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①消极,腐化的生活方式;②不良的社会风气;⑧不健康的书刊,影视及其他“娱乐”媒介活动;④读书无用论。2.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高。3.对老师的评价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4.教育发展不均衡。
1.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政府必须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同时,要鼓励学校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挖掘内部潜力,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应该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作用,整合教育资源。
2.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国家应该将教师工资发放作出统一规定,尽量缩小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差别,建立教师待遇的公正保障体系,监督各级地方财政及时兑现广大教师的津补贴和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建议政府设立教师住房补助基金,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困难、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关键问题,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转变观念,全面培养学生。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更难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死板的书本知识,僵化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社会无法立足。多年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学生成绩,只抓中上等生甚至尖子生,放弃下等生及差生,造成两极分化;另外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结果青少年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更有甚者因成绩不断滑坡,受不了老师的逆耳“忠言”,自寻短见。事实充分地说明,在抓基础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想考出好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同时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
4.提高教师创新素质。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通过请领导讲座、专家报告、问题分析研讨、参观学习、典型引路等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大力解放教师思想,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圈,一切从21世纪教育需要来考虑。其次抓教师的继续教育,给全体教师定期进修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次数和实效。并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2―0021―01
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民主管理等手段,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积极性、创造性,并不断地协调内部结构,增强凝聚力和驱动力的过程。本文针对农村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现总结如下。
一、目前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工作计划种类较多,难以执行。学校计划目标应该结合实际,措施应该得力,实施方案应该周全。但是,有些学校计划随意性较强,脱离学校工作的实际。作为学校,只在乎有没有计划,计划种类全不全,而不在乎可行不可行。更有甚者,极少数学校出现补写计划的现象,计划不是制订在工作之前,而是制订在工作之后。这些学校开展工作时,只能被动应付,很难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 学校制度齐全,难以落实。多数学校制度建设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制度汇编。然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打折扣的现象,奖罚不到位,领导们对某些现象带有一定的感情因素,态度暧昧,致使学校的制度形同虚设,制度建设的目的仍然是应付检查,削弱了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功能。
3. 教育评估不尽科学。教学评估存在几种不良现象:一是评估只看结果,轻视过程。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评估,会造成学校的管理失去过程控制,从而使学校管理背离教育方针,违反教育规律。二是评估注重材料,不注重实际工作,此种现象滋长弄虚作假之风,出现评估前补材料、造档案,评估时要什么材料就有什么材料。三是评估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综合因素。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教师的竞聘上岗,职称评审,学生成绩的排名占了很大比重,对于一些薄弱学校,甚至是一票否决,这也不利于教育观念的转变,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4. 民主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学校管理存在两种认识上的偏差:一是校长是学校的法人,就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这样校长在行使权力时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使学校管理气氛僵化,学校中层干部和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压制。另一种认识认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学校管理的好与坏,学校办得成功与失败,其荣誉与责任都由校长一个人承担。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强,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一切都可随和,工作被动应付。这两种偏差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甚至贻误学校工作。
二、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很多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老套式”,很多的学校无法无视存在的问题,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度来开展工作,不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笔者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管理者思想落后
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能不能取得进展和突破与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对管理的概念认识不足,只是沿袭过去的旧模式,采用旧的管理手段,无法使应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比照认为: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1]。教学管理更应该适应学生的、教师的发展,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动态的发展的思想,在教学管理的工作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二)教学管理内容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没有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开足课时,如音乐课、体育课,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中小学为每周有三课时,但是大多数学校都只开设两课时,有些还只开了一课时,至于国家倡导的小学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更是落实不够,要么以学生太多、场地有限为借口;要么只是应付检查,功利化,坚持不下来。像科学、社会、品德等科目课时缩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至于在国家课程方案中提倡的为适应当地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所开发的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更是进展缓慢,即使有的学校为应付检查开发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也并没有真正开设和使用,校本课程形同虚设。
其实,课程计划落实大打折扣成为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是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价值取向问题。学校的发展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校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偏离这一价值取向,教学管理必然出问题。
(三)教学管理存在形式主义
温总理曾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可是,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管理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都是在做表面文章,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2]。对外是“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实际却是“勤勤恳恳搞应试教育。”为了展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组织展示大量的“示范课”、“观摩课”,而实际上却是真真正正的“表演课”,课上,老师与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令人惊叹,,但细细一想,这些课的表演色彩太浓,“完美”得失去了真实。作为教学管理者应该反思:学校教学需要的是什么?是真实,教学管理是不能玩花拳绣腿的。
二、针对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规范办学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人认为提升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就是狠抓教学质量,于是教师就采用一切非常规的手段,私定复习资料、多留家庭作业等违规行为随之而来。其实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认识,教学管理的不规范必然带来教学行为的不规范,这对教师的个人形象及学校声誉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狠抓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办学是前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守教育法规,遵守各级主管部门的规范和要求,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强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进而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提升管理的质量[3]。
(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基础上,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只作检查为带头参与。
(三)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首先,优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每个教研组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除按常规要求进行正常活动外,还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意见、建议、观点等。其次,创新校本培训方法。每学期初要拟定本期校本培训计划,在培训时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4]。同时要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建立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水平的操作体系
建立一支素质棒、效率高的管理者队伍,是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上级教研部门要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方式和激励机制,每期末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存入个人档案。其次,学校要规定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每月应对所分工负责的对象谈一次话,听取教师的意见。再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或学年)应至少面向全体教职工作一两次学术报告,内容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理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好观点、经验的介绍[5]。
