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护理的基础知识

学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护理的基础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学护理的基础知识

篇1

现代护理趋势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身心、社会及文化等需求,按护理计划、护理方案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保健,这也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长期以来,我国护理高职教育一直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模式,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也一直是临床医学专业的翻版,并未摆脱学科式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现代护理专业特点。因此,护理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医学基础课程是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内容,其课程设置及衔接是护理高职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重点。我院从2010年以来,通过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合作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将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创新性整合,应用于2011级护理学生,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择我院2010级、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该专业两年的录取分数不同,且文理兼招,故为了避免样本差异造成的统计错误,分别从两个年级入学成绩、性别、年龄、生源类别随机挑选了无显著性意义(P>0.05)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实施旧方案):2010级312名学生,实验组(实施新的课程整合方案):2011级322名学生。

2.方法

(1)组织专业教师设计调查问卷

组织校内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将现有的医学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梳理,罗列知识点,按照重要、一般、不重要三个层次制成问卷,添加补充栏,补充栏中为被调查者认为需补充的医学基础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问卷分别分发给本院56名教师及8所实习医院共64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包括护理部主任、实习科室护士长、骨干护士),收集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

(2)构建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通过收集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同时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重新整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整合为《人体结构与功能》;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人体疾病学基础》;药理学添加部分内容改为《用药护理》,形成了三门课程组成的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3)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课程设计

在基础教研室内组织精兵强将成立课程改革小组,根据新整合的课程重新编写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制订学期课程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注重与护士工作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准确描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重新编排,处理好重复内容,适当增加综合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对各课程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给予意见和建议。

(4)课程实施及评价

根据修订的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按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组织教师进行备课研讨,广泛采用病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实施,学期中与学期末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反馈情况,课程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检查课程实施的结果,总结实践经验并改进。

2010级学生通过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5门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分别参加理论考试,其中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药理学4门课程还组织了实践考核。课程整合后2011级学生只进行3门课程学习,分别有3门课程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将2010级312名学生8门理论课程成绩取平均分,实践成绩取平均分,2011级322名学生分别取理论、实践平均分。

(5)统计学方法

三、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护士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尽合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模式仍沿用学科系统化模式,注重系统化知识传授,忽略了技能型人才的主旨特点培养,这与我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背离,高职护理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随着护理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借鉴了国际护理的成功经验。比如,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护理独立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都明显少于我国,而有较大比例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临床知识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设置,实现了综合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已被我国许多示范高职院校所采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受到师资缺陷、实践条件的限制,该体系不能被所有院校推广。鉴于我校建立医学专业年限短,师资普遍年轻化的特点,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改革意义深远。专业基础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同时,对学生综合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系将现有的医学基础课程重新整合,以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又避免重复,突出了护理职业特点,体现“必需为本,够用为度”的宗旨,将护理专业教学与护理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内外高职人才市场形势。新的课程整合淡化了学科,节约了学时,提升了整体性,使学生能将知识互相联系,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研究结果令我们满意,但是在改革中也发现一些突出的矛盾问题。例如,整合后的课程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较高,新聘用的青年教师一般难以胜任教学任务,开发教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班授课教学效果不佳,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衔接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等。这些矛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篇2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绪论课要给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何开设这门课,二是如何学习这门课,三是怎样学好这门课。

授课中,笔者努力做到教态和蔼可亲、语言风趣幽默、比喻形象生动、板书规范艺术,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上课是一种乐趣。

授课的基本原则是把难的内容讲浅,把易的内容讲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堂课把基本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在哪里。比如在微生物绪论部分,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酱油以及喝的酒,都是微生物赐予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同样,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通宵上网,生活不规律,容易感冒;食物保管不好会腐烂。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微生物无处不在。

护理人员学习致病微生物的特点、致病性,对临床护理操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免疫学绪论部分,告诉学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会受各方面的不良刺激和干扰,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害有毒物质;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健康状态,必须依赖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第一堂课用身边的事讲专业的理,通俗易懂,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自然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中职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些是造成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

在授课中,笔者精心设计选择能突出微生物及免疫学重要基础理论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厌氧菌一节——破伤风梭菌时,从大家常见的现象入手,提问学生如何处理被钉子或玻璃扎破的伤口,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破伤风的发病条件、发病过程以及预防原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儿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按照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按照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

例如在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课上,让学生学会不同部位细菌的检查方法,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操作技术,验证细菌在空气、头发、皮肤以及呼吸道均有分布,告诉学生在临床中穿戴隔离衣、隔离帽和无菌手套,不仅保护病人不被感染,也保护自身。

再如,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导致手术失败?血型不符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输血?注射青霉素时为什么要做皮试?结合临床,系统地讲授,让学生有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教学难度,融洽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流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因免疫学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授,并及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前后照应。

2.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注重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比如怎样避免或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为什么要做组织配型?SARA的危害大吗?如何预防艾滋病?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课挂钩,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对学生进行学习分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一人发言,大家补充,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搭配,能将抽象的变为直观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繁杂的变为简单的,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狂犬病的现状、天花疫苗的发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艾滋病人临床表现等视频资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还有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也经常用到。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对比,找出适合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方法。

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由于免疫学需要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多,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必需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的体会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主战场,讲授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个积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根本,方法是关键,听懂是前提,重点要笔记,复习要及时,总结有条理。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归纳整理,强化记忆。

篇3

1课程设置

1.1课程性质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学生就业考试必考课程。

1.2课程定位 根据行业需要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护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部分,其中《护理学基础》作为一门桥梁课程,将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联系起来,起到了由基础知识向专业知识过渡的桥梁作用。

