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校教学质量评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

篇1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对教学工作的日趋重视,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估,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教学质量评估涉及的要素众多,其评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扩展性等特点,同时教学质量评估过程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等过程,建立相应的信息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有许多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估中,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②③④总体而言,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是高等教育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必须根据教学管理需求,体现教学质量评估的特点,注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质量评估的全过程提供有力支持。

1 教学质量评估过程

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评估目标、分析评估因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分析、指标量化分析、综合评估、结果分析和采集指标数据等。

(1)确定评估目标。根据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与任务,综合分析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教学质量评估的目标、范围和要求。(2)分析评估要素。根据评估目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炼出若干因素及这些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关联程度。这些因素将作为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3)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以关键或主要因素为基准,遵循有关原则,构建合适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一般具有逐层分解的树形结构。(4)指标权重分析。分析比较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指标的权重值。(5)指标量化分析。建立指标的量化模型,对指标值进行量化。(6)综合评估。对指标值进行聚合量化,得出评估对象的总体评估值。(7)结果评估。对评估值进行分析,找出教师教学的薄弱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建议。(8)采集评估数据。采集评估数据可与以上过程并行展开,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为评估工作采集必要的数据。具体可采用多种手段,例如采用调查打分表、试卷分析表和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记录信息等。

2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需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的效率,必须将编辑评估方案、建立指标体系、量化评估指标等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评估环境。评估系统应向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分析、设计和评估手段,支持教学质量评估的全过程,能够对评估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此外,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应当具有通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其应满足的功能需求如下:

(1)能够辅助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教学质量评估的要求,提供图形化的编辑界面,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编辑。(2)建立符合大众化操作习惯的应用程序界面。让用户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呈现的界面主题,满足主次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容错性原则。(3)能够支持教学质量评估数据的采集。系统能够从其他教学支持信息系统中采集相关数据。(4)提供教学质量评估的辅助算法,这些算法包括指标量化、权重计算和综合评估等。(5)可对评估方案进行编辑,对关联评估指标进行选取以便实现对评估方案的编辑(包括添加、编辑和删除等操作)。(6)评估结果的多样化显示,将评估结果以文字、报表或图形的形式提供给用户。(7)支持评估数据管理,对评估中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管理。(8)支持不同评估方案对比和分析。

3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

根据教学质量评估需求,采用Visual C++开发了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其系统结构、使用流程和使用界面如下。

3.1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分为四个层次,人机交互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储层和数据库层,如图3所示。

人机交互层主要提供可视化的图形编辑环境,使得评估人员能够方便地实现评估工作。

业务逻辑层主要实现系统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实现依赖关系以及相应的数据相关性的检查等。它接收到人机交互层传来的命令并对它进行处理,分别调用指标体系编辑、指标体系一致性验证、指标量化和权重分析、综合计算等模块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结果存放在数据库中。

数据存储层主要实现评估方案管理、评估数据管理和评估数据采集等功能。

数据库层利用缺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管理。

3.2 使用流程

依托工具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的使用流程为:第一步,根据评估目标与任务,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一个层次化树结构;第二步,选定评估框架,根据用户需要,选择AHP方法,模糊综合评估,灰色聚类评估方法、云模型等评估方法;第三步,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系统提供了两两对比法、倍数环比法和排序编码等权重分析方法;第四步,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指标的不同类型,例如成本型指标、效益型指标等建立指标的量化模型,同时可通过采集数据对指标进行量化;第五步,根据选定的评估框架,采用相应的算法,对教学质量评估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评估报告,如图2所示。⑤⑥

3.3 系统界面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采用多文档多视窗的风格,支持多种评估方法,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已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得到应用,其界面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是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支持手段,能辅助教学管理人员监控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与其他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和数据展现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评估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注释

① 李旭军,何鲲.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系统[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5):86-88.

② 刘付民,张治斌.基于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 微计算机信息,2010.26(3):212-214.

③ 胡章平.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6.

篇2

基金项目:河北省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10301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5日

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学校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现今,各高校结合本院校特色以及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制定了针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措施以及手段,并将其作为教师评定职称、年终考核的重要考评措施。

由于教学质量考核涉及面广泛,影响教师教学的因素又较为复杂多样,传统的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一般以定性分析为主,无法摆脱主观片面性。近年来,虽然高校在评价体系定量分析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尝试与突破,但由于所建立的评价指标没有设置必要的权重或者人为设置权重,导致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准确地对教师教学质量做出科学的评价。

鉴于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衡量界限是一个十分模糊的难以量化问题,对于模糊对象的评价,过分的精确反而模糊。因此,本文通过对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综合二者在评价决策理论中的各自特点,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即用AHP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层递关系以及权重向量,再利用模糊算子的综合运算得出综合评价,从而建立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基本方法简介

1、层次分析法(AHP),是实现思维过程、主观判断规范化、数量化的基本方法。为了对较为复杂问题做出正确的认识以及最终的决策,往往将所涉及决策的相关因素分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多个层次。结合客观事实,利用数学方法,计算每个层次内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以此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分析和比较,最终做出决策。对于教学质量评价来说,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以便确定不同层次的权重大小,从而得出各层次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程度。

2、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利用考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等组成模糊集合,构建适当的隶属函数,运用模糊集合论中的变换运算,对考察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并最终做出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由于教学质量评价中所涉及的许多评价标准均带有模糊性,即不存在十分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而对于这些非线性的评价,也只有通过模糊运算法则,才能较全面地汇总各评价的主体意见,得到可比的量化结果。因此,对教学质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会更加科学地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分析结果也将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二、基于AHP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分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AHP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多级模型两大部分。AHP模型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框架,为后期模糊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模糊综合评价则是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变换方法,对前期量化后的权重数据以及模糊集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鉴于此,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为:确定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构造模糊综合评价多级模型;分析计算综合评价值,最终做出评价。

(一)教学质量AHP模型的构建

1、确定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应符合严谨的教学规律,体现教学本质,既兼顾高校自身发展的特色,又能够体现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另外,评价指标之间既具备整体完备性,同样又具有度量的可测性。

鉴于上述原则,我们从学生、同事、领导三个角度出发,分别围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综合业务能力等评价内容,按照不同指标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

值得说明的是,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领导、同事以及学生共同评价的,具体内容基本一致。而结合实际情况,领导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综合业务能力指标;同事评价中,用教学基本功替代了教学效果,使体系结构更加接近现实,相对较为合理。

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图1)指标体系结构中目标层位于最顶层,中间部分为准则层,方案层位于最下层。当然,根据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当指标设计因素较多时,无论准则层还是方案层均可近一步划分若干子层,形成多级指标体系。

结合近年来高校普遍进行的教学质量评测规则,综合能够反映教学质量的多方面因素,设立本评价体系的二级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当然具体的评价内容并非一成不变,领导、同事、学生三方面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也会略有不同,本文只是由于篇幅有限,故将评价内容统一简化。(表1)

2、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集。权重集是反映指标因素间重要程度关系的集合,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权重集的导出依赖于客观、科学的对于指标因素进行相互比较,从而初步实现数据的量化,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指标内容构造判断矩阵C。判断矩阵是根据本层次中每个因素的具体内容,考虑对上一层指标因素的影响作用,依照1-9标度理论进行两两比较所得到的综合数据表,其特点在于aij=1/aji,aii=1,aij>0。例如,判断矩阵中aij=7表示ai较aj十分明显重要,aij=3表示ai较aj略微重要。