(五)改革业务学习(或校本培训)组织形式
改革业务学习可以以下三个板块入手:首先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也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其次是教育论坛板块,通过探讨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1-2位教师书面发言,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最后是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三、结语
小学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不够系统和深入,笔者对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还不够全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并没有介绍到,如管理制度滞后的问题,小学生课业负担偏重的问题等等。在分析解决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时也不够全面,只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安源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丁雪琴.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一)管理人员思想上重视不够
学籍管理贯穿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涉及学生的入学复查、注册、成绩登记、奖励惩处、毕业等多个环节,学生在校期间产生大量的学籍档案,需要每学期及时归入学生档案袋,我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学籍档案室或者场地足够大的地方来容纳、整理学生个人档案,直到学生毕业时才来整理学生个人档案,学生的部分档案可能由于时间太长造成遗失或者遗忘没有归档,如学籍异动、奖惩等材料。
(二)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出台了有关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我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相应的制订了《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学生学籍管理一些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籍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学生学籍的实际管理中仍然有许多学籍管理工作需要规范,学生学籍档案的材料涉及到组织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各教学系,各部门产生的学生个人材料如何归档,毕业生如何将毕业生档案移交学校档案部门,都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方便操作的制度来执行、协调。没有相应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学生个人档案不完善,学校档案中缺少部分学生的学籍、毕业生档案。
(三)各系学生学籍管理人员不稳定,学习、培训不足
各系、各部门做学生学籍材料大多是新来的老师,做秘书一至二年后就转行搞教学,人员变化快,刚熟悉工作又要更换工作岗位,新来的人员熟悉工作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每年新生入学时教务处都对各系的秘书如何做好新生注册等有关学籍工作做了培训,但在涉及到具体学籍工作时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但管理人员几乎很少得到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
(四)部分管理人员缺少业务知识和现代信息条件下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及教务管理系统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在整理学生数据时要快速、准确,数据格式要正确,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学籍管理人员缺乏精通业务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一些学籍管理人员缺乏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很难培养科学的管理能力,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比较吃力。有的学籍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他们很少甚至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更没有学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籍管理水平的提高。[2]学籍材料涉及全校学生,数据量多、更新速度快、工作量大,部分学籍管理人员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没有认真学习学籍管理的相关知识,只满足于完成现有的工作任务,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和使用现有的软件,没有认真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学籍管理工作没能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二高校学籍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学籍管理的认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的重要地位不是人为强加的,而是由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籍管理在学校管理和校风建设中的功能作用决定的。[3]它影响着教学秩序的稳定,也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科学规范的管理能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反之,管理上不去,教学和人才培养必然出现混乱,甚至影响办学效益和办学信誉。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对学籍管理的认识,把学籍管理作为一门学问来看待,加强学籍管理的研究,注重学籍管理的创新。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保持教学管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只是在教学检查或评估时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并保持相对稳定。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空间够用的档案室,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制定适合本校的、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制度
高校要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籍管理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具体实施细则、工作程序和运行模块,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注重从制度上规范学籍管理的行为,从程序上严把学籍管理的质量,从运行中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在新生入学、毕业等方面要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在休学、复学、转专业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制度要以人为本。要制定学籍档案的整理、归档、移交的制度,便于各系部按照规范的要求来做好学生学籍档案。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学生间学习能力差异加大、学习目的多样化的事实,实施更富有弹性和超前性的学籍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和实施科学的学籍管理,使学生个性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三)规范管理,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学分制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全面推行,学籍管理工作也更为复杂,这对学籍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和建设,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籍管理人员的潜能,调动起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有效地评价机制。学校在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籍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以体现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也可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学籍管理工作既是学校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每天要面对繁杂的教务常规管理和日常行政工作。从事这项工作,要有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爱岗敬业,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认真而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三是熟悉各项规章制度。要抓紧业务学习,熟记各项规章制度的要点。四是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只有树立起了高度的服务意识,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让师生满意。为师生服务就是为教学服务,是教学管理手段之一。五是加强业务培训。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计算机水平和档案管理水平,尤其增强计算机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使管理干部掌握工作规律,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务变得井井有条,提高管理效率。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籍管理人员,通过专门和系统地学习,提高知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若不重视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一味使其沉浸在事务性的工作中,不仅机构缺乏活力,而且也制约了学籍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六是开展学籍管理研究活动。要经常组织学籍管理工作者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充实与搞好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知识,使他们逐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特点,自觉地钻研业务,提高工作能力。[4]
总之,学籍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加强学籍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校学籍管理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控制、激励和调节作用,达到稳定教学秩序、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教育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四)积极推进学籍管理的二级管理
鉴于目前高校办学的规模日益扩大,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二级管理模式势在必行。[5]学籍管理绝不是教务处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应在系(部)建立学籍管理的二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系(部)的直接管理作用,系(部)应指派秘书专门负责处理本系学生的学籍和成绩,保证责任落实到人。教务处负责制订学籍管理日程和管理规章,各系按既定日程和要求完成管理工作。教务处可以定期组织召开交流会,通报学籍处理的情况和问题,协调工作,统一学籍处理的尺度。
总之,学籍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建立健全一整套高校学生学籍管理体系,管理好学籍至关重要。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籍管理要与时俱进,在探索中求发展、求完善。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勤于学习与研究,以高度敬业的精神,始终把握育人服务的方向,努力使学籍管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为高校培养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管伟巍.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12):123.