1.3课程特色及目标 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具有现代护理理念, 扎实的理论基础, 娴熟护理操作技能, 良好个人素质, 毕业后能适应社会岗位群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1]。为达到这一目标,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符合护士职业能力要求、适应护士执业考试标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并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五位一体"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制定《护理学基础》课程三维目标,即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2教学资源

2.1组建院校合作的师资队伍 我院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有专职理论兼实训教师6人,兼课理论教师1人,兼职实训教师8人,固定的临床兼职教师2人,除固定的兼职教师外,另外还建立兼职教师库(聘请临床护理专家60人担任兼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请临床护理专家到学校指导,近年来先后请到学校指导并参与《护理学基础》教学的临床专家24人,任教学时434节,兼课理论教师任教学时102节。

2.2院校结合实践基地

2.2.1校内实训基地 有6个综合实训室、3个一体化教室、2个示教室、1个模拟病房。

2.2.2临床见习基地 有广西区人民医院、303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区江滨医院、重阳城老年公寓等。

2.2.3临床实习基地 有100多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

2.2.4志愿者服务基站 有广西区人民医院、303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区江滨医院、重阳城老年公寓。

2.3院校合作开发教材 我院护理、助产专业使用的《护士职业基本技术》教材,由学校任课教师与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编写,该教材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融合,突出"院校结合"特点。教材特色是基于工作过程编排模块内容,使各种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的传授与工作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护理工作的流程有整体性、系统化认识。涵盖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将护士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并且融入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内容,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实临床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广西技术操作规范,各模块均按执业护士考试大纲要求设置学习目标,以案例为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课程实施

3.1教学理念 本课程教学坚持以就业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理念,坚持院校结合,将各种理论知识、技术操作的传授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3.2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校内与校外两大部分,校内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实训课、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开展各种护理技能竞赛,结合引导学生自学,立足于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校外教学主要包括见习、假期临床护理活动、护理志愿者服务和顶岗实习,开展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立足于学生工作能力培养。

篇4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9-01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一定量的液体,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主要目的是有四个:①解除便秘、肠胀气;②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③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④灌入低温液体,为高温患者降温。现临床上使用的灌肠法只是肛管内而缺乏其他的辅助工具,存在以下不足:当肛管,开放灌肠液的开关而液体滴不畅时,若挤压导管,可能会造成粪便和灌肠液从喷出,导致病床污染;同时,易引起交叉感染。为此,我们研制了灌肠专用防护罩。

1结构

本灌肠防护罩由气垫、漏斗罩、装漏液的弯管、弯管帽、橡胶瓣膜、瓣膜套管(图1)。

注: 1.气垫; 2.漏斗罩; 3.装漏液的弯管; 4.弯管帽; 5.橡胶瓣膜; 6.瓣膜套管 7.肛管

2使用方法

灌肠前,在肛管末端套上防护罩:把肛管插在橡胶瓣膜处;灌肠时,左手按压并固定防护罩,使气垫贴紧臀部皮肤,接着进行灌肠操作。当灌肠液不通时,挤捏导管,防护罩就可以避免粪便和灌肠液飞溅,而弯管可将漏出的粪便和灌肠液引流,当灌肠结束后可将弯管帽打开放出漏液。

3优点

3.1在灌肠液不通的情况下,挤捏导管,有了防护罩就可以避免粪便飞溅和灌肠液的漏出,恰当地引流病人粪便和灌肠液,减少污染,避免感染。另外,也避免了污染床单,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灌肠防护罩与肛管独立分离均可拆卸,当灌肠防护罩脏了可以在不把肛管拔出的情况下把防护罩拆卸,并且简单易操作,拆洗方便,消毒后可循环利用。

3.3 配了一个管帽,当弯管的漏液满了后可以可将其打开放出漏液。这样既可以清洁需要,又可以减轻患者负重。

3.4灌肠防护罩充气护垫能与皮肤较好的接触,其与皮肤的接触的松紧是靠我们给它施加的压力所决定的,解决了臀部生理结构而导致密闭性不好的问题,且减少了对皮肤的刺激。

4结果

通过2011级的护理学本科生545名学生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试用灌肠防护罩,该防护罩使用操作简单,能达到预期防漏液、防飞溅的目的,避免污染床单。经过小组成员在广东东莞、湛江实习点的几家三甲医院临床试用半年,反馈情况良好,获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肯定。

5 讨论

老年患者常有括约肌减退、松弛情况,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存在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外溢明显的缺陷,影响了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2]。该灌肠防护罩的使用,能达到预期防漏液、防飞溅的目的,特别适用于急危重症、老年人括约肌松弛及烦躁不配合的病人,避免灌肠污染床单更单时频繁移动而造成患者不适。本观察结果显示:灌肠防护罩可以避免灌肠药物外溢,使肠道内药物剂量保证,提高了疗效。同时,可以减少护理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篇5

中等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途径之一[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技能操作常作为评价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2]。护理操作实训课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变化观察、与患者的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实训的授课质量,实施实训课教学改革,是各中职卫校近年来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对护理学实训课进行了部分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实训准备

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2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2.1开设综合实训

在以前一次理论一次实践的基础形式上,变成了几次理论后阶段性几次综合实训课学习。如在学习“患者的清洁护理”这一章时,过去一次课学习一个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操作,只是孤立地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学习。这样,内容比较单调、分散,学生学习完后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操作自行联系运用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调整后,把前面阶段性学习的操作集成几次综合实训课,把各项操作整合在同一个案例,进行连贯整体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生活护理的各项内容,树立更好的整体护理概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2.2课程间相互融合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护理学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护理人才的要求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法律法规、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培养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

