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叙事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叙事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叙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叙事

篇1

1.开发多元化的智能模式。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所使用的资源基本上都是以简单的人物角色为主,通过基础的词汇和句子的扩展,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目标。将数字化故事叙述与初中英语教材结合起来,不但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求,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目前所掌握的一些词汇、句子以及常用对话句型串联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再借助多媒体图片、文字和视频等丰富故事,制造出视觉、听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发展,不局限于当一个乖乖的知识接受者。

2.强化多媒体应用力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方法,可以强化多媒体应用力度,让学生在接触到多媒体所发出的信息时,学会疑问、思考,进行选择性接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制作属于个人的数字化小故事,那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便能慢慢掌握更多相关的技能,掌握多媒体技术与所学内容最佳结合点,以及如何将真实情感融入其中。

3.有利于英语课程的整合和优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可使其学科资源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得到最大化的整合和优化,形成一个高效的学习展示平台。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相关的数字化故事的制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需要通过网络去收集相关资料,对信息进行准确筛选和整理,才能将其与所学英语知识制作成数字化故事,再将制作成果分享给他人,此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应用中的设计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在初中英语课程中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师应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加强学生“课堂主人”意识,并鼓励学生加强其自身的主体认知,在实际过程中要思量学生主体的地位以及作用。因此,教师需多鼓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从选题到作品完成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字化故事叙述中更突出。

2.接近实际原则。初中生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在设计数字化故事叙述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选取与实际生活接近的主题进行商讨。如此一来,在熟悉的主题上,学生能产生更多的想法,更好地将自身掌握的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创作出生活化的数字故事作品。比如在学习“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这一单元时,这个主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作为数字化故事制作的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的周末生活制作成生活的数字化故事。

3.多感官参与原则。听说读写能力是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能力,缺少其中一个,都会对英语的实际运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英语中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时,也要遵循多感官参与的原则,教师所设计的内容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共同参与。比如在学习“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时,可以让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电影院制作一个数字故事作品,自己通过网上查资料和实地考察去搜集相关材料、动脑思考与探究、构建故事板、录制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以及展示数字故事的作品,由始至终主动参与。

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完整的数字化故事叙述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1.选择恰当的学习主题。主题的选择是学生进行数字化故事叙述活动的第一步,因此故事学习主题的选择是否恰当将会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故事情节并非越曲折就越好,故事主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或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重大活动和当前社会新闻热点,这些主题更贴近学生本身,容易吸引学生对其展开研究和创作。而且这些主题来源于学生熟知的环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创作的源泉,才能形成丰富立体的作品,分享作品时也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因此,在学习主题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学生感兴趣和好奇的内容作为故事主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数字化故事叙述活动中来。当前的电影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许多学生在空闲时间都会和朋友、家人走进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各种热映的电影也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讨论话题,当在教学“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时,就可将此作为学习主题。

2.制定正确的学习方案。团队合作在数字化故事叙述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确定了英语学习主题“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后,由于当地的电影院数量也不少,可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合作来制定正确的学习方案。比如影院的实地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安排,调查之后的数据统计,数字故事的制作等等,都要事先有一套正确的方案,将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内容落实好,通过大家的力量将这次英语活动完成好。

篇2

故事原本就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知识传授途径,其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在变化。随着多媒体在国内各个学校的普遍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制作数字化故事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多智化的能力和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去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含义

数字化故事叙述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加州旧金山湾区聚集了一批媒体艺术家、设计师和实践者,他们聚集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媒体工具把个人叙事和讲故事表现出来。数字故事中心就在这批人的谈话和探讨过程中悄然成长,媒体制作人、多学科的艺术家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与地方戏剧制作人、戏剧顾问乔・兰伯特一起使用多媒体帮助那些没有制作经验的人,将他们的个人故事转化为媒体作品。在1994年,他们一起创办了旧金山数字媒体中心,即后来的数字故事中心。从此以后,数字故事逐渐在世界各国之间流行起来。不同的人对于数字化故事的概述不一样,可以总结为:将传统的故事以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表述,即为数字化作品的过程。

借助数字化故事叙述形式可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经验与知识的分享,将它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既能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又能实现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根本目的。将数字化故事叙述引入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好处:(1)有利于学生多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多媒体作为新时代的事物,除了教师要熟悉掌握之外,学生对多媒体的使用也要熟悉。(2)不同的媒体资源结合之下,更大可能地促进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开发。多种媒体资源的融合,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社会经验,将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剧的编辑,以故事的方式展示出来。并借助多媒体来增加故事的整体效果,在此创作过程中,学生便能灵活地将所学的单词和句子应用于其中。(3)数字化故事叙述正是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重要桥梁。能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且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判断能力都有着良好的影响。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设计原则

1.贴近生活的原则

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专业性要求不高,最主要的还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初中生来说在理解上难度是很大的,若英语教学内容也是较为陌生的,对学生来说从未听说或接触过的,可能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则会影响英语教学法的实施。因此在教学题材上,教师应选择与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 Going to the Doctor一文时,看医生是我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在看医生时的遇到的一些趣事,Have you ever been ill? What symptoms did you have at that time? When you went to see the doctor, did you have any interesting or special experience or story?学生将以往看医生过程中所遇到特别或有趣的事情转化成数字化故事叙述,用多媒体将故事进行叙述,并且在课程结束后能掌握:(1)Describe the symptoms and treatment by using the key words correctly;(2)use the expression properly when seeing a doctor;(3)making a performance about seeing a doctor.通过师生间进行生活型话题的探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正确掌握,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2.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任何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意愿,在学习英语时,不单单是对单词量、阅读量和英语语法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语言学习以及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变以往的“灌溉”教学方式,故事叙述应用的主体应是学生,在设计课程安排时,理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心里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数字化故事叙述在英语教学中的顺利进行。