[2]谭明芳,黄灵芝.高校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325.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人才源泉,中小学生在食堂的饮食问题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学业,是中小学在日常管理中所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关于中小学食堂不好吃、不卫生,甚至是食物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这就提醒广大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中小学食堂的管理,为学生提供足量、卫生、营养均衡的饮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一、当前中小学食堂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制度健全程度不尽如人意,加之幅员辽阔,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导致中小学食堂存在很多问题,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1.食堂管理体制不完善。很多中小学为了图方便和短期利益,将食堂外包给私人,表面看来是市场化运作,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但是,由于一些学校管理者过于放松对食堂的管理,给食堂承包者偷工减料等违法道德、规定的行为以可乘之机,导致伙食卫生难以到达标准,价格偏高,难以满足青少年快速增长的身体对营养的需要。同时,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例如无备菜间、无食品仓库和更衣室,一些必要的安全防火措施也很不完备,构成很大的隐患,在学生和家长中也产生了十分不好的影响。
2.思想观念落后。很多中小学的领导及教师认为,教学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而像食堂管理这种后勤工作不必花大心思去搞,没有将食堂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甚至是采取一包了之的做法,有的老师还持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种荒唐的想法。这种落后的想法实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导致中小学食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3.缺乏专业的营养人才与管理人才。食堂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一部分是通过招聘进入,还有一部分是由走关系、下岗分流的人员组成。整体素质不高,没有几个经过专业培训的好厨师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很多食堂尤其是落后地区中小学食堂的管理根本就不成体系,很多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健康许可证,直接导致难以给学生提供合理搭配的营养餐,卫生状况堪忧,对于食堂中各种偷工减料、私拿公共财物的行为也难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以营养餐为例子,很多学校食堂没有设置“营养餐”,食堂中缺乏设置合理营养餐的专业人才。肉类以鸡肉、猪肉为主,而牛羊鱼肉不足。油炸类菜肴主要是炸香肠、炸鸡腿等高油脂食物等。蔬菜中缺乏长纤维的芹菜、菠菜。主食单一,很少有学校配备饭后水果。这些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专业的营养人才。
4.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只有有了严格而明晰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保障食堂管理有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饮食服务。但是,一部分中小学没有认真执行国家在学校食堂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准则及行为规范,是人治而非法治,采购、做饭、销售、卫生检查、打扫等整个流程根本就没有任何约束,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盛行,公共财物丢失严重。例如,一些学校在食堂采购环节上,未按规定向供货商索取证件票据,图便宜,尽可能地低采购廉价、散装的无QS标志的食品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规定,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实施机制,导致很多规定都形同虚设。此外,卫生局、教育局等上级管理部门在对中小学食堂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在监管手段、频率、惩处措施等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即使发现一些问题,但出于人情、重视程度不够等各种原因,往往不了了之。
二、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的相关对策
针对中小学食堂管理存在的问题,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笔者提出了如下对策。
1.转变观念,将食堂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小学领导要充分重视食堂管理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要搞好食堂管理,让吃放安心、可口、营养均衡的伙食,让学生家长安心。此外,中小学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量实例宣传食堂管理的重要性,组织食堂管理及日常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自身的社会责任。
2.健全学校食堂内部管理制度。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善的食堂管理条例及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建立健全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及严格的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配备专人进行制度执行及监管,组织食堂卫生监督小组,对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或突击检查,一旦发现有违法规定的行为就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罚款、停业整顿甚至是开除等惩罚措施。对于从业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制度,由学校组织,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如果发现有从业人员有传染性疾病及其他不利于食品健康安全的疾病,应及时调离,妥善安置。对从业人员的着装、头发、指甲及其他行为习惯都要进行相应的规定,以保证食堂卫生。加强采购管理及财务管理,对食堂原材料的购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防止多购物而产生的积压和浪费。成立专门的采购监督小组,对采购物品进行严格的票据审查和质量检测,严禁采购“三无”产品及劣质产品。学校也要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灵活调整饮食结构,确保所购物资物美价廉。加强财务管理,将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合理制定饮食成本核算和定价规则,构建多层次、合理的食品价格体系,维护学生利益。对于外包食堂,要严格控制其利润,对于学校自有食堂,所得盈利要用于食堂建设。
3.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外部监管。各地区的教育局和卫生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校食堂财务工作及卫生工作的检查监督,对于任何单位及个人,只要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就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同时,转变食品卫生监督模式,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优化监督手段和方式,加大突击检查力度和惩罚力度。明确中小学所在地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在食堂安全监管工作上的义务和职责,确保措施、责任、监督三到位。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压力大给高校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的大量招生,大学生人数在成倍增长。很多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中所需要的精英人才,也不再是人们思想中的天之骄子。这就给毕业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尤其当前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人际方面、生活自理以及抗击挫折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往往在面对巨大压力时,选择逃避,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2.学生管理体制与学生的价值观脱节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比较僵化,行政管理思想比较老化,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相对简单化,并且过于单一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极化,表现在自我意识较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同时思想比较活跃,在思想价值观上转向实惠性。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重管理,轻服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学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辅导员应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及学习进行辅导,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辅导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甚至一位辅导人员带几个系的学生,导致辅导员对学生的辅导时间不足,关注学生的程度不够。另一方面,还有部分辅导员仅仅将留校作为一个短暂的生存发展规划,并没有将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来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够上心。
4.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
信息网络自身具有开放性及丰富性的特点,同时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学生的思想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很多大学生精神空虚、萎靡不振,甚至对网络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久而久之,荒废了学业。