(2)层次权重排序,导出权重集。对n阶判断矩阵C按列归一化得=(ij),其中ij=cij/cij(i,j=1,2…n);计算=(1,2,…n),其中i=ij;对归一化,导出权重集W=(w1,w2,…wn),其中wi=。

(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对评价因素进行比较时,任何一个判断失误都可能导致不合理排序的出现,此时的判断矩阵不具备完全一致性。引入一致性比例CR,若CR<0.1则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修改判断矩阵。

CR=CI/RI,其中CI=(?姿max-n)/n-1,?姿max=,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二)模糊评价多级模型。根据前面构建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同事还是领导,各评价子体系均具有二级评价指标,因此首先应该对每个一级指标所分解的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再结合各一级指标自身的权重进行模糊变换,最终得到各子体系二级模糊评判结果。其实多级评判模型无非就是多次重复着统一的模糊评判过程,该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对象的评价因素(指标)集C={c1,c2,…cn},即将评价目标看成由多个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C。设定用于评价因素评审等级的评语集V={v1,v2,…vm}以及用于量化评价结果的数值集N={N1,N2,…Nm}。

2、建立模糊评价关系矩阵(隶属度矩阵):

其中rij=,表示被评价对象从指标因素ci角度分析对评判等级vj的隶属程度。

3、结合AHP导出的指标权重集W与隶属度矩阵R进行模糊变换运算,从而得到综合评价结果矩阵S。

其中,si表示被评价对象整体而言对vi评判等级的隶属程度。

4、利用模糊评价矩阵与数值集导出评价最终成绩。

F=SN=(s1 s2…sm)(N1 N2…Nm)T

三、综合评价计算实例

我们以学生评价子体系为例,结合该子体系评价内容,逐步完成模糊综合评价过程。(表2)

1、根据表2构造评价指标判断矩阵,确定权重系数并作出一致性检验。

以学生评价中的“教学态度”为例,由专家决定判断矩阵:

31=(2.2316 0.4874 0.2275 0.10534)T归一化后得到二级各指标相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W31=(0.5579 0.1218 0.0569 0.2634)T。

而?姿max==4.0975,CI=(?姿max-4)/(4-1)=0.0325,当n=4时RI=0.9,所以CR=CI/RI=0.0325/0.9=0.0361<0.1,可知判断矩阵以及权重集合理。

同理,可计算其他指标权重集如下:

计算学生评价一级指标各因素权重:

2、确定评语集、数值集、评价因素集,以及权重集,构造隶属度矩阵,利用模糊变换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评语集:V={v1,v2,v3,v4}={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数值集:N={N1,N2,N3,N4}={90,80,70,60}。

现拟用100名学生结合学生各级学生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如表3所示。(表3)

由表3可以得出学生评价关于各评价准则的隶属矩阵为:

对每个一级指标之下的二级指标,结合各自权重与隶属度进行模糊变换。归一化后导出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

31=W31R31=(0.5579 0.1218 0.0569 0.2634)

=(0.7328 0.2436 0.0236 0)

归一化后得:S31=(0.7328 0.2436 0.0236 0)。

同理可计算:S32=(0.4673 0.4255 0.1 0.0072),S33=(0.6956 0.2724 0.0194 0.0126),S34=(0.5237 0.418 0.0583 0)。

将学生评价一级指标权重与一级模糊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

对进行归一化,得到学生评价子体系模糊综合评价向量:

Y3=(0.5523 0.3846 0.0597 0.0034)

3、各子体系评价结果的模糊综合分析。按照上述学生评价体系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导出过程,我们可以类似的导出领导、同事两个子体系的最终评价向量,由于篇幅有限,具体过程不再赘述,不妨大胆假设:

Y1=(0.2783 0.4536 0.2563 0.0118)

Y2=(0.3345 0.4893 0.1381 0.0381)

按照高校一般评价情况,我们设领导、同事、学生三方评价比重为3∶3∶4,即权重向量W=(0.3 0.3 0.4),各评价子体系得到的综合评价矩阵为R=(Y1 Y2 Y3),则最终模糊综合评价矩阵为:

G=WR=(0.3 0.3 0.4)

=(0.4048 0.4367 0.1422 0.0163)

该教师最终评价得分为:

F=GN=(0.4048 0.4367 0.1422 0.0163)==82.3

由此可见,采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的分数为82.3,该教师教学质量水平介于优秀与良好之间,有待提高。

四、结束语

利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所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运用严谨的数学方法实现了定性问题定量分析的整个过程。从评价体系的应用过程以及结果分析,该体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之上,利用AHP确定各评价指标间的权重关系,在实现定性向定量分析转化的同时,较好的剔除过程中的主观成分。除此之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保证了评价基础体系不会出现逻辑上的错误,从而使评价体系具有了更高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公正性。

2、教学质量各方面指标的优劣轻重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简单的逻辑运算不可能实现综合指标的交叉分析,更无法最终得到具体结果。而在AHP的基础之上,从分解比较到最后的判断综合,利用模糊综合运算处理这些模糊概念,能够利用数字和运算实现人类主观判断分析的全过程,从而使得最终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3、评价体系结构严谨,规则简单,尽管数据相对繁多,但均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实现全部计算分析过程,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与此同时,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自身特点,评价体系中任何一个子体系,均可以得到单方面评价结果。这就意味着该体系既可以整体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又可以对教师某方面单一指标做出评价,使教师既可以明确自身教学水平,又可以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方向。可见,体系本身具有灵活的多用性,综合结果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综上所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使得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备了较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该评价体系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及推广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温田丁.试论模糊数学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5.3.

篇3

一、引言

教学质量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标准,通过科学系统地收集信息和定量定性分析,对教学过程的表现形态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实质是目标管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定评估的内容和标准,根据评估目的把有关属性分解为评估指标,系统收集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教育教学工作和质量做出价值判断,从而指明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并提出相应举措。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是进行动态管理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二、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是由专家学者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找出办学管理上、教学质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进而指导学校实施,以谋求积极发展的一种改善高等学校办学的服务活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应用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特点。

目前,我校采用的是浙江正方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依托浙江大学教学管理模式开发的《正方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该软件涵盖了学校的信息化标准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等多方面的信息管理,是目前市场上占有率较高的一个教学管理信息平台软件。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不断完善修改,我校成功地将该软件系统应用到我校教学管理的各方面,初步实现了教学行政管理的信息化,为我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我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系统数据规模日益庞大,数据维护日渐困难,教学管理效率提升遭遇瓶颈。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更加适合我校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对实现我校教学管理,特别是教学质量评估方面的进一步优化,从而为我校掌握教学质量现状,了解教学效果,寻找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督促教师成长,建立科学奖励机制,完善规章制度等提供信息源泉和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设计

基于B/S结构的网络设计成熟稳定,客户机上只需安装一个浏览器就可以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系统运行时,浏览器从服务器调入Web页面并对其进行解释,然后显示给用户,用户通过对Web页面进行操作,发出请求给浏览器,浏览器将请求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浏览器,浏览器再以合适的方式显示给用户。设计中的数据处理都由Ruby程序来完成,Web页面只负责结果展示等简单环节,同时应用Ajax技术实现页面平滑刷新,提供用户体验。

