持与发扬,并影响周围的同事。

(3)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

集团化精细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制度,对教师的工作与前景使用立体的评价模式,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另外,既按照教师的职称等级做不同要求的评估,又针对教学成果和教育工作进行分类评估,以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保证优秀教师获得晋升。

3.开展多元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集团化办园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因此,务必依托园本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承办园本培训项目

集团各园区根据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菜单,并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作为教师,可自主申请主修或参训项目,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作为园区,每个月都须承办集团的一个园本培训项目,以实现培训资源的最大化。

(2)教师分层培养,优化教学力量

教师分层培养分为两种。其一,横向的促进。例如,集团组织的全体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内容涵盖师德师风、家长工作、一日活动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其二,纵向的组合。根据教师的特长、个性和自身定位,集团组建各级梯队,以优化教学力量,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

(3)开展科研实践,建设教师梯队

以教学问题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例教研为契机,以教师五项技能修炼为基础,积极开展教科研实践,从而丰富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并逐步完善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发展机制,最终建设一支重实践、会研究且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梯队。

4.尊重共同办园理念,提倡办园特色化

篇7

(1)培养取向定位方面的不同

美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专才,注重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实践素质。在INTASC工作指南中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进行了界定。工作指南中结合幼儿的特征与需要指出了未来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准备。美国所采用的是专才教育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结合。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并未形成统一的教育目标,各个培养机构自行制定培养目标,通过对这些目标的分析可知,我国比较注重培养“全才”,注重幼儿教师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掌握理论与实践,而且要胜任研究工作。这种宽泛而无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导致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存在盲目性。

(2)职业发展道路定位方面的不同

美国的幼儿教师教育标准中指出,美国在对未来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人”的生存技能需求出发,实现培养目标的定位工作。学生以教师职业为未来的生存之道,学习应该给予这些学生未来生存的技巧,以此为基础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为学生胜任未来的教师工作奠定基础。因此,美国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标准与指标制定的过程中都注重幼儿教师获得教育技能,促进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取向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师塑造观念,指的是通过外部力量对事物外观进行改变,使其能够符合人们在主观方面的期望。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目标内容中不乏“要求”、“掌握”、“具备”等词语。这种培养目标仅仅是单向地对教师形象进行塑造,强调教师对社会、国家、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在这之后才会考虑到幼儿教师的职业准备。

2、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实施的比较

(1)参与者职业定位方面的不同

在美国的教育实习中,比较重视的是对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养,因此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职业、实习、发展等方面的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例如合作教师在对未来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其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与目标;监督教师在未来幼儿教师实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计划与反思等进行检查,将实习情况向学校汇报。在中国的教育实习中,比较重视的是完成任务。首先,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宽泛,在内容方面一般选用比较模糊的资源;其次,对实习单位知道教师的要求仅仅局限在“引导”一词上,对带队教师的要求也仅仅是“协助”、“指导”等,并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国教育实习中的要求比较宏观,注重的仅仅是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仅仅需要对“命令”进行执行即可。

(2)实施组织形式方面的不同

美国在实习指导方面采用的是合作教学指导的方式,在实习的过程中包含大学教师与幼儿园带班教师两位合作教学教师,两位教师与学生异同进行实习环节,同时聘请第三方对三者之间的合作进行协调与评估工作。大学教师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与过程评估,幼儿园带班教师主要负责与学生分享教学设计的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工作,监督员主要负责实习的协调工作与数据收集、记录等,同时负责三者之间的联系。中国在实习指导方面采用的是规定式教学方式,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仅仅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育调查研习等。实习教师依据这些内容为实习生安排相关的任务,包括听课、照顾儿童、协助教学等。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写的教案交给老师,老师对其提出修改意见,依据学生教案情况决定学生何时能够进行实习工作。

3、学前教育专业在评价标准的比较

美国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过程式评价,对学生的实习整个过程中都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中期评价。在进行过程式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多角色与多职责的特点,遵循“整体性发展、各领域渗透”的原则,实现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进步。通过过程式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师角色,同时加深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同。中国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总结式评价,通过对实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是在实习结束之后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定的,按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语与评分。这种评价方式受到教师较多的主观影响,导致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二、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存在差异的原因

1、中美在社会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

美国崇尚实用主义哲学,反对权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涵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对实用主义哲学进行英语,就是要将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联系,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美国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服务”,由此可见社会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在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与社会文化传统相一致,通过社会文化传统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中国儒家文化在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渗透,在教育管理中始终坚持中央集权制。从夏商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实行了“政教合一“制度,自此之后教育体制便纳入到了国家统一管理与控制之中。在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之下,中国教育过程中注重的是思辨与内省,换句话说就是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2、中美在教师教育体制方面的差异