2.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护理各项操作非常重要。多年来采用的实训方法教师直接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只看教师的示范,很少学生会独立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长了感觉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室条件,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增加了情景模拟教学法,这种创设一些临床模拟情景,先由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示范,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使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4联系实际提高对护理实训课的重视程度

目前,有些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都是在医院用于患者,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针对此情况,在授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护理技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并非只能用于护理工作,而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高热患者在家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技术、扭伤脚后的冷疗方法等就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操作技术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学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也能获取最新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大量的彩色图片、动图、视频应用于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整个护理操作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学视频可给予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近年来学科调整,教学损耗与补充困难,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器材用物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把握实训教学紧扣实际与临床,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加强最基本的实际能力锻炼与提高,认识到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代替不了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1]笔者利用这一教学理念在高职护理3年级学生的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总结汇报如下。

1 教学过程

1.课前教师准备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平时上课时讲解的内容学生在课前已经学习,那课上做什么,怎么做,这给教学提出了难题,所以课前准备就显得尤其重要。

1.1 梳理知识制作导学案 导学案的框架为课前:绘制知识概念图,结合微课学习重难点知识,完成自我检测题,总结学习中的疑问。课前还会有1~2个学习任务需要每个小组准备课上汇报。课中: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小组汇报课前任务。导学案以纸质的形式人手一份。

1.2 抓住重难点制作微课 充分利用视频、图片、3D动画等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讲解重难点。将微课上传至班级QQ群供学生下载反复观看学习。《基础护理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针对操作课,教师录制操作视频,包括分解步骤视频和连贯视频。

1.3 针对知识点制作检测题 检测题以纸质的形式人手一份。

2.课前学生准备 学生利用手机观看微课,辅助教科书完成导学案和检测题,提交学习疑问。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环境和计算机,搜集资料制作任务汇报PPT。

3.课堂过程 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2]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内化知识,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首先各小组提出仍未解决的疑问,其他小组给予回答,教师总结。小组PPT汇报课前学习任务,其他小组和教师点评。教师出示案例,各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进一步内化知识。

2 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1.1教师绘制课堂评价表,对各小组的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学习任务达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每3个星期公示每个小组得分情况。

1.2教师绘制自评互评表,每3个星期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间评价。

1.3对学生的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评价。

2.评价结果:从评价表的得分看,学生的参与度是有很大波动的。一开始参与度并不高,3周以后,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但临近考试,参与度有有所下降。就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使自己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但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与其它班级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

3 存在问题

1.教师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如何应对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就要求任课老师既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又有敏锐的思维能力。[3]就笔者个人而言,虽然上课的大体思路是清晰的,但如何与学生一起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去丰满课堂,在实践中还是屡屡受挫的。

2.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于教师与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交流。课堂互动交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语言或非言语信息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思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4]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观上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获得分类的系统化知识。[5]学生需要明白学习是学会学习的能力。客观上学生的人数太多,笔者教学的班级有60名学生,互动、交流、评价并不能全面覆盖每位学生。

3.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待提高 翻转课堂的一个实施重点在于教师能在课前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课前检测题的正确率,学生的疑问全依赖人工统计,及时性、精准度和学生覆盖率都无从保证。学习终端只是手机,导学案、检测题,各种评价表都需纸质打印,存在一定的浪费,也不能及时上传统计结果。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一个集资源下载、学习结果上传、师生实时互动、教师远程监控等功能的教学平台是迫切需要的。

教学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翻转课堂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翻转课堂变革[EB/OL].http:///con―tent/12/1 126/22/1658863―250423850.Shtml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篇7

一、设计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职护理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目的在于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的多种交流形式;采用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和以小组单位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实践创新地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次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护理教学当中,并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我们考虑到现在的学生都以“90后”为主,形象思维较为活跃,不喜欢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式学习,而倾向于实践操作,对网络、智能手机、视频等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学生以上特点,本次教学以“静脉输液”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微课、操作微视频、情景短片、flash动画游戏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明确操作要点,实现在操作中学习,激发学生对护理操作技能的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见表1。

(二)学生反馈。学习结束后我们让学生就本次课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进行评价,我们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这次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对“您觉得上课过程中,参与的机会增多”、“您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3项的认可度最高,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她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从而促进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四、教学体会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与中职护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包括网络资源、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实现在操作中学习,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现在大多是以“讲解―接受式”为主的传统教学,这样的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往往使中职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微课、规范化操作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技术,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不同感官冲击,使学习内容更加有趣、更加直观,易于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以任务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按照课本中以章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是将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以“课前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周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常需要登录学校的护理学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观看微课和教学视频,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互联网检索、阅读教材等方式学习。此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往往需要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来获取任务解决的方法,从而完成学习,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转变,可见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02-01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成熟与发展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为基础,我国的护理本科临床课程的教学大多数仍是按照传统医疗模式进行。广西中医学院珠海教学点在职护士专升本“基础护理”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专门提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使用,本教材虽然从2004年9月开始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了修订,体现了“三基五性”的原则,力求做到“四个适应”[1],但随着我国医学各专科领域的迅猛发展,本教材某些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临床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基础护理”完全依赖教材教学已不能满足在职学员的知识结构与工作需求,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1对象

选择广西中医学院珠海教学点在职护士专升本3年制2009级2班学员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43人,对照班54人,学员均为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正式录取的在职护士,工作时间3~5年,分布在珠海2级以上综合医院。

2教学内容设计

根椐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新编护理学基础》第1版教材及教学大纲,结合广西中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09级3年制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教学内容要求,对照班按传统面授授课;试验班将与《新编护理学基础》教材相关的循证护理的最新理念融入教材教学当中。