系统设计分为以下模块:

1.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可在登陆后给所教的课程评分,可以查看学生给出的建议。同时,教师可以查看自己在校期间,历年学评教的排名情况以及每一门主讲课程的学生评价情况。

2.教学质量检查人员模块

教学质量检查人员根据检查的课程代码,查找并对该课程给出评价,包括班级学风、教师教学效果等细节。因为教学质量检查人员多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领导、专家和教师,这部分的数据具有相对公正性和科学性,这部分数据将会成为数据统计时的重要部分。

3.教务管理人员模块

教务管理人员模块,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学生、课程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生成所需数据,包括教学效果和学风情况的统计数据。教学质量评估变动,如评价指标、各指标权值等方面变化的实现,也可在这部分完成。

4.决策人员模块

教学质量决策人员模块提供给学校及学院具有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权力的领导。该模块主要实现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数据分析结果的查询功能,为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图1为本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登陆界面。图2为普通教师登陆后的学评教查询界面,教师可参考相关数据完成自我评估,对自身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四、结束语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与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将日常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融入到教学质量管理评估系统中,使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反馈等工作真正匹配适合实际工作业务流,为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决策支持,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研究的出发点与核心。教学质量管理评估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成熟的网络数据库平台,采用灵活的B/S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强化权限分级管理,遵循业务流程设计数据交互,提供规范的报表打印,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与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一、问题提出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为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展了“学生评教(SET;student evalution of teaching)”活动,即在被评教师的任课班级采用无记名方式由学生根据评价量表中的项目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定。这是一种不同于专家评教或同行评价的、基于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的教学评价方式。学生评教活动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优化教学管理等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在欧美国家,学生评教是高等教育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关的研究也非常丰富,这些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评教的维度和内涵,即应该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及其作用,如班级大小、课程性质等;第三,学生评教的应用及其影响,如评教结果对教师职业发展、教师评分的影响;其中学生评教维度和内涵的研究决定学生评教体系,是学生评教科学合理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对学生评教的研究比较缺乏,尤其是实证研究,如各高校在学生评教中所采用的评价量表主要是教务管理部门理论分析而制定的,作为评教主体的学生在评估体系的设计中处于被动地位,这可能使学生评教从一开始就没有代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本研究拟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建立基于学生信念的评教模型,为学生评教更科学合理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一)问卷编制

首先,在湖北省某高校的公选课班级中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评价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并要求学生自由完成不记名的开放式问卷:“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请写出你认为重要的评价项目。”然后,整理和分析开放式问卷回收的信息,并借鉴国内外学生评教的文献资料,编制成“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估问卷”。问卷包括41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等级式记分。

(二)问卷调查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1.被试问卷调查工作于2007年3 -4月在湖北中国地质大学和长江大学的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中进行,发放不记名式问卷460份,收回有效问卷436份(94.8% ),其中中国地质大学学生128名,长江大学学生308名;女生178人,男生258人。

2.探索性因子分析数据应用SPSS1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首先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合性检验,41个初始项目的KMO值为0. 923 , 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 001,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此,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根大于1为因子抽取方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负载太低和多重负载的项目,结果抽取五个因子共22个项目,此时KMO值为。.895,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 001,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88。特征根及因子解释率见表1;因子旋转后的负载(0.35以上)、命名及a系数见表2。

(三)各因子的权重

学生评教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全面反映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保留信息,另一方面要具有可操作性,尽可能简洁明了;本研究的五个因子分别由4}5个共22个标志项目测量,每个标志项目采用likter式5点记分法,22个标志项目的总分为110,不符合一般的百分制记分法,而且五个维度重要程度不同,因此,有必要考查五个评教因子的关系和权重。

应用回归法计算五个因子的因子分进行二阶因子分析,KMO值为0. 809 , 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 001,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只有一个,直接命名为“教学质量”,五个一阶因子的负载分别是:师生沟通为0.77,课堂吸引力为0. 76,教学组织为0. 75,为人师表为0.72,教学实践性为0.71。一个公因子的因子分析模型为: ,忽略测量误差,可以用因子负载计算各测量维度的权重,如“师生沟通”;0. 77/(0.77 +0.76 +0.75 +0.72 +0.71) =0.207,如果采用百分制,“师生沟通”的得分就应为“实际得分//25 x100",所以“师生沟通”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权重为0. 83 ( 4 x 0. 207 ),以此类推,其他各维度的权重为:课堂吸引力为1. 02,内容组织为0. 81,为人师表为0. 97 ,教学实践性为0.95。

三、结果讨论与结论

(一)学生评教的基本维度

本研究从评教主体—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开放式问卷所收集的信息和参考国内外资料编制间卷,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5个一阶因子,根据它们的标志项目的含义,分别命名为内容组织、与学生沟通能力、为人师表、课堂吸引力和教学实践性。研究结果与国内许多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学生评教的项目主要是靠理论分析,大多数研究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及教学效果等维度构建学生评教的体系,本研究中也包括了“教学内容组织严密”“知识讲授有条理”“善于启发,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等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关的项目,但除“内容组织”(因子一)外,其他因子更多地反映了教学活动直接参与者—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即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因此,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时,比较重视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是否与学生有良好的沟通?课堂教学是否能吸引学生?这两个方面分别构成了两个独立的维度:“师生沟通”和“课堂吸引力”,这反映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感受者的渴望,也间接反映了我国教育过分以教师“教”为主导、忽视学生“学”的问题。国外学生评教维度的实证研究也有许多学者提出“教师亲和力”“教师善于激励学生”的维度。因子三主要包括教师应仪表整洁、庄重自然.注意教师形象,言论举止符合教师身份等项目,命名为“为人师表”。最后,“教学实践性”包括“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等,与其他研究者提出的“教学效果”有相似之处,但后者更强调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本研究中的项目更多的指向教学的实践意义,因为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企事业比较重视实践经验,同时,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大多数大学生即将进人社会,从事社会工作,高校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知识必须与实践紧密联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可见,确切内涵存在差异,因此命名为“教学实践性”。

篇5

在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工作一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质量则是整个教学成效的重要控制点,也是高校教师所关注的热点目标。高校的生源数量较多,并且各个专业的设置相对复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其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上要保证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与动态性,从而真正地实现高质量教学。高校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地探索新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加强相关理论实践的研究与操作。

一、当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评价片面

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成长,并且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发展,突出学生主体性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但是,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以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为主要的评价内容,对于学生的主观因素缺乏有效的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教学质量评价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缺乏对教师多项教学能力方面的考查,只关注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难以真正地体现教师的全面教学水平。

(二)评价单一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学生的评价意见占整个评价工作的较大一部分,但是其开展过程中,评价过程相对随意,并且相关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难以真实、全面地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难以达到教学评价的督促效果。

(三)反馈缺乏时效性

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有积极、快速的反馈,而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中,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反馈存在很多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时效性。教学质量评价其本身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中,容易受到忽视,并且其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励有着密切的管理,其人性化的评价理念难以得到推行,教师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其在评价的过程中相对被动,对于教学评价活动应对不积极,并且经常存在逃避与应付的行为,整体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不够及时,教师缺乏足够的参与积极性与认同。