美国教育采用分权制的行政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对全国教育没有直接管理权力,各州自行确定与行使教育权力。联邦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处于最高层级,对教师教育专业质量进行加鉴定与引导;州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处于第二层级,对教师资格认定与培养方案进行规定;地方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处于第三层级,与高等院校实现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习的场所与机会。中国教育采用集权式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央对全国的教师教育事业进行统一领导,对教师教育事业发挥决策、统筹与领导、协调的作用;地方各级政府对本地区之内的教师教育事业进行管理。中国采用的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不仅是要对教育进行应当的行政管理,而是将不同的院校按照等级秩序纳入到了政府系统中,最终成为了政府行政管理的延生。

3、中美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方面的差异

美国从1825年开始推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主要包括州教师资格证书与国家教师资格证书两种类型。不同的州采用不同的州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证书的发放程序与规格也不同;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只有三个阶段都合格之后才能够获得证书。不同层级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为教育实习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在1993年的《教师法》第三章第十条中已经对教师资格的获取方式与途径进行了规定,但是知道2001年才开始正式全面实施。在教师资格获取方面,只要是遵纪守法、热爱教育、具备品德与符合相关规定的中国公民都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之后即可获取教师资格。

篇8

关键词: 学前教育 产学研合作 教育实践研究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邢台学院具有107年的师范办学历史,为基础教育培养了数万名师范毕业生,师范教育是邢台学院发展的根基。2002年,学校升格成为综合性本科院校,师范教育数十年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再加上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变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师范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必须通过统一考试。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突出应用型、地方性并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认识到顶岗实习是教育形势发展与专业改革的需要,是将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推向深入的最好措施。

一、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学院实行的“精实课程制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多次论证,并不断修改。为了满足当地教育发展的要求,基本上两年就要对课程、大纲及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当前正准备对2015版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在2015板的学前教育本科教学计划中,主要设在“两个平台+四个课程”,也就是通识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前者主要有思想政治模块、外语模块、科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后者主要包括军训、教育见习、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学分等。四个课程包括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教育类课程、技能类课程。技能课程有:简笔画与手工、教师书写技能、幼儿教师语言训练、幼儿舞蹈创编、儿歌伴奏与弹唱、幼儿歌唱与训练、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有:大学数学、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国学概论、学前儿童文学、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幼儿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乐理视唱、钢琴基础、舞蹈基础、声乐基础、蒙台梭利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法 ;教育类课程有师德与法规、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艺术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有:婴幼儿健康教育、婴幼儿保育概论、婴幼儿家庭教育、婴幼儿营养学婴幼儿素质训练游戏、亲子教育、儿歌创编、学前教育法规、特殊教育概论、中外学前教育史、家庭教育学、学前教育名著选读、儿童心理咨询、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教育评价。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为顶岗实习做好了准备,因为要空出一个学期的时间要到一线去上课[1],也就是将8学期的课程压缩成7学期。

二、 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为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从教技能,学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对幼儿舞蹈、儿歌弹唱、幼儿活动设计的考试内容、评分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职业技能测试合格者发《学生基本技能合格证》;成绩优秀者发《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特长生》证书,学院还设有大量实训室,如手工教室、形体训练室、蒙台梭利实验室等,为学生从教技能的提高提供方便条件。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考核方案如下:

1.对幼儿舞蹈技能测试要求。

考试内容:考生自选一段幼儿舞蹈,既要有舞蹈的表现力又要体现出该舞蹈的特性,时间要控制在3分钟以内。

评分标准:

A 99―90分,舞蹈动作熟练,舞蹈风格把握准确,节奏清晰,可以很好地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有良好的肢体语言表现力。

B 89―80分,舞蹈动作较熟练,舞蹈风格把握较准确,节奏较清晰,能较好地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有良好的肢体语言表现力。

C 79―70分,舞蹈动作不熟练,舞蹈风格把握不够准确,但节奏尚可,不能较好地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

D 69―60分,舞蹈动作不熟练,舞蹈风格把握不够准确,节奏不清晰,无法完成舞蹈中的技巧动作。

2.对儿歌弹唱技能测试要求。

考试内容:考生自选一首伴奏儿歌,能连贯流畅、富有表地情地弹唱,时长在3分钟以内。

评分标准:

A 99―90分,富有表情地弹唱,能准确表现歌曲内在的情感及场景,弹奏流畅,不中断,节奏、节拍、指法准确;速度适中、稳定;能体现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B 89―80分,能完整弹唱儿童歌曲,节奏、节拍、指法准确;速度适中、稳定、弹奏流畅、不中断;能体现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C 79―70分,基本可以完整弹唱儿童歌曲,节奏、节拍、指法基本准确;能体现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D 69―60分,不能完整表现儿童歌曲,节奏、节拍、指法不准确;弹奏得不够流畅。

3.对幼儿活动设计技能测试要求。

第一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第二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详细、清晰,与活动目标相对应,能体现活动目的和要求。第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设计要关注幼儿活动,要层次分明,^渡自然,活动方式要机智灵活,过程要完整。第四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安排合理,保证幼儿活动完整,有师生互动环节,能完成活动要求。一般时间要求在110分钟内完成。

三、学前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1.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思想和从教技能。

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之后走上讲台,才准确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讲台上的实战,实习生的胆量、自信心、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关爱之心、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之心都得到提高和升华;实习生在研究教材、观察学生、备课、撰写教案、批改作业、考试命题、教研活动、社团活动、保教活动等从教技能方面得到强化,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的学生说:“顶岗实习一个学期,让我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广大辅导员感慨:“实习归来的学生长大了,懂事了!”正如2014级学前本科四班的叶焕林顶岗实结的那样:“这学期我在佳美阳光幼儿园完成了我的实习工作。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满满、感受颇多。首先我要感谢的是这帮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她们单纯的想法、天真的笑容,以及他们在学到知识后开心满足的样子会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和他们在一起的点滴将会是我未来日子回味最多的珍贵记忆。无论是在学校的学习中还是在社会的历练和与人的人际交往中,我都以为自己一直在认真地学习、生活着,我让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改正并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曾一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自身要求也很高的一个女孩,可是当真正看到这帮孩子的时候,坚硬的心开始慢慢融化,他们那么小,却有着那么大的力量,他们的简单、纯真震撼着我,我开始审视自己并渐渐明白,在我不断地寻找机会想要在社会中历练、成长自己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同时也丢失了一些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孩子身上的真,这使我停下匆忙赶路的脚步去反思自己的初衷。再次拾起初心的自己对孩子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会带着敬畏谦虚的心去看待这些小精灵,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2.提高了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W生要走向社会,接受检验。通过顶岗实习,让实习生提前了解并学会适应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交往,消除书生气,强化耐挫力;在基层顶岗实习,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强化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活自理技能。实习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顶岗实习为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

原来,学生撰写论文,实践性论文占的比重非常小,并且质量不高。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要完成教育观察、调查报告等环节,在完成实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初步进行教育调查,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选题不再无所适从,不再空对空。顶岗实习为本科生的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自然毕业论文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4.顶岗实习为最急需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缺问题,为基地学校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教师教育学院已进行了五个学期,安排了近千名学生,到邢台市的11个区县的64所小学和42所幼儿园开展顶岗实习、开展支教活动。有的实习基地是刚刚开始一个学期,有的是连续进行了5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基本保证了实习的连续性。这些实习学生服从基地单位的安排,任教所需的课程,做好了基本的保教工作,还为部分中小学把社团活动、广播站、广播体操等课外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水平。

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的表现,反映了我校的培养质量,所以顶岗实习中的信息反馈是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依据。因此,我们学校边组织顶岗实习,边思考校内育人体系的改进,学校服务地方的针对性和实际水平得到提高。随着顶岗实习的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效果越来越显著。

四、学前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方向

1.完善规范制度。

急需制定《邢台学院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办法》,明确顶岗实习的管理职责,明确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部等部门的职责;明确巡回指导、教学指导教师的选拔、职责、待遇、管理等内容;明确顶岗实习中辅导员职责,学生的任务、待遇及奖惩等问题;明确在实习基地聘请指导教师的办法。明确各项相关经费的标准,对实践教学经费合理划分,保证顶岗实习经费及时到位。用制度规范工作,完善管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推进工作[2]。

2.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实习基地。

使既有岗位需求又有指导能力的基地逐步稳定下来,这样对双方都有利。对需求不急迫、没有指导能力的基地进行调整,既要照顾到面又要重点照顾地双向促进。

3.加强科研,努力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与基地单位联合,做课题立项,开展研究,探索一条适合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有关学前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省级、市级课题有6项,有的结题,有的还正在研究之中。

4.建立“三位一体”机制。

建立完善机制,实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基地“三位一体”机制,共同负责实习的计划、组织、督导、考核和评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宏观协调,高校负责把关实习生的培养,基地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实习期间的生活、教学任务安排协调和教学指导,与高校共同评价考核实习工作。