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应对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理念主导行动,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成本分担的角度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学校非常重要的一员,在支付学费的同时,要求教育管理者为之提供相应的教育和管理服务,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学生的问题时刻放到心上,牢牢抓在手上,理解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困惑及面对就业压力出现的形形的问题,并积极引导其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工作
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压力过大的现象,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有一支专业队伍从事此项工作。学校仅有被动等待学生上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是不够的,还需要学院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合格的心理辅导员,主动发觉学生的心理疾病征兆,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年级、不同情况下学生的心理规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跟踪服务。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时,要注意根据本学院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收集行业发展资料,对重点用人单位进行更多、深层次的介绍,使广大毕业生在双选会上做到从容应对,理性选择。
3.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者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从学生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必须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培训,使其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权利,拥有比较系统的法律知识和较强的执法意识,在工作中以法律来指导、规范、制约言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和引导的功能。另外,学校应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工作交流,并开设辅导员讲座,让学生和辅导员共同参与学习,这样才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还可以和国外高校定期的开展学术交流。
4.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便利, 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管理,是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有效方法。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同时教育学生认识网络,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学习、工作,使网络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好帮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意识。另外,高校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娱乐密切相关的内容,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吸引学生。
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民主管理等手段,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积极性、创造性,并不断地协调内部结构,增强凝聚力和驱动力的过程。
一. 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教育理念上重升学不重育人。一是高度重视优质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尤其是当前高考的竞争已经下移到中考竞争,只有把更多的毕业生送进优质高中和重点高中,升学率上去了,这所初中在社会上才有美誉度和生存空间。二是把学校的功能定错了位。认为学校就是—个加工厂,只有生源好才会加工成好产品,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归结为生源的质量,因此而大抢优质生源。
2.在教学管理上重教学不重科研。目前,在初中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出现了一些极端。一是,根本不要科研,只关注分数,只要能提高分数的,哪怕是笨重的战术,都无所不用到极致。二是为搞科研而搞科研。科研只立项不研究,只评比不应用,只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搞科研完全成了走过场走形式,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不但没有促进教学,有时候甚至是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三是,一些学校的科研组织只是行政性的,成为学校领导为平衡人际关系而设立的虚机构。
3.在校园文化及教师管理上重制度不重人文关怀。一是只重视控制和约束,而轻视培养与规划。过分强调制度的约束性、规范性、控制性,过分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最终可能损害学校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自由度,导致学校只重视眼前所谓“从严管理”的形象,而对备课创新、课堂创新、作业创新等质量要素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必然影响教师主体精神与创造潜能的发挥。二是在教师使用与管理上,只注重教师的业务水平,而忽视师德建设,忽视对教师个人成长及价值实现的人文关怀,久而久之,必然形成重业务、轻师德的畸形发展的教师队伍。
4.在校园安全管理上重突击不重长远。近几年,各地学校相继发生一些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事件,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学校成为重灾区。实践证明,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些不安全隐患发展而造成的。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学校平时忽视安全教育,只是在灾害发生之后进行亡羊补牢式的安全教育,把本应该注重于平时的安全教育当成一项临时突击工作来做,这样必然会酿成校园安全管理的苦果。 转贴于
二、农村学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归根到底,建构和谐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管理中也要体现“以人为本”,意味着一切应从人出发,充分依靠和重视人,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暗示着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必须转变视角,从视教师和学生为“物”转变到把其当作具有鲜活生命的人,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尊重其身心特点、权利、人格和个性需要,对他们充分关心、理解和信任。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代社会,面对人的主动自觉的发展、丰富多样的个性以及强烈的自我实现倾向,我们应把学校管理真正立足于人,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始终。学校管理应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在高中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师和学生应当直接或间接参与学校管理的决策。学校可以成立多种以教师或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机构,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与一般管理不同的是,学校管理不仅要强调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核心和动力,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突出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而且要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完成受教育者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的管理目标。从而学校教育中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则是把管理的目标定位在育人上。因此,学校管理的理念必须是充分人性化的,必须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传统的学校管理基本上是按照垂直管理的模式,由校长行使家长式的管理权威。而现代意义的学校管理,则大多数是按照行政职能和科层管理模式,由上一级根据权限向下一级实施控制和管理。而在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观念中,管理者首先必须是教育者,而教育者自然也是管理者,因为教育与管理的惟一对象和终极目标是学生和学生的成长。所以,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必须体现“以教育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和“以服务为本”这样四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管理理念。
2.积极弘扬、确立、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其一,注重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突破狭窄的专业教育观念,从而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增强学生适应性;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观念,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二,注重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应变讲授式、封闭式教学为灵活式、开放式教学,强凋教学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个性化;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重在教师设计和实施中的创造性程度和个性化水平;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应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体人格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品质的优化。
