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生儿怎么护理

新生儿怎么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新生儿怎么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生儿怎么护理

篇1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18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90例产妇,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2组产妇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对A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2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技能掌握率高于B组产妇,且A组产妇风险问题发生率低于B组产妇。结论: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实现产妇产后的顺利恢复,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健康教育;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其主要的护理对象为产妇及其新生儿。由于很多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对于分娩的方式、在分娩前及分娩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照顾新生儿等非常不了解,导致分娩的过程中存在着危险,在分娩后产妇身体恢复不佳,新生儿没有得到有效照顾等问题。因此,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全面的了解分娩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产妇顺利的分娩及产后快速的恢复。因此,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针对于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产科护理工作,提高产妇护理的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18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90例产妇,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A组产妇年龄在26岁到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士1.4岁。B组产妇年龄在25岁到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1士1.2岁。

1.2方法

对2组产妇均进行产科常规护理,根据产妇产前的情况实施环境护理、胎儿日常检查、产后产褥病预防护理、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等等,对A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具体的健康教育措施如下。

1.2.1产前健康教育

在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教育。由于很多产妇为初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对于分娩过程不了解,也不知采取怎么的分娩方式最为合适,护理人员可以为产妇介绍分娩的过程,并且通过对产妇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对分娩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确保产妇顺利的分娩[1]。

(2)指导产妇进行自我观察。产妇在分娩前,会出现腹痛加剧、阴道流血等产前征兆,产妇应该注意自我观察,当出现此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告知护理人员,以提前做好准备。

1.2.2产后健康教育

在产妇分娩后,其主要的健康教育措施包括:

(1)饮食教育。在产后,产妇在饮食方面需要重点注意,产后的前几天应该以流质食物为主,然后逐渐的过渡到普食。在饮食上需要注意营养的搭配,确保产妇产后能够快速的摄取营养,以促进产妇产后的恢复。

(2)对产妇进行预防产褥病教育。产妇在产后容易出现产褥病,进而给产妇造成较大的伤害,影响到产妇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产妇进行预防产褥病的教育,护理人员应该要求产妇注意保持下阴的干燥、清洁,勤换内裤,注意做好自我的防护等等。

1.2.3新生儿护理教育

很多产妇没有照顾新生儿的经验,不知如何进行新生儿护理。因此,护理人员还应该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教育,确保产妇能够快速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更好的照顾新生儿。首先,在对新生儿哺乳的过程中,产妇需要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新生儿的舒适。其次,做好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工作,要保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尿粪污染脐部,示范新生儿更换尿布的手法。再次,对新生儿的体温进行观察,如果出现异常,应该及时的告知护理人员,以便于及时的解决,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标准

对2组产妇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技能的掌握率以及风险问题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篇2

新生儿科的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的康复起着延续性的推动作用,大多数新爸爸新妈妈,面对宝宝不知所措,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许多经验是靠亲属的指点,并不科学。如何帮助新生儿从医院过度到家庭的安全护理,我们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临床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一般采取个别交谈,交谈的内容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而定,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诚恳,善于举例,使家长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长思想上高度重视,是要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1.2 文字图画教育 主要印发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防病育儿的小册子。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的彩色图片,下面配以适合的文字说明;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常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防治、治疗和护理知识等。

1.3 行为教育 主要是示范法,如指导一位母亲进行母乳喂养,让其他母亲模仿学习。沐浴时让亲属观看,并讲解沐浴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4 入院宣教 接收患儿后,对病情做初步了解,然后向亲属发放防病育儿知识小册子,介绍主管医师,介绍科室的治疗护理程序,告知亲属探视时间、电话咨询时间及电话号码、医院规章制度、出院时注意事项,并指导母亲如何保持泌乳。视孩子病情让亲属了解各种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和其他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讲解一般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并给予安慰、鼓励,使其信任我科医生护士能治疗并照顾好孩子。