3.多感官参与原则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除了要锻炼学生的单词记忆力、阅读能力、语法熟悉度,还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等,英语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多感官参与。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可以全面地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因为资料收集和数字故事作品制作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多感官的参与,不管是对故事展示者还是被展示者来说都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数学化故事叙述,主要有以下的步骤:

1.科学选择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主题

这一步骤很重要,它将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体,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况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活动的开端即是主题的选择,比如里约奥运会刚结束不久,奥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学习八年级英语上册Olympic Winners这课时,可以“Olympic Winners”为故事主题,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去收集这些奥运健儿背后的故事,将他们的故事以数字化的叙述方式展示出来。在这些运动健儿的背后藏着很多感人和励志的故事,尤其是各个运动项目的奥运冠军,在冠军光环下定有很多励志的故事以及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比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陈若琳的感人故事,在故事叙述中,又可以引发新的讨论话题,即What should the athlete do after they retired? How is the life of those injured athletes?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按道理来说运动的人应该很健康,然而很多运动员都因为伤痛问题而选择提早退役,满身病痛。退役后的运动员又能从事哪些工作呢?这些话题都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制定活动计划

这一步骤对小组之间的合作有着较高的要求。每位组员都要积极参与到活动的制定中,根据每位组员的长处和短处,进行合理的分工;制定活动计划包括对时间的安排和活动具体的安排。教师可以根据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特点,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先制定详细的任务安排计划:对故事主题的确定,故事稿本的编写,搜集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将素材整理成数字化形式等。再按计划行事,则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使得每个人的分工明确,才能让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合理的活动计划在开展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3.活动的开展

制定完活动计划后,大家就要按计划行事,开展活动,此环节较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仍以Olympic Winners为例,有的组员负责选定故事人物,注意不要和其他的小组选到重复的故事人物,有的组员负责将故事主人公的相关事件整理成稿本进行录入,有的负责收集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有的负责将所有的素材通过多媒体整合成数字化故事,有的负责成品的二次完善。在展示图片的时候也要加上一些相关的奥运项目英文,以及相关的英文解说,不然容易将故事说成了中文故事,这对学生的英语技能提高没有帮助。

4.数字化故事叙述作品展示

在W生按照小组展示完数字化故事叙述成品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若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出现语法或单词的错误使用,要记录下来。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再一一指出,切不可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贸然打断。比如在描述运动员刻苦训练的时候,学生用了这样的一个句子进行叙述:Although she is not very smart, but she still works hard every day.but与although不应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作品展示,再引导学生发现展示过程中所犯的语法错误。不同的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各有亮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共同学习,从而提高对英语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张淡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Z1):85.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57-02

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简称为VR,它可以让用户创建虚拟仿真世界,也可以让用户亲身体验虚拟仿真世界,实现真正的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集合了仿真技术、人机对接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三维动画、动作捕捉技术、视频音频编辑技术、技术广角立体显示技术、网络技术等,是一门集合了多种技术的强大的综合技术。模拟真实环境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场景的制作并生成具有实时动态的逼真的三维动画;运用人机接口技术和传感设备实现感知性;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对用户的肢体动作进行跟踪,优化触觉反馈,实现人机交互的自然技能;运用音频编辑技术实现自然环境的立体声输入输出等。

虚拟现实具有多感知性、虚拟现实沉浸感、虚拟现实交互性和虚拟现实自主性4个特征。多感知性是指除了普通算机所具备的对图像的感知外,我们的仿真系统还具备对声音、触摸、运动甚至味道的感知等,最佳的仿真系统应该具备人类所具有的一切感知功能。虚拟现实沉浸感是指用户作为体验者存在于仿真环境中所感受到的真实程度,最佳的模拟环境应该使体验者身临其境难辨真假。虚拟现实交互性是指用户和仿真环境之间的自然和谐程度,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模拟环境亦能做出准确的反馈。虚拟现实自主性是指仿真环境中的物体能够依据真实客观世界物理运动定律运动。

2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应具备培养大规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举,形成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对于技能的培养,学生主动地去交互和被动的灌输,教学效果也天差地别,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高等职业学校无疑更加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塑造与培养。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富有趣味的仿真学习环境,让学生去亲身经历和感受比教师空洞抽象的解说更加直观易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教促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身与仿真环境的交互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下面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虚拟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完成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职业能力的必要所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加大实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后期设备维护和更新也需要不断地追加资金投入,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实训基地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空间,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效地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在虚拟实训基地,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仿真世界,所需要的设备和部件也是计算机生成虚拟设备,后期维护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轻松完成虚拟设备更新和添加。当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技能型课程内容更新也较快,在虚拟实训基地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加容易,能够使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充分保证技能教学的先进性。

在虚拟实训基地,虚拟现实的沉浸感和交互性能真正地开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虚拟的仿真环境中扮演角色,身临其境。人机交互更有利于学生夯实技能操作的基本功。以笔者学校为例,像动物外科手术技能、汽车维修技能、农机具修理技能、模具制作技能、果蔬苗木栽培技能、计算机维修技能、组网技能等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可以直接依托于虚拟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虚拟仿真的环境中反复加以练习,直到完全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对于设计类课程而言虚拟实训基地更是学生最好的实训场所,如园林规划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将自己的作品实景呈现,制作漫游动画,徜徉其中。除此之外,虚拟实训基地还具备一个优点,那就是在实训时几乎没有安全隐患。例如汽车驾驶技术学习、危险的化学实验就可以在仿真环境中完成,从而成功地规避风险。

