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范围

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核算范围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核算范围

篇1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应,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强化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同时,建立事业经营成本核算制度,便于掌握其实际消耗,并及时予以补偿,避免出现事业单位越办越穷的困境。也只有建立和完善事业成本核算制度,才能有效考核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要讲究成本核算,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形成合理投入、充分发挥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1)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篇2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21-01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由于事业单位吃皇粮,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拨多少钱,干多少事,依赖性太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制度贴在墙上,也只是摆设,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部分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一些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科学、严谨。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往往流于形式,这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会计核算不按相关会计制度进行,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有些是按《事业会计制度》,但有些业务又是按《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有随意编制的现象,如单位“结余”科目的处理,由于在前期会计业务的处理不妥,造成账实不符现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处理,没能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处理而是按正常拨款处理,导致财政拨款数陡增,将交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科目反映,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反映,不能正确反映税款的交纳情况等等,因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规范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真实。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1.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强化预算管理,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建立起一个把所有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3.建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单位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单位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入手,把成本浪费制止在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水平尤为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事业经营成本,提高事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各类事业成本核算制度。同时,建立事业经营成本核算制度,便于掌握其实际消耗,并及时予以补偿,避免出现事业单位越办越穷的困境。也只有建立和完善事业成本核算制度,才能有效考核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要讲究成本核算,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形成合理投入、充分发挥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1)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3)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各预算单位单独的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每一笔财务收支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从而处于监控之下。财会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往往敢于拒绝受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也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明显减少,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篇3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体系的制度的不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不是十分的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某些事业单位甚至连基础的会计制度都不存在。即使拥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制度传达到每一位员工,由于事业单位区别于普通的单位、公司,更容易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有一定的特殊性,单位的执行力不足,员工也无法做到按制度做事。会计制度没有按照科学、谨慎的原则来建立,使制度变成一种形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给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会计核算方式存在一定缺陷。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记账方式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这种记账方式的优点是容易上手、简单操作、便于理解,但是相较于权责发生制就有了很大的缺陷。缺陷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区别于普通的单位,本身有一定的依赖性,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容易向预算需求倾斜,没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反馈事业单位的收支、经济效益等情况。其次,收付实现制在核算固定资产方面有一定欠缺,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这种的计算方法不利于事业单位科学的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最后,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正确的、真实的计算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也无法做到及时反馈负债和资产的真实状况,给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3)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缺少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也缺少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在这样的前提下,从事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在数量方面和专业素质方面都有一定不足,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事业单位缺少独立的会计核算部门,核算人员由于缺少足够的监督依据,不能奖惩分明的开展管理工作,使得会计核算制度成为流于表面的形式,会计核算工作不能独立高效的完成。第二方面,从事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重视会计核算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巧,不重视学习新的知识,使得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都不太高,不能达到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核算工作中不能科学合理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控制问题、预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第三方面,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素质、专业素养和相关的法律知识,造成他们不能准确的记录账簿数据,处理账簿数据、分析账簿数据,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失真,不能准确的反馈和记载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和管理活动,为后续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第四方面,某些事业单位和从事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记录虚假数据,制作单位假账,造成事业单位的正常财务工作无法进行,有着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4)缺少系统的法律法规。有关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在以下两个方面有一定欠缺。第一方面,我国目前在会计核算方面拥有数量较多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和法规之间缺少条理,无法形成统一体系。大多数会计核算法律有着不切实际、不可操作、权威性不高的特点。

(5)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缺少约束力。事业单位的预算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没有按照规定的零基预算进行编制,造成零基预算在实际过程中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不但增大了编制的困难,也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第二方面,事业单位无法做到有效的控制预算资金,加上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浪费、严重超支等情况的出现。第三方面,事业单位缺少有效的考核和监督制度,只是重视预算的审核过程和拨款过程,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建立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1)建设完善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事业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找出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构建起科学、合理、规范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型。第二方面,事业单位强调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发动各个部门支持、参加会计核算工作。第三方面,事业单位强化会计核算工作的权威性质和独立性质,保障公平、真实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第四方面,以科学、合理、严谨作为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标准,并且确保制度体系中各个部分不会产生矛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保障各种会计工作能够在制度下正常、有序的开展。

(2)更好的会计核算方式。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更加适合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更有优势的权责发生制来作为会计核算方式。因为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及时的反映数据,反馈信息,使得事业单位通过数据能够更加准确的观测经济活动,既有利于以后方便的开展分析工作,又有利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

篇4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过程,主要用于反映和监督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国家资产的使用状况。为此,针对目前国内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内还存在诸多问题的现象,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监督规范国家财政预算的使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状况,有利于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因此,在现阶段,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也应该实行相应的改革。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都不完善,如很多会计的原始凭证都不规范,漏填、少填现象严重,没有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这些不完整的会计凭证都会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材料进行保存;而且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工作人员对各项资产的记录不认真,而且很多固定资产都不入账,账外资产现象在事业单位内部十分普遍。