3增加的教学内容

将我国临床近年通过循证护理获得的最新理念融入“基础护理”教学当中。将其中《新编护理学基础》教材已改动的内容特别列出,重点讲解,反复强化,难点突出,力求以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为依据,将最佳诊断方法,最有效治疗方案,最精确的预定估计应用于患者,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

4结果

授课完成后,两个班均进行理论考核[2],内容为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未例入考试范围。根据统计结果,实验班学员缩短8学时教材授课时间用于新增教学内容教学,但对教学大纲要求掌握内容与对照班比较(见表1),P>0.05为差异无显著意义,未影响《新编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效果。

表1两班学员《新编护理学基础》结业考试成绩对照

5讨论

5.1 《新编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学科,是治疗疾病、护理病人、促进和增进健康的重要领域。可是,随着临床各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护理高等教育教学用书尚不能及时更新,书中内容不能满足临床医学发展需求,作为护士专升本在职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将书本中过时内容进行删减,把临床最新成果融入《新编护理学基础》教学当中,使学员在专升本教学中,更贴近临床,更利于最新医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5.2成人教育中,将教材相关的循证护理最新理念融入到书本教学内容当中,对教学质量不但没有影响,反而还能激发学员临床思维意向,培养护士创新思维,习惯不受致于教材常规思维定式,而是独劈蹊径。在有限时间完成本科教育同时,接受医学先进观念,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新思路,将最新进展与现实工作更加紧密结合,不断解决问题中,激发在职学员的临床思维新意向,并可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5.3基础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护理教育中,注重让学生研究过程,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熟悉循证护理,可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树立安全、出色的护理照护,建立研究和分析以往经验之后做出决定的理念,在全面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方面起着不容匆视的作用,所以,“基础护理”教学内容的改革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篇9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最早应用于职业教育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欢迎。

从指导思想上来看,项目教学在具体落实实施的时候是要把一项或者几项比较独立或者相对独立的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这里说的独立完成强调的是前期准备——方案计划——中期具体实施——任务评价全过程的学生独立进行,教师只是起到课堂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教学法比较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施行了几十年,其中很多内容已经跟不上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填鸭式—灌输型”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的听老师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死记硬背各种理论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且教学模式十分老套,禁锢重重。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实践性都无法保证。

而项目教学法则把这些问题解决的非常完美,这完全得益于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首先,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和自主性。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实践完成项目,对学生的实践性是一大挑战和提升;其次,项目教学法具有发展性和综合性。学科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不是呆板的一成不变,而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第三,项目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无论是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还是完成之后的评估,项目教学法都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拘一格。

因此,项目教学法无论是对中职生的心理影响还是中职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都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三、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普遍有所提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必须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护生,已不能满足人类健康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护理学科中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而且这一专业的学生日后的工作岗位也要求他们有着过硬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

我们已经知道,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精神是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进行宏观指导的前提下,对老师布置的项目进行自主的设计安排,实验整理,简言之,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部分咨询和宏观指导的作用。并且在学生完成项目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是对《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实现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我们根据《护理学基础》的要求,推出了“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等项目。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规划设计,包括:1)项目需求评估;2)选择优先项目明确任务;3)确定目标;4)制定具体计划;5)项目计划的实施;6)项目的评价。本文以中职学校《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静脉输液”的实验教学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首先是项目评估,这其中包括:学生评估,对参与项目教学的学生素质进行一个评估;教学资源评估,对学校的教学硬件及软件设备,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经验,护理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评估。之所以进行评估是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能够实施,并且实施的效果最大化。

其次,选择项目——静脉输液。其中包含两个任务:周围静脉输液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第三,设定项目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实践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是指:掌握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如常用溶液、输液目的、注意事项等;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方法及故障的排除。

第四,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首先要求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表,从收集资料到情景模拟都要落实到位。其次,组织计划,由于项目教学法不能脱离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将班级同学分组,并且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再次,也是最关键的,模拟情景病房,这是之前教学设施评估作用的体现,模拟病房需要提供:模拟病人、模拟静脉手臂、模拟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模型,输液用物。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角色模拟,包括医生,护士,家属,病人等等。这些都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先关的培训以及制定项目计划,本案例中需要制定的计划如下:

检查配药核对解释挂瓶排气定位消毒穿刺固定穿刺固定调节滴速拔针按压整 理

第五、项目实施。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就到了具体实施的阶段了,按照之前的分组以及准备工作,按照项目计划的步骤开始实施。每组一名学生操作,其他学生与老师观察指正,提出建议,依次进行。当然除此之外每组的学生和老师还必须随时做好应对突况的准备,例如:如果药液外漏了怎么办?穿刺部位肿胀了怎么处理?等等

最后,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后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及过程进行总体的评估,这个评估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估,还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以及小组内部总结经验及不足等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作为职业教育中一种综合型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效果都有着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科学合理的。本文研究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体现了项目教学法的优越性,特别是《中职护理学》这样要求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项目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对于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2]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如何形成有序的教学信息,用哪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哪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本校2011、2012级共8个班的400多名学生

调查题型及内容设置:问卷有选择题和意见征集等,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旨在调查学生对哪种教学方式更感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后发现有74.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偏大;68.4%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中讲解重点难点比较清晰,但与课件的制作有很大关系;8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多媒体制作的多样性和动画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0%以上的学生反映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他们掌握课堂的能力;数学、体育科目反映适合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语文、计算机、法律、职业道德等科目适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英语等适合运用多媒体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总体来说学生和教师反映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更好一些。

(一)多媒体教学优势

1.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3]。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集合起来,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结合并通过屏幕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例如化学课中实验效果的观察,特别是某些危险的实验效果。语文课上文章的欣赏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多媒体教学强有力的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图表、图片和多变的动画和声像效果,可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便于知识的获得和保持。