1.5 住院期间宣教 亲属按制度每天15:00-16:00探视,护士先向他们发放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在探视前做好基础护理,亲属看到自己的孩子整洁、舒适,就会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这对培养亲属的遵医行为是很有帮助的。对每位亲属询问孩子的病情都逐一解答,对一些懂医学知识的亲属提出的详细疑问要耐心解答。对于问的很笼统的亲属,以对比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的整体情况。亲属对某些治疗护理手段不理解,如孩子输液已完而头上仍有留置针时;用呼吸机全身插满管道时,他们会觉得很痛苦,有的甚至要求撤走这些管道,对此情况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这些管道对孩子是利远远大于弊,自然接受。对收费有疑问的逐一解释。

1.6 出院指导 进入新生儿科的孩子有的是刚出生,有的是父母刚带了几天就住院,亲属都缺乏护理经验,担心出院以后难以胜任角色,有些要求孩子多住几天。根据这些情况出院时指导亲属如何护理婴儿,疾病康复知识,出院带药,定期复查等。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指导家长正确面对疾病 新生儿大多来自产房,也有部分来自外院转入。孩子一生下来就转入儿科治疗,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表现为焦虑、无助、不知所措。此时,护士认真细致地护理孩子,讲解有关护理孩子方面的知识,如新生儿的护理、病理、心理特点,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护理以及疾病与转归等,使家长对孩子的疾病有一全面、正确的认识,能理解及积极支持配合孩子的治疗和护理。

2.2 指导家长正确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 新生儿各项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青紫、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低温和发热等。护士从解剖、生理、免疫等方面向家长讲解各系统的特点,观察时应注意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情况视为异常,怎样解决等。循环系统又有哪些特点,血液是怎样分布的,正常心率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家长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3 指导家长认识特有的生理现象 护士要告知家长什么是生理性体重下降,什么是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是怎么回事,何为假月经,哪些属于正常反射等,指导家长如何辨别正常与异常现象,使家长护理孩子时充满自信,避免惊慌失措。

篇3

新生儿一旦出现大便稀水样,次数频繁时,

家长往往不知所措,忙于喂水煮奶。

但是,给孩子喂多了怕加重拉稀,

喂少了又怕宝宝饿坏了。究竟怎么办才好呢?

Cindy的宝宝还在医院婴儿室的时候,刚吃几次奶水就拉稀了,甚至还伴有发烧。之后,在与感冒的医务人员接触中又出现了拉稀的现象,大便次数增加。Anna的宝宝出生后头几天很健康,但出院后因为母乳不够添了一些牛奶,小婴儿就受不了,大便次数增加而且水分多有臭味,这些现象都让两位新妈妈感到焦虑。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肠道的免疫能力就更低,当肠道感染时,没有能力去减弱和中和细菌的毒力。另外,胎儿在子宫内无细菌的温室环境中生长,生后立即在众多的细菌、病毒污染环境中生长,抵抗力太弱,消化功能和各系统功能的调节机能也比较差,因此,新生儿易患消化功能紊乱,同时也易患感染性腹泻。

新生儿腹泻的原因

新生儿腹泻常见原因有四种:喂养不当、婴儿对牛奶过敏、婴儿的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具体表现就是婴儿的大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大便性状多为水样便,带脓血,在显微镜下还能够看到大便里含有脂肪球,等等。

喂养不当。常见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奶过稠、量过大、奶变质、糖太多均可引起腹泻。

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吃奶后会出现荨麻疹、口腔粘膜水肿、水泻等症状。

肠道内感染。是许多病原菌引起的,比如细菌、病毒及真菌。胎儿分娩时通过母亲的阴道,细菌可以通过阴道进入胎儿口内引起感染。污染的奶水、以及喂奶的瓶子等都可能传播病菌。家中卫生条件很好,但是母亲及护理小孩的阿姨不注意清洁卫生成了带菌者。其表现为大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以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为主,严重的会伴有脱水和酸中毒的情况。