2.编制预算不合理

首先,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主要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为了争取更高的利益,使得零基预算没有在实践中落实;其次,很多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时,没有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即使进行了相关的预算审核,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跟踪记账,很多项目资金支出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但是事业单位往往没有相关的制度约束,导致内部资金使用混乱;最后,虽然制定了预算编制,但是事业单位使用资金时,不按照预算执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铺张浪费的现象经常发生。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从采购、入账到最后报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固定资产的价值会受因为受到损耗而不断减值,但是在事业单位的账务中得不到体现。现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导致很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随着资产使用时间而不断增加,导致事业单位的账目与实际不相符,虚增了某些固定资产的价值。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资产,必须要加强管理。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十分混乱,有些固定资产购置之后没有及时入账,也没有登记入库。会计核算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会计人员往往只根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固定资产资料进行统计记账,而不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情况进行核实和记录。

4.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了很多新的会计事项,现有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科目设置不能与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内部结构相适应,对于很多会计事项的经济内容,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没有与其相适应的科目,造成很多资产的账面混乱不清;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报表体系和结构不合理,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收入支出表主要是反映了资产负债表上某一组项目在不同的两个时间点前后发生的变化;而负债表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进行的静态反映;而两张报表都不能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

1.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应该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首先,国家应该加强完善国内的会计法规体系,确保会计制度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和严谨性,注意各个相关法规之间的相互衔接,使会计工作的执行有法可依,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正常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应该注意加强会计规范的管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规划,加强内部控制,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在编制预算方案之前一定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并尽量细化预算方案;其次,制定好的预算方案要交由上级部门批示,并根据上级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审核过关的项目费用,事业单位也应制定支出的预算进度,并实时进行监督,及时调整预算的支出,确保项目能够正常进行。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核算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沟通联系,相互协调配合。对于新购入资产管理部门要与会计部门及时联系,及时入账;对出库资产也要进行登记,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从采购到报废的这段时间内,有些资产的价值逐渐减值,为此,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累计折旧抵减调整固定资产的原值,充分反映使用后固定资产的损耗和折旧程度,进而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保持一致。这种方法一方面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部门要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盘点,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账面账目相符合,万一出现账目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要及时调查修改账目;另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自己的账目对单位资产进行记录,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掌握事业单位各种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同时要加强与会计部门的协作,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4.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

任何一个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都应该伴随企业的自身发展不断完善,随着日前国内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会计科目也应该适当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确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负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为此,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内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改革时采取的对策,如事业单位可以在负债类加入长期借款、短期借款等可以真实的反映企业实际负债和资产实际拥有情况的会计科目;在事业单位的支出类中添加拨出专项资金、上缴上级支出、拨出各种经费、结转自筹基建费、对附属机构的补助费等二级会计核算科目;在收入类科目中增加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附属机构缴款等作为二级会计科目;进一步细化会计科目体系,保证会计科目体系的规范化和完整性,让使用者和管理者都可以清除的了解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同时也方便会计人员对资金进行统计核算。

为适应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财政体体制也逐渐发生变化,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各种弊端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作。

三、结语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其他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必须进行相应改革。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使其逐渐适应新形势,新阶段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芦 燕: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12).

[2]王 玮: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篇5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进一步规范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职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公共财政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从2000年至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纵观这些改革,结合目前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来看,都已不能全面反映它们所需的要求,从而对1997年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由此,2013年开始执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应运而生。

二、新准则对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化的体现

新准则下,会计科目体系得到了全面梳理和改进,各科目核算内容、明细科目设置、确认计量原则、所涉及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账务处理等进一步得到完善。在此,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进一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概念,使会计核算基础更加合理化

1997年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所以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切实反映单位现金流量,但却不能准确合理地反映当期收入支出的配比情况,不能如实反映单位资产和负债,从而也就不能真实体现单位的结余。比如:对年终一次性考核奖的发放,经费在当年就已拨入,而支出确是在年度结束考核后的第二年才发放,这就造成收入支出配比不相符,新准则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后,通过计提当期应发放的工资,就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单位当年的总支出,得出的结余才是下年度真正可用结余,才有利于下年度各项业务的安排和开展。

(二)创新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内容,使会计核算内容进一步完善

1997年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其原值,这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一定缺陷。众所周知,资产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损耗,不计提折旧,就没有反映出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对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就不能提供会计数据支持,导致虚增固定资产总量,容易造成数据失真。同理,无形资产未进行摊销也如此。

新准则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虽然是“虚提”折旧和摊销,但确是一种创新性处理方法,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进一步加强了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核算,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落到实处。

(三)明细科目设置提出要求予以规范,使会计科目设置进一步完整

增加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会计科目,并对明细科目设置提出要求予以规范,使会计科目设置进一步完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涉及的经济业务和事项也日益复杂,原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只注重对原值的核算,而忽视对损耗价值的核算,对此没有相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其损耗价值。无形资产也如此。

另一方面,根据新准则,新会计制度从资金来源入手,对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资金的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对支出明细科目设置给予规范,还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这些设计和规范有助于政府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支出和分配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除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本身的健全完善外,对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还需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和加大外部监管力度等方面着手。

(一)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我国事业单位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相对较少,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推进,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使会计准则和制度再完善,如果会计人员出问题,会计核算就会出错,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一要注重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使其积极主动维护财经纪律,发挥应有的会计监督作用,二要加强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使其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和核算方法,熟悉运用财务软件,从而提高业务技术和操作能力。