2.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多课堂信息量。多媒体教学内容可提前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授课时便省去了不断板书的时间,尤其是图形和图片绘画时间,从而明显扩大课时容量。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有限时间里传授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单位时间的信息量。

3.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交互性强,有利于实行双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实行双向教学,通过人机对话,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现状。计算机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上课软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和练习中的不足,适时地给予指导,学生也可以将学习的体验和师生分享。

4.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目前网上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所学知识得以丰富。另外把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上传,供学生反复查看,这样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养成学生自学习惯。同时快速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快知识的分享速度,更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传统教学的优势

1.传统教学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用肢体语言辅助讲解,利用声音和情绪的变化感染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潜移默化地将做人做事的态度渗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学生人生课堂的财富。教师不拘于站在讲台上,可以随时走动,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

2.传统教学条理性强,便于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使用粉笔和黑板,学生便于记笔记和掌握重点,教师便于深入浅出地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配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

72.4%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存在信息量偏大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的图文信息,学生记忆负担较重。而如果学生偏重每一页的学习容易造成学习过程的机械化,从而导致整体框架构建不理想,对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不利。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易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重点内容的讲解。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添加过多的声音、动画效果。课件太花哨从而影响重点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只觉得好奇和刺激,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

多媒体教学几乎成了公开课的专用工具。教师为了制作精美的课件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加重教师的负担,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已开发的现有课件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使用。

传统教学中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受时间的影响,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容易讲不透彻,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受到限制;传统教学课堂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致使知识容量较小,尤其在习题课上,教师不断地又写又擦,很劳累,这样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健康。

三、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20.9%的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方式;23.3%的学生喜欢传统教学方式;55.8%的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式。

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要注意:首先,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控制好课堂。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中注意板书和讲课速度,以及肢体语言和情感交流。最后,多媒体课件不是面面俱到,而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应做到该用则用,绝不滥用,使得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结合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一方面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形象生动和传授内容多的特点,避免多媒体教学中流于形式地放映幻灯片。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个人感染力,避免不生动的讲解。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5],互相互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志强,蔡平.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篇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4-02

护理是一门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学科[1]。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医院实施人文医疗护理的服务理念,将关爱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之中,也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近年来,我国护理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护士和护生的关怀行为和关怀能力, 研究发现, 我国大多数护士缺乏关怀理论方面的培训, 关怀知识和关怀能力比较欠缺。因此, 对护生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已是我国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3,4]。《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习的起始课程和主干课程,对激发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积极情感,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了解高职护生人文关怀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护生建立人文关怀意识和行为作一综述。

1 影响高职护生关爱的相关因素

1.1 护理专业态度 护生专业态度是影响护理关爱行为的一个因素[5]。心理学家研究了态度与行为的联系,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态度是导致行为的原因。国外学者凯尔曼[6]有关态度与行动的研究强调:态度与行动之间是密切的、动态的相互关系,随着行动的过程,态度也不断地形成发展与改变,他认为,态度既是应变量,也是自变量。国内学者李红等[7]认为在护理专业领域,专业满意度高、自信心高的护生对临床学习的积极性也高,能较快地掌握临床技能,表现出较高的主人翁精神和能力。高职护生年龄普遍偏小,专业态度不稳定,尤其对于勉强听从家人意愿就读的学生,专业认同感低,关爱意识比较低。因此,对护生专业态度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是培养护生关爱理念及行为养成的重要条件。

1.2 课堂教学环境 马芳等[8]研究发现,护生关爱能力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学习环境的氛围、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临床实习的经历等方面。护生的关爱意识和对关爱行为的学习尚处于简单的模仿阶段,还没有形成职业的理念和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1.3 自身、家庭及社会因素影响 影响护生关爱行为的因素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与教育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与社会实践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关爱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9]。所以,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对关爱行为均有影响作用等[10]。

2 在基础护理中融入关怀教育的措施

2.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护理教育观念需重视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增强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的教育;在教学和实践中更加注重护生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体现了护士是融知识、技能和人文为一体的高素质专业工作者的角色。

2.2发挥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 诺丁斯[11]认为从关爱伦理角度出发,榜样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很重要,对于关爱教育则是关键因素。教师的榜样作用则是以教师本人的关爱行为去感染、熏陶学生,创造与学生的关爱关系,让学生体验关爱,并在教育生活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实践关爱,鼓励学生学习关爱,最终成为有关爱能力的人。

2.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高职高专教学方法单一,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利于高职护生能够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培养人文关怀能力以及在提高在实训中运用人文关怀的意识。

2.3.1 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张永春等[12]研究表明采取角色体验型教学模式,让护生亲身体验作为“病人或者家属”的心理感受,从而将人文关怀意识潜入自己的脑海中,内化为人文关怀能力。通过体验,护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体会病人的心理感受、能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促使关爱能力的形成。

2.3.2 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剖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情景中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的案例说明病人在接受实施了人文关怀的技术操作后的感受,使护生深刻认识到在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懂得该从哪方面呵护病人,如何关爱病人等等。

2.3.3 加大真人操作实训项目 刘航等[13]研究认为护理学基础真人操作实验能够营造人文关怀环境,将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向实践,培养了护生人文关怀的能力。真人操作实验时,护生互为操作对象,同时体会“护士”和“患者”两种角色。切实的感受到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真实感觉,不管是操作前的评估和解释,还是询问患者操作时的感受,或是了解患者操作后的反应、进行健康教育,都必须与患者交流,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与实施心理护理的能力。通过真人实验操作,护生深刻地认识到护理操作的严肃性,加强自身责任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2.4 改革技能考核方法 一般常规护理技术都有统一操作程序和要求,对护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有很大作用,同时使护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一定限制[14] 。“重技能、轻人文”的操作过程训练和评价亦忽视了护生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考核标准应侧重于对病人的人性化护理,适当增加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的分值,并且把 “以人为本” 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操作中,以适应临床的需要,以此来督促护生树立人文关怀的意识和培养人文关怀的能力。

3 小结

只有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和试验中,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和能力。只有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技能操作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培养出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护理工作者,才能全面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雪霞,力.本科护生关爱行为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9,24(3):84-87.