(四)评价方法不合理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上,要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并且有一定的调整空间。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相对固定,并且其指标不具有灵活性,难以对特色化的教学需求进行满足。这种僵化的评价方式,难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与考量,整体考核忽视对教师的个体性差异的关注。与此同时,当前的评价方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没有进行区分,并且对于不同的专业类型和教学基础环境的评价上都缺乏足够的针对性,难以真实地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反应。另外,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过分重视教学指标,采用量化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缺乏过程化与动态化的特点,难以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把握好质量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上,要本着指导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与动态性等多项原则。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且实现课堂教学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给予教师教学方向上的指导。在教学评估过程中,要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教学上,要制定多层级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延伸性。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保证其可行性与动态性,并且符合当前的基本教学需求,整体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跟踪能力,可以实现对学生多项素质的培养。

(二)完善评估体系的各项标准

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要对于当前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重新研究和定义,对于其中不合理和需要丰富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估标准的确立,要与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结合,并且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质量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内容的评定,并且从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以及质量反馈等多方面制定不同的评价流程,真正客观、公平、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体现。

(三)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整体性

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评价的主要参与者是同行的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管理者,也包括教师自身。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保证评价工作的整体和全面,避免单一角度的评价所带来的不客观问题。同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间接参与群体,其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设计以及各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等角度,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直接受众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身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可以给予教师全面、准确的评价,并且从认知的角度上来提出相应的不足。学校管理者则从教学活动的大方向调整以及教学目标的落实方面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主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各项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行积极的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积极地进行自我反馈,进而体现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所应该具有的实践性和自我提升特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关键的,而打造一个科学、有效、符合实际需求的质量评估体系,是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进行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上,要提高评价工作的系统性、动态性与长期性,并且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关注课堂教学,将教书育人的理念进行深入的落实,提高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天瑜.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与指标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轨道,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高校师资队伍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就必然会对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如何做到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1]。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依据教育目标,通过科学手段对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作出定性分析的过程,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才能为高校教学质量改进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高校教育质量评估方法与理论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国家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日臻完善,但学校内部自我主动评估的意识仍然很差,致使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展的不够理想[2-4]。本文从学校、院系、课程和教师教学四个层面探讨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找出其中的关键环节,遵循高等学校自身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按照教学规律,通过对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分析,确定比较具体的衡量标准,建立系统、科学、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引导学校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对一所高校来说,学校办学理念、教学基础和师资队伍施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和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生源质量、教学效果及学校育人环境都将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找准学校自身定位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对办好一所大学的作用不容忽视。持续增长的教学经费投入、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室和实验室、藏有大量图书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完善稳定的实习基地及合理科学的教学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构成的教学条件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培养高水平合格人才的关键,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应该合理。人才培养计划是开展和组织教学工作的基本纲领,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体现专业特色,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来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保持稳定但要不断创新[5-6]。实践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课时应保持足够的比例,应该有能够满足学生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需要的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教学改革是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本手段,教学改革应该有总体规划,目标应该明确,措施应该可行。教学管理是规范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必要保证,管理手段应该先进、科学、规范,管理人员队伍应结构合理,管理制度应健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生源质量是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内因,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坚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大学生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此外,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院系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为大学教学管理的主体,进行院系教学质量评估是高校教学评估的核心工作,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最终都是以学院教学评估结果为基础,由于各个院系的学科特点、教学活动实施条件及学生素质各不相同,因此只有充分考虑学院的教学特点才能达到院系教学评估的目的。一般来说,影响院系教学质量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课程质量、专业质量及教学工作质量四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都会影响院系的教学质量。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及课程教研教改等因素。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与专业相关的人是专业的三要素,培养目标规定了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要靠教师把专业知识传授到学生身上。同时,院系作为实施教学管理、组织教学活动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单位,它的教学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高低。

(三)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是影响课程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在我国,最能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包括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优秀的课程必须由一支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讲授,鼓励选用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原编教材和特色鲜明的自编教材,用补充讲义、习题库和实习实验指导书来充实教材内容。课程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紧扣课程大纲,处理好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基础性及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反映本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灵活应用,注重对学生启发引导、因材施教及能力的培养,尽量使用研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善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并积极探索考试方法的改革。

(四)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控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估,一方面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掌握教学现状,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措施。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和课程设计时,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熟悉实验实习内容所涉及的所有仪器操作方法,并能排除故障,同时认真修改实验实习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给学生。

二、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评估指标的构建应该体现目标性、导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应体现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和本科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目标,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办学定位,适应知识时代、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导向性,通过教学质量评估,使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逐步向评估标准靠近,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有科学的内涵和明确的针对性,既要体现教学规律,又不相互重叠或矛盾,指标体系的层次应该简单明了,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且容易量化,指标内容所要求的信息通过实地观察和测定能很容易获得,操作起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遵循高校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确定教学质量标准,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与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相关的文献,运用Delphi法、头脑风暴法及会内会外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进行筛选。经过3轮筛选,最后确定从学校、院系、课程和教师教学4个层面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一共26个二级指标。相比目前大多数研究只在单个层面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本研究提出从教师教学质量、课程教学质量、院系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四层次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具体的指标体系见下表1。

表1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三、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

(一)评估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根据高校教学质量评估要实现的目标,制定收集评估信息的手段和步骤,收集的信息要既全面又有针对性。信息收集手段可采用自评、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等形式。同时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使之成为评估的必要资料,从而为科学评估结论的得出奠定信息基础。

(二)评价等级的确定

上述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2个层次,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6个。评估等级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4个等级,其中一级为优秀(86~100分)、二级为优良(75~85分)、三级为一般(60~74分)、四级为较差(小于60分)。评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Q=■b■x■ (1)

式中Q为评分值,i为二级指标的个数,bi为二级指标的分值,xi为二级指标的实际评分值。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验证

为了验证上述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适用,笔者采用此指标对本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得分值为91分,为优秀,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较高。办学目标明确,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学校的目标定位和教学的中心地位。师资结构合理,且主讲老师的职称都在副高以上,青年教师有科学规范的培养制度和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稳定的校内校外实验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多渠道的平台,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稳步推进,教改成果喜人,学校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的教改项目多项,并在学校内部开展教改项目立项,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教学改革成果,教学效果良好。

各院系教学工作目标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新老交替,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所占比例显著增加,教学条件明显改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效果明显,教学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教学监控保障制度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到位。

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总体上比较好,绝大多数主讲老师符合岗位资格,课程教案、教学教学大纲、日历齐全完整,课程教学内容紧扣教学大纲要求,信息量充足,难易程度适中,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灵活,教学手段先进,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充分,上课认真,课程纪律好、气氛活跃、到课率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实验室和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仍需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也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建议学校尽快投入经费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新专业建设,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评估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学校教学质量现状,说明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对其他高校有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根顺,邓红.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3(2):12-17.

[2]徐薇薇,吴建成,曾德伟.试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8(2):59-61.

[3]初晓,林旭,张鹏.基于教师自主驱动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23-25.

[4]崔晓航,姜俊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5(3):7-10.