2.2 开发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课件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以往的偏向理论教学以及过分依赖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逐步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经大大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虽然传统的课件具备了图、文和声音并茂的功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但是在一些教学难点或者技能操作课程上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表现一些技能型知识点如机械运动规律、机械维修、零件组装、计算机拆装等方面,传统课件制作难度高,展示效果不理想,而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课件开发实现了逼真的三维的展现形式,实现了人机交互,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体验所学知识和技能,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容易。

2.3 开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也是当前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它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媒介,极大地方便了网络教学。传统的网络教学有的是录屏讲解,有的是教师课堂实录,学生接触不到教师以及相关操作的所需的教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尤其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学科影响更大,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学生光靠看老师的视频讲解,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不如现场操作一次效果来得好。正因为如此,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仿真环境,建立虚拟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自主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自己动手拆装,更直观地学习并加以练习和体验,教学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3 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前沿高新技术,将其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是一种创新型教育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提供了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得传统信息化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立体、生动和富有成效,尤其让技能教学更直观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职业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改善实验实习场所并节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47-03

2011年9月7日至26日,我有幸在保定学院参加了河北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回来以后又参加了三个专题的网上学习研讨。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讲座引领,有教学实地考察,有学员互动交流。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大,提升了教育理念,夯实了专业知识,开阔了教学视野,更新了数学观念,增长了教研技能。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展示,更让我内心受到强烈震撼,由衷地感叹教育的天空如此湛蓝高远,三尺讲台如此绚丽精彩。通过培训,我备感教书育人的责任厚重,在这份厚重的责任面前,我愿为之上下求索,奋斗不息。现将培训学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中,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例如:如何解放学生?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设计?如何进行双基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困惑、烦恼着我的教学。我带着困惑和烦恼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中得到教师指点和引领,使我对课改有了全新的认识。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新课标研制组组长王尚志教授讲的《整体把握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王教授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沿革、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讲解了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特别谈了当今认识数学新课程变化的三个基本视角――数学视角;教育视角;学生视角。

(一)从数学视角看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鼓舞和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数学是科学、理论、语言、工具、技术、文化、伙伴。

(二)从教育视角看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仅限于关注那些将会成为科学家或者工程师的人,更需要关注确保国家将来的劳动力需求,无论在足够的数量上,还是在技术的熟练上都应该超过现在。建立适合所有人的良好数学教育,是国家利益所需要的。文科、工科、理科等不同专业方向需要不同的数学,不同人对数学需求的不同,在数学发展不同。

(三)从学生视角看数学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不仅学习知识的本身,还要掌握认知的手段;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

这些观点与提法,使我加深理解了解放学生的含义。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解放学生,就要解放学生思想。有关新课程理念要告诉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学习资料的典型性,以及如何用学到的知识和智慧去创造未来美好的人生。从我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如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教师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对于学生来讲理想和思维决定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同时,我觉得我们要围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教育教学,转变教育升学观念,从而对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以及小学、中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谋划。

又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课程教材研究员章建跃教授作了《有效改进课堂数学》报告。章教授首先介绍了课改的基本共识,就是教育的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强调“启发式”讲授,突出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接着,就有效教学话题谈了目前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引进概念不自然。2.缺乏问题意识。3.重结果轻过程。4.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5.机械模仿多思维少。

听了章教授的讲座,我真正认识了三维目标,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一味套用三维度,凑三维目标是盲目的,是对三维目标认识的扭曲。通过学习、反思,我总结了自己看法和观点,完成了论文《关于三维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思考》。我清醒地认识到,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有内在统一性的,是交融一体不可分割的。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心理维度,不是教学目标的维度。教学目标是落实课程目标的目标,其设计应遵从“最近发展区”原则,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来确定。要聚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能力、理性精神。不要机械套用三维度,凑目标。

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教学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落实三维目标的一次拨乱纠正。

又如,保定学院黄英副教授讲的《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专题报告。黄老师借用很多实在的教学实例形象地简述了双基教学对数学教育的作用,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既不能把中国教育成功一律归功于双基教学,也不能把中国教育的缺失一律归罪于双基教学。我们应在双基十分坚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不能为搞创新而丧失了坚实的基础,也不能因强化双基而禁锢了思维能力和淡化数学思想的培养。我突出的感觉:我们对双基教学认识不够深入,对课改改什么不很清楚,留什么也不清楚,过去教学过于注重双基忽略创新精神培养,现在又过于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而忽视双基培养。课堂上讲的不够,练得不牢,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得基础知识理解不深。

几位教授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现状给学员们一个全面的理性的分析梳理,让我们找到了课改与实际教学的结合点,使我们从新的高度客观地、理性地认识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理念。

二、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

我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真心感谢培训老师的点化引领,特别是河北省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保定市高级教研员徐建乐老师的讲解,徐老师长期从事数学教学法研究,长期扎根数学课堂,有理论有实践。很多提法值得我学习。他在《进一步理解新课程下的教与学》指出:

1.对数学教育意义的思考,要从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教育性思考。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人的智慧、情感都要获得发展。

2.对教学的思考,要关注学习理论的学习;要关注默认知识的理解;要关注思维方式训练;要关注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关注弗莱登塔尔教学原则;要关注教会学生会学;要重视合情推理;要重视直观;要注重内容呈现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要注重数学的认知规律。

3.“过程的教育”不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甚至不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

4.我们要为了理解而教;教学的过程对非智力因素要给以关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领域的开发不可或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是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重要的因素。

这些观点让我深深的懂得:数学知识赋予了数学思想,便有了数学灵魂,便彰显了数学的生命力,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生命延续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和数学素养积累、开发、提高的过程。数学教学不能失去本色!