[2] 娟,义兰.关爱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7,21(9):2271-2273

[3] 李俊玲.护士人文素质培养泰勒斯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31-32.

[4] 庞华琼.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16-17.

[5] 王雪霞,王力,常爽. 实习护生护理关爱行为及影响冈素分析[J] 护理学报,2009,16(7A):8-11.

[6]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M].林颖,王小明,胡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8一107.

[7] 李红,沈宁,李峥.护理本科毕业生专业行为表现与专业态度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06,3(3):99-101.

[8] 马芳,朱丹.护理本科生关爱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3):706-709.

[9] 董大敏.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当代社会德育意义[J].理论界,2007,4:90-91.

[10] 马芳,朱丹.护理中的人文关爱[J].护理学杂志,2006,21(6):78-80

[11] 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5-88.

[12] 张永春,江智霞,袁晓丽. 角色体验型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

篇12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3-144-02

The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 of hypertensive epistaxis with epistaxis balloon compression

WANG Ji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Shenyang 110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 of hypertensive epistaxis with balloon compression. Methods 8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4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general nursing,psychological nursing,maintain blood volume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lloon compression hemostasis,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conventional gauze packing hemostasis,then the bleeding time and perio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amount of bleeding was less tha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alloon compression;Hypertension;Nose bleeding;Nursing

对高血压患者合并鼻出血应提高警惕,除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外,必须重视患者的主诉,此类患者出血前多有头部灼热、发胀或其他不适的预兆,及时监测血压并向医生报告,以免出血时措手不及[1]。一旦发生鼻出血因与高血压相互作用,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的极度紧张,所而且常规鼻腔纱条填塞止血,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研究主要探讨气球压迫出血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鼻出血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6~88岁,平均(66.9±2.8)岁,高血压病程15~40年,平均(25.9±3.8)年;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5~88岁,平均(65.7±2.6)岁,高血压病程16~40年,平均(25.8±3.9)年,两组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一般护理 首先在的选择上建议采用半坐卧位,并将头偏一侧,尤其是对于精神紧张甚至昏迷的患者应该避免误吸的发生,对于清醒患者应嘱咐患者将口咽腔内鼻后滴流的分泌物及血液及时吐出避免误吸甚至窒息,同时,还可以防止血液进入胃内而影响出血量的判断,出血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做好口腔护理,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给予流质半流质的清淡饮食,并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必要时使用缓泻剂等对症处理,在进行鼻腔填塞的患者,做好保持鼻腔填塞物牢固的保护,告知患者尽量避免打喷嚏、咳嗽以及用力擤鼻涕及屏气动作,欲打喷嚏时,指导患者用食指及拇指探往鼻孔翦端,以便气流经口腔流出[2]。

1.2.2 补充血容量的护理 鼻出血的患者如果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500 mL,则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而老年患者一般合并有心肺等功能障碍,所以其代偿能力相对降低,对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大以及出血凶猛的患者应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深静脉穿刺置管,遵医嘱进行血容量补充,首先以平衡液和胶体液为主,一旦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15%时应补充血液制品,在建立静脉通过后即刻抽取静脉血送检,做好交叉配血等输血前准备,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留置尿管,准确观察并记录患者尿量的变化,同时严密观察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患者的神志变化,临床表现如头晕、心悸、脉搏细速并结合肢端循环如甲床颜色、肢端温度等,判断出血量。

1.2.3 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合并的鼻出血,因血压升高而诱发同时因鼻出血而加重患者应激反应,两者出现正反馈形式,且本病发病突然,出血量大,不能自止,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慌和烦燥的心理[3]。护理上应该建议患者保持平淡心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积极处理,有条不紊地实施各种治疗及检查,同时通过言语及肢体行动向患者透露出护士对治疗的把握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患者焦虑,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并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避免镇静剂剂量过大而出现的呼吸抑制而引起反流误吸。

1.2.4 气球压迫止血的护理 对于常见的高血压出血一般均是其适应证,而且通过气球压迫止血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它是一个薄而细长的橡胶囊,长约6~7 cm止血时,应使开口处为橡皮胶塞,使用前用2%的戊二醛消毒即可,使用气囊止血应仔细准确地查出出血部位,根据其部位决定气囊进入的深度,然后用注射器通过橡胶囊向气囊内注入2~4 mL空气,撒气囊时只要将注射器扎入橡皮囊内将气囊抽出即可[4]。护理上主要是为患者讲解实施气球压迫止血的优缺点,并介绍以往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同时解答患者对于气球压迫止血的疑问,告知在进行治疗期间切忌自行将气球强行拔出以免加重出血,同时做好治疗期间的固定。