(二)制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建立一套符合自己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从资金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加强财务管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集体研究决策等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机制应贯穿在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同时,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规范工作流程,自觉维护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三)财政、审计、业务主管等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从预算到决算,财政部门应严格把关,尤其是加强对往来款项、专项资金、公用经费的监督管理,在资金预算批复、审核、拨付等环节上,要严格按程序办理。同时,审计、业务主管部门在进行检查和审计时,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纠正和督促整改,避免财政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另外,对违反财经法规的单位,除对单位进行处罚外,还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了变革,同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不仅能够促进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于秋菊,司璐.《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核算的弊端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17期

篇6

(一)丰富了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模式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多方面。第一,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模式虽然仍以传统的会计核算为基准,但是在核算内容及报表内容方面有所调整。其次,相同的会计核素目标,可应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更为多样化,比如总账核算中现可通过记账凭证、汇总表等多种模式实现总账核算的目标,切实提升核算能力。

(二)丰富了会计核算内容。当会计核算将信息技术纳入到核算体系范畴内时,会计核算信息的内容就只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因而,只需在做好信息技术的研究实现工作后,就能够轻易地完成会计电算化的升级工作,拥有更为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

(三)扩展了会计核算范围。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是对核算信息以及核算规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核算范围受到多方面的约束。而进入信息时代后,会计核算范围得以大范围地扩展,已扩展到人力、货币等多方面的内容。核算范围的大范围扩大,使得大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变为现实,丰富多样的信息应用渠道提升了核算效率及核算质量。

二、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发展方向

(一)零级核算模式。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里,一级科目为总账科目,同时也是级别最高的核算科目层级。根据一级会计核算科目进行汇总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持续出现新型的经济模式,经济业务活动也趋向于复杂化,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所需的总账科目日益增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零级核算模式便是会计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主要拥有以下几个核算特点:1、采用随机核算制。在零级核算模式下,可以更为随机地开展各种零级核算任务,更具灵活性。2、在当前一级科目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类,这样就能够构建全新的零级科目,并可在业务现场进行指定,更能够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3、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不单单为汇总模式,同样还体现出逐笔计算的核算方式;4、在满足编码方式的一级科目的核算方法基础上,形成更新、更具概况性的核算指标。5、受复式记账以及会计恒等的约束,进行会计核算时符合基本的会计核算原理性特性。

(二)实时核算模式。实时核算,主要是指于会计核算期间内及时地响应。实时核算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核算特点:1、应用实时核算模式,更能够及时地提供满足国家会计核算要求的会计核算数据;2、严格根据当前科目编码以及核算单位进行核算,并在数据化的编码体系中存储企业会计核算所需的会计编码;3、按照汇总模式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再应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式,这是与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最大的差异点;4、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受到复式核算、账账相符等会计基本原则的约束,并体现出典型的原理性会计核算特性。

篇7

 

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与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逐渐趋于稳定。随着我国住房 政策的变化,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与支柱产业。而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的逐渐发展,新的会计核算标准与要求逐渐被提出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房地产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时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会影响和制约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因 此,重视解决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点与难点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也是帮助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的路径与手段。

 

一、分析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重点

 

在房地产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收入、成本与费用这三大核算类别,其核算的重点也在这三大类别下的明细会计科目当中。

分析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重点

一)收入与成本核算内容是重点。房地产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业务时,收入与成本的会计核算一直都是其核算的 中心与重点。强化对房地产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所涉及的资金与效益的核算,结合国家相关税务政策与会计核算标准,正确且全面地认知房地产收入核算的范围。而在税务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容易出现收入标准不明确等问题,这会大大地增加房地产企业收入核算的难度。而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成本项目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其核算的重点,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和流程。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要具有全局意识,将整个房地产开发或者建设项目当成核算的整体或者主体,这也会增加会计核算的难度。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的成本项目还涉及成本分摊的重点问题,如公共建设成本、开发拆迁补偿成本等等,这些成本都是房地产企业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应该重 视的重点核算内容。

二)费用核算的重点。房地产企业在开展费用核算的相关内容时,主要涉及借款费用与预交税费等重点核算工作。而在借款费用核算时,由于会计准则环境发生变化,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时要确定好借款费用核算情况,将原始成本与费用配比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来优化借款费用核算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房地产企业在建设与开发房产之前,要用到 大量的资金,也会涉及更多的资金支出,而银行贷款会是房地产企业产生借款费用的主要来源与形式。在银行贷款的借款费用产生形势下,借款利息的产生与增加是不可忽视的,很多企业借款费用会分为资本化与费用化两个部分,在具体会计核算时,分清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借款利息也是会计核算的重点,也会给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的经营规模较大、涉及的开发项目也很多,在具体经营与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税费项目需要承担,如常见的有日常经营所负担的增值税、增值税附加、企业所得税以及其他小税种,还有房产税、土地增 值税等等。通常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在收到客户的预付房款后要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税款缴纳。由于涉税种类较多,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在税费科目核算过程中,要准确地对当期的税费情况进行核算与缴纳,其涉及到预交税费的会计核算处理,这也是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二、分析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

 

在开展会计核算业务时,确认收入、相关业务的核算以 及核算周期的确定与把控是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