5.向顶岗置换迈进。

结合顶岗实习做好延伸性的在职教师顶岗置换。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探索实施顶岗实习与置换研修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按照各个学校所需实习生人数的1.5~2倍安排,让顶替下来的多余的老师参加由市教育局统筹的置换培训。可以让置换的老师来邢台学院培训,这样在校学生就有顶岗实习的空间和机会了。

教师教育学院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了五个学期的积极探索,正在走向全面开展阶段,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问题需要市教育局、邢台学院领导从客观上整体把控;有的问题需要基地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有的问题则需要教师教育学院沉下心来在认真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去改进。为促进师范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邢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相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度研究成果顶岗实习工作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49-03

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担负培养幼儿师资以及各级各类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工作者的双重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能力素养。为了顺应社会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以需求为导向,在注重系统化、理论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实践教学是教师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和建构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是实现职前教育培养目标重要的一环,对未来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不断探索和改革教育实习,提高教育实习的有效性,是培养合格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重要环节。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不足

教育实习是本科生四年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实习前,虽然系领导和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讲明实习意义、要求,但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应该就是到实习单位走走看看,不需要直接参与教育教学,只要每天都去就行;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喜欢小孩,将来也不会去幼儿园工作,幼儿园实习可有可无,只要实习成绩及格就行了。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不仅影响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效果。

此外,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多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为期八周左右。而这一阶段也是部分学生准备参加考研的时期,他们面临着考研与教育实习之间相冲突的问题。部分考研的学生出现了应付或放弃实习的做法,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实习的成效。

(二)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

1.实习时间短。多数院校在教育实习的安排上只有两个月或短短几周的时间,实习生要在短时间内了解班级情况,进行角色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保育教育工作,这往往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经过几周时间,学生刚刚对保育和教育教学工作熟悉,教育实习就结束了,这使学生难以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有完整的认识。因此,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和实习生都觉得实习是一种形式,是走过场。

2.实习形式过于单一。从教育实习整体现状来看,大部分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主要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幼儿园完成听课、上课等教育教学任务,教育实习方式主要采用集中的一次性实习,实习管理模式以集中与分散实习为主,而没有在整个大学期间进行多次教育实习的分散分组实习、穿插实习等。虽然当前的教育实习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如课堂模拟、分散分组教育见习和顶岗实习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指导,只是流于形式,实习效果不明显,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

(三)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他们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教学中学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的内容,但当真正接触幼儿时,却不知如何组织与开展。这与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紧密相关。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与幼儿园实际教学要求相脱节的现象,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体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由于多数学生在实习前没有充足的见习机会,对幼儿园教学缺乏感性的认识,无法预测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这种现象势必会导致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影响到教育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四)高校与幼儿园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以到幼儿园实习为主。教育实习是在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帮助学生实现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然而在教育实习中,大学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并没有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和“如何具体指导实习生实习”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幼儿园重视锻炼实习生在幼儿园备课、上课的技能,而忽视参与幼儿园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使高师学前教育实习片面化。

学生在实习中得到高质量的指导是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大学还是实习基地幼儿园,在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时,在资格的认定上均无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存在指导教师成员不固定、思想不重视、指导方法不科学和指导技能缺乏等问题,实习指导工作表面化。

二、全程实践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思考

全程实践是把实践教学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四年的课程设置,所有的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定位,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的界限,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影响着全程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转变学生的实习观念,明确实习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积累教育教学艺术的课堂,是学生实践历程的第一站。高校的四年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白在学校学到的大多是书本知识、间接知识,要使所学知识变为能适用幼儿园教学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就需要反复多次实践。实习前,院系及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和实习要求,端正实习态度,解答学生对实习相关事宜的困惑,做好实习准备。

(二)延长实习时间,实施全程实习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实习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时间短,难以全面了解幼儿园各个环节的工作,难以实现职前与职后教育角色的顺利转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因此,应延长实习时间,实施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全程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全程实习可以以学年为阶段,每一阶段的实习任务各不相同。第一学年,每周半天,共五周,观察儿童并记录,写观察笔记;第二学年,每周一天,共六周,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听课,写听课记录,并能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第三学年,每学期一周集中实习,学生参与组织儿童活动,编写教育活动方案并辅助教学,合理解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育行为;第四学年,集中实习,实习期为一学期,了解幼儿园的学期计划,独立编写并实施教育活动方案,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撰写教育笔记,期末进行总结。四年不间断的实习可以为学生将来能适应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调整课程设置,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过于注重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或淡化了实践课程的开展,这与培养目标中所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定位相违背。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幼儿园实际教学的能力,课程设置中除了教育实习和试教与微格教学外,应增加实践学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必修课如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等应与教育实习目标相结合,通过幼儿园见习和课堂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教育实习打下基础。在五大领域课程的学习中,采用课堂模拟教学与走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亲自体验、观摩讲评、课堂讨论、作业反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的教学,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感知幼儿园教育。