1.3 研究方法

本组研究观察组在本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气球压迫止血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的纱条填塞止血法[5],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及有效止血时间,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及有效止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2.2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再出血以及精神极度紧张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导致的鼻出血来势较凶猛,除全身用药外,局部止血主要采用鼻腔填塞,由此带来呼吸不畅、精神紧张等一系列问题[5],如何有效及时的进行止血,缓解患者心理及生理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本研究观察组在进行一般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并注意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使用气球压迫止血,其中我们认识到护理上如何配合医师进行降压药物使用和气球压迫止血治疗是关键,护士应该每10分钟观察1次患者鼻出血的情况,记录出血量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更好的为医师治疗提供依据,特别是使用降压药时,应避免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的出现,针对患者出血量大且存在有烦躁不安、口干、面色苍白、胸闷、脉速、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应立即告知医师进行抗休克处理[6]。

本研究观察组进行的气球压迫止血,其止血时间快于常规纱条填塞法,且再出血及发生患者精神极度紧张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是气球表面光滑,且通过低压强大面积充气后其局部压迫效果更佳,同时在拔出时避免了纱条与组织之间的牵拉,有效减少了再出血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本组实施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补充血容量的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使用气球压迫止血治疗高血压鼻出血效果更为确切,且有效降低了再出血率。

[参考文献]

[1] 程海冬.老年高血压伴重症鼻出血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61-62.

[2] 曹淑华,陈艳,张明.高血压鼻出血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68-169.

[3] 郁旭兰.高血压鼻出血的临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173.

[4] 徐玉华,秦迎春,姚雅芬.高血压并发鼻出血的中西医联合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3):100.

篇13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3],它不仅提供给护理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促进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而巩固和发展实践技能[1,4-5],而且也是学生社会化而成为一个职业护士的必要环节[6]。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7]以及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造成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技能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8-9],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9]。因此,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途径显得越来越重要[10]。

高仿真模拟教学就是基于计算机控制的高仿真模拟人代替真实患者而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真实的、可重复的、无风险的环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11-17]。然而研究还证实高仿真模拟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18-20]、评判性思维能力[21]、以及认知和自信心[22-24]均无影响。因此,是否高仿真模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高仿真模拟教学方案,将其应用到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急救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术)中,并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学生的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效能影响效果,从而帮助我校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有效利用高、低模拟教学设备提供理论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自愿参加的40名入校1年的2012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其中男生2人,女生38人。先将40名学生逐一编号,然后由计算机执行获得随机数字,在产生的随机数字中,每次取后两位数字,共20次,最后取单数学生的随机数字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20名。实验前获得每位学生的知情同意权,并执行签字程序。两组同学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制定测试病例 测试病例选择由美国心脏病协会《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5]。 教学案例的病例设置为院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模拟患者刚送入急诊抢救室,被发现没有反应,随后出现心跳与呼吸骤停。学生立即实施判断意识、胸外按压等徒手心肺复苏术,最后模拟患者可能恢复自主循环被判定为复苏成功,或不能恢复自主循环被判定为复苏失败。本病例重点考查学生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能。

1.2.2教学方法 在徒手心肺复苏实验教学前,所有学生均参加由同一教师教授的徒手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学习,然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实施在模拟心跳骤停患者病例中,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术技术的实验教学。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实验开始前4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名学生。然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分别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均进行40 min的徒手心肺复苏术的训练。对照组使用低仿真、普通模拟人(Resusi Anne)作为训练模型;实验组使用由挪威Laerdal 公司生产的全功能高仿真模拟患者(SimMan 3G)作为训练模型。训练的场景与病例测试内容相同,操作规范与要求严格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训练结束后两组学生统一采用挪威Laerdal 公司生产的高级心脏心脏生命支持ACIS组合模拟人系统中相同病例作为测试工具,从对照组学生开始,然后是实验组学生,两组学生依次交替进行,其测试的内容和步骤完全一致。

1.2.3评价指标 本研究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感,以此评价高、低仿真模拟教学的效果。一共测定2次,①为分组前,②为实验课结束时。

1.2.3.1知识技能的评价方法 对学生实验结束后知识技能的评价选择由美国心脏病协会《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5]中设定的徒手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该评分标准满分为150分,即包括计算机记录的客观分值100分和计算机无法记录的主观分值50分。其中,主观分值评分标准包括评估、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应用及抢救结果六大部分内容(在该研究中主观分值的评分选择其中的评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及抢救结果),每一部分又包含多项指标及操作时间,操作越好分值越高。