一)确认收入难点分析。房地产企业在确认收入时,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核算准则,在开发房地产时,房企必须要获取预售许可证才能够预售房屋。很多消费者通常也会选择运用分期付款等方法或者形式来进行购房。而在我国税收管理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房地产企业无论以 分期付款或者定金的方式收取的房款,都视同销售并在当期缴纳相关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与会计核算的收入实现制相符。但是在房地产企业实际的会计核算准则中,确认收入时要待房地产开发或者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结束以后才能够确认收入,这属于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与税法两大原则在房地产企业确认收入方面存在差异,这会大大地增加房地产企 业确认收入核算的难度,因此,确认收入是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之一。

二)业务核算难点分析。房地产企业与其他经营企业之间比较,其特殊性、繁琐性更强,其涉及的项目与内容较多,因而核算企业也比较复杂和困难。企业在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区域房产开发是其主要业务与内容,其不仅涉及房屋的外观与框架建造,还涉及房屋室内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水电、煤气管道等。与此同时,很多房地产企业为了能够扩大经营与销售收入,一般会退出精装房出售,因而房屋的装饰、装修也是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主要项目与内容,随着房地产企业项目与内容的逐渐变化与增多,其核算的内容与范围也逐渐增加和扩大,核算的繁琐性与复杂性更强,这也会增加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困难。

三)核算周期难点分析。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一个房屋建设项目时,其从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都会经历很长的时间。由于房地产的开发规模较大,建设的周期也很长,通常土地竞标就会耗费一年至两年的时间,有的时间会更长,因为其涉及到土地征用审批,建筑拆迁等相关工作的处理,在此之后才能够逐步开展房屋建筑的建设工作,在此期间可以开展房屋预售工作,其会计核算周期较长、跨度较大,对于资金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周期与资金准备都是房地产企业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核算的难点。

 

三、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重难点优化与解决的方略探究

 

房地产企业在面对当前会计核算的重难点时,要寻求更好、更科学、更高效的会计核算方法化解与解决重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使其核算的全面性、 准确性得以更好提高。

一)重视会计科目的细化与合理设置。当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由于会计科目设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无法高效开展与进行。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重难点,重视会计科目的细化与合理设置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也是增强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效果与水平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在科学、合理设置或者设定会计核算科目时,会计核算人员要对房地产企业整体运营状态、发展情况、未来业务发展与经营趋势进行认知与分析,强化会计核算时间的缩短,推动会计核算流程的简化,提升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与此同时,一些房地产企业会有很多子公司,其在会计核算时不要应用独立的会计核算方式,只需要在总账核算科目下设置子账目即可,这样既能够提升会计核算整体性,又能够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此外,由于会计业务核算的重难点问题较为凸出,通过会计核算科目的明细设置与合理安排,能够对房地产各项费用明细展开会计核算,使其核算的真实性、精准性得以更好保障,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

二)收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明确。由于房地产企业在收入核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问题,因此,在优化与解决收入会计核算问题时,要重视收入核算范围的明确。在销售房地产产品之前,所有交定金或者分期付款的收入都应该确认为房地产企业收入核算的内容,纳入到收入核算范围当中。 房地产企业销售收入核算的范围会涵盖旧城改造的回迁房、 出售的周转房等,但是销售的自用房地产不能列入到收入核算的范围当中。与此同时,要重视房地产收入确认标准的明确,在销售合同或者预售合同签署时,房企要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与要求来开展合同会签业务,这样能够为房地产企业收入核算范围的明确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提升收入核算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三)重视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机制与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与其他运营企业比较,房地产企业的运营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会计核算时就不能够按照其他企业的常规会计核算科目来进行核算与记账。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重视自身会计核算机制的健全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结合房地产企业自身运营的特殊性,合理选择应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来进行科目记账与处理。一旦选择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或者变动。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会 计核算时,面对各项业务核算问题,如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预提税费的处理等,都要纳入到会计日常核算体系与工作中,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化管理,最大化地消除管理与核算风险,引导与要求所有会计核算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的体系与标准来展开各项明细科目的核算,提升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经营活动不同,其涉及的建设周期较长,涉及的核算内容较多且复杂,其会计核算的重点与难点较多。因此,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在开展相关业务核算时,不仅要正确认知会计、税法的相关准则,要合理增加与设置会计核算相关科目,对整个建设周期的会计核算内容与业务要进行一个全局的把握,并将每项明细科目进行细化核算,重视核算方法的多元化创新与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与健全,从而保障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更加精准,会计核算的效果更好、精准性与核算效率更高,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更加综合、全面与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徐鹤.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J].现代经济信息,2018,34:245,247

[2]王纯荣.试论新时期房地产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中外企业家,2020,1:5 ~6

[3]张春研.房地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当代会计,2019,9:132 ~133

[4]金孝华.探究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及优化建议[J].财经界,2020,29:195 ~196

[5]顾秀敏.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研究[J].纳税,2018,7

[6]刘启靖.新税改助力企业腾飞[N].贵州政协报,2018 -12 -20

篇8

一、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职能的滞后效应

(一)会计核算对象

对于传统的会计理论来说,其主要的对象就是有形资本与实物资本,并把无形资本排除在主流核算范围以外,也可能严格地限制了无形资本核算的边界。但是,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与经营,其最重要的资本就是知识资本,并且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像一些高新技术与金融保险等行业,其实物资不只是扮演着陪衬的角色。正是在此背景下,若知识资本的核算理念与方法等不完整,就会使得会计核算功能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逐渐下降。