篇7

模糊数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数学分支,在现实生活中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所谓“模糊性”,是指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概念外延不分明性,比如我们常说的 “远与近”、“大与小”,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以一定的范围来确定其不同,这就是“模糊”的概念。近些年来,模糊数学理论在诸如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教育等许多学科领域都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首先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建立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多层次、多算子二型模糊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可以使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现出以下优越性:

科学性: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判,这样不仅能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而且能使定性描述定量化。

可靠性:模糊集合理论和数学模型,在理论体系上是严密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是正确的,而且可以通过Matlab程序设计,得到综合评价的最后结果。

简易可行性:整个计算步骤明确、判断简便,只要掌握线性代数既可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一、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内容,以教学管理人员评教、专家评教和学生评教为基础,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等级分别为好、较好、一般和较差。以教学管理人员评教指标体系为例:

教学态度占40%: (1)乐于接受系部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学投入充分。(2)课堂准备充分,上课教案或多媒体课件规范完整。(3)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布置和批改作业。

教学纪律40%: (1)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调课。(2)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3)严格遵守学校考试纪律的规定,教学严谨。

成绩分析20%:学生考核成绩呈正态分布。

二、建立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教学管理人员评教”、“专家评教”和“学生评教”三部分组成,其权重分配为3:3:4。

本例中,教学管理人员为10人,专家评教人数为10人,学生参评人数为40人,根据评价问卷统计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计算教学管理人员评教得分。教学管理人员评教从3个方面依照7项评估细则进行评价。使用模糊分析算子(一)初级层次的教学质量综合评判计算

(二)二级层次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判计算

好”,18%的人赞成评为“一般”,8%的人赞成评为“较差”。

(三)计算教学管理人员评教综合评价得分

依据表1评估等级依次按照百分制:100、80、67.5和0分计算,则

其次,根据统计数据同理可得专家评教:x2=78.4,学生评教:x3=78.9。

三、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计算综合评价值:

篇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6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就业指导类课程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就业指导效益,与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并未重视就业指导类教学,未形成专业化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发展。如何细化指标体系,完善审核评估内容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1 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全方位把握就业指导需求,在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特征,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就业指导效益。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原则。

1.1 客观性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符合就业指导规律,符合教学实际,要形成与客观事实相协调的指标体系,对学生就业指导状况进行科学、准确、有效地评估,从而全面反映就业指导类课的教学状况。

1.2 整体性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需要能够全面覆盖各项就业指导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就业指导状况,在该基础上构建针对性的动态观测体系,对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指导效益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还要形成针对性反馈机制,将各项信息全面应用到指标构建过程中,提升指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1.3 导向性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其导向作用,及时对课程的实际应用效益进行分析,适当量化;要以评价性指标为核心,在上述基础上掌握就业指导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纠正,全面改善课程效益。

2 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2.1 把握设施指标,评估软硬件体系

教学硬件设置作为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开展的关键,与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效益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时要强化设施指标的建设,全面把握教学设施设置状况,确定设施是否满足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需求,从而明确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外部环境构建效益。要全面分析就业指导类课程多媒体设施是否完好、就业实践平台是否完善、就业指导模拟环境是否正常以及就业指导资料室是否完备等,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评估,依照上述指标及时调整,为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把握教学指标,优化教学引导效益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全方位构建教学水平体系指标,从教和学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审核评估指标内容,全面提升审核评估指标的应用效益。教学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及教学效果,依照上述5方面内容了解教师是否达到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需求,是否严格依照教学指标落实教学任务,从而确定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质量;学习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知状况、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中的学习状况等内容,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结合学生课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了解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学效益,确定高校就业指导类课教学是否规范、灵活、可行及连续,全面把握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2.3 把握管理指标,规范教学评估内容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教学管理内容,结合当前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要点,把握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形成针对性评估指标,全面把握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效益。要评估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过程中的排课状况、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态度、教学矛盾冲突发生状况以及教学问题处理状况等,并结合上述指标确定教学是否达到就业指导类课设置目标,分析就业指导安排是否具有实效性。

3 结 语

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评价高校就业指导类课教学效益的关键,对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完善具有一定贡献性作用。在构建上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高校要把握好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教学设施评估指标、教学水平评估指标和教学管理评估指标,全面把握各项审核评估内容,从而全面优化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效益,从根本上加速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发展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前言

《高等教育法》第3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无论什么类型的高等学校,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因此,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高等学校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搞科研和产品开发,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没有教学管理这项基本工作,学校就没有立足之地。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高校教学实施科学、客观的评估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前提。我国高校普遍的做法是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估,来综合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使用学生评估、同事评估、专家评估以及教师自我评估等手段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1.教学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学评估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近年来,我国高校对于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担总体上讲,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视还显不足,特别是教学评估结果的导向作用还没有充分得以利用,教学评估工作还没有引起更高层次领导和更多教师的关注与重视。比如,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过程中,重视课时数量的要求而对教学质量没有明确的标准;重视学术研究而对教学改革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再如再教师的工资津贴、考核中都没有充分利用评估的结果,缺乏激励作用。这样就可能造成评与不评差不多,评高评低一个样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在加大对教学工作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学评估所反馈信息,在全校教师中形成重视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增强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与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评估其实就是制造师生之间的矛盾,形成师生之间正常沟通的障碍,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学评估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状况,而是通过实施教学评估,使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能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地教学观念中走出来,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地教学意识,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来重新理解和认识教学评估工作。

2.教学评估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为保证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它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对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又因为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因而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且,他们来自社会,毕业后又要服务于社会,社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或者说影响他们的愿望、要求,因此,也有必要将他们的意见反映在教学评估活动中。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具有多面性、相对有效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相对不受多种假定的或潜在的偏见影响。近年来,我国教学评估的实践表明,学生评估教师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学生在评估教师时,受其自身知识、能力等局限,但学生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思想、策略、方法和效果的感受最深。在学生教学质量评估中,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是教学评估的主要形式。这在高等教育中也有了很长的运用历史,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各高等院校教学评估实践的论证。

我们前文说过:无论什么类型的高等学校,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目前,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并不断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已是高校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2001年6月,“北京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明确指出:教学评估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3.教学评估是建立激励竞争机制的需要

教学评估具有区别优良、分等鉴定作用,而教学评估的督促与激励作用是评估分等鉴定作用的必然结果。教学评估是对教学及管理部门劳动成果和劳动效率的鉴定与评估,它能给人以某种精神上的满足,促进人们的主动性与工作热情,激励人们以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因此,它具有积极的刺激作用。同时,有了评估,他们就不能只管完成任务,而不管效率以及对社会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它在客观上也在督促教学及管理部门的工作向前发展。

然而,我国各高校的教学评估工作还不是很成熟。清华大学宋烈侠教授指出:目前教学评估存在“三重三轻”倾向――重信息收集,轻信息处理;重文件规定,轻文件实施落实;重教学评估结果,轻视反馈。许多高校费了很大人力和物力去搞调查并汇总,收集了很多的数据信息,可到最后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考核结果,更谈不上发扬与整改。因此教学评估所发现的问题,如教师照本宣科、上课互动不够、普通话不准等,年年重复,完全失去了教学评估的意义。

随着各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按岗聘任,竞争上岗将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配合各高校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岗位上建立竞争机制,完善选课制度是各高校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在这种前提下,逐步公布教师教学评估的结果,可以促进这项改革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导向作用,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我们必须利用一定的机制使教师形成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工作的好坏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比如各高校将来在实施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奖励津贴、考核工作时,均应把教学评估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重视教学工作,才能促使教师努力去改进教学。