3.切实抓好学校安全教育。一是要从细节着手,从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着手,首先排除校园安全管理的漏洞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安全隐患。二是要把制定制度和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领导带班值周、定期安全大检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三是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细化安全工作目标,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四是重长远,切实抓好各种安全教育。未雨绸缪,预防为主,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使安全教育常规化、系列化。
1引言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各项管理的基础部分,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最基础的管理单位,管理的效果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所以每个学校都极为重视班级管理。小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今后人生道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小学班级管理就承担着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对小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严重限制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解决。
2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的滞后
现阶段,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仅凭经验管理班级,重视班主任的常规活动,采取权威式的管理方法或者说教式管理方法,老师凭借自己的“权威”自上而下的进行管理,使得班主任会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不分时间、场合、地点和对象的情况,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而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1]。管理模式的滞后是小学班级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采取的方式往往很单一,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被忽视了,从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在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都统一采用圈定式管理法,即给小学生划定好条条框框,在这些条框内的被认为是合理的,而在条框外的这被定义为学生行为有失规范的举动,这种规定是不合情理的,是非常不科学也非常不人性化的。
2.2班主任管理知识的匮乏
现在很多班级中,学生数量众多,致使班主任的工作量普遍较大[2]。因为班级人数数量的庞大,导致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量很大,而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班主任学习充电的时间减少,甚至是没有,这就降低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能力。
我国小学的班主任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并没有进行过多少相关的职业培训,很多老师只是因为教龄较长,教学成果较为突出,所以转升为班级主任,但并没有学习过多少关于系统、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和知识,而当上班主任之后,因为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所以,小学班主任由于任前和任后都没有系统学习班级管理的相关管理知识,造成班主任管理知识的缺乏,最终导致了班级管理的失败。
2.3情商培养的放养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初步形成的阶段,很多习惯都是由小学阶段养成的。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往往以为中高考考个好分数打好基础为目标,专注于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在情商的培养上,通常采用放养式,任学生自由发展。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得到的过多的宠爱,使他们的自制能力越来越差,对于别人的容忍也越来越小,这些都是他们在性格上的不足。班级管理通常忽视这些性格的因素,没有对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引导,造成班级管理效果不佳。
3小学班级管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创新管理模式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刀切的方式俨然已经过时了,班级管理需要用创新的思维,适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很好的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新的班级管理模式需要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对于每个学生,要着重考虑他们各自的特点。首先是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在差异性,然后,班主任在从这些差别中,找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办法,这样,既可以避免管理盲目性造成的无效管理,有可以维持学生的个性,不抹杀学生的个性,保证了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3.2增加班主任管理知识
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班级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决定的,班主任管理能力强,班级管理的自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而班主任管理能力不足,班级表现出来的状态自然就是杂乱无章、混乱无序、懒散涣散。小学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夯实的管理才能的支撑,而管理才能的有效保障,便来自于班主任管理知识的储存量。为有效的管理班级,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班主任去学习系统的班级管理知识,以保证他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更科学的管理办法,同时,学下尽量多开一些班级,把学生数量平均分配到各个班级,以减轻当前班主任教学任务繁重的现象,让老师们腾出一步分时间去学习班级管理知识,以便日后更好的管理学生。
3.3智商与情商培养并举
我国的小学教育过分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同时又过分忽视学生的情商发展,造成了小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出现了人们经常所说的“短腿”现象。情商的重要性,相信不用言说,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但应试教育的现实又逼迫的学校和家长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这当然是不正确的。智商的发展只能算作是小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考试中可以略胜一筹,而情商的发展才是他们之后人生道路上的立身之本。培养小学生情商,应道他们正确、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一,他们在人际交往上会又给大的成就,实验证明,情商高的人可以拥有更稳定和更牢固的人际关系;第二,他们在学习上可以表现出更大的爆发力,情商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他们的自制力都很好,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制力是一个人在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学习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可以有效帮助他们实现高效率的班级管理。
4 结语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要能够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问题,不可以急于求成[3]。在小学班级管理上,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班主任必须客观地对待这些问题,调整好心态,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才是改善班级管理的根本办法。
参考文献:
[1]董云升.浅论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快乐阅读,2013.6.5:34
[2]成晓庆.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教学研究.2013,2(90):5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92-02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和接收社会化信息的重要地方,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班级的管理。下面我就为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陈旧
在“应试教育”的枷锁束缚下,小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被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点,社会、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学校领导都把这些方面作为衡量学校班级管理的重要指标,学校领导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与班主任老师的利益直接挂钩,导致班主任加班加点、主抓成绩,以实现升学率达到自己的教学效益,根本无暇从小学生的精神文化方面进行培养。
(二)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
现在的孩子普遍思想道德差,缺乏爱心。往往只爱自己,不知道爱父母、亲人、朋友。如:他们觉得你对他好是应该的,没有一丝的感恩。他们在言行举止方面相对缺乏诚信,比较浮躁。他们在纪律制度方面相对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
(三)极度缺乏班级凝聚力
现在由于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小学班级里的同学自我社会意识不断增强,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都比较独立,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多元化的自我思想不能得到统一,导致小学班级缺乏较强的整体思想凝聚力。