(二)会计核算目标

在原有的会计理论体系当中,会计核算目标主要就是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所提供及时有效并且准确的财务信息,进而更有利于企业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就是认识并评估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更好地实施个人决策。但是,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企业的竞争力存在决定性的影响并不是实物资本,而是知识资本。若严重忽视了知识资本的存在,即便是实物资本核算的流程堪称完美,也无法保证信息的需求者决策的科学与合理。

(三)会计核算方法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当中,所谓的会计核算就是将货币计量当作重要的基础,而且使用的是历史成本法。该核算的方法主要产生于特定历史环境,并且主要针对的就是实物资本。但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对其产生重要的支配作用的就是获取知识资本,它没有办法使用货币来进行计量,所以,知识资本的出现对于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若核算的方法不变革,必然会被知识资本排除在核算体系的范围外,这样一来,也就间接地否定了知识资本在现代企业当中的真正价值,最终只能导致会计职能停滞不前。

(四)会计核算服务需求主体

因为财务报表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种类多样,所以,其具体的会计信息需求方向也必然不同。然而,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当中,因为会计核算对象最主要的就是实物资本,而且不同种类的需求主体,其之间的差异也并不明显。但是,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因为会计核算的范围逐渐扩大,所以导致需求主体间的差异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五)会计核算科目设置

会计核算使用复式记账法的初期,其具体的科目不多,而且内容比较简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使得会计科目增加,而且勾稽关系也更加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全新的资产、负债以及权益的类型,使其知识资本的特点更加明显,所以,传统会计科目已经很难真实地反映出会计核算的需求,也就必须要增加新的科目,或者是补充科目内涵。

(六)会计监督体系合理性与有效性

会计监督是在会计核算基础上实施的,也就是将会计核算作为基础来开展工作。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若会计核算目标、对象以及方法相对落后,就会使得会计监督与实际脱离,只是在形式上的制度具有规范性,也同样不会发挥其激励的作用。

二、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职能的变革路径

(一)会计核算对象范围的扩大

要想保证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价值,就需要把知识资本纳入到会计核算范围内,并且实现知识资本与实物资本的并行。其中,知识资本主要有显性与隐性两方面,而在进行知识资本核算的过程中,不仅运用核算显性知识,同时还需要重视隐性知识的核算。在企业经营中,知识资本类型多种多样,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核算所有的知识资本,因此,一定要把知识资本有序地纳入到核算的体系当中。

(二)充分利用模糊性资本核算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当中,将货币当作计量单位并开展精确核算,然而,该方法很难实现知识资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知识资本自身的特征,有模糊、动态和内隐特征,也正是因为大部分的财务决策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无需保证其高度的准确。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为其提供不同模糊程度的会计信息。

(三)使用数理性资本核算工具

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使用数理工具,同时,应在数理分析发展的同时不断发展。长期以来,会计核算仅仅停留在简单并且基础的树立分析层面,而且始终未实现突破。但是,在数量经济学产生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会计核算也开始把数量经济学的相关成果纳入到会计核算的体系当中,并将其当作平台来开展相对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而保证会计核算的数据及经济规律得到真实地反映。

(四)提供会计核算分类服务

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因为财务报表与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其实际的需求方向出现了分化现象,所以,企业对于不同信息需求者应提供不同的核算服务,进而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五)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在会计核算体系出现变革后,一定要随之对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创新。必须要把知识资本与其具体的变化当作监督的对象,进而更好地发挥知识资本的功能与作用。而企业管理行为不仅要重视实物资本增值,同时还应注重知识资本增值。这样一来,才能够使会计监督范围扩大,并且监督目标增加,使得跨级监督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并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是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定要对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变革,对会计职能内涵进行重新定义,进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宏伟.关于会计职能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的变革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9):138-139

[2]林是冶.试论会计职能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的变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5(4):157-158

篇9

针对完善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研究

(一)明确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目标

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目标:一是统一核算林业经济指标的口径以便于协调统一、相互利用,两者所核算的经济指标的范围、内容、计算方法、时间保持一致;如人工造林核算,等秋季造林验收后对成活率达到标准的新造林再拨付资金,即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又能和统计口径协调一致,二是构建完善的原始记录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提升国民经济在核算中所需的统计数据资料的质量,且原始记录需根据统一的表式与要求对林业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进行初期记载,是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前提与基础。

(二)确定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协调性原则

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原则:会计核算需依据统计上宏观经济的需求,调整或者增设一系列会计账户并补充会计报表,帮助会计冲破微观经济中经济指标核算的范围,逐步向宏观经济方面延伸发展。在两者经济指标核算的协调性关系中,统计核算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统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为丰富。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会计核算可以充分满足统计核算的要求标准,同时可有效探索总体经济现象在数量关系中的规律。

(三)改革林业经济指标的统计指标

要改革林业经济指标的统计指标,需做到:统计核算的林业生产经济成果需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跟踪企业的购销活动并以林业产品的销售收入为核心来统一计算现价的产值。这种方法的优势包括:一是统一计算林业工业总产值的方法与范围口径并有效优化工业总产值的核算程序;二是可以清晰反映林业产品的总产值;三是对于未销售的林业成品根据成本价进行核算,对税金与应得的利润不进行计算。