(四)采用“分段轮流实习”,教育实习形式多样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多采取学校统一安排、分散定点实习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已联系好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学生,采取开放式实习的方式和学生自主联系实习的形式,让学生顶岗实习。但这些方式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实习是为学生以后入职做准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多在幼儿园进行,而幼儿园分为小、中、大三个年龄班,每个年龄班的幼儿发展特点不同,教育目标不同,教育方法不同。因此,在实习阶段可以采用“分段轮流实习”的方式。

“分段轮流实习”是把总的实习时间进行分段,每段时间的实习任务和实习的年龄班不同,第一段时间结束后与其他实习生进行班级交换,轮流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实习的有效性。采用“分段轮流实习”的方式时,交换双方的幼儿园指导教师应相互协作,相互交流,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根据现状调整实习任务,做好衔接,让学生在实习中获得连续性的经验,促进个体的发展。

(五)高校与幼儿园实现良好沟通和合作

高校学前教育是为幼儿园培养未来的师资,幼儿园是继续培养和发展未来师资的场所。因此,高校和幼儿园有着共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和幼儿园应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良好沟通。

一方面,高校可以把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请到大学课堂上传授经验,或定时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大学教师共同讨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内容和实习指导方法,既让高校教师了解培养幼儿教师的规格和要求,又让幼儿园教师教学经验得到了升华,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另一方面,教育实习是在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实习中,双方指导教师定期针对实习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和通过实习需要达到的要求,实现指导的有效性。

总之,高师学前教育的教育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一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是实现职前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对未来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变原来比较注重系统化的观念、理论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打破人才培养的瓶颈,调整课程设置,延长实习时间,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保障和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高校和幼儿园的双方指导教师要认真对待,沟通合作,使学生通过实习不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掌握作为幼儿教师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地从一名学生迈向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杨晓萍.试谈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二十一世纪幼儿教育发展对高师学前专业的挑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2] 张文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3).

[3] 肖美良.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特点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6(4).

篇10

二、对于学前艺术类课程设置的几点看法

(一)在重视学前艺术类课程设置的同时,从根本上强化基础技能的培养。学前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能够为学生艺术类鉴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一定的唱歌、舞蹈、绘画、表演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形成一专多能,形成知识型、艺术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二)更新教学理论,提升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老师主要以“教”学生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性的接受教学内容,对所学知识大多数是一知半解,没有深刻的领悟到知识的本质。在新课改学前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中要求老师真正把课堂变成一个资源共享、情感相互交流的地方。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老师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学前艺术类教育更需要老师发挥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

(三)在积极开展教学课堂的同时,大力引进课外知识。学前艺术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教育。投入高、周期长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所以就要求老师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多介绍一些优秀的艺术基础知识给学生认识。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小培养他们的艺术气息。

(四)运用现代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科技快速发展,教学用具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不但只局限于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多媒体、投影仪等全新的教学工具已经走进课堂,正在影响着教学的开展。老师如何巧妙地应用他们;使学生能更好的轻松的学习,是当今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视频、图片、音乐等。并且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边欣赏他们,边思考问题。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娱乐性。老师在结合书本,能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到所学的内容。

(五)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艺术是不是单一存在的,各个学科之间也保持彼此之间的联系。所以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发现总结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找到他们的异同点,在比较中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使他们能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篇11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职业性原则。学前教育专业是指在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下,培养面向幼儿园的一线教师的职业教育,这便要求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注意职业性原则。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区别于其他职业性教育的基本准则,因此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技法等,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实践能力。

(二)整体性原则。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达到有机的整合,从而成为教学一体化、知识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性构建原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整体性,在逐年的学习中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另一方面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这便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在充分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具有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教学比重,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学前教育专业的开展更具成效。

(三)目标性原则。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既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学前教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新型幼儿教师。因此,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该人才培养目标,在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全面学前教育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

(四)多样性原则。根据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多样性原则,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固有弊端,使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更具多样性,如增加职业见习实习机会、亲身参与亲子活动或参加儿童读物出版、玩具制造等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又如采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和多样性构建原则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媒介,以培养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整体系统。

(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不明确。随着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学科的发展,其理论课程系统的建立已较为成熟,但实践教学环节依然薄弱。与国外师范类专业多达72周的实际环境教学相比,虽然我国很多学校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依然存在实践时间短、实践形式单一的问题,从而造成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检验与补充的结果。