当然,教学评估工作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做到评估结果的准确、全面与科学。教学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利用教学评估结果时,一方面要将学生评估的结果反馈给教师,让教师根据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在今后加以改进;另一方面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老教师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利用老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从事课堂教学的水平。不管怎样,教学评估要坚持为促进教学发展服务为目的。通过评估,激励和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不断重新认识,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和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激励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娣,王刚. 《教育评估与测量》[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2]李雁冰.《课程评估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06)

[3]熊匡汉.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践[J]. 高教探索,1996 (01)

[4]郭效仪.试谈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估[J]. 武警学院学报,1994(01)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10-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如何保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它具有激励、导向、反馈、评价功能,是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1]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不明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优、排名次,而是为了提高和改进教学质量,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实中,一些高职院校把教学评估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常州职业技术学院朱平的调查显示:在教学评估中教师最关注的是无教学事故,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学生考试及格,考核的方式操作方便。学生最关注的是评价反映自己的实际,成绩合格,评价的内容与自己的未来工作岗位相结合,全面发展。教学评估过分强调鉴定的功能,带有明显的奖惩性,难以得到广大教工的认可,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质量评估的内容不健全。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终身学习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不论在教学还是在教学评估中都要体现教、学、做、练的内容,使教学与评估体现高职特色。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注重相关记忆的数量大,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缺乏专业特色,缺乏专业课程以外的其他素质的考核。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较为看重,在高职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其恰恰是短项。

3.教学质量评估的方式太单一。在高职的教学质量的评估中,往往存在着过分强调量化的作用,忽视了定性与定量指标之间的互补关系,一些部门过分强调行政领导评价的绝对地位,有些教师调入还不够一年,甚至一些在教工中不被认可的人,被暗箱操作莫名其妙地摇身一变成了先进优秀教师,忽视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课程评价中重教轻学,重知识技能,轻职业素养,重结果,轻过程。[2]评价方式成了一种固定模式。

4.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案设计不合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估过程中,从内容上看:重知识技能,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周。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等重视不够。从评价指标体系看:评价指标体系条目繁多,重复设计,缺乏针对性。各个评价指标之间交叉又重复,边界不清,难以对课程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评价者操作困难。

5.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错位。在高职的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发挥师生、尤其是企业和用人单位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学生的评估以学校为主。社会、行业和企业等利益相关部门被边缘化,甚至被撇在评价者之外,忽视了多元价值观的存在。

6.教学质量评估的保障不足。良好的改革环境与运行机制是教学质量评估顺利进行的保障。相应的设备环境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领导是教学质量评估开展的关键,教师是教学质量改革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如果各个环节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就会出现严重失误,甚至事与愿违,相应的后勤保障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职大学生作为优秀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水平、职业素质等如何,影响着个人、集体、社会与国家的利益,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3]开展高职教学质量的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所必须的。

2.有助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在2008年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高教[2008]5号文)中明确提出要“要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通过改革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估内容、评估的方法模式、质量标准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通过构建与高职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教学更加符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客观、全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教学质量的评估,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

3.有助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质量的评估,有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评价对象的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评估质量观。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整体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质量观,是指在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以促进评价对象的改善、发展、进步为目的,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被评估对象,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及时地改进并调整他们的行为,促进个人积极主动的发展。把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奖惩的唯一依据。整个评价力求通过公平、公正、客观地分析教师的工作,帮助改善教师的绩效,最终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持久的专业能力。允许教师对评价结果表示不服写反驳信上诉,最后与教师协同制订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程序,结束考评程序。[4]首先,要明确高职的培养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具有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培养热爱一线工作,熟悉一线环境,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综合素质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理论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完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要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准。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准也不能使用完全一致的质量标准与模式,要有学科的针对性,要有共性又要体现特殊性。再次,正确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中要重视全体师生、社会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等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质量的评估过程中应包括:教师评、企业评、社会评,专家评,还要有评价对象的自评与小组的互评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评价者参与广泛,而且要重视社会的认可度。

2.建立长久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整体上的设计,实行多元化的保障机制。首先,要重视高职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反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高职大学生学习现状、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制订符合高职大学生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促进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其次,要重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见反馈。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他们身处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的现状最为了解,重视他们的意见反馈,有助于高职教的发展,有助于教学管理者在微观层面进一步了解教学发展的需求。最后,构建多位一体的信息化质量反馈平台。这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建立学校、社会、企业、行业联合的信息质量反馈机制,建立数据库,跟踪评价对象在学习、工作、实训、实习中的表现,了解就业信息,知晓企业的要求及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3.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1)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的保障机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加强内涵建设。高职教育要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提高其竞争力,扩大国际交流,就要重视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是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为评估提供相应的定量、定性分析的依据,而且要各个环节落实,才能起到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作用。其次,领导重视。学校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工作。不仅要亲自过问,而且要亲自参与教学督查工作。各二级院校领导要重视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加到教学质量建设中来,让教师在教学评估活动中,感受到成就感、归属感,充分地尊重教师的工作规律,允许教师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表现出教学评价中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评价对象。再次,管理到位。在每项教学质量的督查工作中要有条不紊,落实到位。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考核,以主人翁的态度解决好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CRP教学新系统在高职院校的使用,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平台,为此,要把教学质量评估的每一项工作,当成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来组织开展,为高职教的发展做贡献。(2)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首先,要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估体系的基础。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操作性强,设计合理、统一的评价指标,但是,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高职特点,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灵活地设置相关的考评指标。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劳动成果的滞后性,[5]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不可以使用同一标准与模式。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技能的教学与实践中,其考评的标准就要看其教学活动是否使高职大学生成功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能力。考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重视学生的就业与从业能力,是否获取了从业资格,是否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或某一行业,把行业规范与职业标准纳入评价内容之中。[6]高职思政类课程通过考核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高,(志愿者的比例、积极入党的比例等)并设定相应的权重。对教学的数量(课时量、知识的难易程度)、各类不同的评价主体的评价、教学的绩效等进行指标细化。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量化,公正、客观的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建立多维的评价主体体系。《教师法》第23条规定,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注重并提倡过程的、发展的、多角度和多视野的评价手段。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能否得到改进与完善,关键在于评价者的观念。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改善、促进教师工作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评价主体的坦诚性和权威性,都影响着被评价者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与偏见,多角度、多渠道的评价有助于评价的全面、公正与客观。在高职教的评价体系中注重的是内部评价,其主体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外部评价主体是社会、行业、企业与家庭等利益相关主体,但参与度不足。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企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行业是连接企业、社会、学校的重要纽带,是信息反馈和交流的主要组织。[7]教学评价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企业、行业,高职教育办学的效果怎样,关系到每个利益相关者,办好高职教育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再次,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的评估运行机制,是让上述每一项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真正组织实施落实到位,要求相关的评价主体全员参与,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在教学评估中,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注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相关教学计划的实施与落实,学校目标任务的完成,专业课程目标的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满意度等。其中教务处负责组织计划,学校督导办负责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各个教学团队与教学秘书负责教学评估资料的发放、信息资料的收集、表格的数据统计等使之形成流畅的评价循环系统,保证教学评估的及时有效的开展。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估找出问题,及时的改进、学习与创新,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在评价时要坚持动态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要改变那种采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评价教师的“一刀切”的办法。即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业绩的考核办法。在教学岗位的聘任及其他教师质量评估中,应将教学作为主要的指标,并赋予与科研同等的权重。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策略。避免过分量化,要把质与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定性评价时对被考评者的考核内容的诸特征进行简洁、概括的描述,从本质上反映被考核者面貌的考核过程与方法。通俗地说就是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平时表现、现实状态的观察分析,通过相互比较,用评语等形式对其做出定性结论的评判。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大学生的献爱心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无法量化,就要定性评价。发展性的平价原则还要求评价者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机制为主,以奖惩为辅,相结合,评价的终极目标在于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提高与改进。(2)导向性原则。开展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在教学方面的具体化与规范化,是进行教学评价的直接依据,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目的性。所以,高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有效地反映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绩效。高职教育是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个人终身发展需要为宗旨的教育,必定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所以成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坚持服务社会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终身学习需要的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主体性原则。《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活动”。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要以内部评价为基础,内部评价为外部评价提供资料与素材。即要以广大师生为主,同时要把社会相关的行业、企业与行业教师、家长等纳入评价的主体,不能边缘化或撇在教学质量评价之外,准许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存在。(4)开放性原则。学校培养的人才既为社会所需,就要把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开放性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扶持与支持,特别是企业与合作单位的深度参与。没有社会企业的深度参与,学校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开放性体现在评估内容与过程开放,真实具体。包括适应岗位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价值观、人格、审美、创意等素质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包括评价过程与评价标准的开放性。(5)真实性原则。指评价对象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以真实任务,以真问题作为学习和考核内容,评价引入企业的标准和评价机制,实施项目式的现场考评。以拓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评价对象的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室,而能主动地查阅大量的资料,能够主动地走进企业、行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真实性原则就要尽量采用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保证数据的真是可靠,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命脉所在。(6)简易性原则。指教学评价体系,在建设、设计、运行过程中,努力做到简单易行,易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完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2]朱平.职业素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改革[J].职教论坛,2013,(8).