肠道外感染。是指新生儿原本是患有其他感染,同时表现出胃肠道症状。有些新生儿患了重病,例如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病毒都可以通过血流到达肠道,甚至感冒也能把病毒带进肠道内引起腹泻。因为很多时候,对新生儿来讲,病菌毒素对肠道分泌、吸收功能的影响之大,引起腹泻之重,会掩盖其原发病造成误诊,所以,家长要学会观察新生儿大便并初步判断病因。大便呈臭鸡蛋味时常是蛋白质消化不良所致;奶中糖加多了会产生糖类在肠道发酵过度,以致大便多泡沫,有酸臭味;脂肪消化不良时大便呈灰白色,多泡沫;肚子受,肠蠕动快,大便发绿;而大便呈蛋花汤样,多水分,含粘液、脓血则多为感染所致。

新生儿腹泻治疗方法

对于婴幼儿来讲,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腹泻治疗不一样。新生儿刚开始便稀时不能吃过多的奶水,如果母奶不足可添加稀释牛奶 (1份水+奶 ),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增加奶量过快。减轻胃肠负担,适当口服一些淡盐水,维生素C、胃酶合剂和表飞鸣,帮助恢复消化机能。不同类型的腹泻使用维生素不同,如可以用一些黄连素,痢特灵,多粘菌素等,如果是病毒引起的腹泻,家长可不必给小儿服用消炎药。如果经过一般治疗以后大便不见好转,水泻达10余次以上时应抱小儿去医院诊治。在病因判断上,新生儿腹泻的治疗首先要排除牛奶过敏的因素,一般至腹泻停止后再吃牛奶又出现腹泻就可以确诊。此时需要更换牛奶,选择专为过敏的婴儿提供的配方奶就可防止腹泻的再度发生。

如果新生儿的大便次数多,黄色,有蛋花汤样,常伴有血丝和粘液。虽然孩子没有吃很多奶,但是有腥臭味,排便时哭闹,烦躁不安,这类的腹泻,大多数是一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腹泻,需要加用消炎药例如黄连素12毫克每日三次及用消化药和口服补液盐充水分。服用4-5天基本就可以痊愈。

还有些腹泻会引起生命危险,需要及时治疗。通常见到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性腹泻。大多数都是由于污染食物引起的。早产儿、体重低的新生儿更多见,还可能在病房、新生室流行。新生儿患了这种病以后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而且死亡率高,家长发现有这种病时要注意降低传染性,尽快地隔离,一般接触3-4天后就发病,发高烧,大便呈黑绿色,粘稠,也有白色便、胶冻样便、稀水样便伴有明显腥臭味,家长发现有多样化大便时,就要仔细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黄疸,腹胀。病初或轻型病人可以服用庆大霉素每次1万单位,每日三次连服5-6天,但是如果有腹胀、黄疸加重,就可能存在败血症,此外,如果新生儿有尖叫、抽搐、脑膜炎的症状时,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抢救。

新生儿腹泻预防

预防新生儿腹泻,爸爸妈妈对婴儿的护理很重要。护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时补充液体。轻度脱水无呕吐的婴儿可以口服补液,重症或呕吐剧烈的婴儿须静脉补充液体。

篇4

结果:新生儿抚触技术的开展,本着“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理念,提高儿童早期发育水平,促进家庭健康水平的提高。使更多人了解它并积极参与。

结论:家庭重在坚持,就能看到成效。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 促进身心发育 提高家庭健康水平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32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25-01

抚触即按摩,源于英文Touch,即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官温和刺激促使婴儿健康发育 [1]。我科曾在2011年9月份申请选送高年资护士到内蒙古包头钢铁医院产科参观学习,引进了从未接触的工作:新生儿抚触。抚触不仅仅是皮肤接触,而且还是视觉、触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有利于婴儿智力发育 [2]。母亲至今让我们很多人醒悟到,发展我们滞后的工作,必需适应当前社会群体的需求,做好这项工作,就需做好如下工作:

1 准备工作

1.1 人员的准备:先向分管院长、科主任介绍新生儿抚触护理技术的优越性,让她们成为有力的支持系统;由外出学习的人员在科室组织学习讲座多次,做好示范,全员得到培训,达到全体医护人员知晓,更新观念,认为有开展工作的必要趋势。接着由勇于接受新项目、责任心强、理论知识丰富,身体健康的主管以上护士2―3名担任此项工作。根据婴儿的数量合理进行,每天上午1次,下午与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向孕产妇及家属进行宣传,循序渐进,合适的情况下增至2次。

1.2 标准抚触室的准备。温度最好24―26℃为宜,收录两用机播放柔和的音乐,抚触油(如橄榄油、润肤油等多种类即可),消毒的毛巾被、衣服及尿布,一次性产科治疗巾2块。

1.3 新生儿的准备。3岁以内,病儿或出生如有头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患儿除外,空腹至少1h为佳,以免影响消化或出现溢奶呛咳现象。第一次最好在洗浴后进行为佳。取俯卧位时,注意头偏向一侧,防止造成新生儿呼吸困难 [3]。

2 开展的结果

2.1 院领导的支持。

2.1.1 积极成立标准抚触室,特别在抚触室、产房、病房、病区走廊等悬挂适量的宣传图画,尽量使最多人容易看到,尤其是等待产妇分娩的家属们去阅读、理解,更容易接受它;也可消除等待中焦急的心情。

2.1.2 媒体宣传:相约报社、有线电视台给与相应的报道,做到千家万户知晓,最大限度的有人理解它。

2.1.3 开展座谈会:1月1―2次,至少5位家属参与:谈感想、谈建议、谈意见,利于工作的开展。

2.2 医护人员:通过亲自操作、观摩,选送人员外出学习,上网搜看其他医院的成果,发现新生儿抚触技术由国外影响在中国有近20多年的应用经验,比如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开展的实践证明得到了全国许多大医院专业医院的广泛认证和好评。抚触时要做到三心:细心、耐心、恒心;二意:爱意、创意 [4]。尤其是我科年轻医生和护士多,她们热衷为自己子女实施成为很多人的动力。

2.3 孕产妇及家属:我市地域偏僻,思想封闭,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出现接受能力的差异的两种情况:

2.3.1 积极合作:多数人通过护理人员从入院到婴儿出生的不断讲解,由好奇到积极配合。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经济的收入日趋增加,子女最多为2胎,家长应该把更多地精力及大量的时间关注在下一代成长上;认为其他地区坚持许多年绝对不只是传说,一定有它的说服力如3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个时期是婴幼儿体质发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并且这种早期发展的影响可持续终生。这样的家长只要给予更多鼓励,他们的行动影响同病室或更多的探视者,利于工作的开展。

2.3.2 不合作者:少数人认为我市气候变化大,只有5―9月份还可以进行,其余时间气温偏低,容易导致宝宝感冒、腹泻等异常情况出现,不能连续性进行。也就没必要准备抚触油,传统地认为孩子怎么样都可以成长。这样的情况可以免费为她们进行,让她们参观抚触技术,适时讲解开导,让她们感受到新生儿抚触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技巧地对婴儿全身进行和触摸。充满了母子情感交流的亲子互动过程。通过母爱的手让大量良好的、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孩子的大脑,起到促进脑发育,进而提高智力水平的作用。

2.4 新生儿的反应。

2.4.1 最初的紧张,不适感,随着抚触次数的增加,出现安逸的配合。

2.4.2 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减少哭闹。

2.4.3 母亲或护理人员的手经常接触宝宝的皮肤,缓解皮肤饥渴,能刺激会刺激妈妈脑垂体分泌两种激素,一种是垂体后叶素分泌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收缩;另一种是垂体前叶素分泌催乳素,有利于乳汁的早期分泌。使宝宝得到更多地母乳。