三、增强了专业学习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学然后知不足,过去认为自己很有知识,很有水平,很优秀。听了保定三中分校高级教师章巍《把握数学本质,打造有效课堂》的精彩讲解,我突然感到心痛!在日记里我是这样写的――有一种痛叫黯然无声却痛击半生,半生的痛曾是无谓的伤害,这伤害曾令我恍惚自豪。这痛便是教学的心痛,这痛是今天才感觉到,这痛令我半生的教学成绩忽略为零,面对你,我的小老师,我觉得我像是没有进入教学的学生。章巍老师年仅二十七、八岁,在全国做过无数次示范课,多次参加世界数学年会。面对他优异的成绩我自惭形秽,聆听他对数学教学高深的见解令我由衷敬佩。如他由实践总结出的:

1.数学教育的本质是寻找数学知识恰当的教育形态,数学有三种形态:原始形态、学术型态和教育形态。把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是所有数学教师的责任,把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是理想的数学教育。

2.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认知很重要,教师过早介入学生思维过程,学生高水平的认知就在教师的所谓引导下逐渐下降。教师对学生思维支持与帮助应是隐性的,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近似于在发明创造;教贵在度,学贵在悟。

3.低效或无效的课堂常常是教师自身低效或者无效劳动造成的。

小小年纪有如此丰富的经验,真的很佩服!从他身上我看到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的化身。我感到学习的急迫!不学习不提高就是落伍,专业知识不更新就是低效教学,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是课改赋予的使命。作为骨干教师要处于领先地位,就要学习在前。学习改变观念,观念决定成败。

四、增长了教科研技能

参加培训是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更是一次教学技能的提升。

从保定学院韩素兰教授讲解的《求解中学教师科研难题》中,我学到了选取适宜的研究课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抓住有价值性、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的小课题,运用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总结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进行研究。学会小题大做,需要“胡说”“八道”。

从保定学院周和月教授讲解的《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我学会几何画板的操作方法,几何画板使几何图形通透灵性,体会到了几何画板带给教学的直观和效率。

从保定学院沈建平副教授讲解的《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研讨》中,我学到基于数学文化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技能、学会了基于数学文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明白了探求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背景知识的过程。

从保定学院庞晓丽副教授讲解的《创新教育下的课堂――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发现》中,我学到了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了解了数学课题学习的内容,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学探究学习、数学主题阅读,学会了数学课题教学模式。等等……

另外,通过网上近90个小时的听课观摩,反复学习了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学校吴文丽老师主讲的《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诊断与教学调控》;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王玉起老师主讲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北京十二中初中二部杨竞老师主讲的《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我掌握了诊断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提问的技巧,强化了习题课的思维程序教学。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06-02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出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于今后如何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怎么安排,如何把农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的知识与国家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背景和目的

为提高初中数学“国培计划”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2年10月20日起,历时一个月,由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牵头,就河南省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对过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2、调研涵盖范围和对象

调研范围涵盖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等我省10多个地市的30多所初中。调研对象包括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室负责人、分管教师培训的相关领导等。

3、方法应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集体座谈法进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调研范围内的初中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放《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88.7%;就集体座谈而言,由于本次调研覆盖面比较广泛,根据教师的学历结构、教龄结构来抽取座谈的对象。进行座谈会5场,共计人83人参加。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在近五年参加过的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过去的培训来看,参加培训的人员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收获颇多,对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仍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教师需要脱节,对培训模式不尽满意等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32.3%的教师认为授课教师的水平不高,有64.7%的教师认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有53.5%的教师认为缺少案例分析,有52.1%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有35.9%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有70.4%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还有38.7%的教师认为培训评价方式单一。

2、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内容需求分析

由于培训者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工作阅历,因此培训内容应结合培训者的特点进行。我们对学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工作阅历等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农村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占64.7%)、新课标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占53.5%)、数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占50.7%)。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反映出的问题是,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直接嫁接到教师实际教学。许多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培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教学脱节,培训前与培训后差别不大[1]。

(2)培训形式需求分析

有76%的教师选择参观观摩学习,其次是喜欢案例讨论与分析的占63.3%,同行交流研讨和与专家研讨互动的各占45%,喜欢讲座的只占被调查教师的38.7%。这是因为农村初中教师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名师的引领和指导,现场观摩,目睹课堂教学的实况,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方法。

在培训形式上突出反映的问题是,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调研过程中,有42人提到,在外培训后,培训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希望校外培训结束后,还可以有机会和名师、专家有持续的研讨,解决培训后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训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集中培训时间角度看,有50.7%的教师喜欢短期培训,中期的占35.2%,长期的只占14.1%。因此,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要切实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三、结论和建议

1、合理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

(1)根据初中数学教师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①聘请数学教学理论专家、及对初中教学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数学教育专家、名师、优秀骨干教师授课;②结合初中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要以学员动手操作为主;③加强初中数学专业理念学习,解决初中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的矛盾;④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新的变化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指导农村教师进行儿童健康心理分析和案例教学,以使得教师在管理上科学和方法上先进;⑤让教师把握新课标的脉络,增强实施新课标的自觉性,能够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⑥对学员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学理论研究。⑦根据学员需求,组织学员观摩优质课、示范课,并分析每节课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⑧让学员了解教学测量与评价,使学员通过培训在教学方面做到会备课,会讲课、会评课,使教学技能有明显提高。

(2)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

教师参加培训,不仅要给自己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达到会用、善用其所学的目的[2]。因此,培训内容应立足现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欠缺,组织学员学习国内外可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如课件制作,计算软件应用等。可采用将学员分为若干组,针对数学教材,每组制作两节课的多媒体课件,由相关专家和全体学员对课件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再由该组进行修改和完善。