[3]张晓荒.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44).

[4]黄成林.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发展的研究与启示[J].三江学院学报,2006,(12).

[5]牛金成.国际职教评估发展的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6]杨彩菊,周志刚.第四代评价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启迪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7]郑蕊.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初探[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篇11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评估

一.本科教学评估的概念界定与评估核心

本科教学评估是由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的。自评工作阶段是指从教育部确定对学校进行评估并明确了专家组进行考察的大体时间开始到专家组进校考察前的这个时间;学校整改阶段是指从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的一年时间;中间则是专家组现场考察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认为只有专家组现场考察才是评估。

在评估的三个阶段中,自评的时间最长,在建设、改革与管理中能做的工作最多,能取得的实效也最大、最明显。其次,最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状况的还是被评学校自己,而不是专家组,只有被评学校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准确地找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成绩、优势与特色,也才能找准学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也就是说,只有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功能。最后,专家组在进校前通过认真审阅学校的自评工作报告,已初步了解了学校教学工作以及评建工作的基本情况,获得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大量信息,并形成了初步的判断,其进校考察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学校的自评工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奠定了基础。

因此,自评是整个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评的质量就决定了评估工作的质量。

二.教学评估体系方案制定的原则

我国教学工作评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水平评估以及独立学院教育评估等形式,评估方案的制订就是要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对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应能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状态、水平以及教学效果。

2.通用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主要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共性特征,但对各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所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以及在教育、培养方式等方面有独具特色的内容也能较好的得到反映。

3.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正确地体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对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较重要的要素在评价标准中给予较大的倾斜;同时又要使各项指标成为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检的尺度,激励不断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方案设计的C级标准为基本要求,同时也提出了A级标准的更高要求;又如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对有些内容作了强调和增减,如办学指导思想中的具有先进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创新,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

4.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力求做到指标的项目内涵明确、简明,重点突出,有较好的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现在的指标体系,比过去的合格评估和优秀评估都要简单,同时,也有一些量化指标,还有备注说明,力求体现简明易操作的原则。

三.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本科教学评估从2003年开始,国家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将会使得中国的高校获得新一轮的全面发展。评估不是改革,但是它却能促进改革,甚至成为当前促进高校改革、加大对高校投入的最重要保障。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评估只是一种手段,它最终的目的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然,这才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改革,对高校自治、学术自由等有着非凡的意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现了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即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步骤。

通过评估促使高等学校扎扎实实地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评估使高等学校的全体师生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四.总结

高校教学评估构建“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的”的价值取向能够引导各高校重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契合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使之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本科教学评估对于学校意味着学校的排名,学校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拨款也会受到评估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良好的教育,优美的环境,还有找工作的时用人单位时很关注毕业的学校的,所以说评估对我们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评估工作需要全校每个人的支持参与,评估结果将对全校每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将是对每个人的评估――动员每一个人的力量、考察每一个人的素质、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1-0062-0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文件精神。高等学校必须在认真学习与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文件精神基础上,全面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加强专业整改建设,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找出制约专业发展、影响经济社会需求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因素。明确本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推进教学改革力度,使教学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一、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义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2013年4―5月对南京大学、同济大学、黑龙江大学和五邑大学等四所院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工作。这是教育部继1993年以来先后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教学工作优秀评估、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又一次评估,2004年8月成立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行“5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制度,标志着我国“5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制正式建立。经过上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专家和学校一致认为,审核评估工作条件已经成熟,新一轮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已拉开了序幕,本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时间为2014―2018年。这是继我国1993年开始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以来,在全面总结以往本科教育评估经验,学习与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先进评估思想、理念、办法与措施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注重以学校本科教育、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体制的又一次评估。在激烈的竞争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断提升育人环境,使本科人才培养与知识结构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建设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逐步建立起取信于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我保障机制。

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对于构建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教育规划纲要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精神的具体要求,改进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世界高等教育事业快速而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社会边缘走向了社会中心,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参与热情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并开始积极参与到高等教育本科各项评估工作当中,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和广大市民普遍关注的议题。所以,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有利于强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观念的更新,使高等学校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以推动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促进高等学校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增加社会对高等教育监督与了解的透明度,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社会发展对高校改革的新要求

普通高等教育连续多年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愿望,相应改变了人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了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遍提高了公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生源数量逐年增加,部分高等学校由原来的专科晋升为本科院校,或其他几所相同层次,或不同层次学校合并组合成本科院校,部分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实践教学经费,以及教学实习(生产)基地等投入不足,甚至个别学校因某种原因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等状况,不同程度影响了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高新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对本科教育人才需求量增加,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社会迫切需求学校培养出具有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素质好的本科毕业生,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应用型、实用性、技能型、复合型本科人才。但由于部分高等学校对本科教育不顾自身定位和市场需求而盲目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导致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无论是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还是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与需求。虽然本科生毕业人数众多,确难以找到适合自己就业工作岗位,或处于“学非所用”的境地,而用人单位又难以招聘到所需人才矛盾性的尴尬局面。导致有些人纷纷把矛头指向高等学校,主要原因是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与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着重学术、重理论,轻应用、轻实践,使得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所以,高等教育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应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既要强化本科特色专业设置,及时调整其他本科专业方向,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对人才知识结构与人才质量的培养,又要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满足程度,也要关注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的贡献。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本科特色专业,从我国经济社会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实际需求角度出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本科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三、保障高校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本科教学改革,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新形势下国家依据《高等教育法》对以社会需要和实现国家的高等教育目标为准绳的评估。它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机制的有效途径。教育部提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坚持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建设”为原则,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不仅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本科办学水平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是高等学校通过评估自我诊断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建立获得和维持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可信度,逐步建设人力资源大国强国,全面提高我国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重要表现和时代的要求。高等学校应以本科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推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加大高等教育与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保证和提高学科建设与教学质量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在专业设置方面,既要体现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又要重视对本科教育知识结构与人才质量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能够肩负起着为民族意识培养和社会主义精神培养的专门人才;在办学质量方面,必须达到国家教育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要求,肩负起国家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以能够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在办学理念方面,加强与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服务于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1]。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意识,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牢知识根基,拓宽学术视野,推动科技创新[2]。