(三)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学前教育专业是新兴的应用型专业,但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专业的发展需要,这种情况使一些高校为了满足专业发展需要不得不从相关的院系部门或社会单位抽调教师,但这些教师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培训,不仅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发展情况也不够了解,从而使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明显提高。

(四)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学前教育作为新兴专业,历史经验相对薄弱,校内外的实习基地达不到统一的水平。一方面,许多学校只重视校外实习,而忽视了校内实习,没有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与实践实训室,使学生的校内外实习脱节,缺乏统一平衡性,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学校在与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合作时缺乏对其资质能力的评定与考察,使校外实习的形式化现象愈发严重。

三、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途径

(一)实施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课程。实施合理有效的教学课程是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课程,以训练学生的职业应用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如开设与实践内容紧密相关的理论课程、评析具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机构范例、根据不同的项目问题进行现场实践教学、为学前教育机构设计活动、情景模拟演练等应用型实践教学课程。

(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引导者,随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的不断发展,专业教师的数量与素质远远达不到专业发展的需求。为了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各高校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聘用具有扎实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要吸收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或对学校内部的教师进行再教育,使教师充分了解社会对专业教育的需求。

(三)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只能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检验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这便要求学校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展示、实践应用能力、情景模拟演练等创新型考核评价体系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结语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可以营造实际工作情况中的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校内专业培训与社会工作需求的有机结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燕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3,(2):11-15.

篇12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主干专业、品牌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专业建设理念,结合课题研究,就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与实践,实行了“以改革课程设置为主体、以改革评价方式为手段、以活跃第二课堂为阵地、以赛练结合为形式、以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教学模式,奠定教学技能的学习基础

(一)改革教学模式

我校实施了“2+0.5+0.5”和“3+1+0.5+0.5”的“工学交替、异地教育”的教学模式。3年制中专学生在校学习2年,异地教育半年,顶岗实习半年;5年制大专班学生在校学习3年,异地教育1年,回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半年。学生认为,这种“学校学习―幼儿园实践―又回到学校”的教学形式能解决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的问题。

(二)开设特色课程

1.增加技能课课堂教学时间。根据学生情况,学校增加了技能课课时数。音乐、钢琴、舞蹈、写字、美术、普通话等技能课每周3~4节。足够的教学时数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学有所得,增强自信心。

2.保C充足的自我训练时间。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我们对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做了合理安排:早读45分钟朗读经典,学习普通话和英语;中午10分钟唱歌,30分钟写字练习;晚上观看新闻联播,晚自习可以弹琴,绘画,讲故事,练舞蹈等;每周星期日晚上2节课是学生演讲的主题活动时间。

二、改革评价方式,激发教学技能的学习积极性

(一)明确教学技能评价内容

学生在进校之初就明确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我校提出的目标是学会“六个一百”:学会唱100首儿歌,学会跳100个幼儿舞蹈,学会讲100个幼儿故事,学会画100个简笔画,学会弹100首幼儿乐曲,学会玩100个幼儿游戏。这“六个一百”根据难易程度,分散到5个(8个)学期,逐步提高难度。有了这“六个一百”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明确,任务更具体,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改革考试考核评价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达到规定的目标。普通话、英语、计算机,要求学生参加国家组织的等级考试;粉笔字、钢笔字、绘画等,要求人人过关。

2.以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声乐、器乐、舞蹈、口语、形体等学科的考核既是考试又是比赛。学校组织若干个评委组,对学生的技能进行统一考核打分。学生考核成绩分为班级团体成绩、个人成绩,分别计入班级竞赛、班级考核和学生的个人成绩中。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基本具备了较高的从事幼教的技能。

3.改革对技能课教师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任课教师的教学绩效、年终考核、教师的经济利益、晋级等挂钩,激发了技能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开设第二课堂,促进学生教学技能发展

(一)开辟第二课堂

开辟星期六全天和星期三晚自习为第二课堂时间。课外活动小组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全校72个兴趣小组中选择一到两个小组参加。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成绩折成学分,计入学习成绩。

(二)丰富社团活动

学校成立了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演讲团、舞蹈团、管乐团、民乐团、体操队等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愿参加。学生由于对技能学习的认识到位,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强,花费的时间多,技能提高很快。

四、以实训为载体,夯实学生教学技能

(一)重视见习实习,弥补技能不足

学校在第4个学期安排为期1个月的教育见习,选择教学质量好、管理规范、设施先进的“珠三角”“长三角”幼儿园作为见习实习基地。任课教师跟班指导,幼儿园教师现场传帮带,学生加强自我反思,教学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很快。