(四)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
很多小学的班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形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同学,而多数学生却缺少机会,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而且班主任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要求又更高,所以有一部分同学当班干部的主动性不强,不能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更新管理观念管理方法
1.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 想方设法,先“亲”后“信”。即放下架子,与学生做知心朋友,跟学生交心,袒诚布公。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少拿条条框框去卡学生,而应从心灵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思想,走近他们的生活,变生硬的批评为幽默含蓄的说教,让学生认可你、喜欢你,主体与主导才能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班级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以全新的理念治理班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当接手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时,确立一个能引导全班同学积极向上的治班理念非常重要。如:开展“红星闪闪,彩旗飘扬”“谁英雄谁好汉,咱们榜上比比看”“争做英雄小队”等争擂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小集体都有奋进的目标,从而使每位学生每天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3.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因此,在同学们熟悉之后,愿意当班干部的同学通过竞争演讲,其他同学们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内聚力
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是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本班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最终形成高度团结、互相帮助、积极进取、共同完成目标的良好班风,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5.班主任要注意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教育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观念,要有责任感,要懂得文明礼貌,要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还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意识、求异观念,以此来健全自己的人格。方法应灵活多样,活动应丰富多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具有勇敢、幽默、独立、有信心、有恒心、一丝不苟的人格特征。另外,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利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规范行为的培养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2.重视课堂上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于刚接手的新生,应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是学生健康的保障,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即“一拳、一尺、一寸”,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听的时候,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要尊重发言的同学,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为此,我常搞突击检查,如提完问题叫一名同学复述一遍,讲完要求再让同学重复一遍等等。这些办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3.抓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包括:课前准备习惯、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例如:下课后首先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每节课都检查,上课听讲姿势要端正,发言要积极,声音要洪亮清晰,写作业要认真、正规,书包、文具盒及桌洞要整齐有条理,爱惜文具,注意节约等等。其次,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和养成,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思想僵化,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讲“以人为本”的管理口号,但事实上却多是传统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并制订了一系列针对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需要学生遵守的规定。因为思想观念保守,致使对学生的管理是重管理,轻服务。殊不知民办高校学生也多是成年人,对很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加上他们的个性鲜明,喜欢自由和不拘一格,这样做的结果更容易压抑学生张扬的个性,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使效果适得其反。
2.管理重心偏移,且方法单一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分为学籍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两部分,现实中,我们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心偏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就管理方法而言,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主要表现为管理过于精细化,不仅给管理人员带来了诸多麻烦,给学校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心理需求高与高校办学层次低的矛盾
民办高校的学生年龄多处于18~24岁之间,正处于身心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由于多数学生意识到自己高中成绩与公立大学里的同学之间存在着差距,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卑或者自我否定感,感觉自己和同类高校的学生有差距,他们的身心有着强烈的被肯定和被接收的需求感,整体上缺少成就感和归属感,思想上的包袱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学业。不仅如此,刚进大学时的期待、好奇和憧憬,也逐渐被现实和这些思想观念逐步消磨,诸多疑问和困难在学校里也得不到有效解决。长此以往,会变得精神低迷,随波逐流,慢慢地开始放弃学业而混日子。这种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学生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这也是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亟须加强的。
二、完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1.管理与服务并重
民办高校应该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扭转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让更多的“管理”转化为更多的“服务”。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制订上,切实从学生的年龄和思想观念的现实出发,使得相关制度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天性,更加能够被学生所接收。学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充当宏观方向指导人的角色,不应该过多插手生活细节的管理。在管理学生的同时,依赖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来自学校的贴心服务。
2.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让有着强烈被认同和被肯定需求特点的民办大学学生参与到自身管理中来,放开学生的话语权和自,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及合作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可以更快适应社会,同时也有利于节省学校经费开支,提高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效力。让学生“自治”――自己管理自己,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资源,会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取得突破和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热情,即使出现错误也应正确看待,在失败和不足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凝练出更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和技巧。
3.加强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设
一方面,民办高校应该不断优化学生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降低年龄偏大而又思想保守的老教师的比例,加大年轻又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和辅导员所占比重,使他们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当前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不仅要负责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还要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使得他们的工作不能质量与数量并重。故对辅导员工作的精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其管理质量。另外,民办高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和财力投入力度,提高教师课堂管理及对学生言传身教及“传道”与“解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倪胜巧.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87-89.