(3)既要关注培训的现实性,又要关注教师的长远发展

调研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即在加强数学知识、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学习的同时,又不能放松数学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提高。

2、设置有效的培训方式

(1)改良讲座方式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传统的授课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3]。要从内容本质上改良,讲座的专题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出现空泛化,要从小实例切入,用较为明显的实例说明理论,切莫从理论到理论空谈空论。要积极开展小组交流、合作研讨、师生对话、问题解决等多种研讨活动。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同时引导学员如何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主动参与、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大案例剖析

在培训过程中,遴选数学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分析,专家点评。通过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与教学病例,尤其是视频教学案例的运用,把非结构化的知识通过情境展示,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诠释与贴切的案例剖析有机结合起来。由专家和学员共同解读、讨论,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3)组织观摩交流

观摩、研讨、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培训学员很想与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促进学员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研讨交流[4],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观课、评课等形式,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大大提高了参训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示范——诊断——提升”的实践培训模式力度

主要培训活动可采用:导师示范,学员观摩;导师指导,学员设计教案;学员上课(诊断课),说课,导师和同学诊断(评课);导师指导学员修改教学设计与教案,学员再讲课(提高课),导师和同学再诊断;导师指导学员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而后撰写教学反思及数学叙事。

(5)建立跟踪指导培训体系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培训期间的管理,也包括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服务。所以跟踪指导体系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培训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共享模式。在培训期间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建立个性化档案,如qq群、邮箱等,学员们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并鼓励教学团队中的特级教师、名师、学科骨干和大学教授在网上成立“教育博客”。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散、时间精力有限等特点,可开辟在线服务、跟踪指导,建立起网上交流平台,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及培训效果的提高。

(6)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科研能力

为每个学员分别安排一位理论导师和一位实践导师,理论导师主要负责学员的专业规划与教学科研,撰写教学设计与科研论文;实践导师由培训实践基地的资深教师来担任,导师根据学员特点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培训期间对学员进行教学示范,并实行全程指导,帮助学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

指导学员申报“国培计划”项目研究课题。教师团队的讲师可以把学员的问题当作课题,以课题牵动学习。解决问题后,可以制作成课件放在网上供学员学习交流,也可以在线交流等,加强“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5]。

3、完善评价方式,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考核评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是检测评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培训的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首先,成立专门的培训评价机构,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其次,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训目的作为重要依据。要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以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提供教师培训质量的可靠信息,同时也为教师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目标综合化、务实化[5]。再次,对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分析反馈结果,以更好的推动教师培训的进行。

4、完善管理机制

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都是骨干教师,有的还是单位的领导,甚至是学校的校长,书记,除了有单位工作上的事情,还有家庭中的事情,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因此,要使学员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员要从思想上重视这次培训,虚心求教,听从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第二,认真学习。让各位学员能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以饱满的热情,认真高效地学习,认真思考,学有所成。第三,学以致用。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结合培训内容,写出学习心得,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培训内容带到教育工作中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第四,交流合作。引导学员们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沟通,互相交流各单位先进的办学理念,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总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关系着公平教育的实施,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够务实高效地进行教师培训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邱忠华.蔡平生.对高师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报,2000(4):50-53.

[2] 徐莉亚.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5(4):34-36.

[3] 于海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9(1):176-178.

篇6

一、小学数学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学习时要具有系统的学习方法,要循序渐进,以学生能够接受为教学目的,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方式还可以做到使知识提前渗透,并伴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再是教室中的学习,而是一种社会性学习。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可以作为一个课堂。如买东西用到的元角分,房屋的大小需要涉及到面积的大小及测量,这些都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而且这些内容是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而且对于小学生这样的方法是有利的。同时,每个人都会构造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

二、中学数学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特点

对于初中数学来讲,简约的内容与丰富的数学思想交融是中学教学的一个特点。而数学思想是及其复杂的,代数思想、解析几何思想、函数等都是一些中型的数学观点。因此这就需要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如今的中学数学更加注重智育与德育相结合,更注重数学生成的过程的思想探讨,而不只是结果的应用。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中学时,教师上课会更偏向于讲课的学习思路。结合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模仿、操作、探索来进行对学生的进一步加深。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还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与人交流时语言表达更加清晰,讲话更加缜密。除此之外,也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将各种知识点分类进行整合。之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观点将以再次整合,再次为学生将思路变得清晰,知识就会得到再次的升华与提炼。

三、如何进行教育教学

(一)把握学习的初始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刚拿到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在这个时间,教师要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这门学科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应该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运用化难为易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学生对这堂课就会集中精力,认真的过脑思考。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提前将内容准备充分,烂熟于心,做到在课堂上可以游刃有余。

(二)保持课堂的创新性

注重教学课堂的引入环节。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环节,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数学课堂中,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活跃的课堂氛围都是有利于教学的流畅进行。在课堂上要进行小组互相学习讨论的环节,另外也要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这种数学思路。而在小学生与中学生讲到关于图形或几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而对于中学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动态图和图形的拆分组合,这样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从“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首先看一看,想一想是指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小学生可以考虑积木是几面体,而中学生则可以考虑它的空间性。从而可以联想到其他相似的事物。而对于议一议是指要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探讨的精神,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而有了以上这些以后,就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了。即为做一做,通过多做来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和理解力。

四、总结

中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所谓打基础主要是打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要让学生有较宽广的数学视野,不应该以在实际中是否直接有用作为标准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方法更应该不断地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课堂与教师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此外,数学教育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这已经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参考文献:

篇7

1.1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比较

李琼、倪玉菁和萧宁波(2005)经采用问卷测查法,考察了32名小学数学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学科知识,得出两类教师在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与非专家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刻的理解,包括深层的概念理解与结构化的知识组织;专家型教师倾向于用“问题解决”的观点看待数学学科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即将数学问题的解决看作为猜想、论证与解释的活动;而非专家型教师则更倾向于“掌握知识”的观点,即认为做数学题目就是按照既定的步骤,一步步得出答案的过程[1]更进一步在2006年,研究了小学数学专家型与非专家型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果表明:除了教学设计思想这一维度外,两类教师在理解学生思维、诊断学生错误想法与所采用教学策略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专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错误概念的本质,所采用的策略倾向于从学生错误概念的本质入手,通过图形、实物等有意义的表征方法,以及启发性问题,关注学生对概念深层理解的过程;非专家教师仅从学生错误的结果出发,未联系到学生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因而会直接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则[2]

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2007)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小学数学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PCK研究选取了青浦区两名小学三年级的教师,运用文本分析、录像带分析、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法,通过新手与专家教师在①教学设计中目标、内容(任务)、对象、策略四要素;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要素;③课后反思内容、特征;④对PCK的认知比较;⑤对PCK生成和发展的体认这五个方面的比较,得出结论:(l)小学数学教师PCK的特征:综合性、情境性、个体性、实践性、默会性、开放性;(2)新手与专家教师PCK存在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学科内容向学生有效获得的二次转化中,第一次“转化”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表现为对课程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基础、风格、个性的把握,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第二次“转化”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中,表现为知识的呈现,课堂的决策、监控、补救,媒体的使用,教学的指导、评价,生成问题的应对,师生关系;(3)教师PCK生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经历历练,进行反思,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3]

钱旭升,童莉(2009)以Shulman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理论为基础,选取某市农村中学一名新手教师和一名专家教师通过概念图和课堂教学录像编码的方法,研究其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水平Shulman将学科知识向PCK转化的过程分为理解、表征、适应三个环节,论文中将知识转化的过程作进一步的细化:将表征又进一步细分为教学任务的运用、表征的方式、表征的目的以及对教科书中规定的任务水平的调整等四个方面;将适应分为对学生和对数学知识两方面的适应性,即对学生状况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某数学知识困难的预见,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关注主要体现在表征的形式与该数学知识关系的紧密程度上,得出结论:(l)专家教师在数学知识理解上更加深刻;(2) ①表征的目的:新手教师倾向于验证,专家教师倾向于防误;②教学任务运用,专家教师注重探究和解释,新手教师平均着力于探究、解释和记忆;③表征方式:专家教师有更多的情景表征、具体操作表征和语言表征(有图形、语言、符号、具体操作表征);④对教科书任务调整分保持、提高、降低三个维度,新手教师趋向于使用教科书上的任务,表现为对教科书中任务的易化,使得许多高认知水平的任务降低为记忆型等低认知水平的任务;专家教师不一定用教科书的任务教,但更有效[4]

杨秀钢(2009)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比较了高中数学新教师与经验教师的PCK研究选取了所在学校的两名高一数学教师,通过理论文献研究、数学教学目的观数学观的调查、教案分析、课堂观察和课堂叙事、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得出结论:(1)新教师和经验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显著差异,这和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2007年对小学数学新手和专家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的发现一致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还有教学例题与习题的选择上,新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突出新课程理念,但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认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一样的,学生理解的知识缺乏,教学的例题与习题基本上都来自教材,不敢稍加变动;(2)教学反思方面,新教师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作出反思,对整堂课缺乏总体的反思,而经验教师善于对教学的过程的整体进行反思,比较深刻;(3)新教师认为对自己来说提高PCK的最主要方式是多听老教师的课,多和同事交流,因为这样做对他的日常教学帮助是最大的而经验教师认为主要途径是靠自己去钻研,去经历,去主动反思,态度是最重要的,最喜欢听优质课,可以开阔视野,收获多一些[5]

1.2 PCK的发展

范良火(2003)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听课和教师面谈,在对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区三所优秀高中的所有77名数学教师的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教师 “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是他们发展自身教学知识的最重要的来源,“在职培训”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也是比较重要的来源,但是相比之下,“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职前培训”和“阅读专业书刊”则是最不重要的来源[6]这对教师PCK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刘清华(2004)在其博士论文《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中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发展他们的PCK,并根据其重要性,分为:最重要的来源(教学经验和反思、同事的日常交流)、重要的来源(作为学生时的经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在职培训、阅读专业书刊)和一般的来源(职前知识)[7]

PCK的获得途径为:第一,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职前培训、在职继续教育、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如专题讲座等)、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教科书及其参考书、与同事的日常交流、阅读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其他方面(如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指导等). 这11个方面都是教师PCK的来源,只是贡献程度不同;第二,对教师PCK的获得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自身的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与同事的日常交流、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参加优质课观摩课的听课和比赛、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自己阅读专业书刊这六个方面;第三,教师获得PCK的主要方式包括经验总结、反思提升、教师间的日常交流、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等[8]

在已有的文献中,还没有比较系统地直接针对教师PCK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只是散见于极个别的小论文中,如刘清华提出影响教师知识建构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和个体发展状况、教师实践、学习或教学过程各阶段学习者的特征[9]

孙芳明(2004)在其硕士论文《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对策研究》中提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内在因素三个方面,其中内在因素包括教师的内在需要(认知需要、道德需要和情感需要)、性格特征和职业倦怠等几个方面[10]

衷克定、张溉(2000)在《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师的教龄、学历、所在学校类别对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有着显著的影响[11]