(二)安排回炉补火,夯实教学技能

通过见习、异地教育等环节,学生对教学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第5学期或第期让学生回校进行技能补火。这个阶段,学生根据各自的不足,自愿报名参加各种技能学习。学校根据学生技能需求的情况重新编班,分班学习,反反复复,夯实提高。

五、注重赛练结合,促使学生教学技能上档次

(一)丰富校内技能竞赛活动,给学生出彩的机会

学校的竞赛活动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如每个学期的文艺演出、形体表演、合唱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乐星、舞星、歌星”大赛、兴趣小组展示汇报竞赛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

(二)组织参加校外竞赛活动,彰显教学技能培养特色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技能,形成“羊群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学习。

近年来,我校职业技能竞赛成绩突出,2014年与2015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分获二等奖、一等奖。2014年荣获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高中专分委会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专科组团体二等奖。学生的书写技能独具特色,有一大批学生能写一笔规范的、美观的、漂亮的钢笔字、粉笔字。每年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比赛都能获奖,甚至获金奖,近三年来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个,省级一等奖18个。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2015年上期,我校毕业学生的二乙通过率达97%,二甲通过率为85%,一乙通过率在15%以上。学生能弹会唱,能讲会跳,能写会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学校规定的“六个一百”的目标,满足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幼儿园指导学前儿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会说、会写、会弹、会唱、会舞等基本能力。实践证明,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一项根本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理念,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Z].2012.

篇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181-03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思考并实践双语教学,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的需要、家长的迫切愿望三个因素,我们认为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是有其优势,并且可行的。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可以用本族语言进行,也可以用外国语进行。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如果不能及时从事协调的活动,或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就会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可以避免学龄后期才开始的外语教学中出现的本族语对外语的前摄效应,减少本族语与外语之间的中介活动(心译活动)。言语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成果也表明,人在神经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可以同时获得几种语言符号,在这一时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大脑神经机制是相同的。实验研究证实,4~10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其中外语口语发展最佳期在6岁以前。儿童早期学习双语具有四大优势:①幼儿正处在口语发展的最佳期,对语言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是可能的。而且,由于此时他们的语感特别好,对语音的把握会比较纯正。②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是直接理解,他们善于借助直观动作和当时的交际情境来理解语言,而不必像成人那样经过母语思维,经过间接思考来转化成外语思维。所以相比较而言,学习双语会轻松和容易些。③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还不成熟,心理负担较小,极少出现成人那样因害羞或怕出错而不愿开口的现象。④幼儿与他人的交流只需较少的语言参与,且语言的结构简单,可以借助大量的体态动作,所以学习和运用外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比较高,这是学习外语的良好心理基础。儿童早期即学前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期。站在这个角度上说,在学前期对儿童实施双语教学也是可行的。

二、学前教育“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双语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这里所强调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情操与人格魅力。试想一个老师尽管有符合要求的学历、有能胜任教学的水平、有侃侃而谈的口才,甚至有如鱼得水的社交能力,但他唯独缺少敬业精神和亲和力,那么,这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培养和造就合格的幼儿教师是高职学前教育的使命,也是高职学前教育培养幼儿双语教师的前提。

2.双语教师的英语运用应比较熟练,表达比较流利。幼儿双语教学的师资不一定非要英语专业,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英语专业,就很可能偏废对母语的重视,更可能不考虑幼教专业的特点,而顾此失彼。同样,如果我们完全不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味地强调幼教特点,那么,双语教学就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所以,对幼儿双语教学师资的选配,应立足于幼教,着眼于英教,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培养和造就既懂幼教又懂英教的幼儿双语教师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责任和教改的目标。

3.双语教师应当有能力用双语组织幼儿一天生活的大部分环节。教师不仅要有能力组织英语课,更重要的是把双语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从日常礼仪到游戏娱乐,从入园离园到就寝用餐,双语教师都要尽可能地用双语去组织,使幼儿在生活、游戏和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和学习英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这种学习好像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幼儿一天的生活应是缤纷多彩的,我们不能人为地给这种多彩的生活赋予太多成人的思想和情绪,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我们应按照幼儿生活本来的样子,恰到好处地将双语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大部分环节,让幼儿自己去体会、去感知。

4.双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的英语应当是儿童化的。幼儿双语教师所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言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在儿童的活动、游戏和生活中倡导感受式的口语教学,绝对不可生硬地进行成人式的英语单词和字母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教学语言(指母语)比较趋于儿童化,幼儿易懂易接受。但是,在双语教学中我们运用英语组织活动,并尽量使之趋于儿童化,其难度就显得大多了。双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双语(特别是英语)要儿童化是双语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