1.1档案资料收集比较困难
当前,一些高中学校的教职工对教学资料归档并不重视,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教学资料是自身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而积累、完善起来的,假如交给学校档案室存档及管理就摇身一变成了学校公家“成果”。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将自己的教学成果资料存放在档案室里,不方便自己使用及查找,因此觉得自己保管更妥当。上述原因导致高中学校档案资料很难收集或者收集不够及时、全面。
1.2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有些高中学校将档案工作全部交给档案室进行全面管理,导致其它相关部门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高中学校多个部门密切沟通、通力合作。只有形成合力,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做实、做活。
1.3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一些高中学校严重缺乏档案管理专业人才,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人员,这些教师有的要承担比较大的工作量,平时忙于备课及授课,所以投入在档案管理工作的精力就有限。因此,引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了。
1.4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有一些高中学校档案管理模式比较陈旧,还使用手工录入的方式来录入学生信息,导致学生信息档案管理效率比较低、保密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高中学校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一定的计算机知识,难以准确及规范地采用计算机来完成学生档案基本信息的录入与管理。由此可见,高中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
2.加强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提高档案管理的意识
高中学校档案是指高中学校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党政管理工作及其它日常工作中所形成的对高中学校与社会具有保存及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科学高效、规范合理、完善的档案资料可以体现出高中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校风、校貌、校规与校纪等隐性文化的真实反映。因此,高中学校的领导及教职工均要认真学习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提升自己对档案管理的意识,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在高中学校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着的重要作用;要知道何时要整档以及如何做好整档工作。
2.2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要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负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一方面要熟悉档案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掌握档案资料编码等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之基本技能,同时要培养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沟通交际能力,从而推进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2.3建章立制,规范档案管理
高中学校应该进一步明确高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应该按照上级部门的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通知精神,详细制定出本学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目标;要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之责任范围,尤其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岗位的职责,实施年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高中学习各个部门参与、配合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规范档案管理,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2.4注重档案资料的开发及利用
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是对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之过程,另一方面是通过仔细、全面分析档案资料为我们广大教职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进而促进高中学校管理水平。此外,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树立积极的心态,与高中学校其他部门一同梳理、加工、开发档案资料。针对有独特价值的档案资料,应该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多渠道、多方位汇编成小册子供高中学校内部参考使用与传阅,进而发挥出档案资料的开发及利用价值。
2.5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高中学校要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强新时期高中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把书面档案资料进行适当加工成为电子文本资料,建立网上档案资料数据库,推动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发展,逐步实现现代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实践证明,采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高中学习档案管理,则可以比较方便地检索、调整或补删资料,大幅度地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同时,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档案保密性,减轻了高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工作强度。
与此同时,高中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档案室信息化建设,主动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路子。高中学校只有构建高效、快捷的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才可以全方位地实现档案信息从接受、整理、归档、著录、存储到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管理,从而为高中学校提供及时、准确的、具有非常高的参考应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料,全面实现高中学校档案信息资源之有效利用与共享。
3.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体会
1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管理的现状
服务于新经济环境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在普高热和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难的双重挤压下,中等职业教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断认识和制造业对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我们迎来了职教的又一个春天。作为培养在生产、服务和技术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实习教学,将发挥主导、积极的作用。随着学分制、弹性制、宽进严出、多证制、自主招生等机制的实施,以及扩大办学自和规模等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实习教学管理上: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人数增加、实习场地设备严重短缺,师资缺乏、教学模式相对滞后,管理机制僵化等因素,原本科学、规范、系统的动态实习教学管理只能忙于应付,更谈不上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诸如实习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等有潜在危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建立一种具有鲜明操作技能特色、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的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结构不优;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整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差、师资层次低、办学没特色、缺乏灵活性,从而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1 关于实习教学管理理念的定位问题职校实习教学管理包括管理层以及实习教师,在实习教学实施过程中从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大多数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实习教学管理定位不准确,没有从实习教学自身的规律、特色出发,结合实际考虑如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或者只有认识没有行动,往往停留在理论研究的纸上谈兵。实习管理层必须要精通业务,要成为实习教学动态调控管理的行家,力争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教”要引入职业教育新理念。指导或引导实习教师具有适应市场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实习教学动态调控管理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教研教改的能力。“学”就是在整个实习管理的动态教程中深入到市场、企业、一线教师、班级中去,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掌握各专业的特点,使自己具有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反过来增进实习教学的管理能力。“做”就是要做到身体力行,要精通业务,开设实习教学公开示范课,带头搞好教研教改工作,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规范整个实习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上与教师一起探讨实习教学的最佳方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实习教学管理层向职业管理型人才方向发展。