熊宜勤、莫文(2006)在《教师教学策略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研究结论,教师的教龄、学历、学校类型对其教学策略知识有着显著的影响[12]

吴捷(2004)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部分,外部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因素、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特定事件、职后培训;内在因素有: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对案例的研究[13]

王俭等在《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从学校的层面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策略:更新观念策略、外部刺激策略、内部激励策略与“载体”策略其中内部激励策略包括:坚信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让教师学会角色反思、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载体”策略包括:说“故事”与说课、行动研究、开发个案(案例写作)等方式[14]

余文森教授指出“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15]

景敏通过对辽宁某中学数学教师采取“行动研究方法”研究在职教师PCK的发展行动研究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任务设计上,历时一年半,发现有关教学任务设计的研究实践对中学数学教师PCK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包括:(l)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2)数学任务的设计; (3)对学生前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认识;(4)对现代技术信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认识[16]

黄毅英、许世红从教学法角度较明确给出了数学教学PCK的结构特征,并提出一般的数学教学知识内容MPCK结构图和优秀教师的MPCK结构图:

图中CK(content knowledge)表示有关数学学习知识,包括学习的对象、学生学习背景、学习环境、教育宗旨图1表明,MPCK是3个基本集合MK、PK、CK的公共部分一般而言,职前教师、职初教师、在职优秀教师的MPCK基本结构框架是一样的,但是,3个基本集合与集合的交集的大小有区别通常情况下,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MK、PK、CK往往会增大,而且它们的交集部分会越来越大,形成的MPCK就会越来越丰富图2显示出在职优秀教师的MPCK集合往往比职前教师的MPCK集合大得多这两个结构图较好的解释了数学教师PCK的变化发展及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区别在职优秀教师的MPCK结构显示,即使他们的MK、PK、CK不一定很完备,但是形成的交集往往比较大,通常体现出以下的特征:(1)数学教学法知识(简称MPK)灵活;(2)数学内容知识(简称MCK)丰富;(3)教学内容知识(简称PCK)多样研究者还指出了教学知识结构解读、引入数学史、学与教过程中的常见疑点是3个常见的PCK培训切入点,并研发了三个案例,分别从MK、PK、CK三个角度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案例对职前、职初教师非常具有启发性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MPCK,为教师培训提供切实可行的范例[17]

童莉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中,选取重庆市2所省重点中学、2所市重点中学、2所市区普通中学和2所农村普通中学作为学校样本,对样本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得到了影响初中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PCK转化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三个方面:基础系统、动力系统和效率系统在基础系统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和贯通度是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中的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贯通度影响的程度尤其明显;在动力系统中,教师所持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自我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其中,问题解决取向的数学观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PCK的转化;在效率系统中,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对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PCK的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里的教学经验包括数学知识学习的经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经验、教学案例的经验等根据研究的结果,对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提出建议:(1)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数学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匹配和融合;(2)在课程结构方面,应增加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例;(3)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应提倡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4)在教学内容方面,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对在职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以行动学习为主要的教研方式;(2)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3)注重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4)促进教学效能感的发展[18]

董涛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课堂教学中的PCK》中揭示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PCK的六种成分:作为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的学科内容的知识、教学目的的知识、对于特定课题的学生理解的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效果反馈的知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这六种成分对教学的影响的机制是不同的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学目的的知识统称为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这种统领性观念决定了特定课题的教学价值,回答了为什么教的问题学生理解的知识关注的是教给谁,他们将怎么学的问题内容组织的知识划分了学科内容的层次,确定了特定课题的教学定位,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是按照学生怎么学的及相关课题是如何关联的来确定的效果反馈的知识回答了教得怎样的问题,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消除学生的误解[19]

2PCK研究对师资培训的启示

教师可以通过经验总结、反思提升自己的PCK,教师间的日常交流对教师的教学帮助是最大的,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可以开阔视野,收获多一些职前培训应重视加强教师体认其学科领域内的实质知识与章法知识,学科内的重要概念与对学科所拥有的信念,使教师们能对学科概念有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构建有意义的与完整的学科领域知识对于职前教师而言,发展其PCK的主要方式是师资培训职前与初任教师本身的教学库贫乏,再加上由于许多职前教师只经验过教导式的教学方法,因此他们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亦属于教导式(Stofflett,1994)如果教师能在培训中体验利用概念改变(或建构式)之教学法教学,相信教师日后会运用相似的方式于其课室教学中因此协助职前或初任教师统整与发展其PCK之方式,应以建构主义为基础配合反省的演练,由各学科与教学领域中任课之教授提供机会(例如:发问、讨论、作业、实际演练等),并由任课教授自身示范,教学实例之讨论,课室教学之观察,有经验教师的参予与分享等,使职前教师能不断思考学科与教学领域之统整并直接的建构PCK于其教学库中另外,教师学习教学之方式宜以实例的方式呈现,以便于教师能全方位的建构与储存PCK于其教学库中,过去仅利用讲述的方式传达命题知识(Shulman,1986)如原理、定则,较不易被教师作有意义的储存并熟练的运用在教学情境中造成师范生常认为与教育相关的科目的理论非常多但与实务不能相连诚如前面所述,如授课教授能以具体实例来讲述相关学理,并让教师能由实务的演示与讨论中自行建构与体会一般之教学知识,相信对于教师转移教学知识到特定的学科教学领域中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琼, 倪玉菁, 萧宁波.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 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对比分析[J]. 教育学报, 2005, (6): 57―64.

[2]李琼, 倪玉菁, 萧宁波.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表现特点及其关系的研究[J]. 教育学报, 2006, (8): 58―64.