5.双语教师应当善于使用非语言的行为。学龄前儿童年龄、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在语言学习上,死搬硬套、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是不奏效的,只有灵活运用、潜移默化才是有效的。如果说灵活运用主要指的是教学中的语言行为,那么,潜移默化则是指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如情态(情感行为)、体态(身体行为)等。一个优秀的双语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教学基本功外,面向学前期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更为重要的是非语言教学的基本功,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深长的手势有时所起的教学效果远比语言的穿透力要强得多。

三、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

1.理论实践。从理论上讲,双语教学需研究的问题很多,诸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双语教学结合点的研究、专业教师英教化和英语教师专业化的相互转化、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但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可行性,我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对双语教学的所有理论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从实践的意义上说,我们仅对双语教学主体性、愉悦性、激励性、合作教学等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效用进行比对实验。同一门《手工》课程,20人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仅把原本用母语讲授的教学内容改用英语进行教学,整个过程基本上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另20人则采用双语教学手段,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合作教学,教师的角色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学生扮演的是主动学习者,既分又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跃跃欲试,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突出。比对显示:前者由于缺少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教师教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学生学得心灰意懒,索然无味,教学未抓住根本,实际上只是教学语言使用的简单变化而已,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也没有顾及到双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后者由于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在学习合作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他们不仅要在学中做,做出一幅漂亮的剪纸,更要在学中说,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尤其是分组合作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但从中学会了手工制作的一些技巧,而且从中提高了英语口语的训练效果,双语教学原则在这里真正体现出了它的实践意义。

2.课程实践。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就《手工》、《游戏》的双语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以《手工》课为例,其双语教学的开展就具有探讨意义,我们把课程教学实践的这种探讨意义概括为“三个过程”或“三个层面”:①准备过程,亦即英语渗透层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将课程内容必定会出现的一些专用词汇,在课前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并了解课文内容,以保证在课堂教学时学生能用英语学习手工技巧。教师上课时,用5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温习已布置的英语单词和词组,另方面准备进入下一过程。在这个准备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能读得出、听得懂就行。②认知过程,亦即英语整合层面。教师把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制作手工艺品的材料、工具,要求学生用双语作介绍,使学生通过说,不但发现认识了材料,而且训练培养了英语语感,为下一步利用材料奠定一个良好的认知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交替使用中英文,将汉英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互为主体地运用双语对手工材料、工具的作用进行解说,让学生的说与老师的评、老师的说与学生的听充分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③活动过程,亦即英语主体层面。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过程,根据合作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用学生课前自己准备的手工材料进行技巧学习训练。在这个主体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同一角色,指导与学习融为一体,英语这时就成了主体语言,教师用英语表述手工制作的过程,学生也要用英语表达自己学习中的想法。尽管学生的英语表达不是那么流利、完美,但在一边干、一边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及语言沟通氛围,正是我们双语教学所要追求,并要达到的目标。

3.社会实践。“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为了检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双语教学的实践能力,我们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教学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园的双语教育应是一种整合的教育,我们培养出来的“双语型教师”也应是一个具有教育整体观的幼儿教育者,这种整体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实验和幼儿园双语教学中,应在五方面有所体现。①从目标上整合。目标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双语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语言领域的目标细化和分解,而应是对幼儿各领域整体的、有机的综合,因此,我们的目标不应只定位在幼儿语言的发展上,更应重视通过双语教学,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等其他领域和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上。②从内容上整合。目标的整合最终总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内容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形式,要使语言领域的不同内容与其他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联系,就必须对双语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因此,我们在双语教学实验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现阶段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应如何应对幼儿园双语教育的需要?“双语型幼儿教师”还需要为幼儿作好哪些方面的知识经验准备?语言领域的内容可与其他领域的哪些内容整合等。③从形式上整合。教育组织形式的整合,是提高教育成效的关键。在实践中,为避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单一和刻板,我们可通过儿歌、游戏、谜语、故事等形式,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努力为幼儿创设和谐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英语。④从方法上整合。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方法不应只是上课的形式,而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英语及多元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发挥环境的整体作用,努力在各种环境的创设中,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支持,切实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便于活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和活动中习得语言,尤其要注重模拟的生活情景和游戏化的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开口想说,有话可说,激发幼儿开口说话的兴趣。同时,要为幼儿提供规范的语言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确的语言,要积极创设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让幼儿有自由发表的氛围和机会,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安全、信任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若英.双语教学的原理探究及其对双语教学实践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