(四)添加中间劳务消耗核算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一方面,我们了解到会计核算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贯穿于全过程的基本职能之一,又称作反映职能。货币是它的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它的三个环节。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楚物流成本核算的定义,物流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物流费用的汇集与分配,从而计算出各物流环节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物流会计核算同样要遵循一般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在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加强,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技术的革新,物流效益的增加以及物流成本的节约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包括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清晰,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明确,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合理等。接下来本文将逐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讨论。

一、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必须明确

物流成本核算是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全面系统的计算,准确表现出物流成本的大小以便控制,从而提供给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也能促进企业内部认识到物流重要性。计算出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提供给决策者比较准确的物流信息,反映出物流活动所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住物流成本的构成,为物流运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物流部门的成本分析,反映各部门的业绩,以此促进各部门优化物流方式,提高物流效益和业绩。通过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的分析和分解核算,为物流服务收费水平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需求制定不同的计划,有利于优化对客户需求的管理。按照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计算本期物流实际成本,评价物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得出员工的工作绩效。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计算出物流成本在本期与上期以及每个环节的同比差异,弄清产生差异的原因,择优弃劣,促进物流成本管理的提高,为企业年终的绩效考核的时候提供部分依据。

二、保证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正确性

为了给企业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必须明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和记录着物流成本信息。一般物流成本的核算有按支付形态、功能计算物、适用对象、物流作业四种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隐性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它包括标准成本制订、隐性物流成本的计算与账务处理三方面。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完善,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明确物流成本项目,确定企业物流成本不同级别的具体核算项目,它的参考依据就是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但是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够全面的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所有的成本费用。其次,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物流成本项目,根据物流成本项目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以及会计凭证。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选择采用单轨制或是双轨制两种模式,通过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的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模式。最终,根据所得出的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真正目的在于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给予企业管理决策者以决策依据。

三、全面完善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

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过于狭隘的局限于财务会计的范围。只涉及着部分的物流信息,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在核算内容方面不但异常混乱,而且非常不全面,在企业设定的会计科目中,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只是在支付企业外部的物流运输成本、企业物流仓储成本、物流采购成本等方面进行核算,而忽视了甚至没有列入成本核算的企业内部的其他物流成本的核算,实际上计算的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而隐藏起来的部分却包含了很大的物流成本。这就使得最后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失去了客观性和真实性,最终会影响企业物流管理者对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支作出正确的决策。

企业想要提高物流成本核算效益,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的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制度,全面完善会计核算的内容,做到面面俱到,拒绝疏漏和死角,扩大会计核算范围,扩大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实际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除去浮在水面的一角冰山之外的,隐藏于水面之下的物流成本,避免疏漏,因小失大,影响企业管理者作出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算。

四、合理规范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

现阶段,由于我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各大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不得不依据本企业自我的理解和分类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各企业间无法进行比较、借鉴和相互促进,致使我国的物流没有办法统一稳定的发展,最终影响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

因此,国家政府在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只有统一了会计核算标准,才能使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时,少走弯路,减少方向性的错误,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

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大。想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抓住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和技术保障,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保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企业物流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01:179-181.

篇11

一方面,我们了解到会计核算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贯穿于全过程的基本职能之一,又称作反映职能。货币是它的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它的三个环节。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楚物流成本核算的定义,物流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物流费用的汇集与分配,从而计算出各物流环节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物流会计核算同样要遵循一般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物流成本核算在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加强,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技术的革新,物流效益的增加以及物流成本的节约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包括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清晰,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明确,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合理等。接下来本文将逐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讨论。

一、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必须明确

物流成本核算是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全面系统的计算,准确表现出物流成本的大小以便控制,从而提供给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也能促进企业内部认识到物流重要性。计算出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提供给决策者比较准确的物流信息,反映出物流活动所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住物流成本的构成,为物流运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物流部门的成本分析,反映各部门的业绩,以此促进各部门优化物流方式,提高物流效益和业绩。通过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的分析和分解核算,为物流服务收费水平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需求制定不同的计划,有利于优化对客户需求的管理。按照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计算本期物流实际成本,评价物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得出员工的工作绩效。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计算出物流成本在本期与上期以及每个环节的同比差异,弄清产生差异的原因,择优弃劣,促进物流成本管理的提高,为企业年终的绩效考核的时候提供部分依据。

二、保证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正确性

为了给企业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必须明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和记录着物流成本信息。一般物流成本的核算有按支付形态、功能计算物、适用对象、物流作业四种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隐性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它包括标准成本制订、隐性物流成本的计算与账务处理三方面。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完善,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明确物流成本项目,确定企业物流成本不同级别的具体核算项目,它的参考依据就是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但是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够全面的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所有的成本费用。其次,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物流成本项目,根据物流成本项目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以及会计凭证。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选择采用单轨制或是双轨制两种模式,通过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的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模式。最终,根据所得出的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真正目的在于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给予企业管理决策者以决策依据。