2.4.4 抚触可促进食物吸收及激素分泌,使宝宝体重的增加。

2.4.5 抚触宝宝的背部观察到会出现抬头、爬行等行为,能促进婴幼儿神经行为的发育,增强肢体功能,提高智商。

2.4.6 每天抚触时间到了,宝宝出现期待行为,工作人员或妈妈的抚摸,表现出愉悦的状态,促进亲子间的交流,传递的爱意可使宝宝快乐成长,提高了情商。

2.4.7 未做抚触的宝宝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动静时如关门声音大,来人在床边大声说话等有受惊吓、哭闹、睡眠不稳等情况出现。

据国外研究表明: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体重质量的增长及应激能力的提高 [5]。

2.4.8 促进婴儿的肠蠕动,早排胎便,减轻黄疸的发生,预防了便秘等。有效降低胆红素血症,有效防止早产儿呼吸暂停和早产儿硬肿症产生,又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6]。

3 分析总结

我科通过3年多为近6000多名的新生儿接受了抚触的尝试,时刻体现“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理念,由于它是一种实用护理技术,成本低、效益高、易操作等非常容易被众多家庭接受后关键在于坚持,不仅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而且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本着因爱而生的精神,为提高儿童早期成长发育水平作出贡献,促进家庭健康水平的提高,锡林郭勒盟医院非常有必要开展这项工作的。

参考文献

[1] 王婷.新生儿抚触的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2(5):161

[2] 秦晨.新生儿抚触的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3(4):140

[3] 王爱明.新生儿抚触的临床体会与研究.医学信息.2013,3(26):220

篇5

新生儿的脐部,若在接生时消毒不严格,或家长在护理时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脐部发炎、出血、渗出、有脓液、脐轮红肿等症状。若有上述症状出现,尤其是脐轮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那就是脐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缺乏,有可能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约有30%~50%的败血症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常有合并症,如硬脑膜下积液、低钠综合征、失明、失聪、癫痫或痴呆等。所以妈妈对宝宝的小肚脐护理绝不能掉以轻心。

新生宝宝肚脐会凸出来怎么办?

肚脐也会发生疝气,所谓“肚疝”是指在小孩哭闹或用力的时候,肚脐会凸出的病症。正常的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其肠道是膨出在脐带中的,在10周左右才会慢慢回缩腹内,腹壁也会逐渐密合。如果肚脐处的腹壁肌肉较薄弱,支撑力不足,当婴儿用力时会使腹内脏器鼓出,而形成脐疝。

脐疝气不具危险性,大部分的患者会在1~2岁内自行痊愈,所以通常不必开刀。若小孩大于两岁还没愈合,或腹壁缺损直径大于2厘米,或另有其他因素,就要考虑以外科手术来治疗了。

新生儿脐部该怎么护理?

用酒精消毒

在新生儿出生脐带脱落前后,通常需要用95%酒精加以消毒,加速脐带的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在正常的照顾下,脐带在宝宝出生后约七至十天之后,就会自然干燥脱落。在刚脱落的肚脐处,可能渗出一些血水,妈妈们不需要太紧张,它会像一般的伤口一样渐行愈合,此时仍依脐带处理规则继续处理就行了。

如果脐带脱落不完整

有些脐带脱落的不完整,可能仍留一点在肚脐上,使肚脐经常是湿润的,这样的情形,很容易引起慢性发炎及肉芽组织增生,称为脐息肉或脐肉芽。

脐息肉芽若持续两、三个星期都没有消退的现象时,可以找医生用化学物质,如硝酸银或电烧灼破坏肉芽,待5-7天后,脐息肉芽就会逐渐干化并掉落。这些虽是小问题,但如处理不当,会引起细菌感染,也不可掉以轻心。

尿布勤换消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