1.2.3.2自我效能评价方法 对学生实验结束后自我效能感的评价选择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该量表由Sherer & Adam共同编制[32],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处理各种压力的能力, 共10个问题,总分为40分,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其Cronbach's a系数为0.8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自身前后及组间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比较成功率;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比较开放气道时间,首次通气的时间,首次判断脉搏的时间,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通气质量、胸外按压质量、通气时间和质量、按压时间和质量及平均成绩。以P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 调查问卷共发放80份,收回问卷80份,回收率100%。实际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研究对象的年龄在18~21岁,平均(19.14±1.03)岁。学生的性格特征如下:家庭氛围中只有10%的家庭是父母做主;与父母经常交流的占90%,在成长过长中父母对其生活、学习进行指导的占51.3%,当遇到挫折时能够得到父母鼓励的占73.1%。研究对象中30%的性格偏外向,高度自觉、独立的占90%,而且当专注一件事情时有87.5%能排除外界的干扰,且大部分学生(78.8%)有阅读习惯和自我效能感较高(33.15±1.031)及超过一半(61.5%)的学习护理专业是因为好找工作,51.3%的学生人生追求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2.2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心肺复苏术相关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况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对比中,通气质量、复苏成功率及自我效能等平均分均有所提高,且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平均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学生实验后心肺复苏术相关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况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训练后测试结果比较,其结果与两组学生实验前后比较结果一致,即除了按压质量及复苏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平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训练前后组内比较,各组学生训练后成绩均高于训练前成绩,且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提高学生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术按压部分环节上训练效果显著,该结果与国内外部分研究一致[27,11-17]。如吴雪红[27]的研究也证实,模拟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有效。同时,本研究中90%的学生家庭氛围是民主的,且经常同父母沟通交流,同时78.8%的学生有阅读习惯及较高的自我效能,良好的家庭氛围和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评判性思维的发展[28],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两组学生经过训练后,尽管整体成绩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学生较对照组学生在各单项指标训练效果上优势并不明显,尤其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发现,学生在心肺复苏术的按压质量及复苏成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国外研究一致[18-20,22-24],分析其原因如下:在我校以往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低仿真模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且本研究中也发现,对照组学生心肺复苏术的训练由于使用的是普通的、低仿真、静态的Resusi Anne 模型,许多操作(如判断呼吸、触脉搏等)都无法实施,使得学生在此环节练习时都是以口述为主,而没有真正操作,造成了教学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其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及应变能力的培养。而SimMan 3G高仿真模拟人却具有可操作性,外形接近真人的模拟人具有模拟患者和现场环境的特征,具有与其连接的监护仪器显示和记录的各种生理数据,在这些特征和数据的协同作用下,可以真正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实际动手和相互协调配合等能力[29]。但由于尤其对照组学生的低仿真模型训练时不知道自己按压的质量,所以没有心理影响,而实验组学生由于有反馈,发现自己通气质量很差,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弄清真正错误的原因,反而可能会造成心理影响,所以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而导致按压质量和复苏成功率均较低。

4结论

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以很好地模拟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值得应用和推广。同时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背景,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及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建议教师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模拟教学中来,在学生执行任务时能及时 提问、提示,任务结束后与学生多沟通、讨论,增强教学互动性,使学生对知识 有更深的理解,并能更灵活地应用。此外,教师进一步加强实践经验,增强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设计更好的模拟病例,并在模拟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开展模拟教学。

参考文献:

[1]Abdoly S.Nursing students'views of clinical practice[J]. SBMU Faculty of Nursing & Midwifery Quarterly,2006,15:17.

[2]Levett-Jones T, Fahy K, Parsons K & Mitchell A.Enhancing nursing students'clinical placement experiences: 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J]. Contemporary Nurse: A Journal for the Australian Nursing Profession,2006,23:58-71.

[3]Reid-Searl K, Moxham L,Walker S & Happell B. Internal conflict: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response to inad-equate supervision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tion[J]. Collegian,2009,16:71-77.

[4]Jeffries PR & Rizzolo M.Summary report: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frameworks for the innovative use of simulation to teach nursing care of ill adults and children: a national, multi-site, multi-method study[J]. Retrieved,2007,5:7.

[5]Shepherd IA, Kelly CM, Skene FM & White KT. Enhancing graduate nurses'health assess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using low-fidelityhuman simulation[J].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07,2(1):16-24.

[6]Levett-Jones T,Lathlean J,Maguire J & McMillan M. Belongingness: A critique of the concept and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education[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7,7:210-218.

[7]沈宁.护理教育:有质量才有前途[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85-186.

[8] Grady JL & Berkebile C.In Nursing Tele-health applications initiative: A research project for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EB/OL].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7, from Telemedicine Informa-tion Exchange Web site: http:///homehealth/.

[9] Rhodes ML & Curran C.Use of the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to teach clinical judgment skills in a bacca-laureate nursing program[J]. Retrieved November,2006:5.

[10]华子瑜,张琴.探索临床教学新法,培养符合"最低基本要求"的医学生[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222.

[11]Yaeger KAHigh-fidelity simulation-based training in neonatal nursing[J]. Advances in Neonatal Care,2004,4(6):326-331.

[12]Hennenman, E., & Cunningham, H. Using clinical simulation to teach patient safety in an acute care nursing course[J]. Nursing Educator, 2005,30(40):172-177.

[13]Medley CF & Horne C.U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5,44(1):31-34.

[14]Shepherd IA, Kelly CM, Skene FM & White KT. Enhancing graduate nurses'health assess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using low-fidelityhuman simulation[J].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07,2(1):16-24.

[15]Kinney S & Henderson parison of low fidelity simulation learning strategy with traditional lecture[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08,4(2):e15-e18.

[16]孙建萍,等.不同教学方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9(5):209-210.

[17]刘静馨,陈沁.护理本科生高仿真模拟教学学习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5):74-76.

[18] Cavaleiro AP, Guimaraes H, Calheiros FL.Training neonatal skills with simulator[J]. Foundation Acta Paediatrica ,2009,98:636-639.

[19]Cherry RA, Williams J, George J & Ali J.The effectiveness of a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in the ATLS shock skills station[J].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07,139:229-235.

[20] Kim.Learning by computer simulation does not lead to better test performance than textbook stud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ysrhythmias[J]. Journal of Clinic al Anesthesia,2002,14:395-400.

[21] Shinnick , Mary AnnMary A W. The effect of human patient simulation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its predictors in prelicensure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ation Today, journal homepage: / nedt.

[22]Brannan J, White A & Bezanson J. Simulator effects on cognitive skills and confidence level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8,47(11):495-500.

[23]Scherer YK,Bruce SA & Runkawatt V.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imulation and case study presentation on nurse practitioner students'knowledge and confidence in managing a cardiac ev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Scholarship , 2007,4 (1): 22.

[24] White parison of Instructional Methods: Cognitive Skills and Confidence Levels[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3.

[25]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ommittee and Subcommittees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 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112(6):58-64.

[26]Sherer M & Adams CH.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he Self-Efficacy Scale[J]. Psychological Reports,1982,53:899-902.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