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加快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办学体制,增加学校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完善现代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与时俱进的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校教育质量外部监控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建设,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基础设施等建设。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教学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坚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与高等教育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本科审核评估最终达到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的目的。并以现有教育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社会变化对培养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使高等教育由传统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向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向知识技能型培养转变。

(二)完善专业结构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本科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转变,也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本科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解决目前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同程度存在着供需与就业失衡的问题。一方面,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和高新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人才与知识结构多样化的需求大量增加,形成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在不同程度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本科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与教育质量的一个突出性问题。

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具有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本科专业设置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切入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它体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直接影响着本科学生知识结构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教育结构,合理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主动进行自我调节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机制,是建立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培养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应把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本科专业设置、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切入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设置,要立足于本校现状,在全面分析本校学科优势、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师资结构状况和现有教学水平等基础上,结合学校本科教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实际,确立本科专业发展特色,围绕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集学校优质资源创建多学科交叉交融、

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或学科体系,形成以本校优势、特色专业为核心的有机联系的学科专业群,避免一味追求大而全的本科专业设置,把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工作的重心投入到建设与发展特色专业上来,使学校特色专业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工业化、信息化、学科交融发展的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本科人才的需求,努力构建具有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对学校原有本科专业,应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学校在学科建设与改革方面不仅要考察专业整体布局,还要结合本校自身的条件和办学特色确定自己的定位,在认真总结本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状况,深入进行市场与社会需求调研,结合本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近期和中长期建设与发展规划等综合情况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校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服务定位。不断修订本科专业设置、专业整改与建设方向,积极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在素质、能力、知识等诸方面都适应工作需要的新型本科人才。

四、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努力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评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不是评估本身,而是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促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外部监控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建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质量文化的形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通过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确保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对加快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加强本科专业整改建设,促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与增强,为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生存与发展潜力,提高自身生存与发展,也是推动高等学校加快本科教育教学全面改革步伐的一种手段。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应在认真贯彻党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基础上,促进学校建立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构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良性运行环境。总结本科专业设置与教学改革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本科教育人才质量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增置特色专业,拓宽专业口径的建设,明确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制定出具有改革、建设规划及相应配套的措施,大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坚持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对学校整体布局的考察与调整,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找准学校的发展方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树立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教育观。在学习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与特点,建立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新时期人才质量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3]。

参考文献:

篇13

一.引言

党的十报告明确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刘延东同志2012年在出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时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可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然而,这也正表现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与社会各界对其期望值之间的较大差距,表明中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再次升华了中国高等教育梦想,对高校提质增效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构建科学、规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途径。多数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了迎接教育部的评估而建立,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外部评估的要求,其质量评估标准也是依据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而设计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非高校内部质量提升需要的反映,而是外部评估“塑造”的结果[1]。自2013年起,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目的在于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校重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因此,高校如何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含的内容

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由政府或社会组织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由学校自我评估为主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其中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基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仍是以政府驱动的外部评估为主要形式,缺乏自我评估和改进的内在动力。新一轮的审核评估的核心是“质量”,目的是“保障质量”,即要促进高等学校由注重外部评估结果转向注重内部教学质量提高,强调以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参照,来评价学校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第六个项目质量保障包含四个要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利用;质量改进[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含四个要点:质量标准建设;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与教学质量有关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教学和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来,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只有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3]。

质量监控含两个要点: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质量信息及利用含三个要点: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质量改进含两个要点: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笔者认为审核评估中列出的审核项目及要素释义为高校内部教学保障质量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照。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对照自身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发现问题,积极整改。

三.目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缺乏独立的质量保障组织机构,管理队伍严重不足

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组织机构都是为了迎接2003年教育部启动的首轮教学评估而建立的,其特点是大多挂靠在教务处,而非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教学质量监管与评估的管理人员也远远不足。笔者对所在城市武汉市二本以上高校官方网站的组织机构信息(截止到2015年11月15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如下:在武汉市二本以上招生的21所高校中,有专门的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的学校有16所,其余5所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等工作只是教务处某一科室的职能而已;在有专门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的16所高校中,机构独立于教务处的有3所,其余13所高校的此类机构或与教务处合署办公,或为教务处的一个科室;除了武汉大学有12人之多专门从事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其余高校最多3至4人,有的甚至为1人。笔者又随机选取国内其它985或211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也不令人满意。可以看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管理人员远不足以承担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大量工作,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在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根本目标上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2.部分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不明确

质量标准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是否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考试考核等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是审核评估考察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高校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渐趋向良好发展的态势,实践教学环节较以前受到更多重视,占总学分比重较以前更多,但其考查的质量标准还很不明确,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没有统一的实施方案可依,多出现负责老师变换方案即变换的随意性;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撰写到最终定稿、答辩等环节的监控力度不足,优秀论文评选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科学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不明确,教学工作就没办法有效的开展,也就难以对教学环节的工作给出合理的评价。

3.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每所高校都会有自己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尽管不同,但基本都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了规范管理。即使各项制度都有,但是教学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师生,甚至管理人员对相关制度的了解都远远不够,这就像学校在入学之初会给每个学生发一本学生手册,但大部分学生到毕业时对手册上面的规章制度还很不了解是一样的道理,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组织好师生学习这些规章制度。这就说明了目前中国高校重制度建设、轻监督落实[4]的问题。学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不代表能落实到位,只有让二级教学单位以及师生都知道这些制度并遵照执行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因此,高校不仅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更应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特别关注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

4.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足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并不能说明学校就对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实施了有效的监控。例如,绝大多数高校都会建立一支教学督导队伍,一般由校、院两级督导组成,督导工作应覆盖整个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但是就目前笔者了解到的高校督导工作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听课环节,对于其他教学环节的监督力度不足。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运行环节上应包括对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设置、质量标准的建立、日常教学状态的运行、教学效果的反馈等环节的监测;从工作节奏上应包括学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以及常年不断的日常监控;从工作内容上应包括各个教学环节的评教、评学、评管。总之,教学质量监控应包括教学的各个环节,不留死角。

5.缺少质量改进环节

质量改进是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缺少这个环节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估的最终目的都是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但是目前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高校缺乏主动进行质量改进的意识,在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后,不能及时提出质量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也缺少对质量改进效果的评价。在以往的教学评估中,学校会在专家进校前紧锣密鼓地为迎评做准备,但专家离校后,学校就容易松懈下来,使得整改环节弱化,降低了评估效益,不能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四.结语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外部教学评估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保障。目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多,高校应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的管理队伍,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施常态监控,明确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加大日常教学状态监控力度。此外,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系统建构和实施还需要一定的软实力――内部质量文化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1]昌庆钟.审核评估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四个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13(7):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