三、全面完善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

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过于狭隘的局限于财务会计的范围。只涉及着部分的物流信息,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在核算内容方面不但异常混乱,而且非常不全面,在企业设定的会计科目中,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只是在支付企业外部的物流运输成本、企业物流仓储成本、物流采购成本等方面进行核算,而忽视了甚至没有列入成本核算的企业内部的其他物流成本的核算,实际上计算的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而隐藏起来的部分却包含了很大的物流成本。这就使得最后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失去了客观性和真实性,最终会影响企业物流管理者对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支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想要提高物流成本核算效益,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的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制度,全面完善会计核算的内容,做到面面俱到,拒绝疏漏和死角,扩大会计核算范围,扩大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实际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除去浮在水面的一角冰山之外的,隐藏于水面之下的物流成本,避免疏漏,因小失大,影响企业管理者作出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算。

四、合理规范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

现阶段,由于我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各大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不得不依据本企业自我的理解和分类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各企业间无法进行比较、借鉴和相互促进,致使我国的物流没有办法统一稳定的发展,最终影响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家政府在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只有统一了会计核算标准,才能使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时,少走弯路,减少方向性的错误,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大。想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抓住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和技术保障,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保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企业物流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01:179-181.

篇12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影响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取更加的市场经济优势必须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重视,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方面应该要更加谨慎,因为企业的核算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左右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和决策,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与企业的经营特征密切相关,企业只有根基自身经营的状况和特点来选择更加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但是,由于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较为多样,企业必须要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进行综合考虑。

一、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社会现状

1.会计核算的范围进一步加大,核算模式更加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位我国开机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我国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发展师弟啊,该时代背景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广泛不断增大,会计核算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首先,从会计核算的范围来讲。传统的会计核算范围主要包括对企业会计核算相关指标的核算和处理、会计核算的标准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该使得我国会计核算的核算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务信息的审计以及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与核算等内容。换句话说,财务会计核算人员在制作财务会计报表时不仅需要统计好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还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甚至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工作人员还需要按照各国不同的货币原则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的制定和信息的披露;其次,对于会计核算的模式而言。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则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已经将明细核算、会计报表等模式更加细化,增加了多日记核算、记账凭证等多种方式。会计核算范围的加大和核算模式的更加优化使得我国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程序化和简易化,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使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管理职能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核算职能转变为了管理职能,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的全面发展。

2.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

首先,从会计核算内容丰富的程度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了棋盘式的报表提示。该种报表体系的确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相对传统的科目编码记账模式而言,其会计内容更加丰富,方式也更加灵活化;其次,就会计核算的灵活性而言。现代化企业会计核算主要依靠的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程序编码的帮助下自动实现会计核算,且能够实现随机核算,大大提高了核算的灵活性。当然,这也是相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而言的。我国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实行的是定时的核算,核算方式较为单一且固定,灵活性较差。市场经济的变化较快,企业咋发簪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才能够做出正确的经营与决策。这一点传统的会计核算必然难以做到,但是现代化会计核算更加灵活和全面,能够及时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为企业经营者经营决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要素分析

1.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分析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标准应该要从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着手。首先,从准确性角度分析,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属于电算化模式,该模式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在不考虑会计核算任务量的多少时,精确程度的高低成为了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上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精确性指的是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当会计核算的精确度越高,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做出的经营决策才能更加全面,也才能够更好的保持相关利益主体的实际利益;其次,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分析。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的开放性、智能性和实时性等。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能够方便企业不同的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促进会计核算信息的流通,为企业相关利益主体提供更多的信息收集途径;最后,就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分析。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着市场信息更换速度的加快,企业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够准确反映当时的财务会计现状。

2.会计核算方法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就目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现状来看,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分配法、集权平均法、实际成本法等多种。这些会计核算方法部分是针对成本的分配和处理而制定的,部分需要依靠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配合,另外一部分则需要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国际国内关于会计核算方法种类较多,经济行为的而差异性也会导致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且目前我国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的多为组合形式的核算方法,如将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进行联合分析和核算的方法即是组合方法。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需要根据会计核算方法的要素或者相关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例如,在成本核算方面来看,企业有计划成本法、交互分配法以及直接分配法等多种选择。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分析

1.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一般因素分析

法律法规是影响我国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应该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跨级信息系统的建立,而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背景下,企业能够明确掌握会计核算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的特征进行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相关信息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法律法规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作用最大,企业需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会计核算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当然,除了法律法规因素外,企业会计核算原则、经济计划、收入费用的稳健等也是企业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时也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的原则进行综合考虑。

2.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分析

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除了一般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其潜在因素。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潜在承诺。潜在承诺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为了与相关的利益主体保持密切的联系,且有需要在合同规定以外对利益主体进行潜在承诺。具体来说,企业对销售客户的口头承诺、对工作人员的基本承诺以及对供应商、债权人等的非正式承诺等均属于潜在承诺;第二,外部治理环境因素。企业会计核算的本质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而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需要依靠一定的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讲,企业所依赖的环境因素包括内部治理环境和外部治理环境,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的披露不仅能够反应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同时还能够反应企业的外部治理环境现状。只有当会计核算反应出企业的真实状况,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根据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经营与决策。目前我国企业主要依靠制定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根据外部治理环境选择灵活的、有针对性的会计核算方法。