[3]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 小学数学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07, (10): 47―50.

[4]钱旭升, 童莉. 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的个案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4(3): 155―157.

[5]杨秀钢. 高中数学新教师与经验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6―55.

[6]范良火. 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08―214.

[7]刘清华. 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56―70.

[8]廖冬发, 周鸿, 陈素苹. 关于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探索, 2009,(12): 90―92.

[9]刘清华. 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73―87.

[10]孙芳明.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其相关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3―26.

[11]衷克定, 张溉. 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 2000,(4): 488―490.

[12]熊宜勤, 莫文. 教师教学策略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导刊,2006, (5): 15―17.

[13]吴捷.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探索, 2004,(10): 117―119.

[14]王俭, 余秋月, 洪俊彬. 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5): 41―45.

[15]余文森.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J]. 黑龙江教育,2003,(10): 18―19.

[16]景敏. 在职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研究[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7]黄毅英, 许世红.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特征与研发举例[J]. 数学教育学报, 2009, 18(1): 5―9.

篇8

前言:

故事教学法:是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幻想,偏好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易于接受爱憎分明的情感表达。这种方法主要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儿童积极思维,教学效益得到提高,创设新情境,激发儿童求知欲,引导其积极思维。引导儿童探求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最大限度地激活儿童的思维机能。重视能力培养,就要让儿童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即要让儿童活动起来、思维起来。学生有兴趣,就能积极投入,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1.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现象

1.1将一个故事划分为3次集体活动,每次活动的着重点不同。先进行以故事为主的欣赏导读,再针对故事中的重、难点分解学习,最后在表演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帮助教师轻松实施英语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学流程包括:预备活动、内容呈现、游戏操练、巩固运用。

1.2以简单的故事为载体,通过重复的句型为引线进行学习,融入儿歌延伸,既可供小学英语在集体教学中使用,也可作为阅读材料,放置于阅读区供幼儿自主阅读,是一套适用于全国广大小学使用的英语学习材料。集全国权威学前教育专家学者、优秀英语教师的智慧及实际教学经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多维服务支持,帮助小学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指导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增加家长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1.3巧用故事法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故事为载体,凸显故事的趣味性、生活性,内容贯穿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事物,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结合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浸入式教学理论以及全语言理论为理论指导。

2.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2.1中国人学英语,在一张试卷上拿高分实在不易,倘若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难上加难,可是英语偏偏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必考科目,且分数比重很大,想突破英语,取得高分,成了令很多孩子和家长头疼的问题英语的一词多义比较多,在文章翻译时不知如何辨别用哪一层意思比较好;很多从句和长句翻译不明确;当一个意思可以用多个单词表示的时候,不知选择哪个单词最恰当;海量单词难以记忆……

2.2普遍的问题,很多孩子觉得英语成绩还可以,就觉得自己英语就学会了,其实所谓成绩好,是带引号。英语学好,需要输入输出皆完成,输入是指听、读;输出是指说和写,在这里我想再加一项,译因为如果能够完成良好的翻译,那么口语和阅读就易如反掌了。教学实践证明:常“听故事”、多“讲故事”,爱“读故事”,每周“写故事”,每月“演故事”,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多运用故事教学法,充分体现“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的新型教学理念。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设计不同的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小学英语课拥有永久的魅力!

2.3,传统 “教师权威制”的教育现象在今天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无法放低姿态,总是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在不经意间,把书本知识“划重点”强加给学生,再加上教师的“绝对权威”的震慑,学生思考能力的匮乏,形成了“学而不厌”的情绪,因而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心安理得的“传授”着,没有争议,双方心安理得的进行着教学与学习,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这种长期的“传统版教育”中消失殆尽。

3.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英语教学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是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获得的过程。学习语言涉及三个层面,即情感交流层面、多元文化理解层面、两种语言思维转换到位层面。把语言习得的获得,再分为两种能力的获得,即应用能力的获得和应试能力的获得两方面。无论是应用能力的获得还是应试能力的获得,语言学习者要从三个逻辑层面去习得语言,即从语法层面去习得语言,从文脉层面去习得语言和从形式逻辑层面去习得语言。

3.2大门(m)里,一只老鼠正在偷吃鸡蛋(o),另一只老鼠在偷吃杯子(u)里的牛奶,被做保安的大蟒蛇(s)和大鲨鱼(e)发现了,它们赶跑了老鼠……”在英语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全班同学很快就记住了“mouse(老鼠)”这个单词。原来,花儿朵朵英语教学法是一种双语教学法,其绝妙之处就在于,它把26个字母的形象化与想象化,运用到成千上万个英语单词的记忆上来,通过为每个单词编一个故事,或配一幅画,抑或配多段动画,让儿童轻松记忆大量单词。简而言之,该种英语教学法即将“抽象字母形象化、单词记忆故事化、教学过程游戏化、美语发音电教化”。

3.4“故事教学法”为孩子们创造了设丰富的双语听力环境,全部采用标准的美式发音;同时,在画面中都有“中”、“英”标识,只要进行操作鼠标点击即可听到需要您需要的发音。每一个词或句子发音清晰、准确、有力,为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幼儿了创设丰富的双语听力环境。还实现了交替式的互动,在所有的画面中,都需要幼儿根据情节或问题进行操作或反应,由此形成了画面-幼儿-画面这样循环的交替互动方式,创造了人机对话模式,模拟出了较为自然的对话场景,有效避免了强制的灌输和强迫性的学习。

结语: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制约着语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学生用书主体部分为经典的英美英语童话故事。在英语课堂上,当孩子们遨游在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中,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当他们和一个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时候,他们的英语也会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 余素珍. 小学英语的故事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友情链接