1.2 关于实习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要正确把握实习教学管理的实质,及时解决培养规格和模式、专业构建、课程结构和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目前职校实习教学的模式比较僵化,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生产脱钩现象较严重,也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传统的车工车“棒子”、钳工锉“板子”、电工接“板子”的实习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应从管理体制模式、培养模式、学制模式等方面着手改革,使管理从过去的主要由计划决策变为现在的主要由市场需求引导。要具有专业设置的适应性,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专业设置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束缚,做到“以长求稳,以短求活”,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来改革原有专业设置和课程,尽快建立职校专业科系管理模式。职校教材也必须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对教学大纲和计划作突破性的改革,要独具匠心,有别于其他教材,充分展现创新思想,突出应用操作技术,最好组织市场调研后自编教材,这样专业针对性强,以培养能力为主,保证“必须、够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模拟生产现场、实际动手操作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弹性制、学分制、注册等分层教学的手段因材施教,更要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推广与应用。
1.3 关于实习教学的师资管理与教学评价中等职校的实习师资队伍成分较复杂,一部分是由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另一部分是高等职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类型组成。总体来讲,前者有技术但专业理论知识、学历层次较低,后者有学历但实际生产操作能力欠缺,在知识、技能的传授、组织教学管理方面各有千秋。实习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师资,因此实习师资的结构规划、培训、管理尤为重要。一方面严格考核,除考核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外还应重视教师的工作成果,强调以实习教学质量优劣为标准;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采用“请进来派出去”教师业务进修的制度化、经常化的方式,一方面请外面的企业技师、高级技师、专家给学校教师讲授最新技术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外派进修的力度,到企业、社会上去拜具有高超技艺和绝活的企业技术骨干为师,并且要培养学科技术带头人,使实习教师队伍整体向“双师型”靠拢。
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常常是实习教学内部的标准,教学测量和评估的方式往往也比较单一和僵化,没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与业界标准和工程实际缺乏直接联系,缺乏社会要求和市场驱动的直接作用。教学测量和评估可以直接引入产业界的技术和管理标准;首先要明确市场运作中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和标准是如何定位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操作技能市场是否认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实习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评价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可根据各阶段的目标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口试、笔试、操作测试、企业测试、仿真综合能力测试等,要认真研究考试的内容、考试方式的改革,可根据技术操作型人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兼顾过程控制目标控制,既要考知识又要考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尤其对操作技能的几项核心技术应进行综合性的过关考试,发现问题要及时会诊,必要时采取集体会诊制度,从而使整个实习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1.4 关于实习教学的管理特色与实习设备、专业教室建设实习教学的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学课程和内容特色、教学模式、专业特色、教学特色、育人特色、装备特色、师资特色、产教结合特色等诸多方面,在其他方面均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实习设备、专业教室建设显得格外重要,而目前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职校实习设备型号陈旧、配置不齐全、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而且设备的合理利用率不主,缺少前沿高尖端科技的实习设备,设备投入资金短缺,没有进行特色专业教室的建设。学生的实习场所出不能跟今后企业生产现场一致。如果没有一个与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起点比较高、装备比较先进的实习场地,就培养不出现代市场急需的实用操作型技能人才。所以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投资建立功能设备齐全的专业教室;另一方面要广泛联系一批能代表最新技术、工艺的企业,用校外实习基地来弥补学校设备的不足,形成与企业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机制,可采用“三明治”、“仿工厂”等模式。产教结合是新型职业教育的特征,是实习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实习教学特色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管理改革发展思路
2.1 开放式教学成为实习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实习教学管理除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外,管理机制也必需转变观念,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对管理的形式、内容、方法要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调整、改革以主动适应开放式动态实习教学管理的新要求。
学校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更好地实施中学教学的关键,我们甚至可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决定了学校的教育。随着我国中学教育的发展,中学教学管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形成了成熟的教学管理体制。但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以往教学管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也开始被发现。
一、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研究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中学教学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文必勇和孙景霞在《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十大问题》一文中,对教学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将其总结为十个方面: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形式主义严重;管理手段与方式方法落后;重数量轻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 管理缺乏整体性、连续性;重教不重学;“务实”管理常抓不懈,“务虚”管理时有时无;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不够;管理效益不高,浪费严重;教学管理维持性色彩浓厚,改革创新性淡薄。尽管这篇文章的研究是新课改之前的教学管理,但是其总结的这些问题,在今天还存在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尤其是课程标准的制定为课程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了标准。但是由于新课改是一个新生事物,加之在教学管理中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结合笔者的研究和调查,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二是教学管理中的盲目学习。
为了更好地开展基础教学,我国很早就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以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填鸭式教学。但是体制的局限使得考试成绩尤其高考始终成为教学重要目标。这就使得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这种硬性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发展,从而就使得部分学校的教学管理缺少对学生和教师的人文关怀,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更不利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开展。
由于新课改的开展并不是同时进行的,一部分地区在新课中由于开展得早就走在了前列,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需要并具有良好效果的教学管理模式。这就使得其他地区向其学习,这固然是好的,但是却存在盲目学习的问题。以向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为例,山东杜郎口中学在课改中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模式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推广。在笔者所了解的向杜郎口中学学习的学校中,就有这样一种情况。山西某一个县城的中学,为了应对本县城另一个新建高中的挑战,为了提高本校的考试成绩和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教师每节课三块钱的课时费都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到杜郎口中学进行学习并在学校实施杜郎口模式,甚至学习其拼组上课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这种模式完全不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不仅没有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反而降低了教学管理。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精神,研究课程标准。新课改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颠覆性的改变,它更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所以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要改变单纯的注重考试成绩的教学管理观念,改变教学管理中的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