3.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来说,当前影响我国企业核算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有税收情况、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成本等。首先,从企业的税收情况方面看,税收是企业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交纳的税收越多,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成本越高,企业收取的经济效益越低。因此,就企业的所得税而言,企业必须要采用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使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处理。加速折旧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当企业所用的生产设备效率较高时,企业可以多提折旧费,相应的,若企业生产设备的效率越低,企业可以少提取折旧费。同时加速折旧法较为重视对经营资产的回收,利用回收的资金进行科技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税收部分而言,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推迟一部分税款,相当于实现无息贷款,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次,就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而对于股份企业来说,要衡量它们的市场价值就需要企业对每股的盈余进行密切的关注。折旧计提方式和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会导致每股的盈余出现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市场价值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式;最后,就企业的生产成本来说,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市场的经济波动有一定的关联。当物价开始上涨或者下降,企业的存货价值必然会相应的受到影响。企业的存货价值如果降低则会导致财政支出增加,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该种情况下则需要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社会现状为:会计核算的范围进一步加大,核算模式更加优化;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需要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要素进行分析,本文就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会计核算方法需要遵循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三方面原则,而会计核算的方法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加速折旧法、平均分配法等,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一般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原则、经济计划、收入费用的稳健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有企业的潜在承诺和外部治理环境因素等,而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则包括税收情况、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成本。企业在综合考虑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课恰当选择可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合理、准确及有效。

作者:李旭晋熔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篇13

(一)预算单位难以实现会计监督

根据《会计法》相关规定来分析,基层预算单位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单位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给予一定的监督和核算,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搜集、储存、处理、输送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单位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和指导等有效的工作制方式来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合法、合理、有效的评价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加以影响,从根本上达到前期制定的工作目标。目前,很多基层预算单位所开展的会计工作大都是把核算作为主要方法,受到不规范基础工作、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虚假会计信息的影响,导致会计核算地位受到影响,严重阻碍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基层预算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随着现代基层预算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其各项收支预算、决算已经开始实现逐步公开,因为预算单位所设置的会计核算科目较为简单,预算编制口径和核算口径难以实现一致,有的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难以给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还有的单位领导仅仅把预算数据看成会计核算数据,从而导致预算单位管理阶层难以对其信任。

(三)会计核算信息难以实现共享

为了能够保证会计结算相关信息达到安全性的标准要求,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很少能够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较为孤立的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只有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因为有的信息较为滞后,很难在预算决策或者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多有效的作用和价值。

二、提升基层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

在基层预算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行影响下,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地位给予规定,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基层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开展。

(一)明确会计核算工作重点

基层预算单位在对用款额度进行申请之前,需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要求以及用款的具体性质、用途来申请财政授权和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会计核算工作重点需要进一步转移到核算预算资金之上,还要对实际运行成本加以核算。在全面预算工作逐步开展的影响下,基层预算单位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把行政事业性收费、各项税收、罚没收入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都纳入到“应缴财政专户”以及“应缴预算款”体系中给予核算。对于预算单位各项没有实际控制的收入则需要交由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的安排,所以,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重点就是需要能够全面、准确地对预算单位的运行成本进行反映。在执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能够把核算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监督、核算共同实施的层面之上。在预算单位收支预算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影响下,社会有关部门开始注重预算单位各项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绩效。会计核算工作在提供相关核算信息的基础之上,需要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以建立,充分发挥出会计监督工作的实际职能,通过指导、调节以及控制等有效的工作方式来对相关的经济活动给予合法、合理的评价和考核,并采取实际的措施加以干涉,从而保证实现财政性资金支出的实际预期目标。

(二)扩大权责发生制使用范围、明细会计核算工作职责

我国现阶段基层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所使用的权责发生制明确指出财政应返还额,并将其限制在正常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范围之内。在政府采购范围逐渐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工作逐渐深入的影响下,预算单位因为接受劳务、商品形成了更多的债务,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预算单位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反映,只有扩大全责发生制的会计事项范围,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预算管理改革工作逐渐深入的印象下,预算单位会计工作执行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出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就需要立足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满足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的实际需求,从而合理、科学地对预算单位实际收支预算的执行进行全面反应,给预算编制工作提供更多的有力依据,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还需要结合财政批复的实际收支预算来对各个明细科目加以核算,从而为预算单位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有力信息和数据支持。

(三)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信息公开和共享

在基层预算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实施的影响下,为了能够满足财务公开和财政预决算提出的相关工作需求,预算单位的会计信息可以他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和形式实现社会公开,会计信息也不再作为预算单位的独有秘密,会计信息的公开化也对核算工作提出了较高的需求,只有保证科目核算、设置内容达到统一、规范的需求,并将不需要保密的信息及时阳光公开,才能够为其他部门所制定的发展计划以及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并非孤立的个体,需要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发展的影响下,会计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要求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并改变孤立系统的角色和地位,成为预算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会计核算系统尽可能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会计核算系统利用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自动形成相关数据和会计凭证。其他的管理系统可以利用、查询会计核算系统的有力信息,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在管理决策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运用和使用效率。

(四)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会计人员作为基层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影响者,其综合素质将会对整个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强化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引导他们对先进的核算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并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进行财政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利用原有的信息平台,融入新的管理工作方法,有效结合集中支付和会计核算两种不同工作方法,从而提升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